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主要教育

主要教育

时间:2022-10-27 08:3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主要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主要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办学形式;理念;合作;师资培训

加拿大是一个人口仅三千五百多万但拥有全球第二大国土面积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英联邦国家[1-2],根据每日财经网的报道,2016年全球大学前40位的排名中加拿大有三所大学榜上有名[3]。而其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运作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尊重儿童的家庭背景与学习方式、注重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其软实力,构建高质量的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一贯国策[4],因此,其经验值得探讨借鉴。

一、加拿大幼儿教育的主要特色

加拿大共有10个省和3个专属领地,各省或专属领地在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上略有不同,一般儿童从5或6岁开始进入教育系统直至16到18岁[5]。加拿大国家儿童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Education)的覆盖面较广,包括0-12岁的儿童,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办学形式体现多元文化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据加拿大官方的统计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十年间,每年仅获得永久居民的移民人口数从24万到28万不等,占到总人口数的7-8%,其中9岁以下儿童占移民人口的3%左右[6]。为保证这些不同族裔的儿童更好地适应移居国的环境,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传承,政府支持开办不同种类的儿童保育中心,除原有的儿童保育中心(ChildCareCentre),如持照儿童保育、持照家庭保育以及普通家庭保育外,提倡多元文化,如,专为新移民开设的语言学习儿童保育中心、法语儿童保育中心、中文儿童保育中心、原住民儿童保育中心等都非常普遍[7]。以安大略省为例,多伦多公立学校委员会和凯斯林学校委员会是多伦多最大的两个学校委员会,均提供国际语言班,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广东话、印度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50种语言[8]。目前,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儿童保育中心和设在小学的幼儿园班(Kindergarten),隶属于省教育厅,学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可参加各种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如,中文课后班。儿童保育中心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主要接收4岁以下的儿童,按年龄段可划分为:婴儿班(Infant,18个月以下)、小班(Tod-dler,19个月-30个月)和学前班(Preschooler,31个月-48个月),从2014年9月开始,全安省已实现了具有给全部4-5岁儿童提供全天候幼儿园班的能力[9],因此,4岁以上儿童均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并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个省份实行了此项计划[10]。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保育中心,教师的配备均尽量考虑种族的多样化。此外,在儿童保育中心和小学大都设有专门为学龄及幼儿园儿童开设的课后班(AfterSchoolPro-gramme),也叫学龄儿童托管教育(School-AgeChildCare),开展课外课程及活动,由有资质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ChildhoodEducator,ECE)承担,并开展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活动;特殊教育(Supportfor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也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项目,有需求的家庭可申请参加免费的相关课程[6]。这些均满足了不同族裔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俄国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指出,人类社会和心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儿童和成人的互动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经验对认知的发展亦极其重要,给儿童教授某一概念时必须理解“最近发展区(ZPD)”,即儿童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是要通过成人的帮助或者与有更多能力的同伴的合作来实现的,并且与儿童已经获得的并能独立完成的经验相匹配等等[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将儿童的学习归结为对外部世界的建构与同化[12],也是对儿童学习和行为发展的重要诠释;神经科学与儿童发展的理论认为,早期经验的质量影响随后大脑的功能,情感和身体健康、社会技能和认知,包括早期就显露端倪的语言能力都是对未来学校生涯、工作和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支持性的相互关系和正向的学习经验开始于幼儿的家庭但也可以由一系列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获得,比如幼儿园,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13]。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是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加国幼儿教育的基础,其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合作和师资等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

加国拟打造积极的、高质量的、便利的、整合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所以,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幼儿教育的主流[14],除了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以外,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儿童保育中心进行检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软实力。在加国的大部分儿童保育中心里,基于线索(cu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逐渐替代了基于主题(theme-based)来设计教学活动,基于线索的教学计划,即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而制定的[15]。教师在儿童的游戏或生活的任何环节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根据该兴趣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但不限于这五个方面的各种游戏活动,有的甚至发展为与社区或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活动,如,邀请专业人员进园讲座、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老人院及公共服务机构等等[14—15],儿童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限于老师的讲授和指导,而且有丰富的亲身体验。以加国的YMCA①儿童保育中心为例,幼儿教师每天都要对班上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写出观察日记,每周的教学计划都出自于此。在YMCA,所有年龄段的教学大纲都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水平来制定教学大纲的,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指导、互动、参与、帮助等原则,同时,鼓励儿童自主游戏,只有在需要帮助时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激发创造性,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勇于提问,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思想[15]。2.健全的法律与政府监管尽管加国的幼儿教育的办学形式与资金来源是多样的,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10],各省和专属领地有自己的法律规定,但幼教行业秩序井然。《全日制幼儿园法案》(DNA,DayNurseriesAct)于1946年制定,1983年重新审定,为幼儿园提供了确保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依据[16]。为适应时代的发展,2015年8月31日出台的《儿童保育与早期教育法案》(ChildCareandEarlyYearsAct)取代了《全日制幼儿园法案》,为加国赶超世界幼教先进水平提供了纲领性的保障[7]。法案中对开业、从业、监管、雇佣、教学计划的制定、个人隐私的保护、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都有着详细的规定[7],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加国这个法律体制相当完备和健全的国家,保育中心拥有完备的各种行为规范文件,其规定非常细腻和人性化,在授予执照时这些文件必须具备,比如:火警、过敏、儿童虐待、家长投诉、老师的无犯罪记录和免疫记录、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还对园址和食宿、设备和家具、操场、各种工作记录、员工与儿童的比例、营养、教学活动、健康和医疗的监管均有具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国对儿童的安全非常重视,对虐待儿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举报体系,规定“任何人只要怀疑有人虐童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给儿童保护机构”[17],电话和有关网站也非常容易接入,同时,在《儿童与家庭服务法案》(ChildandFamilyServiceAct)中对儿童的保护、权力等细节问题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18]。2007年,加国安大略省政府创建了幼儿教育学院(CollegeofEarlyChildhoodEduca-tor),旨在规范幼儿教育行业,监管公众注册,推动建立入行的标准、发展专业的道德准则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标准[19]。以上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加国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倡合作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是加国教育界的又一大亮点,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没有合作就无从和谐相处,更谈不上发展。在保育中心,各种方法提供给家长以保持员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比如,形式多样的纸质及网络版的简报、公告,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多方参加的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有些是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参加的,有些是家长参加的,旨在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以满足多元文化下的孩子和家长的需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家庭更是如此,政府除了资助这些儿童的教育费用外,还开办家长学校,打造包容的教学计划。此外,在政府的网站中用规范的、活泼多样的形式提供民众很多机会参与幼教事务,政府还将颁发执照的幼儿保育中心的详细情况包括服务质量等评比或检查结果在网站上公布,一方面,帮助家长选择,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保育中心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了该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更体现了这个国家重视合作、打造和谐的发展空间的思路[20]。

4.师资培养

加国的幼教队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从幼教助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哲学博士,各种层次的人才都有,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全职兼职均可,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均要求获得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注册证书(RegisteredEarlyChildhoodEducator,RECE)。从加国的职前教育上看,人才培养注重身体、心理、灵魂和情感的全人教育,强调教师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21];安大略省设有幼教专业的大学课程中很少出现技能方面的课程,艺术类的课程也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而开设的[21—23];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幼教机构进行不间断的实习,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学时数,实习期间要求写出深刻的实结、体会和实习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收获,定期上交教师检查,毕业论文与前期实习密切相关[22-24]。对于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接收具有2年大专文凭的幼儿教师继续深造,以获得本科文凭,比如,约克大学、布鲁克大学等。个别学校既接收高中和没有基础的学生直接进入幼儿教育的4年制本科课程的学习,也接收大专毕业的学生继续深造。下面是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专业4年制本科课程的设置一览表[25](见表1)。从职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学院负责颁发审核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并发给证书,每年重审一次,从2015年开始,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规定只有修完继续教育课程/讲座的幼教教师才能继续享有幼儿教师的称谓并可从业[19]。按照新的法律规定,以安省为例,监管的儿童保育中心均要求具有注册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在幼儿园,每班要求一位有小学教师证的老师和一名大专以上的注册幼儿教师[7],许多幼教机构还要求或鼓励没有拿到大专文凭的从业人员在职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大专或以上文凭。

二、加拿大幼儿教育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第2篇

1、安利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他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的营养品。

2、该小说是充满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简短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为》中的卡罗内同情弱小的克罗西,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为了能更好的研究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方式,笔者在辽宁省锦州市市区内选取了10个家庭结构不同的研究对象家庭,并对这10个家庭进行深度的了解、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所有10个家庭的家长都没有对家中的中小学生进行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媒介素养教育,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毫无章法。那么我们根据调查过程中家长的描述及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以下两种主要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方式。

一、交流沟通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没有对家中的中小学生系统的进行过媒介素养的教育,之所以在此总结出“交流沟通法”,是因为有许多家长与家中的中小学生针对包括对电视节目的看法、电视节目内容以及观看何种书籍、怎样使用媒介工具等内容进行过简单的交流。

经过我们的询问及问卷调查,家长与中小学生交流的具体内容如表一、二所示。

1、家长与中小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媒介传播的内容上。他们更侧重的是媒介传播内容,也就是媒介能带给我们什么的交流上。

2、我们将“媒介传播内容”简单分为“新闻事件”、“社会新闻”、“奇闻轶事”、“娱乐信息”这四项(其中“新闻事件”主要指国内国际主要的政治新闻事件,而“社会新闻”主要侧重民生类新闻)。由表二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与中小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侧重“社会新闻”和“奇闻轶事”。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对于“社会新闻”大多数都是家长主动与中小学生交流,而交流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此类新闻中获得一定的感触和收获,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培养他们正直善良的品格。而对“奇闻轶事”这一项则大多是中小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他们从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工具中获得的奇闻轶事,回家与家长分享,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

由此可看出,家长、中小学生交流内容的侧重点和交流目的都是不同的。

二、限制中小学生使用媒介工具

另一种主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方式就是对媒介工具使用的限制。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育、学习相对紧张的时期,所以一定量的媒介工具使用限制还是合理的,但是部分家长的做法过于极端,他们会完全拒绝中小学生使用媒介工具,不允许看电视、使用手机、网络等。家长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怕孩子玩这些东西上瘾,从而影响学习。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使孩子变成什么的不知道的井底之蛙,反而激起了他们对于这些媒介工具的极大好奇感。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背着家长玩游戏、上网、看电视的经历。

第4篇

关键词:教育治理;多元协商;教育问责

G622.3

一、教育制定政策科学化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前期资料准备的科学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和后期政策实施的科学化反馈。

1.前期资料准备的科学化。在政策制定之前,首先需要大规模的资料收集。资料收集的关键在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2.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样需要满足科学化的要求。首先,在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要悉心听取该领域的教育专家的观点,成立专门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召开系列的咨询会议进行深入交流。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和新闻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从而提高群众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再次,可以考虑选定个别地区进行教育试点,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保证教育政策的充分落实,并以此来完善教育政策。

3.后期政策实施的科学化反馈。在教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教育政策及其补充机制进行相应的完善。

二、构建多元协商机制

构建多元协商机制,是我国教育治理的关键。教育领域的诸多冲突和矛盾,主要碓从诮逃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博弈。例如,近年来的升学问题越来越热,由择校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优质资源稀缺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体现为民众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对突出矛盾。为追求教育效率,市场化是一项比较好的选择;为追求教育公平,政府提供教育时一种比较好的方式。那既追求教育效率又追求教育公平,该如何去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呢?这就涉及到教育产品的准公共品性质。一般来讲,公共物品或服务由政府提供,以保证其公平,例如国防等;私人物品或服务由市场提供,以保证其效率。而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协调。市场和国家都是一种空间的表象和结构模式,彼此之间并不是对立或者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关系,而是需要相互平衡。那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涉及到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组织的参与。通过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商,缓解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我国教育治理的关键。

在构建多元协商机制时,需要注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力界限、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和政府做好掌舵者和划桨者的双重角色。

三、完善教育评估和问责制

教育治理的过程,不仅仅包括前期的治理工作,更需要对后期的成效进行检验,从而对 治理工作进行反馈和进一步的修正,形成良性的闭合循环。对于后期的检验和反馈工作,主 要涉及到两反面,分别是教育评估体系和问责制。

1.教育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集管办评于一身,难以保证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更不利于对教育成效进行反馈和调节。因此,我国教育治理必须形成一套独立的、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对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治理的水平进行监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组织来承担教育 评估的任务,而这个组织最好就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组织。教育评估体系的创

建和完善,可以借鉴国际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教育评估组织及其使用的测评系统。这里比较 典型的是 2000 年开始的由经合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成绩评估项目,简称 PISA。仅有政策决策机制和协商机制是不完整的,教育评估体系的监测与反馈作用,成功地将整个流程连接成一个循环。拥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可以努力实现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最小偏差和失误,从而在操作层面保证了教育政策的科学化。

2.问责制

问责制主要是指行政问责制,即对行政主体进行责任追究,其中包括因为违法行为或不履行法律义务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以及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引起的不利后果。也就是说,只要工作职责没有完全履行就需要进行问责,而不是不利后果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损害事实的发生。问责制首先需要明确各方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包括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人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也需要负责。其次,问责制的实施可以强化各方群体的相互监督。问责制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问责,也包括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的问责。此外,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等外部群体也可以对教育领域内部的人员进行问责,增加教育管理的透明度和外部人员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多方参与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彭兴蓬,彭桂蓉. 浅论我国教育治理的有效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91-92.

[2]王洪才. 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J]. 探索与争鸣, 2012, (02): 65-70.

[3]王晓晖. 中国教育治理之愿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5-12.

第5篇

大多数家长尚未付诸行动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家庭每月抚养孩子的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30%,加上家庭其他开支,未来孩子教育费用与家庭现有资金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日益高涨的教育费用,70%的家长尚未实施子女教育金准备计划。

“10年来,我为孩子所花的教育费用不低于10万元。”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王女士把教育花费的主要支出归结于“择校费”。“上小学时,划地块分配的学校不是很好,我考虑给孩子找个好点的小学,托人花了近1万元,还交了3万元的赞助费。中学时给孩子报了数学和物理周末辅导班,每周还请家教帮孩子补3小时英语,每年用在辅导上的支出快接近2万元了。每月我们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不到6000元,并不很宽裕。孩子上学这些年,我们耗费了大部分的积蓄,现在筹集孩子的大学费用有点力不从心。”

孩子即将上初中的刘女士向记者抱怨,现在小孩读书还真是读不起,挑个很一般的幼儿园,一个月的学费竟然要2500元左右,加上伙食、学杂费一个月要收3000多元,抵得上自己大半个月的工资。上完幼儿园进小学,托关系交了3万元择校费,每学期在校学习费用为350元,每月伙食费158元,上下学班车费每月300元。孩子报了英语、数学和作文辅导班,每学期费用500~800元不等。“6年小学下来,平均每年的费用1万元是不够的。”刘女士最近开始为孩子明年的小学升初中打听学校,不少热门初中透露的价码让她有点吃不消,学费、择校费、辅导费用……毋庸置疑,初中比小学的花销更大。

在国内某著名培训机构总部,记者对前来开家长会的50多名家长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孩子的年龄为1~10岁。结果有45位家长表示,考虑过为子女的将来准备教育金,但真正采取行动的家长却只有16位,近60%的家长还没有有计划地储备教育资金。

教育金筹划宜早不宜迟

要估算大学教育费用,还要考虑到通胀,而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假设某4年制大学的费用是每年2.5万元,4年累计10万元,而孩子要在13年后开始上大学。如果通胀率或学费上涨速度是平均每年5%,则到孩子上大学时,面对的教育费用账单是约19万元,如果通胀率是6%,那这个数字将攀升到差不多22万元。许多家长看到这里或许会咋舌,其实不必慌张,解决天价高等教育费用的最好办法是尽早系统地制订积累教育金的计划。

来看两个耳熟能详的例子。A在孩子刚出生时即开始投资,每月仅投入100元,到孩子上大学时共持续了18年。B在孩子13岁上中学时才开始投资,每月投入300元,到孩子上大学时共持续了6年。甲乙两人最终的投资总额都是2.16万元(假设每年投资收益率都是8%),到孩子上大学时,甲的教育金总额会达到4.8万元,而乙的教育金总额则只是2.7万元。

这里只是以100元为例进行说明,一般家庭每月省出500~1000元应不是大问题,这样,投资的差距会更大。当然,筹划方法也是家长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尽管银行的教育储蓄有免税的好处,但因为通胀的威胁,把钱全存入银行积累,不是最佳方法。家长们还应考虑其他投资方式来实现稳步增值。

巧用理财手段减轻压力

目前比较适合做教育理财的金融产品主要有教育储蓄、基金定投、助学贷款、教育金保险和教育信托等几大类。

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的最大优势在于采用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方法,获取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还可以免利息税。其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最高为2万元,存期分为1年、3年和6年3个档次。1年期、3年期按整存整取定期计息,6年期按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计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储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投资者范围比较小 只有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办理。按银行规定,支取教育储蓄款必须开具非义务教育的入学证明,否则不能享受利率优惠和免税政策。这样就将长达9年的义务教育费用排除在外。

规模非常小 教育储蓄的存款最高为2万元,肯定无法满足孩子教育金的准备。同时,还必须考虑存款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利率计息,如在升息前存人,且选择的存期太长,不能分享到升息的好处。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类似于银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财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平均投资成本,自动逢高减筹、逢低加码。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的长期复利效果就会凸显出来,可以让平时不在意的小钱在长期积累之后变成大钱。

采用基金定投储备教育金,不会给家庭的日常支出带来过大压力,又可获得复利优势。应选择过往业绩表现稳健的股票型基金,关注中长期排名而淡化短期排名。

教育金保险

教育金保险相当于将短时间急需的大笔资金分散开逐年储蓄,投资年限通常最高为18年。越早投保,家庭的缴费压力越小,领取的教育金越多。而购买越晚,由于投资年限短,保费就越高。

从理财的角度出发,教育金保险也不宜多买,适合孩子的需要就够了。因为保险金额越高,每年需要缴付的保费也就越多。总体来讲,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功能,如果只看其投资收益率,它甚至可能比不上教育储蓄。

第6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模式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继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再次对国际上主流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出更加适应当前继续教育内容的新形式。

一、“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模式,即员工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将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德国的继续教育主要以“双元制”为模式,此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企业继续教育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一一企业和学校中进行,并以企业为主;

2.企业继续教育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它受《职业教育法》约束,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或《职业义务教育法》;

3.受培训者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受训者根据他与企业的合同在企业接受培训,他是企业的学徒;另一方面,根据《学校法》,受训者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教学,他是学校的学生;

4.教学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严格遵循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规程及教学大纲对学徒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学校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对学员进行文化理论的传授;

5.培训者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里实施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称为师傅,在职业学校里教授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师资称为职校教师;

6.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由国家及州、镇政府负担。“双元制”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二、企业大学模式

“企业大学”这一术语是 20世纪50年代山沃尔特·迪斯尼(Walt D1sney )公司首先采用的,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逐渐流行。企业大学的实质是:“企业大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所有层次的员工,以及关键客户和供应商均参与这一连续终身学习的过程,以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

企业大学具有多种形式和规模:有一些在全球设有校区,如Motorola大学;另有一些企业大学,则根本没有校园,如Dell大学、Sun大学,这些公司将虚拟大学模式视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

当前美国的企业大学正在大量地涌现,“由1988年的400所发展到了1600多所,其数目仍在增长。依照即讨的增长速度,他们很可能在10年内超过传统大学的数量。美国企业大学体现出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扁平、灵活组织的出现,即企业选择了以分散决策为特征的扁平、灵活的组织,新的组织通常是松散结合的企业小组联邦,依靠团队创造价值和利润。21世纪的企业要生存,越来越依赖由人力资本创造的附加价值,这就导致管理思想中的范式变化—从基于效率与规模经济到基于知识工人的工作能力。现在,工作和学习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

(2)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济史经过了前工业期(包括原始经济和农业经济)、工业期,约在25年前从美国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知识经济时期,那些主要和信息打交道的工人从1900年占劳动力资源的17个百分点,到2000年将上升为59个百分点,在未来几年里还将大幅度上升。”今天的知识 “保质期”比以前更短,因此知识经济要求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发展更广泛的技能,要求企业加大力度推进员工的学习和培养人才。

(3)终身雇用能力成为企业的咒语,旧有的工作模式—只要你努力地工作,只要你想要,我们就会给你一个位置一一不再存在了。“新雇用模式”就是雇主给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发展胜任能力的机会,这个新模式的附带产品就是把培养的职责从培训部门转移到每个员工或是他们的部门经理身上。

(4)美国企业成为教育者,美国教育市场正经历着一个极大的转变,从一个由很少责任感的政府垄断机构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市场运行系统,企业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在职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教育曾经是政府的事,现在这个责任则迅速地落到了企业的头上。因此,许多试图成为全球经济先行者的美国企业进入教育领域,创建企业大学作为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工具。

(5)企业学习的任务、范围和性质在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它们的员工是值得发展的人力资本,同时也认为,他们的顾客与供应商,作为重要的贡献者也同样需要学习与发展。组织正重新构建它们的企业学习环境,使它变得机动、集中,在目标和实质上真正地对全局有意义。

三、系统型模式

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培训。在实践中,步骤的多少和具体细节会有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培训政策:

(2)确定培训需求;

(3)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

(4)实施培训计划;

(5)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审核。

四、过渡型模式

哈莉·泰勒对系统型培训模式提出了批评意见之后,提出了一个修正后的模式—过渡型模式,他将其描述为公司战略和学习的双环路。内环是系统培训模式;外环是战略和学习。远景(期望设想)、使命(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前两者的易理解的解释),都必须在对目标的具体关注之前确定。

五、咨询型模式

咨询型模式是一种倍受推崇的模式,它将一般性的咨询技能与咨询型模式相区分。咨询意味着对你做什么,如何做,在那里做,何时做的,以进行更好的控制。它既可以用于组织外部顾问,但也适用于内部顾问。咨询是培训者未来工作方向,这种方向不仅可以提供组织所需的灵活性和应对力,还能提高个人的满足感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爱尔文·戈尔茨坦,(美)凯文·伏特著,常玉轩译.组织中的培训[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

第7篇

【关键词】 现代大学生;主要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困惑

1、学业困惑

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学业,而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地位的变化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中学时期是在老师的直接引导下学习,进入大学,老师往往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章的内容,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学习,由被人引导学习变成自我学习,很多大学生一时之间都不能适应,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厌学、悲观等心理。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成绩比较优异,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很强的自信心,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里高手云集,他们一下子从昔日的宠儿变成了普通的一员,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有些甚至造成恶性循环,自暴自弃,荒废学业。

2、情感困惑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外表敏感的群体,因此情绪易受外界事物影响。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爱情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强烈需求,然而大学里的爱情是缺乏成熟条件的,经济上的自顾不暇,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双方感情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内心的需求与外在条件的矛盾,往往给大学生带来烦恼与不安。此外,失恋也是大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因失恋引发的心理疾患不在少数。

3、道德困惑

现在80、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过多的爱使得他们从小身上就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私自利、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在他们身上表现明显,加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造成现代大学生在道德品行上出现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相悖的现象。现代大学生在追求道德的意向上是积极的,但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尚浅,道德观念不坚定,容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又漠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甚至有时候自身也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尤以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最为突出。这种道德理想和道德行为相背离、甚至脱节的情况往往造成大学生的困惑。

4、交际困惑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更宽、更广,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际方法、交际技巧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现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基本是有求必应,但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一旦不能满足于自身内心的需要,便会造成他们内心的苦闷。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还表现为缺乏集体感和合作精神,缺乏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自闭,少言寡语,整天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人际关系更加敏感、敌意。

5、就业困惑

从2003年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以往的大学生分配政策已被双向选择政策替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剧增,加上大学生缺乏应聘的技巧、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吃苦耐劳等等方面的原因,现代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很多的大学生情愿宅在家里“啃老”,或者一直不停的升学,以求摆脱找不到工作的现实。这些现状都对大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焦虑、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首先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知识,高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

2、强化思政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必要的疏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政一线工作人员是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学业、生活、情感等信息掌握最全面,强化思政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疏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情绪、行为得到及时的疏导、排泄和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良好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人格。

3、注重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

思政工作要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缓解学生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实际能力。思政教育者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具体工作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教育,这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推动思政工作

现代大学生普遍喜欢上网,在网络上交友、发博文、发表评论,他们喜欢通过网络发表自身真实的情感,往往在面对真实的教育者面前却不愿意透漏自己的心声,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有针对性地开发MSN、班级QQ群、班级blog等模式,以网络手段及时、平等、多维度地开展学生工作,契合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高品位、高格调、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文艺晚会、知识竞赛、大奖赛、辩论赛、作品展等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阅历和社会承受能力

大学生一直处于家庭—校园—家庭这样固定的生活状态,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对当前社会整体状况了解不深,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理想与现实发生较大的冲撞时,必然引起思想的波动,因此要经常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实际。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锻炼他们思考社会现实的问题,提升面对现实的勇气,从而避免感情用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对各种不良诱因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现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困惑,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形势,研究新办法、新举措,提升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2010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责任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现将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灾后重建有力推进。一是进一步明确挂联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了全县所有项目局领导、股室和直属单位挂联包片、包校责任制,协助、指导学校重建工作。二是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严格督促施工方落实安全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防范力量,确保了平安施工。三是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学校建设进度。逗硬落实领导挂联责任制,挂图作战、工期倒排、限期完成,强力推进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对26所重建进度较慢的学校实行重点监控和帮扶。四是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规范教育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逗硬落实工程建设各项制度。五是狠抓工程进度。截止6月底,全县337所学校已全部开工,完工272所,完成投资66754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6%,占到位资金的59%,累计支付资金53013万元(占到位资金47%、占完成投资79%)。已新建校舍486栋、549644平方米,完成投资57694万元。

二、教学管理突出实效。一是教学常规管理更加有效。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依据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了课程,严格“六认真”要求,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在长赤片区召开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深入探讨灾后重建完成后,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二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继续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法;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新课改准备工作;成功组织全县初中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4月19日至20日巴中市举办的2010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我县下两中学的刘志敏老师荣获全市一等奖。三是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强化。进一加强了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3月8日,教育局在赶场中学召开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为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语、数年会,以赛促研,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涌现出了一批教学能手。

三、教育质量实现突破。一是巩固两基抓质量。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强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强化管理抓质量。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三是高考成绩创新高。2010年,我县共4597人报考,各类本科一次上线1062人,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县理科最高615分,文科最高612分。

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一是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作好调研工作。组织专人深入调研,为县委县府制定《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攻坚战略的意见》和《**县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攻坚的实施方案》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二是狠抓中职招生。协调召开全县职教攻坚大会,通过县政府与乡镇、教育局与学校签订送培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力争完成今年4600人的中职招生任务。三是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小河职业中学、县职中灾后重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县职中顺利通过省重评估验收。四是加强学校管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坚持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充分赋予中职学校校长办学自,由学校自主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和发展新模式。积极作好逐步剥离职校初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采用远程方式组织全县学校校长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四川地地震灾区爱心学校校长培训”,派出长赤中学,**镇二小校长赴成都参加省级地震灾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校长培训,成功组织实施2010年度校长及中层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与人事局联合赴大专院校新招聘了10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轮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测试,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教学研讨、学科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六、德艺体卫工作突出实效。不断强化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全县学生健康成长。一是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广泛组织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四个同行”等各类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为玉树受灾同胞献爱心捐款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二是科学开展体育工作。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成功举办了**县第22届中小学生田径暨篮球运动会,充分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三是艺术教育成果丰。成功举办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中学等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我县各校艺术教育成果。四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配合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疫苗接种、疾病防疫、食品卫生等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是组织开展争优评优活动。2010年春学期,共推荐评选出市、县“三好学生”138名,省、市“优秀学生干部”86名,市、县“先进班集体”47个。

七、教育惠民工作落实处。一是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县财政安排798.6万元,按照小学生均250元/期、初中生375元/期的标准足额兑现2010年上半年25051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其中小学贫困寄宿生11266名、初中贫困寄宿生13785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名额按寄宿生55%的贫困面,实行本人申请,村、乡审核,学校评定,张榜公示确定。生活费发放由教育局派员到学校现场监督发放,财政、教育组成巡查组巡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及时获得补助。二是抓紧校舍维修改造。元潭乡字库村小学维修校舍500平方米,改造运动场200平方米,现已全面完成,概算投资12万元。东榆镇槐树村小学维修校舍580平方米,新建厕所和添置设备等,目前已基本完成,概算投资60万元。

八、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进一步健全有关学校收费、民办教育、招生考试等有关规范办学行为制度。二是加强监督管理。教育局成立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县规范办学行为大会,与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发出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并与校长签订规范办学行为目标责任书,组成督查组不定期深入学校进行暗访督查,确保了全县学校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九、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保卫、住宿管理、饮食卫生等各项安全制度,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安全教育。通过上安全课,开展法制讲座,发放各类安全教育宣传资料等活动,切实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增添安全防范措施。配备专职保安人员200名,兼职保安93名,民办幼儿园自筹经费配备保安人员40名。37所义务教育重点学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38套,民办学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5套(含高完中安装套数);各学校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购置了钢叉、橡胶棒等防范器具。成立教师巡逻队、高年级学生护校队和低年级、幼儿园家长义务巡逻队,大大充实了学校安全工作队伍,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治安防范能力。四是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通过学校自查,挂联股室督查,与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查,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查等方式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所有查出的校园安全隐患建立了台帐,落实了整改责任主体,及时进行了整改,杜绝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9篇

一、实用主义的反思思维科学观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是科学教育的思想基础。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论述科学探究的本质及阶段。他认为探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省思维,即“对任何一种信念或假设的知识进行的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而支持这种信念或知识可能得出的进一步结构,便是这种思考的依据”。这种思维在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一种从怀疑或混淆的状态(前反省状态)进入到一种以满意和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环境的控制为特征的情境(后反省状态)。

受实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杜威不重视书本知识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它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直接与社会、自然接触,不能获得真实问题情境与体验。因而他主张教师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思维。杜威认为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程序:“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运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而杜威提的几个程序在真是课堂情境中是很难做到的,比如“真实的经验情境”。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能创设情境,但是创设的情境毕竟是想象的、虚拟的,只有当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实验室,走入博物馆、科技馆才能学到真正的科学实验,体会到真正的科技进步。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科学教育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的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主动探究的深刻反思。因此,蔡尔兹(J.L.Childs)认为把“实验的探究法”引入教育领域是杜威在教育上的一大功绩。而且从他对探究的论述来看,他对探究本质的揭示是相当深刻的,他所提出的探究教学程序也对后来的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有学者给予很高的评价:“尽管白他(杜威)以后,各类作者用问题解决、归纳法、批判性或反省性思维、科学方法或概念学习来指称探究,但从很多研究及学校教育计划来看,探究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均不出杜威当年的论述。”

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实用主义普遍具有的工具主义立场,模糊或抹杀了真理的界限;其内在固有的相对主义立场,也给认识论研究造成了诸多困难。近年来中外已经逐渐摈弃杜威的实用主义在科学教育上的指导。杜威强调观念、思想、理论等既不是先验论者所说的先天的理性原则,也不是反映论者所说的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更不是永恒真理,而只不过是一些假设。确切地说,它们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实际目的而设计的工具。要检验它们是否恰当,是否有价值,那就要看它们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能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杜威认为,一切知识都具有工具性。工具、手段与目的、效果是同等重要的。这与我们当今强调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形成强烈的冲突。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科学观

布鲁纳深受皮亚杰、乔姆斯基和莱维・斯特劳斯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20世纪后半叶“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课程改革有重大的影响。布鲁纳认为教育应该努力使学生明白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不是那些学科结论。他在《教育过程》中写道:“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转换、组合、领悟等而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发现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人思维探究的过程。布鲁纳认为“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是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小学生和科学家的认识活动在程度上表现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探究过程的复杂程度的差异:在性质上则表现出基本研究方法、过程的一致。

布鲁纳所说的发现并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指的是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现教材结构、结论和规律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为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课程结构,就是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态度。这样看来,学科的基本结构不仅强调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概念的认知学习,更注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态度的培养。获得学科的基本观念通过发现学习来实现。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现,强调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知识的融会。

但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不能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中有很多定理、命题、原理必须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解释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单纯靠学生自己去发现,有可能浪费了时间而学生还未能真正理解某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包括科学原理、科学技能和科学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在科学技能方面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才能灵活运用,因材施教。

三、建构主义的主体建构科学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当代建构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主体的动作――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源泉。他既反对知识纯粹来自感官经验的实用主义,也反对知识来自纯理性的理性主义。皮亚杰认为:“知识基本上就是建构。”他的学生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对知识建构的性质说得更加明白:“知识绝不是实在的简单摹写,而总是通过主体活动进行建构的结果。”事实上,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皮

亚杰提出的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着真理,但并不意味着是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有更真实的解释。任何知识在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主动建构完成,这既包括他们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也包括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此,科学教育强调让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就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尽早地将主体和客体相结合,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者认为,因为每位学习者必须以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去学习――这是唯一的可以与个体已经拥有的知识、经历或概念相联系的学习途径。学习者所学的东西不是对环境观察的复制而是自己思考和处理的结果。

科学教育往往隐含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在对问题的主动构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他才可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对象,对自身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进行调整、改革和变革,并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用建构主义者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来发现孩子们是如何把已有的构筑了的信息与主题连接起来,并引导他们进行各种探索性活动,使他们能自己去探索,并对所发生的情况做出结论。教师则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以发现他们是怎样构建新的信息,帮助他们以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方式去重新构建信息,形成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观点,不少学者持批判态度。数学教育家张奠宙认为:“不管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如何‘革命’。上述两个对课堂教学的论断恐怕无法令人赞同,因为它们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试想,教学不能进行演讲、解释,不要试图‘传送知识’,只要提出好的问题,这行得通吗?难道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吗?教学还需要效率吗?事实上,‘传送’知识是人类繁衍的本能行为。至于如何传送,必须符合‘受传送者’的知识结构,即要启发式,不要填鸭式,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建构主义无疑成为教育领域被“引用”和“运用”得最频繁的词汇之一,甚至成为“万能灵丹妙药”,主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学生的知识习得,归根结底依附于学生自身的感官经验与生活方式。知识仅仅靠‘教师讲授’是难以习得的。”而事实上,美国1995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已经完全抛弃了1993年的建构主义观点。取而代之的是“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探究教学是实施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美国1995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探究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结合,提出问题和假设,其中主体必须对客体进行操作,然后对操作结果进行感知。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建构起来。假如学生没有认识的对象,不去进行实际操作,他们的认知结构是建立不起来的。

四、科学教育理论“科学性”的反思

人类对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但至今仍在探索之中。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Hetherts Peneer)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所倡导的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科学教育理论。客观上推动了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科学教育在欧美的发展。五四时期,杜威、斯宾塞等人的科学教育思想陆续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受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的片面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对科学教育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刻,科学教育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1969年,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环境教育政策法案》,要求“在教育过程的每个阶段要发展和培养环境的概念”。突破了以往单纯以科学知识传授为主体的科学教育观。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STS教育,把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使科学教育走出象牙塔,更加贴近客观现实。

与西方相比,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起步较晚,时期的严复开近代科学教育思想之先河,严复第一次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方法论,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问,向西方寻求真理。同时,严复还积极倡导把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随后,经过任鸿隽等人的努力,科学与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日益为人们所认识。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后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使科学教育进一步得以落实,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1922年施行的“六三三”学制,才使学校科学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此后,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几经曲折,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迅猛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组织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全面,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的进行调适。从最初仅仅注重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继承和传授,片面强调科学教育的现实经济和社会效益,到而今既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这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科学素养要求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多方面的问题,绝对不能将其简单化和程式化,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且会造成学生对科学的错误理解。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明确的校外科学教育模式,结果导致现在科学教育实践中产生了两种误解:一种认为科学教育存在固定模式,将教材中既定的科学知识作为教条式真理传授给学生;另一种则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过于宽泛,认为只要将学生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动脑,自我探究就能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而忽略了对科学本质特征的把握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目的的培养,不能使科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10篇

一、继续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从今年起,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每年的10至11月完成对当年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抽查工作。为此,请各县(市、区)根据建设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务于2013年8月31日前,完成今年全市创建9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任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于上半年对今年申报的标准化合格学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过程性督导检查,2013年9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终结性评估验收,对于当年不能完成的要转至下年。今年还要对2012年评估认定的标准化合格学校所提出的整改问题进行复查。

按省文件要求,今年还要对全市2009年首批验收认定的13所标准化学校(认定三年以上)进行“回头看”复检。按照省里要求,“如整改不明显、不彻底、不扩展,甚至降至标准化标准以下的,各级督导部门有权按照评估机制的职能,实施降等或取消标准化建设合格资格”。市教育督导室已经下发了复检文件。

结合对标准化学校的督评,今年继续开展省级一类学校评估验收工作。

二、继续开展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项工作的专项督导

2013年是实施国家学前教育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市教育督导室要对全市公办园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督导,年末将进行终结性督评,同时还要对幼儿园内涵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督导。根据督评结果,对于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今年还要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对职业教育、学校体卫艺、特殊教育工作等专项督导检查。

三、继续对三级课程开设和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阶段终结性督导评估

建立与实施中小学三级课程开设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评估机制,现已连续进行了两年。今年要以农村中小学为督评重点,对三级课程开设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阶段终结性专项督导评估。通过督评,全面促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开齐开全开足三级课程。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督导评估结果,评选表彰新课程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继续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工作

按照《黑河市教育质量评价奖励办法(试行)》,今年将进行2012至2013学年度以全市普通高中为重点的,涵括标准化学校、省级一类学校、市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规模独立幼儿园等类别的第三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工作,8月份完成。

五、继续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提高督学效益

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督导责任区建设工作,认真实施省、市及本地的督学责任区制度及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机制,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在学校工作中的监督保障作用。一是要科学划分督学责任区,明确责任区督学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规范责任区督学的工作流程;二是要加强督学队伍专业化建设,配强配足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督学人员;三是要加强督导责任区的工作考核和评价,提高督导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为督导责任区开展工作提供组织和财力保障,保障其工作条件。督学责任区每年要选择几个重点督导内容,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定期和随访督查,并抓好督导结果的运用,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

六、加强教育督导机制建设,提高督导工作效益

第11篇

舞蹈、音乐、朗诵、普通话等级、儿童诗歌、与儿童交流事项、如何应付突发事项;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路;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7-01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依然面临着理论基础不足,方式方法混乱,复制操作性差,推广困难等等问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急迫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应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教育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1 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思路

1.1 处理心理危机的临床医疗角度

绝大部分学者研究生命教育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的。主旨在于针对青少年自杀、伤害和浪费生命的现象提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如吴顺领和蒋洪波在512地震后、邱伟光在对抗非典中暴露出学生生命意思缺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倡导生命教育理念;王北生在心理焦虑的角度分析解读了生命教育等。

1.2 以哲学学派为基础的生命教育理论探讨

对生命教育进行理性探讨学者们是从各种视角进行的。李厚刚以老子的“道”为主线论述了生命教育思想,阎光才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阐述教育中的生命意义,文雪从教育学理论出发,提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寻找生命的意义。高锦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以道家、儒家为线索,来解读生命教育思想。刘慧在生物学的角度上尝试构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体系。

2 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生命教育研究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比较有见地的见解。但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准确定义,没有一个标准的版本。

台湾学者林思玲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群体;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群体;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学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最求生命的理想;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台湾学者季洁芳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探索生命意义进而确定自己的生命意义;了解各宗教、哲学及各专业学科的死亡观,包括死亡的情意、历程及对死后世界的看法;引领人降低对死亡的害怕、逃避,进而能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引领人对人生最后旅程能做事前规划;引领人了解死亡所造成的失落及哀伤,并能自我调适处理,进一步帮助家人、亲朋、同事及同学。

何仁富先生认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它还是教育的价值追求。”

浙江大学的王东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解释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引用的一部分,虽然他们概括的有角度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其目的旨在提高生命质量。

2.2 生命教育的内容的组成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见解。何仁富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朱虹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的本体价值和生命的精神价值两方面。黄荣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关爱生命;二是直面死亡;三是生命价值教育。

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希望通过生命教育来引导了解生命的本质,启迪人们理解生命的内涵,激励人们把握生命的真谛,教导人们珍爱生命的美丽。

2.3 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学者们针对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阐述。徐超倡导在校园文化中渲染生命教育;加强人文学科建设。而邵晓红认为生命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规划职业生涯,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培养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文化观念。黄荣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二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三是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四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