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1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互联网+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数据数字化的系统。一般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所谓标准化是指通过制订、规范和实施某种标准而达到统一。而标准化建设则是指运用“规范”和“标准”使事物内在元素间的联系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使其形成有机的、科学的整体。那么为什么要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呢?笔者认为,仍是从加快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数字化信息尽可能的避免人工所可能带来的数据精度、准度问题。以及更加便于管理和发展。其实早在2011年我家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研究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运用计算机到80年代企业开始自制,再到后期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的应用,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长足发展。国家也因此前后过《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1号》等有关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规定和办法。但由于体系不健全、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始终没有一个明确标准,这直接制约了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理论实践基础已夯实
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学说理论。而现行主流的财务软件也都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开发的,夯实的理论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到如今这些基础已经不足以再支撑会计信息系统的再进步,推荐标准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二)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条件铺就
就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输出、扫描、打印等来说,即便是当下最普通的计算机也能够实现这些功能。而在软件方面,最常见的用友、金蝶等主流财务在会计核算系统方面已做得的相当成熟。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财会软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设置了财务处理、应收/付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汇总、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这样的设置也获得了大部分公司企业的认可。
(三)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虽然上文中提到现行的财务软件已被多数公司接受,且在初级会计核算系统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还包括中高级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从这两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还有很多欠缺。
(四)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权威组织领头
在我国,当下负责会计信息系统评定的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除开他“民间组织”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单纯的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笔者以为,财会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科目,需要有更权威、更专业的部门来对其进行协调。因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足够权威的组织领头,导致了各种资源不能有效的整合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一些资源,也失去了发展的良好时机。
(五)当前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沟通
会计信息系统因其业务特殊性,往往需要和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设立标准时是否需要参考其他部门的业务需求,抑或如何协调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因为缺乏各组织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单向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系统并没有契合其它组织部分的各种需求,这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六)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人员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队伍,那么有再好的硬件、系统软件、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也不能稳定、正常地运行。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以前账目均采用传统的手工处理,在时代更迭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会计从业人员若不注意加强学习,熟练业务技巧,也很有可能被淘汰。会计从业人员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眼光长远,不局限于现在,多注意运用新的技术在工作中的运用,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成就自我。
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路径意见及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点分析和对解决办法的思考,以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一)将“互联网+”的概念
引入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日数变动和平均日工资变动会影响人工费用,再加上不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就会造成人工费用的变动。
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各岗位制定岗位分工表,岗位人数要具体,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财务。同时,财务也要制定人工费工资标准,并严格执行。
(二)材料费的管理和控制。
建筑装饰企业的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基本占整个项目成本的三分之二,所以对材料费用的管理和控制,是实现装饰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在材料采购环节就应该建立相应的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并实行制约和监督制度,以实现采购的集中管理。接下来在材料使用环节,在材料的使用数量上进行严格把关,并且要制定材料的发放和使用制度,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禁浪费材料,以此来控制项目成本。
(三)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和控制。
机械使用费是建筑装饰企业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建筑装饰企业往往会忽视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没有从性能、电力耗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经济适用的施工机械,从而使得机械使用费居高不下。另外,各建筑装饰企业也没有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所以,企业要从这些方面对机械设备使用费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才能降低机械租赁费用,进而才能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
(四)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建筑装饰企业的成本除了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机械费用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些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往往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是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例如,内部供应的水、电费用会适当增加等情况。这时就需要企业内部根据上个月的水电用量制定出符合这个月的各项定额,来严格规划这个月的用水用电量。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当中,除了要控制以上四个方向之外,更要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引入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综上所述,总而言之,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越激烈,就越要增强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增加企业的最大盈利。企业必须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其他费用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其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控制才能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成本最低化,才能实现企业费用合理化的目标。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建筑装饰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出重要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刘玄威.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J].企业导报,2015(10)
[2]陈家驹.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装饰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关键词:石油企业 会计核算 现状 特点
石油企业固定资产、虚拟资产庞大,油企会计核算工作复杂,账目多、矿产损益确认复杂,再加上人为因素,使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困难重重。如何管理好石油企业的资产利用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已成为油企财务工作的重点。
一、会计确认
石油企业在自身投资、固定资产、虚拟资产、矿产权益等方面投资总额较大,资金流动频繁,单笔账目数额巨大,其自身业务实际支出费用与各项收益的会计核算需建立在对各项资产以及相关权益的确认基础上。石油企业的会计确认主要包括对资产的确认、对生产经营成本的确认以及对各项权益损益的确认。
(一)对资产的确认
石油企业的主要资产为其所控制与拥有的油气资产,油气资产是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中取得的预计可以为该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地下石油天然气储量资源及直接应用于开采这些储量的不可移动的相关设施。油气资产划分为地下油气储量资产和非储量油气资产
目前石油企业计量与确认的油气资产主要是指非储量油气资产,包括油气生产设施(生产井、注水井等)、固定站(采集站、计量站、测量站等)、运输管线装置、储油装置、处理装置、环保装置以及其他基础性保障装置(供水、供电、通信、生活设施等),这些设施都是油气主要的资产构成,是会计资产核算确认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成本的无效益耗损性
在通常情况下,成本的支出需建立在一定的利益收入前提之上,然而,石油企业的成本损耗却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石油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内容便是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由于资源分布不明,且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勘探过程中是否会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资源也成为成本无效益损耗所必须承担的风险。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方法
石油企业的会计计量主要采用成果法或者完全成本法来计算所发生的成本,其计量内容包括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四种。石油企业的会计计量内容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其投资周期较长,并且收益呈现逐步递减的状态。油气在投入生产以后,由于油区资源不断减少,其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并且所投入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种产量递减而成本递增的特点使得石油企业的会计计量核算大大地不同于其它的企业。
而油气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是依靠资产评估来确认的,目前,针对油气资产的计量方式主要为净现值法、勘探费用法和经验估算法三种。净现值法(NPV)是一种以实际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的方法,也称为现金流量法,它主要适用于已获得油气储量的资产评估,对其未来的开发以及投入产出比例的预测;勘探费用法与NPV相反,它主要适用于尚未获得明确储量的油气资产,它是在对油气储量进行转让时,需要根据储量来进行未来开采效益的估算,以便确定其转让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经验估算法是西方国家较为常用的传统油气资产计量核算方法,其主要包括油当量桶价格法,利润投资比法和回收期法三种。
(二)油气资产的减值与折旧
1、油气资产减值
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致使其在开采过程中储量会逐步降低,从而出现资产的逐步减值。油气资产的减值准备与资源勘探、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息息相关,它不仅包括矿区资产的减值,还包括各项固定资产的损耗减值。
2、资产折耗
为探明或购置油气资源储量所发生的耗费必须从油气产品收入中得到补偿,或为了获得油气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在油气开采期间的成本中摊销,这就是折耗。油气资源的递减性属于资产的固定损耗,而与其生产相配套的则是各项生产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的损耗,而油气资产折耗的计提方法主要为产量法,是根据油气开采量占探明的预计可采储量的比例,摊提油气资产的成本。即:单位储量的折耗成本=油气资产成本/预计可采储量;当期分摊的折耗成本=当期油气产量*单位储量的折耗成本
三、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会计核算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风险除了应对庞大且复杂的资产账目和数额以外,还包括确保会计核算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在国内大多数尤其都采用诸如ERP系统来实现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建立在下级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及凭证真实、准确基础之上,其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由于部分会计人员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会计核算数据差异较大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上和人员控制上做好双重保险,加强对基础数据信息的监控。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
石油企业要实现稳定、有序地发展,应对成本控制、资产预算、执行等生产经营指标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体系来确保会计原始数据的可靠与准确。
(二)加强财务监管
石油企业要保障油气内部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定期核查制度。
(三)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准确性,石油企业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树立精细高效的管理理念。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精细、严密、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技术,将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完善工作规范,建立有效的考核系统,明确职责分工,使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按照要求实施管理,找准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狠抓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会计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程,把会计工作细化分工,要求会计工作要尽职、到位,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建立一套完善会计考核体系,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落实执行,提高企业执行能力。同时,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使其持续不断的改善企业产品计划、生产、服务和企业筹资、投资、等各个环节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深入挖掘企业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二、天然气企业实行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首要位置。通过核算的精细化运作管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实现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同时,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走向微利时代,我国天然气企业致力在市场上获得稳健的发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必须改变企业粗放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将精细化管理凝聚在价值的创造上,为天然气企业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三、建立天然气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科学、完善、健全的会计制度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是实施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保障,同时,会计精细化管理又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石,推进企业发展。天然气企业必须对会计管理的权限与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制度来约束、规范行为,规避企业的运营风险,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会计核算的工作事项都有章可循。因此,为了更好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符合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其次,要根据核算管理办法将管理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可执行的层面,要细化、量化、标准化基本工作方法,将精细化管理目标与岗位有效结合,并将各工作目标细分落实到每个岗位,建立岗位有效的考核标准;再者,要将核算管理办法与工作相连接,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有效进行。
(二)结合企业自身,深化全面财务预算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能否正常流通,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预算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经营成果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进行全面预算可以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是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首先,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根据企业往年的经营能力及状况,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形成财务预算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在财务预算形成后,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来开展经济活动,当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确定超支是否合理,是否值得增加投入,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再次,企业应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办法及奖励办法,对预算编制效果、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进行评价,加强绩效考核,促使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预算有效实施。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一、代建制建设单位财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分工不断专业化、科技化、精细化,加速推动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发展,从而更利于满足标准化建设。代建制创建已久,但发展缓慢,对代建制的财务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管理要求,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执行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其他单位参照执行。但国家没有更多的关于此项规定的详细解释性文件,使得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可查询的文件资料甚少,不利于建设单位的财务发展。
二、代建制建设单位的会计核算
1.会计账套、会计科目的选择。代建制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比较少,没有详细的、全面的规范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代建单位没有单独的会计核算的标准,由于代建单位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以建设单位的身份管理代建项目,因而代建单位采用与建设单位同样的会计政策,选取相同的会计帐套、科目,但国家对国有项目及使用财政资金项目有单独规定,因而采用“建设单位”会计账套,科目如下:
每个科目可以设置多层下级科目以便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建议下级科目的设置根据概预算审核表的内容进行划分,便于工程最后的竣工决算。
2.代建制建设单位资金收付管理。代建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管理项目,因而代建单位应使用建设单位的账户,且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根据各种限制性规定,项目款项收付一般从一个账户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中,项目专项资金账户采用预留建设单位、代建单位双方预留印鉴。款项仅用于工程款项,
不允许支付与工程无关的其他费用,款项支付属于代建单位日常业务,受业主监督。款项支付主要分为三大类:(1)工程进度款,工程量由监理确认、审核后,施工单位编制工程量确认单,并根据工程量确认单编制计量支付证书,由施工方、监理、代建、建设单位签字后进行款项的支付。(2)其他工程相关款项,如:征地拆迁款、补偿款、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代建单位根据建设单位出具的《支付函》进行支付。(3)日常零星费用支付,如办公费、差旅费等,直接填写《费用报销单》由建设单位签字后进行支付。
三、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管
1.建设单位对代建单位的资金监管。工程款项、工程相关款项、日常零星支出等费用支付,均由建设单位签字后进行款项的支付,由代建单位随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工程进度、质量、工程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并接受建设单位的监督、审计、纪检等相关检查工作。
2.代建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资金监管。根据招投标文件的规定,代建单位与施工单位、开户行签署《工程资金管理协议》,施工单位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代建单位可以对施工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发现施工单位将本项目资金挪用、转移时,代建单位有权中止工程支付,直至施工单位改正为止。
一、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主要变革内容探讨
2014年1月1日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从新制度对会计工作及财务核算方面的具体要求来看,新制度从会计核算等多方面都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供了制度保障。依照新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变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从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上提供具有的财政改革的衔接机制,确保行政单位财务改革工作的稳妥实施;二是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和计量;如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方法上,能够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多重需要,有助于从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实际中,对资产使用及处置中的真实价值和损耗情况进行明确,为后期财务管理以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指导;三是新会计制度强化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特别是从行政单位会计管理过程中,资产无法入账、资产计量方法不统一等问题的规定,为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上的规定及影响
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于行政单位资产在使用、占用、以及资产产权进行转让或变更时,都需要从新会计制度相关规定中来正确落实。如资产的调拨、资产的变卖、资产的报损、资产的报废等等,新会计制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资产处置、核算管理要求。如设置待处理财务损溢科目,主要针对待处理资产的价值及损溢进行核算,如资产的盘亏、盘盈、出售、报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耗等。在资产处置程序上,一是是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二是经过相关规定报批,核销处置相关资产对应的金额。
(一)对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的影响
库存现金是行政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形式,也是构成日常运营工作的基本内容。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实践中,对于库存现金的盘点是确认实际余额与账面余额差异的具体方法。若帐实不符就会存在库存资金的短缺或溢余,其原因多与财务人员在资金运动中入账不及时所致。新会计制度通过建立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从库存现金的短缺或溢余中进行核算,当出现短缺时,依照短缺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报批后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若现金溢余,根据溢余金额,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报批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在解决库存现金短缺、溢余中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界定和明确。
(二)对应收款、预付款的影响
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趋同。其中,新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中的应收款、预付款项带来较大影响。应收款项、预付账款是重要的资金流动形式之一,也是构成行政单位资金往来的主要内容。对于应收款项主要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对于存在确凿证明而收不回的应收款项,首先对其款项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依照规定报批后转入经费支出列支。对于行政单位预付账款中存在确凿证据无法收回时,首先要对预付账款进行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按规定报批核销预付账款所对应的资金。
(三)对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在旧制度的规定中,通常未计提、核算或摊销,而新制度明确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要求。同时,无论计提折旧还是摊销,对应冲减相关净资产,而不是计入当期支出。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规定,从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中兼顾双重信息需求,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变化,也更有利于为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提供核算基础。如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分别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上进行计提,以反映资产的真实消耗情况,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对于折旧、摊销不计入当期费用,有助于对当期预算、支出保持一致。
【关键词】乡镇财政 标准化 农村经济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部门的基础部门和先行者,乡镇财政工作的发展对于基层的政权建设、农村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等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乡镇财政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纵向深入,加强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县级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乡镇财政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一、办公条件标准化
目前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大部分设计简单、结构单一、规模偏小,为此建议:第一,以建立服务大厅为突破口,开展财政综合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后台工作区。业务办理区分设涉农服务台和单位服务台;便民服务区配备条形座椅、饮水机、政策宣传册以及意见征询簿等,各项制度、业务办理流程、财政政策知识解答和人员岗位监督牌等全部公示上墙;后台工作区配备计算机、空调、打印机以及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达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目标。第二,按照要求设置档案室。配备档案柜、保密文件柜、装订机、装订桌和消防器材等设施。对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规范惠农补贴农户基础档案、台账及资金管理等,确定专人负责。做到归档及时、摆放有序、查阅方便、安全可靠。
第三,在每个村部或村中心人口聚集区设置财政公示栏,定期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财政政策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公开公示,加大财政政策宣传力度,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机构建设标准化
(一)把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合并
县财政部门从乡镇财政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为了发挥财政所的财务管理功能,把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合并成一个部门,名为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工作,实行一套人马、一个办公场所、一套管理制度,管理乡镇财务。
(二)财政所人员明确具体职能
根据国家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政策,财政所的职能是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如惠农政策等,制定并坚决执行适合本乡镇是实际状况的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对本乡的财务工作和国有(集体)的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从本地的经济状况出发,培植乡村两级财源,组织并监管乡镇财政的收入,同时,实行“村财乡”工作,坚持三个原则,即以村为核算单位不变,村级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受益权和监督权不变,村级债务的主体不变。也就是乡镇财务所发挥监管职能,统一管理各村的财务,实现村级财务的“五统一”,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切实保证村级财政的资金安全,提高利用率。
三、岗位设置标准化
(一)财政所的岗位设置要标准合理,职责明确
乡镇财政所的各个部门应以“高效运作、保障安全”为原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把乡镇财政所的相关人员,如乡镇财政所长、总预算会计、专项资金会计、村级财务会计、总财政出纳以及村级财务出纳等进行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把各部门人员的姓名职责做成公示牌,放在乡镇财政所的显眼位置,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严格内部控制,细化工作流程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细化每一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详细标准,因人设岗、以岗定责,有效防范财政管理内部风险。
(三)合理设定财政所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
为了保证财政所人员的稳定,县级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的人员直接管理,人员调动必须经过县级财政局的同意,但是人员编制仍归乡镇财政所管制,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财经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于已在职工作人员(45岁以下)不满足条件者,必须在三年之内达到要求,否则待岗学习。
四、财政管理标准化
(一)在预算编制方面
乡镇相关预算单位编制的预算草案的编制和审批流程要多个部门审核管理,包括乡镇财务所、乡镇财务局、县财政局、县政府、基础预算单位以及乡财政所等部门合作,一层一级地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保证“一个乡镇一本预算”,遵循“两上两下”规程。
(二)在预算执行方面,乡镇财政工作统一管理,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对由乡镇财政公费培养的人员要进行资料管理,可保证不会出现“吃空饷”的现象;以村民筹资筹劳为主体,财政进行奖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原则。
(三)在财源建设和税源监控方面
充分调动乡镇的征管积极性,培植财源,各乡镇干部要增强理财意识,改变乡镇“守摊子”、“要饭吃”的旧观念。
(四)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对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财政奖补等专项资金要统一管理、统一报账、统一下拨,对社保、教育、经济建设、环保和企业等类专项资金统一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通过以上四方面标准化建设,可以使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效:
1.乡镇财政职能得到理顺、人员力量得到加强。通过合并财政所和农经站,使分属两个部门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协调统一,乡镇财政职责更加明晰,乡镇财政工作力量到了加强。
2.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通过标准化建设,乡镇各项财政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乡村的财政工作必须要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保证资料的详细和真实。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深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接受文化知识的起点,对于当今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日益重视,群众对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提高,中小学教育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是中小学教育重要的环节,其工作的成果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深化中小学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校财经环境的变化趋势
(一)中小学教育阶段政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在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之后,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政府出台多项措施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强化学校代收费行为监管,加强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
(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家相继出台了以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转移支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政策,这些都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直接影响,在相关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中小学教育经费连年增长。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投入连年增长,中小学校经费总量、结构和财务管理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每年以超过20.8%的速度递增,2011年中小学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达到1.15万亿元,占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四)财务规则和核算要求的不断完善。2012年4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2012年12月,《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明确中小学校校长作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中小学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了财务监督。中小学校要按照新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学校核算形式的不断规范。目前多数地方的学校,由学校的单独核算改为了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由教育部门确定的会计核算机构统一办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学校设置报账员,校长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但是统一在会计核算机构报账核算。“集中记账,分校核算”制的实行,对规范学校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学校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真实合理性和资产管理处置等方面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二、深化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
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中小学校长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促进其全面履行职责,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和财经管理水平;强化中小学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为考核、任免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小学校加强经济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保障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只有从多个途径不断深化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实现审计的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经济管理职责履行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任职期间是否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履行了经济管理职责,任期目标考核指标是否实现;任职期间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的程序是否民主、科学,是否遵循了决策程序,执行效果如何,有无重大失误,决策实现的效益情况。
(二)学校预算收支管理情况。一是学校各项收入是否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纳入预算管理,由单位统一核算,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合法审查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捐赠收入是否纳入核算管理。严禁出现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关注学校收费管理,强化收费监督检查。检查学校是否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进行收费,各项代收费用的收取工作是否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票据的使用和保管是否严谨规范。严肃查处各级各类学校的不正当收费行为。三是各项支出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纪违法和损失浪费问题;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任职期间学校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关注账外债务、或有负债问题,对任期内消化历史债务情况应给予重点关注。
(三)学校资产管理处置情况。审查学校是否规范资产管理工作,定期核对账目。特别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及时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检查是否存在因被侵占、损毁造成的浪费或流失现象,有无擅自购置、报废、变卖学校资产的现象。
(四)学校工程建设情况。关注建设工程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是否按照批准的计划开展工作,有无自行改变建设项目或扩大标准的行为;关注工程招标、对外签订的承包合同及建设工程材料物资采购合同等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关注建设工程经费管理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截留、挪用现象;关注竣工项目是否按期交付使用、并办理相关手续,工程竣工决算是否真实、合法。
(五)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任期内配发的办公物是否登记清楚或办理移交手续,本人及其亲属有无长期借用公款不归还以及长期占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资产的问题;有无公款装修个人私房及超标准购车的问题,有无从下属单位领取报酬和补助等问题。
参考文献:
作为中国核电工程建设的排头兵,自2005年成立以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发展速度令核电行业瞩目。
其中,颇值得称道的是,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始终走在实践创新的道路上,通过不断调整组织,在发展中创新理念,探求财务管理职能的战略定位,不断探索适合于核电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优化价值链
中广核工程公司财务部始终秉承着“拥抱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与发展自我”的价值理念,随同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做出组织适应性调整。在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梳理财务业务流程,不断清晰财务管理职能战略定位,完成了组织结构三次大的适应性调整。
2007年前的工程公司还只是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建设“工程部”,承担着中广核集团内的单项目核电建设任务。工程公司财务部这时还处于业主财务管理模式,没有专业化的财务分工。随着中广核工程国内公司承接的核电建设项目大发展,工程公司财务部管理层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公司未来的多项目、多基地的发展形势,业主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需要探索新形式,随即提出打破原有的项目法人财务管理模式,按照公司“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专业化分工的管理要求,于2008年底完成了财务管理的首次组织机构调整,调整为适应多项目、多基地业务发展的工程财务管理业务模式,形成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核算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财务管理的业务链,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多项目财务各项业务的开展。
2009年,在工程公司项目团队与职能部门推行“矩阵式”的运作模式下,工程公司财务部在2009年底完成了第二次组织适应性调整,这次的组织适应性调整实现了成本管理的分层运作,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财务价值链,财务管理的战略支撑、价值增值、经营监控的职能定位逐步显现。
2010年,随着工程公司“分层运作、分权经营、分灶吃饭”三分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部管理层开展财务管理职能改革,提出了“以价值创造、客户服务为导向,以职能重组、流程优化和系统改进为手段,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将财务业务重组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财务共享服务3个部分,形成了管理财务和业务财务的分离,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强调服务理念,推出内外部客户概念,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本次改革,工程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业务价值链已经打造了出来。
打造价值创造平台
工程公司财务部积极探索成本管理新手段,开创性地进行税务筹划,在公司“大工程”的战略背景下推行“大工程”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推行“走出去”战略财务研究。
1探索成本管理新手段。正如工程公司总会计师张启波所说:成本管理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要以价值创造引领成本管理。“价值创造”就是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协调好内部与外部、企业和员工、上游和下游等各方关系,以“价值增值”为判断标准来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工程公司财务部以此为指导理念,开展了相关的“价值增值”引领成本管理的活动。2009年5月,为弘扬成本文化,鼓励价值增值行为,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实现成本降低目标,公司财务部组织提出了公司“十大成本事件”。“十大成本事件”涵盖了方案优化、技术创新、管理改进等方面的价值增值,以及成本降低举措,将对未来工程公司成本的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在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建立起成本管理的公司层、项目层、作业层的分层运作组织模式,实现成本管理的组织创新背景下,2009年9月,工程公司财务部内部优化了成本控制职能调整方案,将项目成本控制职能调整为在项目管理层完成,为成本管理关系理顺、打造项目利润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工程公司财务部正在积极配合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实施。
2开创性进行税务筹划。税务筹划工作对于规避公司税务风险、降低公司税负成本与项目造价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财务部一直将税务筹划作为一项重点专项工作,针对公司业务进展情况,结合税务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税务筹划的子目标。由于核电建设项目涉税复杂,既涉及项目业主、工程总承包商以及下游分包商,又因合同模式、设备购置、建筑安装、项目服务、进口免税等合同内容涉及不同税种,在无国内切实可行的参考范例前提下,如何开展统筹规划,使得公司自身税负最小,又兼顾核电业主利益,如何理顺各税种间的交错关系,是摆在工程公司财务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工程公司财务部积极与税务机关开展主动沟通,开展了一系列的税务筹划管理与研究,包括核电项目总承包税务管理、异地项目核电涉税管理、增值税转型对核电建设影响分析、核电项目设备进口环节税收优惠申请等工作。通过在几个核电工程项目良好的税务实践,目前工程公司财务部针对核电建设承包项目,探索出一套比较标准的涉税管理实务,形成了一系列税收筹划成果。
3奉行“共赢”理念,积极打造“大工程”下的财务管理服务平台。核电建设项目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牵涉到的各方利益关系复杂。工程公司财务部在中广核集团推行的“大工程”背景下,始终奉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的理念,积极依托总承包合同,推进“大工程”下的财务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成本控制、项目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项目资产管理及竣工结算办法以及“大金融”资金管理服务平台。“大工程”模式下的成本控制要求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各项目业主公司多方协作,共同探索降低工程造价的空间,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标杆的工程造价体系。“大工程”模式下的税务筹划从更大更新的视野思考项目税务工作,也为包括税务筹划、税务管理等在内的各类税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建立项目资产管理、竣工结算方法和标准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也是财务部推行“大工程”模式下的举措。在新项目的建设上,工程公司财务部充分发挥工程公司作为总承包商的有利条件,推进衔接业主与承包商搭建大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对银行传统金融产品进行优化及组合,创新推出“商业汇票组合方案”。目前,工程公司财务部仍在探索“大工程”模式下的成本控制、税务筹划、资产管理、金融创新举措以及如何实现平台内的资源配给及平台间的价值管理与利益分配,为公司整体价值增值及效率提升作出了贡献。
4走在“走出去”战略的前端。“将工作提前一点,让被动少一点”,提前谋划是工程公司财务人的一个行为理念。中广核工程公司的目标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核电AE公司,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是工程公司抓住机遇的战略举措。工程公司财务部一直都走在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前端,在工程公司拟进行的国际化项目中,工程公司财务部一直将投资环境研究、税务政策研究、会计政策研究和外汇金融研究摆在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前沿,为项目的推进完成前瞻性的工作。
精细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发展阶段理论,工程公司目前正处于由确定级向量化级、优化级转变的历程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日益显现。为此,工程公司财务部通过建立多维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推行标准化流程与服务管理,并提出了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力求为公司经营与发展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
建立多维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
工程公司财务部领导层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是公司诊断的“温度计”,会计核算不是简单的事后记账,要借助会计核算,通过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中的监控作用。会计核算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到前端业务部门,不能将结果停留在财务部,要让业务部门及时掌握经营动态,以改进不足。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工程公司财务部在公司三分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了多维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为公司的三分改革落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标准化流程与服务管理建设
“让管理创造价值,注重标准化理念”。推进流程与服务标准化管理是工程公司财务人努力的又一个方向。通过对业务的细化,编制工作指引,并借助于系统将业务流固化下来,将流程与服务标准化。工程公司财务部在流程与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2009年,借助于SAP系统的上线,将预算、核算、支付等众多财务管理流程优化后,在系统中固化,对比流程优化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率。在对公司内外部客户服务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服务工作,为打造精简高效的队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为协助公司提升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能力,针对公司目前“产品管理之间出现断层”、“进度与成本未能真正实现价值联动”、“集成管理不足”的现状,工程公司财务部在公司内提出了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以标准化作业管理和标准物资编码作为主线,以标准物资清单和标准物资数量单为基础,以持续改进完善制度和流程,达到改变公司目前各板块分散管理的生产组织体系,构筑以设计为龙头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带动整个EPC优化管理。财务部倡议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高度认可,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认为精益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理论电站打造,充分发挥理论电站的实践指导价值,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际一流AE公司的基本要求。精益生产管理在通过打通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公司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长效机制。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工程公司财务部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财务发展战略子规划,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依托“计划-预算-执行”将公司战略逐层落实,发挥预算的资源配置功能。工程公司财务领导层一直将全面预算管理放到重要位置,始终坚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努力促成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三大转变”:预算从单纯财务管理工具向战略管理工具转变;从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向以公司战略价值实现为中心转变;从短周期计划向长周期谋划转变。
在工程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时间里,预算管理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公司成立初期,初步实现从业主工程部向独立核算的自主经营实体的转变,首次将预算管理在公司内作为财3管理工具使用。随后,经历了3个预算导向转变阶段:从2007年的预算执行准确率导向,到2008年的成本节约导向,再到2010年后来的价值增值导向。工程公司财务部逐渐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考核体系,明确了公司级、项目级、责任中心预算管理职责分工及相应责任,逐步建立了预算申报、批准等行为规范与内部定额等控制目标的标准化,建立了初步的应用预算体系框架。此外,工程公司财务部还将围绕应用预算体系的建设,做实预算管理,落实战略规划,提出了预算管理具体目标:2011~2013年,建立核电工程建设作业预算体系;2013年前建立内部模拟市场体系;2015年,全面推动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
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
工程公司财务部一直奉行“以人为本”、“实现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将人才培养提升到财务战略规划的高度。核电行业的大发展以及公司推行的“走出去”战略,对既懂财务又懂技术、熟悉国际化财务业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快速培养满足公司和行业发展的财务人才,工程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良好实践。
推行财务部的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行“师徒制”。核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核电建设的先行者们在这几十年的建设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已完工的核电建设项目上,项目融资、外汇债权债务管理、投资控制、税务筹划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有些甚至是首创性的。为了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来,指导我国核电建设的财务管理,工程公司财务部推行了财务专业的标准课程编制,内容涵盖了预算、资金、会计、税务、外汇等各方面的内容,一共编制了32门教学材料,并在部门内开展培训,拓宽财务员工的业务知识面。此外,还推行“师徒制”,以老带新、寓教于实践,使宝贵的核电知识、经验能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下去。
一、强化财务管控能力
优化现有标准流程,细化部分管理流程。由于三集五大改革需要,检修分公司由原变电、输电、电缆、带电四家单位重新组合,扩大了专业覆盖范围,过去流程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检修分公司自合并以来,对四个专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全体财务人员深入各专业工区调研,并通过职能处室发挥其归口部门作用,捋顺各项业务流程,将业务人员提出新增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变化仔细斟酌,将切实可行的需求更新部分业务流程,优化部分运转低效的流程。同时,将衔接紧密的业务环节逐步融合进财务标准流程,更新财务管控标准流程手册,明确与标准流程相关的系统操作细节,将财务管控流程与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衔接。建立标准流程监控机制,强化财务管控能力。开展财务管控标准流程监控,按照“监控能力逐步提升,监控流程逐批部署”的策略,对步骤合规性、岗位合规性、流程效能和流程状态开展监控,综合考虑检修分公司实际情况,对标准流程实用化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针对业务流程的变化,为防止财务控制功能弱化,不断优化内部工作标准化流程,加强财务集成系统的管理和应用,通过理顺各个运行环节的管理,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前端部门的控制和监督,保障财务账目往来渠道畅通和各环节的规范性。以办公用品出入库为例,在出入库时,需要办公室行管中心专责审核、主任把关,只有审核通过的办公用品才能出入库,月末还要由专责和库管员对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库存办公用品数量和规格存在误差,确保财务数据准确。
二、重视内外部审计监控
有效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公司财会人员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会计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将会计内控机制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经营领域,保障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安全运行。会计人员在充分掌握和研究政策的基础上,为企业把好成本控制关、风险收益关和经济行为关,尽力规避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对单位各项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监督,狠抓经济业务的审核,保证各项业务合规合法。检修分公司通过结合公司协同监督工作,制定常态化的自查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与分工,分别从会计凭证管理、账务处理、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有序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评估分公司成本管理风险,及时修订《检修分公司资金审批的规定》《检修分公司财务报销管理实施细则》,在细化费用支出标准的同时,强调了内部审批手续及佐证材料的提供,提升成本列支的规范性。高度重视内外部审计,实行财务部门审计问题“三制度”,即:“汇报制度”“随改制度”“典型案例分析制度”。“汇报制度”,就是将内外审计遇到的财务相关问题,特别是基础工作反应出来的问题如实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具体情况,让单位负责人充分了解、重视财务基础工作。“随改制度”,就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实时整改,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例如将依法治企专项检查反映的问题,将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就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分类整理,形成案例,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消除隐患,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推进规范化管理,将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升管理效益。
三、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持续深化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应用。加强源头信息质量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一次录入、凭证自动生成;应用协同、对账功能,实现合并抵销凭证自动生成;开展财务日报编制,报表编审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推广财务日报在各单位的常态化应用。推动将会计核算规则嵌入业务系统,简化会计记账过程,进一步提升核算的规范化、自动化水平。推动套装软件工程、物资、资产等信息集成,实现相关报表信息的“一键式”生成。
四、全方位开展决策分析
夯实财务分析基础。加强业务部门集成数据治理,优化数据集成方式,缩短业务数据交换时间,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向上传的及时性、准确性。创新财务分析手段。深化应用国网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成果,以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为重点,建立分析评价体系。充分利用与财务信息关联密切的各种数据,研究建立包括现金流量趋势、企业偿债能力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指标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增强辅助决策支持能力。
五、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业务人员财会知识的普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效率。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财务信息化的推广,财务管理模块与业务管理流程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财务与业务人员彼此熟悉业务流程,对双方的操作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检修分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专业人员培训,首先,财务人员负责向前端业务部门专责解答财会常识、业务流程、国家财税政策等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业务操作流程、财务规章制度不定期编制财务题库,让业务人员、工区办事员提高对业务流程的掌握程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专业知识更新,包括聘请会计事务所老师向全体财务人员教授项目管理知识、工程竣工决算流程,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升级。积极响应北京市电力公司培训创新手段,加快提升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构建检修分公司财务优秀人才储备库。2014年北京市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财务大比武活动。检修分公司共5人被抽调参加财务调考培训及北京市电力公司本部财务工作培训。在此期间,检修分公司进行内部重新调配工作,制定详细分工计划,结合财务周工作汇报制度、周例会制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工学共同取得实效。在开展全员比武统考中,检修分公司一名财务人员在专业比武摸底考试中取得了全局第一的好成绩。在经历为期4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中,财务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最终有一名财务人员入选国家电网财务调考比赛资格,两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还有两名学员获得阶段性突出进步奖。通过这次财务大比武活动,促进了公司财务人员学习财务专业知识积极性,同时为单位后续人才选拔和培养进行储备,为继续开展人员岗位培养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这些培训与锻炼方式,有效提升了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公司与北京市电力公司本部间的沟通交流。逐步提高了公司系统财务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了各级财务人员的履职能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涵盖全、管理能力强、结构梯次合理的财务专业人员队伍,为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
作者:赵晔王月鹏杜炳超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国网北京市昌平电力公司
摘 要 我公司是建德市供电公司下属的集体企业,在“三集五大”管理体系下,我们经历了主多分开清产核资,集约化管理,到整合资源,缩减集体企业数量,我公司原来7家集体企业,最终缩减为3家。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学习国网通用制度,融合“三集五大”体系管理,结合自身实际,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制度 基于“三集五大”体系的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三集五大”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所提出的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结合标准化建设、精益化管理、集约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等方面的要求,在物资、财务、人力资源这三个方面实现集约化管理,同时进行大营销、大检修、大运行、大建设、大规划这五个方面的构建,从而成功的转变电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方式。
具体来说,“三集”主要包括了物资、财务和人力资源。而这三个方面的资源,也是我公司当中最为基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对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在有力的制度保障下,对这三方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其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三集五大”基础上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
为进一步规范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提高集体企业财务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自2014年11月起,我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按企业划分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中。建立了集体企业经营平台,整合了原来7家集体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立了财务管理中心,实施财务管理的“四统一”(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实现财务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及财务人员集中办公。 规范岗位职责的划分
依据国网财务通用制度要求,结合我公司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按照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多岗一人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财务岗位。我公司现有3家集体企业,其分别设有分公司共5家,企业行业类型主要涉及建筑安装业、制造业、物资销售等,8家公司共设报表管理、稽核岗1名,资金管理、薪酬管理1名,成本核算、往来核算2名,日常报销2名,税务管理1名,档案管理、薪酬管理1名,出纳岗2名。各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务通用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工作。2014年底国网公司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统一的调整,并统一了财务信息系统及财务报表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加强了对集体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资金预算的党员监管机制
在党风廉政建设当中,经济方面的廉洁自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专项工作建设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在我公司财务管理资金预算的方面,应当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中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在涉及到公司资金的预算和使用等工作中,可以由党员干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以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态势为依托,确保我公司的资金能够得到准确的预算和高效的使用。
(三)建立全过程的资金管控机制
我公司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搭建集体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开设了资金归集账户,统一资金管理使资金归集率达70%以上,实现资金在横向上的管控。纵向看,以建筑安装公司为例,自业务部承接项目开始,就以工程项目为单元,建立相应的资金管控机制,业务部在合同中明确预付款、进度款及尾款的比例和时间,工程部明确实施工进度,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对资金的管控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并且指派专人进行负责。为管控资金到账的及时性,我公司自行编制了“收款通知单”一式三联在业务部门签订合同后,通知财务需要确认的工程款、物资款等,到账后财务将其中一联交还给业务部,一联作为确认收入附件,一联存根备查。在支付分包工程款项时,也有相应的进度款审批单。我们争取在每一个细节上对资金的收支进行严格管控,做到每项工程的收入成本合理匹配。 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特点 财务报账员
根据省公司财务资产部下发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公司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特别设置了财务报账管理员的的职位,同时衍生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财务报账员必须经过我公司财务部门的同意,才能够上岗工作,是对我公司业务单据、财务规章制度信息等进行传递的专(兼)职人员。每家集体企业设置一名报账员,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增设比如车辆管理,报账员按照要求规定收集整理本单位的业务单据,定期向财务管理中心提交,但是不得从事会计账务处理。对这一职位,我公司采用的是双重管理办法,在行政方面,由所负责公司进行认识薪酬管理;在业务方面,由财务管理中心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资金审批权限
一、新准则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含义
企业信息化包含了很多的学科,企业家、经济学家等以不同的视角定义了企业信息化含义。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体情况,定义的企业信息化即企业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不断研发、采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生产、销售、管理、运营的整体能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作用
面对目前企业较低的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一是可以促进经济建设更加快速,加快市场竞争,在企业信息化要求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必须跟进,从而促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建设步伐;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国际竞争日益白热化,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必须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工业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促进持续发展。
二、新准则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特征分析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通常情况下,信息化实现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在不断应用的过程,只有不断促进和优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才能更好地迈步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必须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来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奏。信息化进程在企业为单位的整体发展中意义重大,领域必须逐渐扩大,不断更新技术、经济方式,发展信息技术,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发展力量。
(二)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生产力的提升,拉动消费需求,增加外力的影响,自身内部精益求精,提升经济效益,高效使用信息技术,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组织结构,尽管经济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矛盾是变化的,风险和收益共存,可是在经历过曲折后必定是平坦的发展之路。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就会大大加快,利益增长呈现绝对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围绕企业的生产、组织构造、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采用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手段科学化,扩大竞争范围,降低投入成本,不断实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信息对称化水平,不断改变管理和运营观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
(三)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关键
信息资源是企业资源的一种重要内容。实现信息化必须借助的一种资源为信息资源,因为其可以有效扩展技术方式。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空间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等均和信息资源一样,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构成企业生产性投入的重要部分,必要性、重要性日益提高,潜移默化的促进企业的产、销、管等各方面,创新着企业的制度、体制等。
(四)信息化到企业经营的各方面
信息化和网络化并非是一个概念,不能等同。可是信息化进程一定是和计算机网络有密切的关联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发展,可有效的促进信息化建设速度,可是信息化又和计算机网络概念范围不一样,信息化的概念和范围更加广阔,涉及全部行业的统一化流程。以制造业为例,信息化涉及生产制造、流通、管理、组织流程。信息化即为生产流程、管理决策、组织结构的信息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和经济发展阶段一致,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更是缓慢,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规划不足
在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前,必须充分做好会计信息化设计和规划。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会计信息化规范性不足,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全面展开,只是某一种、几种方面的内容业务,信息化的整体性欠缺,信息交流不够充分,管理层的信息技术支持、认可度低,或者根本不认可,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管理不足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困境常在,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其拥有的子公司较多时,就可能出现系统的管理、维护受限问题。所以,市场中有很多的企业“重建设,轻管理”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三)运行不足
企业的生产、项目完成后,即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流程,可是实践中,往往就难以对项目的继续改进、进一步投入,思想准备不足,运营实施重视过量,控制运行手段不够,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受限。
(四)人才不足
在信息技术应用下,会计的职能得以变化,会计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自动化水平更高。会计工作者的精力、空余时间增多,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业务、用户信息,分析实际需求,从而做好信息记录、信息维护、信息报告等工作。因此,会计人才的角色首先要进行改变,提高自身素质是当务之急,不断提供专业化水平,计算机应用技术,促进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针对性、适用性,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健全。
四、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化的完善策略
(一)合理规划进程
要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首先必须全面考量企业会计管理,从战略性角度进行出发。通常,企业信息战略管理即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信息资源三种管理。要实际使用好企业会计信息技术,规划是第一步,在规划中注意信息的孤立、信息的中段等问题。企业管理层必须不断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开展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调整标准和企业竞争力的适当关系,在实现经济利益同时注意整体发展,避免生产停滞、过程缺乏等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极强、具有矛盾的工作。必须将其和软件开发的关系搞清楚,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加强后续发展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的长久运行。
(二)科学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与管理控制
企业要实现高效发展必须以现实的生产运营等状况为基础,不断制定为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实施规划,从而进一步展开有效的项目运行,提升人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监督、管控手段,按照实施的项目实情、客户反馈逐步调整系统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新会计准则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包括月、季、年末)结账”,面对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软件没有进行期末结账即生成会计报表,或者结账后才发现错误,或者是领导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反结账模式,将原有的会计记录推翻,并没有任何差错。违背了我国的会计法。因此,必须极强对结账模式的改进,管理结账程序和结果,按照会计法进行合理实时结账。
(三)信息化会计软件正确选择应用
一般而言,会计软件的效能实用的评价指标是其工作可以实现的效果。一些通用性强的会计软件针对性也不是很强。所以会计软件在不同的单位使用效果不一。若言完全适合企业发展,必须加以改进,将实际工作和软件功能有机结合,这也是生产、需求相结合的现实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两者的互赢。此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和会计工作者有效结合,让会计人员真正学会使用这个工具,具体的、整体性的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促进信息化软件实现创新、高效、实用,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新会计准则要求按照内控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安排操作权限,可是一些软件具有“超级用户”,即以一种身份比如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就可进行会计核算整个工作。系统管理者、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岗位职责不明,分工不定,软件中展现的岗位相容性、不相容性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软件的操纵权限控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进行操作,实现软件和岗位的匹配。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要具有合理性,必须加强会计工作者的决策管理水平。要求其必须增强理论知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会计信息化系统必须有好的建设方向,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按照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管理实际、现状、要求等,健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规则;二是按照各种业务活动内容、会计控制、会计信息逐渐制定并完善系统设计,学习系统规则,并进行准确把握、抽象和描述相关规则和实际应用;三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反复进行规则变革、评测等。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在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前,受历史原因影响,县供电企业在资本结构以及地方电网财务管理的环境十分复杂,主要通过接收地方性国有资本而形成,由市公司进行代管,因属于地方性企业,管理相对松散,只有改变县公司以往的松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县公司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运作,提升县公司财务对业务的管控能力,促进价值链和业务链的紧密融合。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与制度的统一控制:预算管理是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由预算编制、预算实施、预算差异分析三部分组成,预算管理有动态实时的特点,在实践中编制的预算几乎都是弹性预算,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对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不断完善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
2、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率: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加强横向业务联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保证成本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实施、成本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3、强化资金管控,优化资金收支链条:资金集中管理是提升集约管控能力、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效率的内在要求,县供电企业的资金特点是收入零碎,支出集中,数额偏大,因此加强县公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收支的控制力,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必须认真落实国网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创建资金调度例会制度与“现金流量预算机制,用现金预算来督促业务预算的执行,在县公司实施往来账款定期清理责任制,加强常态化资金整理,对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业务进行定期巡检来防范资金风险。
4、建立财务内部管控体系,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龙头”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县公司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法,有效带动经营活动的协调与规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紧紧围绕“抓基础、促管理、保质量”的基础工作建设思路,来深入开展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
5、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确保资产优良:国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实现“电网坚强、资产优良”的目标,必须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个战略性目标,县公司必须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与此同时围绕“电网坚强”的目标,加快电网工程推进建设,优化资产结构,及时清理无效资产,保证“资产优良”。县公司的固定资产由于分布在整个供电区域,种类较多、改造频繁、流动性较大,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6、强化农维费的收支管理:充分发挥农维费的效益是保证农村电网可靠稳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严格执行农维费的政策,是提高县公司农电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农村电网维护费的相关政策,按照省物价局有关农维费提取文件的规定,正确计提农维费收入,并在农维费支出上做到合理、高效、规范的使用农维费资金,并制定农维费管理制度,实现农维费资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依据县公司农维费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农维费管理指标的目标值,将有限的农维费资金花在刀刃上,为农村电网的维护改造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通过对农维费的有效管理,保证农维费各项支出能够控制在预算指标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降低农维费成本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够保证农电工队伍的稳定,提高农电工队伍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村电网运行水平。
二、效益分析
通过加强对供电企业县公司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县公司的财务管理精益化程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务保障,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成效已初步呈现。
1、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部分县供电公司企业规模较大,管理链条长,管控难度较大,过去采取了多重管理举措,但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建立和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顺利解决了核算标准不统一、资金集中度低、融资权限分散、成本管理缺乏标准、风险控制薄弱等问题,切实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对县公司进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将资金分散存储变为集中存储、将分级使用变为统一调配、将分散审核变为重点集中审核,有效提高了县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了县公司资金存量,防范了县公司资金风险,优化了县公司贷款结构,县公司的贷款余额和货币资金存量降幅较大,从而实现了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3、加强了对经营风险的管控能力。
财务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运作的保障,通过加强县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在县公司重点推行会计核算、预算、资金、产权的集中式管理,使县公司从发展战略出发,能够有效配置各项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县公司的整体合力;与此同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推进县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风险的在线监控,使得县公司会计信息口径统一、规范、准确、透明,关键控制点得到了实时监控,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