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时间:2023-09-13 17:1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第1篇

什么是风险?首先、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但它与风险因素有关。其次、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再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

财务风险的界定。什么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第一种认识,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第二种认识,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首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风险活动,风险与收益同在这一规律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包含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要求。再次,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中国珠海的巨人集团曾经辉煌一时但因投资决策失误被巨额负债拖垮。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出道时看好彩电业却因技术落后大亏一本之后又投资于丽音机,却因操之过急几乎血本无归。因此,企业界存在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无论是百年基业还是后起之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财务风险的规避。财务风险规避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有不同的规避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会计责任风险和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

一、会计责任风险的规避

新颁布的会计法不仅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而且还扩大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既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单位负责人要防范会计责任风险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点,加强单位负责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避免会计责任风险的关键。第二点: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第三点,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四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这里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在企业财务方面造成风险。生产方面,在通过市场采购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数量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其他代用品市场供求变化、竞争者情况的变化都会企业产品在销售上出现的风险。企业财务压力的风险贯穿于经营活动中,但并不说明企业束手无策。相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风险经营策略采取主动措施化险为夷,以下重点说明几种风险经营策略。

1、从营销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首先是超前防范经营风险的市场细分策略。其次,是用多角化策略分散风险。再次,用市场营销组合来综合防范风险。市场营销组合分成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地place、和促销promotion、简称4p组合。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寿命期、经营策略、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包装品牌策略等。

2、从生产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这里成本控制是一重要手段,要建立成本分级分口管理的责任制度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处理企业总部与下属各个生产单位包括车间班级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其次,处理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形成贯穿企业上下连接整个企业左右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总部负责制订全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计划并进行成本目标分解。车间分部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车间内组织贯彻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把车间分部成本指标、分解给班组组织车间分部成本核算并报告总部,检查分析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完成成本计划。以上是从纵向落实成本控制,以下是从横向来落实成本控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产量出厂期等有关的成本管理,物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外购协作件燃料消耗等有关的成本管理,技术工艺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消耗新产品制造和老产品改进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管理,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工资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成本管理。

总的说来企业经营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下列5个方面:第一、市场需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波动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大。第二、产品售价越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产品售价波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第三、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产品收入的抵减,抵减后就得到产品利润产品成本波动大在产品收入不变时产品利润波动也大,经营风险随之增大;反之,产品成本波动小经营风险也小。第四、调整价格的能力。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发生投入资源价格上升的情况,当产品成本变动时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调整价格的能力,经营风险就小;反之企业如果缺乏这种调整能力那么经营风险也大。第五、固定成本的比重,在企业的全部成本当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便大;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随之变化引起单位产品变化也会比较大从而导致利润的变化比较大,这样经营风险也比较大;反之,在企业的全部成本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小时,单位产品成本中单位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小;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产品的产量相应的变动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也相应的变动;但由于它占的比例比较小所引起单位总成本的变化也比较小从而利润变化也小于是经营风险也比较小。

结论

风险的规避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相信随着我们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翔.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2~34

[2]单静.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74~75

[3]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湘潭大学.2005.46~49

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和基本类型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一般是因为企业内部结构分配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而导致公司有很大的几率会还不起债务,最终达不到投资者预先计算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财务风险有深义和浅义之分,其浅义,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意思,即指由于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具有双重含义,它不单单是指损失的几率性,还包括由于风险可能会带来盈利的几率。这种观点则从广义的角度诠释了风险不一定就会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盈利,一方面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勇于挑战的活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财务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基金市场的供需变化下,企业筹备集中资金后财务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状况,就会引起一时无法应对的风险,叫作筹资风险。2.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在社会中成为佼佼者的必然手段,但是投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投资策略或投资方式恰当,企业会盈利,若不恰当,企业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面临破产,投资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包括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类型。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误或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误判,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一般来说,经营风险主要出现在采购环节、业务管理环节、市场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之中,经营风险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其他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营风险分为非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非财务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产品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环境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经济运行周期的变动以及政策方面的不断调整,还有物价水平的高低起伏都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财务风险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之,如若企业运营的形势大不如前,财务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变大,企业的前途将会受到威胁。因此,国家以及社会的稍微波动都会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的变化。关注利率政策的变化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财务关系的稳定性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基础保障。企业欠债过于严重,会导致企业对资本控制的效用性降低,对资金周转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资金链脱节,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内部财务职权不明,分工管理混乱,在资金的管理上权责制度不明确,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资金的安全没有保障。同时,也因为企业融资决策的失误而使负债过多,让企业财务不堪重负,这便是导致大多数企业发生财务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

(三)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疏于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加之企业内部责权不明,财务关系混乱,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应对防范意识不强是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出现的大多数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在很多企业的案例中,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及时的风险应对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危险地带。在还没有对客户的信用及财务了解清楚之前,就盲目赊销,冒着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最后很多客户的欠款无法收回,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之中,使后续的投资项目无法正常运转,资金流通无法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力度,使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公司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有着一定关系,由于缺乏对财务风险要素的科学预见性,导致在制定投资决策时经常出现失误,进而引发财务风险。科学的管理决策是保证财务正常运行的提前。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这种盲目地凭借经验和主观的不科学合理的判断给企业财务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造成严重的偏差和脱轨,继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威胁接踵而至,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下一步的生产经营管理。

三、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能够对外部经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要想有效地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采取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二)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测和管理,首先就要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各司其责,缩小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程度,尽可能地为企业争取经济利润。如果财务关系混乱很有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结构进行优化,并采取组合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也要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促进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应大力培养并加强财务人员面对危险的应对意识和对威胁的科学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务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地发现和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财务的风险评估离不开会计准确、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还应该提高会计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降低财务风险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有价值的判断。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为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进而扩宽企业对其他方面的经营。正确的财务决策会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成功,错误的财务决策必然使财务管理工作失败,它们之间息息相关,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决策的失误性,必须防止经验和主观思想的扩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通过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种方案制定相适应的决策,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来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体包括分散法、回避法和转移法等。

四、结束语

现代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无处不在,使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增强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企业文化与内控环境建设,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兰.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J].企业导报,2015

[2]张永腾.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外资,2016

第3篇

(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供电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电价风险、筹资风险、税收风险等。电价风险具体是指电输出或输入的价值也许会发展改变,从而使公司的利润不是非常稳定。输出价格风险是指售电单价变动的风险,输入价格风险是指购电价格变动的风险。电价风险属于政策风险,也是电力行业所独有的风险类型,它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筹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秦皇岛供电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税收风险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再加上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可抵扣范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节约税金。

(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电网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电网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逐渐多样化。现阶段,大部分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比较弱,预警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财务风险绝大部分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和资产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能力较差、内部控制有待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成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等。秦皇岛供电公司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不成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对完成公司各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素,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二、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供电公司的财务监测指标有公司经营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水平、现金流量、贡献程度等。针对当前秦皇岛供电公司风险意识不强的现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走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误区。强化管理层防范风险的理念,是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基础,是保证公司风险防范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供电公司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查要将常规审计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公司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就要重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执行力度,才能规范管理公司的内部日常事务。变革内部控制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统应关注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财务部门与业务端口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充分重视风险预警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到的结果,重点关注出现黄、红两种颜色亮灯状态的指标,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沟通汇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展公司系统内供电单位主要经营指标对标工作,可以先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对标,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促使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整个集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全面预算管控恰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秦皇岛供电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电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旧、财务费用等成本总额不断增加。三是购电成本持续攀升,购水电比重虽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为上网电价较高的大水电电量,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对风险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合理平衡电量、成本、投资和效益的联动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内外部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情况跟踪,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刚性,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跟踪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财务风险管控情况,结合当前经营形势,合理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动态跟踪与事前预估相结合,做好公司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跟踪。加强电力市场跟踪,密切关注量、价、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跟踪分析揭示出的风险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改进,并做好总结工作,严防风险的再次发生。财务部门跟踪成本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市场部、计划部、基建部、设备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及时处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现状,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电网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2)定期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确保生产经营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踪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及指标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3)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推动公司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资产经营新绩效。

作者:赵欣 邓伟妍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培明,侯新华.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2]梁国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商业会计,2013,(9).

第4篇

关键词: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 应用

一、杠杆原理概述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又称复合杠杆)。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考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可通过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两者综合可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效应,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以使企业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

二、经营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报酬(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BIT=M-a=(p-b)x-a=mx-a=x(m-a/x)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x为业务量,a为固定经营成本,m为单位产品毛利,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当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提高,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业务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

1.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定义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X/X)

2.简化公式。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DOL=M0/EBIT0=M0/(M0-a)

上式中M0表示基期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二)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收益(息税前收益)的不确定性。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息税前利润变动和销售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销售量稍有变化,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说明企业对经营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也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原因,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产品销售量、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的数量变动引起的息税前利润不确定性,但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经营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M0和a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会影响经营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下降)、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经营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经营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效应实质表明的是企业对固定经营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息税前利润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对于经营杠杆的应用可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状况,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当企业处于衰退期,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量在不断减少时,为避免由于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及时淘汰过时的固定资产;当企业经营处于成长期,销售量不断增加,这时应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正效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

从生产经营活动看,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凡是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等措施,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财务杠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PS=[(EBIT-I)×(1-T)]/N=[EBIT(1-I/EBIT))×(1-T)]/N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T为所得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息税前利润的减少会使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相对增加,普通股股东的盈余就会大幅下降。从上式看,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

1.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PS/EPS)/(EBIT/EBIT)

2.简化公式。

报告期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

DFL=EBIT0/(EBIT0-I)

上式中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和息税前利润变动之间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息税前利润稍有变化,企业的每股收益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EBIT)的不利变化,但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EBIT0和I的,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EBIT=(p-b)x-a,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财务费用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固定财务费用是否较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表明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通过支点(固定财务费用)最终会引起股东收益(每股收益EPS)的变化。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上升时每股收益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此,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确定适度负债规模。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创业初期,市场份额不高,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为避免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此时应适当减少负债筹资的规模,在资本结构中应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好时,资本获利能力较强,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这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的获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四、复合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复合杠杆反映企业的总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叠加,因此,企业总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及其发展所处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在企业销售稳定、资本利润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小时,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就会高一些,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规模,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反之,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和衰退阶段,销售不稳定或处于下滑阶段,资本利润率不高,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此时应缩减负债筹资的规模,降低负债筹资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总风险。

五、总结

经营杠杆是通过产销量变动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财务杠杆又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影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见,两者最终都会影响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业同时利用这两种杠杆,那么产销量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将更大,同时企业总风险也会更高。如果同时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对销售收入的变化产生组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的综合杠杆水平之下,选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相对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以规避经营风险;而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经营杠杆系数,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对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相对减小财务杠杆系数,以规避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认真研究杠杆原理并评价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合理利用杠杆原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Z

参考文献:

1.唐淑文.财务管理(第2版)[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增容.关于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评价[J].经营管理者,2011,(15).

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会计报表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内容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活动的内部、外部环境的各种无法预测以及不能控制因素产生的影响,使企业预计产生的收益和实际产生的收益不符,进而导致股东收益下降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结构不合理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的企业需要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融资风险和筹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的特征作为其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必须充分掌握的,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特征,才能对财务风险做出预测和防范。(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客观的且一定存在的,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必定存在的。(2)共存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获得的收益有很大的联系,企业的收益与财务风险成正比。在我国企业中,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阻碍企业发展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因此预防并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不确定性。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生存与发展会发生各种财务活动,例如筹资、投资和运营等。这些活动虽然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其带来的风险也是不能忽视的。(4)全面性。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于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并且分散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其目标的实现。而且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与其他经营风险是并存的,有些由于经营风险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不善,其背后财务问题起到的影响会被隐藏起来。因此,对于企业风险的分析尤为重要,是否能及时发现隐藏的各种风险可能会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1)筹资风险。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需要以筹资活动为基础,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筹资风险就是随着企业进行筹资活动而形成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投入资本,第二种是企业借入资金。(2)投资风险。企业投资是对企业现有资金的一种运用,其目的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匹配的报酬。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其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展的必要手段。而投资风险是指在企业进行投资到收回资金的这一段时间内,实际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预期目标不同,或者是高于预期目标,或者是低于预期目标。(3)流动性风险。在我国企业的现有结构中,存货占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大部分为积压存货,其流动性很差,其中一点是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另一点时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也要付出大量的费用,从而会导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费用过高,而利润过低。

二、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财务指标变化

(1)现金流量指标。财务危机在企业出现的首要标志就是企业缺乏到期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不断降低,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并且这种情况预计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就需要企业管理层给予重视,防止危害企业生存发展。(2)存货异常变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需储存一定得货物,不仅为了销售,也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除季节性销售企业之外,普通企业的存货数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趋于稳定,如果存货在短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动,就可能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3)利润严重下滑。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体现。如果短期内企业的利润发生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就会导致企业蚕食历年的积累,如果在很长一段期间内没有发生改变,则会导致企业陷入沉重的财务危机。

(二)经营状况的征兆

(1)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如果想要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扩充;另一种是外部扩张。内部扩充主要是利用企业自有的资金来源,为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等设备,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并未与销售渠道的扩张相结合,则可能使企业产量大大多余销量,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企业信誉的不断降低。信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是企业通过诚信经营等方式所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4]。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信誉可以帮助企业在借入相同款项时享受更低的利率,促进企业销售活动的进行。如果企业在信誉不断降低,则企业的筹资活动会遭受阻碍进而影响到关联企业之间的各种经济活动,为此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3)关联企业区域倒闭。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商业信用的存在,企业之间的赊购与预收会形成大量的债务债权关系,当关联企业趋于倒闭时,许多与其有经济交易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与其相关的企业未能及时做出应对,则可能会使本企业陷入困境。

三、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结构存在缺陷

当企业的管理结构存在缺陷时,不管是权利过于集中还是权利过于分散都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各级之间的权责分工不明确,功能性岗位重复过多,会造成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过低,资金的流动性较差等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预测未来发展情况的依据,可以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企业提供可靠数据或者提供错误数据,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三)过度经营

企业利用较少的资金支撑过大的业务量即为过度经营。过度经营的主要表现有:过度筹资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以牺牲利润的方式追求销售额的增长等。过度经营可能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也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资金短缺,甚至可能会使企业陷入破产的风险之中。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去除全部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能,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时不能只是追求零风险,而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提出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方案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行宏观分析,把握其变化的规律及趋势,并制定一系列应对方案,从而提高对于环境变化的使用能力[5]。其次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不应被该方案带来的收益蒙蔽了双眼,既要考虑到该方案带来的收益,又要对该方案的风险进行分析。(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项财务指标都是不断变动的,因此对其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控,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当其指标与预测数值产生较大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企业应积极面对财务风险,对于本企业或者类似企业过去发生的在财务风险,应当归档保存,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经验,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以降低此类财务风险以后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面对已经发生的损失时,应该迅速做出反应,避免反应期过长而加重其所带来的危害。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所要做的不是舞弊,而是及时地采取措施将其危害降至最低。而对于有一定概率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及时想好对策,以防止其带来更大的危害。(1)筹资风险控制。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在任何时期的发展都离不开筹资活动。虽然筹资活动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当企业处于财务困难时期时,筹资活动所带来的定期债务会给企业形成沉重的财务负担。因此,选择适当的筹资方案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2)投资风险控制。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投资活动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投资方案分析程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案,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使投资方案劲量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3)经营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团队风险。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学会分析风险、预测风险,对风险的等级进行评估,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第6篇

 

关键词:负债筹资 风险资本 结构防范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3.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第7篇

如按目前财务界认可的风险理论:用公司风险,即财务风险(负债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似乎并不严密;用市场风险加以涵盖,则更不妥当。如何确切解释这种不确定性,成为目前财务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财务风险观念要有所突破,树立一种全新的风险观念。

国家财务论、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论的提出,从理论上为解释这一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源泉,使权益风险问题得到了逐步澄清。对权益风险的认识,真正起源于国家财务论。国家财务理论认为,“与国有经济多层次性经济体系相适应,国家财务活动也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国家财务活动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从而,一方面,在理论上为以后所有者财务论等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前两个层次财务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财务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步明确了“两层次的主要财务经营形态是什么”、“该种财务经营有无风险等理论”问题,为初步认识权益风险提供了思想萌芽。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发展完善,则为权益风险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一、权益风险的概念

我们认为,权益风险可以定义为:产权主体(所有者)进行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一概念需要解释两点:

第一,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企业资本经营。这里的资本经营概念是相对生产经营而言的,引用的含义“指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主要强调产权资本运营。此外,产权主体自身其他一些经济活动也会产生权益风险。

第二,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体是企业所有者(产权主体)。目前,财务分层理论认为,“资本经营主体应该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我们认为,所有者可依据出资者所有权进行资本经营,经营者可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资本经营。前者强调自身及子公司产权运作等问题,后者强调法人企业投资公司(孙公司等)的产权运作等问题。这一分权问题也应说是分层理论的应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权益风险是由所有者层次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产生的,而非经营者层次产生的。

理论界一般认为,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抛。为明确区别,又可称为负债风险。我们认为,财务风险不应仅仅是负债风险的代名词,其内涵应包括权益风险。

1、权益风险与负债风险。它山’]之间的联系是:无论是权益风险还是负债风险,都是企业理财活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可通过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多角化筹资等财务手段加以分散、控制。并且,同作为财务风险,它们通常只是起到放大或缩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通过经营风险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价值。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是由于产权主体自身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属于所有者财务层次风险;负债风险是由于法人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属于经营者财务层次风险。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产权资本运营(如产权转让)等财务活动引起的;负债风险多是由企业资本运营(如筹资)等财务活动引起的。

2、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都会带来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此外,它们都属于公司特有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企业产权主体财务活动产生的,可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等特定的财务手段加以分散;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具有的,可通过多角化经营等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公司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又可分为权益风险和负债风险。在公司理财活动中,不仅负债经营可带来财务风险,权益自身变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权益风险观念的理论基础

(一)本金理论。“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本金理论以本金运动为主线,系统地将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家庭财务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了“大财务”理论框架,明确了本金在国家财务中具体体现为国家财务资金,在企业财务中体现为企业资本(或称企业资金),在家庭财务中体现为个人本金。并进一步指出"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灼。

结合国家财务理论的启发,可以认识到: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本金在产权主体层次上的运动也形成了一种财务活动,并且这种财务活动也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矛盾问题,即存在投入成本与最终收益之间均衡的不确定问题。将这种不确定性理论抽象,可以得到权益风险的雏形。通过对本金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将深化对权益风险产生根源的进一步认识,并为权益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所有者财务理论。该项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法人结构框架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不仅经营者要进行财务管理,出资者也要进行财务管理”。并深入指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其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形成了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财务的目标也应是追求本金增值的满意化。所有者财务活动必然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的矛盾问题,出资管理、收益管理等财务活动必然使企业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即客观上存在一种财务运营风险,就是权益风险。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许多研究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学者将企业财务等同于经营者财务,便所有者财务游离于企业财务之外。这一提法略欠妥当。我们认为,所有者财务是本金在企业所有者层次上的财务活动,其运营管理效果同样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由于“两权分离”,公司内部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相关利益主体、理财主体。相应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也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当然,这并不否认在国家财务体系中,也存在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份层管理问题。如果所有者财务独立于企业财务而存在,那么权益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所不可控风险,就不可以成为企业风险的组成部分。

三、权益风险构成分析

在认识财务本质的基础上,可以对权益风险进行适当分类。“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人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据此,权益风险可分为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两类。下面以上市公司分析为主,迸一步解释这两类风险。

(一)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这是指由产权结构、规模等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

(1)产权结构变动风险。产权结构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市场价值影响是十分敏感的。公司股权集中情况、大股东之间力量对比状况等,对公司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影响深远。这一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就是产权变动风险。

(2)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上市公司股东规模将呈扩大趋势。这便产生了“控制权转移”、“有效控制”等问题。如何在尽少投入资本的前提下取得控制权,并有效防范、化解由规模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便是研究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问题。

(3)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不可能全部股东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作为产权主体代表;掌握着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经营、财务决策权。其自身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产权主体代表的变动,意味着公司具有了经营方向等重大方面变动的可能性,带有一定的风险,即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

(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这主要是指产权主体资本经营活动,尤其是指产权资本运营活动。从这一角度,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主要是指产权运营风险。

从财务活动过程看,产权运营风险可分为:经营前评估风险、经营中控制风险、经营后整合风险。具体地说,产权经营风险来源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的产权转让方式,是股权置换还是资产置换,是有偿转让还是无偿划拨;第二,确定的产权转让方向,是向法人股东转让还是向国有股东转让,是面向社会经济集团还是面向全体投资者;第三,成交的产权转让数量,是全部股权转让还是部分转让,是全部资产出让还是部分出让。这几方面的选择直接产生了产权运营风险。

四、权益风险观念提出的意义

(一)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意义

1、深化国家财务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权益风险的逐步认识,将促进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两层次财务经营方式的创新研究及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研究。

2、充实了本金理论内容。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人与收益活动,也是一种财务活动。这种财务活动也主循本金投入与收益矛盾规模。权益风险是其本金运动在的矛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3、初步定位了所有者财务。在“大财务”理论框架下,除家庭财务外,国家财务、企业财务都具有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两个层次。所有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权益风险,经营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负债风险。

4、为资本经营纳入财务框架提供了纽带。可以近似认为:资本经营活动主要面临的风险是权益风险;而权益风险是所有者财务层次的主要风险;因而,从理论上资本经营可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的主要方式。

(二)对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权益风险观念的确立,可以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仍制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认识。这对于构建全新、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大有裨益。

首先,对产权主体结构、规模变动风险深人认识,可以有效指导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管理体制的建立。针对风险的防范,可采用中介公司交叉持股经营等运营方式。

第8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内控机制

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能否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稳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关键。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要求企业必须要有危机防范意识,并建立起科学的防范及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机制,以确保自身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主体之一,更是时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难以预见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一般来讲,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高负债率,带来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指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和利率等因素的变化,由于企业筹集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尤其是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风险。我国企业资金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由于人们对于财务杠杆理论理解上的偏差,我国企业从资本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据新华社报道,国资委研究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近日称,目前半数以上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5%。此外,企业负债结构很不合理,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较多,一旦市场销售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支付危机。如果银行方面对企业失去了信任,很可能会缩减对该企业再次放贷的规模或者抬高贷款的利息,这必然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带来较高的融资风险。

2.决策不谨慎,导致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指企业进行投资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造成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的投资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和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等形式。在制定投资的决策时,一些企业不够谨慎,投资盲目,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加之投资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他们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产生了重大偏差,从而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巨大的投资风险。

3.资金收回慢,形成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变现从而造成偿付能力弱化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形式多样的商业信用,赊销就是其中的一种。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所以赊销俗称为信用销售。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往往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一旦企业盲目赊销,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极易造成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乃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用,必然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无法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除此以外,存货是在企业中比重相对较大的一种流动资产。如果存货超储积压,也会占用大量资金,一旦存货变现渠道受阻,必然会加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4.供、产、销等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经营性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所产生得风险。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等。经营风险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企业持续亏损,业绩下滑。造成经营性风险的原因很多,供、产、销等多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带来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理念的落后是其主要原因。一些亏损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这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最终导致企业的高综合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一个企业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予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之成为一个体系。2008年6月由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正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成为我国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从这几年实践来看,情况却不尽理想,许多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难以有效地实施。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产生损失后的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更甚者一些企业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积极扩大筹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在筹资时,除了可以采用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其他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来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争取实现融资成本最低,风险程度最小,投资收益最大的最佳资本结构。在比较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较充分的估计和准备的基础之上,借入资金可以适当多一些;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筹资时应该谨慎行事,借入资金不可过多,等待有利时机调整资本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2.谨慎决策,保证投资收益的实现

投资风险可以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控制投资品种的方式来控制。众所周知,投资期限越长,投资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控制投资期限,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可以选择若干品种组成投资组合,通过投资组合中各品种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也可以采用D系数的分析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分析风险程度,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如果D系数小于l,说明股票投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小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可将其确定为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总之,应谨慎的制定投资决策,充分考虑影响投资收益的各种因素,尽量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

3.制定合理的策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众所周知,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是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以及确定最佳的库存量等。保持资产高度的流动性是企业减轻财务压力、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的同时,企业必须合理安排好资金的使用。在安排资金使用上要考虑到各项贷款和借款的到期日、利息的支付日、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以及存货的库存结构的各种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实现资金合理使用,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资产的流动性弱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科学经营,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管理层应当针对重大的经营性风险因素的管控问题,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采取具体措施,科学

经营,积极的应对经营性风险。具体包括:做好年度采购预算及策略规划;重视供应商的筛选和评级,慎重选择供应商;严格审查订货合同,完善合同条款;与供应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降低质量、交货期、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采购风险。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市场做好调研,生产的产品要适销对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生产风险也就越小。此外,销售价格是决定产品销售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销售价格越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销售风险也就越小。可见,企业只有形成科学经营管理体制和理念,积极防范供、产、销等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才能稳定未来的经营收益,从而达到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

5.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只有加强企业员工的防范财务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才能从根源上防范风险。此外,企业风险的管理必须有制度上的支撑,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涵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内控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它包括业务运营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尤其是后者的建立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使之成为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本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案、进行重大风险业务预测与决策、组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发生风险后的处置工作等。

第9篇

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重大,偿债能力弱,则财务风险大,反之,债务资本比重小,偿债能力强,则财务风险小。基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财务风险主要表现有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

二、债权人财务风险分析

债权人作为要素所有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后,即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根据大家对风险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占在债权人的角度,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因此,如果债权人和公司所签订的合约是完全的,合约详细规定了经理人在所有的外部状态中的行为以及利润的分配情况并进行风险披露,则债权人的财务风险问题也就不复存在,因为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理,债券人的这一部分收益波动实在其本身的预料之中的,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并目有相应的风险收益去补偿它。

或者我们从VAR风险:计量的的角度去理解它。也可以认为这部分的收益波动是在债券人本身控制的范围之内。只要没超过这个界限,都不算风险损失。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公司和债券人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一个完全的契约准确描述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一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由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的,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确定和契约的不完全,企业经营才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又由于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果中,债权人作为资金提供者一般不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我们的资本市场也还没有达到强势有效,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债券人往往承担由公司经营风险转化而来的额外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是没有在契约中同种风险收益的方式加以补偿的,它是属于债权人的期望之外,属于真正的风险。由于公司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从而公司的经营风险也是变化的,这些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都可能会转化为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总之,由于债权人一般不具有公司治理权以及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者接受股东的委托运用全部资本进行经营,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异性代表了垒部资本承担的经营风险,在这个层面上不存在债权人财务风险的问题EBIT扣减固定的资本成本利息后,再减去所得税即为净利润,净利润的变异性可视为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债权人依合同约定取得固定利息。但是,由于存在着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白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债权人承担了不该属于自身的财务风险。并且,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深,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大。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债权人财务风险管理

按照期权理财风险管理的思想,债权人可以通过在投资时进行权力义务的分离来达到分离风险的目的,即通过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现在的确定性,从二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规避,比如现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就是可以看作是一种方式,通过购买可转化公司债券,实际上就相当于购买了一项公司看涨期权,在公司超额盈利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转化以低于市价的条件购买公司股票,实际上债权人可以通过价差收入来获得这部分超过其债券收益的报酬,它可以看作是对债权人承担的公司额外风险的补偿基于上面债权人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转移的认识,我认为债券人可以从衍生金融品德角度去进行自己的风险控制,对于不同经营风险的公司以及自己对风险的承受态度,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规避方法,其核心可以参考期权理财权将未来不确定性转化为现在的确定性,从而将权力义务相分离的思想。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像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类的衍生品,同样是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以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与债权人博弈的结果,只能从债权人的角度去控制自己的风险,而不能从根本去解决债券人的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思考债权人的财务凤险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扩张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企业在融资、经营、投资等等财务活动中,由于一些无法预估、控制的外力因素导致企业获取的采取成果与经营目标出现偏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或者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即财务风险,企业的任何财务活动都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扩张过程中各种财务活动频繁,会加剧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下文主要就企业扩张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一、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般来说企业扩张过程中主要会面临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以及流动风险几种风险。其中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的经济环境、资金的供需市场等等变化引起的,其中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等都属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资金投入之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发生偏离。企业投资主要有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两种形式,这两种投资形式都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常见的投资风险有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再投资风险等几种。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它们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迟滞,影响企业的价值,生产风险、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都属于经营风险,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信用条件、付款方式变动引起的,生产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能源、信息、人员几个因素变动引起的,存货风险是由产品市场变化引起的;应收账款变现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赊销业务太多或者赊销政策变化引起的。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定量的存货,但存货太多会导致货品积压、存货太少又可能会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最佳库存量的确定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企业的现金转移不能正常开展,或者企业不能正常的履行自身的债务或者付现责任。

二、企业扩张中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的控制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筹资风险,首先需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而最佳资本结构其实也就是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风险之内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没有负债资本,资金成本必然较高,难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筹资风险及筹资成本问题,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合理排布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也是控制筹资风险的有效措施,长期资本筹集时,成本较高、弹性较小、风险也相应的较小,短期资本筹集时成本较低但弹性及风险均较高,企业在安排这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应统筹分析风险及收益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安排筹资期限结构主要有保守筹资及中庸筹资两种方式。

(二)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对应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详细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制定多种对应的措施,并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适当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及方法,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风险意识,清晰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关系,能够将财务风险防范手段应用于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财务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一切可能会影响决策的因素,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然后分析各个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挑选出最优方案,避免决策失误。此外,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在财务管理之中的权利、责任,权责统一才能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三)经营风险控制

风险回避是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实际的融资业务中,企业需要对融资对象的资信可信度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可信度低则不予受理,营销活动中必须保证营销计划是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之后设计的,且产品设计没有明显的缺陷方可实施,反之应予以拒绝。对于那些无法投保及回避的经营风险,财务会计人员应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大数法则适当增加风险承担个体的数量,也是降低企业损失的有效手段。比如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形式降低证券投资风险等等。

(四)存货管理风险控制

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必须建立严格的库房管理及责任人制度,将货品仓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货物流动程序,做好物流环节的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及清查盘点工作必须要及时、准确,如果发现账务及货品不符或者出现安全事故,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的查询,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严重时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流动性风险控制

流动性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政府政策,针对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要采取不同的融资投资手段。企业的投资应始终坚持动态、均衡性原则,确保负债比率的合理性,拓展多元化的融资领域,优化融资的品种及时间结构,通过管理手段的优化及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运作改善资金的效率,尽可能避免出现现金流分隔、企业流动性不足等不利情况,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尽可能降低流动性风险,企业必须建立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不断的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结束语

企业扩张十分常见,扩张过程中企业的投资力度必然会加大,资金的应用也会相应的比其他发展阶段要紧张,企业可能需要不断的扩展筹资渠道,获得更多的筹资量,这一过程中自然会面临较多的财务风险,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中常见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手段,仅为企业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凌.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1(03)

第11篇

1.1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制度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的反馈现象,与经营风险联系密切,企业通过创新产品类型并扩张销售渠道来降低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无法消除且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并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1.2财务风险的特征

由以上财务风险的定义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2.1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往往是随机出现的,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以及何时发生财务风险,通常很难预测,发生财务风险的结果也具有潜在性,此外,不同影响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1.2.2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市场背景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只要存在,则财务风险无从避免,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在资产管理、纳税、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2.3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

财务风险是个变量,会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财务风险能综合展现企业投资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各个方面,但财务风险不等于财务危机,这是因为,风险和收益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往往伴随着财务收益,而财务危机必定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讲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2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税收政策

国家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纳税产业。对中国烟草行业税收影响最大的税种主要是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增加烟草产品的税负,可能带来烟草行业整体税收收入的下降,进而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性,如何制定烟草税收额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2利率政策

金融市场中,利率政策是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存在负债,那么国家利率调整必将导致企业利息负担的变动,如果负债利率上调至一定水平,达到或超过企业投资报酬率,企业将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负债越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市场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得烟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意味着竞争,意味着企业增加了成长发展机会;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增加了经营管理风险。烟草行业有行业特殊性,当前烟草市场秩序尚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现象,烟草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寻找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途径,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及投资环境。

3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企业已将财务风险评价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法适应企业经营环境

我国财务评价体系起步较晚,所能参考的国外的模型很少,当前主要还是采用财务比率综合评价体系,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必须依据历史数据,对日益更新的信息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映,和企业经营环境脱节。

3.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企业常用的风险评价模式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选择数据,而这些报表有可能被企业粉饰,如果企业不考虑非会计信息,可能导致指标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去甚远的情形。例如,企业运用流动比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尽管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如部分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差、质量较差,仍不能有效保证企业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3.3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难以针对不同行业特征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主要采用通用的评价体系,尚无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征选取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种现状使得企业风险评价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风险评价的作用。

4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对策

在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

4.1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借鉴先进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如多元线性评价模型、动态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等,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计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测算财务风险发生的范围,综合评价财务风险。

4.2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当前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弥补仅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计算历史指标的缺陷,企业财务人员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引入非财务指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比如,人力资源指标、创新发展能力指标等。

4.3各行业按照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为增强各行业财务指标的可比性,有必要按照不同行业特征,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制定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即便是相同的财务指标,其标准值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行业因素,例如,房地产企业通常流动资产比例高,则流动比率高;制造业等行业的流动比率会降低。

5结语

第12篇

(一)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其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易懂的单变量模型到综合的多变量模型。Fitzpatrick(1932)最先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他将19家样本公司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通过对比分析多个财务比率,发现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负债这两个比率对财务风险有较强的预警能力。在此基础上,Beaver(1966)将79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9家相同规模的运营正常的公司作为样本,利用单变量模型分析涉及企业活动不同方面的30个财务比率,结果发现这些比率中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利率能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且距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接近,预警能力的准确性越高。单变量模型简单易懂,但是变量选择的主观性太强,且只能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缺乏说服力,逐渐被多变量模型替代。多变量模型就是采用多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Altman(1968)对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最终选取了营运资金/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总负债和销售收入/总资产5个财务指标加权构建了Z分模型用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Z分模型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利用Z分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Ohlson(1980)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对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正常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本结构和融资能力能够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M.Odom(1990)以Z分模型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对64家破产公司和64家正常公司进行配对比较研究,发现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二)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要晚一些。向德伟(1994)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组织不力、决策出现失误、管理不当等主观方面。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我国学者周首华(1996)在Z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吴世农等(2001)从21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财务风险最显著的6个预测指标,应用了线性概率模型、Fisher线性判别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有效地预测财务困境,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误判率最低。杨淑娥(2005)基于120家上市公司10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同期的60家上市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是预测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Lawrence.R.Dicksee(1957)在较早时间就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和不及时。在组织内部使用内部控制框架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财务风险。Ashbaugh-Skaife(2008)等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时容易导致会计差错的出现,从而产生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国内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也少

鄂秀丽(2008)以吉林省114户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不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预警指标将会明显好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袁晓波(2010)利用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五要素的分组检验和内部控制的总体检验分析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李维安(2013)提出内部控制包括公司内部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级,其中管理控制以经营管理层为控制主体,其控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简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