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引发了银行、证券、投资及一些相关行业的深刻的变革,刺激了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飞速发展,这一变革通常被称为“华尔街的两次革命”。金融信息化专家已经成为华尔街最抢手的人才。我国在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金融投资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门既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的课程。从理论上看,金融投资研究涉及了代数、概率、统计、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等许多数学分支和金融学的知识;从应用上讲,金融投资分析以资产定价、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等问题为核心,需要人们具有很强的实际建模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金融数学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金融投资分析决策的重要目的之一。
金融部门每天的业务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利用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手段,导致了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运作必然存在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不但可以从这海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在其后的规律,而且可以很好地降低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
2 程序化期货交易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
在一个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金融技术的创新,本文研究的内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电脑技术进行交易,而程序化就是一项金融领域的革命性的创新。
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又称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无人管理的自动化交易,这样能帮助投资者同时卖出不同的股票,因此通过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投资市场的交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欧美,程序化交易已经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但是在中国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在利用网上,柜台和电话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而程序化交易对中国投资者还是很陌生的。
3 计算机技术在金融投资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迈入,大量信息的处理技术更加离不开模糊化分析科学的支持。传统的以“精确化精确”为特征的信息处理技术,像传统的经济计量学,在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任务面前常常是束手无措。与此相对照,以计算机强大计算能力为依托的模糊化分析技术,却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像美国最近建立起的指纹档案库、DNA档案库、人体特征分析模型,等等,都是以模糊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为特征。
模糊化分析科学和方法,不但在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在传统的“软”科学中,同样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例如心理学。美国联邦调查局一个特别的犯罪心理研究小组利用模糊化的犯罪心理分析模型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从作案现场特征推导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进而推导犯罪分子的体态特征、职业特征、习惯特征及社会分布特征的科学方法体系。以该科学理论为指导,这一专家小组在短短数年内,已协助侦破了数百起震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大案要案。有些曾是多年未遭破获的积案。
在这一场新的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中,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证券期货投资领域,作为传统的以保守著称的社会科学领域,也已经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一场挑战。一些投资家和投资机构,从80年代末起,就已开始斥资研究模糊化分析技术在投资领域的应用,并且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投资界不但开始实质性地介入现代分析科学方法的开发,而且开始反思对技术分析方法的传统认识。
这就是为什么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证券期货投资中的技术分析方法开始重新得到投资界的关注。
在20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间,随着经典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人们用经典数学的研究方法证实了证券期货市场的随机性特征,并且认定这与技术分析流派所倡导的模式分析原则水火不相容。因此,投资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学派实质上是判定了技术分析流派的“死刑”。
但是,随着以Chaos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理解了事物本质上的混沌特征、无序性或随机性特征,不但不与其外在表现的有序性相矛盾,而且是其有序性的存在基础。而技术分析流派所强调的模式关系,正是这种有序性的表现之一。这样,技术分析方法所强调的模式分析原则,不但没有失去严格的科学理论的支持,而且可能直接建立在更为先进的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正是基于这种以现代分析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传统技术分析体系与现代分析科学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现实可能性及相应的突破性的应用前景。我认为,这一努力方向,不但应当是证券期货投资中技术分析流派的发展方向,而且应当是其他分析流派的发展方向。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对技术分析方法进行革新改造的进程也大大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开始显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为“革命”方式,即按照现代分析科学的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扬弃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进而逐步形成以“通过模糊化分析手段达到电脑化决策”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技术分析方法体系。另一条路线为“改良”方式,即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技术,使传统技术分析方法得到更有效率的应用。这两条路线所形成的方法目前都被称之为“计算机化的技术分析方法”。
尽管目前存在着上述概念上的混淆,但我认为,只有上面指出的第一条路线所代表的方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化的技术分析方法”,而上面指出的第二条路线所代表的方向,更确切地说,应当定义为“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的计算机化应用”。
4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实验就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试验金融学只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这样能够让投资者更加宏观的了解金融市场,而目前试验金融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全国公办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计算机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我校是民办大学,从创办初期沿用的也是这样的模式,我校在1998年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开始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与高等数学、英语等大学课程一样,成为各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阶段现状
1997年国家教育部在“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中,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2006年9月,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根据我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状况进一步提出“大学本科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以达到如下三个基本目标: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利用的意识与能力;
(3)具备使用典型的专业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十年来,我校积极贯彻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各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该文件的基本要求,我校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时数为64(理论、实验各32),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组成、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基础知识。第二学期讲授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时数为64(理论、实验各32),主要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而开设的各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VFP等内容。后续计算机课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一般为涉及专业的应用软件,如会计软件、证券软件等。
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表现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有明确的界定和正确的认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和成功素质的培养;随着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含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日趋稳定与提高,保证了计算机技术与各专业的融合及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和多样化等。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更能为学生就业成功提供基础保障并且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二、面向应用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有其基础性,而且还有其应用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必须反映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几年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保持了与主流应用软件同步进行,例如操作系统的上机实验,从Win 2000到现在的Win XP;字处理软件由Word 2000到现在的Wool2003;电子表格由Excel 2000到现在的Excel 2003等;计算机布局也采用了局域网到因特网。
计算机技术基础(语言)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分别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而艺术学院的学生主要是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与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的同时,我们从重视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力保实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而使所用的软件保持先进性。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处理好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关系,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理论和实验课时为1:1,计算机基础(语言)课程的理论学时为32,实验学时也为32。为了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理论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结合在―起,我们尝试了将部分考试内容加入到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过程,并适当增加了部分晚间课时,有目的做相关例题。新加的课时主要用在二级考试相关知识的讲解。经过3~4年的努力,我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从5%提高到目前的3%40%,取得了较大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理想模式之一。教师的教学只围绕―个目标进行,而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由浅入深,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计算机技术基础(语言)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哪种程序设计语言(C/C++,VFP或其它),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维方式。应该说,相对传授知识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教师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从教学改革的长远考虑,要达到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目标,还需要在培养学生思维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实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增加实验学时,并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三、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涵的初步理解
计算机基础课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奠定一个较为宽泛的基础,并为某些专业课打下基础。该课程在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内容的选取和授课的深度上有别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从我们对09级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了解的程度很浅,有95%左右对计算机的认识与掌握仅仅局限在上网、听歌、看影视、聊QQ等,有3~5%接触过OFFICE但很有限,仅有极少同学了解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对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有兴趣,并希望学点专业方面的其他工具软件,如多媒体技术的相关软件。这些内容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从―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和利用计算机,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强的应用背景,但仍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并能使学生长期受益的内容需要教授。在授课中,我们不仅注意了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讲解,而且努力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教人以渔”,从而使学生能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让学生自己体会和领悟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49-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己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深化和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观念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如何认识教育技术和教师的作用,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进入教学课的步履如此艰难呢,笔者认为原因恐怕有两个:一个是没有充分考虑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结合起来;另一个是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样就难以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1 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仍然陌生
不少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简单地当作一种代替“黑板和板书”的手段,习惯上叫做“教材搬家”,多媒体复杂的教学手段被简单化为“复制、粘贴”。其结果是,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画面呆板、理论陈述堆积、大量文字展现,使得学生目不暇接,感到有一种压抑扑面而来,甚至于不如“板书”更能有活力和吸引力。部分教师不愿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工夫,是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不能很快提高的思想根源。
1.2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
各个院校对于教学软件开发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视不够,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忙于上课和设计或者维护网络,没有更多的时间帮助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或者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应该有的重要的议事日程,致使大家普遍认为现实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却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就一般教师的培训来说,各个学校都搞过,但是效果不佳。学校各个学科、各个课程,都应争取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资料库,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1.3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硬件建设和管理有待继续提高
应该说,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既有软件和硬件的建设问题,也有多媒体设计和制作得不够好和应用得不够充分的问题。有的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设备和条件,甚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的教学过程,多媒体设计和应用的也并不好。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软硬件建设;另一个方面,也要建立机制,积极地支持和鼓励老师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
2 辅助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途径
2.1以教师的诱导、引导、指导、辅导为主
多媒体教学,仍然要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引导、诱导、指导和辅导为主。多媒体的应用,虽然是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但如果在教学中,仅仅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将必然失败,学生的学习也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充分地认清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与组织工作则需要大大的加强,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将教师的指导和多媒体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2以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和服务教学内容为主
要把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和技巧为教学内容服务,两相结合,以服务教学内容为主。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步入一个误区,以为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它所有的优越性。换句话说,就是认为所有的文字内容都一定要让它富于变化,要配上图画,配上影像。事实上,一些具体可感的专业知识文字是不需要配影像和图片的。需要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需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启人思考。
对教师而言,多媒体应用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或难点内容,教师口授或板书不易表达和阐述清楚的,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形、动画、视频、音乐、效果和文字等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得以清晰观察、充分感知、加深印象,帮助他们理解授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3应用多媒体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主
多媒体的应用,就是要提高效率,强化实现教学的目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一些教师在讲课中往往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节奏过快,而学生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学生只能沿着轨迹走。通常在教学中,教师难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从而达到师生思维同步的效果。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中,必须要搞好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不宜有过多过细的屏幕文字,要充分为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余地。尤其是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的效果,科学地利用多媒体,必要时要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以学生理解基本内容为标准。即便如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讲究教学效率,又要顾及教学效果。在每一堂课上,教师应始终如一地注意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维动态,快慢进度要以学生的接受状态为标准。
3 结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挖掘、分析和归纳计算机技术在辅助课堂教学中作用,并且将其与学科课程有效地加以整合,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崔学敬.议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
[2]殷.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 师范院校 计算教学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任务显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不仅是某些专业的专业课,而且成为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笔者从事了十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在此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愿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部分高校生源广泛,学生间差距较大。城市学生早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知识,但有些农村学生还未接触过计算机,如何缩短学生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城市学生,我们可将一些最前沿的技术与计算机发展的走向及分布的模块告诉他们,让其在最短时间内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学习。这样,他们既有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其将来的发展做了准备。
针对农村学生,我们要着重培养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并向学生演示计算机技术在应用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加其了解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兴趣。
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应先摸清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讲课时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要注意到不同层次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区别很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的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
每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在达成一个个的目标中实现的,学生不应浪费时间去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学业,我们也不应要求学习快的学生等着学习慢的赶上来。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教学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
集体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每名学生都要达到的普遍性目标;个人目标则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的目标,目的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达到各自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目标体系设计体现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既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又能够给基础好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的机会。
四、教学重点由基础知识向应用基础转移
关于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国家教委提出按3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3个层次教学方法,这3个层次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针对前2个层次,其实这些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过。这就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阶段除讲解较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应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地讲解一种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操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留出足够学时用于计算机应用教学,讲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
五、三位一体改革教学形式
所谓“三位”是指教学中的讲授、演示和练习。
讲授――我们始终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对书上已有的、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布置学生自学完成;而对书上没有的、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则通过讲授说明。
演示――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动手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敲门砖。我们将课堂设在机房,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本的知识点。
六、强化实际应用能力改进考核手段
师范教育应当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以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考试观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法可分为笔试和实践两个部分。笔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考核分为基础实践考核和应用实践考核。基础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为考核依据;应用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测试,以此提高考试的客观性、标准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正是由于笔者注意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思维空间,为学习留有发挥的余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测评系统;探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211-02
随着社会教育学家和相关研究专家们对现代教育体系和心理学健康教育体系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心理学理论思想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少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学健康知识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缓解的作用。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探讨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同时也能研究出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形成较为成熟和科学的心理测评体系。这些方法和系统能够充分应用到现代高效教育行业中,能够充分用到现代心理医疗体系里,也可以用到各种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等等等等,可以说,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相关学者和研究专家们纷纷展开了对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和测评系统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文章就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概述
所谓的心理测验就是对度量人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心理测验最早起源于1884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心理测验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人员心理诊断和选材的重要方法。心理动态测验则是反映目标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而其目标反映的信息也是不断调整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理测验的发展,心理测验逐渐从传统的静态心理测验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这一动态心理测验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其测验的准确程度和测验的广泛度。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设置相应的程序反应模式和高度的模仿性来模拟一些虚拟测验和任务,从而反映和记录目标人员的各种心理变化信息,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捕捉当事人的各种情绪反应。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有很多,文章简要介绍广泛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就是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和JSD计算机心理测验方法。
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选定目标人员,让他们进行连续30或者更高时间以上的连续加法的作业任务方法,然后在计算机上面进行操作,根据目标人员的上交作业的结果和相应的规律来分析目标人员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这种心理动态的测验方法能够充分反映目标人物的心理活动。此方法不受目标人的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和学历教育差异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JSD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选定相关测试人员后,在计算机上面会出现很多数字的界面,然后测试人员通过比较相邻两个数值的大小,设定大就敲键盘“1”,小就敲键盘“2”,然后连续进行一定的时间,这种通过逻辑判断和数值比大小的方法充分避开了教育和计算机熟练操作程度的影响。可以说,这种计算机心理测验方法的操作越简单,其反映的心理活动信息也就越接近真实。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综合来看,都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开其他客观因素,如人为差误、教育文化等等差误,这种反应信息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现代心理学家们更好的研究人物心理,而其研究成果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中。
2 心理测评体系的研究
所谓的心理测评体系就是根据心理学知识理论在计算机上设定相应的程序任务,然后对测试人员的操作进行量化计算,最后根据合适的测量比对表来反映信息的系统。心理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测验目标(测验对象和测验用途)、测验性质(测验参照模式)、测验任务内容、测验指标、测验结果的标准处理、测验结果的技术分析和比对鉴定、测验结论等等内容。而其中心理测验目标就是要明确测验对象,如成年人、工人等等,而测验用途则要明确是用于心理咨询还是专业确定。心理测验性质有常规模式和标准参照模式,测验内容、指标则依照其用途和目的来选定。心理测验结果的技术分析和鉴定主要是评价其测验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度以及任务的难度和区分度。这些技术指标都有相关计算规律和公式。最后心理测量结果则要配备相应的测验实施的注意事项、测量标准答案、计量方式、常模和技术指标的相关资料、以及解释结果的原则方法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心理测评系统中的基本内容,从现在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模式来看,目前心理学界主要有几种模式系统:消除人类心理疾病的医学心理咨询测评系统模式、改善社会人士心理障碍的心理测评系统模式、解决某一层面专业心理问题的测评系统模式以及个别对象自我发展的心理辅导测评系统模式。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辅导的系统模式。这种方法模式偏于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偏向于被动解决问题,目前已经在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后的心理测评系统将会更为专业、更为精细和准确,其心理测评也会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也会慢慢向着预防模式方向发展,从而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3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微妙的反映出人们的心理动态,而通过使用合适的心理测评系统则能够让人们充分的抓获不同阶段和不懂媒介下人们的心理,相关专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些测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和比对,有利于心理学家以后准确的判定不同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心理咨询事业的远程化、电子化以及心理测试仪器等等设备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通过现在专家和研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未来的心理测验方法和系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而深入,而起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王璇,裴丽鹊.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2]徐,朱萍,梅婕.高校学生心理测评网络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2013年心理与社会和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5).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会计电算化的普遍使用,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已经是在必行。在此环境下,文章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了成本核算系统,此系统主要包括制定标准成本模块、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成本核算差异分析模块三部分,文章对此架构进行的详细的论述,同时还论述了成本核算的具体流程。经过具体的使用可知,和传统手工进行成本核算相比,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大大提高。
关键词:
计算机;成本核算;数据采集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会计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运营成本是企业能够盈利或者说盈利多少的关键。所以企业对成本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成本是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也是各类商品流通价格制定重要的依据[2]。可以说成本核算过程基本涵盖了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数据。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提高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的目的[3]。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计算机技术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计算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改变传统的企业的运营模式。所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4]。
1成本核算电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这就要求企业想尽一切办法,使用尽可能多的手段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
1.1成本核算电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已经成了现代管理的重要工具。很多先进的国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从原理上来说,成本核算不一定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但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预测和决策,必须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5]。成本核算要用到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方法,常用的有投入产出、排队论和非线性回归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参数和约束条件是非常多的,而且有些参数是多次应用,每次的约束条件又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全部通过手工进行计算,不但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计算的结果也不准确,存在一些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6]。计算机的重要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就是用手工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比拟的。即使有些比较简答的成本核算可以使用手工的形式完成,但是如果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成本核算的运算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处理的速度和工作的效率。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性能都得到提高,同时计算机的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很多国际通用的软件也进行了很好的汉化,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会计电算化一样,成本核算电算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7]。
1.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成本核算电算化
尽管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但是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是非常快的。现在企业基本都有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最原始的单机版已经发展成了网络应用,现在的电算化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经过充分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也存在一些重要、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成本核算还没有完全通过电算化技术进行。如果只是通过电算化技术进行简单的代替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这样是无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特别是在我国劳动能力比较便宜的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单纯核算型的会计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很好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说必要进行成本核算电算化。先进的计算机计算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财务会计的各项核算工作,同时也应该能够实现预测、分析、规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可以说一个完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包括两部分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进行常规的财务管理,另外一个就是要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成本核算[8]。
2计算机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方式
随着计算技术在会计学中的应用,在不改变成本核算的内容和职能的情况下,还能够更好地完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功能。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不但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成本核算,同时还可以输出相应的报告,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实现即时有效的风险控制,充分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9]。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单位都把电算化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只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分支,成本核算的数据来源与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两者的最大区别是财务会计是按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进行分类汇总,属于比较全面的一个财务管理,但是成本核算只是利用财务管理的数据进行专门的成本核算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大量、详尽的成本核算。在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时候,只需要把成本相关的数据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就快速准确的得到成本相关数据信息[10]。
3成本核算系统的构建
成本核算模块数电算化会计系统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就造成了生产流程、产品成本构成和成本核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实现成本核算模块的统一是不容易的。现在成本核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使用比较多的是标准成本和差异计算方法,相比而言这两种方法也相对容易实现基于电算化成本核算的统一[11]。通常在使用这两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还可以很好的实现管理会计核算与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主要包括制定标准成本模块、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成本核算差异分析模块三部分。(1)制定标准成本模块此模块的功能是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自行设定,设定的内容主要是产品品种和各产品的直接成本构成。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此模块计算出各产品的标准成本,这一项数据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责任评价的依据。此模块也是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数据。(2)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此模块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把从材料核算模块采集到的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采集到的信息主要是产品、直接材料实际的用料数量和上个模块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同时还要把各产品的各工序发生实际直接人工工时与成本进行准确地采集。除了完场以上的功能,还必须要把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采集出来。在此模块中有两项数据需要手工输入到系统中,其中一项数据是各产品本期完工入库量,另外一项需要手工输入的数据是期末在产品数量。这样就可以为成本差异分析提供保障[12]。(3)成本差异分析模块此模块是成本核算功能实现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分析,具体实现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完成管理会计中的差异计算。控制成本是企业盈利的最基本的保障,此模块可以把产品的各种材料的各种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包括用量差异、价格差异等,同时还可以把各工序直接人工差异分析出来,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工人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等。各车间制造的费用差异也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主要包括效率差异、耗费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个主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就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为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13]。第二方面:成本核算二次分配。在每个月月末的时候可以把成本差异全部转入当月产品销售成本,同时还必须要把存货与产品销售成本间进行分配。成本核算是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得到的数据和通过人工进行成本核算得出的数据相比更加科学更加准确。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迅猛的发展,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成本核算部分是财务管理系统一个核心的模块。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只有很好地控制成本才能更好地盈利。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成本,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论述了成本核算电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还着重论述了成本核算系统的构建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构建的成本核算主要包含定标准成本模块、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成本核算差异分析模块三部分。通过具体的实施可知,通过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得到更加正确有效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作者:刘力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绪缨.当代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1992,49(1):35-46.
[2]王平心.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ABC/ABM在中国企业的典型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651-1661.
[3]刘希宋,方跃,邵晓峰.作业成本法机理模型实证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678-681.
[4]江希.成本会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13.
[5]张浩,任南.钢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6):1521-1526.
[6]宋旭东,翟坤,董丕明.基于J2EE架构的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5):131-133.
[7]汪方军.基于作业的企业资源成本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5):35-40.
[8]邓为民,孙树栋.两级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2):38-41.
[9]侯建刚.作业本管理的最新趋势[J].财会通讯,1993(5):37-381.
[10]马铁双.浅议工序加工费的分配对企业决策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6(27):191-193.
[11]陈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综述[J].当代经理人,2006(21):211-31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正在处于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之中,而在网络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据信息的安全已经关系到了每一个用户的个人利益,并且网络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所以,深入的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逐步的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网络安全攻击的特征进行掌控,有助于在实践的工作当中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网络攻击为数据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安全带来损害,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创建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述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系统之中软件、硬件以及系统之中的数据受到了相应技术手段的防护,保证数据资料等不会由于恶意的攻击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被更改、破坏或者是泄露,进而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时刻处于最稳定的运行状态之中,网络的数据通信服务不会中断。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通信网络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而计算机是通过网络之间的通信而相互连接的,通过数据通信和数据交换,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转换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之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网络的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按照其相关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安全防盗、防静电、防雷击以及防电磁泄漏等等,而按照逻辑安全来进行分析,则需要通过文件许可、文字口令或者是查账等方式来实现安全防护,诸如在实践的操作之中可以通过限制用户登录的次数,来避免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最后则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很好的对用户进行区分,防止不同的用户之间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了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的特征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特征有多个方面。首先,其可能会导致非常巨大的损失,由于被攻击的对象是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文件,所以一旦攻击取得了成功,则会进一步导致计算机以及其网络系统处于瘫痪的状态之中,对网络内部的数据文件以及重要的数据资料形成巨大的威胁。另外,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有可能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并且一般采用的是非常隐藏的方式,对计算机的运行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一般的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的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网络的安全攻击者可以通过获取他人的密码信息来登录用户的系统,或者是运用一些精心设计的方式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一般是以软件攻击为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软件攻击来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形成巨大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被对方所察觉。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措施和途径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的特征以及安全技术的主要手段进行全面的概述,可以对实践的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当中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着全面的掌控。下文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相关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更进一步的促进安全技术以及防护手段的提升与改进。
首先,是物理安全的防护措施。针对打印机以及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等重要的设备进行用户验证的设定,避免人为的对设备造成损害。另外,还需要保证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电磁工作地点之中,避免外部环境对设备的工作形成影响。第二,需要采取访问限制等手段,对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改进,一般安装在系统之中的许多程序需要通过用户的管理权限设置才能够进入到系统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访问程序的管理权限得到控制,避免系统受到攻击和入侵。最后,还需要通过防火墙以及信息加密等技术手段对网络安全的安全性进行增强。信息的加密目的在于保护内部的数据文件以及登陆口令等不会受到影响,一般采取的是链路加密的方式,对网络节点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管理。而防火墙则是通过对进出口等两个基本的通信方向进行控制和管理,在网络的外部建立起一个防护的网络,将不良信息进行隔离,确保计算机系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之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安全的防护要点,旨在确保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潘.浅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J].管理科学,2012,8.
摘要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已从以往简单的电算化发展到网络化应用。但是,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入手,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安全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举措。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自动化和信息高度共享化,建立起一个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实现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满足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管理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会计信息化整体发展的层次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制度的影响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过程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体系,制定或修订具体会计准则,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必将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颁布的一些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也妨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比如,有关软件技术方面的会计准则规定,影响了软件的发展,也进一步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
2.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大大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精通,但是却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熟悉,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知识上的欠缺。同时,一些精通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会计知识也比较贫乏,对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及时解决。拥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人才已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中需要的重要人才。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影响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
3.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不规范
财务软件是一定时期内,计算机硬、软件平台下的软件产品。当前,我国许多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自身软件的特点,从而各用户公司所使用的会计软件不能兼容,在账务处理和报表处理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信息共享性极差,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许多企业和单位十分热衷于自己研发的软件,盲目开发出一些功能低,模块少的软件,而且无法升级,严重影响到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够
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就当前我国注重软件数据保密和安全的生产厂家寥寥无几。所谓软件保密,是指对软件本来的一种加密,防止盗版软件。同时,用户在进入软件系统时,加上一些诸如口令、指纹或是声音辨别等保密措施,从而起到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软件生产厂家不太重视会计软件系统的安全和保密,使得企业或单位在适用会计信息系统时,很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一旦受到侵袭,很多会计信息便会遗失。
除了上述所论述到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外,还有许多制约因素,比如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够重视,会计信息范围的局限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等。
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发展完善会计体系,完善会计信息化的配套法规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或单位领导的强制性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要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加强管理规范,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监督体系,使会计信息化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同时,完善会计信息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操作和系统维护,严格操作程序和操作只能,并形成信息化系统化文件。此外,还需要建立计算机环境维护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内运行,确保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安全。
2.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会计复合型人才。首先,政府需要从宏观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资金投入;其次,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出发,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制定培训内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改革和完善会计信息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科学的会计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上述方式,形成一支集管理、会计、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
3.增强会计财务软件的通用性与规范性
加大会计信息软件的开发力度,形成性能比较完善的通用性财务软件,满足市场对财务软件的需求。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软件都不能兼容,从而导致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和财务处理方式都有很大不同,给企事业财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应严格规范财务软件的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增强财务软件的通用性和标准性,从而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4.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严重缺失,市场上出现了众多财务盗版软件,威胁着企事业会计信息安全。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措施包括:订立企业会计信息操作制度,严格禁止非会计人员操作财务电脑,同时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完善会计软件加密工作,采取防火墙技术,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总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会计信息化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通力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使会计信息化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服装面料;服装结构;服装效果图;虚拟试衣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04-1引言
当今社会,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计算机应用已经逐渐延伸到各个领域,遍布了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行业。并且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也开始在服装设计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从单纯的高速运算工具逐渐地向着产品的设计辅助工具方面发展,也已经开始在制造产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鉴于此,相关的设计软件也开始产生了。
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实现服装面料的设计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面料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仅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服装整体效果的重要载体。因为服装的面料占据着服装的所有面积,无论是服装自身的质感和图案还是服装进行二次再造所产生的新奇肌理和图案,这都能够将服装设计师的个性完美的诠释出来,因此对面料的选择是完成一个服装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服装设计人员对面料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来实现[1]。也就是说,服装设计师将面料通过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的数字文件,然后再通过服装设计师的需要,通过运行相关的软件就能够选择出最佳的面料。
(二) 计算机辅助手段实现服装的结构设计
关于计算机辅助手段实现服装的结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计算机辅助手段可以辅助进行人体测量。对于人体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是实现服装设计的必要基础,再而对服装的型号进行归类,对其收缩放码等都是根据人体对象的相关体态特征来进行的。而传统的测量方式对于人体的各种特征和数据总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把控,而且测量效率较为低下,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进行人体测量,就能够更好的把握人体的结构和特征,提高服装的设计效率;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可以实现服装样板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步骤。服装的样板设计就是服装的制版,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有工艺样板、里料样板、毛样板和净样板几种类别。对于服装的设计和制造而言,无论是单件的衣服设计和制造还是批量的衣服设计和制造,进行必要的服装样板设计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程,其区别只在于设计的步骤和数据上会有所区分。
在对服装进行批量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先根据收集到的人体数据选择出中间号作为代表,然后再按照服装的设计要求通过服装的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为该服装所选出来的中间型号制作板式,再将设计好的样板图经专业的打印机打印出来,接下来就是将设计好的模式作成服装让模特试穿,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再通过电脑做出数据修改,经过反复的步骤以后,就可以最终定型了[2]。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强调:如果想要制作定制的服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人体数据的采集,然后再根据个体的特征和尺寸对款式和型号,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设计。
二、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服装设计中的发展
(一) 虚拟试衣技术的发展
目前在电商平台上逐渐产生一种虚拟试衣技术,这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使消费者比较直观地看到服装穿在身上的效果。但是这种看见的效果和现实效果目前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将来的三维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当中,可以通过虚拟模特模拟模特的走台效果,还可以召开虚拟时装会,对舞台上的着装效果进行模拟,也可以在各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展示服装的设计形象,使消费者在最直观的角度下观察这件服装是否合适。
(二) 计算机辅助手段在服装效果图上的运用发展
当前的服装效果图都是采用二维方式来实现制作的,国内也常常利用一些绘图软件来实现,而对于国外来说,应对与服装效果图的开发软件比较多,这些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的效果,那就是在三维空间内对立体的服装做出设计和处理。在未来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当中,三维立体的绘图方式一定会取代二维平面绘图方式,这样可以通过三维方式将定格在纸板上面的服装效果图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可以使其动起来,这样就能够像放电影一样将服装的效果图从始至终的演示出来。而通过这一些列的立体效果,也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些问题,对于需要更正的地方,做出必要的更正和纠错。
三、 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发展。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到各行各业是一个不可更变的事实,特别是在对服装的设计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使服装的设计在质量上和效率上都得到大大的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技术将会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徐强.浅析服装设计中面料二次设计的意义[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白爽.关于服装造型设计的思考[J].职业,2012,(17).
摘要:在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不断要求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机应用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加快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脚步,并且为社会的持续性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机会。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各自的用途,基于现有的教学形式的特殊性,所以在后期的掌握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形式的基本特点,发挥出教学体系的最优化作用,进而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接下来将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教学;应用探讨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特征
第一,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科目难度相对较大,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单纯的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则可以极大地解决此类问题,通过直观的数字媒体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十分具体富有逻辑性,既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程度[2]。第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由于形式单一,教学方式简单,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加入,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例如将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转化成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际上就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例如图片,视频等,将知识通过电子设备表现出来。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且老师在交给学生课程内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外的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符合我国目前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的作用
第一,将教育教学的内容数字化。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在学习知识内容方面上,关联性在学科间体现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十分简陋,教育资源更是十分匮乏,只是学生只能单纯的学习独立的学科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不能够做到与具体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结合[3]。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素质提高上的需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后期的整体把控阶段,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充分分析,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计算机教育教学形式是现代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教学形式的不利因素,体现出教育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第二,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各种信息量猛增,在这样的前提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便极大地体现了出来。在实际教学的实施过程里也出现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扩大了其所能容纳的知识量,所以,能否为学生创建一个合适的体系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高。身为老师,必须要为学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网络的建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做到将知识进行有层次性的划分,单纯地强调学好基本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对于知识的拓展和结合实际的挖掘,这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失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老师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把教材进行更好的整合和分析,将知识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育内容的选材上面,可以依据学生的内心想法,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出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第三,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向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倾斜,并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落脚在所教课程的基本内容上,而是让学生也能够主动加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老师可以用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与学生沟通,与教师沟通,增强自己的素养。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还能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体现出来,可以让老师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与此同时,要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此外,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剔除教室的主导地位,而是让教师可以从课堂主导转换为课堂引导,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主动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教师进行教育活动时,不光是需要让学生学会某种或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此类问题的思路与解决方法,一劳永逸,真正形成能力。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教学中应当把数字媒体技术融入进来,将课堂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添加适当的教学案例,使案例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传统枯燥的教材中走出,真正摆脱教材的束缚,能够形成从实际问题中产生疑惑,带着疑惑去探究,从而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其在现代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中或出现一些问题。第一,学生不易形成学习意识。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听课过程中并不能够轻松地意识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重点在哪里,电子设备的普及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学生非常容易被网络游戏,休闲APP等一些社会不良因素所左右,从而失去了对知识的注意力,认为计算机只是用来玩游戏,释放压力的一种工具,没有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例如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在获得计算机之后,大多数用来玩游戏,而不是用来进行学习和查询有用的知识,通过分析认为主要是学生的心智较为幼稚,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第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当前学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老式的教育教学性形式,不注重教案的高质量完成和教学PPT的制作,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重点无法突出,学生把握不到教学的知识重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例如老师通常会在考试前对学生根据考试大纲和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填鸭式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第三,更新知识体系不及时。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个复杂的形式,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形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后期教育控制阶段,必须及时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以适应现有教学模式的要求。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灵活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最为前沿的知识。现有的教材教学形式和信息化的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后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中,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后实现最大程度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适应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已经是大势所趋,更多的人关注到了教学领域,在教学领域引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现代教学领域来说是一个优势,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同方法将技术与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习兴趣。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程度逐渐不断增加,对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形式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满足后续教学不断发展和完整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返回求学网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
关键词:信息教育;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人类20世纪的历史上,由于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化浪潮。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中,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变化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渐发现今天社会最主要的财富已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或自然资源,而更重要的是运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是创新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信息教育应当担负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功能?
一、从信息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角度来探讨中学信息教育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中学,在学科教学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大多数是计算机技术和与微电子、光电子传感等技术有关的媒体技术,而信息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传感)技术。事实上,计算机技术包含的领域博大精深,在中学仅涉及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因为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变革的第一生产力,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社会的重大技术革命,应当有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培养和选择自己今后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内容十分重要。同时,信息技术已经是教育部规定的一门学科,可见,对于信息技术内容的了解,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也是未来更好生存的基本技能,因此,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开设信息教育课程十分必要。
二、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角度来探讨信息教学的
效果
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俗称网络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于基础知识、广而全的知识、没有一个固定说法或论点的知识、老师可以不用教的知识以及以上教学模式所涉及的教学,还有以上所有教学模式的优点,网络教学模式都具备,所有教学模式能实现的功能,网络教学也都能实现。并且可以体现WTO所强调的人本位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基于网络强大的信息系统、教学资源的共享、便捷和迅速的知识搜索、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动画等,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中学生信息教育,有利于其他课堂网络化教学的开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到的网络知识,有助于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和英语、语文等综合知识的巩固。例如,一个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便可以更好地欣赏美文、学习英语、了解生物世界,还可以下载相关名校的课程,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兴趣盎然,同时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三、从信息素养上来探讨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
中学生涉世未深,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再加上升学压力和形形的网络信息,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偏。因为,中学的信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是中学信息教育的关键。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包括获取、甄选、表达和交流、学习和提高的人文素养的能力等。中学信息教育,可以通过有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等“信息能力”的培养和引导,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信息素质”,从而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远离污染信息,获取需要的知识。由于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是对新世纪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教育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信息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领域,如何教会学生适应网络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些是中学信息教育的主要目标,对于今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也是学生处理好传统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与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以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从主要记忆信息到主要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使我们的教育从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从单纯学习型教育转向创造学习型教育,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场重大革命。
参考文献:
[1]魏俊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毕节日报,2010.
[2]李勇,李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推广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1
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积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克服探索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是我们任何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学生来讲,要想让他们学好一门课程“兴趣”是关键。大部分初中学生都对所见到的新鲜事物有一种很强烈的求知欲。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却对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反感,究竟反感的原因所在何处?或许是有的教材编写的问题,也或许是学生对理论课堂解说天生厌烦的问题。
但不论怎样,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计算机课程教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要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把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如果计算机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和记”,那样的话学生刚开始有的兴趣很快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给打消,慢慢会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来。
因此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讲课前应该首先分析教材的内容,对于重难点内容,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并且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计算机课堂上要用到的素材和相关的讲课资料。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课堂讲课过程中运用上一点心理知识,想办法提高一下学生对老师所讲课程的神秘感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谜底的渴望情绪,并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来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心心以及自信心,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讲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作为学生不能被动的被教师灌输知识和理论,而应该自己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述自己的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者实践合理的引入所讲知识,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更加贴切的表达出我们所将知识的重点,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讲知识。并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最后老师再结合所讲知识给出正确解答,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所讲知识深刻的记录到自己的脑海之中。所以,课堂的一些任务的设置一定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方针来组织材料素材以及目标任务的规划,争取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少讲多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一)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传统模式的理论式的教学已经过失,教师在讲台上讲一节课的理论,还比不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十分钟。所以老师在计算机课程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多注重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注意自己的教学质量,尽量让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操作。通过自己的精心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引入新的内容,然后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留一些巩固性的练习作业,以达到加深的目的。基本一节课程教师的讲解控制在十几分钟左右,然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知识进行实际的上机练习,如此以来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提供教学的目的。有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着重讲一些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全面消化所学知识。经过这几年对课堂授课的经历,觉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问题而且思考远远比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而记在脑子里的多的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学生之间可能也会存在差异,有的有条件的家庭家长早已给学生配置了电脑使用,有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计算机基础可能在学生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抱了计算机培训班去学时了,这些孩子已经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以上的基础。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对于一些打字的输入、对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使用,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对于之前有过基础的同学就给其安排一些测验竞赛等,提高他们技术的熟练程度,并且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电脑绘图或者打字游戏等有兴趣的操作等等,鼓励他们自己学习以下课本上比较难的选学内容,并对其进行一些引导等等。如此以来就会空出一大部分时间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的知道和教学,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基本完成教学目的。
三、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不但是初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必备课程,它还是学生学习别的课程的学习工具,所以只有各学科之间整合,保证计算机技术学习的趣味性、有用性和有效性,那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的价值。现阶段各课程之间的整合有两中方式,一是把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二是把各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所以首先应该让初中学生先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运用,然后就能够把计算机各个软件的使用应用到各个学科中间。教学设计中与与语文、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打破了知识本位主义,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作为教师如果想整合其它的学科必须吸取借鉴别的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参考别的学科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毕竟别科老师是专业的课程老师,在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总有很多教学经验是我们所不具备的,如此以来各课程老师相互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把计算机技术融会贯通到各个学科之间,如此以来才能让初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得到全面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学习任何课程的主渠道。它才是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者方法,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我们的老师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模式,精心记录下好的教学方法,然后把好的教学方法极力的宣传,各科老师之间互相吸取,取长补短,如此以来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詹慧静,王爱江.多媒体基础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