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时间:2023-09-14 17:4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098-01

作者简介:黄艳洪(1981-),女,广东佛山人,本科,会计。研究方向:固定资产信息化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医院顺利开展医疗研究与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此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固定资管理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重购置轻视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同时,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以及规章体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管理体制与实际的监管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账目无法查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资产不明,甚至固定资产丢失与损坏等严重情况。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混乱不堪,加大管理的难度。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一切固定资产都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计算机设备由网络信息科管理,医疗器械则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等。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医院的国资办、网络信息科和设备管理科等相互间的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迅速、高效的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严重。3.管理人员不稳定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室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相关人员变换或调离本职位之后,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不但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浪费或低效使用,甚至会对医院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1]。

二、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医院固定资产内外管理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已被列为医改方案的重要实施工具,新制定的医院资产相关制度也对医院的资产规模、成本确定、成本计算体系和预算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资产的流动周期,将资产的分配、使用、收益与评估等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覆盖,满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以及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际需要。

2.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需要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盘活现存的资产,推动现存资产的整合、调配与公用,增强固定资产的是使用价值,将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小化,杜绝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流失,确保固定资产调剂的高效性,保障医疗设备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3.医院网络覆盖高效性的需要

网络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使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具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版系统的试用,更让诸多医院人员认识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与重要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都为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更证明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2]。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补充与完善,更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支撑。因此,明确医院资产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科学分配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全方位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结构、状态、存量与效用等,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与高效化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等。利用多种方式或途径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不断巩固与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树立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能够及时了解并,充分挖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中,可以促进其管理成效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超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就可以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每个固定资产都设置相对应的条形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登记,建立计算机与条形码识别器间的连接,快速获取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再例如,图书馆的RFID的书记防盗管理模式,就可以借用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把防盗、消磁等功能列入进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块后,可以有效地将贵重固定资产纳入到高强度的管理保护中,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居益君,董祥龙,朱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常骁毅,吴智泉,曹枫.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4).

第2篇

【关键词】:Excel应用;高职;财会

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基本上依赖财务软件,利用电算化软件解决会计核算问题既简单又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会计人员一般都会使用Excel软件来完成财务工作,使得掌握“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成为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财会专业学生excel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再加上第一学期是学生从中学向大学过渡的适应阶段,而从小开始接触电脑的同学,又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计算机就是一个娱乐工具”,因此,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时候更加不在意了,因此Excel这部分内容没有很好掌握。

其次,由于前期会计电算化软件课程的开设,更让学生认为,反正都有财务软件,我只需要输入相关的数据,所有的会计业务都可以自动生成,更认为excel软件的学习是多余的。再加上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会计老师反复强调手工做账,更让学生忽略了利用excel处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excel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探讨

鉴于以上原因,在教学过程实施的首要环节,必须转化学生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计算机是工作助手”的观念,更要反复灌输任何财务软件都有局限性,而使用Excel软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excel基础知识,但又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如果重新以新知识点去介绍基础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将一些基础知识贯穿到具体会计工作中,以任务为前提,既让学生更理解基础知识,又能理解具体应用,例如:

l、excel基本操作部分与工资表的建立相结合。例如如何创建工资表中的各项工资项目,利用填充柄功能完成员工编号的快速生成,使用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去调整每个工资项目的数据格式,如何美化工资表,打印工资表等等。

2、公式和函数部分的使用与具体工资项目数据的计算相结合。例如,工资项目“基本工资”根据职称不同变化,需要合理使用函数来计算。以这一任务为驱动,去了解函数的基本使用,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该工资项目的具体生成。

3、数据管理与分析部分与会计核算流程相结合。例如,现金日记账的生成,可以使用筛选功能,总分类账的生成可以利用数据透视表等等。

综合起来,我认为高职财会专业《excel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讲授顺序应该是:Excel基础知识与工资管理、会计核算流程、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1、工资管理是财会工作中相对独立的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建立原始数据表、编辑公式或使用函数计算、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等,学生在这一任务驱动下,既可以重新梳理Excel基础知识,又能完成具体工作,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2、会计核算流程紧跟其次,在教学时间上考虑,正好属于教学中期,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状态最佳,再加上财会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又前后关联,是整个会计日常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学生会很主动认真地学习这部分内容。

3、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工资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环节,之所以放到最后,原因是,一整个会计核算流程走下来,部分同学可能就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个时候再重新学习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一来可以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二来也照顾到教学周期后段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得其不会因为知识点难而放弃学习。

三、《excel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excel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是讲述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因此会计工作中的许多实例都可以拿来进行教学,故该课程采用实例教学法最为合适,实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在选取实例时,注重实例的代表性和实用性,注重实例所反映的职业岗位要求和所体现的职业素质。例如,在讲授if函数的时候,就列举了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这样一个案例。由于该案例紧紧联系会计知识,学生能很快理解和接受,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要完成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需将if函数进行多次嵌套,对学生的理解又是一次大的考验,因此,就又列举出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成绩管理案例,先从成绩管理的“及格”与“不及格”两种结果来讲解if函数的基本格式,然后再逐步提升难度,细化成绩管理中的级别,分成“不及格”、“良好”、“优秀”,来嵌套if函数,让学生理解嵌套过后的函数与基本格式中的函数的区别,一层一层细化下去,到最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多层if嵌套的含义,自然也能很顺手将个人所得税的七级标准计算出来。

四、《excel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探讨

该课程属于高职财会专业的专业课,采取的是上机考试的方式,即任课教师根据平时所教内容,给学生出一套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上机试题,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很多考试知识点又属于前后有联系,前面无法完成的,自然会影响后面的结果,所以考试下来,很多同学的成绩不理想。所以,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操作技能。

因此,我认为,可以采用综合大作业实训的方式分阶段进行考核,分成三大模块:工资管理、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所在分值比例分别为30%,50%和2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带来了积极效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提问,在实训时能按时完成考核内容,并反映确实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强了自信心。

由于Excel软件以其在会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受到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青睐,使得“掌握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成为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每—位高职教师的责任,也是完成“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崔婕,葛畅,姬昂.Excel在会计和财务工作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因此,加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突出相关计算机软件应用,为学生将来做好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Excel是财务人员日常处理会计财务的常用软件,也是笔者学院会计专业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的突破口,通过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Excel软件在会计与财务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很多教材的软件版本、硬件型号、教学结构等内容都已不再适合目前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为此,我们通过多方选择与考量,确定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学情的财会软件开展教学,Excel 2010就是一款师生普遍反映较好的财务应用软件。这是一款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使用它不仅可以制作各类电子表格,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使用Excel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财务核算流程,还需要对企业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员工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预算与分析等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Excel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单、能灵活地设置表格样式等特点,可以制作出专业、美观且灵活多样的日常会计账务处理表格。其次,使用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功能,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最后,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都是从工资管理开始的,工资核算与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使用Excel核算和管理员工工资,不仅可以简化每个月重复的统计工作,确保工资核算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工资管理的效率。此外,在进销存管理、往来账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预算等环节,Excel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二、Excel 2010会计财务应用立体化教学探索

1.目标、内容的设定

目标、内容的科学设定是开展好立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Excel会计财务应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填制会计凭证、员工薪酬管理、进销存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月末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财务预算等。这些内容在教学顺序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立体化”

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精心设计了“情景导入课堂案例上机实训疑难解析习题”五段教学法,将职业场景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场案例的驱动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此外,有针对性地解答常见问题,并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在“情景导入”环节,教师以实习情景模式为例,引入教学主题,并贯穿于课堂案例的讲解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课堂案例”环节,教师以职场和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主线,强调应用,每个案例先指出实际应用环境,再分析制作的思路和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操作并结合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完成该案例的制作。在上机实训环节中,先结合课堂案例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实训目标,介绍专业背景,再提供适当的操作思路及步骤提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从而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出难度适中的上机操作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足;改善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率,为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比如,2006年财政部出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国有资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出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深层次的观念性、制度性的束缚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在我国当前行政管理制度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缺乏明确认识,也没有明确相应岗位和人员责任,甚至思想观念与政策要求相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受制于人员编制等客观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业务部门中,熟悉资产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甚至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都很少,内部没有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氛围。第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单位主要面向公众提供公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和受益不应过多考虑,这导致预算管理失衡,亏损时有发生。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的范围广泛,而“两个办法”对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界定不明确,在“两个办法”中主要涉及的是固定资产管理,对无形资产和资金账款等在内的其他资产管理的界定和管理不够明确,在具体实践中,忽视了这些资产的相应管理,计提折旧、计算盈亏等常规会计手段没有有效使用。

(二)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原有的配套制度和管理模式与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匹配,加之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与社会经济活动日渐融合,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使用途径日趋多元化,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出现漏洞:第一,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透明度低,预算控制缺少规划。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很好的执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也缺乏合理的决策研究机制,领导和采购人员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动摇,产生一定腐败现象。此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标准和纪检机关的配置标准二者之间有些地方存在差异,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与配置使用相脱节,常常出现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超标准配置交通工具等现象。第二,已购置的国有资产规范化、效益化的管理程度不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沦为闲置资产。长久下去,由于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最终只能低价处置或报废处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部门间缺乏国有资产的协调机制,各单位资源难以共享,或共同管理的国有资产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管理责任,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浪费。第三,财政部的“两个办法”对部分专业设备以外的国有资产使用年限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报废工作难以把握。比如,某些单位账目中,毛巾、自行车等列入固定资产,由于多年之前已经灭失,在核销国有资产时,手续复杂,加重了国有资产管理不必要的工作量。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措施不到位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很多事务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缺乏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监管机制,或者监督管理体系流于形式,这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为自己谋私利留下操作空间,甚至出现换一个领导一本帐的无序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监督监管流于形式,没在实效上下功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注重资产的权利归属,却处心积虑规避监管监督的责任;在国有资产的预算编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现存国有资产的账物核对检查,每年财政部门的资产清查也只流于形式,账目搞来搞去还是原来那一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二,外部审计监督部门执行不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是审计监督部门的检点,或者,很多情况下审计只是走过场,财政部门如果不追究,审计也会只查不改,不了了之。

二、新形势下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人员素质

提高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从领导层抓起,明确自身的权力与责任,顺应时展,转变管理观念,最大程度上担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重担。同时,经常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宣传培训,加强广大干部职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行政事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增强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感,坚决与破坏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等行为作斗争。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每名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将“红线”牢记在心,坚决杜绝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生。三是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应组织开展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发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专业基础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力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国家已经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本单位、本系统实际情况相契合,巩固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要尽早完成,及时建立详细完整的资产账目,实时记录来往的各种款项,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本单位人员充分掌握本单位家底,给政府各级领导进行各项决策准备好详实的基础性资料。第二,健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透明运作,实现良性循环,关键要落实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报修、销毁等各节点要明确工作流程,使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有制度保障和约束。三是建立国有资产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间资源共享,整合各项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三)强化内外监督,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力度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监督,不仅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也需要强化外部监督体系,甚至引入新闻媒体、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国有资产监管监督的力量中,形成相互配合的监督合力,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首先,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完善资产审批程序,对资产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针对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差别针对性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和日常维护工作。组建国有资产监管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和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对,并撰写调查报告,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给领导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同时,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中,要坚持职务不相容和分离原则,减少内部风险,加大互相监督。其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和审计监督,特别是联合纪检、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报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根据检查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要求相关人员限期改正。如果涉及到违反组织规定或法律等行为,依法依纪交由相应部门处理。

三、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具有计划经济烙印的行政事业单位已发生重大变革,资产管理工作流程逐步规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呈现出思想认识不高、管理体制漏洞、监管监督缺失等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国有资产管理思想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管监督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以此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赵素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8):272,281.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项目化;整体设计

一、引言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这个项目可以是一个实际产品,也可以是一个工艺设计等。所选项目要与企业相结合,能开发成可实施的教学项目,一门课程可以选择一个项目,也可以选择多个项目并列[2]。根据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教学项目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以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工作流程整合完成每个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点。因此,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的重点是,需要根据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现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特点,探索《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一)课程性质

通过对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深入调研,并对会计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充分论证,确定本课程应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为促进教学项目的有效实施,本课程结合本校和企业的会计业务,设计了海南用友公司软件推广业务、学院财务会计业务、学院人事工资管理业务、学院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等项目,将课程内容构建为初识财务软件、走进财务软件、探索财务软件、建立学院账套、财务总账初始化、人事工资初始化、后勤固定资产初始化等工作任务,并将教学必修知识有机融进这些项目及工作任务中。

(二)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是针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开发的,其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前衔接《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后衔接《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学习和训练,能够促使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岗位账务处理的技能,这为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ERP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财务软件各模块的功能,能够进行系统管理和基础档案设置。(2)能运用总账系统模块,进行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出纳管理等操作。(3)能运用往来款系统,进行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的初始化、单据处理、票据管理、转账处理等操作。(4)能够运用薪资管理模块,进行薪资系统初始化、薪资核算、工资分摊等日常业务处理。(5)能够运用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系统初始化、录入原始卡片、修改固定资产卡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等操作。(6)能运用总账期末业务功能,进行生成机制凭证、对账、结账等处理,能运用自定义报表功能设计报表、录入单元公式、生产报表数据等,并能运用报表模板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2.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国内外发展,了解ERP财务软件的含义、功能、商品化财务软件的类型和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熟悉财务软件的账套建立、用户增加及权限设置等方法。(2)熟悉基础档案的设置要点,了解系统参数、会计科目、凭证类别的设置方法,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记账凭证的填制及修改方法,掌握凭证审核、出纳签字的工作步骤。(3)了解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掌握单据处理和票据管理业务,掌握转账处理和坏账处理等业务,掌握记账、查账、冲销账目的操作方法。(4)了解工资类别、工资项目、计算公式等设置方法,掌握薪资数据的录入、计算方法、工资分摊并生成转账凭证等操作,掌握工资月末业务处理的步骤。(5)熟悉建立固定资产子账套的步骤。熟悉录入、修改和增加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原理,掌握生成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期末处理和变动处理。(6)熟悉生成机制凭证、对账和结账等总账业务方法,掌握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利润表的方法。

3.素质目标

能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建立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提高保护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的意识,培养团队协作与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适应会计电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信心。

(二)课程项目设计

按照企事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将传统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重构为:海南用友公司软件推广业务、学院财务会计业务、学院人事工资管理业务、学院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等6个项目,各项目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构成知识、能力和岗位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项目名称、教学学时和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如表1所示。

(三)课程第一堂课设计

1.展示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专业素质,提高处理会计业务的工作效率,提升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的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拓宽就业领域、提高职业素质和增强实践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最后,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进程表和作业进程表

2.展示要求与期望

第一次课应告知学生要求:须六人一组从前至后依次落座,并将书包统一放在操作台的中央;尽量不要在教室内吃东西,喝水后要将杯盖拧紧,课后将自己造成的垃圾带走;上课严禁睡觉,严禁玩手机,严禁玩游戏;课堂上要服从安排,积极参与教学项目,认真完成活动任务;下课后请关闭电脑,并将板凳放回原位。并期望学生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与爱岗敬业精神。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总平成绩(100%)= 形成性考核(60%)+ 终结性考核(40%)。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按照课程的进度计划,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纪律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项目完成情况、操作熟练程度和准确率等指标。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包括出勤率(5%)、遵守纪律(5%)、积极性(5%)、项目完成情况(15%)、熟练程度(10%)、正确率(10%)、取得成果(10%)。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综合的会计业务操作项目,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准确率进行评定成绩。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包括理论知识考核(30%)和独立操作能力测试(70%)。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的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总账日常业务、薪资初始化、薪资业务处理、固定资产初始化、固定资产业务处理、总账期末业务等内容。

四、项目化课程设计体会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本人感触颇深。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也曾尝试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只是过去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还不够系统,对单元设计还欠具体。通过这次系统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并借助海南用友公司和学院各部门的真实项目,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操作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了本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检测与评价任务成果等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会的知识,而且还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熟练的技能操作,这就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了所学即所用的目的。因此,项目化教学设计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操作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岗位技能。

参考文献:

[1]卜锡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滁州学院学报,2011(06):119.

第6篇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县级电力公司在农电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电力公司农电财务管理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农电财务 资金 管理 对策

一、农电财务管理的现状

县乡一体化的农电企业,经过近几年的磨合、整合,现在完全形成了以县电力公司为统一核算,以各二级、基层站所为报帐制单位,实行简易核算的架构,实现了人、财、物的高度统一。由于县电力公司点多面广,资产分布县城乡各个角落,客户遍及大街小巷、崇山峻岭,公司各部门二级单位多,人员多且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电财务管理的对策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决策的有效性,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体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司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功夫,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应。

电力公司要对各乡镇供电营业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二级单位不准开设银行帐户,由公司统一开设帐户,统一印签管理,所有收入必须存入公司指定的银行帐户。针对部分大宗用户的电费回收风险,推广预付电费装置,从技术上防范大宗用户拖欠电费的风险。通过银行代收、银行预存代扣、电费充值卡、网上缴费等多种方式加大电费收取的覆盖面,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安全。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利用闲散资金,加强对银行贷款的还款力度,节约财务成本;科学决策投资项目,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避免新项目盲目上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根据每月资金情况,在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按时发放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并按月足额缴纳各项税费。同时对所属二级单位资金的下拨实行计划管理,减少资金的积压,加速资金的运转。

2.加强固定资产集约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电力公司将各二级单位的资产通过清产核资,全部登统录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明确资产管理和使用责任人,制定了《固定资产购置、处理管理办法》,实行资产构建、处置由县电力公司公司负责人一支笔审核制度。

3.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保障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电力公司对二级单位、农村供电所的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使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能在各二级单位有效执行。

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费用

农电企业点多面广,特别是电网运行维护量大,为用较低的成本谋取更大的收益,电力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对电话费、水电费、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等可控费用包干使用,抑制公款吃喝风、费用开支无序风。

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内控制度持续长效

由于电力企业的人员相对固定、相互熟悉,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和事处理不力,会导致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因此本人认为,诚信是最好的执行力。除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外,还要展开员工诚信教育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完善诚信道德体系,增强诚信意识,忠于职业操守。完善制度建设,严格制度监督,让失信者――违反内控制度者付出昂贵的成本,让守信者――执行内控制度的模范获取必要的收益,形成内部控制常态机制。

6.搞好农电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注重提高农电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搞好农电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发挥农电财务管理中心作用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我们在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健全和完善农电财务基础工作。搞好农电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关键在于人,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提倡一专多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电财会人员队伍。农电财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好农电财务管理的一般问题,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的应变能力,保证能胜任本职工作。企业要放眼长远,着力于此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从大专院校引进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7.加强审计监督,杜绝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内控管理流程,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不定期对公司所属单位进行检查,重点加强对技改、小型基建工程、业扩报装及自购物资的审计,严厉查处私设小金库、套取公司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严肃性,杜绝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对各单位的资金管理、印鉴管理、票据管理、物资管理及辅助台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要求公司机关和各二级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往来清理,以便及时掌握各项往来情况。

8.扩大财务管理范畴,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由于农电企业的特殊性,电力是特殊商品,主要靠电力网络传送,客户使用后由电能表计量回收价款,形成线损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计量误差风险,为此建议将线损、电费回收风险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建立健全此方面的内控制度,将线损管理引入责任成本管理新机制。

第7篇

摘要:医院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组织机构,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监管手段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财务管理的好坏,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解决措施,希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在医院发挥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随着政策而及时更新,造成医院财务管理出现纰漏。管理制度没有完善,导致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时没有参考标准。其次,因为欠缺外部的督促及指导,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实现进步及提升。

(二)医院财务内控力度有所欠缺

财务内控力度有所欠缺是医院财务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医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上有待提高,单方面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只是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成本控制等。对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细节内容,医院的规定缺乏完整性,对于某些步骤未实施相关的控制措施,致使管理当中出现纰漏。又或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缺乏合理性,和现实业务之间相互脱离。因此,大部分医院并未严格落实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将医院拟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用来应付相关部门的检验与审计。

(三)重视实物管理,轻视价值管理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存在重复置办和单方面追求高、精、尖的现象,并且受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制约,其很多功能并未得到发挥,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闲置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并且,在平时的保管过程当中,很少重视维护,等到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进行维修,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使得实物的价值及使用价值都大幅度减小。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及时清点造成实物存在缺损、账实不相符。对于医院的商誉、人才、研究成果等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有效地将其利用起来。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欠缺,管理意识不强

医院向来注重医疗管理,而对于行政方面的管理就缺乏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其次,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安逸,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怠慢、松懈,没有危机感,从而使其淡化了管理意识。这对于医院财务部门的建设与进步十分不利。

(五)医院管理体制不规范,预算管理乏力

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医院正常运行与进步的首要条件。部分医院财务管理欠缺有效、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地管理理念与思想。财务工作人员同样缺乏财务管理的参与、监督意识,忽略资金的使用价值以及成本收益,随意对资金进行支配,导致个别会计进行信息虚报的问题。财务预算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预算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以及事后评价过程。

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

首先,应当合理衡量系统设计的整体性、完整性,减少过于繁杂的控制步骤,确保提升效率,减少控制成本。其次,依照医院规模以及业务水平进行有选择的控制,在确保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确定控制环节及控制点,对于不同的业务金额设置不同的审核标准,金额比较大的业务应当作为审核的重心,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此外,医院还需要设立相关的奖惩考核制度,明确各阶层财务工作人员及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权责。

(二)提升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

财务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医院财务方面的培训,掌握更多财务方面的知识,医院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的课程,并定期进行考核。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应当公平公正地面向社会、校园,聘请优秀的人才。并建立人才培育计划,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三)完善并落实财务规章制度

规范制度,是医院财务部门平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规章制度的设立需要针对本院平时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结合实际,避免盲目,逐步拟定制度内容,再进行完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给予财务工作人员相关权利,以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四)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医院预算管理可以合理地实现医院各经营活动之间的协调进步,从某种程度来看,能够促进医院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预算管理是医院运用某些定量预算方式及分析技术,对各个部门当中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控制的过程。目前医院也已经渐渐由管理型单位转变成经营型单位,这便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使医院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变化。另外,财务部门应当同其他部门一同商量、探讨,分析市场动态、医院历史数据等内容,进而得到一个对医院财务管理现状的客观评价,经过预算编制、施行以及修改等,帮助医院规划未来,为目标的完成提供有效合理的保障。

(六)做好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流动资产所指的是医院开展业务活动当中参与循环周转、多次改变其形态的资产,其价值可以一次消耗,也可以转移或者实现。在现实工作当中,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需要形成高度重视,预防浪费、贪污、挪用的现象发生,不但要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还要预防积压、占用大量资金,避免影响资产使用效益。对于固定资产需要从论证、决策、构造、安装、交付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实行管束,这样才能够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作用。并且,医院要对其定期实行清点与盘查,以确保账目的真实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医院财务管理的好坏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提升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应从这些方面来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贾秀芹.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J].财经界,2011,(16)

[2]王忠慧.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经界,2012,(24)

第8篇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中国经济快速上升期,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铁路局以运输业、非运输企业一体化经营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非运输企业是更贴近市场的风向标和改革发展的先头兵。非运输企业是在铁路局一体化管理下的一部分,区别于运输业的机、车、工、电、辆等直接影响铁路运力的多元化经营行业,经营内容涉及物流、商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广告、旅游、制造、建筑等多个行业,在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紧跟其后,在与时俱进的不断拓展同时也在财务管理中发现不少问题并亟待解决。

一、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相对短缺,融资能力较低

铁路非运输企业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随着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作为辅助配套的非运输企业也竭尽全力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而多为国企的却无法从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既没有筹融资渠道,筹融资道路也因体制因素重重困住,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铁路非运输企业发行股票及股票上市少之又少,债券的融资也由于受政策的影响,渠道不通畅较为困难,缺少资金非运输企业仅从建设、工商、农业几大银行取得较高利率的融资款源,如饮鸩止渴,一般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财务控制薄弱,资产疏于管理

铁路非运输企业存在“重收入、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内控薄弱。常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账务管理脱节出现帐实不符等情况,具体表现在:在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虽有一些财务制度,但已跟不上现阶段的各项经营要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教育经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制度确实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有些甚至与实际经营所脱节缺未有及时更新,建立的财务控制体系的控制力度并没有预期的有效,使得在各项资产管理在日常管理上往往出现疏于管理的情况,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出现以下情况:在加强固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不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在购置固定资产前未填报《固定资产购置、大修、改造审批表及自筹资金来源审计申请表》,未按照按相关程序办理,并对资产使用、管理及处置各个环节的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在加强存货管理工作方面,未根据相关办法,从存货的入库管理、日常盘点、出库管理各个环节的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在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方面,未能根据经营生产轻重缓急,合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照报销办法,加强票据审核,个别未能及时落实大额资金联签制度,进行资金动态监管,防范资金使用安全。

(三)专业人才稀缺,业务能力不高

非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对于从事多元经营工作而言,真正懂经营、懂管理、懂业务的人员不多,对于经营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商贸业务等适应多元经营需要的专业力量远远不足,常常在专业上是闭门造车。对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来说“不会干就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普遍存在,常常出现工作上动力不足情况。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极为有限,非运输企业去年才实行会计准则,很多财务人员还徘徊于制度与准则的混淆地带,甚至不清楚如应收账款何使用账龄法计提减值准备、不知道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何物,完全在铁路系统内固步自封,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是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快速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完善多渠道融资体系

中国改革的特点就是供给主导,政府适时出面颁布具有突破性的法律,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同时,拓展非运输企业融资渠道的金融改革,必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才能坚持正确方向,取得成功政府出台指导性意见,通过法律和政策打开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扶植非运输企业融资。金融体系的支撑和保障是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首要基础,当前财政金融服务方式的配套,是非运输企业的后续发展的后劲。政府部门进一步了解非运输企业的市场需求,加大对非运输企业的扶持,保证金融服务体系切实为非运输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政策,让非运输企业在社会上更快捷便利中获得融资保证其快速将抗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支持铁路筹融资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以非运输企业为试点鼓励上市融资,争取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金来加快企业发展,提高技术创新。

(二)切实做好自身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控制体系

非运输企业要一手抓内部管理,从账证、账实、账表等之间是否相符入手,全方位地对资产、负债、权益等方面全面管理;在摸清非运输企业“家底”的情况下、一手还要抓规范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控制体系。全面做到客观上促进了会计基础的规范化,从制度上规范财务行为和财务工作流程,让制度管人,并层层落实。为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须在各项经济财务管理活动中采取三重一大,采用内审和外审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涉及的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优化和修订建议,开展专门的监督和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落实到实际经营中,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和水平夯实基础。

(三)全面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采用多维度培训方式

非运输企业财务队伍建设需要逐级深化。在财务领导层,要加强学习型领导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在财务中间层,要加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懂财务管理专业的技术人才;在财会执行层,要切实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除了要加强业务学习、培训,除财务会计理论、与日常工作相关的实务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以外,还要注意增加资产管理知识培训,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还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规范会计核算,积极主动地将财务和日常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账实相符。

非运输企业财务要采用多维度培训方式。以请精专业的人才进行培训和委派有发展潜力的财务人员深造两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请进站在财务管理前沿的、又谙熟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各类精英人才,进来现场指导,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二是选拔具有较大潜力的财务人员去国家知名的会计学院短期培训,掌握先进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财务人员。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非运输企业经营的成败离不开专业人才,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才能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非运输企业在经营管理管理中所涉及到各种财务管理问题,需要逐一剖析解决,特别是需在融资方面、资产管理方面、健全制度方面及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彻底解决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痼疾,才能使铁路非运输企业成为铁路行业的重要支柱,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瑛.论铁路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第9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学习能力 成熟软件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门,早期由于计算机并不普及,因此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有一定距离,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非常普通的办公用具,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内容也进行了升级换代,培训的实操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完全一致,这使得在教学中让参训人员学会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培训既要保证学员能顺利通过省级统考,又要能将培训中掌握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需要他们切实理解并掌握,更进一步能稍带解决一些在日常使用中的突发小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教材[1]分析

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各个版本相比,大幅缩减了理论知识部分,不论是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史,还是关于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更加精练。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计算机是工具,本来就只需要了解,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对于不是发烧友的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会也不必要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核心部件及电气图等技术细节,但我们都用得很好,真正体现了手机的工具性,计算机现在也开始回归工具的本原。这样在培训时这方面的精减就为后面的实操部分腾出了时间与空间。

教材极大地加强了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首先体现在,采用在中小企业得到大面积应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系统;其次,以一家来源于现实中的小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通过模块形式分散、整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又注重每个模块的功能;再次使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对整个软件的学习,将会计基础、会计法规的相关知识在软件的操作中融为一体,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在实际中的具体实操。

教材一开始,先从全局角度,精要介绍了软件的应用流程。然后从初始化开始到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报表管理,逐个模块展开。

二、当前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人员的特点与教育难点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

根据常熟这几年的培训情况看,又以来常熟打工的新常熟人居多,这些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十八、九岁,到五十多岁,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文化层次不高,所以选择参加会计上岗培训,以期取得会计这个职业的上岗资格,然后改行从事会计工作,以脱离原先的低层次劳动岗位。

除此之外,这些学员由于受限于比较低的文化层次,因此普遍学习能力不强,依葫芦画瓢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走形。

虽然现在计算机基本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但对新常熟人家庭,计算机的普及面并不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提高得到更大普及的情况下,家庭配置计算机的需求不再迫切,但智能手机与计算机毕竟还是存在差异的,从计算机的使用迁移到智能手机很容易,但倒过来,并不成立,而正常的会计软件,至少暂时,还不会大面积移到移动端。

三、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探索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参训人员的特点、难点分析,我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考虑到用友的T3系统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系统,其自身的友好性、健壮性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利用的点。比如,在进行账务处理模块的应用这一块教学中,由于账务处理模块,就是俗称的总账,是会计软件的核心模块,大部分的日常处理就是在这个模块完成的,因此在教学安排中,系统初始化之后就应该是账务处理模块,但这个模块的有些业务处理,却需要在其他模块,像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汇总传递数据过来之后才能完成。

具体来说,到了月末,总账要结账,然后进入下一个月度。而总账要结账,有一些前置条件,不能有未记账的凭证,不能有损益类未结转为零的一级科目,其他模块如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先结账,由于教学安排中总账优先,因此这些前提条件在讲解时并没有完成,而为了保证整个总账模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首次讲解时,最好还是完整地讲解,因此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个用来引导学员思考并充分利用这个成熟、健壮系统提高自己应对出现情况的能力。在总账中涉及其他模块的前置条件没有实现而导致系统出现出错提示,我的处理方式是,只管讲,然后将首次出现的出错提示当场截屏保存下来,留作悬念。

然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这个模块的最后就是对账、月末结账。这个顺利完成之后,再将前面的总账结账出错提示拿出来,让学员再回过头来看当初对固定资产模块未结账的提示信息,然后在固定资产结账的情况下,再走总账的结账流程,自然地,相应的固定资产方面的出错提示已经没有了。其他模块也类似。这样,不断利用系统提示信息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学员也就加深了对模块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就更加系统地理解了会计流程,同时学会了如何利用系统的提示信息,也许是出错信息,而不再是手足无措地无从下手,知道提示是什么意思,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会计电算化这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员学会学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永远的探索。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项目基金:南通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02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1日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学、计算机融合在一起的交叉课程,是会计、财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很多高校在授课时只注重于操作,学生学完无法将会计知识融合进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以前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这种只换标题不换内容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改革现有的教学形式,以培养理实结合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一、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做账的低层次应用。目前,很多高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停留在电算化的层面,学生的实验内容有基础设置、总账管理、报表管理等,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学生实验下来觉得基础设置就是录入一些部门员工信息和电脑课差不多,总账管理就是录入一些会计凭证,对凭证的修改和记账,报表就是生成本月的资产负债表,学的内容比较少,对于一些企业常用的比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进销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根本没有启用,学生也不知道有这些模块、有这些功能。单一的学习这些模块,不能将各模块关联起来,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容,财务分析没学,学生无法使用软件进行财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管理内容。教学内容无法培养学生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能力的要求,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建设重实验室外在建设不重视内在资源建设。现在很多高校建设ERP实验室、沙盘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最新的电脑和相关的软件配备,可是使用率很低,有的只是学校用于被参观的地方,学生也只有实训周才会进去实验,时间少内容少,实验室建设形同虚设。很多高校为什么没有相应的课程?因为没有相应的指导老师,会计信息化需要教师既懂得会计知识还要懂得电脑知识,需要复合型的教师。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课程,教师也只懂会计知识,不了解计算机知识,授课时遇到很多计算机问题无法解决,影响授课进度。有些高校为了节约资金,授课使用的软件是试用版,这种软件有演示期,一旦超过时间就不好再操作了,导致教学的案例只能是两个月以内的。很多高校会计软件都是单用户版的,这种会计软件决定着实验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实验,而不能开展较大范围的网络应用实验。学校购买的教材偏重软件应用或编程并且实验教材很少涉及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培养的学生只会简单操作,一旦企业用的软件与学校的授课软件不同,就不会应用。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高校对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分为软件应用型和软件开发型,前者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简单的财务软件操作、学会运用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日常业务,还要熟练掌握软件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并能进行财务分析。后者主要是开发会计信息化的软件,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这两种重点不同的培养目标,高校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会计软件操作课程、数据库原理和编程。对于重软件应用培养目标的学生增加了数据库管理编程但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在调查的学生里面很多学生高中时是文科生学编程对他们比较困难;对于软件开发型的会计课程偏多,软件开发的课程偏少。

(四)缺少校外实验基地建设。大多数高校在校内建设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室,让W生能在校内完成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模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实验,会计信息化设计的内容不仅有会计还有仓管、物流、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学生实验只能按照实验要求一人分设几种角色进行实验,比如在填写销售单据时就将操作员切换到销售员,经常会导致销售单据操作不成功,他们不了解销售员在销售之前要查找商品库存,调查下来学生都觉得不知道填了这么多的单据是干吗用的,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联。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没有校外实验基地或校外实验合作单位,即使少数高校有类似的校外实验基地也是形同虚设,偶尔带学生去参观一下。这样校内模拟实验与校外实习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他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的弊端。

二、解决对策

(一)拓宽教学内容。现在很多企业的财会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也要满足企业的需要。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学账处理的凭证处理工作,还应该增加如何建设账套、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通过这种系统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到整个企业的财务、销售、仓管、人力等方面的工作,学生理解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哪个部门的工作最终要回归到总账管理模块,核心部门是总账管理,教学内容最好是衔接两三个月的账务工作,这样学生会明白各流程的关联关系,对于制作两三个月的报表对学生掌握报表的内容也是很好的。报表完成之后,学生能根据报表完成财务分析内容,分析本月企业的销售情况、资金周转情况、存货周转等情况,从而对销售部下个月的采购销售业务做个参考,财务部起到预测、决策的作用。

(二)加大师资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建设,还需要配备合格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软件、高质量的教学教程。

会计信息化教师需要既懂会计知识也要懂计算机知识,现在新毕业的财会类研究生在理论上已经合格了但是他们缺少软件操作和工作经验,不太了解软件各模块的关联关系,有些老教师教学经验是有的但是电脑知识缺少,上课的时候容易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原因,影响上课。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让他们到企业锻炼几个月,以便于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老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可以老教师带新教师,互帮互助。

上课用的软件高校不能贪便宜下载一些试用版的软件,可以和用友公司、金蝶公司购买一些教学用的软件,在实验室设置全真模拟环境,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程可以教师自己编写,教师可以利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去企业实践。收集资料编写教程,教程应从建立账套到各模块的启用、期初设置、日常设置、期末结账。

(三)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各高校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好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培养财会软件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见表1。(表1)课程设置里增加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如果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会计软件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见表2。(表2)

(四)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内容,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合起来,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高校要联系校外企业,并进行考查,争取和对方公司签订校外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周或者寒暑假到校外实训基地,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学生亲临生产管理工作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实验,体验工作的真实环境和氛围,接触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体会所学专业的实际用途。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芳.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城市学院,2016.5.

第11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应用,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完成记账、算账、报账,还可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尝试、自发发展、有计划发展和普及阶段四个发展过程,今天,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各大院校的学生都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财务工作。实际上,在会计的日常工作当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的处理,已经逐渐取代了手工做账,而成为主要的经济业务处理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利用一学年的时间进行学习。每学年第一学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系统、UFO 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几个比较基础的模块。每学年第二学期学主要学习供应链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库存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采购管理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业务不熟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那一学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整体较好,但往往是假期过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就淡忘了很多,这是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一笔经济业务,难以分析出应该使用哪几种会计科目,甚至有些学生对于会计六要素都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相关课程就难以顺利开展,比如会计电算化、税法、财务报表分析等。

(二)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所使用的平台就是计算机,在计算机商学会使用财务软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计算机操作相当不熟练,计算机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不懂得如何去解决,比如,显示器不亮,学生不知道是电源接触不良,再比如,出现死机现象不会调出任务管理器。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进度,这些问题本身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三)传统教学模式有缺陷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填鸭式教学最终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比较吃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加强基础会计实训课程

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和手工做账实训操作两大部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基础会计的学习比较有热情,而且掌握的程度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一整个假期之后对于所学会计知识慢慢淡忘,这一点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比如专用记账凭证的概念,很多学生不清楚在处理一笔具体的业务时,是选择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还是转账凭证。这些都是会计相关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如果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那么学习会计电算化就困难重重。针对这种现象,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教研室的教师在集体商讨的情况下,一致认为应该分学期加大对会计手工做账实训的力度,在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之后的几个学期中一直将会计手工做账实训贯穿进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基础会计的相关技能,对学习会计电算化等其他专业课程都有最直接的辅助作用。

(二)加强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

无论是学习会计电算化也好,还是其他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也好,除了必备的课程基础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操作,否则对于这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就没有办法正常进行。针对这种现象,在大一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这样无论对于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职业生涯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项目教学法改善课堂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新时代的一门技术,已应用到各项专业领域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操作系统以及office软件,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职业准备课,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然而它却不同于其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对象的差异大,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是有增无减,课程要求能力目标不断加强。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已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成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低。

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依然使用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教学内容方面,忽视实用性和趣味性,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求,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针对以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对于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设计。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更能充分体现“面向操作技能应用”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基于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以专业为载体实施课程的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就业平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下面就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设计。

3.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要求,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通过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情景案例,使学生能完成相关专业生产任务中的各类技术文档的处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MS-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工具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达到技能能力、素质能力和拓展能力目标。

技术能力方面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能力,构建并使用局域网的能力以及日常维护、排除计算机故障的能力。素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极强的合作精神,一定的英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助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在拓展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分析解决问题、思考探索的能力,同时具有勇于挑战困难,创新设计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

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特点,对本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案例设计,具体工作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工作文档制作、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五个具体工作过程。从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能力领域方面进行分析,行动领域中学生能用计算机实现各类基本软件的操作,能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编辑文档、数据和文稿,能用网络进行工作技术文档的搜索下载。行动领域包含13个情景案例,案例内容为:岗前培训计算机基础操作、制作公司招聘启事、制作员工入职培训手册、制作员工旅游策划书、制作项目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培训文稿、制作设备操纵规程、统计设备维护费用、制作固定资产管理表、制作市场部绩效考核表、年度部门汇报业绩演示文稿、制作年终总结演示文稿、加快工作效率。通过行动领域中的情景练习,学生达到能力领域中的要求,能完成技术文档的制作,对毕业论文编撰和排版。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符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景案例中的文档主要从专业(技术文档);项目(技术)汇报;企业宣传海报制作;方案设计;产品销售情况统计;企业信息管理;职位竞聘演示文稿等中提取,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连接;教学内容选取同时考虑高职在校生学习基础、文化程度、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等不同;对计算机的认识、应用能力存在的差异,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