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4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期理财和短期理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但记者同时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涌向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市场下,能够被切分的蛋糕却越来越少,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具有远见的基金公司精耕细作,再次深挖产品的差异性和进一步细分投资者群体。
理财基金以流动性换收益
众所周知,短期理财基金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广大投资者的普遍认可主要还是源自其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注重投资安全性三个方面。相比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5万元的起点,短期理财基金的投资门槛只有1000元,满足了广大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其次,短期理财基金不同的封闭期,能够更好的满足投资者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具体来讲,货币型基金每日开放申赎,流动性高是其最明显的优势,但也因此容易受到大规模资金流进流出的冲击,会影响其投资操作或摊薄原持有人收益。而短期理财债基从运作方式上看均为“期间基金”,即定期开放式基金。相对于货基,短期理财债基设有一定的运作期限,从目前产品来讲,长度短至一周、长至三个月不等,通过牺牲一定流动性来保证其规模在运作期内不过多受到“快钱”的冲击。
银河证券基金数据显示,截至 8月24日,过去一周货币A\B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571%和0.0611%,短期理财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0.0659%。其中超额收益主要是源自短期理财基金由于其封闭期的存在可以投资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债券品种,从而可以获得较货币基金更高的收益率。
6个月理财基金压轴问世
目前短期理财基金的周期一般为30天、60天、90天,运作期满后,短期理财债基采取“周期滚动”的模式,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赎回或者继续滚动运作。最早一批成立的理财型基金均已结束了第一个封闭周期。但记者注意到,进入8月份,发行的4款短期理财基金全部将周期缩短为半个月以内,分别为14天和7天。一时间,短期理财市场缺乏长周期理财基金成为了这个市场的短板。
但基金行业向来不缺乏创新者,即将在9月6日发行的国泰6个月理财债券型基金就将是国内首只也是唯一一只6个月封闭运作的短期理财基金,因为截止8月31日的证监会新基金申报进度表上也未有相同期限的短期理财基金。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该基金的发行将彻底改变基金短期理财市场“越理越短”的趋势,同时也为短期没有太大资金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多选择。
摘要:金融理财的实践表明:金融理财主体要实现成功和有效的金融理财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理性的金融理财理念。本文就科学、理性的金融理财理念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以便与同行共同交流。
关键词:科学;金融理财;理念
一、金融理财具有时间过程的长期性
金融理财中,理财主体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常态的短期收益与价格波动要从容淡定,这就需要理财主体历经时间和耐心的考验,而不可抱有一夜暴富和赌博的心态,才能成功实现理财目标。特别是在投资类似股票这样的金融工具与产品时,在考虑基本面的基础上低估阶段建仓布局、长线持仓投资,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往往能收到理财奇效。对于个人与家庭来说,金融理财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人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和家庭衰老期等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这就要求对不同阶段的财务进行合理的计划与管理,制定切合实际需求的金融理财规划,满足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保障生活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一个公司与企业在存续期间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导致的行业冷暖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从而产生公司与企业发展不同阶段财务流动性状况和财务需求的很大差异,把握好金融理财市场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流动性,实现资产价值的增长或者通过套期保值转移经营风险,进而可以很好地为公司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在金融理财中理财主体要善于长期跟踪金融理财市场的变化,根据自身财务流动性特点和理财需求选择理财工具与产品,通过累积长期稳定的收益,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有效实现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
二、树立风险意识,做最适合的交易
在金融理财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理财中,最重要的不是一笔投资的盈亏和成败,而是理财主体能否在市场长期生存下去。从理论上讲,金融理财市场不存在无风险的理财工具与产品。所以,任何金融理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风险,这就要求理财主体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审慎参与理财活动,谨记“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如银行存款、国债等,难以产生高回报,但收益具有稳定性;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实业投资、期货,有产生高回报的“可能”,但也能导致巨额亏损,总之不能很好地管理风险,收益就无从谈起。所以,理财主体在市场长久生存下去的法宝只能是将风险防控置于最优先位置,换言之,实战中可以容忍收益低一些,但绝不允许出现理财失败尤其是重大投资损失;可以容忍错过机会,但绝不允许无视风险的鲁莽和冒进理财行为导致亏损而永久地失去机会,因为机会永远存在于市场。因此,金融理财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把做最适合的交易作为纪律加以恪守。所谓做最适合的交易,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做与自己的资金实力匹配的交易和投资,不可超越自身资金实力去负债理财。同时要建立“富余”的支付能力,保持理财工具和产品与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匹配的良好流动性,有效和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不可将资金链绷紧,谨记现金为“王”,还必须注意不可过度消费和扩张生产经营规模,保持适合的资产负债水平,使消费与收入能力相匹配,使生产经营规模与盈利能力相匹配。二是不同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理财主体必须依据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选择适合的金融理财工具与产品,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三是面对不熟悉的交易,在自身技能无法应对的状态下,要求助于金融理财规划师或通过基金、集合理财产品、委托理财等借助专业理财人士的帮助,否则坚决拒绝不熟悉的交易,包括不熟悉的行业、公司与企业、工具与产品。四是选择和坚守与自身风险收益偏好适合的理财原则。鉴于通常情况下公司与企业的财务预算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大于个人与家庭,公司与企业可以将理财的盈利性放在第一位,将安全性放在第二位;而个人与家庭必须将安全性置于最优先位置,将盈利性作为次优选项。
三、坚持动态的价值评价和估值理念
只有明确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内在价值才能把握交易中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充分衡量理财工具与产品的市场安全边际,也才能进行正确的金融理财决策,因此,正确开展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的价值评价与估值就成为确保金融理财成功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步骤。在进行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的价值评价与估值时,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个合适的折现率将金融工具与产品的未来收益现金流折算成现值。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冷暖、微观经济体基本面变化的影响,未来的收益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受市场平均利息率水平波动、作为理财对象的金融工具与产品的品质变化的影响,折现率在精确选择上存在难度,而且不同理财主体存在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对折现率的评价有不同的态度、看法和选择,这就决定了通常按模型进行价值评价和估值的结果只能是一个预测和参考值,一旦决定价值评价与估值的因素和环境发生改变,估值的结果也必然变化,可见价值评价与估值的结果在可信度上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评价与估值的结果具有不可靠性,因此在开展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的价值评价与估值时必须坚持动态的价值评价与估值理念。
四、坚持和崇尚价值投资
在金融理财市场,理财工具与产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短期内供求关系会放大市场价格波动的范围。理财主体应当认识到,内在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不断变化的。“市场先生”短期内是情绪化的、无效的,市场价格可能会严重偏离内在价值,但“市场先生”长期来看又是理智的、有效的,市场价格最终会逐渐向内在价值回归,价值投资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规律的投资。价值投资的精髓就在于有效利用复利,在保证本金安全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的复利增长。正是借助于复利的神奇力量,巴菲特才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豪。复利的公式为:
大众理财: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怎么看?
李育华:过去的一年,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回归平稳,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稳健与规范仍将是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基调,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多元化创新的步伐不会由此而放缓,稳中求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亮点。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家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混业经营、专业化经营、去杠杆化和资产证券化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这些思考和争论不可避免地会带到理财业务中,因此,2010年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很可能继续将稳定作为发展基础,并且日趋成熟。工行北京分行2009年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坚持自身稳健策略和规范经营,占有北京地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各类产品实现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
大众理财:取得如此成绩,工行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李育华:工行的市场业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丰富的产品种类,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工行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各类客户的需求不同,我们通过不断丰富自身产品,充分考虑理财收益和资金使用效率,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工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涵盖债券类、信托类、挂钩型、结构型、新股申购型、QDII产品各个类型,产品期限从短期到中长期不等,满足客户对流动性的要求。
二是规范严谨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目前工行的理财产品分为“工银财富”、“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金账户专属”“稳得利”等几个类型,产品的预期收益与抗风险能力在市场上同类型产品中都位居前列,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
三是专业的理财从业人员队伍,以高品质做好客户服务。工行具有一只专业的理财从业人员队伍,目前个人客户经理已经有800余人,具有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和金融理财师(AFP)资格认证的专业从业人员突破了500人,专业的队伍是我们理财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
大众理财:随着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风声趋紧,市场的加息预期普遍提前。这种预期下,应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李育华: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资本市场的回暖,投资者信心得以增强,市场对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但在监管层对理财业务风险的重视与投资者自身的理性回归下,保障本金安全仍是主流。从产品期限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特征愈发明显。目前各商业银行推出了1天、7天、14天等短期理财产品,一些短期理财产品还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模式,类似于工行的灵通快线系列滚动产品,期满可赎回或者自动进入下一投资周期。这类产品比较适合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既可灵活应对突如其来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将资金的闲置成本减至最小。
大众理财:相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选择外币理财产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育华:2010年,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的曙光,大多数研究机构以及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增长保持乐观的判断。对投资者来说,购买外币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选择短期外币理财产品。预计国际汇率仍将存在大幅波动,短期产品流动性好,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有的投资者只看重收益率,其实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高收益的背后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只有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才能不被名义上的高收益所迷惑。
二是择时选择强势货币的理财产品。对于希望持有外汇且具有外币投资经验的风险偏好者,可以择时选择强势货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提高收益。如工行发售的“安享回报”美元、欧元等币种外币理财产品。购买此类产品不仅可以获得较高利息收益,汇率风险也相对较小。
除了上述风险因素外,在日益丰富的个人外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中,投资者在选择外币理财产品时,还应充分衡量银行的专业性、可信度,以及全面了解产品的特点、风险及与自身理财需要的契合度,这样,才能真正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外币理财产品。
大众理财:您对大学生投资理财有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建议
一、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与定价机制
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存续理财产品3.1万只,资金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64.4%,比同期各项存款增速高50.3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5828款,较2011年增长48.41%,新发行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1年增长78.69%。2013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近9000款,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目前,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拟投资标的收益率扣除销售管理费率、产品托管费率以及投资管理费率的差额,即预期收益率=资产投资收益率-理财销售管理费-托管费率-其他相关费用。据商业银行反映,保本型、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在定价机制上没有根本的区别,而与配置资产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资产配置上,一般分为资产池配置和单一资产配置,单一资产配置包括债券型资产配置和挂钩资产配置。因而,其定价模式大致有三种:
(一)资产池配置型理财产品定价机制。在理财产品发展初期,部分银行从自营业务中分拨出部分优质资产,作为发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部分银行滚动发售多期理财产品,以短期理财购置长期资产,逐步滚动形成了资产池。由于经过长期积累,且品种多样,池中资产的质量相对优良,以此为支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具有较高保障,因而其定价机制较为灵活。通常情况下,这类理财产品的定价以体现本行的同业竞争能力为目标,综合考虑区域市场情况、流动性状况、资产可得性因素、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等因素后,确定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预期收益率。
(二)债券资产配置型理财产品定价机制。单一资产配置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券型理财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定价机制也有所差别。债券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主要为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国债、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各类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可转债(含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银行存款(含通知存款、协议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债券逆回购等,具有较明确的收益区间。这类理财产品定价关注的主要因素为:一是拟配置资产近期收益水平。银行在分析资金形势、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强化对整体投资品种和投资策略方式的管理,掌握较为准确的资产端收益区间。二是基准期限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根据存量理财产品的期限分布特征和久期,确定理财产品的基准期限。比如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较大,且久期也在3个月左右,则其收益率可确定为基准期限预期收益水平。三是根据基准期限理财收益水平,参考其他银行情况,确定不同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三)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机制。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利率挂钩理财、汇率挂钩理财,股票挂钩理财、大宗商品挂钩理财等,挂钩资产多种多样,其特征是配置资产价格波动大,没有明确的最终收益率,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平衡风险与收益。为说明其定价机制,仅以最简单的内含欧式看涨期权的保本理财产品为例,其他类型理财产品无外乎在挂钩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进行多重期权保值或套期,核心定价机制基本相同。在操作上,这种理财产品被分解为零息债券与欧式期权两部分。其定价机制为:当理财计划终止时,如果挂钩资产的期末价格高于约定价格,则产生正理财收益率;如果期末价格小于约定价格,则理财收益率为零。约定价格在挂钩资产期初价格的基础上,包含了期权费、手续费及银行合理收益。
二、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理财业务顺应了居民获取较高回报率的投资需求。居民作为需求方,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率是参与投资活动的动因。当国民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呈现出较快增长、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存款利率仍然实行管制,不能根据物价变化而灵活调整,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除了实际利率为负的原因,可供选择的风险低、收益性高的投资渠道较少也是存款转向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理财业务开辟了社会正规信贷渠道外的融资通道。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企业资金需求仍较为旺盛。市场的融资主体,主要来源于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即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及长年被融资难题困扰的中小微企业。2010年后,地产调控和融资平台清理使二者均出现资金链紧张,被迫寻求外部融资。而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如今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国企。但相关数据显示,它们仅能获得官方融资的30%-40%,因此,不得不在正规渠道贷款之付出更高代价来获得资金。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通过与信托、券商等机构合作,再把募集来的资金以更高的收益投向资金需求方。
(三)理财业务形成了银行规避监管和调控的内生动力。从近年来理财产品表外化、短期化的趋势看,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规避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财业务将银行表内资产业务转移至表外,不仅可以改变银行的风险资产构成,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监管要求,而且信贷类理财业务将资金先转移至表外再放贷,也规避了信贷规模调控政策达到增加信贷投放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规模规避主要是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来完成。
三、理财产品形成的风险和影响
(一)理财业务资产期限错配带来流动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M2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大量的银行、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如发行理财产品借短期投资长期和杠杆投资的策略,投资房地产、地方债、民间借贷等,来赚取超额利润,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的发展也为银行参与这一类高风险投资创造了便利,银行的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理财产品的短期负债与长期投资的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需要不时的在货币市场筹措资金来偿还投资者,甚至可能出现发行新理财产品来满足到期理财产品资金需求的现象,只要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的交易,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在经济繁荣情况下,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会被掩饰起来;而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错配就会放大银行经营风险,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要维系理财产品资金链循环,就不得不格外倚重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以调剂头寸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银行必须寻找更多且更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支撑中长期贷款,这不仅存在困难,也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由于理财产品属于表外业务,并不纳入表内业务核算,表面上看银行的资金充裕,经营稳健,一旦出现流行性问题,理财产品的违约或亏损就会直接侵蚀银行的利润,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困难。2013年6月中下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飙升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风波主就是前期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所引发。
(二)理财业务引发资金空转,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5月份我国M2存量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人民币存款余额逼近百万亿元大关,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资金“空转”的表现之一,是银行理财规模迅速增长。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产生了大量的表外业务,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理财等,既躲避了存贷比等指标的触线,又能实现规模的扩张。因为实体经济不振,企业再投资需求下降,融得的资金进入到货币市场或者股市等金融市场,甚至还有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项目,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融资越来越困难,制约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进行。
(三)理财业务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
1.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理财产品一般有3天募集期,这期间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从居民的储蓄存款或者企业的定期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理财产品成立时活期存款则转化为委托投资基金,导致银行存款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时这部分资金又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货币流动性层次来看,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减少了银行的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也使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出现大幅波动。显然,理财产品的发行减少了M2,同时加大了对M1的监测难度,这些都给传统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和流动性研判带来一些影响。
2. 降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有效性。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多由存款转化而来。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减少了传统的银行存款的规模,缩小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削弱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资金的冻结效果,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存款全部转化为理财资金,存款准备金制度就失去了意义。
3. 掩盖银行信贷真实投向,规避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窗口指导。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尽管银行信贷规模受到央行的控制,但部分企业还是可以通过银行信托理财产品渠道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造成了冲击:信托公司所发放的信托贷款不属于传统意义上一般贷款的范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央政府提出新增贷款的调控目标,以至于我们通常统计和观察到的信贷数量小于实际进入宏观经济的资金,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大打折扣。此外,信托贷款的隐蔽性也“打乱”了宏观调控中的信贷投放节奏,直接影响调控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货币信贷真实投向造成了影响。除了总量目标外,商业银行转让过剩或受限行业的信贷资产,还可能掩盖银行信贷投向的真实结构,不利于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
4. 对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利率产生影响。通胀时期,存款理财化加剧了储蓄搬家现象,理财产品期限的多样化以及收益率的形成,对利率市场化都有比较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目前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几近贷款利率,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比存款在期限和收益率档次上更具灵活性,对存款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突破了存款利率管制的上限,同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以为存款利率定价提供参考,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利率相互攀比,使货币供给层次结构和流通速度均发生变化,有利于银行业的战略转型。
四、相关建议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改革。当前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既有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短期利润的因素,更是体制机制问题的积累,因此,要更有效盘活存量,就需要从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入手。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切实实现利率市场化定价,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的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政策调控效果,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扭转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配矛盾。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和产品,以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分流影子银行的融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理财业务要健康发展,必须摆脱存贷业务工具的阴影,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帮助客户调整资产配置结构,适时为客户提供风险预警服务,以丰富银行理财服务的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二)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首先,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其次,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再次,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改善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设置资产准入标准、各类资产限额、资产负债错配缺口限额、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限额、确保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率,将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银行理财资产池要做到“一对一”,并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制度,业务的规范化运营有助于降低整个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促进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理财产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严格规范理财产品宣传行为,加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积极主动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要增加产品透明度,把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要明示给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陆畅:影子银行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时代金融 2012.01
[2]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 中国金融 2010.23
文/培娟
目前,投资理财可谓炙手可热,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想在资本市场中淘到金。那什么是真正的理财呢?所谓理财就是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但是其实一个综合的理财首先应该更加关注的是资金的安全。家庭的理财首要的一点是保证财务的安全,只有做到财务安全,才能进而满足其他的。这种需求在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追求财务的自由,从而才能享受真正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说理财的真正意义是完善理财规划,而不是简单地赚更多的钱。
最基本的家庭理财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设定财富的目标。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的设定,一切的投资都是盲从的。我们首先把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比如短期目标是还银行账单、缴纳保险费等;中期目标是买房、买车、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父母赡养、进行创业、攒够足够的退休费等这些可算作长期的目标。你必须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设定――到底有多少计划要去实施,然后优先等级是什么,预期的时间是什么,预计的费用要花费多少,这个钱放在什么地方?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工具?这些问题都要清楚。
第二步,建立保障体系。建立更完善的保障体系,购买保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这指的是市场的风险,而理财应对的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人生风险。从现在到未来,我们所有的生活费、子女教育费、住房贷款,合计起来几十年来总的支出可能有几百万,当我们自己发生人生风险的时候,整个家庭可以获得的收入可能就会大幅减少,如果保障体系有缺口,唯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保险额度。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是理财规划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一定要放在投资的前面去做,这样你的投资才能是合理的,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是没有风险的。
第三步,从理财的角度来讲,投资是放在保障之后的。随着今年的市场火爆,很多人心态非常浮躁,拼命想一夜暴富。我们要坚持长期投资,相信复利的力量,不妄想一夜暴富,长期投资可以降低风险。当然,投资还需要做一些准备,但是不投资更有风险。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错误地运作,我们可以交给专业的机构和专家。
理财应避免5大误区
目前,随着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增强,新的理财产品不断出现,广大金融服务消费者投资理财,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走入误区。从银监会的角度,至少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所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挂钩,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基础上预测得出,最高预期收益更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由于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理财期满最终实现的收益,很可能与预期收益有偏差。
3、 口头宣传≠合同约定
理财产品的责任和义务在产品购买合同中约定。对于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理财产品,不要光听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就草率做出购买决定,即便产品说明书及理财合同的条文很难理解,也请务必仔细阅读,对于没有把握的,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4、 别人说好≠适合自己
理财产品千差万别,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高风险的产品可能带来高回报,会受到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的追捧,但对于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人,这样的产品并不适合,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遭受损失的严重后果。投资者应正确评估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5、 投资理财≠投机发财
好事多磨的2008年,投资市场风云变幻,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停止了理财的脚步。在市场的急剧变化中,拥有一份完善的理财规划,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会让你更加从容地面对财富。
2008年有着很多磨难,对中国经济,对在A股中拼搏的股民们,都是如此。A股市场的大跌,使得股票、基金无一幸免,大多数人2007年的收益在今年付之东流,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于是,有人深度套牢,苦等反弹;有人频频补仓,欲降低成本;有人索性拒绝一切风险资产,鸣金收兵。其中,最显著的一个例子,莫过于这半年来市场走低,很多原本希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也选择暂停了基金定投业务。他们说:“看到刚刚投下的资金,不到一个月就大幅缩水,实在是心痛,不如等一等,待到市场回暖时再做打算。”
长期计划不受短时困扰
诚然,随着市场的变化,转变投资方式和品种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具体情况来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来对待财富管理,不让理财投资拖累你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工作。
其实,痛也可以同时快乐着的。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客户,和大多数客户一样,他在资本市场上也遭受了损失。但是言谈之间,我能够感觉到的只有轻松和乐观,依然是生活工作处处和谐,完全没有一丝的失意和低落。问他是如何做到的,答:“投资当然有风险,我只需要按照我的理财方案执行,适时地调整了我的资产配比,很简单啊!”
佛法中有句话叫做:“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说的是佛法不是用嘴来说的,而是用身心来实行的。佛法如此,理财亦然。理财是一生的行为,因为我们一辈子都需要财富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人生的不同阶段:青年,中年,老年。我们不仅需要为现阶段的财富进行规划,更需要为下一阶段的财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仅需要为自己理财,更需要为家庭理财。理财不仅仅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白纸黑字的一份规划,一份需要我们身体力行的规划。
完善方案从容应对波动
一份完整的理财规划着眼的是长期投资行为,融合了风险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短期资金流管理、退休养老计划和保险规划多方面因素,是涵盖一生的计划。可以看到,风险投资(股票和基金等)绝不是理财计划的全部,它只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方式之一而已。即使市场出现大的变化和波动,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理财方案执行资产配比,就能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不至于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而对于波动较大的市场产品,如基金、股票,我们也同样不能寄望于他们一直扶摇直上,而是应当通过合理的投资方式,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逐渐将成本进行均化,降低其中的投资风险,坚持之后方能真正有所收获。
前面提到的客户有一份完善的理财方案,他始终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家庭的风险资产和房产、保险等投资的配比,也正因为如此,市场的大幅调整没有对其家庭资产造成严重影响。也因为着眼于长期规划,有着退休计划和养老保险计划,市场的短期调整对其退休后的生活影响微乎其微。而在其风险资产的管理中,他运用了理财方案中的恒定比例投资法,适时调整,始终保持高风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成固定比例。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可以成为一位“轻松快乐”的投资者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想问,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在哪里?其实,不妨到银行和其它理财机构的专业理财师那里寻求帮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可以根据你的收入特点、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等为你度身定制出适合你需要的理财规划。同时,在理财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也会适时地根据市场的变化,为你提出调整的建议。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市场的巨幅波动打乱了执行理财方案的脚步。
错觉1 找只高收益股票,就能一夜暴富
错觉2 理财是多赚钱,保险是防漏财
有些保险人会跟客户说“保险是防漏财”,以此希望客户买保险。有些主妇听后就觉得:还是等我先赚到钱,再说防漏财的事吧。保险和理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应对:不管家庭财政状况如伺,保险必须做!理财不仅包括财富管理、收支平衡、退休保障,还包含风险管理;保险的目的就是帮你把风险转移出去,尤其是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都是理财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你的生命提供最基本保障。
错觉3 理财就是钱生钱
假如你把理财仅仅看作是“发财”及“钱生钱”,那就大错特错了。“理财就是钱生钱”,是把理财内容简单归结为投资,是对理财的一种片面理解。
应对:投资只是你整个理财规划中的一个部分,理财还应该包括储蓄、保险等很多方面,它是对你一生的财务收支进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让家财合理分配,分摊风险,实现财富的稳步积累。
错觉4 定投基金赔了钱,还是赎回止损吧
根据很多理财师的统计,从2005年买入基金,即使是经历2008年的熊市,如果不调仓,到现在的收益也会相当可观。而且,在市场低迷时,持续买入的投资者会拉低平均价格,获得更大收益,这正是定投的魅力所在。
应对:定投基金是种长期行为,为了满足长期的理财目标,比如15年后小孩上大学的学费,或20年后的退休养老生活。短期净值的涨跌,不必太过于在意。
错觉5 低风险意味着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游走于职场与家庭之间的忙碌主妇们不希望投资承担太多风险。那么,降低收益预期,低风险是否意味着没有风险?事实上,只要投资,必然要承担风险。即便是销售人员推荐的“几乎没有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也会受到利率或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让买家遭受损失。
应对:投资于债券市场的风险比较小,而且,在今年的弱市行情中收益很可观,但如果未来加息,依然可能遭受损失。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就要有一定比例的固定储蓄,或者保值产品的投资,如黄金、玉器等。
错觉6 收益率高就是好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收益不同,源于投资方向不同。投资于企业信托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比较高,但风险相对较高,且赎回期限会有限制;投资于债券、货币的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比较低,相对稳定。
应对:哪一种理财产品更好,还是要看你的家庭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短期内需要资金,或者子女教育近期要用钱,这些钱都是不能“议价”的,就不要去尝试期限长或风险大的产品,免得影响了正常的家庭财务生活。
错觉7 找对投资方向,把钱都投进去
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哪个是“正确的”方向?黄金、钻石哪个品种会涨价最多?投资者往往很难判断行睛。过去5年来,投资市场上,2007年是股票最给力,2008年之后是黄金,2010年债券令人眼前一亮……每种投资项目都有收益的年份,明年哪种项目会有突出表现?你只能猜测,但很难把握。
应对:如果资产比较多,可以建立多元投资组合,短期内看似会削弱你的回报,但年复一年地寻找那个最赚钱的投资方向也是希望渺茫的。因此,建立组合,随行情调整才是王道。
错觉8 现在理财,有钱后想买什么买什么
关键词:新环境家庭理财
一、目前我国家庭投资理财的误区
(一)理财=投资
来到理财中心的客户,可能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100万元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足一回事,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往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因此,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
(二)理财随大流,盲目跟风
近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中国不少百姓更渴望“快速致富”,在这潮流中,常常可以看到证券公司有许多老人,他们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而不理会风险。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还可以看到类似一哄而上的现象。“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三)追求短期收益,忽视长期风险
近年来,在房价累积涨幅普遍超过30%的市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以房养房”的理财经验广为流传,而对租金收入超过贷款利息的“利润”,不少业主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欣喜。然而在购房时,某些投资者并未全面考虑其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
其实,众多的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视了许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如各类管理费用、空置成本、装修费用等。同时,对未来可能存在一些风险缺乏合理预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建议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房产时必须深入研究分析,事先作好心理准备,不要有太高的奢望,也不要期望能长期获利。
(四)关注短线投机,不注重长期趋势
有许多国内投资者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以此获取投机差价。他们往往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走势。关注眼前利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由于过多地在意短期收益,常常错失良机。特别是在证券投资时,时常是骑上黑马却拉不住缰绳摔下,还付出不少买路钱。更有甚者,误把基金作为短线投机,因忍受不住煎熬,最终忍痛割爱。
二、正确理解家庭理财
(一)什么是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就是合理、有效地处理和运用钱财,让自己的花费发挥最大的效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从技术的角度看,家庭理财就是利用开源节流的原则,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家庭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这样的目标小到增添家电用品、外出旅游,大到购房买车、储备教育投资,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成功的理财讲求理财规划。家庭理财也不例外。就家庭理财规划的整体来看,它包含三个层而的内容:首先是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其次是掌握现时收支及资产债务状况;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资渠道来增加家庭财富。
(二)收入永远大于支出,现金流管理是家庭理财核心
家庭理财规划的目的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使家庭经常处于“收人大于支出”的状态,不会因为“无钱付账”而导致家庭财务危机,影响家庭生活幸福。因此,现金流的管理成为家庭理财的核心所在。
一般家庭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经常性流入:工资、奖金、养老金及其他经常性收入;补偿性现金流入:保险金赔付、失业金;投资性现金流入:利息、股息收入及出售资产收入。家庭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日常开支:衣、食、住、行的费用;大宗消费支出:购车、购房及子女教育;意外支出: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及第三者责任赔偿。家庭的现金流管理是要将收入与支出尽可能的“匹配”起来,使家庭保持“富余”的支付能力,而且“富余”的程度越大越好,越“富余”说明财务状况越“自由”。
中国经济正处快速增长的阶段,由于这种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使人们未来的收入消费存在很大的“变数”,比如收入的不稳定、失业的威胁、通货膨胀的因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理财规划应该“保守”一些,以免未来陷入财务困境。在目前社会“贷款消费”风行的情况下,更是要注重家庭现金流的管理,以免成为“贷款”的奴隶。
(三)家庭理财不是据金而是平衡
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2005年,由于资金规模增大及理财品种增多,被称为“理财元年”,眼下又进入一个人气高涨的春天。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预计2006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将达到570亿美元,今后的理财市场增长率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突飞猛进。个人理财市场不仅是理财机构眼中的“蛋糕”,也是考验投资人智慧的博弈场。
近日,有关机构公布2005年理财产品收益排名结果显示,理财产品有好有次,差距悬殊,排名第一的是某银行发行的1年期港币产品,其收益为同期港币存款收益的5.86倍,而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仅为2.72%。基本相当于定期存款。因此,投资人如何确立投资理念及选择理财产品,对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至关重要。
三、家庭理财的投资策略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
任何投资都存在着风险,每个家庭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做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利・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方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
资深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来说,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理时规划
应该说,一个好的家庭理财规划至少应妥善考虑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几个“宏观”问题,具体体现为:适当开源,增加家庭收入,利用各种投资增加资产的价值;控制预算,倡导节流,削减不必要的支出;系统地考虑家庭重要支出事项(如高额教育经费),有效积累大额、长期性资金;保障家庭财产安全,妥善进行家庭资产管理;处理好家庭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在拟定家庭理财规划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所有的日标必须具体、可行。具体意味着:理财目标一定要明确、量化;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力求了解得全而准确,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防止在理财过程中顾此失彼;家庭理财要将稀缺的货币资源用得其所,为家庭创造更大的效用和收益。可行意味着:努力可以达到。如果竭尽全力仍难于达到的目标最好不要列入规划。其实任何人都不能也没有能力把所有的事、希望和理想全列入规划并实现它,家庭理财规划充分权衡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不纯粹是为了钱而制定理财规划。另一方而,在制定家庭理财规划时,还应注意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财务需求足不同的,确定家庭的财务目标,制定财务计划,运用各种理财工具,达到不断积累并合理运用财富,从而达到这些目标的实现。
(三)储蓄型保险有泡沫,谨慎购关多思量
目前,投资型寿险和分红类寿险占到了整个保险品种的绝大多数份额,许多投保者是看中了此类保险的投资功能而将其当成了储蓄的替代产品。但是,存款利率下调后,这种产品的现金回报率可能会不如银行,加上近年来分红保险的实际分红不太理想,所以,单纯追求现金回报率的投资者可以将收益低的保险改为收益高的银行储蓄。不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对投资分红型保险的其它保障功能电应充分考虑。不要盲目退保,造成更大的资金损失。
(四)学会消费理财,以聪明的消费来分享升息抑制通胀的成果
利率上调之后,存钱的人多了,消费的人少了,一些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就会跌价,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为消费者,这时学会消费理财便会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理财效果。另外,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只有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才符合理财的初衷,否则,见利率涨了就只存钱不消费,这样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科学理财。
近期以来,一种被称为“7天理财”的短期金融产品,受到了人们的热捧。据了解,大量从股市或房市撤出来的短线资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有数以亿记的热钱流进了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中。
比如,浦发银行出炉的一款名为“天天赢”的人民币通知存款,受到短期闲置资金的青睐,前来柜台咨询的人开始增多。此外,各家银行主推的外汇理财产品中,三个月、半年期产品特别受欢迎,而一年以上少有人问津。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短期理财品种受投资者追捧,意味着目前各个投资市场及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势微妙,比如房产价格走向如何,车价是否会下跌,股市何时转暖……投资者正在持币观望,等待趋势的形成。
据浦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眼下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中,证券投资者、个体工商户的比例占到半数以上。目前股市走势尚不明朗,操作难度加大,这样有些客户直接就用银证转账功能把资金从证券账户中划出,获取短线利差。利用短期产品确保了资金始终高效运作。
据银行对这种短期理财产品账户的统计,新流入的资金额度达10万元的比比皆是。银行人士分析,这些资金有可能是房产市场或股市退出来的投资客,把闲钱暂时存放在银行里,寻找新的投资品种。此时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出现,对于这些暂时退出来的“热钱”,无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良好的流动性是短期理财产品受热钱关注的主因。在以往较长期限的理财产品中,银行几乎都会附带一条“不得提前支取”的规定。而短期产品由于期限较短,且银行在提前支取上并不一概而论地强作规定,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如果投资者发现理财决策失误,或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便可随时调整策略。但如果买入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一旦市场突变,资金随时因产品特性而被“套牢”。
从今年理财市场的走势来看,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一直热点不断的外汇理财产品,各家银行似乎统一了步调,皆朝短期这个方向靠拢。近期除了流行的一天和七天理财产品外,目前市场上大量涌现1个月、3个月、半年期外汇理财产品,各个期限的理财品种越来越丰富。
利率市场化分为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两方面。在近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中,为防市场波动过大,我国没有采取直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方式,而是不断创造诸如基准利率体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商业银行财务硬约束(股改上市)等外部必要条件,并逐步培养市场。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主要举措是创造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提供多种融资产品(即银行间交易市场),价格已经不受贷款基准利率限制,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促进了企业融资利率市场化,与银行贷款利率形成竞争,为贷款利率市场化铺平了道路。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主要举措是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主要是理财产品)发展,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个人投资收益率市场化,与银行存款利率形成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是通过市场的发展壮大逐渐削弱间接融资对利率的控制权,促使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最终达成利率市场化目标。
理财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理财产品是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需求,是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前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利率管制没有放开的情况下,随着理财市场不断发展,这种来自市场内在的金融创新和供给双方的推动力量,将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理财产品为突破存款利率管制提供途径。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已经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贴现利率、国债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境内外币市场贷款利率等。仍被管制的利率包括:针对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针对居民的四种外币(美、欧、日、港)1年期以内的小额存款利率。可以看出,人民币存款利率是我国几十年来利率管制的最后一个“堡垒”。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产品,除了发行规模、准入标准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外,其收益水平(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不受利率管制。从完成利率市场化步骤角度来看,理财产品的意义正是通过开辟商业银行利率竞争空间,对法定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形成挑战。
理财产品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创造条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之一是中央银行可以间接调控存款利率走势,为达成该目标,中央银行通过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建立以Shibor为核心的短期利率定价体系,并最终将Shibor作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市场存款利率走势。目前,在存款利率先不具备与Shibor挂钩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逐步将理财产品定价与Shibor挂钩:先与短期产品定价挂钩,再与中长期产品定价挂钩;先与短期融资券类产品定价挂钩,再与贴现类产品定价挂钩;先与金融债券类产品定价挂钩,再与企业债券类产品定价挂钩,逐步完善以理财产品利率形成机制为重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财产品自身规模不断壮大,到一定比例,银行存款为维持存储,其利率体系必然向理财产品利率靠拢,存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形成。中央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市场化定价,强化了以Shibor为核心的利率定价体系,最终将Shibor基准利率确定为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的价格调控目标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的价格调控。
理财产品为金融机构探索市场竟争模式提供平台。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探路者,理财产品为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研究、完善定价微观机制建设、开发定价信息系统等提供了市场化平台。同时,还强化了结构化金融工具的创新,通过跨市场、跨组合型的投资运作方式,整合了金融机构在信贷及银行间市场的传统优势,拓展了其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投资空间,为探索利率定价和迎接存款利率市场化竞争做好充分准备,也为探索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
对影响的评估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来看,理财产品为市场提供了与存款竞争的金融产品,是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突破,因此,理财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理财产品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评估:一是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替代规模有多大,它反映了当前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存款规模,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总量指标;二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有多强,它反映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度,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质量指标;三是理财产品收益率反映金融市场变化的综合度有多高,它反映了其作为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引导利率走势参考依据的可靠性,是衡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成熟度指标。
表外理财产品对存款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首先,表外理财是考察存款分流的主要指标。理财产品按核算方式可分为表内理财和表外理财,表内理财产品保本或保收益。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增设“结构性存款”指标,专门反映表内理财产品资金来源,并计入各项存款及货币供应量,而表外理财产品不保本且不保收益,人民银行目前未将表外理财并入信贷收支月报和存款类金融公司概览。因此,存款、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均不含表外理财的相关内容。可见,只有表外理财产品才对银行存款产生替代效应。其次,表外理财对存款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自主品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迅速增多,这类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收益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和暗含银行信用等特点,促使银行存款大量向理财产品转移,2011年和2012年甚至出现了理财产品发行期间存款环比增长多次为负值的情况。以海南省表外理财产品增量与存款增量为例,两者增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负相关关系,表外理财业务量的变动导致存款波动幅度较大。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募集期设计在季初,产品余额增加,存款下降(2012年1月、4月和7月);理财产品兑付期设计在季末,产品余额减少,存款上升(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最后,表外理财对存款替代效应的评估。需要从总量和边际两个方面来评估表外理财对存款的替代效应。从总量大致测算出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替代规模,在增量上,2013年3月,全国表外理财募集资金4.1万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新增4.2万亿元,这意味着全国新增社会资金中一半用于表外理财一半存放银行。在存量上,2013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为余额97.9万亿元,若按照2013年3月末表外余额理财产品余额5.26万亿元计算,已经有5.4%的银行存款实现利率市场化,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上升。从边际来看,选用2008~2012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和表外理财余额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外理财对储蓄存款有明显的分流作用,每新增1元表外理财会分流0.39元储蓄存款。
市场利率是理财产品定价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特征明显。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2年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以Shibor为定价基准的占所有产品募集资金比例为71%,其中,九成以上使用隔夜Shibor作为定价基准。2012年,商业银行发行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期个人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09%、4.52%、4.9%和5.18%,明显高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也高于同期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既反映了市场真实资金供求状况,也包含了市场对通胀和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从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1个月和3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与1个月和3个月Shibor加权收益率走势来看,两者走势高度重合(见图2)。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定价市场化的评估。评估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是分析理财产品的价格与市场化利率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单向因果关系,若市场化利率是当前理财产品价格形成的长期、稳定原因,则说明理财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化程度较高。通过对2011~2013年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月度Shibor利率平均值代表的市场利率,与2011~2013年1个月以下、1个月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的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代表的理财产品价格的分析显示,短期Shibor利率是决定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的主要因素,这说明对活期存款替代效应较强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定价已经完全市场化。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安排来看,小额、活期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步,短期理财产品规模的继续扩大,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
理财产品利率可较为全面地反映金融市场变化。理财产品利率一头连接作为基准利率的Shibor利率,一头连接市场中丰富金融产品的定价。在未来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理财产品利率作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走势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包含市场信息的多寡、对金融市场变化的灵敏度高低是决定其作为参考依据可靠性的重要衡量指标。
理财产品利率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市场价格信号。从交易主体上看,理财产品是目前金融市场交易主体最为丰富的一类产品,包括个人、企业和机构等。从挂钩投资标的来看,理财产品与实体信贷、票据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都有联系。从期限结构来看,理财产品兼具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资金价格信号功能,这表明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成为一种集中各市场主体与金融市场、不同期限结构的综合价格信号。
理财产品利率曲线可以及时反映市场预期。对2012年以来理财产品月度平均收益率绘制的收益率曲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为准确地反映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2012年前三个季度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在总体下移,而同期国内GDP同比增速持续走低,至四季度国内经济触底回升,同期收益率曲线中部明显上凸;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以2012年3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为例,将各期限结构理财产品收益率减去其与同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均值,结果显示移动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向下穿透存款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认为当前存款利率被高估,有下调的预期,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银行于2012年6月实施降息。
利率市场化下理财业务发展展望
理财产品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一直保持快速扩张势头。在理财产品数量上,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28239支,比2007年增长19倍;在发行规模上,2012年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26.5倍;在余额上,2012年余额达7.12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14倍;2007~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每年平均增长70.8%,远高于存款的增长速度。2013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共发行10331款,发行规模10.8万亿元,比2012年四季度增加6.61%。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资金寻找更高价格的趋利性导致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必然伴随着金融脱媒,银行体系也往往通过创新进行“反脱媒”,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当前的利率“双轨制”局面不改变,储蓄存款就会不断流向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理财产品业务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将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回顾理财产品发展历程:2006年,理财产品涉足信贷类产品(贷款资产证券户);2007年,推出银行票据(短期票据和中期票据)类产品;2008年,在股市走强时推出“打新股”产品;2009年至2011年,联手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推出“银信”、“银保”类产品;2012年,全力开发商业银行自有品牌的保本型产品。美国、日本等国走过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对利率市场化有客观的要求,大部分的金融创新是在利率不确定基础上产生的,利率市场化给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使得金融创新形式更为多样;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也需要金融创新,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模式的创新构建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可以吸收利率波动幅度扩大所带来的冲击,从而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见,理财产品业务创新力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需求。
资产管理业务是理财产品发展趋势。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存款利率将会上升,存款型理财的优势不断丧失。随着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理财赖以生存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功能将不断被削弱,理财产品现有的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在未来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银行理财业务将回归中间业务与受托管理的本源,在客户端向财富管理业务深化,在投资端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通过投资与客户两端进行创新,激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降低成本支持实体经济。长期来看,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理财产品最终的生存形态。最终理财业务如同其他资产管理商(如基金、信托)一样,核心竞争力是为客户创造收益的能力,通过对市场判断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工具创新能力和平衡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有效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未来其业务规模和创新力度也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目前理财业务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表外理财资金没有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导致监测的有效性不足,理财业务经营不规范带来潜在风险,以及理财产品法律定位不明确导致业务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将表外理财产品纳入金融统计。表外理财资金来源没有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资金运用没有纳入中央银行资金流向监测统计,从而降低了金融统计数据有效性。建议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规则,将表外理财募集资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将理财资金投向按照现有“贷款投向分类标准”进行统计,以便更好地测度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密切关注理财业务潜在风险。近年来,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通过理财产品规避监管的现象,如发行保本、高收益产品争揽存款,利用理财实现贷款表外化,由此带来了理财资金运用“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资金池类产品信息不透明导致的资产安全风险。不但对银行稳健经营带来了隐患,也伤害到利率市场化本身。建议从两个方面化解上述风险: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信息披露制度;对资产池类产品严格管理,落实对不同类理财产品的分类管理、分账经营。
2011年上半年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可谓忧多于喜,楼市遭受政策打压,一度火爆的贵金属大幅调整,股市持续低迷不振,CPI连续数月“破五”,理财市场动向更加难以把握。
同时,在央行银根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任务也逐步加大。身处这样复杂的投资环境下,风格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大受投资者欢迎。
近日,《小康・财智》记者就对北京部分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进行了深度调查。
短期理财也“疯狂”
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无暇顾及理财的陈先生,看到CPI高企,物价越来越贵,担心自己的资产缩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情况。他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后,考虑到目前可能有强烈的加息预期,他没有继续转存,而是考虑购买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
陈先生最初看中的是一家商业银行的一年期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5.5%,最高在6%以上,50万元起购,资金主要是用于中铁的项目投资。考虑该产品回报率虽高,但并不保本,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门槛较高,陈先生一开始没有选择这款产品。
接下来几天,陈先生又先后到建行、中信等银行的网点,发现各家银行最近都推出了不少的短期个人理财产品。“3天时间,至少看了十几种,眼睛都挑花了!”据陈先生介绍,仅建行一家,理财经理就推荐了至少5种符合他条件的理财产品。不仅如此,各家银行的销售人员无一例外的都告诉陈先生,最近理财产品卖得很紧俏,有些产品几个小时就卖光了,如果下了决心购买一定抓紧时间,免得错过机会。此时,陈先生想起最初那款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却被告知已售罄。
短期理财创新高
事实上,像陈先生这样开始青睐短期理财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仅6月前两周,各银行已累计发行542款理财产品,使得今年以来的理财产品数量突破6000只,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理财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而在收益率方面,从年初的3%逐渐抬高到4%~5%,到了年中,部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经突破7%的高位,不仅远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更超过了银行放贷利率。比如农行发行的2天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兴业银行推出投资期限为10天的理财产品,5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5%,50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7%,500万元起预期收益率为6.8%;工商银行发售的7天期和14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分别达5%和6%。
收益率的提高直接带来了产品热销。现在要想购买一只热销的理财产品,是无法由个人在网上直接购买的,必须致电理财顾问帮自己留出额度,并且规模几十亿的产品,通常1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高收益背后有原因
面对市场的一片火热,有人开始质疑一些极短期的理财产品已近似于变相的高息揽储。
按照正常的投资理论,收益率应与投资期限成正比,即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而当下的银行理财市场,却出现了期限越短收益率越高的收益倒挂现象,令人称奇。
一位在建设银行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短期内对资金出现极度渴望所致。银监会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监管的“半年大考”又临近,这些因素让银行对资金望眼欲穿。在拼抢资金的大战中,储蓄利率不能浮动,银行借道理财产品揽储的意愿大为提高,纷纷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做文章。
收益率攀高 仍要悠着点儿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理财产品的销售有失规范。部分产品在销售时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片面强调“固定收益”,夸大收益率;少数银行工作人员也存在着重自身业绩轻客户利益的问题。
中信银行的理财师吴强告诉记者,如果某一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5.5%,买10万元是否就可以拿到5500元收益?当然不是,因为这种理财产品通常是几天至几个月,你还得进一步换算出实际收益。
吴强说,购买这种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其中一个关键的名词“年化收益率”,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比如,年化收益率是5.5%,时间为7天,买10万元的话,实际收益是:7/365×5.5%×10万元=105.48元,绝对不是5500元。
“不过,比起活期储蓄来,其收益要高出许多。”吴强分析说,如果把这10万元作为活期储蓄(利率0.5%)放在账户上,7天的利息收入只有9.59元;即使把这笔钱办成7天通知存款,7天的收益也只有28.58元。“也就是说,通过购买这种短期理财产品,客户可以获得相当于活期储蓄10倍还多的收益。”
在吴强看来,这种产品对手头有较多闲置资金的居民或者对公客户来讲非常划算。而对普通百姓来讲,在选择这些短期理财产品时则需要注意产品期限和后续衔接。因为这种看似较高的5.5%年化收益率,如果客户在产品到期后没有及时转投,而是让资金在账户上闲置一周,那么其收益率就基本下降了一半。而如果产品到期后能及时衔接,或实现自动转投等,那就能带来不错的收益。
只适合有短期闲置资金客户
虽然很多投资者知道短期理财产品就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取比银行利息高的收益,但是并不知道,投资短期理财产品也需要进行资金规划。
“短期理财适合的是有明确资金规划的人。如果刚存了2天,就想把钱抽回去,这样可不行。”吴强提醒,不是所有投资者都适合购买短期理财产品。
“一般客户要明确表示,资金在几个月或者一定的时间内没有需求,这样我们才建议他把钱投到短期理财产品上,如果在签约期内反悔,是取不出来钱的。”吴强介绍,短期理财一般都是固定收益,银行也是按期限承诺给出收益。
关键词:闲置资金 理财 内部控制
一、公司现状介绍及其对闲置资金理财途径的现有安排
(一)公司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
目前云南省xx公司为集团企业,下属有控股公司6家(含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公司5家),2011年有引入社会股东后融资,有大部份闲置资金在没投资实体前要进行理财。目前理财途径主要是结合后续项目投资情况,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收益最大化。投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投资,增加公司收益。
(二)现有具体闲置资金理财计划
企业闲置资金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能力来选择低、中、高不同风险投资产品,低风险产品包括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中风险产品包括债券型基金,高风险产品包括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等。
二、企业闲置资金理财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注意事项
1、公司自身的风险抗御能力十分重要
风险和收益一直都是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收益,自身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一定要客观公正的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还可以,企业就可以将资金投放风险稍微高一点的金融市场以期望获得高的回报,或者企业也可以购买信托和开放式基金获得高收益。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就可以选择类似银行储蓄、保险、基金、国债等安全系数较高的投资方式。
2、公司资金闲置的时间
企业的资金闲置时间要事先确定清楚,不能够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或者公司整体的运营。显然,事先确定闲置资金时间对于理财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笔者简要的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时间比较短,这通常是节假日或者双休日,相应的选择资金回收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比较合适,以前面提到的企业通知存款或者短期质押式回购等为例,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才在短时间内回收资本本金并且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从而维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二是闲置时间较长,则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投资周期较长的投资品种。因为这样既能为资金的安全增值提供保证,也能保证资金在有效的时间内回收利用,这种情况下比较常见于购买国债、开放式基金、长期储蓄、购买保险等。
3、评估自己的理财能力
企业应该要做到客观公正的判定自身闲置资金理财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资深理财能力的评估后,如果具备独资理财的投资实力,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战略目标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投资产品。
但是假如企业因为处于发展初期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还不具备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能力力可以请专业的理财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逐步在实践中培养企业本身的理财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与专业的理财机构合作,长期委托其帮助企业理财,这种方式可以在理财方面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一般不会出现纰漏。还有一种方式是,通常情况下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专门负责企业的理财计划和投资计划,那么对于闲置资金的处理自然也就很容易解决,这样既能有助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可以避免在于委托机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润。
4、培养资金时间价值意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因此,培养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增加资金的利用效率,合理的处置闲置资金意义重大。
(二)理财建议
1、股东会和董事会权限审批要严格监管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所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凡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在对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前可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例如,公司发生的购买或出售资产(不含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出售产品、商品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资产)、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对子公司投资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必须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严格审批通过才能实施。
2、考虑资金的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的延伸含义,是指企业同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短期偿付能力,流动比率愈高,营运资金愈充足,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愈强。因此,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付义务的安全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闲置资金的理财分析要紧密结合资金流动性考虑。
3、注意公司产品分布结构等
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投资,我们要建立在掌握公司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制定产品结构优化改革计划,这样才能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三、企业理财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审批控制。审批权限是资金运营活动业务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能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因此,笔者认为审批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