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形式

会计核算的形式

时间:2023-09-14 17:4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形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的形式

第1篇

一、会计核算形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二、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一)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三)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四)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三、完善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与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二)以会计核算为平台,实现会计核算和国库收付的有效衔接

实行会计核算制和国库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第2篇

一、会计核算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局限性

现代的会计损益核算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表达关于一项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其基本方式就是以收入减去费用得到关于该项经营活动的利润。而会计基本理论中存在一个理性的假定-持续经营假定,正是由于这一假定从根本上否定了核算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不可能对没有终结点的过程做出完整的说明。基于这一假定,作为本身应该说明一项经济活动全过程结果的会计核算,却无法说明一项经济活动全过程及其结果,于是在确认损益结果的计算时,会计损益核算必须遵守会计分期假定。而遵守会计分期假定,则必然使得会计核算的结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一系列指标,都具有了其重要的特征-期间性。这就是说,现代会计所计算确认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都只是一定期间的结果,因而也只是对一定期间所作的说明,而不是对全过程最终结果的说明。由于持续经营假定的限制,现代会计不可能将各个期间的结果进行汇总处理,以期获得关于一项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结论。

应该看到,由于会计分期假定,使得各个期间的会计资料在形式上表现出彼此间的独立性或者说无关联性,并未表现出关于同一时间过程的内在统一性。由于这些资料只对本期间作出说明,因而也就未能显现出对各个期间资料进行时间价值调整的内在统一性和内在必然性。而在现代经营活动中,我们对一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最终结果作出核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表现在一般所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质上是分段落进行的,也就是说,经营活动实质上是由若干时间长度有限,且彼此相对独立的经营活动段落在观念上连接而构成的。

二、固定资产是微观主体经营活动的形式和时间组织特点的关键因素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的专门化趋势日益加强,以至于最后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将围绕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而得以组织和进行。因为固定资产是以其自身的使用价值的发挥来为企业服务,也就是说企业经营活动过程所消费的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使用价值来为企业服务的资产,典型的就是生产经营能力资产,而生产经营能力资产的主要内容就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本身的自然性质尤其是经济性质决定了其寿命的有限性。随着固定资产的形态改变,其效用的降低乃至消失也是必然的。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间特征就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寿命特征,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表现出是由若干个有限时间长度连接而成的过程。

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内,经营活动本质上是简单重复的过程。当经济寿命结束时,才又开始一个新的寿命周期过程。所谓扩大再生产其实是寿命周期之际的时点行为,这一行为完成后,就形成新水平上的简单再生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扩大再生产,实际上就意味着原规模水平的简单再生产已经被人为地终结而开始一个新的简单再生产项目。虽然结果表现出生产规模的扩大,但这必然是在新规模水平上进行的简单再生产。严格地讲,所谓扩大再生产,只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对生产规模或时间属性具有改变意义的外在因素,而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而它决不可能是具有持续特征的生产行为的一个具体类别。

三、产品寿命周期现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组织特征上的重要影响

这种现象源于宏观方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因素,这种调整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是使得任何消费品都具有有限的寿命周期,其经济寿命周期日益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将会加快。而产品经济寿命周期日益缩短,必然会选择小批量、订单式的商品生产模式。同时,这种产品的寿命周期特征又必然导致生产过程自身的技术结构的调整。而在现代经济活动的高技术含量特征的经济,则表现就是在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日益提高和其技术性日益先进化,决定企业生产组织时间性特征的固定资产专业化特征也日益明显。资产日益专业化又使得企业按照某一种特定产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来组织的特征更加明显。于是,在企业这种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基础上,现代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就开始产生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项目。项目意义其实就是一次完整的资本投放和回收过程。同时,一次完整的资本投放和回收过程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周期过程。

既然一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过程取决于投放于其中的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过程,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可能,即按照固定资产寿命周期亦即按照项目的完整时间过程组织核算的可行性,也就是核算每一个按照固定资产寿命周期确定的经营活动可能的最终结果。这种核算,也就是对一个时间长度有限的经营活动过程所进行的核算,也就有可能将这样一个过程的全部内容以及最终结果进行完整准确表达。

四、怎样进行以项目为对象的会计核算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是现代化企业建设的必然。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呈几何系数迅猛增长,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是企业的焦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市场化不断推进和我国企业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建设现代化的企业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而规划化的企业会计核算时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必经之路。因此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研究,意义重大。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核算缺乏制度化约束

企业会计核算有叫企业会计反映,企业会计核算通过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流转状况。会计实施的企业核算有助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经营运作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全盘把握,并作为企业管理层查缺补漏的依据,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但大多企业在实际经营运作中,会计核算缺乏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不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是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制度贯彻落实、宏观会计管理的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1]。尽管我国建立起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实际工作中,这些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许多企业的领导层的权力过大,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会计核算信息结果甚至依照领导层的意志,而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混乱,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会计管理利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但是由于监督的目标不准确,仅仅是以平衡预算为目的。

2.企业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

会计核算程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会计报表有机结合的形式[2]。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账务处理程序随意性大,财务权力过于集中,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中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所有者通常随意使用企业资产,导致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财产混乱,会计对企业财产进行核算时困难重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企业所有者通常指示会计做假账,自己一套账,对外被查一套账,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和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更不能实现制度化的培训学习制度,因而导致其会计核算人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财会制度的要求。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策略

1.构建制度化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构建制度化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必不可少。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

2.健全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基础,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3]。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科学管理,避免滋违法行为。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考核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

通过强化社会监督理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通过第三方验资企业和委托审核会计工作使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通过借助社会监督,是会计事务成为企业主要的外部监督理论。社会监督首先从资质着手,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注册资质。其次,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责任,规范收费准则,公开委托服务。税务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查稽核会计中介的会计报表审核和年签证工作,在中介结构记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指导。通过外部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但最终还需企业自身打好基础做好会计核算工作[4]。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必经之路。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理念、培养会计核算人才、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提升人员素质才能真正构建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莲鸿.浅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2(05).

[2]张冬敏.论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03).

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解决办法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新形式

中国的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中国经济不断的改革,多数企业已经基本适应新的会计核销程序,尤其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制度更加的合理规范。相对于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跟外界经济沟通较少,还是遵循传统的会计核算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核算要求,对于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审计模式很不适应。如何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思想严重,无法与预算执行相适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长期思想是国家给多少,单位花多少,预算计划性思想意识淡薄,每年编制预算也是按照往年模式填报,没有将明年将要实施的工作项目,资金需求做入预算,缺乏计划性。等到资金下达,按照给的资金额度花,有钱就做项目,没有钱就等钱做项目,没有将每年编制预算与下年经费支出联系起来。每年申请下来的预算,也没有完全做到按照预算相应支出,预算执行做的也不到位。由此导致事业单位核算的预算执行只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而言。造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很多问题。

2.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单据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规范、合理的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原始凭证不规范的现象发生,发票大小写不符、缺少印章、少填、漏填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记账凭证不规范、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有的事业单位没有事先做好计划,混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差别。报销的原始单据无法区分项目,无法做到转款专用,会计核算凭证录入无法分清资金使用方向,造成有的项目资金结余,有的项目资金超支。第二,有的事业单位只重视拨款数,没有将资金使用方向与预算执行联系起来,造成资金支出与批复预算不相符。使编制预算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2.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资产作为组成单位的主要载体,在会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但是多年的陈旧习惯,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符合固定资产的没有及时记录固定资产账,有的固定资产是估值入账,实际固定资产价值未及时补充入账,达到报废使用年限或丢失损毁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做报废处理,长时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事业单位的效益也造成很大影响,使社会资源遭到无形的浪费。

3关于如何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3.1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问题是否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首先要建立事业单位内部完善的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审核监督机制,正确的会计核算措施要坚持,在会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内部监督机制也要落实到实处,运用奖惩考核机制,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人员更加好好工作。

3.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精确度,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时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对日常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必须严格审查,对不合格的原始凭证一律退回,每笔会计核算都认真做好账务处理,对于账务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做好相应处理。

3.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要按照年份装订归档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装订成册,在财务部门保管一年,如果没有出现问题,一年后将会计档案交予档案室存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保管期限较长,事业单位要妥善保管,供查档。3.4做好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转固、清查、盘亏、报废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定,设立专人管理固定资产。监督部门做好监督。购买固定资产要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领导同意后,根据采购商品种类和金额决定是否采用政府采购,如果需要政府采购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不需要政府采购的也要提供三方询价、合同等相应手续。对于采购来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专人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对于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按照盘亏、报废的相关规定,做好盘亏、报废资料的准备上报工作。及时对固定资产的盘亏报废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确保国家固定资产不会造成损失。

3.5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会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不断的学习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接触到新的财务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适应当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

3.6加大审计密度,使审计常态化,提高会计人员的警惕意识。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对事业单位近几年账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审计人员提出整改意见,事业单位领导组织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出整改方案,并将最后的整改结果报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审计部门的审核能够发现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整改,能够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以上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简述只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问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不断被暴露出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接受各方面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越来越重视,会计核算最终会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荣.浅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会计师,2013(9):25.

[2]张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9):28.

[3]王利萍.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0.

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会计核算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固定财务资产核算不合理

医院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机构,医院的支出分为固定费用、可控费用及直接成本等,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医院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医院在实际财务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设定专门核算的固定资产项目。所以医院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固定资产项目不利于明确资产的增减值,对后期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较大的问题。

(二)医院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

医院成本项目较多,包括复杂的药物性成本、住院成本以及医疗服务成本等。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包含成本核算、利润的核算、负债的核算等等,这些方面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都不能忽视。医院的成本核算必须要将职工薪金、医疗设备费用以及药品费用等等都包含在内,这些内容在核算的过程中比较麻烦,可能会涉及较多比清晰的项目,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不准确、考虑不全面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医院财务坏账准备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一把是随着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尽管医院规范的制定医保制定也难免出现“超大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医院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是计提的还账准备相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来说比较少。国家规定医院坏账准备的具体额度,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才能注销,导致医院财务核算中有大量的坏账,账目核算不清晰,不利于医院资金周转,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对医院的长期发展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实施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并且在资产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实施。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医院实际上已经对没有价值的设备进行淘汰,这些设备均被确定为资产,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企业资产不详实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发展中企业规定与固定资产支出后可能会使流入企业的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延长财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降低了产品的实际成本。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各个部分的装修、维修,保障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完善会计核算科目

会计核算科目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确定医院会计核算中对所适应会计科目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医院后续会计核算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医院会计核算体系中是利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在新会计制度下满足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要去,同时对传统会计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基于此,新会计制度下要不断完善会计科目,增加公益性会计核算和长期债权投资,并明确划分医院核算的统计形式,删减不必要的核算科目,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

(三)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患者人数较多,加上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农合保险、社会保险等财务性的共同结合,导致医院账目常常出现坏账。医院坏账主要与“应收医疗款”有重要的联系,而医院设置的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医院病人医疗费用”包含在内,这些费用可以核算在“应收医院人医药费”上,同时加上“其他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或者数额比较大的坏账处理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冲销。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工作能够很好的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额促进医院稳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疗企业发展形式不断完善,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也至关重要。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对我国医疗事业单位存在的固定资产方面的问题、院成本核算方法的问题以及坏账准备提取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积极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完善会计核算科目,在新制度引导下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印辉,于润吉.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欠及改进办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4

[2]成叶芳.探究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16

第7篇

关键词: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优化思路;实施策略

零售业是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我国现今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零售业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推广运用。零售业可以通过商铺的特征进行分类,其中包括百货店、专卖店以及购物中心等形式,并且现今比较流行的直销中心也包括在内。但由于零售业的经营和销售模式的特殊性,其会计核算模式也有所不同,所以零售业一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重视,并根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良好推动我国零售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现今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发展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零售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渐细化了发展形式,零售业的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逐渐脱离了销售业的形式,而当时百货业逐渐成为零售业的主导形势。之后电子技术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它将传统的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从手工形式逐渐变为计算机处理形式,零售业的业务流程也逐渐以管理模式为主了。但当时的计算机管理形式没有那么先进,会计核算模式只围绕着单品销售形式进行核算,这样导致会计核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这样对于零售业的联营代销和经销采购来说,在商场中两者都是由营业员进行产品销售,联营代销在商场中并没有将产品的所有权交给商场,但商场却为其提供营业员进行销售,这样就是将管理责任交给商场,这样就会使联营代销和经销采购的形式相同,其两者的商品都是由统一管理。对于联合经营的形式来说,这种核算模式却是比较有用的。

(二)现今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零售业的厂商合作形式的变化是随着零售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这对我国商品丰富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并且也加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力,而对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形势,零售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将自身的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扩大,并有效培养专业型人才,对自身零售业经营环境和模式进行优化,建立良好的行业品牌,这样才能有效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有些企业为了从竞争中取得胜利,却将各项成本费用提高,以这样的形式保持自身产品和经营形式取得优势,但随着内部成本费用的不断提升,导致行业的利润空间逐渐降低,这样对于零售业的未来发展却没有帮助,并且对于市场竞争也不好取得良好作用。有些零售业的供应商来说,都比较愿意参与到销售管理工作中,这样就能进入到企业前端管理系统中。现今我国市场中的商品逐渐丰富起来,而供应商也对销售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重视,其中市场的价格控制是最受供应商关注的,零售企业也要讲商品的调配权进行良好的掌握,在商场中自己派出促销员或是导购员,这样就可以进行双向管理。而这样的形式对于商品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形式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其中主要的管理责任就由供应商来负责。并且供应商也要自己的物流系统和库存系统,供应商也要对商品上交财产险,这样可以保证及时赔付出现相关损失。但现今的商品流向零售业后,其损失很少有供应商赔付,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零售业自己来承担损失带来的风险。对于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来说,财务系统都是一单品售价进行核算的,这一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问题,而且其入库返库业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零售业的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精准度相对比较差,由于这些因素,导致零售业会计核算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零售业一定要制定良好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并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良好的优化,有效保障零售业更好的发展。

二、现今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的优化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保障零售业会计体系有效运行

零售业的情况相对比较特殊,零售业的会计核算形式与其他的行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零售业若想保障会计核算形式能够面对各种特殊情况,那么就比较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的原则来制定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制定一直能够相互制衡的控制系统。零售业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其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界定,之后再根据其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所以零售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内容进行科学制定,并有效对营业性收入进行良好的预算,在制定科学合理管理和控制措施,有效对预算结果进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之前的风险意识,在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效保障零售业可以稳定发展,并保障零售业获得的信息具有准确性。

(二)运用较为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系统

零售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复杂、繁琐,零售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核算工作,必须要制定良好的核算模式,有效运用良好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现今我国零售业最多运用的是会计核算流程控制管理软件进行核算,但是能够全面对零售业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软件在市面上却很少见,而随着我国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较为成熟的软件运用在零售业会计管理中,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良好进行。对于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来说,一定要结合零售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来进行会计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会计管理软件具有有效性,能够良好推动零售业稳定发展。

(三)运用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障零售业良好发展

零售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涉及到自身的内部环节的,零售业若想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那么就必须要对零售业内部各个项目进行良好的管理。首先零售业要对商品库存和相关资料进行掌控,并对商品的信息和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再运用计算机系统将具体的合同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有效将零售业的信息和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这样就会降低误差的出现,有效保障供应商和零售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为零售业带来良好的利润,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体系有效运行,良好推动零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业要想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那么就必须要将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优化,并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保障零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零售业的特殊性,导致会计核算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零售业要根据自身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运用较为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有效运行,并能良好保障零售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相存.浅议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09):458-460.

[2]耿晓玥.浅析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07):201-203.

[3]杨世军.浅议百货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J].绿色财会,2007(08):166-168.

第8篇

一、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会计电算化的记账方式。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授予主管的权利,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期间,选用具体的核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选择相关行业的配置会计科目,完成账套参数的设立后,就可以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方法。创立完账套之后,先核算出一些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即操作人员的选定,明确分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接着,科学的设计会计科目,创建会计核算科目的核算体系;最后,输入初始的余额,将已建立在电算化系统中的系统数据,进行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集中发展。

2、会计报表的实现形式。在电算化系统中实现计划报表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来实现的。将大部分的会计资料整理出来,区分出不同的会计对象,分别对会计内容进行监督,进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在形式上,使不同的账号或账页被会计科目表替代。在计算机的系统中,主要将设置的账户和输入的凭证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过程中,多个会计科目表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它们的从属和交叉关系,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会计科目表。会计核算系统在处理内部数据时,将科目编码作为判断会计科目的唯一凭证,清楚的区分核算的分级模式。然后,在会计电算的业务处理中,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主要将会计档案资料用报表的形式登记出来。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的核心是电算化系统的业务处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不同,使得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的方法也有明显的区别。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方法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凭证数据的类型和范围得到有效的控制,键盘操作的笔误问题严重,检验凭证的正确性明显,电算化系统根据不同的配置范围进行汇总,加快了汇总速度和汇总的准确性,减少账户登记结果的疏漏。

3、会计电算化的对账过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账户生成过程中,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自动转账有两种转账方法,第一种是直接从转账数据中选取生成记账凭证,比如,结账期间的损益。第二种是利用比较复杂的函数运算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编制会计报表,首先设计会计报表格式,然后定义数据来源。这一阶段可以长期使用,它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结果、完成会计报表的设计,随时准备着纵向汇总和比较分析。会计报表软件的使用,编制出了许多详细的会计报表,为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得到了更加优越的会计信息。

二、电算化环境下的核算改革问题

1、会计软件的管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管理具有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的特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预测和决策,它主要对会计的核算进行预期的预算,决策相关的会计核算信息内容,控制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事后措施,加强对事后的分析。使得用户在进行核算时,能够更加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使用系统的集成技术,综合各个多功能的系统,建立一个强大的会计信息体系。

2、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控制。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中,会计软件的预设置具有防止反复操作的程序,同时还能够减少操作的遗漏。它可以帮助会计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错误的操作信息,更加方便地完成会计软件的运用,实现计算机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一体化。采用会计软件预测企业的潜在风险,实现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对会计职能的影响。在会计传统核算中,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而步入电算化阶段后,会计职能逐渐朝着事中控制以及事前预测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自身的管理职能。与此同时,电算化环境下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使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应用到日常管理之中。

4、对内控管理的影响。电算化会计核算可以更好的实现内控环境控制,为了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减少舞弊等现象的发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为了避免会计数据遭到更改、破坏或者数据泄密,更需要引进不同的核算方法来对计算机的会计数据和相关程序进行保护,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随着电算化环境中会计核算方法改革的不断发展,制定了各种监督机制,会计核算的内容和会计软件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新。经济业务中进行的会计计算和记录,经过系统、连续、完整的调整,正成为现代事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为广大的经济管理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会计电算化环境的条件下,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也在逐渐地变化,形式、内容、要求方面都在不断的更新,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都更加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发展和改革。

作者:刘靖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制度 问题 完善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

1 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1.1 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1.2 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1.3 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使得做了假也白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1.4 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 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相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密不可分,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而现在将两者分离,对两者都不利。核算监督工作被核算中心“夺去”后,行政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原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2.2 财务支出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较大出入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2.3 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激励机制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往往过分强调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监督的问题。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还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说明会计核算中心只单方面强调其独立性,忽视了服务性。另外,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会计人员如何奖惩,均很难确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2.4 监督面难以拓宽,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

3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对策

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支出的核算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预算单位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实物资产管理、备用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和报账员岗位职责分工等;资金控制由现金管理向预算编制、预算申请计划和实物资产管理过渡。会计核算中心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与审核(以各预算单位为基础)、与政府采购部门的协调、资金支出计划、实物资产总量控制、基本会计核算与业务流程规范等,担负审批、核算、监控等全方位的责任。

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际惯例,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标准编制,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预算一经权力机关(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财务核算中心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第10篇

1.1会计核算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核算的工作人员都是要求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且在操作水平上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经常是良莠不齐的,核算人员在工作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集中核算的会计人员通常都是从下属单位中调过来的,有些人员是通过社会招聘来的,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很多的人员对核算单位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核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在集中核算的时候,在理论上各个核算单位在经济业务上应该是相同或者是相近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各个单位在经济业务上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这样就给会计集中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进行集中核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非常严谨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在核算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认真负责。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会计核算人员一定要对核算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核算单位进行核算,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了解,核算人员在核算的时候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客服主观性,从核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对核算人员的素质进行要求,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是非常大的。

1.2权利与责任不能互相统一

在会计核算模式下,经常会出现同一项经济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在资金进行调度的时候可以进行集中的核算,但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个部门对同一项资金进行处理,而且很多的部门在关系上都是平级的,不存在任何的隶属关系,这种调动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情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资金的调动和资金的使用分别进行不同的核算,会使得经济的决策及审核不能同时进行,经济的决策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够进行的,但是对经济活动的审核不能及时来进行,这样对经济决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资金的审核和资金的使用单位出现分离的情况,会导致会计在核算的时候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使会计核算的功能很难起到效果。在对资金进行使用的时候,是在不同的部门中的,这样就会使得资金在运动的时候责任很难划分清楚,资金的使用方对资金的使用经常会出现责任和权利不对等的情况。资金的使用者和会计核算在行政管理方面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会导致在核算的时候出现权利责任不清的情况,当出现重大的经济责任的时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在资金的调动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对责任和权利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得会计核算的时候,可以不影响正常的集中核算。

1.3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

会计核算的主体就是各项经济业务,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任何经济业务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在企业中,资金的运动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一定要有经济业务的存在。会计核算运行后,会计人员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由于环境条件的所限,会计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资金帐务处理与生产业务活动很难达到完整和谐统一,其次,在不了解单位生产业务活动的前提下,会计核算所进行的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对原始凭证形式上的审核,而对原始凭证有关内容方面的实质性审核几乎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这种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单纯进行的封闭式的会计核算,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从而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见,以会计人员集中办公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其工作的负面效果是显然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会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并勇于提出目前会计核算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现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日趋完善。

1.4报帐员的管理以及集中核算

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按照会计核算运行的思路,会计核算正式开始运行后,原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自动取消,会计工作相应转入由财政部门领导的会计核算,原单位只设置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各单位与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手续。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报帐员的权限和职责是什么,如何对报帐员进行切合实际的管理,各单位的会计机构撤销后,原来由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的除会计核算之外的其他会计事务性工作该由谁来负责完成等。会计核算全面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却把编制会计报表甚至财务决算等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交由报帐员来完成,报帐员既没有参与帐务处理,也无法掌握相关的财务资料,不可能完成类似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本来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资料,接受财务审计时却要求报帐员签字认同,报帐员只是一名具体办理会计事务的工作人员,在责任承担方面既不能代表会计核算,更不能代表各核算单位,让报帐员来完成会计报表或对有关会计资料签字负责,远远超出了报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2关于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鉴于会计核算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使会计核算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起到整顿经济秩序的先锋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首先,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集中核算单位、会计核算、报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以明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严格把关,进入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要进行政治品德、理论水平以及务实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杜绝“人情岗,关系网”,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确保会计核算质量。此外,财政部门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会计核算的会计工作人员抽出一定的时间走出封闭式的柜台,更多了解一些集中核算单位的生产业务及其基本情况,尽量使会计核算结果符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探索研究财务与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会计核算在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上顺利运行。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会计核算工作历来是所有经济领域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事业单位转企业等改革措施中,由于人员变动、机构变化等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紧跟步伐,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我国整体会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

1.缺乏规范性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硬伤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和事业单位内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法制化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以往没出现的状况没有及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在出现新问题时,无法参考借鉴,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根据自身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旧制度不与时俱进,或者形式大于内容,有心想改革进步,却没有完善的规则做参考,这大大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工作,不利于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1]。

2.会计方面负责人管理不严,部分信息失真

大多数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方面的领导缺少严格监管的意识,他们忽略了会计是一个严格的职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各项数据,相关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加上各个部门不沟通,造成数据混淆和错误,导致部分信息失真[2]。

3.招聘不规范,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

事业单位招聘会计核算员工时,对职位的要求不到位或说法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合格的员工可能因为学历低,或者没有会计从业经验,专业技能不到位,就不能很好胜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位,在日后的工作中,会计核算就不符合要求,阻碍整体工作的进行。

4.关于会计核算的新要求和新规范宣传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会有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信息滞后,使会计核算工作还遵循传统规则,跟不上新要求。从中央到省份,省会城市到地级城市,城市到农村,上级到下级部门等,消息的滞后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的不便,文化水平的局限,都会造成这种现象,这大大阻碍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进程。

二、目前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诸多问题的缘由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要求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朝着市场化发展。在这个改革时期,砖砌改革,控制编制,部分合同制度的制定,等等,整体制度都不完善,加上工作人员的接受能力有一个时间差,还有一些理解不到位等,都会导致会计核算的问题。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各机构共同配合进步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顺应新形势,制定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状况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断更新改进,为整个会计核算做好基础。第二,各个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情况,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保证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每个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的员工,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多出谋划策。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会计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贡献[3]。

2.严格监管,明确奖惩

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部门的领导,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监管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核对原始凭据,统计财政收入和支出,争取做到分毫不差,杜绝模棱两可。另外,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犯错误的人员严加惩罚,进而端正所有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要求会计核算员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不要谨小慎微,遇到问题要敢于上报,自己的问题要勇于承认。

3.严查会计人员相关凭证,加强培训,杜绝证件作假

一方面,对已经录用的老员工,重新审核会计证等相关信息,过期或失效的允许及时补办或重新考试,如果发现信息造假现象,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在日后的招聘工作中,会计核算职位要提高要求,对报考人员的凭证要认真核算,杜绝信息造假。

4.定期进行会计方面规章制度的宣传,可适当采用测验形式

对于新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宣传,各地方事业单位要有时效性,及时掌握中央的新规制度,并组织员工学习,必要时可通过测验的形式检查宣传效果。关于一些农村的事业单位,可能一些老员工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或思想传统,要及时进行沟通,确认宣传效果,为会计核算发展做好基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宣传到位可以促进工作进展,各部门必须重视起来,上级向下级传达资料,也要做到及时沟通,确认其接受程度。

四、结论

除了上述措施,事业单位还可根据自身条件运用高科技作业,如多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数据准确性,但在这之前首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所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仅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事业单位和政府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中国会计核算事业发展做贡献,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好基础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克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11.

[2]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7):102-103.

第12篇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如下:

第一,制度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该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民营医院、慈善医院、外资医院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而非公有制医院会计核算目前尚无制度规定。

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一未明确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存在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前医院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益明显,有必要引入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二未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会计主体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目前医院会计核算中,托管、资产重组等新经济事项不断涌现,只有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判断事实并在会计信息上予以反映,才有利于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三未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二者并不相同。而支出核算作为医院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地划分则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同时也可以避免随意列支造成的收支结余不实。

第三,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现行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仅限于医院及上级部门。现行医院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且内容不完整;财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重法律形式轻经济实质;重货币性信息轻非货币性信息;重硬性资产轻软资产;重财务资轻财务核心能力,重历史轻未来等。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的涌现,除政府部门以外,不同方面的人员获取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各方面要求医院披露的会计信息不断增多,医院内部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都希望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尽早作出对策。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措施如下:

第一,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而在实际操作中,照搬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核算办法,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实际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因此,建议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下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二,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为了加强对医院的会计核算,解决医院发展中的新问题,特别是解决净资产不实、总资产虚增的问题,应该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以准确计算和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针对医院经营环境的现状,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现有医院会计核算应该与时俱进增加反映时代要求和经营要求的一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以利于医院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第三,充分考虑面临的各种风险。谨慎性原则是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于竞争以及未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医院各种资产都存在着减值风险,故对于医院的药品、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均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医院风险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就会导致巨额经济赔偿,必然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医院实施谨慎原则,合理估计存在的风险,就能及时防范与化解风险。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资产以原始价值记账,不因市场波动而变化,难以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有必要引入库存物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正确反映资产价值。

第四,改进医院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顾客导向》特别报告指出,完整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的信息;经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在改进医院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过程中应借鉴上述内容,不断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财务分析,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