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绩效考核管理

固定资产绩效考核管理

时间:2023-09-14 17:4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绩效考核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绩效考核管理

第1篇

实施绩效考核前,我院薪酬发放还沿袭老国企“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法,许多员工都抱着是“能少干决不多干,能休息决不加班”的工作态度,使医院经常出现服务投诉、推诿病人、医疗纠纷现象,医院仅靠集团公司的内部职工医疗保险、集团公司补贴来维持生计,每年集团公司内部职工医疗费占医院业务收入的80%,而全费收入只占医院业务收入的20%。并且在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就高达60%。随着医院与集团公司主辅分离工作的进行,医院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为解决医院现阶段存在的无考核、无激励、职工无干劲的状况,医院领导层决定大力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为此,我院专门成立了由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定期参与、专业经济人员直接负责的经济核算办公室,专门负责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绩效考核工作

我院绩效考核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的各个岗位,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辅助科室、机关科室。

(一)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指直接从事诊疗服务并能为医院带来直接收入的科室,包括门诊科室、病区科室。主要从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病人满意度调查、医药收入比例、成本控制、收益情况、新项目开展、手术台次等8个方面进行。每月1日由经济核算员将上月科室收入和成本统计出来,计算出各科收益情况。

1.收益为正数的科室。绩效工资=科室总收益×(1-(医院管理支出+医院留存基金)÷医院总收益)×科室质量系数×科室工作量系数×科室服务系数+(科室收入增长率-科室成本增长率)×科室基本工资总额+药品比例降低率×科室基本工资总额+开展新项目奖励额。

其中:医院管理支出指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所支付的无法分摊到各科室的费用,比如:医院网络使用费、保安服务费、宣传费、公务费、管理人员支出等。医院留存基金是指医院按财务制度规定计提的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及事业基金。

医院总收益指医院当月的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科室质量系数分别由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病历合格率、护理差错率组成。工作量系数分别由收治病人数、管床日数和手术台次组成。

服务系数由院工会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确定。科室基本工资总额指医院为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发放的工资。新项目奖是根据新项目开展进度从职工奖励基金中列支的数额。

个人绩效工资=本月科室绩效工资×个人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个人服务系数。在个人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中,个人质量系数指个人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病历合格率、护理差错率。个人工作量系数指个人的收治病人数、管床日数和手术台次。个人服务系数由院工会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确定。

2.收益为负数的科室。本月绩效工资=(科室收入增长率-科室成本增长率)×科室基本工资总额×科室质量系数×工作量系数×服务系数+药品比例降低率×科室基本工资总额+开展新项目奖励额。个人绩效工资=本月科室绩效工资×个人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个人服务系数,公式中各项目内容同收益为正数的科室。

对临床科室的考核,综合考虑了医院现存的各种情况,即考虑医院收益情况,又考虑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药品比例,同时又大大激发了职工开展新项目的热情和动力。

(二)医技科室

医技科室主要包括各种检查科室,比如医院影像科、化验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等。

针对医技科室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办法,主要从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病人满意度调查、成本控制、收益情况、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创益率、设备修复率等8个方面进行。由于我院大部分专业设备都集中在医技科室,对医技科室进行成本考核时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因素。收入=门诊检查收入+病区检查收入×80%。成本=人员经费+设备维护费+办公费+门诊检查业务成本+病区检查业务成本×80%。绩效工资=科室总收益×(1-(医院管理支出+医院留存基金)÷医院总收益)×科室质量系数×科室工作量系数×科室服务系数×设备修复率×固定资产创益率+(科室收入增长率-科室成本增长率)×科室基本工资总额+科室基本工资总额×固定资产利用率。个人绩效工资=本月科室绩效工资×个人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个人服务系数。

其中:医院管理支出、医院留存基金、科室基本工资总额等指标所包含的内容与临床科室相同;科室质量系数由医务部根据医技检查质量确定;科室工作量系数由信息科根据当月检查人次占三年平均检查人次的比例确定;服务系数由院工会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和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确定。设备修复率=本月设备维修支出÷设备净值,将该指标作为科室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之一,主要为了让医技科室做好设备的日常保管和维护工作。

固定资产利用率=科室收入总额÷科室固定资产总额。将该指标作为科室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之一,主要为了促进医技科室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水平。

固定资产创益率=科室收益总额÷科室固定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科室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创益水平,同时也反映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

在个人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中,个人质量系数是指由医务部确定的个人进行医技检查工作的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指个人检查人次除以科室检查总人次。个人服务系数是由院工会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确定和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确定。

医技科室实施该考核办法以后,无论是收入,还是固定资产利用效果都比以前大大提高,绩效考核使医技科室的概貌焕然一新。

(三)辅助科室

医院辅助科室指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服务的科室,如:药械科、供应室、后勤服务部。

1.供应室、后勤服务部。由于该部分辅助科室不直接产生收入,但却是医院成本支出的主要科室,为此,我院采取内部服务价格法对辅助科室提供的服务进行考核。首先,经济核算员与物价员针对辅助科室提供的各类服务进行分类、市场调查,根据社会上同类服务的市场价格制定内部服务价格。其次,经济核算员根据辅助科室当月所提供服务的数量与内部服务价格计算当月收入。接着统计辅助科室当月所消耗的成本。最后计算辅助科室绩效工资。

辅助科室绩效工资=(科室收入-科室成本)×科室质量系数×工作量系数×服务系数。

其中:科室质量系数主要由医务部根据辅助科室所提供服务的质量确定;工作量系数由信息科根据当月内部服务量占三年平均内部服务量的比例确定;服务系数由院工会根据接受服务的科室满意度调查确定。

个人绩效工资=本月科室绩效工资×个人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个人服务系数。其中:个人质量系数是指由医务部确定的个人提供内部报务的质量系数;个人工作量系数指个人提供人服务量除以科室总的服务量。个人服务系数是由院工会根据接受服务的科室满意度调查确定。

通过内部服务价格法对辅助科室进行绩效考核,解决了以往服务科室对医院的依赖性,使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即可为医院创造效益,又可以为本科室争取经济话语权。

2.药械科。医院药械科主要负责医院药品、材料的采购、保管、发出、盘存等工作。对该科室绩效考核重点放在采购、保管、发出、盘存等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流动资产的安全完整。在制定药械科绩效考核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药品采购费用考核。药品采购费用指药品从采购业务开始至验收入库前发生的运费、保险费、装卸费等,加强药品采购费用控制能够促使药品集中采购业务的实施,采购员在采购前要深入了解医院各科室药品、卫生材料的本月消耗数,通过药品集中招标的形式进行药品采购工作。因计划不符合实际造成药品、材料的浪费,要与药械科的绩效工资挂购。

(2)药品盈亏考核。库管员每月月未将当月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的盘点表上报经济核算科,核算员根据药品、材料的盘亏原因,属于保管责任的,与药械科的绩效工资挂购。

(3)绩效工资计算。药械科绩效工资=(当月门诊药品收入×15%-(医院管理支出+医院留存基金)×15%)×科室质量系数×科室工作量系数×科室服务系数-采购费用-超计划药品积压金额×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定期利率-(药品盘亏金额-药品盘盈金额)×属于药械科责任的药品盘亏金额÷当月药品盘亏总金额

通过上述方法对药械科存货管理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院存货管理的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

(四)机关管理人员

由于机关管理人员不能直接为医院带来收入,并且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因此机关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一直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难点,我院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针对机关考核的特殊性,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称为360°考核。

我院实行的360°考核办法是根据机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日志,按百分制考核,先由本科室人员互相打分,然后由合作科室打分,接下来由临床科室打分,最后由院领导打分,院工会和经济考核办公室将根据打分结果进行折算,折算公式为:机关管理人员得分折算系数=(本科室人员打分×20%+合作科室打分×20%+临床科室打分×30%+院领导打分×30%)÷100

机关管理人员绩效工资=(临床科室绩效工资+医技科室绩效工资+辅助科室绩效)÷(临床科室考核人数+医技科室考核人数+辅助科室考核人数)×机关管理人员得分折算系数

我院通过采用360°考核加强了机关工作的管理,解决了医院机关考核工作的难题,完善了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三、绩效考核效果

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实施绩效考核以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由于各科室都把增收节支工作当成了本科室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此,医院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5%,变动成本比去年同降低10%。医院收入长期依赖洛铜集团职工医疗保险的局面也大有改观,各科室通过与乡村医院合作、义诊等种种措施扩大影响力、宣传科室优势项目,使市区各郊县的全费病人、新农合病人都慕名而来,大大改了医院收入结构,使本年度全费收入、新农合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50%。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药品比例、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存货管理等因素,因此,通过该考核体系的实施,改变了药品比例居高不下的现象,本年度药品比例比去年同期下降5%,服务投诉、推诿病人、医疗纠纷现象也很少发生。

第2篇

关键词: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财务制度;收支核算;资产管理;绩效管理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民营医院打破了公办医院独霸天下的局面,在促进良性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民营医院是“自筹资金,自收自支”的单位,既要救死扶伤、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也要逐步实现盈利,增强竞争力,所以民营医院不仅重视会计核算和监督,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民营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的资金、资产、成本、收入等进行管理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完善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内控体系等措施保障财务安全;通过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药品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达到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创新,保持民营医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逐步达到最佳的运行效率。

一、完善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内控体系

民营医院资金量大,而且分布在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合民营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各种日常经济行为均有章可依。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发票管理、货币资金管理、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等规章制度。

民营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漏洞,需要建立内控体系来反查。首先要设置合理的财务岗位,民营医院主要设置的财务岗位有:预算岗、收入岗、物价岗、日常费用岗、工资核算岗、药品岗、耗材岗、固定资产岗、报表岗、税务岗、资金岗、绩效岗等等。其次要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原则配置适当数量的财务人员,可实行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最后还要用流程优化的方式细致的梳理财务部各岗位的工作程序,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操作流程、相关凭证制作及注意事项、相关衔接科室或个人、相关附件及样表等等,将日常工作流程化、制度化、表格化,并形成岗位细化手册。对于新进或轮岗的员工,都可以按细化手册快速熟悉新的工作内容,不会因为调换岗位而造成工作疏漏。通过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内控体系,在做好医疗业务的后勤服务、促进业务发展、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做好民营医院的收支分别核算与管理

民营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院的日常收入要全部入账,不能坐支现金。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在收入管理中,各项收费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和医院的物价管理制度,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发票,不得向病人或单位直接收取任何费用,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当日收入当日结算,做到日清月结。

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所有支出须真实合理且审批完整。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对日常财务开支实行逐级签字审批,每一笔经济业务要有经办人、科室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和院领导的逐级签字。尤其重点对耗材进价、差旅费、办公费、运输费等可控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违反规定或超标准的开支,审批人员应当核减或拒绝审批。财务人员对支付手续及发票等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收款单位是否妥当等内容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有权退回。出纳必须在签批手续齐全后才能办理付款手续。办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由专人负责,采购人员根据各科室日常用量和库存情况统一购买。因医院药品材料与设备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相当大的比例,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采购药品和设备价格,采购人员要货比三家,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应采用竞价招标方式,以此来降低医院支出成本。对重要项目决策和重大支出需经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

三、做好民营医院固定资产和药品等资产的管理

民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资金占用大,要做到资源合理配置,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医院指定运行保障部、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范围;临床、医技和行政后勤科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变动、处置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可采取一次性清查、或分期分批轮流清查核对的办法;清查工作要做到逐一盘点核对,发现余缺应及时记录,对盘点差异查找原因,报告主管领导审批后按相关规定处理,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保障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避免资产的流失。

加强药品的购销存管理,药品是医院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资。加强药品采购管理,制定合理的储存额,在保证医疗业务活动正常需要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药品库存资金占用,做好药品进价的审核工作,降低采购成本。加强药品的账务管理,药剂科对药品月末结出余额,与财务保持账账相符;加强药品储存管理,建立完善的盘点制度,对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特殊和贵重药品应每日盘点,月末盘点可采用交叉盘存的方法或指派专员监盘,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出库、调配等,以保证帐实相符。通过节约医疗成本、增加民营医院整体效益。

四、做好民营医院绩效管理

民营医院绩效管理是针对临床、医技和行政后勤人员,通过制定目标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严格评价,奖罚兑现,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系列过程。民营医院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习惯,极大程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服务意识以及对于成本核算的概念,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奖惩作用,不断地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在绩效分配中引入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是民营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结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成本核算要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遏制人力、物资材料、设备等的不良消耗。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科室和人员。所有科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等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民营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调动全院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全院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民营医院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要通过绩效管理实现民营医院战略,必须确定绩效管理的关键指标。绩效考核内容组成:临床科室的绩效由各临床科室收支结余(核算收入-药品成本-耗材成本-人力成本-日常费用成本)乘以按内外科不同的技术难度、责任风险等确定的不同分配比例、另加手术费和各项考核单项等组成,主要有医疗质量考核、医疗纠纷与投诉考核、护理质量考核等各项奖罚措施。同时设计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等,定期调查医院的服务质量。分配原则坚持对临床一线倾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为目标。

通过绩效考核,倡导节约,注重效益,强调优质服务,明确各岗位工作中的不足,督促及时进行整改,达到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绩效考核体现按功取酬、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拉开分配的差距,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热情。留住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互补,科室员工之间沟通增加,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稳定现有职工队伍,制定有效的经营计划,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造就激励性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医院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财务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医疗服务意识,在服务的过程中把握经济动态与走向,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与管理。其中绩效核算是财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对医疗HIS系统和财务系统里导出的大量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汇总和分析,需要财务人员熟练掌握Excel常用的函数和命令,以简化财务工作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还需要将加工汇总后的信息反馈到各临床科室,这样的数据反馈可以帮助他们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有利于他们调整下个月的工作,逐步提升业绩。各临床科室碰到问题也可以主动找财务人员寻求数据上的帮助,这是财务部服务临床科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临床科室历年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年的变化因素,制定各项考核标准,有利于加强对科室的综合考核,实现考核绩效化、改进循环化,将考核纳入管理体系,实行绩效计划、反馈指导、考核评估、结果应用改进。

绩效面谈。为了体现每个员工的工作状况,实现全员绩效管理,需要通过绩效面谈方式加以完善和补充,完善上下级的有效沟通,用标准和数据说话,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互动,管理监督力度增加,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绩效。通过实践证明绩效管理在民营医院管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

国务院近期《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民营医院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但民营医院要更好的运营和发展,必须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民营医院将逐步会取得社会的认可,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迅.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工作的推进[J].卫生软科学,2011(09).

[2]宗强 李云峰.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陈小玲.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2(05).

第3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措施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对生产要素配置进行改革,确保能够高效运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而将供给质量不断优化,将有效供给不断扩大,将供给需求应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显著提高,将全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是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所有资源,将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更好的将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满足,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医疗资源的优化再生与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站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提出了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几点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一、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完善,促使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

通常情况下,医院中各个部门的财务核算和信息交换之间均具有十分紧密的相关性,将财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不仅能够将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快,而且能够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准确、及时的收集,这对医院市场分析与战略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要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系统,进而将其作为基础,有效分析市场特点,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弱化阶段进行寻找,将医院各种资源的效应充分调动起来,以此来对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行有效推动。医院可以寻求先进的科技公司或者自主研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增强财务数据的开放性,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物力与人力资源的消耗,将医院成本尽量降低,促使财务能够将相关财务数据更快的向库存、账款以及成本管理等不同会计管理部门进行传送。总而言之,将医院财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并且将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能够将医院自身的经济行为规范化,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将医疗成本降低,达到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目的。

二、将医院绩效管理精细化,促使医疗卫生的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

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精细化管理下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将医院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而且能够将医院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医院财务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够盲目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建立起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绩效考核设计团队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体系,而且要求其在对医院实际运营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在设计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能够将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公平性、客观性、政策性与公益性充分体现出来,使其能够与医院发展的总目标相契合。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应该是短期的,必须确保其能够与医院发展的长期目标相符合。为了对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精细化进行有效确保,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具体为:(1)多元化发展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构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2)对权重分配的科学化进行有效确保,再看医院内部实行院科两极制度,合理分配质量与效率,在进行二次分配的过程中,还要对个人分配质量进行高度重视,严格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不仅要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保障,而且要能够最终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3)与目标管理进行有效结合,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到工作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将医务人员对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解程度增加,而且能够紧密联系起医院目标与个人目标,将集体向心力与凝聚力增强,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推动医院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4)对绩效方案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确保。医院应该将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建立起合理的分配模式与精确的核算体系,将不同科室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已经制定好的方案采用调研法、访谈法以及咨询法等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对医院绩效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进行有效确保,将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医疗服务生产效率有效提高。

三、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不断增强,促使成本管理规范化

医院中,固定资产设备是各个科室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医院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服务态度的有效保障。医院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于对资产进行专业化与标准化的管理。确保成本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在于建立起统一规范的规格标准、质量标准与操作流程,并且对建立起来的各项标准进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与收账款的精细化管理属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严格、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出库、存放流程,信息化管理各项固定资产,对先进、科学的信息交换系统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及时盘点各项固定资产,最大程度上避免流失与损耗资产。除此之外,要严格核对医院应收的账款,对应收账款的额度进行严格控制,对现金流的正常运行进行有效确保,防止不能够及时收回应收的账款,促使资金链出现断裂的现象。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其规范性进行有效确保,对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严格遵循,在成本管理内容中添加财务核算与财务预算,科学化的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管理。总而言之,对成本管理进行规范化,并且将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强化,对成本去向进行密切关注,并且进行标准化的实时监控,能够将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效提高。

四、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不断增强,促使医疗卫生服务结构不断优化

实际上,医院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指的是通过不断分解与细化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进而对医院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保障,确保其能够贯彻落实在医院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中。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并且进行跨多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通常情况下,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具体为:(1)精指的是建立精准的目标。不仅预算管理的起点为预算目标,而且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也为预算目标。构建精准的预算目标不仅能够促使医院更好的进行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而且有利于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只有确保预算目标的精准性,才能够将财务预算管理的导向性充分发挥出来,优化配置医院各种财务资源。(2)准指的是确保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准时性与准确性。只有根据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才能够对事情进行准确的决策和判断。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工作强度较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数据量大,数据维度多,所以只有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与全面,才能够有效保障考核预算、管理预算与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其次,在医院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具有较为复杂的要求,以往编制的电子表格以及手工表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为了对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质量进行有效确保,必然进行预算信息化管理。(3)细指的是执行的细化与量化。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要进行量化,而且要确保其细化。在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态度的科学,对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完成量化之后,才能够明确各级目标,提高每个人的责任心,细化则指的是分解预算目标。只有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科学化与规范化,才能够真正精细化管理财务预算,进而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结构优化,提高供给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与医疗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合,而且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不足,将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对医疗要素的合理配置进行有效促进。

作者:付文利 单位: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韩沛沛.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26-26.

[2]郑大喜.辅助核算工具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2):77-79.

第4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绩效 考核标准 制度建设与完善

国有资产绩效,是指从国有资产的购买及使用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国有资产的活动并与取得的收益或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资产购买的合理性以及使用过程的有效性,即国有资产的购置及使用是否能够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一、我国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采购效率低

在大部分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流程。以市一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常见的审批流程见右图。

从上述流程图中不难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申购到最后的验收、登记入账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使得急需使用资产的申购单位陷入长时间的无谓等待,所需资产无法及时到位也间接影响了申购单位的工作效率。此外,复杂繁琐的申购程序并不能直接保证申购资产对于申购单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资产的申购需要经过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业务科室、资产管理科、资产管理主管领导、市政府的层层审批,然而除了主管部门之外,财政部门各科室、主管领导以及市政府难以从资产购置申请报告外的其他途径深入了解申购资产的必要性,也无法对每项申购资产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且财政部门下的各科室及主管领导在审批过程中一般只对申购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存量资产质量及预算情况进行考核,未对申购资产到位后对申购单位原有资产的整合或优化作用进行综合性研究,因此,资产申购的审批过程往往流于形式,看似严谨的审批过程并不能对资产的申购起到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

(二)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

在审计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忽视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现象,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建账(卡)登记管理,或者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效益,导致购买的资产存在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的情况。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人员。一些单位只注重向上级申请资金购置资产,忽视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此外,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净利润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之间通常存在差异,企业为了节省人力,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间上直接选择税法规定的最低摊销年限标准,忽视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使用状况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正是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已有部分市级财政部门及国资委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核办法,但考评指标往往停留在被考评单位是否建立了相关制度或是否将资产购置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等较为浅显的层面,未对制度本身的执行情况及资产购置预算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分析,这使得考核内容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评价国有资产是否存在闲置、浪费及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更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问责机制,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效率。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造成严重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毁损、被盗及报废转让等大型大额固定资产时一般要经历以下5个步骤:(1)单位申报;(2)主管部门审批;(3)财政部门审批;(4);评估备案与核查;(5)公开处置。在审计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在会计账上仍然保留着被盗或已经报废不用的固定资产,有的报废资产甚至挂账3-5年之久。究其原因,相关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申报之后迟迟得不到财政部门或国资委的批复,而申请单位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无法对该资产进行处置,更无法对其进行账务处理。由于报废资产无法得到及时处理,长时间的存放不仅造成原本应有的处置收益不断缩水,而且严重占用了申请单位的储存空间。此外,由于报废资产仍在账面反映,申请单位在申购新资产时将会受到影响。

二、对完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简化采购审批流程,加强事中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的国有资产采购审批手续极其复杂,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的采购效率,因此,简化审批流程势在必行。然而在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如何保证申购资产的合理性,这需要加强申购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用“事中监督”替代“事前审批”不仅大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采购效率,避免申购单位在等待审批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浪费,还能对所购资产的使用管理起到积极的监督指导作用。财政部门及相关审批部门在资产申购审核过程中应尽可能简化审批手续,重点关注申购资产到位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由申购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末自行提交大型、大额资产的使用运行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列明该资产目前的折旧、贬值、耗损及收益等情况,由各级财政部门及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根据各单位提交的报告进行针对性抽查,确保国有资产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二)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指标

1.考核申购资产的必要性。获取固定资产的途径包括购买、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及自行购建等,而不同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在能够达到相同使用目的的前提下所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在对固定资产绩效考核中,首先应当考核单位所购固定资产的必要性。例如当单位所需资产为非经常性使用资产且耗损不大,则应使用经营租赁方式获取,又如当某些国有企业面对良好的投资机会且资金较为短缺时应当选择融资租赁。在对申购资产必要性进行考核时,应将着眼点放在无差别实现目标的前提下是否以最低成本获取该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益。

2.对于经营性资产及非经营性资产确立不同的考核标准。经营性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资产,也可以理解为该部分资产的使用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销售场所、运输车辆等。非生产经营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维持办公基本需求或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资产,如办公所需的基础办公设备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资产。

对于经营性资产,考核的重点应为权衡该资产为本单位带来的持续性收益与为该资产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及机会成本之和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机会成本,指的是更换另一资产替代原有资产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或多余损失,而实际成本指的则是为维护该资产正常运行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当该资产所带来的持续性收益大于等于该资产的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时,可以认定该资产的绩效管理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反之则应重新考虑该资产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则应当着重考核该资产是否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且是否及时得到适当养护。以非运输性车辆为例,考核的着眼点应落在该车辆的已使用年限与其实际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上,考核该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及养护是否合理适当。

(三)建立专业化国有资产处置机构,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效率

目前我国大型大额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时间普遍较长,有些报废资产长年挂账,得不到相应处理,间接引起申请单位经济利益的流失。相对于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各机关事业单位而言,财政部门有限的监督力量已显薄弱,难以对各部门的资产处置状况进行全面监督,而且财政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建立专业化的国有资产处置机构,引进、培养管理素质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资产评估及处置人员迫在眉睫。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可简化为以下步骤:(1)由成立的专业处置机构对各单位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初步鉴定、出具鉴定意见及处置方案。(2)鉴定意见及处置方案报经本级财政部门或国资委等相关机构审批。(3)由专业机构统一对外竞标拍卖或进行相应的报废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资产的处置时间,提高处置效率,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被处置资产不被低估、浪费。

第5篇

1概述

现行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为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单位管理、用户管理(疾控内部用户)、申请流程、审批流程,所有申请审批实现无纸化办公操作,并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拨等情况实时统计分析。目前物资管理系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含家具)、材料管理、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根据填写关键字,职能动态产生报表)、系统维护等功能。

2.功能模块

2.1固定资产模块:包括申请管理、运行状态、验收、入库、出库管理,建档以及报废管理;报表包含新增仪器设备、分类仪器设备、分科室仪器设备、报废调拨仪器设备、金额基数仪器设备统计报表及固定资产卡片。该模块的实施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效率。

2.2材料模块:包括分类申请管理、各级审批管理、分类汇总管理、采购人询价订购管理、材料库房管理、供应商管理;报表包含材料汇总报表、库存材料明细表、材料购进明细表、材料报损明细表、科室材料领用统计表、材料进销存明细表。材料模块的使用使琐碎的材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2.3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申请验收、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材料统计分析。其中设备申请验收统计包含购置申请和安装验收统计;固定资产统计包含信息查询、各类台账、强检计量器具汇总、设备检定、调拨以及分类汇总、综合查询等14种表格;绩效考核统计包含绩效、年鉴、CDC、检验设备等9种统计表格;材料统计包括明细表、汇总、经销存等11种统计表。实现了汇总保存的无纸化,同时切实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强大的汇总、统计功能让管理者准确快速地掌控整个中心的物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各种决策,也给各科所相关工作人员各阶段的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3.系统构成及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总务科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使用物资管理系统中对科室、人员、口令、账号权限、代码表等的增减、修改等维护工作。

4.运行使用现状

江苏省疾控中心物资管理系统建设已初步完成,已经投入整个中心使用,各科所使用申请和审批流程,后期工作主要由总务科负责,例如材料管理中的汇总安排采购-采购人比价选择供应商-填写价格、货期-到货登记-入库验收-出库发放-系统维护等。经几个月的试点运行,效果非常显著,较好地解决了物资管理的各种申请计划、收发、结算、台帐分析等业务,还能清晰地对物资品牌、价格变化做比对,这对规范物资管理流程、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供应及时性、有效掌握物资使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蕾 陈智高 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6篇

(1)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不强。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监督管理,不会出现大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

(2)对于资产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因而也无法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对于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也十分不利。

(3)信息系统不健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全面的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信息数据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内部控制管理来完成,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该以内部控制为载体,依靠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不正常流失的问题,主要的途径还需要通过强化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来实现。在具体的风险管理上,对于国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应该确保按照预算计划实施,实现资产配置的均衡;在资产使用方面,重点采取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控制未经严格的审核批准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在资产清查方面,主要是确保清查结果的准确无误;在资产的监督检查方面,则应该重点确保监督的经常性与有效性,确保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在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风识别分析与控制管理,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2)建立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首先应该明确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联合预算编制、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的绩效评价工作。其次,应该建立准确全面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将资产完整率、闲置率、负债率以及使用率等作为指标,对资产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第三,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充分运用,可以与部门、岗位人员的评优、晋升联系,以督促各个责任部门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多,没有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真正的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因此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着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编制信息、调剂使用信息、清查盘点信息、资产处置信息以及会计核算处理信息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之中,并结合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的变动及时的更新数据,进而形成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与准确定,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纠正调整。

(4)强化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来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主要是对购入、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增减、结存的审计,则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所有权、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融资租赁情况、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披露正确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全面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措施,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要素之一,是各经济单位保持正常运行和进行各项活动的必要物资基础,也是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我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都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管理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作用

科学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是财政部统一建设的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能够得到登记、合理配置、管理维护,使得固定资产所在单位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以发挥经济和社会职能。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可以基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来记录及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评估及收益等各个环节,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录入系统来生成账簿、报表等电子数据,再通过网络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功能。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还提供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网络传送和远程管理功能,有助于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和审批工作实施,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严格贯彻实施,能够有效维护和保障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规范。

二、资产管理平台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一)实现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相结合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实的固定资产数据,包括增减变化和配置信息等,这些都是预算单位实际工作中的最新资料,所以在财政预算管理中,资产配置的合理与公平要取决于预算资金安排是否科学规范,而预算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通过增量调节、控制存量作为基本管理手段,资产管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与预算管理实现紧密结合,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的深入进行。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实、准确、完整的资产报告和卡片数据,有利于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一手资料,这有利于部门预算细化编制与严格管理的深入执行,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相结合,有利于从源头上管理固定资产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固定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出资、收益等管理工作的及时预算管理,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细化和规范。

资产管理信息化与预算管理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的,分析如下: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解决预算编制与资产存量脱节的问题,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得财政部门透彻地掌握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例如金额、数量、价值、购置来源和用途等等,进而有助于满足预算管理的细化编制要求。第二固定资产信息数据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编制进入综合财政预算中来,通过平台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出资收入、出租出借收入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将这些信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有助于实现财政预算的全口径管理;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中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有利于财政预算制定固定资产实物定额标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搜集、整理并分析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和运行情况信息,对于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运用情况、费用开支情况等日产运营信息能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对定额标准的反复测算,进而根据预算单位职能履行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费用标准,这就为预算细化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三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为财政预算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持,我国财政系统改革中,绩效预算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长远目标,然而由于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搜集不够及时、全面,所以还难以将各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目标准确地量化具体化,也难以衡量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要耗用的劳动成本和固定资产耗费成本。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有助于研究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资产保全与合理配置、提高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评价方法,这就有助于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评工作,有利于逐步实现绩效预算管理工作。

(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是固定资产信息化审批的基础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目的不仅在于搞清楚预算单位的资产存量情况,做到账实相符,而且更本质的是要通过该平台的应用,通过远程审批和系统自动监管方式,来分析出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上的疏漏和欠缺之处,进而研究出有利于监管、加强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审批制度,以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约束。

而且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由于其自动化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有利于快速实现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进而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效率,进而有助于实现我国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透明化,加强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67- 02

民办高校大多由于建校较晚,软硬件基础差,科研力量薄弱,纵向经费拨款有限,科研投入主要靠学校自筹。学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会计控制弱化、管理平台落后、效益不高等现象。现就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浅谈若干点看法。

1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不健全

民办学校特有的办学体制下,科研经费渠道单一,数额较少,因此,普遍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的客观实际。科研管理部门往往由教务处派出人员兼管,不甚专业。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不知情,对经费去向不过问,这些现状难以适应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①民办院校起步晚,科研实力弱,纵向经费较少,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②大多民办院校职能部门少,存在身兼多职现象,管理粗放。

1.2 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按照国家规定,高校科研管理由科技处、财务处、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承担。由此在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依托、分工合作、责任分担的管理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难以获取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更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进行分析,根本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预算制定、中期开支去向、后期结题及决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科技处与财务处没有会商机制;课题组脱离了财务监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出了问题往往财务部门背黑锅。主要原因有:①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不足,未形成一套规范且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②课题组缺乏对科研经费意义的认识,主观上不愿意受财务部门约束。

1.3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1)存在挪用、侵占经费现象。个别课题组责任人借协作科研之名,把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关联单位,最后中饱私囊。

(2)存在经费结构错位,支出混乱现象。大部分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餐饮费、劳务费占比较大,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占比较低。报销票据存在“失真”的现象:如发票开具时间不在科研活动时间范围内或者未附购物清单;使用收据、假发票等票据不规范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松懈,财务部门会计科目不明细,把关不严,这都给一些部门违规核销有机可乘,甚至报销与科研业务无关的汽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3)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造成资金沉淀。民办高校缺乏结余经费处理规定,管理松懈。有些项目已终结,但部分项目负责人总是想方设法用完结余资金,把项目结余资金用于部门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消费等方面。由于结账时限制执行不严,常常出现“马拉松”式的报销问题。不仅影响到财务日常账务管理还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甚至人为贪污浪费。

(4)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名义上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院所、财务部门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甚至成了私人财产,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科研投入的固定资产财务无记账,处于失控状态。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财务缺乏监督检查能力。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也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章可循。②费用支出约束性差。科研经费如何运用,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也只有流水账,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经费不规范开支严重、甚至产生。③人情因素干扰,财务控制职能弱化。财务部门即便有科研经费时限结算制度,但实际执行中由于人情因素干预,总是执行不力,造成报销拖延。

1.4 缺乏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学校自筹,每年经费预算较少。抢报科研项目申报成了各个学院普遍的例行“公事”。而对应项目研究的结果却鲜有奖惩措施,这就导致“有申报无汇报”的现象。申报项目落后,科研结果应付了事,浪费了科研资源。这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科研过程及结果的绩效考核制度,客观上造成为申请科研经费而申请经费的现状。

1.5 没有信息管理平台,监督管控不力

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平台,财务部门根本不能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资金的最新使用情况,何谈风险监控。学校也没有建立三方商讨机制,科研资金使用全凭项目负责人一人管控,没有了过程监督,最后结算很难避免出现支出混乱,马拉松结算等现象。就是因为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监督技术难道大。

2 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

2.1 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随着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成长期,其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增多,纵向科研经费呈现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科研立项、成本核算、项目预算、合同审查等岗位职能,加强会计控制;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2.2 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中要扮演主导角色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从科研立项、资金划拨到位开始,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备案,对资金去向进行跟踪。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绩效审计。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信息,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参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2.3 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财务报销制度。财务要用公示的方式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核销流程及要求,明确经费审批权限,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无序性、随意性;严格按照核销标准执行,打消票据作弊侥幸心理;相关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减少人情干预财务制度。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经费使用办法。针对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组织专家团队核算项目成本,科学预算,不搞一刀切,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对其中的经费使用核销明细作出严格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严格结题时限。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6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处根据学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直至冻结资金。

(4)明确固定资产归属。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项目结算时要持有《固定资产清单》及移交、保管情况方可进行课题结算。

(5)为了预防项目组或个人利用学校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私自换取横向收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项目结题时财务部门必须审核确认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后,才能出具报告。要保证科研经费能够“好钢用到刀刃上”。

2.4 财务与科研部门携手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1)产出绩效考核。具体选取以下指标: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支出经费、专著论文数量及质量、鉴定成果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考核评价,在政策上加大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对于科研水平低,项目效果差的则采用惩罚措施,比如按比例核销经费,减少下一年度的申报项目数量和资金预算等,对于弄虚作假的甚至可以停止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水平和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扩展评价对象。实行个人与项目组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式,鼓励内部竞争,形成将个人利益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

(3)公示考评结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2.5 建立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

向先进院校学习管理,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为一体的“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科研项目预算审核、经费支出、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查询平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方便及时快捷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促进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科研及财务部门根据网上数据信息,对项目的进展程度和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不规范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踩刹车,实现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2001(4).

[2] 程忆军.课题制管理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及对策[J].学院

学报,2005(4).

[3] 蔡爱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发展研究.2005.12。

第9篇

部门职能:

全面负责机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合理、有序进行,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做好机场公司收入结算和成本控制工作,根据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按现行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会计核算。

负责机场公司节能降耗、经营绩效考核工作。

工作职责:

一、收入核算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收入核算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公司航空性及地服收入的核算工作;

3.负责公司非航及其他收入的核算工作。

二、费用报销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内部报销管理规定、差旅费报销实施细则、资金审批权限管理规定及财务制度执行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报销单据的审核、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等工作。

三、 资金管理

1.负责对公司各类资金收付加以管理,并真实记录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2.负责对公司资金进行管理,将公司闲置资金进行定期存款业务,增加公司利息收入;

3.负责及时催收航空性等应收款项,及时回笼资金。

四、投资管理

1.参与公司所有投资的谈判工作;

2.负责制定各基建项目指挥部财务内部报销管理办法;

3.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验收工作;

4.负责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管理工作,并对出售、调拨、报废和清理等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5.配合市场规划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五、税金管理

1.负责各类税金的计提、申报及缴纳工作;

2.负责发票的领取、使用、保管工作;

3.负责发票抵扣联的认证、装订工作。

六、报表管理

1.负责华北局、首都机场集团、财政局、内蒙机场集团各类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2.负责统计局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3.负责编报公司内部分析报表,及时准确反映公司预算执行及经营情况。

七、预算管理

1.负责制定预算管理及考核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收集汇总各部门运输生产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将通过公司会议审定通过的年度预算上报集团公司;

3.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以及公司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分析整理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并报公司预算委;

4.监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按照各部门预算严格控制各部门费用支出,以保证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完成;

5.负责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八、 合同签署的审核

在合同签署的审核中,财务审核侧重于对合同中涉及财务条款的审查与核对:

1.对合同金额进行审核;

2.对结算条款进行审核;

3.对涉税事项进行审核;

4.对特殊事项进行审核;

5.负责合同印花税的计算工作。

九、会计档案管理

1.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装订、保管;

2.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归档;

3.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参与会计档案的销毁等工作。

十、保险业务管理

负责机场公司机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的办理及理赔工作。

十一、节能减排

1.制定公司节能减排管理规定和节能减排考核方案;

2.组织实施公司节能减排管理。

十二、绩效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血站后勤管理;改革发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056

1血站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偏差

血站领导对血站后勤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血站的中心工作是采血、供血没有错,但是对后勤管理认为是无技术含量、低人一等的认识偏差,打击了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殊不知,血站后勤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管理体系,涉及血站人事、房屋、环境、物资、固定资产、污水处理、生活、交通运输、卫生、安保、消防、电气、物流、电离辐射保护、暖通冷气等方面工作,非专业人员无法胜任。

12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血站单位后勤服务队伍中有许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人员,他们来自各行业、分布各岗位,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血站工作需要较高层次的服务,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水平越来越高,本科生、硕士生不断从事血站的一线工作。但后勤队伍在思想观念、管理能力、技术技能等方面很难与时俱进,与服务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13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

固定资产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比较薄弱,作为医疗事业单位的血站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服务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出使用效率,产生了浪费。比如有些血站后勤部门为了自身的方便,后勤服务不能集中统一办公,就是在一栋大楼内,也是自成体系,服务设备的闲置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当前我国一些血站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很少提折旧,更谈不上计算损益。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管理上互相推诿,实物与台账严重不符,许多国有资产白白流失。

14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要调动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最为关键在于是否有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而一些血站单位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行动迟缓,也正是由于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在虽有总体目标,但缺少具体量化考核指标。硬性指标过多,但像职工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技术培训等软性指标未计入考核体系中。由于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设置不科学,内容不全面,造成了后勤部门发展不均衡,局限了未来的发展。

2血站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21转变血站单位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

首先血站单位要构建较系统化的后勤服务体系,使后勤服务中心的职责更明确、内部分工更细致。现代血站后勤中心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组织、规划与协调,涉及血站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吃喝,大到采血、储血、供血的运输车辆安全,因此,要得到血站所有科室的协作与支持,有机融合一线科室与后勤科室的管理工作已是目前后勤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22加强培训,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可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和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培训,分别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如可以与院校科研单位定点培养后勤人才;中期计划可以鼓励单位后勤人员到学校进修,改变知识结构,不仅加强专业知识,更为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短期计划重点在单位内部实施,比如采取引进来的方法,请医疗行业或者血站单位内部的后勤专家、有经验的后勤管理者上课,通过短期的培训尽快改变当前后勤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技能。

23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一要实行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后勤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明晰产权,不能将国有资产在不同监管主体间无偿划转,对资产使用、运营、赢利等设账监管;二要严格内部财务监管制度。财务票据签字逐级审查把关;做到票据与购物清单相符,票据内容与办公标准相符,票据价格与市场价格大致相符。对票据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的商品来源进行回访调查;三是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对产出能清晰计量、竞争性较强的服务项目,如食堂等经营性资产,登记备案,外包经营,外包应严格依据合同并定期监督,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4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

后勤部门管理和服务机制理顺后,要逐步改变目前血站单位后勤人力资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以岗位定员、竞聘上岗,可以采取社会公开和内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择优录取。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后勤人员实行聘任制度,在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过程中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对于绩效指标量化,以体现出后勤工作的独立分配、激励机制。要改变目前有些血站单位后勤人员工作业绩考核模糊、工作倦怠的状况,充分发挥绩效业绩综合效应,从工作数量上认真统计、工作质量上严格评定,并作为后勤人员的薪酬发放的依据,借鉴企业多劳多得的原则,切实调动血站单位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潜力。

25理顺后勤管理和服务机制

随着医疗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血站后勤管理与保障作为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后勤管理能力成为了重要课题。虽然后勤工作涉及面广,烦琐复杂,很多工作都有滞后性和被动性,但随着血站体制改革和先进技术与设备不断引进,对血站后勤管理与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改革背景下可以优化组织结构,精减人员。根据工作实际,笔者构想血站行政后勤分别为综合协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服务保障管理和房屋基建管理。综合协调负责对外联系,以及协调后勤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力资源负责人事聘用、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财务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政府采购等工作;服务保障负责交通、食堂、文印、会议服务、工会及各类企业管理等工作;房管基建部负责办公楼物业、家属小区物业、房屋管理、房屋基建等工作。创新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网等多种形式,构筑多方位、高层次的交流沟通平台,使血站后勤管理工作在推动血站健康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3鼓励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发展的构想

血站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血站后勤管理服务靠价值规律来调节,后勤服务工作依托于社会第三产业提供,以市场经济行为为血站单位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与管理。在当前条件下,血站后勤社会化是指血站单位后勤部门,突破自我配套的封闭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将单位后勤与社会服务行业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性效益。

后勤服务社会化具体实施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剥离、稳步推进”的原则展开,即根据本站工作实际,对当前后勤工作状况作个整体分析,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具体项目有:房屋维修、供水、供电、采暖、电梯、消防等设施的管理及维护;日常保洁、垃圾清运、外墙清洗、消毒、灭虫等;树木花草种植、维护、盆景花卉租放等;安保门卫、内部巡视、前台接待等;员工就餐、外来人员就餐、接待用餐等;以及会议服务、广告宣传、项目代办等。运用市场机制,管好后勤,办好后勤,为血站单位提供高效、优质、低耗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慧,李继明血站后勤管理的改革与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影响;措施

一、概述

(一)新制度下固定资产定义。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所拥有的单位价值在一千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实物资产,此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量实物资产也应该划分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为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按照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或摊销,将财务报表中应反映资产原值与折旧额。同时,新制度也对资产折旧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详细规定。

二、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入账管理的影响。新制度为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入初始价值,规定当捐赠、投资所增加的固定资产如无相关合同、发票证明其原始价值时,应使用该固定资产在同类市场的价格作为会计入账价值,以便事业单位可以真实反映单位资产价值总额,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新制度也规定新购入固定资产应在剔除预计残值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二)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科目使用的影响。新制度为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相衔接,便于报表使用者使用事业单位会计数据,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下设置“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两个资产备抵科目,以反映事业单位资产折旧价值。同时,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科目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地设置固定资产会计账簿,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本单位资产进行盘点、保管、对账提供方便。

(三)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影响。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在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促使事业单位各科室及全体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还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后损益金额,以评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对资产的日常管护成果,促使其养成保护国有资产的良好习惯。

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对资产进行日常保管、统计、报废处置及回收管理,导致财务部门掌握的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与实物数量不一致。例如,个别单位在对办公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进行更新后,未能及时将更换的旧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进行回收、统一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事业单位未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管理,促使事业单位未能完全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极易造成资产重复采购或个别工作人员侵占资产现象的发现,无法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二)忽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及入账价值的确定,账簿只登记固定资产原值,未能根据固定资产的物理及内在损耗计提折旧,导致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固定资产金额与其实际价值严重脱节,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例如,个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办公电脑若干台,但由于该批电脑已使用5年以上且由于资产管理不善,已无实际使用价值,导致该事业单位未及时对报废资产进行清理,虚增固定资产价值。

(三)固定资产用途转换界线不清。由于国家对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产权登记、权属划转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严格区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以适应不同性质资产所应遵循的法律规定。但由于个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严格区别经营与非经营性质,在办理产权登记、资产权属转移等过程中未能选择正确的法律条文,极易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被恶意侵占,同时也给事业单位增加法律风险。

(四)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使用现代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使用更加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但由于某些单位管理技术手段更新缓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没有设置无形资产,而财务部门根据新制度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这样造成两部门对同一资产做出不同的分类,限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部门的复杂性,相关的关系部门不够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的财和物两套管理系统各自孤立,各类别的固定资产存在差异,加上管理中存在数据处理不及时,造成固定资产账和实物账无法核对。

四、完善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一是建议事业单位聘请大学教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竞答等方式巩固财务人员及资产管理人员学习成果。二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业绩考核机制,给予资产管理人员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以鼓励其严格按照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三是督促事业单位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或资产管理部门工作,将固定资产购置、存放地点、报废等情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要强化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公共服务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管理者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思想和意识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落实到行动上,依据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和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章,以此推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良好的管理。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监督。一是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询价、审批、报废处置等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以降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资产管理漏洞侵吞国有资产行为发生的机率。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保证事业单位各科室及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及资产管理办法,以督促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议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规格、型号及使用情况设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包括资产购置、使用管理、报废处置等流程,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督促资产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定期、不定期资产盘点,保证资产账实相符。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及资产使用部门管理职责进行详细规定,避免各部门因制度漏洞互相推诿。

(五)加快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网络一体化,使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固定资产的流动性,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从而提高利用效率。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模式,掌握和熟练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同时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五、结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好坏关系到其他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管理者的重视,更需要单位内部人员齐心协力,以此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瑞山.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知识文库,2016(14).

第12篇

关键词:科研所;资产清查;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研所资产规模,尤其是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固定资产调节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科技事业和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科研所必须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本文从资产清查环节入手,结合2016年财政部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科研所资产清查的情况,探讨强化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科研所固定资产的特点

科研所固定资产与一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主要是:

(一)非营利性,公益性

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绝大多数是科研项目投入时购置,符合科研项目实施和开展研究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非盈利性。

(二)无偿性

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资产多数通过国家财政资金、项目经费投入,资产的产权归法人单位,科研人员无偿使用于科研事业。

二、资产清查环节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是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所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入项目经费的形式购置,项目研发人员是设备的无偿使用者,科研所管理者法人产权意识薄弱,认为“谁购置,谁使用,谁管理”,而科研项目组或研发人员的关注重点在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不会主动共享固定资产。管理者未能充分发挥协调管理、集中调配、处置、共享的管理职责,资产重复购置、更新快、利用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完善

资产清查中发现,很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固状态、使用人与账面登记不符现象非常普遍,固定资产的登记信息都是申购环节记录的信息,使用环节使用人变更,设备转移、损坏、资产价值变化等日常管理不完善,而且固定资产闲置和毁损较多,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统一管理处置。

(三)管理系统“数据孤岛”,不能有效地共享

目前,科研所账务系统一般都有设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省级财政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政部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三个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对应接口,系统数据库框架模型不一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地实现共享数据和交换数据,形成“数据孤岛”。资产清查,报送的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也只是反映过去某个时点的数据,固定资产数据数据滞后,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而且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主要都是科研所管理人员录入固定资产申购环节信息,使用人没有信息系统登陆权限,未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产转移、使用人变更等日常管理信息变更,科研所也也无法有效地通过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

三、强化固定资产清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科研所应当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将资产清查常规化、制度化,而不是财政部统一清查任务下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才进行清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应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于清查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归属。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管理部门,单位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二)加大资产清查出现问题惩处力度,规范资产日常管理

加强资产申购、使用、变更、调配、处置等日常规范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各环节各部门职责,各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应加大惩处。尤其要重视资产变更、调配、处置环节。资产变动时,使用人应及时上报资产使用状态变更、使用人变更等情况,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才能及时了解闲置和损害资产情况,统一调配和处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构建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管理过程,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人、使用状态等都是动态变化的。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应当构建“中央-省-市-县”纵向统一、“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使用人”横向统一的大集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横向方面:使用单位的内部使用人、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申购、领用、资产转移、资产状态变更、资产调配、资产处置等管理流程。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大集中系统实时了解和监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纵向: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和监控各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可以通过系统上报汇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形成、领用、使用、变更、处置、审批全过程进行痕迹管理、动态监控、统计汇总、绩效考核。总之,自上而下的资产清查制度化、常规化,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构建大集中信息系统,能全面提高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丽霞.基于绩效视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2-124.

[2]颜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31-233.

[3]龚运芳.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2(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