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与理论

计算机技术与理论

时间:2023-09-14 17:4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与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与理论

第1篇

1计算机技术论文产出总体现状

据统计,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2000年共41167篇,2005年增加到72979篇,增加了31812篇,增长幅度达77.27%。其中,2001年较2000年增加了4949篇,增长幅度为12.02%;2002~2003年,的增长量分别为16958篇及22793篇,年增长率均达到36%以上;2004年,的数量较2003年增加了20904篇,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只达到24.34%;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突然大幅度下降,较2004年减少33792篇,下降幅度达到31.68%。总体上看,从2000~2004年,我国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数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是波浪式发展的态势,2005年,数量及增长速度都出现下降,但较2000年仍增长了77.27%。2000~2005年计算机技术情况见表1。

2计算机技术论文产出结构分析

2.1计算机技术各领域论文产出权重的年度变化

从2000~2005年,计算机技术各领域数量占整个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比重每年虽然都有变化,但总的分布格局未被打破。计算机的应用所占比重一直居于每年的主导地位,除2003年占39.19%外,其它几年均在40%以上;计算机软件年所占比重在27%左右,居第二位;计算机硬件年所占比重在22%左右,略低于计算机软件,居第三位;计算机技术理论在整个计算机技术领域所占比重最小,年所占比重在7%左右,居四个领域的最后一位。从各领域的权重发展变化状况分析,计算机的应用呈上下波动,总体下降的局面;计算机软件总体发展平衡,略有降低;计算机硬件呈缓步上升的势头;计算机技术理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计算机技术各领域论文产出权重的年度变化见表2。

2.2计算机技术论文各领域产出数量的年度变化

2000~2005年,从计算机各领域的数量及增长率来年看,计算机技术理论呈现正负相间的增长格局,年增长率于2002年达到高峰,为76.18%,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27.64%,为6年间的降幅最大值,但总体来说,2000~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从2818篇增加到6407篇,增加了3589篇,增长率达到127.36%;计算机软件从2001~2004年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2~2003年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率为38.00%、34.38%,而2005年则出现负增长,降幅达到27.9%;计算机硬件论文的发表从2001年至2004年呈现持续的大幅增长,其中2001~2003年连续3年增长率均在45%左右,但2005年数量大幅下降,较2004年减少了10640篇,降幅达到计算机技术各领域年下降幅度的最大值39.85%;计算机的应用年度情况与计算机软件论文年度变化情况相类似,于2001年始增长,2003-2004年出现较快的增长,年增长率为30%左右,2005年也同样地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为29.83%。计算机技术论文各领域产出的年度变化情况见表3。

3结语

3.1计算机技术领域总体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正在步入转型期

2005年是现代计算机发明60周年,也是个人电脑发明30周年。可以不夸张地讲,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推动了整个世界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今天世界的繁荣。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但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从技术到设备的转型期,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这并不妨碍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根据对同时段数量统计,2000~2005年间,中国计算机技术领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5%,低于中国工业技术领域22.0%的增长率。但2000~2004年间,计算机技术领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3%,高于工业技术领域22.0%的增长率。2005年,计算机技术论文的发表出现负增长,但仍占工业技术领域的11.34%,表明计算机技术已在2000~2004年间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2005年,与全球计算机技术发展一样出现拐点和发展颈瓶(见表4)。

3.2计算机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研究的重点

计算机的应用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涉及广泛,包括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信息高速公路及电子商务等。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从工业技术领域深入到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能够以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相互传输信息,遨游广阔的世界,它极大地推动全球范围科技、文化的交流,推动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生存在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世界中。计算机的应用已从少数专家掌握的技术变成了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活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000~2005年,我国计算机的应用数量从19441增加到30118篇,6年间增长了144.3%,论文数量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为41.23%,远高于计算机技术其他领域的比重(计算机理论所占比重为7.78%、计算机软件占27.45%、计算机硬件占23.54%)。从以上数据可知,计算机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中最受重视的领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中最具开拓价值及产业化的领域(见表5)。

3.3计算机硬件发展迅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物质体现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电脑(PC机)、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PC机包括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我国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重点在硬件制造业上,约占计算机产业总产出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几大信息工程相继实施,对我国计算机硬件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如联想、方正等。我国的计算机硬件研究也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0年至2005年,我国计算机硬件数量从7212增加到16060篇,6年间增长了122.7%,年平均增长率在计算机技术所有领域中最快,为23.32%,高于计算机技术其他领域的比重(计算机理论年平均增长率为23.24%、计算机软件为14.64%、计算机硬件为11.98%,见表6)。从以上数据可知,计算机硬件研究在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也是产业化最迅速发展的领域。

摘要通过对2000~2005年度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2篇

关键词:学校;计算机技术教学;教学问题;教学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51-01

技术学校为市场提供了不少技术型人才,当然包括计算机技术型人才。然而目前学校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社会、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办学特色成为很多学校切迫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的优秀技术型人才也成为目前院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一、目前院校计算机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技术教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选择的计算机技术教材内容是专科的教材,很多教材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了,学了也不能运用到计算机更新了的软件中来,发挥不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很多院校都是采用一般的专职计算机技术教材,根本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办学特色,这显然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2、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设置不平衡

虽然很多院校对计算机技术教学十分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当然这是由于院校对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目的还没有能够充分地认识。这就必然导致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型学生缺乏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方的能力而根本就不能满足市场及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

3、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队伍

当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师队伍人才参差不齐,总体上来看是职称偏低,学历偏低,一些计算机教师只是临时聘请过来的兼职、代课教师,对学生管理不到位。而现在知识更新特别快,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这种高科技产业更新得特别快,教师不主动学习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技能,最终传授给学生的是被社会淘汰了的计算机技术技能。

4、院校计算机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展

目前很多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便向学校交代。但是却根本就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本就没有实行现教育界提倡的一切以学生为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教师倒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学到自己要学的技术。

二、改革计算机技术教学的主要策略

1、一切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来因材施教。计算机技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传授学生计算机技术,因此,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然后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尽量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统一的教材内容,但是一些学生没有基础比较差,而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较具天赋。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课外练习任务,达到因材施教。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也要有选择性地传授,因为有些教学内容已经过时了,教师可以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来。

2、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作为计算机技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当采用悬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从而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和谐、欢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扩展授课知识面,普及计算机技术常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提高他们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

3、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院校很有必要优化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教师不但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应该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院校应当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进修班,不断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让教师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成果和理论成果引导课堂教学中来。其次,学校可以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为计算机技术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最后,为教师提供交流条件,不仅组织本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而且还可以请专家来校宣讲教学方式,优化本校的教学质量,

4、更新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及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作为职业学校,选购教材时要选用实用型的教材而不是理论型内容的教材,毕竟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如果没有适合的教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共同编写计算机技术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的教学目标的需要,编写出一套特色的教材。教材内容一定要新颖、实用,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便让学生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

总之,作为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师,我们应当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而作为院校,应当注重加强计算机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作为院校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正确合理 应用计算机 工程技术

1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由于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和对软件开发商的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加之对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认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技术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广泛应用和发展所掩盖了。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技术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工程师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工程设计师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许多人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许多计算机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此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单纯的依靠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工程设训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工程设计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认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同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模型对某此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2计算机是一种工具

计算机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机的偏差。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他们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也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这就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缺陷。

3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它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完全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要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工程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要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虽然在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工程师们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标准等等的全面了解,比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了解要重要得多,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计算机工程技术只能回归到工具的位置,只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图像、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位置,认识到这点,将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起到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好计算机技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国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研究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鼓励高校和企业个人对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计算机技术技术研发做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计算机技术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只有负责人有传新意识的的员工才能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效益,才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革新技术将创造力与责任心得到统一,同时令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安伏,王国富.计算机发展趋势探讨[N].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第4篇

[摘 要]计算机应用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27-01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经验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2.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3.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4.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

[2] 冯丽萍,张华.浅谈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12(08).

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无疑为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工作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工程的核心技术。

1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可或缺

1.1计算机技术可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质量

广播电视工程传播的实质是传播音频和视频的讯号,而在传播的过程中,音频和视频的信号极易受到各种介质的干扰,导致讯号质量差,传播速度慢。因此,在讯号的传播过程中,保障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人们对广播电视工程要求的提高也是促进其高质量、高效率传播的关键。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质量。

1.2计算机技术可解决广播电视工程传播中问题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极其惊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可以有效的解决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保障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又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向适应时展的技术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借力点。

1.3计算机技术可满足广播电视工程传播中实际需求

人们在保障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将关注的重点转向精神生活,娱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播电视作为人们开展娱乐生活的重要手段,要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计算机技术在可满足广播电视工程传播中实际需求上,提高了传播的速度和质量。

2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

2.1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是通过音频和视频内容通过模拟信号的型式传播,而这种传播方式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强,导致用户最终接收的信号与原始的发送信号在质量上相差较大。与此同时,传播的速度较慢,人们接收的信号质量较差,经常出现画面模糊、画面静止以及画面表现与声音不同步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用户对广播电视的体验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这也是人们对广播电视工程存在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播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传播的媒体内容以及内容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媒体内容被限制在特定的框架中,对广播电视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广播电视工程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用数字讯号传播逐渐代替甚至是取代传统的模拟信号传播,将传统的讯号传播的固定方式打破,从而有效的提高音频和视频的讯号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将媒体内容扩充到更大的范围。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的媒体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且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也带动了自身的发展,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后,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应用对媒体内容的后期处理也起到了完善和优化的作用。

2.2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电路交换是传统的电信网的理论中的基础理论。而广播电视网络是以模拟频为基础的分单向分配网络,计算机网属于以分组交换理论为基础的网络。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宽带数字平台的产生为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提供了应用平台,其应用也会将传统网络环境的局限性进行改变,增加其应用范围,改善网络环境。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第一代宽带数字平台在融合之后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可以将传统网络环境的限制打破,网络应用更加宽泛,网络空间更为自由,网络环境内的数据之间的交换速度不断加快,优化了网络的数据处理功能,填补了传统网络难以处理大量数据自主交换的空缺,提高了多媒体的应用效率。进一步讲,数据的自主交换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操作流程大大简化。简单化的操作对网络用户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其次,一种新的中间理论诞生,这种中间理论介于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之间,这种理论对拓宽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从纵向上拓展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后,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应用数字技术,其与计算机技术具有关联性是网络数字技术的主要优势,网络数字技术可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进行有机的结合,二者的结合将拓宽用户的搜索范围,摆脱了传统电视传播的局限范围,从而形成了全新意义上的、有科学和应用价值的数字媒体网络。综上,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提高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方面,同时,也大大拓宽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方向和范围,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3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作计算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稳定。新技术的研发对存储技术与存储体系的结构都有极大的优化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不应是局限在某一方面的,而是发散的、多方位的,例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朝更快的方向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性应更强等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操作计算更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二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为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精确的技术理论支撑。

3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传统的模拟讯号向数字化讯号的重大转变,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随之提高。通过进行一些后期的处理工作,广播电视工程传播的技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整合的功能。广播电视工程要遵循低消耗、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工程的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邹琼.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20):120,136.

[2]狄柏涛.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24):107,110.

第6篇

1新时期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1数字处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处理中应用的也极为广泛,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处理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并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会涉及到很多的数据、数字处理等功能,因此要与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应用才能实现数据、数字处理的功能,数字处理技术也可以说是新时期下计算机技术的基本,两者结合的技术主要还表现在公式分析以及运算的能力。但是,在应用到数字处理技术时,对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以及CPU的使用率等结构的运算技术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同时这些结构也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半导体技术主要是对半导体的集成度进行衡量的技术标准,而在新时期下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将逐渐的应用到半导体技术对半导体的集成进行衡量,有了计算机技术的加入使半导体的发展更加迅速,尤其是在储存量较大的半导体生产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1.3移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移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所突破,与传统的移动不便、受区域限制的计算机相比,现今的计算机不仅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在技术上也是传统计算机远远达不到的,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微小化、灵活性等特点,是计算机领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1.4并行处理技术的应用并行处理技能在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之后,可以充分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速度,可以实现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运算。并行处理技术在科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以及共享存储器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

2.1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角度上讲,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新型的学科,不仅要求熟悉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达到相应的实践审核标准,然后才能谈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但是,就目前来看,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的模式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直接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应用。因此,为实现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需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以理论性知识教学模式为教学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与互动式学习法进行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最佳的效果。

2.2管理模式改革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新时期计算机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机房的管理和人员的管理。在引用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理模式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经验摆在重要的位置,管理经验是贯穿整个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在机房管理中要对机房的数量、质量以及相关的管理模式等进行严格的监测,需保证各项都达到标准要求才可以。计算机技术的合理操作技术以及相关处理工作是管理模式中的重点,必须要保证有着现今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经验,才能提高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管理运行的效率。

2.3虚拟现实技术改革所谓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将仿真技术与模拟技术进行结合后的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现实的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运算过程,将分析的信息数据复制以后,可以实现计算机自行对相关事物进行处理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时期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促使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仿真技术也越来越合理化,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在我国各个领取都得以广泛的应用,不管是从生产设计上,还是在科技发展上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为我国各个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者:胡海英 单位: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第7篇

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变化。虽然高校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改革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仍然面临一个严峻的形式。基本上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学需要一个内容创新、适用性强、水平适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计算机教材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反映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常,本科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缺乏。

2.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依靠书本和教室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因为缺乏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但不能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教学力度不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计算机教室不仅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掌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的理论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致使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滞后的评测方法。目前,计算机水平评估方法是以理论考试为重要部分。虽然大学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实验测试分数,但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会试着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在理论测试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并不让人满意。或许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测试方法更适合其他的学科,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应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计算机教育,学校对计算机教育也是相当重视,目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程来对大一的新生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为讲述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组成、Office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大,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普及。目前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内容大多数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等为主。如上文提到,这些科目大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有所接触,甚至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再次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从就业市场直观地观察出来。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知识,一般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两个方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更适合团队开发,软件工程可以相对做到规范,这是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将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课程纳入教学,可以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对满足以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很大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只要我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和适当的帮助,并且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测评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确保教学质量。它解决了学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并且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会克服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还将克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学生为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学的形式,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供学生凭兴趣自行选择。这些不同课题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将这些开放性实验设为学生的特别成绩,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教室中进行,同时将讲课内容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这种课程上,学生只负责听教室讲解和看教室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这就说明这种听和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交给教师检查。随着教学人数的增多以及课程进度的加快,这种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不能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检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马虎完成实验任务。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个团队的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课题的具体设想、设计和开发。在每一个实验课结束的时候只需要对该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本团队完成的整体设计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学注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师对此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各个同学掌握的情况。同时,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高校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教学资料等。在课程结束之后将优秀的作业在网上共享,供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及教材改革。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应当时刻跟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吸取新的年轻教师来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供他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雇佣专业的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实践工作研究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同时高校也要时刻更新教材库,要独立准备实践课教学资料,也要选择优秀的基础理论教学资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应当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核,并及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料。

5.教学测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发下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交上试题答案。这种评测方式适合一些重于理论的课程,并不适用于理论和实践兼重的计算机技术教育。2012年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提出了一个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及课程建设的议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也不意味着能为计算机编程,更不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刻板技能,而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思维是从学科思维这个层面直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与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方法论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学科形态。除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纸上测评,应当将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得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并且为学生准备开放性实验课题,在学生完成此类开放性实验后,根据检查结果也可以计入学生的总成绩。这些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同时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学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60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类学科,在教学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辅助,小到查阅基本的学习资料,到大课上的PPT展示等等,这些内容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帮助。而且,学生若能够在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上胜他人一筹,那么,他就可以在各种活动表现中取得更优异的成果,获得更多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我们的教学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和革新,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助力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计算机技能,因为,我们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课程的讲述为主,在那种情况下,学生们能够真正将计算机技术掌握得比较扎实和到位的比较少。而计算机课程与语文、数学等理论课程不同之处就在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学习得比较扎实,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同时也与我们的具体实践和练习密不可分。因而,在当下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花费更多的心力在学生电脑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上。

此外,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节省人力,对于体育、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师安排,大多不是本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主干课程的教师兼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从本质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需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予以改善和提高。那么,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呢?对此,笔者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调整教学思路,改良教学方法,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我们能够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习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新课改的实施,又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改革的命运,那么,在当下的计算机技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时地反思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进行遴选与剔除,本着向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开展好自身的教学工作,并逐步地提升教学质量。这是作为教师而言,能够及时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也是我们及时提升个人教学业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营造开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也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个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当下面临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改,要培养的人才是那种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还一味地实施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笔者看来,要想真正地搞好素质教育下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到事情,除了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之外,就是要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比较开放而活跃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之间展开平等交流,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切实的“教学指导”;也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得到学生的信赖,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法,也是我们当下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助力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良策。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我们大多采取的是以教师宣讲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上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也源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仅是作为会考科目之一的地位。然而,在当下的教学情势下,我们要培养的是注重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笔者看来,我们应当及时地改善以往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的思维模式,应该将教学的中心转移到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结构中来,加强对学生个人操作能力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扎实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从而更全面地发展个人的潜能。

最后,定期举办一些计算机领域内的比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计算机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却可以是比较有趣而多样的。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好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沿用以往传统而死板的教学方式,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考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练习和拔高的机会,才能使得学生们在彼此的交流和博弈中,对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学习水平进行正确的定位,从而以更加谦卑而勤勉的姿态,逐步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术,进而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巧。

第9篇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课程的现状与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能够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多个职业高中内对开始开设计算机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性和知识性结合紧密的学科,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能够补充职业高中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在目前一份对我国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的研究?蟾嬷校?指出我国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上来看,主要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出现更多的是作为普及计算机知识来进行的,这种教育的模式强调的是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很多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很多的知识的要求也是按照一定量的标准来计算的。职业高中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很多的学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

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高中学校里,教师的力量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教师的总体技术水平很不平衡,甚至出现有的学校没有专业计算机老师的情况。一些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这种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严重影响到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明显存在着操作能力差的情况。很多的计算机课程只是一味地教授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不齐全,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的知识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实际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优化职业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第一,明确职业高中计算机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计算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课程,这和职业高中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相同性,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要求按照这个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各个职业高中要按照本校的教学特点,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在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要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个重点,不是一味地强调计算机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整个职业高中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制定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要以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的基本能力要求为参照,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第二,完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职业高中学校要重视计算机专业教学,创造条件来促进计算机教学。要完善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起一批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改变计算机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的局面。重视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培养,让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掌握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计算机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培养教师的教学竟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第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计算机技术操作性强的特别,要求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能力的强化。要完善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建设,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教学条件。要重视实际操作教学,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在理论的教学中不是为了教理论而教学,而且要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际操作原理而进行讲解。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的尝试来巩固理论知识。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到相关的计算机企业去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其中,并且能够通过实习来了解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情况,为进一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而努力。

第10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 计算机教学 职业院校 应用分析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开展,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社会不断的输送各个专业的人才。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r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招聘人才时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给我国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具有技术性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各个领域,是目前社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技术。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计算机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操作性不是很强,面对这种现状,如何解决并且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笔者主要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就业目标脱节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不同步,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重点是复合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或者是专业技术的应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专业知识太集中,很容易就会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而且职业院校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根据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实际技能需求进行授课,造成了学生尽管拥有十分专业的技能,但是就业率仍然不容乐观。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多过于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二)职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实训设施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理论教学多过于实践教学。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前提下,实践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院校领导对于实践教学的片面认识造成的对于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两一方面教师对于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自身也不热衷实践操作,由于理论考试的原因,学生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以就业为指导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就业困难,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出发点,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不同职业院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学校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职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职业院校侧重于对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应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从实际角度出发。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接纳,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时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职业院校的创办宗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重视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环节,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引入真实案例,加强实训内容,给学生更多自我动手的机会。再者,应该增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甚至是采用校企联合办学,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比教师提供的实训环节对学生更加有益。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就越高,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清华.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计算机・信息,2014,(09).

[2]赵春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4).

第11篇

论文摘 要: 概括说明机械电子控制产业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电子控制产业领域以及工业生产制造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 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4]杨明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6.

第12篇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重点不突出

各大高校往往会采用期末测评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忽略企业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注重与时俱进。导致学生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薄弱、在软件与硬件的操作上也缺乏实操能力,约束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创新能力[1]。

(二)教学方法单一

进行理论概念的传授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科目区分开来的重要特征。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计算机知识的探索与实践热情,导致整体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为薄弱。

(三)管理方式不科学

应试教育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观念中仍根深蒂固,对高校的各个学科都存在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计算机的设备管理与学习也承袭着“粗放式”的管理制度,以单一的测验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成绩,从根本上遏制了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与动力[2]。

(四)教学设备与理念较为陈旧

由于计算机具有快速发展更新的速度,导致计算机在硬件、软件与系统设施方面面临较高的淘汰率。高校在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中不但要紧随社会发展潮流,实事求是,还要将教学任务与当下社会需求目标进行结合,使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意义与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环节中,还是充斥着教育方式陈旧刻板、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安排难度梯度大等现象。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致使学生进入到企业岗位中,需要再次耗费时间与精力去进行二次学习,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甚至干扰到其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使高校的计算机教学陷入被动的状态。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一)推行计算机实践性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讲求实践应用的一门学科,脱机实践的计算机教学活动难以达到科学的效果。随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巨大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针已经不适用于先进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得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总结方法与理论,才能加深计算机学习的记忆,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刻认识计算机的操作魅力。

(二)提升师资队伍力量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相较以理论为教学目标的教师,学生更加期待具有复合型知识的开拓创新的教师。高校应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放在选拔与建设一支专业的队伍上面,而不是一味通过考试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具有教学魅力与知识素养的教师,引领学生走向以兴趣为导向的计算机学习道路。从这一点出发,高校应逐步提高与完善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制度,合理设置教师年龄梯度,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过多的基础,也不属于高考的考试科目内,这导致了社会各界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致使高校整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保证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教学任务实施之前,对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总体的掌握情况安排计算机的学习进度,并按照递进的方式安排教学梯度,保证计算机学习能循序渐进的发展下去,保证学生能根据教学任务,在逐步的学习中改变对计算机的学习认知,提高学习兴趣。

(四)明确学习目标

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在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中要紧随社会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先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普及的当代使用基本的操作与学习,深化计算机的学习重视程度;在基础理论夯实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软硬件的理解与操作。最后,根据各专业的计算机需求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U展与实践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