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和资产管理

财务和资产管理

时间:2023-09-14 17:4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和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和资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 无等候报账系统 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00-02

一、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固定资产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由于种类繁多、管理环节多、评估难等特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财政部和教育部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文件,尽管如此,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账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现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难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联动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动上,由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管部门、管理侧重点不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账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般使用相对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各类资产的特征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使用的财务系统很少涉及资产管理,只以会计科目的形式存在于财务系统中。因此,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对接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无等候报账系统

无等候报账是实际报账人在网上填报预约报销申请,经该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将相关凭证及预约单送至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处理的报销模式。无等候报账系统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较为普遍,可以减少实际报账人在报账过程中的排队等待时间,有效地缓解实际报账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矛盾,提升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无等候报账系统由网上报账系统无现金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组合而成,三大系统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实际报账人网上预约报销单填写后,财务部门制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报账人提交的无等候预约报销单编号提取报销单信息,由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直接在财务系统中生成会计科目、金额、支付信息,有效地避免了制单人员录错科目、金额、汇款单位的情况发生。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全过程

开发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遇到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减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中人工录入环节,避免人工录入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二是解决以往财务系统只有总账,无明细账,无法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明细账的问题,平台在财务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存储固定资产明细账,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的一致性;三是解决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实时对账的问题,平台从固定资产登记出发,通过生成预约报销单、预约报销单审批、财务部门人员收单、制单、审批、支付等环节,最终完成了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登记。

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涉及的操作人员包括资产管理人员、实际报账人、财务人员,具体流程图见图1。

1.资产管理人员及其需求。资产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中负责审核实际报账人录入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信息,并在财务人员入账后查询已经办理完成的资产信息的人员。为保障固定资产安全,资产管理人员审核一般分为初审与复审,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与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对账。

2.实际报账人及其需求。实际报账人一般指的是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人员或经办人。在固定资产发生报增、报废时,实际报账人需要登录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报废信息录入,录入后提交信息等待资产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资产信息将自动转入到财务部门的无等候报账系统,实际报账人可以用自己的工号登录无等候报账系统生成无等候预约报销单提交财务部门;未审核通过,实际报账人需在资产管理系统中修改资产信息,核对无误后重新提交。

3.财务人员及其需求。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报账人提交的无等候预约报销单提取报销单信息,导入资产信息,生成会计凭证,在出纳人员完成支付后,可在财务系统中生成固定资产信息,财务人员可在财务系统中查询报增、报废的资产名称、资产价格、资产卡片号、入账时间、财务凭证号等。出纳人员完成支付的同时,资产管理人员可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查询到已经入账的资产信息,此时,整个固定资产报增、报废流程已经完成。由于财务系统中建立了固定资产数据库,财务人员也可在财务系统中查询现有固定资产的明细及详细信息。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对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得到了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入账时间一致。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实际报账人将资产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后,资产管理人员审批通过的资产信息只是预处理,资产信息并没有保存在资产数据库中,财务人员制单生成凭证、完成支付后,资产信息才可以在资产数据库中查到。这种模式,保证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资产信息的实时对应,方便了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实时对账,为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2.避免了项目负责人多次审批的问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一方面要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师生,尽量减少师生固定资产报增、报废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平台启用前,实际报账人需要在资产管理人员审核及网上预约报销单生成时多次找项目审批人审批,经办人需要很长时间完成支付,平台启用后,实际报账人只需在网上预约报销单生成后找项目审批人审批,提高了经办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3.优化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促进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的相互配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使用、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平台启用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增加了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环节,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互配合,把好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使用的关口,确保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明细信息可以为下一年的固定资产预算提供依据,进而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强高校部门间固定资产的共享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由于经费独立管理,高校师生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往往只考虑本部门或个人项目经费的预算,而没有考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师生在选购固定资产时更倾向于高价格、高档次、高标准的资产,同时,不同项目组之间也易于重复购置相同资产,导致了资源浪费。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资产二级使用单位应当按各资产分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增减等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分管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汇总,评估,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2.建立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项目复杂,涉及采购、入库、报增、入账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都将影响整个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型以及分期付款的设备需要从合同管理上进行控制,在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共享合同信息,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部门入账不及时、财务部门重复付款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未来资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动。由于资产分类不统一,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资产分类编码与财务部门的资产分类会计科目不一致,其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财务部门使用的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仪器设备为例,设备仪器分为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共七大类,而财务部门仪器设备只分为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两类。因此,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建立对应关系,理顺资产分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信息互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为固定资产对账和清查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喜明,刘辉.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2):105-108

[2] 李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相结合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17-219

[3] 沈h骞,刘锐军,殷茵.新会计制度下对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关系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5(31):72-73+101

[4] 赵文淼.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6(5):104-107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1)

第2篇

关键词:院校 资产

一、军队院校办公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关不严,资产购置随意性大。一是资产购置缺少计划性。教学科研类资产购置都有预先规划,能够按照预算开支购置,而各部门、机关办公类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购置办公类资产往往是添置打印机、计算机零部件、照相机、办公桌椅等范围,购置的价格不高,往往得不到相关领导和财务部门重视,部门领导批准,财务部门登记就可以购置,随意性较大。二是资产购置无标准。在资产购置环节中,存在同样一种资产,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购置价格,甚至有同一型号资产购置价格差别较大现象,因市场价格波动,可以存在相应的价格浮动,差别较大现象往往是虚标资产价格等违规问题的具体体现。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缺少市场调研,没有对资产购置的类别予以明确规定,没有对资产价格的浮动范围进行规定,也是资产使用部门资产购置随意性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一是各部门资产管理信息失真。按照规定,院校资产管理部门与各基层部门每年都有联合资产清查行动,对于核对资产信息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基层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资产账目交接不清,资产增减不登记,导致资产信息的掌握不准确,存在账实不符现象。二是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由于财务部门对各单位进行资产登记仅仅看购置资产的票据,只对票据的规范性进行审核,没有对资产进行现场核对,这就存在资产管理漏洞,对没有购置资产而进行资产登记的单位资产账目,在清查时必然会出现账实不符现象。

3、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资产管理人员教育到位。存在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等问题,各基层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委派随意,资产的管理不在日常财务及教学科研活动范围内,导致大家从主观上认为单位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同时由于部分办公资产数量多,价格低,部分人员法纪意识淡薄,出现公物私用甚至侵吞办公资产等违纪问题。二是业务水平不高。资产管理人员在资产出现问题时不会处置,不知道基本的处理程序,甚至出现小问题就对资产予以报废处理。三是相关奖惩措施不到位。资产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对资产管理优秀的个人没有明确奖励规定,对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人也没有相关处罚措施,最终导致资产管理无效率。

4、资产处置不科学。一是资产内部流通机制不健全。对于使用不频繁价值较大的办公资产,各部门之间没有相互调剂使用机制,如部分部门购置相机,追求高质量高价位的数码单反相机,购置后既不经常使用又不外借,资产闲置现象比较普遍。二是资产处置不规范。多数部门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不按程序执行,不按规定权限审批,经部门领导审批后直接处置,处置的资产去向无登记,资产处置人员无签字,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二、对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

1、严把资产购置关。一是各单位科学制定资产购置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年度建设计划,综合评估办公资产使用及报废年限,提出年度资产购置和报废计划,上报财务部门审核评估,并提交党委会审批。二是进行集中采购。对于审定的资产购置计划,财务部门联合院校采购中心,招标采购通知,集中组织招标采购,数量不多的,联合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组织实施集中采购,尽可能做到资产统一购置,节约经费,提高效益。三是财务部门严把资产购置关。对于部分部门未列年度购置计划的资产购置行为,财务部门增加资产购置程序,并提交分管后勤院校领导审批,同时在校园网予以公示,做到公正、透明。

2、改变资产管理模式。一是院校训练部门统管部门办公资产。院校训练部门统一管理教学科研类资产,例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办公资产大部分是院校教员办公用资产,也包含计算机、打印机等,院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与教学相关的各部门办公资产管理活动转移到训练部门,在各部门购置资产后,财务部门根据训练部门出具的资产购置审核证明按程序对资产进行再审核、登记。对于此类资产报废,同样需要训练部门出具资产报废审核证明,财务部门再进行登记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训练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对部分办公资产进行专业管理,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各部门不规范的资产管理活动。二是营房后勤部门统管营房相关资产。对办公桌椅、文件柜等与营房管理相关的办公资产,财务部门可以转移到营房后勤部门管理,由营房管理人员集中统管,财务部门根据相应的资产管理信息对营房类资产按规定程序进行复核登记。

3、加强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一是组织进行资产管理法制教育。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实物管理原则和相应职责,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法规权威性,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二是组织业务培训。财务部门邀请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对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集中进行资产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完善资产处置。一是建立健全内部流通机制。提高资产相关的信息流通范围,财务部门建立资产实时使用信息登记平台,建立资产使用调剂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对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财务部门建立资产处置公示制度,对各单位的资产处置信息予以公示,对资产处置收益集中管理,对出现的问题提交纪检部门进行审查、处理,提高资产管理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7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015-02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集成信息系统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变革带来契机,同时信息化建设自身更需要业务流程的变革。

1 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管理是以固定资产为主要对象,面向资产增加、变动、减少、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以保证既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引导资产配置提高其未来的利用效果为目标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流程再造、控制工作。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一般分为价值管理部门和专业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分属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专业设备归口部门共同管理。由于管理资产的角度不同,实践证明存在着以下问题:

1.1企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有待完善

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瓶颈。企业资产、财务等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变动信息、账务与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完好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资产实物与财务账原值及折旧总额无法做到账、物、值的相符。

1.2缺乏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价值管理、技术管理与实物管理加强配合,资产信息不完备,财务、资产管理的衔接不够规范,控制力度不够,企业缺少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不能密切配合、做到动态管理,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

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孤岛”现象,使企业固定资产前、中、后期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保持良好的连贯性,造成管理中资产计划、采购、维修、保养、报废等相互脱节的弊病,无法做到真正的资产整体管理。

1.3资产管理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企业的资产数量巨大、品种多,包含大量同型号但没有唯一标识的资产(在财务账上可能按一条账务处理,但实物有单台账管理的需求)、分布分散、变动频繁、资产管理工作量大。

1.4资产信息管理方式、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集中程度低、共享度低、效率低, 分析、控制功能缺失,影响了管理效果。

1.5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流程长

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由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依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资产价值处置后,提交各级主管单位(部门)审批。

2 集中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

2.1建立资产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2.2固定资产集中管理

固定资产集中管理可在企业财务部门下设总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该部门负责制定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资产管理系统运行实施、资产编码规则及固定资产总台账目录。总资产管理部门拥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最高权限,并与资产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利用一个信息平台实施集中管理下的授权分级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企业资产的一级核算,数据来源为实物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汇总上来的资产信息。

固定资产购建申请权、处置权归属总资产管理部门。

2.3制度的建立

系统实施,制度先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保证系统顺利实施的前提,职责不明确会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企业即应该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时对系统实施的组织、流程、考核及维护加以规范与约束。

2.4建立统一、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和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利用内部局域网,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使各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归口业务和权限进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查询和提取相关固定资产数据,这样,可以使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口径一致,使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流与价值流统一。

2.4.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管理的资产设备,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电子设备、元器件设备、生产加工设备、办公营具、低值易耗品、材料等等。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从申报采购入账到报废销账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入账单和资产卡片即存在于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也可通过网络打印。固定资产标签也是网络打印的。此外,资产变更、财务对账、部门资产盘点等都可以方便实现。该系统满足了我们目前管理职能的各项需求。

2.4.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要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系统集中管理、分工管理模块的联动与整合等系统整体及使用需求。包括需要规范的流程、操作人员权限、系统整体的使用界面要求。

其次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即整个系统和它的各分部组件处理数据的速度、对外来信息的反应和信息回馈的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资产信息数量是巨大的,如果系统速度较慢,那么系统设置的目标就较难实现,系统操作人员会对系统产生抵触,系统管理目标将无法实现。

三是系统运行维护的要求及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及系统使用差错的反映的要求。需要实现的一般的操作功能的说明,保证系统操作的效率,例如一般的筛选功能、合计、模糊录入功能等。

四是文档标准,即系统细心数据采用何种方法及格式进行存储,对实现信息共享的各种台账,都需要建立标准的模板(图表设计需要考虑建企业各类资产设备形式的差异与统一性),而对于各种资产分析指标,也需要建立系统化的体系进行明确(包括长期及短期的指标分析)。

2.4.3规范各级资产编码规则

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是以实物管理为基础,也是对实物管理活动以价值形式的最终反映。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实质是设备的技术管理,即设备的技术状况、类别、特性、维修、变更等管理,因此必须根据设备的类别、使用单位、安装地点、资产编号等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这需要给每台(套)资产设备确定一个资产编码(即身份代码),使其具有唯一性,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编码分类应逐步分层,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全部资产在使用、维修、变更、报废等管理上,做到固定资产实物与价值相一致。

每项固定资产需要这样一个统一标准的编号。当一项固定资产购进时,就需要根据它的基本信息给它编号,这个编号要包含一定的信息,如资产名称、型号规格、使用单位、安装地点、类型、归属等。并且每项固定资产的各级编号在本企业中都是唯一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也统一使用这个编号。

在调拨、使用环节凡涉及到此项固定资产的都使用此项编号。这样,要查找业务部门台账上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只要通过资产编码,在财务账上就可以很容易地查到原值、累计折旧等。资产在变更、维修、报废等环节也可进行有效管理。

在整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可以不知道一批物资里面有哪些具体的东西,但只要知道里面有哪些编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核对查找。固定资产处置的残值收入与固定资产编码对应,就可以与其原值、累计折旧对应。直到此项固定资产退出企业,其编号也结束使用。

2.4.4资产信息数据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卡片由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资产项目代替,也就是由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库后,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和计算机管理终端,使整个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和实物)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整个企业的共享,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总资产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终端中自动生成数据报表。

资产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在于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前一项信息需要经过几个环节汇总,最后进入财务核算。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然后通过网络及时传输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可以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防止了由于原始凭证的不完整而影响固定资产财务账面的增减变化。

2.4.5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模型

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本企业业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相关管理流程模型,即建立从财务部门、总资产管理部门到使用部门自上而下的管控流程;还应建立从使用部门、各资产分管部门、总资产管理部门到财务部门自下而上的实物管理信息汇聚流程。做到环环相连、相通的闭环管理。

2.4.6固定资产的标识码管理

资产标识码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赋予资产唯一标识,并建立资产与其对应信息唯一链接的功能,亦具有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等特点,标识码技术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中。资产管理标识码系统充分利用标识码这些特性与信息化管理赋予的信息共享、信息挖掘优势,是一种适合于资产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标识码系统应在制定了企业资产标识码标准的前提下,与资产管理系统关联后实施和使用。标识码系统包括软件管理系统及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打码机及数据采集器),软件系统实现对建立台账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流程的管理及信息的分析、挖掘,打码机打印录入管理系统资产的条码,将条码粘贴于资产上,即建立了资产动态信息与其实物的唯一的链接;采集器对标识码进行扫描获得相关信息,再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将数据传输到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实现了资产与其信息的互动。

2.4.7资产台账分类及台账信息组成

3 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实现资产变动管理与流程控制,加强动态监督,通过实现跨部门流程处理,强调动态管理,加强资产监控。

企业建立和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企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从而旨在通过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自行监控固定资产。系统根据预设业务流程,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总之,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J].特钢技术,2006.

[2] 张义,等.浅议固定资产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4).

第4篇

一、树立财务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源

财务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源,是指在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根据要求所提供的数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种指标。在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要求公司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模式能够由原来的核算管理型转变成管理核算型,由原来单纯的财务资产的数据集散地转换成财务资产相关的综合信息源。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把目前公司中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所具有的职能实行一定的划分和分离,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汇报与总结,应更加倾向管理型的核算工作;同时也要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加快财务会计数据传递速度,缩短各类数据在传递时所使用的时间,为财务资产能够及时、有效地形成综合信息,并据此实施各类专项工作的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备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系性;二是某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三是缺少主要制度。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不足给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1.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问题,公司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中心的理论、政策的研究水平来进行解决与克服,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语义清楚、层次分明以及用词准确,对于实体性的制度,在制定时则要注意制度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要具体,同时还要联系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2.由于公司中的某些制度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加强对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特点的了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制度。

3.由于一部分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缺少一定的主要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要从系统、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与公司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公司在运营中要高度重视财务资产管理工作,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作者:金利宏 单位:甘肃省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有效结合

2012年以来,重点强调了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点指出了对国有资产进行改革的思路。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也必须要引起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取得了长足增长,在许多行业都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相对薄弱,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也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不符。所以,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提升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能力,是行政事业单位遵循国家政策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甚至部分有效资产被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科学合理的制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动方向,还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并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通过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就可以充分盘活部分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出租或者再利用,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并将房租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财政支出。通过两者的结合形成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

(三)营造廉洁从业氛围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以来,中央持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也成为审计监察的重点。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更加透明,更加有效,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共享共用。于是以往利用国有资产设立“小金库”等的现象就会受到有效的遏制,制止了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的违法行为。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中的难点

(一)思想认识程度不够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意识中,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为国家做事情,不是自己的事,不用太上心,采取消极态度应付检查、应付差事。有的甚至认为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结合之后会严重影响其单位自身的利益。这就成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阻碍,严重影响改革的进度。

(二)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

由于长期以来,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影响,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心,对资产管理方面工作的不重视,并且他们普遍缺乏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从而在工作中产生一些错误消极的工作意识和态度,严重影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改革的进程总是伴随着政策制度的改变与完善。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薄弱,甚至从国家层面对一些问题缺乏一个很明确的要求和限制,这就导致部分单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理解偏差或者钻政策漏洞的情况。因此,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就很难真正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推进深入。

三、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思考

(一)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引导。强调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不能有消极应付的情绪,应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将中央的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如果不能胜任岗位的专业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者替换,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结合制度

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基础,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的根本依据,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因此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并依据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制定。遵循基本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策方针,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指导性制度,从而规范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有政策就要有落实,有落实就要有监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主转变的方式来解决,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监督检查部门在财务管理改革中履行监督检查职能。监督检查应该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前期制度制定、中期具体实施和后期效果反馈三个方面进行,保证其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受控。

三、结束语

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合理有效的使用是维持国家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针对之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企的基本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宇轩.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东岳论丛,2009

[2]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带给企业预期收益的生产资料。县级供电企业由于资产结构和分类复杂、价值大、分布地域广、变动频繁、更新快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很多困扰。由于近年来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和ERP系统及财务管控的上线,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配置科学合理是我们对资产管理的追求目标。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管理;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其中固定资产变动管理是重中之重,固定资产的变动指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增加包括购建、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债务重组取得、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其他途径增加;减少包括资产的转让、出售、以资产对外投资、盘亏、毁损、报废、无偿调拨等。

2 管理现状

2.1 原始资料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健全

由于传统的管理观念较粗放,固定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只注重价值管理,造成在资产卡片的登记上只注重金 额的登记,诸如座落地点、资产规格型号、责任人等基础信息不完善;部分资产存在“打包入账”的情况,但在资产清理时对打包资产又难以拆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做到一账、一卡、一物。基础数据不规范、不健全,难以适应ERP系统上线的要求。

2.2 在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上未执行统一标准

集约化管理前,系统内对各县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硬性要求,各县局未执行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 以及历史时期财务人员更换原因和自身素质问题,对资产分类的理解不一,造成部分资产在分类上比较混乱,折旧年限上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2.3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缺少业务流程化管理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谈到资产管理有些部室会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上侧重于价值管理,忽略了对资产的过程管理。当固定资产发生了变动,如一些技改工程的实施会导致旧资产的拆除报废或再利用等信息并未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或传递信息滞后,导致财务部门对资产处置和资产卡片的变更不及时从而造成账、卡、物不一致。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相应的审批流程,资产管理大局意识不强。

2.4 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资产管理混乱

自国网公司实施农网改造以来,除二期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归县局自有,其他各期的资产所有权都归省公司所有,但其维护管理权在县局,造成农网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在对农网资产后续的更新改造中,省公司并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核算办法。又由于县局农电管理中一些人员素质偏低,对辖区内的农网资产和自有资产区分不清,造成一些农网资产的更新改造上报于自筹投资的综合计划中,从而会使一些农网资产会在县局自有资产中重复登记。以上原因导致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确,在资产权属管理上比较混乱。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对策

通过对以上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为适应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的上线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迫在眉捷。为了使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建议如下:

3.1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

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学习,修订县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集约化管理的大前提下,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统一下发的《固定资产目录》。按网省公司要求,及时调整错误的资产分类、折旧年限等信息,使资产分类、资产名称、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等内容与国网公司保持一致。

3.2 措清家底,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和清查

为更好地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现有资产进行统计评估与清查,以此为固定资产管理打下基础。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将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权属问题理清;将自有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进行登记,由中介机构介入对资产状况出具评估和清查报告,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房屋、土地数量和面积进行盘查,对未办理权证的积极进行权证办理;为适应ERP上线要求,对打包入账的资产积极进行拆分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无误,为资产上划打下良好基础。

3.3 合理界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县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进行合理界定,并配备相应的管理岗位和人员。建立流程与职能相结合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层面和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可以作为牵头管理部门,并承担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职能,有关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承担相关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承担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管理职能,使各部门做到分工协作,目的明确。

3.4 实施流程化管理,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由财务部门牵头与各业务部室讨论制定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处置、调拨、转移等资产变动业务审批流程,对固定资产实施流程化管理。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投资效益,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3.5 加强对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确保资本性支出的预算执行

由于历史遗留或人员素质原因,导致一些工程的经营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未作严格区分,从而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准确核算,造成转资资产原值不实。为确保资本性支出核算准确,应将在建工程的核算与全面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相结合,准确、合理的进行工程成本的核算并按时间节点要求编制工程财务决算,保证工程投资及时转资产。

3.6 积极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尽快适应基于ERP模式的资产管理

按照省市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单位资产构成、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管理统筹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和应用。利用条码技术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县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多、变动大、部门泛、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代码体系,明确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细度标准,统一物资分类代码、生产设备分类代码与固定资产代码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等,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以适应ERP系统的上线要求。

参考文献

[1] 任伟;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4年11期.

[2] 钟璟毅;;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电业;2005年09期

[3] 吴小军;;也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1期

第7篇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 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130-04

一、引言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 1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让许多企业在思考如何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用业务流程取而代之,建立新的企业管理过程,从而能够在宏观上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当前,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应用是大型(跨地域的、多层级的)企业集团和国际企业集团正在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将集团内部所有财务活动全部实现共享服务,完全取消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二是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只将部分关键的财务业务分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于存在部分企业集团仍处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与资产相关的信息要素分散在财务、计划、生产、物流运输等各个完全独立的系统,成为了信息孤岛,所以很难达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资产信息化更容易达成。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成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前提。

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分、子公司以及智能部门所采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交换壁垒,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不能够精准交流,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现今应用较广的ERP系统主要是将财务系统与采购物流进行了整合,还没有达到企业对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需求。所以,特别需要整合现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建设企业财务共享中心[ 2 ]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实现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公司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近年来,资产管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都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学者的关注。刘俊勇等[ 3 ]对主营影院建设的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通过其实践得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取得管理层的支持非常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落脚点不在管控上而在服务上等。钱大益等[ 4 ]从资产采购与管理等层面入手,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数据共享为目标,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构想与设计,并付诸实施,最终建立了包括资产采购、仪器设备管理、大型设备共享、房地产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的数据统一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并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描述。郎玲燕等[ 5 ]结合浙江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总线与服务总线渐进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总结了系统的建设特点。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进行研究,还鲜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资产管理研究文献,而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对于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破除集团企业总部和子、分公司信息流交换壁垒,实现信息流无缝联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集团企业资产管理控制流程,可以强化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已经完成由陌生到认识、再到认可接受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由个体信息化向云信息化转型,既能提高对集团企业的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效率,又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1是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它包含云会计和大数据的技术特征,自上而下包括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基础设施层6个层次。

用户层主要是集团企业的决策者,还包括集团公司以及它们的子、分公司和相关的公司等,需要从应用层的财务决策方案中结合自身集团企业实际状况,按照最优原则进行选择。

服务层其主要任务是:对来自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利用、整合、分类(门户整理)和传递(基础服务),面向用户层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及其子、分公司和相关干系者,根据他们的资产管理控制决策需求,构建如内部资产调拨决策、资产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决策应用平台。

数据层其主要任务是:把与下游业务层关联的DBMS、File、HDFS、NOSQL等ODS业务由ETL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如Hadoop、HPCC和Storm等)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处理。以资产管理为框架体系,建立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多维度的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

基础设施层主要是软件和硬件环境支撑,基于云会计技术条件下,将传统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等设备连接到云端,微观上可以为业务层各环节提供管理系统(采购、销售、生产和资产),宏观上可以从云端获得关联行业的数据,为上游的数据层、应用层收集所需资产管理控制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

资产管理一般包括存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存货管理控制主要是存货需求与采购控制、存货入库与保管控制、存货领用与发出控制、存货盘点和处置控制四个方面。无形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使用与保护的无形资产处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构建控制,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控制,三是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控制。由于资产管理的内容范围较广,选择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保障。强化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挖掘其深层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不仅对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必要的,而且是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路线与准则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因此,流程的合理性是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纵观我国大中型企业大多使用ERP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其固定资产的流程与传统流程没有较大差异,o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追求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的现代化集团企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再造就十分必要。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为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下面将详细阐述集团企业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包括购置申请、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以及档案管理等在内的核心环节。

(一)购置申请和供应商的确定

固定资产占比的提升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固定资产购置的步骤之一是需要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在这一环节,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采购制度,选择正确的采购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采购类别将与费用预算的项目直接进行关联。

分子公司的总经理首先根据固定资产采购要求,对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进行确认。其次,由分子公司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人员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需要注意的是,请购部门可以利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预算信息、公司实际需求情况和国家相应的政策,在筹资能力、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在考虑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与技术可行性方面,借助云平台可以获取相关数据,通过财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最后,结合获取的企业和市场情况以及综合类比,分析供应商的物流情况、信用程度、质量保障等要素,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方式并确定供应商。

(二)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

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即部门主管和总经理需要审核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购置固定资产申请,评估固定资产现有的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战略目标的实现;评估购置固定资产的风险。最后,再对是否购置固定资产进行决策。基于云会计平台,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审批,其批量审批功能可以提高审批的效率。

集团企业可以借助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历史数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和决策。另外,由于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是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在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请购流程下,需要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进行区分。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在预算范围之内,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的部门主管将按照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超过了预算范围,需要通过分子公司的总经理室进行申请、审批。

通过分子公司审批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会进入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基于云平台数据对企业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合同的确定、推送合理交货时间、投保事宜和选择最优的付款方式等),对分子公司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然后,采购部会根据已经通过财务部审核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利用云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的采购信息对接,实时了解固定资产采购的物流、进程等信息,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的效率和安全。在固定资产采购完毕后,将提交的固定资产验收单和相关单据至财务部进行采购确认。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全过程,财务部会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与银行互联,对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进行监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最后通过相关使用部门的反馈,对集团购置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

(三)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是指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仪器、仪表以及房屋建筑物等从规划、计划、制造(建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字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签字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资产档案。其中设备维修技术资料是指设备安装、调整、试车、使用、维护、修理等所需的图纸、规程、技术标准、维修记录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固定资产购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档案管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具备包括票据表单、影像和手写体的电子识别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将上述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活动相关的数据,如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信息、采购合同、使用和维护信息、处置决策等,上传归档至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

四、结语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集团企业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强化企业资产管理管控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将多余的、闲置的设备进行合理区分,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视为竞争力的杠杆。集团企业本身具有庞大的资产数量,分别在各个分子公司、基层单位使用,现实情况是很多资产的利用率并不高,资产闲置和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管理弱化,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可以把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的各类数据(如报告、质量监控、流程控制等相关信息)集中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上,各个环节各取所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优化和控制资产配置,防止超编、超标以及促进资产整合、调剂和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24-31.

[2]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85.

[3] 刘俊勇,韩琦,杨笑玉.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5(6):32-35.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 财务管理 有效性 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实际就是资产运作的内容,而资产的整个流动过程无一不体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变化。而单位财务管理的优良好坏又能从侧面反映出资产的整个运作过程和结果。从价值角度,资产的价值体现于财务,而资产同时又是财务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没有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容就变得异常空洞;而不进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就不具备有效的手段。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政监管的对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在所有的会计要素中,资产的地位最为重要。而资产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中极为关键的内容,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无论是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还是对外投资,只要涉及国有资产的权益(或收益),就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也未尝不是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动资产使用,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财政监督全程化”,是我国财政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重视资产管理、忽视管理手段多样化等做法,不仅没有将资产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而且没有从财政的宏观角度实现财政的监管职能。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甚至会给其带来巨大损失。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一)资产与财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细化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措施尚不明确,也不具有清晰的管理办法。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政特点的限制,在单位内部也并未形成具体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二者的结合,尤其是深层次的协调与统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二)相关人员对资产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度约束不足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只是占有和使用,并非用于经营,既不计入成本,也不计盈亏。也正是因为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管理者对资产更多的关注于数量,而对究竟如何进行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却不甚重视,资产负责人员的职责也不甚明确。而且,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关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如何核定实物资产,选用什么样的日常管理方法,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指标,目前并不具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

(三)资产处置行为较随意,相关人员的产权观念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待资产的态度不正确,将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的“私有”财产,国有产权意识不强。在资产处理上较为随意,完全凭自己意图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存在“自行作价”的情况,而且无视评估、上报审批、技术鉴定等程序。意识的欠缺加剧了资产处置行为的随意性,不仅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存在潜在的产权纠纷隐患。这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待资产随意转让;报废处置不严谨;随意捐赠。

(四)资产监管不力,亟待加强

资产的处置通常分两种情况,即盘盈和盘亏。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盘亏的处置往往较为重视,但是面对盘盈资产,管理方法并不严格。甚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盘盈资产时,将其设置为“账外资产”。另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盘盈资产,实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盘盈。造成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或者是由于个别单位和部门先行调拨和处置资产而形成。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形成原因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资产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是用于占有和使用,并不用于经营,与盈利无关,因此也不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只需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便可。这种状况下,也使得单位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缺乏主动性。

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性并不紧密,呈现出相互脱节的状态。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性质,使其“开源节流”、注重成本的意识不强,只强调资产购置和支出反映,而不重视日常管理和资产的质量状况;只管花钱和要钱,而不管节流和效益。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目前呈现相分离的状态。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调用、借用现象严重,致使很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际处于分离状态。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财务核算,也不利于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再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与资产和财务管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年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原有监管制度已难以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监管,难以做到对资产从选购、使用、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资产管理列入单位管理者的任期考核之内,也未对此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管理者离任时,多是进行财务角度的离任审计,却不涉及资产移交审计。这在无形中也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与财务管理。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首要前提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过程包含四点,详见表4-1。

(二)对资产进行及时整合、物尽其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整合和重组,资产整合不应只局限在部门内部或者系统内部,也可以跨部门、跨系统的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如电脑、车辆等通用资产,单位应当实行系统调配,合理配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找出利用率较差的资产,报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单位间调配,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三)强化对于重要岗位的离任审计和对资产的监督检查

针对现在某些领导干部对于资产管理只是在位谋其政,一旦离任则由新任领导处理的情况,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干部在任期间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详细的盘点和审计,对发现的管理漏洞要严肃追究离任人员的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内部及外部审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监督审查作用,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进行严格的社会监督和审查,强化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四)严肃清产核资、资产购置和处置

首先,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对单位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原始价值同账面资产进行详细的核对,做好账实相符,为资产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是强化资产购置管理,资产购置要采取限额购置管理,不超限额的可以自行购置,超出限额的需经财政审核,经政府采购环节完成购置;最后,要严肃资产处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要进行严格审批,处置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处置形式主要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严肃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张瑞.透过资产清查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8(02)

[2]吕蓓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 2009(29)

[3]刘向群.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 2012(36)

[4]何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08(15)

第9篇

摘 要 本文从新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比分析入手,简要介绍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资产管理的内容,结合当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 资产 管理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概述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概述

2012年国家对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12年2月面向社会,201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我国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切实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包括十二章六十八条,是新时期我国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重要准则。

(二)新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资产管理的不同之处

与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比,“新规则”对资产管理发生如下变化:

1.完善了资产的分类

为了全面反映资产总量信息,完整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在资产分类中增加“在建工程”,并明确了在建工程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流动资产分类中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按照2011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规则》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将原“房屋和建筑物”修改为“房屋及构筑物”;二是将原“一般设备”修改为“通用设备”;三是将原“图书”修改为“图书、档案”;四是将原“其他固定资产”修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2.修改了固定资产的定义,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

在“新规则”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也就是把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从“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提高到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同时,还把装具及动植物等一并列作固定资产管理。

3.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

增加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并分别规定了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及要求,同时,根据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有关要求,删除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的规定。

4.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新增加了“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资产管理规范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核算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充分照顾到了我国数量众多的事业单位的不同主体,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之间情况各不相同,分别从实行、预算、评估以及防范四个方面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在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的新形势下,新的核算方案也顺应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变化,做出了相应改变。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资产管理规范

在新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有针对性的指出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力度,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资产的使用,用高效的资产管理方法避免资金的流失,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规范:

一是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三是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是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五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

三、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薄弱,普遍存在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效率不高;管理不严、流失严重;制度虚设,职责不清等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管理意识不强,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长期以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投入大部分为财政拨款,使不少单位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缺乏责任感,一般只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而忽视财产的合理配置,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增加投入,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而且标准越来越高,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使原有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对已购的资产管理不到位,较长时间不清查、不盘点,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不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也使财政监管部门不能真实掌握国有资产存量的情况,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执行不力或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尤其是与财务管理脱节,因而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是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会计账上资产的存量情况,财会人员对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二是资产的处理没有严格的审批、划拨、借用、变卖、核销,所得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三是拍卖资产未有资产评估的中介单位进行评估,擅自定价;四是对于无偿调入或捐赠的资产未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的范畴,形成账外资产等。这样不仅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而且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难以分清责任,不可避免地造成财产损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一是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督部门很多,有国资部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他们都有对国有资产监督的责任,但由于旧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很深,惯性很强,导致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形成大家都管又都不管的状况。二是只重形式,忽视效果。具体表现为重管理权力的归属,轻监督责任的落实,重预算的编审,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从而造成资产清查年年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前清后乱,流于形式;三是审计监督不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份,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相当大,随着事业单位资产规模迅速的扩大,资产无疑会成为财政评价及监管的重要对象,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四、加强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要规范管理流程,实行资产精细化管理。规定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基础性管理,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晰产权,完善权证手续,实行主管部门与占有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实现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购置与财政性资金分配相结合,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二要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网络化,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要创新管理模式,突出考核指标设置的操作性。设置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指标,对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业务考评;设置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非经营性资产完整率等指标,对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财务考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五、总结

目前,正处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的初步阶段,为确保其得到充分应用,更好的指导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各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在充分研读《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总结与贯彻,从加强规范管理流程、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探寻完善资产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以提高资产管理的绩效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探析――基于财务管理改革视角.会计之友.2012.8(35):26-28.

第10篇

[摘要]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是保障国家正常运转的强大物质基础,管理好这些资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尚不能有效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对它们的管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一、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制度是一个框架也是一个准则,在资产管理与制度的约束下,管理应是对物和对人的结合。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事业单位资产,但大部分事业单位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缺失,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最终导致资产流失。2.尚未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平台。资产管理缺乏直观动态联系性,造成查寻难、管理难、盘点难,资产所有权变动更是不直观。3.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不了解资产管理有关规定。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高,降低了制度管理的效率,出现“只用、不管、不讲效益”;对资产的处理具有随意性,造成了资产账实、账表、账账不符。4.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就会造成资产管理乱,任资产实物流动,无人监督或者没有尽职尽责的监督,干部职工管理责任界限模糊。5.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未实现有效结合。预算管理给收入支出核定一定范围,财务管理有利于预算管理的执行,是一种保障;财务管理最主要的是保障资金的安全,而资产是资金的载体,资产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单位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三者完全结合可以给国有资产一个安全保障。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欠缺。资产的增加与减少,会计人员处理不及时甚至出现会计差错,相关差错未得到及时纠正,造成账实、账表、账账不符。2.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有待拓展,管理责任心有待提高。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沟通不够,影响资产的稳定、流动与安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财务职未得到充分发挥。3.账务管理未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事业单位存在疏于财务管理的表现包括:未严格按照规定把好采购合同、发票的关口;会计技术处理及账表的编制与制度存在偏差,无法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无法为资产的有效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

三、相应的改进措施

1.严格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资产进行仔细的划分,并进行严格的登记造册,按照固定资产卡片对单位各处室所属资产进行严格管理,全面掌握现有资产的分布状况、使用效率和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合理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供科学依据。重视资产所有权证书办理工作,明确其责任单位,使此项工作制度化。2.加强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以知识促意识,让工作人员有了资产管理的知识,从意识上管好资产,并让资产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3.加强领导,强化执行力度。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内部控制的完善。要实行单位资产使用人责任化,领导责任化,实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管理。从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强化制度建设,堵塞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账、卡,从根本上解决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等问题。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行为,凡需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都应严格按照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4.健全和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事业资产管理从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总量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资产管理要遵循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做到账、卡、物相符。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创新管理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使之逐步形成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配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等一系列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有处于有效的动态管理之下。 6.加强内部监督,规范相关资产管理行为。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必要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保证可行性论证、公开招标、财产清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走过场。定期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建立规范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57

公立医院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其中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以及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

资产作为医院经济运行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其承办主体是政府,医院所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新《医院务制度》关于医院财务管理主要任务的描述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可见,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凸显出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亟须解决。

1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1流动资产管理方面

111货币资金管理有章不循,存在一定疏漏

货币资金作为敏感度最强的资产,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已形成了比较严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往往出现违反规定、有章不循的现象,尤其是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资金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1)稽核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资金账外循环现象。目前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设置了稽核岗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稽核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稽核管理的执行尚不到位,还没有起到应有的牵制作用。例如现金抽盘工作,很多情况下就走了形式,盘点前事先告知,只为了做个记录完成工作任务,完全没有起到监督检查的目的。在网银支付过程中,通常要经过经办和审核两个环节,大额度资金还要经过复审环节,也就是说,一笔付款业务至少要由两人共同来完成,本来比较严谨的支付流程在执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走样,比如说其中一个人临时有事会将网银盾交给另一人独立完成支付业务,为舞弊动机营造了环境基础。另外据了解,由于银行对账机制不完善,对账不及时,有的医院只对余额不对明细,导致出现银行账户出租出借现象,更有甚者,利用银行对账存在的缺陷,将部分资金私自转出挪作他用,存在严重的资金账外循环现象。总之稽核制度的缺失会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极为不利。

(2)信息系统存在缺陷,资金入库的完整性难以保证。收费处是医院资金流入的主要关口,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嵌入在医院HIS系统中的收费模块也随之不断升级换代,功能越来越复杂化,但系统的安全性却没有同时实现。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实行就诊“一卡通”服务,就诊卡充值后可以在执行科室即时扣款,无须打印发票,这样每日的门诊收入只能通过系统自动统计,无法利用发票存根进行核对,一旦系统出错将无从查找,无法保证收入能够完整入库。收费员能否及时报账,直接关系医院的资金是不是被滞留甚至被挪用,但据了解系统往往没有实现自动报账核对功能,仍然靠人工稽核来完成这项工作。还有住院预交金和出院结算及出院召回的管理,更是医院资金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收费员利用信息系统漏洞贪污公款的案例已不在少数。除了收费系统外,目前网络版的财务核算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出纳员可以独立完成凭证录入,无须经过确认就会在系统里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这样就缺失了会计的审核环节,长此以往就没有了牵制,容易产生舞弊行为导致资金外流。

112逐利趋势导致存货的管理难度较大

医院的存货主要是指药品和卫生材料以及后勤物资。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药品零加成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形势下拓展医院的结余空间,保障医院健康顺利地发展,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的占比是当务之急。不合理地用药和高值耗材的泛滥,既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又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形成了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但逐利趋势导致了药占比和耗材比的居高不下。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高价药品依然畅销,低价药品却没有市场。卫生材料的领用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尤其是高值耗材已然成为专家大夫们走穴的必然携带品,使得医院利益遭受损失。

113往来款项的管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在当前全民医保的形势下,公立医院应收医疗款主要是与医保部门的医疗结算款。由于医保资金存在缺口,结算款能否全额收回很难确定,年底总有一部分资金无理由被医保部门沉淀或拖欠,医院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亿元。另外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直接影响到医保资金的回收额度,每年因为超人头、超定额等原因而不能回收的资金,造成了医院很大的损失。对于预付账款,额度的大小、风险的程度等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分析,有可能形成呆账甚至坏账。另外,银联POS是医院资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能否完整准确到账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12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121制度执行不力,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

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办法,但由于固定资产大多实行多头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变通或走样。据了解,很多医院未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于盘盈盘亏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资产的借用、调拨、捐赠随意性较强,报废、核销、处置等未履行相关规定,待报废资产管理相对混乱。对于投放设备,有的医院没有单独建立账簿,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加之目前多数医院没有实现实物资产和财务核算的信息共享,造成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的相互脱节,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

122重采购轻管理,固定资产没有实现应有的效益

医疗设备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购置设备的目的除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扩大医院影响力以外,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设备采购前一般要进行必要的论证分析,但调研发现,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置专业的大型设备论证委员会,仅仅凭使用科室和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作为依据,通过办公会研究决定,有的医院虽然设置了设备论证委员会,但成员大多由科室主任和院领导组成,缺乏专业人才,分析论证的科学性难以保证。设备采购后的运营管理往往更加粗放,没有建立严谨的绩效考核机制,很多医院没有实行大型设备巡检制度,没有专职设备档案管理岗位,没有维保记录制度,也没有大型设备运营记录,更没有及时跟进设备的效益分析,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产出无法保障。

13在建工程方面

工程投资往往额度高、风险大,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公立医院对于工程管理的经验相对较少,往往缺乏统筹长远的规划和设计,有的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存在设计不合理,功能难以实现等问题,容易导致拆了建、建了拆、重复投资的严重浪费现象。加上医院缺乏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工程的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签证变更以及造价咨询等,主要是依靠外部力量,主动性相对较弱。另外,公立医院还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完工交付使用的项目迟迟不办理竣工结算,不能及时按规定程序转入固定资产,有的项目甚至一拖就是三五年,最后结算的资料都难以齐全。

14无形资产管理方面

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实物形态,所以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首先是概念不清,权责不明,有些无形资产如软件系统等购买后直接列支,没有作为资产管理,同时也就没有对于该资产的管理与考核,无法评价其使用价值。其次,公立医院对于取得的一些专利没有及时申请,比如说院标、实用性科研成果等。

2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公立医院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其资产的国有性质潜在导致了管理意识的缺乏。院领导重视的是临床医疗,认为资产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情,而职能科室由于权责不明晰或者流程不理顺,执行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强。医院职工对于资产管理的规定了解不透彻,尤其对于固定资产在借用、调拨、报废等环节随意性较强,也导致了医院资产管理的相对混乱。

22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大多数还采取多头管理的模式,专业设备由医疗设备部门管理,一般设备、办公家具等由后勤保障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由基建房产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账的处理。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往往会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制度、流程相约束,部室之间协调性不够,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不衔接,资产的购置、入库、出库、调拨、报废、处置等工作中容易出现脱节现象,也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主要原因。

23缺乏复合型资产管理人才

随着资产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公立医院需要既懂财务,又懂内控,熟悉招投标程序、掌握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基本建设工程,又对信息化有一定程度认知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尤其是医改措施的不断出新,使得医院资产的管理模式要随之变化,比如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就需要财务人员改变思路、创新思维,拿出策略积极应对。

2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公立医院内控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内部牵制作用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也是资产管理出现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说医疗设备的采购,就存在着申请与论证均出自使用科室,由于利益驱使论证报告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有可能导致设备的盲目采购,给医院造成相应的损失。再例如高值耗材的流失、小金库现象、资金的账外循环以及医院收费处频发的贪污案件等,也充分说明了内控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5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HIS、LIS、PACS、电子病历、手术麻醉系统已经普及并且不断更新升级,支付宝云医疗等也在不少医院得到应用。但医院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却相对滞后,HRP系统虽然开始推广但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财务信息和资产管理信息还不能达到共享,物流系统还不尽完善,有些财务核算软件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收费系统还需要根据HIS系统的升级而不断完善。

3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认识

要想把资产管好,关键在于领导重视。一方面,资产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将其危害性向分管领导汇报,让领导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其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O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要设置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例如资产周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将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薪酬总额、院长年薪、职称、编制等挂钩,以提高公立医院对于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3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首先要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关于资产管理重大事项的规划、部署、审核、审批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下设医疗设备科、后勤保障科、基建房产科等。医疗设备科和后勤保障科分别负责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及办公家具等的采购、验收、保管、领发以及后续的使用监管等,基建房产科负责医院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和房屋建筑物的日常修缮管理。组建固定资产购建论证委员会,同时建立专家库,负责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根据不同的购置项目抽调相应的专家,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借助外援。成立资产管理考核组织,建立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医院绩效分配,以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33强化内部控制,多角度、多措施建立内部牵制

资金管理方面,首先要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财务核算软件,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同时建立严谨的稽核工作机制。对于收费处的管理,首先是收费系统的绝对完善,保证程序上没有纰漏;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控制措施,例如收费员自动报账、银医通自动对账等;最后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人为控制和防范舞弊现象的发生。药品管理要借助药事委员会的力量,严格控制大处方、高价药品的滥用。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建议采用二级库的形式,利用物流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二次控制。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不能单凭使用科室的申请或所谓的论证而做出决策,而应由设备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调研论证,形成科学的论证报告提交院办公会集体决策,专家的抽取要本着专业且与使用科室不相关联的原则,以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资产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必须同步跟进,例如 HRP系统的应用将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管理,其中的物流系统会融合到业务系统中去,数据能够准确地导入与导出,财务人员可以随时自主调取相关数据,达到财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信息共享,并能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核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开发物联网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利用RFID标签识别器的自动识别功能,完成后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处理,实现医院资产的智能化管理。

35培养复合型资产管理人才,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资产管理 效率

一、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责不明确,日常管理混乱。目前,高校的资产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协调沟通机能,管账与管物相脱节,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表现为购买与使用分离。高校的资产通常是由后勤部门购买、各职能部门使用。由于没有明确的使用责任制度,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维护、保管并不能做到尽心尽责,导致资产的毁坏和丢失时有发生。当资产毁坏丢失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报废制度,使用部门常常不会及时报告给资产管理部门,使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学校的资产实际拥有状况。其次是购买与核算分离。由于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都是由后勤部门统计后,报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根据统计数据来对全校资产进行财务核算,不能直接接触实物资产,导致核算数据不可靠。这些都导致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的现象,使财务数据失去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作用。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现象严重。一是来自学校方面的资产的重置与闲置,学校盲目上项目、大搞基本建设。如一些高校在已经有了体育训练中心及多个学生运动场的情况下,又建设健身房、文娱活动中心等场馆。有的高校甚至从银行贷款,耗费上千万兴建豪华的娱乐中心、比赛中心,而这样的场馆在建成后每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又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资产和资金浪费。二是来自各个院系方面的资产重置与闲置。在加强硬件建设的理由下,各个院系相互攀比着搞建设,造成许多资产设备的重复购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缺乏对资产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3、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准确。首先是房屋建筑物的会计核算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房屋建筑物在完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有的高校甚至在投入使用了多年后仍不能结算,使财务不能及时将建筑物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在建工程”科目长期挂账,资产的账面价值却远远低于实际情况,这都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财务数据失实。其次是固定资产改良和维修划分不清,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的维修是指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造成局部损坏,为维持固定资产的正常功能而产生的维护费用。固定资产的改良是在固定资产的原有性能上的提高。两者的会计核算是不一样的,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前者应计入当期费用,后者则应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于不需要交所得税,高校财务常常直接将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记为当期费用,这就虚减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金额低于实际数。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1、增强资产管理观念。首先,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要在全校员工中开展资产管理的学习,使大家熟悉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而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参与。学校要把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要经常听取资产管理部门的汇报,帮助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的指导资产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是人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不少人参加国有资产管理时间较短,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应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分为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管理处、归口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五个管理层次,其中不同层次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资产的采购、灭失、毁坏进行审批,资产管理处负责资产的采购、资产使用情况的掌握和统计,归口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则是对资产进行领用和妥善保管。其中,使用人应是资产保管维修的主要负责人,并及时把资产的状况上报给资产管理部门。

3、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的资产管理体系,还应包括保证制度能够贯彻实施的监督体系。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计划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登记与审核制度,保管使用及养护制度,资产变动与调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及报废制度等等。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金额较大的资产进行重点管理,金额较低的实行大类分部门管理。定期核对账、卡、物,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际相符,根据资产数量变化,及时调整财务数据,防止资产流失。同时,要把好资产验收入库关,采购验收应由不同的部门完成,分工明确,避免资产购置时出现数量短缺、质量不合格现象。资产验收的内容是对商家的产品数量、外观、规格、型号、质量、技术指标等项目的认证情况进行审核。这一环节一般由使用单位与归口管理部门共同验收,验收人应重点检验该项资产的运转是否正常、使用状况是否良好、有关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附配件是否齐全等。此外,还必须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档案对确定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日后的维修、管理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档的固定资产文件材料必须遵循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与实物一致并具有成套性,必须反映固定资产管理和资产项目从申购到改造的全过程。

在日常资产管理中,记好台账,健全账卡、及时对账,并及时将数据变动情况告知财务。具体做法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同时按照资产的种类和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必须定期对账,在与使用部门对完账后,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将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报告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入账。制度出台后,制度制定部门还要做好大量的宣传工作,组织各职能部门学习、深入了解新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执行,强化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责成各职能部门和使用单位在各个管理环节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个人,对于因个人责任而导致的资产损失应严格追究其经济责任。

4、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即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相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资产清查工作应对所有行政单位、教学科研单位、其他所有占有使用学校资产的单位进行清查,具体包括对各单位资产的现状、数量、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资产的档案资料是否完整等进行核查,以便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在清查过程中,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各部门要如实填报盘盈盘亏明细表,并附分析说明,落实赔偿责任。清查工作要遵守以下原则: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统一部署,限定时间,认真彻底。通过定期的清产核资,摸清学校的资产状况,界定资产所有权,核实学校资产数量,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资产流失。

5、建立资产流通站,计提资产折旧。考虑到各高校普遍存在的资产共享性差,闲置浪费严重的现象,本文认为,每个高校都应该成立资产流通站,鼓励资产在不同部门间流通,从而起到节约资金、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如果某个部门觉得有暂时不需要的资产,可将其交给资产流通站,由流通站再分配给其他需要用的部门。当然,要使各部门自觉交出闲置资产,就需要引入激励机制。首先是根据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流通站再根据接收的二手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应增加送还部门的办公经费,同时给与送还金额高的部门适当奖励。这样,各个部门在不影响自己部门正常办公的情况下,就会积极响应,学校的资产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6、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引进高等学校资产管理软件。动员各级管理人员在校园网上实施各项管理活动,并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可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同步掌握全校资产的占用和变动情况,使账物相符成为可能。网上管理的对象可包括学校所有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办公设备,低值易耗品等,管理活动可包括资产验收、增加、处置、变动、分布、清查、统计、分析、账表、上报数据等。

7、着力解决资产的重置与闲置。解决高校资产的重置与闲置问题,关键在于加强认识、加强监管、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认识,有关方面要认识到国有资产重置与闲置的严重性,要认识到浪费也是一种渎职,要认识到加强对高校资产监管工作对保护资产的意义以及对预防高校腐败的意义。其次,要严格把好资产申购审批制度,对于确实有助于学校事业发展的资产申购才予以批准,而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资产申购应坚决予以否决。在资产购入后,还要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率,以便在今后的资产申购中吸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 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 周训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财会研究, 2008(2).

[3] 邓志华、廖开锐、李明磊、章祥敏、古二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1).

[4] 谢君伙: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5] 韩云珍: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6] 徐朝宏: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