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团校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写好团学公文的重要意义
第一,公文写作是团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二,良好的公文写作素养不仅体现了一个合格大学生严谨务实的态度,也是其踏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表现。第三,信息的上传下达需要准确、迅速、及时。一个好的公文,可以用最简练准确的语言,清楚地传达信息的主要内容,落实公文精神,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提高一个人的概括能力。第四,团学公文具有宣传教育作用,其不仅是推动团学工作的工具,也是对广大青年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武器。
二、团学公文写作中的主要问题
1.团校忽略了公文写作。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共青团学干部的培养,在培养中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但是高校在开展团校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思想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传授的是共青团的团史。很多高校忽略了团学公文写作课程的开展,即使开展了团学公文写作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非常简单,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
2.学生对团学公文写作的认识不足、学习主动性差。大部分团员认为公文写作是非常正式的文体,离自己非常遥远,自己很少或者不可能接触到团学公文写作,对什么是团学公文写作的概念、文体、类型、作用等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团课本身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团课设置过于形式,内容较为空洞,同时认为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借鉴,对团学公文写作的主动性较差。
3.团校公文写作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的团学工作是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各学院设一名主管的分团委书记,主要学生干部负责协助,各年级辅导员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学院团学工作的开展。每个学院只有一名分团委书记,还需兼任年级辅导员,没有专门配备团课老师,因此团课老师一般由学院辅导员兼任。一方面,辅导员大多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很难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备课;另一方面,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团校培训,课程本身要求高,又没有集中的时间准备,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开展状况经常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
4.理论灌输教育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团学公文写作涉及知识面较广,对文字功底、团课老师本身素质要求较高。团课老师由于自身缺乏系统的培训,通过自身的摸索学习、工作经验进行的课程传授,更多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授课形式是“填鸭式”的灌输,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忽略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感受和兴趣点,最终结果是,教师没有传授知识的成就感,学生没有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三、改进团学公文写作的思路
1.转变思路,提高积极性。老师在传授团学公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团学公文写作的概念、类型、作用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让他们明白团学公文对自身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团学公文写作与团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独立开展团学活动,让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在同学中展示自己、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良好的公文写作功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把被动地“拉”学生学习,变成学生愿意“找”老师学习。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团学干部的硬实力。
2.加大师资投入,提升师生参与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团校公文写作涉及面广,内容庞杂 。因此,高校须加大对团校的师资培训的投资力度,聘请专家,对团校老师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对团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团学干部培训时,可以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学校方面开展高级层面的团课公文写作,以质量把关。学院方面开展基础层面的团课公文写作,主要传授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借助校团委的力量,可以把学院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学院之间相互聘用优秀的老师进行授课,定期对团课老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反馈,对优秀的老师给予适当的表彰,从而激发教师队伍的教学积极性。
3.利用新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互动教学,及时更新公文写作知识,增强团课教育辐射力,拓宽教学维度和空间。线下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采用辩论赛、小组竞赛、案例分析、典型强化示范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师生相互之间平等交流,相互碰撞激发思维,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公文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晓萍.新形势下高校团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02-103.
[2]张衡宇.新形势下高校团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53-55.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营造校园良好成才氛围。继续服务于我校“四能”人才的培养战略。团委学生会要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为树立优良学风,良好院风,文明班风做更多的工作,争取更大的成效。
1.以各班团支部组织生活为基础,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我们将加强对团支部理论学习活动的指导,将理论学习活动作为团支部组织生活的组成内容之一.要完善机制,建立各团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学期开展2-4次理论学习活动,做到"四个有",即"有明确的学习主题,有完整的讨论记录,有详实的学习资料,有及时的团员反馈".同时结合党支部会,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等契机,通过学生主讲,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创新理论学习活动方式。
2.以校、院团委活动为抓手,引导成人成才之路除积极参与省委、校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外,我院还将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班会,畅谈个人大学四年的初步规划和个人理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初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可认真学开复的《大学四年该这样度过》,使其对大学生活有进一步了解,明确个人目标。
3.以德育专题讲座为平台,促进思想意识提高通过专家专题讲座,促进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工作。计划在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学习“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制度总汇”,并开展有关公共礼仪讲座
4.组织开展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孝敬父母,并经常与父母联系告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一个组织的优劣,关键在于成员的素质高低。学生会要想蓬勃发展,必须将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常抓不懈。1.我们将进一步要求学生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完善和执行学生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2.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常委为核心、宣传为向导,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作,定期举办干部培训,培养一支高效务实的学生干部队伍。3.加强学生干部的服务精神,大力倡导学生干部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的作风,防治“学生官”现象。在每两周的例会前,学生干部们都将有一次素质拓展小训练。4.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精兵简政,增强效率意识。计划将科技组与通讯组合并,组建成为“网络通讯部”,负责本学院的简报制作、通讯稿发放、活动成果展示等。5.在远团委学生会内部启动“主题素质活动月”,其主要内容则涵盖了以下五种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
三、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学生会作为学生利益最忠实的代表,要更好的发挥在学院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同学自管自教,增强同学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1.设立意见箱,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以便解决问题。2.成立监督服务岗。每天的值班人员要担负起当天的监督、服务任务,并做好记录。3.着力探索学生会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学生会的温暖与关爱。4.将全方位的重要信息及时的反映给同学们。例如在我院的宣传栏内,设置“温馨小提示”、天气预报栏等。5.开展“清洁卫生进我家,严谨纪律进我家,优良学风进我家,风韵人文进我家”的“四进我家”学生寝室基础、文化建设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在学期末协助院党委举办“十佳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以此增强宿舍同学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促进宿舍人际关系的合谐。6.为使同学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学生会还将采取业务培训、专题讲座、集体学习、经验交流和实践参观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同学们的业务素质。将在以前的文艺部下属组外,组织公文写作培训、POP手绘技法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灯光音响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等。
四、坚持品牌文化与经典活动相结合,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和层次做贡献。在**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面前,校园文化活动,也应按照“211”学校的标准,逐步实现精品化、学术化、大众化、品牌化。1.在今后的中作中,学生会将继续通过大学生辩论赛、女子三人篮球赛、演讲比赛等经典活动,增强对广大同学的教育和引导。2.打造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层次,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学生基本素质‘八个一’工程”?学好一门专业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本学期将开展学科特色活动之“数学无所不在”。?说好一门外语a根据实际情况与同学们的兴趣,将开展英语情景短剧比赛。(可与外国语学院合作,共同组织)练好一副口才口才如何,关系到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a开展“讲好一个故事”活动;四月的辩论赛;b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口才与交际”讲座?用好一台电脑a.学生会将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办公自动化训练b.结合学校相关活动,举办网页制作大赛,幻灯片制作大赛等…抓好一项技能学生会下设许多兴趣小组,同学们可自行报名参加。(歌曲组、语言组、舞蹈组、乐器组、POP组、绘画组、海报组、礼仪组、科技组、通讯组)?写好一手文章a.本学期我院将编制“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简报”,内容涉及我院参与、组织、发起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班的优秀组织事迹等。除学院学生会成员外,其他有兴趣的同学可积极投稿。b.在活动的宣传期间,还需制作一些活动简介。c.毕业晚会时,主持人的串词;各种重大会议的发言稿;活动的通讯稿。d.“我与团旗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炼好一副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还怎样去谈建功立业?a三月下旬,将举办“女子三人篮球赛”b.五月下旬,组织参加校体育节预选赛,民族体育比赛。c.院队调整,重新组建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田径队。找好一个位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准它,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a.通过开展素质训练,来正确引导同学们
五、加强外联和实践工作,引导同学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理论的学习离不开时间的检验。
要真正成才,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会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不断为同学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1.认真组织多种形式的日常社会实践,可要求各班团支部组织一些义务劳动、志愿服务以及日常社会实践。2.与商家联系,提供一些兼职工作,例如:现代女子医院,新大陆电脑城等。3.,以"青春与世博同行"为主题,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年倒计时为契机,开展"青春与世博同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了解世博,宣传世博,参与世博.结合奥运会的召开,以"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为主题在各团支部成立以奥运宣传,交通文明,护绿环保,敬老爱幼,对外交流为主要内容志愿者服务队,通过节假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展示大学生良好形象.4.学期末,认真组织好同学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相关的策划及动员。要扩大文理学院的影响,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外联工作,增进我院学生会与校学生会、各兄弟学院学生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开拓工作思路,推动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1)学院组织各项大型活动前,实践部的同学需跟此项活动的负责部门共同完成赞助策划书,与商家沟通,争取商家赞助。(2)本学期的重点活动项目有:“学生基本素质‘八个一’工程”;女子三人篮球赛;毕业生晚会;辩论赛。
六、增强自身素质,促进就业、创业1.暑期社会实践中的职业探索。可开展个人或团队形式的调研实践活动。2.在“职业规划”一课中,发表个人看法,与同学相互交流。3.此类专题的讲座、研讨会。4.“书送希望——毕业生捐书捐物活动”
七、注意1.加大活动覆盖面,避免只限于精英学生。2.打造精品活动,制造品牌效应。3.避免形式主义,做实事,做好事。4.注意不断加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上半年工作要点:三月1.**大学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收集(初赛)2.第二周收集整理“**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总结3.“志愿服务统一行动周”-——志愿者进社区社会实践方案、开展及总结4.上学期有关团组织生活的素拓认证5.筹备**大学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09年第一次全委会6.组织各团支部学习“**大学2009年上半年团组织生活安排”7.第八期团校的推优、报名及组织学习8.全院的主要学生干部培训之理论学习9.完善团干部档案,整理团员档案10.(化学系)团关系的转出,(电科、电计)团关系的转入11.审核“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制度总汇”,并装订成册12.制定欢送晚会方案13.草拟“书送希望——毕业生捐书捐书活动”方案14.制定“09年干部培训方案”15.设立网络通讯部,健全部门职能16.参加校园文化节开幕式的歌舞剧彩排工作17.“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宣传18.素质拓展活动日常审批、认证(全年)19.资信证书的申报、审核、统计、领取及颁发(全年)20.2008—200年第二学期素质拓展课程开设21.着力做好素质拓展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工作22.全院学生寝室信息核实与统计23.学生寝室卫生日常检查(全年)24.制定“学生会办公室布局规划方案”25.设立“工作意见箱”26.“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的规划27.对办公室职能的重新定位及工作指导28.各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9.组织各部学习“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制度总汇”,并贯彻执行30.团委学生会通讯录、班级通讯录的更新31.院队招新,“院队管理办法”的草拟32.执行“文档管理办法”33.各部提交本学期部门工作计划34.团费的收缴35.“女子三人篮球赛”的前期策划与准备36.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班会37.推行部门体制改革,准确把握部门工作职责38.在宣传栏内设立“温馨提示牌”“天气预报点”等39.“学生基本素质‘八个一’工程”启动40.全委会的召开41.辩论队的重新招新及辩论赛策划42.寒假社会实践推优,优秀集体,优秀服务队,先进个人43.在本月,将贯彻团委学生会工作始终的是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我们将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2020年度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个人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作为19级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按照院总支分工,今年我分管团总支、19级日常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注重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今年5月份以来,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委要求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了个人承诺、评诺工作,以学院教学活动为中心扎实高效地开展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兑现承诺”。11月份,按照校团委要求,认真开展了“五赛五优五在前”活动,布置召开了学院动员会、推进会,使**学院各班团支部在活动中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提高了工作水平,进一步浓厚了优良学风氛围。
分管学院团总支工作,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引导。第一是以“团校培训”、“推优入党”、“主体团日”、“团代会”等活动为手段,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建设。10月份,通过召开全院团支书会议,经民主表决,组织审查,共推荐了46名同学入校党校学习;团校培训和结业考试,我都到现场进行了安排组织;组织了13个团支部开展了“庆祝祖国61周年”主体团日活动,共有2个班级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成届次化得团代会已形成特色,今年的团代会也得到了学工部和校团委的高度肯定。我深知团员思想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会议上教育、实践上推进才能为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全面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升其综合素质。本年度扎实完成常规工作,保证日常稳定安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推进学风寝风建设, 开展了通过举行各种学习座谈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如“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展课外阅读等,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讲座,100%完成团费收缴,超额完成团属报刊征订任务,组织团校培训与学习,进行了素质认证的工作,精心组织了“寝室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推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于贡献社会的精神;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科技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具有我系特色的各项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外科技创新方面,我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寝室文明创建ppt制作竞赛三等奖;今年4月,院团总支举办了颇具专业特色的“**学院第三届建筑文化节”,包括建筑历史文化知识竞赛,CAD绘图竞赛,手工绘图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学术讲座、测量竞赛等各项特色活动,在上届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两项专业活动,扩大规模,提高了影响力。在挑战杯中获得校“优胜杯”佳绩,其中获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在校科技创新节当中,19名同学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考赛方面,我院团总支组织了校物理竞赛、大学英语竞赛及其他专业考赛,组织承办的我校第二届结构模型创作大赛,我院27名同学获奖,选拔的两组选手在湖南省结构模型创作竞赛中,获两个二等奖;在湖南省力学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在湖南省测绘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二个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组)中获得二个二等奖等佳绩。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院团总支配合校团委成功举办了“新余坪、新规划”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国百个重点团队之一,服务团志愿者在对余坪乡28个行政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余坪乡党委行政提供全乡“三集中”、“三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余坪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本人也获得了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体育运动方面:在2020年上学期的校篮球联赛中,我学院队员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取得了篮球联赛全校第一名,实现三连冠的佳绩;乒乓球联赛全校第五名;网球联赛全校第六名;“阳光杯”校足球联赛获全校第二名;校运会上,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此外,团总支还组织了学院08级班级足球赛、学院班级篮球赛活动等。文艺活动方面:3月底,成功举办了我院一年一度的Super King歌唱比赛;校华尔兹比赛中,我学院荣获三等奖佳绩;校健康活力操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举办学院三.八节女生系列活动;11月,我院团总支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准备,举办了2020年**学院迎新晚会,盛况空前,赞誉不断。
第三是搞好团总支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团总支的工作好不好,重点是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过不过硬。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不断琢磨、思考、研究。针对我院学生获奖面不高的情况,我向陈书记提议系统评选2009-2010年度院级先进班级与优秀个人,此次共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3名优秀班主任,205名优秀个人,评优的推行倡竖典型,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努力拼搏,勤奋学习,使我院学生的综合获奖面提高到50%,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就业竞争力。每届团总支学生会换届我都会亲自对笔试精心命题,面试时我也会找该生的年级辅导员、寝室成员、上届学生及其本人多方面谈话,了解情况后再结合其平时表现、综合素养确定名单并报党总支审议。对成立后的班子,每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我必会参加,主要是部长述职,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特别强调班子队伍的团结,并通过团学干部球赛、联谊会等活动拉近成员的距离。我还制定出台团学干部奖惩制度,鼓励团学干部进行学习竞赛,淘汰考试不及格的成员。通过这些措施,我致力形成干部队伍团结一致、奋发上进的氛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今年校团委对四个学院的团总支进行了五四表彰,在院总支、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团学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团总支被评为湖南理工学院2020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
分管19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带动引导19级学生。一是组织各项活动让学生树立目标,提升综合素质。我认真组织了全年级的职业规划大赛,让度过大一迷茫期,迈入大二选择期的学生尽快明确奋斗目标,找到工作重心。同时从抓英语四级、举办学术讲座和“英语话剧之夜”等各项专业活动等方面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公布年级到课率、卫生寝室名单、设四级过级率专项班费奖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寝风。
二是坚持严格管理和爱心教育相结合,通过个人方式带动影响学生。我经常到课堂检查晚自习到课率和课堂到课率,严格考勤制度,以强调“五防”为手段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同时经常下寝室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设立家庭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学生、重大疾病学生及欠修学分学生档案,跟踪关注,实时介入,以个人经验和方式教育学生成长成人,以期通过宽严结合的方法推动优良学风养成。
我觉得本年度的学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都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要归功于学院领导、我的同事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此**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及帮助过我的其他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在高校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成为学生骨干后,学校给予学习、锻炼的机会。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更注重培养大众型的具备基本素质的人才。但是在高等教育中也不应该缺乏其中的“精英教育”。尤其是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本文在培养学生骨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层培养,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骨干。
学生骨干,顾名思义是学生中的领路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中的主要干部。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其主旨就在于发挥师生间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搞好服务。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本身也是同学们自己的组织和权益机构。而在引领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骨干,如何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学生骨干将来的出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
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在学校中起到舆论和行动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多方面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
一、学生骨干的作用
在高校学生中,学生干部是由一些优秀学生所组成的群体,学生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为国家培养坚定的接班人,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1.政治骨干的核心作用
学生看干部,干部看党员,这是贯穿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非常重要,有敏感的政治性、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引导性。
2.榜样和表率作用
他们在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热心服务、以身作则方面的优秀表现,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周围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日常行政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他们参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
4.活动组织者的作用
他们积极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社团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5.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表现在:一是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一头系着老师,另一头系着学生。而中间环节就是学生干部。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要靠学生干部去传达,去组织,去落实。纽带作用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干部时常充当老师的角色,去解决和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容易得多,方便得多,及时得多。
由此可见学生骨干在高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一片学生。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虽然学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但是在普通学生中建立这样一批榜样、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骨干需要培养的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各级学生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中间既有物质文化活动,比如校园建设、环境美化等;也有精神文化活动,比如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对工作的计划、安排、实施有着良好的执行力。
2.自主创新能力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广大学生干部作为组织和参与者,在其中起着示范、导向作用。而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正引导着学生干部发挥想象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起着不断创新,逐渐引导学校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3.耐挫能力
学生干部由于学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接触外部事务多,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受阻,遇到挫折,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排解困难,导致工作做的很多很辛苦,但却得不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更需要的是磨练自己的耐挫能力。
三、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
1.分层培养
学生骨干通常是以学生干部为龙头,学生党员为中坚力量,以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为基础。各类学生骨干包括层面不同,有校级、分院级、班级等等,并纵横交错、各具层次,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层次性。如对学生干部不仅需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对广大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骨干,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激励。
针对学生骨干在不同学生组织中的任职,可以建立不同的层面给他们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是从学生干部的基本操作水平进行培训,旨在打造有较强执行力的班级骨干。具体可分为:
(1)针对一年级班委的“雏鹰”培训
这一部分的同学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行为规范并不熟识,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也不清楚。针对这部分同学临时组建的班委,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集中于执行力的培训。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起着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重在基础。
(2)针对二年级、三年级的“自我管理”培训
这部分同学对校园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对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比较了解。而在校园内的学生骨干的中坚力量也大多在这些年级。对这些学生骨干的培养,重在有意识地灌输一些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对他们的培训重在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能够让他们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和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3)针对坚定的接班人的“精英培训”
根据国家的号召和团中央的要求,青马工程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浙江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新世纪人才学院的培养方案。以嘉兴学院为例,开展新世纪人才学院南湖分院的优秀学生骨干的培养,效果显著,对这部份“精英”学生的培养,重在强调政治素质,不仅要有坚定的,更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重在加强国情教育,强化接班人意识,要求他们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学会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4)广泛开展的团校培训
对全体团员则要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学生骨干的需要为培养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次,而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可分为适应性、保障性、情感性、人格性、完美性五个层次。这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按层级次序逐级上升的。适应性需要期为一二学期,这个时期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指导来尽快适应变化、解决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合到大学这个环境之中;保障性需要期为二、三、四、五学期,在这个时期面临英语、计算机考级、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压力及就业、升学带来的压力。完美性需要期为五六学期,这种需要是目标需要,与人格性需要有重叠的地方,如有的同学实现人格性需要在很大意义上讲也是完美性需要的满足过程,学习、工作突出了今后实现自我的准备。不同时期,各种需要在心理上以及行动上的支配作用是不一样的,每一时期支配性需要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而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对学生的骨干培养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考核和激励。
3.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通过创办青年者培养学院、开展学生组织建设月活动、实施大学生骨干实践成才等方式,积极探索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模式、新途经。但是无论怎样的方式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在思想上、文化上、实践上均是培养学生骨干的重要基础。
通过创建优秀学生骨干“种子库”,以记录考核功能为一体的电子信息档案为依托,对优秀大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推荐。通过不同的学生组织平台,来不断提高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搭建深层次交流的宽广平台。而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培养学生骨干就要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重点。
四、学生干部培养的后续工作
1.充分发挥“鼓励”效应,完善激励机制
肯定成绩,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是鼓励的重要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效应对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经常“鼓励”,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适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树典型,表彰先进,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察和监督
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各级学生组织平台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制度的拟定和执行中,就要做到“有制可依、依制必行、违制必究的基本原则。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世纪是个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生存能力、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高校是人才的基地,正确看待学生干部、运用适当的培养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天卫.浅谈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01) .
[2]苏雷.高校学生干部学风建设探讨[J].教书育人,2005 .
[3]刘文卫.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湖南教育,2000.
[4]郭甦.浅析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
[5]于天顺.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使用[J].教育与现代化,1992,(01).
[6]邵勤.简论加强高校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
[7]赵可珍.浅谈中医药成人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04) .
下半年,全省学校团队工作任务艰巨。总体想法是继续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新成效。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开拓创新,重点是狠抓落实;既要立足当前,办几件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最近,团中央专门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也将要召开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意见。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团和省委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省学校团队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下半年,团省委的工作打算是:开展二项活动,搞好三项服务,加强四项建设。
1、开展二项重点活动。一是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命名建立第二批“民族精神代代传”体验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光辉历史、灿烂文化、秀美山川以及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从爱家乡做起,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实施“未成年人成长计划”,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人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学校做合作共处的“小伙伴”,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在队组织做自动向上的“小主人”。
2、搞好三项具体服务。一是帮助贫困未成年人完成学业。依托希望工程,继续深化全省共青团爱心助学行动,力争完成为2万名未成年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有效支持的目标。二是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未成年人参与,联合社会力量,以节庆专题活动为依托,大力实施全省青少年文化工程。结合建国、建队55周年,重点办好大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少先队文化艺术节、“欢乐年华”宫协系列活动等重点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办好团队报刊和精品网站,引导未成年人体验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甄别时尚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健康有益的青少年文化。三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两法一条例”,年底以前,完成《安徽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的调研起草任务。积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深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网络文明行动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3、加强四项基本建设。一是加强中学团队组织建设。进一步把中学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总体规划,纳入各级特色示范学校考评体系;与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学团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的管理规范,健全省、市、县三级考评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加快少工委构成社会化步伐;推广预备团员制、团队一体化和社区团队建设试点经验,加强团队衔接,填补工作真空,从组织上和工作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员、全程覆盖。二是加强辅导员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全省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聘任办法》,制定中学团队干部聘任、考核、管理制度,确保中学团委书记和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干部以上条件配备,确保优秀辅导员和学校团队干部享受同级优秀教师待遇。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优秀团队工作者和少先队专家赴基层和农村巡讲,三年内将农村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团队工作者轮训一遍。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和少先队工作专家队伍,加强团队教育创新研究,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有阵地,以签约承诺的方式,命名和建立各级各类团队组织教育基地,为团队组织和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减免费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青少年宫等团属活动阵地建设,五年内基本消灭空白市、空白县。坚持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和协调社会资源,援建一批青年中心和少先队标准化队室。四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能靠共青团唱“独角戏”,也不能靠团教两家唱“二人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奏响“交响乐”。省委已经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在团内逐级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吸收了省直17个厅局的负责同志担任了省少工委委员,与省教育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努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伟大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添砖加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服务大局、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去年以来,我省和全国的情况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使其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成员,团省委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是:(1)牵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2)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毕业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服务;(3)完成省就业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根据这些明确的职责和要求,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1、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要树立一批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宣传一批支持子女正确择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家长的优秀事迹。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2、发挥团组织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各高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强化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把素质拓展的活动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中低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帮助学生在入校之初和在学期间,就能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加强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72
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ZHAO Yun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oor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many. Howev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training base for high-quality talent,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rained gradu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students 'ability of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ollege; strengthen; practice; ability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人数和规模以来,大部分院校都面临着教学资源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人数增长速度的困境。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场地、设备数及教师数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没有充分的条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只能纸上谈兵,浅尝辄止。这就造成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一个普遍弱点――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另一方面我国又处于一个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积极钻研的求真精神,更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最短的培训时间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然而,大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都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本科生范围内无法招到合适人选时,就业单位也就相应提高了就业门槛,把眼光放在了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上。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就是要培养有较高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面向社会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时,我们就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抓,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但获得了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策略
如何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这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把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且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为此,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也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高等学校正是承担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任务,是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高校不能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教学思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勤思考。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当新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高校的每个教育者心中,才能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寓于他们的教育行动中去。要建立符合社会需求、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教学体制,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有与之配合的教学体系,才能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1)应从教学体制和办学目标中体现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实践教学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再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质量高,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造性”等等,这都说明各个高校都应把搞好实践教学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因此,在制定本科生培养计划、制定办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明确提出建设的目标,并投入一定实践教学经费来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另外,在学时数上加以保证,学生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和时间的投入息息相关的,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实践,才能提高动手能力。
(2)建立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不是让学生盲目实践,不是只要动手了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了,而是要根据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实践环节的。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学生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很严重,如果担任实践课的教师不能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准确及时的指导来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很有可能整个实践课就留于形式,根本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师都是由年青教师或是理论课教师兼任,从事实践教学的人员很不固定,人员流动性较大,即便有相对固定的专职教师,也都面临着学历低、职称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因此,高校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并稳定住实践教师队伍,调整好师资结构,做好梯队建设,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实践教师和学生两部分人群,应该有能激发师生创新实践热情的不同的激励机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应有的收获。针对学生应有:①应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有实践环节的课程供学生选择。②应尽量开出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能提高动手能力。③设置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创新实践。针对教师应有合理的工作量核算办法,保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改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条件,保证教师和学生能有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加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4)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监控和测评。实践教学环节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到教学评价内容都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大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是实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不同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方法、安排、目标与要求上均有较大的差别,而在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所以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由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测评结果反馈三个质量监控系统组成。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包括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检查、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的档案管理、师资队伍规划与建设、经费保障等主要监控因素。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包括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计划与指导、学生实习纪律与态度、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成绩评定等监控因素。还包括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如物质保障、设计选题、设计指导、设计进度、成绩评定和设计质量综合评价等主要因素。教学质量测评结果反馈监控包括对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情况、实践课程内容、实践条件的保障及学生学习意愿的测评反馈。上述三个系统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每个影响因素有明确的等级标准,由于实践教学体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便于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的操作性与有效性,针对不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取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进行监控。还需要及时将在监控和测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个教学单位,以便教师随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系统中的因素等级标准是一个教育价值的标度尺,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践环节教学中的指挥棒,因此它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既要符合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5)搭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教育平台。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但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所以,想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必须搭建一个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实践平台。根据我校多年的建设经验来看,这个实践动手平台应由几部分组成:①实验室开放平台。将学校内尽可能多的实验室,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开放对象三个方面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增强动手能力。②工程训练中心。对学校已有的实践动手基地更要利用好。③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的培训平台。每年全国都会针对大学生举办多次创新大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通过培训,让学生既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④由学校或学生组织的各种创新协会。这类社团组织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3 结束语
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今后就业和学习都是一种阻碍。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高校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并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为国家建设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过硬,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2YB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3010175
参考文献
[1] 宋峻.关于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2] 张云鹏,王茜.浅议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6).
[3] 龚维,丁彤,何颖,郑环,何力.关于如何培养高校理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4).
[4] 孙会芳,刘占广,张爱群.高校大学生动手能力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毕业生质量;调查分析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Undergraduates’ Quality
Zhao Ze-mao Wang Yun-lu Wang Xiao-jun Lv Qiu-yu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ZhejiangHangzhou 310018)
【 Abstract 】 In order to get the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who major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he employers’ and the undergraduate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personnel training, investigate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2008-2012 information security graduates i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 interviewed and investigated the employers and part of the undergraduates, and analysed and research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nterprise demand for graduates ability, overall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including graduates’ evaluation, idea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school teaching work and personnel training . At last ,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 on undergraduates major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about personnel training target,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the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ways of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 Keywords 】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引言
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是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毕业生是高校直面社会,检验自己培养的产品合格与否的窗口,毕业生就业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认同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能得到充分展示,而弊端也会暴露无遗。
分析并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职业成长,分析毕业生职业成长与在校期间接受学习和训练的潜在关系,从就业的角度评估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更多地吸取企业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建议,根据调查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2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就业情况及分析
2.1 总体就业情况
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杭电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虽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不容小觑。近5年来,我校信安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比较稳定,考研出国人数有所增加,如图1所示(图表中考研和出国的人数未算作就业)。
2.2 就业单位情况
最近5年,毕业生就业仍然以大型和中小企业为主,部分国企和事业单位,少量公务员,总体上保持稳定,也存在细小的变化,毕业生就业于大型企业的比例,2008年至2012年分别为38.8%、27.4%、48.5%、46%,29.3%,其中2010年和2011年所占比例较高,突出表现出我校毕业生较高的竞争力,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其中前两年的就业单位中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和16.2%,如图2所示。
2.3 就业地区情况
就业地区仍然以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北京市、上海市等为主,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其中杭州市、北京市、上海市等都是发展更为迅速,毕业生选择在这些地方就业,就业的信息丰富,虽然竞争会比较激烈,但就业的机会也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新一代大学生中很典型的选择,如图3所示。
2.4 就业情况分析
(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且比较稳定,2008年至2012年就业率(考研和出国未算作就业)分别为89%、82%、83%、84%、75%,位于浙江省高校前列,这是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全校毕业生就业井然有序、稳步发展。
(2)浙江省的杭州市、金华市等,还有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是毕业生的首先,这也充分体现了我校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竞争力。
(3)近几年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于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很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或者出国来提升自身的学历和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4)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用人单位的类型主要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其中有约70%的毕业生进了相关专业的企业,有约20%的毕业生进了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有约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或出国深造,还有约5%的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中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企等。毕业生在这些企业中从事的主要职业有软件研发(包括开发与测试)、技术支持、工程实施、销售服务(售前、售中、售后)等。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则主要从事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极少部分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
(5)从毕业生从事职业的类别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指继续读研或留在高校里就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工程应用型人才指系统工程师、产品开发工程师、安全维护工程师及技术培训工程师等。技术型人才主要指程序设计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技能型人才指从事销后服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3 企业对毕业生人才培养的评价及建议
3.1 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大部分都是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职业,他们基本满足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既具备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很多学生进入移动、联通、电信、华为、诺西等大公司,也有很多学生进去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还有学生进去专门做信息安全产品的公司,如杭州市基础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天是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杭州三零盛安信息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等。不管他们进入什么公司,基本上都是从事与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有的做软件开发,有的做软件测试,还有的做技术支持等。
根据信息安全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不同,可具体分析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不同要求。
(1)系统工程师,也称系统架构工程师,指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分析用户需求,能用各种系统平台和服务器软件进行设计并实现业务解决方案,这个技术职业要求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软件、硬件操作,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刚刚毕业的学生一般是很难胜任系统工程师这一职位,至少需要经过两三年的工作时间,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才有可能完成系统工程师的任务。
(2)产品开发工程师,具备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实现的基本能力。能够承担软件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从需求、设计到编程实现。不同的公司,对产品开发工程师的岗位要求也不同。一般的公司都会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如C/C++、Java、.NET等,做网站开发的公司还要求掌握html、js、css等网页编程技术等。
(3)软件测试工程师,具备利用测试工具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的基本能力,甚至能够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公司要求应聘该岗位的学生必须熟悉目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如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还有黑盒/白盒测试等。还能够根据产品特点,制定测试方案,完成测试与调试工作。
(4)技术支持工程师,具备从事售前或售后技术维护、应用培训、升级管理、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基本能力。要求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本公司各类软件产品的各种功能,能够针对需求及时完成各种形式的产品解决方案,还要求应聘者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3.2 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评价普遍较高。第一,由于我校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的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IT企业精英,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一致好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的比较务实;第二,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尤其在面试的时候表现的很出色,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与学校的教学培养培养密不可分;第三,由于我校是工科类的学校,毕业生在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英语水平;第四,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错,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创新意识也不够。
(2)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那些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懂实践技能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他们不但没有实习经验,就连基本的软件应用能力都很差,这样的学生可能最后就选择了非对口的工作。而那些理论知识缺乏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企业往往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课程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发现,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他们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会影响整个工作的效率。只有那些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技能的学生,才会比较顺利地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3.3 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经过调研、访谈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干部,他们对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总结。
(1)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方案。一部分学生可能要继续深造,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开展适当的科研方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可能要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开展产、学、研合作,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还要强化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当代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课程的设置要结合企业的需求,除了要保证学生的基本理论扎实,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接轨,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学生借此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情况决定是否毕业留用。
4 毕业生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建议
4.1 毕业生对我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毕业生对我校教学在几个方面的评价。
(1)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但是具体的课程内容不够新,没能及时更新课程中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2)毕业生的专业课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能力也比较好,但是由于学生过于注重这些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英语的学习,并且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以后学校要着重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
(3)学生比较活跃,比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学校的鼓励分不开,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放松自己,提高自己的兴趣爱好。
(4)我校大部分老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老师的专业水平固然重要,然而不能忽视师德风范,有些学生反映部分老师的教风不理想,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因此,老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在思想和品德上给学生做好示范。
(5)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毕业生认为母校还应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前提,希望学校在改革方面听取一下学生的建议。
(5)我校毕业生工作大部分都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因此普遍认为大学里学的课程中,专业方面的课程和工作直接相关,这应该得益于学校合理的教学培养计划。
4.2 毕业生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人文素质,课余时间多邀请一些各个学科的知名人士来学校给学生做讲座,这样学生在放松的同时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2)由于信息安全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外,还涉及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因此作为一个偏向实践的学科,仅仅通过课本的学习是很难学好的,必须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既可以在学校实验室内,也可以通过到企业实习。
(3)在课程中及时加入行业的最新和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针对企业需求开设一些更为实用的课程,则可以培养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多赢。
5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发扬优势、克服弱点,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受社会欢迎是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基于信息安全专业2008年至2012年的就业质量调查分析和企业对我校的反馈,对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条建议。
5.1 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自己动手来验证才能深入地掌握核心的原理性的内容。因为学生是要到企业工作的,而信息安全专业有自己的特点,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最根本的目标,也是提高我校社会知名度的最有效的方式。
5.2 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不在仅仅看重专业技能,他们还要求毕业生要有基本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学校也要结合企业用人的需求,调整专业的培养计划,适当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它或许是一种价值观,或许是企业的某种信念,又或是一种精神,它们都是一种正面的向上的表达,所以学校不能仅仅加强专业课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具备一种内在的积极的人文精神,更好的适合时代的需求。
5.3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教学方面
毕业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他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会在企业面试的时候赢得机会,也会为母校赢得声誉。因此,学校必须要抓好学科建设工作,并且学科教学要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在师资方面要重点引进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与时俱进,科学改革,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己也要结合学校自己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有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不搞盲目的形式主义。
5.4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
要避免一直使用相同的教材,既要增强专业知识,更要提升实际动手的能力,信息安全专业与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密码学、电子工程等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要及时结合这些学科的最新前沿发展,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要及时更新。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课程的设置面要宽,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并且除了单独的学习这些学科,还要从具体应用的角度增加一些跨学科的课程。
5.5 培养途径方面
杰出的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友和某些企业的关系,寻找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这样既能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最新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学到企业需求的技能,企业可以通过实习生选拔优秀的毕业生。
5.6 就业指导方面
作为浙江省开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最早的大学,杭电担负着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做好育人的这项工作,有限的毕业生输送到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行业就业,唯有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和目标。
就业指导的根本目标就是让毕业生能够顺利从学校走向社会,顺利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岗位,在走向岗位接触社会的时候少一些迷茫,而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才进行,因为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所以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并且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从上大一时就开始重视起来,大学四年每年的课程内容要循序渐进,除了开设理论课程,还要每年进行现场模拟训练,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2007(12):26-28.
[2] 黄培清,林逢春.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反思及对策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54-55.
[3] 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01):71-74.
[4] 康敬群.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1-103.
[5] 马洪亮,王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6):62-66.
[6] 蒋春堂.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就业指导[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02):47-50.
[7]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02):91-93.
[8] 张安涛,田保状,孙慧敏,张小村.对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405-407.
[9] 马于强,李井红.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22-23.
基金项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高教研究课题重点项目(ZD1010)。
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学生亲身感受,身临其境以后经觉悟产生的内心需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用纪律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规范的过程中实现领悟、觉醒、滋生需要,基于这种认识,本学期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
一、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1、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我们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切实消除校园安全故事的发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根据我校实际,刚开学,就向全校学生提出要求,并召开了反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主题班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安全督查,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大事,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时间都有老师值勤,在课间督查,在楼梯处疏导,在放学时整队。
3、开展抗震自救逃生演练活动
根据教育局和农场通知精神,我校于4月2日下午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抗震自救逃生演练,并请消防队员有关火灾逃生的讲座。
演练前,由政教处制定演练方案,经学校管理人员讨论修改后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对参加演练的教师做了具体分工,对学生撤离路红做了周密的安排,确保演练安全有序完成。
2日下午3点整,学校拉响警报,开始演练。学生都能自觉成队快速撤到操场,报数给总指挥,经清点,无一人摔倒、受伤。演练后,又举行了一小时的火灾逃生讲座。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防震自救逃生训练,使学生懂得了简单的逃生常识,掌握逃生方法,提高了心理素质。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团队的基础教育建设
1、抓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每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风气。每周都有班级认真准备好演讲内容,围绕“安全、卫生、文明守纪、学习,感恩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学生教育。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强化学生认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让优秀学生作国旗下发言,激发学生的五爱热情,使师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2、抓养成教育,坚持不懈。监督岗、值周师生对纪律、卫生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发放流动红旗,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我校团队队组织将始终不渝地抓好班主任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落实班主任的有关政策,为班主任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
三、强化团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1、中、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团员、队员不规范言行。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从升旗仪式的排队、站姿做起,教他们做到升旗时行队礼或注目礼等,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守则》与《规范》的宣传,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2、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团员、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利用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团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团员、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3、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口,在小学部深入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活动。“争卡”活动继续得到加强。在大队部的指导下,目前所有的中队都已开展了“争卡”活动。,除学校的红、绿卡外,各中队还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设立了各自的特色卡。全员争卡,全员进步。星卡制度目的是教育引导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做个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少年。
4、组织学雷锋上街便民活动,掀起学习雷锋新风尚。充分发挥团委主阵地作用,引导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感动心灵的力量,强调日常规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厚积薄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并通过手抄报和校园广播进行广泛宣传。
5、为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阳光体育”活动,政教处,和学校体育组相互配合,做好第三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在五一举行了校广播体操比赛;在五月中旬迎接学区广播操比赛,并在五月底把广播操的光盘送到县里参加评比,全面展示了我校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四、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1、第二周是安全教育周,在“安全教育周”活动期间,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开展以“校园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班会在全校掀起学习《中小学生应知应会50条》活动,还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与安全意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通过班会的形式,由班主任宣传火、水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告诫学生清明节将至,上山祭祖时,不得在森林山地地带燃放烟花爆竹、烧纸钱。结合其它学校以前发生的溺水事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2、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懂得回报亲情,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少先队配合政教处在第四周举行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三八”妇女节情感体验大放送活动。每个班级都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活动。
一、
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这就是我的妈妈”一分钟夸夸妈妈活动,四至六年级的同学开展给妈妈写一封信,写一首小诗活动。通过在家里开展“以给妈妈过节日”为题目,在3月8日那天紧紧拥抱妈妈,在妈妈耳边说一句最贴心的话,并给她捶捶背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以诗歌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感受妈妈的无私奉献,传达对她的养育之恩的感谢。特别是四(1)班,师生携手,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妈妈的诗歌。
3、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大队委组织了“争绿护绿的小卫士”植树节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爱绿护绿”进行树知识讲座,给校园的树木、花草浇浇水。3月12日早上,大队辅导员邱爱素老师带领各班的安全小卫士来到白水岩庵山植树。此次开展的植树节活动,加深了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钱仓贡献自己的力量。
4、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积极制定了“清明时节祭英烈”活动方案,以“缅怀革命先烈”为教育主题,并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会、大队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3月22日,大队委干部、学生会成员在团队的组织下,冒着纷飞的细雨,来到平阳山门中国工农挺进师纪念圆,开展了以“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祭奠英灵扫墓活动。大队委、学生会还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倡议:网上祭英魂,牢记民族历史,明确时代责任,共铸中华精神。全体同学、老师以网上献花、在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月31日下午,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以“清明忆先烈”为主题,开展意义深刻主题教育活动。各班以讲故事、朗诵诗歌、演唱革命歌曲等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内心深出明白学英烈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好校园的环境卫生,就是对烈士最好的回报。
5、艺术节、读书节活动里,政教处做好讲故事比赛、作文现场赛工作,并辅导陈思思、叶蒙祥、陈宗益等参加县里读书节活动。
6、五月份开展了以“让绿色永恒”为主题的节约资源活动。通过早会,板报,宣传栏,广播等途径,以“让绿色永恒”为题,宣传我国紧张的能源形势,设置“节约能源,从点滴小事做起”专题宣传介绍节能常识、方法。各班级组织学生以节约资源“四个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举行了剪报、手抄报比赛;各班级还设置了节约班长,督促同学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组织大家交流节约信息,开展节约活动等。发动学生开展资源节约监督活动,对身边的浪费资源现象进行及时举报和纠正,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还让孩子们“小手牵大手”,把节约意识带入家庭,带入社区。
7、从这学期开始,政教处和体育组配合,力抓学生的新操学习。从制定广播操比赛的方案入手到比赛程序,从校比赛到学区比赛,再到县的比赛,现在已圆满结束。
8、举行了庆“六一”祖国发展我成长合唱比赛。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下,进行了学校首届合唱比赛,让全体学生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儿童节。
9、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我们认真开展了各种主题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月5日,我校政教处组织全校师生做一件身边的好事,开展“学雷锋教育日”活动。
在“六·一”那天,校少先大队组织了低年级学生的入队仪式,25名学生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心里无比高兴。通过此项活动,让新队员了解了红领巾的来历,知道敬队礼的含义,使他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队知识教育。
“六·一”儿童节,政教处制定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并有组织地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合唱比赛。通过比赛,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
【关键词】学生干部职业生涯;三个维度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中一支人数多、素质高的学生群体,是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党政部门密切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要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真正实现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从明确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维度入手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提高。
一、学生干部职业生涯的界定
所谓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是指学生干部在从事整个学生干部工作期间的全部经历,特别是职能、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学生干部职业生涯的管理,就是帮助学生干部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学生干部职业的工作规划。
每个人对自己的一生都会有良好的理想设计,这些设想有的可以实现,有的可能就不会实现。当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或组织工作时,如果这个单位或组织的管理者能够为及时地为他去进行设计,他就会有一种被认同感,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工作动力,为单位或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学生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有许多好处:可以更深地了解员工的兴趣、愿望、理想,以使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人,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有时间接触,使得学生干部产生积极的上进心,从而为学校的团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由于了解了学生干部希望达到的目的,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可以适时地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干部进入团学工作的各个领域,从而使个人目标和团学工作的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降低了员工的失落感和挫折感;能够使学生干部看到自己在这个团队的希望、目标,从而达到稳定学生干部安心工作的目的。
在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上有三个方向:一是纵向发展即垂直的维度,即学生干部职务等级由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如由学习部委员提升为学习部部长;二是横向发展即领域的维度,指在同一层次不同职务之间的调动,如由学习部调到办公室。此种横向发展可以发现学生干部的最佳发挥点,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干部自己积累各个方面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向核心方向发展即核心的维度,虽然职务没有晋升,但是却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团学工作的各种决策活动。如在“五四”评优时担任组织部的部长。以上这几种发展都意味着学生干部发展的机会,也会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干部的发展需求,这需要指导老师具体的工作具体把握。
二、学生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维度
1.在团学中工作的多数学生干部在其职业道路上沿着一个等级维度移动。比如一直在学习不工作,由委员到副部长再到部长,这是通过升迁而完成的。学生干部获得若干次提升,达到他(她)所属部门中的一定等级层面。这种按等级向上的运动,是一种“垂直的”职业成长。在沿着等级维度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干部一直坚持不懈地向上发展,当升到相当高的层面后,仍在继续努力,直至学生干部生涯结束。
2.学生干部沿着一种职能或技术维度在不同的领域移动。这是达到个人特长和才干很好地相结合的一种职业发展模式。例如,有的学生干部在文体部工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擅长做文体工作,而因为自己有灵活性,善言辞,会写作,适于而且也喜欢做办公室的工作,于是就调整到办公室来工作。此种工作类型的改变,多是沿职能或技术维度的移动,相对于沿等级维度的职业运动,乃是一种“水平的”或“横向的”职业成长。
3.学生干部沿着一种成员资格维度向组织核心的移动。这是涉及进入内圈,或者说进入职业或组织核心的运动。学生干部经过较长时间工作,个人情况愈益为他人或团学组织所了解,并逐渐受到组织中老成员的信任,赢得任职和承担重任,接近组织核心,作为团学组织的核心骨干发挥作用。
三、学生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实现路径
1.内部评估即自我评估。每个学生干部都要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自我评价是往往是不足的,很多时候“旁观者清”。为了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对于盲点区可以让父母亲、兄弟姐妹、老师或同学帮忙做出评价。特别要注意:要做到不排斥对自己的不良评价,不对别人的评价产生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而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外部评估即环境评估。主要是分析外部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六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掌握得越多,职业发展方向修正得就越正确。帮助人们设计职业生涯的方法有很多,如“十字路口职业生涯模型”,职业生涯管理“九格图”及SWOT分析法。其中SWOT分析法是一个简单实用而且非常有效的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优势和弱势是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外部因素。学生干部在认识自我和评估环境时,不妨借助SWOT模型进行分析:自己的优势――曾经做什么,学会了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自己的劣势――性格弱点教训或者经历有所欠缺的等等;拥有的机会――比如学校将举办的某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补偿自己的欠缺,或者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热门职业相一致等;面临的威胁――比如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国际化竞争凸显等。
3.自我定位。在认清自己和认清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定位自己――“在什么环境下,我是谁?”这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性格要和职业匹配。需要考量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像性格开朗奔放的可以从事文体部的工作。2.兴趣要与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 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像学术能力强的同学适合在学习部工作。3.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像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办公室工作。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面的定位,学生干部们可以明白三个问题:①我想往哪些方面发展;②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③我可以往哪些方面发展。
4.制定行动措施实现具体的规划目标。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比如团校学习;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通过组织或参加团学活动。这些“行动措施”是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学生干部一步一步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5.反馈与修正。“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里,影响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难以预测的,有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环境是多变的,成功的规划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因此,学生干部要注意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在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维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并及时修正自己的目标。
只有明确好自己的学生干部职业发展维度,清晰地做好自己的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高校的学生干部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发挥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真正成为联系老师与普通学生的桥梁纽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共青团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办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9.28文献标识码:A
Orientation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Li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AbstractOrientation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es basic orientation and core orientation. Basic orientation includes nature position, class location, type location and level position; Core orientation includes mission orien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ing, training location, facul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lated to the whole of school education in, must be positioned accurately and developed scientificly.
Key wordsCommunist Youth League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orientation
所谓办学定位,一般是指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 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定位是基础,定位是前提,定位决定方向,定位决定发展,而方向和发展又决定共青团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笔者供职的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刚刚由成人高校转制成为普通高职院校之际,本文试图通过对共青团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一方面拟为新生的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转制”前是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发展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引起更多有志于共青团高职教育事业的院校、领导和同仁对这个具有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探索及实践。
1 共青团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定位
(1)性质定位。共青团高职院校是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它在行政上受其所属的共青团组织领导,在业务上受其所属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这种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直接隶属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共青团高职院校属于行业办学,具有行业院校的性质。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没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职院校,它的定位、办学及其服务面向,都必须带有共青团的行业特点,体现出共青团的行业特色。
(2)类别定位。按照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划分标准,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分为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毫无疑问,共青团高职院校的类别定位应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类。学校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馆藏图书、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比重、实习实训场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生师比等一系列硬件指标,都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规定的标准制定、建设、达标甚至超越。
(3)类型定位。目前我国对高等学校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经过反复研究和比较,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笔者认为可以把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及职业型三种类型。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按社会行业和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型高等学校主要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需求设置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共青团高职院校的类型定位应属于职业型高等学校。如果在职业型中再进一步细分,共青团高职院校的类型定位又应属于教学技能型。学校的第一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研究,因此它以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又以传授和掌握职业及岗位的实际技能为主,而不以讲授和学习知识与理论为主。“教学技能型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是共青团高职院校在“类型”上的明确定位。
(4)层次定位。从目前情况看,共青团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上的定位主要是大学专科层次,属于高等教育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系统中的初级阶段教育或第一阶段教育。这个学历层次定位决定了共青团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基层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共青团高职院校的核心办学定位
2.1 办学宗旨定位
办学宗旨实际上就是指办学的指导思想。共青团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共青团事业需要。这“三个服务”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共青团高职院校在办学宗旨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色”的关系。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所有高职院校办学的共同使命,体现了一般高职院校的共性特征。高职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血脉关系。高职教育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是与市场需求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现代大学教育。共青团高职院校也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既是所有大学办学宗旨的“共性”,又是共青团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个性”,对共青团高职院校具有特殊的意义。从青年与团的关系看,青年是共青团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群众基础,团结、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作为共青团的高职院校,毫无疑问也是共青团教育培养服务青年的重要阵地,是团组织为党培养广大青年后备军和壮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有效载体。共青团高职院校“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应主要体现在:为广大求学青年提供正规化的高职学历教育,满足他们强烈的大学愿景和求知需求;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供高尚品德和健康心理教育,满足他们学会做人、开创未来的成长需求;为广大在职青年、团员、团干和青年干部提供各种岗位培训教育,满足他们胜任本职、追求卓越的工作需求;为广大务工青年、继续教育青年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他们求职、转岗的职业需求或发展需求等。
服务共青团事业需要是共青团高职院校与众不同的独特使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体现了共青团高职院校在办学宗旨上的特色。共青团高职院校要成为青年高职人才的培养基地,所培养的高职大学生不但具有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熟悉共青团,热爱共青团,掌握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毕业后在社会各行各业基层岗位上从事职业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优先成为所在单位基层团组织和青少年事务工作的骨干甚至领头人,从而把共青团工作的手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断壮大团组织的群众基础,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共青团高职院校还要成为各类在职青年、团干部和青年干部岗位培训的基地,围绕团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为各级团组织和单位高质量地培训在职青年、团干部和青年干部,使他们提高素质,强化能力,能够不断地在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使共青团工作永远保持生机、活力和战斗力。共青团高职院校同时还要成为青少年理论研究的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现状与发展研究、青少年理论与实务研究、团工作创新研究,为各级共青团组织更好地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把握青少年发展趋势、开展青少年工作充当“思想库”和“智囊团”;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青少年政策法规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为基层社区、社团和企事业单位策划组织青少年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撑等。
2.2 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关系到共青团高职院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整体办学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在行业、区域、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是共青团高职院校长远性、宏观性、全局性的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的蓝图。尽管全国共青团高职院校先后举办高职教育的时间不一、规模不同、情况各异,但许多“共性”因素却可使共青团高职院校按照“分步走,步步高”战略,在发展目标上做如下定位:
第一步,行业发展目标:办成全国共青团院校中的精品高职院校。全国共青团院校分布在各省市,共有几十所,类型包括青年政治学院、青年职业学院、青年干部学院、青年专修学院、青年学院、省市团校等。高职院校应在全国各种类型的共青团院校中脱颖而出,办成行业公认、实力强、形象好、美誉度高、影响力大的精品高职院校。
第二步,区域发展目标:办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共青团高职院校应按照所在省制定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内涵建设,逐步进入省级优秀高职院校行列,把学校办成富有时代气息、青年特点、区域特色,体现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第三步,全国发展目标:办成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要求,经过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奋斗,最终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并能充分发挥共青团院校服务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独特功能,为优化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做出贡献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2.3 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根据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是: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共青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服务共青团事业的行业要求,否则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就会淹没在全国一般性高职院校的共性之中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共青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明确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既能胜任职业岗位工作,同时又能胜任所在单位青年事务工作的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共青团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该突出两个特色:一是所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优势明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个政治性质决定了共青团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政治素质突出,真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理念,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共青团事业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佳绩的自我发展意识,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一往无前的青春精神风貌。二是共青团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优势明显。这种综合能力不但包括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而且还包括在职业岗位上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承担基层团工作和青年事务工作的行业能力,使学生身上带有鲜明的共青团烙印,让用人单位觉得学生能用、好用,可以“一才多用”。
2.4 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学生和教师是一切学校的主体,任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靠教师,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共青团高职院校究竟应该打造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其定位应该是: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双师型”、“双栖型”、“团队型”特色的师资队伍。
共青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定位首先必须突出“德”。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确保不在课堂教学中犯政治性、方向性错误,不用非理性的过激言论影响误导学生。教师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共青团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定位还要强调“才”。教师必须教育理念先进,了解、掌握高职教育和青年工作的基本常识及方法技巧,有明确的高职教育和服务团工作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教学实践。教师还必须专业学养丰富,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技能突出,能真正肩负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和共青团事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共青团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定位还要注重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必须科学配置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专业、学缘和职称结构,以使整个师资队伍富有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必须从行业、企业和社会上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较大影响力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组成校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共同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共青团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定位还要突出“双师型”、“双栖型”和“团队型”特色。“双师型”是指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双栖型”是指教师既是高职学历教育的教师,同时又是团干部和青年干部短期培训教育的教师;既能承担系统性、完整性、专业性、实践性的高职教育课,又能承担各种不同类型的、时间短、内容新、变化快的培训教育课;教师既能把自己研究的学术成果带入培训教育,增加培训教育的理论色彩,丰富和深化培训教育的内容,提升培训教育的档次和质量,同时又能把培训教育与时俱进的新鲜元素带入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创新性。共青团高职院校高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教育并举的“双轮驱动”格局,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在定位上必须突出“双栖型”特色。要在学校树立一种理念,倡导和形成一种风气,即作为共青团高职院校的教师,只能上好高职教育的课,不能上好各类青年和团干部培训教育的课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为团工作培养培训人才的教学能力,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团队型”是指教师要组成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理论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一体化、高职教育团队和短期培训教育团队一体化、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一体化等。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个体孤军奋战、势单力薄的局面,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优势,创出品牌,扩大影响。
2.5 专业建设定位
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共青团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定位应该是:专业建设要市场化、职业化、特色作、合作化。
专业建设要市场化:共青团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面向市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人才市场招生就业需求等,主动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要让市场成为检验学校专业建设的试金石,如果学校设置的专业招不到生就不了业,那么专业再好也难以为继。招不到生可能说明该专业不被社会认可和考生接受,毕业生就业困难可能说明该专业人才用人单位需求度低或学生适用性差。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必须做到,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有生命力的专业就长办、办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无生命力的专业就要及时关停并转。
专业建设要职业化:职业性是高职专业的根本属性。高职专业不按“学科”设置,而是按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来设置。对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进大学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掌握一门将来能够赖以谋生就业、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这种就业导向决定了高职学生今天所学的专业,很可能就是明天所从事的职业。因此,共青团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特别注重体现职业本位的特征和要求,专业建设必须针对职业定向,对接职业岗位,适应职业需求,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专业建设要特色化:共青团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要以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特色,以专业品牌擦亮学校品牌,以专业影响扩大学校影响。共青团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可以抓住三个着力点,一是要着力建设区域特色专业。全国各地每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布局结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都有不同的情况,共青团高职院校要花大力气研究并找准其专业建设与区域市场需求的契合点,精心培育区域特色专业,提高共青团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要着力建设行业特色专业。共青团高职院校完全应该而且也可以协助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像公共事业类、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管理、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文化创意类的专业等,都应该是共青团高职院校可以开办也能够办出品牌办出影响的行业特色专业。三是要着力建设校本特色专业。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历史、师资实力、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己学校独特办学特点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校本专业,待发展成熟后再把它推向更高层面的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
专业建设要合作化:高职教育发展至今,打开校门,携手社会各行各业,共办“没有围墙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上下各方的共识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共青团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也必须走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校团合作、校校合作的科学发展道路。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资金筹措投入等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与企事业单位、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年团体、社区组织等建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共青团高职院校作为全国高职院校中的一种行业类型,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团队,因此必须加强行业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办出全国共青团高职院校的整体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从而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崭露头角,引起关注,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全国高职教育的总体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3 共青团高职院校确定办学定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定办学定位要力求准确,不可发生重大偏差,以免把学校发展引向歧途。
(2)确定办学定位要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定位既要结合实际,切实可行,又要适当超前,适当拔高,这样学校才更有奋斗的动力。
(3)确定办学定位要稳定与发展相结合,定位一旦确定,就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又不能固守成规,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适时调整,科学发展。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09-2011年度科研立项课题《团属青年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B2009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杨莉
参考文献
[l]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说明[Z].2004.
[2]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3]江小明.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及应用型大学定位问题的一点认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Z].1997修订稿.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
Abstract: Occupational burnout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 which manifests in the aspect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humanization and frustr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 Because of their working objects becoming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lication, the conflicts of multiply work rol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ifficultly quantify the work performanc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Positive psychology provides a good method of strategy for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from the 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 posi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ve school organiz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suggest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job burnout: To cultivate positive emotions, and enhance the subjective positive experience ability of the counselors; To cultivat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hape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of counselors; To optimize the suppor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personal values of counselors.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university counselors;occupational burnou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048-03
0 引言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1]自费登伯格提出这一概念以来,职业倦怠开始受到人们广泛关注。《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显示:轻度、中度和重度工作倦怠的调查者比例分别为74.6%、43.2%和10.8%。其中,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比例高达16.6%。教育工作是一种高压力岗位,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职业性问题,这一问题正在以不同程度影响着作为教育工作群体之一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马斯洛等人认为职业倦怠包含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价值实现受挫三个核心要素[2],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育人工作,基于人本主义理念,如果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就个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就其所管理的学生群体而言,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和社会适应;对于其所在的高校而言,可能会阻碍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而“积极心理学”这一理念正是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强有力的理念,基于此理念应运而生的相关策略对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必然发挥着有效作用。“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于1997年提出,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探讨作为个体人存在的美德、力量以及优势等积极层面的潜能,进而使得人们克服困难和抵抗疾病的力量有所增强,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化解各类危机,追求并创建美好幸福的生活。[3]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服务对象是学生,如果将积极心理学这一理念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能给辅导员群体增加活力、增强力量感,还能给整个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依据马斯洛的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内涵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如下:
①情感衰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有种情绪情感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感觉,很容易发脾气,严重时常常莫名地感觉压抑、沮丧、焦虑、紧张等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开展工作;
②去人性化:弱化人本主义理念,以一种麻木不仁甚至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机械化”从事相关工作,较少与学生接触,忽视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视而不见,工作固化,缺少创新;
③个人价值实现受挫:主要表现为个人评价较低且主要倾向于负面,忽视自身价值所在,对学校管理抱怨多,丧失工作成就感,严重时甚至产生自卑感,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消极被动、甚至厌倦。[4]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
2.1 工作对象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根据对江苏各高校的调查了解得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基本都超过1:200,甚至部分学校高达1:500,工作对象的数量逐渐增加加大辅导员工作压力。且现在的高校学生均为90后,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相较于之前,他们拥有更强的个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脾气秉性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辅导员的教育置若罔闻,使得辅导员的个人价值实现受挫。当前,由于90后学生的自我控制、监督和生活自主能力逐渐减弱,对家长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迫选择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又增加家长――这一有着不同的工作背景、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逐渐增多的工作对象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甚至疲于应付,出现去个性化倾向。
2.2 多重工作角色相互冲突
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之于学生,作为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之于家长,辅导员应成为类似于家长的和蔼可亲的长辈;之于各高校,辅导员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知识的汲取者;之于个体小家庭,辅导员要成为贤妻良母或是家中的中流砥柱。多重角色定位给辅导员带来困扰。“在现实中,辅导员在高校中是比较弱势的群体,往往被视为学生的‘生活保姆’和‘宿舍管理员’。每当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辅导员往往就会成为被责备的‘首当其冲者’。”[5]16号文件和24号文件对辅导员的职能职责有了较多的界定,但大都概念模糊,在高校各项复杂的工作面前仍显得不够明晰,这就使得辅导员们的工作成效缺乏有效的认可和认同,进而使得高校辅导员们的职业归属感淡漠和核心价值观缺失。与此同时,“无边界性”又是辅导员工作的一大困扰:“辅导员的工作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而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辅导员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6]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者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需要24小时开机,学生无论何时有事都需要及时处理。因此,辅导员不能够及时获知自己何时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和无奈感,也就很难获得成就感。
2.3 工作绩效难以量化和量化考核的矛盾
高校专业任课教师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技能的掌握得以体现,但是被定位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则很难量化,思想教育本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学生个体思想是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成效只能定性来看,年终考核、职位晋升等却倾向于用一种量化的考核标准,虽然融入辅导员打分、同事领导打分等考核项,但区分度较小,往往还是以数量、课题申请数量、参加竞赛获奖数量等量化考核指标为主,这就容易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走入一个错误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忽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盲目地追求个人成果的积累和学生活动数量的增加。二者的矛盾冲突也是个理论与实践难题。
3 积极心理学理念之于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启示
根据赛里格曼的理论,“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及促进它们发展的积极社会环境和积极组织系统开展科学研究”[7]。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我们认为可以运用这一理念,从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积极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高校辅导员的个体内外部和主客观心理状况,进而提出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意见和建议。
广东商学院的副研究员鞠鑫博士通过对广东省8所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运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表明,“高校辅导员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学校组织系统与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均呈显著负相关,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学校组织系统与个人价值受挫存在显著负相关。”[8]笔者通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15所高校中300名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21份),得出《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要素与职业倦怠维度的有效度分析表》,简要列举如表1。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有积极作用。
4 提升辅导员积极心理的有效策略
4.1 培养积极情绪,提升辅导员主观积极体验能力。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心理学,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挖掘“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这种源自于心理的主动控制的力量就是一种较为积极的主观体验,这种力量能够使生物体保持健康与活力,引导个体释放出由消极的不良情绪导致的情绪心理焦虑感,进而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新行为和新思想”[9]。多项调查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高校辅导员积极向上的主观体验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辅导员个体的主观体验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辅导员应该能积极地悦纳过去。高校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多变,对此,有人可以整日精力充沛,有人却整日焦躁不安,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和情绪来面对工作,要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悦纳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将不愉快的情绪淡化,学会接纳学生和同事的失败与错误。其次,辅导员应珍惜现在。辅导员应结合现实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明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激发自身的探索精神,增强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将最后要实现的目前分解成一步步的分目标,提高个体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有效防止挫折感的产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育人工作,他的个体情绪情感体验很可能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因此辅导员的主观体验应着眼于未来,应提前预知一段时期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及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案来有效克服这些障碍。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提供多重社会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团体辅导员来疏导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工作坊来开展长期有效的心理关爱,及时有效地帮助这一群体释放压力,生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4.2 培养个人特质,塑造辅导员完善的人格
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社会性是其主要特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源自于个体能力和心理力量,而积极的人格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帮助修复改进各种人格问题,还能够帮助完善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人格,是个体成为一个能够进行自我导向、实行自我管理和有良好适应能力的整体,是“强调公民的职责、权利义务以及精神追求、信仰和信念等文明和与全人类联系的力量”。[10]辅导员的人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所带学生的个性品质,因此需要塑造辅导员独立高尚的人格。
笔者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主要考量了自尊和心理承受弹性两个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的自尊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会越低;激发心理弹性,即提升家庭凝聚力、自我感知力和社会资源支持力这三个因子的指标,可以有效降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挖掘辅导员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辅导员需要积累积极心理资本。辅导员应关注积极自我的提升,除辅导员本人主动解决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获得积极心理因素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互帮互助成长小组来累积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资本。其次,建构和谐完善的社会资本网络。辅导员的社会资本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也包括个体的小家庭,因此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借助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建立信任网络、完善反馈和认可渠道以及健全工作和生活平衡措施等多种方案来实现社会资本的和谐有序支持发展。最后,辅导员要学会管理工作生活中的有害因素。对于工作压力大、角色冲突等危险因素,辅导员应积极调整,转变个体思维方式,将其作为一个锻炼提升的机会,通过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提升个体的工作技能,进而有效合理分配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有效掌控自己的多重角色。
构建积极人格是改变一个人思维与行为方式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避免“去个性化”的有效方式。除辅导员自身外,高校选拔辅导员应注重专业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要选拔一批确实能从辅导员这份职业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的高素质人才。
4.3 优化支持系统,提升辅导员的个人价值感。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有效预防的工作理念,即个体在预防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个体在修正自身缺陷,而是有效组织利用系统内各种势力的技能。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的养成不仅需要个体的积极完善,更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我们认为,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划定其工作范围,不要使其沦为全校各部门的“保姆”。在岗位设置中,辅导员受双重管辖,不仅要对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也需要对所属的院系负责,不同的部门工作会出现冲突现象,因为各高校应明确区分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和配合的其他部门的工作,使辅导员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如此才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次,高校应与辅导员建立一种积极的精神契约。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待遇等,重视其职业化、专家化的培养,健全完善有效的辅导员心理支持和培训支持系统,使得他们能够有精力有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后,社会支持系统应完善其支持网络,在校内外形成良好的对辅导员工作尊重和支持的氛围。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应将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纳入到高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去,以达到组织的资源需求与个人职业需求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姚斌.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46-47.
[2]曾小利.公务员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12-13.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402-405.
[4]刘凤华,马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及其调适[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46-48.
[5]王淑仙,贾蕊蕊,崔海英.专业组织:辅导员职业化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1.
[6]江莉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4):92.
[7]Seligman, MEP., Csikezentmihalyi , M.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5-14.
[8]鞠鑫.积极心理取向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