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

时间:2023-09-14 17:4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

第1篇

关键词:CDIO;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36-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已被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日常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使得社会各界对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技术等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社会脱节。传统的课程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未能在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深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是当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问题现状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80名刚刚结束本门课程学习的学生和80名正在学习本门课程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和实践脱离,学习的盲目性较明显;

(2)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有工程背景的教师;

(3)缺乏工程实践环境,没有具体的工程实践任务和机会;

(4)缺乏足够的实验时间,没有自主安装相关实验系统和软件的机会。

这一系列问题正是阻碍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瓶颈,并且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真正需求。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现状,我们反思得出一个What和三个How。

(1)What: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应该具备什么知识、能力和态度;

(2)How: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学到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

(3)How:如何满足学生对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How:如何精心挑选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有限的时间,既能领会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

三、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CDIO工程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交叉课程,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实用性强。根据教学现状、社会需求以及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构建了基于CDIO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和双模式――四阶段教学法。

CDIO工程教育理念(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基金会,从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工程化[1],更可贵的是它系统地提出了能力培养、实施过程、实施指导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已经有包括丹麦、芬兰、法国、南非、新加坡、中国等在内的几十所大学加入到CDIO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教学模式。CDIO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重视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合以上分析,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思路。

1.构建基于CDIO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CDIO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愿景(Vision),一个大纲(Syllabus)――对学生四个层次的能力要求,12条标准(12 Standards)――对是否实践CDIO教学理念的判定标准。

以CDIO大纲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和CDIO愿景为指导,构建基于CDIO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如图1)。

<E:\2015电\2015.06\6.28.jpg>

图1 基于CDIO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对学生而言,学完本门课程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灵活的工程团队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这样既能实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又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

2.构建基于CDIO的双模式――四阶段教学法

以CDIO的12条标准为依据,构建基于CDIO的双模式――四阶段教学法(如图2)。

<E:\2015电\2015.06\6.29.jpg>

图2 基于CDIO的双模式――四阶段教学法

从图2中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模式阶段,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首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情境,为学生创建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实验教学模式阶段,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利用我校网络升级替换下来的全套网络设备,构建完整的工程教学环境,为情境式教学法提供必要条件;然后结合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各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生公寓上报的网络维护任务,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强化教学队伍的工程背景

制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每学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促使教师由单纯的学科型人才向双师型人才转变[2]。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CDIO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和双模式――四阶段教学法,并将其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既有利于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学习兴趣。总之,CDIO理念在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范会联,仲元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

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1):131-133.

[2] 李清平.CEC-CDIO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

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02):23-25.

[3] 陈峰.CDIO模式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

验科学与技术,2012,(06):69-70.

[4] 范会联,仲元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

第2篇

一、运用“倒推法”确定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以企业需要为向导,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设计的[3]。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企业”—“课程学习”—“企业”的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方法来实现。经调查,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类人才分为以下三类:其一是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二是网络公司中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在计算机网站维护、企业、信息软件企业中心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需要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技能,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以及从事网络管理员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动态网页、静态网页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其三是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网络的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岗位可以归纳为: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安全顾问、安全助理、Web开发工程师、网站管理维护员、程序员、数据库操作员等等。结合网络技术专业与职业教育的实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运用“倒推法”来进行设计。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和开发课程。以岗位分析为前提,提取出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提炼出相关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此作为依据来构建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达到了专业培养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图1列出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通过对企业岗位的分析和岗位需求的提炼,结合企业专家对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确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两方面的人才,其一、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与调试,网络维护与管理、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具有网络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二,培养具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网站开发和维护、能进行基础编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核心课程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为网络工程技术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基础网络建设、网络维护和管理等能力;网站设计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编程、网站开发和维护等能力。我们按照需求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目标和主要的学习内容。从表1中所述的专业核心课程来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简单网络的布线和运行维护。通过PHP程序设计、jQuery程序设计、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编程、网站开发和维护等能力。在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都采用半理论半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校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实训室,能够提供网络专业学生“边做边学”环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论认识,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包括:开拓精神、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实训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交互教学,学生将真正以项目的形式接触与企业同步的实训项目。这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是一个良好的对接。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训条件的限制,部分实训课程的项目将难以实现。因此,学校在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大型的网络布局,以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可用性。除此以外,学校还在不断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大校企之间实践教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网络工程真实项目为纽带,与多迪网络公司等企业共建本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开展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真实工作项目的参与。通过这些举措,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现学院专业建设、企业人才吸纳和学生就业的三赢。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支专业、负责、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本院计算机相关专业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高校,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当然,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需要有时间的积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地加强锻炼学习,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针对“双师型”教师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学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培训,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与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学生在企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进行挂职锻炼。适当的时候也参与相关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以了解本专业的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对于新进教师,学校也有以老带新的政策,来提高新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学校在采取相关措施的同时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努力提高自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最后,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坚持引进战略,在过去的几年内,学校积极落实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引进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一,引进了不少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其二、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这都将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云芳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第3篇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办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本文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谈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细分为如表1所示几个能力模块。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广告装饰设计制作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行业产品换代频繁,导致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岗位能力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能够根据行业需求来进行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实现产学“零距离”的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一个动态机制,能够根据行业调研信息和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是面向地方行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走社会调研、构建岗位群、构建专业模块及课程设置“四步曲”。即通过社会行业需求调查研究,构建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几年的调整,逐步使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分析社会实际需求、行业实际需求及学生实际需求信息,构建出社会需求岗位群,对专业作模块化分解,对课程作进一步的整合,从而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为例,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我院注重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不断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先进性。

依托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形确定,每门学科根据所属模块专业方向,围绕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每个模块可以包括若干个子模块,它们也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煤炭行业、IT行业,深度融合煤矿安全、煤矿产量监控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交替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突出实践,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过程本专业以“岗位职业素质+岗位工作过程”为人才培养主线,注重“工学交替”的科学实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相对独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校内外紧密结合、具有计算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实践能力目标主要指培养“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模块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依据工学交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实际工作过程制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形成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联合开发《网络交换设备安装与调试》、《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等7门核心课程(见表2)。

工学交替、岗证结合、注重“双证”课程开发“工学交替”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这里的“工”和“读”的指向均是学生。“岗证结合”指行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即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受企业选拔、考核,在岗位上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双证”课程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协作开发。“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如图2所示)。

以我院为例,2007年,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行业调研及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本专业与更多的业内著名企业深度合作,引入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全程按照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实施“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过程分为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两部分,两者交替进行。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第二、三学年,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学习专业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另外,引入了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岗证结合”教学模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的完全统一。该专业网络工程、网络艺术设计、网络开发三个课程模块分别与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引入CompTIA A+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龙形广告等公司合作,引入CEAC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港澳软件等公司合作,引入SCJP系统资格认证等,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岗位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三者的统一(如图3所示)。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依据工学交替和岗证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双证”课程的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正确处理好工、学、岗、证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和谐地融入课程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第4篇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蜒点水、面面俱到。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中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中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确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学校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越来越依赖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要想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企业合作在基地的建设、运作模式和经费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须的。从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师资培养,从企业文化学习到学生实习乃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学校都离不开企业。

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在中职院校^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以下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升级换代频繁,中职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工作,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和培养。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调研;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9-04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4家,其资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公司、服务类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

[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

第6篇

计算机网络既是一门理论抽象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就必须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在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职校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管理滞后、实训设备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低下。基于这样一种情况,笔者在2004~2012年从事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期间,针对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改革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师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二、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1.实训教学管理滞后

学校对实训教学没有明确的、硬性的课时规定,同时也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检测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训什么内容、实训多少课时、如何组织实训,全由任课教师凭自己的常识、喜好、习惯随意来确定,至于实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校、任课教师、学生都不明确;实训结束,教师凭感觉和印象给学生打个成绩即可。这种随意、松散、无序的实训教学管理,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2.实训设备不足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而且网络设备一般价格比较昂贵,然而欠发达地区农村中职校办学经费相当匮乏,学校无力提供数量充足、种类和型号齐全的新设备供学生实训,只能提供数量有限的网线钳、测线仪、网线、水晶头及常规的普通功能微机室供学生实训,在这样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学生无法通过实训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谈不上通过实训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组建和管理技能。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欠发达地区中职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过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函授学习等途径,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大中型网络的设计、组建和管理实践,缺乏对大中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没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师傅”,自然带不出好“徒弟”, 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必定导致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三、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改革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管理模式

(1)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由教务处召集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人员,参照本学科的国家实训大纲要求,依据计算机网络管理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和方案。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实训教学计划和方案中明确将实训内容模块化,并明确规定各模块的内容、实训学时、实训目标要求,让实训教师和学生有章有可循、有据可依。

(2)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制度和方式

在考试制度方面,依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生产劳动第一线人才,基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期末考试,采取技能操作方式进行,侧重于动手能力的考核。在考试方式上,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项目考核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由四名学生组成一组,在规定的四小时内,小组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自拟一个小项目,由考评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完成情况打分,最后以三位教师打分的平均值计入学生成绩。

(3)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对网络实训课的兴趣

以担任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的教师为核心负责人,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维护工作,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和机会。从简单的双绞线水晶头的制作、为主机配置IP等做起,到为用户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以至网络故障的排查等,给学生实际工作体验。这种实际工作体验不仅是计算机网络课堂实训的有益补充,更能不断激发学生对网络实训课程的兴趣。

2.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

(1)加强标准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

借中职国债建设项目、职业教育攻坚、校园网建设与改造等硬件投资建设之机,添置30台左右的PC机和一定数量的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上档次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一个网络设备种类和型号较齐全的、档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2)组建计算机网络虚拟实训室

选择一个配置较高、性能稳定、内部联网的普通功能微机室,在PC机上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然后在PC中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让学生在虚拟机上练习windows 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在PC机上安装Dynamips、Boso Netsim 、Packet Tracer 等计算机网络设备模拟器,让学生练习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

第7篇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所有网络课程的基础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概论、局域网原理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连基础、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最基本的内容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最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并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侧重培养学生对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简单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设置与管理等。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课程模式,如何安排实验教学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可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迅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进行了混合学习在网络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

2.Blended 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

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描述。但一致的观点是都认为混合方式比任何单一的传递方式都有优势。混合式学习体现了教学原理的混合,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策略的混合、教学媒体资源的混合以及倡导一学生主体的思想。我理解的定义是“混合式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

下图是BL教学设计模型:

3.研究目标、工具、方法

3.1研究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态度和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团队意识,研究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在高职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利用对各种资源进行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比如学完本课程后,使学生既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

3.2研究工具

利克特量表

网络学习平台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网络平台工具是由教育实验室开发的凌波教学软件(http://)。平台教学支持模块包括“远程遥控”、“屏幕广播”、“网上聊天”、“多人会话”。

3.3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访谈法等,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班教学,来检验过程的可行性和结果的优劣。从对照班学生成绩来看也是有效果的。

3.4学习活动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有课堂讲授、协作学习、项目教学、实训练习等方式。

项目教学法,强调 “教、学、做”相结合,解决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训练脱钩的难题,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应用系统的配置与安装、网络设备 ( 路由器、交换机等) 的安装与配置等方面的实验项目。高职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以行动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学生通过行动制定、实施、评价项目,全面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

课堂讲授法要备课充分,特别是明确讲授内容的目标;控制好时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

协商讨论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先确定哪些是学习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的兴趣点,教师把学生的这些问题汇总,把相对集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出来(即构建集体学习契约),拟定讨论题,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讨论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讲解。

协作学习是课堂扩展的重要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不仅能将课堂知识扩充和深化,而且网络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还为学习自定步调提供了条件。

在线解答学习模式主要用在学生自己练习过程中,而它又贯穿于任何教学模式,比如上机课,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己操练,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每讲完一章内容后,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先提问题,再把所有的问题汇总后,分别找同学演示,实验班用的教学软件其中有学生演示模块,只要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学生都能够看见,那么其他同学就会仔细的看操作是否正确,由教师确定学习提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进行选择,选择探讨的问题可多可少(即学生构建个人学习提纲)。

4.教学后的反思

当然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此就问题的存在进行反思。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充足。

网络学习提供的资料合理取舍,因此,要较好地完成任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网络自主学习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的学习技能还比较欠缺。

虽然混合式学习有导入课指导,课程进行过程中也会有不定期的专门针对学生学习部分的指导,学生有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平时习惯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接触一些新的模式的学习,可能涉及到观念的转变、人员的协调、对新的方式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很快的进入状态。

评价的标准、信度、效度和作用

该案例提到了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参考,但是这些评价表格、问卷无论从指标的描述还是任务的分解都是十分不完整的,有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认识论 教学方法 技术体系 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83-02

1 引言

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首位,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设置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以其为新兴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教育规律和专业规律。本文从认识论、教学方法的角度,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内涵建设。

认识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作为认识的主体,首先在于人是实践的主体;知识、技术作为认识的客体,首先在于它们是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的客体,应该从主体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去理解,从主体的主观能动方面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组成方法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包括语言、文字、视觉信息以及实践工具等)。

到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缤纷凌乱。在此,笔者根据长期从事专业建设的经验及所具备的通信网络领域知识,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适宜办成“工程实践型”工科专业,并设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其为各高校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规划抛砖引玉。

2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体系

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将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应用的发展趋势。Cisco认为,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基于IP,支持数据、语音、视频和多媒体的统一通信,充分整合各行各业的应用,亦称为IP-NGN。具体地说,就是把工厂、物流、卖场、家庭、医院、学校、宾馆、银行、电信、政府等社会元素普遍互联,形成一个学习、工作、休闲的网络社区。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形式多样的技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技术构成主要体现在交换路由、综合布线、Web服务和网络安全等四个方面。

2.1 交换路由

交换路由包括多种发展成熟度差异很大的技术。光以太网主要应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千兆以太网应用于局域网,覆盖了从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各种需求,顺利实现用户的平滑升级。以太网交换机主要通过地址学习,建立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实现端口多结点之间的并发传输;路由器根据目的IP地址,更新路由表,实现多个自治网络之间的分组转发。

2.2 综合布线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主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它具有统一的工业标准和严格的规范,是一个集标准与标准测试于一体的完整系统;它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多路信号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

2.3 Web服务

Web服务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司业务流程电子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指一些在网络上运行的、面向服务的、基于分布式程序的软件模块;它采用HTTP和XML等互联网通用标准,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Web上的数据,如网上银行。

2.4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根本目的在于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网络自身的安全性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协议流量控制、防范网络攻击、机密认证授权、系统平台安全、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各类技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Web服务是应用目的,交换路由实现数据的自由传播,网络安全提供高可信的服务质量,综合布线是数据传播的媒介。通过深入剖析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认识专业建设的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

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某一门课程的体系。本文从专业角度出发,故只讨论前两者。

从实用性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的交换路由部分一定是基础通信网,起计算机接入和远距离传输作用。起信息处理作用的是数据处理中心,即Web服务部分,网络安全部分防御企业网遭受非法入侵和Web服务的非授权访问。综合布线部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安全设备的物理连接。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必然涉及到三个大类:信息传输——数据通信、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云计算等;信息安全——密码技术及协议、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布线方法、工程方法。涉及到的学科有: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跨度较大,超过一般的电气信息类或电子类专业。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高职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具备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技术性和操作性强、更新换代速度快的专业岗位,要求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传统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缩小高职院校教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1.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仅局限于片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此外,课程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多数教师沿用教材的目录章节顺序开展教学,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新的技术和资信不能融入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章节顺序讲授知识内容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但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将理论转化成实际,活学活用。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高职教育的目标难以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较好的期末成绩,根据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考试中大部分的知识由于是短暂记忆而来,缺乏实践应用,考完就忘记知识的情况层出不穷[2]。

1.2教学模式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高职院校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模式授课缺乏吸引性、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导的学生实践技能较差[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技术性和时效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少实践应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跟社会的变革能力,缺乏创新思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加强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2.1启发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抽象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针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实际联系理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视化、可实操化。如在讲授“局域网”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接触到局域网的事件、局域网出现的领域,逐步深入,由家庭局域网到有线局域网,从有线局域网到无线局域网,由家庭如何组建无线或有线局域网到公共场合局域网的组建等。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事件相结合,启发学生去挖掘生活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围绕“局域网”的主题不断发散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注重“穿针引线”,从旁指导,让学生根据知识的逻辑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学会整理、梳理和思考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案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清晰地明白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中。同时,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明白该专业在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收集最新的专业案例,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案例教学,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知识点时,引入现实中计算机网络被袭击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思考和提出自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探讨应对模式等,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是围绕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灵活熟练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网络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锻炼仅限于老师的随堂作业,不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模式授课,“微课”短暂的十几分钟浓缩了一个专业知识点,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设置网络课程平台,不定期地专业知识点和设置实时讨论专区,供学生随时随地讨论并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学习、互相解答的习惯。可开设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专业、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与社会接轨,随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

2.4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岗位实践应用技能指导。校企合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能贴近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需求,共同开发教学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标准接轨,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的专业学习是较为纯净和单一的,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让学生能真实体会岗位工作和对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清晰、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毕业就业中快速适应岗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学徒制”教学模式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属性,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徒制”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注重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学习。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影响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甄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人员,能顺利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优质的教学。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随时跟踪和反馈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及时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行业最新技术和资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修订,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 技能抽查 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通过高职技能抽查的开展,在高职教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向等各方面的实施性的转变,引领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方法能力为教育理念,促进了职业能力、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教学团队、学生就业各方面的工作。

1 技能抽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技能抽查是教育部门为检查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的技能教学水平而举行的抽查测试活动。抽查依据为各专业的技能抽查标准。全面落实中央职教精神的举措; 技能抽测是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校落实办学责任的举措。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措施; 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技能抽查具有科学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标准》内容选择科学,方法运用合理,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的考核。技能抽查具有发展性。《标准》具有前瞻性,能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体现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创造性地实施《标准》留出拓展空间。

2 技能抽查促进教学体系建设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开发过程,是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分析后,再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找出典型工作任务,确立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工作任务再设计学习工作页。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也需要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的支撑。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形成职业价值观》、《学习社会技能》、《学习方法技能》和《发展职业体育》等的课程;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能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与人生问题,并能提升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关键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生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布线》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中小型网络构建》、《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英语应用》、《网站建设》、《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员高级能力考核》、《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3 技能抽查促使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有效实施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有效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均要有准确的定位,符合行业职业标准的课程和支撑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即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院校学生三大能力培养(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方法能力),以及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但在职业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多数还是学科体系的改良版,重学科体系,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个高职教育层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规范的课程标准。而技能抽查题型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按企业、行业的标准和要求来完成,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接近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改革、工学结合平台的搭建、教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均要按这些行业企业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投入,确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能力来形成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融进相关素质的养成教育,让厚德励志、笃学精艺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专业技能抽查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专业和形成职业能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4 技能抽查规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这样的评价大多数的时间都要靠教师一个人测评,不但要花掉大量的精力,而且得出的成绩不够客观:而有了技能抽查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评价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而是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需要学生自我评价、抽查结果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须列出该任务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都要与学习目标对应,每个目标都要设计学习内容;这种阶段性考核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构建哪种能力,需要学习哪些学习的内容。引入技能抽查的评价模式,才能做到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能根据每个评价项目,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第11篇

现阶段,很多的高职类院校都在积极建设网络的实训基地。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性要求太高、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以及设备的价格过高等种种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等问题。另外,很多的院校在网络实训基地建成之后发现,实际的应用效果与预期的完全不同。那么建设网络实训室是否有价值呢?本文将就高职类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建设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设备实训室 现存问题 建设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个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成为了新时期背景下的新教学目标。因此,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脚步可以不断的加快,在高职院校中建设实训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发展事务。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当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需求也大幅度增加。此外,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但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含量过高以及应用操作过程的过于复杂,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技术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因此,建立网络设备实训室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网络设备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要求

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学生培养模式以及专业的结构上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力教育”成为了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并以培养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具有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同时也要具备解决工作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很快适应岗位工作。是建设网络设备实训室的最终目的。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建设网络实训室的必要性

计算机的相关专业要更加重视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含量很高,其中,服务器、路由器、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机等等网络设备如果在没有实训室的情况下,学生几乎是没有机会在上学期间接触到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网络设备又会是经常用到的。另一方面,如果在没有实训室的情况下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存在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网络设备实训室成为进行良性授课的重要基础。

1.3 非专业的学生也要在网络设备实训室进行练习学习

现如今,是网络办公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都会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维护管理计算机网络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办公等等,都是我们要必须要学习掌握的。因此,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放在了必修课当中,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能力。

2 高职院校建设网络设备实训室的意义

2.1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水平

通过建设网络设备实训室来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了网络技术的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各种网络设备的熟悉程度。第二,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日常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不足。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增添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1)没有相应的网络设备;(2)没有相应的网络实训基地;众所周知,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学校的教学设备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功能上来看都无法满足网络实训教学的需要。因此,建设一个网络设备实训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建立也会极大的改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网络知识以及技术。这会极大的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为教学的全面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2.2 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建设也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帮助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摇篮,从现在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上来看,现如今的人才并不是具备专业知识就可以,更为主要的是,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操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单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的,同时也需要实践与之配合。尤其是在IT领域,其更为注重技术人员实际的专业经验以及动手的操作能力。学生其实对于接触社会、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网络专业能力比较差。寻其本源,并不是学校不重视学生实践,而是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

如果建设网络设备实训室的话,这种“只能说不能做”的“伪人才”数量会大大减少。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网络、亲自进行网络设置。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直观的了解到各种网络设备的操作方式以及应用策略,可以让学生对网络的原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网络设备实训室的学习实践,可以从根本上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网络专业技术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拥有更为明显的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扩大了学生毕业后的择业范围。因此,建立网络实训室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 总结

网络设备实训室对于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尤其是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培养的问题上,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果没有相关的网络设备实训室的话,很多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阶段,很多的技术以及设备设置方面的实验都无法进行,学生的网络专业技能也无法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建设网络设备实训室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蒋家安.转型中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刘多才.关于建设高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我国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办法,大多数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较小幅度的新技术应用和新型专业技术培养,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来看,我国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有: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TCP/IP、通信编程技术、Web数据电子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

一、对现行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

对于传统本科教育来讲,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科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新型技术知识的适应能力较强,对于这类教学目标,我国大多培养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对高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开发和管理维护工作,或在高校从事网络工程的教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但对于新办本科教育来讲,现有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各种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丰富,计算机网络专业已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而软件开发技术在当今也不再是硬件技术的附庸产业,软件开发技术已独立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项小分支。因此,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以无法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当看到,现行的网络专业技术课程较陈旧,教学内容往往与现行社会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相比更为落后,同时,教学课程在计划和安排上存在内容重复与重叠现象。以编程和开发环境课程为例,教学中所开设的编程课程虽然种类较多,但大部分内容较为相似,尤其在开发环境和计算机语言课程上,看似种类繁多,实则类同。再例如,Web数据库与电子信息技术,其中Web数据库只是编程技术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专门开设课程学习Web数据库开发,往往忽略了整个编程,最终使学生只能学到编程技术的一点皮毛,对以后的工作和应用也没有实际意义。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了内容非常多,而系统集成和TCP/IP的课程内容多数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上过的,造成“旧菜重炒”,开设的课程虽然很多,但是每门课程都只是学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深度不够。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泛而不专,不能体现“一专多能”的作用。学生在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广而不精,毕业生面对社会择业时很难马上适应工作,而用人单位显然不愿意录用没有专长的学生。

二、课程设置中必须明确培养目标

应用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现行的课程,与相应的研究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相比,存在比较尴尬的地方,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不如研究型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如高职高专,近年来,网络工程技术类应用发展迅速,社会对这几个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较大,但是,本科“具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太含糊,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很难把几个应用方向的应用技术都掌握,造成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为顺应时展和新型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的不断普及,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的改革迫在眉睫。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包括培养技术的方向和定位,可以根据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分类。从不同方向制定科学的、系统的独立专业,使学生能学到全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同时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特长的学科或技术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置必须突出“一专”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计划,几乎每年都要调整,但总体而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高校网络课程的一些老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尝试在三年级开设综合作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作业的课程主要以任务驱动及实例教学为主。通过学习和模仿,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能够完成一定操作的程序(或应用软件)。这种尝试,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是不够的。

四、课程设置对策

建立切实可行、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计算机学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要瞄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浓缩课时,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应用型科来说,网络课程体系结构应分为:基础类、组网类、管理类、网络应用开发类,学完后毕业生应能考过网络工程师和CCNA或CCNP,可以开发web应用程序,开设课程课时要足够多,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应包含的内容应该是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内容,可以把一些课程合并,网络架构主要网络的基本架构的实现及管理的内容,网络安全主要是密码学及应用,Web应用开发内容脚本编写和Web编程。CCNA课程学完后,学生能通过CCNA考试。

实验内容分为组网类和管理类,组网类的实验包含: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交换机实验(VLAN,VTP,生成树)、路由器实验(静态、RIP,OSPF、ACL、NAT),广域网协议基本实验包含:网络架构的实验(AD活动目录,DNDHCP,数字证书、远程访问RAS、IAS、IPSec,网络检视)。

对于应用开发类,布置大作业,期末可以已实训的方式,参照一些成功经验的做法,24个学时在机房由老师指导。课外辅导,应成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分成两个方向,组网类及管理类的小组和应用开发类的小组。分别由指导老师指导,并给学生下达课题或大作业。可以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网络技能比赛。

六、存在的问题

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这一问题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工程教育中更加突出。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教育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比如,三维设计,其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一名计算机绘图员或设计师,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三维设计方面,自己首先要达到绘图员或设计师的水平,否则就无法保}正教学质量。但在高校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太少了,这一事实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