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基本

会计核算的基本

时间:2023-09-13 17:1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的基本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基建 核算 思考

一、医院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适用制度

根据《卫生部部属(管)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要依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及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做好财务管理。”的规定,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的医院其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适用制度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

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二、医院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

(一)会计科目设置说明

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基字[1998]4号)文件,对原科目进行了修改。与医院有关的科目主要是:

(1)增设“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2)增设“转出投资”科目,核算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而建成的、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专用设施的实际成本。

(3)取消“基建拨款―本年财政贴息资金拨款”科目。建设单位收到财政拨入的贴息资金,原在“基建拨款―本年财政贴息资金拨款”科目核算,修改为通过“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核算。

(二)主要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说明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本科目核算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下设建筑工程投资和安装工程投资二级科目,并按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如医院门急诊大楼为项目,土建工程为单位工程)。

(2)“设备投资”:本科目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下设“在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和“工具及器具”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单项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的类别、品名、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如蒸气锅炉、电梯等)。

(3)“待摊投资”:本科目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根据制度规定设置明细科目核算。

(4)“其他投资”:主要是核算单位购置的在建设期间使用的办公用房屋。

(5)“转出投资”:核算非经营性项目建造的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专用设施。发生的转出投资应在下年初进行冲销,借记“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等科目,贷记“转出投资”科目。

(6)“交付使用资产”:本科目核算单位已经完成购置、建造过程,并已交付的各项资产(包括用基建投资购建的在建设期间自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和“待摊投资”等科目的明细记录,计算交付使用资产的实际成本。

(7)“固定资产”:核算建设单位按基建计划用基建投资购建完成交付使用的已完工程(如宿舍、办公楼)。注意:基建过程中借用的行政上的固定资产不在本科目核算(如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可以直接在医院行政账上核算)。

(8)“待核销基建支出”:核算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等支出。

发生的待核销基建支出,应在下年初进行冲销,借记“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等科目,贷记“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9)“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设备”、“库存材料”这几个科目一般只有在甲供材料的情况下用得到,但实际工程中,多数是乙供或甲定乙供的方式。

(10)“基建拨款”最常用的几个明细科目:

“基建拨款―本年度预算拨款”核算本年内由地方预算拨入的基本建设拨款。

“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核算经批准从预存银行的自筹基建资金中转入本年使用的自筹基建资金拨款(如:单位自有资金从行政上拨入基建账),资金平衡报表中没有该科目,只能放在“其他拨款”栏中。

以上基建拨款的明细科目在下年年初建立新帐时,应将各明细科目的上年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以前年度拨款”明细科目的贷方。

(11)“基建投资借款”最常用明细科目:

“建设银行投资借款”核算从建设银行贷款的资金。

“其他投资借款”核算从其他银行贷款的资金。

“国外借款”核算从国外政府、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国外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借款。(一般用于医院设备的引进,优点是还款时间长、利率低)

三、医院基建流程中的会计核算方式

(一)行政账拨入自有资金到基建账

基建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自有资金(A或B项目)

贷: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A或B项目)

贷:其他应付款―行政借款(若是借用流动资金准备还的)

行政账处理:

借:在建工程(A或B项目)

借:其他应收款―基建借款(若是借用流动资金准备还的)

贷:银行存款

(二)财政预算拨款

基建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财政预算拨款(A或B项目)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

行政账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资金

借:财政专项支出

贷:银行存款

(三)取得项目贷款(建议直接放入基建专户)

借:银行存款―项目贷款(A或B项目)

贷:基建投资借款-建设银行投资借款或其他投资借款(A或B项目)

(四)向施工企业预付工程款时

借:预付工程款―(A或B项目)―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支付时)

(五)支付进度款(施工企业开具工程票据)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或安装工程投资-单位工程(A或B项目)

贷: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支付时)

贷:应付工程款―施工单位

(六)用拨款购买设备时

借:设备投资(A或B项目)

贷: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支付时)

(七)发生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和监理费等待摊投资时

借:待摊投资―(根据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A或B项目)

贷:银行存款

(八)向施工企业预付备料款或自行购买材料时

借:预付备料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九)发生除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投资以外的并能单独形成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种其他投资时

借:其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十)发生江河清障、城市绿化、项目报废等特殊支出时

借:待核销基建支出―(江河清障、城市绿化、项目报废)

贷:银行存款

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贷: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

(十一)发生的待核销基建支出,应在下年初报经批准后冲销有关资金来源

借: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等

贷:待核销基建支出

(十二)建设项目自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时

借:待摊投资

贷:固定资产

(十二)资金来源方的各种本年拨款项目,在下年初建立新账时,即转入“以前年度拨款”项目。

借: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明细科目

贷: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十三)建设项目交付

借: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分类)

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贷:待摊投资

贷:其他投资等

(十四)在年度财务决算批复后,第二年年初与相应的资金来源对冲

借: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借:基建投资借款―明细

贷: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

(十五)基建项目交付时行政账处理: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事业基金或专用基金

贷:在建工程(行政拨入基建账的金额)

贷:长期借款(项目贷款金额)

四、基建报表与医院会计报表的关系

1.月度报表中,医院会计报表与基建报表单独编制,省市年报编制中合并反映。

2.根据省市年报编制时医院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求,年报中增设“基建资金占用合计”和“基建资金来源合计”两个科目。

第2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传统模式;弊端;新核算模式;构建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资源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进行重构与集成,从而建立会计与社会、与技术、与管理等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使核算效率得到提高。要构建起高效的崭新模式,就必须对传统的核算模式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在新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少走弯路。

一、要深刻反思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的缺陷

传统核算模式是指按手工会计下各级账户组织的核算。会计核算就是按照固定的账户体系进行的,它是在会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称之为传统核算模式。在会计软件出现以前,一直是会计核算的唯一模式,但具有下列缺陷:

1、核算口径固化

核算口径是指核算时所遵循的核算标准,主要体现在科目设置方面。这是因为会计核算是在设置的账户中进行的,而账户又是按会计科目开设的,因而科目设置口径自然也就决定了会计核算口径。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口径固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科目固化。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的所有会计科目和级别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科目名称和打乱科目级别。科目固化必然导致提供的核算指标固化,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二是会计报表指标固化。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的会计报表格式是固定的,所能提供的核算指标也是固化的,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核算时效滞后

一是记账日期滞后。在企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由于传播途径不畅,会计原始凭证只能在业务发生很长时间后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收以后也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集中记账。这种问题在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企业更为严重。二是报表编制滞后。在传统核算模式下,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在每个会计期结束后进行,在实务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报表编报大大晚于会计期期末。在环境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的信息。

3、核算深度肤浅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当然,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关联度越高越好,会计核算也有一个成本效益原则问题。由于人力操作是传统核算模式的主要特色,核算手段十分落后,使其核算深度较为肤浅,主要表现在会计报表各项指标之间关联度低,核算粗糙。

4、核算指标单一

核算指标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过加工整理的价值量数据。根据货币计量假设,传统核算模式只能提供价值量核算指标,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极为重要的的其他信息都被过滤掉了。如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绿色资产等,由于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使得这些价值无法确认,致使企业堆积大量隐形资产,而这些隐形资产,完全可以用非货币信息来计量。

二、构建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的主要优势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标志着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深度、广度和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

1、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从总账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不可能同时采用多种会计核算形式。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总账核算可全面实现6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

3、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

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簿,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从指标的覆盖范围看,传统核算模式没有一个表能全面、总括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而信息化的“棋盘式对照表”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活度

第3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目标

可真实反映基建项目实际总投资数额。政府财政资金拨款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通常财政部门人员必须在完成项目后,核定项目实际总投资数额,并以此为依据统一批复竣工财务决算,和建设单位清算财政资金。因此,行政单位人员应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应确保会计核算的结果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政府投资基本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实际总投资额。

可客观的反映基本建设项目中政府投资交付使用的资金价值。在进行资产入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是政府投资部门交付使用的资产价值,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将建设成本正确的归集、分摊,可真实、准确反映交付使用资产价值,避免出现国有流产流失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会计核算

(一)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做好财政拨款额度的资金进账管理工作,具体会计核算处理科目,将“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拨款、本年度基本建设基金预算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记入贷方,而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为借方。“基本建设拨款”科目中的具体明细科目应结合实际核算需要确定,一般而言应包括“本年自筹资金拨款”、“ 以前年度拨款”、“ 本年基建基金拨款”、“本年预算拨款”以及“本年其他拨款”等。

(二)工程实际实施阶段

1、建设单位自建会计核算

采取相关的设备、器材。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采取的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在购买相关的材料、设备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该纳入器材采购成本中,其中应包括差旅费、关税、包装费、装卸费、手续费、运输费、进口设备保险费、增值税等。具体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是,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贷方,将“器材采购”记入借方,其中关于“器材采购”的科目应具体细分为两个明细科目――材料采购、设备采购。若支出为财政直接支付,则应该按照财政国库支付的相关执行机构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委托单以及相应的原始凭证为依据,严格审核后再登记入账,该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为,将“基本建设拨款、本年基本建设基金预算拨款等――由财政直接支付”记入贷方,将“器材采购”记入借方,同样也需要设立材料采购以及设备材料两个明细会计科目。

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验收完毕所有的采购设备、器材,并准备入库过程的会计核算方式为:将“器材采购――材料采购”记入贷方,将“库存材料”记入借方。将“器材采购――设备采购”记入贷方,将“库存设备”记入借方。若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些设备需要安装,会计核算时可以设置在“库存设备”科目中。

设备安装会计核算。在交付需要安装的设备时,具体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应为:将“库存材料”、“库存设备”记入贷方,而将“设备投资”记入借方,同时“设备投资”科目应设置“工具及器具”、“不需要安装设备”、“安装设备”等几个明细科目。安装完设备并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办理设备的验收交接手续,将“设备投资”记入贷方,将“交付使用资产”作为借方。若不需要交付使用器具、工具、安装设备的情况下,则应该按照设备出库凭证来办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程序,将“设备投资”科目记入贷方,将“交付使用资产”科目记入借方。

2、将基本建设项目承包给第三方情况下会计核算

支付预付款。若承包第三方自己购买材料、设备,或者向施工单位预付备料款,这种情况下应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贷方,而将“预付备料款记入借方。在若第三方预付施工单位建筑安装预付工程款时,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房屋、动力设备、建筑物、线路、管道等内容时,应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贷方,而将“预付工程款”记入借方。

结算工程款的会计核算。在工程项目完毕后,承包第三方应进行结算,并支付给施工单位工程款,此时应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预付工程款”、“ 应付工程款”等记入贷方,而应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记入借方,并应将该科目设置安装工程、建筑工程两个科目。

3、待摊费用会计核算

根据相关规定,分摊记入交付使用的所有资产成本费用支出应包括土地使用税、勘察设计费、土地征用费、土地迁移补偿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设别检验费、临时设施费、可行性研究费、研究实验费等,应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极为贷方,而将“待摊投资的各项明细项目”记入借方,其中应包括土地征用费、土地迁移补偿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在工程项目实际竣工交付的过程中,应根据在建工程、交付使用资产比例分摊。

第4篇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 医院会计核算 差异分析

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区别于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向医疗相关机构、政府以及大众展示真实、完整、全面的财务信息。随之老旧的会计制度渐渐不能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与优化。本文主要是对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并从提高医院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具体差异分析综述如下。

一、成本核算体系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缺乏章程,没有制定相应的确定标准,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范围以及方法也没有进行明确;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作为医疗成本的一个整体,被不合理划分;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不同医院在对成本核算口径以及信息的处理上,缺少对比性和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医疗绩效评价、价格收费以及政策改革造成影响。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将重点内容放在管理自制物资成本以及成本归集的核算上,能够以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为参照,从而有效分配或者归集医院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耗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还能够通过精密的编制计算,做出较为详尽的成本核算报表,清晰将医院中所耗用的成本内容进行展示。

二、集中支付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并没有集中支付核算的概念,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纳入医院的会计体系中,并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的体系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例如:按照国库管理改革要求,增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设“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并要求“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支出”、“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或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目体系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保持一致,消除了部门预算、核算、决算“两张皮”现象,从技术上使预算、核算、决算一体,提供医院财务、预算执行的信息。

三、药品差价处理差异

在旧会计制度下,对药品采用售价核算,其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药品的成本结转计算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误差。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核算体系,药品在医院内部的流转按成本价核算,销售时按照规定的加成政策计入医疗收入科目。药品的成本结转按照实际销售的成本结转,不再分摊管理费用。新制度下的药品成本结转较旧制度更符合实际情况,也为现如今医药价格改革后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奠定了核算基础,同时为加强医院成本控制,考核医院成本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四、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不计提累计折旧,是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在财务报表中使医院固定资产虚高,造成财务状况不实。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医院应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寿命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规定对固定资产折旧区分不同的资金来源作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财政补助、非财政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但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冲减待冲基金;对于医院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五、基本建设项目核算差异

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基本建设项目在竣工前,并不会出现在会计核算项目中,不仅会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造成困难,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核算项目的凌乱,发生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总账会计核算的脱节,并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受到质疑,处理不好还会让医院陷入财务风险。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加大了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关注,将基本建设项目并入“大帐”核算,保证了医院基本建设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六、科教资金处理差异

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疗机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广泛,科教专项经费总量也不断增加。旧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并没有将科教资金的科目并入收支核算管理之中,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仅将其按照专用基金项目进行核算。这样的会计核算模式,会造成医院收入成本在会计账目中的偏差,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的失真。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通过新设立“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待冲基金”、“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将科教资金的收、支情况纳入医院的收支管理,真实反映医院收支状况。

对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差异的分析,是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内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贯彻和落实医改精神和相关政策,将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统一,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适用范围,完善了药品差价、集中支付、基本建设以及科教资金的会计核算项目,能够有效对医院会计的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进行保证,并且在新会计制度的使用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者需要以辨证发展的思维,不断对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魁.浅析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J].中国总会计师,2011,16(6):135-136

[2]孙玲玲.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差异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23(2):103-104

第5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建核算; 会计核算; 探讨

一、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颁布至今,已运行了12年。随着高等教育创新、政府收支类改革和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发展,原制度已不适应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全面地反映高校核算状况。为此,财政部对高校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拟定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简称“新制度”。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校新制度把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这主要是:

(一)我国财政体制依据: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规范国库财政支付与高校会计核算活动

我国高校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这条原则,同样也是适合于高校内部的核算的。坚持这条原则的意思是:第一,体现了我国财政体制执行力的统一性;第二,在国家财政统一领导下高校会计核算的分级性;第三,在高校会计分级核算基础上财政制度的统一性,即实现国家财政拨付与高校会计核算的统一管理。原制度形成高校基建核算与高校会计核算分离的结果:一是出现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无论是以哪一套账上报,都不能单独地反映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貌;二是不便于高校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算;三是不符合《会计法》对会计资料信息完整性的总体要求;四是不符合我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财政体制要求。目前,高校贷款居高不下,中国社科院发表2006年的报告表明,当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人民币额约为1 500亿元到2 000亿元。这笔惊人的举债,反映出基建核算与高校会计核算之间分离的巨大风险,甚至出现盲目投资的弊端。实施新会计制度,能使高校会计核算真实地反映、管理、监督、参与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活动,规范国库财政支付职能与高校会计核算活动之间的统一。

(二)新制度统一核算规定依据: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整体会计核算状况

新制度在第一部分的“总体说明”中指出:“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并阐明:“高等学校财务报表是反映高等学校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及预算执行结果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以及报表附注。”新制度明确规定:把“基建投资”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这种新规定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充分表达出高校会计制度执行力的统一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全面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整体会计核算状况;第二,它有助于高校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使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促进高校会计、财务活动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三,克服了高校会计核算不统一性的问题,纠正了原制度会计核算与基建核算之间存在两本账的问题,即纠正了原来事业财务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核算高校教学科研等常规性、维持性业务;基建财务执行《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业务的问题。

(三)两账纳入会计核算依据:实现了高校会计核算结果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新制度把“基建投资”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实现了高校会计核算与基建核算的统一,是解决高校会计核算与基建核算两套账的最佳办法。其逻辑在于:因为高校会计必须完整地反映高校经济活动,基建投资是高校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高校会计必须反映高校基建。但是,原制度规定,高校事业收支核算与基建收支核算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其结果是:第一,这不符合会计主体性原则。即,这不仅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相悖,而且与高校会计准则相冲突,把高校的一个会计主体分为两个会计主体,违背统一性的会计主体性原则。第二,导致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归集的混乱。人们知道,银行贷款是以高校为主体、以事业财务报表为根据的借贷方式,还款也是以从事业结余中还款。这样运作,表面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质上有矛盾的地方,在会计核算上有不可取之处。比如说,对基建财务拨款,究竟是做“结转自筹基金”科目还是做“借出款”科目呢?对此无定论。如果记入前面科目,会造成当年收支的巨额赤字;如果记入后面科目,又会导致基建项目成本归集的错误。因此,新制度把“基建投资”核算并入高校会计核算,是和谐地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佳举措。

二、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新制度在“资产类”中新增设了一级科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并相应地增设了二级科目;同时,在“收入类”中新增设了一级科目“基建拨款”,构成了高校会计核算中关于基建核算的重要内容,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整体的会计核算状况。

(一)关于在“资产类”中新增设的一级科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在新制度第二部分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码的“资产类”中,新增了两个一级科目1406“在建工程”、1407“基建工程”,并在它们的二级明细科目中,都确定了具体核算内容。

第一个一级科目中的“在建工程”,是核算高校以非基建项目资金进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与此同时,在第一个一级科目“在建工程”中,又相应地设置了具体核算科目,即新增两个二级科目140601“建筑工程”、140602“设备安装”等具体科目内容,进行明细核算。这样,对高校以非基建项目资金进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切实做到了会计核算有章可循的具体明细科目。

第二个一级科目中的“基建工程”,是核算高校以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与此同时,在第二个一级科目“基建工程”中,又相应地设置了具体科目,即新增四个二级科目140701“建筑安装和工程投资”、140702“设备投资”、140703“待摊投资”、140705“其他投资”等具体科目内容,进行明细核算。这样,对高校以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也切实做到了会计核算有章可循的具体明细科目。

(二)关于在收入类中新增设的一级科目“基建拨款”

在新制度第二部分的会计科目名称和编码的“收入类”中,新增了一个一级科目4002“基建拨款”。本科目核算高校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基本建设拨款。本科目相应地设置“中央基建拨款”、“地方基建拨款”等具体内容,进行明细核算。

与此同时,对基建拨款的主要账务处理作了如下规定:

1.关于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规定。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结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通知书》即原始凭证,借记“基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

2.关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规定。这根据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根据本年度财政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借记“财政应反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

3.其他支付方式的规定。在实际收到基建款时,按照实际收支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4.会计期末的规定。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期盈余,借记本科目,贷记“本期盈余”科目。

三、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的根本特点和积极作用

新制度把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是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体现出它的根本特点和积极作用。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高校基建核算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高校会计核算实现了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目标。

高校基建核算纳入高校会计核算,发挥出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高校基建核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二是高校会计核算完全真实地反映高校整体核算状况;三是为高校的会计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四是大大地提高了高校会计核算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大大增强了高校会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执行能力,切实加强高校依法治校,促进高校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09.

[2]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编写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周红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处理探讨[J].会计之友,2009(5).

第6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

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想“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修订既符合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秩序,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制度将基本经济建设投资划入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畴,要求基本经济建设的投资在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的同时,还要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出于基本建设单独核算的规定,长久以来,我国消防部门的基建会计核算都是单独进行的,并不与行政会计有关联。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结构下,消防部门的基建费用由地方财政给予划拨,而后遵循相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这样的规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账目分类过多,特别体现在基建会计核算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与消防安全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由此而来的地方财政对消防安全基建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导致部队经费在基本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少,但由于相关规定,消防部门还是要设立单独的基建账目,并在后面的核算工作中为了方便将财政拨款和自筹项目资金都归入基建账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支出在基建账目上进行核算,在工程完工后不及时处理剩余资产,使得消防部门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不完整,资产情况不清晰,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消防部门基建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新会计制度的促使,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核算成为消防部门优化会计核算的重要举措。

一、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优势

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是积极响应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完美成功后,财政部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这一文件的加快了消防部门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合并的进程。其次,行政单位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开始大范围的实行,基建工程款也可通过国库直接或授权支付,这一举措为消防部队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三,消防部门的消防装备配置更新和基本建设的浪潮在这两年将持续减退,施工项目和企业数量也在递减,并账核算的内容相对简单,为并账核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条件。

二、实现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途径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应以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成功整合的经验为参照,引进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自身情况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在并账核算过程中,应把基建会计核算作为次要部分,将能代表基建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添加到以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本的行政会计核算科目中,并经过不断的修整与调合,使行政会计科目和基建会计科目互为表里,完美融合。此外,在基建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中,由财政拨款和工程结余构成的固定资产应该增加相应的固定基金,而由借款构成的固定资产,则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进行账目核算。

三、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后的科目设置

消防部门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的合并,第一步是合并会计科目设置。其科目设置一般分为资产类科目设置、负债类科目设置、净资产类科目设置、支出类科目设置、收入类科目设置五种,每个科目又可再分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工程”、 “预付账款”、“应收单位投资借款”和“工程物资”四项,其中“基建工程”可具体细化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科目进行核算。

2.净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结余”,用于核算基建项目完工后基建拨款的剩余资金。

3.负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三项,其中,前两项可具体细化为“基建借款”和“其他借款”两个科目。“应付账款”细化为“基建工程款”、“基建备料款”和“基建设备款”等科目。

4.支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基建支出”和“财务费用”两个一级科目。其中“基建支出”用以核算部队以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等资金进行的项目工程的成本支出,“财务费用”用以核算部队为筹集建设经费而发生的费用。

5.收入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科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拨款”,用于核算中央和地方给不低的基本建设拨款。

四、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报表的调整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科目设置会发生变化,相应的,会计报表也要发生改变。行政财务方面,可继续使用原来行政会计核算的部分报表,但要结合合并后的会计科目对表格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报表进行实时的调整,以保证会计报表能全面、真实、清晰的反馈出部队财务状况。

五、结语

第7篇

摘要:会计核算在相关原理以及方法的框架下,有效提升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质效,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作用的全面发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着眼于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梳理会计核算的相关流程,以期为后续相关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核算基础;核算方法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

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重要性的梳理,有助于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转变思路,真正认识到会计核算基础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环节中的作用,对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相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巨大的体量在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大大增加了保险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缓解竞争压力,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参与到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在创新社会保险基金服务内容的同时,对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监管以及外部控制等进行了强化,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业务类型、产品结构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产生与会计核算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会计核算基础为抓手,保险结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障预算衔接起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情况,对于基金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随着会计核算基础的不断改善,其能够为社会保险基金提供更为完整、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财务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既能够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机制的调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市场波动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稳定性的下降,引发社会恐慌。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梳理、分析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在思维层面形成系统化认知,对于后续相关改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1.财务信息反映不全面。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并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降低了风险防范能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于多数城镇职工而言,其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环节,对于两种缴费渠道则采取差异化的处理,以确保养老保险收付实现制度与基金制度的协调。在这种机制下,在收支平衡原则的框架下来开展缴费活动,所有的缴费全部用于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收付实现制度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整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情况,只局限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中现金支付部分,对于暂时尚未进行支付的债务无法提供相关数据,甚至还会对部分工作人员产生误导,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严重制约社会保险基金自身的风险防范以及化解能力。2.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合理合法开展,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各政府部门、相关保险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其作为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对社会保险的分类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划分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类型,并进行针对性的会计核算管理,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体系为框架,由政府统一管控,进行预算编制,这种处理方式,固然能够保障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发挥其在社会保障环节的积极作用[1]。但这种单独的会计核算,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反映出社保保险基金预算,在预算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的情况,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其他会计核算工作有所不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在存储、拨付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操作,无形之中将会大大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难度,无法真正发挥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3.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极易引发信息误导,给管理工作的质效产生妨害。现阶段多数地区将收付实现制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收付实现制度,对各类资金进行确认以及核算。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实用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财务信息工作的相关要求,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无法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给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损益的的评估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无助于监督管理体系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对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质效产生了妨害作用。现阶段,我国逐步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以及显著改善,势必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形象的梳理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机构应当重视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作用的发挥,构建起完整的会计核算机制。

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善的基本方法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实际,明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掌握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妥善处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从整体上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到政府核算体系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环节,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结算的基础,逐步长期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确保会计核算基础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2]。2.做好会计核算制度的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于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用,在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会计信息在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给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妨害,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以及监督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会计核算制定进行必要的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实际的处理环节,工作人员应当着眼于实际,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调整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框架,将会计核算与公共财政机制衔接起来,将其作为公共财政的延伸,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3.做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调整思路,从整体上明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梳理财务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系统化的技术手段,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获取、快速共享,以财务信息管理为突破口,提升财务核算基础。

结语

为切实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更为系统完备的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运营过程中,需要转变思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本文以会计核算基础为研究核心,在梳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探讨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吸收过往有益经验,创新核算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善的方式进行分析,为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

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第9篇

[关键词]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控模块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它进行层层分解。最高层若干模块是主控模块,它们体现了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系统风格,其模块结构的划分标准是否科学将影响会计软件的整体质量。科学的模块划分标准有助于获得标准化、通用化,甚至是全通用的主控模块结构。按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划分是电算会计模块划分的两种主要标准,它们各有优缺点,只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都会显得美中不足。如果以数据处理流程为主要划分标准,将各模块重复的内容抽出来,再按功能划分,就可以扬长避短,进而获得全通用标准化主控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全通用标准化的主控模块结构,适合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的电算会计,并能实现强大的核算功能。这些核算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中央数据,实现双轨核算制。并为适度的反记账和反结账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采用主辅核算,既能满足传统编码内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进行更详细的编码外核算;报表模块全通用,不仅能加工各种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报表,而且结合编码技术可实现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三、主辅核算全通用

第10篇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概述及应用现状

1.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概述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相比,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未改变,依旧遵循其基本原理,通过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来收集财务信息。同时,在传统模式上也缺乏创新。一些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增加了其时效性。大量的财务信息,纷繁的数据,通过软件来处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解放了人力资源。

2.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应用现状会计在长期积累经验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的核算模式。时至今日,虽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仍然是财务会计中重要的部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适用于手工核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会计核算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会计核算也逐渐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克服了许多传统会计核算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财务工作变得极为便利。

二、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标准灵活性不强会计核算的标准基本靠会计科目体现出来,由于会计核算工作一般是在会计核算申请的账户中进行,但会计账户的申请通常需要根据会计科目的标准进行,因此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十分重要。会计核算标准的灵活性较低,主要也是由会计科目的标准固定化引起的。在传统的手工核算的标准下,会计核算的科目都是固定好的,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名称和顺序都很难改变,甚至一些二级科目都不能改变,常导致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的口径设置不统一,如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制造费用下可以设如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修理费和福利费等,财务费用下可设利息、手续费、汇兑损益等经常出现问题。而会计报表指标由于固化造成很严重的报表冗杂问题,既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给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负担。

2.会计核算缺乏时效性会计核算的时效性是会计核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计核算的发生时间与信息提供时间的间隔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对会计核算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十分重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是企业要做的事情之一。时间间隔越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然而,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十分落后,导致其时效性很差,给企业带来了相当一部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主要是记账日期落后、报表编制和提供时间落后等。这些问题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中都可以避免。

3.会计核算的深度不够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核算的深度就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计核算的程度并不是越详细就越好,这要考虑核算的成本问题。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人工核算是主要手段,这种核算手段十分落后,核算肤浅,深度不够。各项核算指标在不同的报表中无法直观看到其内在联系,本来应密切相关的两个报表被割裂得毫无关系,所提供的核算内容十分肤浅。

4.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足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只重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没有对企业成本产生的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因此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管理者所制定发展计划也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成本核算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但在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所获得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核算措施,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力调控。

三、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的优势

信息化的会计核算,即把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良,使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形成互动和共享。信息化背景下,一方面会计核算的思想观念和核算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另一方面又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信息化深化了会计核算的标准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仍以账簿和报表为核算信息的主要方式,保留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但同时又深化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是采用人工核算的方式,效率很低,因此每次只能采取单一的一种核算方式。然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却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的需要,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另外,在序时核算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只能采取三栏式日记账方法。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序时核算可以采取的方式不再只是一种,核算的科目也不只是货币资金科目,而是扩大到了其他科目。此外,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可以在电脑上完成,通过各种软件完成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型报表。甚至采用二维乃至三维的结构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反应一些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会计核算的深度。

2.信息化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广度会计核算广度一般是说明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信息化氛围中,会计核算不单单需要借助传统的价值尺度对其进行核算,且需要采用很多非货币的方式来进行核算,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多套账簿,从而解决传统核算模式单一的现状,增加会计核算的广度。

3.信息化使会计核算的效率提升信息化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先进的理论和设备,在核算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情况能被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明显减小,同时核算质量还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应用新的成本核算方式使得信息收集和分析变得更为便捷,减少了核算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从而起到控制核算成本的作用。

四、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分析

信息化有效推动了会计核算的发展,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灵活度,增强了会计核算时效,同时也扩充了会计核算模式。下面从五类新的核算模式入手,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

(一)综合的零级核算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需要对目前存在的一级科目进行分类,以便组建一个较高层次的会计科目,即所谓的零级科目,在该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核算就属于零级核算模式。

1.零级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首先,零级核算模式一般是选择随机核算制,可以对各种零级核算随机抽取;其次,一级科目一般是零级核算模式得以进行的基础;然后,重新分类,并由此进行零级核算,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概括性的零级科目。

2.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可以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流动性等几个方面分类。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实现的是“全部分类”,即把所有的一级科目都按照要求划分到某零级科目中,从而实现单一的零级核算。除了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流动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外,与此同时还可以把所有资产划分成一类,其余的科目不分类;所有者权益不分类,而其余的一级科目需要按照要求分类;将负债划分成一类,其余的科目不分类;按往来科目分类;按资产净值分类。小规模人等不能抵扣增值税的,购入材料按应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二)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能及时响应的核算,实质是实时操作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应用。在实时核算过程中,通常会形成核心的中央数据,其已成为控制随机核算数据的主要指标之一。

1.实时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实时核算模式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1)采用实时核算制,可以实时提供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

(2)根据已编好的核算单位和科目编码进行核算;

(3)采用汇总核算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实时核算的准确性。

2.实时核算模式的基本内容在进行核算过程中,实时核算模式一般会形成核心的中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于中央数据表中,并根据各级编码汇总和核算单位来进行登记和分类,主要包括各级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其无法对逐笔序时的发生额进行反应,而仅能反映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的汇总数据。凭证表一般属于核算的数据源表,它提供的原始数据要在实时核算模式下进行加工。例如,会计电算化就是采用实时核算的一种核算模式,在发生可以用货币计量或以实物计量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从业人员将经济业务原始会计信息输入会计软件中,会计软件就可以快速分析和计算,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在运行时都要遵循会计恒等、核算时要复式记账、平行登记和账账相符等原则,从而确保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的正确度。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经济业务可以是资产类业务,负债类业务,所有者权益类业务,成本类业务及损益类业务,每次输入新增的原始数据,会计软件就可以根据新增的会计信息实时分析和处理系统中已有的会计信息,并快速生成关于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科目的最新信息,管理者可以随时参考这种实时生成的会计资料,来为公司或企业的发展做出决策。

(三)分组核算模式

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对已有的各级明细科目进行随机概括和分组,这样可以形成一系列符合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并且可以将这些会计科目定义为分组科目。然后依据分组科目进行分组核算,即所谓的分组核算模式。

1.分组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分组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采用随机核算制,该过程中需要实时提供新的明细核算指标;

(2)在已有明细科目基础上对其重新分组,从而组成全新的明细分组科目,其一般需要进行现场指定。

2.分组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分组核算模式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是由现存的明细科目分组口径来进行现场随机指定。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分组口径,通常会将相关信息保存到分组信息表中,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做到随时调用,而不需要重复分组。计算机或会计软件对于新增的会计信息,可以打破传统的分组方式,将系统内的会计信息再次分组,这种分组是瞬间完成的,而且分组的精确度非常高,对后期的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分组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组口径有以下两种。按现金流量大类分组或是按投资种类分组。

(四)重组的混合核算模式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所有科目实施重新分类组合,具体主要包含各级和一级明细科目,从而组建一个混合科目,然后根据要求对其实施会计核算,即所谓的混合核算模式。混合核算模式使用对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打破了科目的级别特点,而且还能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1.混合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混合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采用随机核算制,其一般是按照新提供的混合核算指标进行会计核算;

(2)不需要对编码级别进行分类就能实现现有科目编码的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混合科目,并对其开展混合核算,其一般需要在现场指定;

(3)一般不需要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仅选择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即可。

2.混合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混合核算模式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由混合科目的口径来决定的。实际上,混合核算属于分组核算和零级核算的结合,使用起来比较灵活。混合核算模式可以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重组,不论是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或三级、四级科目,在形成新的混合科目之后,按照重新组合的混合科目进行核算,这种混乱的科目组合可以满足企业特定情况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如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抽查和试算平衡时,为保证审查工作的公平公正,将企业会计科目全部打乱,再审查企业会计工作是否合规;有时候在试算平衡时,如果花费了很长时间却不能找到哪里出现了错误,那么就可以采用混合模式,打破思维定式,寻找试算不平衡的原因。

(五)延伸的辅助核算模式

为了满足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可以对已有的底层明细科目进行适当延伸,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然后根据这些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就是所谓的辅助核算模式。

1.辅助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辅助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选择随机核算制,其能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比较细致的核算指标;

(2)在现有底层明细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从而构建全新的辅助科目,并根据其标准进行辅助核算,一般需要在现场指定;

(3)辅助核算模式不仅需要汇总的核算方法,同时也采用了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

2.辅助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辅助核算模式所包含的内容是由编码内外的划分来决定的。辅助核算模式对于那些具有纷繁复杂经济业务的企业和公司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或公司的经济业务特别复杂时,为了方便会计分录工作,会计审核需要给一些经济业务进行辅助编码,这些辅助编码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效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

五、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基本建设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公路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因此做好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尤为重要,对节约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部门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

公路部门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根据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2007年开始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制度》的要求,结合公路部门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套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在工程项目的核算中,公路部门既是建设项目的业主或投资者,又是养护项目的承担者,按照预算控制原则,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管理制度。主要通过“预付帐款”、“在建工程”、“应付帐款”、“事业基金”、“事业支出”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1、预付帐款:下设“预付工程款”二级科目,核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预付给施工单位的款项,并根据施工单位分设明细科目,工程结算时用于抵扣应付工程款。

2、在建工程:用于归集正在建设或已完工未核销的工程的各项费用支出,根据工程具体开支下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其他支出、出包或补助等明细科目,并根据工程项目进行分项目核算。工程完工核销时转入“事业支出―项目支出”下的具体工程项目核算。

3、应付帐款:下设“应付工程款”二级科目,主要用于核算应付而未付的工程款,并根据施工单位分设明细科目。

4、事业基金:下设“事业基金结余”二级科目,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年末工程项目结余转入该科目。

5、事业支出:下设 “项目支出”二级科目,用于核算各专项工程及公路养护成本。“项目支出”下设“大型修缮”科目三级科目,“大型修缮”下根据工程项目分类分为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改建、公路绿化、建筑物修缮、其他资本性支出等四级科目,用于归集各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根据具体费用的开支下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其他支出、出包或补助等五级明细科目,并根据工程项目进行分项目核算。年终转入事业结余。

二、公路部门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工程资金不到位,工程结算滞后,挂帐多,时间长

公路部门之前隶属于省公路部门直接管理,九十年代初期下放到各地市管理,各地方政府不断认识到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对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也加大,大部分国省道公路工程由公路部门来承接。地方性工程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工程项目通常先启动,资金拨付滞后,由于配套的工程资金未能及时到位,虽然有的工程项目早已经完工,但相关的财务结算未能办理,或已办理财务结算,但无法进行核销,长期挂帐,有的时间跨度长达十来年。

2、工程核算成本不真实

公路部门的工程成本是以上级部门的预算计划来核定的,年初或期中根据计划按具体项目下达工程核准单,要求完工决算成本不能超出核准计划。工程有结余年终转入事业基金,用于下年计划安排,未完工程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年终先转入事业基金,下年工程完工后再冲减事业基金。在实际结算工程成本时,结算数与计划数通常不一致,因此就有擅自调整、挤占项目资金的现象。当某项工程成本超出预算计划时,为了做到不超支,往往会将部分成本转入其他工程项目开支。或有的工程有结余,尽量多摊入与本工程无关的各项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超出规定的比例。

3、资金来源未分项目管理

公路部门资金收入是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科目来核算,根据拨款单位设置明细科目。由于未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帐,对同一个拨款单位的多个项目的资金拨付情况很难分清,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不能做到明晰、准确。

4、工程结算滞后,结算手续不完整,不规范

公路部门工程完工后,常常由于竣工验收滞后,而导致工程结算滞后。特别是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未进行中期结算,期末会计报表、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完成工程量,使会计信息失真。已办理的工程结算中,所附原始凭证不完整,审批手续、签章不齐全。

5、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由于公路建设会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乏,致使会计监管无章可循。一些单位只注重项目的建设,不重视财务管理,造成监督约束机制失控,许多财务行为不规范、手续不完备。财会审计只在工程项目完工后进行资金使用审计,对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解决公路部门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制度

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补充规范原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不完整的地方。从工程预算决算审查到招投标、合同管理到资金拨付,成本归集、帐务处理、报表编制,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提高基建会计人员的素质 基建会计工作应选择那些素质高的、真正适合基建会计的的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基本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建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各项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会计核算办法,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按制度办事,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手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和业务素质。

3、强化资金管理,规范成本核算

公路部门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核心是资金管理,必须做好资金核算,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首先对未及时到位的工程资金应采取措施积极追讨,对已到位的资金应分项目设置明细帐或设置辅助帐,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工程结算的办理、核销。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串用专项资金,不违反规定扩大成本开支范围,不提高开支标准,不弄虚作假、虚例支出,严格控制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及时分析反映其资金运行情况及工程建设实施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及工程项目的稳妥实施。

4、规范工程结算和帐务处理

完工工程应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未完工程应按照工程进度办理中期结算,并严格按照结算制度办理结算手续,对结算附件不完整,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项目不给予支付工程款。正确、规范、合理使用会计科目,严格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写及帐薄的登记,做到各类帐目日清月结,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确保帐务处理达到规范有序,科学合理。

第12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保留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有效内容,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创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保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算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内容较少。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在原有核算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建设投资这一板块,使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有效解决了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游离于会计核算的问题。同时,新事业单位还对一些不执行会计制度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单独说明,使得会计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二)核算内容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在核算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主要优化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等与改革相接轨的核算内容。尤其是在政府收支分类方面,新制度主要完善了“财政补助收入”这一科目,在原有子科目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支出”以及“项目支出”这两个二级科目,其中“基本支出”又进行了细分,主要分为“人员经费”以及“日常公用费用”两个明细科目。同时,新制度还对“材料”、“产成品”和“成本费用”这三个科目进行了统一,要求统一使用“存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对“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业进行了统一,要求统一使用“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明确会计要素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发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五种,会计要素的进一步明确能够有效区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财务要素,使会计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的提升。

(四)会计报告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相对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会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上。第一,资产负债表。新制度取消了原有的收入项目、支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关系等式体现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这样就不需要运用其他表格另外表示单位的负债以及净资产状况。同时,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一项要划分资产的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以便清晰地体现出单位的偿债能力;第二,收入支出表。新制度要求单位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要采取分步原则进行编制,明确体现单位收入支出情况;第三,财政收入支出表。新制度要求单位增设财政拨款收支表来对财政拨款项目进行反映,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够通过此表获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及其财务核算方面的数据与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地了解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使用实际情况。

(五)固定资产核算得到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上升到1000元,特殊设备价值标准则上升到了1500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没达标的固定资产可以转化为存货核算处理。同时,新会计制度还提出了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折旧,具体运用“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进行计算,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

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单位会计制度能够得到平稳过渡,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事业单位应当积极与财政部门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多样化方式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宣传,使单位相关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作用,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第二,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会计核算平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对现有的核算系统平台进行优化和升级,使核算内容和方式都能够与新制度相挂钩;第三,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充分考虑到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做出的调整,通过资产清查工作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及时进行固定资产转化和计提折旧工作;第四,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转变会计核算工作理念,要充分考虑到新制度对会计报表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按章开展工作,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真实性、直观性,进而全面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为单位决策者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单位稳健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2013(8).

[2]刘艳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财会通讯,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