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时间:2023-09-13 17:1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20-01

随着国家电网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整个国家电网的重要管理环节,它是通过对资金和资金运动的筹措、组织。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大了对财务管理和治理力度,通过财务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运用,提高了电网内部管理运行的质量,降低财务管理运作的潜在风险,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稳健原则。为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电网改革的需要,国家电网对现行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统一化管理标准。电网资产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财务制度中适当引入权责制,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的补偿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华北地区500kV输、变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管理改革、优化配置,目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模式还是财务管理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1.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确认难度较大

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审核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尤其是电网设备,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1】

固定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改造、大型修理等原因,会发生价值变化。对其确认和计量往往需策划、生产、物资等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例如,检修分公司财务资产部,主管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公司的电网生产、能耗、后勤业务的经济目标进行规划及财务指标进行总体把握。针对电网公司运行的特点,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的管理标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500kV变电站、线路等资产,资金的使用是比较难以准确进行计审核确认,这样会导致资产会计审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产生偏差。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应当能够与资产管理匹配,当固定资产价值变化时,能够及时核算,且当固定资产实物变更,但价值没有变化时,账务处理也应当能够准确反映。

2.固定资产合同的管理不够规范

随着固定资产合同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已逐步规范,但由于合同的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矛盾,表现在合同上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增加额外负担使资产合同的招标管理不够规范,使得固定资产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1】相关会计规定不完善,现有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甚至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还没有有关资产会计准则,因此,对各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规定并不系统。各项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而且对于如何判断资产合同管理是否合法的规定也不甚明确,因此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将对现行的固定资产有着严格的分为标准,但分类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给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固定资产分类标准的差异和上报要求的不同,资产数据的利用率大大下降,报表的上报难度加大,并导致三份报表存在不一致和不可比的情况。而电网现行的固定资产既没有统一分类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折旧年限标准,与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不配套。

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性不强的现象,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确认资产管理标准统一,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利益的能力,规避风险。同时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但是,面前还没有对资产标准统一性的规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准则。

二、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的影响及科学化对策

1.固定资产减值审核中考虑重要性原则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要对固定资产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测试时,还应考虑重要性原则。

资产管理模块界定了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及其应享有的权力、承担的责任,评价业绩的标准,使权责利一致,规范固定资产审核制度的运行程序,以保证其固定资产审核财务监控机制的实质性运作,保证固定资产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

固定资产管理是经济活动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内部监督的基本方式,是固定资产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完善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3.建立适应公司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电网统一固定资产领导制度模式。即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推广资产管理模块,引进高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对工作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的可度量的参考信息。其次,建立固定资产制度分级管理模式。就是要明确公司固定资产与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增加管理层级,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权力下放二级单位,从而既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相对集中。

三、结束语

根据我国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准则的规定,对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电网的资产、财产、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电网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重要事项,处理电网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第2篇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与改革初期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仅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3亿元,同比增长41.3%;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开工4.6万千米,投产4.4万千米;变电容量开工2.1亿千伏安,投产1.7亿千伏安。而在2007年,国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2025亿元;开工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5.2万千米,变电容量2.3亿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4.8万千米,变电容量1.9亿千伏安。随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运营中和终结时的管理必然变得越来越重要。全国电力系统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以后,部分县级供电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一度达到80%以上。即使是省一级的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占的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50%以上。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实务操作中的困难,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所占比重和发挥的作用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笔者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困境进行分析,思索和探求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和有效方法,努力尝试为建设“一强三优”电力企业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本文拟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剖析固定资产在投资和运行管理中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分析

2.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2.1.1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列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2分类可按经济用途分类、使用用途分类、所有权分类以及综合分类等。

2.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按类别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品种多,二是分布广,三是变化快,四是周期长,五是支出大。

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3.1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3.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3.3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3.4固定资产竣工决算编制不及时

4.改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4.1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4.2完善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

4.3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4.4工程项目引入完全竞争机制

第3篇

【关键词】新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

新高校会计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的调整较大,例如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提高,要计提折旧等,这些变化无疑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难度。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核算体系以适应新制度的变化。但改革非一日之功,由于历史遗留及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之前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并不到位,造成高校出现很多以前年代的固定资产还趴在帐上,但是实物却已不知去向的情况。加之,有的高校没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或是虽开展了资产清查,但由于资产数量、种类较多,投入的清查人员、时间、力度未能保障到位,致使清查工作流于形式,草草了事,进而造成家底无法查清查实,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二)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限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是在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设有资产管理岗,各教学行政处室虽有人员负责资产管理,但往往是兼职,且人员稳定性较差。兼职资产管理员本身工作就很多,再监管资产工作,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管理疏忽的情况。再加之高校的职责是教学,占有很大比重的资产是教学实训用设备,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以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性能,使设备能真正物尽其用。此外,由于高校之前普遍忽视资产管理工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鲜有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激励举措,资产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奖励等方面都受限。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提升专业素质,增强管理的内在动力,也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缺乏有效指导

1.折旧年限标准等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缺乏有效指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折旧如何计提,业务具体如何操作,由于在实践中尚缺乏系统可行的指导,相关细则比如折旧年限标准等还有待制定和完善,高校计提折旧工作开展缓慢。2.对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未做明确、具体的说明,导致会计处理尺度不一,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到底“大批”的批量和金额达到什么标准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资产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时也会出现把握尺度不一致的情况。同样批量的同类物资,有的高校视作固定资产管理,有的高校未视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固定资产分类不清,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高校会计制度调整了资产分类,实现了资产大类的统一。但由于过去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不同,造成资产账与财务帐在固定资产各类别上的数据统计结果对应不一致,以致很难进行比对。且过去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往往分类意识不强,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完整是其关注的重点,固定资产类别存在界定不清,不准确的现象。尤其是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设备、仪器,资产管理或财务人员由于缺乏对该种固定资产的了解,可能将其划分到错误的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五)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缺乏有效对接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保证计提的准确和科学性,就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实现。但目前,资产管理部门日常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如北化、国子等资产管理软件来完成。而财务部门资产价值核算是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而由于软件厂家、功能不同,往往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两部门的资产账难以实现信息对接,实时对帐。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两部门之间总有未达账项存在。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模式创新思考

(一)推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创新,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

1.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构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模式高校要开发或引入能与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进行对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实现资产与财务的实时沟通与对账。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完成固定资产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将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准确、规范,避免少提、漏提折旧等情况的发生。(1)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处理当新增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完成信息录入后,生成具有唯一编号的资产数据,经资产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信息传递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资产的实时数据,经审核确定后,生成初始计量的会计凭证。同时,系统根据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值、分类、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每期折旧额,并设置期限,将折旧信息自动发送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折旧的提示信息按期计提折旧。(2)对旧有固定资产的处理将旧有固定资产信息导入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系统根据已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出应补提折旧额并传递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经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后按类别生成补提折旧会计凭证。旧有固定资产在尚存使用年限的折旧处理同新增固定资产处理。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提升固定资产核算质量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研究颁布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计提折旧的具体指导政策外,各高校也应积极探索折旧措施,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折旧工作。(1)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高校通过实施全面、彻底的资产清查工作,借助专门评估机构,完成对原有固定资产的重新确认,准确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基数。(2)合理分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合理分类是准确计提折旧的重要基础,是正确选择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前提。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要进行沟通协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目录及分类方法,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细致合理分类并调整以往数据。(3)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高校应区分不同类别资产的属性,结合高校实际,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除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两种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方法外,鉴于科技进步等因素,对于部分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建议高校可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做法,适当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创新资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可以为准确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要满足核算新要求,需要高校不断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探索资产管理新模式。1.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高校要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梳理完善,对固定资产从申购、论证、采购、入库到领用、处置等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岗位和业务,构建更加严格、专业、精细的业务规范及流程,从而通过高校固定资产业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与精准。2.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制衡和监督。通过构建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严格的方法步骤,从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以检验管理成效。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下年度经费指标相联系,通过适当增加或扣减部门经费指标来对部门进行奖惩以增强各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对个人进行相应奖惩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3.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针对资产管理人才缺乏现状,高校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等多渠道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充实资产管理力量。同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政策传递和普及,更新资产管理观念,提升资产管理人员在管理、会计知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 管理 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综合分六类: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其中通用设备又以调度指挥系统及车载终端系统为主,包括指挥和移动信息子系统升级改造、车载信息终端、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软件、人工筛选合同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信息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通用计算机平台系统、网络通信子系统、无线数字集群子系统、指挥调度台与座椅子系统。按形成来源分三类:购置建造、接受损赠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同时在型号也千差万别,管理固定资产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繁琐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正因为如此,相关人员缺乏耐心,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一种形式。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类势在必行。对固定资产的种类进行划分的时候,需要以财务规定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资产的划分。但是如果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楚,就会对统计工作增加工作量,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为了凸显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会选择固定资产管理。如今一些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没有到位、处理问题不得当、责任没有明确,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处理这类问题,对管理工作加以规范。事业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在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分发、使用的环节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为了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工作,比如计算记录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卡的缺失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的手续等。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得到一些优势,但也使得事业单位中出现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等现象,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

在清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登记情况不详实,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会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严重地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和监控工作带来麻烦。究根揭底,这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高。这就直接使得他们的固定资产明细表等表格不规范不明确,不能直接反映固定资产的情况,甚至还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看似完整,实际上这些明细表没有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务登记的种种不规范问题,导致了固定资产明细账金额和固定资产的总账金额之间有了一些出入。事业单位若想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必须解决固定资产账务的登记情况,只有了解了实际情况,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展下一步工作。现管理的固定资产价值7100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000万元,通用设备4700万元,家具及专用设备400万元。这些固定资产都是清查而得,所以清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时候,通常都能够遵照规章制度既定程序进行采购的管理工作。但是管理人员疏于管理,固定资产在保管和使用中的损失问题采购工作完成后慢慢显现出来。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就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前期的管理上。

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需要由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需要获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关于资产购置的编订计划,和多方人员论证后,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同意批准,然后再着手采购资产。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成采购后,相关人员要一起对所购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到场的需要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室等等部门。待验收合格,方能填好固定资产管理验收入库单,另外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方便以后的管理工作。会计部门依据相关发票和收据,做好凭证工作,,这样将来会计核算时会轻松不少。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进和使用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固定资产的金额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要制定科学准确有效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来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事业单位要及时清查固定资产,年终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一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就要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和追责。为了不积压闲置造成浪费,就要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情况,这样才能使资产发挥最大作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核查工作,防止因为人动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基础核算监督是事业单位固定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经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需要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利、利益。然后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需要定期清查与盘点固定资产,从而使得固定资产账务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只有有了良好的意识,思想上工作上才能认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四)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地净额,务必要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改善,对固定资产类别的划分更加科学和准确,比如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负债表里统计出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项目,这会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准确无误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所有数量有很多表现方式,但把折旧与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类项目的充分有效结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同时还能更好地避免固定资产由于账目失实、账目不符等原因而有所流失。除此以外,相关的职能部门在政策发生变动后,政策需要及时的跟进。这样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知道,从而优化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五)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最后,事业单位还要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上的不足,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问题。把责任和管理通过规章制度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从而准确有效的预算单位盘点、资产处置。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引入评估程序,更好地处置事业单位的闲置固定资产,从而发挥更大作用,还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竞价拍卖等途径,回收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上。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部门不能放松,要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等相关监督工作。科学有效的审批清查事业单位要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等,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得来。正是因为这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存在不科学的现象。例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造成了国家资产的很大浪费。所以需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臣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2]王海英.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

第5篇

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任务是对固定资产施行精细化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及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会出现孤岛效应的场面,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一个繁杂而且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所以很容易出现协调不当而没有人来监督管理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信息疏通不畅,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造成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数据混乱问题,影响其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同时由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信息更新滞后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也给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办法

(一)资产管理过程中引入精益管理思想

通俗的讲,精益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业务重点等做精细化管理,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业务划分不同的管理方式,针对相应业务设定相应的管理方面,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在掌握各项资产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用较为细致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统一,对于标准统一的统一管理,标准不同的差异化对待,要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的精益管理方法,通过教学及引导的方式让周围的人也接受这样的管理方式。

(二)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具体来讲,应该根据电力企业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资产管理目标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在项目规划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对于方案执行的全过程的费用进行统筹和对比,针对不同的方案评估出不一样的固定资产数据,已达到选择最优方案的目的;在项目建设阶段,应对工程所涉及到的质量、安全、监督等多方面的财务数据及固定资产数据进行统筹和管理,用精细化的思想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已达到节约成本和控制成本的目的;在运行维护阶段应科学检修和运行,保持设各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运行维护阶段在资产的寿命周期中占的时间最长,生产部门应加强设备管理及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制定设备检修计划,以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最后报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资产评估的结果对技术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改造、转卖和报废等处理。

(三)引入分类管理思想

严格意义上讲,分类管理思想是精益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其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这里单独讨论。通常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有效资产、低效资产及无效资产三类,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将自身的资产分为有效、低效及无效三类,针对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已达到保证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对于低效固定资产应企业应加强管理,多发现其有效之处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加以利用,以提升其有效程度;如果是无效的固定资产,应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适当情况下可以做出变卖或丢弃处理。此外,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还可以从企业运营、员工激励等多方面创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要指出的是,企业在针对性的选择方法时,一定要将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这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切勿跟风,随波逐流,这样只能让企业运营受到更多阻碍。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逐渐加强管理固定资产,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有效途径进行几点探讨。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状况

(一)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重复购置的现象,并且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很强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使得很多的企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有些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还有私自占用公家固定资产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

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对于固定资产都没有有效合理的配置,存在对资产随意和重复购置的现象,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加重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三)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不够彻底

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的企业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和统计,清查力度也不够大,导致资产的使用情况、数量、维修状况等信息都很难得到深入了解,这样的清查结果很难找出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降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一定要对固定资产有着很强的管理意识,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加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使得企业从上到下的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增强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强烈意识,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情况,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

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把固定资产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工作流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进行基础管理,维护好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中,应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分类、计提折旧年限、范围和方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制度完成工作,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着更加规范化的操作,并能够清楚的划分工作的权限和分工职责,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重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管理

企业要想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一定要对企业的现有固定资产数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清查,而且完善清查制度,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规范的清查制度工作,同时对于一些账目的交接也要进行一定的清查。对每项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都进行一定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提高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也能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着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超出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采购行为,要进行仔细的核实。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建立起企业的固定资产损失责任制度,能有效的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四)加强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求企业从上到下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尤其如此,要充分的估测市场的动态变化,并且定期的派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合理的解决。对于企业可能存在的固定资产风险,要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资产的风险意识,使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所以应该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风险防范机制,并做好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工作环节中,尽可能减少企业在管理上出现漏洞,避免企业因此产生巨大的损失,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创造一个好的防范风险的内部环境。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固定资产配置最优化,避免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还能有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五)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基本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更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数量本来就很大,而且种类也非常多,日常工作中如果只靠手工记录统计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工作的要求,所以企业应该引入计算机技术,从而使得固定资产实现电算化,建立起固定资产的计划、核算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对资产的采购、预算、处理、报废和核算等信息进行系统的记录,并能录入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但是企业在引入电子信息技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对信息系统有着一定的操作能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能大大的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要想加强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要先树立起企业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定期培训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升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如此,还要建立起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做好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建设,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红英.浅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J].中国外资,2010(08).

[2]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01).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高低、经营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重要。本文就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使用、合理购置,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务必要按照“效益优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来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验收、计划、发放、入账、订货、建卡、采购、报废处理、登记等工作,并且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切实起到使用维护管理的责任。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日益加快,一方面,能耗更小、性能更优、技术更强、生产效率更高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这样就大幅度削弱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另外一方面,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造成了较多的问题。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低下,有些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技术性都较高,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技术维护、专业的人员配备,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在购入了先进的固定资产之后,就陷入到了闲置使用、低效运行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会起到削弱作用。

3.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甚至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时,容易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众所周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繁多,由很多科室和部门负责管理,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区分,也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准确划分;另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换或搬迁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这样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指派专人来对企业固定资产账目予以负责,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大大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各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环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多以“人盯人”的监控方式,效果较差。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都统统实现,能够进一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出现一笔固定资产的变化,都要及时将其输入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向企业管理层展现。企业管理层随时登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固定资产的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此外,企业还可用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一级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专人负责,二级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应该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各科室建立台账。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大型设备,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推行“谁使用、谁负责”。

4.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关键。施工企业应该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让企业发展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有机融合,倡导公正公平、团队精神,建立一个理解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酿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单位文化。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经济法规法律、施工技术、设计技术、项目管理等知识,融经济知识与技术于一体,这就离不开高素质造价审核师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基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定制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团队精神、职业操守、道德水平和适应工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吴琳.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01):111-114.

[2]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03):120-124.

第8篇

关键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自2001年9月我国开放医疗市场之后,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民营医院的运营资金大多来自于私人资金和社会资金,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精细化的原则。社会大多从经济实力和规模等角度对医院进行评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民营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如何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并真正盘活固定资产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医院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对于实现社会医疗保障、保证广大患者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就医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医院应当积极优化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规范化,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提升固定资产配置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民营医院提升最终收益。相较于政府公立医院来说,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与医院物质技术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笔固定资产的购置都凝结着医护人员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固定资产使用不恰当,配置效率不高,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浪费,不能够充分发挥民营医院物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实现[1]。由此可见,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探讨

结合当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民营医院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其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提升意识

管理优化,意识先行,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盘点等各个方面,因此,民营医院全体上下都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具体来说,民医院应当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医院领导应当亲自负责,建立“三管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医院固定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及时的掌握,并定期组织人员清查固定资产,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来表彰固定资产管理好的个人或单位,物质奖励和书面表彰相结合,在医院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风气,让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能够爱惜资产,知晓医院固定资产的来之不易,加强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让民营医院花费在固定资产上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价值[2]。

此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做是重点工作来抓,购置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计划,考虑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所能够带来的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固定资产购置的盲目性。

(二)完善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来说,应当积极优化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制可依,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例如招标采购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报废制度、盘盈盘亏制度、出入库制度及管理档案制度等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3]。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由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来提交相关设备的购置申请,采购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最终交由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项目来说,应当通过合同的订立来保证医院财务支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来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方可付款。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入库来说,以责任制度为基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对于固定资产保管人员来说,以入库单为基础,做好明细账的登记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明细账能够对固定资产转移、增减等变动情况进行明确的反映。

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来说,应当与报废制度、清查制度等联合执行,如果是人为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要严格追究责任,经过领导签署审批之后履行相关程序,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相符。需要注意的是,盘点盈亏,需要逐级分权,对于大额的固定资产,需要交由董事会集体决议.

(三)正确的核算与管理

民营医院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专门的资产核算员来运行。在付款的时候,需要对固定资产采购合同、验货单及发票等进行核查,并看是否具备领导审核签字,如果不具备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则不予付款。对于医院财务科来说,应当做好固定资产分类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通过三级固定资产卡片的设置和建立来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数量与金额,为了便于固定资产定期核算,使用科室及财务科都需要对三级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三级固定资产卡片应当保证包含信息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固定资产名称、规格、生产厂家、设备编号及供货单位等信息,同时需要包含使用科室、用途、合同编号等信息,保证卡片信息项目与采购部门采购合同中信息项目的一致性[4]。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经常涉及到B超仪、CT机等价格昂贵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当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且还应当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负责统筹管理,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使用的有效性,确保设备各项健康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医院的患者负责,为患者的健康负责,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及树立民营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盘活存量来及时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技能型处理,保证账实一致;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提升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四)选择最优财务管理方案

民营医院对于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方法,在最优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将次优方案可能提供的利益作为最优方案机会成本,合理的选择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最优方案,从而提升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与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成本费用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和动态化,以此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重要作用,提升民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娟.如何加强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63-64.

[2]程余林.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2.

[3]黄建琪,余曼,陈盛帆.基于WCF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6-8+13.

[4]吴红伟,邓军,李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03:91-92.

第9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1 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煤炭需求持续增长,煤炭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产量持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比例也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日益增多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企业——东庞矿简介 东庞矿隶属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境内。于1983年底投产,在持续发展的30年间,通过兼并重组,加速跨越发展,形成了“一矿四井”、两个洗煤厂、两座电厂的管理格局。目前,在册职工5200余人,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利润15亿元以上。该矿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优质,开采技术全国领先,井下采、掘、开机械化程度100%,生产指挥、监测监控、财务销售、物资管理等各大系统均实现数字化管理,地面配套完备,安全管理工作到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优秀矿井”、“全国文明煤矿”以及“全国双十佳煤矿”等项荣誉。东庞矿注重管理创新,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以及ISO9000、党建和质量管理等四个体系审核、认证,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并荣获“中国管理创新大奖”;东庞矿环境治理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被评为“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中华环境友好单位”,2010年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矿井水处理厂以及矸石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工作,荣获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并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东庞矿已成为河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对该矿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对东庞矿具有指导作用,对煤矿行业中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分类编码不统一,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归属不同部门,财务部门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分类和编码方法不一致。财务部门采用的是企业会计规范规定的分类编码方法,而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则是根据各自专业管理的需要或凭经验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致使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造成同一资产出现多种不同类别归属和具有多个编码的现象,增加了固定资产购、销、调、存、收发、领退、清查盘点、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等环节的管控难度。②归口管理权责不清晰,各部门难以有效配合。对于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企业虽然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但各归口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管理缺位,部分固定资产无人管。比如没有严格区分各设备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机电科负责全矿设备的管理,同时调度室又负责电子通信设备的管理等;房屋建筑物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却没有归口管理部门,虽然在实际中,对于由一个部门单独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可以由该使用部门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但是对于多部门共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就容易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另外,房屋建筑物附属设备与房屋建筑物主体一并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附属物,但是,由于价值较高,使用寿命和维修方式与房屋建筑物不同,容易造成账务登记与实物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使相关部门无法有效配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准确,数量不清楚,价值不真实,进而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难以顺利进行。③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不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东庞矿并没有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进行账务处理时,完全取决于会计的职业判断;如果判断不准确或没有充分考虑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则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差异,增加不必要纳税成本。另外,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项目进行会计处理时,也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处理,资本化项目领用的材料不能准确计入对应资产的价值,将资本化项目按照新的固定资产入账等现象,导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能计入或不能完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不完整、企业成本和利润的不真实。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计划、验收、使用与维护、大修、停产检修、清查盘点、报废等重要工作流程。东庞矿一是没有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内容、形式、权限等不规范,制度承接关系不清,管理口径、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统一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标准,加强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系 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固定资产的目录,统一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方法,为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准确核算提供依据。

由于煤矿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建议企业以会计业务规范为基础,采用五级编码的方法:

固定资产大类分为生产用、非生产用、出租用、不需用和未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中类是对每一大类的进一步划分,固定资产细类是对每一中类的进一步细分;固定资产流水号是对每一个细类中的固定资产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的编号。

为了便于日常的实物管理,建议由财务科进行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编码,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第四级和第五级的编码,再由财务科会计人员对四、五级编码进行复核并登记。虽然实物管理部门的编号只是财务部门编号的一部分,但这样却能够一一对应起来,避免固定资产类别和编码混乱的现象。

3.2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分工 首先,成立固

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审核批准。其次,确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职责分工,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交接、清查盘点、报废等所有事项的管理。

通过梳理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不仅要使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还要明确部门中各相关岗位的职责,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清楚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分工以及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3.3 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合理体现固定资产价值 对于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现行会计准则偏重于定性方面的规定,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税法上则进行了明确的量化规定,可操作性较强。为了解决由于资本化支出产生暂时性差异而增加纳税成本的问题,企业在制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标准时,除了考虑会计准则及指南中定性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到税法上的“刚性”要求。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标准确定为: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并符合支出金额超过固定资产原值50%且资产使用寿命延长在2年以上条件的,作资本化处理。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和更新改造工作,应一律视同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各项施工和建设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进行核算,以便将应予资本化的全部支出都计入到原固定资产的原值上,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完整。

3.4 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

程 要建立一套针对固定资产计划、购置、验收、使用、维护、修理、处置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企业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严密、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科学的制度体系下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田茂礼.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项[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

[2]刘任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运行质量评价[J].管理学家,2010(6).

[3]武卫军.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3).

第10篇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科研、教学、后勤、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规模的重要条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为了合理配置高校的固定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近年来,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扩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固定资产也随之增加。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成为节约事业经费、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师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高校建设的重要保证。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大都忽视资产的管理,致使资产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利用率低、重复购置、流失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广泛存在。切实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很多高校过度举债经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其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概述

1.高校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明确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同时还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分类。

高校固定资产一般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按国家教育部分为十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仪器仪表、土地及植物、电子设备、机电设备、文体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行政办公设备、标本模型、量具和器具、文物及陈列品、工具、图书、家具、被服装具和牲畜。

(2)按高校会计制度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交通运输工具、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

3.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1)目的明确。高校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长。使用固定资产寿命较长,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形式多样。高校固定资产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而且价值高。

(4)资产来源广泛。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多元化,如财政拨款购置、用事业性收入购置、用经营性收人购置、用商业贷款购置的以及捐增。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许多重点实验室的设备价格非常的昂贵,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重大。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资金投入,而忽视资产管理的问题,这就导致管钱与管物脱节,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离,管理体制上,缺乏必要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教师、实验人员到校、系领导,对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旧观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资产验收环节程序不规范。

在高校,由于负责采购的部门有设备处、后勤管理处等。在资产验收的环节,通常是谁购置谁验收,这与当前的内控制度相背离。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是否与实物相符,所采购的设备、资产等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核对与监督。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资产种类繁多、管理环节多、管理部门多,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健全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经常发生,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失去了规范约束作用。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作风踏实、责任心强、熟悉政策、思想进步的人才,对其定期进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常抓不懈,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

2.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全过程动态管理。

(1)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开发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共享。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2)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利用校园网,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实现对接。使各级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协调各部门的长期闲置资产,将资产调剂到更需要的部门,减少重复购置资产,增加资产使用率,缓解高校资金紧张的压力。

3.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第1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资产的核心部分。企业必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要由具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士来保管。固定资产由于单位价值较高,而且存在专属性,必需由对固定资产较为了解的、并负有责任心的人来管理。要落实责任制,对由于工作疏忽,出现问题的要追究其责任并予以处罚。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固定资产的应用范围很广,所以说固定资产管理不单纯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

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财务工作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需要。企业必须一点一滴积累经验,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提高管理意识的需要

以往的“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而且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需要改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相关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化,要利用固定资产的流动价值,让其发挥固定资产共享。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规范管理制度的需要

现行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一些漏洞,第一,制度陈旧,不能根据时代的进步予以更新。眼下一些制度还是多年前制定的,而始终没有对其进行更新,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管理模式。第二,制度不够规范。尚未设立对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差错的相关制度,使得对责任人的处罚没有相关依据。所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细致化、责任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一般注重的是固定资产购置时的前期工作,对供应商的选择、项目考核都能采取较为严谨的计划,但购置后的设备管理却容易被忽略,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固定资产应用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中,要求企业员工提高意识、全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管理中去。但目前仍然只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参与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它部门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意识还是很淡漠的。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第一,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尚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造成账账无法核对;由于日常盘点工作做的不到位,未能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造成固定资产帐物不符的现象。第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计提,未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损耗特点,或者将折旧不合理地加速,或忽略无形损耗造成折旧计提不足,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在我国,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停留在萌牙阶段,而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控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较有明显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不明确。对固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责任人缺位、责任无法追究的状况时有发生,需要一套较为全面的权责管理制度。第二,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体制未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提高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

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维护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运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在计算机广泛运用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财务数据实现了共享,整个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可以在一套账套中做账,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企业应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应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统一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并辅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测,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在科学的组织结构框架下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合理地处理好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常规问题。财务部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其实际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方面的要求,综合以上因素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考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现状的指标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节约了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2012年,财政部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把固定资产定义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并指出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六类。

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影响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本文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管理上普遍存在重购轻管、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日常维护缺位、管理手段落后等现象。近年来,通过清理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依然缺乏,“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更多注重于前期购置工作,一旦购买落实并分配到科室使用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很少有人重视。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普遍未能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从购置入库到最后处置的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细则。

(三)资产管理部门缺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外部来讲是国有资产管理局,从内部来讲一般是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购买及登记领用等具体事宜,财务部门负责账务核算。但实际情况是外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

(四)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缺位

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固定资产过早报废,加大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增加了单位的重置支出。

(五)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

首先,事业单位办公室相关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及具体要求不熟悉;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部分账务处理不规范。

(六)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实现有效管理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虽然在财政内网上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和增量固定资产及处置进行动态管理,但作为事业单位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尚未全面实现电算化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数量、金额、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变动。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综合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制原因

我国事业单位多数是政府部门下设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其固定资产的购置也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事业单位的考核通常并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单位管理层的重视,干部职工也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一旦损坏,先想到的就是向财政主管部门申请新固定资产采购,使得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等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二)制度建设滞后原因

2012年以来,财政部门虽然适时修订和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一系列准则制度,但是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仍然欠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自2006年施行以来已近10年。没有系统、权威的准则制度作支撑,就事业单位内部自身而言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会计核算原因

会计账目应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会计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影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该入账的没有及时入账,该销账的没有及时销账,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不准确、账实不符。例如,在对固定资产入账时,没有将相关的运费、安装费等计入固定资产,而只按发票金额入账,导致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不准确;对一些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等没有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对已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而没有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报批处理,形成账实不符;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但已实际投入使用导致的账实不符等等。

另外,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显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由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一)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事业单位每一名干部职工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增强单位管理层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落实。现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验收及登记制度。事业单位办公室作为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到位后的验收及登记管理工作:首先应按照合同、发票等进行现场清点验收;其次是应健全《固定资产登记簿》,根据发票、合同、验收单据等办理好固定资产登记;第三是按照资产分类、资产名称、数量、金额、取得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使用部门等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在领取使用时还应根据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制作固定资产标签贴在资产醒目位置,便于以后清查核对;最后,办公室应将各类已验收登记固定资产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单据按规定程序及时移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核算,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和管理责任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每年年中或年末至少应组成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盘点清查,查明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现实状况、使用部门或使用人等,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并与上报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核对一致,不一致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批准后,调整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并进行调增调减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同时追究有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经纪律。

3.健全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对涉及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对外捐赠、报废等事项,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并根据相关制度制定实施细则,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程序操作。

4.建立健全并落实固定资产维护及损坏、损失赔偿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应定期进行,并制度化加以规范,对造成损坏和损失的应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

5.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操作流程。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将制度分解落实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各职能部门每一名员工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流程,明确部门和个人责任,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三)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和财务人员加强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掌握新的业务操作技能,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也应不定期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开展职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共同提高事业单位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员保证。

(四)积极推行固定资产信息电算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是种类繁多、数量大,要想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就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动态管理,这也是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

(五)外部监管常态化

国有资产管理局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看其账账、账卡、账实是否相符,是否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一致,积极发挥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作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管理工作一直比较薄弱。只有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理念,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推行固定资产信息电算化管理,积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作用,才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贵州省黔西南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