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时间:2023-09-13 17:1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330-01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仍处于发展初期,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因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同时会影响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秩序。

一、事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不规范

会计核算中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准则进行。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一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凭证的填写必须遵循完整的原则,而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制过程中存在着漏填、少填、不填的现象。填制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二是原始凭证填制不真实。真实性是原始凭证能够作为记账依据的关键,真实性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项目如实填写原始凭证。然而,有些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还存在虚假现象,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原始凭证审核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没有严格把关原始的票据凭证,对发票上的各项内容和各项经济事项中使用的各类票据的不符合问题没有做到及时指出。对原始凭证的严格审核是保证后续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将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是记账凭证不规范。真实、完整的记账凭证是事业单位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记账凭证的填制内容不完整、不全面或者编制的记账凭编号不合理、不科学等。

1.2 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还存在问题。首先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例如部分会计科目(如成本费用类科目)设置得过于粗糙,没有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地把握当年、当月单位各项经费的具体支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的情况。比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单位内部的邮电费用、差旅费用等都计入了办公费用中,有些事业单位将“财政专项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记到了“其他应付款”、“其他暂存款”中。如此一来,各个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将出现严重的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

1.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良好的会计核算体系与其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密不可分的。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不健全。首先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和出纳由同一人担任,这就使得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形同虚设,给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是内部稽核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众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单位的财务监管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报表的审核不严谨,经常出现会计人员为了使核算报表金额完整而采用自己掏腰包赔钱的形式。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财会状况错误百出等情况,严重阻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1.4 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点和难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很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其账面价值将始终保持不变。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其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得不到体现。这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虚增现象,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事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1 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关键。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会计凭证的体制和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会计账簿的登记等。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填写,力求原始凭证填写完整,杜绝原始凭证弄虚作假。对于记账凭证和账簿的书写,也应规范化,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以便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统一的一级科目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二级和三级科目,以便于明细科目的查询和归类。

2.2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也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健全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规范章程。事业单位应以工作范围、性质和内容为基点,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权限进行规范,同时对程序性事务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

其次,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政府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包括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进行审计。

再次, 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2.3 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

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通常不对固定资产提折旧,这种核算方式会导致会计信息与资产的实际情况不符。为了满足现行的会计核算的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部分会计科目,例如:增加“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不仅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消耗,而且也能比较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三、结语

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推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和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将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等。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应当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2] 刘一范,王辰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外资,2011(12) .

[3] 朱文捷.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会计核算主要是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作出的以货币为单位的资产预算,并以规范、系统化的方式将其造成的经济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建立真实、合理的财务会计表,并形成科学的财政体系,通过对各项经济往来数据的核算与统计分析,为企业及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此外,会计核算还能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在事业单位内,通常采取账户与账簿设置、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多种方式完成对其会计核算。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事业单位内,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有价证券及款项收付;对单位资产的使用、收发;债务债权的发生与结算。这些核算内容之间既存在一定联系,也存在相互独立性,因而为确保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与核算结果的真实,必须保证每一环节核算的全面、准确。

有价证券与款项的收付。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会计核算需要详细记录下款项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信用存款、股票等,单位相关会计核算人员必须确保款项项目各方面信息记录的准确、完整。

资产的使用、收发。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至关重要的一个项目,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撑,是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单位经济来源基本涵盖了原材料、设备、燃料等固有财产。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需对这些资产作出必要的使用、收发、增减记录。

债权债务的发生与结算。债权主要指事业单位收取应得款项的合法权利,包含资金款项收付的相关记录。通常情况下,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债权债务事项,因而也需处理这些债权债务的发生及结算。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通过会计能有效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款项流动全过程的系统化、连续性记录,充分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具体运作状况,是评定单位对国家预算情况执行程度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市场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革,要保证事业单位合法经济利益不受各方面因素的损害,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以更好地迎接新挑战。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及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内容,并进行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切实保护好单位的资产,确保资金使用能发挥出其最大效益,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规范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在许多事业单位内,都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第一,未能规范、完整地填写原始凭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少填、漏填甚至是不填原始凭证,导致原始凭证的不完整,无法起到其应有作用,让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准确性难以被保证;第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的填写必须以真正发生的项目为准。但在实际中,由于工作不严谨或受利益的驱使,部分事业单位还存较严重的原始凭证虚假现象,违规自制虚假凭证的事件屡屡发生;第三,记账凭证不规范。记账凭证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是否准确。如,没有规范填写会计科目的名称,使得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对应到各个科目;第四,未能规范设置与书写账簿。会计核算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电算化记账时,没有遵循相关操作标准,使得系统内数据混乱或格式不正确,为后期财会数据的有效核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二)会计内控缺乏制度支撑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还未建立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与管理人员的内控制度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构建上关注较少,使得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缺乏必要的领导支持,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最终流于形式。

(三)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监督检察机制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由于还尚未构建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及事业单位自身一体化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监管上,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出监督检查机制最佳效果。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管,表现得较为滞后。并且,疏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管。在事业单位一些违纪违规事件的处理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制度,对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较轻,难以起到警示及约束作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无法被真正解决,甚至还出现问题进一步严重的趋势。

(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会计核算人员才能完成,因而会计核算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效果。如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则难以充分发挥出会计核算的作用。此外,在部分事业单位内,还存在个别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违法牟取私利,在破坏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五、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对提升会计核算准确性、完整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决其单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首先应不断改进与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定,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明确会计核算人员在填写原始凭证时,必须确保凭证的真实与填写信息的完整。此外,还需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制表及数据输入,并确保输入数据的一目了然、格式正确,为会计核算提供便利。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需注重会计内部控制。为确保事业单位内各项会计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必须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范程序,并明确事业单位内各个岗位的各项职责,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综合考虑不同岗位工作内容、性质,构建合理、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拓宽事业单位内的沟通渠道,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核算部门与会计部门,应确保信息交流畅通,并在一些重要财务决策上,通过共同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此外,事业单位还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对单位运行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化的规章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事业单位可根据政府及相关部门新颁发的改革政策,积极变革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可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更好的集中人力、物力,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三)加大会计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检察是事业单位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为了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检察的重要作用,因加强政府监督部门与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之间的合作协调,对事业单位形成全方位的会计监督检察体系。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管体系,定期组织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包括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存在缺陷、会计核算程序是否行之有效、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同时,事业单位还需按照《会计法》规定,制定科学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按照法律规定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四)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人员整体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一方面,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既要注重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及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加强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大限度提升会计核算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责道德培养,通过健全制度、职业道德讲座、评优评先等,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敬岗爱业、诚信为本、客观公众的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侯恩光.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

[2]付国波.会计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不足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在行政事业各项经济业务基础上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反映、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准确、全面、及时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单位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会计核算体系,不仅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而且还在会计科目上做出了一定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能够被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一直以来政府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其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中去。同时,财政部门还在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时刻关注单位预算编制、收支项目设置、收支控制等工作,约束其经济行为,尽可能地实现程序衔接、规范统一。第二,会计核算工作谨遵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都要以会计相关规章制度为大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仅自己不积极去学习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知识,不能对会计部门工作起到正确引导作用,而且也没有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使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存在一定问题使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填写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写时存在错填、漏填等情况,摘要、金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会计人员核算缺乏有效依据。第二,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一些单位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利,存在着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的情况,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不得不逐一去核对原始凭证内容,进而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增大。第三,及时性差。一些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管理过程中缺乏时效性,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将这些凭证上交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不能及时取得有效信息,缺乏时效性。

(三)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健全自身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着没有构建年度财务预算制度、预算方案不能完全适应单位发展、缺乏具体预算管理细则、缺乏完善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方向性和规范性,使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过于随意,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落实,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四)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首先,单位内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对预算支出认真审查核实,仅仅根据会计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无法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财政部门日常业务量较大,无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经费上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难以抽出一定的精力全面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助长了一些单位不法分子利用监管上的漏洞,降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五)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落后,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按照以往的业务处理方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不仅会使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间接对财政资金合理使用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单位也没有积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没有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这样不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自身应当去积极学习一些会计核算相关知识,以便于在对会计部门管理和领导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些方向性意见和建议,正确引导会计部门开展核算工作大方向;其次,单位领导应当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通过开会讨论等形式要求其积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在原始凭证管理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大对报销人员提供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对于错填、漏填、篡改信息等情况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要求其更正信息内容,严重者要及时向领导反馈,杜绝情况的发生;其次,单位会计部门要谨遵财政部门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交相关凭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工作,充分体现时效性;最后,会计人员还要重视资产管理,做好账目明细记录工作,及时记录资产使用、处理、报废记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间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

政府和单位都应当积极去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年度财务预算制度及细则,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生成报表过程中都能够按照规定来,使会计核算更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不仅要明确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到个人,而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规范实务操作流程,避免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过于随意情况的发生,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单位内部应当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单位,单位领导应当建立监督审查部门主要负责预算支出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反馈给领导。同时领导也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对会计核算业务情况进行检查,进而起到督促作用。其次,财政部门应当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人力和物力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仅要仔细审查各个单位上报的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下到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间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士的方式为单位会计人员讲授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及时优化其知识结构;其次,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对于一些核算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文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10).

[2]武永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与监督体系的规范[J].西部财会,2013(2).

第4篇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目前气象部门在会计集中核算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文章通过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不断完善

一、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的机制,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已经运行很长时间,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1.日常业务核算与财务监管脱节。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因会计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凭单位提供原始单据来判断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而这些票据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是否真实、合理,都要予以报销。如个别单位虚报差旅费,套取现金;对提供服务单位有些不要发票,收取现金不交到核算中心;提供虚假票据、“账外账”现象明显增多,核算中心未能真正起到有效监督管理的作用。2.会计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气象部门核算中心根据被核算单位提供的票据登记资产。而平时单位设备采购、入库、保管和使用权都在单位,资产增减变化由单位报账员记账,报账员又不是专业财务人员,登记资产不准确。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不按规定要求及时清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虚增或流失。3.资金审核、监督职能弱化。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各核算事业单位掌握资金使用和决策权,资金使用后审核监督权又在核算中心。管理上各自独立,相互脱离,业务处理中相互融合,同一项业务处理权限不在一个部门,这样不能保证此项业务会计核算真实准确,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4.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性滞后。在当前这种模式下,气象部门内部不设财务人员,不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保管也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5.会计集中核算后,报销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报销业务时,由报账员将单位负责人签批后的原始单据送到核算中心会计处审核,审核发现有填报不准确的或出错的原始单据,再退回到单位修改,修改后再重复以上环节才能完成。因核算中心和报账单位不是同一个部门,办公地点又不在一起报销一笔业务有时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在会计集中前,报账人是本单位职工,直接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这样就减少中间环节,效率高。6.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会计管理体制需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取消原单位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单位只设一名兼职报账员,负责本单位日常经费的报销,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也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应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各单位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会计人员,把被核算单位与会计集中核算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弥补法律无依据的尴尬。使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顺利运行下去。

二、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来看,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首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会计法》相关条文,把会计核算中心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关系用法律形式明确下来,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定位要明确,核算中心不能作为一个记账机构,而应着重对被服务的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为单位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再次,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使他们都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核算中心账务处理与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实际业务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刘伟.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兼论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改革之路.中国总会计师,2011(2)

作者:陈晓春

第5篇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

核算中心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所以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但分离不能造成脱节。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经营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溶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1.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尽快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中心会计既要向核算单位负责,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更要向政府财政和《会计法》负责。

2.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如超超出标准的开支报销问题,就需要酌情处理,因此,处理好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尤为重要。

3.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应建立的主要制度有:

(1)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和存在的风险,规范运作,加强内部控制,严明工作纪律,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岗位、控制点、每个岗位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对资金的请用、拨付,原始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票据的领用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凭证审核制度。单位所有原始凭证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才能收支款项和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

(3)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核算中心应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合理使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讹三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四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五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4)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实行“四定”:定管理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即根据各单位业务需要核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6)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财产物资的治理。

(7)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核算中心应对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中心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上岗后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还应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依法办事,防范、钱权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第6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失真问题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原始凭证都存在失真现象,它不但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很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原始凭证的信息要素填写不完整。会计核算都必须先核查原始凭证,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原始凭证信息要素的填写要求都不是很高,经常出现乱填、漏填、少填等现象。例如,对于购买产品的数量、单价、金额、购买日期及购买方名称等信息都填写的比较模糊,甚至会出现随便涂改发票的现象。其次是原始凭证失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中经常会出现项目信息与实际购买的内容不相符合的现象,甚至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谋私利,采用各种方式获取虚假的项目原始凭据,以此来充公报销,譬如,商场的购物小票上明明是食品等个人消费性物品,而实际填写的发票凭证却是购买办公用品的信息。最后是原始凭证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经济业务信息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在收到对方填写的原始凭据后也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上交财务部门报销,但是,在实际的财务核算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超过时效的原始凭证,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资金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的企业不同,不同于民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会招聘求职人员,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冗杂,超出实际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多,就会使得开支增加,其中有很多是不必要的开支。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才能合理地配置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出现了新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只是需要管理需上缴的财政资金,同时国家也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这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监管。但是实际上,在行政事业单位这样的监管还远远不够,这样会使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盗取国家财政资金,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属于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般就会忽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则无法进行正确的财务管理。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单位的预算资金和实际使用的资金相差太大,有的甚至没有按照预算使用资金。同时有些单位的预算资金方案做得很不规范,有的预算内容简单,不注意细节,没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有的甚至实际的财务支出与预算支出相反,这样的预算方案对预算支出起不到任何的监督考核作用。另外,目前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规模大,会计核算业务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缺乏财务会计核算的集中管理的现象,很多的分部核算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私设外部账户,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性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这主要是跟企业的性质有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属于事业性编制,工作稳定,竞争强度不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激烈的竞争意识,总体的业务水平不高。加上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饱和,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招聘年轻人才的数量降低,其内部大多数属于年老的员工,学习新兴事物的能力下降,会计核算方式陈旧,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式,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的方法

(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属于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的起源。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提高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针对原始凭证中出现的伪造、残缺等问题,会计负责人必须要合理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把控原始凭证的正规性和合法性,从而确保原始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在规定原始凭证的有关要求时,必须要求原始凭证的真实和完整,并且原始凭证的填写必须规范,杜绝随意杜撰不存在的交易和事项。同时,对于原始凭证和账簿的记录,也应当做到规范化和准确性,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核算准确和规范,才能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并依据会计核算的结果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战略。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财务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升内部运营的重要方式。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章可依,才能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在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首先是制定会计核算流程中的规则和程序,规范和制定岗位的职责,详细制定工作的内容和空间范围,建立完善的统一的一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同时,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比如,预算部门和业务处理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预算方案不能随意地变更,但是针对在实际的业务中出现的情况,也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预算金额。另外,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责任任务分配到个人,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的执行工作。

(三)加大会计检查和监督力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应加大会计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的监督检查小组加强对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监督检查小组加强和社会中介机构、国家监督部门的合作协调能力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监督检查。例如,与社会中介机构分别有针对性的对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及专项经费核算等工作建立专项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类似问题在以后工作中再次出现。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因素。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增强学习意识。会计人员面对的经济业务的逐渐复杂化,会计理论知识也需要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够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其次,加强对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日常业务探讨,有针对性地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水平,对日常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会计核算工作。最后,加强会计人员思想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检查考核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都奖罚分明,从根本上树立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

第7篇

摘 要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它是由国家设置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是基础性要素,会对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作用。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财务管理存在着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亟需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进行改进。本文对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性的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改进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在填制原始凭证时会存在漏填、不填、少填等行为,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就会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准确。二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必须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相符合,但在实际中违规编制虚假凭证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记账凭证不规范。记账凭证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比如会计科目不规范。四是账簿设置不规范。事业单位的账簿设置存在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等问题。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传统机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难以对财务监督机制形成有效制约,会计核算也会因此缺乏良好依据,从而产生形式化或混乱情况。内控机制不健全,就容易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比如隐瞒或截留单位应交财政收入、国家专项资金,违反规定擅自收费。内部制定的各种监管制度形同虚设,没能起到有效的监督规范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控作用。即使在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时,也没能进行严厉惩处,因此也就导致了问题屡屡发生,资金被挪用、侵占现象频频发生,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资产核算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个人或本单位利益,有时候会故意截留部分收入,将本应作为预算外收入的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挂账,如果被查出就会转作收入上缴,如果没被查出就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这个会计科目中,实际资金则被单位挪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将利用职权代收的相关资金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也即是说将其他应付款这个会计科目作为蓄水池。其次,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重视程度也不够,比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只包含账目原值,没考虑折旧计提,花在固定资产的维修资金则用修购基金方式提取,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发生偏离,难以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资产、总量的真实情况,无法体现事业单位使用和配置固定资产情况。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方法

(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关系到整套会计财务工作的规范问题,是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性问题,所以,要想改善会计核算工作,就必须得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基础工作,首先得严格要求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填写原始凭证时要完整,合法合规,不得填写伪造虚假的信息,确保原始凭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书写笔迹要工整,不得随意涂改,力求会计信息准确无误。

(二)健全内控制度

加强内部制度控制,可以有效加强会计核算的效率,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有规章可循。具体而言,加强内控,首先要优化规范会计流程,明确各财务岗位的职责,以工作范围、性质和内容为基点,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预算部门和核算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流程。政府审计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要仔细审计日常资金流动情况,审查事业单位领导对资金的调配和使用情况,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要加强制约监督,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活动是在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的,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固定资产对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重大,所以需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盘活起来,这样才能现增值保值,使事业单位发展方向更趋向节约型、服务型。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盘亏盘盈、调拨转移、资产交付、购置申请等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办理程序和审批方法,进行准确、完整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登记,同时配以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得到提升。

三、结语

事业单位是政府设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事关社会服务职能能否得到良好运作。会计核算事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状况,也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因此,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事关重要。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深化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保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来研究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完善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本单位的资金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行政办事效率,使单位的职能得到高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陈亚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34).

第8篇

一、机构设置要规范

财会集中核算制要设立独立的办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各级财政部门,由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机构名称各地要尽量统一规范,其名称一般应由“行政区划名”、“核算对象的单位性质”、“财务会计核算中心”三部分内容构成,如“某某县(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应作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二、岗位设置要科学

要在各单位设置单位报帐员岗位;在核算中心一般应设置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总稽核岗位、主任岗位。其中,单位报帐员岗位负责办理本单位的款项缴存、原始凭证初审、定额备用金领报管和核算、与核算中心的财务报销和原始凭证移交手续;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前台服务业务,分别办理对各单位的原始凭证审核、资金收付结算业务;会计核算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后台核算业务;总稽核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内部稽核工作;主任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全面工作。此外,核算中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计算机管理岗位、工资管理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

三、人员配备要合理

核算中心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责任重大,因而,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综合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很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根据以岗定人、精减高效、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原则,配备必要的、高素质的、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一般地,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从各单位的现职在岗的会计人员中通过公开、公正地统一考试和考察,录用调配。单位报帐员的配备也要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也要进行严格考核,以适应开展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运作程序要规范

核算中心的工作要公开透明,要普遍实行“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服务组织形式,方便各单位办理财会业务;凡有法定开支标准的财务项目,要将法规、制度依据,具体开支标准全部上墙公开;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各种业务的经办程序、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等都要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明确具体,一目了然。

五、要确保资金安全

核算中心统一开设银行帐户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又要便利各单位存取款项,便利核算中心加强管理。核算中心内部要按照《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报和纳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规定,结合核算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确保各项资金的存取有条不

紊,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确保各项资金的安全完整。

六、会计核算要合规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并未改变各单位的会计主体资格,因此,核算中心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分单位建帐,分单位核算,分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单位装订会计档案。

七、实行会计电算化

核算中心承担着一定地区各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会计业务,工作量大,事务繁重,因此,从一开始运作就必须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确保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各单位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核算中心要根据会计业务量的大小,结合未来会计业务量的发展变化趋势,选择配备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财务管理软件,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对实物监管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核算中心只集中管理各单位的货币资金和会计记录,不直接管理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而各单位只直接管理单位的实物资产,不管理实物资产的相关会计记录,造成各单位实物资产的会计记录与实物管理相对脱节,价值管理与

实物管理相对分离,容易发生帐实不符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把会计记录与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单位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帐实相符,核算中心除利用总帐帐户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价值总量的控制和监管外,还必须对各单位的各项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建立明细帐,对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详细具体地记录,实施严密监控,并将明细帐的记录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减不定期地与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核对,发现帐实不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原始记录制度、卡片记录制度和实物管理负责人制度,使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有凭有据,使各项实物资产都有明确的实物负责人,都有人负具体保管、维护之责。各单位绝不能因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而放松或放弃对本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核算中心也不能只管理各单位的货币资金利会计记录,放弃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的监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九、要明确会计责任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核算中心对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责任主体并未变更,各单位的负责人仍然要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过需要划清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界限。核算中心主要是对各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报销手续的完整性负审核责任,对本中心会计人员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承担责任,各单位则应对本单位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核算中心的会计责任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不能相互减轻、代替或免除。

第9篇

P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在提供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加快科教文卫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按其性质和特点划分,可分为纯社会公共服务性单位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单位两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记录和反映各类经济业务在会计年度内的实际发生情况,能够为财会工作人员编制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衡量预算执行效果的标尺之一。其会计核算特点如下:一是由于单位运营资金主要由国家直接拨入,其支出由国家预算支出控制,主要体现公益性,但部分单位也具有一定的盈利性,因此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与企业会计核算不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不涉及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等环节,尤其是不包括成本核算,因此,其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五个会计要素。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流入、流出的监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提炼财务数据、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方式。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实现电算化,能够客观反映单位日常经营运作情况,这是其开展财务分析等活动的基本条件,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分析报告等的实效性和客观性是建立在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及时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可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进行资金运作以及财务分析的前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面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管理、项目开发等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其是否有效利用国有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检验财务预算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对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更加精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一是不重视基础会计信息的填写。会计核算人员往往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漏填、错填,甚至不填等问题的出现。如原始凭证上不填写开票日期,在客户名称填写上字迹潦草不易于辨认等;二是支出款项时对原始凭证把关不严格,审核不认真。如一些原始凭证上只有负责人的签字而缺少经办人的签字,有的原始单据上甚至没有财务专用章。上述不规范事项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准确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与核算不完善

尽管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引入了“折旧”因素,但在物资的台账登记上还不够规范,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上,事业单位虽按照新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但其未明确折旧计提方法,因而无法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由于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从采购到报废,使用周期长短各异,耗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特别是因突发因素或是技术进步而导致的贬值,都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另外,固定资产报废时,要同时减少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使得当前的资产净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三)内部控制不到位,影响会计核算

受传统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但有些却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会计核算管理混乱,也使得会计核算等的内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这不利于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不力也会导致诸多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如擅自收费不入账,截留国家资金等问题。此外,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以及惩罚措施有限,因而无法完全制止会计人员将资金挪作他用等行为,使得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会计管理信息化落后,公开信息存隐患

多数事业单位已实现会计电算化,通过财务软件等核算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提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加以分析,但多数分析属于事后结果的分析和研究,难以对会计核算管理事项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尽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部分管理难题,但要实现会计管理预估和分析则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事业单位公开信息存隐患,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由于事业单位资金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需要实现公开和透明。但事业单位在网站中公开的资金使用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与及时,难免引来质疑,因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第10篇

自财政部于1999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要求计提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准备之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又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但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各项资产减值的规定散见于各个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之中,对于很多具体问题没有详细统一的规定。会计实务中存在着企业主观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现象。有学者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梅良勇、文豪、汪海粟、汤湘希(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了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可能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刘霞玲、程呈(2006)基于我国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调查,认为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主观随意性大,依然是企业操纵经营业绩的有力工具。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有了较为详细统一的规定,这对抑制企业主观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了保证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最大程度地抑制企业主观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根本措施是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确认和计量的原始资料是原始凭证,若不对资产减值原始凭证进行规范,势必会造成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的无序状态,最终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二、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对原始凭证的要求

(一)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证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列示了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需要的证据有:(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的证据。(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证据;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证据;这些变化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分析性证据。(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的证据(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4)资产实体已经损坏的证据和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的证据。(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的证据。(6)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的企业内部报告。(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证据。

(二)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证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一是资产公允价值的证据。资产的公允价值首先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可见,确定资产公允价值需要的证据包括公平交易的销售协议、资产市场价格的证据、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的证据。

二是处置费用的证据。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预计资产处置费用需要的证据包括资产处置方案、法律顾问或律师意见书、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相关历史数据等。

三是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证据。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1)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递增的增长率是合理的,可以递增的增长率为基础。在对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进行预计时,所使用的增长率除了企业能够证明更高的增长率是合理的之外,不应当超过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或者该资产所处市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这需要企业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作为证据,需要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或者该资产所处市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的证据。(2)确定资产使用寿命需要相应的依据。(3)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无法从市场获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这需要资产的市场利率或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的证据。

(三)认定资产组的证据 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 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人为依据,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这需要企业的内部报告作为证据。

三、规范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设想

(一)修改原始凭证的定义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依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原始凭证按其形成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两类。外来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活动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货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付出现金时收到的收据,出差时取得的飞机票等。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经办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产品出库单、折旧计算表等。无论是外来原始凭证还是自制原始凭证,都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记录。但从上述列举的资产减值原始凭证可以看出,这些原始凭证并不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依据”,因为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实际发生的诸如购货、领用等经济业务。即按照目前原始凭证的定义,新会计准则所要求的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不能称之为“原始凭证”,虽然其具备原始凭证的本质特征,即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除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很多会计核算事项都没有与之对应的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满足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预计负债、股份支付的核算等,这些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资料自然也不符合原始凭证的定义。这说明在新会计准则下,原始凭证的定义已不恰当了。因此,首先有必要修改原始凭证的定义,以便将资产减值等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作为

原始凭证包括进来;其次,对这些原始依据按照原始凭证来进行规范管理。

(二)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原始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原始凭证的要素、取得或填制、传递和保管做出了相应规范。由于资产减值原始凭证与传统原始凭证有着重大区别,对资产减值原始凭证必须加以特殊规范。

相对于传统原始凭证,凭证要素需有所增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原始凭证必须具备齐全的要素: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对这些要素的增减包括:(1)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可以删掉,因为没有对应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2)经济业务内容改为经济事项内容,同样因为没有对应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3)增加“审核人的签名或盖章”。《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鉴于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主管审核并签名或盖章。(4)对企业内部部门或内部单位填制的原始凭证,除要有填制人的签名或盖章之外,还要有内部部门或内部单位负责人的签名或盖章。如预计资产的处置费用时,资产处置方案等相关技术资料应由相关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而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所依据的业务预算应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公平交易的销售协议用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由销售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这样可明确责任,由内部填制人员和内部部门、单位负责人对自制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负责。

关于填制单位名称,有些资产减值原始凭证需要从企业外部取得,如资产市价的证据、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的证据、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的证据、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的证据、法律顾问或律师意见书等。为保证这些外来原始凭证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对填制单位必须有所要求。如企业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证券资产的市价证据,应由证券经营机构作为填制单位盖章;房地产的市价证据,应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作为填制单位盖章;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的证据应由统计部门作为填制单位盖章等。这样既可保证外来原始凭证的权威性,又可做到责任明确,由外部填制单位对外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负责。

第11篇

一、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

1、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依据的重要书面证明,其内容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名称;填制人姓名;相关责任人员的签章;接受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 、单价和金额。但有的单位存在对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没有验收人员签字确认的验收单;原始凭证摘要内容不全;经济责任手续不全;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如外出考察、培训学习等,在报销时没有将批准报告或文件作为附件等现状。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单位对原始凭证进行整理,记录有关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和业务金额的书面证明。其内容必须具备:填制日期;凭证编号;内容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章。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存在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记帐凭证无稽核人员签章;记帐凭证随意结转,不附任何原始凭证等现状。

(二)会计帐薄使用不规范

会计帐薄是全面、连续和系统的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文件,其记录的正确性关系着对各种财产、债权债务和产权管理的安全。但有的单位不设银行日记帐,用银行对帐单代替日记帐;启用会计帐薄时,未在帐薄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帐薄名称;在帐薄扉页上未附启用表,不作任何记录;未按规定对会计帐薄粘贴印花税票;现金日记帐未按规定逐笔逐日记录,未逐日结出金额;帐页结转不做任何标志,在次页第一行直接记入新的经济业务等现状。

(三)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不规范

财务会计报告是单位向国家有关部门及投资者等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有的单位在对外报送报表时无附注说明;封面签章不规范;重大会计政策变更不作任何说明等现状。

(四)会计档案不规范

会计档案是对外最重要的档案,其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表现在原始凭证粘贴不规则;凭证装订人未在装订线骑缝处签章;会计帐页未及时打印装订;会计资料散乱、丢失等现状。

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单位领导在思想认识上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对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财会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有的财会人员不重视学习财务制度和提高业务水平,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二)业务知识有待提高

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对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不认真执行制度,造成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

(三)会计环境有待净化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侵蚀着财会人员,以单位小集体利益为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有的财会人员缺失应有的职业道德,讲人情,不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造成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四)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主管部门或上级财会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检查,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无人过问等现状。

三、会计核算工作规范的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会计环境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财会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意识,强化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财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模范遵守财经纪律;切实采取措施在财务人员培训、课题研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重点支持,不断改善财务管理工作条件与技术手段,为财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思想业务培训,打牢交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基础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加强交通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做好财务人才库的建设,注重梯队建设,采取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对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养,使他们在财会工作中发挥领导和带头作用,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财会队伍。

2、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以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新制度、新方法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强化制度建设。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严密制度设计,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主线,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在内的一体化制度制度框架体系,实现按制度办事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为导向,注重提示风险和化解风险,及时查找会计核算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在揭示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积极从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强化落实的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促进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作为以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对企业经济效益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人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都存在较多问题,在会计电算化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负面影响。容易造成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1河南省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随着会计工作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目前大部分河南省中小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会计的发展对企业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主要现状如下。

1.1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会计人员

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中使用兼职会计和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比较常见。部分中小型企业随意指定没有会计证的亲戚担任出纳,造成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混乱。另有一部分兼职会计人员虽说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由于平时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的生产及管理一无所知,无法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同时,部分兼职会计责任意识淡漠,业主提供多少凭证就做多少业务,放弃了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无法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兼职会计相对稳定性差,如交接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下一任会计做账不衔接,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此外,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更新比较慢,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从目前来看,部分中小企业大量使用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不能很好地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2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部门职责形同虚设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由老板作主,会计核算人员处于从属地位。如一些企业财务的重要岗位如出纳和仓库管理员往往是自己的亲属,有的出纳直接就是老板娘,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不想也不能获得真实情况。另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虽掌握真实情况,但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按老板既定方针做合乎老板意图的帐。于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做帐(部分甚至是造帐)、报税和跑银行三项工作,其他如会计审核、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等基本职责或外划或不设,财务部门变成纯粹的会计,做出来的帐也是“应付帐”――这种帐企业内部是不看的,专门用于应付政府部门。

1.3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低

大部分河南省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帐阶段,即使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电算化,但也仅仅是用来记账,只使用总账和报表两个模块,和手工账的工作思路一样,仅仅是为了省事,而无法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从而导致会计管理无法为经营服务,甚至影响和阻碍企业发展。

2河南省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中小企业目前会计核算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中小企业在许多重大或性质重要的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在会计核算体系上不够严密,在采取的会计政策和遵循的会计法律制度上没有按照法定的要求执行。由于没有依据相应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法规,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会计处理程序不规范。

2.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问题,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2.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河南省中小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不像大企业那么规范。原始凭证方面:河南省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原始凭证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很多原始凭证不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原始凭证不真实,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记账凭证方面:有的企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些企业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造成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账簿设置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普遍存在建账不全的现象,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财务报告及其它方面: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2.3对现金管理不严,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河南省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很多企业的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2.4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我国电算化起步较晚,特别是深处内地的河南省中小企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和员工不是太重视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有些中小企业老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企业电算化持怀疑态度,有的甚至认为财务软件有很多限制,不像手工那样方便地调整账目,以利于企业的节税,或者逃税;或者认为手工已能解决问题,没有进行电算化的必要。

总之,河南省中小企业目前的会计核算现状令人堪忧,远远跟不上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进步。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让会计真正地参与到管理中来,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荣树新,杨楚义.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08(4).

[2] 寇海峰.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