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公开课讲稿

小学公开课讲稿

时间:2023-02-13 06:0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公开课讲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公开课讲稿

第1篇

我成长我快乐(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看着新老师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心中无限感慨:真是青春无价!青春万岁!听着郑捷老师的报告,再一次为之震撼和感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今天,平凡的我站在这个不平凡的讲台上,讲述最平凡不过的故事,心中更是百感交集。该从哪里说起呢?

从小就觉得老师是一个诗意的职业,或许是妈妈不知不觉的胎教,于是三保小学(台江实小)的老师们就常常见到一位瘦弱的小丫,咿咿呀呀,挥舞着教鞭,有模有样地学当老师;或许是命运使然,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福州教坛便多了一位为语文而生、而来的平凡的教师,为了梦想快乐地前行。虽然有过疲惫,即便偶觉烦恼,但在孩子们花朵般的笑脸中,我甘愿“花落为泥碾作尘”,用勤奋体验人生澎湃的激-情,以用心聆听教学动听的旋律,用快乐捕捉成长美丽的瞬间,用爱心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无论灿烂,还是阴霾,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我快乐并幸福着。

总而言之,我快乐并幸福的源泉是八个字:勤奋、快乐、用心、爱心!

勤奋是成长的基石

作家峻青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在同事眼里,我是省优秀教师、福州市劳模、市双“十佳教师”,特别是最近还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并主持以我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在学员眼中,我是一个得过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教坛“明星”、年轻导师;在学生们看来,我是在课堂里,与他们同悲同喜的可爱的老师。可在我自己的眼中,我不过是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笨笨鸟”,成功的背后最大的秘密武器、最大的法宝和秘诀还是那最普通的两个字:勤奋。

20年前,我走出师范学校分配在群众路小学,像在座各位新教师一样,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满怀理想,充满希望,特别羡慕那些名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恨不得一下子能像他们一样,自信潇洒,挥洒自如,从容自得。可第一节课就遇到了拦路虎,最简单的“a/o/e” 怎样教得有趣?怎样让学生牢固掌握?我把在学校里学的十八般武艺都搬了出来,可孩子们就是不领情,朝我哒哒哒开枪的有,哭着跳出窗外找妈妈的有,给我这个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当头一棒、让我束手无策,很是窘迫。挫败感相当严重,但成为好老师的愿望更为强烈。不久后,学校领导就让我在学校开一节公开课,我清楚地记得,这节公开课是《皮球浮起来了》,相比以后我所开的50多节公开课,它太微不足道了,听课人数:全校语文老师加校长只有六个人(群小两年,6个班15位老师),但即使如此,我也丝毫不敢怠慢,因为它是我在教学中成长的第一步。我的妈妈是台江区的一名教师,我让妈妈带着我找到台江区教学水平最高的老师请教,认真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个字,我带上面包在省图一坐就是一整天,仔细查找有关的资料。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我甚至联系我的同学,请她们带我到市里各名校,悄悄地站在优秀教师的班外“偷艺”。对我的做法在座的各位肯定不能理解,“就6个人听课?不至于吧!”是啊,连我的妈妈都不理解:“上这么一节课怎么这么难?”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我自小就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队,第一堂训练课是托球,我怎么都托不好,夜深人静,家家户户熄灯、睡觉,只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练球,不时还传出“笃、笃”托球的声音。3下不行,5下不行,妈妈睡了一觉起来叫我快睡,我说一定要托到10下,妈妈劝不下我,只我去睡了。第二天测验的时候,一个个伙伴,前赴后继,托个三下五下便纷纷败下阵来,我却意想不到地托了106下,得了绝对的第一。当时既高兴又害羞,高兴嘛谁得第一不高兴,害羞呢同学的掌声实在太热烈,老师的表扬太夸张。正是自小培养的勤奋精神,使我6人公开课获得成功。

1997年我作为学校十个选手之一要参加省市小学、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其实这次参赛非常为难,毕业十多年了,好久没有练习,“功力”已经严重退化,更重要的是小孩刚刚出生没几个月,我找杨玲副校长软磨硬缠,想说服她不要我参赛,甚至说,我这肉包子身材参赛肯定没戏,雷厉风行的杨校长说一不二:肉包子身材怎么了,还能引人食欲呢,别说了,非参赛不可!我看实在推托不掉,没辙了,那就练吧!我这人的脾气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就全力以赴,全心以对!每天集体训练一小时后,我又独自一人留在教室练简笔画,很快宽宽的黑板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简笔画,无法落笔时擦掉重新再来。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晚必须练十张毛笔字、钢笔字,看两本语音及演讲材料,完不成任务决不睡觉,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书掉在地上惊醒了我,捡起来又接着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在市直属校比赛中拿了全能第一,在全市五区八县又得第一、在全省比赛中还是第一时,许多人连连惊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在这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只要有一点微小失误都不可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埃好好佩服你哟,怎么得第一,我也故意回答,我也好好佩服自己哟,一不小心就得了第一。其实在这次过程中,我从未考虑过得第一,心里想的只是不愿给学校丢脸、给集体抹黑。我知道这第一不是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可我经常却能得到这些“馅饼”,为什么?不是因为我长得高,手足够长,不是姚明嘛。我想说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不付出肯定得不到回报。我用自己的勤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成长搭了桥、铺了路,也让我在福州年青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得到认可。其实在这一年里,我的公开课《海底世界》参加校、市比赛均获奖,并作为惟一一节课选送到省里比赛,得了第一后参加全国比赛,在40多节课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然,而这一等奖只有两名。

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往往都有关键的几步,我也并不例外。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当回首过去,或许会觉得有些稚嫩,但这种稚嫩正是成长的基础,是每一个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勤奋则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勤奋不仅是某个阶段,某件事情上的努力,而是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我相信,只要你用朴实的勤奋和无言的沉默宣战功利和浮躁,用无怨无悔,始终如一的坚持涂绘教育的真实和真实的教育,你就能够及时登上新的台阶,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提升。

第2篇

一、规范集体框架备课

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学活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面对和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只有集体合作,共同探究,才能有最佳成效。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们将集体框架备课制度化——时间地点固定、框架备课内容确定、中心发言预定、上传及时敲定。

教研组两位框架备课组长,很少在常规的组织管理上或者引领框架备课上花时间,因为开学第一周,我们把集体框架备课活动的计划一经安排,大家以后就是非常自觉、非常认真地按部就班了。我们的计划不仅仅是上传到校园共享的,也是放在桌面上便于随时打开的,更是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它提醒、督促我们活动前事先要熟悉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准备充分发言的。星期一和星期二下午的第一课分别是一二年级数学组集体框架备课的时间,每逢这个时候,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走进家长接待室,急切地交流这一星期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接着开始讨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每次的中心发言人都要查阅大量地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资源,加上自己的教学思想,再整理成篇,可以说是备好了主讲稿才发言的。主讲人谈了每节课的编排意图、教学重难点、提出教学建议等之后,大家补充意见,把自己的一些疑问、教学设想、有新意的地方拿出来交流、讨论,思考,大家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但是我们始终将“和而不同”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就是只统一思想,不案,倡导把集体框架备课和独立框架备课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每位老师都能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集体框架备课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不同起点、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为备课组这个重要阵地在课改实验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同时,它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二、抓实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指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而又必须遵循的教学规范和要求。在实施“六认真工作要求”中,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视。

学校提出至少要有提前三天的框架备课量,教研组长每个星期一检查框架备课,全组教师都能按时上传一周的框架备课,而且内容详尽,各俱特色。一般框架的备课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流程,而顾坚老师一直坚持框架备课,突出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我们知道教学本来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备课备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作业的批改,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有非常有效,例如:笑脸、鼓励语等。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练习、月考和期末质量检测,真正将考查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三、彰显教研特色

教研组全体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学

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结合学校有效教学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了“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研究主题。通过十几节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反复试讲、反复评课,老师对学校主课题的理解思考走向深入,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备课组全体听课、教研组长参与;二是第二次试讲,教研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本学科老师、业务领导参与。

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第三是专家点评总结,由听课的业务领导进行点评,最后由教研组长作总结。

课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在反复几次的听课、评课上。在这些反复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明白集体备课的好处,明白听课要听什么、评课要评什么、反思要思什么、总结要总结什么。专题式研讨让老师们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更明确了研究的方向,让老师们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升。研究课作为我们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将不断促进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精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四、演绎课堂精彩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新老教师互学互促。

围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这一研究专题,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逐步使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王老师参赛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赵老师的展示课《可能性》、《9的乘法口诀》孔的研讨课《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统计》,马老师参赛的《观察物体》,李老师的汇报课《10的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我们的常态课无不重视情境的创设及它的有效性。可以说,教研活动主题化演绎了我们课堂的精彩。

第3篇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桃李金黄的九月,在隆重庆祝第23个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今天,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诉说教师的情怀和感悟,对我来说是幸运,也是考验;是动力也是压力,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种鞭挞。

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小学数学的讲台上工作着、耕耘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受学生欢迎,让家长爱戴,叫领导放心的老师,除了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平易近人、关心学生,富有爱心外,最重要的是上好课,成功于40分钟的教学。

“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这是我执教多年的目标,每天当我步入教室站到讲台上,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这节课里面把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让学生满载而归。

要提高40分钟的质量,就要认真地上好每节课,我的体会是:第一,目标明确。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通盘考虑行之有效的施教方案,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和引导学生。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我也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与老师配合,学有所得。

第二,活跃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创造在于教师。活跃的课堂取决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而学生的“思维机器”有待于教师的启动,这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受以“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当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昂,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掌握知识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三,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教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艺术的丰富方面。我希望我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我的学生总能在欢愉、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我一直未敢懈怠,坚持多方面地努力学习,记得我上次代表阜沙镇参加中山市的青年教师数学评优课,我除了外出听课学习,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课件和课堂实录,通过观看和学习别人先进的课堂设计理念,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有效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中,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课堂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更新中,但我一直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去学习、去适应、去创造,一定会收获良多。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不断的学习中,我自己的教学能力是逐年提高,教学经验也不断丰富,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老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多年来,我常承担大型的公开课和教研课,代表镇参加中山市的数学活动课和参加中山市青年教师数学评优课均获得了市的一等奖。多年被评为镇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山市的优秀女教工,今年还有幸被评为中山市的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我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教学总结和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多篇的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获得市奖励。我知道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培养和对我教学工作支持,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耕耘和努力。

第4篇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一

通过一学年的校本培训,令我受益非浅。从对培训的精彩内容的学习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二

本学年度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校本培训方案,并以此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本学年度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

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

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

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新课程理念培训。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学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评选出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20节次,听评课20节次。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我校积极为教师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

(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理论学习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先进行半小时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质量。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传统的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但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

本学年度,“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旋律。可以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请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讲座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

(4)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我校努力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具体形式是每位教师坚持每天下班前写当天工作日记,使领导及时了解到学校大大小小的人和事,便于及时沟通与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共同提高。

首先学校开展师徒结队,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5)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年度我校组织了一次校内优质课评比活动,多名教师认真准备了公开课,取得了一致好评。另外,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尽办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如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6)新教师培训。

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专项训练和辅导;开听、评课评估结果、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查学生作业本的批改情况、教学体会心得评比、教案评比和教学质量等成绩,对新教师排出等次。

(7)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培训。

教研组定期活动(每两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培训后的反思

(1)教师的理论学习仍要加强督促。

(2)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力度不够。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继续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三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回顾一年来,我校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将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总结如下:

一、校内提升

(一)学校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在校本培训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伊始,我们吕志仁校长就参加校本研训会议,共同商讨、制定校本研训计划。

还有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尤其重视的学生安全问题,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还有一些教师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主持专题论坛。

如有丰富班主任管理经验的xx老师的《班级的有效管理》,xx老师的《如何上好科学课》,xx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等,他们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通过“讲座”、“讨论”、“汇报”等形式引领着全体教师的课改思想,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矗

(二)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思想。

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

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我校骨干教师麻旭华为老师没开设公开课,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

每学期设置“优质课”周其他骨干教师上一节展示课,用他们的课堂实践相全校教师传达新的课该理念,引领教师走进新的课堂,感受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现常

(三)其余教师用教育随笔引领思想。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老师们通过听讲座,听课,分析案例,交流心得体会,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我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师会上交流教学反思。

二、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

(一)通过工作总结来反思。

我校教师,不管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资格高低,兼职多少,人人都撰写工作总结,人人都重视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类别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导工作”、“总务工作”有的教师每学期写一、两份,有的则写三、四份;不管篇幅长短,总是个人工作的经验结晶。

(二)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每学期我校都会开展一些教研课,还有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如:xx教研室送教下乡,xx小学送教下乡、xx小学送教下乡。

开展教学联谊活动:与xx二小的教学联谊,与xx小学的教学联谊;还有全校老师参加杭州的“千课万人”听课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三、创造条件,让培训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培训的时间。

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各一次,每月开展专题讲座一次,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如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讲座、新教师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新教师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年度我校派出90学时培训的教师有2位,这对于我们这所经济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四、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一)搞好讲课、听课、评课话动

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本学期我校开设“优质课”周,学期初在排课时保证了在本学科教研活动时同科目教师没有上课任务。讲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听课教师在听课中对照自己备课授课时的不足,力求在自己教学中改进。通过评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二)不断强化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基本功训练。

能写一手漂亮字体,不仅是自己终生受益的技能,而且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具备的技能。为了提高老师的基本功,学校专门让每位教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硬笔字,大家互相学习。

老师整理出了写字教学的模式:比较字形结构——找出重点笔画——练习写字——改进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虽然大家的字体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都喜欢上了练字,还能修身养性。

还有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培训结束后,无论是WORD文档的操作还是幻灯片的制作,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有一些年长的教师从未接触过的课件制作,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安排都有较清楚的认识与了解。

五、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缺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发现缺点、改正缺点,才能使我们迈向成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个别教师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认真对待。

2、在教师基本功训练上,过于重视教学工作,偶尔忽视校本培训,缺少力度。

3、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六、校本培训今后努力方向与措施:

针对上述优点与缺点,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1、加强领导监督,定时定量地检查每周、每月布置的各项工作。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考评方案,对广大教师进行量化考评,学期末、年终公开考评结果。

3、穿插不定期的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例会说明。

第5篇

关键词:南疆村小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33-05

新疆南北疆是以天山山脉作为分界线,天山以北称为北疆,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和田地区属于南疆范畴,它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因此,该地区中小学校以及大中专院校推行双语(汉语和维语)教学尤为重要,而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目前,该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尤其是远离县城、比较偏僻的村小学校尤为突出。但因村小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普遍偏低,导致该地区农村小学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鉴于此,本文以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双语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和剖析,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四条解决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双语教师,一般是指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教师。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通常是指在民族地区,被定岗在双语教育岗位,能够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本文研究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特指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农村小学教师中,能够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简称:维语,也被称为维吾尔族人的“母语”)给双语班进行教学的各个学科的维吾尔族教师。

2.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通常是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是直接影响双语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促使双语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本文研究的“双语教学能力”,特指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的村小学校维吾尔族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共通的、基本的、核心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1,2]。

3.双语教学模式。截至目前为止,南疆和田地区小学双语班实施的双语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双语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模式:所有课程母语授课,开设汉语课程;模式一: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模式二:母语文使用母语授课,音体美课程中,凡是涉及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使用母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模式三: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开设母语文课程。从2010年开始,南疆各县乡村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客观实际,将以上四种模式中两个或三个相互融合,自主创造出适应当地教学条件的各种各样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双语教学模式”,特指目前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农村小学双语班维吾尔族双语教师的授课模式,该乡村采用一种自主创造模式,即传统教育模式向模式一过渡的一种中间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汉语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数学课程授课形式有三种:完全使用汉语授课;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进行授课;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进行授课;(硬笔)书法课程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进行授课;信息技术、科学、母语文、思想品德、新疆、体育、美术及音乐等课程使用母语授课。

二、现状调查

1.研究方式。本文选取南疆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采用自编问卷,对该乡村的1所中心小学和10所分校的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2份答案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除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外,笔者还对其中8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访谈,2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个案研究。

2.现状及其分析。笔者对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的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助访谈、观察、听课、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下面对调研结果进行逐一分析。①双语表达能力情况调查。南疆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57名,其中汉族教师10名,少数民族教师147名,包括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及维吾尔族,而维吾尔族教师是主体,达到130名。这130名维吾尔族教师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分布为:50岁以上29名,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以专九、专八岗为主;40岁至50岁之间有41名,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以专十岗为主;其余都是30岁左右,学历以大专为主(近三年招聘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专十二、专十一岗为主,该年龄段占总人数的47%,快接近一半,表明该乡的村小教师整体上呈现年轻化,学历及职称都有些偏低。该乡11所村小学校,全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学生,将学前班除外,从1年级至6年级,共开设90个教学班,其中普通班18个,双语班72个。虽这130名维吾尔族教师都给双语班上课,但能够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仅有40名,因而本文就以这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作为问卷调研对象,其中双语表达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以及访谈、听课可知,虽然60%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曾参加校本培训、各种短期培训以及进修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且他们的HSK等级以7、8级为主,但实际上并达不到这个水平,仅仅只有4名承担汉语课程的教师完全使用汉语授课,但对于其余36名教师:有些教师与笔者交流时,不能很好地理解笔者的话题,需要反复阐述说明;有些教师地方口音很重,且汉字发音不准确,语句不连贯,甚至说错字,让人理解很费劲;有些教师板书汉字写得特别慢,不仅不整齐、有些乱,而且书写笔划不正确。总之,通过调研,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母语表达能力非常好,但大部分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听、说、读、写方面,尤其是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在太弱。②双语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调查。如果说双语表达能力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前提,那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则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基础[3]。依据杨淑芹、孟凡丽教授的观点,双语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材分析能力和双语教案设计能力两部分构成[3-5]。笔者在了解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维吾尔族双语教师实际情况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和双语教案设计方面设置调查问卷,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以及结合观察、访谈、翻阅一些教师教学的相关资料可知,维文注释的汉文教科书比较受欢迎,他们认为选用此类教科书有助于他们备课和更好地教学。但由于他们承担课程门数多(平均每人4门)、课时量大(周课时平均22节),且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从而导致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精心备课,再加上计算机操作技能所限,大部分教师很少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进行备课,而是原封不动地照抄教科书。笔者翻阅了8位教师的教案本,有些教案的教学过程写得非常简化,且教案本中很少看到他们对黑板板书内容、框架的设计。当然,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赞同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公开课、集体评课、讲课比赛等各类教研活动,但这些活动他们觉得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帮助不是很大。表2统计数据也表明,大部分教师竟然对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模式及流程了解不多。因此,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教案的设计还需要大幅度地提高。③双语教学实施能力情况调查。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双语课堂教学能力,这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参考相关文献[3]以及结合该地区双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设置了双语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以及结合多方面调查可知,虽然这11所村小学校共有配置较好的5个计算机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以及几乎所有教室都安装“班班通”设备,但大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黑板+粉笔”讲授式教学为主,偶尔会借助实物,却很少使用这些先进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表3统计数据显示可知,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设计教学情景进行新课导入,他们忽视了利用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并很少把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次听课发现,他们并没有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在讲授新课前直接告诉学生,他们每节课授课信息量太小,通常都是按照教科书把基本内容讲完即可,讲授辐射面小,课堂举例(如数学)也偏少,他们把原因归因于学生底子薄弱,讲授内容辐射面大了,学生消化不了。还有,教师们只注重上课、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除1名教师外,其他教师业余时间根本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总之,笔者对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整体印象不是很好,但他们自我评价良好。

三、制约因素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听课、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多方位调查及剖析,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主观影响因素:大部分教师自身不积极进取,喜欢安于现状。再由于小学以及初中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入初中缺少考核环节,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内在驱动力。还有,由于大部分教师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太弱、不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不到精心备课、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等,导致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2.客观影响因素:首先,因该村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作量太大,课堂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其次,学校给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及双语班订的教材主要是带有维文注释的汉文教科书,并且好多教材没有逐年更新,学校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教材选配制度。再次,学校目前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的各类培训、进修的成效不显著,无论从培训对象,还是培训方式,都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最后,该村小学校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很好,并且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资待遇跟其他教师是一样的,从而导致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资待遇。

四、解决对策

针对制约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四条解决对策。

1.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教育部门及地方学校必须严格把关,这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当然,学校应多安排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到新疆师范院校、内地师范院校以及各种短期师资培训部门参加汉语培训,培训时间至少1年。其次,学校要多次安排公开课、集体听课评课、学校督查组及领导听课评课,以及积极组织并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比赛等活动,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再次,针对南疆村小大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太熟练计算机操作,信息化教学能力太低,学校应该多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专题讲座培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而且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来辅助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6-9]。还有,学校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案例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学校应出台“外引”政策,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双语专家对校内骨干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培养时间不少于5年。另外,学校应多安排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单科培训、单科进修、访学,以及外出参加各类相关教研会议,这些环节都能帮助教师提高学历、学识以及教学水平。

2.鼓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针对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他们忽视了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学[10,11],笔者建议学校可以采取项目立项和课程建设的方式,鼓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大力支持具备申报条件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作为项目或课程负责人,进行校本教研及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尤其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然,学校还应加强团队教师、民汉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步实现好教学资源、好教研成果的共享。同时,学校应当制定激励机制,对重视教学、研究教学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

3.加强教学过程检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外,学校还应当加强教学过程检查,笔者建议构建一种“日常教学检查+三个关键阶段点检查”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是以教学管理人员(如校领导)巡课、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学秩序、教师按时上课以及学生出勤等为主,并不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而三个关键阶段点检查是指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检查,其中,开学初检查以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稿等完成情况为主;学期中检查主要是对已完成的半学期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抽查;学期末检查主要是将校领导听课检查、同行集中听课评课、公开课和学生评教等结果结合起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坚持教学过程检查,会加强教师的规范意识,教务处应将教学过程检查作为教学方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学校应尽量选用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统编教材,对于主干课程,最好选用教育部等优先推荐的教材,比如选人教版教材。学校或任课教师应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意见,坚决淘汰过时、劣质的教材,确保高质量、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进课堂,比如根据学生情况,老师可以自编教材。事实上,教材对于教师来说也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10-12]。因此,任课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四条解决对策,以望为该地区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淑芹,孟凡丽.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解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2):64-68.

[2]杨淑芹,于影丽.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评价方案建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62-71.

[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128):153-158.

[4]吐尔地・买买提,杨淑芹,哈米拉・斯拉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特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05-107.

[5]吴国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基于新疆疏勒县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3):50-55.

[6]杜文军,曾思远.新疆南疆四县双语教师调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6):50-58.

[7]苏生艳.南疆三地州双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9):15-16.

[8]王洋.新疆南疆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5-8.

[9]刘培培,范德广,拜合提亚尔.双语教师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的实证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3):52-55.

[10]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言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本栏目投稿邮箱:,欢迎各地教研员赐稿。

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诸多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两类问题。第一类是教师自身的技术修养问题,第二类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点问题。前者关注教师掌握何种技术,如何使用技术,是整合课技术的支点;后者关注技术应用在什么地方,是整合课技术的落脚点。两者关系密切,共同决定了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

技术的支点

整合课堂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技术,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于如何使用技术存在较大误区,下面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两则事例,足具代表性。

事例一:一位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前突然电话求助信息技术教师,课件中一个“砸蛋”的文件不能打开了。信息技术教师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PPT中的链接出现了问题。这属于“常见故障”,信息技术教师让英语教师自己去调整超级链接。没想到课件是别人代为制作的,该英语教师根本不懂超级链接的使用。没有办法,信息技术教师只好承担起“义务维修工”的责任。

事例二:一位数学教师要参加优课竞赛,他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希望将一张素材光盘中的视频插入到PPT页面上去。他请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解决这个难题,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难题,可是光盘中的文件经过了加密处理,在光盘目录中根本无法找到相应的视频文件。于是,信息技术教师建议:课堂上需要用到这段视频的时候,直接运行光盘,播放视频。可是,这位数学教师纠结于操作比较麻烦,又怕影响评委打分。最终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借助屏幕录制软件,将需要视频重新录制一遍,解决了“问题”。

在整合课教学实践中,寻找技术的支点,实际上是解决教师对技术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1.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技术

不管任教什么学科,教师不仅仅是课件操作员。教学是教师自己设计的,课件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承载着教师自己的设计意图。事例一中的英语教师的“拿来主义”,将技术处理的责任推给他人,实际上是将隐患留给自己。

教师掌握必要的技术是为了能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教学,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自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失去“必要的技术”这一支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常常遭遇困境。

简单来说,教师应该比较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掌握一些学科性较强软件的操作,如数学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几何画板软件。

2.教师需要简化技术

在整合课堂中,技术本应该是用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而在一些整合课竞赛中,教师似乎为了展示“技术”而运用技术,过于注重课件的功能,有些教师甚至将一切教学内容都“注入”课件之中,放弃了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事例二中的数学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教学,不但增加了课件设计的繁琐性,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简化技术要求教师避繁就简,如果使用简单的技术就能解决问题的,则避免引入复杂的技术。“简化技术”这一支点要求教师着眼于教学本身,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首要原则,不要强求技术运用的完整和巨细。

技术的落脚点

在很多整合课中,技术的辅助作用是有限的,如PPT展示代替板书,媒体声音代替教师朗诵,甚至虚拟实验取代实际操作……理性思考这些现象会发现:有些技术使用完全是多余的,有些技术使用则是错误的。

在整合课教学实践中,寻找技术的落脚点,实际上是解决“技术应该用来干什么”的问题。

下面这些案例的做法,给予我们积极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找准技术的落脚点。

1.落脚点之一:使用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段:

课堂上,教师使用动画演示下列过程:先分别将三个角“割开”,形成三个小扇形,用三种颜色表示三个隔离开来的小扇形,再把三个小扇形拼接起来,正好形成一个半圆。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度之和正好等于一个平角角度,即180度。

小学语文课《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动画再现了以下过程:一头大象走到船上,船身下层,水面处被标上了红色的标记,随后大象走下船,船身再次上浮,然后人们不断往船上放石头,直至船身下沉至红色标记线……

分析:在《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使用动画技术直观地展示了较为抽象的思维过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曹冲称象》教学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不但很好地掌握课文的重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一举两得。

使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可以顺利地克服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不足,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另外,在一些实验课程中,使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学生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物质的微观领域,也可以进行各种虚拟实验。理化等学科教师只需要稍加培训,就可以熟练掌握仿真实验室等软件的操作方法。

2.落脚点之二:技术本身作为学习的工具

初中英语课“每日演讲”教学片段:

教师宣布进入“每日演讲”环节,演讲的学生走上讲台,打开电脑中事先准备好的PPT演讲稿,用流畅的英语开始每节课的5分钟演讲……

初中数学课《统计图表制作》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课堂任务”分发到每一台学生的计算机中,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需要自己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制作图表并撰写图表分析结论。

学生使用Excel软件制作表格,然后使用软件的图表功能生成图表;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再使用Word软件,撰写分析报告,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

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常见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在英语课“每日演讲”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PPT演讲稿,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作,并且实现自我展示。在《统计图表制作》教学片段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笔纸工具作图法,让学生借助计算机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两则案例都将技术本身当作学生的认知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正呈现开放化的趋势,很多技术正在或即将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工具。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即时通信工具讨论难题、交流观点等;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学习资料;可以借助博客撰写日记和作文,并互相评价。

3.落脚点之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WebQuest教学片段:

教师提出任务: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又怎么会被毁灭的?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分组学习:

一组、二组:收集圆明园园林艺术方面的资料;

三组:收集圆明园历史文物方面的资料;

四组、五组:收集圆明园毁灭方面的资料;

各组分别制作相关的电子作品。

教师提供资源网站:省略/(圆明园遗址),并做适当指导。

第7篇

第一次尝到甜头是教《鸟的天堂》。课文比较长,语言比较散,我找不到突破口。拿着课文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很久,也不知道用什么来将这些散落的点串起来,打开《使用手册》,里面有这样一则设计:

对呀,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都体现了这“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课文有几个段落的描写集中清晰,值得学生积累、模仿。于是我就围绕这个练笔设计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说说“鸟的天堂”指什么,谈谈对“鸟的天堂”的整体印象;再默读课文,找一找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有哪几方面的原因,在交流中概括、梳理,开展朗读指导并加以积累;最后引导学生转换人称进行有条理的介绍。所有的学生都兴味盎然地投入到阅读、练笔之中,效果非常好。

几次备课下来,我发现《使用手册》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助我正确解读文本。年轻教师没有经验,对于教材的理解总是过于琐碎,每一点都想抓,每一点都抓不实,许多时候理解甚至还会出现偏颇,而这本《使用手册》将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设计,让我知道每篇课文可以教什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些语言现象上。这样,备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会走偏甚至迷失方向,课堂教学各大板块简洁明确,操作思路也因此而显得清晰。感触最深的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设计过程:

一开始备这一课时,我就认真阅读了这则设计,想着这个练笔的内容本身很简单,学生容易完成,因此草率地认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意义,决定弃之不用。在第一稿教案中,我用常用的填空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然后再选择重点语段展开教学,品读语言。

教研员老师看了教案后问我:与其他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这种文章体裁上的特点?我愣住了,心想:演讲辞不就是表达一个观点,再对听众进行号召吗?可这算什么特点呢?再次翻开《使用手册》,反复阅读这则练笔设计,心里思量着该怎样完成这道题,最后终于有所醒悟:作为演讲辞,本文和其他课文在写作上有很大不同,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稿――围绕观点用事例加以证明。回环反复是本文强调观点的手段,但抒情性的文字让人一时间弄不清楚文章到底在写什么,因此引导学生先读懂作者究竟要说什么显得极为必要,而这则设计就能很好地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这样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简单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在梳理全文后让学生明白每个自然段其实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再来完成这个练笔。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轻松地把握了作者的诉求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了演说辞的特点,还让学生明白了阅读这种体裁的文章,并不能只将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更要明了作者反复表达的诉求。

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教与学就在“随文练笔”的推动下展开。对于我来说,一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步骤简洁,上课时不用时不时去看教案了,倒是能多花心思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作出调整,心中有了底气,真正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主导性。而学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与课文对话,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赏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文字,沉入流动的语言中展开思考,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真正属于他们。在练笔的推动下,学生的思维活动真实有效,语言的迁移和内化就很轻松,学生和教师都很有成就感。

在长期的使用中,我不断地认识到,有了高质量的练笔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就已初步成形,且围绕练笔设计展开的课堂教学操作起来十分轻松。我开始越来越自觉地用随文练笔来构建我的阅读课堂教学。

一次公开课展示活动,我执教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一课。课文中的怀特森先生有意编造了有关“猫猬兽”的诸多知识,让“认真学习”的学生在随堂测验中全都得了零分,以此提醒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一事一议的手法,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出发,阐明了一个道理。在教研员老师的指导下,我针对“事”和“理”采用了两个练笔设计来构建课堂。

练笔设计1:

练笔设计2:

在学生初读感知后,我让他们找一找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练笔设计1能帮助学生理清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我放手让学生找,可以是具体的描写,也可以是概括的叙述。接下来我还引导学生将填写的句子有序地进行排列,再连起来读。这个练笔的过程一步步呈现了学生对怀特森先生做法的认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理解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而练笔设计2则借旁人的质疑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以此突破本文的难点。这是对本文的概括,也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事与理结合的写法。就这样,我用两个练笔设计串起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操作简便,使学生在轻松的读一读、找一找、写一写中,对课文一事一议的写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作。

第8篇

(一)“点对点”即时培训

视频系统培训突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的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得整个培训具有了更强的“时效性”。视频系统培训模式下,受训者可以通过安装专用的客户端应用软件或者是从网页直接点击进入,接受“点对点”的培训或者是自主点播培训。视频系统下,教师在主教室进行讲授,受训者在各自工作的地点或者家里“听课”,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双向传输的特点,使得受训者拥有到现场进行培训的感觉。

(二)“开放性”培训

视频系统培训模式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其在素质教育、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形式、内容必须要体现与时俱进,否则,就难以跟上新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将视频系统应用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模式中,有助于根据培训者、受训者的需求及时更新培训的内容、设置专门的讨论话题,提高培训成效。视频系统的应用,在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不同的受训者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借助该平台,教师可以将已授课程视频、课件、音频以及电子讲稿等上传到网站,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掌握的程度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率,使得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国内教师培训的应用情况来看,基于视频系统的教师暑假培训模式,就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机会,这是传统的培训模式所难以相提并论的。

二、视频系统在教育培训中应用的领域分析

视频系统采取实时传递、录播播放培训内容的方式,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要内容,对受训者进行视频培训,对提升广大受训者的水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具体应用的方向来看,视频系统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在远程互动课堂教学、远程会议培训、远程教学观摩评估、远程网络教研、远程教学合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实地培训模式不同,视频系统下,受训者的人数可以不受限制,用户只要下载客户端就可以登录平台接受培训,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受益于所有的教师,对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视频系统作为多媒体传输领域发展的一个热点,其以硬件视频系统的音频、视频交互为主要特点,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工作协同、数据写作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标准配置”。

三、视频系统在教育培训中的建设与应用

基于视频系统让中小学教师运用现有的教室录播设备结合办公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手机等,通过耳机和麦克风等音视频采集设备,实现基于网络上的点对点即时通讯就能够实现质量高、可靠性强的远程互动课堂教学、远程会议培训、远程教学观摩评估、远程网络教研、远程教学合作等功能,有效地节省培训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培训效率。

(一)远程互动课堂教学

基于网络视频的远程互动课堂教学平台,使培训者与受训者基于该平台实现了实时性的、面对面的互动,打破传统模式下课堂,十分有利于提高受培训者的学习兴趣和培训质量。而且远程互动课堂是通过实时视频实现的,这个互动是可以随时生成的,因此培训者与受训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平台马上构建一个课堂,即时可实现多地的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平台对于边远地区中小学校教师的培训更加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随时互动,使边远地区的受训者节省时间和经费之余,同时享受到了和城区受训者一样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二)远程会议培训

基于讲座模式建设远程会议培训系统,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教室安装一定的视频录播系统,在培训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培训者与众多受训者互联网上的“面对面”的教学,培训者采用就平常上课般进行讲课,系统直接将其图像、声音、讲义以及板书实时地传播至各处的受训者,受训者可以实时地收看整个培训过程。培训者如需要,随时可以打开系统互动功能与受训者进行互动,受训者也可以通过举手、文字交流、音频发言等方式及时与培训者或其他受训者进行交流,系统还有录制功能,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完完整整地录制下来生成视频文件并自动上传到视频资源服务器,受训者可以在后期在线或者下载方式回顾整个培训过程。

(三)远程网络教研

根据教育管理部门日常教研活动的需求,同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的需要,基于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再整合视频系统加以辅助,开发建立视频系统模式下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组织人员通过视频网络教研系统在网络上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可以通过视频系统在不同的学校实时收看一节或者多节公开课、或者观看一个讲座,更加可以直接通过视频资源系统调出一个视频进行观看,然后根据这个内容在教研平台上面进行互动交流。整个交流研讨过程会完整地在平台内保存下来,后期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广州市荔湾教育平台的视频教研系统在视频直播或者点播的同时,马上可以对视频每个环节时间段进行实时的交流和点评,而所有的互动文字将会和视频整合成一个媒体文件,允许所有老师在后期进行查看和继续讨论评价。

(四)其它视频系统

远程互动教学、远程会议培训、远程网络教研三个平台是视频系统下面的子系统,但管理与数据是共通的,利用三大平台可延伸开展其他视频功能,根据需要可以建立远程教学观摩评估、远程教学合作等功能,整个视频系统的建设是灵活与开放的,只要是有利于中小学教育培训开展的视频活动都可以构建,充分发挥视频系统其通畅、灵活多样、空间性大、参与面广、受益面大的优点,为提高中小学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创设数字化的环境。

四、视频系统的应用策略

视频系统的建设只是一个研发的过程,但整个视频系统的成功应用与推广必须从人员培训、资源积累与行政管理上进行有效的保障。

(一)开展视频系统应用专业培训

视频系统的应用、发展,首先需要对受训者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通过视频系统进行继续教育的技术。视频教学培训系统是基于硬件、软件基础上搭建的网络中小学教师培训系统,需要使用者拥有一定的操作水平、能力。在对受训者进行系统使用方法培训时,要重点培训登录方式、个人身份认证、控件下载、视频(或直播)、教研直播、教研点播等,使使用者能够对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以广州市荔湾区的视频系统为例,在教研点播中,可以点击导航栏侧的教研直播来观看直播内容,然后在交流室内与其他学习者、培训者进行交流、讨论,由于网络交流、讨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使用者的质疑顾虑大大降低,从而整个讨论更加具有实践价值。视频系统培训模式下,使用者主要是通过文字评论的方式来提问、自己的培训需求的,培训组织方可以根据受训者的需求反馈信息来调整视频教学课程、内容,通过实时删除更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受训者需求,提高视频系统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二)丰富视频系统网络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下,受训者需要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场所进行“集训”,培训的强度大、阶段性强,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受训者往往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解疑,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视频系统培训模式为受训者搭建了一个自由接受培训的平台,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灵活地安排接受培训的时间、选择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的课程资源与视频培训的效果密切相关,以区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为例,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部门可以整合本区域内的所有的优秀的教师,制定系统的、详细的培训方案,由每个模块的“专家”对受训者实施专业培训,这克服了传统培训模式下优秀培训者供需矛盾突出、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形,将视频系统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如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平台资源中心,系统管理员通过平台对课程资源、培训者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发动全区教师将各种最优秀的资源汇集到平台之上,供全区其他受训者下载或在线使用。

(三)建立教育主管单位为主导的视频培训系统

第9篇

实验室教师演讲稿一

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最简单的试验课,也是一堂最深奥的试验课。我希望你们以后能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堂课,因为这对你们的一生将十分有益。

教授说着,取出了一个玻璃容器,又往容器里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说:“这是常态下的水,如果把它倒进一条小溪里,它将能流入大河,然后和许多水一道奔流着涌进大海。”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过了一会,容器端出来了,容器里的水凝结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教授说,0℃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动了。诸如南极极地的一些冰,它们呆在那里几千年几万年了,几公里外的地方它们都不能去,更别说是流向大河,流向大海了。它们的全部世界就是它们立足之地的那丁点大地方,我们实在替这种水感到深深惋惜和悲哀啊。

“现在,我们来看水的第三种状态。”教授边说边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到了酒精炉上,并点燃了熊熊的火焰。过了一会儿,冰渐渐融化了,后来被烧沸了,咕咕嘟嘟地翻腾出一缕缕乳白色的水蒸气,在实验室里静静地氤氲着、弥漫着。

过了没多久,容器里的水蒸发干了。教授关掉酒精炉让同学们一个个验看玻璃容器说:“谁能说出那些水到哪儿去了呢?”学生们盯着教授,他们不明白这最后一堂课,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什么给他们做这个最简单的试验呢?这是他们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都已经做过的试验。它太简单了,简单得简直让大家谁都懒得去回答。

教授看着那些不愿回答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笑的问题的学生们说:“水哪里去了?它们蒸发进空气里,流进蓝蓝的辽阔无边的天空里去了。”教授微微顿了一顿说:“你们可能都觉得这个试验太简单了,但是,”教授口气一转严肃地说:“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试验!”

教授瞅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教授说:“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它的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教授微笑着望着他的学生们问:“明白这堂最简单的试验课了吗?”

“不,这不是一堂简单的试验课!”他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让你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温度最少保持在100℃,这样你们的人生世界才能会最大。这就是我这堂试验课的最终试验结论。”教授微笑着说。

同学们哗地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记住了这最后的一堂试验课,他们知道了心灵的温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有一些试验看似是简单的,但简单里却深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谁能忘记这堂最后的试验课呢?人生的课,人们会用一生去铭记

实验室教师演讲稿二

今天站在这里,我心中总有些不安,因为我的成绩不够辉煌,我无法慷慨激昂,因为我的事迹不够感人,我无法追求语言的华丽。所以我想,普实的语言最适合普实的我。

时间过得真快,来到赵官镇中学已经五年了,五年中有泪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关怀,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自己的成长。这里是一片希望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中我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快乐的成长着。

还记得刚刚走进校门的那天,我便默默地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第一个就是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因为我坚信:只有学生喜欢自己,才会喜欢自己的课。然而在工作中我却发现,要让学生喜欢并不难,难得是让学生一直喜欢自己。还记得去年我班的许文强同学曾私下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学生都在说你‘上学期像天使,下学期却变成了魔鬼’”,当时我心中一阵酸痛,为什么我不能得到学生一直的爱呢?接连几天,我心情都很沉重,后来我换角度思考了一下,顿时豁然开朗,心想学生能告诉我,就说明学生对我还有希望,对我还有信任,我应该紧紧抓住这点仅存的信任,努力的去改变自己,争取学生一直的喜爱。所以,从那以后,我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还记得去年的胡帅吗?他是当时最让我牵挂的一个学生,他性格怪僻,做事莽撞,不计后果,无心学习。多次对他进行细心的劝说均无效,后来我尝试着给他写了一封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包含着我深深的期望,每一句话,都是我用心在诉说。可是过去很久了,却没有收到他的一点回音,我失望过,生气过,但我没有选择放弃,又重新拿起笔写了第二封,几天后终于盼来了他的回信,在信中他是这样说的:“对不起老师,我不是不想给你写信,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是真的为我好,我会记住你的话,努力的去试一试,拼一拼,相信走到社会上我并不比别人差。请您一定要相信我……”看到信时我流泪了,是为自己的执着而感动,是为看到他的希望而流泪。年前接到胡帅的电话,他问我收到他的贺卡了吗?当我告诉他没有收到的时候,他的声音变了,我能感觉到他的失望,他的遗憾,还有他对我的那份真情。

还有付建军同学,在德州上学的时候,时不时就会给我打个电话,后来才知道每次他都是专门跑到公话上打给我的。去年暑假他去北京工作时,买了手机,便立刻告诉我他的号码和工作情况,让我放心。他的这份信任让我感受到了做一名老师,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为了这份幸福和快乐,我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做学生心中永远的天使。

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做领导和同事喜欢的好老师。来到中学以后,因为需要,我被调换了多种工作,历史、计算机、生物、化学、实验室与机房的管理、教务员、班主任等,每一项交到我手里的工作我都会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因为我不允许别人对我说“不”。

我惧怕落后!因为争强好胜才是我的性格。除了领导,热心的同事们也给了我无数的帮助。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参与那么多优秀老师的课件制作,没有跟他们出去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会在市信息技术公开课中获一等奖,也不会在双过关活动中第一批过关,县里的教研员也不会认识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对我的帮助让我铭记于心,底老师的对我班级管理的热心帮助,杨老师对我化学教学的细心指导……我的成功里渗透着他们的汗水,所以我用我最真诚的心,对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说声“谢谢”。

我的第三个目标是做课堂的好老师。“情感”是一切兴趣的源泉,在上课时,我会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因此在走进课堂之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微笑,带着童心走上讲台。

我要用我的阳光和快乐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课堂。不管心情有多差,只要走进课堂,我都能做到丢弃烦恼。因为教室是播种知识和爱的地方,我没有理由将阴霾带入这片净土,更没有权利让他们因我的忧伤而忧伤。在这天真烂漫的季节,他们需要的是快乐!

这三个目标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会用我的光和热继续为这奋斗。因为我相信我身边那么多的好老师会给我永无止境的帮助。

看,雷厉风行的底桂荣老师,兢兢业业的张晓萍老师,能亲自为学生烧开水的赵本江老师,治学严谨的孟淑霞老师,认真辅导的马玉华老师,给学生一片爱心的崔文文老师和卢保华……他们都是我心中的榜样。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赵官镇中学老师的崇高,看到了赵官镇中学的希望。比起他们我差得很远。

所以今天站到这里,我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描绘自己,但普实的我会用心洒尽光和热 ,我会把“做一名好老师”当作我终生的追求,我会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不断影响、约束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我愿继续向所有的老师学习,站在弘扬“师德”的起跑线上,用自己平凡的劳动铸造高尚的师魂。

实验室教师演讲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师:

你们好!学校领导要我来参加这次演讲会,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说限定在几分钟之内,让我感到为难,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今天我是第一次登台演讲,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况且,刚才前面的几位老师又做了精彩的演讲,热烈的掌声可以作证。这给我增加了压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个困难。

但是,我并不胆怯,相反,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这个讲台上来,我就必定能够鼓起勇气,竭尽全力,让自己体面地走下台去!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爱,教师的职责》!

朋友,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你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

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与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这我是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

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幼稚,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来时要有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变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我“驾到”,变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并因而获得了纪律优胜流动红旗,期末,还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胜利,一下子便将那些阴影一扫而光,我陶醉在自豪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班上有位男孩子叫小峰,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不是挖苦就是讥讽,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回家补”。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学校补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挨打?还是回去好,挨打不要紧,只要记住疼,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他下午没有来,我的心不安了。我的良心牵着我走到了他家,他并没有回家补作业,只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念书了,我给您放猪。”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的痛楚阵阵袭来。小峰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是什么态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希望了吗?羞愧啊、羞愧,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醒悟了:我虽有着她所没有的,但她所具备的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还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谓“威严”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小峰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于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并将它们跟孩子们的心融汇到了一起。孩子们变的笑了,活跃了,不再怕我了,爱上我了。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住进医院醒来看见孩子们围在我床前的时候,我好像飘游在爱的海洋;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

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让我们去爱吧,使我们周围充满爱的温馨,切记:他们更需要爱;爱,教师的职责!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师:

你们好!学校领导要我来参加这次演讲会,既没有命题,也没有说限定在几分钟之内,让我感到为难,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今天我是第一次登台演讲,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况且,刚才前面的几位老师又做了精彩的演讲,热烈的掌声可以作证。这给我增加了压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个困难。

但是,我并不胆怯,相反,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这个讲台上来,我就必定能够鼓起勇气,竭尽全力,让自己体面地走下台去!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爱,教师的职责》!

朋友,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你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

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与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这我是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

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幼稚,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来时要有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变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我“驾到”,变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并因而获得了纪律优胜流动红旗,期末,还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胜利,一下子便将那些阴影一扫而光,我陶醉在自豪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班上有位男孩子叫小峰,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不是挖苦就是讥讽,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回家补”。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学校补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挨打?还是回去好,挨打不要紧,只要记住疼,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他下午没有来,我的心不安了。我的良心牵着我走到了他家,他并没有回家补作业,只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念书了,我给您放猪。”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的痛楚阵阵袭来。小峰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是什么态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希望了吗?羞愧啊、羞愧,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醒悟了:我虽有着她所没有的,但她所具备的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还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谓“威严”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小峰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于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并将它们跟孩子们的心融汇到了一起。孩子们变的笑了,活跃了,不再怕我了,爱上我了。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住进医院醒来看见孩子们围在我床前的时候,我好像飘游在爱的海洋;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

第10篇

关键词:MOOC;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7-0098-03

问题提出的背景

MOOC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模式,而MOOC学习过程中师生地域的分离、网络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使得MOOC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自由学习,而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学习者中途退出及课程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在课程讨论区和Wiki的表现越活跃,即课程参与度越高,同时更有可能学完课程。[1]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持久性以及学习资源的高效利用,如果外部资源设计得合理,那么通过内在的激励机制激发又可以反作用于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文献搜索的方式,发现现行的MOOC自主学习相关研究大多忽视了影响MOOC自主学习的最基本前提――学生者的学习动机。[2]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MOOC学习者的正确学习态度以及设计合理的网络资源、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以培养和激发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影响MOOC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1.内部环境对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直接的原动力。[3]MOOC作为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模式,影响最大的还是内在学习动机。国内外将影响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高质量的课程或知名学校的课程)、对MOOC课程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工作或学习的需求)、对学习成绩的归因(能够学到的知识技能、对个人的挑战)四方面。[4-5]

2.外部环境对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

笔者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目前我国MOOC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MOOC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有些MOOC课程依旧简单地把传统的文本教材照搬到网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导致了MOOC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缺失。②网络资源结构设计不合理。据MOOC学习者的意见反馈,目前的学习网站大多存在学习资源堆砌的现象,既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内容编排,又缺乏学术指导及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学生很难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③MOOC资源存在种种问题,如不符合学习者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认知负荷能力等。④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提供不了及时反馈机制,当前的MOOC学习反馈的不及时和反馈的无效,不但加大了学习者的学习任务量,而且消磨了MOOC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有效策略

1.合理呈现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

相关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的呈现环境也会影响学习的认知,当学习内容呈现的环境学习者较为熟悉时,学习者容易理解接受学习内容,而学习环境学习者较为陌生时,学习效果明显下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学习网站时应根据学习内容的学科性质、任务难度、内容呈现的新异度以及MOOC学习者的主体特征合理设计开发学习网站,将课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课程内容得根据学习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来组织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

2.提供学习资源的多种呈现方式,序列性组织知识结构

MOOC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时空限制,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公开课、讲稿等都可以借助它及时地进行传播。虽然资源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但一定要考虑知识呈现中的序列性,充分有效发挥多种媒体的功能,即该用视频的地方绝不用图片文字,该用图片的地方绝不用文本信息,这就要求设计开发者充分深入挖掘信息的内涵与外延,呈现组织良好的知识以便多渠道激发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加强平台文化建设,创设协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促进MOOC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6]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等。因此,在强调协作与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强化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引发新的学习需要,不仅能帮助MOOC学习者及时获得学习资源,而且能让MOOC学习者随时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无形中促进了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维持。可见,增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认同,为学者提供学习支撑以及情感支持,对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大有裨益。

4.立足MOOC学习者实际需要,培养直接兴趣

MOOC学习者如果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深刻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体会到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意义,以此来抵御“知识无用论”等社会不良舆论的负面影响,同时激起旺盛的求知欲。用学得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起到巩固知识、修正知识的作用,解决问题后所产生的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也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MOOC平台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MOOC学习者放宽眼界,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

5.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促进学习反馈与激励

反馈策略心理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建立良性学习动机有明显影响。[7]评价为学习者提供了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立即给予反馈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因而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制度,进行人性化的学习督促及激励等能帮助学习者通过评价结果反馈来调整策略,让学习者受到鼓舞,不断地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结语

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制约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影响MOOC学习者自身素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重视相应的策略研究,对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体制的建立以及提高MOOC学习者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徐舜平,孙梦.MOOC学习者课程学习行为分析――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J].中国开放教育,2015(4):63-70.

[2]王民.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和共享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1.

[3]邱渝雁.浅谈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西江月,2012(9).

[4]刘杨,黄振中,张羽,李曼丽.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27-34.

[5]Belanger,Y.,Thornton,J.(2013).Bioelectricity:Aquantitative approach Duke University’s First MOOC[EB/OL].http://dukespace.Lib.duke.edu/dspace/bitstream/handle/10161/6216/Duke_Bioelectricity_MOOC_Fall2012.pdf.

[6]李林霞,尚杰.网络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31.

[7]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55-58.

第11篇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1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天津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第四期培训,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专业的培训活动。回忆这半年的培训活动,收获颇多,无论是我在思想上、教育理念上、专业技能上还是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

  在培训班里,教研导师们一改以往“我讲你听”的单一授课形式,采取“参与互动”“自主研修”“专题研究”等方式,把我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培训期间,老师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在教研老师们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里,使我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被老师们的敬业、谦虚、乐观、朴实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感染了。而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小组研修等形式让我更多地吸取了其他幼儿园的实践经验,达到自我提高的学习目的。通过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更新思想观念,坚定教育信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对幼儿教育充满了热情,以为只要有热情就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在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余老师的一番话语点醒了我,“只有热情与激情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建立强大的内心信念。”只有建立了强大的内心信念才可以使我们的职业感得到升华。

  二、用教师的《专业标准》进行正确定位:

  通过刘占兰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教师的专业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与定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本着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理论知识,提升教育智慧和内心能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吸收与内化。

  同时使我明确了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应发挥的作用,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有较高的品质、境界、教育智慧和能力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学科知识,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即骨干教师要做到:有思想、有智慧;有风格、有特色;能研究、善思考;勤学习、能创造,这样才称得上是骨干教师。对比之下我有很多差距,我会积极发挥自己的骨干教师的作用,不断地努力学习、反思,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三、对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认识:

  在培训班的讲座中,来自香港教育学院的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地互动式讲座。在第一天的讲座中,我有一些听天书的感觉,什么方案教学、瑞吉欧,听都没听过,只是这几年才知道幼教领域的蒙台梭利教学、主题教学,所以每次张教授一提问我就感到很紧张,低下头不敢与她对视,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真的太贫乏,不知怎样去回答张教授的提问,但是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促使我认真地听着。第二天,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更精彩的讲座,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方案教学的课程理念、特点、实施步骤、主题的选择、教师的引领、及教师语言鹰架的距离策略。还有瑞吉欧的教学的课程特点、教学理念、教学特质。并通过几个活动实施的视频,再现了这几个教学的实施过程,让我们更易于理解与吸收,张教授生动有趣地讲座让我对教育课程模式有了初步认识,能够参与到与张教授的互动中,虽然我的回答比不上专业老师们的精彩,但毕竟为自己找到了自信心。下面是我在培训中对两个方案教学的理解:

  1、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或经验,在活动中,儿童内心为此项目的所驱策,而决定活动的计划、步骤,儿童有学习的动机。

  方案教学所遵循的理念是杜威的:“从做中学,经验不断重整就,”还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及互动性,通过互动得到认知上的支持------鹰架作用(scaffolding),帮助人攀上更高学习境界(ZPD)。其教学特点是以培养全人发展为目标,以儿童为中心,顺其自然的发展,以大自然为教材,让儿童在爱的教育下,真实教学,能知、能说、能做。

  2、瑞吉欧教学

  瑞吉欧的教育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儿童能幸福、愉快、健康地成长,让儿童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课程目标的中心。

  在培训中,张教授为我们带来一段瑞吉欧教学的视频------狮子的肖像。其文化背景就是大家熟悉的,在广场上的一座狮子肖像。决定主题的原则是合乎儿童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运用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儿童能实际操作的;活动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在探索的过程中花费了许多精力思考并探索这些事物、主题和环境,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克服大量难以预计的偶然性和困难,不断地将主题引向深度和广度,将新发现作为以后数周探讨的问题。下周课程的主题,可能出自本周探索过程的结论、问题及难题,循环下去,幼儿和老师一起不断思考活动的意义,设想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主题探索的结果导致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幼儿通过探索和发现,用“百种言语”表达其成果,创造出他们最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图形、绘画、卡通、泥塑、模型、生动的表演等等。最终展示作品,供其他孩子、家长和社区成人观赏。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反映出瑞吉欧的教育观点:尊重与儿童有关的任何一件事,把儿童看做是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儿童的想法,接纳儿童的个别差异。

  四、沉淀知识、反思不足,确立发展目标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前儿童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作为骨干教师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制定今后的学习、工作计划,不断反思、更新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不断上进,成为教学理论丰富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2

  暑假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了云阳县第三期第一轮县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的培训中关于美术专业课学习更让我如沐春雨,使我受益匪浅。

  任老师通过《艺术课堂》这个专题,阐述了她的研究心得,认为美术教学方法建立在对艺术教学的理解上。因为科学强调的是规范,而艺术讲究的是自律,如果两者互换,科学自律艺术规范其结果必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正所谓南辕北辙。通过对艺术与科学两者的对比,任老师提出我们美术学科应借助艺术魅力来大张旗鼓,让人们看到艺术是生活的另一张面孔。指出教材尝试以“艺术、人文、本土、开放、互动”融会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来构建课堂体系:“艺术”是学科本体,“人文”是学科的底蕴,“本土”是学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开放”是学科教育所要采取的态度,“互动”是学科教育实践的操作方式。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进入一个多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空间,从而推动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

  熊老师通过《研习教学法》提出不同类型美术课程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反映出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他认为艺术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感性需要理性来把握。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接着熊老师以其丰富的理论学识与实践经验向我们讲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各类教学方法,并以生动、现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些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艺术学科它特有的学科特性,熊老师还是希望学生们在一种放松,“游戏”的状态中学习艺术、亲近艺术、感悟艺术与创造艺术,让艺术在学生的情感中升华。而“教无定法”是熊老师最后送给每一位教师的一句恒言。

  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参观老师的工作室并与老师、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

  培训中,老师们富有启迪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精彩的演讲,生动的举证,全新的理念,无不使我震撼;老师们的学识、儒雅无不使我敬畏,他们引领我对美术教学改革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灵魂在长高,视野也逐渐敞亮,内心似乎走向了澄明……这次培训,让我找回了自我,明确了方向,从而更加坚定了从事艺术教育的信念。我深知,要在美术教育这块天地中做得更好、更出色,还需要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信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我践行波斯纳的“经验反思=成长”。我必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3

  20xx年10月15日我来到齐齐哈尔大学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学习。这个国培班由来自全省各地的50名初中语文教师组成。本次“国培”主要采取“集中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集中研修——实践观摩——总结反思——再研修再观摩——再总结再反思——再研修”六个阶段。采取目标驱动、项目学习、观摩实践等方式,开展集中听课、评课、听报告、听讲座、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案设计、自我感悟、经验分享、观摩实践、观摩优秀课和优秀教学成果等培训活动。

  具体说来,一共12周的培训时间,4周集中授课,听取齐大中文系八位教授的专业课程解析和传媒学院八位教授心理学等方面的的讲座,8周实践研修,到齐市6所初中听课。

  整体看来,安排合理,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也有很大的弹性。一路走过,应该说耳目一新。下面我将从思想理念、教学行为、自我反思三个方面来总结所获所感。

  一、思想理念

  1、刻苦学习,时不我待

  这个想法应该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这个想法的形成来自于我的同伴、同行和老师。国培班中鸡西的吴宏伟最近在为报社做编辑,黑河的孙淑梅是位业余作家,大庆杜蒙的杨英成擅长科研,经常语出惊人,不同常人。在培训结束之际,同伴们这样写道:“一卷秋书随雁远,万般别意落君前。”“零落成泥都不能阻绝这最后的一眼不能转身的回望这无极而终的发现是一片云对另一片云隔山界海的叮咛万千飞绪了无痕注定灰飞烟灭的一句珍重”他们的才华令我羡慕不已,尤其是写作能力。

  实践研修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齐市初中语文教研月活动现场会,活动以作文教学为主题。其中一节“动作描写”作文公开课,课上有一个练笔的环节,一名男生到前面做了一个九十度鞠躬和向右转的动作,学生当场成文。且不说学生几百字文章的洋洋洒洒,就说老师的下水文就足让我佩服。不仅佩服教者的文采,更佩服教者的勇气。能够俯下身来和学生一道成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积淀是不敢尝试的。最起码我不敢。由此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欠缺写作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陷。我培训回来后马上开通了微博,也尝试记录每天的点滴,算是练笔的开始吧。

  担当培训的授课老师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古文字学博士—寇占民,教我们古代汉语。他的课几乎是被安排在最后,是在我们归心似箭、难以坚持的时候。初接触也没什么,他个子高而瘦,声音略带嘶哑,有点文弱书生的感觉。可是讲起课来却满是激情,明明是穿羽绒服的教室,他却只能着一件毛衣。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经他的演绎便有了灵气。如果说我喜欢上了方块字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因为喜欢这位古文字学博士而喜欢古文字。我喜欢他的敬业、纯粹、更喜欢他的奋斗史,足够给力。他自己曾调侃:“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哪个学段都教过了。”是的,他从一名初中老师做起,边做边学,一路走来,从不放弃努力。从最初的一名专科生走到现在的博士。我一直记得他的一句话:“当别人站在你前面的时候,你要有超越他的想法。你也可以。”

  周围人群这样的出色,大学里学术氛围这样浓厚,都让我觉得自己荒废了以前的时日是多么的浅薄,且不说学识可以提高修养和提升气质,单就是作为业务者本身,也没有理由懒惰自己,因为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如果不更新自己,真的是驾驭不了课堂。我们不成为名家,但至少应该缩小距离。幸好现在我能有这样一种意识,让自己去学习,也幸好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的这种想法和大家分享。

  2、永葆激情,教学必须

  在学院统一安排的内容之余,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旁听了几次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实自己。虽然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有些对于初中教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所获得感受却是刻骨铭心的。

  在这里主要说说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韦华的课堂吧。她的课堂幽默风趣,语言娴熟。不夸张地说,一节两个小时的课,不用讲稿,语言不重复,可以一气到完,感觉那些内容那些话语从嘴里一个劲儿的往外蹦,像是不用思考一样。讲到动情处,眼睛也说话,四肢也舞蹈,浑身上下都溢射着激情,仿佛这不是在课堂,而是作品的世界。在讲《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小汤姆被姨妈罚刷油漆时,她竟然真的在我们面前左一下右一下地刷起油漆来,那绘声绘色的场景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句话,因为她,我喜欢上了这些作品。我想,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她的课堂因为有了她的激情而鲜活。我曾和同伴开玩笑说,我会把韦华的照片放大一张放在自己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以在自己职业倦怠的时候提醒自己释放教学激情。哦,忘了介绍,这位韦华老师是吉林大学的研究生,现正在攻读博士,今年只有35岁。

  另外在齐市三中和外国语学校听的众多课中,我也有很深的感触。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文化底蕴,且不排除老师讲课技巧的因素,单就老师课堂的教学态度来看,就可以影响整节课的效果。一个是冷面杀手,严肃质问,一个是面容和气,鼓励质疑,自然前者课堂一潭死水,后者则是鲜活生动,不断生成。

  试想,一个连老师都倦怠的课堂怎么能够有机智的生成!

  3、热爱工作,不致倦怠

  在这里我只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所见。齐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刚成立两年的全日制私立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学校以英语教学为特色,聘有外教,倡导“互动、发现式教学”、愉快式教学。教学模式主要模仿山东杜朗口中学,没有讲台的教室,布置了前、后和侧位三面黑板。生源主要是本市公立学校淘汰下来的学生,所聘老师由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和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组成。我来这所学校听了三节课,其中两位是年轻教师。一位哈师大毕业,一位黑大研究生毕业。这两位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过800元,试用期满后也不过1600-1800元左右。与其相比,论学识自愧不如,论教学态度也没有他们努力,可是却拿到了比他们还多的收入。同伴感慨说:我们如果晚生十年,将没有饭碗,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

  这位研究生,在生源基础不好的情况下,把课堂上的学生完全调动起来,并且让他们都有所获,这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探其原因,一是因为教学理念上对学生的尊重,更主要的就是老师的责任心,不放弃。

  教师工作总结

  看来,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生存,而且生活得还算不错;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懵懂的人,如果我们不热爱,就没有激情,就不能钻研,就不能进取,甚至误人子弟。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样的用心良苦,反过来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待又会少几许呢?

  二、教学行为

  在这方面所获得收获主要来自实践观摩。我们所去的六所学校有两所是名校、大校,在校生人数达到4000左右,一所是城乡结合部中学,质量稍差,另外两所比较薄弱,最后一所就是刚才提到的私立学校。总体上看,6所学校基本上涵盖了或者代表了齐市的所有学校类型。我们听课观摩采用所说的“影子”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下面我把我在实践观摩、听课评课中在老师教学行为方面的感悟总结一下:

  1、教师要多放手。

  教育的变化不在于教师的变化,而在于学生的变化。新课改要求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这一提法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可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一大部分课堂老师基本上还处于主体地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索然无味。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体会,感于文章而发乎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像品茶一样,关键在一“品”字,品的是茶的盈口余香,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口灌下而不辨其味,那是糟蹋了好茶。

  听课过程中发现,名校名师做的特别好,课堂上放得开,关键之处又收得恰到好处。同伴认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学生,好学生不用教也会。我不这样认为,一是因为放的越开课堂就越难驾驭,二是因为好学生也需要引领。同样是28中的七年级《春》课堂赏析课,一节精彩纷呈,生成不断,一节学生不知所云。究其失败的原因,是课堂只有“放”而没有“领”,教师首先应该提供例句指导语言赏析的方法、角度、注意的问题等,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赏析标准。要做到有目的地放,放的同时要有指导、有引领。

  当然我们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手,还要考虑到学情等因素,可以一步一步来,只要有这种意识就好。

  2、要多安排专题课。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我发现在几所名校听课过程中,他们很多都安排专题课,比如28中的刘丽老师讲《春》利用2节课集中进行语句赏析训练,三中的两名八年级老师集中进行说明文体中品语言类题训练。这种课型有利于专项内容的突破,避免了平时授课过程中的蜻蜓点水,学生可以获得清晰系统的感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点突破。当然,这种课需要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需要进行极其充分的准备,对知识点不能有所遗漏,否则还不如不讲。另外操作起来还有课时的限制,我们可以把专项内容训练与课文讲解结合起来,关键是把握好课文训练的重点。

  3、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重视评价。

  无论我们在哪所学校听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视评价。这包括检查预习的评价,主要是字词的评价。朗读课文后的评价,主要包括字音的正确与否、声音的大小、语气、语速、语调、感情、节奏、是否有填字、落字、改字现象、是否流畅、清晰等方面。评价后要给出建议。课堂讨论等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练习的评价及建议。课堂小结的评价及建议。总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评价、建议,而且评价、建议是以学生评价、建议为主,教师的评价、建议为辅。当然,我们上课时也很注重评价,不是厚彼薄此,但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听课的几所学校适时评价恰当评价有效评价已经深入他们的课堂教学。这可能也是他们这一地区的课堂特点吧。

  4、重视积累。

  包括课前积累、课上积累、课后积累;或者说包括文字积累、生活积累等等。我们都知道语文这一学科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问题是:怎样积累?积累什么?积累了很长时间感觉效果却不大怎么办?就我们听的几十节课来说,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较深。一个是课前积累,我们强调以读写为主的文字积累,我们也不要忘了学生的听说为主的口语积累。这一点我们也都在做,而且每个人的做法也各有各的特点。从内容安排看,有的背古诗词;有的课前演讲;有的讲名人名言;有的讲成语故事;有的背诵好词佳句或好的语段等等。关于课前口语训练的积累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什么样的内容,同伴特意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大的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小的方面来积累,比如以积累字、词、句、段等等为主的口语训练;二是从大的方面来进行,那就是很多大家都认为背诵整篇文章更有效。说法不一而足,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们都知道,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必须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来安排课前口语积累的方式和选用恰当的的内容。不能把课前积累与每节课的内容割裂开来。如果每课的课前积累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延伸,这种积累可能显得更自然也更有效。比如如果本节课的内容为古诗,课前积累与古诗有关会更好。不过,这也和我们的个人喜好有关。在齐市外国语学校听课时,就有一位老教师让学生大量积累古诗,因为他本人就喜欢古典诗词,而且能大量背诵并写了大量古体诗词。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积累有用,也都强调积累,但见效真的是太慢。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承受很大压力,那就是费了很多力,我们也很难鱼和熊掌兼得。

  从时间安排来看,我们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书声琅琅了。就这一点反思,我们的课堂真的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如果把课前的时间利用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另一个积累就是文字积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或者更见效。还是那些问题:到底积累什么更好?学生的积累怎么觉得没见效?是积累的量小还是积累的时间不到?实际上我觉得我们无论从哪一点出发,从哪一点突破都是正确的。关键是时间上的坚持和我们对真语文的坚守。

  5、关于诵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我们听的课中,诵读都很到位。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变串讲为诵读,以此来疏通词句;变分析为诵读,以理解文意。诵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个读、齐读、散读、听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生轮流读、男女生合读、师生合读等等。叶圣陶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他们以读为教法,以读为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我认为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朗读上,还是值得的。记得一位名家说过:语文课是要有读书声的。

  教师工作总结

  6、关于古诗词教学。

  听了很多节不同的'或者相同的古诗词课。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我把他们古诗词的教学法归纳为五个字:知、读、品、悟、析。知:就是知背景、作者;读:反复读,不同方式的读;品:品内容、品意象;悟:理解情感、内涵、思想;析:赏析写法、艺术特色。重要的不是模式或者课堂的环节,重要的是作为“导演者”要充满激情,“演出者”要富于想象。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这样才能与诗共鸣,才能体察诗人的内心。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简单的把古诗词教学定位为背诵默写教学那就真的是不仅糟蹋了我们的古文化,更糟蹋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7、对习题课和复习课要提高认识。

  有一周由于是考前所以听的复习课较多。其中齐市外国语学校高老师和冯老师的复习课令我受益匪浅。高老师做的是文言文复习课。单就复习内容而言并无创新,无非也就是作家作品简介、一词多义、通假字、句子翻译、文章写法等。但抢答和开火车的复习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冯老师的复习课是以讲练习试卷为主,形式也并不陌生。但在内容上他能够以每个题为依托,由点到面,生发开去。比如改病句一题,他先讲初一能接触到的病句修改有几种类型,然后一一归纳为6种,逐一讲解。再比如古诗文默写一题,他归结为三种类型:背诵型、理解性型、专题型。对于专题型他又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哲理”,“立志,”“牺牲精神”等等。综合探究类的实践活动又归为四类。他的复习思路是以中考为目标的,把中考的考点化整为零的分解到每一学段,这在仍以把考试的评价作为升入高中的主要评价的今天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课忌枯燥,复习课忌以题代讲。

  三、总结反思

  1、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中的“标准现象”?

  我们现在已经接受了“对于同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个理念,这是语文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各有千秋的个性化理解怎么办?是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还是允许答案的丰富多彩?学生提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与获得比较一致的标准答案是否矛盾?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解释或相对客观的标准答案。同时我们又要承认只要是理解就有不同。阅读是一种体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和我们教者不同的独特体验。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地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形成教师、学生和文本(实质是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但是,不能因为“对话”的教学理念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操作中。在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对话”之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也不意味着否认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个人的内心体验和个人视角而言的。但就文本传达的信息来说,我们并不能说一千个哈姆雷特都切近文本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暗示学生哪一个是比较贴近课文的、比较“标准的”理解。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或哪几种理解更具有说服力。采用这种既发散又集中的方式,既照顾到了我们考试时的“标准答案”,又让学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总之,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遇到多样问题时,教者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我们在二十八中听课遇到这样一个课例:刘丽老师在领学生分析“嫩嫩的,绿绿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子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叠词运用得好;有的说:口语用得好;有的说:反复这一修辞运用得好。刘老师给予这些孩子不同的肯定后说:最好把你们几个人的答案综合起来那就更全面更准确了。这时突然有个孩子举手示意老师,他问:作者为什么用“瞧去”而不用“看去”,难道仅仅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吗?对于这一突然的提问,刘老师马上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出的结果同样是各有千秋。有的说:作者这是在散步时随便随意地看;有的说:这是作者有目的的看;还有的说:这与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关,要是鲁迅肯定不这么写。就这三种意见全班表决,结果是赞同第一种意见的居多。这时刘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也是更倾向于无目的的看,随意的看。因为这样更显春草之多,到处都是。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某课堂,教师问学生“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其中一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它屡败屡战。真的能喜欢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就成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人,这跟糊涂的唐僧没什么两样!更糟糕的是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学生说了真话,教师就一概认为对,因为“真话”未必是正确的。

  2、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备课时精心预设好的东西可学生怎么也答不到点子上,有时甚至不挨边。应当说我们备课时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觉得预设之网逮“大鱼”,生成之网逮“小鱼”。对于不往这两张网里钻的“鱼”,我们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实的生发。他们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备课时我们关注的是“教”,预设则注重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动态的平衡。我们要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也要抓住生成点,比如: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燃烧点、意外点等等。像上面《春》的例子就生成于学生的质疑点。

  3、语文课堂上的引领与叫停

  要想使得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有老师的引领。这里的问题是怎样引领?引领的时机如何把握?引领可采用哪些方式?该不该叫停?如果不叫停可能就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叫停那哪有生成啊?就引领而言,诗歌教学我们引领更多的是激情;对于难度大的课文我们要引领信心、思维、方法、技巧等等。贯穿我们语文教学始终的是要引领习惯,这包括诸多种,比如:认真听的习惯、写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发问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的时机。比如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领;可以在学生的讨论偏离目标时把他们领导正确的轨道上来;可以在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恰当点拨他们。

  4、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是对的,但不是读一遍课文就整体感知了。听了这么多阅读教学课,感觉学生阅读文本不够,很多课学生都没有充分阅读文本。如果阅读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何谈深入探究?相反,如果学生的阅读充分,然后我们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分析便不是问题。

  5、关于多媒体的运用。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的要求要靠联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维,而不是具象的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但我们也不要忽略工具性的一面。比如字词教学,比如文学性较弱的说明文教学,采用多媒体不但直观、课容量大而且易于学生接受。但对于其它文体的教学我觉得更多的是为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服务的。因为文学不能缺乏想象力,不能少了“悟”。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的形象思维很差,我觉得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他们这一代是看动画片长大的,而我们是听评书、看小人书长大的。我们的读书兴趣是从小人书开始的。语文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过多或者不适当,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语文不只是积累想象力,所以有时我们的学生即便是写他们所擅长的想象作文,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运用自己平淡的文字来埋没自己奇美瑰丽的想象。总之,要因文而用,不可不用,不可强用。

  6、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点拨”“全解”之类的参考书。

  在听课过程中,包括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回答问题前总是先看这类书,或者小组讨论时,学生所谓的讨论绝大多数是依靠这类书完成的。语文的阅读理解类似于我们猜谜语的过程,注重猜的过程,而不是谜底本身。如果直接指导谜底便会觉得索然无味。现在不是用与不用的问题,萨特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是怎么用、怎么指导用、何时用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我们要默许他们的投机取巧,否则他什么也讨论不出来或者说有时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久而久之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容易使他们也沾染思维的惰性。

  7、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