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55-02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高职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院校,所以项目教学法是完全适用于这门课程的,让学生不仅仅能过全方面地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当今的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所以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让这门课程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制定完整、正确的教学体系。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大部分侧重于对理论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起着讲解知识的角色,而不能和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教学内容也比较传统,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与实际工作方面的实训有所脱节,这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领悟能力低,对课程内容不能够完全很好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机专业更加深入的学习不能奠定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学生对待这门课程没有创新力,动手能力差,不能成为技能型人才,所以一定要在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才能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完整的项目设定,在课堂中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小项目,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项目的分析和设计,包括最后的实施和最后的评价。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最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包括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的商业活动有必要的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独立思考、设计的学习行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性,可以和其他很多学科相互结合学习,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方法
3.1 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性质的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忽略实践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只是依靠想象力来理解理论知识,而是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这样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把工作目标从简单到复杂过度,遵循单一到综合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方面过渡,把这门课程作为走向社会的一项技能。
3.2 注重任务为载体,项目是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只是遵循教师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教学理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把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分解为许多个小模块,并且要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够通过因特网来掌握各项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来进行授课,在课堂中适当的提出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根深一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3.3 选取适当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项目、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展示和评估、归档等,其中必须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项目,选取项目的时候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据,抽选接近社会工作的现实材料,但是其中也要包含重要的教学知识点,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身边实际的素材,这样更有益于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要对学生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学生能对自己钻研的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择实用的教材,在项目中要把整个教学内容全部概括在里面,但是分类要清楚,采用项目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师要依据教学方法选择相应的教材载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养都不一样,所以要采取分组的措施,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划分小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分工,既能做到独立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般知识难度比较大的项目教材内容要选择小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导要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有问题不能解决,老师要采取引导性的指导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教学中最后的总结也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到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最佳思考方法,能够清晰的总结技巧。
5 结束语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在项目教学法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人才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前景才更加广阔,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学普, 邵长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3(24).
[2] 徐霞.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及其应用[J]. 电子制作, 2015(8): 129-129.
[3] 文益民, 谭爱平.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3).
[4] 蒙芳.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大众科技, 2010(7).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从近些年的教育来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日渐发展促使资源管理呈现出高效性,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技术管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人已经掌握计算机能力,但是由于网络管理方面缺乏技术更新,这就使网络技术管理对策方面存在着问题。网络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利,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网络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1.高中学生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促使高中阶段学生更加关注高考科目教学,进而并不重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这就使高中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计算机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同时也为高中教师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由于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技能方面认知存在着片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缺乏有效规划,再加上高中生计算机技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与时展相脱节。由于受到高中学校环境方面制约促使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并不是非常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这就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与时展需求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教师实际教学方式非常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了单纯性文化理论课程,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甚至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和叛逆情绪,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创新对策
1.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使高中需要转变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限制,结合信息化发展特点来构建新型教学理念,提出有效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思想认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中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基础课程与提升课程相结合教学方式,进而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进行提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设置网络维护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有效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充分调动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总之,高中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构建多维度以及多层面评价考核方式,通过综合性考核来提升高中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
2.提升高中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开展特色化教学,利用较为轻松学习方式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利用创新技术来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实现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迁移,促使学生能利用课堂中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来构建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增加实践比重,促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提升高中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3.构建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作为一门抽象性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能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设计,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来设置特色化课堂,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计算机上机操作相结合教育方式,在坚守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上机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创新型特色化课程体系,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效率。
三、结语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作为高中教学的关键性学科,计算机网络技术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推动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创新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对策,利用多样化计算机技术教学方式来摆脱传统思想年制,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探索[J].中文信息,2015(11):21-22.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网络技术 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它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一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目的是培养大量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要求中职学校在进行高中程度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但在实际的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中职学校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应用经验不足。不了解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网站开发这门课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许还停留在使用ASP网站编程语言来编写开发网站,但是在目前网站开发的实际应用中,ASP由于代码简单容易使网站受攻击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知识与社会应用脱节。这样的不足在网络技术教学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2.师生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课程内容都能够详细、生动有效地讲解;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的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及热荩豢魏笥捎诠ぷ鞣彼,实训条件受限,无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与巩固;同时网络技术的知识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学生学不到知识后便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循环下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3.学生的基础相差悬殊
中职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学的难度。有的中职生在入学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仅仅停留在上网冲浪、打游戏等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教学实训环境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更偏向于实际的操作应用。然而,能够拥有良好的网络实训资源用于开展实训教学的中职院校较少。网络设备的价格昂贵,损耗大,维护难,导致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无法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网络实训基地。没有实训环境的支持,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只能通过一些模拟软件去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应用,甚至于“纸上谈兵”,专业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操。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实例
1.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理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IP地址时,课前先对学生现状作调研分析,得知:(1)经常用网络,但不明白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2)网络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较困难,但对网络实践特感兴趣。对网络中常见现象或故障都想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有利的一面,将不利的一面降至最低。鉴于此,该授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IP地址的基本概念、书写格式、子网掩码,接着让学生查找出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上报给老师,教师把每个学生提供的IP和子网掩码均投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a)众多IP地址有什么特点?(b)每个IP地址和对应的子网掩码存在什么关系?(c)众多子网掩码间有什么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探究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IP地址的含义和特点。接着要求学生利用数制间转换方法推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得出IP地址点分十进制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出IP地址的唯一性以及子网掩码与IP地址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究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等到任务完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合作探究式、参与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制作双绞线RJ-45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情境:制作一根2米长的RJ-45双绞线。
情景模拟:每个学生是一位电脑维修店老板,现在为顾客制作一条2米长的RJ-45双绞线。双绞线每米4元,水晶头0.5元一个。看谁赚的利润高?
如此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会仔细学习RJ-45双绞线的详细制作过程,操作过程中会严格细致。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操作技能,又提前接触创业环境,为学生将来创业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做好准备。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基础课程教材,应结合学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除了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实践操作外,要求学生参与所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网的创建与维护;微机室的规划布局、设计;网络实验室的组建、应用、维护;学校实训基地承接的网吧布线、组网等。期间,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通过加强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理念,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结合多年担任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竞赛教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按照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应用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局域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等实验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教材,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项目及资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与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接近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企业合作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措施
1.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合理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只需从旁进行适当引导,形成多方面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以逐步创建项目化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有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实训实习设备,但由于硬件设备本身的特性,反而对实训项目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清晰地模拟出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协议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模拟一些切合实际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实践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具备实践能力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电脑的仿真模拟能力来帮助学生实践:先是以一个工厂车间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制作模拟生产车间的课件,然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工作的各个流
程或者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操作各类机械。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4.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发挥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趣,那可能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网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但是并不是要学生在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思考,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因此,我认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境带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实践。
五、总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计算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一方面,其理论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实际操作也具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和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月芹.中职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31-33.
[3]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专业教学研究,2007,(10).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如今中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整合教学结构,改变这种教学局面,做到教学与时俱进,凸显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和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计算机更新也快,然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内容却还是几年如一日不变,已经呈现出落后的现象。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作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应整合教学结构,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延伸教学内容,实施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整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主要培养适合网络行业需求的一线网络管理、服务人才,具有一定的及时性,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新事物有较快的接受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在开设此课程之前,需要对此方面专业的人才需求做一个市场调研,进而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根据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按照其性质、关系性等整合教学模块,使其合并。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理念、新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味地按照教材去讲,而是对内容实施整合,结合实际情况,以生为本,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施模块分割,即实践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认知、了解其学科的规律,进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新人才。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中,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大都采取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能力,教学手段单一,一味地按照教材的顺序、传统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即:先理论后上机,或者是先讲新知识,再让学生练习等,使得理论知识呈现枯燥、无味,学生对其更是呈现厌倦心理。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讲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因此,新背景下的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性特点,优化教学手段,实施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凸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进而深化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学习“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初步认知,整体感受,对局域网的概念形成一种认识,进而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网来加深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组建小型局域网,通过调试验证其正确与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自主探究来总结“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运用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飞跃。转贴于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在于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进而对学生有个整体的把握,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但是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方式是考试,标准、依据则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考核,单一地重视成绩,容易使学生掌握空知识,缺乏实际运用能力,不能有效地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反而使评价成为扼杀学生积极性的间接“工具”。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容纳进来,进而全面地约束学生的行为,督促和鼓励学生大胆深入探究,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互评,进而学生自评,分析、总结自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平台,进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始应用,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设施。针对计算机的日益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掌握社会经济发展下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进而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手段,丰富评价体系,综合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双顶、徐江峰,《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莉,《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6-01
独立学院是依托公办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创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即社会上俗称的“三本学校”。独立学院的出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的人才有别于公办本科院校培养的理论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比较短,各方面的经验不是很成熟,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与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特征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对独立学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尽快使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是独立学院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作为全校性的网络基础课,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过多门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之后,才大概明白计算机网络;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经过实际接触,很多概念含糊不清,动手能力极差,教师在有限时间讲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同时还要兼顾动手实践,并非易事。因而网络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能适应网络上的技术变革,能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能清楚网络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实现与社会接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想
当前,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正朝网络化、多功能化、多媒体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而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呈现多样化、多规格型的态势。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维护、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具有熟练使用国际互联网和各行业系统的网络,实现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维护,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具体方法改革与实践
要向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以应试教育和传播灌输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系。该方法最大的长处是能很快、大量而又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而且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因而成为教学方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但它存在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变传统的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和素质型教育,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势在必行。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育和实践环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网络设计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1.学生参加实际课题
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包括专题报告、小组讨论、实践作业、模拟环境和情景演示,强化实践环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实际课题的开发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指导老师根据科研项目布置课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现方案。以实际开发的成果及小论文作为考核依据评定成绩。
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加上机时数,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自学,列举专题和若干知识点,由学生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并作为期末考核,考试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采取笔试或小论文两种形式,选择写一个专题报告并参加笔试,或者选择一个专题结合实际写篇小论文再免去笔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起到了较好地效果。
3.采用远程教学手段
同时进行远程教学的试点,在网上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包括课件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组、网上提交以及批改作业。
4.改革实验课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授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每次实验后,各小组做实验小结,再由教师作整体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三、总 结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将计算机思想和方法融入实践实验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不同领域的工作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大大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又能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计算机网络知识转变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应跟上当前教改的步伐,大胆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引导创新,注重实践。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地应用计算机的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为社会培养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红、李政.高校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1):35~38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设计;应用
一、项目化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行为导向为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将课堂教学与工作情境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更有意义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及网络组建技术,掌握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会组建小型局域网,会安装、配置常用的网络服务,能为各种常用的网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能管理小型网络,对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和解决,能保证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深化改革,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具备局域网组网与管理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1)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一般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硬件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次,介绍OSI七层模型、TCP/IP 协议、各种网络的功能;最后,介绍网络的应用与网络安全的防范等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教师已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全部传授给了学生,但对于学生来说如何管理和维护一个网络仍无从下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2)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看不到又摸不着,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针对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网络技术课堂中,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需求统一起来。
四、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项目设计。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设计典型、实用的项目。按照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网络真实的市场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现实的对象、材料为项目,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如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这一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根据这一过程,可将其分成7个子项目:小型局域网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小型局域网网络规划;组网设备及预算;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接入Internet;网络安全与管理;签合同及技术文档。(2)项目实训内容。为实现各个子项目,我们将每个子项目划分为若干个任务。如小型局域网需求分析及可行性论证需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网络系统组成、网络分类、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安全等知识,此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运用网络知识设计网络方案。小型局域网网络规划包括使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思科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安装及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布线。组网设备及预算包括双绞线的制作、光纤熔接。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包括Virtual PC安装、服务器端及客户机端操作系统安装、双机互联、多机互联、IP设置及划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级联、划分VLAN、使用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网络资源共享。架设网络服务包括Active Directory安装与配置、DNS安装与配置、DHCP安装与配置、WWW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六个任务。接入Internet包括常用的局域网接入Internet方法:ADSL接入方式、“光纤+LAN”的因特网接入、无线接入方式(组建Ad-hoc模式网络、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网络)。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还会涉及网络命令及网络故障诊断实训内容。网络安全与管理包括系统自带的安全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两个任务。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 地址的绑定、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签合同及技术文档,让学生了解合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项目实施。一是创设教学情境。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出项目后应适时以恰当的形式告之学生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分析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教材中的要点,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把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统一安排,把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统一安排,把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统一安排。二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使项目教学法成效显著,必须重视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保证大部分项目实训能够实现。对于某些不能实现的子项目要安装模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和参观校园网络建设来达到目的。还要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如类比教学方法,把网络中一些枯燥、抽象的计的概念用实际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4)项目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先是对学生参与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各单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些项目任务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绘制实训室网络拓扑图;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连的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和创造性,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评判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要项目任务设计适当,考核方式合适,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除了对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在教学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对项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及时完善项目内容及考核方法,为下次教学积累经验。
五、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内容多,范围广,知识更新快,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设计典型实用的项目,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把项目教学法用好用活,学生就会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会积极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去,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一)基础理论薄弱。
就我们国家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实来看,存在学生对于相关课程普遍缺乏一定基础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进入高校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高校教师如果忽视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而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因为无法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而出现普遍抵触情绪。故而说,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属于一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二)实践课程少。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会围绕OSI模型和TCP/IP协议进行大量的理论阐述和教授,这种更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其缺乏生动性的特点,故而让学生难以做到学习上的融会贯通。即使存在一些具体的实践课程,但都过多的将实践内容停留于简单实验的操作流程上,教师在整个过程表现出对学生引导和启发不足。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跨学科复合特性比较鲜明,既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学科存在交集,又有具有自己学科属性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操作规范。而对此情况,高校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学科针对性,依旧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办法,殊不知这种师生互动不足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极大程度的制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发展。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基础理论课。在相关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斟酌每一堂课程的结构布局和时间安排,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做到让学生对每一堂课"听得进、听得懂",以此为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实验课和实践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实验课。相对于理论课而言,实验课既是对理论学习的实证、又是相关理论提炼的事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亲自或者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演示,在学生完全熟悉实验过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对相关实验的理论化领悟,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领悟能力和独立实验的动手能力;三是实践课。所谓实践课主要指的就是校外实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在单位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开发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综合驾驭操作过程。学生在进行实践过程的历练中,会对自己以前的知识技能进行进一步的领悟总结,从而最终达到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管理等基本技术的全面掌握。
(二)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更倾向于抽象理论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尽可能的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具象化处理,以此达到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且更富有趣味性的目的,唯如此才更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尝试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创新结合,通过实验课趣味性的操作优势,对理论课程的难度进行转移和降低;更多引入现实案例进行教学引导,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难点简单化、重点反复讲;合理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尝试依托多样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示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教学相长的自我提高意识,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三)教学方式改革。
如果想要取得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就需要从相关教学方式改革开始。基于此,高校教师需要时刻树立创新意识,不但要求自己日有所新、不断提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复合运用,以此达到教学过程趣味化、师生互动深度化的教学目的,如利用网络远程课堂讨论、QQ群、电子邮件、微博等进行师生交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具有前瞻性意识,除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市场调查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兴趣和参与意识,如此可拓宽学生的行业眼界。
3结语
关键词:高职;网络技术基础;项目化教学;工作过程;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97-02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金融、政府、教育、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流与协作平台。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高专大多数专业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具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理论,学会应用网络技术的相关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理论与技能基础。
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对《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能力培养放在了主体地位,但是,受普通高等教育方式的影响,高职教育还没能形成自己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使高职教育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在教学中,多数教师还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践的比重,但这种实践往往是内容孤立的,学生很难形成整体概念。因此,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就是一个适合高职高专教育且值得尝试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所设置的“项目”通常包含一门课程的多个单元的知识甚至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了解相关理论,掌握相关技能。其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网络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总目标及理工科专业的技能型特点,课程体系总体上包括:公共文化课、公共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而在具体设计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职业性原则、选择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等。就目前来看,高职各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并不高,大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就业岗位不一致。因此,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学生今后岗位迁移、深造的需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网络技术基础》课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上可分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两部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又可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行业通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特定能力培养三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教育主管部门有统一要求;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则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网络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职业特定能力的基础。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目前,很多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课程名称大同小异,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等等。这些不同名称,主要是想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内容取舍上,符合该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种同名称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的具体体现。只有明确了这种差异性,才能很好地把握《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领,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明确了该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之后确定的。如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上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部分。能力目标又分为职业特定能力目标、行业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为了解网络技术的最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职业特定能力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培养学生岗位拓展能力;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依据 项目设计的依据总的来说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2)项目必须是源于社会生产和工作实践;(3)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4)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内容符合行业的最新理论,且学生有能力完成;(5)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项目设计的方法 项目设计的方法是结合课程的特点来设计,不能局限于某种形式。项目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2)项目必须包含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3)项目必须以实际操作为主;(4)项目能让学生感兴趣,激励学生操作,激发学习的自觉性;(5)项目内容要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具体设计项目时,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进行设计。
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项目设计案例 我院高《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前所述。在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进行项目设计。组建一个小型企业局域网络的工作过程是:网络初步规划网络硬件选型网络施工配置网络和架设网络服务接入Internet网络安全与运维管理。根据这一过程,设计一个小型网络,再根据网络工程将其分成7个子项目:小型企业网络规划初步;网络硬件选型;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架设网络服务;接入Internet;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设计。
如何实现各子项目呢?我们同样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思想,将每个子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单项任务。具体划分是:小型企业网络规划包括使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思科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安装及使用、用思科模拟器配合抓图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三个任务;网络硬件选型包括双绞线的制作、网卡的安装与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三个任务;网络施工(虚拟网络环境/架设部分网络)包括Virtual PC安装及服务器端及客户机端操作系统安全、架设两机互联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VLAN的划分与实现、架设WLAN五个任务;架设网络服务包括Active Directory安装与配置、DNS安装与配置、DHCP安装与配置、WWW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六个任务;接入Internet包括网络命令及网络故障诊断、常用的局域网接入Internet方法两个任务;网络安全与管理包括系统自带的安全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两个任务;网络系统设计包括初级网络设计、小型企业网络设计两个任务。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课程考核目标 在进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前,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考核目标。课程的考核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接近程度,而课程目标是由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来决定的,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决定课程的考核目标。
过程性评价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针对所给出的项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使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评价。评价方法可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分阶段、分目标地给出评价结果。除了对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在教学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对项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及时完善项目内容及考核方法,为下次教学积累经验。
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过程性评价案例 根据以上设计的项目及课程目标,设计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如下。第一,在评价内容方面。(1)各单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这里的单项任务应来源于生产工作实际,并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绘制实训室网络拓扑图;双绞线制作(交叉线)一根;CIDR的实现;路由器基本配置操作;DNS服务安装与配置;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安装配置CCProxy;ACL设计与配置;初级网络设计等。(2)到课率。到课率是大多数学校经常强调的指标之一。它反映的是学生参与本门课程的时间度量值,但它并不包括学生参与本门课程时间的全部,最明显的是自习时间。此外,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社会活动中,都有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因此,对到课率的评价应采用相对比较宽松的尺度,在评价量化时,比例不宜过大。(3)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率是从统计的角度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它是对到课率评价中不合理部分的纠正。因为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不可避免的原因而不能到课,但是他可利用自习时间或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完成任务。只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课程中设计的各项任务,则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了。此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说该生这门课程不合格。(4)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思想品德的直接表现。因此,此项评价是课程评价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第二,在评价方法方面。评价方法是对评价内容的检测方式。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评价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设计应能反映评价内容的掌握程度。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评价方法可采用由该课程的专家、教研室成员等组成考评小组,制定单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细则,由任课教师具体执行评价的方法。评价可采用百分制,将分值按某种权重方式分配到项目评价(具体到各单项任务,权重可取70%)和基本素质评价(包括到课率、任务完成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等,权重可取30%)。第三,在课程成绩认定方法方面。课程成绩的认定,可直接取百分制的评价结果,也可将评价结果折合为学分或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差异,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高职高专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就是较合适于高职高专教育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应用该方法,需要了解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源于生产工作实际的项目任务,同时,需要设计出适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项目任务设计适当,考核方式合适,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5.
[2]李霁.谈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64-65.
[3]胡建华.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1-5.
[4]吴光林.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74-75.
[5]唐晓文.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Flash教学中的应用[OL].[2011-06-10].http://hjc.省略/jyw/Article.asp?ID=2191.
[6]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OL].(2009-09-07).[2011-06-15].http://省略/web/articleview.aspx?id=2009090700028&cata_id=N124.
[7]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OL].(2008-10-08).[2011-06-15].http://省略/web/articleview.aspx?id=2008100800003&cata_id=N12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自从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大步迈进,同时带来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2014年,我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类型定位,我校更名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成为新形势下国家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以来首批更名为“应用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上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探索,学校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作为各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之一,在扩招带来生源素质下降的形势下,如何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如何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因此,探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与尝试
在目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大趋势下,对本科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定位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有技术、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是具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重的能力, 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在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为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与尝试。
在理论教学中,第一,我拓展了课堂形式,将实验室、校园网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局域网组网的内容时,我不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网络组网设备实物,还组织学生去校园网现场结合实际网络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主题讨论教学和角色变换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樵靥骞岽┙萄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发展史时创设问题,如以单处理机为中心的多终端联机系统存在什么缺点,为了克服缺点应该怎样改进等。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强化和激励措施,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转化为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任务、设计或确定实验方法、分析或预测可能的困难。在实验过程中,我摒弃了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指导学生通过参阅实验指导书、技术文档、在线帮助和相互探讨完成所规定的实验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除了常规的实验报告外,要求学生撰写以实验心得、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工作日志,并在每个学期开设一至两次实验经验讨论课让学生进行实验经验交流,实验经验讨论课对于强化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作用,学生反映很好。此外,在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提供了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开放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与确定实验任务和目标、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以开放实验教学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全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理论教学学时由原来的60学时降到了46学时,从而在总学时压缩的同时实验课时得到了扩充,即总学时由原来的72下降为64学时,但同时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2学时扩充到了18学时;为了避免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负面效应,我在多媒体教学中以白板作为辅助教学设施。同时,将网络作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有效手段,在所建立的教学网站上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与教案下载、网上讨论与答疑、网上考试等。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
通过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科学分析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需求,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了先进性和多样性。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了过去课程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了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不再在课中“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实现呈现方式、互动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学习。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现代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特征,中职学校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时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
当今时代,计算机与网络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也日益明显,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网络教学资源丰富,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学习相应知识。打开网络进行检索,输入相应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海量相P信息,并配有详细的说明,其图、文、视频等都可应用于相关教学,可以为教学解决资源一成不变的问题。
(二)网络教学种类繁多,适合各个层次学习的学生。目前各大网站为学习和技术支持都开辟了相应的论坛和制作了海量的视频、图文等,其种类繁多,从简单到复杂的都有相应内容,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逐层次学习。
(三)网络教学起着与教材相辅相成的作用,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教材一般都是通过教育局制定,其有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时代性,很多当前出现的技术与内容都无法及时更新,网络教学则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并可为其提供详细的说明。
(四)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空间、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学习。只要想学就可通过网络在各大网站搜索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五)网络教学的主要依托是计算机网络,并以计算机为载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与传统教学有着较大差别,其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是其发展壮大的必然条件。
(六)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独特性,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优势,得到了教育执行者的广泛认同,但由于受当前国内中职教育环境的大影响,系统化网络教学当前仍为起步阶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发展前景较为远大。随着中职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速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将引领读者从传统的书本走向电子类书籍;从单一的学习方向,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学习;从单一的服务行业朝向多种类行业发展的必然。它符合社会的变化规律,必然会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教学模式发展的主流,将引领教学方面的改革,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分得教学一席之地,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开辟新的途经。
(八)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网络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是教学资源多样,资料丰富,随时随地可查可学;其次是网络教学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来说,显得学生的主体性更明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更灵活;第三网络教学是集众人之长补己之不足,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上的知识不足之处,和增强专业水平能力;第四网络资源可随时更新,对新知识的接收做到了实时共享,对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现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应用条件
就当前中职学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三个方面:
(一)全国已基本实现网络入校体系,但网络用于教学还并未达到普及效果。
计算机网络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才20余年,还很年轻,也存在着许多客观因素,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近些年才基本实现,在沿海各大中型城市的中职学校能真正实现网络教学的只是该学校的部分专业和学科,并未真正意义上做到完全普及的效果。而在一些偏远的县级中职学校因资金条件等原因的限制,部分老师都还不怎么会使用电脑,网络的使用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麻烦的工具。
(二)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时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不达标,计算机的质量、数量与综合软件系统都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教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要求。
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在近些年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县、市级中职学校都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的电脑设备老旧,新老设备衔接不上的情况,新设备数量不够,老设备无法舍弃也阻碍了网络教学在各中职学校的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但用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分布零散,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教学方式的资源,系统教学资源缺乏。
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职学校得到了大力发展,一些企业也看准了教学资源库设计这块肥肉,都在打造具自己特色的系统性教学资源,也开辟了系列用于网络教学的软件,想形成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教学体系。但由于课程开发的成本过高,很多中职学校都拿不出相应的资金进行投入。从而退而求其次,想从发达的网络上寻找适合本校教学特色的资源,但网络资源分布零散,寻找难度大,又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
三、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应用方式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模式
个性化分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属于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无需按照常规的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进行学习,适合于各种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习。不仅符合了中职学校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与层次的基本状况,又可以满足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然而,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于中职教育,开展个性化分层教学需满足一定条件,如,提升中职学校师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应用技巧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或实现某种任务为目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自主(或团队合作)完成相应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可以多元化,让学生从任务体系中自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去做。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与网络教学相交相结合的一套综合教学模式。按照该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之前,以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导向安排教学,表现为并列或层层递进的教学阶段,再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每个阶段的网络教学内容都以行动导向为依据划分教学任务,主要任务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排练习、安排教学指导、分析总结等。这些任务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探究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中职学校师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还能达到更为现实的目的。依照现实目的的具体要求,探究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有利于找到该教学模式的正确应用方法,便于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长钰.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浅议[J].科学咨询,2014,(28):87-87,88.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计算机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但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后是否能够良好的,创新的使用。例如,学会了使用制作网页的基本元素和方法后,是不是就能制作出一张精美的电子商务网页呢?
2、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到了工作的岗位时,还是实用的吗?例如,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网页设计软件, Dreamweaver MX ,Flash等,等到毕业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过时的了,我们应该如何能够跟进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软硬件呢?
为提高学生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的解决能力。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具体过程如下:
1、提出初级任务阶段: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首先提出简单的尝试题,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出简单介绍和方法上的阐述,也可直接在多媒体上或其他教学设备上进行演示。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太长或太复杂,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害怕心理。然后要求学生自学课本,提出初级任务和简单的要求,学生只需参考课本就可以完成,任务一定要简单,可以是一至两个题目,要便于操作,能够在学生完成后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成功的愉悦感,希望继续探索。最后,给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操作和摸索。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初步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学习,给课程教学的展开以一个良好的开端。
2、理论讲授阶段:
理论指导实践。由于在完成尝试题的阶段和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的疑问和好奇,学生对问题开始感兴趣了,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给予理论知识的讲解. 但是,要注意讲解理论的关键是:传授一种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的方式:逐步演示完成一个趣味性的或者精美的作品的步骤,从中穿插理论的讲解,以“任务完成”体现教学。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详细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便于学生自行操作和探索,为后来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3、第一次教学任务的练习阶段:
在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布置出具体的任务,任务的要求要明确,也要尽可能的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辅导、答疑和释疑,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
教学方式:在教师引导和讲解后,提出具体任务,并分析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消化教师所讲的或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进度快的同学可探索教师未提到内容,或提前自学后阶段的教学内容。
4、学生讨论与教师补充阶段:
学生基本掌握教师所讲和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后,教师在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的前提下,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式: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将做的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参与、一起点评,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进一步激发学习者想象力;将操作能力较弱者所做的进步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5、教学延伸阶段(第二次教学任务练习):
师生对课堂教学共同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师在完成前面的操作后,布置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作业,任务的目标明确,但是要求可以相对模糊,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同时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完全独立的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反思课堂是对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和任务设计的小结,可以动态的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教学内容和任务实现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反思课堂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检查,使自己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后序的学习有的放矢。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
6、评价、检查和总结。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检查和总结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主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所以,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注意层次性,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则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这样教学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皓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5.
关键词:形象法;网络技术教学;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28-04
时下,网络已经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与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有网管,要有计算机维护技术人员,在网络工程建设方面,要有设备调配、上架、网络布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些需求领域,中等程度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尤为紧缺,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应这一人才需求而开设的。
这一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有过在中职学校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经历的教师就应该知道,这门课程原理性的东西较多,诸如TCP/IP协议、OSI模型等,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加之。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生数理基础薄弱,这无异于本感痛楚的教学“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巴”。所以,这门课程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一个班能有40%的学生掌握已是相当不错。问题凸显,难道就放之任之、长此以往了吗?不,这有违教师的天职,有违我们中职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唯有研究和采取得当的教法才是明智的。笔者有着多年的网络管理实战经验和从教经历,根据长期的摸索和总结,觉得“形象法”能有效破解中职学校网络技术教学的这一难题。
所谓的“形象法”,听起来好像并不陌生,有不少教师在其它教学中也许用过,但难就难在如何与网络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它需要运用者对网络技术本身有着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目前,笔者采用的“形象法”细分为三法:“比喻法”、“实物操练法”、“动画图像法”。顾名思义,形者乃实也,象者乃似也,一“形”一“象”让人感觉是实在的、生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难以捉摸理解的,这就是“形象法”的本质和灵魂。在网络技术教学中,“比喻法”具体体现于把某一抽象难懂的概念或原理比做现实生活中某一活生生的事物或现象。而“实物操练法”侧重“形”与“实”,就是让学生看到实物、操作实物,在操作中顿悟,在操练中开窍。“动画图像法”则通过计算机制作的、能反映网络运行原理的动画或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事物栩栩如生,学生从中悟出真谛。下面就以笔者在教学中曾用过的实例来解读“形象法”是如何与中职学校的网络技术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但愿这些例子能与大家产生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比喻法”的运用
在讲授网络基础知识中的OSI模型时,学生往往会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此时,笔者运用了“比喻法”,把OSI模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寄信过程联系起来,向学生展示寄信图(见图1),并讲解寄信过程:写好信一把信放人信封装好(信封必须按指定格式写好通讯地址、收信人姓名等信息)一投递信件(由邮局按信封地址送给对方)一对方收信后拆封并读取信件内容。这个过程学生相当熟悉,接受肯定没有问题。紧接着,引入网络中两台电脑进行通讯的OSI模型,向学生展示图2,对学生讲解:两台电脑之间传递的数据好比是寄出的信件,OSI模型的七层数据封装如同信件放人信封。只是前者封装七层,后者仅一层而已。但OSI的七层封装并不是随便的,须遵循指定的格式,这好比信封须按规定格式填写一样。经封装后的数据经由物理链路按封装提供的IP地址传输到另一台电脑,就像邮局的送信过程一样。当对方电脑收到数据包后,就会对数据包进行逐层剥离,一共七层解封,最终读取到对方传来的数据,这个过程如同收信人收信后打开信封读取到信件内容一样。如此这般,学生疑团顿消。
再比如,在讲到网络“端口”概念时,因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当时,笔者就通过几个提问切入:同学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对吗?每个家都对应一个家庭地址是吗?踏入家门后会见到什么呢?会见到各个功能区,如厅、主人房、儿童房、客人房、厨房等,不同的功能区有其不同的用途。而网络中的IP地址就相当于每个家的家庭地址,开辟的不同“端口”就相当于家里的不同功能区,如80端口用于HTFP网页浏览,21端口用于FTP文件传输。等等。这些应用学生都非常熟悉,结合图3进行讲解,变实了,生动了,不再抽象了,学生个个会意地点头了,这不正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所孜孜以求的么?
“比喻法”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过教师长篇大论地就事论事,学生到头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充分应用了事物的共性与联系,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已知领域去探求未知领域。但是,在应用“比喻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数理基础、生活背景、社会常识情况,从学生知道的事物切入,不要越比越抽象、越比越糟糕。另外,还要注意两种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其相似点,即共性,两者相比切忌牵强。
二、“实物操练法”的运用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让学生通过接触网络设备做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潜移默化、总结、提升,最后真正掌握或印证网络运行原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虽说中职学生的数理基础较差,但他们普遍动手能力不错,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加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定位就是要培养具备网络基本技能、侧重应用的中等技术人才,而不是研发型人才,说白了就是要培养学生与网络相关的动手技能,所以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动手。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网络实训中心,该中心设备先进齐全、规模宏大,配备有电脑、路由器、交换机、无线通讯等网络设备,共分11个实验组,每组6人,可同时供66个人做实验。这为“实物操练法”的运用打下了优越的硬件基础。
从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看,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抽象难懂的网络原理,学生会对网络技术望而生畏,教学效果很不好,因此笔者提出了“实物操练法”,打破先教室后实验室这一传统教法,从实物操练开始,回过头来看原理,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记得在上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向学生一一介绍网络设备,包
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光纤耦合器、光纤收发器等,还让他们看校园网的拓扑图,使学生对学校各网络节点尽收眼底。对网络有个初步的概念。在参观过程中,还不时有学生问这问那,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见他们在兴头之上,笔者趁热打铁,紧接着带他们到网络实训中心参观。步入实训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标语:“架设信息网,天堑变通途”,室内的布置营造出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恍悟原来网络有如此的威力,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
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番实物场境的心灵洗礼后,接下来就是操练。笔者按照预先安排好的实验分组叫他们对号入座。让他们做一个最简单的网络实验:先把两台电脑的IP配在同一子网,因为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判断IP是否在同一子网,教师只要指定IP即可:接着,叫他们把两台电脑的网线接人同一台交换机(注意这个交换机没有划分Vlan):最后叫他们从一台电脑Ping另一台电脑,显示信息通了。还可以做文件夹共享等操作。由于这个操练并不复杂,学生一个个成功后很兴奋,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网络的乐趣,觉得网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第一节课能达到这一效果,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有了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以后的课程内容就可以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但不是照本宣科。举个例子,在上完第一节课后,学生知道了网络中的几个要素:IP、网卡、网线、交换机,教师可在第二节课时叫学生改变其中一台电脑的IP,让它不在同一子网,试试网络通不通,结果肯定是不通,为什么呢?有没有办法让这两台电脑相通呢?能!笔者声音响亮地回答道,刷地几十双眼睛一齐向教师聚焦,眼光中充满着好奇、疑惑和对知识的渴求,笔者还深深地记得当时的情境。见时机已到,笔者自问自答地抛出新的课题:有何方神圣能使这两台电脑相通呢?不!这不靠神圣,靠科学,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直至完成当堂课操练内容。在运用“实物演练法”时,笔者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如学生最终真能“入瓮”,那我们的当堂教学使命也就完成了。
三、“动画图像法”的运用
“动画图像法”中的动画以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运动画面,将抽象的、深奥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直观感、动态感和新鲜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感知直接、理解容易,避免了将抽象事物转换为自己知识的复杂过程,而其图像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讲授TCP/IP协议原理时,笔者使用了网上下载的一个TCP/IP原理动画(http://省略/filejist.aspx),它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IP Pack、Route、Switch、DNS的运行机理,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及想象力。本来,数据包的传输、封装、路由选择、DNS解释等微观原理过程是摸不着、看不到的,要依靠人的抽象思维去理解,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但在动画场景中,学生仿佛漫步车间,与参观车间的物料配送流水线一样。看到各种IP数据包如同物料放入传送带,经过机械手的层层打包、贴标后进人流水线下一工序。在传送过程中有一特别的机械手(其实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或交换机)在对物料(即数据)进行分拣转发,最后物料送至目的地。动画还配以各种声光渲染,场景形象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认识了TCP/IP协议原理,而且还牢牢地印记在脑海中,记忆犹新。这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的一个“动画图像法”的教学案例,它借助了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了最丰富的教学信息。
又例如,在讲到控制列表的应用时,配好控制列表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要使控制列表发生作用,还必须把ACL加载到相应端口。但学生在加载ACL使用方向参数in和out时往往容易出错,此时。仅凭教师三寸不烂之舌是难以把问题讲清楚的。笔者当时运用了“动画图像法”,挂出了一幅逻辑示意图(见图4)对学生讲:所谓的in和out参数是相对于网络设备的,如交换机或路由器,而不是电脑,数据流进入网络设备的某一端口,方向为in。反之。数据流从网络设备的某一端口出来,方向为out,具体应用起来取决于定义的控制列表及加载的端口。如控制语句“access-list 101 deny IP192.168.10.0 0.0.0.255 192.168.20.0 0.0.0.255”(其中192.168.10.0被定义成vlanl0地址,192.168.20.0被定义成vlan20地址),该控制语句的源地址是192.168.10.0,目标地址是192.168.20.0,假如vlan10子网的电脑要访问处于vlan20子网的电脑,那么数据流从电脑进入交换机的逻辑端口vlan10,然后从交换机的逻辑端口vlan20出去,再到目标电脑,如把ACL加载到逻辑端口vlan10上,应用参数in,意阻止数据进入逻辑端口vlan10,如把ACL加载到逻辑端口vlan20上,应用参数out,意阻止数据从逻辑端口vlan20出去。如此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四、综合运用,不可割裂
所探讨的“形象法”包括上述三法。三者的原理和本质是一样的,均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最基本规律:从最感性、直观、形象的事物开始,然后上升到理性。其中,“比喻法”在于找准事物之间的共性或相似点,认识由此及彼,“实物操练法”注重亲身体验,在“形”与“实”上下功夫,让学生“舞真枪,弄真棒”,而“动画图像法”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抽象或难以实现的事物借助动画模拟或用图像去传递教学信息,三者各有优势,相得益彰。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客观条件选择其中之一或综合运用,如本文,用“比喻法”讲授OSI模型时,就不纯粹是“比喻法”,还运用了“动画图像法”中的图像元素。一言以蔽之,无论如何运用,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易懂、易学。
五、教学效果及展望
自网络技术教学实施“形象法”两年以来。成效显著,学生从厌学变成了好学,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一改以往网络技术高深莫测、不可学的看法,考试通过率均在98%以上。2006年,学校选送两位学生参加东莞市中职学校“动感地带杯”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两位学生不负众望,均获网络硬件组“一等奖”,让人望尘莫及。2007年学校选送三位学生参加东莞市中职学校“动感地带杯”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三位学生来个“满堂红”,分别获得网络硬件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8年,我校选送学生参加市计算机技能竞赛,学生成绩依旧不俗,个人成绩分别获二、三等奖。2009年与2010年获东莞市“企业网”集体项目二等奖。连续几年获得好成绩,实在难能可贵,可见“形象法”功不可没,有效破解了中职学校网络技术教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