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时间:2022-10-25 05:4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培训

第1篇

职业培训中按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置换,加强和改进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将有力促进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把握好引入职业标准的原则,是改进职业培训的关键。

1.引入职业标准,实现课程置换。所谓课程置换就是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指导高职教学,用严密的考试系统来代替学校的期末考试,用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促进学员的就业。如果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中,便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多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例如,在当今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属于基本内容。计算机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却是学校教学较薄弱的环节。用人单位反映,相当一部分大专生、中专生,甚至本科生计算机理论水平较高,应用能力却比较差,办公软件操作生疏,文本设计、表格制作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采用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权威考试中的一种,与职业培训学校计算机教学进行课程置换,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到国家级证书的水平,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结合对职业培训院校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2.引入职业标准,改进培训工作。有了职业标准考试,便有了改进和加强教学的突破口。例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中西合壁,充分保留了计算机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面向行业。以学员为中心学练结合,注重技能,以检查实际操作和实际

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紧跟职业技术的发展形势,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不断地更新,这就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搞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心须不断地学习,以适应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教学质量。

3.引入职业标准,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工作。在职业培训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才能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掌握职业技能,逐步提高工作水平。

在课程置换教学中,为了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切实安排好实习。在课时安排上,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保证实习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每位主讲老师应直接参与实习指导,以便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实习要做出明确的安排,每次实习前都应有预习和准备,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老师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后,则由学员写出实习报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引入职业标准,把握三条原则。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把握好引入职业标准的原则,是改进职业培训教学的重要一步。面对成百上千种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认准品牌。目前培训机构必须注重提升品牌,毕竟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培训质量的首要保证。二是落到实处。职业培训是重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者希望的是把培训“落到实处”。目前个别的职业认证往往不是面向学员的实际能力,而是更多地面向一个证书,一块敲门砖。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导致了证书的含金量下降、人才质量下滑。从长远来看,即使拿到了证书,如果学员不具备真正的能力,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获得最终收益。三是与社会需求结合。只有把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三者结合起来职业培训才是真正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方法和培训技术,都应该反映当前社会上的主流职业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必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从技术功能型的培训转向以任务型和应用型为目标的培训,使受训人员获得能力型的训练和提升,满足社会对人员切实能干和长期从业发展的需要。

第2篇

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简介

***职业培训学校于2009年创办,是一所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民政局核准颁发的营业执照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学校全体教职工共15人,现重点开展母婴护理、育婴师、保育员、病患陪护和孤残儿童护理员共五个工种培训。学校自创办以来共开展各项培训56期,累计培训5600余人,就业率达70%—90%,为社会培训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就业人员。

学校始终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人才。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既经培训鉴定合格的学员,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所有培训人员由***家政有限责任公司向各大医院输送护工,向各大幼儿园、早教中心输送保育员和育婴师等。

今后,***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全体教职工秉承“求真、求实、求新、求勤”的精神,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共同绘就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第3篇

一、建设和完善“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形成覆盖城镇并向农村延伸的多层次职业培训网络。

加快完善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规划建设市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各市区建设1个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1个以上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第二校区建设,打造一所国家级示范性的技师学院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二、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明显提高,形成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全面实行凭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就业制度。利用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结合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重点依托行业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指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发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阵地作用,加快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在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多法并举,加强监督,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大力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校企联合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进行网上审批材料、网上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加强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巡查制度。力争在培训点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对培训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培训机构定期报送记录数据以备检查。

四、创新公务员培训方式,提高公务员参训的兴趣和效果,落实并完善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公务员岗位不同的知识需求,采用“选修课”和“菜单式”自主选学模式,运用情景模式、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新型培训手段,提高公务员自觉参训的意识。推广使用公务员网上学习系统。抓好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做到培训结果与公务员的考核、使用、晋升相挂钩。

五、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不断拓宽培训范围,重点发动非公企业专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与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和利用网上培训平台,实行网上学习培训管理,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

第4篇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第5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 职业培训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14-01

一、养老服务业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官方定义。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定义。主要如下:

陈谊(2013)在《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一文中认为,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较广,既包括生活业(如老年护理服务),也包括生产业(如老年科技产品研发服务);既涉及传统服务业(如老年旅游服务),也涉及现代服务业(如养老信息咨询服务)。

于戈和刘晓梅在《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则认为,养老服务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各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包括传统意义的老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专项用品开发等外,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食品、用品、保健、保险、旅游、文化、教育等诸多产业。

学者赵晓征在《养老设施以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中则提到,“所谓养老服务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培训

张彦、陈晓强在《劳动就业概论》中认为,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以把新生劳动力培养训练成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把具备一定职业经历的人员训练成适应新的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以适应就业和转换职业的需要为目标。本文所涉及的职业培训是指对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劳动能力的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和实际技能。

三、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研究现状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所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培训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检索,以篇名“养老服务业”进行查询,显示近十年(2005―2014年)的相关文献共有484篇。相同的检索条件下,查找“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相关内容,却仅有8篇。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关于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还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

四、开展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研究的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使广大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流动性较大,整体技术能力较低,学历水平不高,职业培训不足,也是制约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杜宇(1990-),女,吉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

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八六一”总体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二)目标任务。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对3000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就业竞争能力培训,对4000名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实施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对25000名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能力培训,每年培养高级工1000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100人以上。重点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含县就业训练中心、县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下同),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基本轮训一遍,逐步建立起城乡劳动者终身培训制度。

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一)强化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功能。鼓励和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调整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有利条件,积极举办与自身优势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职业培训能力。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着力打造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培训质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职业培训示范基地。提升民办培训机构办学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培训师资,从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并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三)加快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现有鉴定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技术先进、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的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要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

(四)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有条件的企业、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快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传授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授课或指导学生实践,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和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

三、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一)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体系。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以行业、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长、中、短期相结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脱产培训、业余培训以及脱产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鼓励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职业(工种)标准和岗位规范实际,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对用人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培训机构要结合用人单位实际,合理调整课程与课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二)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对城镇新生劳动力、农村未能继续升学且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以初级技能为主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城镇失业人员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对企业新录用人员,结合就业岗位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训,使其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

(三)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培训。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突出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服务等内容,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对创办企业的学员,要搞好后续跟踪扶持服务。

(四)切实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师傅带徒、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要把职业培训和安全培训结合起来,对企业新录用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开展岗前培训。鼓励行业、企业建立技师协会、技师工作站和技师研修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办技工学校、培训机构,或与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为参加职业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五)搞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活动。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对尚未颁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职业(工种)和岗位,要积极开展专项能力考核,为劳动者提供专项职业能力公共认证服务。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四、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一)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人社部门要切实规范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创新鉴定方式,改进鉴定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和企业各种职业、各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作体系。要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快职业标准和地方题库开发,加强考评员队伍、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二)建立培训实名制管理制度。各职业培训机构对学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的培训学员信息。2012年年底前,要依托全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参训人员报名、培训、考核、就业、补贴申领等各环节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

(三)切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要全面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培训信息,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搞好就业指导,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五、落实有关政策,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

(一)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对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企业新录用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根据培训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情况,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对企业给予定额职业培训补贴。

(二)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积极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职业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实训水平和质量。

(三)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要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四)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人社、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要实行公开透明的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补贴资金及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并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监察部门要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企业要切实提高对职业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调度,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统筹协调,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住建、农业、经信、中小企业、商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关键词]职业培训 以人为本 能力 可持续

教育是一种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我国《教育法》明确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分类,其包括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可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整合培训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即树立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企业才能更好地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得以科学持续的发展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得到很好落实。

持续发展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的最高理想。职业培训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帮助员工在通往“自我实现”历程中关注自身价值,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从本质上讲,这是对员工个性的尊重。人们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授之以渔”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科学的以人为本,必须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几方面着手,从道德和规范的约束出发,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出发,着眼未来,全面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终身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应体现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永恒性特点,要求在传授工作规范的同时,更要传授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培养员工对社会正确的基本态度。

当今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职业培训也是多元文化氛围的职业培训,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目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有下滑趋势,经济仍处于软着陆阶段。因此,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首先应倡导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有国才有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忧患意识,同时增强信心,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历史性特点,即要求培训必须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提高员工素质为宗旨的培训活动。职业培训要培养员工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两面性,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形势,理性思考和行动,要引导员工客观评价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学会用科学发展和客观理性的眼光对待当前形势,在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排解压力,以防止负面情绪的极端化。

三、人本管理应优先开发员工的职业品质

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则把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足以说明职业培训中品德素养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强化素养培养,宽厚品质基础。职业培训活动不只是培养员工职业技能的过程,更是开发员工职业品质的过程,培训活动应倡导品德先行,教育员工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职业环境等各种氛围中,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品质要求。因为,良好的职业品质是职业潜能开发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情操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把“爱岗敬业”放在首位。员工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对待本职工作,是一种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行为。爱岗和敬业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只有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勤奋踏实、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成绩的。

2.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是一种对坚忍不拔、争取事业成功的思想感情;责任感是对职业职责的忠实履行,能克服一切困难,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核心就是忠于职守,献身事业。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曾写过一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就是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去行动,忠诚就是诚信。

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必须注重员工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即在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培训转移产生最佳效果,使企业发展得到发展的持久动力。

3.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构建和谐共进氛围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必须建立起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员工队伍就是一个团队,相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目标一致、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和合作共赢。职业培训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提高员工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人本管理还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真诚谦虚的情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择善而学,观不善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善和不善皆为师,都可使自己得到启迪,都能让自己更具智慧。因此,职业培训应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充分利用员工能力互补的特点,让他们平等尊重,相互影响,共同渴望和探索。在职业环境中,面对指责少反驳多反省,面对误解少发怒多宽容,善于接纳别人,跳出小我,融入大家,宽宏豁达,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人本管理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进行规划、促进和完善的过程。企业的职业培训应统筹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应从保护员工长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帮助员工挖掘自身的潜力,取得职业的成功,以此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也可使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人才。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必须侧重以下环节:

1.职业培训前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技能情况,进行岗前的培训引导,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2.对于职业稳定期和危机期的骨干员工,建立各种适合其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和阶梯,针对员工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机会。如:国家电网公司开设“技能通道、管理通道、技术通道”选拨各类人才,通过“星级评定”对农电工的促进激励,选拨“513人才”,建立“领军人才”选拨培养通道机制等。

3.企业的职业培训要考虑不同职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用的职业培训教材,应考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规定。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强调以人为本,关怀职工,公司文化倡导“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和“坚持高尚的情操”。

五、人本管理应突出员工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

1.职业培训的项目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需求为前提

职业培训内容的安排,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培训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而培训需求预测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找出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差距或潜在能力,并以此确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方法。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培训内容是与培训对象相辅相成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培训项目。

2.职业培训的课程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教学为根本

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员工的职业能力这个根本,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MES)就可实现员工能力提升的针对性要求,充分体现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原则。

3.培训课程体系应以员工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培训的目标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教学环境、培训主体地位的变化,因此,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必须先确立好各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体系的运作,使不同层次的员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员工个人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一贯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地培训而提高的”,其“大学精英培训”、“新员工培训”、“员工在职培训”的培训课程设计体系框架如下:

西门子课程体系框架中,三种培训的课程方案设计突出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为依据,做到了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对象相结合,并与培训目标要求相一致。

六、结论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以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必须科学发展培训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基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优先品德教育,注重员工职业品质的开发,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突出能力训练,积极拓展人本管理内涵,建立一支与企业共生命的员工队伍,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M].《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2,114-115

[2]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第8篇

一、目标任务

2012年,集中对企业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在岗或轮岗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登记失业人员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二、培训内容

(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吸纳进城求职,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农村劳动者,企业培训机构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在组织开展培训之前,应由组织培训的培训机构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培训计划大纲、录用农村劳动者花名册(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劳动合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培训结束后,企业凭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人员花名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向所属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具体办法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即“两后生”),鼓励其到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参加系统的劳动预备制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所学专业为我省确定的企业紧缺15个专业(工种)的,毕业时每人按2000元标准给给予一次性培训补助(不含免费生)。具体办法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再就业技能培训。对9类登记失业人员(见亳政[2009]32号),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劳动者就业要求,积极开展中短期再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组织作用,依托定点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专项技能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起,再就业培训和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实行统一的培训政策。各地按规定程序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同时承担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培训工种目录、学时要求、补贴标准、补贴办法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142号)有关规定执行。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仍分别统计上报。

(四)创业培训。重点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并注重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的衔接,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

(五)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在岗或轮岗培训。今年继续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困难企业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劳社秘〔2009〕11号)和《关于印发<省困难企业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劳社秘〔2009〕10号)执行。2012年困难企业特别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属地管理,省属困难企业培训补贴向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劳动保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要求相关部门之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并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情况作为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资金使用效率。各县区要根据职业培训需求,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的比例,切实保障职业培训资金需要。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施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

(三)强化培训机构管理。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发展改革部门,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培训计划顺利实施。对承担各类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

(四)做好基础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动员符合条件的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动员技工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并与当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间共享相关信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公正、便捷的技能鉴定服务,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根据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及时用工信息,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第9篇

2019年,xx职业培训学校继续发扬xx集团“创新、高校、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诚信为本,效率当先,全方位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努力使xx职业培训学校成为xx最受欢迎、最受尊重、最具有价值的教育企业,为xx集团成为全国教育企业的领导者做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xx集团在创业实训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把创业实训作为xx职业培训的主打产品,在全省大力开展创业实训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5000人的创业实训培训任务,实现创业实训收入400万元工作目标。

二、2018年xx职业培训学校已经被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2019年要在创业培训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开展创业培训人数达到2000人,实现创业培训收入240万的工作目标。

三、学校完全具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的所有条件,2019年要在技能培训方面有所创新,计划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2000人,实现技能收入300万的工作目标。

四、为了xx职业培训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最受欢迎、最受尊重、最具有价值办学目标,2019年计划分三批增加九个技能培训工种。

1、挖掘机操作员

2、家务操持

3、黎锦制作

4、中式面点师

5、中式烹调师

6、西式面点师

7、西式烹调师

8、建筑砌墙

9、割胶工

第10篇

关键词:培训鉴定教材 教材开发 市场开拓 树立品牌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家下大力气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出台了许多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对职业培训类教材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现今市场上的职业培训鉴定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内容制作粗糙、同质化、重知识解读不重技能展示、无法指导读者进行鉴定复习等问题。而此类教材的营销也有其特殊性,与正常图书的销售方式有所差异。笔者出版社开展职业培训类教材开发已有十余年历史,涉及产品千余种,本文就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此类教材的开发和营销拓展及未来发展做一探讨。

一、教材开发

职业培训类教材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与一般的学科教材不同,职业培训类教材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其读者主要是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学校学员。他们参加培训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第二,通过鉴定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地,职业培训类教材也肩负着这两项任务。

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开发涉及很多因素,但成功的教材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编写思路的制定和实现、对作者自身特点的了解和挖掘、编辑主动策划的热情和能力。

1.教材编写思路注重技能培养

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内容核心是教会读者掌握或提升一门技能,在最初编写思路的制定上,就要充分体现这一宗旨。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不同的编写思路,辅以不同的内文形式,以适应该职业实际特点。

(1)操作技能类教材和管理咨询类教材的编写思路。实际策划中的选题分为两大类,即操作技能类和管理咨询类。对于操作技能类,如美容师、前厅服务员、磨工等,编写思路要注重某个技能点的分步骤实现,强调能够一步步指引读者完成操作,进而掌握技能。需要列写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完整性,而是根据技能点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编写模式突出展示单项技能,由各个小技能点的讲授出发,由易到难,逐步引领读者掌握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内容。

对于管理咨询类教材,要根据职业实际工作编制案例来模拟真实环境进行讲解。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实际,对内容进行分析取舍,案例应是当前正在应用或推广的相对成熟的技术,或从业人员经常遇到的典型情景。比如在编写婚姻家庭咨询师教材时,根据现实最典型的事件来编写案例,通过案例后附有的解析,将知识点清晰地教授给读者,并总结此类案例的特点以及案例应用和相关延伸的知识点,使读者能举一反三。

(2)内文表现注重插图的使用。在内文表现上,职业培训类教材更注重灵活使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操作过程,图片的使用尤为重要。在表现具体操作步骤时,大篇幅的文字不如图片直观,易使人感到视觉疲劳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而附图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保健按摩师教材中,重要手法、重点穴位等按摩操作都必须使用插图。另外,对图片的再加工也非常重要,展示按揉方向、施力点位置的时候,需要将关键点在图片相应位置进行标注、描画等再处理。使用图片应注意的是:图片选取应是操作的核心点、关键点、用文字不易表达清楚和容易出错的点。

参考国外一些制作精良的技能教材,大多配合设计精美的操作图片,如日本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料理制作教材》,图文篇幅比接近5:1,实现了用图说话、用图教授技能的目的。

2.选择作者并了解其特点

(1)结合作者特点“取长补短”。在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组稿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类作者,称之为“知识型”作者和“技能型”作者。知识型作者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学科背景,其中还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学者,他们的优势在于知识储备丰富,理论研究深入,对于编写教材也不陌生。但是此类作者对于编写要求具有高技能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材往往有所欠缺,对生产一线的情况不甚了解。技能型作者则大相径庭,他们往往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熟悉工艺、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能迅速解决各种实际操作问题。但他们的“短板”也很明显,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文字表达能力不高,对于编写教材比较陌生。

在实际编写工作中,应尽量将两类作者都纳入到编者队伍中,对于知识型作者应辅以具有经验的实际操作人员,以协助主编,提供企业生产照片、生产线流程标准等实际应用部分的内容。对于技能型作者则要寻找“笔杆子”,来帮助他将口头表述转换成具体文字,将操作过程拍照存档,编入书稿,并做最后的文字整理工作。如此一来,能取长补短,发挥各类作者的优势,避免其在不擅长的事务上耗费精力、时间和产生的畏难情绪,保证了书稿的编写质量和进度。

(2)对作者的考察。编辑要注重了解和考察作者的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是否与选题的要求吻合;其写作能力、经历以及治学态度是否能保证书稿质量;其曾经出版著作的市场反应如何,是否曾经有著作权纠纷等等。

另外,对于中介人或者中介机构提供的书稿,一定要注意弄清书稿提供者的真实身份,核实书稿来源,理清供稿人背后是否还有其他著作权人,并掌握供稿人和著作权人的相关信息(身份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与著作权人或授权人直接联系以获得对中介者身份的确认。

一本教材,自最初选题策划、选择作者、设计编写模式、审校书稿、印刷制作到最终出版上架,无不凝聚着编辑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如果没有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经验,很难出版优质的产品。

编辑工作本是一门“杂学”,培训鉴定市场的发展和机遇考验着编辑的职业敏感性和组织开发能力,复杂繁琐的编辑事务考验着编辑的耐心、细心以及统筹规划能力,与各类作者打交道考验着编辑的人际交往能力,时常加班赶稿出差开会,考验着编辑的体力和精力……凡此种种,只有对编辑工作常怀热爱之心,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积累、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才能经受住这一个个考验。

二、营销市场的开拓

由于自身的特点,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从如下三个地方入手。

(1)职业专业领域内的宣传。编辑需要以自己熟悉的作者为突破口,以作者为“中介”,深入行业,勤于收集相关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主动参加行业内的重要会议,观摩行业大赛,关注行业网站等,择时对教材进行宣传和推广。

(2)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职业培训鉴定教材的规模化开发、系列出版要以坚实的品牌基础为保障,各培训学校、鉴定机构等对于优质的教材品牌可以实现长期购买,优先选择。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一定要抓住自己产品的主要特点进行宣传。品牌知名度扩大的主要方式为:网络、报刊、评论家书评、广告、宣传页等。在此基础上还可采取编辑和发行人员推广、作者专家点评和介绍、使用过教材的大型机构成功经验介绍和老顾客口碑等方式。

维持读者忠诚度要从两个方面去做。首先,稳固住老顾客。针对不同的顾客进行交流和新品介绍,稳固老产品的同时,甚至可以达到通过老顾客进行品牌宣传的目的。其次,抓住新顾客。通过全方位和针对性的宣传,使其了解教材的主要特点。通过教材的内容优势,吸引新顾客,同时做好维护工作。

(3)有针对性地对客户一对一宣传。对职业培训的重点学校、培训机构等进行走访和新书推介,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教材使用情况,有的放矢地推荐适用教材。这种走访宣传应定期进行,不仅能达到营销效果,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重点用户对于教材的反馈,为后续教材的改积累素材,为提升教材品质奠定基础。进而形成优质教材出版、畅销的良性循环。

(4)搭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搭建能够实现读者的可持续学习,并促进教材的长期销售。比如,在培训鉴定教材中附有网络资源码或者网址,读者可在网上学习案例并下载相关资源,网络资源会根据考试的最新信息及时调整内容,并推出相关教材的出版动态,方便读者学习的同时也促进新书销售。也可以与相关的培训网站合作,依托网站的资源进一步对目标读者进行宣传。

三、职业培训鉴定教材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实际培训工作逐渐开始使用立体化教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培训资源进行开发、模拟操作环境和教学电子课件设计势在必行。如在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培训中,部分学校已经将3D模拟操作环境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培训课程中,学员可在计算机设计中实现设备的连接、电路的敷设及安装等操作,用多媒体录像演示既生动又节约时间,也弥补了实验设备、场地的不足。

或许在未来的职业培训教育中,电子课件、环境模拟操作软件将集成为一个培训数据包,通过对数据包的学习,人们能掌握大多数的职业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了单纯学习教材的单调和不足,大大激发了培训对象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培训效果。届时,培训鉴定教材的电子版也将成为数据包的一部分,电子化教材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所以,未来对于编辑的要求将不限于纸面工作,还要具备多媒体知识和一定的技术实现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培训 实施原则 实施对策

一、引言

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德智体合格的从业人员,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是职业教育全部内容的根基和核心,因为它促使劳动者树立正确合理的职业观念,从而以过硬的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它推动了社会企业的对外形象和经营效益,正是由个体的良好职业道德,才形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它帮助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者身处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弥足重要,关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益,关乎社会主体力量的思想水平。而近些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导致了部分地区的职业培训教育畸形化,其教育只侧重于武装给受教育者以专业分工技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生产流程,而忽略了对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引发的对企业和市场带来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流水线一样的职业培训教育是不值得借鉴的。笔者从自身的教育实际出发,试图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二、我国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目前,我国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业道德”一般被定义为“人们在职业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这个更多的是强调从道德的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而忽视了个人在职业道德面临选择时的抉择,缺乏对解决职业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而且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二)市场经济大潮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部分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人的信条,使得部分人在职场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当个人私利与他人利益、社会公利发生冲突时,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这些人可能也经过了较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当理论和实践遇到抵触的时候,仍然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原则而选择自己的私利。

(三)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

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知识为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都较为重视学员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对职业道德,职业学校大都觉得无所谓,主要依靠学员个人的道德观念。学员自己道德素质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就高,并不是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提高的。与此同时,大量的学员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更多的学员更加期待能够学到一门专业的技术,将来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和学员都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更加边缘化。

三、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原则

在职业教育培训中,极易走向的误区就是在对待职业道德教育上的轻视和漠视,过分的依赖社会公德教育和就业者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而不将其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其实,职业培训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其培训时间和个体背景是千差万变的,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在道德领域能胜任具体职业的要求。因此,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基础性的地位,做到使培训者先成人后成事,首先做到对具体职业所需要的从业品质了然于胸,再做好自身的职业打算。同时,职业道德教育的公共性也是重要的原则,无论受培训者有怎样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面对崭新的工作岗位和陌生的社会环境,必须武装给其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其专业技能的顺利施展。

(二)遵循适应性,与社会实际、学生个体、行业差别相适应

当前,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大都流于形式化和书面化,以致收不到实际的培训效果。这是当前职业培训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致命缺点。很多培训单位,把学员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输送单位考核,作为自身教育成果和在社会立足的唯一标榜,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不能得到迅速体现和收效缓慢的一个方面,自然地得不到发展,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在该类教育的实施中,应当注重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的结合,针对当下职业道德领域的重要问题、主要现象展开教育;应当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相结合,把握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其不足,跟踪指导;应当注重与行业之间的差别相适应,结合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对于容易出现道德危机的方面,加强教育力度,提前令学员了解其将面临的职业道德处境,达到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

(三)遵循多样性和生动性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不断的掀起改革和创新,旧有的照本宣科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再也不能符合师生们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标。众多80后、90后的社会成员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着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思想状态,对于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从自身做起,思考探索、不断创新,采取生动活泼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传达教育内容,提升道德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种理念不仅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指导性的,对于职业培训教育更是有其实用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学员,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生活化的课堂模式,把本该枯燥的道德教育进行生动诠释,使其深入学生内心、引发学员共鸣。若非如此,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将走向一潭死水的危险方向,出现教师没有热情、学生没有主动的局面,更不用谈论教育成效了。因此,多样化和生动性的教育模式,应该是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守的。

(四)遵循成效性,注重教育成果的考核和运用

职业道德作为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它的衡量不像一门专业的技术一样直观和容易操作,这也给培训单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成效评价提出了难题。笔者认为,成效性仍然是该类教育的指导原则之一,对其考核也应该积极探索、多管齐下。例如将学员的日常学习表现和上岗实习表现,作为教育成果验收的重点渠道;也可以通过师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的方式,巧妙地摸清受培训者的道德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安排,以及不断改进优化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

(五)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任何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的都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因为教育的主体在于学生,有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正确方法,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职业道德教育也不例外。身处踏上工作岗位的前夕,许多学员对于这份职业应恪守的品质,也是了解不全面或者有偏颇的,这就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德育课堂,回答学生的困惑、弥补学生的不足。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多听取学员的心声,为其解惑、授业,因为他们的道德得到完善,才是这门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在职业培训教育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浅议

(一)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突出其在日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来说,时间和精力是取得成效最具有硬性的保障。培训单位应该摒弃职业道德教育费时费力的错误认识,在充分尊重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开展教育,从而唤起教师和学员的思想重视。课程的设置应该是灵活和有适应性的,顺应职业培训教育的速成性特色,比如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结合本阶段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针对性的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学员技能和道德的同步提升,这一点在会计、金融等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以节次为单位的课程不是必须和固定的,培训单位也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学员会议等形式,灵活开展道德教育,只要形成独特的模式和正常的流程,教学成果就容易得到保障。总之,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正常的职业培训教育中去,避免随意性和突击性,而是像一门技术课程一样,有自己的师资和物力、时间保障,走向正规化、日常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学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二)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校园媒体和学生活动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最贴近学员的学习生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渗入到其中,使其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学校拥有众多的宣传媒体,且它们大多由学生亲自组织亲自策划,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笔者认为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网站、报纸刊物、广播站、电视台等等,开辟专门的栏目和板块,强化该方面的宣传;充分发掘职业道德以及学生身边优秀人物典型案例,以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方式广为宣传;可以展开诸如读书讨论书、征文比赛、相关电影音乐赏析等活动,发动学生以个体、宿舍、班级等多层次积极参与;通过奖项的评比、奖品的设置等,吸引学生关注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活动最后一定注重活动结果的验收总结,为下一步的努力和其他方面的素养教育积累经验和教训。另外,注重活动的组织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比如社区服务、扶老助残、帮贫济困等爱心志愿活动,在服务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验良好道德的积极作用,培养诚实劳动、遵守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心地,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通过隐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其贯穿到具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去

针对培训学生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弹性较大、较为灵活的课程,专门开展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培训教育学校定期开设的心理辅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这些课程都传达了对学生非常兼具实用性和启迪性的内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模式,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机穿插到课堂讲授中,起到集中教学的显著效果。正如其他的道德教育领域一样,道德的培养从来不是孤立的和单独的,它应当融入整个培训内容中,无所不在地进行指导教育。在具体的培训学校中,负责职业道德教育的部门是较多的,例如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党委办公部门、学生工作处、教务部门等,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不断地优化,将这些部门的道德教育职责进行科学的统一协调,形成严密和统一的教育网络,使职业道德教育达到“无孔不入”的渗透的理想效果。放眼细处而言,德育教育工作者每次与学员的接触,每次的专业技能教育考核,都可以成为施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因为道德本身就具有隐形和潜在的特征,也只有一点一滴的感化、日复一日的教育,能收到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四)深入生活,充分利用先进模范和激励作用和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

不论是哪一类的教育工作,案例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其真实性生动性,往往能比专业的知识宣讲更能起到教育效果。道德教育更是应该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和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放眼全社会领域内的思想道德教育,国家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劳动模范”等等活动,以及各个地方进行的人物宣传、优秀表彰等活动,莫不是在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成效。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培训教育机构应该受到这方面的启示,给予探索和实践。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绝非一句空谈。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职业道德和美好品质,将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职业学生前进的精神力量,也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的极佳方式。职业培训教育单位可邀请有杰出成绩的优秀毕业生、社会上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及道德高尚的优秀企业家开设专题讲座或学生座谈等,用他们爱岗敬业、不辞劳苦、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敬业、吃苦、慎独、自律、进取等方面的生动教育,使学员们在听取事迹、接受感召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追求高尚,塑造其初步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这对于学员一生的职业和生活过程,都将是弥足珍贵的。

(五)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考核评价中不断改善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因为其与社会生活如此休憩相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因此这是一个决不能放松、又不能固化的教育环节,只有保持探索、积极实践,才能不与社会脱节、不辱教育使命。在教育思路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中,首先应该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深受欢迎又易于组织的职业道德教学方法,博取众长,在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创新;同时,应该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喜好中,通过建议征集、问卷调查、亲切座谈等形式,倾听其声音、了解其偏好,令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更加契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同样重要的是,应该在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考评和验收上落到实处,以此来督促师生的思想到位、行动到位,例如在职业技能的各种考核中,无论是试卷的书面考核还是实际的操作考核,都可以通过给予学员一些情景和问题的设置,考察其在面对自身所处的岗位上一些敏感、关键的问题上,是否具备了正确的思想觉悟和处事方式,如果在这种专门的考验中学员都出现对职业道德的明显违背,那么当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各种繁杂的压力和诱惑,情况就更值得思考了。考核是为了总结和改进,这就要求负责该领域教育的教师们善于反思、善于提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收到预期中的教学成果。

五、总结

近些年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压力仍然严峻,这其中不仅有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更存在着劳动者本身职业道德缺乏引起的供需双方鸿沟。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分工也将进一步细化,这不仅仅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更是紧迫的,因为技能是具体的,有很大的短期速成性和更新性,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迅速获得合格员工;而职业道德的养成,却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往往伴随着个体一生的思想素质进退。广大的职业培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育中穿插和组织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崔兰英.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

[2]胡晓毅 .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刘晓音,王琳. 新时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1(27):58-60.

[4]李冬华.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浅析[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93-96.

[5]罗箭华.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范式转型[J]. 教育学术月刊, 2012 (10): 93-95.

[6]赵娟. 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 开封大学学报, 2012 (3): 64-66.

[7]李琼. 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机制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5): 56-58 .

第12篇

乙方:

根据《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为确保双方权益义务和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经甲、以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培训协议:

一、 甲方委托乙方进行__________技术技能培训。

二、 甲方培训人数__名,其中,钢筋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木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水泥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

总计培训费用(大写):_________(含教材、材料费、食宿费等)。

三、 培训单位职责

1、 有培训单位统一组织,保障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教学实施。

2、 培训单位指派专业技工、教师上课,保障培训质量,确保学员满意。

3、 培训结束,负责组织培训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根据学员考试成绩,颁发触及或中华人名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

4、 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学员负责就业。

5、 对就业学员负责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就业学员工作情况。

6、 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工作,按指定大纲经行教育。

7、 保证甲方学员合格(考核未通过学员下期免费培训、考核,直至合格)。

8、 材、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

9、 训练时间: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

10、 训练周期__天,理论应知课程、__天,实际操作应会课程__天(含考核时间)。开课、考核时间乙方以电话、短信或传真、邮件等方式通知规定为准。

11、 在培训期间,做好培训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 培训学员职责:

1、 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目标明确。

2、 培训单位严格管理学院,每天都有考勤记录。

3、 学员住宿的,自觉遵守宿舍制度,并自行保管财物。

4、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必须向培训单位提高必要的身份证明材料,包括电话号码。

5、 培训学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连续旷课3天取消培训资格,累计旷课7天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格。

6、 学员结业,就业半年内,手机号码如有更换,有义务告知培训单位,以便接受培训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跟踪服务、调查。

7、 遵守乙方相关培训规定、制度、服从乙方教师安排、指挥。

8、 按乙方规定课时参加培训,及时完成科目作业,准时参加考核。

9、 培训人员以报名申请表明单位准。

10、 符合报名条件,材料齐全,办理报名登记备案工作。

五、 甲方责任与义务

1、 保证及时向乙方支付约定范围内的各项培训费用;

2、 保证向乙方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条件;

3、 在培训期间,做好培训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

4、 保证在学员完成培训任务后,安排在适合的工作岗位或职务,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六、 违约责任

下列情况之一,学院承担的经济责任:

1、 在培训结束时,未能完成培训目标任务,未取得相应证书证明材料,乙方向甲方陪偿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2、 在培训期内损坏甲方形象和利益,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补偿甲方全部经济损失;

3、 培训中期自行提出终止培训或解除劳动用工合同,向甲方赔偿两倍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4、 培训期结束后不能胜任甲方根培训效果适当安排的岗位或职务工作,负担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5、 培训期结束后回到甲方工作后(自受培训结束之日起计算),未达到协议约定的工作年限,赔偿部分培训费用:最低服务工作年限为两年以上,则免除学员承担当年所有的培训费用,在服务工作期限内除无法抗拒的特殊情况外,学员提出辞职或离职(学员违反甲方管理规定另行处理)甲方有权根据乙方实际协议服务期限,要求学员承担一定的受训费用。

发生下列情况,甲方承担的经济责任:

甲方未按约定向乙方支付全部或部分培训费用,按协议向乙方支付培训费。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出现问题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有效(传真签字盖章同等有效)。

甲方:(签字后盖章) 乙方:(签字后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