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时间:2023-09-13 17:1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第1篇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作为非营利的组织机构,在其运营过程中,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高校财务治理结构以及自身非营利性等方面影响,高校在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甚至不能偿还到期利息;无法及时结算工程款影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相关经费不能及时或无法收回等各个方面的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性,具体如下。

(一)隐蔽性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以培育社会精英人才为主,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目标虽逐渐调整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但针对整个社会高等教育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科研经费及人员的投入等无法接受市场的监督和评价,因而高校运营质量的下降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容易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带来的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二)难评价性

由于高校的大部分财务活动不以营利作为其管理的目标,因而不能像企业一样用营利能力各项指标对长期、短期偿债能力进行精确评价,只能采用反映财务支付能力的指标进行辅助评价,尤其对于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长期偿债能力,其财务评价困难更大,只能采取近似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三)高危害性

高等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影响非常大,高校一旦陷入财务危机,产生的后果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具有更强的不良影响及破坏性。高校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影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下降不仅导致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及改革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高校在财务筹资环节存在的不能及时筹集资金、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银行贷款是高校一个重要的资金筹集渠道。如果银行贷款到期无力偿还,学校不仅由于高额的本金、利息负担引发财务危机,更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高校将来的融资,给高校的再融资造成困难,筹资能力大大降低,这会给高校带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风险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运营资产投资风险以及校办产业投资的风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指高校在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时,由于缺乏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使得一些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运营投资风险主要是高校对后勤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后勤业务情况复杂,社会化改革还不彻底,其经营模式、财务管理关系、服务水平等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便给高校财务管理增加了风险。校办产业风险是由于校办产业经营风险使高校承担的相关连带责任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高校资金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学生学费、社会捐赠等。在这三个收入来源中,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学生对学费的拖欠现象普遍存在,社会捐赠在时间和金额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影响高校的资金周转能力,造成高校资金回收风险。

(四)管理类财务风险

管理类风险主要是指因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缺陷,如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谨等原因,造成学校出现投资失误、管理失控、挪用贪污等可能情况,给高校发展带来隐患,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高校“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体两翼”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理论作为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贯穿高校整个运营过程,全方位构建适合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达到对高校财务风险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该体系以高校风险管理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组织控制、财务全面预算及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控制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控制为主体,风险分析处理机制与预警分析控制机制作为该体系的两个辅助机制,共同作用,使该体系的组织、制度和文化控制更好的应用。该体系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严密体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及时、有效的控制。

(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组织控制体系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关键是要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董事会作为现代大学的委托人,加强校外相关人员对学校治理的影响,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主管部门)、校党委书记、教授代表、社会工商界代表等组成。以“精简高效、权力下放”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以校长、财务管理委员会、财务处、二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直线职能结构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流程。战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行为行使指导和监控职能,其下设的发展规划处针对学校情况规划各重大项目并对相应的财务行为行使监控职能。审计委员会协调组织学校风险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委员会工作行驶监督职能,下设的审计部主要是对财务处行使审计职能。

(二)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重心前移,将财务工作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结合起来,使学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要在学校全体部门树立“先算后用、算好再用”、“突出重点、讲究效益”、“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重点负责高校预算的编制和审定,并有效协调和监督预算的执行等;最后还需完善预算编制的程序方法,保证学校预算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三)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以现代大学制度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为基础,开展持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战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重点关注高校重大的财务战略风险,组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监督指导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审计工作,保证全面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其他职能部门须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教风、学风以及工作作风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对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构建完整的高校风险管理活动文化体系应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上共同建设。精神层面处于风险管理校园文化体系的最深层,作为灵魂和核心,是高校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中形成的,是风险管理物质、行为与制度三层面的总结与升华。校园精神文化的指导和调整作用,以高校制度层面的完善和有效性作为保障,通过对高校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全体成员逐渐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相应的物质产品即物质文化。

(五)财务风险预警和分析机制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处理机制是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风险预警机制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高校运行过程中相关经济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对存在的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前向决策部门提出警报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是为了防止高校偏离正常轨道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从对风险控制的组织、处理及责任机制三个方面来运行。严密的组织机制可以保障财务风险的监测和识别;有效的处理机制可以及时的控制和处理识别的财务风险;相对应的责任机制通过明确各方面的责任,责任与权力相统一,从而保证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有效运行。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控制体系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速度令世人震惊,其建设资金投入量的巨大是其高速增长的保障,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将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增添另一层保障机制。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管理者合理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针对影响目标实现的企业财务风险不确定性因素施加作用,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目的的过程。

一、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的差异,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异。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有持续流量的通行费收入符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化最大化。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建立行之有效地风险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

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速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准确预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财务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是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3、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三、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1、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内部环境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结构,并受企业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内部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董事会、正直与道德价值观、员工能力的承诺、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以及人类资源政策等。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其内部环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根据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态度确定企业的风险管理哲学,并使其具备一定的统一性,能够被公司员工所接受。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企业在风险管理哲学中的表述: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考虑不同形式的财务风险,并从公司整体角度考虑风险;监督并保证公司政策、程序以及风险管理相关规定能够得到有效地遵循;提高公司内部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财务风险管理实务。

(2)完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董事会应独立于公司管理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且至少一名是财务会计专家;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负责,独立董事除了履行一般的董事职责外,还应对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进行认可和判断,提议或聘用注册会计师,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等。

(3)企业对员工能力的承诺应建立“唯贤是举”的机制,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4)企业风险文化也是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高速公路公司的风险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应大力加强员工风险意识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此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防止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

2、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监控的基础。管理层只有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才能设计和执行评估和控制风险的措施。高速公路公司的风险管理日标设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应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即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二是具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根据高速公路公司的行业特点,分析其具体目标是:(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2)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事件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过程。首先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判定关键风险因素。其次,需要明确这些关键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什么影响,即预期企业实际目标与制定的初始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后,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方案以应对风险,包括防范、控制、转移、补偿风险的各种策略和措施。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其风险评估可以使用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方法,对高速公路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高速公路公司风险评估的步骤是:首先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衡量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最后,比较具有不同影响程度和概率的风险对公司目标造成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应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始终,其所确定的重要和不重要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定期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为了保证管理指令得以实施而指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将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面,通常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务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高速公路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者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设计一些必要的防范风险的控制制度。例如,制定《车辆通行费收费管理办法》、《收费稽查管理办法》、《收费现场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的收费监控系统,对公司的收费和支出等各项业务进行严格规范。

5、信息与交流

企业各个层次、每个员工都需要运用信息来确认、评估和应对风险,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并实现公司目标。其信息来源有多种渠道,既有内部的、外部的,也有定量的和非定量的。这些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都会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目标。而这些信息的收集与提供仅靠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部门提供的零散信息还远远不够,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沟通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和每个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各自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有效履行其职责。

综上,随着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必将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高速公路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1年第15期.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会计要素;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企业中的各种会计核算对象。从会计理论角度来看,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包括非经营和经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这六大方面。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三个大要素是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收入、利润和费用则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后所有者拥有的剩余权益,通常指的是股东权益。这些权益包括实际应收资本、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暂时抛开所有者权益不讲,在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会计要素的呈现主要就是资产和负债。

二、造成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几个重要因素

由于多个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无法实现预期中的财务收益,并产生经济损失。对每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主要分为投资、筹资、现金流、资金的回收和运营、收益分配等几个方面的风险。鉴于煤炭企业投入巨大,经营模式较单一,且属于资源开发型产业,财务风险指数相应来说较高。

1、煤炭企业的高负债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我国煤炭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仍然是不合理的。通常企业资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有资本,另外就是负债资本。高负债是煤炭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高负债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高风险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最根本原因。随着煤炭企业负债和融资额度的提高,企业习惯以高负债形式经营,一旦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企业的财务运营管理方面就会引发问题甚至陷入瘫痪,严重则会破产。从负债存量角度分析,煤炭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原因是由于负债融资的比例过高,而到时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从负债流量角度分析,无法偿还债务的原因是由于现金流在转移过程中遇到阻滞,引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企业的高负债就是引发财务瘫痪或者崩溃的根本原因。财务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导致煤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使企业负债筹资的比重不断增加,借款过多不仅使得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还会产生过多财务费用,减弱企业的资金实力,加大企业筹资成本。

2、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资金管理不严谨

通常一些煤炭企业为了能够扩大销售和增加市场占有率,习惯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煤炭产品促销,但在销售的过程中又缺乏对客户的经营背景、资金实力、信用等级等信息的了解,很容易造成应收帐款收回不及时,一方面减少了存货,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应收帐本,反而增加企业成本。

3、投资缺乏科学性

投资失误和经营失败是煤炭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在原因。煤炭企业正处在转型期,所经营的业务不仅是煤炭产业,同时还包括非煤产业。这种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在中国大企业和暴力行业中非常常见,然而,也有众多企业无法做到八面玲珑的多元化经营。虽然通过多元化经营投资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但同时管理范围和管理幅度也相应增大,容易造成管理层决策信息不对称。此外涉足多个产业时,由于投资经验不足或者经营策略不当,投资失误发生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导致经营失败。

三、建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务必抓好会计要素中衡量财务风险的三方面,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建立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用于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应首先遵循风险收益的对等原则,其次是企业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的分级和分权管理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和财务信息原则(以保证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有效衡量)。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这个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在组织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以真实、完整、详细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运作平台,以财务的控制方法为核心运作体系,以财务控制制度为运作保证,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的末端配合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组织结构体系中应遵循风险控制目标一致、财务分级与分权管理、协调利益关系的原则来建立,通过对资本、技术、组织和人事等分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企业利益一体化。

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体系的建立则要注意资金控制方法,其中包括预算的控制方法、资金集中结算方法,人员控制方法的体系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注意遵循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原则,其二是指标体系的构成和标准,这两大方面是煤炭企业财务评价的最基本最主要部分,务必注意对企业财务状况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和发展潜力的评价。

财务风险处理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到风险分析和组织、风险预测、风险预防和回避、风险处理、风险免疫和风险责任这六大方面。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重视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始终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煤炭企业这种投资规模大、运转周期常长的企业,任何一个细节方面的问题都可能会对整个企业的大局发展带来影响。这其中尤其是资金流的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对财务风险中各要素的控制,减少企业在资金运转上的各种潜在风险,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4篇

1.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1.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1.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2.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2.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2.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2.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第5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72

在构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体系中,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松懈、不精而导致的,于是,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从成本管理入手,而成本管理的高效性也必然会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1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实施成本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

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风险的源头在于此,控制好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与防范。医院要做到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重视成本(各项目的)分析,重视成本管理。重点对主要的成本项目如医疗耗材、药品成本、水电费、职工工资、培训费等做到细致入微地分析、管理与审计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医院要能够及时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出现的环节,并且对该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便迅速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上,医院可以从人力成本、医疗耗材、科室治疗公共的没有具体到病人的一些可以控制的药品的成本入手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预算管理,各部门应与财务做好预算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更要关注成本预算管理,事前做好预算计划与预算计算标准,事后还要跟进项目,尽可能缩短项目花费与成本预算之间的距离,避免因预算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12完善医院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

除了医院成本管理者外,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体制是摆在医院面前的棘手任务。制度是确保医院各部门、各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制度进行建设,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将得到迅速提升。首先,医院要建立针对全体医疗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部分人员规范化、秩序化进行。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的设立要做到透明、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条文设置要细化、涉及各个方面,从各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其次,加大监督惩戒力度。任何个人因一己私欲导致了医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医院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其相应的惩戒,以儆效尤,绝不姑息纵容。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后,更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3强化对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成本管理抑或是健全完善的制度均需要医院财会人员的遵守,故不断强化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再者,近年来因医院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持续增高,因此,有必要通对财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来强化财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首先,通过系列宣传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般来说,医院可通过传单发放、专题讲座、院内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强化财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职业素质、信息技术技能等各方面内容之外,医院还应该着重强化对员工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系列内容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内心意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化对财会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明晰自身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2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措施21医院要有目的地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的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也对整个医院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我国公立乃至私立医院,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析体系等),只有少部分医院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虽然完善系统的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医院多元化服务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故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这极大地制约着成本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医院要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范畴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地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可从医院战略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多角度构建全新的、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迎合时展和医院运营情况的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

22优化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医院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在以往,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方法,如今,可采用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对科学,且已经普遍应用的有成本管理法。在具体成本控制策略方面,医院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全员、全程、全面控制法。全员控制,即医院领导以及全体职工均应该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每一个岗位上的职工均应该做到“小消耗,大成效”;全程控制,医院成本控制烦琐复杂,大到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开销(职工工资、药品费、办公费、水电费、医疗风险基金费用等),小到每个科室药品的采购、发放、护理治疗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即只要是医院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纳入成本控制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二,分级分层控制成本。医院的层级部门较多,可实施分层化的成本控制,对每一个层级部分指定成本控制标准与任务,提高层级成本控制效率。

23拓展成本管理领域,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成本管理理念,还是成本管理方法等均应该实现优化更新。而随着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医院还需要有目的地拓展成本管理领域,即成本管理的内容。众所周知,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很多,而当下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已经不能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为主,而是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细化成本管理领域,突破旧的管理内涵。从更加宽泛的成本管理领域着手,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一切细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以便更加有效地切断财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拓展成本管理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个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可知,医院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从成本管理入手十分必要和重要。当然,要做到全方位、全角度的财务风险控制,医院还必须要从风险预警和控制体制的构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来着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关系到医院整体经营和管理效果,更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医院成本管理可从健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来实施,以防范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近年来,很多经营好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始不断重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这些中小企业也取得了较多的成绩,在自身企业财务经营中也有自己的成型办法来规避财务风险,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比较随意,费用报支不够合理;费用的审核权限过于向上集中。

(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短期行为蔓延。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因素。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作者通过多年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招收财务工作人员时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能够雇佣到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大专水平学历,其综合能力不如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那么高。为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内部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意识培养工作意义重大。具体的做法为定期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中小企业内部一定要做好内部人员的人生规划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是有前途的,把公司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这样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之前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后,中小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档案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高有力的支持。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某一中小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又要考虑风险,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风险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保障在出现意外风险后可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经常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财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那些意外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风险事故的总结和汇总,将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记录,并分析出现这种财务风险的原因,总结最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是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有效措施。内部控制的强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意义重大。具体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进行强化和完善,并有效地强化董事会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通过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来提升素质,另外在学习中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学习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也是培养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及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工作主要包括:筹资活动风险估测;投资活动风险估测;经营活动风险估测;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危机成因分析;财务危机处理措施等。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财务风险 控制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房地产企业筹资难度和偿债压力巨大

房地产开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筹资活动是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促进房地产项目投资和再投资效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用于运转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有自筹资金、银行融资、销售回款三个主要方式,其他方式的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总额的10%。而销售回款中约有6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按揭贷款,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对银行的依赖程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的限制,欧美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多渠道融资模式在我国难以推广,加之国内证券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上市的限制严格,信托受限,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规模的不断增加和融资方式的单一使房地产企业在筹资融资环节上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求高

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活动是以资金为资本通过对项目投资的手段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战略决策和资金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房地产项目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要十分谨慎,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投资测算,从主观方面来说,不管是公司管理层还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走势和竞争环境的预测均来源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主观经验假设,因此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对投资成败有着不小的影响。从外部政策环境来说,投资决策中对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因素变化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这些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销售资金回收情况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收取决于销售收入额和其转化为资金流入的速度,资金回收是企业偿还债务和再投资的基础。销售收入的实现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和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影响,图1为2008年-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长率变化情况。

由图1可见,除去2008年度金融危机到2009年度房地产行业反弹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存在较大增幅以外,其余年度我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发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销售面积下降幅度和波动程度远高于新开发面积的变动程度,由此可以分析判断出,我国房地产的总体供求关系还是供应量高于市场需求。进入2015年以来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一边是高企的库存,一边是浓厚的观望情绪,不少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不足,在加上融资能力的欠缺和较高的融资成本,使其资金链越来越脆弱,而为了确保资金链条,这些企业纷纷降价促销,导致购房者强烈的降价预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已经不堪重压,面临破产。企业资金回收中面临的风险会直接导致资金链紧张,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采用加强销售战略制定和收款管理的双重机制,降低资金回流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

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应该在结合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把控。

(一)投资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整个投资项目的事前投资策略制定、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个过程,通过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管团队、建立科学严谨的决策流程、扎实细致的预算工作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非系统风险,因此科学的投资管理体系是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二)筹融资风险控制

根据房地产面临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可知融资风险把控是与投资风险控制密切相关的风险控制环节。从房地产经营的开发时序性来说,在投资策略制定后最重要的财务风险控制就是融资风险控制。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主要来源就是外部融资,而投资策略能否按步骤实施完全取决于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在健全投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资金平衡能力,将融资工作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节点。不仅仅是将成功实现融资作为主要目标,对于融资的偿还和再融资安排也要形成具有系统管理能力的体系,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投资管理目标,降低筹融资风险及整体财务风险。

(三)营运资金风险控制

作为房地产项目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及投资效果评价最关键的环节,营运资金风险控制始终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资金控制愈加规范和严格,房地产企业无法将所有的销售回款进行再投资或进行企业间拆借。因此,要控制好房地产营运资金风险首先要确保资金来源,加强回款管理保证资金回流速度。其次,在做好回款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营运资金滚动计划管理机制,确保对于项目整体投资策略的细化目标实现。最后,合理利用流动资金进行融资还款及再投资,实现项目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除了上述三方面在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的风险以外,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还面临着利益分配风险、内控管理风险等,虽然每个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有所不同,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风险控制,避免严重危机的产生。

三、房地产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投资预算体系控制财务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建设期间,一些预算及分析体系不完善的企业往往偏向关注项目开发进度及销售进度,对项目前期的财务测算及事中事后的财务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清算,造成整个投资失败。

因此,必须通过进行概率分析法和例举法在项目开发前期进行整体现金流量可靠预测,避免项目财务风险。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实时根据项目开发进度及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整体预算及资金预算,加强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把控能力,保障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保障职能。

(二)多方面开拓筹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结构

基于健全项目开发预算体系,通过对项目开发整体资金需求的分析,求出资金需求缺口峰值,根据资金需求峰值出现所处的项目开发阶段,考虑项目所处开发阶段对融资的局限性,客观分析筹资缺口,如果项目自身融资能力不足以满足,通过合理的方式寻求自有资金需求,避免筹资额度不足带来的财务风险。

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间的互相弥补,降低资金成本,消减获利能力风险。由于项目开发类融资有获取难度大、期限长、资金成本高的特点,而短期经营类融资有着易于获得、期限短、成本低的特点,因此通过长短期融资的高低搭配以实现长期融资为基础,短期融资为辅助,利用短期融资流动性强的特点,实现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之间的置换和互动,降低整体资金成本,减少偿债风险。

(三)增强流动性资金管理,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

房地产项目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为密集和持续,假如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资金投入困难的问题,项目投资很可能难以为继,严重时甚至会拖累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日常运营时,流动管理资金就更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加强各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

1.加强回款管理提高销售回款率缩短回款时间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销售回款是整个项目开发的命脉,销售回款的速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开发资金链的稳定程度及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营销与财务的对接机制,形成对销售未回款部分按期梳理和逐笔清理的具体措施,并制定合理的任务目标与具有激励性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回款比例。

2.经营性资金流入用于筹资业务有关的支出管理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筹资成本必然在其整体项目获利能力预期和项目投资评价中起到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项目进入销售期和经营期以后,将一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用于归还融资本金,降低资金成本就成为增强项目获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经营性现金流入的类别来说,项目销售类资金流入虽然有着资金流入量大、回收期限短的特点,但其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在项目销售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去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销售资金流入,很可能出现过于乐观的判断和假设,在此阶段使用过多的销售类回款用以提前偿付筹资本金,极有可能使整个项目在市场波动或政策调控情况下面临开发资金短缺。而此部分资金缺口由于在短时间内需求量较大,难以通过短期融资来弥补,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针对这一特点,开发企业应当对销售性资金流入进行妥善管理,在较为理性保守的财务预测分析下,对波动性较强的销售回款和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类收入做好统筹安排,在优先保证项目开发和到期融资的资金需求前提下,再考虑提前偿付融资。

3.利用经营性资金盈余进行再投资管理

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性及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发展模式,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均会在其投资项目的中后期利用项目自身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主要的投资资金用途包括摘取新土地、为其他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持等,但是不管是摘取土地还是进行其他项目开发投资,其对资金的占用期限均较长,而且被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不确定性很强,在短时间内无法产生足量的现金流入。因此,从项目本身来说,对于利用项目盈余资金进行投资的控制应在绝对满足项目自身开发经营的前提下,利用多种假设及敏感性分析的模型同时对资金输出项目和被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预测,避免由于过度投资产生的资金流动性弱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探讨 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根源在于企业所处自然、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内部经营各项条件的多变性。鉴于上市公司在引导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带领行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其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探索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来降低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实现财务状况的最优化,这也是公司经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上市公司作为集团性经营的经济组织,其财务活动相对更加的复杂,如果其财务经营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促使风险的发生并造成损失,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集团财务陷入困境的现象。在公司即将上市之际,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机理,对保障公司金融化战略的稳定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机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一般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三大方面的不确定性。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既定的方式进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既定方案等,政治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利率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动可能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也是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给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当上市公司无法对风险因素及风险结果进行控制时,风险结果将会在公司内部进行延伸发展并将风险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公司及利益相关者。财务风险的传导过程就是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个体传导到集体的层层传递过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实施的一项内容。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更要注重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二、 上市公司需要应对的主要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始终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财务体系应该在公司股改上市之际,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案。上市公司财务活动通常分为筹资、投资、资金营运以及收益分配四大方面,因此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去应对。

1.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加速金融化进程,支撑企业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股权筹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太高的筹集费用,并且所受到的限制性政策比较多。而在债权筹资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方式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息税后利润将会更快的下降,从而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这就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如果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从而形成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

2.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自主投资权扩大以后,投资风险也开始相应增加。投资风险主要是企业以现金、无形资产、实物或者是购买股票、债权等形式向其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当前上市公司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变现风险。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从而形成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

3.资金营运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运作流程主要包括资金收付业务发生、授权部门审批、财务部门复核、出纳支付款项。资金营运是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支撑,承载着企业价值补偿与价值增值的使命。其运作风险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审批制度配流程、缺乏对业务的认真复核、缺乏资金收付点控制等;如果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从而形成资金营运活动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产生的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正处于资金紧缺的关头,再采取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投资者进行利益分配,则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另一方面,收益确认时产生的风险。在收益确认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会计方法不当,引起的少计成本、多计收益的现象发生,从而使企业纳税提高,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低。

三、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机理以及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就可以从公司的财务体系现状出发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后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充分发挥预算风险室的风险事前控制作用,从根源上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主要是及时识别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采取规避、承受、降低或分担等应对策略,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集团预算风险室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各种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按照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组织机构优化当前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当前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与风险管理信息体制。鉴于财务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对当前公司财务体系尤其是预算风险室进行优化与能力提升也是公司上市之际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

2.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室、母公司财务室的财务管理作用,加强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风险的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阻断性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防线的扩大或者是损失的增加,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室以及母公司财务室在财务管理中的调度作用,加强公司财务体系在财务风险发生时的控制能力。首先,在总会计师的指导下,对集团的财务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财务体系、公司财务保障体系、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等。其次,为了应对公司上市后开展的跨国经营业务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还应该加强与银行或者是外汇经纪公司、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对所经营的外币业务采取一系列的保值措施,充分发挥税收策划室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分散汇率变动带来的外汇风险。

3.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集团信息化的逐步完善,现已经建立了集团公司资金池,将母(子)公司的资金统一汇集到资金池,通过全面预算工作,在资金计划内统一调度资金池的资金运作,在集团内调剂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银行与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

4.对财务风险实施规范性的事后控制。风险事后控制主要是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具体的措施有:第一、建立企业的偿债基金和各种准备金,有效的防范以后可能发生的债务方面的财务风险。第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档案,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警示性的作用,既有风险事前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事后控制提供较大的助力。第三、合理的利用债务重组,既能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得到一定的偿还而不至于全部损失,而债务人又可以获得部分重组收益得以继续经营。

四、 总结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机理以及控制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可能因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制定措施的角度不同而不尽相同。总的来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现代商业, 2007(20)

[2]高智斌.浅析如何加强上市公司风险管控[J].现代商业, 2011(33)

第9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 财务 经济学 企业 风险控制

作为企业的运作核心,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焦点。同时企业为了能够获取在市场中的优势竞争能力,财务风险的控制成为重要的保障条件。通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均衡市场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将从收益和价格,以及价值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与决策管理,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有效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在财务活动中,由于被某种无法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能被确定,使其出现巨大损失。其风险可能是投资和筹资造成的危险,也可能是收益分配和外汇等造成的风险,这些都是无法被预料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风险的形成有财务和经营风险两种。要想有针对性地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确定性和共存性,以及激励性等特点进行了解。随着现代企业逐渐扩大自身的组织规模,企业投资行为因此延伸到投资领域的范围中,这样一来,企业资产定价的理论渗入了现代财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

二、现代财务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风险控制问题

1.投资决策中企业风险控制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期间,马科维茨先后两次分别提出:资产组合与有效分化两方面问题,并在不确定的条件以预期收益和组合方差间的均衡问题,讨论了金融资产选择的现代财务经济学理论,也是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从企业经营的本质方面来说,现代资产的组合就是以多元化经营方式将企业总体风险进行分散,在确定企业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与可行域后,再根据投资者有效边界和无差异曲线切入点的确定,决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在以往的经济学理论中,如果企业投资资产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那么企业在高度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必然要求获得相应高额回报,这与现代财务经济学理论存在一定差距。在现代财务经济学理论中,任何投资风险的收益不能局限于某一资产,而是针对整个资产组合来分析的,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相关系数小于1,那么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将企业风险分散,以达到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在投资决策中主要是由投资者根据需求以资产配比的手段,均衡收益准线风险偏好与风险投资预期效用,确定组合预期收益方差与风险间比值,选择不同风险程度提前降低风险。

2.定价决策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问题。

现代财务经济学在资产定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资产定价与套利定价模型的投资风险理论。通过单项的资产风险衡量指标系数,在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以收益变动反映资产风险。在资产定价模型中风险存在无法分散和多元化经营分散的风险。前者对企业风险控制只能通过消极的风险回避方式来避免企业风险对财务造成损失;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散来避免企业风险造成财务损失。在套利定价模型中,资产风险的因素以预期收益变动作为定价基础,将现时价格和预期日后的收益进行定量,这种模型对企业风险的测度更为精准。同时,在两种模型定价的基础上,现代财务经济学还将运用现代的期权定价从其他角度对企业资产定价体系进行了模型构建,使企业风险与资产价格间的数量关系得到了量化,并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使企业投资者能够依照风险偏好制定最优化的风险管理方式。

3.融资决策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问题。

融资决策中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主要是进行符合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在进行决策的确定前,不但要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进行思考,还要对资本市场约束进行思考。从而选择合理最佳的融资方式成为企业主要财务依据和资本结构的约束。在现代财务经济学视角下,企业的经济基础是产权制度,企业融资安排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围绕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相互替代和无法替代两方面来说,在现代企业净现金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企业资金来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三、企业风险控制和改善的策略

首先,加强我国政府的支持和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虽然我国在推动企业发展的时候,设立了一些政策与法规,但是依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对贷款方式的改善来解决企业融资者的资金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潜伏期,因此,针对该风险可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严格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避免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严重损失。

其次,完善财务决策体系,根据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制定信用政策,并加强对财务的管理,使资金回收率获得提高。由于我国企业财务在决策方面存在某些主观或经验方面的决策失误现象,造成企业风险的存在,因此,为了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可以在做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后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企业财务决策是否与现展相联系,是否能够在企业固定资产的前提下提高其盈利水平。

最后,加强企业风险观念和制定风险控制制度。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观念,坚持均衡预期收益与风险原则和科学预测各种因素对企业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以确保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采取各种防范和控制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同时,在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前提下,还要不断加强企业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以及防范能力,促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动力获得提高。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决策都将存在着风险,企业任何一项财务的决策都将决定着企业风险和收益期望。在现代财务经济学的视角下,财务经济学理论为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指导,从收益和价格,以及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企业风险控制分析框架,在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还确保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专家热议.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挑战与机遇[N].亚太经济时报,2010年.

[2]贺冬娥.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硅谷,2009年08期.

第11篇

在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分开改革以后,铁路行业市场不断发展,内部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铁路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也越发严峻。要提高铁路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重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断提高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而增强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促进铁路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铁路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筹资风险问题。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利润的可变性,铁路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在铁路政企改革以后,企业经营发展受到前期铁路行业项目建设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有着强烈的筹资需求。但是在铁路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铁路企业筹资出现了过度负债经营、筹资成本过高且投资利润不确定、筹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会造成财务杠杆作用难以发挥,而且会由于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不良资产增加,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加重企业的经营困境。

(2)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风险就是企业通过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开展的投资活动,如果投资项目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投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进而导致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铁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势必需要扩张企业规模,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的经营进行扩张,这就会牵扯到企业的投资活动,如果投资管理阶段的管理措施不当,则非常有可能出现投资风险问题。

(3)经营风险问题。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销售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大量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的风险问题,导致企业的投资无法转换成为受益,影响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严重财务危机。

(4)收益分配风险问题。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科学的收益分配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铁路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像是纳税时间的把握、会计方法的选择等;另一方面,在铁路企业的收益分配方面,具体的分配时间、分配规模、形式等,都会对企业的资金筹措以及偿还能力产生影响。

三、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些铁路企业已经认识到了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有的铁路企业为了应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多元化经营战略,在企业内部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分析管理机制,对于防范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整体分析,在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风险控制管理力度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见性不够强。当前在一些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预见性不强,对于各种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变化缺少必要的分析,特别是像当出现利率环境、市场环境变化时,一些企业仍然未能积极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策略,势必会增加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这种对财务风险控制缺少预见性,导致了铁路企业难以快速准确的对外部环境做出风险应对管理,加大了铁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铁路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不十分完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特别是铁路企业如果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更应该具有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以应对风险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风险导向性不强,一些关键的影响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的提高。

(3)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尚不够全面。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管理意识不强,财务风险分析应对能力较差,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像经济业务核算、内部控制执行、资金授权审批等也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造成了无法全面的对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导致铁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四、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1)增强铁路企业对财务风险问题的预见能力。防范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求铁路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问题有着敏锐的识别分析能力,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预见性。首先,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关注,提高对这些经济环境变化因素的分析能力,全面、准确、透彻把握外部市场环境因素,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突发概率。其次,铁路企业应该进一步的健全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如果铁路企业规模、条件允许,应该在财务部门单设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分析处理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业务,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应该注重不断提升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后续教育,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全局观念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2)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防范铁路企业风险问题的发生,必须针对性的制定各项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提高风险应对的科学性。在筹资风险应对管理上,应该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银行借贷、上市、金融证券、项目融资等融资手段。如果企业处于资本扩张阶段,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稳健的融资策略,充分考虑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调整融资资本结构;在投资风险的应对管理上,应该重点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及财务风险论证分析,准确评估项目的投资收益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加强对投资决策以及审批权限的控制,通过提高投资项目的质量来控制风险问题;在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上,铁路企业应该不断地提高资金的收回能力,不断地完善铁路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严格划分好内部的未收款、拖欠款以及呆账,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积极采取加大催缴、股权置换、与银行购买协议等方式,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问题;在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管理上,应该全面综合考虑企业留存收益与股利之间的关系,既要激发股东及投资者的热情,同时也应该确保企业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

(3)提高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管理水平。在对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控管理方面,首先铁路企业应该完善自身内部的财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这也是财务风险监控以及防范控制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准确的收集有关铁路企业财务状况、资金运作、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处理、会计信息报告等相关的财务信息,确保各类信息第一时间归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以便于财务管理及经营决策部门准确的开展经济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其次,应该不断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监督财务活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在审计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既要对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持续性的监测,同时也应该针对个别项目进行独立性的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强化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

五、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关系

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保证其经营合法合规、会计信息准确真实、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为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控制、约束、规划措施。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为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内部控制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笼统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继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根据企业财务活动范畴,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细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四类。企业财务风险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内部因素主要有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投资决策不科学造成的投资风险、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融资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四个环节。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可以归结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而企业财务风险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一) 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以充分反映企业面临的财务状况,为相关管理人员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继而为企业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二是良好的内部控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明确各部门在财务风险控制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财务风险控制格局,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三是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注重企业资金管理,以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指导、规范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库存管理及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注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无效占用。四是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构建了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监测与审计制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确保企业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经营战略规划,避免了各种风险。五是严格的审计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同时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财务风险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哪一环节出现漏洞,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引导。财务风险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四个环节,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定期监测并基于历史数据、同业经验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效甄别企业存在问题的环节,如风险控制组织体系、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完善。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两者关系可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财务风险能够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因此,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两者的关系,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角度,提出加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从内部会计控制角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采用杜邦财务比率分析法,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指标是指从动态和长期的角度选取敏感性的财务指标纳入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首先,要选取具有预见性、灵敏性、配合性的财务指标。预见性可以保证所选指标能够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其趋势;灵敏性则可以保证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配合性则保证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全面且无冲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其次,要以企业现金流量为财务风险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在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应以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作为核心指标。企业现金流主要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最主要的现金来源,而且还是偿还债务的根本保障。因此,在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时,将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作为财务风险指标的核心指标。

基于财务风险预测系统,量化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量化是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期目标进行量化。实践中较为常用的度量方法有概率分析法、杠杆分析法、资产定价模型法、风险价值度量法和风险率度量法等。概率分析法逻辑性严密且可信度强,是财务风险度量的基础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历史数据积累充足、统计资料全面、准确且经济业务具有一定规律的企业。杠杆分析法可以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直接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计算所需财务数据易得、评估结果简明易了的特点。同时,该方法能够灵敏地反映财务报表的数据变化,通过与同行业对比可以得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二)从内部管理控制角度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1. 组建多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规模及经营范围合理设置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认清企业内部控制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不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组建多层次、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其次,分别组建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共同组成,负责财务风险模式的决策,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由企业财务部门组成,负责企业各部门融资、投资申请的审批,同时负责制定企业运营资金的管理制度。

2. 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根据企业会计法、税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风险来源制定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监督与审核制度,从而形成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3. 构建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完善企业融资制度。每一会计年度期初制订完备的融资计划,强化预算的编制工作,建立由基层单位提出融资申请、由财务部门审批的预算编制制度。根据企业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融资规模与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防范债务偿还风险。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制度。建立明确的投资程序与规范,坚决杜绝人为主观决定投资计划的现象。对每一项投资项目,要深入研究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回报,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上交财务主管部门并接受审批。高度重视企业库存管理及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针对企业库存管理,一是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在年初财务部门要根据基层部门的生产计划合理确定采购规模,杜绝物料的长期积压与浪费;二是加强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并在库存积压时将物料出售给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管理。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涵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将应收账款率降到最低,盘活企业资金。

参考文献:

[1]杨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08).

[2]鄂秀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