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基本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具有了其不忽视的重要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全面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将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发展;改革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促进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12月正式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5年1月1日,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制定和有效实施,对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的同时,也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理念全面的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进程中,可以促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完善性和系统性,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和提供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的所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流程。国家事业单位的会计分布结构包括: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三级基层会计单位。事业单位在设定和应用会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所规定的规章制度,有些项目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事业单位核算的资金单位为“元、角、分”。制度执行开始,各个地区的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原有执行的制度,全面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不存在盈利目标,属于社会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收入和经济支出以及其他经济状况的系统性掌握。由此可知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国家的经济收入保持稳定性、平衡性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开展,更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保障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
在明确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后,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一)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首先应当开展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主体的划分有着明确的规定,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也应当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详细分为:资产、负资产、纯资产、资金进项、资金支出,从而实现会计要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提升,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时获得更加明确的参考信息。同时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模式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以其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工作为核心,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最终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不相吻合。根据这一情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基本财务经济状况为基础,根据事业单位的各个时期的基本经济状况开展详细的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内容和结果与事业单位实际的经济状况保持一致性,从而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开展资金分配工作的工作过程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实现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的全面提升,为社会的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力。
(二)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的核算工作没有分别进行,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将国库统一支出、国家收入支出分别划分、社会经济管理、部门核算以及部门财务预算等各项内容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相结合,可以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性的全方面提升。同时针对传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不完善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两项新的项目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进而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结余核算和会计结转核算两项工作能够分别开展,单独核算,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的保障。
(三)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主要是应用“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个模式表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基本状况,由于“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种模式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不能够真正地、细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因此也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财务数据。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这一现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以“非流动资产基金”和“累计折旧”两项新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代替了“固定基金”这一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下,事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对应的冲减方式评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并且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虚提”在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进程中的有效应用,进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测评工作的开展的精确性。
(四)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
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可以有效促使事业单位的“大账”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模式中,会计“大账”的内容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整合其中,而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需要建立独账,单独的开展资金的统计工作。在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相对分散,缺乏对接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开展相整合,则可以在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的有效对接,进而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的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整合,也可以增强事业单位对于其建筑工程的资金支出状况的掌控力度,降低了不必要的建筑工程资金支出状况的产生的可能性。
(五)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
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是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有序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根本所在。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当中,由于其体系缺乏明确性,因此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在开展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漏算或者是重复算的现象,无法有效的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当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并且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项目和结构进行重新的规划和修改,建立起明确的“编号管理制度”,按照顺序为会计核算体系的各个项目建立明确的编号,并且对于这些文件明确地按照编号进行整合、存储和被备份。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的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同时资金资料的规划的明确性,也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资金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获取相关的资金资料,进而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是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文件之一。因此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核算制定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状况的全面反映的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上充分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财政负债情况,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分配和资金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的分配方向更加具有明确性。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也需要将事业单位的每个年度的补助状况、支出状况以及盈余状况体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当中,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的全面性的有效提升,为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以及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共六个方面。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理念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四、结束语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进而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保障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保障。
作者:刘丹丹 单位:西安市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玲丽.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思路[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1):72-74.
[2]周云晖.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及权责发生制在核算中的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111.
[3]邵淑莉.浅析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8-19.
[4]陈平平.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2:4.
[5]常凌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面临的挑战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67-69.
[6]潘力峰.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190.
(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江苏 如东)
摘要:为了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各个行业的深化改革逐渐展开,其中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关键部分是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的方法,使得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关系着资金使用和调拨的真实性和透明性,良好的部门预算制度实施效果需要准确的会计核算相伴而行。因此,现阶段应当逐步探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发展的措施,从而保证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准确地反映在会计核算中。虽然国家相关的事业会计准则中对部门预算的核算要求具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探究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找到实现两者协调的方法,对于我国部门预算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关于支出预算的会计核算做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在会计科目事业支出下设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是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其次,在二级科目下设置三级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下设行政事业单位保障经营的支出和项目支持下设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具体项目的支出。根据调查发现,这种科目设置方式与实际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相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会计核算并没有按照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式设置会计科目,而是简单分为基本建设、行政事业支出类以及其他类项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并不协调,两者的非统一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根据财政部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在财务预算的“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其项目支出代表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专门的项目目标而发生的支出。但是部门预算制度的内容与会计制度的内容存在差异,会计制度中要求在“拨出专款”或“拨出经费”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虽然两者的一级科目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容易造成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模糊,不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取消会计制度中要求的拨出专款等项目,从而实现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效果和会计核算效率。
(3)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与会计制度不统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部门预算之后,所有支出应当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的编制当中,其中包括基本建设预算项目。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要单独预算,其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结转自筹基础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基础建设项目,部门预算要求纳入统一核算,而会计制度要求单独独立核算。部门预算与会计制度要求的差异性值得深思,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取消会计制度中单独核算制度要求的可行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业务往来越来越复杂,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而目前的会计核算方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一级科目下设置二级或三级科目,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来源。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尝试将预算之外资金、拨款收入资金或基础建设资金纳入到会计核算当中,将会计核算科目具体化,不断扩充会计核算的范围,从而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金往来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资金使用的会计核算,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核,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对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做出合理调整,满足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会计制度中与部门预算制度中的差异,完善会计制度中的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逐渐统一协调。
(2)调整部门预算的相应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逐步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依据自身的业务往来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将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划分到不同的会计科目当中,最后汇归到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名下。其次,按照关于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基本建设支出应当纳入综合预算,因此,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会计制度中基本建设支出独立核算加以摒弃,将基本建设支出归于综合预算的方案中,实现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相互协调。另外,有些偏远贫困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合理调整的自主性,针对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别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说明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上报上级管辖机构审查。此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负责人员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和计提折旧,避免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度,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程度。
(3)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容性。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而会计核算也需要部门预算提供参考数据,因此,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积极推动效应。实践工作要求会计核算部门和部门预算结合起来,逐渐增强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以及会计核算的合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重视考核制度的完善,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实现各个部门的预算与相应的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可以鼓励尝试编制部门预算财务报表,提高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协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强调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增加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重要性,逐步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解决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性问题。为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伴随着部门预算的执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预算方式需要更高的会计核算水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逐渐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从而实现零基预算方式的顺利实行。
四、结束语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
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想“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修订既符合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秩序,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制度将基本经济建设投资划入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畴,要求基本经济建设的投资在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的同时,还要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出于基本建设单独核算的规定,长久以来,我国消防部门的基建会计核算都是单独进行的,并不与行政会计有关联。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结构下,消防部门的基建费用由地方财政给予划拨,而后遵循相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这样的规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账目分类过多,特别体现在基建会计核算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与消防安全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由此而来的地方财政对消防安全基建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导致部队经费在基本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少,但由于相关规定,消防部门还是要设立单独的基建账目,并在后面的核算工作中为了方便将财政拨款和自筹项目资金都归入基建账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支出在基建账目上进行核算,在工程完工后不及时处理剩余资产,使得消防部门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不完整,资产情况不清晰,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消防部门基建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新会计制度的促使,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核算成为消防部门优化会计核算的重要举措。
一、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优势
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是积极响应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完美成功后,财政部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这一文件的加快了消防部门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合并的进程。其次,行政单位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开始大范围的实行,基建工程款也可通过国库直接或授权支付,这一举措为消防部队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三,消防部门的消防装备配置更新和基本建设的浪潮在这两年将持续减退,施工项目和企业数量也在递减,并账核算的内容相对简单,为并账核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条件。
二、实现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途径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应以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成功整合的经验为参照,引进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自身情况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在并账核算过程中,应把基建会计核算作为次要部分,将能代表基建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添加到以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本的行政会计核算科目中,并经过不断的修整与调合,使行政会计科目和基建会计科目互为表里,完美融合。此外,在基建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中,由财政拨款和工程结余构成的固定资产应该增加相应的固定基金,而由借款构成的固定资产,则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进行账目核算。
三、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后的科目设置
消防部门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的合并,第一步是合并会计科目设置。其科目设置一般分为资产类科目设置、负债类科目设置、净资产类科目设置、支出类科目设置、收入类科目设置五种,每个科目又可再分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工程”、 “预付账款”、“应收单位投资借款”和“工程物资”四项,其中“基建工程”可具体细化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科目进行核算。
2.净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结余”,用于核算基建项目完工后基建拨款的剩余资金。
3.负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三项,其中,前两项可具体细化为“基建借款”和“其他借款”两个科目。“应付账款”细化为“基建工程款”、“基建备料款”和“基建设备款”等科目。
4.支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基建支出”和“财务费用”两个一级科目。其中“基建支出”用以核算部队以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等资金进行的项目工程的成本支出,“财务费用”用以核算部队为筹集建设经费而发生的费用。
5.收入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科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拨款”,用于核算中央和地方给不低的基本建设拨款。
四、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报表的调整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科目设置会发生变化,相应的,会计报表也要发生改变。行政财务方面,可继续使用原来行政会计核算的部分报表,但要结合合并后的会计科目对表格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报表进行实时的调整,以保证会计报表能全面、真实、清晰的反馈出部队财务状况。
五、结语
关键词: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业务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工作。强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基建资金的使用及运动情况,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地避免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虚假现象。然而,目前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制定与此相对应的措施以改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以达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建设往往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除了自有资金,还需大量融资。如何及时筹措、合理分股投入资金,更好地进行会计计算,节约工程成本,使投资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每一煤炭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基建财务会计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工程的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使建设资金由于财务的参与和管理发挥了更高的效益。但是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基建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但在财务管理上相比成本管理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基建发展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空白或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
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是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目前大部分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所能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核算功能,财务监督和控制功能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常规性审核,至于工程的进展情况、合同签订的过程,财务人员均不能有效参与。
二、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建议和方法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情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概算编审制度、报表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确保基建活动中的存货、设备采购、材料等财产物资记录齐全,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做好财产清查工作。财务管理应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涉及概算编制审核、工程成本控制、资金筹集、竣工计算等各个环节,并以概算编制为指导依据,确保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相一致。
2.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监管
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建造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特别要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监督制度的执行,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企业基建会计核算的措施
1.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基建期间的会计核算比较繁琐,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科学的调整。
2.规范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基建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核算流程,代替传统的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设立完善的明细账和辅助账,以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投资实时监控;规范决算编制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出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的情况。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企业基建项目的内容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其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较为广泛,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应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以减少会计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此外,财会人员还应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认真做好各项基建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同时向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如实地报送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决策风险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充实、完善、细化、规范在建工程会计核算, 使之既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又能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保证煤矿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有章可寻,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 玲:浅谈煤炭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9(12).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账户设置、项目直接成本核算和项目间接费用核算三个方面,属于建设项目中的重点部分。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应该遵循预先设定的目标原则,由此才能保障核算方案设计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核算风险,同时为基本建设项目提供财务指标和决策,约束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投入[1]。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参与了财务管理的问题,与经济项目存在直接的关系,目前,水利项目中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点,成为会计核算发展的关键,依照会计核算在项目中的表现,加强会计核算的建设力度。
二、基本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的问题
基本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缺乏成熟性的表现,制约了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再加上会计核算特性的影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造成影响。例举基本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的问题,如下:
1.核算观念落后
会计核算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其在项目中的核算行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受到行政核算的干扰,引发连贯性的问题。不符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需要,无法实行有效的核算,更重要的是不适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降低会计核算的水平。
2.核算不能满足实际应用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应适应建设项目资金运动的特点,满足基本建设管理和核算的需要,以项目概(预)算中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费用明细项目等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使建设项目实际发生的支出与该项目的概(预)算在核算口径上保持一致,实际基本建设项目中忽略了会计核算的应用。例如:会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脱节。会计部门对工程情况不了解,对项目资金来源及应支付款项情况不清,对建设项目资金构成情况、项目总投资情况和签订的相关合同不了解,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统一性。
3.账户设置问题
会计核算账户主要是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工作者提供所需的信息,目前,基本建设项目会计账户并未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核算偏离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主体,引发诸多矛盾问题[2]。例如:某水利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独立的账户,大多是在本单位经费账簿中统一核算,资金的拨付仅通过“拨入经费”和“暂付款”科目来反映,很难分清项目的资金来源状况,严重混淆了交易与清算账务,不能实行会计控制,导致内部核算失去效力,引发了较大的会计风险和账户问题,同时出现了错误的核算行为。
三、基本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的控制方法
结合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水利工程的需求,规范会计核算的应用,进而提出实用性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核算意识
针对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问题,采取创新与管理的方式,改变会计核算中落后的意识[3]。例如:某水利单位领导不仅重视争取建设项目,更注重了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项目前期就从财务的角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开工以后严格执行合同及变更程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虚增支出。按照“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等基本建设制度规定,专户存储建设资金,单独设置基建账,规范核算程序和核算办法,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加强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应配合会计部门收集所有订立的合同资料,以便付款时予以监督,由此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信息准确。
2.规范会计核算的标准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要以经济业务的凭证为依据,遵循会计规范的标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会计核算在基本建设项目中需要达到完整、连续、系统的规范标准,禁止出现虚假的会计信息,准确的反馈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信息,体现出会计核算系统性的标准。
3.引进用友GRP-R9软件
用友GRP-R9是一项财务软件,能够辅助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会计核算,构建符合基本建设项目实况的账户,集中管理项目会计核算的账务信息。用友GRP-R9软件可以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设立账户,再设计核算选项,按照项目的分类执行会计核算,操作功能强大[4]。该软件可以自动生成账户信息,各个分项账户下的会计核算明细非常清楚,促使会计核算人员可以随时全面掌握项目核算的信息,推进会计核算账户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束语
关键词:新制度视角;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再加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国家财政部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从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内容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建设投资正式纳入到会计核算管理当中。同时,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下,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核算的力度。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基本建设投资核算中,必须独立建账、核算,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使旧制度平稳、顺利地向新制度过渡。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
事业单位在基建会计工作中涉及多个事项。常见的包括会计核算、项目投资管控、预算执行与控制、招投标项目管理、工程竣工核算和项目财务核算等。在整个核算工作中,要求独立建账、核算。其核算的基本特点为:首先,基建项目中产生的收入、支出费用,均要求专业核算,建立档案,统一保管。采用以上方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在开展项目工程时,同步进行基建会计核算。基于此,也存在时间跨度大、中间问题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最后,基建项目竣工前,通常都要保持固定资产处于既定范围。只有项目竣工后,才能增加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基建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新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基建核算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给事业单位的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建会计对账困难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基建核算中,普遍存在对账难的问题。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上属于行政性质。这样,在基建工程核算中,往往受资金支付方式、立项问题的影响,导致同一个项目被上级委托为不同的下级单位,由这些单位共同完成基建项目。这种项目代建管理的模式,项目核算的资料被不同的单位记录、保存。同时,再加上工期长、人员变更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降低财务记账工作的质量,进而发生错账、漏账、坏账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返工,进而增加了工作量,严重障碍对账工作。
2.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些事业单位以单一账户核算要求为依据,把基建账目与行政事业账目合并,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同类业务盲目混淆。此外,一些单独建立基建账户的事业单位也未能根据相关规定将项目单独开户,并单独记账与核算。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若干个基建项目混在一个账目里核算,等到工程项目完成竣工时,已无法准确计算出项目的精确成本,领导者得不到准确有效的工程数据,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
3.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补偿成本核算问题
基建项目竣工后,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固定资产。在核算这些资产时,主要采用折旧计提的方式补偿成本。同时,在实际的折旧核算中,很多事业单位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与模式,使固定资产能够全额计入到支出项目中,在这点上比较先进。同时,固定资产在折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损耗管理的现实需求,是比较科学的。然而,在核算固定资产时,采用上述计提方式却存在很多问题。
三、新制度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认真分析基建会计对账难的问题,不难发现该问题依然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事业单位开展基建项目后,必须明确每个部门、人员的责任,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记账中,工作人员要结合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评估资金支出的频率。然后,与每个项目方约定对账的时间,比如周对账、月对账、年对账等。这样做,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对项目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记账中,如果出现错账、漏账等现象,有必要处罚。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针对从业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促进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核算水平。比如,在记账的过程中,针对容易出现待摊投资的科目,可以为工作人员明确划分记账的科目、范围与核算的性质,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避免在会计核算中出错。
2.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的会计核算科目
针对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建议在企业的资产类科目管理中增加有关“项目建设物资”“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和“预付工程款”这五个会计科目。同时在事业单位的负债类科目中增加“应付工程款”的项目,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加“工程基金”的项目。此外,对收入类科目中的“专款”项目,将其细化为“行政事业性专项”和“基本建设类专项”。通过增加这些项目,可以使事业单位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进而对相关项目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相关项目的核算准确性和效率,顺利开展和完善相关工程。
3.将基建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应的支出类科目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针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提出了虚提折旧的办法。具体来讲,工作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财务管理,而且要兼顾预算方面的管理。然而,在基建并账核算的过程中,无法将在建工程计入到大帐的支出科目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新制度的优势,可以在固定资产计提的过程中,采用实提折旧的办法。具体步骤为:在基建项目中,如果没有形成固定资产,在进行折旧计提时,借出资金计入到经营支出或者事业支出中。贷入资金可以采用累计折旧的办法。这样做,在基建项目中实施折旧计提,有效地将成本逐渐分摊到支出中。除此之外,提高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使会计核算更加合理、科学。
四、新制度基建并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新制度下进行内部交易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来往业务的调整。在并账时,应该认真清理事业账与基建账之间的往来。同时,抵消与调整账目,避免往来业务中出现虚增虚减的资金。(2)内部调整收支业务。认真分析基建账中的自筹资金、拨付资金,然后在并账的过程中调整,或者还原,避免出现虚增收入,或者支出。做好以上工作后,有助于落实事业账登记,防止资产虚增。
五、结语
事业单位实行新基建会计核算制度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基建会计核算带来困难。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核算能力;细化会计核算科目,多渠道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将基建项目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应的支出类科目等。希望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在基建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刘莎 单位:长春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张绪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投资会计核算探讨——以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户管理方式为例[J].财会研究,2013(7).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事业财务;会计核算;合并
高校基本建设是高校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应当给予完整反映。然而现行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将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分离核算,形成一校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报表,不仅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冲突,也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相悖。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事业经费收支核算与基本建设收支核算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事业经费收支核算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基本建设收支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做法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将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纳入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中,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长期以来。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和国家财政预算编制的需要,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一部分的基建财务与高校事业财务分开核算。事业财务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核算高校教学科研等常规性、维持性业务;基建财务执行《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业务,并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和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高校的基建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有利于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专项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个高校为了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纷纷加大基建资金的投入力度,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基建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与过去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基建体制和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 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将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按“大收入大支出”的管理要求,高校目前编制的部门预算已经包含有基本建设的内容,并且在部门预算编制目录中用“教育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反映。但由于两个会计体系的分离,仍无法完整地反映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统一核算势在必行。2 会计主体被人为地一分为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不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就把高校这一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会计主体,即教育事业费会计核算主体和基本建设费会计核算主体,这显然不符合一个会计主体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3 会计报表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高校基建财务与校级事业财务适用的会计制度不同,导致二者核算的内容及核算的方法完全不同,二者在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上自成体系,各自独立,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务核算体系,必然形成两套决算报表。两套会计报表分别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口径上报,但都只是学校财务状况的一部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全面、真实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使管理层准确地解读会计报表,不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可行性
1 政策可行性。根据会计政策,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程序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这为二者的合并核算提供了基础条件。2 宏观环境可行性。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支出科目设置上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所不同。如新科目中的“教育支出”,除包括原“教育事业费”之外,还包括教育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支出功能分类中不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在支出经济分类中增加了基本建设支出项目,使得原来不能反映的基建支出也能通过“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进行明细反映。此外。有关债务支出的内容也在支出经济分类中得到了细化反映。按照这一设置,高校涉及基本建设支出的业务要并入学校会计账进行核算。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学校的各项经济业务。3 时势可行性。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预算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拨款也直接由财政下拨。因此,从会计主体和核算拨款的角度来看,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是可行的。4 技术可行性。高校已普及会计电算化,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三、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高校财务会计在具体操作时必须合法合规,有制度保证。现行的会计制度核算范围过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在高校银行贷款大量存在的今天,也不利于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全面揭示财务问题。必须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基建会计核算并入高校整个财务核算体系中,将基本建设支出作为其经济业务的一部分,拓展其核算范围。
(二)重新设置符合高校特点的会计科目
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下增设“基本建设拨款”、“基本建设借款”、“在建工程”、“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工程应付款”、“基本建设工程暂付款”科目,改变自筹基建经费以拨代支的核算方式。在收到财政部门、上级部门拨给的基建专项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本建设拨款”;收到银行或其他部门转来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本建设借款”。发生预付材料费或其他预付资金活动时,借记“基本建设工程暂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发生应付未付工程款业务时,借记“基本建设工程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基本建设投资”、“待摊投资”二级科目;支付工程款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项目结束交付使用时,借记“基本建设支出”,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已完项目结账时,借记“基本建设拨款”、“结转自筹基建支出”,贷记“基本建设支出”;对项目交付使用以前发生的基本建设借款利息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对项目交付使用以后发生的基本建设借款利息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三)优化会计报表设计
【关键词】团场;基本建设会计;会计核算;工作现状;解决办法
一、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现状
所谓的基本建设会计,它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专业会计。它能够系统的、连续完整的对基本建设进行核算,反映出更为全面、真实的资料,使其更好的发挥出会计的监督职能。
团场的基本建设,它是团场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是随着国家不断的西部开发发展,而团场也不得不断的对团场的基础设施、规模进行扩大,加快团场三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团场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年终时只对完工项目进行交付,而未完工的项目并不进行账务处理。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过程中,团场财务并未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对于基建过程中出现的例如超支、浪费等问题,均未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对其会计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执行、规范,均显得更为重要。
二、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建设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全面
目前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应用初期,需要在进行初始化设置,要及时更改会计的科目、类型等,若不进行更改,应用后将无法更改科目的特征。在一些单位,并没有专门设置项目核算类科目,这样就会对日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2.不规范的施工程序,合同管理的不完善。
在目前,有的签合同的施工单位,将工程转包给没有资质证书、开工证的施工队伍,甚至出现了一级一级转包的现象。在付款方面,不能做到由施工单位统一核算、收支、管理等。在项目竣工时,不能及时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结算。这样的混乱现象,必然会给会计核算造成严重的影响。
合同管理是基本建设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每一项经济业务,都离不开合同。合同管理的不完善,不仅对合同执行起不到监督作用,不能控制付款进度,将会给项目竣工后的审计结算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基建会计核算与批复的内容不符――项目的实施内容不符
(1)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基本建设项目的有效数据,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品种,与项目批准文件中的不符。
(2)基本建设项目变更后,有关部门并没有按照正常的办理手续对其进行变更,因此造成了项目批复的内容与会计核算中不相符。
(3)在项目建设的概算中,存在着超出计划、概算、面积、成本等现象。
(4)在项目的招投标中,有些项目出现了不招投标现象,这种现象严重的违反了会计核算的规定。
(5)在项目的竣工中,出现了不及时移交资产、不及时办理竣工手续现象。
三、如何有效解决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基建项目制度,提高对基建项目的认识
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其的责任感增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进行工作,使其具有很好的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后续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熟练的掌握业务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财务人员很好的进行工作。
2.在基建项目的资金问题上,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使其不得超出申报款项
基建项目由财务部门参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取得关部门的批准,再经设计部门编制设计图,开具有效的开工报告,再经领导部门批准,才能进行有关的投资计划,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招投标工作。在基建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人员要熟练掌握其相关的法规,使其项目工作能够做到有法有依,能够合理的、及时的对其建设资金进行安排、控制,并避免其资金的浪费。
3.杜绝基建项目支出的违规现象的出现,严格把好付款的程序
基建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法性,对那些不符合手续的支出,要严格杜绝,不予支付。付款前,应先审查其款项是否在投资计划之中,是否在签订的合同里。在付款后应及时核实,其款项收款方是否已收到。在项目的付款过程中,应守着先批款再付款的原则,应附有工程进度表,并开具工程发票。在项目超支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附有详细的说明。对一些不符合规定,不合理的支出,应不予支付。
4.项目竣工时,应及时的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基建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它代表着固定资产的增加,是办法资产交付使用的依据。因此及时的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能使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进行。
四、总结
团场基本建设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应当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可利用各项规定、制度来完善其项目的规章制度。只有对其基建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谨慎的态度,才能对其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进行规避。对在其管理中出现的混乱现象,起到更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团场的基本建设中,各个部门按照制定的章程办事,其效率会有一定的提升,其出现的各种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其项目的投资得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胡良军.对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2012年6月
关键词:医改 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稳步发展,原有的医疗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公民医疗需求,因此,我国先后多次进行了医疗改革。而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以及医疗制度的完善,各大医院都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会计核算压力,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大医院应改进自身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原有会计核算制度的诸多不足之处,以全新的视角和态度看待新形势下的医院会计核算问题。
一、医改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改变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新医改的主要变化在于进一步规范了医院财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清算工作,新医改增加了累计折旧的项目,要求财务部门每月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做出折旧计提,然后以价值补偿的形式提高医院在使用资产使得效能。采用折旧计提的方式后,原本对固定资产只反映历史成本的核算将更加突出对实际价值的反映,有效避免了因未在核算中计入资产损耗而造成的医院成本核算的缺陷。在新制度下,通过合理的计提折旧方式,实现了医院资产的价值转移,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能够反映出更加真实的价值。
(二)加强成本控制
在新医改制度下,传统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思维定式被打破,新制度要求医院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时,要详细说明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资产利用情况、负债情况、成本控制情况、绩效考核情况等等这些所有需要在说明书中说明的情况。并且,医院的财务状况说明中必须要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情况的说明列出相应报表,并附在说明书中。
(三)真实反映药品成本
在新的医疗制度下,以前的药品加成核算被取消,转而开始实行医药的零差率核算,打破了长久以来大量医院实行的以药补医和以药养医策略。医改后,医院必须以药品的实际成本作为医院日常服务的成本这一进行会计核算,这样便非常有助于以最真实的数据反映出医院的总成本。真实反映医药成本有助于强化对医院的成本控制,准确考察医院管理自身成本支出的能力,为日后医院的会计信息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完善会计报告体系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医院的财务报表应包含医院的会计报表及所属附注内容。医院会计报表能够准确反映出医院的资产、负债、收支、现金流以及财务预算等各方面的资金变化,而附注则是对这些项目的解释部分。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项目,按照编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录入,并将其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此外,在医改之后,各医院财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能力和范围,将来,医院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都应被纳入到财务的预算管理中去。
二、医改下的新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一)完善资产负债信息
1、取消修购基金
取消修购基金项目,计提折旧医院的固定资产,将医院的负债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医改取消了对修建基金的计提,并规定,除了书籍资料,其它所有属于医院的固定资产,都要进行计提折旧,保证在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期内将固定资产的总成本分摊,并且,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时将不同来源的资金作出了分类,并采取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2、基本建设并入账目
目前,各医院已经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并入到了医院的资产负债项目当中,医院的会计核算也包含了对基本建设成本数据的核算,实现了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3、增加待冲基金
医院财务部门将政府补助金和科教相关项目所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在待冲基金中作出了反映。医院利用非上述两项项目的资金作为长期的资产净值,将其反映在事业基金中。
(二)规范收支核算
1、取消分摊
现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不再计入成本当中,只当做期间费用进行核算,以此反映出医院在后勤、管理、科教方面的支出。
2、科教纳入收支管理
新的医疗制度对医院在科研、及教学方面所取得的项目资金,以科教项目收入的科目进行核算,以此规范医院在科研领域的资金核算,体现完整性。
(三)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为了充分提升医院财务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得医院的高层、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都能了解真实的医院财务状况,医改对医院完善其自身的会计报表体系提出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增加了例如成本报表、收支明细表等大量会计报表。
(四)强调财务与预算的平行核算
新的医疗制度新增了医院财务与国家央行以及各地方政府的财务部门的联系性,按照国库目前的管理要求,增加了设置零余额的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并且要求各新增科目按照政府要求设置明确的账目。医改后,所有科目和政府的收支分类体系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使得医院财务与预算进行平行核算。
(五)真实反映政府补偿
在医改后,医院不得再将政府用于科教等项目的资金用在年终分配上,应转结下年或交还给地方财政。医院应将政府所提供的任何资金明确地在报表上说明用途和去向,真实地反映出政府的补偿。
三、结束语
医院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医院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效用,需要我们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核算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完善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团场;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属于建设单位的管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和资金运动。建设单位应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置基本建设核算专帐,并按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核算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随着团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团场建设的支持,团场基建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是促进团场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一、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常遇到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基建会计核算不仅要对财务的支出等情况进行核算,而且还需要围绕基本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支出进行分析。基建会计需要的是既懂得基建财务知识,还要拥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有些基建会计只懂得单纯的会计核算知识,没有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因此存在会计人员对基建项目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对于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的核算存在认识不足,由于团场基建项目资金属于团场自筹方式,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其与国家资金无关,因此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导致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监管;其次团场会计人员对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制度、法规不熟悉,进而不能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从而造成团场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二)基建预算不科学、超预算现象严重
结合工作经验,在具体的团场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不科学、超预算的现象:首先团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基建项目的预算核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费用;其次基于部门私利考虑,部分团场管理者存在盲目决策,造成基建项目预算超支的现象。例如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团场管理者往往会将个人意愿强加于项目建设,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标准,对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设计项目的建设发生偏离,最终导致项目费用超过预算范畴。
(三)基本建设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很多团场基建财务人员并未全程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不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等情况,仅仅是按照工程需要付款、记账,难以切实发挥财务的检查和监督职能,致使财务核算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到资金的使用等,势必影响会计核算;二是团场日常运行费用与基建资金的界限不清。此种现象在基建项目的筹备阶段比较突出,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必须产生支出,这样容易造成单位日常费用支出与基建费用支出相混淆;三是核算手续不全,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基建计核算过程中的资料不全问题是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很多基建财务缺乏相应的资料,导致一些支出没有相应资料支撑。
二、加强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强化团场基建会计核算水平必须要从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由于基建会计核算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核算,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让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提高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相关的工程项目等业务知识,让会计人员树立全程参与的意识;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无数案例告诉我们树立坚定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预防职务犯罪,基于基建项目数额巨大,需要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评价指标
预算管理是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基建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按照工程预算方案进行核算,对于违规支付的费用一定要查明原因,并且及时做出评价。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基建核算审批程序进行监督,杜绝超前筹资和用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实现“专款专用”,避免基建资金被挪为他用。另外在基建核算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定科学的预算评价指标实现核算的具体化。
(三)规范基建核算程序,防范财务风险
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做好付款程序,杜绝违规支付。审查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中,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尤其是要加强对预付款与工程进度款之间的关系,按照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要根据预付对象设立明细账。另一方面规范相关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加强往来帐控制。团场要加强对相关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规范账务处理程序,保证所有参与往来帐的单位录入的都是签约单位的名称、同时双方需相互签字方能确认,并保证预付款得到相应管理。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准确核算项目建设资金,加强项目核算管理,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
三、结束语
基本建设是团场发展当中一项专业性强、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重要工作,准确、规范的进行会计核算,能够为团场的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资料,使管理层更为合理、有效地实行投资控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防国有资金的流失,从而促进团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必由之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实施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就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这一命题谈以下认识与思考: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内涵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其实质就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应用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就是企业通过优化会计核算管理手段、深化会计核算管理内容、拓展会计核算管理领域,将会计核算工作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将会计职能从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职能向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决策支持职能转变,促进企业增加收益、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水平,促进企业效益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增长。
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分析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否及时提供准确、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好坏和工作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通过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和工作组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为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因此,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为目标。把成本控制到最优,真正做到风险可控、成本最小,效益最大。
(二)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1.会计行为规范的精细化。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使会计行为更加职业化和标准化。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包括会计核算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过程控制和会计核算工作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2.会计核算和控制精细化。一方面,企业应详细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和需注意问题,以便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规范的记录并最终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抓住会计工作运行过程的关键点,将各关键点连接成一个控制网络,从而形成对企业经营控制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个监控系统。
3.会计分析精细化。会计精细化分析主要是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以发掘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4.会计考核精细化。建立精细化的会计考核制度,避免执行不力和制度虚设现象,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精细化的执行效果。
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践,那么如何针对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提升管理效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从制度建设与管理层面保证核算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是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要用有型的管理制度规范核算、回避风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每项具体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整合规范。首先应针对会计核算相关的预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成本费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规范与修订;其次要依据推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新的切合实际的规定和制度,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财务机构和人员管理办法、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办法、会计委派管理办法、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办法、租赁会计核算办法等,使精细操作标准进一步细化,形成了一整套严密有效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标准。
(二)在实践中细化会计核算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企业应建立顺畅有序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严格遵循企业会计核算相关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经济业务的特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财务报告等进行了连续、全面、系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财务信息,保障了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到位,才能使精细化管理产生应有的管理效益。
(三)通过量化考核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执行效率
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执行,需要有量化的考核标准与办法。为此,企业应当对会计系统实施量化考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遵循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会计质量达标工作。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应本着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素质强化、促进工作的思路,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中应建立惩罚分明,以激励为主的政策。通过这种严格量化的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了财会队伍管理和会计业务工作的更好完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需要的有效管理方法。基于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尚未有一定的模式可遵循,因此这要求我们对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与办法,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核算 原则 管理 财务
一 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1. 企业会计核算的涵义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运用设置账簿组织、复式记录、会计科目、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等专门方法对企业进行连续地、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会计核算(financial accounting),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在法律层次有《会计法》,法规层次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2. 企业会计核算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1)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提供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明白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有着哪些优势和缺点,进而制定出符合事实的发展战略。(2)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成分的情况下选择判断时,维持必要的谨慎,在依照会计政策的条件下应当思考企业风险,合理估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功效,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3)重要性原则。它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来采取符合的会计方法与程序。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相互联系。要求提供的信息重点突出。(4)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保持相同,不能任意更改。这样会利于相同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综合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二 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从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来看:首先,企业会计监督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对自身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实行会计监督,然而有的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限制或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服从企业管理者的安排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其次,各部门的票面样式不一,五花八门,同时市场经济下的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票种和票面的多样、多变,让财务人员眼花缭乱,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发票真假不容易分辨出来。再次,不少企业只注重事后核算和监督,缺乏对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外部审计更是受利益驱使如走马观花般,财务监督滞后。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往往忽视对基础工作的管理,给日后的查阅账簿、汇总数据、分析说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主要表现如下: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合法,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会计人员依照个人的认识和偏好使用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
3.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
企业的组织形式分为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和合伙的组织形式不具备法人资格,不管运用哪种组织形式,都具有企业产权与个人主题界限不清楚的问题,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企业的财产可以自由存取,使用难免会产生较为混乱的账单,给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隐患。这种状况在中小型企业中最为明显。有的企业尽管设置了会计机构,但岗位职责不分,将并没有太大关系的岗位交织在一起,许多企业则会“任人唯亲”。
4.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才参差不齐
财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企业对会计核算人员管理思想落后,会计核算人员选用上重情感、相信血缘关系,财务不透明,要求忠诚老实,但并不注重才能;新业务知识和业务法规更新比较慢现象不胜枚举,或缺乏对电算化会计资料的管理经验,电算化操作技能差,重有形的、纸介质的档案管理;尽管会计人员每年都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进修,便于应付会计证的年审工作,但实际上这种为年检而组织的培训学习经常敷衍了事。进而造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执业能力参差不齐。
三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1.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管力度、内部控制
要使会计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好监督会计的问题。除了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外,稽核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是指财政、税务、工商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的监管。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对会计信息、企业资产及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力度,确保会计核算及时、科学、有效。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我国会计核算中出现的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领会到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还有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新特点。(2)建立健全账簿体系。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对违规设立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企业,依照财政会计法情节的严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是记录和表明经济交易事项的有效历史资料和证据,企业务必严格按照要求对会计档案负责整理立卷、编制和保管。
3. 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和内部牵制制度
这一原则要求对企业理当有对比清晰的界定依据,来确保会计制度有一个适合的实用领域。通常会计主体都应该执行独立核算。会计核算务必是定位于本企业的立场上观察所产生的经济业务,禁止与别的会计主体混淆在一起。会计主体如果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领域。我们开始判断会计主体的时候主要以能否独立核算为依据,只有能够独立核算,才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内部牵制制度包含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随便一项工作,至少需要有两人及以上分工处理,要重视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既一般我们所理解的“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等相互依赖又牵制的机制。
4.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财务人员可以说是一切市场活动中较为特殊的从业人员,其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决定着企业的财务水平。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还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健全财会人员业绩考核、晋升、淘汰等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从会计岗位上调换下来。
总之,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问题,光靠少数企业会计人员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求得生存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务必从根本上调整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从自身内部修内功出发,稳基础,壮实力。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与时俱进,积极规范和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防范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自身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河.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2年01期.
[2]唐志青.浅谈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