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资产管理标准

国有资产管理标准

时间:2023-09-14 17:4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资产管理标准

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优化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国有资产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中央和地方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等)、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等)、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附属营业单位等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和来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其它资产等。来源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条途径,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第二条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第三条途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

在以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章制度;第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第三,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有效;第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执行与管理就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与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如依据法律取得的、国家资金投入的、国家征用、罚收的、国家继承的、国有资产收益形成的、接受馈赠的等,能够用货币来计量。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无自我补偿机制、范围不断调整、种类不断增多、固定资产比重大、福利功能强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主要通过资产配置环节、收入管理环节、统计报告环节等积极探索采用实物费用定额编制相关经费预算;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的界定。从目前来看虽然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内容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但是大致的管理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配置审批、完善配置标准、调剂使用审批、有偿使用审批、处置审批与收入管理、清产核资实施与统计报告编制、境外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资产管理,监督检查等。其内容体系可以清楚地表达如下图1。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随意,使用效益不高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如一些单位存在的资产的闲置和重复购买等造成资产使用率不高。

(二)资产处置价格有失公允

资产处置是需要进行评估的,但是有的单位在资产处置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估,如未按市场原则进行公开的资产评估,一些单位因为制度建设滞后,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缺少监管,自行聘请按照委托单位的意愿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评估,从而导致资产处置价格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或流动性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变动频繁也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变动,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另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方面设置的下属科室比较多,但是各岗位职责不太清晰,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对国有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不足,造成了国有资产失去监督而流失。

(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履行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审批、清产核资等工作环节当中,只注重资产的购进,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而且缺少风险防御措施,没有很好地将风险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和各级管理层面。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多部门管理,涉及的机构很多,而且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的肢解直接导致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脱节。应该说,体制不顺已成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制度缺失,方法落后。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国有资产的配置,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却比较疏忽。如在资产配置环节中,资产配置标准不够细化;在资产使用环节,缺少对资产使用的效率监督,有些单位无任何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没有努力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处置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大部分单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动态管理没有实时启动,缺少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

三是重视不够,基础薄弱。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不严谨事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资产收益支出混乱;二是资产产权管理混乱;三是资产产权转移严重。

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树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制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做到科学合理

有必要尽快制订出行政事业单位公用设施的配置标准,包括办公用房面积标准、装修标准、维修标准,办公用车的排量、品质、金额标准,办公桌椅的规格、大小、金额标准,电器特别是计算机品质、规格标准,尽量使各单位资产配置和职能相一致,做到勤俭节约、科学合理。

(三)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实行绩效管理

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彻底改变资产配置和处置的盲目性,增强各单位资产购置、处置的计划性,是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是细化部门预算的直接依据,也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资产预算,摸清使用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的评价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注重资产的基础管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另外,把“会计成本”的概念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各单位注重行政成本,并结合预算、决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如下制度,第一,国有资产的权限管理制度;第二,国有资产内部调拨制度;第三,国有资产采购与储备管理制度;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五)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

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和资产预警信息系统,从资产的配置环节入手,并强化对资产使用和处置进行监管,全过程控制好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以及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15):36-37.

[2] 李忠信,吉发.国有资产管理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23-02

所谓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管理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它主要存在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科教文卫、体育、军队、警察等公共部门。

随着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规模的不断增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加强对其的管理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往往只偏重于国有企业等经营性资产,而对行政、事业非经营性资产关注不够。

2.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方面的物质基础作用,以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非经营性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结合存量资产使用状况,合理安排预算,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

4.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化对非经营性单位的监管,可以切实推进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和工资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

基于以上的意义,政府在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非营利性的特点,且受管理体制、政策、理念等方面的影响,给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配置和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进而导致其使用效率偏低,闲置、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管理中尚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各级地方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但是在具体实施上,由于各地具体条件与改革的进程的不同,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1)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即由各级政府国资部门对同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这种模式。但随着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局撤销,地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归财政部,这种模式逐渐让位于财政管理模式。(2)财政管理模式。即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同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身属性加大管理难度。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讲是由其自身属性造成的。其一,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形成来源多样。其二,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用于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追求保值增值。其三,消耗的补偿只能来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转移和财政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这类资产时,也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占用费。经济学中的“开支偏好理论”,证明了在使用者拥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会追求自身开支的最大化,从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就会造成国家利益的部门化。

2.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制度。中国现有的非经营性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①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账面上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单位所拥有的资产,由此造成家底不清,无法反映所占有的资产总量和资产的损耗情况,更无从反映资产的管理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在制度上需要予以完善。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存量资产、财政资金购建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租赁、变现处理收入、事业单位“非转经”①收益以及基建、修缮等支出等。目前虽然有财务、基建和修缮等预算,但距离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有很大差距。

3.缺乏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体制。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专门的资产预算体系,大多用财务预算代替资产预算,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单位资产状况的充分了解,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不考虑原有资产的存量和使用情况,导致预算安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资产闲置、浪费与资产的重复配置并存,降低了资产的配置效率,致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利用。

4.缺乏健全的监管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就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台过专门的法律,只是相关管理部门颁布过少量的部门法规和规章,层级不高,效力相对有限。在对使用单位责任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方面规定不够细致,容易使管理责任落实不清;对资产流失现象没有相对完整的审计、纪检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惩处办法等。管理的混乱必然带来资产的流失,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非民主化,容易助长与民主法制相悖的人治思想,进而排斥法治,其结果是保留传统的工作方式和陈旧的管理理念,影响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使问题不断延续。

5.缺乏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政府对由预算资金所形成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缺乏相应的责任考核要求,对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效率性、效益型和公平性等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的缺失,也导致资产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成本意识的淡薄和管理缺位。

三、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

2006年下半年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是规范和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两个办法”明确规定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根据“两个办法”,应在考察当前国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1.在公共财政模式下,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转变过去将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终极目标的传统观念。对于这部分资产,根据其自身属性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其管理目标应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唯有如此才符合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

2.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随着改革的推进,各级部门应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制定:一是根据单位资产的存量状况制定。在分析资产结构的基础上,对可以标准化配置的资产,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制定该类资产配置的数量及价格标准;二是根据资产的使用及绩效考评情况制定;三是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对资产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配置标准;四是参考国际惯例和行业标准来制定配置标准。具备了完善的资配置标准体系,就能更好地为预算的精细化服务,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提供制度基础。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做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预算,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费预算,避免资金浪费现象。

4.建章立制,创建完善的法律环境。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国资委、各使用单位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责、权、利,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造成资产人为损失和流失的责任者的处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准确、清晰的界定,使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此外,有关资产配置、处置、资产评估、统计报告等具体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有法可依,并做好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这是切实改变目前监管现状的治本之策。

5.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价体系中,主要评价内容就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但这些指标有些是相对的概念,无法直接量化、需要寻找和其相关的间接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从投入、产出、效果及公众满意度方面入手。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如国有资产监察验收站等,且独立于国资委之外。同时完善绩效评价指标,细化具体评价条例,兼顾地方利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玉平,牛晓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6).

[3]财政所课题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改革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06,(2).

[4]刘素香.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J].产权导刊,2007,(9).

[5]曹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由之路[J].财会研究,2009,(9).

[6]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6).

第3篇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核资产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学校各个部门资产入账情况,资产取得方式,新旧程度,以及利用效率等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产使用效益及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和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4、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发展方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财产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高校各部门及时登记,掌握财产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5、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所以高校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必须先编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应严格按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并建立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强化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办法》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所以对于高校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高校提出的所有资产配置申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首先考虑调剂解决,只有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才允许购置。强化调剂优先,旨在充分提高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7、规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购置。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71-02

[作者简介]何冬梅(198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高校国有资产即高等学校拥有和使用的,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归国家所有,可实现货币化的经济资源的统称,该项资产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有序进行的基础。高校国有资产涉及多种资产形式,如流动、固定、业务运营、各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等。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深化改革,重视和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教育资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被浪费,提升办学质量与绩效。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办学,高校扩建、改建等筹集教育经费进行办学的情况不断出现,很多经营服务机构也融入进来,新的产权格局与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势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都必须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为前提,我们通常也会将之视为评价高校办学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国家教委于1990年制定了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通知与决定,此后管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逐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逐渐了解了管理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而且专门成立了专职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所等,同时还分配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来管理固定资产,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也不断在提升。

现阶段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支出在增加,加上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及高校自身所面临的发展环境,高校陆续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不断增加。然而同其他机构相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比如资产结构较为复杂,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等,且高校对资产管理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账物不适应、多次购置同一资产等现象不断发生。鉴于此,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目前摆在高校面前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任务。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而高校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也还面临着不少难题与不足,如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单一化等,本文认为应制订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可分为:

(一)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命脉。而高校国有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政部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就明确提出:“高校等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实施集中有效的管理。”因此,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组建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仅靠物资、设备等机构已满足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而让其现行所属部门来取代资产管理,这样也不尽如人意。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让其对资产进行统一、集中、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便不会再处于分散凌乱的状态中。

(二)完善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应完善高校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序,实现国有资产规范、集中化管理;健全采购登记制度,在购买资产前,应结合政府采购部的相关要求进行预算,做到按需采购。针对购入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使其与账务保持一致。应完善资产管理监管制度。针对教学、科研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昂贵设备,要做到专管专用,避免向外租借。应完善处置调剂制度,针对破损和落后的设备资产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按要求进行鉴定与审批,同时应做好设备资产的登记、检查、补购等工作,及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批给相关部门,运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其管理行为。

(三)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涉及多方面内容,如教学科研所需,即非经营性资产,它在学校资产中占主导地位;高校经营性资产如运营、校企合作增收、经济实体所创造的效益,教学、科研再利用后形成的混合性资产。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批各种资产形式,了解各项资产的拥有者及其职权关系,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年底还应对各项资产进行盘查,按需处理国有资产盈亏等问题。

(四)强化审计与督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协调财产管理部门有效管理高校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应将其审计责任落实到位,将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视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监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遇到特殊情况,还应及时盘查国有资产,找出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现阶段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武,等.论国有资产管理对合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0(3):26-29.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调查研究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以甘井子区为例,现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政府主体、(财政部门)统一要求、使用单位分级负责,国资管理人员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区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特点:

(一)夯实基础

2001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挂牌在区财政局),国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础单位实地调研、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工作制度》等10多项制度。

(二)管理日趋规范

强化资产配置、处置和使用管理,严格把控资产采购、处置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注重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产权管理、资产收入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管理配置

针对资产占用结构失衡、缺乏统一配置标准等情况,对全区行政单位资产配置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资产使用年限、成新率进行了细致分析,按照先难后易、先同后异的原则,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增量调整存量结构,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政府采购预算对资产配置的约束作用,杜绝奢侈浪费;对无偿转让、出售、报废等资产,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后残值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进行调剂,使资产发挥应有的最大价值。

2、加快信息建设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209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重要资产进行电子卡片管理,按资产类别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基础资料。2008年,与14个街道国有资产数据库实行联网工程,使区财政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213个,实现了全区国有资产动态数据联网。2014年,对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改造升级,在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上,力争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动态及时传输等目标。

3、开展资产清查

定期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资产经营和收益入帐情况,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要求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成效逐步显现

重视产权管理,强化收入管理。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资产移交给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具体管理,解决闲置资产日常维护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资产效益等问题,提高了闲置房屋资产使用效率;为更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变更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产权,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对全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对规定金额以上的国有资产产权实行进场交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量资产家底有待进一步理清

有的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固定资产的盘点规则和要求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重复记账、资产名称录入与实物不符、多项资产一笔记账等问题;部分报废、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帐,没有及时办理报废等相关手续,资产处置手续交接或传递不及时和帐务处置不及时,造成资产统计不实。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脱钩。

(二)国有资产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因有关制度不够完善,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台等客观原因制约,预算审批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尚没有统一配备标准的资产预算申请审批不严格,很多单位尤其是强势权力部门资产充足甚至闲置和浪费,加之尚未形成良好的调节机制,有富余资产的行政业单位不愿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需要资产的部门往往也不愿意使用调剂来的资产,而是更倾向于重新购置新资产。如此一来,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国有资产绩效观念仍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拨付给行政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或者磨损,国家不要求其偿还。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取得的国有资产的无偿性是催生行政事业单位“重预算申请、轻资产管理”思想的根源。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认为是在“花国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对于单位自身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就造成了从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到其体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观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

(四)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单位行政办公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兼任。这种以兼任形式存在的人员很难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更难谈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管理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受限。资产管理不被重视必然会助长现有资产兼职管理人员的应付心态。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基本框架

财政部36号令第六条第七款要求各级管理机构要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本着将绩效理念贯穿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是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全面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共性特征设计共性指标,以资产管理的重点为依据,设计包括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资产管理与运行效果等四大指标在内的分级指标体系,再通过对各个单位上报的资产管理绩效信息,分析和判断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继而为未来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制定并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部“两令”是目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级次的全国性规章。但是“两令”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级次相对较低。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首先制定并出台统一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在 “两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改进相关内容,如对于产权管理问题,要从产权的登记、变更、平台建设、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定。再如要增加对违规、违法管理国有资产等行为的责任规定,明确不同部门的相关法律责任,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同时,细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目标是实现与土地法、房地产管理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协调,还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

第6篇

关键词:烟草行业 国有资产 管理思考

2012年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30周年,也是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30周年。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科学的使用机制和监管机制,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将各省已有的卷烟工业企业和烟草公司收归上划,财政隶属关系发生了改变,但总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是依照《烟草专卖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关系。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有关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中国烟草总公司依法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理顺了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烟草行业通过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分级授权来明确保值增值的责任。总公司作为母公司依法享有资产所有权,负有经营监督管理职责,承担出资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子公司依法享有企业法人财产权,负有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商业企业建立了总公司、省公司、地市级公司三级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了烟草企业从自我发展到融入全局、总公司从一个牌子到总揽全局的改革需要。

2.加强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2.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坚持“两个至上”的根本体现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底,烟草行业总资产超过万亿元。因此,加强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监管,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实现资产良性营运与保值增值,就是贯彻国家利益至上精神的根本体现,是烟草行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2.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强化内部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烟草行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力度,通过健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形式和保值增值措施,构建“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对企业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内部监管、打造阳光烟草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提升资产运营质量的保障

资产运营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烟草行业近年来通过各种手段规范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等行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国有资产运营质量,避免和减少资产运营风险,使企业积累逐步扩大,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资产管理能力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速度,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致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一些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钱轻物的思想和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养的倾向;二是存在本位主义观念,不少单位、部门把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视为“本单位、部门所有”,随意处置,缺乏大局意识;三是部分单位和人员在资产管理上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使用资产不爱惜,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粗放。

3.2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质量不高

目前烟草行业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处于试点运行阶段,未全面推行。各省、市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高有低,所应用的具体管理软件也是五花八门,未能实现与财务NC系统的有效对接,造成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数据脱节,购置资产时会出现财务部门已入账而实物部门未入账,处置、调配资产时会出现实物部门已入账而财务部门未入账的现象,从而造成账实不符、资产管理数据失真。

3.3产权关系不清,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单位产权意识不高,取得资产后,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权证;也有个别单位在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情况下先期开工建设,待办理权证时因基建等各项资料不全、不合规而出现难以办理或滞纳金数额巨大等情形,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

在“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问题。造成部分资产闲置或低价出租、对一些尚能正常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部分设备购置后很快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或面临更新换代,造成资产浪费。

4.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结合烟草行业实际,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配置均衡、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①产权清晰。在“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下,总公司依法对所属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通过人事任免权、收益分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具体落实,对烟草行业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

②配置均衡。即明确资产配置原则,设立资产配置标准,严肃资产配置审批程序,并使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彻底改变现行资产配置中预算不细化、标准不统一,以及因资产无法调剂使用导致资产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现状。

③使用高效。实行资产分类归口管理,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保障正常运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资产运行成本。

④处置规范。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转让、报废等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实现公开、公平、规范、透明处置。

⑤监管有力。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日常监控和内审制度,健全各级审计部门对同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查与核实制度,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5.加强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加强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形成机制。要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于每年初编制购置计划,报同级计划、财务等部门进行审核;要将资产配置严格纳入预算管理,防止资产购置的随意性;要建立国有资产调剂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国有资产的优势,有效盘活闲置和未充分利用的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是建立高效节约的资产使用机制。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要建立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台账,记录实物资产的总量、分布情况,以及资产变动情况,每年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及时掌握资产使用状况,提出相应的养护及处置建议。资产使用部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运转正常。

三是建立公正透明的资产处置机制。各级企业都要依据上级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包括提报资产处置预案、制定资产处置标准和处置程序、资产内部转移流程等一系列资产处置规定,严格按权限做好资产的评估、处置及备案工作,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问题;建议

国有资产,顾名思义,所有权归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具有使用权,在工作中,政府发挥着行政职能,二者结合,共同促进我国共用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体系不规范,导致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一直都是重视购置,而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则相对而言显得忽视一些,再加上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管理人员,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效率不高,据统计我国某个城市,全市国有资产总额为162.42亿元,在这些国有资产中清查出的错误资产高达14.2万笔,其中有15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出错,这足以显示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效率不高,而低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主要表现在有物无帐、有卡无帐以及无证等方面[1]。

1.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任何人无权私自使用,这些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严禁任何单位以及个人据为己有。然而,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科学可依的管理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措施,导致部分领导,利用每个到自己手中的项目进行利益的获取,从而导致严重的资产流失状况。

1.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进行了资产配置,但是国有资产配置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资产配置名存实无,形同虚设,固定资产的配置情况最为严重,配置极为不到位。从国有资产的配置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资产配置不到位的现象不过是因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特别对于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而言,部分财政部门在没有实际了解资产管理情况的状态下,只想着提高部门业绩,反而导致更多的资产流失[2]。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长时间闲置没有使用的资产或者用坏的资产,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资产配置不恰当,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不完善,而最终导致在对这笔资产进行拍卖或者竞买的时候获利情况不佳,所以说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往往导致资产在经营活动中不能获得其应有的价值。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一整套的从资产形成到资产的使用再到资产的处置最后到收益的管理制度,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滞后,难以让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议

2.1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安排专业人员加强对会计系统的监控,还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确保资产价值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对单项资产出入要建立固定的资产卡片,每一笔资产在进行核算时都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标准进行。除此之外,要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让资产管理发展更具有程序化和制度化,根据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的、定期的清理以及盘查,防止对资产进行重复购买情况的发生。

2.2完善规章制度,依法实施监管

对于单位的每项资产都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入账,并且及时在财政部门办理好产权登记手续,对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的处理、转让、调拨、报废以及事业单位的合并或者改制等等都需要做好相应资产的变更记录,严格执行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制度,相关部门根据制度做不定期的检查工作,清楚问题的发生情况,根据法律或者相关制度进行问题处理。除此之外,财政部门要对自身的监管力度进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取定期检查以及依法监督的监管方法,构建出一整套国有资产的保值以及增值体系,对出资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对于没有按照程序非法将国有资产进行擅自处置的违规人员,给予其严厉的查处,并且司法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置[3]。随着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也要跟随潮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时代脱轨的老旧的软、硬件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2.3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配置体系

财政部门在了解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还要严格审核其下一年的资产购置申请,对于部分多余资产,如果有其他单位需要,可以进行一定的调剂,从而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解决财政的支出,实现资产的再利用。

3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广泛,其内部国有资产也就非常多,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采用信息化的先进科技来对国有资产进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万河斌.借鉴“深圳模式”构建长治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J].山西财税,2007(11):47-48.

[2]孙玉冰.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5(05):39-4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法律 经济 双重视域 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迎来了办学规模扩大、学生规模增长、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的快速发展或超常规发展时期,对基建项目和教学科研设备等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日趋增多,进而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及用途。部分固定资产项目盲目建设、违规建设,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变得十分复杂。高校如何规范和合理配置校内资源,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法律地位不明确、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法律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内涵

根据《高等教育法》,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以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的收入所形成的资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占用、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资产(财产),制定并组织实施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手续,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参与设备采购、验收入库、维修保养和基建竣工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散乱。

1.法律法规保障乏力,法律监管滞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与不足之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两部法律,虽然政府招标采购与事业单位招标采购有相似之处,政府招标采购模式也成为高校主要的招标采购方式,但是资产管理有其特殊的一面。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针对性不够强等特点,缺乏专门针对高校资产进行管理的法律,容易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再比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都属于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法律层级效力较低。比如《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本身就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容易与其他法规和规章相互矛盾与冲突,导致管理责任落实不清,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滞后,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造成诸多困难。同时由于国家层面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欠缺,使高校中的国有资产监管过程无法可依,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与效益低下,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难以受到追究和制裁。

2.高校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基建工程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内部管控制度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架构中,存在着与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不相符、责任不到位、管理定位不明确、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监管缺失等问题。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各职能部门或者各二级教学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全校一盘棋,各自为政,各谋其位,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流失严重等问题。

(二)高校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不足和浪费并存。高校资产确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合并或者升格造成资产产权不清。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之后,生源不断增多造成学校教学科研设备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严重不足,原来的资金渠道来源和数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造成学校被迫借贷融资筹资,负债运作。各种不同的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由于缺乏相应的对账机制和管理措施,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留下产权关系不清等隐患。即使部分升本较早的高校,也存在产权不清的现象,比如无形资产产权不明确、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产权不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开始向经营性资产转化;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和处置权属于各单位,也造成了高校资产范围变化、产权不清。

此外,高校资产使用不当,闲置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毁损、流失严重。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产如何管理没有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增减手续不全,各种教学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高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约在60%以下,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几乎很少利用,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也低于15%。

(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队伍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由于资产管理技术落后,造成高校内部使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不兼容,各自为政,对资产管理的对象不管资产类别,对资产不加以区分,笼统管理;对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教学设备和价值几百元的办公设备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高校无形资产使用效益低下,流失严重。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高校现有资产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管理状态粗放,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效益观念淡薄。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从法律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

1.加强立法进程,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国有资产管理应从立法层面找到法律依据。所以我们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监管方式,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日常管理监督,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督法规及实施办法的长效机制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此外,还要把这一举措落实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对于高校来说,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高校资产管理条例、高校资产处置监督条例以及高校资产核算统计办法,资产管理标准要充分体现法制化。加强专门针对高校的法制建设,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注重法律化,以严密周全的法律体系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透明化。

2.完善以高校法人为代表的治校管理结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治校,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确定了高校的独立法人性质,并享有独立的自。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协调好学校各内设机构的权限与资源配置关系。高校资产的界定标准是从产权关系上揭示高校与国家资产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高校国有资产内部的管控办法,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第三人存在平等的财产及权责关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起以委托关系为牵引,以利益参与者为纽带,以公共利益的责任为依据,通过强化内部产权管控机制来建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二)从经济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

1.在管理制度上,坚持以精细化和规范化为准绳,制定可控制性及操作性双重标准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第一,根据上级法律以及文件要求,制定适合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经费预算、设备采购、验收入库、资产调拨、维修与报废、资产清查、基建预决算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常规的管理制度。第二,进一步完善竞争管理机制,完善高校资产购置的招、投标制度,引入科学论证,评估报告,改进管理模式,实行竞争机制,对高校发展需求不大的资产,要坚持否决其购建的申请,同时要盘活闲置的资产,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制度,对学校的公有住房、大型贵重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实行有偿使用,进一步完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出台一系列与之相符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比如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教改与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闲置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制度、高校融资建设问题制度,等等。

2.在管理模式上,利用网络环境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采用电子化信息管理方式,建立高校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资产信息数据进行对接,建立定期分析数据库,对资产从论证、购置、验收、使用、报废等的整个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为合理配置学校国有资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必须以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高校资产管理网络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资产管理网络建成共享平台,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资产信息,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才能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实现资源共享,使资产的核对更方便、更准确,确保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有利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调剂资产余缺,不断提高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或杜绝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的现象再次发生。

3.建立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机制。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属于内部的自我评价,应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指标体系,以反映国有资产的质量、资产的利用率、资产的保值增值、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情况,为学校内部资产运行状况提供准确信息,同时根据考核结果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价值,为高校资产调拨和处置等提供客观的依据。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校内归口管理部门和占用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防止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流失,实现全校资源共享,确保高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现高校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4.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双重监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审计、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采购的检查和现存库有量的清查。高校应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对高校资产的投入计划要列入当年预算,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来做。学校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好校内资产的出入库管理和使用说明,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摸清家底,核实资产的占用及利用率,使资产配置及报废处置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要将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重构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必须坚持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相结合,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力度,一方面,制定好人才引进战略和引进政策,落实专业管理人员,普及法律、法规教育。新引进的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更要具有法律和经济专业背景以及行业的从业经历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淡化学术评价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加大应用技术和技术实践经历的权重;注重岗位培训、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高校要协调平衡好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两者的关系,既要有稳定引进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的耐心,又要有激励学校自培资产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又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S

参考文献:

[1]鲍家志.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民法保护――兼从法律视角论高校去行政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

[2]卜玉荣.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刍议――以江苏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4,(5).

第9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模式

由于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以及对外开放获得理想的成就,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多项社会事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放在了国有企业以及经营性资产方面,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和非经营性的资产较少,导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着不合理及显失公平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者视角

经过分析和研究笔者觉得,在我国,虽然政府具有国有资产的相应所有权,但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去看。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点较多,并且线比较长,以各种各样的形势存在,分散在多个部门以及不一样的地域,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财政部门不具备有效的方式和力度,没有办法对于国有资产实施高效的监督管理,造成国有资产实质上被很多主管部门占有并且掌控,进而使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十分混乱,无法真正将其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问题。

(二)监管人员的视角

因为所有权虚拟设置以及不断稀释,造成管理人员存在缺位的情况,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逻辑性。主要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造成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三)使用人员视角

因为国有资产所有者长时间缺位,没有办法构成对于使用人员有效的监督管理,构成长时间以来各自为政,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实施,导致使用人员频繁出现约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资产使用方面的越位,资产处理方面的越位,同时国家利益部门化现象十分严重。

二、重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针对公共财政的规定探索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依照财政以及事业单位制度变革,重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我国所有的,每层政府分别监督管理,财政对于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单位占据并运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型方式。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条件,研究国有资产和公共财产管理二者结合,国有资产和预计以及财务管理三者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好处,能够推动国有资产科学分配及高效运用的管理制度。

三、构建健全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制度

大部分国家把政府采购当作公共支出的重点,构建相对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当前时期政府采购机制起到一定的参考。编制政府采购法具体的执行规则,标准资产政府采购这一行为,完善财政支出整体整改的功能,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达到货币和食物以及支出预计指标和资金之间的区分,科学分配国有资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引用效果,逐渐缩短和其他间的距离,满足国际经济一体化需求,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程度,推动廉政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针对自身资产情况与智能需求,在预算范围当中制定采购方案,将其上报到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始终坚持先做好部门预算之后再支出资金,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能够严格的根据审批的预算进行,预算管理与政府采购机制构建和执行相辅相成,一个都不能缺少。

四、构建标准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台账机制

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台账,重点应用到记载具体事务资产全部以及分配情况和资产改变,体现资产构成和占有主体转变到处理或者报废的整个流程。详细的操作主要分成三点,首先,在每级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室中,安排改级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台账。其次,在专门资产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管理部门的地方设置相应权利的粉台账。最后,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机构当中,设置其运用的资产台账。

五、构建标准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一)构建外部监督体系

无论哪个级别的政府均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详情放入管理部门主管者考察日程当中,同时当作其职务任免的主要根据。对于因为资产管理与使用不恰当导致的资产浪费和不科学损失这些问题,必须要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资产监管者和使用者经济方面的责任。若存在违法情况的必须要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和应用以及管理的现状,要在规定时间内公开给社会,最大限度将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审计要尽可能地将国有资产监管功能发挥出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计范围支出以及范围外支出构成的资产审计。

(二)提升内部监督体制

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第一必须要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内部掌控机制,退管资产卡片以及台账管理机制,废弃资产账销案存机制,资产结算年度审核报表机制,严格的依照我国统一财会制度实施,资产管理事项申请汇报审核批准与登记备案体制,将单位资产实物和财务以及产权管理这些工作慢慢引到正道。总体上提升行政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程度。还要构建并真正的落实资产管理到个人责任的制度,将资产完整程度和负责人工作联系起来,当作其职位晋升的考核一部分。另外,实行资产管理工作者上岗必须具备相应的证件,针对主要部门和核心设施采取管理者委派方式,保证资产管理者独立,从而能够对工作更加负责。

(三)引进社会监督力量

最大限度发挥会计事务所这些社会上面的中介企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提升资产管理的公开性,改革中介企业仅对于企业会计年度报表实施审计,却不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年审计的误区。

六、结语

通过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及相关问题反思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我国资产的主要构成之一,由于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以及对外开放获得理想的成就,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多项社会事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放在了国有企业以及经营性资产方面,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和非经营性的资产较少,导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着不合理及显失公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强化应用效益,对于促进行政管理制度改进和调整公共财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提升其使用效率。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单位为莱州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参考文献

[1] 吴春莲.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58-59.

[2] 吕铀.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49+171.

[3] 纵瑞生.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14.

[4] 吕晓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建议[J].财会学习,2016(03):22-23.

第10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

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和各派机关(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

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五)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六)对本级行政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行政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六)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第十条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有关单位应当完成所交给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财政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行政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四条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产状况对行政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

(三)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五条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资产使用

第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

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六条对行政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

第五章资产处置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三十条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四条行政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联合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

第六章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行政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项目范围、权限由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第三十九条进行资产评估的行政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七章产权纠纷调处

第四十条产权纠纷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之间的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财政部门或者同级政府调解、裁定。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与非行政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由行政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经财政部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资产统计报告

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出报告。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四条行政单位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分析说明。

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监督资产使用的有效性。

第四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告进行审核批复,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审计。

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统计报告,应当作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第四十六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进行资产清查的实施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需要,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产权登记办法,由开展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九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五十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违反国家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非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独立核算的企业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执行本办法。

第五十三条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上级财政部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地区和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四条行政单位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家强化政权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平衡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通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由于管理时间较短,各地管理水平不同,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落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处置随意;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创造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一些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不熟悉,收支不纳入财务统一核算;有些部门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脱节,要进行跨单位,跨部门的调配困难,造成产权虚置、管理缺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后所有权关系不清,出现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出现没有人向经营者迫索所有者权益的现象。

2.没有足够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2016年财政部在全国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账务管理脱节、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二是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与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形成账外资产;三是已经损坏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未及时申报报核销,造成有账无实长期挂账;四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对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直接列为支出;五是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盘亏现象较为严重;六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很多单位没有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

3.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使用缺乏评估与监督,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许多单位存在大量闲置资产。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由财政拨款单位使用的,而财政拨款决策时,对单位资产不作内容审查,资产盲目购置现象十分严重,加之受部门利益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隔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地流动,只是资产闲置与资产短缺并存,资产的总体营运质量和效益十分低下。

4.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缺位。没有落实会计监督,造成管理国有资产账目出现消极情况,没有及时处理购入资产成本资产账目,导致账面不符,存在较多的账外资产。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缺位情况,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管职责。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由于国有资产情况复杂,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簿弱,造成管理难度大,虽进行监管,但不到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措施

我国相对而言,行政成本较高,要想建设低成本、高效率政府就必须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构建合理的行政性资产管理体制。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将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发挥,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旧的制度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完善旧有制度和法规,提出新的制度文件,保证国有资产管理有充分的制度基础。

2.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相关人员必须把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正常轨道,加强资产购置、配置、处置和调剂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实施政府采购;突出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实物标准和价值定额进行配置,既要从严控制,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单位资产处置必须要经财政部门审批,各部门资产凡需进行报损、报废、出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3.建立产权集中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变过去单位分散管理为政府授权委托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运筹。利用数据信息系统,清晰地掌握政府资产的构成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完善财政预算、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依据。

4.建立国有资产考核评价体系。首先,领导要遵循相关制度和规定,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头上,从而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其次,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添加到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中,从而促进领导对国有资产加强管理,降低资产管理漏洞,防止资产不明流失,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5.加强监督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力。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能够防止账面不合实际的情况出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是针对国有资产的重要监督机构。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国有资产加强核算并建立详细账目,保证账目记录的连续性,做好会计人动的手续移交工作。另外,要发挥审计监督和业务监督在国有资产监督中的作用,控制国有资产流失。

第1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事业单位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依旧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考虑到此项管理工作非常复杂的现实,事业单位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目前的不足相结合,以保证对策的科学性。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存问题

目前,此项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述几项:

1.事业单位的实际领导者并未真正重视此项工作,间接导致管理成效长期处于低下局面。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家一直都比较重视,并为此制定了多项管理章程,但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并非都能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深远影响。部分领导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对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内心深处却并不一定认同。这就造成管理改革及创新长期停留在口头上,进而影响到了实际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管理模式的差异,致使各地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各不相同。管理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职责差异及管理方式差异上,其中,前者主要是指资产采购管理方不相同,后者则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审批标准缺失或者未得到执行等。这些情况的存在 ,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成效各不相同,现存问题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3.没有合理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有效办法,也是我国在这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自2009年试点后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举使得各地区、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由于利用效率低,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等。

(二)对策建议

尽管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但此项工作的开展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此种局面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点,第一点为执行力不足,配套机制不完善;第二点则是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限制了管理创新。因此,事业单位在改善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也应根据当前的问题,结合成效低下的原因,积极探索与自身实际相适应并符合此项工作要求的管理新路径。为此,本文建议事业单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借助全方位的管理调整,来促进高效管理的实现。

1.相关领导必须重新审视国有资产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所处的局面与领导未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所以,在解决现存问题的时候,也必须以相关领导观念的转变为第一步。领导的言行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风气及职工的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单位领导自身都不重视资产管理的情况下,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思想就会比较松懈,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不自觉的放宽松,管理疏漏就会难以发现。所以,只有领导对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调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实施者的积极性。在具体做法上,本文建议相关领导利用职工会议的机会,对此项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强调,凸显此项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此举需要以领导摆正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为前提,以相应的工作职责划分为保障。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此项工作的开展才可能协同一致,工作效率的提升才可以实现。

2.创新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相关机制提供保障,所以,创新管理机制也是目前需要重点推进的任务之一。机制创新非一夕可成,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要求是:以国家相应要求为依据,立足管理实际,借助创新管理手段、确立责任制、规范管理程序、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等办法,对国有资产的采购及处置进行规范管理,以提升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水平。此举可以帮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途径,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尽快将其付诸行动。

3.完善信息系统,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信息系统的引入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使得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更高。因此,考虑到目前该系统利用率低、积极作用有限的情况,相关单位应注意在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该系统,使其在推动管理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此举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中目前广泛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还能够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适应现实要求的必要途径。

二、结语

整体来讲,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依旧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信息系统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再加上现行机制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此项工作的改进举步维艰。对此,本文建议通过改观领导认识、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并合理利用等方式,来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艾为红.以资产清理清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宜都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1):88-90.

[2]许建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经济视野,2015(24): 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