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但是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开展来看,二者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定的交叉。为此,从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4]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
一、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内涵以及二者关系
(一)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内涵
会计核算即会计反映,通过以货币的形式将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运营情况及资金利用情况反映出来。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其主要核算方法包括成本计算、账户设置、审核凭证、清查企业财产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1]。会计管理作为会计系统中的子系统,以分类标准为依据可以将会计管理工作进行细分,例如,以管理对象为依据时会计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以及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等。会计管理条件、会计主体、会计客体是构成会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2]。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会计系统内部之间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在会计管理人员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与法律条文规定、企业的管理目标以及现有管理制度中的存疑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需要,积极地运用会计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制定计划、做出决策。会计工作已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会计工作,对目前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同时还能对未来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做出预测,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会计结算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变化。第一,会计核算向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核算集中化就可以把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全面决算分级辅助都进行集中的核算。第二,会计核算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近年来的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相关数据、核算工作渐渐同企业的先进的电子信息联系起来,通过运用核算更加精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电子信息技术,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第三,会计核算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会计事务所、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会计工作中采用更加标准和规范的手段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来对核算规范的内容进行更正、修改,使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规范,从而使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行为更加合理。第四,会计核算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会计核算的规范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企业的管理部门也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监督管理会计核算行为[3]。
(二)会计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会计管理也要及时的调整管理内容。首先,会计管理更加注重战略管理,因为会计战略管理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加强会计管理水平来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其次,会计管理更加注重对企业人内部的管理,尤其是在加强企业有形资产的同时还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最后,会计管理重视对人才和知识的管理,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人才和知识竞争的社会,企业会计管理中不断提高对人才和知识的管理水平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通过上述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辩证关系。要想顺利开展会计管理工作就要依赖于精准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并不是近年来才新兴起来的,而是始终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在近年来才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个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包括对企业的资金、资源的支配与流向记录,还应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4]。
(一)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为了能够通过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准确和完善的数据资料,在进行信息系统设置的时候,通过人工将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很容易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数据误差的出现,最终影响整体的核算结果。因此,就要在设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时候,将管理中的细节进行仔细的核对,能够兼顾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的具体要求[5]。
(二)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交换端口
由于会计核算系统掌握着企业的关键信息,而且对企业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性要求较强。为了解决在报表合并、汇总和跨系统查询时出现的各种障碍,就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实现不同软件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数据信息的统一数据交换端口,也可以给用户提供一定的选择的空间。通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交换端口,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信息的时候,就不用再交换财务软件,使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简单。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水平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企业的财务系统就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阶段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虑,一旦企业的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主
促进企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一体化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法。推进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把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为一体化的基础与前提,探究更加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时要不断促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会计水平。
结束语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分析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筹划,通过预算执行报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是对已发生或正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与监控,通过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报表的数据与会计核算报表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异。企业应分析预核算差异原因,消除不合理差异,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更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经营决策依据。
一、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各种纠偏措施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的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的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经济支出更加合理,使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二)会计核算的职能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在一定期间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报总结,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书面报告。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计核算具有监督和控制职能,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济支出进行评估,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控制。
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属于企业不同的管理体系却又相互联系。首先,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预算,能够使企业明确其发展方向,进而对此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预算管理相比,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总结,对其各项活动进行测评进而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其次,对于会计核算来说,预算管理是其工作的前提,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良好的安排,进而使用会计核算对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良好的核算。管理预算的缺失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增加,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会变得繁杂,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最后,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缩减开支。没有预算管理,企业的内部会出现贪污腐化之风,预算管理能够使资金最大限度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使投资得到更多的回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差异分析
(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表现形式不同
预算管理报表与会计报表表现形式不同。预算管理报表包括现金预算、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损益表。预算报表主要体现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情况。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已完成的经济业务的当期及累计数据。
(二)会计核算较财务预算数据更为严谨
会计核算数据相对于财务预算数据更为严谨。首先,预算数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预算报表提供的数据往往是预估的,不存在有效的单据作为依据,而会计核算则有合法有效的单据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较预算数据更为严谨;其次,相关企业就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较差,而企业对会计核算职能更加重视,对其工作的要求也十分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严谨;最后,财务预算信息化平台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而会计核算通过各种信息化软件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三)预算管理报表对内部管理更具有参考价值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筹划,能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收入、支出,从而达成企业的财务目标;较预算而言,会计核算是事后会计反映,相对滞后。预算管理报表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对比,将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使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拥有更多的参考。综上,预算管理报表更适合为企业内部管理使用。
(四)预核算报表的差异
预算执行报表的数据往往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存在差异,主要有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通常来说,预算管理工作处于会计核算之前,二者具有时间性差异。对于预算管理,经济活动需要进行事前预算申请,预算申请的金额被计入预算执行报表。经办人在预算批准的额度内开展业务,实际取得票据后,才被计入会计核算报表。这便导致了预核算的时间性差异。又如,在房地产企业确认售房收入时,预算可能是根据售房合同签订金额计入销售收入,而会计核算是以客户办理交房时才确认为收入。政策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永久性差异,如营改增后,部分公司仍以交易的含税价作为预算收入,而在会计核算时却以不含税价计入收入。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
四、优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核算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进而使企业的核算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总体的指导。对核算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对核算的时间和项目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适宜的预算方式,使其能够合理的连接,不至于产生断层,进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企业应对会计核算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标准,结合权责分配的标准来进行核算。
(二)完善企业预算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预算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各方面收支综合统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预算的内容尽可能的精细化,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收支进行记录并制作出相应的报表,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除了要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要对预算审批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能够与预算保持一定的协调,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导向性作用,对预算进行审批的部门要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审批工作,对预算的审批需要具有前瞻性,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后要保持其执行力,加强其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预算基础。
(三)加强监督,减少预核算人为化差异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监督来使其更加规范化,加强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监督,使其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促进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对财务预算和核算的相关报表进行监督对比,尽量保证预核算口径一致。允许在预核算数据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降低不合理人为差异。如业务部门为增加业绩,虚报预算收入与利润。应严格要求对财务预算和核算进行定期汇报,使其能够切实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的参考。在对企业核算进行监督时,要对企业内部的执法状况进行排查,避免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的经济犯罪状况,对相应的违法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纯净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能够相互融合协调运作,除了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更重要的是对工作人员的选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精心的选取,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工作经验,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互相学习来对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交流,促进企业的共同进步。
五、结束语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良性运转才能够为企业之处更好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存在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不协调的情况,对于此种情况,管理人员应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选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企业增添活力,促进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进而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方沂.关于企业预算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5):115-116.
(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江苏 如东)
摘要:为了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各个行业的深化改革逐渐展开,其中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关键部分是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的方法,使得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关系着资金使用和调拨的真实性和透明性,良好的部门预算制度实施效果需要准确的会计核算相伴而行。因此,现阶段应当逐步探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发展的措施,从而保证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准确地反映在会计核算中。虽然国家相关的事业会计准则中对部门预算的核算要求具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探究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找到实现两者协调的方法,对于我国部门预算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关于支出预算的会计核算做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在会计科目事业支出下设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是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其次,在二级科目下设置三级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下设行政事业单位保障经营的支出和项目支持下设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具体项目的支出。根据调查发现,这种科目设置方式与实际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相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会计核算并没有按照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式设置会计科目,而是简单分为基本建设、行政事业支出类以及其他类项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并不协调,两者的非统一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根据财政部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在财务预算的“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其项目支出代表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专门的项目目标而发生的支出。但是部门预算制度的内容与会计制度的内容存在差异,会计制度中要求在“拨出专款”或“拨出经费”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虽然两者的一级科目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容易造成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模糊,不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取消会计制度中要求的拨出专款等项目,从而实现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效果和会计核算效率。
(3)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与会计制度不统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部门预算之后,所有支出应当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的编制当中,其中包括基本建设预算项目。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要单独预算,其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结转自筹基础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基础建设项目,部门预算要求纳入统一核算,而会计制度要求单独独立核算。部门预算与会计制度要求的差异性值得深思,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取消会计制度中单独核算制度要求的可行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业务往来越来越复杂,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而目前的会计核算方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一级科目下设置二级或三级科目,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来源。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尝试将预算之外资金、拨款收入资金或基础建设资金纳入到会计核算当中,将会计核算科目具体化,不断扩充会计核算的范围,从而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金往来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资金使用的会计核算,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核,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对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做出合理调整,满足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会计制度中与部门预算制度中的差异,完善会计制度中的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逐渐统一协调。
(2)调整部门预算的相应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逐步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依据自身的业务往来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将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划分到不同的会计科目当中,最后汇归到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名下。其次,按照关于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基本建设支出应当纳入综合预算,因此,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会计制度中基本建设支出独立核算加以摒弃,将基本建设支出归于综合预算的方案中,实现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相互协调。另外,有些偏远贫困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合理调整的自主性,针对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别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说明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上报上级管辖机构审查。此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负责人员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和计提折旧,避免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度,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程度。
(3)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容性。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而会计核算也需要部门预算提供参考数据,因此,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积极推动效应。实践工作要求会计核算部门和部门预算结合起来,逐渐增强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以及会计核算的合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重视考核制度的完善,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实现各个部门的预算与相应的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可以鼓励尝试编制部门预算财务报表,提高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协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强调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增加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重要性,逐步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解决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性问题。为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伴随着部门预算的执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预算方式需要更高的会计核算水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逐渐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从而实现零基预算方式的顺利实行。
四、结束语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比较
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们现在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会计委派制中深化而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行会计监督,是融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从而引起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改革。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或接近,即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过程监督;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也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许多的共性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区别
财政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许多联系,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停留的位置不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也就是国库,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转轨的途径和办法
财政部2003年的《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妥善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2004年11月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的三点意见:一是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转轨或衔接工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能变,不能再采取将资金实拨到核算中心账户沉淀,形成“第二国库”的做法。二是转轨或衔接的具体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条件比较好或者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过渡措施,可以尝试搞“前店后厂”,即既做支付又做核算的方式。三是转轨衔接工作中有一点需要坚持,就是要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必为零余额账户,将国库集中支付做起来。
根据财政部的决定和意见,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具体情况路子,顺利实现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和衔接,是我们应该抓紧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但是改革涉及面广,配套改革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目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可以说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我市从2001年就开始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几年的运行和不断的改革,我们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库支付制度的一些做法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了单一账户管理。虽然不是国库集中收付制意义上的单一账户,但是同以前各单位的分散账户管理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的好处是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后,财政资金不是沉淀在各单位,而是沉淀在财政部门,一方面保证了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掌握之下,同时也为单一账户的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实现了预算资金的财政管理。记入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之前,不能自行支配资金,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
我们目前的做法虽然具备了一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之前,它不是存在国库中,而是存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二是各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还不是零余额账户。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转轨衔接的构想
根据我市会计核算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同时借鉴一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国库收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衔接融合,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的内设机构可以达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将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或重新成立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它的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说将原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为国库收付中心若干职能中的一个存在。
依据预算执行的需要和内部部门核算的需要,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在现阶段一般大致划分这样几个部门:工资核算管理部、政府采购核算管理部、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部、单位会计核算部、资金会计部、总会计部和银行部,各部门划分不同的职责。如单位会计部主要是承担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成为整个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资金会计则是整个政府会计的总出纳,它不仅核算管理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还要管理核算财政在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存款账户。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推行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杜绝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对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搞好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审计工作,已成为审计机关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分析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审计;影响;对策
1 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弊端
1.1 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众所周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国家会计监督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撤销单位会计岗位,把单位经济、会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知情者――单位会计人员撇到一边,违背现行《会计法》中关于“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在实践中,会计核算中心远离原始凭证记载事项的发生环境和地点,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及时的全方位监督。
1.2 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责任的认定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如会计财务处理出现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单位领导贪污挪用单位资源,责任难以确定。
1.3 有关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的配套法规出台不及时,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持,甚至某些做法与现行法律相违背
2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主要影响
2.1 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银行账户和其他会计资料全部移交到了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由核算中心负责完成,核算中心具有对单位所有资金、账户、账务处理等业务行使监督、服务、管理等职能,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及资金管理权。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可能就一些会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使得资料提供、具体事项问询、问题责任认定难度加大,将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2 会计集中核算对真实性、合规性的审计产生影响
审计主要是通过对有关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的审计,以实现其监督目的。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一些违反财经法纪的事项为了达到在会计核算中心顺利审核过关并报账的目的,往往会想方设法完备有关手续;而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后,即将这种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处理融入了繁多的会计核算业务之中,为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增加了难度。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为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对被审计事项查深查透,提高审计质量,各地审计机关都实行了审计质量管理,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等资产必审;对银行账号、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必审;对账表、账账、账证的平衡衔接关系必审;对往来帐户必审。实践证明,这些审计质量管理办法行之有效,为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审计产生了一些影响。如对单位收入的审计,发票存根和会计记账联保存部门和地点不在同一处,勾稽对不如以前方便,同时会计核算中心也进行了必要的审核,审计人员较易忽视或放弃,而进行这项工作恰恰是收入审计的关键环节。
2.3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成本产生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核算和有关会计资料在会计核算中心,审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来进行的,但它是“死帐”,仅对其进行审计是难以达到深层次的有效监督的,更多的是以“死帐”为基础查“活帐”,也就是对与会计帐相关的一些经济事项的审计,这是坐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所无法实现的。而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必须经历一番查“死帐”――查“活帐” ――查“死帐”的反复过程。加之,会计核算中心和被审计单位不在同一地点,客观上会增加审计成本,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3 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弊端所应采取的审计对策
3.1 调整审计机关内部分工管理办法,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派出机构,全面开展事中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派出机构,应对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所有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可以与收支同步进行,全面开展事中审计,同时协助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对涉及到在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查证。或者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涉及到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有关事项的审计查证,全部由派出机构负责。这样调整以后,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同一审计机关可能有多个审计组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大大加强审计监督的及时性,从而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
3.2 改进审计方法,调整审计重点,提升审计执行水平
一是审计中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测评,多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实施审计。以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运用得较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这一控制环节,这些单位的管理更加依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将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审计应更多地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和审计;二是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部门注意与审计机关在同级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的派出机构加强联络,做到各负其责,又不相互脱节。各专业审计和派出审计机构对同一单位的审计,实际上是同一审计过程的两个环节,其分工协作十分重要。有关审计情况的交流和工作联络,可以充分运用审计机关内部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三是更加注重审前调查和日常情况的掌握,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建立,会计资料集中性、银行帐户单一性、会计监督有效性、核算手段先进性,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适应会计体制改革变化的形势,不断总结和改进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龙绍锋。建议谨慎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4)。
[2]邱兵东。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有利于强化财政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1,(12)。
【关键词】统计;会计;核算;协调统一;企业经济
会计与统计工作都是经济核算中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中都离不开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协调统一核算,只有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相互协调统一组织和进行,才能有效建立企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信息系统,才能确保企业与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与决策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深入分析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各自的特点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针对性地进行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协调统一,才能使企业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发挥各自最大的潜力,真正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化与资源共享,提升和优化企业运行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特点及相互作用
(一)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特点及现状
在经济核算过程中,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曾经一度是难以划分的综合工作体,可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之深。随着社会经济对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的分流与细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渐渐形成了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内容,甚至发展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学科。对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及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是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的前提和关键。
统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搜集和处理企业运行中的数量关系,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事物进行大量、反复的搜集与统计工作,分析和概括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体特征,进而对企业经营和决策发展进行一定的概括和推算,科学、合理地揭示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内在特征。
企业会计工作主要是依照既定的会计项目和业务,对产生的经济项目和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登记,并依照具体的规定周期性得复核并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以搜集和处理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企业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详细、可观的记录和整理。
(二)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相互作用
会计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把原始数据按一定程序处理成有用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的程序必须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三步程序。企业会计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对象是经营资金流动过程。统计则是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并运用指数法、分组法、相关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与自然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企业统计是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出预测来指导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企业统计数据具有数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随着市场深入、企业竞争的加剧,信息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大部分经济信息都来源于会计和统计信息,但在实践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统计知识,使得有关的财务报表分析没有深度,而企业统计人员同样缺乏相关会计知识,不能把相关的会计资料调整为有用的统计数据,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协调统一统计与会计工作的途径
企业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存在着极为广泛的联系和影响,两者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和矛盾直接导致资料和数据的偏差和作废,非常不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企业内部信息化、统一管理的进行。只有加强企业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统一两者工作标准和考核模式、建立有效的统计会计工作平台,才能真正统一和协调两种工作结构和模式,推动企业标准化内部管理与控制,切实提升企业运行质量与经济效益。
(一)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交流协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既懂会计又懂统计,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适应新形势的高层次复合型人,这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培养,同时加强工作中培养锻炼。企业会计、统计的工作人员只有掌握大量资料并开展分析研究,才能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预测和分析报告。把会计资料整出来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可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计通过借鉴统计分析手段,可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深度。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有必要对企业会计、统计人员进行互补性的培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度,不但避免工作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益,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统计和会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
(二)建立和完善统计与会计工作平台
在世界经济大市场下,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严格根据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立足和发展,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进行技术交流,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会计与统计工作平台建设,建立面向市场的企业会计与统计相互适应的新型模式:如建立开放的会计统计市场信息系统、科学的全面的会计统计指标体系、竞争型的人才系统。将会计统计信息由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生成新的有用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为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方向,切实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是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和使用的现代化渠道,现代企业中信息就是生产力,信息中的巨大能量能快速地推动社会和企业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网络平台建设经验,参考和借鉴其他企业和行业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成功案例,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引进并利用先进发达的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完成企业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相互之间信息的利用及转化工作,将会计信息转化为统计语言,统计方法通过软件应用到会计中,切实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和协调,对工作中的数据及时、迅速、科学地处理,保证了企业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适应,提高了会计与统计的有效性。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内容,会计与统计工作都是经济核算中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中都离不开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协调统一核算,企业应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交流协作,建立和完善统计与会计工作平台,加强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信息网络建设,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相互协调统一组织和进行,才能有效建立企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信息系统,确保企业与国民经济管理工作与决策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桂菊.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商业经济,2012,(10): 100-101.
[2]田红岩.初探统计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统一[J].统计与管理,2011,(6):34,53.
[3]张忠敏.浅析企业会计与统计的关系及其协调[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9): 318-319.
[4]李芙蓉.关于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165-16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67-02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1 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剖析
1.1 会计服务职能的削弱
就核算单位来说,撤销会计机构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对集中核算单位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只能在支出合理性、发票真实性、报账手续健全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说,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各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很多“自由”,完全丧失了财务自,始终处于被会计核算中心监管状态,甚至是审批状态;一些大的业务活动事先都要与核算中心沟通,否则将难以实施,困难重重。当然,这也是基于双方立场不同,基层单位一切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而会计核算中心则从财务制度要求出发,双方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融合到一起。因此,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在抱怨,说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相当于单位又多了一个“婆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渐渐脱离服务职能而向监督控制方向发展,势必影响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核算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
1.2 职能定位不清,权利与责任不统一
(1)当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本应双方共同承担,而核算单位报账员迫于核算中心的压力,被要求对审计检查相关事项签字认同。报账员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既不能代表核算单位承担责任,更不能代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责任。在这种权利、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就为二者在日后工作中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2)由于职能划分不清,个别会计核算中心把一些根本不属于报账员工作范畴的内容强加给报账员,如编制会计报表、做年度财务决算、各类对外报表填制等。报账员从隶属关系方面讲应属于基层单位,从业务指导方面讲则应属于会计核算中心,这种关系时常令报账员同志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即两边都惹不起干受夹板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注重资金管理,弱化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进入中心管理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管固定资产账不管实物,而核算单位只管实物不管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账面数字不实,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1.3 管理模式上的缺陷
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厅式的工作方式无形中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相分离,会计核算中心成了“只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部门,核算单位应有哪些收入及收费项目并不完全清楚,甚至是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收入都“照单全收”。由于工作条件所限,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机会受限,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了解,资金账务处理与生产业务活动很难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在不了解单位生产业务活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中心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对原始凭证形式上的审核,而对原始凭证有关内容方面的实质性审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这种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单纯进行的封闭式的会计核算,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新体制
在建立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将预算单位的报账员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履行报账会计职责。这一做法可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在部分重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报账会计负责预算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同时负责预算单位资金收入和财产物资台账的登记管理。报账会计应持证上岗,并赋予其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核对会计信息、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预算单位经济业务和票据的真实情况,以及对预算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等相关职责。
2.2 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应当明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预算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职能已经转移,但是预算单位内部的理财机制、资金支配和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变,单位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和支出审批权,依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产物,所有会计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和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不干预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因此,预算单位负责人仍然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完全符合《会计法》的规定。然而,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记录、加工、整理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等,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此外,“会计中心监督各预算单位,又由谁来监督会计中心?”主管部门应委派懂财务的纪检监察员,负责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的纪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同时负责受理各预算单位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违纪投诉,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在事前得以有效防范。
2.3 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支出预算管理体系
摘 要 三农若是要长久健康的发展,其重要的保障就是乡镇的财务。目前我国的乡镇财政在管理方面和会计的核算工作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三农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乡镇的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入手,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而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希望本人的经验之谈能够对乡镇的财政发展有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 财政管理 会计核算
乡镇的财政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的核算工作是否正确与合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政策是否能畅通的贯彻,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伴随我国的财政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只有把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推进财政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达到精细化和科学化。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从中国乡镇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相对成熟的管理形式,各个地方的财政部门都处于实践摸索的阶段,因而,形成了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各个地方财务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方法不一致,在会计的核算方式上也不够严谨,致使管理的手段也相对的落后,对于工作造成障碍。
1.会计核算内容杂乱,形式与内容无法统一。现在延用的体制还是“乡财乡用县监管”,对于市以上的各个财政部门而言,只对乡镇的财政所在大的方向制定了宏观管理的模式,完全无细节操作,也无准则来约定管理细节。基层的财政工作人员,对于上级的不明确指示处于模糊的状态,也是因此,财务的管理形式和会计的核算内容不能达到一定的统一。
2.未能发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互辅助的作用。我国现在的乡镇财政所就是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机构,同时也具有“村账乡代管”的会计核算的功能,一个单位肩负两种职能。因而在实际工作之中,乡镇财政所比较容易忽视角色的转换,会容易把财政的管理与会计的核算工作当作一回事,混为一谈,最后致使财政管理工作不到位,核算的内容也不够规范,未能发挥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3.乡镇财政部门职权不明。税费改革后,我国的乡镇财政所普遍的征收职能被弱化,一般而言,财政所的职能是以收入为主向,把服务、核算、监督作为主要的任务,工作职能要能够发生转变。但是这方面目前未有明文规定,有些地方的乡镇财政所是实际上是属于事业性质的,财政职能更难以被界定,乡镇政府要求财政所的工作是配合乡镇财政中心,并把此作为主要目标,因而有点顾此失彼,最后出现乡镇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不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方面会出现偏颇。
4.对于财政的专项资金未统一核算。财政专项不进行统一核算,这点给核算的工作实际增加了很多的障碍。党十七大后,国家政府为解决遗留的“三农”问题,为农村投入了大量的支持资金。因而,在具体的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明确规定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来让这些专项资金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之中被合理核算、规划,也不能进行统一、明确的分类明细核算。
5.乡镇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会计核算做不到规范化。与县级的财政部门对比,乡镇所属的单位所发生的业务比较复杂,内容也比较繁多,财政的管理体制未完善,这些情况对财务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带来很多麻烦;村级的财务管理一向比较混乱,对核算的内容就显得过于繁杂,各地在管理的模式都不一样,管理的难度系数更大了。如“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具体实施之后,一些地方保留了自己的乡属单位银行的存款户数,由乡镇的财政所进行总的预算,会计再通过之前所设立的专户,把各类资金汇总拨付到各级乡镇所属的单位或组织中,一般情况到年终才与县级的财政部门最后发生结算。这种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了会计的核算做不到统一与规范,会计的核算工作也不能发挥作用。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研究
1.要统一政策,制定一套能够适应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的制度,使得他们能够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乡镇的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是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切合符合实际工作的管理系统的,要根据自身的认识情况来尝试,让管理和核算的内容保持一致。要以省市的财政部门为主,最后制定一套比较适应自己辖区内部的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要有效地结合财政的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管理、监督和核算,把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达到有章可循。
2.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工作,严格进行专项资金的管理。我国现阶段的乡镇财政的工作改革的重点是服务“三农”。在专项资金的监管过程之中,要保证乡镇的财政所能够严格的按资金的性质,能够按照资金的用途来设置会计的账簿。如社保的资金,要必须严格的通过“社保资金”的专户进行核算,按“社保资金”的具体用途来设置专门的明细科目,在年终进行结账之时,不进行统一的收支和对冲,余额可以反映在“社保资金”账户贷方。
3.注重财务培训工作,解决队伍断档问题。新形势、新财政管理的现今情况,要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在岗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财政培训,要接触新的财政知识,要主动的进行财务培训,注意与其他部门做适当的财政交流。从现有的财政的政策、会计的核算等理论知识抓起,抓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对于现有的财政人员要多培训,使得专业知识能够提高。要让乡镇的财政人员素质能够上一台阶。在政允许的状态下,对县级的财政部门进行分步骤的人才添加,让专业的一财经类人才能够为乡镇的财政工作,为乡镇的财政管理团队建设,提供人才的保障。
4.必须完善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只有完善了财政管理的内容部监督机制,才可以确保资金能够良好的、安全的运行。因为,每年国家都会下拨各项资金去扶持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于这些资金,必须按照资金的性质来核算,因为这些资金的政策性较强,是农民的救命款项。若因为乡镇的财政所由于监督的机制不健全,而导致出现资金管理的问题,那么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的完善好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的核算工作,采用内部的互相监督的机制,持续对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廉政的教育,最终确保乡镇的财政所的工作人员都能为民理财,确保资金能够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当代经济.2008(2).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发展
一、会计核算的整体分析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任何经济实体要进行经济活动,都要求会计提供根据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来的客观、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且将经济活动的内容转换为会计信息,成为能够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概括并且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核算是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2.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从价值量上反映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经济的活动状况。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人们不可以单凭观察和记忆就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也不可能简单的由表面计算经济活动的深度信息。虽然有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是通过价值量来综合计算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所以单一的使用三种量度是片面的。所以,会计核算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数量以及货币。并且有其余的辅助计量,比如劳动计量。
(2)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经济活动没有遗漏;连续性要求经济活动进行产生的信息转换不能中断;系统性要求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揭示客观的规律。三者缺一不可。
(3)对全过程的反映、预测
核算会对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确实的反映,对不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核实,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经济活动一直处于动态的形式下,并且全过程都处于核算的反映中,对于企业是一种安全的保障。
3.会计核算的作用分析(会计核算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这里简单说明下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中,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小企业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重视小企业的数量,发达国家更是重视小企业的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份额的国民财富。所以会计核算对小企业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中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基本运营,可以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使财务情况明晰化。
二、监督在会计中的整体分析
1.监督在会计中的有关概念
每一项经济决策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运行。如此说来,监督就像是规定和要求,规范着决策的运行路线,监督着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监督在会计中的特点
(1)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
会计要对单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三种监督相结合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和有序进行。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分析;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就对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2)合法性、合理性
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都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进行,以保障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在企业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及重要性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在会计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更是密不可分。企业之所以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律的在市场活动中存活下来,核算和监督就是不小的功臣。核算和监督的存在就是企业的健康的象征,也是企业长久地立于世界之林的有效保证。简单的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就是建筑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稳固。
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的讲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结合起来,通过严谨的完全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为企业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组建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会计监督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不向外流失。在组建会计核算体系时,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必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企业已经完善好的会计核算体系为蓝本,系统的组建企业的会计监督系统,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会计核算为其发展创造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计监督保障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流失,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固定资产 报账会计
会计集中核算是属于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现行常见的做法是将各单位的账户取消,各单位只设报账员,由报账员负责各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强会计监管,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并变各自核算的预算管理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管为集中会计监管。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在现实中政策法规与企业现状不配套,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务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企业设置会计机构时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或者在相关机构中安排会计工作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因此在法律上,规定了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并要指定会计人员。另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在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会计法》还规定了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职责,但没有直接单位会计业务的职责,而是通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这样做明显缺乏法律依据。尽管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时,都赋予中心会计核算、监管、服务的职能,但是作为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却缺乏法律基础和政策依据,因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也只能是扮演了一个记账的角色。
(二)企业中报账会计的财务监管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报账会计只负责各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等工作,具有保证财务资料完整,监管单位预算外收入和财务支出的职能。报账会计作为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和纽带,直接关系到整个财务监管的力度和水平。但在现实中报账会计的重要性却没有被企业认识到。部分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杂、跑腿的,有无资格证、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随意任命报账会计人员,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三)企业中存在账实分离的现象,影响了财务会计的监管
目前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由单位自行组织,然后交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然而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组织预算外收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于单位是否应收尽收,是否存在体外循环、账外账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不得而知。另外会计核算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仍由原单位实施,尤其是固定资产方面,会计核算中心只管理到二级科目的明细账,台账仍然由原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也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情况,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只是强调、监管资金规范运作,对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并不过问,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登记、处置的控制基本上置之不理。由此造成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意义。
(四)由于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上的转变,造成了财务监管难以实现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由原来的通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管理,实时实地的了解、监管单位的经济活动,转变成了只能依靠单位报账员提供的票据资料来了解单位的活动。因此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及财务支出的合理性,都很难进行正确判断。只要单位报账员提供的票据合法有效,手续完备,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合理,都要进行报销。另外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多个单位的账务,忙于报账结账记账,可能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更没有时间进行认真监管,由此造成了会计的财务监管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五)部分企业单位思想认识的不正确,影响了财务监管职能的发挥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原先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但,拉大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与会计业务活动、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且也拉大了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有的单位领导甚至认为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对单位的不信任,对于财务支出需要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管的情况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也不愿意听取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抵制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参与到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中。
二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财政监管对象和法律责任主体
相关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发,肯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顺利进行。另外财政部门也应该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管与服务职能。除此之外也应明确被核算单位的被监管主体地位,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不免除会计核算中心监管不力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财务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企业应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监管水平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单位责任主体,因此,核算单位应重视报账会计的业务素质,提高财务监管水平。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有会计证,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调研,为进一步的审批提供参考。除此之外报账会计应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账实核对,及时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加强报账会计的建设,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是强化企业财务监管管理水平的前提。
(三)企业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
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应按照会计的相关要求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好岗位职责,明确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的平稳运行。其次,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处置等方面的制度,使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都能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四)企业应强化部门预算,实行科学预算管理制度
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在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会计核算中心监管执行。会计核算中心按照预算、资金需求计划、用款额度等对财务运转情况进行监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也有利于会计核算中心财务监管有章可循,同时有利于为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会计核算中心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延伸。
(五)企业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动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接受财务监管的积极性
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企业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下,由专职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统一核算,会计工作更加规范,这样做并不是对单位财务自的侵犯,也不是对单位的不信任。单位负责人应转变观念,应主动让会计核算中心的人员积极参与到单位经济活动中,为单位经济活动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莉,孙喜凤强化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督的对策措施[J]商业经济,2007,(09)
[2]傅文辉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监督思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4)
[3]郑凤媚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督的对策措施[J]商业会计,2005,(11)
[4]宋慧敏.关于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督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5,(10)
[5]赖科男.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监督[J]审计与理财,2007,(11)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是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在总公司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银行账号,统一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与会计人员,并为每个项目安排报账会计,负责相关财务资料的收集。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前,各项目部的会计人员既负责账目整理,又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加上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质水平有所差距,有些会计人员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偏好设置会计科目,会计工作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会计核算的质量参差不齐,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而会计集中核算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随意性的产生,统一核算也降低了分散核算带来的误差,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此外,会计集中核算也增加了会计人员之间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单位部门多、机构与资产规模大等特点。较多的施工单位部门会导致资金的分散程度大,不利于资金的集中管理,造成资金的闲置。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一方面可以将各部门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投资重点项目,扩大投资收益,有效避免了资金的分散与闲置,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各部门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各种贪污挪用公司资金的概率。在对各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各部门发现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将决策职能与核算能力分离,有助于实现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的目标。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在实现战略决策性职能与财务操作性职能分离的基础上,实现财务处理工作与实际核算工作的分离,有利于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与财务管理职能的强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面临挑战
作为特殊的财务管理模式,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对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作为“新生事物”,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给建筑施工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带来了以下挑战。
(一)集中核算缺乏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最终只剩下事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的职能。其次,会计核算中心的人员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工程项目数量众多与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有限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很难保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进行合理有效的会计监督。再次,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更多的侧重记账等具体事务,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化,监督管理职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最后,目前部分会计核算中心尚未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没有形成有关员工的绩效考评标准,员工考核缺乏科学的方法与定量的指标。不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财务管理有效性的目标。
(二)集中核算切断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联系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收回各个工程项目部会计核算职能,由总公司的财务部执行核算职能。而财务管理工作仍然由各个工程项目部负责。这种安排必然会切断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两者之间的联系,造成二者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两者联系的切断容易给相关人员造成一种“假象”:会计核算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部门报账会计认为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现金出纳与整理会计凭证,并没有将自身置于财务管理的高度。而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会认为,会计人员能够对公司财产物资实行严格审查。这种“假象”会对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脱节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三)集中核算影响了项目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资金的集中管理具有降低资金管理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等优点。然而对于各项目部来说,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使得自身持有的资金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投资,打击部门投资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各个项目部的盈亏状况都会体现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账面上,财务的透明一方面会帮助部门发现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但另一方面,为了保持部门收益的稳定性以及财务数字在会计核算中心账面上的表现,各部门在拓展业务时,可能会由于这些顾虑而表现过于保守,不利于部门内部的改革与创新,制约部门的成长与发展。此外,部门的各种事项都需要向总公司反映,无形中加重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与负担。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则不再属于项目部门直接管理,出于部门归属感等方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对策
作为“新事物”,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应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正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职能,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这一模式后,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提高财务的监督力度。“没有規矩不成方圆”,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如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检查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计人员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联系起来,努力建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不依附任何部门且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其可以核查企业一切业务领域的权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效益;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了解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内容,以达到随时监控的目的。
此外,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使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做到有章可循,将财务人员的业绩与升职加薪挂钩,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水平,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成效的目的。
(二)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切断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两者之间的联系,导致部门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保证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如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制度,使报账员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不仅是报账,还充当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桥梁。通过增加对报账人员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可以间接地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两者的联系进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