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时间:2023-09-14 17:4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分析

(一)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技术显而易见的就是以报文的形式完成整个信息传输工作,在进行报文传输时会将信息传输的目的地附在报文上,网络节点会分析和解读报文上的目的地,最后将信息准确地发送到目的地,实现信息的交换工作。报文交换技术是通过不同的网络节点共同完成,每一个节点当接受到信息时,会自动保存报文上的信息数据,利用路径将信息传达给下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重复同样的工作,最后一个节点将信息传递到最终的目的地。

(二)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在半导体技术发展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交换技术来时引进电子技术。最初的电路交换技术只是部分引进电子技术,大部分的信息传输还是采用节点的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路交换技术已经采用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还扩大了电路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电路交换技术一般应用于通信业务,现在电路交换技术在非通信业务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三)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不仅继承了两者的优点还在它们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分组交换技术主要是通过分组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实现网络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连接和无连接,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技术工作原理极为相似,信息数据需要相应的编制才能得以实现。无连接的网络是连接方式的发展,也是将成为交换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的传输方式使得信息传输工作更加便利和快捷,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综合型交换技术

综合型交换技术是指将语音、数据、图片等多种业务集合在一起利用一种交换技术完成所有业务工作,这种交换技术将信息传输工作简化,缩短了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时间,进一步发展了分组交换技术。现在的ATM模式就应用了综合型交换技术,将信息道分成均等的时间,再加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交换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缩短了每个传输段的传输时间,这些都促进了综合型交换技术的发展。

二、各种不同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一)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数据最原始的交换技术,它的优点是可靠性极高,能够很有效地利用线路,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报文交换技术还可以优先选择信息进行传输,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但是这种交换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报文交换技术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网络节点实现信息的传输工作,每个节点都会分析和保存报文中的信息,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经常会出现信息不能按时达到目的地的情况,影响到信息的实时性,信息不能及时完成交换工作。

(二)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根据报文交换技术滞后性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节点传输的时间。电路交换技术还有很强的安全性,当各站点之间没有开展信息传输工作时,交换线路上的信息不会被其他的站点获取,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它的缺点是由于过强的占有性使得整个交换工作对于电路的使用率下降;网络的使用率也较低,影响了用户终端信息的传输。

(三)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一条线路分成多条线路,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极强的兼容性,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线路的使用率。这种交换技术改善了我国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交换情况,但是在实际的交换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要将网络线路实行分组,两端的信息传输会出现延误,导致整体的传输速度受到影响,实时性降低。

三、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质量以及传输速度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的用户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优质的信息,要想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在传统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下一代的交换技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的交换技术,实现信息最快传输。

现今的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速度,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是基本,有千兆向万兆发展;二是信息的质量,质量是关键。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怎样加强网络管理,提高信息的质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信息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合业务数字交换技术是未来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通信技术不得不断发展,综合型的交换技术要不断创新自身的交换技术。当今的交换技术不仅要包含实时性的通信业务,还要涉及非实时性的数据业务,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多的信息资讯。这样的信息环境,传统的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等都无法实现,这三种交换技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ATM模式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将不同的业务结合在一起,不仅缩短了传输时间,还能保证信息的质量。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人工信息传输向智能信息传输的转变,随着视频通话、宽带业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利用交换技术可以保证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社会,应该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提高信息传输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汇.浅谈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J].科技风, 2012(17).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数据交换技术 技术发展历程 技术优缺点

一、引言

计算机网路数据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数据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社会各个领域行业之间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满足了人们对社会信息量采集、传递、储存、分析的需求。对社会生活及社会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计算机网路交换技术的研究发展更加的重视。计算机网路中的交换设备是信息数据得以交互的重要设施,相当于信息数据的中转站、传输枢纽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和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加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发展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纵观数据交换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电话交换发展到后来的数据交换,再发展到今天的综合业务数字交换,实现了数据交换从传统的人工交换向自动交换的伟大转折。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将会越来的广泛,这就给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计算机网路数据交换技术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必须要紧跟信息化时展的步伐,加大力度开发研究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将最先进、最前沿的数据交换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网路中,实现社会信息的快速、便捷传递,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同需求,实现全人类的进步。本文就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网络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电路交换技术

自十九世纪美国的发明家发明电话以来,在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对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的不断努力研发下,计算机网络中的电路交换技术水平得到实质性的飞跃,从最开始的人工接续新方式向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伟大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类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电子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并逐步将此项技术渗入到计算机网路设备中,形成了以电子交换机为主导的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时代。而最早将电子技术和交换机相融合是交换机的控制部分,而话路部分仍旧是以机械接点为主。此时的交换机还称不上电子交换机,只是电子交换机的雏形。随着微电子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研人员已将半导体技术完全地交换机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微电子技术控制交换机设备的新时代。电子交换机的主要优点包括:①电子交换机独占性较强。一旦线路建立后,与线路被释放前的时间内,站点内的各种数据未进行交换传输的前提,电子交换机的传输交换线路不会被其它站点资源共享。②电子交换机实时性强,线路建立后,除了偶尔会发生信息数据传输出现时滞问题外,通常都会快速地将信息数据传输到接受对象。

电子交换机的主要缺点是:①电路利用率低,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的独占性造成;②网络利用率不高,主要是电路连接的时间较长;③阻滞了用户端其它业务的有效进行,不能直线连接。

三、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是将报文作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通常会在交换结点将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然后经过交换处理后将信息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地传递在通信双方。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技术同电路交换技术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电路交换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而报文交换不需要建立专用线路,连接不存在时延问题,用户可随时地将报文发送给接受对象。②基于报文交换是先将数据信息存储后转发的传输方式,这就使得在报文交换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代码进行检验,使数据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更为准确,此外报文交换还具有路径选择的功能,即使是在传输过程中路径出现故障,也可以快捷地变换为另外一条传输路径,确保了信息数据传输的可靠、稳定性,不至于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或者丢失的现象;此外,在报文交换还能将需要传输的信息数据的代码和传输速率进行整合,满足了不同规格类型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互传;报文交换可同时可将信息数据传输给多个目标地址,这一功能是电路交换所不具备的; 具有先等级数据传输的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比较重要的信息数据通过报文交换的设置功能优先传输。③同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在线路占用情况方面要优于电路交换,即不是固定地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有效地利用时间差分段占用通信线路,有效地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虽然报文交换技术与电路交换技术相比有显著的优势,但是事无巨细,报文交换还存在以下缺点:①基于信息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信息数据要经过存储后再转发,这期间需要一定的时间,造成转发时间延长,并且是用户传输的信息量越大,转发信息数据的所需的时间就越久,不利于实时性业务数据的传输。②报文交换只能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传输。③报文交换中对报文的长度没有给予定量限制,并且是报文中的每个结点都要完整地对传输过来的整个报文,尤其是在通信线路繁忙时,还需将接受的报文进行储存等待转发,同时对报文交换中的每一个结点都设有缓冲区,有时为了给缓冲区减负,还会将等待转发的报文存于计算机的磁盘中,增加了报文传输时延。

四、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功能基本一样,都是将信息数据先存储后再进行转发。但是分组交换不是将整个报文一次性地转发出去,而是将报文分成几个分组,再将分组一一地发送出去,虽然这些都是报文交换所具备的优点,但是分组交换更具以下优点:①提高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速率。由于交换分组是将需要转发的报文进行分组转发,并且是前一组转发和后一组的存储操作同时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文的转发速率。另外,每一个分组中的缓冲区要远远小于整个报文的所需的缓冲区,避免了因缓冲区不足而延缓报文的发送时间。②更易于存储管理。分组后的报文长度及缓冲区容量都是一定的,缩小了存储器的管理范围,一般情况下只要将缓冲区的存储容量管理工作做好就可以了。简化了存储器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③有效地减少了报文转发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这主要是因为分组后的报文通常比较短,即使是出现问题也能针对出错的分组进行纠正,大大减少了传输时延,也提高了报文传输的可靠性、准确性。④基于分组后的报文长度比较小,传输时延小,更适合进行优先级信息数据的传输,比如用户一些比较紧急的报文可以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

虽然分组交换较报文交换相比不管是在报文的传输时延问题还是存储器管理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仍需继续改进技术。分组交换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问题,并且对其结点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要求的更为严格。分组交换同报文交换一样需要在每个分组加上信息,例如,源、目的地址、分组编号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的传输量,占用了通信线路,降低了通信效率,并且对这些附加的信息都要进行有关的处理,增加了传输的时延。

五、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路交换技术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对现行所运用的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进行改进、优化,针对各种交换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弥补其缺点的可行之策。此外还要加快步伐对交换新技术的开发研究,这有这样才能满足人类社会对计算机网路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惠文,陈建亚,等.现代交换原理[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

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陈建亚纪红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 三网融合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信息的交流和集中,对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融合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研究的同时,也必然的要对二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

一、数据通信中的有关概念

(一)信息与数据。数据通信就是对信息和数据的传输,通过不同的传输手段来加强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体现事物的特征。其中包括了文字、图像和语言等内容。信息和数据也是数据通信的基础单位,也是一方展示给另一方的过程。

(二)信号与噪声。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信息和数据要转变为信号并且通过特定的传输方式来对信号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够完成整个通信的过程。信号的方式也有多种,其中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是最为常见的,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磁波,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电脉冲。这两种信号虽然属于不同的类型,但是本质都是相同的,并且传输的媒体也是一致的。信号的传输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媒体转换,而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干扰的情况,这种干扰就是信号的噪声。产生噪声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会发生在外部,

也可能在内部产生,或者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为了更好的实现信号的传输,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的出现。

(三)数据传输与通信。数据传输的方式也有多种类型,采用模拟信号的方式相对较多,也可以通过数字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被称为模拟传输,而数字传输方式进行的传输被称为数字传输,而无论何种传输形式,传输的整个过程就是通信的过程,通信的过程就是数据的传输和转换的过程。

二、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基本前提

随着用户对于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了一种必然趋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功能的电脑或者其他的设备连接到一起,从而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的存在相比以往的通信网络具有更大的优势。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产业和信息产业在未来将会进一步的加强合作,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并且信息的集成和使用也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对于推动公共网络体系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网络产业也将会代替原来旧的产业,从而实现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真正结合。

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数据通信的交换技术原理

通常,不同区域的多台计算机甚至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借助通信线路集成于一体的拓扑结构叫做计算机网络,其包括通信环节、数据环节、网络操作系统及各种通信协议,而通信环节和资源环节包含节点和链路。对于多机协作完成项目和终端之间的信息通信来讲,都离不开交换技术。网络中各种终端之间或者是电脑与信息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的数据交换技术叫做数据通信交换技术。最直接的数据通信就是两台终端之间或者定位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如各种输出设施等)之间链路上的通信,这种通信没有中间节点,所以实现起来很方便,但是在整个全球的网络、广域网、局域网的范围内是不能使用这样简单的相互交通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工作的,而是需要在源、宿站点中间安置比较多的中间站,这样一旦某个支线发生故障或者不能畅通的工作的时候,系统能够自行的在各个中间站里发现一个适合的作为桥梁,从而使通信受影响的可能减到最低。

四、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具体的融合和实际的使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融合在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那些实力强大的电力企业是可以延展增加电信业务,更可以做基础的电信业务和加大互联网方式的介入程度,不断集合有线电视网络从而促进电力产业形势的革新,还可以展开移动的广播多媒体的业务方面的工作,其提供的手机、数字电视等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其关键的发展趋势了;一些电信单位同时也有了经营视频、媒体等方面制作节目的能力,这些发展和进步的趋势都证明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

总之,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各项新技术加快融合后,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二者之间的结合将会更好的促进信息通信的发展,从而使其通过当前更加综合的网络技术,在全中国、全世界甚至是全球的区域内集合起来,这必将带来信息技术的再一次技术革新。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合之后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必将会在多方面被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的高速流通自然会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的进步,世界信息的交流自然会更加的畅通,必然会对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所以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是符合发展的需要的,这就需要相关方面的人员做好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具体的技术需求和相关的技术的概念,从而更好的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促进自身的革新,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玲,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的交叉运用与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23.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技术 实践 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普及,人们日益提高对它的依赖性,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所具备的各种优秀特点深受大家的欢迎,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准确性、系统性、安全性及其可靠性,都在一些方面有利于社会人的生活、工作或是学习。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准确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使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为社会人所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规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不是没有规章制度和原则的,为了维持正常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秩序,我们要制定明确的使用限制和原则规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实际应用的正式性原则。正式性原则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相当具体的正规性和限制性,对于使用者有具体的行为约束,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没有一点秩序,混乱不堪,那么我们可想而知,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不会快速发展,很可能会停滞不前,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正式性的原则,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人员、使用的领域范围、使用的操作方法都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禁止发生扰乱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正常使用秩序,为其他人的规范应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正式性,并不是指也限定了网络技术操作人员对网络技术的开拓创新。在这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想而知,而与时俱进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创新也是现阶段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必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网络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他们自身遵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正式性和规范性,在源头上杜绝影响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事情产生。如果网络技术人员不能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创新,那样会很可能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遭受打击。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遵从正式性原则,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正常秩序。

(2)实际应用的简洁性原则。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内部或是外部的软件、硬件带来损坏,我们都知道,越复杂的网络程序越会对计算机本身带来的损失越大,我们在计算网络技术应用的时候,坚决要遵循简洁性的原则。我们所谓的简洁性,实质上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设计的优化,去除不必要的程序和麻烦,简化计算机的操作流程,但是同时也要保证计算机网络设计的质量问题。简洁性并不意味着就是粗制滥造,而是计算机网络变得更加方便,使操作的流程更加便捷。这样,当人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学习的更快,更加容易理解操作的问题。我们在了解到社会工作群体和学生群体确切的需要后,再进行改变和转化,这样就会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更方便。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

在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包括:数据交换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防火墙的使用技术等一系列,我们从以下几项技术进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1)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我们都知道,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实现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库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整合,它还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简称DBS,数据库系统由用户、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五部分组成,而完成科学地组织数据和存储数据,并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任务的一个软件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数据交换技术都是在以上基础上进行的,严谨的数据库整合是实现数据交换技术的前提基础,加快了数据和信息进行交换的效率。除此之外,数据交换还可以强化宽带用户的通信的便捷性,也存在储存信息、数据转存等各项新的功能。

(2)虚拟网络技术。我们都知道,现在虚拟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它已经延伸到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军事部门等各领域。跟随着计算机的在各方面的运用,网络虚拟技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例如在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过程中,完全可以构建属于自己单位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的平台,如果在有工作任务的时候,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它自身的优越性,不但可以节省通知的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使用,减小了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成本,提高了应用效率。

(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画等数据信息的全方面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涉及到了多个领域,例如声音信号处理、图形学及图像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处理技术、编辑技术、动态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高速通信技术等。所以在多媒体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它具有的特点和性质,便于掌握和运用。

(4)防火墙技术。我们都知道,所谓的防火墙是指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用网之间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保证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的办法。因为防火墙技术的优越性,保证了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不受病毒的侵害或是感染,有效的杜绝了计算机遭受攻击,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革新,同时在社会群体工作和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人与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节省时间与资源。但是,为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作用,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开发和研制,让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方便与惊喜。

参考文献

[1]叶春晗.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6.

第6篇

Abstract: Routing switching technology, which is abstract and practical,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t is hard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und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y lack practical ability.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can well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shows that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operational ability.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法;路由交换技术;实践能力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routing switching technology;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24-02

作者简介:陈新华(1978-),男,陕西蒲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孙雅妮(1980-),女,陕西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

0 引言

路由交换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应用在网络方案设计、计算机网络组网实践等课程中。但是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抽象,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 项目化教学法简介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种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可以参与从项目的设置、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寻求知识和答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法”中,教师应重视项目的设计、选择、项目过程的实施、具体成果的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实验手段等,这些都是搞好“项目化教学法”的关键。

2 教学项目的设置

路由交换技术的课程目标是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交换机工作原理、VLAN、生成树、交换机配置,路由器工作原理、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协议、OSPF协议、EIGRP协议、单臂路由,广域网连接技术、PPP相关知识和PPP配置、帧中继、ACL、NAT、DHCP和IPv6等知识点。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知识点较多,内容比较抽象。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上可将上述课程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IP编址、交换技术、路由技术、广域网技术。依据这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认识交换机和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扩展,最后成为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应用能手,局域网组建的应用能手。课程主要围绕交换机和路由器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边学边做,学完理论马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网络设计能力。课程设置分为4个大项目,20个子项目。课程项目设置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必须包含项目描述、项目解决思路、项目实施、项目评价这4个方面,也可在其上进行扩充。

3 项目化教学法在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实施

3.1 由浅至深,逐层深入 路由交换技术项目化教学项目设置图中所展现的20个子项目,从上至下遵循的是由浅至深,逐层深入的原则。IP编址部分是基础内容,是对前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IP编址的复习和拓展。接下来就进入到本门课程核心内容的学习,因为交换技术相对于路由技术和广域网技术来说较简单,所以在项目的设置上先学习开始交换技术,再学习路由技术,最后学习广域网技术。

3.2 项目网络拓扑的延伸性和差异性 本课程“教、学、做”一体化采用的是模拟配置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5.3.3,GNS3。

项目的设置和编排上遵循由浅至深,逐层深入的原则。在做完IP编址项目后,之后的每个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这体现了网络拓扑的差异性;也可以采用在前一项目上添加设备完成新项目,体现了网络拓扑的延伸性。本文主要阐述延伸性,延伸性体现在图2的(a)(b)(c)(d)4个拓扑图中。

从图2的(a)(b)(c)(d)4个图可以看出,网络从最初的(a)图展现的1个交换机发展成(b)图展现的1个小型的局域网,接着发展为(c)图展现的1个小型的需要路由协议的局域网,最后发展为(d)图展现的广域网的缩影。

延伸性使得学生对于路由交换技术、网络方案设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3.3 分组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拟定每班可分4-6组,每组7-8人。分组学习旨在锻炼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的组成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成绩、个性、学习风格的了解,教师对班级进行小组划分。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进行组内讨论,小组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组员有问题,可以寻求组长的帮助,也可以由组长代表全组问老师。课程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老师处理一位学生的问题要花较长的时间,所以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

3.4 及时评价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一个项目都安排了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项目展示时,教师找出每组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4 结束语

项目化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分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在10级、11级我所受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班上的实施,项目化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更为突出的是加快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项目的设置是以CCNA认证内容为标准的,通过课程的项目实战再加上个人的课后总结和复习,完全有能力考取CCNA证书。

参考文献:

[1]黄萍.浅谈项目式教学法在《WE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

第7篇

关键词:网络软交换技术

对传输网而言,NGN指下一代智能光网络;对移动网而言,NGN指3G和后3G;对数据网而言,NGN指下一代因特网和IPV6;对电话网而言,NGN指软交换体系。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从而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业务。

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此外还提供一些基本补充业务,与传统交换呼叫控制和基本业务的提供非常类似。

1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思想

在传统的电话网中,用户接入模块、中继模块、交换矩阵、控制模块都集中在一台硬件设备中,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内部总线连接。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开放性差。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出来,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各部件独立发展,构成开放的网络架构,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软交换网络的网络架构

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分层、构件化。软交换在纵向上依次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

(1)接入层。为用户接入软交换网络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并将信息转成能够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

(2)承载层。采用分组技术,负责将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

(3)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4)业务/应用层。用来提供各类业务。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等,另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分组承载网。

3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思考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已被电信运营商广泛应用。今后,各电信运营商的交换网将以软交换为主进行建设。在电力行业,国网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软交换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新技术之一,许多网省公司也将软交换列入发展规划。山西省在电力行业率先启动了软交换建设,建设了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软交换网络。浙江电力、广东电力目前也开始进行软交换试点应用。目前,进行软交换技术在西北电网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网络建设初期

在网络建设初期,软交换提供的业务量比较小,网络规模也就相对较小。软交换需要独立设点,逐步由点到面,扩展网络容量。可以在西北电网中心汇接局设置一套软交换设备,配合综合接入设备IAD或媒体接入网关AMG和智能终端等,覆盖本地用户,提供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连接西北电力行政交换专网汇接中心及公网,实现与电话交换网络的互通。

(2)网络建设中期

在网络建设中期,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增加,网络规模扩大,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逐步增加。软交换所控制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极其接近甚至略胜一筹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退到边缘,数据网用户不断增加。这时,可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电力公司设置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通用媒体网关设备主要做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实现电力电话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开展VOIP长途业务。随着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1套软交换设备,实现双归属组网,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增加业务层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并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

(3)网络建设后期

网络建设后期,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设置软交换设备,与西北公司的软交换设备通过SIP—T、BICC协议互连互通。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就可以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以带用户为主,中继网关的功能减弱,主要是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IP视频业务等。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会议电视等。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1)实现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络的互通。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不仅是语音和数据,还包括视频业务甚至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例如,基于软交换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3)电力通信网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如载波、光纤、微波等,且各自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上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结语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已势不可挡,软交换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它的出现,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代表了网络发展的方向,将为网络的演进作出巨大贡献,不仅是在公用通信网,在各类专网包括电力专用通信网中都有应用前途,但软交换只是网络革命的前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软交换技术仍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中。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存储转发;报文;分组;数据报;虚电路;信元

   1.概述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当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不是直通专线连接,而是要经过通信网的接续过程来建立连接的时候,那么两端系统之间的传输通路就是通过通信网络中若干节点转接而成的所谓"交换线路"。在一种任意拓扑的数据通信网络中,通过网络节点的某种转接方式来实现从任一端系统到另一端系统之间接通数据通路的技术,就称为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是建立在通信子网实现的数据信号传输的基础上,它是资源子网中各个通信节点完成各种网络功能的基础。交换的数据可能是实时产生的,也可能是预先准备好的静态数据。我们认为网络的本质功能就是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技术类型及在网络系统的应用

   数据交换技术有以下几类,分别是:电路交换技术,存储转发交换技术(报文交换)以及信元交换技术(分组交换)。其中电路交换技术适用于电话网和早期网络;存储转发交换技术用于多种网络形态,是目前使用较广的一种数据交换技术;信元交换技术使用于现代ATM网络系统。

   2.1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又称线路交换技术,是最古老的一种数据交换技术。它是在数据传输和交换之前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电路,通信双方节点与通信子网中的一系列中间交换节点之间的一系列连接序列共同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模式,通信双方一旦建立连接以后就"独占使用"整条线路,直至通信结束。

特点: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1)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2)缺点: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易被浪费:在短时间数据传输时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系统间要求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2.2存储转发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交换技术是现在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数据交换技术,通信双方在通信前不再建立独占使用的物理连接,而是在通信过程中动态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交换节点也不再是简单的开关,而是具有复杂数据处理能力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在存储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包括差错检测、数据类型转换、数据传输速率变换等的功能,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灵活性。

   在存储转发交换网络中,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动态路由选择,在所传输的数据中加入必要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里包含双方的网络地址,一方面使得数据得以正确传输,另一方面在出现差错时,能够告知发送发进行数据重传。

   在电路交换系统中,通信量较大时容易导致连接无法建立或有堵塞情形出现,使得某通信过程无法建立成功。在一次通信过程中所需要交换的所有数据,加上必要的通信控制信息共同组成一次通信过程实际转换和交换的数据包,这样的数据包称为报文。一个报文的所有分组均被正确接收后,在信宿处完成组装工作,中间交换节点只处理单个分组,不进行组装,这样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数据的安全性。

   由此,存储转发交换技术又分为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1)报文交换技术

   当报文交换技术用于通信双方为相邻接点的情形,信源直接将报文投递给信宿。

   当报文交换技术的通信双方不在同一物理网络时,则将准备好的报文经由一定的路由选择机制通过中间节点传给接收方。此时,中间节点不再只是起连接的作用,其还具有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分割一个报文中有效载荷数据,并加上一定的控制信息后及报文号,组建出一个个分组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的一种数据交换模式。分组交换技术中为避免造成网络堵塞,采用了一定的流量控制机制。可是由于通信过程中要加入一些通信控制数据,因此会造成许多重复的额外的开销;

   分组交换技术根据实现机制的不同分为:数据报交换技术和虚电路交换技术。

   (1)数据报交换技术

   数据报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每次传输的数据包时分组,而后者传输的是整个报文。这是一种"无连接"的数据交换技术,它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具一定的路由算法动态选择数据报的传输路径,且这是一种无序传输。

   (2)虚电路交换技术

   虚电路交换技术与数据报交换技术不同,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分组通过建立的这一专用通道进行有序传输,因此每个分组中不再包含控制数据,降低了辅助开销。

   虚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可靠性较强,系统效率高的交换技术。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专用的逻辑连接,每个节点可以和任何节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数据报交换技术和虚电路交换技术中的分组都需根据一定的路由算法选择通信路径,但前者的每一个分组都要单独寻找路由,而虚电路交换技术中一次通信过程的所有分组只需进行一次路由选择即可。显然,按数据报方式工作的路由计算要比按虚电路方式频繁。

2.3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它提高了交换速度。它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终端与主机通信。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两种。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虚电路分组交换原理与特点

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最后,由某一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它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虚电路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但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有一条专用通路,分组 在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

3.总结

第9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各个行业,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网络技术的应用要遵循计算机的应用原则,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一定能够将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传递,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中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对网络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一定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技术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在计算机之间建立多台终端链接设备,在计算机连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在计算机上实现信息交流,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对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按照覆盖面积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3种网络都是在计算机协议下,通过数据之间的交换达成网络互通的。在网络方面也存在多种技术,在局域网中大多使用拓扑类组网技术,拓扑类普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使用中必须坚持简洁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计算机主要是有硬件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硬件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的配置,硬件标准越高计算机的运行就越快,计算机软件是程序员工作一定的语言来设计完成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坚持简洁的原则,简洁原则对计算机运行和后期保养维修都有好处。此外,就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原则了,正确的使用计算机,才能真正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需求。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原则和发展前景

2.1网络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源动力,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才能更好的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助力[1]。我国互联网用户逐步增长,虚拟网络和虚拟拨号通信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技术正在研究中,人们的生活将突破空间的局限,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校快捷办公,有效杜绝资源的浪费情况,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网络技术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规范,遵循原则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效保障。

2.2网络技术中的规范性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规范性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只有在保证网络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操作,才能促进网络的健康良性发展,使计算机网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严格地遵守规范性原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基础,在规范性前提下进行操作,计算机网络才能体现出更大的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按照规范行原则来约束计算机网络技术,满足客户对计算机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3网络技术中的简便性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简洁性原则,在组装计算机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折旧率,对硬件设备性能和价格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在计算机软件方面,要结合计算机的硬件配合选择合理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选择软件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网络技术,使计算机网络资源能够通过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计算机网络产品通过考研。较好的应用简洁性原则,可以让计算机在更新和维修的时候更加方面快捷,适合人们的需求,也能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效率,使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3.1网络虚拟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技术,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虚拟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网络虚拟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体发展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渠道越来越多,在全国事业单位和各大企业中都得到广泛推广。在企业中,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指令的完成和上传下达,实现实时对话功能,为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虚拟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有效的链接,对网络内部密码进行保护,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此外,虚拟网络技术还能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大大提高传递效率,给使用者带来更高的效益。我国的彩票发行就是采用网络虚拟技术,先前的热线法使两级服务器相互连接,在传送过程中受到很多限制,传输的成本也比较高,网络虚拟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彩票事业的发展。

3.2虚拟专用拨号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虚拟拨号技术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虚拟拨号技术与网络虚拟技术不同,在虚拟拨号技术被广泛推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网络上的资源实现资源和各类信息的共享,使信息的传递突破空间障碍,实现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传递。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网络拨号技术是通过架设光线来进行信息传递的,光纤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在传递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信息外泄,有效确保了网络的安全。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推动的同时,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减少了对网络资源的占用,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利用效率。

3.3数据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数据交换技术是以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前提和基础的,数据库指的是在计算机内部能够存储数据的地方,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在数据库中可以有效的存储数据,是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维护,数据交换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严谨科学的数据交换技术,能够加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沟通。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对各类图像、声音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当前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拓展到到了很多领域,如声音处理、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掌握它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4结论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便捷,相对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广虚拟拨号技术和虚拟网络技术等,并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新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4(1):7.

[2]冯卫刚,许珂乐.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S1):94-95,75.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通讯 技术 l展计

一、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所谓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地理上比较分散的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就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以及设备想换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实现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三部分: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与协议。如果按网络的逻辑功能,计算机网络又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的数据通信,资源子网主要负责网络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1.远程终端连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2.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台计算机可以实现互相联系,能够实现两台计算之间进行互相连接通讯。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定了国际标准组织。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TCP/IP协议的诞生。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络系统日渐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希望将自己的计算机连网。然而实现不同系列、不同品牌的计算机互连,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早在当初设计ARPANET时,就有专家提出了层次模型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着手寻找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途径。

4.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20世纪90年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特点: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自OSI参考模型推出后,计算机网络一直沿着标准化的方向在发展,而网络标准化的最大体现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最辉煌的成就,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并已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Internet也使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即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使得凡遵循TCP/IP的各种计算机网络都能相互通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进一步向着开放、高速、高性能方向发展。由于Internet还存在着技术和功能上的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Internet不堪重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NGI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开发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下一代网络结构,使之端到端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 Mb/s甚至10 Gb/s;提供更为先进、实时性更高的网络应用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高性能的全球通信、环境监测和预报等,NGII计划将使用超高速全光网络,能实现更快速的交换和路径选择;保证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结合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信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同时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计算机通信革命带来以下这些重要事实: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传输设备)之间不再有本质上的区别。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视频通信之间也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单处理器计算机、多处理器计算机、局域网、城域网和远距离网络之间的区别也日趋模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多种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社会需要在文明中进步,未来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认证

一、背景

在ICT发展的过程中,数据通信技术是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路由与交换技术》是整个数据通信技术的核心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路由与交换的原理,常用的路由与交换协议,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网络拓扑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得学生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有效的教学与考核十分重要,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

二、课程发展过程

我校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开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开设较粗放,实验环境不足,授课内容按照路由技术、交换技术分开开展;第二阶段,逐步依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CCNA课程进行授课,将CCNA认证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并引入思科的PT模拟器以及物理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实验,利用思科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E-learning进行在线学习的考核,并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第三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国内的网络设备厂商逐步占据了国内的主流市场,Cisco在国内的产品占有率逐步降低,学生在工作后更多的面对国内厂商的设备,特别是华为设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同时,华为也有一套完整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行业认可度较高,因此,我们引入华为的HCNA的路由与交换认证,将华为的认证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教材也选用了华为的HCNA教材,在课程标准中,删除了思科专有的协议内容,如EIGRP和IGRP。结合华为的HCNA,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以及进行网络项目的能力,从学生学习和实际工程项目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部分,即二层交换式网络配置与管理、三层交换式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互联与广域网架设。从工程设计角度对内容进行整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验模拟器与设备相结合

本门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锻炼配置与管理的能力。因此,从早期的思科的Packettracer到现在华为的eNSP(EnterpriseNetworkSimulationPlatform),一直都是实训室电脑上必备的软件,同时还会结合Wireshark等抓包分析工具来分析协议中数据的交互。教师在完成课程知识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后,学生需要按照课堂布置的实验要求,完成技能训练,通过练习掌握配置命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实验室的网络设备,要求学生分组在真实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配置,锻炼学习调试设备的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我们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通过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课程学习网站,教学过程借助平台开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平台进行课程预习、课上教学、课后考核等环节,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考核与认证、竞赛结合,以证促学,以赛促教

本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紧密结合了华为的职业资格认证,因此结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允许学生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如HCNA、CCNA,进行学分置换,同时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按照中级的职业认证标准加深学习的难度,通过认证的学习和获取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结合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如省技能竞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华为杯网络技能大赛,将大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并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历年来学生获得各类竞赛奖项十余项,同时,不少学生考取了CCIE、HCIE、HCNP、HCNA等各种认证。

(二)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结合

本门课程重视学生的技能,但是同时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吃透学懂,因此考核方式的设计尤为重要。为了通过考核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熟练技能,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学生的日常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学平台视频的观看等环节。期末考核既有技能考核也有理论考核,要求学生不但能进行设备的配置,还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在考核形式上均通过这两种形式结合来完成。

五、结束语

第12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58-02

一、“IP化”与VOIP

目前,整个网络正在向“IP化”转换过程中。“IP化”,就是把不同类型的、需要通过链路传输的信息流,统一转换归纳为TCP/IP数据流,通过一套TCP/IP网络传输即可,而不必要为不同的业务建设不同的传输介质和管理平台。例如,在TCP/IP网络出现之初,仅能供文件传输使用,还没有oIP的概念,那时候其实就是FoIP(File over IP)。后来可以直接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数据的技术了,比如:数据库远程客户端写入、网络打印,而不是提交一个文件,这时候就是Data over IP。再后来,出现了通过IP网络传输语音、视频的技术,就出现了VoIP。

“IP化”是“三网合一”的基础,所谓“三网合一”是指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体化,即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将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种业务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的技术。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中国语音IP化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三大通信业务运营商全部成为VoIP业务运营商。

VoIP 又称 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为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达到了在IP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的目的。IP电话极大地改进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通信的费用,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宽带多媒体应用的发展。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二、VoIP课程的设置

由上文可以看出,VoIP是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今后所必需掌握的一门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三网合一”的大前提下,学生在从事一些基站和设备的维护工作过程中,也将需要掌握一定的VoIP知识和技能,因此,将VoIP技术引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定位

《VoIP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NGN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VoIP基本原理;掌握VoIP核心技术;掌握VoIP中采用的协议;了解VoIP网关技术;掌握VoIP技术应用。让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具有从事VoIP网络的操作、维护、网络工程设计、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如网络设备制造商的相关认证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VoIP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VoIP网络电话、VoIP核心技术、VoIP的协议、VoIP网关技术,通过实践掌握VoIP网络的规划、设计、维护及管理;为学生能胜任VoIP网络维护、VoIP网络调测和配置、VoIP组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1.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方式的定义、特点;掌握NGN的概念、技术特征和标准;掌握NGN的分层技术;了解NGN国内外标准研究现状。掌握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掌握软交换的主要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和协议;掌握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掌握VoIP的协议体系;掌握VoIP网络电话的概念、种类和机构;掌握VoIP信令技术;掌握语音码技术;掌握实时传输技术;掌握H.323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H.248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SIP协议原理、呼叫流程;掌握VoIP网关技术。

2.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我国NGN的产业化情况;会使用典型VoIP业务;能够描述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能够描述软交换设备的硬件结构、功能组成;会软交换技术的协议应用;能够描述VoIP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协议;会计算多媒体数据在IP网络中传送时所占带宽;能描述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的概述、消息和模型;清楚H.323协议、H.248协议、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应用;能调测IAD-I508C、IBX1000设备;能处理IAD-I508C、IBX1000设备组网的故障;会配置视频电话V500;能描述VoIP的校园网和企业网以及EPON网中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程全网观念;树立客户至上、用心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钻研业务、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热爱并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4.课程内容

《VoIP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网络行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以“强化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根据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定位于移动通信行业中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岗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VoIP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达到VoIP通信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以后从事VoIP基站建设与维护、VoIP网络规划与优化、VoIP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课程设计

《VoIP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模块化结构、驱动式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岗位的工作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VoIP技术》课程可以划分为以下7个学习情境:首先认识“NGN网络基础”、“软交换技术基础”、“VoIP网络电话”“VoIP技术基础”、“VoIP网关技术”课程教学模块;然后,理实结合、现场教学具体分析“VoIP协议原理及应用”、“VoIP的实训项目”,掌握VoIP技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模块设计以工作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6.课程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操作、课程操作测验、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实施开放题库的开放式巩固练习方式,在完全练习过理论题库和技能鉴定题库后,考试不成为问题,目标明确,不用再去揣摩教师的考试重点,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7.教材的选用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VolP通信工程师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现场教学、理实结合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VoIP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自编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取校企共建教材的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并且将企业的培训教程和培训手册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

(2)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脉络,以项目驱动来展开教材的编写。并将行业标准、规范及行业认证内容引入其中。

三、《VoIP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实施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结合的工作驱动式教学,以工作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VoIP设备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VoIP组网的设计。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现的典型工作,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仿真教学环境来优化教学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频次,要紧密结合VoIP通信工程师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VoIP技术》课程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可能出现校内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学生在课上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增加课下练习时间,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