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作教学论文

写作教学论文

时间:2022-12-20 00:3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作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作教学论文

第1篇

摘要:毕业论文是学生积数年习得的知识和学术理念的精华体现,但如今其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毕业论文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现状成因,进而反思英文写作课教学并提出其定位。

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通常是有一定长度并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探讨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见性。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学生在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全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项活动,是学生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展示自己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次机会。更重要的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是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目前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令人担忧,曾有文章比之为“鸡肋”,意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而言,情况则更应引起重视。

一、论文现状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八学期开学伊始就要准备论文开题报告,从而进入实质性的论文写作过程。下面是在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1.选题草率,研究方向不确定。学生在选题时不够慎重,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有的同学仅凭一时兴起就定下题目,如《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且不说这个题目大小,其内容本身就已超出专业范围,用英文撰写对本科生也实属力所难逮。还有的同学选题为‘OnReading’,研究方向不确定,泛泛而谈,不知侧重在哪里。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情况属于个案,但事实上,近几年,题目难以确定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导师认可的题目,学生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又有较大改变,甚至改变研究方向。

2.资料收集仓促,时而迷失方向。论文中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果仅凭一两本或几篇文章,就想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是不可能的,即使得出结论,也没有多大说服力,因为资料太少,不足为证。然而,学生收集资料缺乏系统性,觉得不够用了则难以继续,转而换题,资料跟着题目变,仓促之间,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3.论文撰写问题重重。撰写论文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做笔记、研究和整理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串联起来,说明论点、摆出论据、完成论证。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堆积在一起,东一段、西一段地拼凑下来,不能称其为论文。而大部分学生恰恰是以堆积为主,自己陈述为辅,论点跟着论据走,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另外,从论文整体的文字上看,资料部分用词专业、准确,句子相对复杂,而学生自己的陈述则语法错误频频出现,句子简单并口语化。

二、现状的成因

1.形势与应试的导向。近几年的扩招使学生数量有所上升,而教师的数量不但基本上没有上升,还有不少人投入国内外的进修学习而不能担任课程。由于课程负担过重,使教师不堪重负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写作课实践环节以及批阅后的反馈。全国统一安排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合格证已成为评定英语专业水平的重要砝码,在社会和校方的大力关注下,学生认识到四级考试决定毕业证,八级考试关系到找工作,写作课教师也希望学生在写作项目考试中得高分。于是,大部分时间都围绕四、八级考试进行。学生熟悉了框架形式、套路,只注意与过级考试相关的写作形式与技巧,不善于观察生活和知识积累,因此也就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2.写作教材的适用性。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的写作教学一直缺少一套较为完整,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适合现实各个阶段教学需要的教材。基础英语写作教材的范例虽多,但语言过于浅显,有些内容较贴近生活,但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有待提高;课后练习多为围绕四、八级考试出题,学生“见多了”正式考题,对此类写作练习,缺乏动力,且练习都未附参考答案,使师生课后没有参阅的标准;毕业论文一章,在二年级开始讲授,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一来是学生忙于考级,论文不是重点,二来时间尚早,缺乏一个过渡期,无法形成理性认识。

3.学生基本功较差又缺乏实践。学生习惯于让老师灌输词汇句型,不愿意动脑筋积极思考,写出来的东西用词不贴切,语法不规范,行文不顺畅,缺乏逻辑性、无条理。众所周知,写作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的组织,更多的功夫在于知识积累和文化素质,这方面的提高对于学生更为重要。然而,待学生忙完了四、八级考试转入论文写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无论是题目、提纲还是摘要、引言、参考文献,从形式到内容脑子里一片空白。虽说在之前的写作课上,这些内容都讲过,但当时不是学习重点,而且没有亲自实践过程,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三、英文写作课的定位

1.专时专用,突出目标。将四、八级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分阶段进行,形成层次。在基础英语写作阶段,集中实现两个公认的目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顺利通过四、八级考试。将教材中传统的写作技巧中的精华部分及增加的课外内容边讲授边加入写作实践,从而更加强调写作的动态过程和学习者创造性的发挥。毕业论文指导要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专门讲授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这样不仅为学生的四年学业成就提供展示的机会,而且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实际,精讲多练。有效克服教材的不足,从实际出发,为我所用,可适当放弃一些高深的章节,并增加一些循序渐进的内容,保证稳步提高。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讲授词汇、语法、句法方面多做有益的练习,尽量找生动、学生易犯的大量的中式英语的例子,使学生在谈笑间能将其错误牢记在心。而大量的练习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四、八级成绩,又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3.发动学生,互帮互进。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可适时适量地发动学生互评作业,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同学间同级互评能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写作中的不足。首先,互评可增加其词汇量,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有益于所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次,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评首先成为一个头脑敏锐、丰富的读者、听众,然后成为一个思路清晰、能写出好文章的作者。

这样,教师不再是作为唯一的“读者”去评判学生的作品。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问题并能表达出问题的所在。最终学生对评判自己的作品的内容的表达方面也更加敏锐,并能更好地修正自己的作品,学生会很快地从评判活动中看到益处,也会把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作为提高文章水平的重要的参考资料。其实,这不仅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其中英文写作课的教学任务极为关键,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论文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杰.合理利用文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06.第四卷增刊:148

第2篇

(一)作文即生活

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他始终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即生活是叶圣陶先生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和基础,写作应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对生活的感悟诉诸笔下。写作是人的一种能力,是生活的需要。写作生活化是目前作文教学的要求。

(二)作文即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人们所说的话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作文写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写文章其实就是在说话,也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换句话说,作文就是说话的一种延续,是说话的表达方式,只要有话说,就一定能够写作,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叶圣陶先生作文即说话的写作教学观科学地肯定了口头表达的作用,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写作教学思想。目前,国外的一些学校也将口头作文看作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二、高职写作教学与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很多学校常常将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或者作为公共基础课,这些固然都是强化语文教育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却在无意中淡化了语文教育的技能性。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的关于写作教学的内容明显吸收了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的思想。新课标中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等规定,明确了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其精神世界,弘扬和发展了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学思想。

(二)高职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写作教学方面,高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开设商务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写作等相关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要写的通顺又扎实。”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人。

三、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给高职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习惯

目前,很多高职学生的作文写作都是被动的,学生的写作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没有主动进行作文写作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写作潜力发掘出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或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再次,要加强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教师应当不限制写作内容和题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拓宽学生写作的题材。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好比吃饭和睡觉,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要有弹性的空间。

(二)写作内容的“求诚”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的写作必须要“求诚”,即要合乎事理,切乎生活的实际状况。他还提出,没有真意就不必进行作文的写作。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有意。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内容要与生活相吻合,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待人接物、处理沟通都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其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从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的写作用词即使不华丽,也能打动人心。

(三)鼓励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师要用心关注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将自身的实践与已有的教学理论相结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师的作文批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评改学生作文要弄清两个标准,一是弄清学生的写作思路,看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二是作文中文法的使用是否能让人明白。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理解学生写作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其在作文中逐渐表达其思想。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首先要意识到学生的写作是一种锻炼,很难一次性达到训练的要求,因此,要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只更改学生写作文法的错误,尽量不大批大改。

四、结束语

第3篇

一、这堂课凸显了写作过程化教学的三个特征

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一,是学生置于写作的状态之中。就这堂课而言,学生必须始终置于构思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构思训练始终交融贯穿。一开始老师以“我想唱首歌”为题请学生谈如何构思,从中归纳出“从题目开始想、抓住重点词、联想生活中的记忆”三个学生常用的构思方法,发现了“想不出、想不远、想不透、想不精彩”几个问题,引出了“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构思”。找到了影响作文构思的原因后,教师又设计了“读书”这个话题进行第二次构思训练,学生构思的方向明显更多、更加深广,之后再次总结出构思“要具体、要角度小”这两个评价尺度。紧接着进行第三次的构思训练,鼓励学生“想开去,不要粘得太紧”,开展小组讨论,帮助构思有困难的同学打开思路,归纳出构思“应选择一个熟悉的物象,建立关联”,于是第四次构思训练水到渠成———让学生将“读书”与“茶”进行关联训练。整堂课中,教师共设计了4次构思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把握作文构思的方法和要求,将写作指导的“教”和学生构思训练的“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写作过程化教学特征之三,是流程法。这堂作文构思指导课,遵循学生构思的基本规律,第一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作文构思,帮助学生归纳出构思的方法,第二步从学生的反馈中归纳出作文构思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构思是好的、精彩的,第三步根据归纳出来的构思原则再次进行构思训练,进一步明确构思的过程。整堂课将教学设计操作化,教师指导流程化,学生训练步骤化,让学生觉得作文构思并不难、很有趣、有一定的规律,作文构思能力可以学,可以提高。

二、这堂课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教师在构思训练中,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阅卷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构思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进而让学生发现怎样的作文构思能够吸引人。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于应试作文而言,学生作品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能够将读者意识贯穿于写作过程中,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产生作用。

三、这堂课教学效果反馈明显,训练目标落实到位

从第一次训练时学生的“想不出来”,三分之一学生认为构思难,到第二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列举出23点,到第三次构思训练能列举出43点,构思时间缩短但想到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远、越来越精彩,再到第四次构思训练时学生能够自己建立关联,并找到建立关联的三种思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课堂反馈积极有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得到了落实。

四、这堂课是对话教学的典范

郑桂华老师以对话教学的理念来设计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互动好,提问覆盖率高。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引导得当,处处体现对学习效果的关照,成功体现了对话教学的理念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五、结语

总之,郑桂华的这堂《作文构思指导》是一堂成功的过程化写作教学课例,如果要吹毛求疵挑出不足之处的话,那在于本课的重心应该在第四次训练,即让学生多尝试话题与某个构思指向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构作文框架。这一部分最难,也最重要。前半部分训练时间可以适当缩减,留给后面的训练时间就能够充足一些,不至于头重脚轻。

作者:范楚丹

第4篇

参考文献的写作更好的保障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被侵犯,这也是论文作者对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与认可,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尊重。来看看千里马网站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HSL理论与1+X+Y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汪飞,雪吴静.《听力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

[6]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娅娴.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J].校园英语,2016,27:116.

[2]錢海峰.新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53-54.

[3]刘勇.小学英语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5.

[4]宋丽娜.大班额情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05:113-117.

[5]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淑萍,小学语文如何抓好汉语拼音.学周刊,2014(9)

[3]周慧琼,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J],2005(12)

[4]杨馨华,小学语文中的拼音教学法[J].才智,2010(80)

第5篇

    “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就是会弹琴唱歌,什么时候又要要求会写文章?”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音乐教师这样对我说。我说“李逵只会冲锋陷阵,又为何要求他研究兵书呢?”《孙子兵法》是孙武对当代及历史上长期战争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独特的兵法布阵方法;《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一生医学实践的总结,它是祖国医药学的宝典,将永远闪耀着民族的、科学的光辉。冼星海、黄自是我国优秀的人民音乐家,但他们却有着大量的音乐论文,这也是鲜为人知的吧?我们在读他们的音乐论文时,也会感到如欣赏他们的音乐作品那样淋漓酣畅、激情澎湃!当我们赞叹大海波涛的壮美时,我们会常常忘记它的动力源泉来自那司空见惯的、平平凡凡的、抓不着、看不见的风吧?

    因此,我们说,一个音乐教师只会弹琴唱歌,按步就班,那无异于被蒙上眼睛只会转圈推磨的老牛吧?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也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怎样将它们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分风格?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吧?那种把弹琴唱歌当作技术,把教学也当作技术的音乐教师来说,他要想教出自己的风格来,恐怕就难为他了。因为,艺术要靠感觉和悟性,而这感觉和悟性又来自教学的主体——那活蹦乱跳的学生。所以,凡是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的教师,只要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就等于在教学生涯中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这是他心血的结晶,这是他人生的书页。有了这种认识,难道我们还会拒绝写论文吗?还会为到学期结束要交论文而发愁吗?我们还会为评职称而去临时应付吗?不,统统不会!因为这已是他收获的时刻,他只会主动地、适时地收回成果。因此,写好音乐教学论文,是收获音乐教学的果实,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如论大环境,这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对广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们,快行动起来吧,论文写作、钢琴、声乐、教学,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和基本功。

    音乐论文三要素

    我很赞赏《中国音乐教育》上的一段话:写作音乐教学论文要:口子小,点子新,挖掘深。过去有些人老抱怨发不了文章,他们殊不知自己的文章要么漫天撒网,不着边际;要么面面俱到缺乏深度;要么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且不如别人。因此,我向想要写好论文的人们大声推荐——论文写作三要素:口子小,点子新,挖掘深

    因为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再加一法:多读书

    常见论文格式

    1、条理型:按论述顺序阐述观点,图式如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但要紧扣中心论点)。2、简约型:简单开头,重点论述观点,小结有力,中心突出。图式如下:开门见山——论据、论证充分、深刻,具有说服力——结尾简略、主题鲜明。

    3、着作型:文章开头有引言,结束有结语;中间有中心论点、分论点,每个论点以章为结构,图式如下: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

    4、可加论文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

    后注:如今教师要在学校中职称等进一步,必须要会写论文,教科研是硬道理!这却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所欠缺的能力,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被这一条硬杠子拦在中级或高级门外,真是可惜,而且这一股论文风愈演愈烈,客观环境也要求我们不能等下去,拿起手中的笔吧。我一直想写点这方面的东东,可惰性使然,同时又感还无这资历,故至今也未下笔,今天从网上看到这一段文字,深感合我心意,贴出来共享之,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第6篇

我校教科研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要点》为指导,以市教育局及校长室有关精神为准绳,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立足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引导广大教师走“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教科研之路,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案例等的撰写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2.聘请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讲座与交流会,推进文学社的建设,以寓言文学创作为主阵地,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学大赛,加入各级文学组织,逐步发展文学,形成大语文格局。

3.顺利刊出《红旗实小报》总第九、十期,将优秀作品推荐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4.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发展一批文学爱好者,推荐加入市级以上各类文学组织,提高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为我校文学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主要工作

(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

1.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阶段性成果;努力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开题论证、过程研究和结题报告撰写进行规划化指导,及必要的教科研知识培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以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牌确定为“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基地校”为契机,努力进行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实验,积极探索,认真凝结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瑞安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由许娜、郑秀秀、林蓉、董秀波、吴晓峰、孙胜光老师负责的2010年立项课题6个,由陈李静老师负责的XX年年立项课题1个及由曹启福、林新芽老师负责延期结题的XX年立项课题2个。

3.倡导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注重理论学习,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及随笔发表在校园网,参加各级各类评比与投稿发表,尤其要做好瑞安市2010年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的推荐工作,藉次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打造教研共同体。

(二)以文学社建设为契机,形成大语文格局

1.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素养,我们将加强对清水小禾文学社的建设,继续聘请瑞安市作家协会、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温州市作家协会、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领导及国内著名作家来校指导文学工作,逐步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2.以“瑞安市十佳校园文学(寓言文学)创作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以寓言文学的创作为主阵地,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童彤杯”张鹤鸣戏剧寓言奖评选、第二届全国“乾有杯”校园文学大奖赛等市级以上各类文学大赛,涌现出的优秀学生推荐加入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等成为学生会员,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稳步提升作文成效档次。

3.以文学社为主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征文及外出采风活动,加强指导,拓宽学生生活体验,夯实写作基础。

4.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发展一批文学爱好者,成立教师写作团体,推荐加入瑞安市作家协会、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各类先进文学组织,加强交流,提高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为我校文学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5.以《获奖作文选萃》、《童话寓言》等国内知名刊物为平台,努力推出学校专辑,逐步打响我校“清水小禾文学社”品牌。

(三)以《红旗实小报》为载体,搭建发表平台

1.以教师为窗口,鼓励学生积极作文,按时按质出好《红旗实小报》总第九、十期,推荐优秀作品在《玉海》、《新作文》、《寓言故事》等正式刊物发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2.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优秀校报校刊(文学社)评选,扩大影响。

第7篇

关键词:撰写意义 如何撰写 经验总结 案例型

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及意义

从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加速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要实现好这一转化就必须走教育科研这条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道路。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上课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学校来讲:这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需要。教育科研能造就名师,可以创造名校。

从学生来讲: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

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方法

(一)经验总结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中小学教师和领导最常写的一种教育论文,它将在教育(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体会、认识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

(二)案例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1.案例型教育论文的类型

案例型专业论文,其关键词是案例,主要包括:课题实践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说课案例、课例评析案例、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心得体会、教改感悟、问题探讨、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等。

2.案例型专业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案例型专业论文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多样性,写作格式也很灵活,经过罗列、归纳、整合,我们分类来看:

(1)课题实践案例的写作格式:可以参照调查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

进行。

(2)教育叙事案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3)课例评析案例=课例+评析。

(4)教育教学片断反思=片断+反思(归入3)。

(5)课题活动体会=活动+体会(举例:《换一种方式来教育》)。

(6)教改感悟=一两个鲜活的小故事+一段感悟总结。

(7)问题探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教育现象引发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话题。

第8篇

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早已接轨,国外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也被我们借鉴,例如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课堂上就被部分教师采用。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

线性代数是理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很多应用价值[1-3]。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由于计算机都是将问题线性化来解决的,所以在计算机日益发达的今天,线性代数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要。线性代数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时感觉课程学习难度大,而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参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与热情不高,课堂气氛呆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可见,在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每位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

国内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例子并不多见。1919年俄斯凯恩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在《讨论式教学法——现实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一书中,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给出了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好处以及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80年代之后,讨论式教学法逐渐被引入我国,它的研究可以参见各类教育杂志和硕士研究生论文,但在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少见[4]。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线性代数中的应用前景

两年前,在我最初走上讲台时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一次“行列式”的复习课中我是这样进行的:对于这章的知识点我面面俱到地从前往后都复习一遍,然后准备了大量的习题并对习题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剩下10分钟的时间我为学生出了两道检测题,试图看看学习效果。结果令我非常失望,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这次的教学过程引起了我的思考,究竟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带着这一疑问我请教了许多前辈,我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在课堂中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致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性。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了解到,讨论式教学法恰恰能够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对解决我的困惑有很大帮助,相信对很多教师丰富自己的课堂都会有作用的,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法并非对每门课程的每个章节都适用,也并非所有的班级都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法。受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在我国大学课堂中采取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师并不多,而且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负责听的方式。部分教线性代数的教师也想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但是苦于没有更多理论指导,因此研究讨论式教学法在线性代数中的实施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线性代数是比较抽象的一门课程,讨论式教学法将使教学更贴近实际,教学方法更科学灵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代数思想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好地应用线性代数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线性代数中的实践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一)前期准备

在教学行列式的定义前,我布置了如下预习问题:(1)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请同学们回忆它的解法。(2)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否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呢?(3)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共同规律。(4)若将这一规律推广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讨论过程

线性代数是公共基础课,上课的人数通常超过百人。在讨论的时候想要全部发言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事先指定好负责人又会打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采取的是先分小组讨论,讨论完之后再选取代表讲解的方式。下面以一个小组的讨论为例。

学生以具体的方程组来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经过适当的引导该组学生给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表达式

当a11a22=a12a21≠0时,同上面的方法可得

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推广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表达式

当D≠0时,

其中

D=a11a22a33+a12a23a31+a13a21a32-a13a22a31-a12a21a33-a11a23a32

D1=b1a22a33+a12a23b3+a13b2a32-a13a22b3-a12b2a33-b1a23a32

D2=a11b2a33+b1a23a31+a13a21b3-a13b2a31-b1a21a33-a11a23b3

D3=a11a22b3+a12b2a31+b1a21a32-b1a22a31-a12a21b3-a11b2b32

学生总结的规律如下:

1.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分子与分母都是由2!个数字做加减运算得出来的,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分子与分母都是由3!个数字算出来的。

2.分母均为同一个数,是由方程组的系数得出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分子与

分母正项与负项各占一半。

4.分母中各项的下标具有规律,第一个下标都是

自然序,第二个下标为排列。

5.分母中每项的正负号与第二个下标排列的奇偶

性有关系。

6.解xi分子的特点是用bj替换分母中的aji而得到。

(三)整理分析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根据学生总结出的规律引进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将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推广为n阶行列式

在引入行列式记号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发现了对角线法则:二阶行列式可以看成是十字交叉相乘再相减,即         的左向对角线减去右项对角线。三阶行列式可以看成是                      的由所有3个在同一左向对角线的元素的乘积的和减去由所有3个在同一右向对角线的元素的乘积的和。这是否也是一种规律,这种规律能否被推广呢?让学生们围绕这一问题继续讨论,学生们发现:

1.二阶行列式与三阶行 列式的对角线规律不是很

一致。

2.按对角线规律对四阶行列式计算时一共会出现

八项的和,而由之前给出的规律显示四阶行列式应该是4!项的和。这与之前总结出来的规律矛盾。

3.学生用具体的四元一次方程组验证了对角线

规律对四阶行列式不再奏效。

4.“用对角线法则求行列式”并不是行列式计算的通用办法,它具有特殊性,不适用于三阶以上行列式的计算。公式

可以作为一般行列式的定义。

结论:通过讨论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行列式,尤其在强调以上四条特点后,学生既知道行列式的特点,又掌握了计算行列式的正确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田芳.线性代数教学环节改革的构想[J].高师理科学

报,2007,(6).

[2]李春华.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理论走向实用[J].

科技信息,2008,(30).

第9篇

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是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具有差异化和多变特征,因此,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要体现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又要能满足教师内在价值和潜能实现的本性,遵循的是 “自我导向性学习”和“用以致学”的学习理念。

一、 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活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实践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和学科的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

1.制度保障,营造教师“小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教科室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组团队”建设为抓手,促使全体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负责起草了《校本化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从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特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形式、研究操作流程和小课题研究管理措施等五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和举措。随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教科室相继制定了小课题立项、检测、结题等相关的制度,还编辑了“小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学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

2. 讲座沙龙,引领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践

科研沙龙是一种交流科研成果、探讨研究问题的有效研究方式。教科室把“科研沙龙”作为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沙龙让教师们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讨论教育实践问题,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实践的把握。学校多次给全校教师作“小课题研究”的理论讲座和案例指导。教师的科研问题意识和课题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学成果撰写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种教育理论进行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等。教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写作过程也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以校“暑期论文”评审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意识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总结,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学论文”评比是培养教师教学“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校科研处也非常重视对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进行修改、提炼的指导工作。为帮助教师修改论文并编辑相关学习资料,使教师能从论文的题目、内容摘要、正文和具体案例呈现等方面知晓如何处理、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科研反思能力的形成。

2.以区“课题成果”提炼指导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每年2月,学校科研处结合区科研成果评审的契机,对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总结的讲座培训,并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修改指导,帮助教师整理、归类、提炼,拓展教师课题成果总结的视野。

三、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使人们对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教师课程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教学计划、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教师课程创生”使课程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内在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以“社团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科研处确立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对学生兴趣和潜能的调查,开展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让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构建了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社团课程多样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

2.以“学习社群”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师“2+1”专业结构能力调整

专业学习社群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专业知能、增进教师之间合作,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2+1”专业结构发展需要教师与专家对话;分享与讨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学习与评价等相关议题。学校为教师专业学习召集了校内同领域、跨领域的教师成立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增进教师共同专业成长。“科研导师”旨在发挥学校科研“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的一线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专业发展之路。为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学校还成立了校外科技导师团,开发丰富的科技教育社会资源。

四、科研学术交流

学术论坛培育教师自由的学术思想、深邃的学术智慧,激发教师自觉行走在造福学生、幸福自我的教科研之路上。学术交流活动有很多专家参加,有不同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被展示,有对热点问题的深入研讨,通过参与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可开阔视野,启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研选题的产生,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学术思维的碰撞。

1. 以市区级“科研论坛”交流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表达

“科研系列论坛”活动能活跃学术气氛,也便于广大教师分享和交流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学校科研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系列论坛活动,去年一个学期就有10人次参加了市、区各级“科研论坛”的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校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以学校“科研特刊”编辑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理念的传播

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体现出来。价值的大小与其应用的范围大小成正比。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科研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重要基础,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双元制,高职,数字印刷,教学,实践

 

“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和企业分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操作。

一、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校内基地,建设以“双元制教学、‘2+1’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学习内容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基础课由学校负责教育教学论文,专业理论基础课由企业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并安排顶岗实习。学习方式为:理论+实训+实习+顶岗。使师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企业化管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重构“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如下图1。

图1

(3)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外引内培相结合教育教学论文,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学团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通过进修和行业引进能把握专业、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完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按照“五个共建”的办学模式,即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

二、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析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这说明现在企业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了,人才的需求向符合化发展教育教学论文,这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

按照数字印刷专业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并依照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如图2。

图2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三、高职数字印刷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围绕以“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教材作例,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学习领域,按工作任务展开,以情境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2)精品课程建设

完善院级精品课程《企业形象设计》资源库;按工作过程导向,把《企业形象设计》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把《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

(3)教材建设

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材建设,编印三本教材:《企业形象设计》(高职高专实训教材)、《数字印前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数字印后工艺与实训》(工作任务导向教材)。

表1 核心课程体系

 

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一:

广告设计

广告的设计

1.熟悉广告的分类及创意思维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方法

数字印刷印前处理技术

 

 

数字印刷产品的加工与机器的操作

 

 

数字印刷印后加工技术

广告的制作

1.熟悉广告设计创意的草图表现技法

2.掌握广告设计创意的电脑制作技法

印前文件的整理

1.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

2.电脑软件的操作

数码印刷与互联网的应用

1.熟悉互联网网上资料的接收

2.掌握互联网网上资料的处理方法

 

 

项目二: 包装设计

 

 

包装的设计

1.掌握外包装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包装设计创意的电脑设计

包装的制作

1.熟悉各种包装纸张类型和特殊材料的运用

2.掌握包装制作的基本结构图

数码印刷机操作

1.熟悉产品性能教育教学论文,掌握工艺流程2.能独自操作印刷机

印刷设备操作与维护

1.印刷设备维护各种技术2.掌握印刷设备各种操作

项目三:VI策划与企业形象设计

VI策划

1.熟悉VI策划的工作流程2.掌握VI策划的文案写作

企业形象的设计

1.熟悉整个设计流程2.掌握企业形象的设计电脑制作

印前拼版

1.掌握数码印刷的印前拼版技术

项目四: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的设计

1.熟悉书籍装帧的设计整体设计流程

2.掌握其电脑设计的操作

书籍装帧的制作

1.能进行电脑的制作2.书籍的装帧工艺

第11篇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卓丽华.运用游戏教学法构建中职幼师专业特色的英语新课堂[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刘俊.语法翻译教学和交际法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邵丹.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调查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8

[5]朱广瑜.文化语境与高中英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孙敏.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曹剑波.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传统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结合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孙丽娟.合作学习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9]窦黎.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赵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1]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2]王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对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3]黄金子.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4]朱莹.双重代码理论在中专英语情景对话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5]刘秀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6]康丹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中同义词的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7]刘静.个案研究:探索有效利用电影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途径[D].辽宁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陆婷.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三词立场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慧.词块运用与大学英语写作水平关系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0

[3]何济生,王家云.“过程习作法”简介[J].国外外语教学.1996(04)

[4]李灿.词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王锦霞.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介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4)

[6]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7]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5)

[8]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02)

[9](美)傅丹灵,王志军,着.如何教写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英贤.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龚成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词块变体运用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12]张素君,叶华.学生作文构思过程的教学干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7)

[13]储爱华.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孔昭莉.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词块使用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15]张攀.不同写作水平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6]况博群.词块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17]周瑜.中外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高频四词词块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8]膝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

[19]SusanBosher.ThecomposingprocessesofthreeSoutheastAsianwritersatthepost-secondarylevel:Anexploratorystudy[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998(2)

参考文献

[1]赵娜.真实性理论下对等师生关系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郭俊娜.关联理论对主持人话语解释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刘海英.习语的认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卢思函.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新词的语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宋丹妮.大学英语教材真实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6]李旭新.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名动转类词现象的认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田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8]马龙玉.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9]张钟予.澳洲原住民梦幻叙事语篇《卡彭塔利亚湾》连贯性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0]岂宇光.概念合成理论视角下广告语言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1]王成伟.减负环境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2]高芳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图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3]吴佳丽.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练习课中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4]郑丽华.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婉约词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6]李成瑗.四维文化智商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及其对跨文化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7]董鑫.标记象似性和框架理论在言语幽默分析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8]张婉音.真实性课外活动对大学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9]尹宏博.关联理论视角下形容词词义不确定性的词汇语用充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0]郭蕊.概念整合框架下澳大利亚英语特色词汇产生的认知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1]刘妍.VOA在线听写系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2]张琳琳.语言教学真实性原则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3]韩蕾.标准澳大利亚英语土着借词的词义变化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人物心理转变靠“诱因”点燃

 

在记叙文习作中,我们经常要描写人物的心理转变,面对这一关键的细节,有些同学处理得过于简单牵强,读起来感觉不太自然;也有些同学生搬硬套,显得过于模式化,给人以不够真实的感觉。

其实,人物的心理转变过程绝对不可能说变就变,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外在的诱因来催生,促使人物进行思索,认识并获得启发,从而完成人物的心理转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几位文学大师在描写人物心理转变方面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习作有所帮助。

一、人生的挫折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挫折是良师,反思好它,会有利于我们成长。在叙事性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的心理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那就是弃医从文。这一思想上的转变究其原因,就是他亲身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挫折:“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语文教学论文,文中真实地再现了两次事件,面对被严重挫伤的自尊心,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2)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论文怎么写。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第一处作者用反语式的抒情独白,发泄了内心的愤懑不平,也深刻地感受到弱国国民倍受歧视的悲哀;第二处中国人的欢呼声、喝彩声更是深深刺伤了鲁迅,让他感到中国民众精神的愚昧与麻木。历经了两次挫折与伤痛,促使作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使作品中“我”的心理转变过程变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读者在欣赏其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当时作者内心深处微妙的变化,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弃医从文这一心理转变的外在诱因。

二、他人的点拨开导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当你遇到问题迷茫混沌时,他人的点拨开导可能会让你醍醐灌顶,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从而产生心理转变。如当代作家程海的《三颗枸杞豆》一文中,“我”是一个植物学家,而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贪玩逃学,是什么促使“我”的心理产生转变,致使“我”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那是身患绝症的三叔反复教育开导的结果。首先,在小树林里,瘦骨嶙峋的三叔“时间不多了”、“太迟了”的感慨和叹息,促使“我”认真思考: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临死的人大概都很留恋这个世界,甚至留恋世上的一草一木,这是我小时候发现的人生的一个很大的秘密。后来,“我”看到他在泥土上画了三个圆圆的“”,来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他自己沉痛的教训来教育“我”: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语文教学论文,不然就会一事无成。接着,他用枯瘦的手抓太阳的动作和内涵深刻的话语启发“我”:要捉住“太阳”,珍惜时光。最后,他临死前把有象征意义的三颗枸杞豆赠送给“我”,“我”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三叔的四次教育和开导,振聋发聩,是那样的刻骨铭心!也促使我心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贪玩逃学到勤奋好学。

作家程海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种常见的心理转变的描法:写好心理转变的外在诱因——他人的教育开导。当然,自己的认识与醒悟更为关键。

三、感人的瞬间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感人的瞬间,真情的画面,会在人物的心灵深处定格,强烈震撼之余,定然会触使人物心理发生转变。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开始父亲对“我”悉心关照,“我”却不领情,不理解父爱,直到亲眼目睹了父亲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还去为“我”买橘子的背影:黑色的穿着打扮令“我”心酸;一连串艰难努力爬月台的动作,令“我”心颤,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如山的父爱,并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在本文中,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下的感人瞬间,精心雕琢人物的言行举止,使“我”的心灵感触更深刻,反省更彻底,由不太理解父爱到充分理解父爱,心理转变也就顺理成章了论文怎么写。

四、大自然中的景物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近代著名的文艺美学理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对景物充分地观赏、品味后,心灵就会受到感染,与景物自然地交融,心理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比如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的心上,被一株开得很盛的紫藤萝所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描写了紫藤萝的花朵,它的生机勃勃和浅紫色的芳香,给了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带走了我心中的悲痛与焦虑,让我深受感染与抚慰。“我”宁静了,喜悦了语文教学论文,振作了,并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的心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从而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加快了脚步”。

一个内心悲痛的人,从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中受到感染,得到启示,形成心理转变,这种触景生情的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先细腻地描写景物,准确地表现景物的特征和品格,把自己的心融合到景物的描写之中,物我交融,自己的“心境”才会发生转变。

通过以上这些名篇佳作的分析,我们发现,人物的心理转变,既有外在诱因的促发,更有其内在因素的主导。习作时,只有充分写好导致人物转变的外在诱因,用外因来“点燃”内因,我们笔下的人物心理转变过程才会显得自然而又真实,细腻而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