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录入技术

时间:2023-09-13 17:1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录入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录入技术

第1篇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数据的数量越来越多,整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人工记录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错误率较高、效率较低等,且还会占用较大的数据空间、信息数据容易被丢失或损坏,不利于数据的更新。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数据管理进行有效改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储技术不仅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备份和录入平台,还能使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计算机存储技术不仅能进行数据的更新和录入,还能对数据进行逻辑管理。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计算机存储技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存储技术已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得到了应用,企业利用计算机存储技术进行内部管理,主要是对员工信息和内部信息进行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计算机存储技术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导致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计算机存储技术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员工信息和内部信息,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时,绝大多数都采用E-R模型的形式。在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开发过程中,E-R模型非常重要,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是因E-R模型能准确分析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E-R模型,能对不同的需求进行表格分离,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的需求点。在计算机的存储技术开发中,普遍运用了E-R模型,这是因为E-R模型能有效进行实体之间的联系,并具有关系集和属性,进而形成严格的结构逻辑关系,最终可连接不同实体的附属关系,使E-R模型更加完整。可用椭圆形表示E-R模型中的属性,用菱形块表明关系,用矩形框表示实体。

3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设计过程

3.1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需求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阶段,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技术的基础设计和开发阶段。这是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先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保障后续的设计和开发不偏离正确的轨迹。因此,在进行需求设计分析时,要正确地整理用户的需求,并对用户需求中的每一个具体需求和细节进行完善,从而使设计出的信息技术存储平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用户的要求。

3.2具体设计和开发过程

在需求设计中主要是对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此时,用户需求尚处于模拟阶段。所谓“模拟阶段”是指这些需求还没有具体的定义。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设计中,程序设计人员需要最终定义这些抽象的概念,并解析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些需求之间的关系。此外,存储平台的概念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归纳和总结用户的整体需求,对具体的模型进行抽象比较。同时,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应用和开发流程中的其他环节有:计算机存储技术的维护、物理实现和逻辑设计等。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中,这些流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开发和应用计算机存储技术

在计算机存储技术的每个设计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核心内容。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计算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计算机的存储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是使用录入界面录入数据,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存储。在数据存储的过程中,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后才能存储。在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使用中,完成数据的录入后,还要注意存储录入的数据。在使用计算机存储技术进行存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所有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进行相应的备份。在整个计算机存储技术中,数据的存储功能发挥了核心作用。如果数据的存储功能出现问题,则整个计算机存储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行。在计算机中,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一般都将存储的文件设置为不可读。因此,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储中,要对管理员的权限和个人信息进行设置,从而保障数据信息安全,避免数据信息丢失,进而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5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74-03

利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对已录入的藏品信息进行审核是提高藏品信息准确性的必要手段。审核人员主要是通过使用审核功能,发现和修正录入到数据库的错误信息。目前常见的审核方式有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前者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工审阅、手动修改为主要手段的审核方式;后者则是一种以计算机程序为审查主体,审核员为修改主体,以程序比对、以手动纠错为手段的审核方式。在国内,对藏品信息审核方式的认识同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的认识紧密相连。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开始探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的审核方式。祝敬国先生最早提出了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相关程序进行“三重校验”。三重校验的应用开创了由登录员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进行自审的人工审核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高和各博物馆对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愈加重视,有关藏品信息审核方式的研究成果也大为增加。陈红京先生在设计《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时提出了“审核库顺序修改功能”,将录入与审核工作进行分工,提出由熟悉藏品信息的专家逐条核对并修改的人工审核方式。同时该系统设计了自动查询重复数据的计算机审核程序,探索开发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辅助人工审核方式的新模式。同样采用分工进行数据审核的还有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首次采用计算机比对程序进行审核。比对程序可以较为精确地查出并标识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为错误,然后提交给审核员判断并修正相应的错误,还通过对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来考核审核效率,这样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

从上可知,在利用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对藏品数据进行审核的实践中,从总的趋势来看,审核工作从人工审核方式向计算机审核方式发展,计算机审核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目前采集软件审核方式的整理与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对继续改进审核方式、提高藏品信息准确性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笔者主要就人工审核与计算机审核两种审核方式的类型、特点和设计原则进行阐述,探讨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应采取的审核策略。

早期为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所设计的审核方式以人工审核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审核方式产生并不断发展。博物馆藏品数据审核方式根据审核主体――审核员参与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人工审核型。这一类型顾名思义,即以人工查错为主。根据操作权限不同可细分为两类:一种登录员同时拥有录入和修改权限,既录入又审核藏品数据,包括对错误数据的修改。以上海博物馆采用的《藏品管理检索系统》为例,该系统为登录员设置了入库登录和定期核对等权限,使登录员集登录和审核于一身,由登录员审查并修改自己录入的数据。第二种,审核员仅有查看藏品数据的权限,发现错误即将错误数据退回给登录员修改。以苏州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录入员录人数据后将其提交给审核员进行人工审核。如果经过审核没有错误,审核员确认通过,数据进入数据库成为可利用的藏品信息;如果发现有错,审核员立即将任务退回给录入员进行修改,录入员找到错误数据并修正后再次提交审核。

第二,过渡型。这一类型是人工审核向计算机审核方式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利用专门设计的审核程序查错,审核员可查看所有数据,又修改藏品数据。复旦大学的陈红京先生主持开发的《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系列软件提出审核库顺序修改功能,给审核员分配文物编辑权限,使之核对审核库中每一条藏品数据时并通过文物编辑按钮即时修改错误数据。该系统还在审核库转使用库功能中设计了自动程序配合人工审核方式使用,拒绝总登记号重复的藏品信息转入使用库。一旦两条以上藏品数据重复,则其不能被拷入使用库中检索使用,而是由审核员再次审查修改错误信息。《人文类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开创了计算机审核程序辅助人工审核方式的先河。

第三,计算机比对审核型。计算机自动比对藏品数据,发现错误,自动提交错误数据并标识错误之处,提示审核员修改。《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根据登录员录人、审核员审核修改藏品数据的理念专门设置了比对的计算机审核方式。该软件为审核员设置了校对权限,可以修改经比对后不完全一致的藏品数据。系统自动对两名登录员分别录入和提交的相同底账数据逐条进行比对,并将不一致的地方用红色标识出来,由审核员根据总账进行审核修改。

由此可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藏品信息采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数据审核逐渐向计算机自动审核方式过渡,其间审核工作的细化分工和专业化趋势的加强为计算机审核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人员和物质条件。而通过吸取人工审核方式的实践经验,编写自动、比对等程序,利用计算机程序提高数据审核效率的趋势也愈加明朗。

与早期的人工审核方式相比,现在逐渐兴起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方式通过专门化、针对性和考核等设计,提高了审核速度和效率。

与人工审核方式相比,计算机审核更加注重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设计审核流程和操作方法。博物馆藏品登录工作流程依次为录入、查错和修正三个项目。早期,系统笼统地设计登录流程,登录员独立完成所有项目。在实践中,博物馆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三者的差异及此种登录方法的弊端,对其进行分工。陈红京先生将其分为录入和审核两个流程,并提出数据审核“要请专家进行校对”。《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所设计的审核模式则将分工进行得更加细致,查错由比对程序自动处理,审核员仅负责对错误数据的修正。分工细化,使得审核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程序参与审核工作后,审核员的工作更加简单化、快捷化和精确化。以比对程序为例,该程序针对录入过程中录入员常见的人为错误,如错别字(错误数字、字母)、标点错误等而设计,启动比对命令后在数十秒内就可将上述错误标识出来由审核员判断两条数据孰对孰错,并纠正和选择正确的藏品数据予以保存,这极大地提高了审核的速度和效率。

另外,早期的人工审核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对审核工作进行评价,计算机审核则专门设计了对审核员工作量等工作情况的统计功能,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评价审核员的工作。《故宫文物底账信息数据录入软件》设置了对录入员差错率和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的功能,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经

由比对发现的错误数据量及经审核员修改和通过的数据量。对录入的错误数据及审核员工作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担任登录员的录入员和审核员来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通过统计一目了然,为评价登录员工作和制定奖惩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依据,激励着相关人员提高登录效率。

从上可知,计算机审核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藏品信息数据审核工作速度与效率的提高,并逐渐成为博物馆工作者较为青睐的馆藏信息审核方式。

尽管计算机审核方式颇具优势,但目前还不算很成熟,有一些技术问题无法克服,导致其审核结果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查准率。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审核方式一般是针对某一种错误的查询,它对错误类型有着极其严苛的限制条件。其一,以程序为例。目前所见的程序一般是针对总登记号重复即错误的前提设置的,其他重复性错误则不在其审查范围之内。其二,比对程序是基于两个人录入同样信息,如果录入的信息出现不一致处即为错误的前提编制的;如果两个人犯同样的错误,则系统无法识别这种错误。其三,从上面两种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的计算机审核方式主要审核对象是以文本为主的字符型数据,对于选择性指标项中出现的错误则无法识别。这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审核方式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第二,人才是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工作中审核阶段最重要的条件。从上述对审核员素质的要求可看出,审核员应是熟悉藏品知识的鉴定人才,并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而从目前对各个博物馆人才结构统计资料来看,博物馆中从事藏品审核工作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掌握藏品鉴定或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非常少。这极大地影响了藏品信息审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促进藏品信息审核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的审核模式进行改进。

针对计算机审核方式目前存在上述问题,今后博物馆工作者在设计审核方式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目前的计算机审核方式存在差错种类单一、查错率仍未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状况。博物馆工作者在参与设计藏品信息采集系统的审核功能应从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分析目前藏品信息采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错误类型,针对每一种错误设计相应的审核程序。例如,针对常见的错别字,则可设计相应的错别字检查程序,自动检查这类错误,这样可避免漏检比对程序中程序无法识别由于两个录入员犯相同错误这样的情况。

第二,设计审核时一定要保证尽可能查询到所有错误类型的藏品信息。而目前单一的计算机审核或人工审核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查错率,因而保留人工审核方式很有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人工审核界面应朝着易于查看、修改信息操作简单的方向进行设计,从而减少审核员因工作疲劳而造成错检、漏检及修改错误等不利情况。例如,考虑到审核员的需要,可以将一批藏品信息中的某一项以列表的形式按照一定顺序显示出来,由审核员核对并修正相应指标内容,以此保证最大限度地查询和修正所有错误信息。

第三,审核方式的专业性体现在审核员的专业性上。博物馆的专业性一方面体现在藏品上,在审阅录入藏品数据同时也执行审核藏品信息的审核员必须是熟悉本馆藏品及精通藏品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员。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迅速发现和定位错误数据,了解如何修正错误。因此,博物馆一方面,应注重对藏品专业人员的录用和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审核工作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的,所以审核员必须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方法。

目前,国内博物馆藏品数据库的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提高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准确性,完善计算机登录工作中的审核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但应指出,保证绝对不出错的审核方式是没有的。对藏品数据进行审核只是事后的补救措施,为保证所登录藏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要从提高录入员录入数据的准确率出发。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在开发博物馆藏品采集软件时优先考虑为登录员提供便利,设计出高效登录、简易操作和便于人机对话的录入方式,同时提高登录员操作技能。通过登录员录入正确而规范的藏品数据,来保障藏品数据库里藏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祝敬国,藏品管理的电脑检索系统[J],中国博物馆,1985,(3)

[2]陈红京,吴勤曼,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规范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探究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幼师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直也来,许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层面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弊端。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按照各学校的教学大纲必须持续一年的教学时间,课时一般也长达128个课时,学生在大专二年级时候,可自愿报名参加重庆市劳动局的计算机初级技能等级考试或者国家计算机考试,各学校再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一般组织一定的课时。但从各学校历年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取证通过率仍然较低,整个重庆地区一般通过率不到80%。

针对取证率不理想这一情况,许多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新修订各自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在大纲中明确将计算机基础划分为多个模块,如必修知识模块、操作技能模块等,并对每个模块中的知识点和对应技能训练,以及技能训练需要的课时和实现目标的进度,做出相应的说明。以此来实现教学计划的统一和教学要求的统一。如对参加重庆市社保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主要授文字录入课程、Windows操作课程、Word排版与制表课程、Internet基本操作课程等;对参加全国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学生授文字录入课程、Windows操作课程、Word文字处理课程、Excel电子表格课程、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课程、Internet基本操作课程等。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缩减原有课时,还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如何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个摆在每位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可以采用分模块考核的办法。如在授文字录入课程阶段,可以对学生文字录入进行测试,利用“打字通”软件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文字录入成绩的考核,不能一次性完成,可分两个阶段,如第一个阶段,主要考核五笔字型输入法中二级简码,规定学生的最终录入速度为30字/min作为标准成绩,40字/min为优秀;第二阶段, 考核文章录入,要求是40字/min为变准,60字/min为优秀。在word模块,可以分理论与上机两部分组织考核。理论考核可以参照重庆市劳动局的模拟仿真试卷,进行笔试操作。操作考核可以采用上机考试,利用word软件,让学生按照规定进行排版和制表,考试完成后,将每位学生录入的文稿打印出来,进行密封阅卷。以便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

三、重新审视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些老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采取不重视态度,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遏制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认清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次,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校要严格控制计算机教师的师资,上课教师尽量为计算机本专业老师,而不是其他专业老师临时改行,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四、加强教材建设,不断适应幼教教学特点

就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而言,可以说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选择哪一本教材作为对学生课程教学的教材,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在选取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教的教学特点,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把握重点,保证涉及内容和讲授方式适合幼教学生,不能过深或过浅。此外,教材中要含有大量的适合幼教学生的技能训练方面内容。

五、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根据每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后,对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组织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根据每位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高低,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对他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六、改革考核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教学校已经认识到改革考核方式的必要性,也基本上都由原来单一的笔试模式,改成了现今的“笔试+上机”的考核模式。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个人认为这种改革,还应该继续深入下去。对笔试部分所占成绩的比重应该继续下调,因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学校应该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掌握的重要性。其次,就如何进行上机考试,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进行:①可以借助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全国一级考试是一个权威性计算机考试,它的考核方式是上机,考核内容十分全面。我认为,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取消,而以国家一级考试代之,学生通过考试,则成绩及格;未通过,则重修该门课程。②针对各个学校及专业的特点,组织教师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试题库。对待学生的上机考试,可以采用自动化出题和评分,实现随机组卷无纸化考试。这样既能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校获得的计算机知识,能够真正为他们日后工作生活中的帮手,已经成为幼教教育中一个重要且紧迫的探究课题。在这其中,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革,很多专家教授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个人只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做出了一些补充性的探讨和思考,但愿能够抛砖引玉,使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尤国基.幼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8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 煤气管道施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07-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建筑内各类不同管道也不断增多,错综复杂,如果不事先对这些管道布置了如指掌,在煤气管道施工时有可能会导致地下管道的破坏等危险,同时,煤气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因此施工全过程的数据、信息等的录入情况以及施工前的详细方案都显得尤其重要。而计算机在此正好很好的提供了辅助作用。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对煤气管道施工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图片等进行记录、校对、填报等工作,其特点是数据量较大,例如,对于管道施工中的基础信息采集,包括其中的焊接记录等所要填报的表、记录等数据量都很大,因此,通过现代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简化数据、信息等的记录、统计,为施工运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数据资料,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1、数据采集

现场施工组技术人员通过纸质记录方式将现场数据信息完整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及时上报,进行计算机录入。现场测量数据包括焊口信息、焊口位置信息、地下障碍信息、管顶高度信息等,每一道焊口一组数据。可以采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进行数据的测量,不但测量方便,而且测量速度也较快,测量结果采用电子文档存储,使传递方便快捷。在数据的传递方面,以计算机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传递,避免了纸质传递过程中因为人为失误造成的数据信息漏填、误填等问题的出现,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

数字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数据录入前的审核工作。通过整理的资料对焊口编号等进行数据审核,防止出现各种重复或者中断错误,通过Auto CAD软件绘制管道单线图,直观管道走向。Auto CAD可以直接导入定位技术测量的数据,减少输入量,不仅观察直观,计算也很迅速。通过计算机数据审核,可以及时补充数据,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3、数据填报

煤气管道施工中数据填报采用计算机网上办公平台的方式进行直接录入,在数据录入之后,业务等相关部门就可以及时的在各自的账户下直接看到,同时形成煤气管道的走向直观图,对数据填报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要求都非常高。数据填报需要逐条录入,常常导致数据量大、数据多易错的问题,因此,采用专人专机网线填报,在填报过程中及时审核,保证了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也保证了数据的可追溯性。

二、计算机综合管道布置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工程方面的发展跟普及,使计算机管道综合排布成为了可能。住宅内生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系统等管道系统,涉及面广,管道错综复杂,各类管道间的位置、标高等相互影响,在煤气管道施工中,一个不小心,即有可能造成挖破地下管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计算机管道综合布置从控制角度上来说为事前控制,即在主体预留预埋前利用计算机CAD制图软件分析造成管道布置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同时,与管道施工过程实时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有任何的不满意或者管道布置有错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因为计算机综合管道布置对于其他管道有了实现的了解,因此发现问题比较早,避免了许多返工,使煤气管道施工更加合理、安全。

计算机综合管道布置,首先是采用计算机CAD制图软件在电子版住宅地下管道图纸的基础上,分析管道布置的不合理因素,继而行进煤气管道的合理排布。

首先是编制设计意义上的煤气管道布置图,将管道的标注等通过复制、粘贴等操作由专业图纸集中到建筑平面图上。然后将煤气管道通过区域内的门、柱、窗等对煤气管道布置有影响的因素的图形、尺寸、标高、位置等相关标注从建筑图、结构图上集中到建筑平面图上。对管道较多的地方或者处理难度较大的局部,可绘制剖面图。

其次,结合其他管道的布置对煤气管道的标高、位置走向进行调整。煤气管道与门、柱、窗等的位置、标高发生冲突时,调整煤气管道的位置、走向标高让开门、柱、窗等,同时让开其他管道,对有安全要求的管道尽量避开,充分考虑到与其他管道间的安全空间以及维修操作空间,还要考虑到经常性操作的阀门等的开闭是否方便,使煤气管道与其他各类管道形成紧凑、合理的布局。

另外,因设计单位不在现场,如有需要可以用现代化计算机通信手段加强沟通,如发送电子邮件、发送传真等以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王勇,赵文杰,高尚稳.数字化管道技术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

[2] 李志远.计算机管道综合布置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

[3] 袁晓鹏,高翔.管道应力分析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7

[4] 李小睿,刘淑媛.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J].规划设计,2007

[5] 袁崇福,刘守龙.计算机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2008

[6] 陈怀斌,钱信培.计算机在煤气用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9

第5篇

医院网络建设的规划

1网络布局

目前医院的网络布局中,主干网都是中心机房为核心,然后以拓扑结构覆盖整个医院。主干网的网速要求比较高主要使用千兆以太网,传输介质方面也有要求以直径较大的光缆为主。干支网普遍采用百兆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双绞线为主。由于医院的分支比较多,因而每个分支网普遍采用星形结构的交换方式以便于提高网络速度。在以结算为主的科室里,必要的情况下要使用特殊的交换机以保证网络速度以免耽误病号的治疗时间。在领导及监督者的办公室要保证系统的流畅,避免有不合法行为发生。

2中心机房

医院的中心机房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机房、控制室、软件开发室,另外还有与外界连通的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随着信息量的加大和医院业务的更新,医院的数据量与日俱增,为了保证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对网络设备的技术要求有所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必需有畅通无阻的网络、极高的运行和故障处理技术、网络管理和优化到位。目前为了适应科技和患者的要求,医院的网络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灵活性。这个原则要求医院的任意一个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的输出和输入设备,例如打印机、监视器等。其次,开放性。开放性要求医院的网络系统可以支持任意厂家的电子产品,不存在排斥某一产品的现象。再次,模块化。就是根据医院的不同部门应用不同的插件形成积木式的标准件,从而方便特定部门的使用和维护。最后,扩展性,布置好医院的系统后要求这个系统是可以扩充的,这样当将来有某种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其他设备安装进来。

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的对策

1领导的支持和各个科室的配合

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如果单靠网络部门的努力来实施有一定困难。为了普及电子化管理医院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可以由院长担任组长,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各个科室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其完成和完善这项工作。

2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

系统建立之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这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工作质量,因而应该对全院员工尤其是计算机操作频繁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并让其掌握日常的应急处理能力,这样可以在一旦发现危险的时候员工能够自动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一些员工已经适应了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对于刚刚引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还不太熟悉因而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医院应该积极的开展讲座和宣传让员工了解电子化管理的优势,积极接受这种管理方式,尽快熟悉相关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

3系统和网络的维护要及时到位

系统的后期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并危害医院的内部系统。这项工作是非常繁杂的,因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都有可能存在危险,如果硬盘感染病毒就有可能破坏系统内部的数据信息,因而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并破解危害。维护人员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要经常对系统存在危险的地方进行检修,在日常工作中看到隐患及时处理。另外还要保证服务器、线路等免受不法分子的非法袭击。

4足够的资金做保证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如果系统存在老化的设备势必会影响网络的速度和信息的质量,一些产品的使用年限是有限的,因而需要及时的维修和更新。这个过程是需要资金做保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维修人员的工作难以开展,遇到情况处理起来会比较保守,这些都是以后网络运行的潜在危险。对此,医院应该每年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维护分配一定的资金以供日常的维修和管理,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申请资金的渠道要畅通,否则延误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设置相应的监督部门确保这笔资金确实用到维修和更新设备上来,避免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6篇

【摘要】为探讨计算机网络应用于传染病报告监测管理的开发,利用现有管理系统,将传染病监测报告模块内嵌至工作站中,实现传染病报告信息化管理。通过传染病报告的计算机实时监测,可提高传染病报卡的数据完整率,很好的防止了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利用计算机监测管理传染病数据也必将成为今后传染病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测

传染病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和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进行审核,密切注视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传染病发病趋势,特别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聚集性病例,要认真分析,发现爆发倾向和异常情况,随时向当地核实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和上级CDC报告疫情,采用这种人工方式上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常出现信息填写不规范完整,易出现漏报和迟报甚至不报等现象,查询统计也很不方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电子化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疾控信息系统(HIS)也在国内大多数疾控系统及卫生医疗单位投入运行,对防控传染病疫情管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设立医疗单位防保科的普及,为传染病报告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鉴于传统的人工方式的上述不足,利用计算机的实时、智能、快速等特点,结合传染病报卡管理制度,我们设计开发了传染病监控管理程序,此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测、管理、查询传染病数据快速及时准确,能较好的防止原手工方式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易出现的漏报和迟报、信息不完整等情况,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医院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此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测、管理、查询传染病数据快速及时准确,能较好的防止原手工方式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易出现的漏报和迟报、信息不完整等情况,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

1 系统设计

该系统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技术,服务器端采用Win2000 Server+MS SQL 开发。客户端采用DELPHI 6.0开发,运行环境为Win98以上操作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系统按模块化设计原则,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

1.1 传染病数据录入模块:该功能模块内嵌于医院工作站中,在线监测医生录入的疾病诊断是否属于上报传染病,如是则弹出信息录入窗口,由医师完成详细信息录入并自动打印传染病报卡。疾病名称采用标准化录入,可使用五笔简码、拼音简码、疾病名中文关键字检索,操作方便快捷。该模块也可单独运行,由传染科人员录入相关信息。

1.2 查询模块:提供按日期段、疾病名称、病人姓名、门诊号、住院号、是否上报等内容的单项或组合查询及打印。

1.3 分析模块:可按时间段、疾病名称、地域、医师等内容分类统计分析传染病上报信息。为分析疾病、地域流行情况提供参考。

1.4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进行疾病数据库及用户表的维护。

2 讨论

此系统在我市医院试运行近半年,通过与原传统人工方式的对比,采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传染病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2.1 缩短了传染病报告收集时间:因采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传染病数据,减少了中间环节,98%以上的传染病报告在确诊后第一时间就通过网络传输至防保科主机并自动打印出来,同时也大为减轻了防保科人员的工作负担。

2.2 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完整率:当首诊医师发现传染病患者,在使用计算机录入数据信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录入信息是否完整有效,如不完整,则系统拒绝提交。同时将数据信息字典化,可采用简码录入,从而减少了医师录入工作量,加快了上报速度。

2.3 降低了传染病报告的漏报、迟报率:系统自动判断临床诊断是否属于上报传染病,并提醒接诊医师及时上报。防保科工作人员也可在网络上实时监控,发现有超时未上报病例则告知首诊医师加紧上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防止了传染病漏报、迟报。

第7篇

论文摘要:培训信息管理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企业的人员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系统支持,企业应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弥补企业人才管理中的不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力、资源以及信息的争夺已经转变为对人才的争夺,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招聘引入外部性人才,而更重要的方式则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的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建立一个全面、快捷、有效的培训信息管理机制。

一、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信息录人。主要包括参加培训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以及与培训信息的录入,主要是对相关培训信息进行联网输入

主要内容是培训基本信息输入。主要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的姓名、工号、参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性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成绩、证书编号等一整个参与培训和取得成绩的信息。

以上基本信息内容应由企业具体的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准确输入,并每个人负责自己所输入的参训学员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输入传给信息统计部门的总服务器,进行同一时间段的保存和管理。这些基本内容信息主要是从人力资源部门获得。在首次建立数据库时,应采取开库操作,集中时间,一次性地将相关学员的数据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在以后的信息变更和保存中,和人力资源部门保存同步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保护信息库。信息化中,存在各种电脑病毒,而一旦发生病毒入侵,将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应该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并保存,建立起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以及基本信息库。

第二、方便信息查询。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进步使培训人员信息的系统化查询方便快捷,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培训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信息成本。

第三、权限管理设置。指充分利用加密技术,根据不同人员的职位设置不同的权限,信息录入系统的基本信息录入人员、查询管理人员、信息备份管理人员、信息修改人员等都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志在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有没有大量相关人才的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很多企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人才库工作建立不完善,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

(一)重培训不重信息保存

一般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进行多次大量的培训后,却没有建立起对应的人才培训信息,在以后查找培训档案的时候,费时费力,非常难找,同时,存在保存数据准确率较低等问题。

(二)人才测评体系不完善

由于统计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他单位传给的信息,没有主动地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主动询问和索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导致企业人才库信心不全,不能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统计信息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个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联系,加上统计部门权限不大,不能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导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培训信息形式多样,给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也导致在国内或国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不足。[1]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使得企业将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更加系统、安全、有效的展开,在对员工相关信息录入的基础上,对员工增加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员工的相关信息,方便对人才进行培养和任务分配,从而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动态管理。

(一)重视计算机软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只有系统的各个模块都有人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保管,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统一输入格式和规则,让企业领导者能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浏览。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获取员工相关的信息,更是方便的工作,杜绝以往信息不全、繁琐查询、参考价值不大的困境。企业领导通过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地找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理顺企业领导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

(二)培训企业相关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企业也只有引进和培养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突出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培训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从而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在了解员工培训信息以及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开发、使用以及利用人才,企业储备完善的员工资料信息,可以以此来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通过人才引入和人才带动,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成熟。

(三)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使用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实用、系统和科学,将使很更多的人力资本从繁杂的人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四、小结

企业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应对现实存在的不足,并充分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才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企业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48-01

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本文重点探索医院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希望能够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主要由系统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构成。软件则是由医院的人力、财务以及事物管理相关软件构成。通过对软硬件设备的改进与维护,实现资源共享,相互配合。

二、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的财务收费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门诊、住院等反面的收费。其中,门诊收费是医院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根据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便可以自动计算收取多少费用,并开具相关的收费凭证,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住院收费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在信息系统中了解到患者的基本信息,缴费情况,并及时的通知相关服务部门,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医护服务。同时,患者也可以利用信息查询系统,了解缴费隋况,避免各种误收状况发生。

(二)医嘱管理方面的应用

医嘱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护士将医生关于患者的医嘱信息存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不仅减轻了护士的人工工作量,而且,还可以为医生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医患矛盾也因为规范化管理而大幅度减少。

(三)药品管理方面应用

通过建立药库管理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有效的对购人药品办理出入库/房手续,并将药品的基本信息存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便于管理人员的药品维护、管理以及查询等工作。从而及时的更新药品,确保药品储备充足,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

(四)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应用

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医院职工的日常考勤、工资调整以及聘任晋升等。计算机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人工失误造成的错误率,并且,将需要保管的资料存入到各种存储硬件当中,及节约了存放空间,还降低了资料的管理费用。并有助于医院职工的借阅以及查询。

(五)病案统计管理方面的运用

病案统计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病案及统计进行管理,可使病案统计达到一体化。由于采用编码管理病案,首页管理系统可对存于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检索,按常规、病案号、患者姓名、ICD码等输入病案号及患者姓名时都会进行检索,如发现重号时就无法再输入,从而避免病案与统计的重复录入。因此,通过计算机对病案及统计实施管理,可以准确、规范、高效地将就诊人数、入院病人数、危重病人数、抢救病人数以及死亡率、临床确诊率、床位使用率、出院病人数进行自动生成(自动分类)。

(六)后勤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

后勤物资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对物资和仪器设备的采购、调拨和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能够提供采购计划的录入、编辑和查询功能,入库单录入、编辑和查询功能,出库单录入、编辑和查询功能,调拨单录入、编辑和查询功能,库存量查询打印功能,移库功能,库存管理误差处理功能,库存分类汇总打印功能,科室领用汇总打印功能等。同时建立科室物资二级库管理,杜绝管理死角,加强监督,防止多收费、乱收费、漏收费情况发生。

三、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优化了医疗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促使医院的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还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相关工作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通速度,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缓解因重复工作而带来的精神疲劳,工作效率也是明显提升。进而更加高效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通过设定一定的权限,医务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详细查阅,并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问题,将医疗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使得医疗纠纷也是不断减少。

(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地进行财务及物资管理,减少浪费

任何一个单位,在财务以及物资管理方面,都是存在着众多的工作环节,管理难度明显提升。医院也同样如此。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得财务以及物质管理变得高效、简便。而且,监督方面也极少出现漏洞,相应的管理成本也是大幅度降低,医院节约资源目标实现起来效果更为理想。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医疗和护理工作记录能随时进入信息系统,医院管理部门可随时查阅住院患者的各种信息和多种医疗指标,实时监控整个医疗过程,并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医疗的有关领导还可以组成专家学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第9篇

关键词:局域网;办公系统;功能模块;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新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办公均采用了网络化平台为基础,扩大了企业现有的经营调度范围。计算机是信息科技体系最为实用的方式之一,借助计算机网络可积极创造更加优越的控制平台。局域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处理性能,可根据用户调度作业要求设定服务平台,逐渐扩大网络办公的数据处理范围,这些对于办公系统功能升级是大有帮助的。

1 局域网办公特点

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适用于庞大数据流的自动化处理,如图1。新时期企业经营开始朝着信息化方向改进,局域网办公成为了信息系统改造的重要内容。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应用功能优势明显是局域网的最大特点,其能够按照企业用户操作要求执行程序命令,对所有原始数据提供多方面的控制保障。例如,企业办公数据由各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又可分为不同类别的数据内容,这些均可凭借局域网功能完成对应的操作。

图1 办公局域网

2 局域网办公系统功能模块优化对策

鉴于局域网应用功能特点,企业选择计算机网络作为数据虚拟化处理平台,必须要结合办公操作要求拟定系统方案。笔者认为,设计人员要根据局域网自身的功能特性,结合企业办公时数据处理要求,共同编制一套可行性的功能模块方案。一般情况下,办公系统模块可设计为录入模块、检测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等,每个模块设置需经过对应的程序指令运行。

2.1 录入模块。局域网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数据录入是办公数据处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手机原始数据资料的关键步骤,如图2。过去局域网办公未设定数据录入层,一些无用数据被执行办公指令,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荷载,导致原始数据资料被浪费。新型办公系统添加录入层,本质上是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操作,按照办公要求搜录可利用的原始数据,为系统下一层次处理提供帮助。

图2 数据录入流程

2.2 检测模块。近年来商业办公网络面域更加广阔,局域网办公呈现的数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原始数据面临的风险系数也更高。其中,病毒传播是局域网办公最常见的风险,入侵者利用带有病毒文件进行传输,对企业网络实施恶意攻击。局域网办公系统添加检测模块可智能扫描原始数据,经过详细处理之后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系数。它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远方的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较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2.3 处理模块。局域网办公采用智能处理模块,由程序编码器按照用户层要求筛选数据,对原始数据二次处理之后再执行操作指令。办公系统智能处理融合了计算机、传感器、无线网等三大要素,为用户搭建一套同步处理模式,如图3,从数据收集到处理均采用智能化流程,这些都是办公系统功能模块优化的主要对象。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扫描仪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图3 数据同步处理

2.4 存储模块。数据库是存储办公数据的应用型仓库,也是局域网办公系统里比较重要的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数据存储空间。基于局域网办公条件下,办公数据库从小型存储转变为大型存储区,硬件设备选用更高级别的CPU,适应了办公数据多层次功能需求。局域网严格意义上是封闭型的,它可以由办公室内几台甚至上千上万台计算机组成,决定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 局域网办公维护措施

与传统网络形式相比,局域网采用了封闭型构建模式,这种方案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现有局域网办公平台下,局域网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这些都是按照企业用户办公规模或操作空间需求而定。设定局域办公网络之后,根据办公操作性能不断地升级改造,促使局域网集中调度可行性系数上升。为了更好地利用办公系统,企业需做好网络维护与检修工作,定期对网络运行动态实施定位检测,从而促进办公系统功能的优化升级,以创建更加优越的局域网办公环境。

4 结束语

早期对局域网应用集中于数据资源调控,单一适用于用户计算机操作性能,从而达到数据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这些对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对局域网办公系统功能实施优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办公作业的空间面域,促进了系统数据资源的优化利用,带动了内部办公环境的优化升级。对于网络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及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处理。

参考文献:

[1]李长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07).

[2]郑中,孟凡荣.基于技术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07).

第10篇

一、强化指法练习

学会正确的键盘指法打字,对以后在使用电脑时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指法有利于快速实现盲打,而不用一直看着键盘打字。随着家庭及中小学电脑教育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已不再陌生,对汉字录入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指法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许多学生完全没有指法这个概念。学生在输入字符时随意用指头输入,或两手各用一个指头输入,更谈不上盲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训练质量得到提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让学生明确指法学习的意义。许多学生认为,我能打出字来了,还有一定的速度,也会聊天上网了,还学指法干什么,对学习指法有抵触情绪。因此教者要强调指法练习在整个汉字录入,乃至计算机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认识到指法练习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本功和入门证,打破学生对指法练习可有可无的偏见认识。2、盲打入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指法盲打练习从基准键入手,严格按盲打要求进行练习,在基准键练习熟练后,再逐步以基准键为中心向外扩展。切忌把指法要求讲一遍,给一些英文小短文,让学生进行盲打练习,学生很难掌握手指的分工,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3、注重正确率,不追求录入速度。正确率包括字符录入正确率和指法正确率。开始在测试中最好不要求速度,速度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指法正确,速度会逐步提高的,以免速度要求吓倒学生,或学生为了速度在指法上乱了阵脚,就得不偿失了。

二、选择好汉字输入法

当前,汉字的处理技术已经步入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许多优秀“汉字输入法”充斥着人们的视野,特别是以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法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更加人性化,输入更容易。但“五笔字型”输入法以其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便于盲打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社会上使用最广泛的汉字输入方法,也成为了我们讲授汉字输入法的首选。但由于以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法,因易学早占据了学生的大脑,并且有较快的输入速度,同时由于五笔输入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训练,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恐惧。因此,在学习前要让学生明白“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优点,以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法的缺点,拼音输入法因重码多,不能实现盲打,在实际工作很累,速度也不高,对于较专业的文章打起来就更难了。同时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障碍,在讲授这些冗长乏味的理论知识时,要化繁为简,点拨重点。字根的记忆是入门最难的,要用各种手段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字根后,不一定记牢时,就可选择简单的、容易拆分的二级简码进行练习,通过二级简码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字根记忆,同时学生也在打出汉字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三、科学的训练以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汉字输入法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区进行字根的练习、键面字、键外字的输入、简码和词组的输入。字根练习阶段是比较枯燥的,但学会五笔字型的关键是熟记字根表。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几遍字根口诀表,有一定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同时用手指键入相应的键。对字根稍微熟悉了就可以找些简单的字来让学生进行拆分了,没必要死记字根。多找些字来练练手,字根表就在学生的脑子里了!实践表明,通过六课时的练习,字根表自然就比较熟练习了。简单汉字的拆分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容易让学生认为汉字就是这样拆分就行了,影响后面的学习。接着进行键面字的学习,这个相对简单,也是对字根很好的巩固。紧接着是键外字的练习,难点在于拆分汉字和末笔识别码。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多举例练习,如果教师只教规则就叫学生练习或举例过少,学生掌握起来是很吃力的,也容易产成恐惧心理,影响五笔教学。最后是简码和词组的输入。简码和词组的输入是提高录入速度的有效途径。全码是简码和词组输入的基础。但在全码输入训练上也不要过久,否则,学生一旦习惯于汉字的全码输入,就会影响到简码和词组输入运用,因而直接影响了汉字的录入速度。汉字的录入最终是为了文章录入,在学习过程中也可找一些和教学进度相当的文章进行练习。以让学生找到打出文章的快乐。

四、借住软件强化学习

在“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训练的过程,借助一些CAI软件,能有效地缩短学习的周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有利于利用软件检查学习的学习情况。如“金山打字通”软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类练习的环境,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一目了然,学生同时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测试成绩,因而,练习的情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正确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极大的帮助。

五、以考促学,以赛促学

第11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定,职业学校面临着种种挑战,一些昔日看好的专业被冷落,而另一些专业变为热门。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热门课程备受各中职校的欢迎,本文就此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探索。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设置调研工作,学校目前开设有三十多个与市场经济较为贴近的专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一、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模块式教学计划

 

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所以学校一开始就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在“应用”两个字上。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都非常普遍,除要求会计算机的操作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计算机在相应专业中的应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熟练、实用。如果脱离开相应专业谈应用就只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相当于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只会操作不会用,不能或不能很快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需要,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相背离的,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缺乏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分不出去或学完用不上的弊病,最终就是由“热”变“冷”。是社会真的不需要懂计算机的人才吗?肯定不是。而是在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社会需求,是否真的实用。

 

为此,学校组织力量深入市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调查,并进行研讨,确定了符合宿迁市经济发展规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宿豫中等专业学校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能直接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且相关文化课达到中等教育水平的初中级计算机应用人才。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校采取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做法,即制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教学计划。

 

模块式教学计划表的执行原则是: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它包括必修的文化课知识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要求学生达到中等文化基础,且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该模块主要是入门模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宿迁市急需的人才规格,选择其他模块中的一块作为必修模块,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专项技能。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在学好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选修其他模块或其他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学校通过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安排一些选修课程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是很有好处的。

 

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自1994年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以来,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规格的要求,按照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已为宿迁市培养了三种规格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人才。其中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的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人才300多名,与财政局联办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100多名,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银丰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的电工及工业控制方面的人才200多名,这些人中有80%已经上岗,一半以上成了相应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些有专长的毕业生的上岗,给我市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宿迁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也被誉为宿迁市的“小科学院”“人才库”,已跃居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行列。下一步学校将针对宿迁市的白酒及广告装潢等行业培养装潢艺术与电脑美工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将按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规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二、根据专业课特点及知识梯度实施区段式教学

 

所谓区段式教学是将一个学年分为若干个小的区段,每个区段为若干周,一般在一个区段要集中突破一门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有的课程可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跨越几个区段来完成。为了保持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程区段教学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性、连贯性,可以将某些公共课排在区段之初或区段之末讲授。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即把“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按区段教学,能把安排在一学期的分散的教学训练时间集中到一起,有利于教者的教与学者的学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掌握,能强化训练,使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起来,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能够起到很好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区段式教学的特点。

 

按区段式教学模式,我们对一些课程安排做了调整。例如,原教学计划中指法课30学时,文字录入40学时,是安排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根据这两门课的特点,操作性强且指法是文字录入的基础,均需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在期中考试前利用两周时间完整指法字录入课在期中考试后用四周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前两周以推进课形式讲授文字基础的使用方法及正确的键入指法。通过一周的集中训练,把分散的时间集中到一起,提高了训练效果,一周下来所有学生都能实现盲打,且都具有了一定的速度,其中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120个正确字符。

 

学生的基本功在一周内得到了强化,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以后还可以集中时间学习其他课程,把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强化训练,有利于专项技能的形成,在文字录入课区段强化了五笔字型录入训练,在前两周集中进行五笔字型理论的讲解、拆分方法,后两周集中进行速度练习,由于有了指法区段扎实的盲打基础,两周后有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30个正确汉字,其中有50%学生能达到40个汉字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文字处理初级工标准。

 

由此可见,区段式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走完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便于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普教模式,走学练或产学结合的路子,不受其他教学活动的分割、冲击和干扰。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这样便于请访问学者、兼职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学、表演和传技带徒、带实习等,使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得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依据技能鉴定的等级标准,实行目标教学,推行“双证书”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对社会劳动力的管理、培养,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人考核条例》和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江苏省劳动厅制定了《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

 

在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实体(含社会力量办学)的毕、结业生等四类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项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上岗、任职的凭证,是各单位招工、录用、工资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公民境外就业、劳务输出、法律公证的有效证件。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逐步走向市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也有法律保证。所以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推行毕业和技术等级证的“双证书”制,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以模块为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等级标注。标注的制定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行业用人的实际,实行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证和地方行业岗位合格证并行的学生技能鉴定体制。

 

有了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并以此作为教学标准,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方向。教师备课时根据本模块技术等级标准,认真研究并确定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并事先告诉学生。由于有了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接受新课时能有的放矢,对掌握新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学生也了解本专业最终应达到的目标,除要修完全部课程拿到毕业证书外,还要拿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

 

有了学习的目标、进步的方向,增强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分阶段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我们按有关技能鉴定标准,分阶段组织考核,形成了以单元考核、学期(年度)考核、等级证书鉴定考核为主线的系统技能考核体系。

 

“双证书”制是用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这一尺度衡量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提供了技术等级依据,是一项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具体工作。目前学校培养的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生中有90%拿到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又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学校已在其他专业也推行了这一做法。

 

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中专和技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94年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确定了该专业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及在宿迁市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各方面还不很成熟,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使计算机应用专业更成熟更完善。

第12篇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和专业思想的教育,树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学习作风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电脑作为一种时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学生在入学前,大都已经体验到缤纷的电脑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认识到一些先进的技术,语音输入、手写输入以及扫描技术等先进的数据输入技术已经深深地烙印地学生的脑海里,许多学生因而错误地认为键盘录入技术是一门过时的技术,学习键盘录入技术是一种低级的、落伍的行为,进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以至于课堂上抗拒学习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的世界观和系统的学习观,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键盘录入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长时期的数据录入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操作者必备的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电脑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过程的艰辛,树立起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法训练是学习汉字键盘录入技术的前提

掌握汉字的键盘录入技术,指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熟练且标准的指法是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基础;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汉字键盘录入技术训练之前,必须要进行基本指法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握数字、字母和键面特殊字符的录入方法和“十指分工”的技能,达到“盲打”的程度。

三、 充分做好“汉字输入法”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实操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前,汉字的处理技术已经步入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许多优秀“汉字输入法”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五笔字型”输入法以其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便于盲打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社会上使用最广泛的汉字输入方法,也成为了我们讲授汉字输入法的首选;但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训练,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恐惧。因此教师必须要消除学生心中的这种学习障碍,在讲授这些冗长乏味的理论知识时,要化繁为简,点拨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汉字的笔划、字根、单字三个层次关系,汉字的基本字型,汉字的结构关系,以及汉字的拆分和编码原则;重点是要求学生熟记基本字根的分区及其在键盘上的键位分布。只有在熟记基本字根的基础上,才能更快更易地理解汉字拆分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上机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掌握汉字输入法的根本保证

掌握并提高汉字录入技术水平,不仅要长时期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而且要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

在训练的开绐,要根据学生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认知情况和能力,按部就班地分阶段开展训练。

(二)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在各阶段的训练计划中,应该且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目的地设计好训练的内容,按同型或同码分类的原则,把编码相同或相近的字根、单字或词组进行归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掌握,提高训练的效率,降低了学生对相似汉字编码的遗忘率。

(三)合理地调配训练方法

汉字录入练习是一项单调、苦涩的动作,容易使学生生厌,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经常变换一下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时而自由性练习,时而任务驱动型练习,时而强制性检测型练习,时而竞争性比赛型练习;多种训练方法交替轮换,让学生感到次次新鲜,课课有趣,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单一的训练方法,只能逐渐磨灭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五、借助“五笔字型”输入法学习软件优势,加快学生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掌握

在“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训练的初期,借助一些学习软件,能有效地缩短学习的周期。“五笔高手速成”软件,是其中一个学习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优秀教学软件,它的优点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类练习的环境,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一目了然,学生同时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测试成绩,因而,练习的情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正确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极大的帮助。其它可选用的学习软件还有:“WBX”软件和“打字通”软件。

六、强化训练是提高学生汉字录入速度的关键

“先分后总,先准后快”是我们训练学生“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准确掌握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基础上,强化训练成为提高学生汉字输入速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