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我管理总结

自我管理总结

时间:2022-03-28 04:1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我管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我管理总结

第1篇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管理能力 指导 引导 管理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进入更多依靠自我管理的技工学校后,学生如果不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将大大影响在厂内实习的效果。崇尚自我和追求个性解放是当今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多的外部约束,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入职业学校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在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方法等方面寻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直面学生的现实状态。一方面,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能力。现有的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空间,社会结构与社会节奏的变化使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减少,造成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孤独感、失落感、压抑感常常伴随其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程度的加深、社会视野的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直面灌输,而越来越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尤其对于自己的事更是追求自作主张、自我管理。为提高学生在厂内自我管理的能力,用事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教育,如:2008年某工段技校实习学生王某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套形工件时,右手扶着工件,踩脚踏板启动顶尖装置,在顶尖伸出顶住工件端面时,右手未及时抽出,不慎将右手食指挤在工件和顶尖之间,造成食指挤伤,立即送往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指尖骨折。

总结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装套形工件时应用手托住套中间位置,而不应拿着套形工件的端面。教师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校的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成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教师一方面不能压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要改“管”字当头为“理”字当头。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其自我管理意识难免偏激、难免盲目,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科学引导,而科学引导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勇于、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在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走向理性、走向强大。第一,首先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鼓励同学对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参与学生的探讨等,逐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第二,组织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基础教育与素质拓展,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最后再不断分析总结,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没有自我管理方法做后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将流于空谈。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诸多自我管理的方法。以情绪管理为例,由于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而引起的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只有通过情绪的自我管理,才能成为情感的主人。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原则,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包括:一是情绪沟通法。它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非言语手段和言语手段,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学生“移情” 的能力。二是情绪控制法。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情绪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暗示、学会遗忘和转移目标三种方法。三是情绪熏陶法。它能够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诸如学会爱与被爱、自信等,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等高尚情操。调节好自己的节奏。教师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引导。根据学生特点,主动地、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3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知识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随之,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而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和创新体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知识工作者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与员工的自我管理之间做出一个适当的选择,使得员工既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使企业更好的监督其工作,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性。目前,现有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对企业管理和自我管理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将二者结合起来。本文就是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管理与员工的自我自我管理联系企业做出相应研究,提出影响企业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因素,争取为以后学者进行研究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现有理论评述

自我管理,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或群体,为实现自身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行为效益的最大化的活动过程。自我管理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和群体的自我管理,个体的自我管理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进行管理;群体的自我管理是指群体组织对自身进行管理。

Thoresen和Mahoney(1974)最早提出自我控制(self-control),他们认为当个体缺少外部约束时,会从许多可能发生的行为中选择本来具有较低发生概率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会表现出一种自我控制能力。

梳理国内的相关文献发现,自我管理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黄克利(2011)在相关研究中提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管理方式由以实物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王爱梅(2012)认为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管理的职能不再仅仅是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而更多的关注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企业推行和落实自我管理。齐善鸿、(2013)在在研究中提出,管理科学要在科学二重性的统一中寻找发展之路,从管理的根源和核心入手将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作为突破困境的支点。

总结以往研究学者的对自我管理的研究可以发现,之前的学者只是在研究中说明在企业和组织中存在自我管理,但是并没有学者能够将企业管理与员工的自我管理联系起来做相关研究。本文就是将企业管理和员工的自我管理结合企业,研究影响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即找出影响一个企业组织管理强度的相关因素,给出具体解释,并且为以后定量的分析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关键性因素作出前期研究基础,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三、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所谓企业员工管理与自我管理,就是一个企业的管理强度问题。作者从以往的文献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分析,总结出可以影响到企业管理强度,即影响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影响一个企业的管理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企业素质因素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是属于从宏观的角度来了解影响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的关系;制度、文化,企业素质等因素则是从企业的内部来考察影响管理强度的因素。

1.企业制度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法律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责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文件。

2.企业文化

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3.企业素质

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素质是一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因此看企业不能只看其规模,而是要注重其内在质量。同时企业素质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分析企业素质时,不仅要分析企业各个部分的质量,更要注重各个要素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整合。企业素质主要包括四种: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状况;企业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

4.企业所处行业性质和特点

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企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里隶属的行业类别。对于不同的行业,其所拥有的行业特点也就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在不同行业中影响企业管理强度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为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并且其涉及领域过于广阔,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作者的日后研究将不对此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他三个因素。

四、研究展望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影响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我们只讨论企业内部相关因素对企业管理强度的影响,而对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即企业所处行业性质和特点我们暂时不做研究留待以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去研究讨论。而且,本文作为一个先前研究,探讨了影响企业管理与员工自我管理的因素,为后来对各种因素开发量表,并作定量的分析打下了基础,可以成为一个值得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克利.试论人本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与自我管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14-16

[2]王爱梅.现代企业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探讨[J].企业导报, 2012(21):183-184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85-02

1 制定科学的计划,使班级管理运作有序

管理实践的运作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引导。鉴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具有周期性(以一学期为一周期)、阶段性的特点,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分为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两类。

1.1 制定整体计划。整体计划是指初中三年的整体设计。制定时一定要依据时展的要求,符合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提出管理的宏观目标。比如,可以这样制定初中三年整体计划:三年内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活泼的班级集体。总目标确立之后,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素质,按学年、学期切分为若干个梯级的具体目标。在每个目标下又把内容切分为若干方面,从而构成“三年初中班级管理目标一览表”。

值得注意的是,学年、学期目标要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目标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切莫拔苗助长,拉牛上树。

1.2 制定阶段计划。阶段计划是为完成整体计划的任务而制定的,主要针对近期管理工作而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口号、管理组织、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阶段计划的制定也必须从学生实际、管理规律出发。在具体安排时,必须注意管理的渐进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标准,考虑到先进生和后进生,一步一个脚印。同时阶段计划要切忌形式单一。再有,为确保计划的严谨、适时、适量、适度,班级管理者必须多听取师生建议,保证在执行中能够及时修改补充。

2 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制定科学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

要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这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2.1 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班级领导核心的选拔、任用、编制是组织的关键。如何才能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我们认为一是优化组织结构;二是引导强化班委会对班级的管理。

优化组织结构主要是指如何科学、合理的优选班干,合理编制,科学引导,使组织达到最优化。一般来讲优化组织结构包括优选班干、合理分工和编制机构、培训和指导、为班干创设独立管理的环境和培养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等几个过程。而在每个环节中,班主任都应根据初点、本班基本情况和班级管理规律进行合理选拔、培训和任用,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集体。

引导强化班委会对班级的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培养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刚开始班主任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引导班委开展工作,指导班干部处理各项工作。经过一段尝试后,不断强化,班委会工作便可得心应手,班主任便可“扩大战果”,真正使每个成员都把班集体看成“自己”的班级,积极参与管理。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

制定班纪班规之后,关键在于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确保达到以法治班的目的。即班主任应培养班委会领导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做到“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法制化”轨道。

3 加强班级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管理意识, 形成良好班风

建立健全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加强班级集体主义教育等途径来实现的。这就要求以育人任务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比如,重视建立班集体的每一个“第一”(如我爱我的新班级主题班会,做第一件好事等),创设有效的教育情境,利用班纪班规和群体心理机制等形式和方法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管理意识。如一位优秀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中,构建“三制”管理模式,即班干双轨负责制、学生家访制、学生智囊参谋制,教育效果显著。

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达到管理自动化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科学化管理的归宿。

4.1 自我管理班级的一般步骤:自我管理班级一般也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四个阶段。

计划阶段主要是向全体学生做思想动员,明确自我管理的目标。班主任首先应多方动员,激发自我管理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管理的主人,从而增强管理意识。

实施阶段和检查阶段是自我管理班级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引导学生依法有序管理班级,并在具体实施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引导提高。

总结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管理的实际,及时总结效果,并通过全班决策,民主表决确定自我管理班级的新目标和要求。

4.2 自我管理班级的形式:自我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形式多样,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形式开展自我管理班级。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重大事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

5 加强班级系统管理,进行全面育人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管理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除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许多学生步入大学后,脱离家长的近距离管理,独立面对新环境时会产生迷茫感。另一方面,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监督学生,学生服务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存在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在独立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锻炼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2 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缺失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从小就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的训练,当步入大学后,学习氛围由高中的密集式转变为宽松式,造成大学生对自我管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缺乏、目标规划力差和缺乏自律意识造成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缺失,这种缺失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执行力,更是大学生对未来的不负责任,亟待改善。

2.2 管理机构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和保障,是促进自我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外在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机构流于形式,在自主管理体系中,学生机构本是学校管理者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机构在代表学生权益方面起到作用较小,自身的民利得不到体现,大学社团、学生会仍在沿用以前的“精英模式”,普通同学的权利几乎得不到发挥。

2.3 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

在日常管理中,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人员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在学生已经成人、“三观”日趋成熟、渴望“存在感”被强烈满足的大学期间,辅导员和班主任仍延续着中学的管理形式,对学生单纯采用“管、压、控”的传统管理模式,以行政化训导管理为主,强调管理一致性,忽略学生自身权利和个性发展。

3 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在探索如何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管理大计,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工作的总结分析,从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管理渠道、完善管理制度四方面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

3.1 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1.1 自我规划能力建设

科学、正确地对人生发展进行规划是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前提。自我规划能力建设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实施、有反馈、有修正地制定长短期相结合目标,并通过目标规划引导其升华自我素质的过程。为此,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个人成长档案》,一年级主要以认知自我为主,二年级以寻求成功为目标,三年级以扩展能力为要点,四年级以职业发展为核心。

3.1.2 自我学习能力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最高目标莫过于让学生自我学习教育。大力提倡大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学习,以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群体素质的持续发展。在班级成立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定期研讨,总结近期学习状况,开展反思式学习,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同时,将两个年级相邻、专业相同的班级组成“一对一”配对班,形成高年级指导低年级学习的“届届帮”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监督、自我帮助和自我管理。

3.1.3 自我激励能力建设

没有机制激励和保护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自我管理制度很难延续下去,可以说,大学生自我激励能力是自我管理长效行使的具体保障。定期开展评选“先进集体”、“优秀寝室”、“学习标兵”等争先推优活动,通过横向比较,其他同学意识到自身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以鲜活的成功范例激发大学生向榜样看齐的决心和奋进努力的热情,在良性竞争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

3.2 创新自我管理模式

3.2.1 创新管理理念

思维决定行动,建设完备的管理体制需要与之匹配的管理理念进行指导和引领。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构建中,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创立了“四个一切,三个服务,二个坚持”管理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引导育人,一切服从科学,一切务求实效;服务具有超前意识,服务注重主体地位,服务提倡个性解放;坚持有法可依,坚持权利下放。这种“严格管理+人为关怀”刚柔并济式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将学生视为“容器”进行硬性的灌输和控制,紧扣“育人为本”中心任务,提升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异。

3.2.2 完善学生组织机构

学生组织机构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载体,他们对活跃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秩序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管理作用,首先要拓展学生组织职能部门,在以学生会、学生社团和班委会为主的传统学生组织基础上,成立学生评议联席会、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评教联盟、稽查小组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院的管理和对自身的管理中。其次,充分明确学生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每学期学院与学生组织成员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职能,有效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完善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3.2.3 三级化矩阵式管理模式

为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各班级工作情况的透明度、实现班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学生、班干部、辅导员三级化矩阵式管理模式。每个学生都拥有自身的岗位任务,在每个学习日后向相应班委或负责人汇报当日完成情况,由班委调查是否属实并做记录,辅导员每周会对各班同学进行抽查,结果作为学期末评优依据。在第二学期初,各班班委将对基础课成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及本学期工作计划等方面向辅导员以及本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公开汇报,并回答相应提问,各班班委在执行管理过程中接受学生代表的监督。三级化矩阵式管理制度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3 完善自我管理制度

3.3.1 建立考核测评机制

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中注意加强后续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以往的考核测评体系中,以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的主观评价为主,这种测评手段很容易造成公正性和民主性的缺失。自动化学院结合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案制定出定性和量性相结合的原则,将综合测评体系划分为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评议和百分之七十的量化指标,班级对每个同学进行匿名测评打分,将平均分作为学生评议结果。而量化指标则是辅导员根据学生自我管理状况对“上课情况”、“科技创新”、“文体实践”、“公益活动”、“学术交流”、“寝室纪律”六个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0~10分不等。每个月将测评情况进行公示,保证测评体制的公平化。客观化、公开化、全面化的考核测评体系有效地激励了大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3.3.2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以往的学生干部体系中,“终身制”占据了主流,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培养,也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自动化学院针对此种情况,在学院监督下,以投票方式通过《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选举办法》、《班干部工作条例》。此外,学生民主制定了《班级发展建设方案》、《课堂文明公约》、《宿舍文明规定》、《学生奖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条例,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

3.3.3 推广学生助理制度

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工作能力出色、责任心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学生担任低年级辅导员工作助理和班主任助理,有效地缓解了管理力量的不足。自动化学院制定的《学生助理管理规定》从选拔条件、选拔程序、日常管理、工作情况考核和奖罚措施等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助理制度能够广泛、有效地开展,一方面在于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在专业知识、目标规划、实践活动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能够起到“导学、导管、导助”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助理同低年级学生不存在年龄代沟,两者能直接、有效地进行沟通。学生助理制度的推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14-02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下,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个高校开始逐步推行学分制度,早在20世纪初,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因此,只有激发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才是高校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成为了各个高校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1.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2.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目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激励、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以后就不用努力学习了,不知道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在大学里随波逐流,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不会为学习制定计划,就算有目标,也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掌握专业知识、考试不挂科或者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上,只有在考试来临或者需要考证的前期,才会强迫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3.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百般呵护,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读书。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专门陪读。不少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家长在宿舍里忙东忙西打扫卫生,而学生在边上袖手旁观。诸如此类,致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退化。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过分依赖老师,他们已经习惯由别人帮助处理问题,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完全没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4.缺乏自控能力。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强,希望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逃课、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发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总是不由自主地的玩手机“开小差”;在生活上,上大学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支配权,时常没有节制地花费,铺张浪费,缺乏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尽管有人对自己是有目标的,也对自己进行了计划,但一旦到了要实施计划的时候就不断地推迟,总想着明天再做,时间一长,就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自控能力的缺乏导致各种目标都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技能型的教育和实用型职业的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很忽视的。甚至,学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后,课程任务相对减轻,上课时间明显减少,同学们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人感觉到突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约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全部要靠自己,顿时感觉无所适从,没有了目标。

2.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首要群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是单一性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溺爱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很没用,怎么努力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只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也就不愿意刻意地去管理自己。另外,严格控制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顺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都是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子女的一切事情,家长都要干预和控制。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下一步的目标。

3.除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涌现出各种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价值选择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少大学生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经验去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复归的尴尬境地。比如媒体道德舆论导向不明确,在大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之前,媒体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名、利、权、财等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另外,认知自我的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推断自我、通过与社会的要求推断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推断自我。其次,在大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高校要求学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才能使得自己抓住目标而不迷失方向。再次,高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会、监督等措施,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个体家庭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因此,父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增强自我管理。首先家庭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参与的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子女平等地对待家庭事务,有利于锻炼其自我管理。其次,父母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事,教会子女自立、自理、自主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和锻炼子女自我管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影响到子女的自我管理。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它。因此需要社会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场所,让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尤其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大学生进校之时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这种角色意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和老师。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和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学长、老师或相关专家的交流来学习自我管理的经验,还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来学习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制定目标,并且在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对自我目标付诸实际,要不断地坚持努力,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学会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因素,做到自我控制与约束,即使是需要娱乐,也要适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总之,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多种举措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为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祖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1.

[3]胡煜.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2010,(5):48-50.

[4]段继红.浅谈当今大学生教育现状及应对办法[J].科教导刊,2012(9):73-74.

第7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 能力 培养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紧密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是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处在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增强,喜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容易接受新思想及新观念,喜欢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有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热情低和学习能力较差,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缺乏理想和自我管理意识,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弱等缺点。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在没有外界约束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因为目标的缺失而无所适从。学校应创设条件,在发挥学校管理主导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 指导学生设计自我管理的目标,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平台和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开展目标教育,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开展目标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使自我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荣誉申报制度,针对班级和个人,推出标兵班委、文明守纪团队等集体荣誉和学习标兵、进步学生等个人荣誉称号。在学期开始,教师指导班级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我管理的内容,确定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管理方案,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通过方案的自我协调,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从而使外在约束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与自我提高,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

2.构建“个人、班级、学校”三级自我管理平台

(1)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差异,申报学习标兵、劳动模范、进步学生等个人荣誉称号,确定学期个人奋斗目标。在教室内设置荣誉台,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在期末通过个人评价和学校审核后,给达到目标的个人颁发证书。以此为平台,让学生设立个人学期道德修养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2)班级的自我管理。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基层组织,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班级的自我管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引导班级成员根据情况申报标兵班委、优秀团队、文明守纪团队等多项集体荣誉,建立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班级成员以班级总体目标为依据,制定各自的目标和实施计划。通过对班级多层次多系列的目标进行管理,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我管理范围。实行班干轮任制、“公司制”班级管理等管理模式,为每位学生创造参与管理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学校学生团体的自我管理。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群众性组织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参与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及学校活动的策划、组织,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定期的检查,在这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使学生从中找到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开展和总结回顾,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力

建立“学生—班级—学生会—督察”的多层次的学生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各班级和个人的学习、生活、学风建设等进行监督考核,及时反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霞.浅谈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0(24).

第8篇

一、什么是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就是给自己确立目标,制订行动计划,并保证计划的实施。自我管理,还包括对自我行动的约束、监督、审视、调整,等等。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人们对自己进行规划设计,保证行为行之有效,创造生命最佳价值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强,就能保证对自身资源和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借助外因条件进行自我壮大和完善。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缺少恒心和毅力,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自我意识模糊,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缺少应有的责任感。这些表面现象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就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1 自我管理能力决定效率。自我管理能力是随着人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素质的养成一起逐渐形成的。谁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早、强,谁就会处处抓住先机,掌握主动,否则,就会步步落后,被动挨打,失去竞争力。凡是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他们的思维一般都比较清晰,给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切实可行,为实现目标制订出比较科学的计划,使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有效地投入到为实现目标的行动中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在每一阶段、每一天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该做。也就是说:他的言行是有目的的,是有效劳动。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会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错误和不足,并加以纠正和改进,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遗憾。

2 自我管理能力决定人生价值取向。自我管理能力“立”则兴。不“立”则废,纵观凡成大器者,无不在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超常的自我管理能力。中学读书时就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为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定性,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专门到闹市读书。现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等,为了实现报效祖国宏愿。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凡人生失意者,无不败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他们没有明确的、坚定的人生目标,或者是虽有目标却没有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缺乏自尊、自信、自律。这些人往往生性懒散,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意志不坚强,抵挡不住诱惑。

在人的头脑中,始终有正义和邪恶在较量,它们的胜负就在瞬间,而决定它们胜负的就是自我管理能力。

3 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其它素质形成的质量。中小学是人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素质的养成阶段,自我管理能力是各类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信念、意志、毅力、自律、自控、自强等都体现自我管理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自育能力也反映出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决定着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养成的质量。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切都靠别人监督管理,要提高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许多中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老师,对“自我管理”这一概念的意识是模糊的,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我们把“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教育理念提出来,那就有必要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溺爱或低估孩子的能力,往往会越俎代庖,把孩子该做的事做了,把孩子能做的事也做了,使孩子失去动手的机会。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比如孩子穿衣、洗漱、吃饭、作息、打扫卫生、洗衣服、上学等,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志向,家长都应给予充分尊重,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自我管理意识。

有些老师由于要求“标准”太高,往往把学生该完成的事情全安排好了,这样,既剥夺了学生的实践过程,也剥夺了学生的创新过程。比如班级管理,宿舍、生活管理,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节日庆祝、纪念,手抄报,升旗仪式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规划、组织落实,积极导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2 充分信任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孩子行为的鼓励。处于今天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相当丰富,孩子的独立意识强,选择余地大。孩子的人生之路让孩子自己走,家长的义务是看着孩子走,而不是搀着孩子走,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影子里。老师是学生的引路者、摆渡者,而不是乘车的驾驶员,老师对学生应多“授之以渔”而少“授之以鱼”。时代的迅猛发展,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曾经历过的严峻挑战。将来复杂的社会要由今天的孩子去管理。如果我们今天能够培养出孩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将来,孩子长大后就会有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

我们不必担心孩子在自我管理中犯错误,他们往往会在错误和挫折中变得更坚强、更成熟。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放开手,让孩子在自我管理中摔打,在自我管理中成长!

3 实行全面监控。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孩子实施自我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偏差、缺漏和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能放手不管。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新时期;意义;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8-01

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时期下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招生的不断扩大,使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能力、课外时间的安排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下面结合高职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探讨新时期下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对策。

一、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和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会学习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在学校创造了环境和条件的情况下,高职学生进行各种自主管理活动和集体事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清自己以及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做出自我评价和调节,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身的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会有很大提升,从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更快的融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形势并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二)有利于完善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新时期下,学生的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较复杂,然而新形势下的高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进而使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通过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会主动、自觉的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活动,也会独立面对和处理一些集体事务,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学生管理负担,不用每天忙于学生的日常琐事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会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自己学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完善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我国高职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生活铺张,经济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家长给的生活费也相对充裕,我国从2002年开始已经推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使一些贫困的大学生也“富裕”起来。新时期下,大城市的消费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很多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喜欢相互攀比,导致在经济消费上缺乏理性的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消费占的比例很少,而在网络、娱乐以及人际交往方面消费的比重较大,追求名牌时尚,经常举办大型聚会,买高档的数码产品,造成生活铺张,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学习意识淡薄,时间管理能力较差

大学的学习模式相对高中来说非常的自由,并不采取高中监督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学生自我支配时间很多。但是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自主、自由弹性太大的学习氛围常常感到迷茫、困惑,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约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对较差。很多学生习惯于高中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没有形成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再加上时间安排不合理,常常把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谈恋爱以及学校的各种组织活动方面,而忽略了课后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投入,往往在考试临近时,才抓紧时间学习。

(三)心理素质较差

新时期下,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极尽宠爱,在平时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习惯于第一时间求助于父母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进入大学后,高等职业院校的环境相对自由,而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离开了家长的悉心照顾,很多高职学生会由于陌生的环境常常感到恐惧和迷茫;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离开了父母的严格管教而暗暗窃喜,极容易受到外界自由的社会环境的诱惑而放纵自己;有的同学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毕业之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学生常常会担心未来的生存压力而感到焦虑、困惑,不能有效的完善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

三、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在性格、生活环境以及成长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发其潜能,可以利用良好的校园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级学生会、班委会以及社团联合会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职务。学生管理者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动手策划、组织管理活动细则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机体意识,也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制定明确的人生和职业规划

学习目标是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有效催化剂,进而大学后,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和分析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兴趣树立学习本专业的动力和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和优势对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的实现目标进行细致的自我管理,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安排时间。

(三)开展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放下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身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思考,搜集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而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经常开展一些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懂得感恩父母的艰辛,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以及朋友关怀;在教学楼或学生宿舍的宣传栏经常贴一些积极向上的宣传语;在课堂上经常讲解一些案例,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和总结,完善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下的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针对当前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娟.新时期大学生班级自我管理问题浅析.科技信息,20ll,(08).

[2]许靖.试论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综合素质.科学时代,2Ol1,(08).

第10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自我管理;协调发展

如今我国对素质教育进行大力推行,其基于应试教育而M行改革,以期将兼具文化素养与独立个性的人才培养出来,对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学的质量又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对德育进推广且使得道德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怎样才能够令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促使道德教育和自我管理相协调。

一、道德教育与自我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道德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含义

道德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如今的教育背景下,主要是为了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培养,并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道德影响。其内容主要是促使人们道德觉悟和认识得以提升,道德意识得以提高,道德涵养得以增强。如今的教育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认识,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此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道德陶冶,也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还能对其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自我管理,又叫自我控制,可以说是对自身的一种有效的控制。基于此,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控自己自身的行动能力。与此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目标、思想、行为等因素的反应体现。这也就是马克思说过的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存在的计划性区别,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并为之奋斗,同时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与控制,以实现目的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道德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影响和意义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科学文化素质值得重视,但道德品德素质更不能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不应该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道德教育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古代圣贤们的道德精髓。因而应该积极发扬传统文化,并加以借鉴和融合,这一点意义重大。还要很好地结合西方优秀思想与本土思想,以便寻找到与我国实际需求相适应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且使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使其具有先进的道德规范。

自我管理是对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好地判断和选择。某种程度上而言,自我管理也是一种自我完善,亦是一种自我的总结、归纳和定位。有关调查表明,拥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往往都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且基于自我管理又进行着自我学习,做到了与时代的步伐相追随,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实现。

二、德育与自我管理之间协调关系的实现

(一)关于学生德育提升方向的研究

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市场化浪潮、西方价值观念以及“物质至上”理念的冲击,有一些学生也有一些唯利是图的倾向[1]。另外,我国又有官僚之势愈演愈烈,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的社会价值观,使其对社会充满悲观和不信任。而日渐兴盛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亦会影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变得不能吃苦耐劳。由于受到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心态也渐渐发生变化,有一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往往是怀疑和抵触的,心里是矛盾和复杂的。消极因素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且也会对德育的地位产生威胁,所以当前最主要的还是是将德育提升方向找准。

德育教育,应该综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心态。小学生的思想观念都是不太成熟的,欠缺对社会现实的真正认识,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德育教育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心理成熟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清除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条件和心态要求。而且教师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历,因而可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讲述一些亲身的经历和故事,以便学生对社会现实和社会体验形成较为直观和全面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道德教育与自我管理间的协调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的:“学校德育的通病,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学生的标准。”[2]所以,总体而言,道德教育与自我管理之间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关系。实际上道德教育就是一种规范和理念,而自我管理则是前者的自我实践,如,孔子倡导的“以身作则”理念,就是将道德规范在自身上先进行运用[3]。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都没能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七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往往都是说教性的,然而这样并没有什么作用。也有的学校只是重视自我管理上的约束,提出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要求,但这却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态度的熏陶。

(三)德育与自我管理相协调的现实意义

实现德育和自我管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对二者相协调进行分析探究时,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还需要同时有道德教育的参与来进行行为指导,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才能与新时期的人才培育要求相适应。道德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规范,同时力求其获得道德上的熏陶,如此学生达到的道德高度才能与和谐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出于这一点考虑,实现德育与自我管理的协调与落实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所谓的“知行合一”也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道德教育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吾日三省吾身”即要求学生应该对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出于这一点考虑,实际上也算是实现了自我管理。本文主要就德育与自我管理的相互协调进行设想和探究,且坚信这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晓峰.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及运行中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素质;主体地位;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出于自愿而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以及自我上进行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更为积极、上进和负责任。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即要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而在校期间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要让自身变得更加适应职场生活。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职业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笔者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培养基础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想意识,不能够由外力强加而形成,这就决定了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要启发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和感悟,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校园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来进行规劝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指正,要让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样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能够由内而外地注重自己的各种行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会给我们的培养工作打下一个非常有利的基础,学生在主体意识的促使之下能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负责任,进而逐步产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树立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之上,而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切实的了解,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去面对在生活和学习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让学生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责任心,就会自发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欲望,再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会逐步培养起来。

三、开展德育,明确学生的自我管理需求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还略显肤浅,而这些则是制约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开展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做到明辨是非,力求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将会变得更加有依据,也会间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管理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学生往往缺乏管理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这样学生会在管理别人的同时加强自我约束,并且在管理过程中积累管理经验,锻炼管理能力。而且这种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校园生活和学习生活。

总之,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学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不断的进步和超越自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 一个优秀中学生的自我管理秘诀

作者:吴牧天、吴甘霖

出版单位:接力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以中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探索,并获得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著作,被誉为“最能帮助青少年强化自觉精神与自立能力的成长读本”。

作者以众多生动的故事,讲述自己从痛恨管教到爱上自我管理的过程,与读者们分享了通过自我管理取得的多种成效。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总结出中学生如何在态度、安全、心情、欲望、语言、行为、人际关系七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在生动、亲切的分享中,让大家得到切实的借鉴和启迪。

本书不仅值得广大中小学生自发学习,更适合每个父母和老师参考。当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父母和老师们不仅能更加省心、更加放心,更能欣喜地看到孩子的高度自我负责,看到孩子以更有效的方式成长。

书名:自觉可以练出来

作者:吴牧天、吴甘霖

出版单位:接力出版社

本书是《管好自己就能飞》的实践版,更是一本分享“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帮助青少年养成并强化自觉好习惯的作品。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为主题,精选80余篇吴牧天的自我管理日记,每篇日记后均附有著名管理学家父亲吴甘霖的精彩点评,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智慧融为一体,必定给广大渴求更为自觉和更好成长的读者以实际帮助。

书名:我的教育视界

作者:窦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