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规范性

会计核算规范性

时间:2023-09-14 17:4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规范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规范性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会计核算规范性;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38

1建筑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核算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会计核算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首先,很多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缺乏一套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对具体的工作进行约束,在项目资金信息的分类处理和信息提交中,存在信息丢失问题,致使信息发生延后提交情况,使得后续的核算工作缺乏准确的数据信息,无法全面展现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竣工全程中的资金使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较多的建筑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时,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较低,企业对于核算数据要求不高,核算数据的准确度不理想。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原始记录未精准地记录,造成企业的资金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等数据误差较大,出现数据不准确问题。然后,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建筑企业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均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处理的,存在的隐患性问题较多,企业对部分员工的违规记账、违法操作行为也无法及时发现,会计核算的效果较差。最后,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素养和能力较低,对于核算工作处理不细致,对于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施工变更、施工工期等信息均不了解,核算工作效率性差。同时很多企业将会计与财务工作混为一谈,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层出不穷,并且企业将所有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或者财务人员处理,不专业的核算工作,导致核算数据和最终结果不符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

2基于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充分重视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机制

建筑企业需要对会计核算工作多加关注,认识到准确、有效的核算可以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可以制订合理的项目资金支出计划,优化项目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使得工程项目可以在成本控制下,保质保量地完工。因此建筑单位的领导层首先需要对该项工作予以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设置专门的会计部门,招聘专业的会计人员负责工程项目各项资金的核算问题,杜绝以往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从事核算工作的行为,并且企业要结合本企业承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明确项目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为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使得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固有的核算观念,积极配合项目工程各个环节的核算工作。其次,在意识提高的基础上,企业需要为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制定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使得各项核算工作有制度可依,在制度中对核算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方法等均需要明确作以要求,以此减少信息提交、分类处理时的问题,使得员工可以结合制度对自身的工作行为进行改进,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核算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工作原则,完成各项工作,减少违规记账等问题的发生率。[1]

2.2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技术开展工作

目前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著较为严重的核算信息不准确问题,是由企业本身的管理方法陈旧和核算人员人为原因造成。为了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效果,首先,需要建筑企业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办法,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管理,重点需对企业的组织人事机构进行重新划分,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权利和义务,由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企业董事会、领导层核查各个部门的工作效果。会计部门需要和财务部门区别开来,一个员工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一旦出现了核算问题,部门负责人即可立刻找到相应数据记录核算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企业针对人工核算中非常容易出现的数据记录准确性较差的问题,可以引进信息技术、会计核算系统,借助计算机,来对涉及的会计事务信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建、施工机械设备、土地、人工、流动资金等方面的预算、实际支出资金等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与自动化的分析、输出。现代化的核算技术不仅提高了核算工作的精确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性,实现了核算所需信息的快速传输,避免信息提交延后问题的再次发生,降低了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核算的人工成本支出,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2]

2.3重视核算工作的外部监督

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未采用企业之外、社会中富有权威的会计核算机构,对本内部的核算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这也就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核算效果不理想,如果存在部分员工的造假、违规操作行为,将会导致整体的核算工作失去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工程设计、施工的具体情况,在对资金进行监管时,借助外部会计事务所,来对项目施工过程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把握,以此来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记录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进行核对监督,促进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人员,在监管中需要重点对员工的数据信息记录、核算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发现员工的不法行为,及时上报公司进行处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3]

2.4促进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

会计核算工作,离不开具体核算人员的工作,因此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工作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的施工中,有着较多的小项目,每个项目又涉及多个环节的施工与成本的支出,需要会计核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能力,才可以对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整合与记录,使得核算信息得以清晰呈现。因此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定期对企业内的核算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能力的培训,培训中除了要进行会计准则、核算方法等的培训,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从业人员可以从思想层面加强对于该项工作的正确认识,并且在工作中高效率地开展会计科目设置和登记,以及核算的各项工作,严格约束自身的工作行为,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其次,员工自身也需要在工作中,多关注最新的有关于会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在符合国家政策制度要求下,进行企业的核算工作,避免核算工作的落后性。最后,企业需要制定会计核算工作的激励制度,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核算处理较好的员工,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所有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地投入到核算工作中。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积极地吸引具有着丰富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工作经验、建筑知识的人员来此就业,构建一支高素质、高工作能力的会计人才队伍,保证建筑项目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结论

建筑企业进行的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助益极大,企业除了需要在常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外,要继续加强对于项目工程的会计核算工作。如果项目出现核算信息丢失、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将会导致项目整体的核算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地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外部的监督管理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以及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为核算工作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作者:李伟

    参考文献: 

[1]薛守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如何处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J].时代金融,2016(36). 

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医院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对于进一步提升医院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医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成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至今时间不长,许多医院尚未就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固定和要求完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革,因而目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仍然相对混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账目混乱

由于许多医院规模较大,拥有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医院固定资产中包含大量医疗设备,其中一些设备在检查时并未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而仅仅对数量进行了清点,一些需要报修甚至报废的设备仍然存在账目上且其实际状态没有得到应有记录。加之工作人员不主动告知财务人员这些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造成医院固定资产账目混乱,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造成严重阻碍。

1.2.分类不灵活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的分类较少,灵活性较差,折旧项目也相对较少,例如,没家医院都配备有很多电脑、打印机、电话等设备,而目前会计分类中对这些设别的划分却不明确,也很少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来核算和管理。

1.3 使用效率低

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中不够认真细致,对于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设备不够重视,也未对其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导致一些设备被闲置或出现故障,却未被记录到相应的账目中,久而久之造成账目错误。

2.新会计制度下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对策

2.1.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核算

新会计制度将基建会计并入了医院统一帐套核算,这对更为全面地核算医院资产,和更有效地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医院的资产总额得以更全面地体现出来。对此医院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将基建账目并入医院“大帐”,在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阶段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竣工结算和资产交付使用业务,力求更真实、更完善地反应基建工程成本和医院总资产。

2.2.推行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医院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促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医院应严格落实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报废申报流程和相关手续、清理后净损益计算和审核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强化对报废审批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未进行审批的固定资产应严肃追究责任并不允许调整其账务。此外,应由财政部门对案前资产损失进行批复,单位不能随意进行账务处理。

2.3.强化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

大型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大型设备的购置可行性研究和采购管理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医院应强化对大型设备的购置可行性研究,对采购设备带来的回报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合理预测,再者,还应对大型设备未来的维护费用和管理成本进行严格测算,从而全面认识购置大型设备的效益,确保设备的购置能够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应按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大型设备采购的相关规定进行成本入账、竣工结算、交付使用等等。

2.4.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医院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行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通过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升固定资产登记、变动、库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的避免重复购置,使医院固定资产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利用,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进一步促使医院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各项绩效任务。

2.5.强化相关制度建设

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是提升固定资产清点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对此,医院应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认真检查清点,对于应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报废原因并严格按照报废程序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就固定资产的报修、购置、招标买卖等环节建立科学而严谨的流程和制度,促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性不断提升。

2.6.提升医院财务队伍素质

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这需要医院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原则和内容进行认真学习,认清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自身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强化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与使用,提升自身信息素质,及时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记录并严格按照医院各项制度和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办理各项手续。

3.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是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会计准贯彻落实的需要,对此,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并不断提升财务队伍素质和会计办公信息化水平,促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参考文献:

[1]葛明峰.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的衔接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86-87

[2]匡美娟.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J].经济师.2012(8):143-144

第3篇

(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操作不规范

我国新时期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的工作,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规范性,认真的进行每一步的核算,才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疏忽和遗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做到操作规范,这种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会计核算对象的成本不够规范化。在我国企业中,每项成本的支出都应该是有着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规划的,这样在计算企业的成本时,就可以很快的核算完毕,明了每项支出具体的负责人或者是负责单位是谁,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会找到专人负责。但是企业的计算对象的成本不够规范化,导致在核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最终核算结果不够精确。第二个方面,会计建账不规范。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记账方式,也就是自己常用的熟知的计算方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建账不规范,时常出现企业收入不记账、企业成本在记账中出现虚增、会计在记账的过程中出现多套账簿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偷税漏税的情况。第三个方面,就是指会计记账使用的票据不真实。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税收,就会在进行物料的采集中不要票据,从而在记账的过程中也导致票据记录的不真实,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并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个人素养。这种状况的出现,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本身并不是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者,在会计核算部门建立时,很多人都是临时从别的部门调用过来的,这些工作人员并不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在真正的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问题时,无法很好的应对,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处理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这就给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即便是一些真正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由于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了很多会计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也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由于很多会计核算工作者职业道德不高,在工作中就会导致很多事情发展的失控性,比如说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自己从中获利、中饱私囊、假公济私等,亦或者说工作人员并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会计核算中去,这些都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加强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使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到有据可循,避免临时出现慌乱。我国已经建立了很多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要在遵守这些基本的规范的前提下,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体系,在以往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对传统的内容做一些补充和完善,更好的应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规定,更好的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进行,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

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工作,没有很好的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测,但是正是这些环节,可能导致一些数据的不准确,或者是其他问题的存在,所以,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企业的稽查规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需要审核的各种报表、账目、票据以及凭据,都要进行有力的稽核,保证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一旦出现疏漏或者是查出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审核和完善,从而最终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稽核时,要由专人负责,还要同时拥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更好的实现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会计核算的稽核制度应该负责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的款项,以及各个支出结算工作,对所有的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强化管理,让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更加的完善,改善以往的工作制度。

(三)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第4篇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核算主要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摘要填写要简明以及会计分类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一)凭证填制不够及时

会计核算中需要借助凭证来完成各项内容的填制,但是当前我国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凭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摘要填写要简明

摘要的填写要简明扼要,摘要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真实而准确,使人能够一目了然。但是当前很多摘要当中,没有能够准确说出经济业务的性质特征,摘要的填写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人员所填写的凭证内容以及金额等方面存在与摘要不符的问题。

(三)会计分类不明确

会计分类的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类一定要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结合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要进行归类与整理,对应正确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当前很多铁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存在会计分类不够明确、会计分类正确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改善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

(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改变。科技时代背景下,铁路企业会计工作也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于其中,创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我国铁路系统的财务分析,基础数据通常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我国铁路系统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会计核算如果只是“单枪匹马”的进行战斗,那么就会使会计核算活动变得更加片面,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逐渐上报中易于产生信息丢失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6]。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好、更快、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交流与传递。

(二)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我国幅员辽阔,广阔的地域环境在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关系到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肩负到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责任。而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又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的内部资金周转和运营问题,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会计凭证填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凭证中收款的时间、首付现金的日期等等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的填写,并保证数据填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铁路企业财务核算中仍然存在财务填写时间不够及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等方式来解决。会计作为经济控制系统,要经过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两道程度,以货币形式以及公认的标准来认定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经济控制。内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核算,进而保证会计核算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会计的核算系统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中需要涉及的经济内容,进行全面、连续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含于其中,实现全面化的会计核算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能够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而更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及信息,展现铁路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对经济业务的价值量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对铁路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总体评估,预测成本目标以及利润方案,为铁路企业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铁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展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价值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不规范的会计核算科目

当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如在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核算中,有的科目名称相同,科目编号不同,有的科目编号与科目名称都不同;其次,会计科目设置过杂,不利于经济业务核算的规范性和可比性;最后,会计科目设置不齐全,如有的单位只设总账科目未设二级科目,有的单位暂存款未设明细科目等情况经常出现。

(二)原始凭证真实性的缺失

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问题概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原始凭证的填写不真实,原始凭证项目内容与发票实际内容不符,金额填写不真实。如,有些单位购买办公用品,本来应为办公用品的发票,而实际开的是餐饮的发票。二是原始凭证项目内容填写不完整。在行政事业单位原始凭证中经常出现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很多没有签字的发票也入了账,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其三,编制虚假原始凭证的问题经常出现。如把劳务费等款项编造到购买办公家具中来,套取现金,收据入账等情况时有发生。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表现在:一是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新的会计核算规范已经实施,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重视程度不够,给会计核算工作的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二是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如,很多单位会计和出纳同属一个人,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四)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脱节

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不严,不断增加了预算外的资金,难以达到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使得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落实到位,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统一管理,导致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脱节,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诱发违规违纪的财务事件的发生。

二、对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规范设置会计核算的科目

首先,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准确运用各类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过程。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把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统一起来,取消多余和杂乱的科目,使用统一编制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复杂性,可适当增设新的会计科目,以此来满足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做,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恪守职业道德,确保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基于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明确责任,对资金的管理和审批,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在会计核算问题多发的关键环节,都要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制度。通过严格会计核算制度,合理的控制日常开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第6篇

短期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投资方式。从动机上看,短期投资无疑是获取投资收益,避免资金的闲置。从时间跨度上看,短期投资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从投资对象上看,短期投资的对象较为多元化,有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等。从投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因此,我们可以将短期投资的定义确定为:企业或个人基于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对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投资对象进行的为期不超过一年的投资。无论从我国范围内来看,还是其他世界各国的范围来看,短期投资都是一种颇为常见的投资现象。从本质上来看,短期投资其实就是一种短期的理财行为,因为如果企业或个人将闲置的资金放到银行,其获取的收益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冲抵通货膨胀。

2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短期投资业务操作不规范,监督机制缺乏

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除了一些大型企业设立了投资部门对短期投资操作业务进行管理之外,其他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短期投资的操作和管理,通常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兼职进行操作或管理,这意味着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程序上就面临着严重的隐患。专门短期投资管理部门的缺失,会导致短期投资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从而导致徇私的现象。

(二)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

当前短期投资中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在短期投资过程中,证券公司向企业提供的每笔成交单是短期投资重要的外来原始凭证,其是企业进行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科学依据。但有的企业在收到证券公司向其提供的成交单,并没有将其交付给会计部门,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向证券公司要求提供成交单,在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中仅以每个月的对账清单为依据。

(三)核算体制不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在针对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款和付款的过程中,应当先办理相应的会计手续,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并没有依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只是在企业内部的业务记录上有相应的记载,很多短期投资在这个环节不仅仅产生了收益差额,形成账外账,还在亏损之时,为了迷惑投资者和股东,虚报各项利润,这直接违反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应规定。

3加强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短期投资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在业务流程上做出相应的规定,从企业层面要求专业的人员对短期投资进行相应的操作。与此同时,会计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会计控制工作,要求相应的短期操作人员必须将原始的成交单以及各种凭证交付给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部门在收到相应的凭证之后,对短期投资进行详细的确认和分析,发现是否存在私人暗香操作的行为,进而保障公司短期投资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监督。没有监督必然会导致徇私或腐化,建议由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不定期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事项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会计核算有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以此避免企业的投资损失。

(二)增设二级科目,保全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

当前我国针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增加二级科目,进而出现了各种会计核算的漏洞。因此,设置专门化的二级科目,保障存款户内的投资存款,是当前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基于此,建议增设"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如此就可以将短期投资资金像银行资金一样进行控制。在增设二级科目之后,重点就是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核算工作:一是资金划入划出核算;二是申购新股的核算;三是二级市场上股票买卖的核算。

(三)规范核算体制

第7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国有企业;核算

会计核算中将资金作为主要计算内容,通过一段时间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详细记录及核算,进而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充分的进行反映,核算后通过会计报表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呈现出来。核算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随意设计的,而是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流程来进行,包括对企业财务使用的核算、企业资本、企业基金收益、企业债券债务等的核算。

一、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的不规范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财务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导致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由于存在理解上的错误或者是执行不严格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最终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法对资产损失几十的进行追债处理及清理;其次大额的往来账由于存在长期单方挂账,没有办法及时的按照会计程序核销;最后审计后明确需要进行调整的事项无法及时的进行调整。

(二)经常性的出现违规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设计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最后在执行的时候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国有企业领导部门众多,关系较为复杂、利益也多有交叉,所以财务管理不良的现象时常出现,表现为违规去处置资产或者是违规划转资产、违规挪用资金账户、领导干部违规设置小金库。

(三)入账不不准确和不及时的现象时常发生

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为了将利润进行隐匿,往往将收入延后进行计入,也经常性的出现不计入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以计划产量、销量为依据的,而不是根据实际产量和实际的产品销量来及核算的,着就会导致核算出的结果和真实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企业的利润准确性和真实性产生影响。

二、导致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够科学具体的表现为当前的科目设置无法满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求以及应用不当两种,前者指的是当前的科目设置只对项目汇总之后的会计信息进行了提供,但是没有对每个具体的工作内容提供明确的会计信息,所以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当前国有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是没有办法满足对外进行报告以及对内实施企业管理的需求的;后者指的是国有企业对于一些一时无法处理的会计事项全部的纳入到了其他应收账款当中进行挂账,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却会导致在资金计提环节上出现坏账的现象,使得企业出现了应收和应付没有办法结清的现象。

(二)对会计核算实施的监督不够到位为了保证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及规范性,所以核算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够找出会计核算过程当中不规范的行为,从而可以保证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做出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得会计核算更为规范化。但是从当前来看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尚不够严格,执行的也不够到位,监督过于简单、随意,使得会计信息应用的效果大大的降低,从而相应到整个企业的决策。

三、规范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进行会计核算科目的规范化

在会计核算当中会计科目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需要按照经济管理的需求来进行分类核算以及监督,对会计核算科目金新规范可以使得核算的内容更为的细化,同时也利于核算时候做好数据的整理及收集,能够保证会计核算的条理性。具体的做法如下:1.将企业的基础费用作为科目划分的基点,从而减轻国有企业进行费用核算过程当中存在的压力。2.必须保证所设置的科目能够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信息进行真实的反映,例如成本信息等。3.必须保证所设置的科目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所有的财务项目,也就是说要保证科目涵盖全部费用信息。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应该是同时从内外来进行的,首先,根据《会计法》当中所规定的内容在企业内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财务人员的各项行为的规范性,从而从制度层面上有效的遏制财务管理人员造假行为的出现;其次,外部的监督则主要是通过外部的监管部门进行的,营造好诚信的外部环境。第三,作为国有企业来说还可以利用外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各项事宜进行监督,帮助企业更好的达成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要求。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结合多个部门对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查处,从而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总结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背景之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些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核算的不规范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经常性的出现违规现象、入账不不准确和不及时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这些不规范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够科学,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对对会计核算实施的监督不够到位,故笔者建议国有企业应该尽快的规范化会计核算科目、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我国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历史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董文静.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规范问题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3]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中国商贸,2013(15).

第8篇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需要积极探究解决会计核算工作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确保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就当前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来看,基础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会计核算人员经常在填写信息时出现填错、漏填的问题;对进款的平整、款项等审核不全面,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决策阶段,如果信息出现疏漏,势必会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从而给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会计核算工作监督力度不足

在一般情况下,应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而当前事业单位却经常会忽视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整体监督力度不足,很多会计核算工作的细节性问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诸多的漏洞。此外,会计人员没有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为领导提供科学的监督意见,这都将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3.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核心,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可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重视,使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提高,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另外,很多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考核,造成会计人员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工作认真程度不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出现漏洞、误差,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4.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有着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持,才能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关键。而就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整体情况来看,总的情况并不乐观,会计制度不够健全,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造成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针对于存在着的问题,应重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加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力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等,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重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频繁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甚至会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首先,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会计人员都能够将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事业单位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应培养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忧患意识,主要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晋升、考核、淘汰等方式,激发会计人员工作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切实有效地加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力度

会计核算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如果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不足或是监督力度不足,也将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对此,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加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力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主要从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等两部分进行,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审核、评价,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按照正确的轨迹运行。其次,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要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外部监督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的配合、相互合作,这样才能将各部门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外部监督的质量,规避了以往部门独立监督、独权的不良情况,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3.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较低,尤其是受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影响,造成会计核算信息经常出现误差,而这些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决策,因此,在事业单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必须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组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要做到定期给会计人员充电,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会计工作技能以及知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应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

4.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一旦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将会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无序性,甚至会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则需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首先,应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账务处理等制度进行完善,明确相关的规定,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应规范会计凭证的使用和保管,同时将这些工作内容纳入财务制度中,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第9篇

(一)制度层面的制约。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实施会计核算监督必须依据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会计财务、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相关业务的规章制度”、“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接受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这表明会计核算监督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应遵照会计核算部门的制度要求,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监督职能。相比较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规章制度,其监督规定是分散在多项文件中,制定的监督规程也较为宽泛,下发的制度也没有对业务风险点的识别等做出具体操作性的说明。实际运作中,由于上级行相关主管部门对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渠道和指导方式不够明确,相应协调交流、组织培训等措施难以不到位;加之,监督体制形成纵向管理不顺畅,考核机制有所缺失,影响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监督模式的制约。

按照《办法》规定,目前大多采取集中监督模式对所辖会计核算业务实施监督,要求是在核算业务发生后,对核算结果实施的复核和审验。从实际操作来看,由于会计资料为隔日传递,监督部门通常要在“T+1”或“T+2”工作内完成监督事项。即使会计集中核算业务使用计算机监督,也只在核算系统提交业务截止后,监督部门才能采集影像信息进行监督。受监督时滞的影响,事后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大多局限于凭证要素规范性和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等业务合规性方面,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风险防范的时效性难以保证。

(三)监督手段的制约。

《办法》要求,会计核算监督应采取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手段。目前,除了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监督采用人总行开发的事后监督系统进行监督外,国库、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仍采用人工监督方式。由于没有计算机监督程序的约束,缺乏校验手段,监督人员只是对会计凭证进行翻阅、审核操作,可能存在省略监督步骤或减少监督内容情况。这种局限于具体业务表层监督方式,履职成效会受监督人员水平、监督技能、职业操守的影响,带来监督质量差异。

(四)标准层面的制约。

会计核算监督在对相关业务进行审核、控制和检验操作中,如何规范履职、监督到哪一步等监督标准是体现监督效能的关键。由于现行事后监督的业务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缺乏系统的梳理以及必要的更新,未能形成客观独立的监督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缺少硬性质控指标,造成各地监督流程、监督方法、监督标准、风险点识别等不一致,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开展不平衡,影响了业务行为的规范性,制约了监督效能的提高。

二、基层央行实施标准化监督的积极作用

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监督的“独立性、连续性、及时性、全面性、重点性”工作特点,决定其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标准化,履职成效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

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推广应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从理念、内容到账务处理流程都发生重大变化,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延续,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发展的要求,制定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系统,以适应央行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监督效能的提升。

有了统一的监督依据,监督人员能够按照业务制度化要求规范操作,保证监督活动有序进行。通过标准化管理,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核算差错和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整体会计核算水平。

(三)有利于资金风险的防范。

标准化管理应明确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和评价机制,可方便监督人员直观、快捷地掌握监督方法,提高监督针对性和监督人员风险甄别、防范能力,能够促进核算部门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发挥会计核算监督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核算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监督制度,确立工作准则。

完善监督依据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保证,需要从较高层面同步进行监督业务规程的整合、设计。根据会计核算部门新业务的出台或变动,统一完善监督工作制度、规程、质量考核指标等,不仅要对监督职责、监督内容和方式、监督工作程序、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还要扎口梳理核算业务风险点,明确风险识别标志与等级,在监督要点、差错分类、处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明确,形成基层行监督工作准则,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监督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促进监督人员行为规范、履职到位。

(二)改进监督手段,优化监督模式。

完善会计核算监督系统功能是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支撑,通过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能。一方面,要加快投入计算机监督系统建设,应用电子化监督方式,以配备辅助软件和后台终端的实时识别功能为监督模式,对账务处理、资金汇划、参数变更、核算进程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比对、跟踪,以解决人工监督方式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走出单纯合规性监督的局限,通过监督系统增加会计核算风险识别、提示和控制功能,做到风险等级自动归类,风险预警智能检索,打造风险性监督新模式,实现向实时监督、重点监督、风险监督的转型,真正发挥事后监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统一监督标准,提升监督效能。

设置必要的监督指标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基层央行要依据相关指引的要求,制定较为清晰的岗位职责;按照业务类型细化监督方法、操作流程、关联要素、限时指标、监督步骤等,从操作层面明确具体监督要求,确保监督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协调、规范运作。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制度对照为导向,对不同业务部门特定风险和个体风险进行赋值量化,确定不同的分析预警级别,制定核算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依据监督结果建立监督数据信息资料库,运用风险控制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实现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延伸与拓展,促进核算质量不断提高。

(四)构建“大会计”机制,拓展监督领域。

第10篇

[关键词] 医院;往来款项;财务管理;思考和改善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随着我国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转移性支付不断加大,医院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张。同时,由于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医院的往来款项金额规模日益扩张,如何有效进行医院的往来款项管理成为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医院的往来款项实质上包括了医院和病人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项目、医院与有合作关系的单位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项目、医院与医保主管机构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项目等其他资金往来项目,而由于不同的资金往来对象必然带来了往来资金的用途及特点的差异,导致对往来款项进行管理的难度日益上升,而复杂程度也对我国医院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医院发生的往来款项现状进行了解,并通过合理分析为医院进行往来款项管理提出建议,最终达到促进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不断上升、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的目的,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保障。

二、当前我国医院进行往来款项管理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部分医院往来款项发生坏账后难以追讨

对于我国大多数医院而言,其有治病救人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对病人负责。由于当前我国医保覆盖面积不够广,且可以保障的金额不够高,造成对于某些医疗费用高昂,家庭条件一般的病人在看病时难以承担,同时我国医院对于某些特殊急性病症的救治可能是先医治后交款,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有部分病人在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后,无力支付或者故意欠款,最终给医院的资金带来了巨大损失,而这部分坏账对于医院而言也是极难追回的。除此之外,很多医院承担了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职工体检内容,但是某些企业可能长期拖欠体检费用,在企业破产后该账目难以追缴。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坏账无法收回,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往来账管理都带来了较大难度。尤其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处理坏账的能力不足,造成医院账面上有很多账龄非常长且数目极大的坏账。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财务运营和资金流转。例如,某三甲医院位于一地级市,该医院由于在当地声誉较好,经常收治疑难杂症。但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很多病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使得医院出现大额与病人间往来资金的坏账,同时这些坏账都难以追讨,只能计入医院的营业外损失之中。

(二)当前我国部分医院的往来款项账目处理方式规范性较弱

对于医院而言,其并非是企业单位,但是又不同于完全依靠于财政拨款进行工资的事业单位,其是存在一定收入,同时受到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对于医院而言其会计核算方式和企业及一般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式都有所不同。在我国有明确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是由于医院财务制度规范中对于往来款项的某些具体细节没有进行具体规定,造成医院在进行往来款项账目处理时仍然存在难以入手的现象。同时,我国医院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尤其在基层医院中,参与医院往来款项账目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可能具备的水平不足以支撑医院进行严格的往来账款项管理。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医院的主要内部控制制度集中在了医疗程序和过程中,在有关往来款项账目管理方面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完善度较低,同时由于内部从事财务会计管理的人员管理水平有限造成对于很多往来账目长期挂账,未进行处理,也没有和其他合作企业或者上级主管单位进行核账,难以进行有效核算。例如,某医院属于基层医院,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对会计规范和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导致医院在针对与客户单位的往来资金核算时出现了长期性挂账现象,在2014年进行清算时,清理出了大额的坏账,使得医院的出现了较大的亏损,给医院的经营带来了巨大难题。

(三)当前部分医院对于往来账款的资金占用时间长、金额大

往来款项指的实质上就是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而对于正常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而言,医院进行核算的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应收的款项却存在核算难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部分医院在进行往来账款处理时,存在资金占用时间长、占用金额大的问题。而资金占用时间长和资金占用金额大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对于普通居民的医保范围逐步扩大,医院当中进行医保结算病款的病人数额上升,而由于我国对于医保费用是按照比例进行预交,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需由自身支付的医疗费用在病人结清之后就可直接出院,而余下部分即为应由国家医保体系负担的款项,先由医院进行垫付,这必然导致医院长期存在垫付大额资金的情况,这使得医院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资金回收周期过长。这为医院通过自有资金进行经营带来了很大风险和难度,如果医院的资金流出现了危机,医院可能还会因此承担向银行等机构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给医院的生存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改善当前我国医院往来款项管理现状的举措

(一)医院需要不断加大对于往来款项发生后的监控

随着我国医患冲突的不断严重,医疗欠款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通过加大对于往来款项的事后监控来改善当前我国医院往来款项管理的现状。首先,想要加大对于往来款项发生后的监控,医院首先需要加大对于病人产生的病款进行管理,对于确实缴费存在困难、无法负担医疗费用的特殊病人,可以通过国家性扶贫基金、社会捐款等方式筹集病款。只有不将病人的医疗费用直接转嫁到医院的坏账损失中,才能减少因坏账给医院带来的财务损失和困扰。其次,医院对于和合作企业或者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发生的往来款项,需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制度管理,并通过按期审查的方式了解存在坏账可能性的资金及往来账款长期挂账的期限,对于超过规定期限的款项及时计提坏账,同时对于大额坏账损失需要报告医院财务分管人员,并通过核查了解该坏账发生的原因,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及时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医院只有通过对于往来款项进行完全性监控才能最终促进我国医院体系中对于往来款项的管理,改善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二)提高对于医院往来款项账目处理的规范性并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

对于医院而言,财务虽然不是其经营的核心内容,但是却事关单位能否长期有效发展和正常经营。因此,对于医院来说,提高对于往来款项账目处理的规范性并通过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改善当前医院往来款项账目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想要提高对医院往来款项账目处理的规范性,首先需要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医院财务会计核算。分层管理的方式可能比其他方式更适合医院进行往来财务会计的管理,通过对于不同层级的财务账目由不同人员进行负责,有利于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合作单位、病人及主管机构的往来账通过不同会计账簿进行核算将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科目进行核算管理。其次,还要加强对于医院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内部控制是医院良好运营的基础,和医院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事关往来项目的财务核算活动才能有效进行。例如对于职工通过借款方式进行经营活动或者设备保管等资产保值活动等都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只有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保证医院往来款项核算的有效性。减少长期挂账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利用现代信息化制度加强往来款项核算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各行各业有了新的利用。以往人工进行会计信息核算的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难以满足医院正常业务核算的需要,尤其是数量极大的往来账目核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往来款项核算,促进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进行往来款项核算首先需要医院通过外聘或者外包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开发,当前大多数医院包括基层医院也都已经引进了信息化会计处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完善程度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医院实际会计信息的信息化程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通过强化信息化程度来提高自身财务会计核算的水平。同时,对于医院而言,如何进行信息化会计系统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医院可以通过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来保障医院进行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还需要通过对医院财务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对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常用故障或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往来款项而言,医院对其进行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和其复杂程度及重要性是分不开的。医院必须通过针对不同往来款项的会计信息核算,最终促进医院财务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业务量也在逐步扩大。在这样的基础上,医院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改革往来款项管理方式、减少资金使用周期等方式来促进对于往来款项的管理,最终实现医院的良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第11篇

关键词 银行金融业务 会计核算 存在的问题 改善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金融业也获得了快速地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金融改革的进展,促进银行金融产品业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创新和改革。银行金融业务品种不断创新,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在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中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业务作为金融改革和创新的产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必须要对其加强全面的、有效的会计核算。

一、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再加上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其会计核算没有受到从业人员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存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大大降低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获取空间,再加上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银行开始关注金融业务的竞争空间和发展潜力,银行开发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银行从业人员从思想和观念上还没有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就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银行金融业务目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对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二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者都没有正确认识金融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高风险,导致这部分会计信息严重缺失,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出现疏漏之处,必然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三是金融业务的发展与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状况严重脱节,使一些金融业务缺乏会计核算信息结果和反映。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定义和范围不清,且缺乏明确、统一的核算规范

在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范围大于金融业务,但是很多银行将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混为一谈,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只是关注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而不负责具体核算对象的制定,因此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再加上金融业务的基本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金融业务的快捷核算数据不实。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法规以及监管指引都没有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了部分已经存在的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作为基础,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无法实现。另外,现阶段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自定原则、自立规矩、自我监督、各自为战。这不仅难以保障金融业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使各个银行所披露的金融业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如果任由这种现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有意或无意的虚假金融会计信息的形成,给金融业务带来经营风险,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银行经营决策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行为产生误导。

二、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的改善对策

(一)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控制过程、总结观念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其中控制过程主要是指通过货币计算来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是对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体现,通过它所提供的信息,银行管理者可以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认识其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并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必须要受到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正确认识。

(二)对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

要想使银行能够根据业务的性质来判断金融业务的范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金融业务会计确认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首先,银行要积极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确认的判断标准,将金融业务与中间业务或者其他业务区分开来。在制定中尤其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金融业务所承担的权利或义务会否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收益;二是银行是否因该项业务承担了直接或间接的权利或义务。除此之外,财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也要对金融业务中的业务或者有负债业务等风险性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确定、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进行强制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等金融非风险性业务,则只需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就可以了,其他的实际要求则需要根据银行的管理特点来确定。其次,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科目设置的指引。财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性的指引金融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并尽可能使其与银行监管部门对相关业务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统一起来,这样就使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数据相匹配,可以为编制监管报表的统计提供方便,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对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要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充分考虑核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在金融业务的核算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核算是否与国内金融环境和银行管理能力相匹配,是否符合监管机构对银行金融业务的管理要求等;二是准确反映表外业务的风险性质。银行金融业务的产品结构和权责风险之间差异很大,金融业务会计核算要想清晰的反映银行在金融业务中所承担的权利、义务、收益以及风险,就必须要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将其差异体现出来。

三、结语

银行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点业务,要想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给予正确的认识,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金融业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和会计报告,以保证其业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账面价值,为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避免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为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12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的详细阐述

(一)资金来源和运用符合法律的要求

我国的农村合作社需要资金互助业务,资金互助业务经营是农村合作社中十分重要的业务,能够充分的保证资金的来源,符合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求,满足农村合作社办理的程序,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资金的来源符合法律的规定,满足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例如社员借款投放的流程图、社员入股的流程图、借款申请书、入社申请书、借款回收凭证、借款审批表、借款延期合同书等等。上述的这些做法都是在资金互助业务的初始环节完成的,在这一环节中就充分的保证了资金互助业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符合流程操作的要求,能够切实地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也满足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因此从农村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的会计核算来看,会计凭证在填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相关经济事项客观、清楚,会计凭证上的审批人签字、经办时间和经办人都要清晰完备,充分的满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因为原始凭证是填写记账凭证的根本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充分的保证农民互助资金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切实的保证合作社的资金都合理地应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合作社的作用。

(二)各个经济事项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会计核算账户在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账户设置的根本目标出发,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内容要全面地覆盖,保证核算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是会计账户在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出现擅自更改或者是遗漏经济事项的情况。会计账户的设置要满足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的主要性质和特点,可以设置长期互助金、短期互助金等相关的账户,不同的农村合作社在会计核算中有着较大的差异,一定要根据合作社的具体特征来进行会计账户的设置,在股金核算方面,有些农村合作社使用的是传统的核算方式,设置了固定股金、流动股金和股金等账户。除此之外,还要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要将农村合作社社员所借款的时候预先扣息的收入计入到长期借款账户中,这样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整个经济业务的??际预收情况,设置应付分红账户,社员能够进行分红,应付分红账户主要是对需要分配的盈余进行设置的。

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接受捐赠及财政补助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1. 转向基金量化问题

专项基金必须要进行平均量化,各个成员账户都能够享有合作社的财政资金,通过量化份额来对接受捐赠财产进行分配,但是合作社的相关会计制度并没有对相关的量化进行详细的说明。笔者认为专项基金的量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成员的基本数量进行平均量化,另外一种是根据各个成员之间股金的实际比例进行量化,但是按照股金进行量化是不能够进行合理的量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容易会形成投资入股多,那么专项基金的占有数量就会变多的情况,但是会导致后续的盈余分配较为简单的情况,但是这样是符合后续剩余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来看,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后续的盈余分配变得较为混乱,不利于后期的会计核算。

2. 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支付部分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应用于信息服务和培训等方面,这时财政补助资金在核算的过程中,分为使用时候的会计核算和收到时候的会计核算,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应该是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在收到财政补助资金的时候,需要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在上述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审计监督,这样就极容易形成主要成员或者是合作社董事长的小金库,这样是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科学利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途径并不明确,这样就可能会出现资金多用于培训等极容易控制的相关项目。

(二)盈余公积计提有着随意性

盈余公积主要使用的方式就是内部筹资,一定要按照详细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如果成员大会已经决议要从当年的盈余公积中进行提取,用来进行扩大再生产、弥补亏损或者是进行成员出资的基本需要,并且要量化到相关的成员,农村合作社中的盈余公积在提取的过程中,具体的比例主要是由成员大会或者是相关的规章制度决定的,但是这样做有弊也有利,尽管给了合作社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盈余分配的机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着一定的随意性,但是现实中能够计提的相关的盈余公积较少,这样就极容易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三、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各个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都是符合运用操作规范的要求的,尤其是用途一定要明确,这样才是符合我国三农政策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出台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规范,也会出现较多不明确的现象,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对于预计净残值的估算可以规定各类资产预计净残值率浮动范围,目前合作社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大都采用平均年限法。事实上,相关资产受生产特性和生长规律的硬性约束,在各个报告期内的产能分布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按照折旧方法选择的原则,应该根据资产产能情况和为合作社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情况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使成本收益相配比。

可供分配盈余在盈余分配和剩余盈余分配之间的比例实质上是合作社利益分配中谁与谁之间的博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比例进行分配主要在于会计制度中如何看待合作社的地位和成立的目的;如果重在鼓励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进而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则应该较多地按照交易量进行分配。所以在盈余分配比例核算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合作社立法中如何看待合作社的法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