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

时间:2023-09-13 17:1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

第1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期间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62-02

1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经济意义

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的进出口业务。与国内业务不同的是,进出口业务将会大量地发生各类港口、码头建设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以及佣金等专项费用。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控制,必将会加重外贸企业对于进出口总成本的负担,因此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即为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一个重要经济意义。

其次,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是反映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加强期间费用管理与核算,不断降低费用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经营目的。同时,通过降低出口总成本可以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分类

首先介绍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分类。按发生的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种分类与多数企业的期间费用的分类相同,也是最为被广泛接受的分类,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日常核算基本也就是按此分类进行的。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来划分,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则包括了可变费用(即变动费用)与不变费用(即固定费用),从其本质内容来看类似于管理会计中对其他国内企业划分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当然除上述之外,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有其独有的分类。例如,按其经营业务的性质可以分为进口费用和出口费用。其中进口费用是指外贸企业在进口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自进口商品运达我国口岸以后到商品销售为止,在国内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出口费用,相对地则是指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自商品购进至发运销售为止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内销、调拨出口商品所发生的各项流通费用也在出口费用中核算。

另外,外贸企业还可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的关系将期间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顾名思义,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间接相关的费用。而这种期间费用的分类在其他企业也是不常见的。

3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内容特点

3.1 管理费用

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都需要纳入管理费用范围的内容主要有:管理人员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修理费、上缴上级管理费、税金、聘请中介结构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可能发生涉外费,这是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内容的一个特点。其他企业对此费用涵盖不多。它主要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支付的因业务需要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包括人员出国费用、接待外宾费用和驻外代表以及驻外机构办公费等开支。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这其中必然会导致外贸企业的耗费发生。由此可见,涉外费的发生是由外贸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管理费用的一个显著之处。

3.2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它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保管费、检验及手续费、广告费、商品损耗、经营人员工资与福利费及差旅费。这些是多数企业都会发生的销售费用。

而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是除外贸企业外其他企业销售费用未曾涉及的内容。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认定到商品的进出口累计佣金收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进口商品累计佣金和出口商品累计佣金,它是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一种销售费用,与其他企业相比则是在销售费用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

3.3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利息支出、手续费、汇兑损益及其他财务费用。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但其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也称汇兑损失,是指买卖外汇以及结算外汇收支业务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外贸企业由于大量经营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因此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而应当充分分析其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分清硬货币与软货币,尽量“收硬付软”,以达到减少汇兑损失,而这部分内容还应当适当地与国际财务管理联系起来共同考虑。

4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4.1 管理费用核算

外贸企业核算管理费用时,应当尤其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加以关注。因为国家对进出口业务、代购代销收入列支业务招待费问题有专门规定,进出口业务的代购代销收入可按不超过2%的比例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2%的部分作纳税调整。

而外贸企业发生的涉外费,一般采用直接列支法,即发生涉外费时,借记“管理费用――涉外费”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4.2 销售费用核算

销售费用中应注意佣金的核算。佣金是指价格条件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中间商的推销报酬,有明佣、暗佣和累计佣金三种支付方式。当采用明佣和暗佣支付方式时,应根据佣金具体金额,记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科目的借方,以对其进行抵减。而若采用累计佣金的支付方式时,一般将佣金金额记入“销售费用――进出口累计佣金”的借方。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累计佣金也可以抵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具体可由外贸企业视情况选择,核算时一般都贷记“应付外汇账款”科目。所以外贸企业在核算佣金时一定要先分清楚支付方式。

4.3 财务费用核算

对于外贸企业财务费用较为重要的是汇兑损益,它也是日常发生最多的财务费用内容。外贸企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将“汇兑损益”上升为一级科目进行核算。核算时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涉及到分摊的问题,分摊原则与分摊方法与其他企业也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多作介绍了。

由上述可见,外贸企业的期间费用与其他企业在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产生了一些差异。只有更好地了解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减少期间费用的发生,从而增加盈利,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水务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供水定价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66-03

据统计,在我国水务事业单位中,以提供供水、灌溉、旅游、发电等准公共物品为主的占74%,但提供国家财政经费定项或定额补偿的仅占其中的20.5%,没有财政拨款的达79.5%[1]。因水费和电费的价格低廉且收取率低,致使这些单位应该从市场取得的主要收入也不到位。据最新普查资料,水务事业单位收取的供水水价仅占其实际成本的4%,而水费和电费的实际收取率还不足40%[2]。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极少涉及盈亏核算,这是由于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更侧重于资金的收支结余;另一方面,水务事业单位有关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费用的计量和分配也较为困难,其成本核算工作就比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复杂。因此,到目前为止,水务事业单位的水利项目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3]。

一、建立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一)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原则[4]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为了改变现行水务事业单位中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中的收入、支出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管理层全面掌握水利项目的盈亏情况。

2.项目责任制原则。水利项目经理对水利项目全面负责,包括水利项目部与水务事业单位财务部衔接费用的确认、分摊等基础资料。这里涉及单个水利项目成本核算与现行成本核算办法的关系确定问题。

C=Ci,其中,Ci为单个水利项目成本,C为现行成本核算办法成本费用综合。

3.受益者承担原则。只要采用水利项目成本集中归集会计制度,受益者就成为归集水利项目成本的依据,对于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及设计人员,只要是矩阵制的水利项目负责制单位,其费用全都归入水利项目成本。以受益者为依据归集,为水利项目发生的如租赁、购置等特定费用也应归入水利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归入水利项目成本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所发生的有些费用,应该归入水利项目综合。与水利项目的管理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归集到水利项目成本综合项中,以此表明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成本,通过多年的积累后,计算出其平均水平,作为业务开拓时测算水利项目贡献水平的依据。

(二)确定水利项目成本内容

1.直接成本。按照受益原则归集现行费用项目,能够不经过分配一次性就能列入水利项目成本的,包括人工费、差旅费、福利费、招待费、办公费、交通费、修理费、折旧费、业务资料费、文印整理费、外事费、设备部件购置费、材料及物耗、营业税金及附加、劳务费、组装及调试费、加工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开支项等。

2.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的费用,如果需要在水利项目间进行分配,就构成水利项目间接成本,归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时,比照水利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分为可直接归集的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和需要在水利项目间分配后归集的间接水利项目管理费用。

(三)水利项目费用的分配办法

1.间接人工费分配办法适用于水利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人工费分,例如,某专业i某人E对某水利项目j的共识占用率为:

KEij=,其中,XE=Xij,其中,n为项目个数。个人人工费XE分配入j项目。

项目总的人工费,F=FEij,其中,m为专业个数,q为某专业的员工人数。

2.均摊费用的计算办法。假设某项费用本期发生额为FK,将它在本期的N个水利项目中进行均摊,则每一水利项目应分摊的费用Fik。

Fik=

(四)水利项目成本核算程序

1.对发生的所有支出项目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将符合开支范围的支出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记入相应的账户中。

2.按照水利项目归集直接费用,并将其直接记入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属于多个水利项目共同耗费的支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先进行分配,再将其分别记入各水利项目的成本计算单中。最终,直接费用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

3.间接费用按照科研室进行归集。

4.期间费用按费用项目进行归集,期末期间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支出处理。

(五)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应用

在资产负责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水利项目成本核算后的结果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对三表进行汇总,主要依据水利项目进行归集,在签订合同时,将归集的结果用来衡量水利项目的成本,作为报价的依据。

1.一般情形,若要确保一定的利润,R=CD+CI+CM+CP+P[5]。其中,R为水利项目投标报价,CD为直接成本,CI为间接成本,CM为水利项目管理费用,CP为期间费用,P为水利项目利润。

2.若需保本经营,R=CD+CI+CM+CP。

二、案例分析――刘川工程管理局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甘肃省刘川工程管理局是典型的以提供准公共物品为主的水务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水利工程供水,就是将自然水通过蓄、引、提等多个水利工程措施,向该地区各类用水户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用水。现是以前部分的理论为依据,对该水利工程项目2009―2012年的供水成本和单位水价进行核算。将供水总成本核算分为“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四个核算项目。可知,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6]。

(一)供水生产成本核算

供水生产成本直接归集以下支出项目,即供水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费用+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工资,是指该水务事业单位直接从事供水项目生产的人员工资、奖金、补贴和津贴。

直接材料费用,包括水管单位原购水费、燃料动力费等。燃料动力费,指供水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燃料动力费用等。

其他直接支出,指直接从事供水生产的职工福利费、供水生产过程中的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等支出。

制造费用,指供水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维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资源费、运输费、设计制图费、办公费、差旅费、监测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修理费、期间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7]。

表1 供水生产成本简易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1 供水生产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二)供水期间费用核算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供水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在对用户供水中过程中发生的水费计收手续费、宣传费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而分配给管理机构的经费、行业管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审计费、诉讼费、咨询费、绿化费等。

财务费用,指为供水生产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在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净损失以及为筹资而发生的其他费用。

表2 供水期间费用核算表 单位:万元

图2 供水期间费用比较(单位: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川工程管理费用在供水期间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二者占比很少。因此,该水务事业单位要控制期间费用,降低供水总成本。中心工作是要控制管理费用。

(三)供水定价成本核算

由于刘川工程的业务范围只有农业供水问题,没有工业、发电、城镇等其他供水项目,农业供水保证率是100%,工业、发电、城镇等供水保证率都为零,因此,单位供水成本仅是单环节单位供水成本,而不涉及多环节单位供水成本[8]。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单位供水成本=供水总成本÷供水量,其中,供水总成本=供水生产成本+供水期间费用。

表3 供水定价成本

图3 供水成本比较(单位:万元)

图4 供水单位成本

可见,刘川工程的供水生产成本在供水总成本中占比很大,供水期间费用占比很少,因此,若要控制供水生产总成本,就必须大力加强供水生产成本的管理,同时,节约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莲.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2008,(1).

[2] 周昌红.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J].江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 赵瑞平,赵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营管理,2007,(7).

[4] 许王显.城市水务市场管理与改革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5] 李兰英.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6] 谢婷婷.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 王雅茹,张洁.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财务管理,2008,(4).

[8] 董小平.建立水利财务评价体系[J].中国水利,2007,(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st accounting system of the water projects in

the water public institutions

WU Yong-xia 1,FENG Xin 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Lanzhou 730070,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30,China)

第3篇

一、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开展管理计划时,期间费用控制是关系到经营稳定性的要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程序混乱的现象。私企经营管理期间,会将管理重点放在生成成本的控制上,这样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管理理念却造成了财务系统的不合理现象,期间费用并不会作用到下一阶段的经营收益中,这与私企提升经济效率的理念存在冲突,因此,对费用进行管理时并没有规范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导致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使用期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合理。

2.销售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私企所开展的营销活动也会产生一部分费用,给财务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探讨期间费用时,要对包含的项目进行准确判断,并对照企业经营管理收益。但一些私企并没有将销售费用控制引入期间费用中,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造成管理计划的开展与落实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并不能实现对工作计划的完善。文章中所提到的控制问题多数是由管理对象不明确造成的,虽然在工作任务开展前会设定标准,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资金支出对后续的销售并没有产生影响,却仍然被规划到成本费用中,导致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长时间开展这样的管理计划,还会影响到成本资金的有效利用。

3.财务费用控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财务系统运行所产生的费用控制难度比较大,私企所开展的营销管理控制都是基于财务系统资金支持下进行的。财务系统对收益与支持的记载不合理,管理人员在审核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并不利于管理计划的实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速度受多种变化因素影响,财务费用也因此出现波动,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控制方法中也缺少区分,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隐患现象出现。

二、加强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的相关措施

1.提高私营企业自身期间费用控制水平

私营企业管理人员要提升个人素质,对企业的控制管理也要公平公正开展,不可以出现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这样对间期费用会有更好的理解。要明确管理计划是长期进行的,更要对不规范行为进行长期监管控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计划来实现监管,期间费用产生原因更要充分掌握,并对接下来的管理方向进行调整,在保持产品质量达到检验标准的前提下,要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在不影响总支出的范围内,这样私企进行其他的生产规划也不会受到影响,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

2.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来加强期间费

加强对企业财务系统的管理,期间费用产生后,要及时记录到财务报表中,这样可以避免后续财务报表更新出现混乱。完善会计准则中的缺陷,进而加强企业期间费用的管理,保证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应当详细地说明财务费用的核算要求,财务费用应当主要是核算与筹资相对应的支出,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筹资费用金额的大小。而对于财务费用中与投资活动、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或者新设其他损益类的科目,这样才能实现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也应当详细说明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具体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严格要求会计核算过程中费用归属的准确性,防止具体核算时不合理的费用归属和金额调整。这三种费用虽然都能在税前进行扣除,但是实质性的内涵却不相同,管理费用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相关,其每年的金额大致稳定,销售费用与企业的销售能力相关,与当年的销售状况和销售水平相关,而财务费用主要是指利息支出与企业当年的筹资水平有关,也反映了企业当年资金管理的具体状况。

3.不断提高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私营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并注重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的文化,尤其是期间费用控制的文化。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当注重宣传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从基层做起。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要根据预算方案,理清必要的支出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超出预算的支出要重新进行审批,对于不合理的支出要追究责任,把费用内部控制的理念植入人心,形成一种文化和行为准则,降低不合理支出的发生频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目前私营企业的期间费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提高私营企业自身期间费用控制水平、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提高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等,才能不断提高私营企业的期间费用的核算水平,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

第4篇

    (一)在理念上与医院发展的新趋势不符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制定基础是以我国医院的基本特点为主要依据,对估计非营利性质机构以及企业的一些财务会计内容进行了借鉴。但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医院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其相关的各种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现在医院的发展无论是业务范围还是经营方式,都逐渐走向了经营化以及企业化,因此旧的医院会计准则便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比如说适应范围不够广、不能更加准确的对资产损耗进行核算与反应、缺乏精确的资金时间价值,对医院实际盈利水平无法做法全面真实的体现,财务报告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二)固定资产总量虚高

    旧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体现固定资产折旧相关计提。在负债资产表所列出固定资产项目中中,所反映出来的只是资产原值,并未按照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损耗进行相应的实时改变,显示在账面上的资产有可能在实际损耗中已经消失了。此时的固定资产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已经出现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的现象,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形以及损耗程度进行真实的体现,无法帮助相关人员对资产进行实际了解。

    (三)医院急需改革产权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是逐步进行深入的,医院的创办也表现出了多种形式,投资创办医院的主体也是呈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出台了一些像《民营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核算制度。可是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无法与市场经济下医院服务性质现状相适应、不能够满足创办医院的投资主体以及债权人对盈利性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保机构中有关医保政策方面的需求。

    (四)没有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具有技术性高、风险性高特征的服务性质的行业,所以在其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说一些享有专利的医疗技术、一些特色医疗项目以及医院的名气等。并且,医院为适应医院现展趋势,使自身在某领域处于权威位置,必须开发可以带给医院较高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但是应用于这些项目中的耗费较高,应该通过资本化的方式在财务账目中进行反映,不然就会使得账目出现收支结余不真实的显现,无法准确的对财务考核的实情进行反映。

    二、完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医院会计中应用的策略

    (一)对新准则中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目标进行借鉴

    现代医院的发展逐渐趋向于经营化,因此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随之朝着企业化经营发展的方面前进,其性质也慢慢的朝着事业单位与企业兼具方向发展。对此类医院来说,则更改应用新准则,全面在医院内部核算以及规范资产、净资产与负债,以此来对医院改革产权制度进行促进。同时,还可以促使医院在经营理念模式、业务范围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求变,能够提供给利益相关方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比如说,在新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核算方法,对于医院来说便很适用于其核算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与折旧计提。医院还可以运用新准则进行核算负债,可以核算各项潜在的医院风险及负债。同时。对新准则中的有关资本公积以及实收资本等科目进行借鉴,医院可以核算其净资产结构状况,提供给医院决策方较为详尽的财务信息。

    (二)对新准则中有关财务报告的规定进行借鉴

    在新准则体系中的财务报告实现了与国际通用形式基本上趋同。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应用将能够对医院会计的损益情形作出更加真实的反映,提供给各产权方的决策依据将会更加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修订与表述新准则中所涉及到的有关财务报告列报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等,以保证交易事项的类型因为医院的不同也能够通过通用的报表体系进行表达,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一致的口径,基本上能够实现可以互相对比。

第5篇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当作为“第一利润源”的生产和“第二利润源”的销售达到一定极限时,人们需要更多的去关注“第三利润源”——物流。因此,物流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就是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有全面了解自身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及其构成,并对物流成本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才能充分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实现这一利润源。

一、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会计的基础。传统会计方式下对物流成本的核算,通过凭证、账户、报表的完整体系,对企业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以下简单介绍最常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1)独立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通过对 “物流成本” 设置辅助账户,按照物流范围进行二级科目的设置,三级科目的设置是按照成本支付形式来设定的;接着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已经反映但仍然分散于各科目的物流成本,进行账外的物流成本核算并登记相关的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其明细账;再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虽然没有包括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进行核算,并单独设置台账反映;最后期末根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来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报表。

(2)综合物流成本核算:综合物流成本核算是不增设辅助账户,以现有会计科目为基础,按物流范围设置物流成本二级科目,也没有三级科目。如,管理费用——供应物流成本、管理费用——销售物流成本、财务费用——供应物流成本、制造费用——生产物流成本等。期末再根据物流成本的支出形式对二级科目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核算表。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准确的信息是对物流成本控制必需的前提,如果没有准确的成本信息,物流成本控制就会失控。但是传统的成本核算往往不能提供有关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传统的以计算产品成本为主要目的的成本核算体系无法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例如:采购环节发生的运费、装卸费等被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并随着材料被消耗而计入产品成本(直接或间接或期间)费用;而材料的存储费用、物流信息处理费用等则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过程的物流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分配计入产品成本;销售环节的物流费用与推销费用却被计入了营业费用。

从企业的实践来看,物流成本控制中现行成本会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核算不完整。在一般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核算的只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企业实际上很难把握真实的物流成本。

②核算标准不统一。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是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和分类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更加无法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③核算不准确。现行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核算对象没有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往往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例如: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要想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必须将物流成本从相应的生产成本和一般管理费及销售费用中抽出,要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中界定出哪些属于物流成本。由于界定存在着主观性,就会导致物流成本核算不准确。其次,物流成本金额按一定标准从会计账户中抽出,标准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物流成本不准确。

④责任不明确。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物流进行单独项目的设置,所有成本往往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的计算与分析,物流部门无法掌握的成本有很多,例如:在保管费中,过量进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另外,我们一般人总错误的认为物流费用就是物流总成本,其实不然,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物流成本核算的理论权威人物,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所著写的《流通费》 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 “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冰山的一角” 和 “物流冰山说” ,他告诉人们,我们平时所注意的公司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是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真正巨大的隐性成本其实是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结语

物流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日益显现出来,而我国的物流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工作迫切需要改进。通过克服各方面的障碍、改进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工作,以期有效地反映物流成本与活动信息,进一步加强控制、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四部委联合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3]冯耕中 李雪燕 汪应洛 汪寿阳: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2007

[4]傅桂林 袁水林:物流成本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5]张建斌 刘澄: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j].冶金财会,2009.[6]邵瑞庆:物流成本的计量与核算[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

第6篇

    按照现行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军品计价成本由制造成本(原材料、元器件、直接工资、军工专项、制造费用、燃料动力费等)与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

    对于进行军品生产的企业单位来说,不执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因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有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核算,并进而影响到军品成本构成的结构。具体来说,影响军品成本构成的新准则主要有《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和《存货》等三个准则。

    一、《职工薪酬》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新颁布的《职工薪酬》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可以看出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而从会计核算来看,此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在信息披露方面,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因为新准则将原统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按受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所以,企业直接生产人员和车间管理人员的上述各项费用势必要从管理费用中转移至直接工资或制造费用中核算,从而加大了军品制造成本的比重,减少了期间费用的比重。从军品小时费用率来看,则是降低了管理费用小时费用率,提高了直接工资小时费用率和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

    二、《借款费用》和《存货》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异,主要在于:一是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仅为固定资产,新准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准则仅为专门借款,新准则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对应资本化计入存货的会计分录,准则规定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辅助费用)

    预提费用(一般借款利息)长期借款(专门借款利息、外汇借款利息及汇兑差额)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利息及溢价折价的摊销)

    在存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借:存货

    贷:生产成本

    2、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在原会计准则规定下,除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外,其他借款费用均要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所以,在军品生产企业为保证及时交付产品的情况下,在未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未收到预付款时,需要借入资金进行原材料、元器件、外购外协件的提前采购,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能计入财务费用。

第7篇

关键词 投资 准则 费用

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企业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与此同时,税法也对企业投资所得提出了纳税上的要求。为了规范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了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并在1999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施行;在实施了两年后,2001年1月18日根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中一些方面作了修订,经修订后的投资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该项准则对于规范投资业务的核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准则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关于投资成本的确定

投资准则中规定:“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上述规定对于股票投资的核算以及在发行日和付息日购进的债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发行日后至到期日前这段时间购进的债券的核算就会出现问题,请看以下的例子。

例:某公司2001年6月1日以银行存款525000元购入A公司当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为500000元的三年期公司债券,该债券年利率为12%,每年1月1日与7月1日各付息一次。

上例若按上述投资准则规定相应的账务处理为:

1.假设为短期投资,则应作分录:

借:短期投资—债券投资525000

贷:银行存款525000

2.假设为长期投资,则应作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50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25000

贷:银行存款525000

上述处理从投资准则字面分析,应是无可争议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所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利息25000元,在一个月后(2001年7月1日)就可以收回,其本质上属于应收利息流动资产,却计入“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账户与其他手续费、溢折价等项目相混淆,其理由不外乎是受到利息按期计算的外在法律形式影响的结果。此种做法对于短期投资还有些道理,因为短期投资不一定持有到期,有可能在2001年7月1日前就转让收回投资了,所以这25000元有可能不是以利息的形式收回的。但是对于长期投资而言上述处理方法显然不太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在购买长期债券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500000

应收利息25000

贷:银行存款525000

根据以上分析,“投资准则”中关于初始投资成本确定的表述应更正为:“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这样,使债券的应收利息,服从其经济实质,而不以是否到付息期的外在形式为标志,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关于长期债券投资相关费用的核算

所谓相关费用指的是进行投资时所要交纳的税金及手续费等,投资准则中关于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的会计处理的表述为“债券投资成本中包含的相关费用,可以于债券购入后至到期前的期间内在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计入损益;也可以于购入债券时一次摊销,计入损益。”

以上表述笔者认为不够明确,其中的“计入损益”具体指的是哪个损益科目准则没有指明。而在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明确规定长期债券投资“如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那么,损益科目是否就是“财务费用”呢?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费用科目在新制度中规定的核算范围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而投资行为是属于生产经营以外的业务,为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显然不属于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计入财务费用必然会虚减营业利润。

其次,在新制度中对于金额较大的长期债券相关费用规定在债券取得时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明细科目中,并在债券存续期内,于计提利息、摊销溢折价时平均滩销,计入损益。这里,利息与溢折价的摊销都是计入投资收益项目,债券相关费用从本质上类似于溢折价,理应也计入投资收益。

因此,笔者认为长期债券投资相关费用不管金额大小、是否需要摊销最终都要计入“投资收益”项目,以正确核算投资损益。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

在投资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以上规定一方面抵消了当期的净收益,另一方面增加了投资的减值准备,备抵调整了作为资产的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是该规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

第一,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所导致的投资价值下降一般而言是永久性的下跌,并非一时所致,以后的回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价值下跌的金额与若干期间有关,而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把全部跌价损失都由当期投资收益承担,显然有失配比原则。因为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会计原则这个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因此相当一部分会计实务很难使谨慎性原则与配比性原则相互一致、相辅相成。对一些会计事项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遵循了谨慎稳健的思想往往就淡漠了配比原则的精神。反之,符合了配比原则的要求却会违背稳健原则的宗旨。这就使得会计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准则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同时也使会计实务工作者在做出职业判断时同样也面临着两难选择。

第二,该规定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最困难的是是这里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准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该表述中的出售价格难以确定,因为我国大部分的的长期投资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价,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也只能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估计一个金额,而投资到期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就更加含糊了(对当前的市场价格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更何况将来若干年后的出售价格和折现率)。该项业务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水平,而我国的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都不高,因而就会出现以及提减值准备来充当利润调节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利润的真实性。

因此,笔者认为投资准则应当在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要兼顾配比性原则,并尽快出台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执行标准,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

四、关于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的清算性损益的确定

企业在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时,投资准则规定“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以上对于清算性损益的表述比较原则,但操作起来有些不便,在投资准则的指南中虽然给出了一些公式,但是对于在投资年度所分得的利润如何处理,该准则的规定就不是很明确。

例如:某企业于1999年1月3日购入W公司股票600万元,投资占W公司股权的10%.

该项业务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应作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0

1999年5月7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利100万元。

由于5月7日宣告分派的是上年度的利润,即清算性股利,因此理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作分录:

借:应收股利(100万元×10%)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0

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完全符合情理的,但如果该被投资企业1999年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160万元,2000年2月7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利100万元。该业务笔者认为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0万元(100万元×10%),应作分录: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费用;核算对象;要求

一、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费用承担者。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正确组织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重要条件。

房地产开发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具有其特定的要求,因为开发企业按照国家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开发建设。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开发过程,必须按照每块土地和每栋房屋单件地组织开发经营,其产品成本核算也必须按每一开发项目分别设置成本计算单,以各开发项目为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

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应结合开发工程的地点、用途、结构、装修、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一般的开发项目

应以每一独立编制的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图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二)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群体开发项目

如果开竣工时间相近,又由同一施工队伍施工,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三)对个别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开发项目

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按开发项目的一定区域或部位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二、严格遵守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一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耗费均应记作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应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和费用项目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明确和遵守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是组织成本费用核算的前提。根据《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费用分为开发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开发产品成本包括以下项目。

(一)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即扣除拆迁旧建筑物回收的残值)、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

(二)前期工程费

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工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道路和平整场地)等支出。

(三)建筑安装工程费

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费用,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列入开发项目工程施工预算内的各项费用。

(四)基础设施费

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基础设施支出,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支出。

(五)公共配套设施费

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业性的(不能有偿转让)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包括居委会、派出所、幼儿园、消防、锅炉房、水塔、自行车棚、公共厕所等设施支出。

(六)开发间接费用

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属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部分。管理费用是批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批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营业费用是批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

三、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为保证费用的归集与成本的计算准确合理,应正确划分以下费用界限。

(一)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

房地产企业在其开发经营过程中,由于经济活动复杂多样,使得费用开支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耗费都计入产品成本费用。与开发经营有关的耗费由成本费用列支,如房屋开发建设领用的材料物资、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与开发经营无关的耗费由其他项目列支,如固定资产的盘亏、毁损、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违约罚款、赔偿金等。企业必须按照前述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进行核算,如实反映开发经营耗费,不得乱挤成本、乱摊费用、隐满利润,或少计成本、少摊费用、夸大利润。

(二)各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

对于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还应确认其计入成本费用的归属期。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持续进行,分期结算,因此,有时会发生一些费用的支付期与受益期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属本期应负担的成本费用,无论其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不属于本期应负担的成本费用,即使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对于这些支付期与受益期不一致的成本费用,会计核算中往往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以确认其归属期。但不应利用摊派手段人为地调整各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水平。

(三)开发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

对于计入本期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应划清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开发产品成本是为开发建设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支出以及开发间接费用。管理部门发生的组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因与产品的开发无直接关系,不易确定其归属哪一个特定的开发产品,故以期间为归属对象,不计入开发产品成本。只有划清两者的界限,才能正确计算各期损益。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正确地计算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发挥成本费用核算的作用,还必须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成本费用核算体系

成本费用核算涉及企业开发经营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如实反映开发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实现既定的成本费用目标,就不能满足于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事后核算,还必须做好成本费用的审核、控制、分析等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和健全以成本费用核算为中心,以成本费用控制为目的的成本费用核算体系。才能使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二)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成本费用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这就要做到:凡是材料物资的领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各项费用的支出、开发项目的竣工验收等,都必须认真、如实地填制原始凭证或及时地取得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短缺不全或记录不正确,就不能如实地反映成本费用水平。为了保证成本费用核算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原始凭证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制度。

第9篇

医院会计制度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适应于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工作运行的根本制度,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各种医疗体制财务工作操作实施的标准。其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第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一是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二是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三是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四是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

第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制度适用范围较小,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举办的医院。然而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定。二是未设“财务费用”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这种核算方式不能适应医院新形势下成本核算和医院的负债经营的现状,未规范核算借款(负债)的利用效益。三是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的核算,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与核算方法虽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沿袭了“资金占用=资金来源”这一传统会计模式,在账务处理上,始终保持了“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还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上述规定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虚增固定资产总量;虚增了净资产;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价值不做调整,而当该资产由于各种原因退出医院时却按固定资产原值作一次性减少处理,从而使医院资产减少过快。四是资产计价,“应收医疗款”账户中主要包含“病人欠费”与“医保欠费”,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允许的坏账准备提取比率远远低于实际发生率,致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固定资产、药品、材料”等账户账面反映的是货物采购时的价格。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未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但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完全实行“零库存”是不现实的,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又不允许调整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从而造成账实不符。五是对外投资的核算,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的项目中是医院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但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却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所有投资均是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不能满足医院经济发展的需要。六是管理费用分摊方法,医院财务制度规定,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为10:1,这样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则管理费用的90%会分摊到医疗支出,只有10%分摊到药品支出上,结果会出现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七是在当前的医疗纠纷处理中,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抗风险方面也有所欠缺。

第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的改进建议。首先,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会计,运用企业会计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营利性医院则可同企业会计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建议将原来“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它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和“其它结余”。其次,建议取消“固定基金”账户,设立“累计折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坏账准备提取额的有限使医院的各种呆账长期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医院资产负债表可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再次,按照对外投资业务的不同性质,将“对外投资”科目进行明细分类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其中长期投资应进一步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并分别提出具体核算要求。增设“投资收益”科目,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立“投资收益”科目,期末将“投资收益”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科目。最后,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应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计提医疗风险基金按其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各医院可视其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选选择,但应遵守一贯性原则,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允许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此外,要改变目前单纯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法,同时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复合的管理费用分摊办法。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已不太适应当今形势下医院管理的要求,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必须有根本的改变,而实行企业化管理将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医院推行企业化管理必须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于各类医疗机构的会计制度。

第10篇

【关键词】 费用 核算 管理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1.费用核算

1.1费用要素内涵

费用要素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同时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等。费用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费用中最值得加强核算的是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是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无论其所占比重还是其对经济效益的绝对影响额度都是最大的,是加强费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核心内容。其余的费用项目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生之时起应进行核算与控制。

1.2经营费用记录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

购建资产支出和非费用性支出。所有支出都应按支出发生的实际情况记录。其中,“经营费用”是指一定期间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济业务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或其他资产消耗,负债的承诺),即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1.3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为成本性质的费用,即最终要记入某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 这些经营费用发生,经过成本费用归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确认为费用。

2.费用控制

我国企业费用核算应以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为核心,并在费用要素形成过程全方位采取有力措施。

2.1强化企业单位制度规范建设首先,应完善会计核算规程。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企业应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的指导下,完善会计核算规程,规范地处理包括成本费用在内的经济业务,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其次,重点制定生产费用核算规定或程序。

2.2切实实行责任核算责任核算是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的基本理念。责任会计是把会计核算资料同各有关责任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系统,也是强化内部管理而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成本费用的控制应当结合其发生地点及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进行考核。有效地责任考核需要责任核算提供资料。由于正常会计核算的连环记录具有的可靠性高于业务核算、统计核算,针对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实施责任核算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应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下,专门针对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生产成本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责任核算,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还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专门针对各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间接费用的归集,为产品生产明细账的成本核算服务,并为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上的责任核算奠定基础;进而拟定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

2.3采用作业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与控制、会计人员数量与素质均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责任核算。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以工业企业为例,实施中将传统上先把费用归集到部门,再把部门费用归集到产品的做法,改革为不仅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而且还按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进一步组织责任核算。为此,必须就生产现场的费用核算进行下述改革与重新设计:一是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还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与责任人,将责任核算引向深入。二是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记入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进行大范围的平行登记。先在制造费用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的支出在作业中心归集在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生产成本账户所属的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准确地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四是原始记录上,应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设置的责任中心的责任核算,从而提高责任核算的水平。五是生产计划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按作业中心设置的责任中心预算。六是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当打破过去单纯按部门配备人力资源的粗放体制,根据作业链、价值链等具体情况,考虑跨部门团队与部门团队冲突最小化原则,配备人员,安排工作,设置责任,进行考核。七是制度规程上,重新制定切合实际的核算与考核制度,并将其整合到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或会计核算规程中去。

此外,还应对企业生产部门以外的物资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也从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上、原始记录、生产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程等方面,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对原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按管理与核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责任核算改革,使作业成本核算适用于经营费用发生的各地点、各方面。对于在建工程的核算也可用同样的原理和措施进行以作业成本法为核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使用作业成本法,就将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嵌入了成本与费用处理系统中,形成以作业为中心的更为具体的责任中心,从而对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的费用、成本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核算。不仅使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控制,也使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期间费用的归集和责任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控制,还使物资采购等业务核算及成本核算均使用作业成本核算技术,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的控制力。

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8年房改制度逐步完善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住宅政策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需求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使住宅产业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作为公司方来说,在提高房地产企业开发和经营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过程中,就必须正视和重视控制财务风险和减少成本问题,以争取房地产投资的可靠、可行和更具效率。所以加强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是对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控制研究十分必要1。

一、资金来源控制

旁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外部筹措资金以及销售收入。

1 外部筹措资金

为了降低企业因贷款产生的风险,减少地方公司盲目贷款。房地产公司可以规定,企业内所有贷款,都必须经企业总裁同意。另外,除了对贷款进行统一审批外,房地产公司对贷款的借入、归要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在贷款到期前就与项目开发公司进行沟通,为归还贷款做好准备工作。当项目开发公司出现归还贷款资金紧张时,由企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范围内统一调度资金,确保能到期归还贷款。笔者所在的公司一直按照以上的制度执行,所以至今笔者公司未出现过逾期贷款。由于对贷款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可以加强企业对贷款的监督,减少了地方公司的盲目贷款,所以能够降低企业内负债风险,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限制性规定,房地产公司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国内资本市场筹描资金。资本市场的不通畅,使得房地产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这样一方面使负债率提高,增加了经营的风险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贷款的难度。筹措大规模项目开发所需资金,成为房地产公司重要工作。

2 销售收入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分两种形式,一是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前的收入叫做销售预售款;二是在商品房已经建成可供交付时产生的正常销售收入。

销售预售款是房地产企业在商品方交付使用之前,预先向购房者收取的房款。对于购房消费者而言,由于可用相对低价获得房产,而且具有相对宽余的选择余地,所以预交房款对于购房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通过预售房屋可以提前获得销售收入,从而可以补充以后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可将部分市场风险分散到购房消费者中,提高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

第一、收取内部认购费。为了提前营销,锁定客户,在未办理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向意向客户收取较少的认购费。内部认购费对双方具有较弱的约束力,虽然是企业收回资金的过程,但并不是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因此,在会计上,仅作为往来款形式入账。

第二,收取销售定金。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企业可以对外开展销售活动。对于有明确意向的客户,可暂时收取定金,并签订意向协议书。定金对双方都有较强的约束力。由于未签订销售合同,还不能视销售定金为销售收入,因此,在会计上也多以往来款形式人账。

第三,收取购房首付款。对采取利用银行按揭购房的客户,在签订销售合同后,会收到客户交纳的购房首付款,在会计上,记人预收账款,并将以前记人往来科目的销售定金转入预售账款充低购房首付款。

第四,一次收齐购房款。对于一次性收齐购房款,可记人预收账款,并将以前记人往来科目的销售定金转入预售账款充低购房首付款。

第五,收银行按揭款。对采取利用银行按揭购房的客户,为加快销售回款,房地产开发商可提供协助办理银行按揭款的服务,使银行尽J陕审批按揭款后向开发商支付按揭款。收到银行按揭款时记入预收账款科目。

第六,收银行按揭保证金。由于在房屋交付前,购房客户无法办理房产产权证用于贷款抵押,因此部分按揭银行要求,在客户办理完毕房产产权证前由开发商按房屋销售款的一定比例向银行提供按揭保证金,按揭保证金的比例―般为房屋销售款的10%以内。按揭保证金一般以开发商的名义存入按揭银行,未经银行同意,开发商无法使用按揭保证金。为尽快盘活按揭保证金,开发商就必须协助购房客户尽快办理房产产权证。

二、资金使用控制

为了能确保公司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必须在资金的支出流程上和资金使用制度上进行明确。笔者认为,房地产公司可以结合会计法规和自身情况,对资金的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1)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印鉴分离。财务专用章、企业法人名章必须由不同人员分别保管。

(3)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4)支付款流程。为规范公司款项的支付,房地产公司可作如下的不同开支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一,费用开支的审批程序:

第三,并非每一笔财务支出都要完成全部的审批程序,但必须具备“双签”的规定,即不能缺少财务总监(经理)、总经理的签批。出纳员只执行完成“双签”的财务支出业务,对于没有完成“双签”的业务支出,出纳员拒绝执行。

由于任何一笔支出都至少要完成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经理)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人舞弊行为,使资金的安全管理能够得到保障。

三、成本费用控制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费用控制主要指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控制。费用总额占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比例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支出易受主观因素控制,所以也是重要的控制对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是因融资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因此,财务费用的多少主要受融资规模的直接影响,只要控制好融资规模,就无须对财务费用进行更多的控制。

房地产公司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实行的是目标控制,即在项目开发前即制定了相关指标,并将实际完成情况纳入奖金考核体系中。

1 销售费用控制

(1)销售费用目标的确定

房地产公司的销售费用目标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形式确定的。一为确定销售费用目标额,房地产公司先通过确定目标销售费用占目标销售总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定在1%~3%之间,然后通过确定目标销售收入来确定目标销售费用额。销售费用具体目标值是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由集司和下属项目开发公司主要责任人共同确定。销售费用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后,就由下属公司将这一指标按明细类别进行分解。

(2)销售费用的明细分类。根据房地产企业销售费用的主要构成,房地产公司统一规定的销售费用的明细分类包括:媒体广告费、促销活动费、销售大厅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及提成、销售办公费、销售招待费、销售差旅费、其他销售费用。

(3)经明细分类后的销售费用,继续按年、季、月进行分解,并编制相应年、季、月销售计划。

2 其它重要财务信息的控制

贷款、往来款、土地款等信息,是房地产公司内部重要的财务信息内容。通过对每期“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获得下属项目公司贷款、投入资金(内部往来款)、土地款的支付情况。为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房地产公司也针对贷款、投入资金、(内部往来款)、土地款设计了专用表格,使得公司能够更全面掌握这些信息。

3 会计核算信息的控制

会计核算信息是反映企业经营的基本信息。房地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会计核算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科目核算、核算项目进行了统一规范。远程会计系统的应用,规范了下属项目公司的日常核算,也规范了会计信息的统计口径,同时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12篇

关键词:成品油物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会计法

中图分类号:F252.2 文献标识码:B

成品油物流成本就是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要,将成品油从供应地向消费地转移的实体流通过程所耗费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总和,即成品油在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产生的成本。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的情况下,我国成品油物流效率相对较低,成品油物流成本相对偏大,且难以有效控制。

要对成品油的物流成本进行控制首先要确定其成本范围。明确成品油的物流流程是确定成品油物流成本范围的重要依据。具体的成品油物流供应链流程可分为开采、上游物流与运输、炼制、一次物流、油库管理与市场开发、二次物流、零售市场等七个环节。从物流活动上,将这七个环节分为上游物流活动和下游物流活动两个部分。成品油供应链上游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原料油的储运卸载、原料油到炼油厂内罐区的移动、原料油在炼油厂内罐区的储存、原料油从炼油厂内罐区到炼油装置的移动、装置间物料的输送及储存、成品油在炼油厂内罐区的储存、成品油的出厂运输等。成品油供应链下游的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炼油厂、油库、加油站和客户等各个节点之间,主要包括成品油从炼油厂及省公司油库到运输部门的移动,成品油从运输部门到分公司及经营处油库的移动,成品油在分公司及经营处油库的储存及其从分公司及经营处油库到加油站或者是到客户的移动,成品油在销售油库的罐区的储存,成品油从运输部门到加油站的移动,成品油在加油站的储存以及从加油站到客户的移动等。成品油物流流程概括如图1所示。

1 成品油物流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是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经过不断的完善,作业成本法已发展成为以作业为核心,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二维导向,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即以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的二维关系:前者进行纵向分析计算,后者进行横向分析计算,这种二维成本观构成十字模型如图3所示。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中的一些数据现实中是很难获得的,考虑应将作业成本法和会计法相结合。会计法和作业法两种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单独采用任何一种都无法突破现阶段成品油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局限,不能达到进行完整的成品油物流成本核算要求,因此将讨论两种核算方式相结合,进行成品油物流成本的核算。基本方法是以现有的成品油生产企业商品流通费用报表数据为基础,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则将成品油物流成本按运输、仓储等成品油物流功能活动进行成本分类,用会计核算法从基础数据中提取属于物流成本的部分,并补充报表中遗漏的属于计算范围的成品油物流成本。依据现行的财务核算制度,成品油物流成本包含部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物流费用含在商品流通费用报表中。对这两类费用及其子目进行整理,可以通过重新分类将混杂在经营管理科目中的物流成本通过适当的分配比率抽取出来并列入设计好的物流成本核算表。具体来说,可将现有的流通成本数据重新的分为五类:(1)物流人员相关成本。具体包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中专职物流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资,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待业、劳动保险费,医疗补贴,经营劳务费,消防警卫费。这些费用分别按物流人员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提取。(2)物流基础设施相关成本。具体包括油库、加油站、车船和其它储运设施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运输工具的车辆费(修理费、养路费等)。土地租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水、电费。这些费用按物流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提取。(3)运输管理相关成本。具体包括进货运杂费,销货运杂费,包装费,计量化验费等。这些会计数据全部都是物流费用,无需提取。(4)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具体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业务招待费。按物流管理占企业管理的比率提取。(5)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和其他费用,按物流占用资金(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占企业借贷资金的比率提取。具体成品油物流成本计算表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既可得出分类的物流成本数据又可用于计算一定时期内每个单项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还可以利用这些成本数据进行不同年度的成品油单项成本的比较,进而确定应该对哪些不合理的功能进行改善,通过作业管理,正确设定物流合理化目标和指导成品油物流成本管理的计划预算安排。

2 实例分析

以一家成品油生产企业为背景,利用作业成本方法对该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假设A企业是我国比较大的炼油企业,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发达,总库以及油料库有较长的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相连,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为A企业实施物流运输及配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A企业现在执行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等一系列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具体为:收入、费用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分大类采用直线法进行计提;存货的估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

选取A企业的销售事业部,结合会计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具体数据如表2~表4所示。

根据表2~表4企业提供的数据和运用建立的成本核算模型计算得出的各项成本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物流总成本中,仓储成本所占比重是50.66%,是总物流成本的一半,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是17.01%,比重也是比较大,该两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达到了67.67%,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次之是物流管理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所占比重较小的是订货处理成本、物流信息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丙刚. 构建现代化中国石油物流体系[J]. 物流工程,2007(5):50—51.

[2] 刘设,黄兴建.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商业时代,2005(11):9—11.

[3] 包新中.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田景惠. 现代成品油物流管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