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

时间:2023-09-13 17:1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一、前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保险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保险公司势必要摒弃以前分散、粗放的管理方式,朝着集约型、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即在保证各个下设分支机构财务自和资金所有权、支配权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银行账户,负责管理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并且按月向各个分支结构提供会计信息,最终实现规范会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目的。

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因和特点

保险公司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即各级分支机构均设立隶属于自身管理的财务部门并且使用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由各级分支机构作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行使财务管理和核算职能。各级机构定期向上汇报本级以及下辖机构的财务状况以及会计报表,层层汇总得到全公司的总财务报表。这种财会合一的管理模式虽然方便各级机构管理本级业务以及资金运行,但是难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透明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上市发展。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涵盖了诸多工作,比如保费批量扣款、费用审核、税费申报、分支机构需求上报、银行账户日常管理、资产及物品的调拨管理、各类单据的发放等,三级机构市属中心的工作更为琐碎,还要包括理财分析讲座等。总之,保险业务纷繁复杂,保险公司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多,人手不足,很难全面的顾及到核算工作。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国务院“小金库”的排查工作,国家对于保险公司核算的要求更加严格,推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势在必行。虽然各个保险公司采用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具备如下特点: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原始会计凭证或扫描件,完成账务后统一装订保存;区域内业务费用收付统一管理、调度、结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上报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决算报表,经相关机构复核后归档;

三、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与要点

(一)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

按照集中程度来分,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途径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采用统一开户,分机构核算的全国大集中管理方式,平安保险公司即采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各地分公司将业务和费用事项原始单据扫描后可借助ERP系统发送至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交叉验证后复核生成凭证,会计核算人员据此进行账务处理和资金审核拨付;二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隶属于省级分公司,负责该省各分支机构具体的费用核算工作,各级机构保留审批资金的权利,由总公司会计部门承担监督和业务指导的工作。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保险公司需要根据所占的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决定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上,在保险公司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进行全面账务处理,一些保险公司上收费用审批,付款由分支机构完成,还有一些公司将公司资金、单证、税务全部上收统一处理。不同公司的集中核算目标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集中核算模式与制度,但由于保险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高,涉及的流动资金数目大,建立规范且符合实际的会计集中核算流程十分重要。

(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和不足

1、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透明性,提高了效率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保险公司各个分支结构互相独立,分支机构的财务审批权与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实现了分离,核算人员能够更好的执行公司的财务规定,依法严格核查各机构的收支项目,在很大程度约束了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预算外支出、风险事项支出现象。另一方面,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不必再进行会计凭证处理,核算复核、付款和实效追踪等工作,可以更专注于财务分析,专项投资比分析等与公司经营发展相关的专业业务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为分支机构提供优质的财务管理服务。

2、增加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降低了风险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大部分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开户进行会计核算和费用审核,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负责管理资金的审核与汇付,统一保存被核机构的会计资料,更好的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统一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专门的核算人员进行具体费用审核,与分支机构财务进行交叉验证,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差错率。

3、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脱节

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后,由核算中心承担会计监督职责,但会计主体、预算主体仍然是各分支机构,所以分支机构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间往往存在着职责不清的现象,再加上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离后,核算人员与机构财务人员沟通大大减少,很容易发生矛盾,甚至造成管理盲区。另一方面,核算人员要负责多家机构的会计核算,由于不了解机构的经营状况和业务细节,无法保证经济事项与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只能从形式上判断,增加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难度。

(三)保险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要点

1、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流程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确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范围与职能以及与各个分支机构的协调机制,建立流水化的核算业务流程,切实保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能够成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会计核算服务。

2、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

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保险公司应该着力培养以下几类人才:分支机构虽然可以取消会计职位,但是应该设立专门的业务录入员,录入人员应能够编制基本的会计凭证,维护会计系统,并承担简单的税务和资产业务工作;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核算人员需负责会计系统的管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核算经验,能够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生成汇总会计报表,负责公允值价值的确认,对重大事项进行干预和控制。

3、加强对行业规范的学习

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主要工作包括:保费收入、计提准备金、投资收益、费用计提等。针对新的会计准则,核算人员应该明确保险合同的界定、保险合同的划分、保险混合合同的分拆、保费收入的确认和新型保险产品的核算,核算人员还需厘清《企业会计准则第25 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关于保险业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9 年修订的《保险法》、2009《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等法律文件中关于会计核算的差异,如保单现金价值自动垫缴保费、寿险与非寿险的划分等问题的规则变化。表1即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5 号―――原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中关于保险混合合同分拆规定差别。除此之外,核算中心人员可以在机构费用报销前或利用保险公司省级会议培训的机会加强与机构财务的沟通和指导,增加各方的了解和配合,以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

4、加强内部审计与控制

各级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要和会计核算中心一起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严格限制超预算的行为。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保险公司应该特别重视合规性审计与全面性审计,加大力度处理违法乱纪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作为公司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是会计行业的重要改革,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保险公司规模的增加和国家对保险行业各项要求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

1以债务重组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存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以放弃债权的方式来进行的,根据会计准则,可以按照债务重组的方式来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在以往的旧会计准则中,主要是通过非现金的资产方式清还债务,在进行债务汇总时需要把其作为非现金资金入账。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债务重组方面,要考虑到现金、非现金、公允价值和应收金额之间的差异,在债务重组时应考虑损益,然后用非现金的形式根据公允价值记账,以下举例说明以债务重组方式存货金额确定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2016年5月4日,上海某材料公司要销售一批材料给双蝶公司,含税价为115000元。2016年11月10日,双蝶公司出现了财务状况,没有办法清还债务,通过协商,可以用产品来进行抵押清还债务。双蝶公司的产品为90000元,增值税率为15%,该产品的成本为80000元,不考虑其他税费。根据旧准则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101500应交增值税13500元贷:应收账为115000,材料公司核算没有涉及利润,根据债务重组所得税规定,材料公司发生了亏损11500(115000-13500-90000)元,该公司在缴纳所得税时要扣除这部分。债务重组时,材料公司获得的抵债存货账面应该为101500元,存货计税成本应为90000元,二者存在的差会在售出时转换。新准则下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90000,应交增值税135000营业外支出:债务损失11500贷:应收账款115000。由于材料公司会计核算发生了11500元的营业外支出,对利润产生了11500元的影响。根据债务重组所得税的条例,建筑材料公司损失了11500元,在纳税时要扣除。材料公司的抵债存货金额为90000元,而税法认定的存货计税成本90000元,根据新准则,当债权方受到抵债存货时可以消除存货入账与计算成本的差异。通过新会计准则可以减少纳税的计算量,能够帮助企业的会计人员减少计算量提高工作效率。

2新旧准则下以非货币易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的影响

企业有一部分存货有时是通过实物资产置换的,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要通过准则来确定存入金额。跟在旧准则下比,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入账金额在资产换入与换出的差异,保证资产的账面计价,不产生非货币易的补价。当出现补价的情况时,要明确自身的损益,然后弥补其中的差价。在新准则下换入资产要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非货币交易要保证换出资产的公允值。当出现没有商业性质的交易时,就要通过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论是采用什么计价方式,都要考虑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然后归入损益。新准则下,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公允价值计量要满足商业性质;换入或换出资产的计量其中一项要有可靠的计量。如出现不能同时满足的情况,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举例说明,甲公司以自产品账面成本为90000元铅笔置换乙公司账面成本为105000元的石墨为原材料,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照100000元互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旧准则下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采购石墨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甲公司会计在计算中没有出现损益的情况,但该年度的纳税所得额应为15000元,甲公司会计核算的石墨账面成本为90000元,但税法计算中的成本为105000,存在15000元的差值,只有在出售石墨时差异才能消除。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元,应交增值税13000元,乙公司会计核算无损益,但当年度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乙公司会计核算石墨成本为105000,但税法合计成本为100000,产生了5000元差异,只有公司在销售石墨时才能消除差异。新准则下当两个公司的交易具有商业性质时,铅笔和石墨的公允价值为100000元,则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物资采购石墨100000元,应交增值税为13000元,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0元,应交增值税13000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90000,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由此可以看出甲公司利润与税收不存在差异,新准则在纳税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乙公司会计核算:借: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借:105000,贷:库存商品石墨105000,乙公司会计利润与计税成本没有差异。当没有商业性质时,两个公司的资产也就不具备公允值,甲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物资采购石墨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铅笔90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在处理上与旧准则一样。乙公司会计核算如下:借:库存商品石墨105000,应交增值税13000元。贷:库存商品木头105000元,应交税金:13000,方法依旧与旧准则一样。通过新旧准则对比,根据新准则下的非货币易能够使资产与税法之间的差距变小,能够减少税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信息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换入资产入账金额的可靠性。

3以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

企业加工制造的存货按照旧准则,所承担的利息要包含在财务费用中,在新准则下,企业的借款费用在汇总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构或生产的,要把其资本化并计入到资产成本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由于制造产品的周期长,所以在筹集制造费用时用的借款应对其进行资本化,在汇总时要考虑到这一时期内的利息并计入生产成本。企业在计税时,要考虑到在生产经营期需向银行借款要付的利息,在实际金额中扣除这一部分。根据企业所得税扣除条例规定,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所借的款项要符合相关条例的要根据利息,扣除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可知新准则下存货入账金额和缴税方面有差异。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税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确定存货入账金额方面就可以看出,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要更加精准,保证在递交税务机关时,保证企业能够依法缴纳税费。通过新会计准则,防止企业少交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爱明.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3,32:25.

[2]王学军,董继华.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4,11:201-203.

[3]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25:39.

第3篇

《企业会计制度》的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里程,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会计制度改革,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的和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由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全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两则两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基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股份制改造日益兴起,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等也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相应提到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1997年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人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其后,又于1998年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收入》等七个具体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八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和实施,对于提高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仍然执行“两则两制”改革时的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个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国家对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维持在“两则两制”时的状态,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制定的,很多方面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其中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企业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主要原因。

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方面;主要表现在:

(-)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长期以来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制度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因此没有独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体系。“两则两制”时进行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合理、不科学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把企业作为国家财政的附属;资金由国家供给,盈亏由国家财政负担,发生的资产损失要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计入损益,对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或财政部门不予批准的损失只能长期挂在账上;形成虚的资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一再放权,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

(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这主要是:

l.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固定资产报废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固定资产价值磨损程度,以及无形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一方面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另一方面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老化;跟不上劳动资料的更新需求。

2.坏账准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提取;提取比例一般为3‰-5‰;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核销,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周转,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3.不能按正确的标准确认和计量收入。目前,国有企业的收入确认标准比较简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时虽然已经知悉购买企业将无力承担付款的责任,但仍然确认收入。虚列收入,必然虚增利润;导致利润超分配,现金流出企业,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

4.由于存货严重积压,变现能力差,存货的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但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以成本反映,而不是以可变现净值反映。

5.投资不能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已经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原投资成本或原价值,没有反映已经发生的投资价值的减损,造成虚增投资价值,使企业资产严重不实。

6.某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财产,仍然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如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由于上述各种会计政策体现在财务会计制度中,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三)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造成相同行业会计信息不可比。由于不同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标准不同,导致同一行业企业因执行不同会计制度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例如,纺织行业中有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因其分别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等,而使纺织行业中的各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一致,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计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损失准备,而其他企业则不能计提投资损失准备。这种现象不便于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统计和考核,特别是给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增加了难度。

(四)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起到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罚则两制”以前;会计制度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规范;起到了会计核算手册的作用,即企业遇到会计核算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对照会计制度即可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分行业会计制度执行八年来;不少企业会计人员反映,会计制度成了简单的账务处理程序;造成会计人员遇到实际情况翻阅会计制度后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会计制度的权威性。

(五)会计制度按行业分类已明显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一方面是企业多种经营的存在和发展;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兴行业的兴起,如足球俱乐部、网络公司、软件公司等;无法从现有行业会计制度体系中找到其适用的会计制度。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业务出现,按行业分别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国际协调进程要来提升会计标准

近几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关注,使用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会计制度不现某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以及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各自的目的操纵利润,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一)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企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且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会计核算制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会计法》配套法规,国务院于2000年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要来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对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要素作了重新定义。按照重新定义后的会计要素重新审视分行业会计制度,有很多地方与会计要素定义不一致;如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没有满足资产的定义。例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仍然按照账面净值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则没有反映该项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有些上市公司将已经淘汰的机器设备的价值仍然作为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目中反映;还有些上市公司将长期停建;并且以后若干年内也无望继续开工的在建工程利息继续资本化,仍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列入资产负债表,等等,这些资产已经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更真实。

(二)单位负责人和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会计核算标准的可操作性。《会计法》修订并实施后,单位负责人是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主体;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主要责任。国此,要求单位负责人首先应当从规范会计核算标准出发,建立良好的会计标准平台,在此基础上考核单位负责人是否遵循了会计规范,是否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同时;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增加会计制度可操作性的呼声也很高。

(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计的国际协调已不可避免。目前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日趋融合,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在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和经济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已成为会计改革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总体设想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在我国;由国家制订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历史。几十年来,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依据,也是注册会计师和有关部门进行审计和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计是与国家法律、经济、文化等环境相联系的,有什么样的法律。经济环境,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标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方向的会计核算标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以及《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后带给会计界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企业目前的状况,行业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经过研究,我们确立了建立国家统一的;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会计于一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标准。从改革的目标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和小企业由于各自有其特性,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分别制订会计制度;除此之外的其他企业,由于共性业务较多;应制订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增强不同行业。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从而形成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会计核算;将以专业核算办法的形式。由于各行业、所有制企业会计核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本构成不同,相应的收入核算也不相同,因此;各行业。所有制企业的个性业务,将采取拟订各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另外,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不合理的地方,作出专门的补充规定或问题解答,作为贯彻实施会计制度的重要手段。

对上述设想,除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外;我们在2001年制订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目前《企业会计制度》正在拟订过程中;准备于2002年底前出台。

(二)分步实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目前国有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仍然是“两则两制”时制订的,带有很多的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从而造成了企业资产不实、利润虚增、所有者权益不实等状况,也造成了大量的虚资产。另外,目前我国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可能引起新情况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不可能整齐划一地由所有企业同时实施。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骤实施。

对于国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核实资产。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清理资产损失等,这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而股份有限公司因其基础较好,又有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经验,特别是1999年所有股份公司均“计提四项准备”后,已经对实施会计政策的调整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因此;从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同时,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已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部分国有企业也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

四、《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指导原则

2002年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及已经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同时考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予以规范,使制订的统一会计制度符合会计真实性的要求。在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时,确立了以下主要原则

(-)统一性原则。从实际情况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通常的收入。费用等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基本是统一的;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尽量体现了统一性。但是,统一性并不否认行业的特殊性,而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对于具有行业特点的会计标准;将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制订。今后企业主要以《企业会计制度》和符合本行业特点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作为其核算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

(二)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或即将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在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时,尽量保留了现行有效、执行效果较好的会计标准,作为制订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现行会计制度或具体会计准则在实际执行中存在问题,或者不适用的部分,予以修正。加债务重组准则以后,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弄虚作假,编造利润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在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时,各方面意见认为;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谨慎使用公允价值。为此,我们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重新规定。

(三)充分体现会计要素的质量特性。《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产,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真实,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比较,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从而缩短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距离。

(四)体现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会计制度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广大财会人员共同的心声。为此,《企业会计制度》制订过程中以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使其更符合我国广大财会人员的阅读习惯,便于掌握和运用。

(五)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尽量保持一致。在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时,本着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但是,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不同;对于确实不能保持一致的地方,采取纳税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4篇

关键词: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建议

一、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

随着新会计准则颁布、项目资产竣工、地块开发完成等,政府性投资公司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款费用资本化计量问题。政府性投资公司因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需要向外借款,能否准确核算借款费用资本化,影响到公司资产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目前政府性投资公司因承担建设项目多,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资金混淆使用,很难分清资产是否占用一般借款,在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时就会高估资产成本少计损益或低估资产成本多计损益。

2.土地整理业务成本核算问题。各地政府为了提高区域建设和发展水平,按照总体规划设立不同园区,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内土地开发、修建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等,向引进企业提供开发完成的土地。由于存在整体拆迁、滚动开发、市政配套设施整体开发等问题,如何正确核算每块开发地块成本是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一大难题。

3.竣工项目未及时结转问题。按照项目管理规定,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在3个月内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后1个月内,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审计决定调整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报财政部门审批,按审批意见办理资产结转、移交等处理。目前,政府性投资公司项目竣工验收后束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或报批手续,使项目资产投资成本被虚增,导致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资产投资及构成状况。虚增资产成本情况主要有:

(1)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已办理交工验收,但未及时进行竣工财务结算、决算审计或未报财政审批,竣工项目仍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不转入资产核算、管理,竣工项目借款费用继续资本化,发生的其他待摊投资继续分摊,导致有些资产成本构成中借款费用金额竟高于项目建造成本,严重虚增了资产投资成本。

(2)竣工项目报财政部门审批后,竣工项目结转形成其他长期资产,形成的其他长期资产未按规定进行折旧或摊销,导致少计费用多计利润,虚增了资产。

4.财政拨款核算问题。财政拨款属于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之一,财政拨款分为与资产相关的财政拨款和与收益相关的财政拨款。目前,由于政府性投资公司收到财政拨款款项往往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导致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科目处理随意性比较大。

二、完善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的主要对策

为加强政府性投资公司会计核算,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可靠,避免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建议政府性投资公司在会计核算时采取以下会计核算方法:

1.建立会计核算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规定,按政府性投资公司履行的职责和公司运作资金来源将政府性投资公司分为以下四类公益类投资公司、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投资类投资公司和管理类投资公司,分别确定四种会计核算模式:代建模式、园区开发模式、投资模式和管理模式。

(1)代建模式:适用于公益类投资公司。是指承建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农业水利等由政府指定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或公司借款,但明确公司借款资金本息最终由财政资金偿还,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交付由财政部门管理。此类公司会计核算参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规定进行明细核算。

(2)园区开发模式:适用于园区开发类投资公司。是指由园区开发公司自筹资金进行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含土地开发、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等)、标准厂房建设等,然后引进企业提供开发完成的土地、厂房,公司经营自筹平衡。此类公司会计核算按照开发地块进行收入成本核算。

(3)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类投资公司。是指实施对外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运作公司。此类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规定进行明细核算。

(4)管理模式:适用于管理类投资公司。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公司,一般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各行业设立政府性投资公司母公司,主要是拆借资金、对下属政府性投资公司进行项目监管、资金监管等。此类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

2.明确借款性质,准确核算借款费用。鉴于政府性投资公司向外借款资金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出,为准确核算项目资产成本,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时,对借款用途进行明确。在实际中,银行借款中属于项目流动资金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可比照固定资产专门借款费用予以全额资本化,对日常流动资金一般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按项目是否占用一般借款确定计入成本或费用,这样核算直接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相应资产价值的确定更加准确、客观。项目资产借款费用按会计核算模式不同,计入会计科目也不同,主要是代建模式和园区开发模式,区别如下:

(1)代建模式相关借款费用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前计入资产成本,当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根据借款费用由谁承担的原则计入费用。

(2)园区开发模式:若取得的借款用于地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借款费用按投入资金在地块开发完成前计入开发成本,在地块开发完成后,计入费用处理。借款费用资本化额可按地块投入资金比例分摊。

3.准确核算成本

代建项目资产竣工、地块开发整理完成后,应准确核算资产成本,不同模式对成本核算不同:

(1)代建模式:发生项目资产建设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相关科目;资产建设完工并经验收后,借记其他长期资产(原值),贷记在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公益性资产应合理估计使用年限,并按直线法(不考虑残值)进行折旧或摊销,折旧或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其他长期资产(折旧或摊销)。

(2)园区开发模式园区开发类政府性投资公司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上类似于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园区开发类政府性投资公司开展土地整理业务,包括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支付拆迁补偿费等。政府性投资公司应按园区总体规划划分地块对土地进行整理,按地块进行二级明细核算,对土地开发整理、拆迁、道路、绿化等投资支出归集,在国土局公开拍卖地块后,应根据收到国土局出让地块成本补偿确认土地开发整理业务收入,以出让地块面积结转开发成本。收到财政拨款,按性质计入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4.及时进行决算,办理资产移交

各政府性投资公司内部应加强沟通、交流,特别是项目工程部与财务部,在项目建成后,按照项目管理规定时间,指定专人办理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委托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财政部门审批、办理资产结转、移交等手续,并建立竣工项目考核制度,确保项目资产准确计量、及时结转。若项目资产竣工验收后,未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手续,应当自实际竣工之日起,根据项目预算、造价或者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待办理正式审批后再作调整。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一、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铝业旗下铝生产企业,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会计核算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规范会计核算体系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加工和处理,而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使会计核算工作步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从而有效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二,有利于提高企业预算编制质量。会计核算数据是企业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而规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其三,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企业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会计核算体系是加强会计控制的有效途径,能够极大地提升会计工作质量,杜绝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途径

1.统一会计政策,加强会计管理

为规范集团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公司应制定完整、科学的会计政策,使各下属企业均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开展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下属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比性。下属企业可在遵循会计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对会计政策进行细化,以此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企业要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确定统一的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适用范围。会计部门要严格执行已制定的会计科目,不允许擅自增减或变更会计科目。此外,为强化会计管理,下属企业还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上报会计报表,通过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2.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业务处理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应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财务会计报告等作出详细规定,使会计实务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核算办法;会计稽核制度主要保障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应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审核做出详细规定。若在会计审核中发现问题,则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发生;财务处理程序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止出现会计工作混乱;财务会计分析制度要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编写会计分析报告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企业按照财务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提高财务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内部审计制度要规范会计信息审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等工作,增强内部审计对会计核算的约束力。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加大各项制度执行力度,进而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水平。

3.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作为中铝下属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要遵守《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法规、政策,还要切实执行《中国铝业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使会计核算信息满足使用者需求。会计部门不仅要根据原始凭证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还要与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与协作,通过落实应收账款核对、定期资产盘点与清查等制度,以此确保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企业还要做好会计资料保管与统计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对会计档案进行妥善保管,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4.加强会计监督,杜绝会计舞弊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行为,进而确保会计工作质量。首先,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落实会计岗位责任制,使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加强会计审计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错漏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再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落实会计人员工作绩效考核,若发现会计人员存在会计舞弊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规范会计核算体系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为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统一会计政策、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工作监督,从而建立起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小东.浅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第6篇

关键词:Z餐饮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岗位划分;会计人员配备

1.会计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

1.1 会计组织机构设置。Z餐饮公司会计核算方式属于独立核算,公司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人员,能够独立的进行账簿、报表的编制,对于资金的监管具备其法人效益。相对而言,Z公司的下设单位学校会计机构形式则属于非独立核算,其会计人员只是负责平时的掉入、调出、收入、支出的记录,以及月末的实物盘点,定期会将这些财务数据一并拿到公司财务处进行集中核算。

1.2 会计岗位划分。Z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依照会计记账方式可认为是集中核算,由各个单位学校记录平时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会计数据记录,月末将单据与盘点表交予公司会计人员,由公司会计人员进行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该公司现有的会计人员两名为公司总部会计,七个学校食堂的会计没有指定明确的人员,所以很多时候学校食堂的会计工作是由不同的人员处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公司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完成。

1.3 会计人员配备。Z公司日常的会计处理工作均是由其内部会计人员完成,而针对其纳税申报这部分的工作则是由专门的记账人员负责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也使得公司会计信息的对接不及时,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

2.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问题分析

2.1 企业主体存在局限性。Z餐饮公司的经营模式现为合作制,其下设学校食堂中多是与他人合作的关系,从法律角度上讲,该公司并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该公司不能存在法人,这将使得该公司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加,并且多数情况下还会超出其所承受能力的范围。这是当地许多同行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司会计组织是直接受负责人管理的,尤其是在会计以独立核算为前提的情况下,加上公司负责人不断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权衡。这对于公司的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该以谁为导向,导致财务混乱。

2.2会计人员职责紊乱,专业知识水平低。公司现有会计相关人员八名:出纳一名、财务会计一名以及六个单位学校账务记录各一名。但是八名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是很明确。很多时候出纳也会登记一些除了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外的其他明细账;由于单位学校会计人员的不专业化,公司的财务会计总是会着手单位学校的一些财务工作;这样一来有时因为对接的不及时性导致公司会计信息的少录或者多录情况,不利于公司经济业务的处理。

3.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

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对于投资者以及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断改进并完善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势在必行,Z公司现存的会计工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现对其会计机构做如下设置。

3.1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目标。组织是由诸多要素按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一个组织应当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和目标性,其本质是分工与合作,以专业化为优势,实现个人力量所无法达到的集体目标。[1]而会计组织则是一个公司财务上的一个统一体,组织内部的平衡和外部的适应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设置Z餐饮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保障其内部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与完善公司业务流程,满足公司各方面的需求,最终通过向社会提供用户满意度服务实现公司最大的收益。

3.2 会计机构人员设置原则。对于Z公司会计人员组织机构的设计主要涉及会计岗位的划分、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合格会计人员的配备。对于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也有不同的条件约束,其相同的一点是均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还应该实施内部人员规避制度,坚持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文明服务、保守秘密、提高技能、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八项要求。[2]

3.3Z公司会计组织机构设计方案

3.3.1 总则

第一条 为发挥会计目标,实现会计责任、决策的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案设计以完善Z公司会计组织,使之合理的组织和规划会计工作。

第二条 下设的六个单位学校必须依照本方案设置会计机构和安排相应会计人员。

第三条 在不违反本方案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会计人员配备。

第四条 应遵循工作专门化、集权与分权、勾稽与制衡、管理跨度、命令链、专业化、正规化等原则。

第五条 本公司会计机构设置从核算的角度,具体组织以集中核算设置会计机构。

3.3.2 会计机构设置。本公司经营规模小,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简单。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总部管理之下,会计机构内部按着各个单位学校分设相应会计岗位,只是做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分工。该公司会计机构虽然不设置内部职能小组设置可以说只设人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依旧要遵循基本的会计操作规范,体说明如下。

第一条 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各个单位学校的进度情况,保证会计凭证的传递有效性,按规范计量、记录,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性。

第二条 出纳与其他岗位的会计应该分别由专人担任,明确职责范围,贯彻其内部安置制度原则。

第三条 配备必要的会计、出纳代职人员,确保会计或出纳缺岗较长时间,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继续进行。

第四条 要由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担任会计主管,保证监督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 各单位学校的明细账记录人员需要熟知对应学校日常业务流程,对明细账的记录要及时、详尽。(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洪海.企业会计组织结构变革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3 33:102

[2] 闫站伟.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2

[3] 韦邦国.浅议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Z]科技视界 2011

[4] 许金叶 任培培.会计转型的组织保障.财务与会计点睛系列.2014 9:42

[5] 王也.关于我国会计法律和规范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 2013 6:9

[6] 贺红茹.对我国会计行为规范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 5:34

[7] 杨丹凤.对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析.[J]科技向导.2012 33:12

第7篇

关键词:国企改革 集团公司 财务管控

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有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支撑,通过分析当前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发现,许多方面存在滞后,和时展背景相违背,所以需要不断的对各种问题进行完善。以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与完善措施,提升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水平。

一、当前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现状

大多数集团公司未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缺乏全过程性和一体性;缺乏先进、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技术;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严重机制与素质有待提升。

二、国企改革背景下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措施

在国企改革的推动下,国有集团公司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对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提出了更高管理要求,为了使集团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可控状态,集团公司总部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便是实现集团控制的主要方式,作为国有集团的组成部分,集团总部应负责对其下属企业资产安全、保值增值方面进行监督,负责对下属公司财务活动的监管。实现科学的财务监管,亟需对集团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实施集团统一的会计制度、建立集团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搭建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和完善财务负责人派出机制等方式来实现对下属子公司经营、财务等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从而使集团管控方式趋于更科学、更合理。

(一)统一规范集团内各公司会计政策与方法

应在集团范围内实现对会计政策与法规应用的统一,目前一些集团公司总部在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方面缺乏有效的统一和指导,存在各个公司之间会计核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是集团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基础,能使集团内各公司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核算规则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应用统一、会计核算口径统一,便于提供更为规范、完整、统一的,对公司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规范会计核算标准与流程,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核算质量与效率。

(二)发挥集团资源优势,统一资金管理

作为公司经营运行基础的资金是公司稳定运行的血液,是财务管控的重点。集团公司应对所属子公司银行授信资源、账户管理、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有效监控。建立集团资金管理平台是实现集团资金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方式。为了实现集团内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实现财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集团公司可以借助各金融企业集团的产品技术优势,在集团总部搭建的资金管理平台,以实现对集团资金的统一调控与监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集团总体战略的实施。资金管理平台的运作可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盘活集团沉淀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科学配置资金、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资金管理平台同时可以实现对所属公司资金运作的合法合规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实现对集团内各公司有效和必要的监督,防止集团公司面临资金管理处于失控的风险。

(三)统一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集团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经济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包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的进一步细化,是对集团未来经营思路、经营理念、经营决策、发展目标以财务和非财务计划加以体现,是公司的整体经营方案。为了实现集团公司对未来的有效预判及把控,集团公司有必要在集团内实行预算管理。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制定集团公司统一的预算管理程序文件,对集团内公司的预算开展提供制定支撑;建立高效统一的预算组织机构,为预算工作开展提供组织及人员支撑;利用计算机资源统一预算编制、分析表格,实现预算纵向及横向的汇总、分析;建立完善的预算考评体系,帮助实现预算的执行与进一步的提升。

(四)搭建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及时了解集团内各公司发展状况,发挥集团精准、及时、管控的实效,为集团公司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因子,信息化的统一尤其重要。目前,可以借鉴的、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是借助公司内部、外部信息化团队,结合公司管理需要开发出适合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集团内统一规则、统一基础,统一操作,从而能够实现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运行质量、运行效率等方面的适时监控,针对问题制定适宜的管控政策,帮助子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五)健全和完善财务负责人派出机制

向下属公司派驻财务负责人是实现财务管控的一种有效方式,国有集团公司应进一步健全财务负责人委派机制,从而实现对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集团财务部门对委派财务负责人实施业务层面的指导和管理,被委派公司对委派财务负责人相关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其组织人事关系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任职待遇由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参照集团公司相应的级职标准确定,薪酬由集团公司发放并由被委派公司承担。委派财务负责人全面负责被委派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被委派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并列席被委派公司的董事会;负责制订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负责和组织实施公司会计核算、税务筹划和资金管理等财务工作;组织实施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负责审核被委派公司的财务收支,对资金收付和费用报销进行审批;参与被委派公司的工程建设、重大经济合同、投融资、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研究及论证;协助集团公司做好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集团公司的管理职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集团管控的方式也会相应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财务管控作为集团管控的重要手段,应积极适应新形势变化,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从而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集团化公司;会计核算;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64-02

从现阶段有关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作者都是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下来进行问题讨论了,而忽略了基于事业部型的集团公司会计核算问题探讨。从而,以集团公司为考察对象来进行主题讨论,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会计核算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在本文中主要涉及总公司财务在核算分公司经营绩效时所面临的挑战。不难理解,分公司作为承担特定生产经营任务的经济组织,必然内含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便能激励管理层实施隐藏关键会计信息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根据传统解决方案并无法完全应对诸多挑战。

本文首先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现状反思。最后,在其引导下给出对策。为了使文章的讨论更为具体,本文所指的集团公司是以产品品项所建立起的分公司。

一、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挑战的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

集团公司在财务上执行着统借统还的资金制度,这就要求总公司需要在一个经济年度内对分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核算,从而维护统借统还的安全性。然而,以产品品项为标准而设立的分公司,因其生产的专业性和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导致了总公司财务人员陷入到“有限理性”的局面中,从而无法全面真实的完成对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解释来看,则在于总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分公司因利益使然而隐藏诸多关键会计信息,使得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了会计核算主体无法充分履职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核算手段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所关注的会计核算在于审核分公司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对分公司的经济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然而从目前所执行的核算手段来看,其主要针对分公司的会计凭证和盈亏平衡表等形式要件进行审核,却无法完全获知这些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要指出,当前集团公司在内部普遍引入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也将不断扩张,这样就可能在当前的网络化分工形态下增大分公司利润的隐蔽性(如在对外经营中与客户实施合谋)。从而,传统会计核算手段将无法核算出上述经营信息来。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切入点,毕竟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为此,根据上文逻辑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

(一)针对会计核算主体的现状反思

随着我国集团公司市场扩张力度的增大,部分分公司已经涉足海外市场,诸如华为的部分移动业务已在海外设立的公司中进行着技术研发。这就意味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离心力也将逐渐增大,在现有产权安排下已经显著增大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算难度。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将长期存在,所以需要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存在于两大因素,即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上述挑战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实施某种制度安排,来从分公司内部来促使当事人放弃隐蔽关键信息的动机。

(二)针对会计核算手段的现状反思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手段构成了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但这种核算技术是否与现阶段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仍值得商榷。为此,面对集团公司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的局面,需要在会计核算手段上进行优化甚至创新。在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因素中,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不充分构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应增强互联网平台在增强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便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反思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

在解决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工作模式创新。为此,需要深化对当前企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目前存在一个误区,即许多文献所构建的应对策略似乎是在抽象的企业环境下来完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并无法为我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来。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一定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唯有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与助力企业发展相融合。另外,针对目前的网络化分工趋势,总公司还应重视分公司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特征,从而增强会计核算的力度。

(二)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

既然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离心力有加强的趋势,既然分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优势和详尽的财务信息,因此就不必在提升总公司核算绩效上过于用功,因为这不仅会增大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营成本,而且也不会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绩效。为此,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即,在审核通过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后,并在企业财务资金监管机制的作用下,增大分公司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同时,配合制订出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来。

(三)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

笔者认为,优化乃至创新会计核算手段,一定要借助电子商务系统。从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出发,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并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分公司的资金使用信息、产品销售信息、货款回笼信息间建立起传输通道。这样一来,就在物理平台的搭建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在完成这一平台的搭建活动时还需要注意几点:(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贯彻ERP系统搭建始终的问题,也是优化创新手段的价值判断;(2)人员培养。针对ERP系统未来的维护和优化,需要在公司内部培养专门人员。

以上三个方面,便从主要环节对优化集团化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思路。而且,本文所构建起的对策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到来,总司内部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绩效。

四、今后在会计核算中还须重视的问题

在文章最后,笔者打算就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真实性的其它影响再简要阐述一下,从而使得业界能给予重视。以下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可从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方面人手。两个因素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每期分摊额而影响各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以及纳税额。对于折旧年限:在所得税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或有下降趋势时,缩短折旧年限可使后期折旧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会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享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于折旧方法:应根据经济形势,适当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如果所得税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可把前期利润递延至后期延缓纳税;如果所得税税率有上升趋势应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延缓纳税的利润与税率高低成正比,若未来税率升高则以后年度税负会加大。除此之外,新准则还允许当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进行调整,固定资产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由此可见,今后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结果研究时还应将纳税筹划引入其中,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进行优化策略的选择。

六、小结

本文分别在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手段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挑战分析。通过针对挑战的现状反思,对策可从: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需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书英.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

[2]钟瑶.浅析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12).

第9篇

第二条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活动,促进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它是制定具体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的依据,是财务会计制度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则、公司会计组织机构、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原则和组织形式、帐户处理及核算程序、会计报告体系、资本金管理和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及核算、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管理及核算、成本费用管理及核算、人力成本管理及核算、收入管理及核算、利润分配管理及核算、财务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税务管理、外币业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档案、网络财务和会计电算化、责任会计与会计控制、会计事务管理。第二章公司会计组织机构

第四条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会管理体制,即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或会计主管。

第五条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六条财务总监根据授权,分管公司财务工作。

第七条财务部为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八条承担会计与控制职能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⑴出纳。负责现金和银行出纳事务。⑵会计核算。归集、处理各类会计信息,履行记录、核算职能。⑶会计报告。编制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⑷成本管理。归集并分配产品或劳务成本(成本分配);提出降低成本措施,追求“成本最小化”目标(成本控制);费用控制。⑸资产管理。负责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建立公司表外资产报表体系,开展公司资源管理。⑹经营计划。根据公司战略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并报经批准;追踪并报告经营计划执行情况。⑺预算管理。根据年度经营计划编制预算;动态维护预算系统;追踪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并报告预算差异及原因;落实预算执行激励。⑻会计档案。负责公司会计档案管理。⑼网络会计。负责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财务工作。

第九条财务管理的主要岗位包括:⑴资金管理和短期投资。负责统一调度公司能控制的所有资金。⑵财务分析。综合加工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为公司管理当局决策提供依据。⑶税务管理。研究行业及区域财税政策;负责投资项目的税务筹划;落实公司(或所属单位)的财税待遇;协调与财税部门的公共关系。⑷人力资本管理。企业人力资本(资源)成本的核算管理;计量人力资本贡献,为薪酬系统提供分配依据;养老金管理。⑸信用政策。负责审查客户信用,评价企业赊销和应收帐款风险;加强债务管理,提高公司信用等级。⑹资本预算。估算投资项目现金流量,分析、评价长期投资方案,提出优化投资方案供公司管理当局决策。⑺公司融资。处理好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关系,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节公司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根据公司资本需求,制定并实施短、中、长期相配比,银行授信、贷款、委托贷款、信用凭证等方式相结合的融资计划等。

第十条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一条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第十二条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第三章会计核算原则和组织形式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工作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做到方法正确、记录准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符合时限。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当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各种原始凭证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手续齐备,数字准确。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应用。公司应当设置日记帐、明细分类帐和总分类帐三种帐簿以及各种必要的辅帐簿。各种帐簿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或者记帐凭证汇总表等登记。做到登记及时,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公司应当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帐。公司收入和费用的计算应当相互配比。公司的财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公司应当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支出的效益及于一个以上(不含一个)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若有必要变更,一般应当自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变更,并在变更年度的会计报告中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予以充分说明。公司的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公司实行会计电算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推行网络财务管理。

第十四条核算的组织形式公司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形成总体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完整核算与成本单独核算相联结的、有机的会计核算整体。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以其全部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公司财务管理部作为公司财会工作的职能部门统管所属范围内的全部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第四章帐户处理及核算程序

第十五条会计科目设置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根据《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确定。

第十六条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根据《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统一格式。

第十七条会计凭证传递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经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才能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完整、集中、系列地发映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会计凭证传递流程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形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公司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对一些频繁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传递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八条会计帐簿设置公司会计帐簿包括但不仅限于总帐、序时帐、明细分类帐、备查帐、台帐等。

第十九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核算要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本公司的凭证传递、帐户处理及核算的规程,以适应经济核算的深化和发展,最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司经营活动。第五章会计报告体系

第二十条会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文件。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二十一条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帐簿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具有一定的指标体系,用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成本费用情况的报告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以及利润分配表等有关附表。公司以及所属单位都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对内会计报表体系。

第二十二条合并会计报表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的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公司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合并会计报表种类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第六章资本金管理和公司融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资本金的筹集和管理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可分为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等。投资者可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公司注资;但公司不得吸收投资者已设立有担保物权及租赁资产的出资。投资者按出资比例或者章程规定的比例,分享公司利润、分担经营风险及经营亏损。公司必须对资本金进行保值、增殖管理。在公司改变经营形式时,要由公司组织力量清查资产、负债,达到帐实相符,并在此基础上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评估价值,作为所有者对改变经营形式后公司的投资。公司在筹集资本金中,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差额;接受捐赠的财产、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或者章程约定价值与原帐面的差额以及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计入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按照法定程序,可以转增资本金。

第二十四条公司融资管理公司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根据经营需要,在董事会批准或者授权的前提下,公司可向金融机构、金融组织融资,分别以借款用途确定借款期限。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也可以其他形式筹资,象商业信用等。

第二十五条资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在财务总监的领导下,以公司财务管理部为资金结算中心的统筹统贷、统还统管的资金运行机制,其目的在于有效地管理和监管公司系统内的资金运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筹资成本,保证资金安全,提高公司整体效益。第七章资产管理及核算

第二十六条公司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二十七条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等。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售房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工程款、预付材料款等;存货包括材料、低值易耗品、开发产品、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开发成本等。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以及其他待摊费用等。其他资产包括临时设施、特种储备物资、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

第二十八条公司应当根据各项资产的不同特点,按照有关法规,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核算形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八章对外投资管理及核算

第二十九条投资类别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以内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其他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以及超过1年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投资管理公司对外股权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公司购入证券一般委托独立的金融机构代为保管。特殊情况下,应将证券存入专用的保管箱内,并只能由经适当授权的职员才能经手,还应定期对证券进行盘点,保证帐实相符。

第三十一条投资计价与投资收益核算公司投资计价和投资收益核算遵从会计准则规定。

第九章成本和费用

第三十二条公司在房地产开发、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作业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费用。

第三十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以及其他费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指因开发房地产而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整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包括土地房屋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施工所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费。基础设施费指土地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绿化、环卫设施及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指在开发小区内发生,可计入土地、房屋开发成本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如锅炉、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设施支出。开发间接费指企业所属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保费、周转房摊销等。

第三十四条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开发期间除外),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包括广告费、展览费、差旅费、保险费、销售服务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以及开发产品销售之前改装修复费、看护费、采暖费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教费、劳保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土地使用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盈、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以及其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资发生的其他非资本化财务费用

第三十五条待摊和预提费用,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企业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担的数额。摊销期限一般不应超过12个月。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预提费用当年能结清的,年终财务决算不留余额;需要保留余额的,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十六条公司对各支出项目要严格列支范围、开支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权限,明确责任。

第十章营业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三十七条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房地产开发、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作业等所取得的收入。

第三十八条企业发生的产品销售退回、折让或折扣,冲减销售收入。

第三十九条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

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四十一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四十二条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四)提取公益金。(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四十三条公司要加强收入、利润的预测、日常管理,货款的结算和回笼,内部分配的管理。第十一章或有负债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公司应加强对外担保的管理。任何个人、部门未经董事会授权,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担保,子公司对外担保时,也需经公司批准,否则应追究担保提供人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财务管理部应设置备查簿登记信用担保的提供及被担保人对第三方执行负债的情况,并加强或有负债的函证工作,每月向被担保方或第三方债权人函证。

第十二章税务管理

第四十六条公司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并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第四十七条公司财务管理部应加强对公司适用各项财税待遇的研究,加强税务筹划,合法保护公司利益。

第十三章财务分析

第四十八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一般选用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也可以选用杜邦分析法等综合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项目前后的增减方向和幅度,揭示财务和经营上的变化及趋向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相比、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相比、在同行业间进行比较,以找出差距,及时改进。比率分析法是将两项相互依存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形成比率,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杜邦分析法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系统而相对准确的分析。其基本公式: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即每一元的销售收入可以为公司带来多少的净利;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即公司利用这些资产能以多快的速度产生收入;权益乘数则是用来评估公司的负债情况,权益乘数越大,公司的债务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第四十九条评价指标总结、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⑴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⑵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以及已获利息倍数;⑶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不良资产比率;⑷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创利率以及营业增长率;⑸资产保值增殖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积累率以及资本保值增殖率等。

第十四章会计档案管理

第五十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公司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①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记帐凭证;②会计帐簿类: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簿;③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④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五十一条会计档案管理包括档案建档的管理、档案查阅的管理和档案保管的管理等方面,需要结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遵照执行。

第十五章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定

第五十二条会计电算化管理是指在公司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而对有关财务及资产的数据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和管理的各种系统进行的管理。

第五十三条会计电算化管理包括:①配备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及其管理;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含职责权限管理、基本操作要求和数据处理;③信息安全管理;④档案管理。

第十六章附则

第10篇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构建;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告

个人独资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地位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标志我国公司制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个人独资企业的会计核算,尚没有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随着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市场要求加快制定个人独资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

一、法律地位、特征及组织的局限性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其具备如下特征:易于组织设立,遵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企业由一人出资,出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对外事务是以个人名义进行的,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和对外所负的债务在法律上视为业主个人的财产和债务;所有者权益归业主一个人所有,业主对企业的财产和赚取的利润有全部支配权,可以自由处分,同时企业的盈亏和责任亦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出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如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户等),开办程序简单,开办费用较少。

个人独资企业开办形式简单,易于设立,但其组织形式也有局限性:经营责任无限,业主承担无限责任,业主承担风险大;资本额度有限,仅由个人或者家庭资本出资,规模也因此受到制约;技术力量不足,仅依靠业主个人的技术经验;转让出售不易,企业股权难以转让,只能全资出让;面临多重课税,如规模少于8人的企业除正常营业过程的税金外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规模超过8人除正常营业过程的税金外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目前的个人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个人独资企业目前会计核算的现状如下:财务收支记录不是很健全,很少有完整的账簿记录,大多数企业以卡片代账进行简单记录;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简单的现金流水账,而且记账方法比较混乱;多采用“正”字记录法,账目不健全,记录简单,无法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大多业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与公司制和合伙制企业还存在一些差异(如表1)。

此外还有三个显著的差异:第一,权益处理的不同,是个人独资企业与公司制企业会计处理的主要区别。但因个人独资企业也是会计主体,所以也需要建立账套,编制财务报表,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第二,因业主需要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但在法律上对业主的投、撤资没有约束,对利润分配也很少限制,因而其所有者权益无需像公司会计进行详细分类,仅需要一个总数表示即可。第三,因承担无限责任,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也可追溯业主的个人资产,故无需区分投入资本与留存收益;但从会计学角度来看,为使业主了解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并提供纳税依据,亦需设置相应的账户核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构建个人独资企业会计制度。个人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应以《企业会计制度》为蓝本,结合个业务核算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建立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在内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三、个人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旨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构建会计核算制度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应符合图1所示层次体系要求。

为了准确、完整地反映个人独资企业财务信息,为业主和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四方面进行剖析。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资产

个人独资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计量相对简单。其设置的会计科目、计量方法和原则与一般企业类似。但若以无形资产出资,《个人独资企业法》对无形资产比例限度尚未做出规定。另外,无形资产若为投资人购买所得,则可以采用取得时的价值计量;若是自行研制,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弱对应性,按取得时的价值确定无形资产也不尽合理,可以规定按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负债

个人独资企业得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很少,私人借贷和亲友借贷是个人独资企业借款的主要来源。个人独资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简单,所以其负债类账户可以只设置“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费”四个科目。“借入款项”用于核算个人独资企业向业主以外的机构或个人借入的款项,其具体核算比照公司制会计。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个人独资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方面主要应设置“业主投资”、“业主往来”和“损益汇总”三个账户,不需设置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账户。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无论是在组建时还是在追加投资时,均全部作为业主投资入账。

1、“业主投资”账户。这一账户用来核算业主投资资本的增减变动数。账户的贷方记录业主的原始投资和增加投资的余额,以及从“业主往来”账户转入的数额,借方记录业主投资的减少。贷方期末余额表示业主投入资本数,但并不代表法定资本数(如图2)。

2、“业主往来”账户。这一账户的借方登记业主从企业提取作为自用的现金或其他资产数额、企业为业主个人或其家庭用途而支付的款项、由业主代收而未交给企业的应收款项。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业主的款项,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应向业主收取的款项。期末应将其余额转入“业主投资”账户(如图3)。

3、“损益汇总”账户。这一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本期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情况,相当于公司会计中的“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贷方登记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全部收入数,借方登记从各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全部费用数,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收入和费用配比后计算本期利润,减去个人或企业所得税费用后得到税后利润。税后利润中扣除分给职工的利润,剩余部分全部归业主所有;若为亏损也由业主个人负担。账户贷方余额即为累计净利润,借方余额为累计净亏损(如图4)。

(四)个人独资企业财务报告及主要形式

为了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资企业应于期末编制财务报告。具体视企业规模的大小及业务繁简,按月或者按年编制。业务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于每年年终编制一次。业务较多、规模较大的,也可按月编制,并在年终编制年度财务报告。

个人独资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会计报表和个人财务报告。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般不需编制现金流量表。个人独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公司制资产负债表基本相同(格式略)。个人独资企业的损益类账户可以不再细分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营业外收支,而统一计入“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即单步式利润表。个人独资企业的利润表格式如表2。

信息时代的今天,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基本会计报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独资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在编制好基本会计报表的同时,还应当编制个人财务报告。其作用包括以下方面:它是家庭理财、个人收支(财务)计划、信用评定(贷款、购房、纳税、申办信用卡等)的重要前提;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个人收入公开,是取信于民的重要举措;它还可以为独立第三方审计提供资料。个人财务报告主要构建财务状况变动表(如表3)和净财富变动表(如表4)。

四、结论

本文通过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的地位、特征分析了其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等方面对个人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作为新型会计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独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个人独资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江霞,李志勇.试论会计制度设计[J].集团经济研究,2007(30).

3、王睿.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

4、盖地.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12).

5、蒋燕玲.合伙企业会计的特点[J].经济师,2004(12).

6、曹金玉,吴君民.《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其相应会计制度的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10).

7、葛家澍,张金若.FASB与IASB联合趋同框架(初步意见)的评价[J].会计研究,2007(2).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难点

(一)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性强

金融企业会计的核算同金融企业业务的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核算过程就是业务处理过程,例如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社会支付业务、证卷业务,对这部分实际业务处理的内容如果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学生们缺少形象认识,光凭想像力来理解,学生似懂非懂。

(二)金融企业会计涉及会计主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

例如银行的结算业务、跨系统转账业务、资金清算业务等,使用的凭证单据众多、业务流程复杂,如果单纯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难以讲清所这些业务内容。

(三)金融企业会计涉及面广、业务创新变化快

金融企业会计是建立在各类金融企业不同的业务基础之上,金融企业由银行、证卷、保险、租赁、信托、期货、基金管理等多种金融机构组成,教学内容多,学生也缺乏对银行、保险、证卷等公司业务的了解,在学习金融会计时常觉得无从下手。加上近几年金融行业业务创新,新业务层出不穷,如果教师还只是停留在传统业务的讲解,学生出校门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目前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

选用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师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习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笔者感觉《金融企业会计》的教材相对于其他财务会计类教材来说,还不够成熟和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编写不够规范。同本教材,前后内容不一致。金融会计最主要的内容是会计核算,针对业务做具体详实的会计分录,但不少教材前后章节使用的会计科目不一致,教材前面给的会计科目表与后面使用的科目不统一,给学生阅读学习带来不便,也给老师讲课增加难度。如银行联行往来结算过程中,使用会计科有时用“联行往来”,有时用“辖内上存款项”和“辖内款项存放”,有时又用“清算资金往来”。又例如贷款的减值准备问题,前面用“贷款――已减值”科目,其他章节用“贷款――逾期贷款”科目,前后不一致,也没有做出解释。

不同教材,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教材编写各自为政,在一些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方法的处理上有差异。虽然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近两年出版的,但是关于金融企业中有关新会计准则中新的做法讲解还不够清楚和深入,例如贷款和定期存款的后续计量,是2006新会计准则新增加的内容,按新准则要求对贷款和定期存款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教材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和解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案例时,笔者参考了几本教材中的案例,却发现计算和会计处理的方法、思路不一样,给教与学带来许多困惑。

2.教材内容不够新颖和务实。教材对金融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实际案例等介绍较少,内容较理论化,与金融企业实际操作有差距。例如现金的出纳业务,大多数教材是按照传统理论的做法,介绍双人临柜手工操作,但银行实际中单人临柜计算机操作的核算介绍较少;又如证卷公司业务,不应仅仅做些会计分录,还应多介绍有关证卷操作业务的实际流程与清算方法。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金融企业会计》主要在金融学、会计学两个专业开设,金融类院校列为必修课,一般院校大多列为选修课,学分一般为2-4分,学时32--64课时左右。由于《金融企业会计》涉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内容广泛,但受教学计划设定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一般大多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而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业务涉及较少或不涉及,课程名称虽为《金融企业会计》,内容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会计》而已。

三、对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难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对比法。学生在学习金融会计之前已学习过工商企业会计,在刚开始学习金融企业会计时,学生常常是站在工商企业会计角度做账,待学习了金融会计后,常常又忘记了工商企业的会计处理,把金融企业会计和工商企业会计混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针对金融企业会计和一般企业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例如讲解各种票据的处理时,将银行出票、兑付票据的会计分录与工商企业申请出票、兑付的分录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2.图解法。针对金融会计资金流转环节多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图解法,例如,在支付结算业务这一章中,各种结算方式涉及会计主体多、业务流程复杂,通过绘制各种结算业务的流程图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支付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理清各会计主体的关系,正确做出出票行、收款行的会计分录,也便于各种结算方式进行比较。又例如联行往来业务资金的清算、同城票据交换及清算、跨系统汇划款项及清算等内容都大量采用图解法,笔者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图解法均收到良好效果。

3.实践教学法。结合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实验教学法组织模拟实验和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对于没有条件设模拟实验室,没有相应实习基地的院校,教师上课时尽可能地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重要凭证和单据,尽可能带学生去银行、交易所、票据交换所等参观以加深感性认识。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对贷款的减值、收入的确认,以小型案例为主,主要方式是以学生讨论、老师点评,课堂讨论和点评时间掌握在半小时左右,效果良好。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材

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不够成熟和完善,笔者认为不完全是编者的问题,主要还是金融会计的核算本身比较复杂,我国金融会计核算还不够规范。我国金融业在新准则出台前是按照2002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核算,2006年后上市金融企业按照《2006企业会计准则》核算。金融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决定它的会计核算也较特殊,金融企业既要提供符合最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也要按监管部门如银监会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另外各商业银行在部分业务上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是有差异的,为尽可能编写较统一、权威、全面的实用性教材,建议教材编写应组织金融企业的财务主管、会计师协会、制定会计准则有关部门、银行监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同时,教材应适当增加增加金融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实际案例和新业务的内容。

(三)调整课程结构

金融会计面广,内容多,如果讲课内容涉及证卷公司会计、保险公司会计等,讲课内容以商业银行会计为主,同时选择2~3个金融性公司会计,要确保足够的学时数;或者分别单独开设《商业银行会计》、《证卷公司会计》、《保险公司会计》等课程,每个课程30或24学时左右。

参考文献

[1]梁红英.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教学难点及改进建议,财会月刊2010.5下

[2]陈其末.图解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财会月刊2010.1下

[3]代桂霞.银行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商场现代化.2009.1

第12篇

一、会计核算手段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所关注的会计核算在于审核分公司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对分公司的经济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然而从目前所执行的核算手段来看,其主要针对分公司的会计凭证和盈亏平衡表等形式要件进行审核,却无法完全获知这些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要指出,当前集团公司在内部普遍引入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也将不断扩张,这样就可能在当前的网络化分工形态下增大分公司利润的隐蔽性(如在对外经营中与客户实施合谋)。从而,传统会计核算手段将无法核算出上述经营信息来。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切入点,毕竟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为此,根据上文逻辑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一)针对会计核算主体的现状反思随着我国集团公司市场扩张力度的增大,部分分公司已经涉足海外市场,诸如华为的部分移动业务已在海外设立的公司中进行着技术研发。这就意味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离心力也将逐渐增大,在现有产权安排下已经显著增大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算难度。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将长期存在,所以需要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存在于两大因素,即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上述挑战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实施某种制度安排,来从分公司内部来促使当事人放弃隐蔽关键信息的动机。(二)针对会计核算手段的现状反思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手段构成了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但这种核算技术是否与现阶段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仍值得商榷。为此,面对集团公司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的局面,需要在会计核算手段上进行优化甚至创新。在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因素中,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不充分构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应增强互联网平台在增强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作用。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便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反思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在解决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工作模式创新。为此,需要深化对当前企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目前存在一个误区,即许多文献所构建的应对策略似乎是在抽象的企业环境下来完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并无法为我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来。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一定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唯有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与助力企业发展相融合。另外,针对目前的网络化分工趋势,总公司还应重视分公司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特征,从而增强会计核算的力度。(二)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既然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离心力有加强的趋势,既然分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优势和详尽的财务信息,因此就不必在提升总公司核算绩效上过于用功,因为这不仅会增大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营成本,而且也不会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绩效。为此,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即,在审核通过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后,并在企业财务资金监管机制的作用下,增大分公司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同时,配合制订出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来。(三)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笔者认为,优化乃至创新会计核算手段,一定要借助电子商务系统。从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出发,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并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分公司的资金使用信息、产品销售信息、货款回笼信息间建立起传输通道。这样一来,就在物理平台的搭建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在完成这一平台的搭建活动时还需要注意几点:(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贯彻ERP系统搭建始终的问题,也是优化创新手段的价值判断;(2)人员培养。针对ERP系统未来的维护和优化,需要在公司内部培养专门人员。以上三个方面,便从主要环节对优化集团化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思路。而且,本文所构建起的对策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到来,总司内部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绩效。

四、今后在会计核算中还须重视的问题

在文章最后,笔者打算就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真实性的其它影响再简要阐述一下,从而使得业界能给予重视。以下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可从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方面入手。两个因素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每期分摊额而影响各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以及纳税额。对于折旧年限:在所得税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或有下降趋势时,缩短折旧年限可使后期折旧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会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享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于折旧方法:应根据经济形势,适当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如果所得税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可把前期利润递延至后期延缓纳税;如果所得税税率有上升趋势应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延缓纳税的利润与税率高低成正比,若未来税率升高则以后年度税负会加大。除此之外,新准则还允许当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进行调整,固定资产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由此可见,今后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结果研究时还应将纳税筹划引入其中,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进行优化策略的选择。六、小结本文分别在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手段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挑战分析。通过针对挑战的现状反思,对策可从: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需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从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

作者:范润杰 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