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资产运营管理

加强资产运营管理

时间:2023-09-14 17:4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资产运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资产运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环境

1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概述

1.1运营战略决策

所谓运营管理战略就是指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的目标。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对手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对手而言,自己的成本是最低的,以此获得产品市场份额。这种运营管理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数量多的优势。但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创新,即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利用和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占领市场。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时也要控制产品的成本。为了实现差异化运营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也可以是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产品的功能比较强、质量比较好、设计比较独特等。但是采用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前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产品的独特性也会使得消费者愿意花高价钱购买;第三种是目标集聚战略。所谓目标集聚战略就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确定企业针对的消费群。即企业只针对市场中具有某些特点的特殊消费者生产产品。企业在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后,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采用这种运行管理战略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采用目标集聚战略。在实施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涉及到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时侧重点有所不同[1]。例如,如果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就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是以生产制造产品为主的,则应将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运营战略决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对现有的经济效益不满,会继续寻找新的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此时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没有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资源用于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企业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有运营管理战略的支持。由此可见,运营管理战略对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决策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还是对外投资过程都是企业不断决策的过程。由此可见,决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有的决策都应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为标准进行。只有符合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策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和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2]。如果企业实现了长远,企业员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证。即制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可以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某个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自身又无法改变环境,相比于环境而言,企业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让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为我所用。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往往要比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但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的。因此,企业选择和实施运营管理战略前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1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即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行为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比较大,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是需要面临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风险,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进行某项投资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第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例如,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管,规定了禁止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些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政治环境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生产内容调整。

2.2经济环境

企业在研究经济环境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其中,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变化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这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了大的方向。进行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地区消费能力、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情况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将决定居民的需求层次,从而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企业所在地区的习惯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例如,在回民聚集的地区则不适宜从事与猪肉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居民养成固定的消费习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相符,则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

2.4技术环境

企业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分析宏观技术环境。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情况如何,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是否支持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研究宏观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要分析微观技术环境。即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相关技术发展的情况,该地区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研究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环境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企业是由资源组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的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竞争。所谓企业资源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组织能力。企业应在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前明确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主要清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驰名商标等。而有形资产则指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此外,企业还应对自己现有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3]。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分析。第一,要判断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以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此进行判断;第二,要判断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的原材料种类以及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第三,要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满足销售需求。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应根据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但现在很多企业仍采用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最后,是对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判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这对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4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4.1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即需要根据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方案,再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所有的运营管理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这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步骤,但因为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具体使用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现有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更加完善是保证运营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首先,要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各个职位的权责范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考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第二,加强财力保障。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如果在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增加融筹资的渠道,为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愿为企业长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的考核,准确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第四,要加强对运营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预算、审计、现场控制等。战略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以及纠偏等几个环节。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没有实质性的运营管理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悦.ERP信息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3(13):40-41.

[2]田利军,郑晓红.奥凯航空公司财务战略选择分析[J].财会通讯,2015(5):78-80.

第2篇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并把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收支分析以及成本效率作为医院运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运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医院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分析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医院管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应用财务分析的手段与方法来正确评价医院的运营管理效率与效益,满足新医改过程中医院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进而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提升运行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的目标。

一、财务分析活动在提升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010年12月卫生部和财政部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财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执行财务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主旨,在社会效益为前提之下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做好医院财务分析活动十分重要,要求医院在更加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医院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有利于全面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医院的运营管理财务活动中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的财政补贴收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医院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效保证医院收支平衡,预防财务风险,通过强化医院财务分析,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其次,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进行成本管理被提上新高度。总体上来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逐渐完善,内容逐渐规范,方法也逐渐多元化。医院进行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同时强化了医院进行成本管控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医院和患者达到双赢的目的。

再次,有利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环境。随着新医改不断的深入,那么历史包袱少、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新型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将会是公立医院潜在有力的对手。同时国家已经从补供方的战略方针调整为补需方,医保全覆盖等政策和经发展,交通便利促使了病人选择从传统的小范围变成了全国范围,也就意味着同级别的医院,同地区医院,不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之间都会产生竞争,尤其是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所以,公立医院面对如此复杂的经营环境,做好医院的财务分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医院运营管理中财务分析活动的问题

近年来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管理模式仍旧按照我国事业单位经营运行,造成了许多医院的决策者经营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现代医院运营管理思想,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医院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分析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财务分析发挥的作用不大

目前,一些医院财务分析发挥的作用不大,比如,财务分析中大多数都是对指标变化进行一些说明,分析中出现比较多阐述有:在总收入上某医院今年比往年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增加了或是减少了比例占多少;在总支出中也是某医院今年比往年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增加了或是减少了比例占多少等,而财务分析忽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没有结合医院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医院经营的特殊性,更不能对各项指标为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深入查找。这样的财务分析只是指标的表面现象,其分析的深度远远不够,财务分析活动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功能不明显,也失去了对经营决策参考的价值。

2.对非财务指标的忽略

一般医院的财务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平衡表,在对比分析和结构分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对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收支平衡情况、资产周转情况成本管理以及资金结构等作分析,而这些分析数据都来自于财务数据,不能与非财务数据有机融合。实践中医院的经营管理涉及到的非财务指标比起财务指标更具实用性和预见性,比如欢迎医院发展的成长指标、服务质量和效率指标、科研支出及其创新指标等,这些对于医院的未来经营发展能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公立医院的现行财务分析主要依靠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中的数据对医院预算执行、业务收支结余、资产周转、成本管理和收支结构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以财务指标为主,在指标的选用上没有和非财务指标有效结合。事实上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更具有预见性,包含了更多反映医院服务效率和质量、科研创新等有利于公立医院未来发展的有用信息。

3.评价标准不统一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评价标准不统一,医院财务分析产生的数据只能是医院历史同期数据和计划标准之间相比较,无法进行与其它同类型医院横向比较,这样就产生了医院经营管理的封闭状况,因为医院决策者无法了解到本医院在整体医疗行业所处的地位,评价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医院经营管理层决策比较被动。

4.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指标

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缺少有关社会效益方面的指标,更多重视医院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效果等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这与当前新医改提出的要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悖于把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的改革目标。医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体现社会效益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医院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从而整体分析和评价医院的运营管理情况。

三、财务分析活动提升医院运营管理应用的措施

1.医院运营管理中杜邦分析的应用

财务分析模型中,最经典的当属是杜邦模型,此后该方法在财务分析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杜邦分析的实质,就是将单一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从多维度多方面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通过分解,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乘积,可以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和资本运作。净利率反映的是医院自身的盈利能力,即医院创造盈利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营运能力,即医院的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反映医院资本结构,即医院全部资本中权益和债务的比重。医院财务分析内容按照杜邦结构框架所示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机构进行安排,同时加入成长性、现金流分析和费用分析,以更全面地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2.构建财务分析的组织?C构

在医院财务分析的制度上,人为的管控和传统的总额预算控制法还是难免有各种各样的不足,这是因为医院财务分析的管理是全院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的。

财务分析组织机构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非财务指标,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理顺制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拿出对策,根据效果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由分管财务的院长为组长,分别从医务科,医疗保险科,护理部,质控办,财务科,药剂科,纪检监察室抽调成员成立,形成一个常设机构。定期的进行排查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各个科室的检查成为常态机制,每个月要定期组织财务分析会议。

3.重视教育培训

医疗教育培训和传承是医院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的教育培训多集中在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方面,应该专门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安排有关财务分析管理培训,并与医生的相应提拔和升职挂钩,常常教育和广泛宣传是财务分析应用于医院经营管理的长效措施。任何医院质量的改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财务分析的培训和宣传就构成了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唯有如此,硬的制度规定和软的文化约束才能形成健康的医院管理生态。要建立持续的宣传教育制度,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定期的给医护人员普及财务分析的相关规定,防止医护人员对于一些具体规定生疏,从而造成医院经营管理的损失。

第3篇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现状

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居民住宅小区、企业办公楼、学校、甚至是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然而,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来看,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惨淡经营的微利行业。目前,我国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盈利能力不强,无法取得与物业管理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经济效益。这是严重制约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单纯依靠收取物业费已经难以维持生计,遑论取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了。物业企业只有大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物业费的收取率,或者是增加物业企业的经济增值点,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运营模式,调整物业企业的资产运营[1]。

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1、物业管理行业将逐步向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为了克服长期以来的微利困境,将逐步向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发展。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一些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已经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物业管理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覆盖面极为广泛的物业管理平台,物业管理企业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资产运营管理业务,是具有巨大的优势的[2]。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可以有效延伸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内容,改进传统的物业服务,能提高物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业主生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开展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能有效增加经济增值点,为物业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途径和渠道,进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扭转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以来的微利困境[3]。

2、物业的资产化运营管理与物业集成化结合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分支,其宗旨是获取丰厚的利润。物业管理企业的最终利润,深受物业终端客户数量的影响。作为服务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业主,这就为物业管理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终端客户,奠定了物业管理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其次,物业管理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物业已逐渐成为物业管理企业的巨大运营资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束缚,寻求商业合作伙伴,积极整合物业的各种资源,在服务业主的同时,也为物管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物业的资产化运营管理与物业集成化结合,将构成物业管理企业全新的价值链,推动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4]。

三、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融合创新的经济价值

1、物业资产运营的内涵

广义的资产包括多种类型,诸如不动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物业资产运营主要指的是不动产运营。从物业管理企业的目标来看,物业的资产运营是对物业所有的不动产进行经营和维护,以实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物业资产运营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投资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另一种是组织管理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从宏观上来说,投资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是通过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并对资产进行组合管理和经营,从而获取经济收益。组织经营视角下的资产运营模式是组织物业管理企业拥有的不动产,对不动产进行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5]。本文主要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动产运营进行分析。

2、物业管理企业不动产运营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住宅小区的商铺运营、停车场运营。物业管理企业要在居民住宅区规划建设高质量的商铺,将商铺对外承租出去,一方面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可以收取商铺租金,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拓展收入来源的目的。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停车场的运营。物业管理企业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高质量的停车场,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停车服务,同时加强对停车场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通过停车场的运营向客户收取合理的停车费用,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来源。(2)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商业楼宇管理运营。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商业楼宇是物业管理企业重要的不动产资源。物业管理企业要合理规划利用商业楼宇,在市场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商业楼宇进行出租,收取丰厚的租金,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物业管理公司也可以利用旗下的商业楼宇,自主进行商业活动,在无租金的优势上开展商业活动,为物业管理企业开拓财源。(3)维护物业管理企业在管项目,提升在管项目价值,提高物业费水平。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大对在管项目的维护力度,为业主提供更为便利和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合理的物业费用,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费收入。(4)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旗下的不动产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物业管理企业要整合企业旗下的不动产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不动产的投资力度,并确保投资收益。通过对企业旗下不动产的运营来实现高额的经济效益。(5)维护管理物业产权,赚取丰厚租金。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对物业产权的管理,改善物业的基础设施,为业主提供各项便捷的增值服务,增加物业经济效益的增值点。

四、结语

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微利行业。微薄的经济收益严重制约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之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调整资产营运模式,能有效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收入,改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为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勇于探索资产运营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陶海燕 单位:温州康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彦琴.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0,No.349(2):104-105.

[2]冯国斌.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运行和经济效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113-113.

[3]杨二霞.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25-25.

[4]孙峻,刘于鑫,姜雯等.物业管理与资产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建筑经济,2009(8):66-68.

第4篇

建立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体系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运营时间跨度相当长久,一般预期投资回收期达到25年以上,兼顾建设投资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全寿命投资管理理念早已是个投资主体在投资管理中的主要导向之一。投资建设初期牢牢树立全寿命管理的理念,兼顾整合各阶段的管理优势,也是资产管理成败的关键之一。相对于目前普遍的管理模式,要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在管理架构上要有机制保证:

1、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建设

阶段管理人员设置有工程管理、设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财务合约管理等部门或专家,这些设置都是围绕工程建设这个中心设计,由于建设阶段管理专业化、相对临时性的特点,作为甲方管理人员往往比较精简,管理焦点更偏重于工程总体把握,这里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集合设计、合约、施工、财务的专业资源,实现对轨道交通资产的统一管理。在运营阶段,运营的任务重点就是对各类设备资产进行维护,确保运营服务的安全畅通,所以在资产管理方面有着人员、专业的优势,资产管理人员配置比较齐全。

2、建立建设和运营的管理对接

鉴于轨道交通建设主体的政府属性,目前建设阶段遵循的是市政项目的基本建设模式。结果就是在现在国内的轨道交通投资运营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专业建设团队和运营管理团队相分离的情况,这样在建成资产向运营管理移交的时候,由于人员的交替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断层,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让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存在一定时间的并行管理期来解决,也即运营管理的提前介入,让运营管理人员参与到设备资产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移交环节,以保证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无缝对接。目前经营性项目的建设采用项目法人制,为投资方统筹协调建设和运营管理力量提供了条件,很多投资法人主体正不断地加强运营提前介入的力度,一保证管理设备管理的连续性。当然光有人员的对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管理手段的连续性,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连续性。

3、建立全过程的资产监控系统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为有效实现控制投资,投资方会监理信息管理数据库对投资成本支出进行监控,跟踪监控每一笔投资支出。但很多投资控制管理系统仅仅局限于资金的使用控制,而忽略了对固定资产资产设备的形成进行监控,而从资产管理方面来说,监控各种设备资产的形成是后续资产管理的起源,是保证资产整体性的重要环节。资产管理应该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启动,当进行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被要求在设计文件中详细列出资产设备的清单列表,注明设备的规格功能、技术参数,而这可以成为以后招标和验收的重要依据。一旦招标完成,则资产设备的详细参数,品牌型号、购买成本都可以确定,这时一个明确的资产设备数据库就能定型,资产管理系统可以结合投资控制系统,形成完整的资产设备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进展实施更新,实时反映资产设备的投资完成情况,并作为工程验收时的对照依据之一。

二、轨道交通资产的价值清单

资产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的确定资产价值,对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有着重大影响,轨道交通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价值管理必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1、轨道交通资产的价值形成

轨道交通资产的价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轨道交通资产的价值应包括达到设计目标而发生的必要支出,出了直接的采购、建筑安装、设计研究、监理等直接费用外、还包括利息、管理费、及三通一平等间接费用,所以轨道交通形成资产的价值存在一个归集的过程。轨道交通在建工程的核算一般参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按建安工程设备工程和待摊投资核算,建安工程和设备投资核算构成资产设备的直接工程成本,待摊投资核算工程建设中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三通一平费用、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贷款)项目评估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查)费、招投标费用、经济合同仲裁费、诉讼费、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损失、其他待摊投资等等费用。轨道交通单个资产的基础是建安工程投资,其他费用是形成资产过程中必须的辅助支出,应该按成本中心原则分摊归集到单项工程。

2、轨道交通资产的价值归集

轨道交通价值归集实务中,需要对待摊费用做特性分析,根据费用的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归集方法。A、直接分配法适用于特征明显,与实物资产的形成有直接贡献的待摊费用。如动迁成本有明确的地理属性,能直接归属于某建(构)筑物的必要成本,则可以把动迁成本直接计入该建(构)筑物的资产价值中去,同样的一些设计费、监理费、招标费用、审价费用等都可以找到明确的成本中心而直接计入资产价值。B、比例分摊法适用于找不到明确的单个资产服务对象的待摊费用,如管理费、贷款利息、工程一切险、科研费等,这类费一般为工程整体服务,很难为确定某单个资产的归属,因此需要在所有单项资产之间按价值基础比例分摊,价值基础可以是资产建安投资直接成本,也可以是归集了部分待摊费用后的中间价值,要视待分摊费用的计价基础具体分析应用。

3、轨道交通资产设备价值

归集的步骤轨道交通资产价值归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单体资产设备的价值,在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单体资产的划分必须要在建设设计阶段就确定下来,如果在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控制系统中有明确的轨道交通资产分类体系,有成熟的编码规则,那资产设备的归集过程就会简单得多。在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过程中有大量建造采购合同,首先要将那些形成实物资产的建造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与主要购买服务的不形成实物资产的费用性合同区分开来。价值归集先从形成实物资产的建筑安装采购合同开始,这类合同购买的实物资产由大量的单体资产构成,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照固定资产分类规则,将合同中的单体资产设备购买价格梳理出来,形成合同资产设备价格清单,这部分工作比较特殊,需要对工程专业比较熟悉、又了解固定资产管理规则的专业人员来清理,形成的合同资产设备价格清单要有独立的功能特性、界限清晰、符合实际、便于管理。在明确了合同资产设备价格清单后,待摊费用的价值归集才有了实质的基础,可以通过先归集到建造合同,再分配到单体资产的顺序完成实物资产设备的价值形成。

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express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gradually emerg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in contents of high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expresswa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2.36+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1.微观规制。

1.1积极融资,增加运营资本。由于一些已运营高速公路由于运营时间不长,存在交通流量不充分,养护费用较高等问题,道路运营管理部门在短时期内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压力很大,这就使其他运营体系难以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应该将重心放在资金的筹措上,积极融资,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业主多层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相结合,以此来增加资金筹措,避免举债数额过多,不良资产的比例上升,造成资本的恶性循环。

1.2统一管理,明确授权。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管理不统一,负责不分层的现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路政事故处理效率的低下,为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能力的利用率应该对各部门统一管理,同时采取分层负责的方式,高效率利用企业先进设备,避免因为管理上不均衡和设备重复购置而产生效率低下和浪费。统一管理,明确授权有利于将企业的经营行为与路政管理,道路养护和执法监督相结合,有利于调动企业管理积极性,有利于统一协调指挥,减少国家行政执法操作的繁复现象。

1.3采用全面成本控制体系,进行科学养护。由于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公司依旧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运作,缺少对成本动因和运营的动态过程的深入分析因此产生了多余耗费的现象。这就要求高速公路企业采用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分析检查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之间纵横交错的联系,重视运作前的成本设计,重视高速公路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本质属性,分析出车辆通行费收人对道路的盈利贡献。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建设还应该从养护、多种经营方面拓展发展空间,大力扶持养护公司,逐步放开养护市场引进有资质的养护队伍参与竞争,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对车辆进行有的放矢的车辆管制,,对于一些超载严重的车辆采取限制进人高速公路的方式,,以达到控制道路维修养护费用的目的。

2.宏观规划。

2.1争取政策扶持。在新形势下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公路的运营效率,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人,同时积极运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方面优惠,在高速公路用地政策优惠,高速公路企业享受减免税方面投入注意力,以达到带动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是目的。

2.2打造高速公路创利增收的新经济带。新经济带指沿高速公路线开拓创利增收渠道,将旅游开发,技术开发,资源开发和商贸开发相结合,创造了有利的经济发展空间,使得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这样就达到了高速公路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的目的,同时也为高速公路增加了运营收入。

3.国有资产管理。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一般存在投人产出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大,见效慢,货币资金短缺等现象。高速公路企业应该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因为资产流动性差,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不均衡和资本金投人不足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耗费和损失。

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对策

1.建立统一的路政和交通管理综合执法体系。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建立统一的路政和交通管理综合执法体系,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管理,其下属的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则具体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养护、路政、收费、通讯监控以及综合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路政和交通管理综合执法体系有利于整个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责任的分清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与耗费。

2.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经营。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大多是建立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运作也逐渐从政府投资转向政府与企业合资,由内资转变到外资多元化。这就造成了某些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依然带有原事业单位的背景,造成高速公路以自主法人身份进入市场竞争的自由被束缚,影响了运营效益的提高。采取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经营就是将原来的“一路一公司”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建设与经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公司受上级部门领导,但在经济上实行的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本身是较为完善的经济实体。企业化经营使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在人事、财务和经营等方面具有了较强的独立自,有利于自主经营,实现自我发展,其将运营管理任务明确化,使现有资源得到管理整合,有效节约,最终做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使高速公路的基础服务效益最大化。

3.推动联网收费,实行规模化经营。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复杂路网结构不断发展,由于网络的扩大和数据量成倍增加,高速公路建设要求传输和结算效率更快更好,这就必须随着收费政策的调整,将收费系统也适时调整。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将各省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划分为省收费总中心、片区收费分中心、路段收费分中心和收费站四级。利用高速公路具有业主多元化的特点,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清分、统一结算、统一划帐”的结算模式进行运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提升车流量和高速公路路网的服务水平,联网收费也使资金流动更加安全和快捷。同时使用联网收费系统可以减少收费站控制室的值班人员人数,这就降低了运营管理费用,也利于集中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还应该实行规模化经营,由省政府批准设立联网收费专营公司,负责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具体工作,省国资委负责联网收费的组织落实和实施监管,省交通厅负责对全省联网收费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实施行业管理。同时成立由交通主管部门、相关的道路业主单位、服务机构等参加的联网收费管理委员会,按照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制定有关政策和制度,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的分配,解决运营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4.完善运营公司内部建设,促进经营的规范化。一流的企业需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益,高速公路企业应该引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经营人才。应该注意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必要氛围,在工资薪酬,员工培训和维护职工利益等方面建立科学制度,以达到良好的公司内部建设。另一方面,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该将经营规范化,在对高速公路这种社会公共产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和财务效益相结合原则。

三、结语

面对目前严峻的挑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应该增强危机意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良好的运营管理可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提高高速公路的财务效益,保障并促进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应该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效益出发,从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等入手进行创新管理和运营新思路,通过加强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效率,以此来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 刘荣.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1)

[2] 李峰.浅析高速公路专业化管理模式[J]. 河北企业. 2010(08)

[3] 曾京.我国高速公路集团化管理模式探讨[J]. 企业家天地. 2009(10)

第6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运营管理应用

地铁运营公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在工单管理以及维修机换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加强维修进度管理、维修计划管理以及设备管理,不断地对地铁设备管理进行优化,促进地铁综合维修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地铁的安全运营得到保证。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地铁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促进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如何对地铁设备进行更好地管理,将地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上去,从而使地铁设备的使用周期尽可能的延长,已经变成地铁运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1 地铁资产设备修管理简介

作为一个典型资产密集型行业,地铁行业对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资产设备尤其是与运营安全有关的设备管好用好,使设备的可用性不断地提高,从而使设备的生命周期尽可能的延长[1]。

地铁公司必须要以公司发展策略、整个城市的发展策略以及线路规划为根据,做出地铁新线路建设的决定,在新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资产设备的采购,在接受资产后,运营部门必须要对设备进行登记,将设备台账建立起来,在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时必须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同时以预防性维修策略为根据来制定设备维修养护计划,在维修养护计划生成以后对所需的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进行计算,将中长期预算制定出来。地铁运营公司要以维修计划为根据来进行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必须要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2]。与此同时,所有的运营数据都是从相关设备系统中获取的,比如车站温湿度、闸机出入人数以及列车行走里数等。以设备发生故障以及维修的情况为根据,对涉笔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将设备报废置换建议、改进方案以及维护方法提出来,必须要进行的更新报废设备。

2 地铁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体设备管理业务,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包含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当中:报表分析、维修预算、工单管理、预防性维修计划以及设备管理等[3]。

2.1 维修预算的应用

预算在地铁运营管理当中是非常关键的工作,而运营预算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维修预算。维修预算如果做到较为准确,可以为维修工作提供非常强大的人力和资金支持,推动维修工作可以以原定计划为根据不断地执行下去。

维修预算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可以分为基于经验的预算、基于故障维修的预算以及基于维修计划的预算等[4]。

在设备标准工作和维修计划当中基于维修计划的运算对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可以以设备维修计划为根据将未来五年以内的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计算出来。基于故障维修预算在计算维修预算时可以以设备历史故障维修记录来进行,因为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让地铁运营企业对几年以内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指定参考,同时将不同的权重制定出来,再对每年的故障维修成本统计出来,与权重相乘就可以将故障维修预算得出来。当然,上面所说的两种预算不可能包括着所有的预算,因此,地铁运营企业还可以将以往的经验作为根据将估计出的预算输入进去。在最后,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年度预算,同时允许用户调整生成的运算[5]。

2.2 报表分析的应用

以工单信息、维修计划以及设备台账为根据,系统能够将设备故障率、外包维修工作有效性分析、预算差异分析、维修实际费用、定期检修遵守制度分析以及维修成本分析等各类报表做出来,以便于管理维修人员的改进、维修以及分析工作[6]。

2.3 委外维修管理的应用

由于技术或维修成本等原因,在地铁运营设备维修管理中某类设备或某些设备在维修时外包给专业承包商,委外维修管理在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中的主要功能是工单填报、维修计划分配、委外用户权限设置、委外合同管理以及承包商信息管理。

承包商信息管理要对承包商的基础信息进行维护,比如评级、电话、联系人、地址、承包商名称以及承包商编号等。而委外合同管理主要是对与承包商签订的维修合同进行管理,其中包括维修设备列表、成本中心、合同有效期、承包商编号、合同描述以及合同号等。委外承包商在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进行使用时,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其权限,从而使系统的安全得到确保,比如外商用户如果承包1号线闸机,就只能对1号线闸机的工单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查看,而无权查看其他设备、工单以及其他线路车站闸机。系统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时对于委外维修设备可以自动向承包商进行分配,再让承包商将设备维修完成。如果委外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情况时,系统在创建工单时会将工单自动向委外承包商分配。在完成维修工作以后,承包商要填报工单相关信息[7]。

第7篇

关键词: 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场馆赛后运营

中图分类号: G 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10-04文献标志码: A

自从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奥运场馆以及鸟巢的赛后运营已经成为政府、投资者和运营商的共同关注点,同时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1国内外有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研究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理论研究基本都是从体育场馆的建筑设计、投资运营以及经营策略3个视角进行的,很少站在服务运营的角度,对大型体育场馆服务供应链进行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11]。

1)关于某个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的研究。主要是从体育场馆企业管理体制的角度,针对国内体育场馆企业在不同管理体制下的经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市场化或企业化改革为取向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2)从大型体育场馆企业经营模式的角度, 并通过对比国外大型体育场馆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模式的特点,归纳了当前某个大型体育场馆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其适用问题,提出了一些适合大型体育场馆企业的运营模式的建议。

3)从某个大型体育场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评估的角度,对场馆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估。主要是参考国内外管理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 运用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论等,并立足于场馆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情况,研究体育场馆企业赛后经营管理效益评价的要素及主要内容。

4)从大型体育场馆企业市场开发与利用的角度,研究场馆企业经营模式的适用性。学者们从市场开发的层面和营销策略的视角,对赛后体育场馆企业可持续利用的诸多因素、市场开发特征、开发原则、内容及经营思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5)从大型体育场馆投资、融资模式的角度,研究因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主体的不同而对场馆企业赛后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

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对本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然而,纵观国内外文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在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方面,研究视角基本都是基于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类型、投融资方式、经营策略,很少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运营,更少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供应链进行研究。2) 对于大型体育场馆企业和大型体育场馆建筑这2个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目前,研究文献所涉及的大型体育场馆有时是指大型体育场馆产权的所有者或者产权所有者委托的相关组织机构,即大型体育场馆企业,有时又是指大型体育场馆建筑本身。3) 目前的研究文献过于强调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方式对运营管理的影响作用。4) 在研究视角上,基本是基于还原论的方法,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进行分解研究,只注重研究局部系统的运营管理,并经常以局部系统的研究代替全局系统的研究,而得出最终全局系统运营管理的结论。很少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去研究运营管理过程中系统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作关系。

然而,事实上,无论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方式对其运营的管理体制如何影响,也无论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环节在其经营中处于何种地位,众所周知,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离不开“服务”(包括公益服务和专业服务),对其运营管理的研究也需要围绕“如何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个主题;因此,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管理学理论、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服务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等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模式。

2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

2.1鸟巢及运营管理相关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鸟巢是指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与鸟巢运营企业的概念是不同的。鸟巢建筑一般是指鸟巢建筑这个资源,具体包括鸟巢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而鸟巢运营企业则是一个组织,是从事体育场馆经营活动,以场馆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组织。鸟巢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对鸟巢中的软、硬件资源的规划、组织、控制、整合等活动,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高效的体育场馆服务。

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交付或者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以及改进[12]。据此可知,所谓的运营管理是由企业设计出来的、能够对其所拥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客体是资源,运营管理的媒介是运营管理系统。

因此,鸟巢的运营管理是指对鸟巢运营企业服务创造和服务提供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以及改进。同时,鸟巢的运营管理也是指鸟巢运营企业为了完成其服务的创造和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高效的服务,而对其所拥有的体育场及相关的各种资源等进行规划、整合、组织、控制、优化等的过程。鸟巢运营管理的主体是鸟巢运营企业,客体是体育场及相关的各种资源,媒介是鸟巢运营管理系统。

综上,鸟巢运营管理的关键是设计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核心是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体育场及相关的各种资源,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包括公益服务和专业服务,以下都简称服务)。

2.2鸟巢运营的服务供应链

鸟巢运营企业为了完成其运营管理的目标,即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必须拥有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以便充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体育场及相关的各种资源,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纵观鸟巢运营企业的运营可以发现,其服务运营过程主要包括鸟巢服务的采购、鸟巢服务的集成、鸟巢服务的销售、鸟巢服务的保障这4步相互关联的链式过程。这个链式运营过程再加上最终享受鸟巢场馆服务的客户,就构成了鸟巢运营的服务供应链。

其中,鸟巢服务的采购主要是指对体育场馆产业相关服务的采购,例如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俱乐部健身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休闲旅游服务、体育培训服务、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比赛服务、体育健身用品销售服务等服务的采购。鸟巢服务的销售是指对鸟巢相关的各种服务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具体包括鸟巢无形资产的开发与销售、鸟巢服务的营销广告、鸟巢服务的营销策划等。鸟巢服务的保障主要是指为鸟巢服务提供支撑的服务,具体包括洗浴服务、餐饮服务、日用品销售、停车服务、票务服务、信息网络服务、鸟巢维修服务、体育场馆产业人才的租赁服务、体育场馆器材的租赁服务、鸟巢服务的预定等。而鸟巢服务的集成是指鸟巢运营企业本身的运营管理,主要是对逐渐聚集到鸟巢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种体育场馆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整合,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进一步对各种体育场馆服务企业围绕鸟巢服务供应链形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支持。

2.3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运营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运营管理的一种先进模式,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围由最初的制造业扩展到了服务业,服务供应链已成为服务业运营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综上所述,鸟巢的服务运营是由鸟巢服务采购、鸟巢服务集成、鸟巢服务销售、鸟巢服务保障这四步链式关联的服务供应链完成的;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运营管理模式是将鸟巢的服务供应链看作是一个能够整合体育场馆服务产业的运营平台(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园),而鸟巢服务集成商(鸟巢运营企业)就像是一个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机构,它通过对体育场馆服务产业运营平台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整合等活动,吸引大量的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以及提供鸟巢服务保障的商家等各类体育场馆产业相关的企业,充分、高效利用鸟巢及相关的各种资源,在鸟巢服务供应链这个运营平台上进行相互协作、相互竞争,最终形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的集群效应,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场馆服务。

3以服务供应链为运营管理模式的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框架

任何一种运营管理模式都需要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来支持。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运营管理模式也不例外,它也需要一个高效的,以服务供应链为运营模式的运营管理系统来支撑。

在鸟巢以服务供应链为媒介进行服务运营的过程中,围绕着鸟巢服务这个目标,所有提供鸟巢服务的服务提供商、销售鸟巢服务的销售商,以及保障鸟巢服务的保障商都会在鸟巢服务集成商(鸟巢运营企业)的运营战略和运营管理策略引导下、以鸟巢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不断地进行相互协作、相互竞争,并逐渐演化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集群。

由此可知,在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运营管理模式中,其服务运营的关键是设计一个高效运转的运营管理系统,以便合理地组织和充分地利用鸟巢资源,并协调好鸟巢服务供应链中各服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关系,为鸟巢场馆服务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运行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体育场馆服务。

因此,以服务供应链为运营管理模式的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1) 合理地组织和充分地利用鸟巢及相关的各种资源;2) 通过公平、公正的服务运营战略和服务运营管理策略,有效地组织和协调鸟巢服务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竞争关系;3) 合理地规划和整合鸟巢服务供应链上的服务提供商、服务销售商、服务保障商所提供的服务;4) 为鸟巢场馆服务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运行环境;5) 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体育场馆服务。

按目前传统的基于还原论的设计思想,要设计具有上述功能的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将整个运营管理系统逐层进行功能分解,并依据分解的功能设置相应的功能管理模块实施相应的管理。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整体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分解。研究方法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从运营管理系统的顶层功能开始进行逐层分解,逐层设计。

然而,众所周知,虽然一个系统是由许多基本元素所组成的,但是,反过来,将这些基本元素堆放在一起时,却未必能还原出这个系统。这是因为系统构建的充分条件是这些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同样道理,即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分解并设置鸟巢运营管理系统的所有管理子模块,但是,离开了这些管理子模块的相互作用,也同样无法还原出鸟巢运营管理的系统。

由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中的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可知,基于还原论所设计的鸟巢运营管理系统忽略了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因此,鸟巢运营管理系统的构建应该采用自底向上的系统构建方法,并考虑到由系统中相互关联的诸元素进行的相互作用。

本文拟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方法[13-16],提出如下观点:1)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2)该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是由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鸟巢运营企业这4类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作所动态演化出来的,这4类行为主体是鸟巢运营管理系统的构成元素;3)在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4)在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中,各种类型的行为主体都具有决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能够进行分析决策和学习提高,并能通过自身的适应能力去优化自己的战略或改变自己的运行策略;5)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是由上述4种类型的行为主体不断地进行行为主体之间以及行为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而演化发展出来的动态系统,这个演化出来的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

据此,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是由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鸟巢运营企业这4类行为主体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而动态演化出来的。而研究的重点是鸟巢运营企业应该如何设计合理的服务运营战略和服务运营管理策略,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鸟巢运营企业服务供应商、鸟巢运营企业服务销售商、鸟巢运营企业服务保障商在服务供应链上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并演化成鸟巢场馆产业集群。研究方法采用自底向上的系统构建方法。自底向上的系统构建方法的步骤为:首先,研究和分析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这3类行为主体的服务供给策略、供给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交互规则;其次,研究并规划鸟巢运营企业应该采用的运营战略和运营管理策略;第三,研究并规划鸟巢运营企业与其他3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则;最后,通过对系统中这些微观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构建动态的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

4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分析

4.1鸟巢运营现状

鸟巢,即国家体育场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筑面积25.8 万m2。目前,鸟巢已经被北京市政府收回,由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属于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公司,并且不作任何冠名。作为市民眼中的北京市地标性建筑,鸟巢的运营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主要是公益效益。这就对鸟巢提出了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由相关的调研可知:目前鸟巢场馆的运营团队有110人左右,一直致力于打造3个世界级:世界级品牌、世界级景观和世界级活动。已举办了诸如国际足球邀请赛、图兰朵大型文艺演出、鸟巢冰雪节以及鸟巢嘉年华等活动。同时,鸟巢还在以下4个方面积极策划相关产业的开发:1)鸟巢旅游,包括场馆旅游、奥运旅游和建筑旅游。主要目的是增加鸟巢的内涵和娱乐性。2)紧随其后的鸟巢旅游产业链的开发,其中包括酒店、餐饮、纪念品等项目。其目的是辅助鸟巢旅游业,以吸引游客。3)鸟巢文化表演,也就是之前谈到的大型文艺演出或者演会唱等。4)体育赛事,其中包括鸟巢策划的重大赛事,也包括租场活动。另外,鸟巢还进行无形资产的开发策划,包括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包厢开发和公益活动的举行等。

4.2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从鸟巢的运营现状来看,鸟巢场馆的运营已经初步具有了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雏形。然而,在构建由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体育场公司)、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这4类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服务供应链动态运营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负责运营的国家体育场公司还没跳出传统的场馆运营模式,只是重点经营文化表演、体育赛事、会展、场馆租赁、传统旅游等传统的场馆业务,没有立足于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去经营更多的体育场馆相关的服务,以突出体育场馆服务产业的特色,形成鸟巢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体育场馆服务产业的集群效应,致使鸟巢陷入到与表演业、会展业、传统旅游业、零售业等其他服务产业激烈竞争的红海之中;而且,在鸟巢服务运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有效、合理的服务运营战略和服务运营管理策略,也无法更好地整合和集成大量的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等企业到服务供应链上,以形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的集群效应。

4.3关于优化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本文依据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以便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系统地整合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

2)构建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的仿真平台。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对鸟巢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中的服务运营战略、服务运行管理策略,以及服务供应链中各行为主体的非线性关系等进行仿真研究,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鸟巢在实施相关的服务运营战略和服务运行管理策略上的盲目性。

3)在对体育产业的服务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找到体育场馆服务的蓝海。

4)逐步将鸟巢场馆服务采购的重点转移到体育产业相关的服务上来,比如:对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全民健身,体育俱乐部活动、体育培训、体育健身指导、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比赛服务、体育健身用品销售等服务的采购。

5)加强鸟巢服务供应链中的服务保障环节。吸引更多优质的进行鸟巢场馆服务保障的企业,加快形成鸟巢场馆服务的产业链效应。鸟巢场馆服务的保障主要包括洗浴服务、餐饮服务、日用品销售、停车服务、票务服务、信息网络服务、鸟巢场馆维修服务、体育场馆产业人才的租赁服务、体育场馆器材的租赁服务、鸟巢服务的预定等。

6)集中力量,研究并设计合理的服务供应链运行环境,大力吸引更多进行鸟巢服务销售的企业集聚到鸟巢的服务供应链上,依靠专业销售公司的力量,来推销鸟巢场馆的各项服务。鸟巢场馆服务的销售主要包括鸟巢无形资产的开发与销售、鸟巢服务的营销广告、鸟巢服务的营销划等。

7)鸟巢经营业务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对体育场馆服务产业的整合与集成上。要对逐渐聚集到鸟巢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种体育场馆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整合和集成,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进一步,对各企业围绕鸟巢服务供应链形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支持。

8)鸟巢运营企业应该尽快设计合理的鸟巢服务盈利模式,以减轻高额运营维护费用的负担。

5结束语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管理学理论、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服务理论、蓝海战略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等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系统的理论框架。最后,通过对鸟巢基于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鸟巢场馆的服务运营已经初步具有了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的雏形;然而,鸟巢运营企业在吸引文化表演、体育赛事、会展、场馆租赁、传统旅游等业务进行服务供应链构建及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立足于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去吸引更多体育场馆相关的服务,以突出体育场馆服务业务的特色,加快形成体育场馆服务产业的集群效应。因此,鸟巢应该尽快从与表演业、会展业、传统旅游业、零售业等服务产业激烈竞争的红海中突围出来,找到体育场馆服务的蓝海。同时,还需建立完善、有效、合理的蓝海服务运营战略和服务运营管理策略,更好地整合和集成大量的鸟巢服务供应商、鸟巢服务销售商、鸟巢服务保障商等企业到服务供应链上,以形成鸟巢场馆服务产业的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刚.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引入BOT投资方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24-26.

[2]倪刚.BOT融资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实用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14.

[3]鲍明晓,林显鹏,刘欣葵,等.奥运举办城市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与管理[J].体育科研,2006,27(5):1-10.

[4]李文生.对中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7-28.

[5]曹可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22-25.

[6]朱永强,陈元欣.梳理与借鉴:优化我国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构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75-76.

[7]韩开成,刘杰.论大型体育场馆的营销创新[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2):7-8.

[8]韩开成,顾长海,云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32-34.

[9]张元文,叶玮玮.华东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2003(5):19-21.

[10]闵健,柳伯力,胡艳,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9):6-12.

[11]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3):120-123.

[12]Richird C.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7:5-6.

[13]陈禹.复杂性研究的新动向: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及其启迪[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1):43-50.

[14]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 韩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47-51.

[15]霍兰.涌现[M].陈禹,译.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52-54.

[16]Wikipedia.Agent Based Modeling[EB/OL].[2012-12-28].http:///wiki/Agent-based_model.

第8篇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

前言

近些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日渐成熟,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运营转而发展成为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了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中,这也是地铁行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通过对各项体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安全的乘车环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地铁运营,作者主要对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进行分析。

1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原则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及时性、安全性、整体性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提升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网络化水平也有着极大地作用,主要几方面原则如下。

1.1 及时性原则

地铁运营行车组织主要是对地铁运营进行调度调整,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情况发生的情况下,调度应做到反应及时、调整及时、效果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地铁的正常行车[1]。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遵循着及时性原则,在对事态进行调度调整中需要做出灵敏的反应,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处理,事故发生之前或发生的初期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

1.2 安全性原则

地铁运营行车组织主要是对地铁车辆的运营进行组织和管理,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重要保障,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地铁行车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的保障,运营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工作一定要建立在安全性的原则上,为地铁车辆的运行打下夯实的基础,可见安全性对地铁网络化运营的重要性,因此,在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着安全性的原则。

1.3 整体性原则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管理,应本着整体性原则,在行车组织调度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整体的利益为主,例如,在对铁路突发性事件、紧急情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单个事件或单个设备故障处理,应站在整体系统的运行角度上进行综合性考虑,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以及调度调整后是否会产生其他的不良影响等,对实际的情况展开全面的分析,切实有效地提高地铁网络化的运营效率[2]。

2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这些先进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地铁运营中,形成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对提升地铁运营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注重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运营管理业务体系、运营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地铁列车安全、稳定的运营。

2.1 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

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的实施,应建立并完善地铁运营功能体系,主要包括维护体系、基础体系、运转体系、安监体系、管理平台等,通过相互的协调运行,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效率[3]。其中维护体系主要对电力、车辆、通信、信号等相关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故障维修、应急抢修等,进一步保障地铁网络运营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基础体系主要包括段场建筑、轨道、车站、桥隧等,为设备保障以及运营服务提供相应的场所。

运转体系,主要包括系统运行、调度指挥、客运服务等,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车站服务、段场运作、控制中心、乘车服务、行车服务等。安监体系,主要是对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水电、消防以及人防工程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监控,是地铁运营指挥以及应急监测的重要平台,对保障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管理平台,是地铁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稳定运营的关键,主要包括应急调度指挥、资产管理系统、票务清分、网络运行管理协调、维护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是构成地铁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的网络化运营功能体系,做好地铁正常运营的基础保障工作。

2.2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业务体系

地铁运营日渐由单线发展成为网络化专业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管理应该更加适应地铁网络化发展的需要,以线路为单位建立各线的调度控制中心,在各线路调度控制中心(OCC)基础之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集中控制网络中心(NOCC),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信息收发,行车指挥,应急管理,施工管理,维护维修,综合调配运营生产产能,从而充分发挥地铁网络化运营优势,达到运输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应有着可靠的管理业务体系支持,主要包括维护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公安管理体系等[4]。其中维护管理体系,主要针对地铁列车的维护进行管理,如,对地铁列车的车辆维修,信号、安全门、通信、供电、风水电、综合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维修以及应急救援、计量检定、物资保障等相关内容,当然,管理具体的实施工作应结合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对维护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设定。资产管理体系,顾名思义主要是对地铁运营的各项资产进行管理,如,运行资产、固定资产、资产运作开发等。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对地铁列车运营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如,客运、应急处理、行车、票务等相关的业务,是保证地铁列车稳定运营的关键。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负责地铁运营各项安全事宜的管理,如,安监、卫生、消防、公安等相关的反恐防恐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是保证地铁列车运营安全的重要手段。

2.3 地铁网络化运营规范标准体系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有着可靠的规范标准体系支持,是保证网络化轨道交通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5]。规范标准体系按级别从低到高可分为部门级制度规范、企业级标准规范、行业级标准规范、国家级标准规范、国际级标准规范;如果按照层次划分的话,主要包括专用标准、通用标准、基础标准等三方面;如果是按照系列划分的话,主要包括客规、技规、行规、安规等。规范标准体系是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的基础,通过以上这些规范标准体系共同建立,确保地铁列车的准点运营、安全运营,提供更优质的客运服务,同时对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效率也有着极大地作用,更是未来地铁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运行

在构建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之后,需要确保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有效运行,提高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运行质量,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因此,应结合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做好运行管理工作,提高运行的效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线网行车组织的运行

线网行车组织主要是为了满足乘客的形成需求,因此,需要确保线网行车组织的有效运行。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对各个线路进行统筹安排,包括涉及到的列车、列车人员、列车运行的时间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才能够确保线网行车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其次,加强对线网行车组织的管理,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将线网行车组织管理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进而实时对线网行车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有助于提高线网行车组织运行的质量。

3.2 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

实际上,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需要做好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运行的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做好各个线路列车之间的联系工作,通过统筹调度,确保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的高质量进行。其次,应做好运行图的安排工作,利用科学的运行图进行高质量的运输服务,能够提高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的运行效率。此外,建立首末班车配套管理体系,加强对首末班车的日常管理,从而通过做如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提高线与线之间运输服务组织的运行质量,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地铁行业蒸蒸日上,逐渐实施了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运营管理,对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文章对基于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的探讨,作者主要对地铁网络化运营行车组织实施的原则,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完善的一些管理体系等内容展开分析,进而为地铁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以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蒋玉琨,刘智丽,等.基于共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款清分算法及实施[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2).

[2]李夏苗,曾明华,黄桂章.基于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互馈机制的城际轨道交通走廊客流预测[J].中国铁道科学,2014(4).

[3]徐瑞华,张铭,江志彬.基于线网运营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班列车发车时间域研究[J].铁道学报,2014(2).

[4]徐瑞华,罗钦,高鹏.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3(2).

[5]王春娥.基于C均值聚类算法的交通时段划分方法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第9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189-02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财务绩效方面的评价是其业绩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资产属性、经营目标等与一般的事业单位、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财务绩效指标选取与设置方面公立医院是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的。在以往,公立医院中关于财务绩效方面的评价都是依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中的某些指标来实现的,单独针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指标并没有被提及。但是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制定和实施,为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逐渐成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更好的优化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起到了促进作用[1]。

一、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的概述

从实际公立医院的性质上看,医院价值、医院的服务目标是建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基础,而在绩效管理中评价指标的确立与设置是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就其实质上来看,就是从公立医院的根本价值出发,通过对医院日常工作中相关财务各项支出、收益、具体人员的工作量、具体效益的考察,建立起来的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方面的评价体系和考察标准。

1.设置医院财务绩效指标的意义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与否往往关系到了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效果,其对单位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医院而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和制度保证的实际需要,是医院运营管理方面提高管理效率的内在要求[2]。在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医院的财务情况将会被比较详实、全面地反映出来。科学的合理的医院的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能够充分的反映医院财务绩效,也能够为医院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所涵盖的内容

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指标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具体指标的选取方面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在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中,不但要包含医院经营水平等已表现出的财务绩效情况,还需要对一些潜在的财务绩效情况进行说明。其中潜在财务绩效,主要涵盖了医院的科技水平方面的内容。在具体指标的确立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3]:(1)医院偿债能力指标。医院偿债能力指标主要以资产负债率、债务风险情况为主要的代表,该指标主要用来体现医院负债在资产中所占的实际比例。(2)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医院经济效益指标中涵盖了收入成本率、收入利润率、资产质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的确立能够更好的对医院实际的经济效益进行动态的、科学的评价。(3)医院资产运营能力方面的指标。医院资产运营能力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指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这部分的指标通过医院收入、成本与流动资产的具体分析,来反映医院财务中资产运营的合理情况。

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的选取、权重及其具体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上面已经提到了在公立医院财务绩效各类指标选取中需要从医院偿债能力指标、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医院资产运营能力方面的指标三个方面来对医院财务绩效指标具体的选取进行考察。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中,为了实现指标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具体的指标选取是不能脱离以上三方面的评价体系的,同时在具体的指标确立中还应该对各个指标权重的设置做好分配。

1.资产质量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权重为12。这主要由公立医院的具体性质决定的:公立医院其本身属于是资产密集型的单位,在医院中存在着大量的医疗设备、病房及一些流动资产,因此医院资产运营能力方面的指标在总资产质量中的权重应该设置的稍高一些,因为总资产本身的存在对于医院实际运营状况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的方式计算总资产率,而总资产其周转的次数越多,则表示其运营能力越强,资产质量越高[4]。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权重设置为10。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指标主要反映病人欠费回收的速度,计算方式为(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应收医疗款余额。该指标值越高,表明收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坏账损失可能小、医院偿债能力强,通常情况下,在公立医院中应收医疗款周转的次数越多,则表示医院的资金占有水平越低。在资产总质量指标中还有一项就是对存货周转率指标的考察,一般存货周转率指标的权重设置为10。在医院中,医院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必须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这部分资产实际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医院要尽量要在满足实际患者需要的基础上,降低存货资金的占用。

2.经营增长指标

医院的经营增长指标反映的是医疗收入增加情况,经营增长指标的实现表明了医院的经营已经步入了良性轨道。其中在经营增长指标中,净资产增长率权重为9,其计算方法为:(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出了医院的净资产增值情况。经营增长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值率权重定为9,计算方法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00%,其值越高则表示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快,也间接的证实了医院自身的发展潜力。在经营增长指标中,人均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权重为9,计算方法为(本期人均业务收入-上期人均业务收入)/上期人均业务收入×100%,这一指标主要是对医院劳动效率的考察[5]。

3.成本管理指标

医院成本管理主要指的是医院通过对具体成本的核算、分析,提出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一指标的确立能够发挥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在这其中,包括了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指标、管理费用率指标、住院收入成本率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8、8、7。其中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率=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其重点是对患者看病费用中药品、卫生材料消耗情况的考察。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其反映的是医院实际的管理效率,其主要目的也是控制成本。住院的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100%,其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医院对成本的控制、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4.债务风险状况

债务风险状况中主要包括了流动比率的指标(权重9)、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权重9)两个方面。其中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反映了医院流动资产的动态情况。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则是年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年末流动负债之间的比值,体现的是医院负债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

三、总结

通过对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设置、其具体在运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财务绩效评定指标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参照财务绩效指标,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对各医院的财务绩效水平、管理运营情况进行评定,通过这样的评定、考察便于找到医院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对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能力、业务水平、实际效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在公立医院中,公益性是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之所在,财务绩效评定的指标的确立在提高了公立医院服务效率的同时更为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最大化提供了支持和物质保障,这样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将会减少。通过这类举措的实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利益最大化的局面将会被打开,公立医院的就诊流程、业务量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俞翠.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2]谢爱辉.浅议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J].中国市场,2012,18:78-80.

[3]崔爽,杨九龙,李中帅,李传荣.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研究——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8,02:57-61.

[4]周莹.综合评价在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9,12:146-147.

第10篇

一、本年度参加的项目及所担任的工作

1、主导的项目: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共十一个项目、渤海商品交易所、上海斯迪尔交易、交易市场清收虚子帐户透支、上海中规钢材、郑大总对总功能升级、宁波废料、天津联商所、上海华通铂银、今日钢铁、华商交易网(公司)、华商交易网(个人)、昆明泛亚橡胶。

2、参与的项目:金融自助终端系统二期、中国银联借记卡无卡支付、主机升级、结售汇及外汇买卖科目改造项目、黄金模拟系统。

3、运营管理标准及流程指导:流程测试指导、大连分行发展缴费通业务、珠海分行第二代金融服务结算系统、CCS系统分期功能优化项目、CCS信用卡新客服系统接口项目、BLACKCARD项目、网上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子收费项目、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报检收费项目、两行统一网银登录入口项目(公司)、两行统一网银登录入口项目(个人)、金融统计标准化理财统计报表、南京浦口非税收入、203大前置迁移项目、黄金模拟系统、银保通系统、南京江宁区财政非税代收项目、新一代银关通系统、集团工资加密模块。

除了上述的进行流程测试指导的同时必须完成的运营管理标准外。还单独测试了以下项目的运营管理标准:统一消息平台项目、平深通项目、深圳分行全国和深圳分行同城票据交换影像业务、湖北非税、武汉电子支付系统

二、担任工作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果

在运营管理标准测试的完成方面,不仅完成了自己流程指导中的运营管理标准的完成。而且,还帮助其它同事完成了相关的运营管理标准的测试。在运营管理标准的测试中,能够认真、细心和负责的完成测试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调好各级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对于对运营管理标准不熟悉的同事,也能耐心的做好指导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测试任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三、担任工作期间所取得的经验,如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

协调用户测试方面。用户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验收阶段的最终把关阶段,业务人员结合日常业务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的尝试性使用过程。我个人觉得不够安全感是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客户测试介入力度太小,尽管我们已经很多次电话催促业务人员测试,每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测试,他们来到项目组开发现场测试,也仅仅一两个小时时间,简单的进行验证操作即可。**银行算给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测试,从中也暴露出不少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组均已解决。

测试成效方面。系统测试中,我们共记录问题及客户新增需求**个,其中系统完善类问题个,新增需求类问题**个。组织了多次内部系统全面测试工作,兼顾日常系统更新测试工作,最大限度的进行了内部质量把关。

四、工作收获和不足

作为项目测试的参与者,对于日常的测试流程、测试任务分配、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协调内部测试及协调客户测试方面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理清了项目整个过程中测试小组的工作过程以及后期的项目移交工作。同时也对各子系统相应的业务知识有了更进一步认知。但是,自己的知识储备需要增强,相关业务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测试技能及测试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继续学习。更好的吸收项目经验,做好以后的补丁测试工作及其他项目的测试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引进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现象。本文则就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展开描述,与此同时,分析了其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作用,对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想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而通过事先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估算,进而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进行相关的分配、管理,以其达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合理分配以及各部门最优工作效率的运营管理模式就是全面预算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完成所定的运营目标,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还有灵活的市场适应性,它能使企业更快的调整市场方案。当然,主动性和综合性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闪光的优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大多呈现一种集百家之长的现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就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了自己的管理体系中。这种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它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资源和人力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其运营的效率。但同时,这种结合也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管理单位组织体系的构建并不全面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会有一个错误认知,就是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是属于财务部门负责的范围内,单位并不需要单独设立一个部门来进行相关工作。这种只是停留在表层认知的错误看法导致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出现过度重视财务的查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人员分配不合理,相关岗位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财务查算人员对预算管理一窍不通,而预算管理人员也对财务查算一知半解,全面预算的整个运行体系严重脱节,导致各部门的配合出现延滞,信息流通速度十分缓慢,财务查算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的参与性和执行力大幅度下减,进而出现运营目标没有得到及时完成的重大问题。这种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运营单位事前对财务所进行的相关估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它会导致有效性的大幅度降低和可行性的大幅度下降。

(二)预算的编制质量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编制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原因可能如下:一是运营单位使用的方法相对落后。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增量法。当然,减量法也常常被使用[2]。所谓增量或减量法就是指在给定的一定量的预算基础上,结合一些可能发生的变量因素从而得出的一个整体预算。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各个收支项目不同,其特点也会有所不同的这一因素,所以方法并不是十分适合实际情况。二是对预算金额的确定不合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通常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它有其自身的专属特征。但是现今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仍采用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定额标准,这导致了预算金额和实际花费有很大差异。三是预算编制内容不详尽。有些必要的花费没有预算来源的原因就是并没有将当前的预算计划整合到整体的预算项目中。四是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合理。预算编制的特点是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全部人员的参与,同时还要经过多方的反复论证。但是大多数单位并没有对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导致时间上的捉襟见肘。多数单位并不能及时完成当年的工作,少数完成的单位也是匆忙完成,预算质量并不高。(三)预算管理模式并未得到科学实施日常的有效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预算编制模式的正确选择,编制方法的准确使用,预算流程的科学遵循都属于日常控制的范围内[3]。当然,全面的执行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科学的实施预算管理模式,最先应该做的是市场调研来获取相关信息,进而根据相应信息来做出适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特点的预算方案。接下来采取适合的编制方法,结合各部门的相应职责和任务,分清层次和重点再进行相应的预算。最后从机制和体系出发,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批和监督体系。监控部门各司其职进而充分地对预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了预算的实施以及管理能够准确运行,同时反馈的信息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整个预算管理模式有条不紊地得到实施。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如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能够及时地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规划作用。预算管理是通过对财务的预算进而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从而使企事业单位完成运营目标,这其中包括了对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的规划。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加快运营目标的完成。二是协调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进行整体的考虑,它将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和资源结合起来,并不是单方面的预算管理。它的资源配置也并不是着眼于当前的状况,而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将单位各部门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以及工作人员间的沟通,避免了工作矛盾的产生。三是参照作用。企事业单位对运营管理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对各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参考全面预算的运营目标。单位首先建立一系列考核的奖罚措施,然后通过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考核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员工工作完成的状况。四是控制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编制,执行,调整以及后期的分析和考核。编制是从整体上对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的控制,这是一种事前控制。而执行和调整是指通过分析执行中所得的相关差异进而对预算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是事中控制的一种。最后的分析和考核则是事后控制的一种。通过分析预算支出和实际支出的差异原因,总结相应的经验,然后考核预算,探究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作用显著、成效良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霞.浅谈如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4,(5):217-218.

[2]赖黄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品牌,2012,(12):37-38.

第12篇

摘要:良好的专业性课程体系设置对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就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性教学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

0引言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兴起,社会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部分高等院校在八十年代初期先后开设了房地产经营管理这一专业。从1989年我国高等院校正式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这一专业到1998年止,在这十年间我国设置此类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114所。然而在1998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一定阻力,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倒闭,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急剧下降。因此,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此目录中将房地产经营管理调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的目录外专业。按照此要求,各个高校对已开设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进行调整,主要调整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该专业合并进入工程管理专业,另一种是将该专业合并进入工商管理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有的“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正式更名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代码设置为120104,主干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1992年,天津城建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办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是全国建设类高校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在1998年因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房地产经营管理这一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科门类为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该门类包含我校尚未开设的管理科学、我校已经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我校已经开设工程管理、我校已经开设工程造价和我校于2016年新增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5个专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开设对于完善我校学科体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提供框架性思路。

1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内容

我校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主要是将经济、管理、工程、法律等相关知识相互融合的专业,在培养方案安排上以重点强化房地产前期开发和后期资产的管理为特色,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前沿性理论知识和实践性应用技术的掌握。据此设定三个专业就业方向:一是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从事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和前期开发工作;二是房地产项目的策划,在房地产企业及相关机构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工作;三是房地产资产管理服务,从事(住宅、商业和工业)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管理工作。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建造技术、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及相关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备在房地产、投资、咨询、施工、金融与保险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开发投资、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产经纪和资产运营管理等能力,培养能针对房地产开发全过程进行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达到培养能力的实现,我们针对各个分项能力,设置了对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矩阵表。

2培养方案的三个就业方向课程体系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方案设定三个就业方向,围绕着三个就业方向设置了三个课程群。

2.1房地产项目开发,从事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和前期开发工作

选择该方向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大,建设和使用周期长,其前期开发居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程中的核心,该方向的选择可以填补本校现有其他专业培养方向的空白。该方向的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科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共包含16门课程。如表2所示。

2.2房地产项目策划,在房地产企业及相关机构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工作

选择该方向的原因主要是:该专业是在已经开设10年的市场营销专业基础上调整而来,是原有专业的教学、社会资源、项目前期分析的整合结果。该方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科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共包含11门课程。

2.3房地产资产管理服务,从事(住宅、商业和工业)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管理工作

选择该方向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的建设背景,存量房的逐年加大,物业的多样性,房地产金融特性的突出,服务提升的需求,去库存。该方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科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共包含12门课程。如表4所示。

2.4三个特色方向的逻辑关系

房地产项目策划将房地产项目开发与房地产资产管理服务联系起来;房地产项目策划建立全局概念,同时,作为一个职能与就业方向;房地产项目开发建立产品概念,强调技术性和市场性,同时,解决少量就业问题;房地产资产管理服务建立服务概念,强调运营、增值和交易服务,同时,衍生出系列职能与就业方向。

3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实施保障

我校教学培养方案主要突出实践性,其中包括实践性教学建设和实践性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直接应用知识而非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3.1教学思路的设定

本专业的教学思路主要设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办学定位设定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突出地方高校的三大能力,即为天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房地产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毕业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

3.2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

首先,从教学结构上考虑,重新论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由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逐渐转变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就业和工作关键能力方面的培养。理论教学主要以专业为导向,优选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技术逻辑体系,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从行业企业的需要出发,学校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挖掘出学生个体智慧和能力。因此,学校应重构现有的教学体系,将其完善成为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及考核体系等要素所构成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以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为目的,着力建立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真实技术实施条件、仿真管理案例和项目引领的教学场景。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多种教学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我校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主要构建了校内模拟实训室、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等三个平台,进行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和训练等,提高学生在房地产投资开发、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和资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根据每门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我校制定了包括实训大纲、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等在内的较为规范的文件。我校经管学院目前已经拥有了服务于房地产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包括:工程建设管理综合训练中心、信息管理与微机应用、3S、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平台等五个实验室和一个图书资料室;获批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此外,还专门设置了市场营销实训室、房地产综合实训室等。这些相关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这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3.3积极探索紧密的校企长期合作共赢机制,加强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校企合作首先是相关教育机构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密切合作。我们在原有与行业协会、学会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天津市物业管理协会等单位的密切合作。其次是与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根据我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内容,我校正在努力加强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前期部门、房地产营销策划机构、房地产经纪公司、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公司等企业的合作。

3.4强化“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落实。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和专业的校友会等社会资源,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施工单位、房地产专业经纪机构、房地产咨询机构和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等单位引进具有一定素质、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建立成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充分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所拥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专业教师到基地实践制度,通过一定的制度措施的落实来强化现有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和运转过程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通过有效激励手段,促使教师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何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30.

[2]张泽颖.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ATP循环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36-138.

[3]宋春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08):128-129.

[4]闫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42.

[5]黄英,宋春兰.转型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