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技术与设计

工程技术与设计

时间:2023-09-13 17:13: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技术与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技术与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

1、前言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的不断自我突破提供了可能性,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是发展未来建筑的新趋势和新希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的危机造成了太阳能、风能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而生,节能建筑就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先导,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升华和应用,最终成为另外绿色建筑。随着绿色环保的提出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2、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主要把是指绿色建筑没有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确保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一种没有污染的建筑,又可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或者节能环保建筑等它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和减少了污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指一般含义上的立体绿色,而且代表着一种概念和象征。

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发展的比较缓慢,与国外的绿色建筑相比,差距比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在数量和来说,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积数值比较庞大,其中真正纯绿色的建筑数目比较少。近年来,我国高度的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严格的要求建筑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截止目前为止,我国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4、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节能、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4.1 老师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2 要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4.3 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

5、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策略

5.1 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采暖和空调以及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5.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处理。要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做到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要节约水资源,包括生活用水和建筑施工用水量。

5.3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与施工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要和谐一致,动和静相互补充,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室内空气要清新,温度和湿度要适中,让户主感觉气候的良好,身心健康。

5.4 “绿色”设计

(1)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健康建筑要减少污染物、排除污染物、用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空气。(2)水质容易受到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引起了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关心。要尽量采用市政水,无市政供水时才进行除菌处理。(3)提高房屋能源效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改善围护结构。(4)减少房屋设计对工地、林木、煤炭、石油或与水有关的原材料的需求,缓冲对环境的压力。

5.5为了使工程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应摒弃现代建筑中对于艺术造型和视觉冲击的过度追求,提倡将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工程技术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充分实现工程技术更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施保障的前提下,应以建筑单体为实施的主体,基于个体建筑绿色生态自组织,积极采用先进结构工程技术,如新能源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等逐步实现和塑造一个生态平衡的新城市。

5.5.1自主利用绿色能源的建筑,防止开发能源对生态平衡破坏。在风能未来的建筑能否利用风能,实现采集能量和建筑设计结合;在太阳能上,窗户与太阳能板相结合,采光的同时就采集太阳能;自然雨水收集雨水不再需要排走,而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和一系列蓄水系统成为统一的供水系统;生物能根据研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能量,能否将它们作为建筑的表皮,一方面遮阳,另外一方面提供能源。

5.5.2利用生活、生产垃圾的建筑,防止继续对生态破坏。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总是在拆迁中不断产生,能否利用它们达到回收目的,或者在设计中尽量利用旧建筑改造。处理净化和利用污水的建筑:净化已经破坏区域污水处理器成为建筑结构支撑,加入绿化和公共空间的污水处理器。

6.结语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很受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绿色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给居住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平台,还需提倡全民的“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合理的、有效的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区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生态,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建筑的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怡,孙潮.浅析上海世博会西方发达国家馆绿色建筑理念[J].现代城市研究.2011(06).

[2]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04).

[3]刘启波,周若祁.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窑居住区居住模式更新[J].环境保护.2003(03).

第2篇

《中华民居杂志》2014年第八期

1加强建筑护结构的措施

建筑护是指建筑与室外空气接触,能够抵挡室外不利环境的结构部分。根据专业计算分析,在其它工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加1W/m2•K,相应的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需增加30%左右。而且现行的建筑施工中增加护结构的费用仅占项目建设总成本的5%左右,却可以达到20~40%的节能效果。

1.1墙体节能措施①现代化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砖来砌筑墙体,相对于传统的粘土红砖而言,空心砖制作过程中耗能小,不会毁坏农田、破坏生态平衡等,且有施工便捷,抗震性能强等优势。②外墙复合保温,包括外保温墙、内保温复合强以及夹心复合墙三类。其保温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板与砖墙、岩棉板等,这类材料普遍容重轻、吸水率小,可有效提高墙体的保温节能。③外墙保温砂浆。施工中多采用粉煤灰、膨胀珍珠岩等松散的无机材料,然后添加水泥制作而成保温砂浆,将其涂在内墙表面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而且成本低廉。

1.2门窗节能措施建筑的门窗结构约占到建筑整体护结构面积的30%,而其能耗却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60~70%之间,且有近一半的热量在传输过程中损失。因此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中的重点。①在确保室内采光、日照、通风等条件下,要尽量减少建筑门、窗洞口的面积。②对于夏季室外空气高、阳光充足的环境,可设置遮阳设施(如遮阳板),减少阳光通过门、窗、墙体射入到室内的热量,从而降低空调的负荷。③加强门、窗设计与施工的密封性。如在门、窗施工中加入密封条,改进门、窗结构来提高其密闭性,防止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带走热量。

1.3屋顶节能措施夏季阳光直接照射在建筑屋顶,使得屋顶温度比建筑其它护结构都要高,尤其对于以沥青为建材且是平面屋顶的建筑,屋顶温度最高可达到六、七十度,对室内温度影响也很大。楼顶隔热、降温的措施主要有:①从设计角度着手,将顶层室内作为设备储藏间,或者设置隔热、通风层来形成二次隔热。还有的高档住宅小区在顶层设置游泳池、绿化植被或定期喷水降温,从而降低屋顶对室内温度的影响。②在普通的建筑屋顶上面涂上一层有高反射率的涂料,从而提高屋面对于阳光的反射能力,降低屋面对于阳光热量的吸收,减少室内空调的冷负荷,起到节能目的。这种方法多用在国外建筑中,最多可节约空调负荷50%左右。

2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

绿色建筑应当是在保证各项性能及舒适度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经济方面的优势。如上海某小区建筑项目为例,该小区中普遍使用铝合金断桥门窗,这种门窗材料的传热系数约为3.43W/m2•K。经统计得出,该小区周边环境中冬季室温评价温度为5℃时,室内温度为18℃,当年最低气温的天数为56d,阳光幅照度为135W/m2;到了夏季,室外温度为30℃时室内平均温度为26℃,最高气温的天数为82d,阳光幅照度为580W/m2。选取其中两栋同样建筑面积的单体楼(每栋均为4000m2左右,分别为1#与2#),其中1#楼采用遮阳系数为0.3的节能玻璃,该年度内整栋楼的制冷费用约为69502元,取暖费用为98743元;2#楼则采用遮阳系数为0.5的普通玻璃,当年的制冷费用为97277元,采暖费用为92175元。将两栋楼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楼由于采用了遮阳系数低的节能玻璃,当年的暖气费用虽然比2#楼要高出6568元,但制冷费用却要比2#楼低27775元,总体上节省了21207元,经济效益可谓是比较可观的。

3结语

绿色建筑是未来世界范围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而随着建筑功能化、智能化性能的提高,绿色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在发展中还应积极做到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便于在建筑中得到全方位的应用。

作者:赵建修单位:甘肃第七建设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又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进行道路现场施工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讲述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外业勘测知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均有理论和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在各自的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中,两门课程均存在有知识点的不连贯现象,同时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点交叉与重叠。因此,优化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次序,互相补充,删去重复部分,实现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问题分析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工程上常用仪器的构造、使用和校核;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公路路线勘测阶段的任务以及工作方法,包括中线的测设和路线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任务及方法,包括道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等内容。简单概括为测量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与道路施工测量技能培养两部分内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为:道路设计管理与控制要素,平、纵、横断面设计、选线及总体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外业勘测等。同样可以分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部分内容。可见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形式上均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上也都离不开道路线形基本知识,联系也较为紧密。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大部分为以下模式:

《工程测量》设置在大二上学期,理论学时48课时(包含8学时的实验课时),另加2周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理论学时56课时,另加2周的室内课程设计。

笔者用近两年时间,通过和学生谈话、调查问卷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方式,发现两门课上述教学模式虽被大多数院校所采纳,但的的确确存在有一定弊端。

(一)理论教学方面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测量》课程的重点是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公路路线勘测;3、施工测量。但是后两个知识点明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道路线形知识基础,即:道路平、纵、横断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计算公式。对于处在大二上学期的学生,只是学了一年的公共基础课,没有任何道路线形知识基础,想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是很吃力的。如果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工程测量》课程时,把这部分牵扯到的道路线形基本知识加进去,那么本课程的总共48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每次讲述到这部分时,总感觉讲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如果《工程测量》课程只讲授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授课内容明显不够饱满,也不符合该课程的大纲要求。因此,《工程测量》的三大内容(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施工测量)的连贯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测量仪器基本操作与公路路线勘测之间出现了知识结构的断层。

接下来再来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分类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路线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首先,道路线形基础理论部分用到了工程测量学里面的有关计算公式,以及转角、控制测量等专业术语。路线外业勘测部分更是要求学生能够数量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是测量学知识在路桥工程中的延伸。因此《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学习依托于《工程测量》的知识基础;《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先修课。此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路线外业勘测部分和《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公路路线勘测部分讲述的都是道路几何线形在现场如何放线的问题。两门课程在这里出现了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

(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

首先,来看《工程测量》课程2周的测量实习。2周时间的测量实习,真正能干什么呢?鉴于前面分析过的原因,在理论授课时,因学时的数量限制,学生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针对道路路线指标有关的计算、测量部分,是无法讲解的。因此,2周的实习只能是在校内让学生练习一下测量仪器的使用,绘制小地区平面图。而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的曲线测设、边坡放样等日常测量工作是无法进行的。这种模式的实习将导致学生虽然学过测量课程,,熟悉了道路施工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毕业后到了路桥施工现场遇到测量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工程测量》课程的测量实习教学效果也就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接下来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2周室内课程设计。同样是时间限制,学生不可能有搬着仪器,到现场进行地形测量的机会。课程设计只能是在给定的现场地形数据,即地形图的基础上,学生按照规范要求生搬硬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因为缺少现场考察的过程,设计出来的成果往往未能和当地地形、景观、环境相协调,更容易忽视道路平纵横的相互配合。最终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几种基本线形机械的累加,没有任何工程实践意义。因此,为期两周的《道路勘测设计》室内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同样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综上分析: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两门课程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在实践环节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贯性脱节,不可能完整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上述弊端,对两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真正实现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上面的分析,两门课程有不同程度上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续性脱节现象,我们可以打破两门课程的现有格局,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从新排序,形成一个逻辑性强的道路线形勘测与施工测量知识体系。新的授课内容安排次序如下: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3、公路路线勘测;4、施工测量。其中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以及施工测量三部分是原《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内容;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和公路路线勘测两部分属于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的知识。新的教学次序连贯性强,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符合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认识规律,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此外,新教学体系从内容上新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而且公路路线勘测部分知识只出现一次,避免了原两门课程在此部分知识的重复现象,节省了约20课时。这样,原来两门课程理论教学总104课时,可以缩短为84课时。

三、实践环节的改革

为了避免两门课程实践环节的上述弊端,我们同样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物地貌适合教学、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公园作为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的4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进行地形图测绘。第二周,进行道路选线、现场放出导向线。第三周,进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设计。期间如果对地形有疑问,可随时到现场重新测量核实。第四周,根据设计成果,现场进行模拟道路施工测量。新的实习内容安排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而且与道路施工的现场相吻合。通过实习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也熟悉了道路施工工序,增强了工程实践经验。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进入工地就可以马上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尽快进行现场施工测量。

四、结语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两门课程的孤立进行的传统模式,而是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从新排序,形成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上,还是实践教学上,不但节约了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在教学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道路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杨建光.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138-139.

[2]道路勘测实习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J].文畅平.重庆:高等建筑教育,2006:86-89.

[3]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杨建光.张家口: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73.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网络时代;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对于软件工程技术而言,其在网络时代环境中的发展有着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就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随着使用软件产品人数的不断激增,软件工程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其发展也就开始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是关于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的研究。

1软件工程技术的分析

1.1软件工程技术的内涵

软件工程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与程序设计而延伸出来的逻辑实体。软件工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还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涵盖了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平台、模式等各种内容、在软件工程技术中,其在对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必须要对计算机软件产品的管理、开发与后期维护等工作负责,以便能够提高软件工程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就目前来说,软件工程技术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也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就使得软件工程技术开始向生活化与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一些环境异常、恶意攻击等问题开始频繁出现在软件工程系统中,不仅导致软件系统失去了其本应用的效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软件工程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阻碍了软件工程技术的长远发展。

1.2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发展重点逐渐向软件工程转移软件行业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领域,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应的软件开发业务也出现了许多变化。为了确保软件工程系统的质量,软件工程师就必须要保证其具有更加明显的精确化与全球化特点。而且,还要对UseCase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不断深化软件工程系统的需求体系,让其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模式,将分析与需求实现相互分离。这样一来,UseCase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也就更加广阔。1.2.2迭代化与敏捷性的标准工作效率是软件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因为工作效率不仅会对软件系统开发所需的时间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着软件系开发周期的长短。因此,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迭代化就成为了其中的焦点问题,也对软件工程师的测试能力与协调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以敏捷进行导人的方式开始形成,其中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迭代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适应能力十分注重,也让软件开发人员能够以激情、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2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技术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虽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但与此同时也使得黑客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网络黑客攻击事件常有发生,网络病毒也层出不穷,使得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2.2网络化软件与大众编译软件发展带来的问题。网络化发展是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其要求软件不仅要能够与动态网络与事务性模型相适应,保证其与网络发展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同时还要发展多样化的互联网软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并且还要将服务时间延长,使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保证。而大众编译软件就是大众使用的程序设计软件,移动电话软件就是最为常见且是使用最普遍的大众编译软件,要求在程序设计中要将受众作为核心,进行人性化的系统软件设计。

3完善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对策

3.1将软件构件技术引入到软件工程中。所谓软件构件技术,也就是由软件开发人员对已有的软件进行重新组装,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全新功能的新软件,扩大原有软件的应用领域与范围。在软件工程技术中引入了软件构件技术之后,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工作效率都会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使软件系统的质量得到充足的保证,有利于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2创新软件程序设计方法。过去在开发软件程序的时候,采用的是面向数据流、面向数据结构与使用过程的方法,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后来开始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程序设计方法。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更要对程序设计方法加以总结与完善,结合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需求,在设计程序的时候采用面向角色的方法,让设计模式、访问控制与需求建模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3.3加强软件工程技术的自适应能力。目前,对于软件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软件不断复杂化,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着各种方面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对软件系统的操作过程加以简化,扩大软件的适用人群范围。其次,对软件工程技术进行升级,让软件工程技术更加完善。最后还要确保软件工程技术的升级与进化均在其母体软件规模范围之内,严格依照母体的变化来变化。

3.4提高软件检测技术。软件开发者要对软件工程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与优化,将办公类的软件系统进行完善,发挥出软件对人们工作与生活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软件安全的检测,使人们的信息安全得到最充足的保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 软件工程技术 作用

数据库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过程,包括了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这两种结构是复杂的映射联接起来的,不太灵活效率也低。而软件工程技术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在数据库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数据库设计中每个阶段的软件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并分析软件工程技术发挥的作用。

1 软件工程技术概述

某种程度上来说软件开发其实就是“高层概念”到“低层概念”的映射,从而实现高层处理逻辑向低层处理逻辑转变。而对于大型软件系统而言定义就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大型软件开发包括有关人员、技术、途径以及成本和进度的方方面面,综合来看要把软件工程定义为:软件工程是一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以软件产品和工程为对象的学科,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工程管理原则。囊括了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以及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

软件工程技术早期主要为瀑布式开发模型,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为螺旋式的迭代开发,到现在软件工程技术敏捷开发的方法,软件工程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另外,在不同时期研究软件工程技术时都要遵循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并通过合作的形式提高软件生产率的原则,推动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学者根据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历程总结出了多种软件开发的方法并产生了软件工程学,但软件工程学的出现并不代表软件危机的结束。由于软件工程自身理论性强、实施方法局限大等特点,使得软件危机依然存在于生活中。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的思想和方法,例如软件再用、软件自动生成器等,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软件工程技术逐渐向自动化、标准化转变。

2 软件设计中的工程技术

2.1 软件的生存周期

软件的生存周期主要由六个环节组成,包括要求分析、规格说明、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维护。要求分析和规格说明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明确软件设计的目的。后面四个环节是对计算机系统而言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前两个环节中明确的设计目的。同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确保软件生存周期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明确软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要严格按照生存周期中的分析要求和规格说明进行软件设计。其次,由于软件设计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是使用的产品,所以与系统工程联系极为密切,在进行软件设计时要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实现标准化的软件设计。最后在软件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设计验证,设计验证应当贯穿软件设计的始终。

2.2 规格说明书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将用户的需求输入并将结果输出整理成规格说明书的形式,在表现用户需求的同时不允许出现二义性,这是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在对规格说明书进行设计时主要按照先以用户需求建立数据流程图,再设计数据项图的方法。

2.3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将上述的规格说明书翻译成主要由软件、硬件、人和通讯为基本元素组成的系统,而且这四个元素都完整的保存于信息系统中。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首要工作是要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再将客户的需求以规格说明书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并重复进行下级功能的设计。当然,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软件系统设计是一项严密的工程,所以要设计一系列的制度规定约束设计人员的行为。其次要设计多个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3 软件工程技术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3.1 分析其可行性

该阶段通过分析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控制技术,从经济、技术和操作方便性几个方面对数据库进行考察,以初步估计能否完成数据库设计的任务。该阶段应当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整理撰写可行性报告。

3.2 制定开发计划

如果前阶段的分析有很强的可行性,分析员将要开始制定该项目的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应当包括系统开发团队的人员构成、人员分配、项目开发进度、验收方式和验收标准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等。此外,用户界面对数据库的开发非常重要,美观、友好而方便的用户界面才能被客户接受,在项目开发时也应当将界面设计考虑进去。

3.3 分析数据库系统的需求

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包括对数据的需求分析、对系统性能的需求分析、对运行环境的需求分析等。该阶段通过对数据库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建立数据库软件需要的配置标准和运行环境,为数据库的开发提供标准和参数。

3.4 数据库设计阶段

数据库的建立和设计是数据库系统的重点内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果直接受到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影响。一项优秀的数据库软件系统不但能简化运算方式,提高运行效率,还能帮助数据库使用者简单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有利于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需求分析。首先应当设计数据库的概念和结构,总体上把握用户需求,并据此绘制系统实体联系图。然后应当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把概念中的E-R图转化为计算机语言,与DBMS系统相适应,把实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表与表的关系。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由数据存取方法和数据存取结构两个方面组成。该阶段的设计通常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确定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结构,二是评价该结构的运行效率,通过对两个环节的综合考虑,以评价数据库物理结构的合理性。

3.5 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阶段

系统的详细设计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程序框架。总体而言,系统的概要设计包括两个阶段:首先应当制定系统实施方案,然后进行软件结构设计。

4 结束语

根据研究和数据显示,软件工程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库设计的效率,同时还能增加数据库的灵活性的适应性,对数据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对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但经过研究和探索数据库中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猛.数据库设计中软件工程技术的作用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7):365-365.

[2]郑彦平.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测试,2014,(24):122-123.

第6篇

1.编制要求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软件编制的目的是把工程技术资料(主要包括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工程设计、单井技术服务总结、年报、工程外协资料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及时采集、电子化,保存在院服务器中,可供院内所有用户查询下载学习,不仅取代了以往纸质化档案管理,使我院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改为电子信息存储,具有及时、动态管理的功能,不仅节省了人力,也可方便科研人员的查询、参考,大大提尚了工作效率。为院领导和基层单位领导及时跟踪生产、取得科研数据提供更有效、更精确的支持。

2.软件具有功能

(1)工程设计管理:包括各类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设计、存档与管理;

(2)技术服务总结及年报管理:包括各类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单井技术总结存档与管理;

(3)工程外协资料管理:院内分年度外协技术项目资料的存档与管理;

(4)综合查询、下载:设计、总结及外协资料的查询、下载;

(5)系统维护理:系统参数和用户参数的设置,以及组织机构和用户权限的管理等操作。

3.软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资料管理系统分级管理

本系统通过网站方式,实现工程资料的采集、查询、审核、等功能。取代以前的人工纸质、分散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共有管理员帐号、上传用户帐号、下载用户帐号三类帐号。管理员(院专业管理部门、院主管领导、副总师)负责对用户进行管理,维护使用本系统的用户信息,并维护本系统使用的系统表和负责跟踪用户下载文件的情况。上传用户(基层信息网员)根据权限,可以上传五类文件:设计类、技术服务总结类、工程外协项目类、年报类、会议资料类。下载用户(基层单位领导)可以下载本系统管理的文件。匿名普通用户(全院):另外没有帐号的用户也可以匿名查询本系统中的文件,但不能够进行文件下载操作。

(2)网站管理、访问便捷。

访问方式:在IE地址栏键入地址即可。

(3)工作流程清晰明了

基层单位网工程技术管理员负责上传本单位的工程技术资料数据、成果数据。基层领导负责审核提交本单位由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网员上传的资料。机关人员负责确定由基层领导审核提交上来的数据。院领导可以查看下载全院的实时动态工程技术资料数据。

(4)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及时、准确

工程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设计(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设计)、单井技术服务总结、年报、工程外协资料数据的上传每周定时上传,跟随周报同时管理,由基层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网员和基层领导双重审核后上传,数据采集及时,准确,使院领导可准确地掌握院工程技术服务资料数据。

(5)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查询方便、快速

各类工程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设计(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设计)、单井技术服务总结、年报、工程外协资料数据的查询进行分级管理,分配不同的帐号,查询方便、快速。

(6)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下载方便、快速、安全,可追溯

各类工程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工程设计(钻井、完井、采油、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排液设计)、单井技术服务总结、年报、工程外协资料数据的下载采用开放式追溯管理。开放式管理就是对于院内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下载(IP地址分段绑定),追溯管理就是可以动态追踪下载文章的IP地址进行工程技术资料的保密性管理。

4.现场应用

(1)本系统在石油工程院内10个基层单位试运行20个月,上传了部分数据进行了测试,经过不断修改完善,系统畅通运行。

(2)通过本系统运行,使我院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由纸质化档案管理,改为电子信息存储、不仅节省了人力,也可方便科研人员的查询、参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结论

(1)为解决将多年来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工程技术资料的统一保存、统一查询、可控下载,提高资料的管理水平,而开发了“石油工程院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利用现有成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院三级基层单位的业务数据为基础,集成基层单位、职能部门和领导层三级部门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工程资料的采集、查询、审核、等功能。

(2)取代了以往纸质档案管理的时间差,具有及时、动态管理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工程技术资料,为院领导和基层单位领导及时跟踪生产、取得科研数据提供更有效、更精确的支持。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1 前言

在科學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中,信息化的进程也开展得越来越快,电子产品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速度。在电子产品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国内的计算机工程技术却还是比较弱。要想使得计算机工程技术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还需要极力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

2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涉及的人、财、物以及时间进行合理地设计、规划和利用,以满足项目需求,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最后取得的成功效果。鉴于现代工程项目较大,涉及到的人、财、物和时间比较庞大,且节奏快的特点,如果没有大量管理人员,单纯的人工管理已经无法在确保工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快、好、省地完成如此大量的各种管理工作。仅以图纸为例,任何一个项目的图纸都会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如果单纯的人工管理,每一次图纸变动,图纸管理人员需要接收新图纸,从一堆纸质的图纸中查找原始图纸并替换更新,同时还需要将更新的图纸复制多份分发给各相关部门,或者通知相关人员上门领取,万一有遗漏或者图纸破损,还需要再一次重复这样的工作至少需要半小时甚至更久,效率自然低下。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上述的一系列重复性工作量可以大大降低,图纸管理人只需接收电子图纸,一两分钟就可找到原文件并替换,然后再用几分钟群发或者发送至相关部门负责人手里,半小时的工作几分钟解决且不必到处奔走,也不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整个工程都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可想而知,不仅工期可以大大缩短,工程质量也能有更好的保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各项技术和专业软件对设计效果进行演示,模拟施工活动,不断地完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避免无谓的损耗。同时工程项目的所有数据可以通过专业系统建立数据库、信息中心等,通过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如概率统计、数值模拟等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进行有效的成本预算和管控,为以后的项目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经验。总而言之,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通过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弥补人为管理的不足,降低损耗,提升管理质量,从而提高项目效率。

3 关于计算机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3.1 具有智能性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计算机的出现,也促进了工程技术的信息化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工程技术就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技术。而且,计算机工程技术不仅能够模拟人的思维,还具有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能力,具有智能性。

3.2 具有高效性和网络性

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单单只借助于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处理和储存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人工的工作量,也能够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另外,由于计算机工程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的优势来使用的。所以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网络的作用。而计算机工程技术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交流。

4 关于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

4.1 与传统的工程技术进行融合应用

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工程师解决很多的问题,包括设计问题、计算问题等。而且,计算机工程技术的使用,还能够使得工程师的观念和思维都处在高科技水平的阶段。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工程师在设计建筑工程时完全地借助计算机工程技术,而放弃了手工预算的话,那么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设计工作中,工程师就需要将计算机工程技术与传统的工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最大的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比方说,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当中,工程师可以先站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利用计算机工程技术来设计和安排相关的工作内容。然后,工程师就可以借助传统的工程技术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手工分析,积极地提出多样化的思路,最后再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整合思路。

4.2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有应用到。而且,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在计算机工程技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软件也由之出现。从本质上来说,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就是为了能够充分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而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还能够促进项目管理计划更有效的实施。并且,其还能够更加便捷地处理和存储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使得这类数据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5 关于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有效发展的对策

5.1 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创新和改造

在实际情况中,若是想要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有效发展,那么就应该积极地推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更新和改造,推动计算机工程技术在技术上实现更深入的发展和突破。除此之外,也需要积极地推动国内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与国际上的计算机工程技术实现有效的对接,从而促进国内的计算机工程技术能够真正地发展。

5.2 积极地拓展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领域

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相关负责部门需要积极地完善、扩展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比方说,积极地推动计算机工程技术在医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与此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需要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实际情况中,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是负责部门可以尽可能地拓展出更多的领域,从而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得到多层次的发展。

5.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政府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相关的政策扶持。比方说,为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为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从而加强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支持。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中,社会经济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计算机工程技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比较好的成效。在实际情况中,为了使得计算机工程技术能够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人们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促进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逆向工程农业机械设计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推进,农业机械正逐步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发展,这对农业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先进理念的引入也迫使农业机械设计企业调整研发模式。因此,在保正质量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了农业机械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逆向工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逆向工程简介

正向工程是人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的一种方式,他的基本过程为,设计者先进行市场调查,得到研发产品的基本构思,借助CAD设计出产品的3D模型,然后通过数据转经由数控机床产出产品。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物品的模型而不是已知的图纸或者数据模型,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将实物转化成三维数据模型,这种从实物获得产品的三维模型,进而使用三维模型开发生产的方式就是逆向工程(RE,Re-verseEngineering)。逆向工程是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所得的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研究逆向工程,目的是通过对已存的产品的设计原理、结构、材料、工艺装配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制出与原型形相似,但结构、性能等方面更为先进的产品。应用逆向工程的基本过程如下:

2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1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模具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推进,模具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逆向工程以其独有的优点,契合了模具本身的特点,故而在农业机械模具的设计中应用广泛。逆向工程在模具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辅助完成模具的修改定型。模具CAD模型确立后,并不意味着模具设计的完结,而在在模具实际生产前,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反复对模具进行型面的修改,而这些修改均不能现在原始CAD模型上,即不能直接获得最终的CAD模型,导致模具的设计成本增高和生产周期变长。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对已经修改的模具进行数据扫描,然后进行点云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输出最终的CAD模型,再由CAD模型生成加工程序直接生产,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逆向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修复损坏或者磨损模具。大型农业机械的大型覆盖件模具是农业机械生产的普遍和关键性工艺装备。然而,由于模具结构复杂,型面较多,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导致模具生产成本较高。一旦发生损坏或者磨损,损失巨大。而传统的修复磨具方法由于缺少可靠的参照标准,经常导致修复失败甚至模具彻底报废。逆向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快速获得完整的CAD模型,然后利用ANSYS仿真,对修复后模型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今,逆向工程技术已经广泛使用于模具修复领域,提高了模具修复效率,延长了模具使用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2.2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二次创新中的应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制约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差距。引进吸收新技术就是快速填补技术空白,弥补技术缺陷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往往无法得到机械的原图纸和三维模型数据,这时逆向工程技术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将获得的产品拆分;然后将每一个核心部进行三维扫描,数据处理,得到最终的3D模型。需要指出的是,逆向工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复制粘贴”,是在理解产品的设计思想,技术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这一点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尤为重要。逆向工程只是一种手段,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充分理解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土壤成分、地质地形、工作环境以及经济现状的农业机械。

3总结

如今逆向工程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也正在广泛的被工程技术人员关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辅助农业机械设计,减少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因而在农业设计领域中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金涛,童水光等著.逆向工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系统软件开发;软件工程技术;特点分析;技术要求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相关的应用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商业、教育、银行等领域,逐渐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在很多发达国家,系统软件开发企业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是提高生活、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系统软件在人们生活生产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出传统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然后,阐述了软件工程技术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最后,提出软件工程管理的运用的方式,旨在促使系统工程软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一、系统软件和传统软件不同之处

系统软件具有开发时间短、需求不明确的特点,和传统软件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软件开发比较侧重于信息含量,面向主要市场是文档和电子产品,即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第二,系统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比较重视视觉和感觉,比较强度客户的舒适度。第三,系统软件的用户形式多样,很多系统软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用户的应用技术和能力,拥有较为复杂的人机接口和用户信息递交;第四,系统软件的内容属于驱动内容,这和传统软件有本质区别【1】。

二、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的特点

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型软件工程技术,而且对不同软件工程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最主要的是系统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系统实现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系统软件开发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而且系统软件内部模块和模块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性,每个模块之间都相互联系,当某一个模块发生变动时,带来的后果往往多重的。所以,虽然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的目标比较明确和完善,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想完成此目标具有很大难度,需求经过系统、规范、科学而漫长的过程才能实现。

三、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工程技术的需求

由于系统软件开发具有很强复杂性,保证软件工程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控制其复杂性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软件开发人员和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因此,软件工程技术实际上指的是,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借助工程化的管理模式,对系统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控制。相关实践表明,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对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更好控制和解决,从而有效促进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软件开发技术和开发需求不匹配问题分析

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随着人们对软件功能要求的提高,软件开开发单位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方式方法,其中最典型有三种,即:SASD法、JSD法、JSP法。这三种方法的应用时间比较广泛,但我国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起步比较晚,和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这三种方法能否满足当前系统软件开发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对系统软件的开发具有较强约束性。基于此,传统的软件工程技术很难满足我国系统软件工程的需求。提高软件开发技术和开发需求匹配关键不断创新出现新的软件工程技术,从而提高和现有系统软件开发的匹配度,进而达到系统软件充分利用的目的【2】。

五、软件工程技术

(一)系统软件开发模型设计

就目前我国系统软件的发展程度而言,对软件工程技术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三个部门,第一,系统软件开发模型,对整个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研究,进行周期性的阐释;第二,项目管理模型,是对系统软件的基本过程和项目管理进工程化管理;第三,应用组织模型,对系统软件开发全过程进行影响和作用。

(二)软件应用程序的研发

软件开发流程主要来源是迭代思想,在每一次迭代中,蕴涵开一个软件可行版本活动,以及相应的辅助工作。包括版本功能介绍、用户说明。所以一整套完善系统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包含了:用户的具体需求、针对性设计、测试、应用等程序。在应用开发过程中,又分为是预知需求分析、软件具体设计、软件性能检测等流程。此过程中技术工程人员是整个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保证,设计和检测是保障整个开发过程能顺利进行的基础。这些因素相互协调发展,是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

(三)软件工程技术运用

科学合理的运用软件工程技术,能有效促进系统软件开发的顺利运行。进年来,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和算计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系统软件开发团队的技术和实力不断提高,软件工程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贯穿于整个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包括:系统软件在开发前的可行性分析评估、设计方案、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软件开发后的检测验收过程中。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的合理与否,之间决定了整个系统软件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但我国软件工程技术,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的系统软件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就对软件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理论实践,针对的系统软件开发的具体特点和流程模型设计,就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我国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生产管理;市场经济

工业工程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具体工业工程技术设计产品制造的工业过程、专业化分工、作业测量、职能组织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水平逐步提升,对工业工程的内涵解释也在丰富发展中。工业工程技术发展至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包括科学的管理阶段、工业工程时期、运筹学时期、工业与系统的工程时期,不同的时期,工业工程技术的效率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工业工程技术的受重视程度在地区间也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较高,且工业工程技术发展较早,而我国很多工业工程的现状不太乐观。本文主要对传统经典的工业工程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技术实现有效的生产管理,从单个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发现存在的生产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工业工程的理论研究

经济系统与规模化的工业经济使工业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提升生产的综合效率与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制造领域、管理学科领域等形成了工业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技术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一种反映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随着认知领域的扩充,学科的外延与内涵也随之延伸。但深入研究,工业工程技术的深意较为相近,工业工程技术对物资设备进行统筹设计,利用多种学科,融合物理、数学、化学等社会学科的知识,应用工程设计原理,对于系统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评定。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对工业工程技术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定义,但本质内涵保持一致,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类的学科技术,用以解决企业或其它领域的生产管理问题。工业工程将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做为研究对象,不单单在传统的信息、能源、物料等领域进行研究。结合系统的分析方法,工业工程技术涵盖多门学科,融入社会科学、数学等专业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分析与规划,采用较为系统的工程方法与理论。对工业工程的工作目标进行分析,其目标主要是通过物料、人员、能源的整合,形成统一综合的系统,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使企业生产技术更加成熟,促使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工业工程相关技术

(一)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

全面把握工业工程技术所涵盖的内容,有助于企业正确处理面临的生产问题,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能快速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生产的管理与指导。从工业工程技术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具体涵盖17个分支,包含设施规划、生物力学、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实用心理学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社会形式下,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也在不断扩充,兼容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工业工程技术,成为融入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工业工程巧妙的融入了很多最新的科技理论成果,其专业技术体系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理论基础也更加深厚,理论基础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但分析其管理与工业领域最基本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始终离不开现代经营管理工程、人因与效率工程、工业系统分析技术与方法等。

(二)工业工程所含课程及所用技术

谈及现如今的工业工程技术,必须要对工业工程学科进行解读,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都有开设,清华大学开设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工业工程导论、系统工程、制造系统、生产与运作、建模与仿真等,西安交通大学主要设置工业工程概要、生产计划控制、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等,香港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有质量管理、制造技术、项目设计等,分析国内一些著名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课程设置包括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结和理论与实践,才能从更深层次的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一门学科的建设总是结合多门学科,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与工业工程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都相关,分析工业工程的支撑技术,大致可以将其支撑技术分为三类,分析决策类技术,将可靠性工程、市场预测、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其中,设计与改善类则包含工作研究、组织设计,控制类的支撑技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准确对多门学科进行掌控,分析支撑技术,才能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技术的内涵,提升技术管理与生产控制水平。

三、某公司生产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

(一)某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作为一家日资企业,该企业主要进行汽车配件的相关工作,企业规模较大,是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企业自成立以来,已经具有10多个分公司,拥有超过8万人以上的员工,公司主要业务是进行汽车配件的开发、设计与制造,企业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皆有合作关系。由于是跨国公司,企业管理经营思想较为先进,企业注重工业工程技术,积极改进经营现状,对产品质量较为重视,注重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利益关系,工业工程技术已成为企业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在工业工程技术层面,较为重视现场的改善,企业只有将现场布置提升至企业管理的战略地位,才能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及其改善现场布置所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管理者必须深入现场,接触基层工作的内容与工作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了解生产与市场,从而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场,发出正确的现场指令。企业员工需遵从管理人员提出的正确管理决策,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负责任的问题,管理人员需及时调节管理,对生产的成本与质量负责。但企业在工场布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工作台布置与工人工作的地方相差甚远,造成重复劳动,此外存在工作效率不高、产品积压的问题,急需得到改进。

(二)企业设施布置方面的设计

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企业内部的设施与布置,在一个企业工厂中,设施布置的好坏直接与企业生产能力、生产率、生产安全息息相关,最初的企业建设,所需的建设成本与建设费用都相差不大,但不同的工厂设施布置,会深刻影响企业效益。为了实现良好的企业设施,需要设计管理人员形成一套完整的构思,寻求设备合适的位置,不断改进工艺办法,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形成良好的设计理念。结合该企业的设施布置实际,该企业工厂的每个车间都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生产较为单一,且单一布置,缺少交流与流通,致使加工效率不高。良好的公司设施布置规划,企业需寻求生产平衡点,在给定的周期时间内,企业寻求最少工作量的工作地点,同样,在工作量给定时,寻求最少工作时间的地点,两者寻求平衡,寻求满足最佳工作地点与周期时间的地点。对于整个工厂车间的布局,车间布局需要依据整体的工作量,在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确定原材料的供给以及生产之间的平衡,直线型的流动布局相对简单,且工作效率较高,企业可以考虑合理布局形式,进行市场调查与现场考察,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设备的设施与布局,提高对工业工程技术的重视度。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艺工程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工业工程技术在企业生产与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需不断提高技术管理能力,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让企业获取更多收益。参考文献:

[1]马汉武.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8-29.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丰富了建筑工程技术种类,拓展了建筑工程技术手段,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因此,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技术特点

1.1 建筑工程技术涵盖领域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涵盖的领域包括土建、采暖卫生、煤气工程、电梯与消防等方面,涉及的学科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技术等,每个领域内学科和理论知识又有交叉。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

1.2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对相关技术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科技人员在掌握已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最终成为能够应对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3 建筑工程技术更新速度快。

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建筑行业的合作和拓展不断加深。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吸收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有了迅猛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提高。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2.1 抗震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许多省市位于高烈度地区,防震、抗震工作量大,抗震形式较为严峻。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也发展和积累了一批先进的抗震技术。我国的建筑抗震技术取得的成果包括减震装置研制和使用、隔震结构隔震构件性能提高、隔震建筑安全能提升、建筑安全性和可修复性提高。抗震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有效提高了建筑抗震效果。

2.2防水防渗技术

近年来,我国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防水材料从单一的纸胎油毡逐步发展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等四大类产品体系。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由专业的防水施工队伍,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目前,建筑工程上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例逐渐增大,防水材料产品逐步向无毒型、环保型发展。

2.3 节能技术

我国的建筑技能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家以及建设、环保部门的重视程度较高,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照明、采暖和制冷项目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节能建筑示范区,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大范围使用的技术包括:围栏结构节能技术、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技术。节能技术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3.1 建筑工程技术的高技术化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数量和规模上,转而更重视建筑工程的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我国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技术向着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控制智能化的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建筑材料技术也向着高技术指标、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混凝土中预置填充树脂的毛细管,自动封闭和粘接裂缝;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预埋光纤,监测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位移。

3.2建筑工程技术的生态化

建筑工程技术的生态化是指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兼顾建筑工程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建筑工程是我设计目标、过程和建筑工程的运行向着零污染、低能耗、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建筑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例如住宅小区中对建筑的隔声、隔热保温、降噪、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等,反映了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3.3建筑工程技术的智能化

在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建筑智能化有如下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强调建筑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并在建筑过程中予以体现,根据实际需求统筹规划、总体平衡,避免脱离实际追求不适用的系统先进性,强调选择技术和系统设备的适宜性。通过开发“信息设施运行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将建筑内各类信息设施的资源配置、技术性能、运行状态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处理和维护。

3.4 建筑工程技术现代化

建筑工程技术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批量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问题较多、技术进步缓慢,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方式,代替传统建筑行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以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未来若干年,我国仍是建筑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将逐步改变传统建筑行业,使建筑向着安全、舒适、便捷、节能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将向着高技术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学习和掌握优秀建筑工程技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 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 城市规划,1998,(6):10~21.

[2] 孟慧.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354.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一个工程在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方面被总称为工程技术管理,在开展工作前必须一一的分析所有技术上的要素。工程技术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运作,对企业的运转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计划和组织,是一套完整的科学化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施工的时侯需要结合各种科学手段来组织与协调。

1工程技术管理的概述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2工程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

2.1 对于企业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利益大小则取决于该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甚至足以影响到一个企业有没有能力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持续有力的走下去。

2.2 工程技术管理的特殊性质。

工程项目存在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工程的规模不尽相同,客户提出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要运用结合到多项的技术相综合的作业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不仅只是在工程技术上加强管理,更是要保障整个施工队伍的按时运行不能出丝毫的偏差。这样才能实现预期时所定下的标准,并且还要以小的成本、优质优量、功能齐全完善的完成工程管理的目标。

2.3 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变更和创新。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这些发展变化进一步的推动了工程项目在这方面的快速成熟。使得生产技术也日益的优质先进,现在的工程技术设备和设施更加先进了。同时也对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所以制定出一个优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如何高效的提高工程技术管理

(1)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不断的去补充完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同时也可以满足客户对质量要求的保证。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制定出一系列相应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整个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而整个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后,工程自身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的保障。

(2)开展工作前做好图纸的会审。

要清楚的理解设计图纸每个环节的意思,明白工程项目中重点部分,其质量也是整个工程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清楚理解设计单位所阐述的设计含义,还有在施工时提出的要求。如若施工时发现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必须要及时的与设计单位协商,并能在最大限度不损害建筑产品的功能能够保证工程自身质量为前提的条件下,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将整个企业的损失率降到最低。

(3)定时去进行技术交流。

在工程技术管理上的交流对于整个企业工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尤为关键。像技术与施工人员对于工程设计图的理解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工程人员对于工程上的技术管理和一些专业意见。诸如此类必须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定时的进行技术上的交流。这样才可以让工程所有的项目按照合同上的要求优质优量的完成。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也在市场上给自己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3.2 积极做好工程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

(1)确定工程技术管理的职责,提高技术水平。

强化并落实整个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定时组织所有员工学习现行规范。特别是对于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这方面的规范学习,清楚明白施工中各个分工和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的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准则等。并且以此来作为考核内容,建立激赏制度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2)认真去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认真的去贯彻落实各项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为了可以不断的去补充完善工程技术管理这一体系。更加专业科学化,使整个企业的各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企业的利益得到最有效的保证。

3.3 不断的提升和加强工程技术的管理

(1)根据国家的规定,以及颁布出的规章制度。

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时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和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工作。按时的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

要不断地去加强技术管理,让技术人员发掘自身的潜能。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时的去制定和贯彻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完善和补充。采取一定的赏罚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注重和培养管理人员。

实施经济行政相互结合的方式,最大额度的开发培养技术性的员工。发掘并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才是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根本。如果我们只注重技术的管理,不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会致使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下滑。进行积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基础。不断地挖掘人才,开发出员工自身的潜能。同时又让他们不断的学习,给企业自身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血液。这样企业自身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收益也会随之提高。

4 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4.1 思维创新。

随着社会思维不断进步,各项学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工程技术管理的思维也不再局限于经验主义。大多数的经典工程都来源于思维创新,而不是依靠从前的经验,所以技术管理需要打开思维的大门,走向科学和创新之路。

4.2 体制创新。

我们发现,许多具有技术管理方面高学历、高理论水平的学者都在科研机构或者大学任教,而没有真正去工程现场把握实际施工过程,这就说明我国技术管理工作受到了体制的制约。体制创新需要将高新的技术知识注入到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去,而施工工程师也要把工地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传入科研机构,使实际与理论共同发展,一同进步。

4.3 技术推进规范发展。

我们知道,标准只能是一个时间段内的标准,它不是固定的,也不代表最高技术水平。所以,如果施工中一直机械地、保守地套用同一套标准的话,必然会抑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所以,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大胆的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推动标准和规范的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它是工程项目快速高效完成的保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各方面的技术知识要求很高。因此,企业应当做好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质量的工作,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