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13 17:1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

[摘 要]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37-02

一、引言

随着可利用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国有企业土地价值日益飙升,2010年全国清产核资结果表明,土地的资产价值为企业总资产价值的40%左右,高者甚至达到70%-80%,这些数据都表明土地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利用率普遍偏低,与目前倡导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极为不符。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早期拿到的土地多数是通过划拨方式获得,这些土地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种国家赠与的基本资源,利用难,进入二级土地市场流转又与政策不符,导致现有国有企业有4%左右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利用的土地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处于低效率利用状态。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企业更好的创造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众多国企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许多地块相关证书不全,权利主体无法律依据凭证,与目前越来越规范的土地市场不符,严重阻碍土地进一步开发利用,直接制约了国有企业后续发展。本文尝试分析国有企业土地处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意见和策略。

二、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产权关系明晰、收益分配合理、流转有序的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系统是土地得到高效管理的前提之一,为达到此目的,土地资产管理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产权管理

产权管理是土地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其他资产相比,国有企业的土地资产在产权形态、产权交易和占有时间上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土地作为一种特定的资产,国有企业的土地产权只是土地使用权及由土地使用权衍生出来的他项权利,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最终的土地处置权;其次企业拥有的土地各项权利限于国家规定的土地权利出让年限之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土地用途的变更都必须经过相应部门的批准同意。

在实际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滞后性,即企业改制已经完成,土地资产未完成处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企业角度讲,国有企业在改制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土地资产处置的重要性,或者是土地资产的处置与地上建筑物的处置并没有同步进行。同时,对于土地转变成为有偿使用,国有企业需要交付大量的有偿使用费用,对此其表示不能接受,认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是变着方式要钱。从企业主管部门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对土地资产观念的淡薄,认为土地资产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放在原处,处置不处置都无所谓,甚至有人认为,土地资产处置的越多越快,上缴的相关契税也越多,反倒得不到一点好处。所以,导致企业虽然完成了改制,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却仍有多数未进行。从政府部门来看,国有企业的土地资产处置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国资委、土地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银行、财政部门等等,由于部门繁多,往往会因为一个环节配合不到位影响到土地处置的整个流程。

2、地产评估

地产评估是土地资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不管是完善地产交易市场,还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必须有明确的土地资产量。因此,根据法律和市场程序,对国有企业的土地资产进行评估,对土地资产的价值进行量化,是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在土地流转和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用途和使用目的,形成了不同的地价形式,用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在企业土地资产评估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评估要求和目的,在评估出综合价格的同时,还应该评估不同用途的地价,提高土地价格评估的实际指导作用。

3、合理处置

合理处置资产是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土地资产特别是闲置存量土地资产的交易,按照市场需要进行资源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只有建立了规范合理的国有土地资产处置流程,那么国有土地资产在流转过程中,无论是作价入股还是出租方式都可以有效防范国有资源流失,并为企业创造一定价值。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土地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以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多一言以蔽之,总的、概括的讲得多,并没有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法则,使得各地区土地资产在实际处置过程中收到影响。

第2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额的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国有资产 会计管理 市场经济 可行性

国有资产就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由国家拥有的资产。它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存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额的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尚未实行两权分离,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经营绩效非常低。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日益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成效显著,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然而,从总体上看来,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许多企业仍然因为改革滞后而难以摆脱经营困境。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而且国有资产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等等。因此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是理论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并且到目前为止,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已经很是丰富。“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1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国有资产及其发变化的过程进行会计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关于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

(1)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的独特性决定了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必定有别于其他会计管理。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还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职能。

(2)国有资产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等各个方面,根据国有资产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特点,对其实施会计计划、核算、考核及分析等会计管理方法,最终形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方法体系。

(3)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国有资产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客观上也需要实现与会计管理的统一,构建形成具有国有资产管理特色的会计管理体系。

2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很大改观,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不容小觑。但从总体上看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具体来说,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

(2)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3)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

(4)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

(5)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6)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2.2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为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重要作用,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然而,要想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对国有资产加强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盘点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同时也为会计管理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有其特定的形成依据和形成条件。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形成依据可以大体分为:会计本质方面的主观依据和当前资产管理现状方面的客观依 据。

受托责任是在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向管理者让渡财产保管权和使用权时发生的,会计从本质上说是有关受托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样看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会计就是受托责任会计,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则是一种明显的受托责任关系。

会计在认定及解除受托责任的过程中对体现了对国有资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即所谓的会计管理。所以会计本质的这种受托责任观念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客观依据是当下资产管理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相统一的局面。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新形势下,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加强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这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是: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方法。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属于会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实行严格的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有利于逐步实现与预算管理的衔接和与财务管理的结合。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 管理办法,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构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

4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保值,其次要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最后要实现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从会计的角度看,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和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到位,做到固定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具体来说:

(1)完成产权登记,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合理优化资本结构。

(2)全面加快资产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4.2 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各个责任中心分别负责的业务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责任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首先要根据各级单位的权力、责任及业绩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还要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相统一为特点,以责任预算、控制和考核为内容,最后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反馈而形成。责任会计就是要利用会计信息对各个分权单位的业绩进行计量与考核。

4.3 坚持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登记收入则意味着资产增加,登记支出则意味着资产减少。如果企业已经承担付款的责任但尚未实际付款时并不登记支出,利润自然高计,资产补偿或保值便做不到。

因此,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坚持权责发生制,按照取得收款的权利和承担付款的义务来登记收入和支出。还要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损益,并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

4.4 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中东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胀压力逐步蔓延。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轮番上涨,CPI不断走高,“负利率”倒挂现象愈发突出,通胀形势日益严峻。我们知道,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基本上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情况;但当处于通货膨胀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则会较多地背离真实的资产价值,会计信息给使用者带来的并非是真实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国有资产就应该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4.5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反映和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

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所需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不仅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还要对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即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收益分配和处置进行监督。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需要做到:

(1)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

如果没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改善会计发挥职能的环境。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真正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除需要企业内部监督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审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司法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从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正常发挥。

(3)实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

会计人员在从业前必须要通过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考核。

第3篇

摘要针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客观情况,关键是要从制度管理上形成长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制度与实物管理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形成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财务账目,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依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的定义为:因生产经营、劳务服务或租赁等需要所持有的具有一定单位价值,且使用期限高于1年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基础的生产力要素,是企业形成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与基本保证,其结构管理水平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随着当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速度日趋加快,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达企业资产总值的46%~69%,而折旧费则不足生产成本的15%。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形势下,企业必须坚定“开源节流”的资产管理思路,在依靠高产能、高技术附加值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增进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的重视与关注。且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技术和手段,使固定资产数据处理、实物盘点和清查更科学、更简便、更高效。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管理内容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与岗位,是要求企业组织内部成员共同参与的全员性的工作。加之我国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概念、经营模式、管理思路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局限性,相当多的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有诸多弊端与不足,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执行力度

1.固定资产保管人、使用责任人分开制度流于形式,账面资产状况缺乏有效监管,易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带来潜在风险。某国有集团公司出于宏观环境变化与战略规划的考量,公司分拆为两个公司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及时划分清楚债权债务,相互间各有对方帐面固定资产共计759万元,以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所有权与使用权严重分离的情况,这无疑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

2.基建工程管理与财务处理未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的相关会计标准,在建工程为全面结转为固定资产,以致出现存在账外固定资产的情况,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及维护带来严重障碍。

3.未明确执行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标准,以致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账目混乱,资产盘点时难以实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固定资产管理重视采购、调拨使用,缺乏相对完善的报废管理制度,废旧物资处置、残值收入管理缺少内控监督,存在舞弊风险。

(二)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固定资产存在账实差异

随着国有企业集中管理财务模式的实施,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管理职能被分别划拨至财务核算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在企业基建工程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所形成的原始凭证不计其数,可能在最终汇总、财务核算发生疏漏,或由于废旧物资处置时间跨度长,固定资产变动在财务账上无法得到实时反映,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账目分散混乱,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无法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闲置,未发挥出应有功能

随着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改扩建过程中许多陈旧的固定资产被拆除或停止使用,闲置固定资产日益增加。但由于闲置资产的再利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缺乏专项处置措施与维护制度,因保管不善而损坏的现象极为严重。据鸡西新闻网报道,黑龙江省庆丰农场浸油厂1500多平方米厂房长期闲置,严重浪费了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改扩建为锅炉车间,不仅盘活固定资产500多万元,更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供暖管网老旧、厂区空气质量差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与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保值增值,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求。其主要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首要的问题在于明确职责划分,总经理、项目经理分别对归口固定资产的管理、营运承担对应责任,并作为年度责任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上至下地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项落实至具体职岗、责任人,将业绩考核与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直接挂钩,激发相关责任人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责任感,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审慎负责地执行相应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上述管理漏洞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明晰的固定资产管理权责运行机制

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严格区分职责权力,是保证固定资产完整、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细致划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过程控制。

1.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须建立固定资产台帐或卡片,及时登记资产变动情况,定期盘点,保证帐、卡、物一致;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定,防止非正常资产损失。

2.管理部门:健全归口管理固定资产帐卡等级制度,及时办理资产增值、转移、调拨、报废等手续,保证分管、使用、财务账目一致;定期清查盘点,对资产盈亏报废及时提出处置方案;督查固定资产维护、管理情况,编制固定资

产维修保养计划表。

3.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核算账卡,定期审核、填报有关会计报表;参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清查盘点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数据信息处理效率;规范固定资产编码,编码内容需包含中固定资产原值、购进时间、型号等,避免发生人工传递中可能发生的出错机率。

(三)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形成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财务账目

夯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首先要从会计基础工作、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逐项抓起,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在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编制、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必须形成科学、严密的核算、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业务操作真正实现规范化、高效化,保证资产实物完整和账目清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方面应当依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统一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严格区分资本性、收益性支出,避免出现企业固定资产虚列、少列,资产和损益数据失实的情况出现。

(四)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盘活存量固定资产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要加强四方面的工作。

1.建立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应形成长效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要求财务核算人员深入班组现场工作,掌握固定资产运行一手资料,确实地执行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紧密结合的财务制度。

2.定期清查固定资产存量,建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通过季度、年度资产清查,摸清国有企业家底,对于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的成因,在确定奖惩责任的同时,依照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处置固定资产变动,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符合。

3、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体现出岗位管理的相互牵制性和监督性。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必须经由归口管理领导的审核、批准,报废程序的运行应有明确、适当的职权分工,体现出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原则,尤其是废旧资产的销售环节更要求有力的监督机制,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4.由于生产工艺的更新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存量固定资产在质量功能、运行效率和配置结构方面不

可避免地会反映出标准滞后、与改造技术设备不相匹配的问题。因此,优化配置存量固定资产的质量、功能、规模、结构等要素,对于形成企业整体高效运行的生产体系尤为重要。带病运转、停机待修设备及时维修、报废;正常运转的固定资产,以技术标准、经济合理性及运行效率等作为评价标准,有偿剥离技术陈旧、急需更新的存量固定资产,采购技术效益比更加经济的新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维护企业固定资产结构与整体运转效率的高匹配度,盘活现有固定资产。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后续教育

企业应当积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并分为高中级、初级层次进行分批培训:高中级层次的资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强调管理理论的更新培训,提供资产管理及相关会计决策、分析能力的培训;初级及新入职人员应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知识的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方式也应当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除面授、讲座等传统模式外,实施网络远程教育,也可以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深造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这样也便于集团企业资产管理人员的集体学习与专业技术考核。

三、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已成为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必然选择。针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企业单位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创新、探索,才能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少安.国有资产管理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张慧萍,李娜.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2).

第4篇

改革开放至今,国有企业不断发展,不断改革,虽然小有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数量俨然不多,但是其在国有经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所以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就当前国有企业来讲,其主要控制五个领域,分别是国防、教育市场、高端技术、战略资源以及基础工程等五大领域。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但国有经济仅仅占据市场经济五分之一的份额。但是在周围企业中,不仅涵盖外资企业,而且还存在很多国企演变的企业、部委股份企业等,他们组成实力较为雄厚的民营企业。在国内,社会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属于非常重要的资源。在竞争程度逐渐加剧的今天,对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以及其核心地位的凸显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就国有经济而言,其延伸形式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主要涵盖国家在经济方面出台的政策、人大组织的活动以及市场特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因此,对于国民经济来讲,中国企业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有经济的压力

当前,生产已经迈入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高。国际贸易在市场全球化的刺激下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资金全球化也很好的促进了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流动于各个国家之间,也产生正面与负面的作用。此外,高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全球化以及人才的快速流动都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自从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后,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加快了市场在国际上的统一程度。因此,与国内市场相比,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步增大。因为全球化的深入使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直接形成竞争,与之前国内企业相比,竞争环境明显恶化。此外,因为我国关税较高、存在多种非关税的壁垒,所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本较高,竞争力也明显下降。而民营以及集体企业因规模不足,很难威胁到国有企业。因为中国非关税壁垒逐步废除,关税也有所下降,造成跨国公司在中国成本降低,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出现劣势。而且国内民营企业也发展较快,无疑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范围逐步扩大,全球知名品牌也都纷纷入驻中国。这些品牌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在中国选择合适的位置建厂,然后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拓展中国市场。有的企业与中国某些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借用企业的力量使自身得到发展。也有的企业直接选择中国品牌进行收购,以此入驻中国市场。所以不管是国内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弱势国有企业想要与跨国知名品牌竞争,那么只有不断发展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将自身打造成强势品牌。只有这样,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在国家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国有企业经营及管理问题分析

1.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

就国有企业来讲,其在资产管理以及企业组织两方面的管理制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法人能力不足,效率低下便是问题之一。此外,就国有资产来讲,其产权主体具有虚化的情况,而且生产者和经营者也欠缺主人翁意识。国有资产归全体人民所有,但是因为所有权的代表还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在产权主体方面呈现虚化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有产权经过多个层次,最终委托于政府部门或其余代表实施管理。在此过程中,产权主体与权责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清晰的规定。这也就导致约束与激励制度以及分权制衡等方面出现失衡。进而影响管理效率,对企业在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国有资产管理缺陷

在国内,就国有资产来讲,其在运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于流失方面。当前,国内部分学者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形式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具体探究。他们认为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够完善。此外,国有资产在进行折股以及评估以及犯罪等行为都造成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状况。在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中,各种寻租是造成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国有资产流失具体途径与形式主要表现有很多方面。其一是税收的偷漏情况。其二是产权出现变更以及新旧制度转轨时,恶意低估、不评估国有资产的现象。其三是在进行变革股份制时,故意不评估国有资产或者恶意低估,造成资产流失。其四是部分企业将国有资产违法私吞。其五是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逾期货款没有收回来,直接导致国外出现大量滞留损失的现象。其六是在担保的过程中,采用国有资产担保,造成流失。除此之外,还有其余多种形式,都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形式。

四、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在国民经济中,国有资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将其作用很好的表现出来,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较好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关重要。

1.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设立

以及管理的确定在中国,首先要确定国有资产在管理原则以及机制的设置,即通过权责边界的划分来优化国有资产当前的管理机构。并以当代企业的相关制度为中心,构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并对各个机构的职能进行具体划分。以法律框架为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相关的管理机制在职能方面能够实施到位。通过相关机制与体制两方面的创新,保证国有资产的运营能力提升,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考评体系,以此构建约束激励的机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以国民经济为基础,对其部门或者行业的性质进行正确把握,以此来确定管理国有资产的方式。在竞争领域中,盈利在国有资产目标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考虑是否盈利,那么将导致国有资产的效率较低,进而演变成资产流失。在前文中,对资产流失进行具体分析可知在国有资产中,经营性类型的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如果国有资产属于经营性企业,那么应该选用合理的监管模式。因此,分类管理国有资产不仅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对各种政策目标也有很好的协调作用,进而提高资产实际的使用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创新

当前,企业市场化与政府授权管理运作的模式是改变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就政府授权而言,其授权给国有独资公司,让其接受并管理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确保国有资产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公平性以及使用的效率,并且试图通过采用市场的方式来经营国有资产。依靠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政府与企业分开。这样就可以将漏洞堵塞,消除传统管理制度的问题,使行政国有资产能够最大化的保增值税。将所有的国有资产收归至经营中心,从而实行市场化、规模化的运营。

3.加快、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法律法规的滞后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因缺乏约束而流失,在行政性事性国有资产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如果既定政策在科学性方面较差,政策导向缺失,那么将对改革进程与改革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是单位管理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建章建制、信息系统与制度的建设、明确各部门职能与国有资产流失追究责任制亟待加强。

五、结束语

第5篇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了我县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截止今年7月底,我县318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约27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户,其中实体化生产经营企业3户,融资平台公司8户。县自来水公司、马电公司、天然气公司3户企业资产总额5.9亿元,2013年实现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

(一)注重了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一是成立了管理机构。2012年,我县成立了国资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工作。二是出台了管理办法。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和处置,县政府先后出台了《____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____县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和规定,明确和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和方法,使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2012年5月,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核查,核查出全县共有国有土地589宗,非经营性房产1189宗,经营性房产225宗,车辆341辆。今年4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办公用房清理核实统计工作,清查出全县办公用房建筑总面积23.6万平方米,使用总面积22.24万平方米,房间总数3952间,办公用房间数1950间,其他用房1683间,闲置办公用房319 间。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做到了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二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县国资管理中心自2012年9月成立至今,共出具国有资产处置、调剂等文件158份,对县属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文件24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550万元。

(三)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委托国资公司统一管理。2012年以来,举行了6次国有经营性资产公开竞租会,竞租成交年租金534.57万元,比原年租金177.7万元增长200%。其中,2013年第三批竞租中的最高单宗标的物成交年租金86.5万元,比原年租金11万元增长幅度达到786%。二是优化资源配置。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资管理工作中,调剂解决了县旅游局、残联、文化馆、司马相如研究会等单位及多个社区的办公场地和办公用房问题,处理了海田乡、金溪镇等乡镇的国资管理遗留问题,实现了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三是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作,2012年帮助马电公司实现技改融资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引导企业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____马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三户国有企业共实现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

虽然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中发现,全县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强。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及县政府有关规定,对国资管理部门的工作配合支持不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有的由其他岗位人员兼管、代管,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有的因工作人员变动,没有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接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连续性。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近年来,县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基本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全面,瞒报、漏报、少报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和使用、借用资产,存在登记不全、记录不清、资产底数不明等问题。一些单位的内部台账对拍卖、处置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销、调整账务,对财政投入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存在国有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以致国有资产基数不准,家底不清。

(三)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调研中发现,有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根本没有管理制度。即便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也有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县国资管理中心作为县政府授权监管国有资产的部门,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专业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以致出现县天然气公司原班子违法挪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四)考核激励不到位,经营者积极性不高。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是,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而县国资管理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和约束机制,对企业负责人或经营集团没有进行有效的目标考核,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今年以来,经县有关部门清查核实,全县有闲置办公用房319 间,超编制标准建筑面积24889平方米。闲置办公用房以及清理腾退的办公用房,未能得到有效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目前县粮食系统有15个粮管所资产闲置,有的无人看管,损毁也比

较严重。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调研组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政府要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县国有资产运营的决策和监督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在国资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总责,切实承担起本部门、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二)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资源,也是政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降低运行成本、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具有重大意义。县政府及国资管理部门要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县政府即将出台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使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6篇

现代企业制度之下的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国有企业档案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起到凭证等法律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经济体现的最多的是法治经济。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加快了经济方面的立法,以规范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在此前提下,国有企业应该逐步加强企业内部法制和制度的建设,并能够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档案记录的内容的更多的包含了企业经营档案和科技档案。尤其是近些年来,企业在处理各种纠纷中(例如技术、经济纠纷等),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企业档案的重要性,也亲自体会到了企业档案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档案意识,为企业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工作管理者和实施者进行工作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2.充分合理利用国有企业的档案资源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为企业信息工作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经济,为企业的成功经营做出贡献。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例如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为科技研发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企业档案信息,则可以有效的发挥出这些档案信息知识储备的功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经济利益为杠杆,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作为企业档案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档案管理部门所管理的档案必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进步服务,即档案可以通过企业实现其经济价值;其次,努力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再次,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的企业档案必须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如何建立国有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的探讨

1.在双重要求下进行国有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业务的工作;

第一要求来自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指导文件,进一步的明确国有企业档案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等。第二个要求主要是来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以此确立档案工作的内容,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扩大或是相应的增加科技、经营、管理、产权等方面的档案,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增强对档案保管期限的重视。

2.如何确定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构规格、编制;

这是如何建立国有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一项较为实际的方法是:根据相关的档案管理法规等,明确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构的合法地位,以及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协调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及编制工作落实情况。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自主决定企业档案管理机构的规格和编制。

3.国有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决定权的确定;

第7篇

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原则上是非经营性质,以公益事业服务为目的,处于社会直接生产经营过程之外,属于纯公益性质的国有资产。这几年来,出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开展了创收活动。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也由纯公益性质逐步分化成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俱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加了局限性,缩小了概念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事业单位的完全出资人,事业单位的资产就是国有资产。用国家的钱办国家应该办的事,要办事,就得向国家申请要钱、要物,至于产权的归属、如何管理则无人过问,长期以来形成了只注重需求而忽视管理的局面,使人们对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一般事业单位都没有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多部门管理,或由使用者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由于国有资产的分散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使用者大多是重使用而轻管理,使已有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管理工作表面化。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地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地区则是国资部门;与此同时,部分地方省、市(地)、县三级之间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宏观管理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这种不平等的机构设置不利于资产的宏观管理。在微观管理方面,在省级,大部门省级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本级行政机关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在省级以下,许多地方设有事务管理局,特别是在县级,绝大部分都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另外,一些机关事务管理局本身只能管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而大量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国有资产无法管理。在微观管理方面,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

(三)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正在发生

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已经导致了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如在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合作时,对投入的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确,形成他人对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单位只知道有固定资产,对无形资产(如科研成果、单位名称等) 的存在和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一些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相脱节现象,部分地区资金管理属于财政部门,而财物管理属于国资部门,且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在业务上是相对独立的,从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手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五)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家管理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而多半是双方协商,私下交易,使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脱离了国家监督,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国家权益被侵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来看,预算软化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随意性强、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来看,预算管理是合理配置政府资产的基本手段。据此,我们必须制定完整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并严格按预算配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为细化部门预算提供直接依据,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是解决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随意性强、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定配置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在事业单位这一共性下,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各单位工作性质的差别和不同,确保标准的人性化原则,但对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提供同一性质的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标准应当统一。使每一单位都在确定的标准下既不导致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又能保证公共管理需要,实行高效运转。(2)要考虑人平标准、单位标准和结构标准三大因素。与此同时要抓住重点,要特别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和现代办公设备等重要规定资产制定具体细致的标准。(3)以实物标准为主,价值标准为辅。在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时,能够制定实物标准的,应尽量使用实物标准。对于一些变化大、型号品种过于复杂而难以采取实物标准的,可采取价值标准,但在实施时应考虑通货膨胀与地区物价差异等因素。(4)资产配置标准经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发后,应具有强制性。其适用范围内的事业单位都必须照章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标准。与此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同时出台相应的违规惩罚及考察监督措施等。(5)要坚持动态性标准。动态性是指由于经济、技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职责与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其配置标准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调整。这种调整不是随意的,而是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进行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效益的重要保证。1995 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有些办法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普遍不足,使这些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因此在提高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管理规范;领导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自觉地依照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健全的规章制度,也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完善产权登记制度

当前需要迫切进行的一项工作是,尽快开展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完备的产权登记制度。一方面可为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科学分配预算、准确评估单位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清产核资工作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要较好地实行新模式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清查需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采取自下而上、自查为主的方法,通过回忆、座谈等方式,按购置或调入时间、现状、用途全面盘点,并登记列入财务账,从而使账面价值真实反映实物。通过清查盘点,在弄清资产家底的基础上,要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目的,在于明确国家和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其意义在于:一是明晰了国家享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享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改变了过去那种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混为一谈的模糊概念;二是明确了所有者和占有、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前清后乱,从而可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又能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可以充分合理、有效、节约使用所占有、使用的财产去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

第8篇

一、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优化配置,加快清查盘活国有资产。对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及国有资产,包括已入账的和未入账的全部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加强对房产、土地、经营性资产、交通运输工具、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10万元及以上)、对外投资、大额债权债务等重点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清理、核查,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资产全貌和财务状况。对于因改制等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权属不清的或无房产证、无土地证的房产、土地和其他资产,资产使用、管理或代管单位负责开展清理和确权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清理和确权工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相应税费,开展房产证、土地证“两证”补办和登记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清理清查,厘清资产分布、配置状况,有效推动资产盘活、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建立平台,实行国有资产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国有资产信息,实现资产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动态反馈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由财政、国资、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机制,共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三)规范管理,构建市属国企集团管理模式。将市属国有公司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部纳入市国资办集团管理平台,市属国有公司作为子集团,管理本级及其所属全资、控股子企业,使用同样的集团管理软件。通过专线网络终端操作财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结算和资本运作管理以及通过“内部结算”降低资金结算成本。通过集团资金管理,减小资金分散、沉淀,增强资金调度能力、理财能力。要通过集团核算和网上查询管控功能,减少国有企业月度、季度财务、资产、资金及融资情况等资料上报业务,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即时更新、即时查询、即时分析,有效提升国资、国企精细化管理。

二、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市政府成立市级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办。设立软件开发维护工作小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其中,软件开发维护小组负责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调试、安装、培训、数据录入和维护等管理职责;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国有(集体)资产清理、核实、资产信息网上核对工作,并提交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二)市各有关部门、市属国有公司以及下属单位、下属子公司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所辖范围内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时点

(一)范围和内容: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市属国有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全部资产,包括单位财务账面入账资产和没有登记入账的全部资产(含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全部资产)。

因改制遗留原因未入账的资产统一按“改制遗留资产”单项单独列表按明细录入。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做好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各类账外资产和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二)时点:2014年3月31日作为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准日。

四、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4~5月):国有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和配套文件制定等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6~9月):6月,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下属子企业分别进行自查清理,按归口管理分级上报,保证本单位及所辖范围清查结果的完整、真实、准确,产权管理型公司清查结果同时报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6月底前,完成软件培训;8月系统正式上线;9月完成录入。

市财政局、国资办和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对管辖内所属单位的有关资料认真检查审核,并将经审核确认的数据录入信息系统,按资产管理权限授权规定进行网络化动态更新和管理。市属国有公司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清查、核实确认的数据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清查数据录入后,对新增加、减少资产按授权实施分级审批、动态更新管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10~11月):由市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五、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局意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分步验收”的原则,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清理结果完整、准确,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动态监管。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部署各阶段工作,同时做好本系统下属单位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要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与协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国土、住建等部门要安排相关业务科室并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本次资产清理业务工作。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和省、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从中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维护财经秩序。

二、检查对象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区属国有企业)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制度;是否按照规定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和总帐及明细帐簿,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是否根据国有资产增减情况,及时更新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是否明确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二)制度建设方面。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资产的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产处置方面。各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区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和区政府批准;资产处置是否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价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方式依法依规进行;资产转让是否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资产处置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

(四)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实物资产与资产管理账簿、财务账簿是否及时核对,是否按要求实现了资产的动态管理、是否定期向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上传有关资产数据。

(五)出租出借方面。单位对出租出借的资产是否履行了有关申报审批手续;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行为。

四、工作步骤

检查工作从2011年2月20日开始至2011年5月31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2月20日—2011年2月28日)

主要任务是成立检查组,制定工作方案,传达贯彻此次检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步骤,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电话:区国资办;区监察局执法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15日)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对照此次检查的内容进行自查,填写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自查表和文字说明材料,于3月15日前上报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三)全面检查阶段(2011年3月16日—2011年4月30日)

由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发改委、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区国资办组成联合检查组,抽调精干人员对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进行抽查或对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组组长由区财政局副局长徐秋生同志担任。检查工作完成后由检查组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区国资办,再由区国资办汇总形成专项检查工作报告报区政府研究。

(四)整改处理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1日)

主要任务是根据区政府的决定和要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和处理。有关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落实整改,并在5月底前将整改情况上报区国资办。

五、工作要求

(一)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对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10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会计信息失真,虚盈实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应针对问题采取对策。目前应该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提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会计人员中,只有不足10%的人员接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会计师以上资格的也仅占12.74%,国有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观念滞后,不能与现在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潮流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或流于形式,“一人当家”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企业的很多职位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平衡,导致了许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行同虚设,造成了会计信息不真实、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

3、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完善

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记账方法不一致、成本核算虚假、财务决算形式化、应收账款周期长,呆账现象严重等。这些不规范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实、失真,对日后的相关决策造成影响。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是核心环节。但是从目前国家对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来看,依然很不完善,漏洞很多。

4、风险管理不规范

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信息化,处理和反馈信息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企业的决策和投资风险都在不断加大,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及担保的管理不规范,经常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1、深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探索与尝试中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宝贵的经验。只有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推行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基础制度性平台的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突破“产权缺位”与“产权残缺”的难题,配合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2、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财理念,克服计划经济的弱点,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激发企业的投资理财热情,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先进设备进行动态理财、电子化理财,同时要树立与科学管理相适应的理念,包括科技创新、预算控制等。同时要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外部的环境瞬息万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要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加强日常的监督和考核。

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人员队伍,国有企业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人员队伍。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就要不断采取措施。首先,强化国有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在岗职业培训,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模式,即财务管理专家进入企业现场指导和我们的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外派参加培训这样一种方式。其次,财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交流、学习,包括上下交流、平行交流,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除此之外财务人员也应该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4、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目标及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其次是设立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设内部审计机构,聘用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员担任此职,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

总之,国有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进程,充分认识到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管理,重视人才,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我国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邵念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问题与出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4,(09)

[2]陈炯.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03)

[3]沈文献,林冬梅.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J].党政干部刊,2006,(04)

[4]何劲军.浅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7).

[5]韩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今日科苑,2008,(2).

[6]崔侠.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7,(11).

第11篇

1.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以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和运作者,在一般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实行企业管理和运作。中具体地说,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存在于生产制造业、物流交通、服务经营、日用品、食品和轻工业等领域,经营性国有资产和一般企业一样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那么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资产保值和经济增长。但是需要注意,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某些实物领域还具有进行市场的宏观调控的责任。如在社会出现特殊震荡,市场出现了诸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规律和破坏民生的现象时,国有资产应当介入这一市场混乱中,通过国资注入冲抵临时资源匮乏的方式来稳定物价,从而达到保护民生稳定民心的目的。因此,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对于市场危机管理的预判意识。在关键的时刻要能供出有底气的存货,不要被散户市场所绑架。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存在于基础民生、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科研教育、国防交通等把控着国家命脉的公共领域。行政事业行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拓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具有前景的领域。深化行政事业性的国有资产改革,应该准确评定一类国有资产的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并以这个重要性为参考来活泛调节对它的经济增长的要求。如科研教育和环境卫生等关乎社会民生和宏观的国民发展大计的领域资源,应当有魄力的放弃短线的经营增长,而将调控的力度和重心放在起专业服务领域的执行力上。任何一门领域的发展都不可能做到健全健美,如果着重在经济增长,那么必然会在人性化服务上面出现短缺。作为这类具有重要民族前瞻性的领域,一定要保持系统的纯洁性和专业性,不要以短期的浮躁经济氛围来污染它,而造成了长线的不可估量的延误和损失。以我国的科研教育系统为例,目前的大学科研教育领域出现了严重的重职称轻学术之风,教授和专业导师等高级学术职称人士忙于拉赞助、跑关系等俗物而忽视了专业的科研工作,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科学发展的。因此,下一步的科研教育类国有资产改革应当明确区分公共服务和行政之间的界限,保持公共服务领域的纯洁性。

3.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对某种资源的开发以及后续的销售等运作手段一体化的国有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石油、矿藏等。这一形态的国有资产虽然有国家支配,但这种支配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的特性,某些自然资源的所有量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因此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开发和市场管理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我国的资源性国有资产通常都是国家垄断的,某且相关企业更是涉足了从开发到经营的一整条路线。由于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资源的开发又是取自无需成本的自然,所以造成了这类企业严重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为例,虽然在资本所有量上在世界五百强之列,却因为不是合理的市场竞争下所创造的产值而不被广泛业界所认同。同时,行业中频频爆出的天价消费、爆表的员工福利等负面消息也表明,这类垄断的“肥缺”领域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国有资产的改革不仅要对自然负责、对民众负责、还要对这个社会负责。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任重道远。

二、所有者和决策者明确问责机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

国资委成立之后,解决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臃肿,管理分散的问题,有效实现了问责机制的确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审查和监督机制的完善,重要行政力量的介入,大大触动国有资产腐败的根基。多年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编制一定与政府行政编制挂钩,不仅设有党组书记等职位,干部也全部享有对位级别的行政职称。一位中石化的副总,同时又享有副省部级的行政职称,这在进行企业问责管理时就会让审查者背负非常大的压力和面对巨大的阻力,明确划分所有者和决策者的问责机制后,让资本的管理和审查有一个纯洁而顺畅的环境,有效促进国有资产的改革。

三、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一、引言

全球化经济视域下文化知识的多元化与快速融合促进了广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在其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抑制了广电行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全面认清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弊端,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迫在眉睫。

二、现阶段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现状分析

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广电企业并没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未配备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资产管理人员与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其专业知识欠缺且岗位多由企业会计直接兼任;或者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未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专项考核,从而产生诸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如对固定资产概念不清,固定资产数据遗漏等情形,大大降低了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前进步伐。

2.核算管理与监督的严重失调

第一,核算基础管理环节有失规范性与约束性。一些广电企业存在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严重不符的现状,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形可见一斑。第二,固定资产总体账目的记载与明细账目的记载存在冲突,使得企业一些“糊涂账”频频出现,同时这也是“隐形资产”产生的根源。这些资产存在却无法进行有效的账目核对,资产流失也就随之产生了。第三,资产报废后的处理及回收工作并未经过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而是通过自行交易对国有资产进行变卖等。此行为涉及国有资产却不受国家监督,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定向流失。

3.核算信息有效性缺失

一方面,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是以历史成本法完成的,使得固定资产的购置到使用、维修、报废等均以固定的账面价值呈现出来,此种计量方式并没有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物理条件在现有时点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盘点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核算信息失真。目前,广电行业对资产盘点的认识并未付诸行动,仅仅以应付上级检查或偶尔的抽调盘点畸形数据的记载。显然,此种管理制度的账目记录并未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信息。

三、完善广电行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措施

1.启动人才科学管理模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进行严格的规范,既要在职业道德上对其做出书面考核,又要予以其固定资产业务水平的实际行为考核;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核算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此外,不同广电企业之间还应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与借鉴优秀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方式。

2.健全核算管理体制,确保内部监督的实施

第一,严密规范核算基础管理环节,做到账目与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既不能虚报资产编造账目,也不能遗漏现有资产。第二,固定资产总体与明细账目应保持完全一致。在固定资产变动时及时对两种账目进行更新,最大限度避免隐形资产的出现。第三,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处理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切勿将国家固有资产作为部门资产进行自行交易。

3.规范核算制度,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一方面,将公允价值的概念运用到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改变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等)的历史成本计量,对其进行再次评估,以保证资产信息记载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因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消耗的快速,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定期盘点与资产评估,使得资产的记载以动态的跟踪机制出现,以确保资产信息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也逐步趋于市场化。国有企业的特殊财产归属又决定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新时期广电行业发展迅速,但其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应启动人才科学管理模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核算管理体制,确保内部监督的实施,规范核算制度,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顾小燕.浅谈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2(17):35-35.

[2]蔡秀媚.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3(6):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