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时间:2023-09-13 17:1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第1篇

一方面,建议提高工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在现有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的物价水平,科学合理的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在工会资产核算中,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首先,建议对工会固定资产设置专门的辅助账,参照企业会计中每年年终进行的减值测试方法,合理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并利用相关的折旧年限,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现值认定。其次,充分利用固定资产辅助账,做好对实物的使用、维护、预计残值等情况的登记工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工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二、完善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结构

(一)引入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成为风险管理的督促与参与者,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以法令遵循及财务报告为主轴,须转变为以协助企业总体风险管理为重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积极参与公司策略决策过程,将公司目标、风险承受度及策略加以连接,以审视公司风险管理程序,并协助公司经营管理阶层,辨认及处理整个企业所有相互关联的风险,包括:针对经营管理阶层的风险评估基础与风险处理策略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提供改善风险策略的建议,积极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掌握机会;依据经验、判断及管理咨询,协助定义尚未确认的风险容忍水平。

(二)完善咨询服务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提升为管理部门咨询服务的对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若能有效发挥提供咨询服务的功能,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公司本身业务的了解应该优于外界专家,且能作后续有效的追踪服务,其效果更可能超越外界的专家,包括: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发展,引领公司导入先进的信息作业环境;随时注意公司资产调控规章制度的优缺点,并思考改进缺点的方案,使其运作更有效率,重视工作简化及流程设计,对不适切的作业程序,提出改进方案;要能确实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提升公司营运效果与效率。

三、增进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工作

(一)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作业

为能执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企业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该制度,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系统,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实施细则、标准审计流程及作业期限等,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受查单位遵循,并依上级管理部门核定的年度计划,进行年度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可针对 BSC 策略目标、关键绩效(KPI)、行动方案、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进行查核,每年并进行一次企业层级内部控制自行检查作业、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及妥适性的复核。另外不定期做法规、政策、策略、指示、重要建议等遵行的查核。另外,针对上级管理部门交办查核事项,甚或舆论与媒体所反应的重要案件,也须办理项目查核。

(二)取得高层管理阶层的强力支持

一是完整参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参与公司各类型的重要会议,以便充分了解公司愿景、使命、核心价值、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管理方针、营运活动等。二是完全独立。独立性是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无偏袒方式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能力,免于受到威胁。企业赋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性、不受任何干扰的查核权力,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效果。三是足够资源。公司充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力、设备、权限及经费。四是充分信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诚正、客观态度,专业执行职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报告内容、建议事项,高层管理阶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信赖。

四、利用大数据机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第2篇

条形码上的信息是由固定资产购置时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在后续周转使用形成的信息未及时、完整地反映在固定资产系统中,靠读取条形码难以获得与资产实物状态一致的信息,给管理带来巨大不便。使用条形码管理的固定资产不利于跟踪固定资产周转。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更新记录固定资产在日常周转过程的状态信息,但条形码记录的数据是固定购置时的信息,未对随资产周转发生的信息进行更新,对资产流失的安全问题更难及时发现。

二、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一)RFID技术的概念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工作距离长,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可以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市场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撑技术主要有条形码技术、磁卡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相比较而言,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不具有的防水、防磁、防污损、读取距离长、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量大、存储信息可以更改自如等优点,还具有多标签同时识别的功能。

(二)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应答器和射频天线组成。阅读器包括控制部分、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与应答器通信有关的编码器以及射频天线。阅读器通过自己的射频天线和应答器进行通信,当应答器位于一定的局域内时,通过的耦合天线产生电流驱动内部的半导体芯片工作,阅读器可以通过天线向其电场范围内的应答器发送指令,当应答器正确接收到指令后,通过外部天线将应答送回阅读器②。应答器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含有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之间进行通信,可以做成卡片等形状,即电子标签。

三、RFID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方便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日常的统计、查询,及时实时地掌握固定资产的状态和使用情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和生产MIS、EAM系统、财务软件系统等进行链接和信息共享,达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的高效率,可运用RFID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其原理在于:在每项固定资产上粘附具有唯一标识的电子标签,当固定资产进入RFID终端识别器识别区域时,天线通过发送微波信号激活电子标签的电路,电子标签返回电波信号,二者进行数据的交换,读写器获得相关信息,将该信息实时上传到RFID系统服务器,进行格式转换、过滤等后续处理,作为其他系统实现固定资产数据统计、查询等功能的数据源,以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变动信息的实时监控、记录和自动更新。

(一)RFID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电子标签的识别、固定资产信息的传输层、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系统三个层面。该方案通过读写器接收到固定资产电子标签信号后,在中间层识别后的资产信息传递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固定资产日常变动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功能。

(二)RFID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系统功能

RFID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可以分为如下模块:(1)用户信息管理。该模块用以设置、记录登陆系统的的各操作用户及其权限、密码管理,记录其操作过程的日志等。(2)资产日常管理。该模块包括资产的购置、日常调拨、维修、盘点管理业务,包括申请购置的计划、验收和使用管理、调拨计划与审批、调拨过程查询、维修申请与审批,维修进度查询等。(3)资产盘点管理:该模块包括盘点计划、盘点指令、盘点差异报告等。(4)资产定位和报警管理:资产存放位置管理、资产正常移动管理、非正正常移动管理,用于监测资产是否处在非正常的流动状态。(5)资产查询和报表管理:该模块可对资产管理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多角度的查询,并输出相应的查询报表。(6)资产处置管理:包括资产报废申请和审批、资产变卖申请和审批、资产赠送申请和审批的管理过程。(7)系统维护管理:该模块包括定义部门、用户、资产类别、RFID标签制作、用户权限、数据备份和删除、数据恢复管理等。

(三)RFID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果

通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运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如下效果:(1)能实时动态地跟踪固定资产状态,做到财务账和实物账的高效统一。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设备不准确,闲置浪费等问题。(2)对贵重固定资产实现了精准的管理,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动管理”,便于实时掌控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4)运用系统的过程中,实现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固定资产;问题;管理对策

固定资产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同时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的物质基础,它是决定企业素质及其效益的基本要素。企业固定资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发展,所以大力加强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当前发电企业资产管理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制度不健全、购置不合理等,这更加需要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1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1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核算主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财务时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估值和记录的过程。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较高,增减变化的次数比较多,财务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核算极为复杂。

1.2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财务、后勤、基建等很多的部门,需要由这些部门来共同参与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应该配备有责任心、工作能够力强,充分了解业务的专职人员工作。假如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失误,那么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固定资产管理概念认识不清

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要求就是账目和实际相统一,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认识不清。比如,固定资产的确立根据总电力系统资产的目录而定的,不是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量而衡量,各个管理部门不能相互配合。对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的支出,生产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样给资金的支出带来混乱,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财务支出上出现偏离,超出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

2.2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完善

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很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比较薄弱,长期以来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导致了账物不符,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清,不能够彻底的清查固定资产的数量,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固定资产的账簿不合理,企业只是单纯的设置了固定资产的总账目及其明细账目,并没有实行实物管理,导致了一些仍然在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到帐目的管理上。

2.3固定资产的使用不规范

企业按照规定购置资产必须列出支出资金,但在现实情况下,在使用支出资金和资金购置资产偏离是很普遍的现象,有些能够反应到账面上,但是有些没有反应出来。这样便导致了有的资产应该进入资产管理的范围之内的却没有登记,给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了纰漏。

2.4购买不合理造成资产闲置

相关管理部门在购买设备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决策不准确,导致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固定资产闲置。由于没有很好的与具体的使用单位进行沟通,没有经过具体的调研,造成了盲目的购置,然而购置的设备又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导致设备的浪费。

3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出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才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3.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明确公司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权责关系,规范固定资产的计划、转移、报废等要求,建立三级管理网络,逐步的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3.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结合。固定资产清查结果与日常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数据库更新,达到资产动态管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企业内部资源,使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 3.3工程竣工后立即核对各材料的使用信息

工程竣工后,各部门的领导带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办理资产转固工作,核对项目的信息,利用计算机上存储的数据,建立最初的账、物相一致,从而使建立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3.4多渠道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

在设备购买之前,采购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随时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可以通过调查市场的情况,运用较少的资金,改造原有设备成能使用的新设备,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5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

财务部门需要严格的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的计量固定资产初始值及其后续的支出。如果增减固定资产必须要及时的上账下账,做到时时进行账务核实。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的资产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时的上账,充分避免形成账务资产。对于那些已经完工但是长期没有结算的固定资产应该在其完工时按照估价暂时入账,等工程办理好后再根据发票来调整固定资产的账目。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应该与管理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定期的进行账物的核对,保证资产的真实性。

4小结

总之,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经营业务的保障,是不能够代替的企业生产资料,有效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发电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此项工作重视起来,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智能转换方案,我国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铁路部门逐步进行市场化、股份制改造。实行政企分开后,铁路企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新形势下,推动铁路企业的健康运行,实现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现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铁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充分挖掘铁路企业内部潜力,提高铁路企业整体效益,促进铁路企业和铁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中,一些铁路部门没有严格从发展需要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有的铁路企业预算审批部门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审批把关不严,部分固定资产采购甚至未能够纳入年度预算。同时,有的铁路企业由于对在固定资产购置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把关,使得一些固定资产在购置前没有进行必要性和科学性评估论证,从而出现了一些购不应求、供需失衡等现象,为暗箱操作、违规采购等铁路系统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还有待提升。

(二)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不明确,尤其是对实物管理环节的权责鉴定,资产维护保养等方面未建立严明的追责考核奖惩制度,导致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资产得不到较好的维护和保养,资产状况较差,容易毁损及至不能使用。另外,有些单位虽然制度较完善,但制度是行在纸上,挂在墙上,未落实到具体经营活动中,如同一纸空文,也发挥不了效用。另一方面,部分资产在现场闲置、浪费,未在资产清查中了解掌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如某车务段位于县级市繁华地段的办公楼,在站段整合中闲置,至今未盘活利用。

(三)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在铁路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过去体制机制等原因,使得一些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另外,许多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制度规定不熟悉,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难以有效地落实责任和发挥才能。再者,由于在当前的铁路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负责人在经营管理方面会更多地关注成本预算完成情况,注重经营业绩和显性安全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太注重,技术部门实物管理人员会“重购置,轻管理”,也使得铁路管理和业务人员整天忙于具体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活动,在资产管理上缺乏主人翁责任感,而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认为资产是企业的,管好管坏一个样,对固定资产只要其还存在,还能保证使用,发现有损资产的行为不是积极主动的解决而是听之任之,对其价值和安全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缺陷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技术进步型的计算机、车载电台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五年,但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部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年限常常低于五年,使得制度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主要采用直线法,难以将收入中的补偿金进行清算,容易导致固定资产净值真实度不高,造成铁路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缺乏,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铁路企业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还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违背会计核算原则等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规范铁路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

当前,中央铁路企业这类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都有明确的规定,固定资产购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使用要管理到人,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资产处置要按相关要求和流程进行,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要改变过去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加强各项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凡使用专项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行为,都必须按照企业采购办法进行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相关采购机构和人员实行集中采购。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1、建立定期的固资清查制度,实行使用部门盘点与年中抽查相结合。铁路企业每年年末都要求进行固资清查,但铁路情况比较特殊,等使用部门自查完后,就开始全力以赴迎接“春运”了,此时要进行固资清查,大多是为了应付任务,走走过场。建议铁路企业等春运结束,再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的规定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实行重点清查和专项清查相结合。每年对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费时费力,建议几年一大查,对固定资产重点使用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账卡相符,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应专题研究充分挖掘其使用效能。对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避免资产流失。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登记造册,更多体现的是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政策的学习把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努力为领导当好参谋,必须要讲政策、讲制度、讲规范,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则等经常会有新变化。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时刻绷紧学习这根弦,及时了解、学习和掌握,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提高“协调能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是办公室、后勤处或财务部门单独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公司每个部门和许多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经常要不断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三是提高“监管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经常性管理,从而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四)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绩效问责机制

针对一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强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问责机制。一是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强化工作责任。提高铁路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强化工作责任,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合铁路企业进行计提折旧方法创新性运用,在发挥好直线法优势的基础上,对一些价值高的固定资产灵活采取科学性、多样化的计提折旧方法。二是要是从检查监督入手,强化工作落实。铁路企业要实施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跟踪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科学清算和经常性管理。

三、结束语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针对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工作责任,逐步杜绝“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效益”的现象,使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登记和账务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逐步提高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富娟.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3)

第5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前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对其自身所拥有的有效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才能使其在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固定资产是各类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其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效率会直接对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一、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能够进行长期持有和使用的物资,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年限长、运转周期速度慢、所占企业比重大和价值高等特点[1]。于企业而言,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的好坏会直接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益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其还能体现出企业内部的总体管理水平。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配合与参与,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加强其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继而确保其能够互相配合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变革,我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活动中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多[2]。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企业只有对其自身具有的资产进行充分利用与整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生产运营成本,确保其能够在市场份额中获取到最大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独占鳌头的先决条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解决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产权模糊的问题,避免企业资金因管理不当而出现贬值和流失。与此同时,企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继而推动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中过的竞争能力。当然,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是固定资产中的所有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资金流动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企业加强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3]。

二、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现状以问题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员工,其管理过程繁琐、内容复杂,是一项难度非常高的管理活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各类大型企业对其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都进行了改善和加强,但由于其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分配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具体涉及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1.大量固定资产闲置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企业内的管理阶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不足,并缺乏相应的重视。这种状况通常表现在轻视物品类的固定资产重视金钱类的固定资产等方面,尤其是在企业进行购置物品固定资产的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对其进行购买的过程中并不进行合理的科学计算,使得购买过程缺乏相性的合理性。企业在进行物品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通常都是根据领导的个人需求来进行任意采购,经常会出现采买重复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物品固定资产的闲置,降低了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过的使用效率,使得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出现严重的浪费情况[5]。与此同时,企业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转借、租让、售卖以及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其相关的手续变更、产权转让以及程序办理等接不能够按照明确的步骤进行实施。尤其是在企业出现大的人员变动、机构调整以及领导交接时,其固定资产的收纳、存储以及变卖程序皆没有很好的记录,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浪费。

2.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重视和了解。很多企业虽然制订了先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但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具有主观色彩的固定资产管理决策,使得之前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失去了本来的效果。与此同时,大部分的企业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把其进行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固定资产的购买、回收、出售以及报废等方面,而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也只采用企业财务报表这一单一的管理形式[6]。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只是单纯的把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归类为财务和技术两个部门,其他部门对于企业内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

3.高素质管理人员及管理手段缺失

各类企业在对其自身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失是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时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频率逐年递增,成倍上涨。首先,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向着生产效率更高、技术手段更强以及耗能成本越低的不断演变,使得企业内部原有的固定资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其在无形当中贬值现象的发生。其次,由于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在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融入和应用,使得企业内部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和技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观念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相应的管理手段、技术支持以及人员配置都比较落后,这些现象都导致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的过程难度加大,影响了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成效。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应改进对策

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出现大量闲置的情况,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继而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7]。首先,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固定资产测试制度,对其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市场价值进行定期测试与评估,对需要进行售卖的固定资产进行提前登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闲置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企业中闲置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和存储,并对闲置固定资产的保养、租借以及转让等作出明确的规定[8]。其次,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保养管理制度,对其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继而确保固定资产在企业进行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企业一定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设立单独的检验部门并采用特殊的保养方式,使其的使用年限能够得到保证。最后,企业还要对内部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及时有效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贩卖价格、是否进行维修再利用以及保费管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根本上遏制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

2.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对于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这一问题,企业首先应对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也就是说企业应在其内部建立起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管部门,并采取财会部门与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管理机制,使得各部门之间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既能互相合作,又能相互制约,继而确保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9]。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宏观运行层面的管理,所以其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对企业内的固定资产调动情况进行耐心的询问和调查。而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设置明细表,并对企业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时的盘查、清点与调整,并对相应时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固定资产进行资金预估。对于企业内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来讲,其应该设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具体岗位,并对应岗位来配置相关的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及检测人员,使得本部门的在帐资产能够明确的表现在数据当中,并配合相关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的综合管理,继而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处于一个良好平稳的运行状态。

3.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及人员培训

企业想要改进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进行培养。

首先,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要,对其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投入数量进行科学化管理,继而使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投资方向偏离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目标的显现得到有效避免。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技术项目扶持计划进行紧密结合,并以企业技术改造为主要投资方向。与此同时,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进行确认的时候,一定要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发展以及收益进行详细的预估,继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现象[10]。这样的做法使得企业在一方面可以依靠其固定资产的投资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并将收益投入到扩大企业的生产运营规模当中,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和考量。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使企业有效避免在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继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收益。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继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加强对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固定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改进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模式,从源头上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人员较多的管理活动,因此则更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应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以文字形式进行公布和落实,使员工能从根本的思想上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重视,继而保证员工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能够维持其自身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动力源头,而企业对其自身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软实力。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而且也阻碍了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脚步。故企业必须加强对其自身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坤.中小企业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24):115.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1(03):272-273.

[3]高晓玲.探究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经济问题,2013,11(02):127-129.

[4]张兆军.关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3,08(12):100-101.

[5]葛金平.烟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现状及优化改进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2(07):94.

[6]蒋莉芳.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优化及其管理科学性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05(27):59-60.

[7]滕秀坤.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探讨――基于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J].当代经济,2011,10(16):22-23.

[8]杨诗雅.浅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新途径――以HF县级供电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12(05):56-57.

第6篇

关键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对于院方开展和实施各项工作、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经营的载体,医院进行发展研究、疾病治疗、临床医学诊断等活动都和固定资产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功能、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而院内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诊率与病床位的使用率。因此,县级医院要想保持稳定发展规模、先进的医疗救治水平以及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财务会计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会计制度下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规范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入程序

当下,大多数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购置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院方未能进行系统化、全方位地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方案,院方通常无法做到对其进行专业地评估,关于购置方案的可行性与收益性未能准确的界定,从而容易出现资产购置数量、时间、质量等不合理现象。基于此,县级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有效得管理,以求能够尽可能在保证医疗服务、研究水平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浪费。第一,县级医院应该成立专门进行资产管理的部门,主要对院方固定资产的评估、购置、分布、应用、检修、清理等进行全面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对总的固定资产账目进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则主要对固定资产的一级明细账目进行管理,而相应的固定资产应用部门对资产的二级明细账目进行管理。同时,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入及其入账等工作需要在实施之前取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第二,县级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固定资产评估体系。首先,院内有购置固定资产需求的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当先的医疗设备市场进行调查,并形成购置方案;然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购置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由上级领导小组进行在审核;最后,院方组织相关的医疗专家成立评估下组,对固定资产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业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的购置方案进行修正。

二、注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

我国县级医院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重视资产采购而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这就导致县级医院资产管理低效、混乱等问题滋生,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盘查等环节无法做到账实相符。根据之前的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折旧只在净资产中反映,并不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这就导致县级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不断提高,但现实中院内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不断加重,出现严重账实不一致的现象。这种这就方式不但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不能及时的对固定资产残值、转让价值的评估提供依据与参考。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主要对累计折旧这一会计科目进行完善,建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参照企业内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方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其折旧额度进行计提,同时对折旧的数量进行分摊,进而能够使得会计报表如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值与净值,使得医院对院内固定资产的规模、折损程度、现有价值等有准确的评估,有利于与资产管理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控制,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折损以及外调变价进行及时审核与批示。

三、加强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评估考核

当下,我国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意识不够强,缺乏对固定资产指标的考核。基于此,县级医院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制度,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县级医院可以将科室使用设备及设施的折旧值计入科室的成本科目。针对医院设备折损、淘汰速度较高,设备被长时间搁置,造成成本浪费等问题,院方应将科室的设备、设施等按照相应的折旧率计算折旧,并将其计入科室的成本,进而能够有效解决科室资产闲置、报废不处理等问题。其次,科室内的每一项设备,应由科室的相关核算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由设备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定期的考核、保养与维修,进而促进科室内设备的保值与增值。再次,县级医院应该将设备资源是否合理配置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指标之一。这一考核指标的设定,能够有效地督促院方对各科室之间的闲置器材与设备进行合理调配。即打破原有的科室壁垒,将现有的设备进行重新整合,统一配置,使设备能够在需要的科室发挥价值,进而减少管理成本。

四、强化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首先,院方应该提升各科室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定期地检查监督与管理制度的实施现状,并能及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进而采取合理的资产配置手段,将闲置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现有设备与设施的使用率,防止不合理采购和资源的浪费。其次,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应该做到全程管理,即在资产的购置环节进行验收,各个科室设备的领用要进行如实登记,对账实相符进行严格把关。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总账、一级与二级明细分类账以及资产管理卡片等会计资料的管理制度,做到帐帐一致、帐卡一致。财务管理部门与各科室设置固定资产登记卡,一式两份,分别放在财务管理部门与使用资产的科室,之后,科室每进一项设备,登记卡增加一张,调出或报废一项设备,登记卡减少一张。院方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全面清查和不定期的部分抽查等方式,对院内固定资产的盘盈与盘亏现状进行检查,进而有利于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资产的管理要做到权利与责任相对等,倘若资产有所损失,能够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而对其追究相应责任。尤其是对资产的违法挪用、侵占、窃取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再次,关于院内固定资产的核销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报批与审批流程,对资产进行核销处理和缴纳存留,严禁出现该部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及其它违法乱纪现象。

五、实现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化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县级医院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用将管理流程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的共享功能。具体来讲,首先,县级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入库、使用、配置、调用、报废等处理信息进行精准记录,保证信息载入的及时性和详尽性,并将该资产处理信息进行有效保存,进而实现院内有关固定资产信息的共享,有效防止设备及相关设施出现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提升设备的使用频率与效率。其次,院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同步,协助财务管理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信息核对,进而为医院快速高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化地全程监督与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院方可以进行电子信息化监督,严格研究科室对固定资产使用权限的获取,需通过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来确认。由此可以看出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共享化,同时能够协助院方对设备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明志. 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财会学习,2016,01:229-230.

[2]王若. 浅析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 河北企业,2014,01:37.

[3]王英,刘贵书. 浅谈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52+63.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移动、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能有效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发展中固定资产是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资产贬值、流失和浪费,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其中包括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然而受到传统意识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部分单位抱有国家买单的心态,对固定资产的闲置、贬值和流失认识不足,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害关系区分不明。

(二)购置标的盲目,资产闲置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购置开始,而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采用行政性拨款,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盲目求大,追求高精端和规模化,一些大型设备尚未完全报废就提前更新,在购置时对成本控制、预期收益和使用安排缺乏全面考虑,往往购置之后就不管不问。而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盲目攀比,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使用率低,甚至完全闲置[2]。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约束,虽然采用统一购置,但是并没有完整的采购和审批手续,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不同部门采用预算外资金自行采购,预算编制对这部分资金管理含糊,出现少编、错编和漏编的现象。同时,固定资产增加不能及时进行账卡反应,财务部门报废手续烦琐,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及时完成报废冲销。

(三)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管理制度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无章可循,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绩效考核,如,有的管理人员受传统意识影响,缺乏新时代背景下的产权意识,对产权登记申报不及时,导致部分国家重大资产产权模糊,在产权变更时不做产权登记,不遵循相关流程。固定资产在使用时也缺乏统一管理,尤其对于大型高精端设备和仪器,其使用和管理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建议,但部分事业单位购置之后缺乏这方面意识,在规定范围外进行使用,不仅消耗设备使用寿命,也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增加维修和养护费用。

(四)账务核算过于简单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耗,而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益,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资产原值不做更改,不把损耗情况体现在账面上,导致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对等,甚至账面原值和现时净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维修不做资本化处理,核算过程不计入维修费用,无法权衡资产损耗情况,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滥修现象,虚增维修费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购置的科学化管理

管理应当从购置开始,这需要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减少盲目性,根据单位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在年初制定固定资产审核和采购计划,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统计和审核,根据需求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决定采购内容。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高端设备仪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最优购置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审批处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预算编制和占用编制,事业单位每年可以根据人员配置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年初或者年末核定每个部门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同时核定编制名额,按照预算编制核定当年的资产购置方案,然后由单位进行统一购置。对于错编、超编以及预算外资金进行购置的情况,要进行审查,有违法违规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程序

(1)改变传统的固定基金进行净资产科目核算的方式,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管理,让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和标准,反映真实核算情况。(2)将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不计提折旧改为累计折旧,把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消耗、磨损等贬值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把贬值部分进行资产折旧,并通过账户进行记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计入折旧费用,反应固定资产各个使用时期的实际价值。

(四)加强科学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意识上进行修正,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高,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把国家财产占为己有,对财产浪费视若无睹。要解决此类现象,一定要从意识上进行整改,确立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增强产权意识,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企业会计核算科目。同时也可以设置监督和奖惩制度。每年的会计核算时期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公开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公开预算资金使用动向,鼓励单位员工参与到资产监督和资源配置监督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一般占有较大比重,对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经济危机意识,对固定资产在购置、管理以及核算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管理制度、核算制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固定资产购置合理,使用规范,核算严谨。

参考文献

[1]李伟娜.浅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17(15).

第8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处置与转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资料,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全部转移价值的资产。企业投放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称为固定资金。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均应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企业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这部分资金,相对于流动资金来说,具有比较固定的性质,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某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较高。在新形势下,新设备的推陈出新日新月异,新的设备技术先进,工艺简单,使产品质量、性能越来越好,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购置新的设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需要应用财务管理理论,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权衡购买新设备投入资金与取得效益的关系,进行慎重决策。

(二)循环周期较长。固定资产的循环周期,是指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到报废以后重新购建固定资产为止的整个过程。由于固定资产能在许多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逐渐部分地进行转移和补偿,经过许多个生产周期,才完成全部价值转移的一次循环。固定资产循环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因此应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使固定资产的周转能适应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

(三)价值存在具有双重性。由于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因此,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进行,固定资产价值表现为双重存在,一部分价值仍存在于原实物形态上,呈逐年递减状态;一部分价值则以已提折旧形式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呈逐年递增的状态。直至固定资产报废,其经济价值才全部转化、积累成货币资金,这称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货币准备金。

(四)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企业购建固定资产,需要一次性投入全部资金,具有投资的集中性。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则是通过折旧方式逐渐地、部分地得到价值补偿的,因而具有回收的分散性。

(五)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分别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其实物更新的必要条件,两者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时间上却是分别进行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在平时使用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方式实现的,它是逐渐完成的;而固定资产的实物更新则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是在固定资产报废或丧失其使用价值时才进行。

(六)用途特定,变现能力差。由于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主要是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这些资产具有特定用途,不易改变,而且转让也较为困难,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

从以上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所谓“固定”,并不是指这种资产必须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不能移动,而是指这种资产能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地参加许多次的生产过程,并能保持着固定的实物形态。所以,位置不变的厂房、建筑物是固定资产,而不断变化位置的车辆、船舶也是固定资产。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具有投资资金较高、循环周期长、集中投资、回收分散等特点,在企业中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要注重投资的决策,另一方面要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企业各部门都在使用固定资产,因而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

1、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到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全过程均要实行科学管理。

2、全员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资料,是通过企业人员的使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因而,凡是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都应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愿望和管理意识,养成随时管理固定资产的习惯,具有合作精神,理解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的活动,必须在共同努力下同心协力。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公司的全体员工和部门。要充分调动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关心固定资产和管理固定资产的积极性。为此,要提高企业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将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列入企业文化之中。

3、全方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单纯的要求和监督,它一方面要采用财务管理的专门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降低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等,向固定资产管理要效益。

(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中心,落实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在建立定期考核,评价管理业绩的基础上,与对责任中心的奖惩挂钩。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是指企业制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占用企业的资金份额也大,且使用地点又很分散。为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如,涉及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控制;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控制;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及监督检查制度等。

2、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为了有效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企业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和归口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归口管理是主要形式。

(1)归口管理。就是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负主要管理责任的方法。具体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就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将企业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给有关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如,全厂的生产设备由设备部门管理;全厂的动力设备由动力部门管理;全厂的运输设备由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管理用具以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由总务部门管理等。各个归口管理部门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具体职责是:负责调配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手续处理有关固定资产的增减、报废和清理事项,编制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修理计划;督促有关单位按计划执行;积极提供有关改进固定资产利用合理化建议,审查各项技术措施并促使其实现;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核定,以及负责机器设备等的维护保养工作等。

(2)分级管理。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将固定资产管理下放到各个车间,再由车间下放到具体使用固定资产的工段、班组、直至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做到层层负责,物物有人管,管、用相结合。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的保证。

在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制度。如生产设备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维护保养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固定资产账、卡登记制度、定期核对制度等。在设备定号、保管定人、管理定户各项制度健全的基础上,制定出先进合理的考核指标。奖优罚劣、奖勤罚惰,使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

(3)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动全厂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负总的责任。财务部门要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健全全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办法;帮助、指导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并定期核对相关账簿、记录、文件和实物,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各类财产的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管理等规定统一而严密的管理手续,监督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按照计划计提折旧;积极支持技术革新,监督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的正常进行;经常检查使用单位对各项财产的使用情况,结合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分析,促使各单位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组织并参与全厂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此外,财务部门还要组织和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的群众管理。

(二)固定资产处置与转移管理。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清查一次,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清理应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报经厂长(经理)、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后分别处置。盘盈的固定资产,实物补记入账后,财务记入当期损益;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损益;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实行报废清理。

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处置意见,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进行处置。

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填制固定资产清理单据,并由单位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理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报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作投资。财务部门应当及时、足额地收取或登记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拟订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合同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的修缮保养、税赋缴纳、租金及运杂费的收付、归还期限等事项。

单位内部调拨固定资产,应当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由调入调出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

(作者单位:包头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雷培文.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会通讯,2005.10.

[2]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强化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加强 固定资产 管理

一、工会固定资产的性质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是由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按2%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结合实际情况开滦煤矿是一个百年老矿,迄今已拥有下列五类资产几百万元:(1)房屋及建筑物;(2)一般设备;(3)专用设备;(4)图书;(5)其他设备。这些固定资产为企业工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煤炭事业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为企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提高职工素质和岗位技能,丰富职工爱岗敬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目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有些单位工会会计没有经过国家正规教育,有很多人是从基层工作岗位提拔上来,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对资产与费用有时分辨不清,错将购进的价值在500元以上资产误入费用支出,正是由于会计人员能力差,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所以不能真实、及时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我行我素,领导也认为,只要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上,满足了职工的文化娱乐需要就可以了,自认为怎样方便管理就怎样办,没必要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自己,这些制度只能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用,所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表现在有的单位不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不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只反映固定资产账面总额,有的单位即使设计账簿及卡片可仍没有填全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金额,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表现出账、卡、物不相符,有些资产随意核销、转让、借出,未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有部分可以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不予追回,造成企业工会资产严重流失。

3.无计划购置固定资产、资产利用率较低。有时企业工会购置设备随意性很大,几万元的设备购置后没有使用,就闲置在单位某个角落,再加上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久而久之此设备就成了闲置的固定资产、慢慢的由优良资产变成不良资产,给工会造成浪费和损失。另外领导工作变动,设备顺便带走,新进人员再重新操办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人注重工会资产应如何保养、怎样进行维修,所以资产坏损常常无人问津。

4.少数企业工会组织的领导轻视资产管理,只注重工会经费的多少,因为经费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保证,有了资金就不愁财产,经费一旦购买财产后,似乎就万事大吉。财产监督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问题,管理是否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人们不再关注。

5.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问题不深究原因,而是千方百计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将责任推给对方。

三、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员工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组成,有其特殊的性质,多以图书刊物、乐器,体育娱乐设施、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播放机、演出服装等民用品居多,易损坏,已丢失,难管理,要想管理好,必须教育职工,从思想上爱护公物,公私分开,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全面管理局面,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

2.建立企业工会资产分级管理制度。工会固定资产是为全体员工服务的,所以对工会固定资产既要做到保管完善又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方便员工使用,因此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分级管理的制度。大型设施和不易分散管理,集中使用的物品:如电影院、体育场内所有大型设施,文化楼、文艺楼内贵重乐器,演出服装,图书馆等这些固定资产由工会派专人负责管理,为了便于员工娱乐,对小型的便于分散管理的设备,由基层单位工会管理如照相机、摄像机,台球台、乒乓球台、血糖仪、血压仪,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企业在工会主席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做到真正分级管理,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完善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制止和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健全工会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内部稽核等制度。并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无偿调拨,转让变卖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

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一)事业单位没有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1.根据原制度,不会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买中要及时支付,所以,固定资产购买后的使用中,就会带来磨损和消耗,减少的数量微乎其微,不能计算出来,那么固定资产原有账目和固定资产实际账目就不等对了,导致了资产总量的增加。

2.根据原制度,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目是要等到竣工结束,把所有支出分析后才登记在账目上。同时,在改造固定资产时,产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中没有记录。除此之外,没有登记处理的还有盘盈,无偿收入以及捐赠。

3.在会计核算时,事业单位只是利用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的预期数据根本就难以计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糊的职能分配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都不一样,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在大部分事业单位是没有固定的。从管理职责的角度出发,职权在部门中是混乱行使的,部门与部门没有好的沟通能力。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资产管理建立单独的部门是难以实行的,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情况,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中,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各部门从中牟取利益,使整个团体的利益损失。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性,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固定资产自身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同时固定资产的维护还没有准确的管理,资金的严重流失现象的发生就必不可少了。

(三)事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上层领导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调动职位中没有明确的确定固定资产归属哪个部门,对财务收支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不安全性和不完整性。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没有牢牢掌握会计知识,固定资产账目记录错误的现象时常发生,就产生了不明确的固定资产账目,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可塑性。根据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完善管理的制度,职权在各部门中混乱行使。负责固定资产的相关人员,没有恪尽职守,忽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事业单位对以往重购置轻和重钱轻物等坏习惯的正确引导,日常运作时,上层在财务开支制度严格管理,没有很好的管理固定资产。

(四)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制度

从常人思维考虑,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会带来效益,所以,事业单位没有重视管理固定资产,大部分单位的问题就接二连三的浮现。例如,账物脱节,账目不清楚,无卡片账等,固定资产在记录账目中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记录经费支出只是资产的增加,部分固定资产不增加的就不会被记录。单位内部在管理中没有完善制度,直接完成了这些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通过他人捐赠或者无偿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没有完整的手续过程,账目中的这些数据没有被写上,它的可用价值就得不到认定。

在调查部分住房中,对于固定资产没有评估其价值,而且瞒着上层,贪污一定的固定资产。就算负责人自知固定资产的制度,也没有适时的进行核查,国有资产就这样被贪污,我国的资产很大程度的遭受损失。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涉及到的会计制度微乎其微。不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出现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出现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没有一个管理方法,资金调动和收支随意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对于多数事业单位,是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是还有待改进,固定资产管理要安排特定的和不可调动的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正常运作中缺乏管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措施

(一)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考核

1.固定资产记账的规定。根据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符合以下条件才能生效,即使用要大于一年,单位价格要超过规定价格,不能破坏原有物质,针对特殊情况,如使用期限达到了要求,然而单位价值比标准要求低的大量同类商品,就直接列为固定资产来处理。根据新会计制度,企业在固定资产记账中要遵守规章制度,在处理期限达标但价值为达标的大量同类商品时要作出更明确的规定,用例子来阐明,数量大于十件和价格超过三千的商品可以用做固定资产的核算处理。

2.固定资产财务处理的规定。根据新会计制度,详细说明了新建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以及改扩建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条例。从规章制度分析,只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运作,就的按照规章制度来核算,只有是有资金进去的都要求记录,例如捐赠和无偿调入。

3.计提折旧的规定。根据新会计制度,当月新增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关于折旧年限的问题,对于折旧的年限,在有规定的情况下就按照具体规定来实行。相反,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出发,来规定具体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能科学的反应资产的损耗程度,节约经费的使用。

4.会计的计量基础问题的规定。根据新会计制度,经济主体数量信息是要利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的。权责发生制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有众多的优势,现金制在旧的制度中被使用,权责发生制比现金制的有点多,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用的是现金制,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开始就是利用了权责发生制。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确定

1.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团体必须要建立,授权的职责交给专业的管理团体人员来处理,管理团体就会具有独立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可以直接管理和安排固定资产管理团体,管理团体的职责就是把固定资产的账目做好,及时的跟进固定资产的情况,固定资产的变化就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现状而变化的,在此期间,固定资产的库存清点是要求不定期的。

2.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处理好固定资产的财务,把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创建起来,日常固定资产的业务就是通过遵循这个制度来完成。

3.固定资产在各个部门是不可或缺的,各个部门不能直接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而是通过管理团体授权才行,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要被维护,确保完整性,固定资产的情况在规定时间上报。业务部门只能使用固定资产,不能处置塔。

(三)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事业单位采用考任制来选拔有能力的员工担任固定资产管理职务,资产管理员和会计员要符合两点,恪尽职守和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任务。在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中,让固定资产管理账目清晰明确,有如实的数据,办理业务时遵循规章制度,固定资产账目的核对每个月都有进行。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职责的构建,实行有奖有罚的制度。阐明国有林场,固定资产在国有林场中就是摆设,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严重的会损失和浪费大量的资金。实施新制度后,第一步就是要把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深入到事业单位,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更完善。第二步就是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要树立,领导和员工工作协调,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就得到管理,就让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完整性和安全性,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三步就是固定资产使用率的加强,这样固定资产就不容易损失,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事业单位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时,不能一味跟风,要实事求是,需要注意的部分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验收以及调拨,制定完后,要进行监督。同时,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也要完善,例如: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原因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制定中要进行监督,这样固定资产有具有完好性和安全性。一旦问题出现,就要迅速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就得到了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晶.新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理论与研究,2013(15).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

近几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深入而飞速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全球化,我国的企业不可避免的参与到了全球化的竞争中,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获取利益最大化,企业不仅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价值,更需要更好的管理和配置自己的资源。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在生产经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因此,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经营管理等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且达到一定价值标准的资产。而固定资产管理则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拟定计划、进行购置、登记入库、领取使用、进行维修、最终报废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首先,它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这些部门涉及购置部、财务部、后勤部等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仅仅是固定资产专员的责任,也包括其他部门人的配合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高效的使用;其次,固定资产一般设定为价值超过2000元以上的资产,其价值大,具有专用性,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的技术性较强,需要配备有责任心、技术能力强、吃苦耐劳的专职人员;最后,固定资产由于用途不同,要求的核算方法也不一致,例如固定资产的租赁就分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二者核算方法有明显的区别,需要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各种用途下的核算方法,准确无误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二、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配置的现状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同时企业也根据该办法设置了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在我国企业中却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与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情况发生脱节,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企业主要依靠财务部门和购置部门进行管理,未做到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财务部与采购部也会经常发生管理纰漏,例如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财务入账时间与采购部入账时间存在出入,采购部门在固定资产办理入库时缺少入库单等情况。2.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固定资产的核算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时对固定资产分类不准确,固定资产发生变更时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在人员发生变动时,固定资产卡片未及时交接并且做变更处理,在人员变动部门增加新员工时,未做领用固定资产登记直接使用已离职人员固定资产,从而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混乱,管理不到位;其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及折旧方法未针对固定资产的类别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核算办法,统一使用单一的核算方法,从而不能准确体现固定资产的状态。3.固定资产存在大量闲置,未做到合理配置在很多企业中,企业管理层思想落后,认为固定资产为实务存放在企业中也丢不了,只注重企业的资金流向而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从而给一些员工投机的机会,随意申请购置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无法做到合理配置,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也非常低。4.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由于其使用周期较长,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然而很多企业仅仅在年终进行盘点,但是在盘点过程中会发现,由于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不一致,往往造成盘点困难,同时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相符,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会出现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不能充分挖掘固定资产修旧利废,不能对企业固定资产做到心中有数,账目了然等弊端。5.缺少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我国于2010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旨在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依然在探索中,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的缺乏也就不足为奇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权责模糊,固定资产的责任人缺乏,常常会出现固定资产无人看管,责任无法追究到人的现象;第二,固定资产岗位设置不全,经常会出现一人即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又负责固定资产的入库和保管等工作,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造成固定资产遗失;第三,企业各相关部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采购部门、财务部等各部门只局限自己的职责,使得固定资产的整体合理配置低下。

三、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合理配置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首先要使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进行转变,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起来,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不定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严格要求他们依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奖罚机制;其次,确保有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且对管理专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法规。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从源头上严抓固定资产的管理。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当建立权责运行机制,在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下,各相关部门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工作运行效率,财务部门在清楚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实际状态和管理要求后,要按照相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考察和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该运行机制,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奖罚分明,激励员工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价值。3.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在的固定资产至少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盘点,从而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账上数与实物数相符,也可以检查固定资产是否保存完整、是否正常使用、是否需要维修以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实物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召开会议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及安全。而实际中,给固定资产盘点配备的人员往往较少,这也使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时,要配备足够的人员,认真落实到位,从细小事件抓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固定资产的完整保存。准确填制固定资产盘点表,对固定资产存在的数量进行登记,一旦出现实物与账务的不符,应当及时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注明原因、责任人,同时进行上报,在企业领导批示后,财务人员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账务处理。4.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固定资产的核算有专门的办法和规定,企业应当要求财务人员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符合自己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实现现有固定资产核算的优化、新增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固定资产变更处理的即时等等,从而使固定资产核算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真实、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状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工作。5.构建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在信息化时代,仅仅依靠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法处理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而且传统的方法也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同时造成工作量很大。因此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根据自身企业信息化程度构建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使固定资产信息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准确的体现,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J].财经纵横.

[2]刘春英.浅谈固定资产的特点、现状及管理手段[J].管理科学.

第12篇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办公大楼、实验室、勘测器等等都属于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各个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虽然在质和量上有所差别,但是差别不大,笔者主要针对一般的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目前,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闲置、使用效率低下、不重视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等情况,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本文将从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再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地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重购买、轻维护

现阶段,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购现象比较严重,并且购买的随意性也比较大,缺乏严格的流程和规范,这就使得购买的许多设备质量存在问题,使用效率低下,最后长期闲置,又没有及时维修,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此外,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轻维护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加上设备维保人员短缺,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又不及时的维护,很多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故障就丢弃在仓库,造成仓储、运输和管理费用,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产。另外,一些地勘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因为没有后续项目得不到有效利用,也造成长期闲置,又不注重保护,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的状态,也是固定资产浪费的原因之一。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僵化

地勘单位属于事业单位,虽然有企业化的成分,但是仍然有计划模式的痕迹,这就使得地勘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的僵化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而不能有效利用。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因为工作量不饱和,部分设备资源闲置;一方面是有些单位却因没有设备而无法施工的现象。由于没有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可调配设备使用的管理机构,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

(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和增减资产手续滞后

在实际的工作中,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和流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并且,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没有严格执行,这也使得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损耗过大。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需要大量资金,部分价值高、购置时间长处于报废状态的固定资产,已经不能使用,可是迟迟无法办理报废手续,因为资产的报废手续是需要层层审批,大多没有批复,增减资产的手续严重滞后,大量固定资产就在账上“趴着”,得不到及时处置,大量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并且管理也需要一部分费用,这样就造成现金流紧缺,对生产经营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二、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灵活利用国有资产

地勘事业单位要全面盘活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利用,避免固定资产闲置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做一次全面的清查,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损害程度、使用效率、可否出租、对外投资等等。统计单位所闲置的固定资产,在进行统一的分类之后再加以研究利用。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固定资产的审批、收发、调拨等手续,合理利用。此外,部分的地勘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固有资产做银行的贷款抵押,这样就使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大量的闲置,甚至损害。对待这种情况,地勘单位应该尽量避免利用固定资产来给银行做贷款抵押,减少固定资产浪费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防范措施

地勘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制度,建立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考评机制,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除了地勘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治理以外,地勘单位的主管单位和当地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也要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建立完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购置和处理固定资产应该规范手续和流程,对那些非法盗窃固定资产、私自转让固定资产、弄虚作假以各种手段和名目来私自占有固定资产谋取利益的人员,应该追究单位及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三)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

地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其经营模式的改变。一般而言,企业性质的管理经营方式相对健全,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也高,地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企业化好的经营模式。首先,地勘单位要从制度和意识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要实行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鉴责任体系,要杜绝僵化了的“好坏一个样”管理模式。督促管理人员首先从意识开始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不能够随意地利用或者使用固定资产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使地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逐步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预算、监督、成本费用和现金流量的制度

加大力度管理固定资产的预算、规范固定资产的监督机制、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和现金流量是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首先,加大力度管理固定资产的预算。地勘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是复核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需要的经济费用,对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月度和季度的评估,如果实际工作情况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就需要研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改造的方案。其次,明确预算评估的重点。预算评估的重点是找出实际与预算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地勘单位要立足自己工作的实际,分析预算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在单位内部实行,以避免预算上存在较大的失误。财务部门也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利用、增减、收发和使用环节的核算和监督,以确保与账务相符合。第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单位的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地勘单位可利用属地化的管理,在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下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将地方的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纳入这个系统中来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这样在对资产情况的观察中、在对比中能够容易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审批、新增、出租、处置、对外投资等进行网上的录入和登记,要及时的更新和上报,实现动态化管理。

(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力度

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的国有资产,要加大对其的维护力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制度和流程,规范操作,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设备的交接工作,不能因为设备出现一些小问题就弃之不顾,重新购置。其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从思想和意识上认识到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注意爱护,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处理,不可非法使用,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力度。

结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且是国有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个事业单位要十分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作为具有“企业中有事业,事业中有企业”特点的地勘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尤为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的考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地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固定资产闲置、重购轻修、对固定资产维护不当等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重要的是管理模式的转型以及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的转变,地方各个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密切合作,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桂莲.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

[2]姚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0)

[3]杨柯.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现代商业,2011(18)

[4]肖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陈春侠,杨军.浅谈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交通财会,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