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时间:2023-09-14 17:4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第1篇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医院固定资产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设备科和总务科,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总务科管理房屋、家具,财务科管理总账和金额,各部门管理没有建立明细账或者明细账不完整,使用部门没有设立台账、无专人管理资产,管理科室没有建立设备收、发、维修记录,设备在科室之间转移没有手续,报废毁损不及时通知财务,固定资产多年不盘点,管理科室不与财务对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部分科室紧追潮流添置新设备,不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设备盲目购入后,由于病人少,无法开展工作,导致设备闲置;有的设备即使使用了,由于没有加强维修保养,坏了就买新的,即使可以局部维修再使用,也不维修,根本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大了医院医疗成本开支,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三)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规范,资产流失严重。各科室负责人调动、离职时,没有执行严格的移交手续(又加上由于原使用科室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移交没有确实的依据),对于科室公共财物的转移使用缺乏专人监督和管理制度,往往“物随人走”,资产流失;医院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增设临时应急科室,待疫情缓解后,调配的科主任、护士长都回到原科室,资产管理科室在接收应急科室资产时没有与原应急科室管理人员办理资产移交,可能导致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医院为了发展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改变了设备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设备采购中,医院管理层重视资产的采购,轻视管理,只要是临床提出的,在不充分考虑利用的基础上购买,没有对整体医院资产进行全盘管理,申请购买设备是否属重复购买,能否各科室之间调剂使用,没有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资产占用大量资金,设备利用率低下,同时资产损耗不能从收入中补偿,形成恶性循环……。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报表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医院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初始建造或购置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固定资产的磨损在加大,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减少,由于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的损耗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旧会计制度下,医院是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于结余少,往往无法按照规定比例提足),提取修购基金计入净资产反映,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直到资产完全报废前,会计报表中资产价值一直保持不变,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和主管局无法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

(一)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购入的控制。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资产领导管理小组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一级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二级明细账,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固定资产购进的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掌管全院的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购置及入账均需先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制度,特别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进,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医疗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报请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资产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对报告进行评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盲目购置;进行公开招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公开集中招标制度,任何部门不能私自购买,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一起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开支的公开透明。

(二)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年财政拨款只占人员经费开支的4%,医院大部分开支属自挣自吃,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医技开展诊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过去“重采购、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的错误观点,管好用好实物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资金、减少设备购置支出,同样会给医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和临床诊疗服务看得同等重要。

1、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即同一部门和岗位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购进、验收与付款;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维修报告制度,设立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产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大修和技术升级,要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程序申报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后,报请资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审核鉴定后,提出处置申请报告,报告医院管理层审批,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局批准后才能办理处置手续,对于大型设备要进行招标处置;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大型设备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收支效益评价,并把评价报告汇报给医院管理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以提高设备的营运收益。

3、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过去医院虽有制度,由于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没有认真确实的执行盘点制度),医院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清查工作(资产盘点以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为主,审计和财务部门参与监盘),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报请医院管理层或主管单位批准及时做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报表反映的真实性、完整性。

4、建立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列入对资产使用部门的考核范围,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资产使用部门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资产管理科定期对各科室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上报财务科,财务科将资产占用、毁损、维修开支情况量化成数据,列入科室绩效体系考核,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着、经济效益突出的人员,并将结果定期公布,提高全院职工资产管理意识、增收节支意识。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固定资产代表着一个单位的资产规模,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来源,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顺利新会计准则下资产管理需求,同时也是确保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和单位而言有多重意义。目前,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高校不断的扩建,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化,高校投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也不断增加,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随着不断扩大,而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参考,因此做好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关系不清晰,使得高校内部很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进而造成资源闲置、毁损以及被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教务工作、学术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长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很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物不一致以及账账不一致,导致固定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2.资产管理意识弱,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现阶段,在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重视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高校购置固定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在使用时一次性划为当年的财政支出,不计入核算成本,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基本的成本效益观念。有些固定资产长时间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高校在使用时不像企业那样需要考虑计提折旧,使得很多高校没有树立起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此外,很多高校使用的都是单机版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系统稳定性差、实用性不强以及功能不齐全等缺点。而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态度是只负责购置,而不负责管理和使用,致使很多固定资产莫名地流失。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意识。高校的各个部门,从领导班子到基层管理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高校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意识,强化各层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以此为完善规章制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能够顺应高校经费改革趋势并积极转变意识,树立资产经费的观念和管理效益的观念,重视高校资产经济效益管理,将钱与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以往轻忽管理的现象,对诸多不适应新时期资产管理的制度予以废除或者进行完善。坚决依靠制度的力量推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从资产购买、使用到管理全程强化监督,在保证资产本身完整性的基础上为资产管理信息补足提供参考,避免因认识缺失和制度缺失造成工作混乱。要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展开核查,明确其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质,推动有利于资产优化配置的各项举措,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使用和折旧资产的有效管理。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设管理机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本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一个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然后在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下再次增设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事务,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手中。与此同时,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要负责制定一套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划清各个资产管理部分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保证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衔接,使每项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3.完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在很多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想要提高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应根据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同时院校也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监督体系,我们可以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随时对院校内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条形码、电脑扫描的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对学校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帮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条形码、电脑扫描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做好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学教务、科研、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三结合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3(30):126-127.

[2]张志娟.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1(2):79-80.

[3]张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J].中国经贸,2012(4):107-108.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本文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社会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及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各行业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及制度完善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能够为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事I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剖析

资产管理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1]。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尚未针对其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制度。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配置资产时,缺乏对购置需求的细分与了解,导致资产购置多存在重复或是不当的现象。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设备的购置,通常适用于短期的一次性任务,缺乏对资产管理设备的合理利用。此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资产管理设备缺乏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及时利用和调配率较低。单位未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及时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探讨

根据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上述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虽然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对固定资产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创新改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模式。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尚未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制定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符合的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折旧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等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制定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在其发展中,尚未重视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对资产购置和配置等相关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案,与现实资产管理不相匹配。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

根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展的了解,明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时,应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2]。根据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现实需求,并由部门经理将部门内部预算方案提交到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结合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方案,形成预算编制方案。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的管理。在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将预算方案提交到财政部门时,应由两个部门共同实现对预算方案的审核,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将通过预算审核的方案发送到各个部门。

(二)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构建能力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能力。通常情况下,对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完善。一方面,在处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对其资产的清查[3]。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在明确财务部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簿,对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登记等。同时,也要通过部门对资产的实际检查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加以明确,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各部门资产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果的盘点。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处置情况,为单位各部门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

(三)加强对日常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加强对日常管理者制度的构建也是尤为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员的设置。通过采用资产管理专员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提升资产账目的清晰性,并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手续管理,对各种资产流出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分类,避免单位固定资产的自制和调入。此外,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管理时,应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了解,在符合单位发展的前提下,批准办理外接手续。同时,发现设备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应上报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固定资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引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在研究中,致力于从不同方面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的研究。主要从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0):155.

第4篇

摘 要 在当前新医改政策全面推行的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已逐步向资源低耗、服务优质转变,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医疗改革角度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 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各企业单位的体质改革也随着改变,尤其是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就我国大部分非营利性医院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机遇,尤其是在当前新医改政策下,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医院普遍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这就导致医院的资源无法有效利用,比如医院的固定资产大都存在固定资产规集管理不够规范,不计提折旧,没有准确和有效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这就为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部门带来了诸多麻烦,比如很多医院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相应的支出标准,而简单地将医院中各科室的各项支出纳入各科室的医疗成本中,这就造成了医院财务部门财务信息欠缺,个别医院甚至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如此相应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便成了断梗浮萍,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新医改政策的要求下,这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众所周知,医院是由多种科室组成,理论上讲,科学而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应开设三账一卡,即总账、一级明细账、二级明细账,一卡应设置在使用科室,一级明细会计负责管理二级明细会计,二级明细会计负责管理使用科室,使用科室负责管理科室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应准确计提折旧,所提折旧应全额计算到科室成本中,但是我国各医院仍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以科室奖金的分配为例,虽然很多医院在奖金分配上大都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奖金发放,但是各科室承载业务的不同导致这种发放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一旦形成统一的标准,势必会导致奖金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

二、新医改政策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

新医改政策提倡以人为本,以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核心,而医院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所以要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势必要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工作。而随着医疗设备及医用器械和药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而和合理的计算,才能得到真实的医疗服务成本。所以,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是达到新医改政策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鉴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意义,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已不言而喻。即应摒弃传统粗放型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集约型管理体系,将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息息相关的财务管理有效结合,逐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如此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时俱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新医改角度下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鉴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各医院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从3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

(一)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

在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上,各医院应以院领导带头,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教育,提高各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观念。同时制定具体而明确的奖惩条例,建议可将科室的考核评比和年终奖金挂钩,如此不但能提高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工作的重视,而且也有助于此项工作在各科室有序、高效的进行。

(二)明确各科室成本核算费用分配标准,准确计提、分配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为确保各环节质量的提升,必须对科室的各种费用分配制定明确而详细的标准,对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应制定详细分配计划,针对维持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行固定资产维修所产生的,如更换CT球管等高值耗材,应准确定位,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从而能更为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部门还应根据医院科室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的制定出各科室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指标。

(三)健全医院资源审判程序

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水平,保证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此,医院可由财务部门主导制定相应各种费用的标准和相关费用申请和购置程序,进而确保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应成立相关的部门或者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及医院高层成立监督和检验小组,制定专人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抽检,比如资产利用方向和途径、资源匹配是否合理等,进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从而达到保护医院固定资产的目的。

总结:在新医改政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我国全民医保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作为关乎民生的医院而言,必须注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资产核算管理体系,如此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的经营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柴湘蓉.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途径探究.经营管理者.2012(1).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存在的漏洞;控制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56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而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更是鲜少重视。这会导致可继续发挥功效的资产被处置掉,资产配置有失公平合理,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被浪费现象将持续恶化。

1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存在的漏洞

11固定资产处置行为随意化,缺少统一标准

固定资产需要处置时,一般是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鉴定,并报财务部门审核销账。对于大额大批量固定资产报废还需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没有权威的技术部门进行残损鉴定,简单地认为已到报废期就不能使用了,更新改造时理所应当淘汰旧设备,用新不用旧,不管该设备能否继续使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较随意。

12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简单化,缺少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常见的是后勤处的资产管理人员将固定资产进行回收、变卖,有处置收益的自行收回再上缴财务处。这种处置方式看似合理合规,但实则缺少授权控制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原则。也就是说不同的岗位应享有不同价值的资产处置权,资产的处置行为和残值收益的回收应经由不同部门处理。

13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模糊化,缺少监管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部分都是单位自行处置,处置过程没有相应手续,缺乏第三方管控,财政主管部门也没有过多的人力、物力去监管资产处置过程。而资产的处置必然会产生收益,缺少监管形成的处置收益就自然而然变得可多可少,可有可无,最终直接导致财政资金外流,腐败问题滋生。

2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弱化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业务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存在如下因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本身就不重视;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更注重固定资产的采买,而使不使、怎么使无人问津;最后,财政主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21对固定资产管理本身就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被弱化的首要原因就是对固定资产管理本身不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思虑较多的是资金指标的申请和使用、政绩的多少,而单位内部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与这些基本没有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的处置自然鲜少有人关注。

22固定资产重买轻管的思想长期存在

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被弱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管理者更多关注固定资产的进入环节,即固定资产的采买。因为固定资产的采购一方面彰显管理者为单位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使资金有了合理的去向,为下一个预算年度的资金申请奠定基础。而固定资产的退出环节,即固定资产处置则不能给管理者带来任何绩效,被长期忽视。

23财政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被弱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职能主要是落在财政主管部门,而财政主管部门所辖地区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力和物力配备相对单薄,没有能力和精力面面俱到。以北京市某区为例,财政部门资产科室大概也就4~5个人,监管六七十个基层预算单位的资产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3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处置是固定资产最终的退出环节,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而影响固定资产购置是否合理,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优劣。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是固定资产的入口和出口,把好这两关是使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健康状态的基础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管控,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31建立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管理,应从建立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内部控制开始。规范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流程:由资产使用人提出处置申请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大额固定资产处置还需召开领导班子会讨论决定,并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最后到财务部门销账。对于审批同意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变卖,收购方应由单位领导班子会审定,固定资产收购时必须有双方盖章签字的资产回收单,处置收益由收购方直接上缴财务部门。

32完善固定资产处置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过程一般不进行会计核算,只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果进行会计核算:一是减少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二是增加应缴国库款和银行存款,反映固定资产残值收益。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不能够反映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经济业务状况,因此可在原有会计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完善如下:

(1)准备处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发生处置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现金 ;

(3)产生处置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固定资产清理;

(4)处置结束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其他支出(处置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应缴国库款(处置收益)。

33财政部门需细化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具体措施如下:①细化每类固定资产可使用年限,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是否能够处置的时间标准。②细化固定资产不能继续使用的具体情况,作为固定资产是否能够处置的范围标准。③指定固定资产处置的鉴定方和回收方,避免固定资产处置时的盲目性和唯利性。④定期巡查或委托第三方审查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办理过程和手续,避免固定资产处置时的随意性。

堵住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存在的漏洞,基层单位和监管部门需齐心协力,既要从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入手,又要从监管层视角强化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即分离固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购买和处置是所有权人应享有的权利,使用权人只能享有使用的权利,避免为了使用而处置等固定资产处置权滥用现象,为固定资产的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霍轶如何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科学管理[J].管理视野,2011(3)

第6篇

关键词:高效管理;固定资产;风险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以下是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一)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坚持统一政策、分级负责与归口管理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按A公司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环节。下面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1.固定资产取得环节

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对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关键设备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执行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管控措施: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

2.资产登记造册环节

公司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管控措施:(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水泥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3.固定资产运行维护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管控措施:(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质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4)水泥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水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4.资产清查环节

公司应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管控措施:(1)公司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每年末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管理部门备案。

5.抵押质押环节

公司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将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管控措施:(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检查大额抵押、质押项目相关的公司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水泥企业资产安全。(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6.固定资产处置环节

第7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评价医院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划分不明确、资产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未上报财务部门,随意性较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公立医院中的老问题、必须破除这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拦路石,摒弃不利于医院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的把公立医院的改革推向前进,而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改革的进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办(2015)33号]中的规定“要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控制超越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其中一项的重要环节就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质,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一)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成本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要求更高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损耗快、价值高、因技术要求淘汰快等特点,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大环境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药品、卫生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新形式下,需要思考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如何才能使用率最大化,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这些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管理要求更高

在县级公立医院,财政给予医院补偿的资金基本上是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于药品收入减少补偿的那部分,针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补助相对上级公立医院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现阶段县级公立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基本都是靠业务收入,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编制、节约成本,并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建、入库、领用、使用、报废等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力、“重购置、轻维修”等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归属设备科管理、一般设备归属后勤科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资产总账,设备科和后勤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设备维修人员兼任,他们没有经过固定资产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再加上医院内部对于卫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标准和报账流程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的把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搞混淆,再加上县级公立医院往往先由设备、后勤部门先入库,造入库单,再由设备股、后勤股报账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资产虚增或虚减,严重的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重要性认识不够

公立医院的设备部门往往还管理卫生材料,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把固定资产库和卫生材料库设定为一个库,出库和入库都在卫生材料库。资产核算方面,对于未能及时付款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未能清晰地判断为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对于应该资本化支出应该入固定资产的部分也错误地费用化处理,这严重地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减了医院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执行力不够

在县级医院里,财务部门和设备部门同为平级部门,两个部门各自为政,不存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固定资产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未能进行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医院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时,未能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没有严格执行提交处置申请、批准处置申请、实施资产处置、进行账务处理这一套流程。

(四)重购置、轻维修

在一些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和这些部门的奖金绩效不是直接挂钩,所以对于一般设备的保养并不重视,设备坏了不维修就直接换新,这种情况会造成很多的浪费;医院对于大型专业设备的购置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只是认为需要了就要购置,没有对设备购置以及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这些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要小于自身应该承担和分摊的支出,从而加大了医疗成本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影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监管意识

监管意识薄弱,将会忽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而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资产的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以及预算编制,这将引起资产的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情况,会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加强管理层的监管意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可行性论证,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这些将从根源上杜绝重复采购、超标采购,把医院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会一味地“重购置轻保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二)人员素质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关键。资产管理人员若素质不高,将只会呆板地按照经验办事,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工作只能应付了事,不能精细化、专业化,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领悟将不透彻,甚至会曲解制度制定人的本意,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如若不够,再好的管理制度都执行不了。

加强公立医院人员的素质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人人都按照规章条例流程合规办事,深入透彻地把管理制度执行好 、执行彻底,将会杜绝固定资产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监督和惩处措施

在公立医院中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那么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毁损的原因可能就不能明确,即使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毁损,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控制,对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能听之任之,而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将规范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改革下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改善对策

(一)建立分级责任管理制度

一级管理:由院长指派一个副院长分管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在副院长的领导下作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总账。二级管理:设备科和后勤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医院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的二级明细账,负责所有关于固定资产的财务方面的报账,设备部门设置科室固定资产卡片,要与科室保管的固定资产卡片要一一对应,要定期与财务和科室沟通、对账,看固定资产实物与卡片是否相符。三级管理:科室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由专人负责管理,要定期与设备部门对账,作到账实相符。以上的三级管理,责任要落实到人,分管领导要定期与各个责任人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解决,防止小问题堆积成大问题。

(二)加强管理层责任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要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要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首先医院领导要足够重视,要领导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财务制度制定一套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报损、报废等一套完整的制度,并要严格遵守,严格把控采购关,设备购置要实施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再编制购置预算,然后再由分管院长审批购置预算,从根源上杜绝购置不适用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及重复购置、超标购置,科室领用固定资产后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医院也应该作到资产资源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尝试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挂钩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审计是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医院要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抽取科室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并和财务账务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整改措施,责任明确,对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固定资产毁损,要上报院领导,经院办会议研究通过后追究个人责任,对于原因不明的毁损,要追究科室责任。财务部门要尝试把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制定考核标准。对科室进行定期考核,订立惩处措施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人员对于科室固定资产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顺应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创造固定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管理层提高重视,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杜绝浪费,使得固定资产能为医院的医疗活动创造更好的效益,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灵芳.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04).

第8篇

【关键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所谓的医院的固定资产就是指医院的资产在使用年限大于一年以上,其单位的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原来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行业核算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其他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的,并且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医院固定资产在新时期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其效用的最佳发挥。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特点

固定资产所具有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周期非常长,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动,并且它的自身价值也是十分巨大的,对已医院的固定资产来说更是如此,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殊性特点。第一,医院由于属于服务性机构,它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并且呈现出分布广泛、使用分散的状态;第二,医院的固定资产构成中,医疗器械和设备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设备的性能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保养,因此,它的后续使用管理成本较高;第三,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一般都是由分别对应的科室进行的,缺少整体上的管理和核算。这些特殊性表现共同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复杂。

2、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现状

2.1管理行为的不规范。对于管理行为的不规范主要是针对于医院的两个部门来说的,即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工作由于都涉及到固定资产,因此在具体的职能划分上容易出现交叉现象,分工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衔接和牵制。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保管方面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其的盘点工作只是表面,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些与医院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有很大关系,在财务管理部门上也没有时效性的交流,很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达,造成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能有序进行,进而使管理行为的不规范。

2.2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不合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行为不规范,自然就会导致核算工作的不合理,这种现象在现代大多数的医院管理中都有普遍存在,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时,从市场到医院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用等并没有及时的记录到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而且一些项目工程在完工后也没有及时的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手续,最终使得在医院的固定资产账户上没有全面的体现,造成核算工作的不合理。

2.3对于废弃资产的程序管理不严谨。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较为频繁,出现报废现象很常见,对于这些报废的资产需要采取正当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处理,符合各项规定要求,但是在现代很多的医院中,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缺少一套严谨有序的流程环节,而且为了处理工作的简单快速,往往忽视了相关单位的审查批准工作,报废处理的相关手续并不具备,造成了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远远大于医院的实际固定资产的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医院的总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经营效益的片面夸大。

3.改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对策

3.1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新时期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来说,要与发展的潮流相一致,采取归口管理、分级管理的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把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责权的清晰明确。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检查时,要进一步的健全盘点制度,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盘查和核对,并及时的把盘查的情况进行上报,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账目制定和核算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以及物的一致。

3.2及时采用正确合理的核算方法。从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发展态势来看,传统的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只是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与其实际的价值以及变化没有保持同步性,显而易见,这对于核算的准确性和详细性是不合理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动态发展,并且在长期的使用状态下,它的使用价值会或大或小的有所减小,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核算方法,那么必然会使很大一部分的价值没有得到核算,造成最后所得到的报表并不十分的准确严谨,存在失真现象,无法给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因此,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度,以正确的计算方法全面详细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总体规模大小和实际价值,对于财务部门来说,要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增减情况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分析,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是医院的各项固定资产,它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管理和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医院的管理者在进行这一岗位的任职人员挑选时,要综合把关,新员工上岗后要及时的进行岗位培养,明确岗位职责和职能,全面的掌握管理和核算方面的必备知识,保证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员工的实际素质水平是相吻合的,在培养时,也要加强对老员工的技能巩固和训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的效率提高。

4.总结: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的凸显,这对于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益提高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针对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医院切实完善自身素质,协调各方面建设,从而提高管理和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最中实现医院的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莉.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74.

[2]李瑞华.浅析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18):128-129.

第9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医疗成本得以降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改善当前的医疗现状,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颁布之后,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确认,即将一般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元以上,专用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五百元以上。通过这种调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缩小了,这就降低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推动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仅如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能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加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时,就能通过固定资产的最初购买价格及其使用年限,来确定每年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由于其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类别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例如,用“图书、档案”,代替之前的“图书”等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这首先表现在,这些医院尚未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因此,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往往由于未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致使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而且,医疗器械采购办,以及设备科室之间,权利的界限不是非常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医院的监督制度、考核和评价制度等,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 

只有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有实质性的提升。可是,从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第一,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应重点考虑其实用性。但部分管理人员对此疏忽大意,未能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及医院对该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结果,很多设备高价采购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外,管理人员不是很注重医疗设备的后期维护工作,这导致部分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 

第二,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是很规范。固定资产不同于低值易耗品,其价值会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转移至医疗服务之中。因此,管理人员应定期的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保固定资产的核算较为准确。这是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乃至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有效手段。但部分管理人员并未及时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三)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符 

从当前的会计核算现状来看,会计核算人员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来完成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这种集中核算的方法,能改善账务处理的效果,而且,客观上也能提高核算质量。不过,在实际的报账过程中,部分员工由于缺乏工作责任感,不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登记工作。但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簿和备查登记薄等,都是核对固定资产的重要账簿。由于这些账簿的登记缺失,致使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 

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一般都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因此,固定资产的销账时间以及医疗设备的报废处理时间,都不处于同一时间点,这种时间上的跨度,也很容易引起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不仅如此,设备的采购、医院科室的搬迁和管理人员的更换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 

三、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各种问题,首先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只有在明确的管理意识的指导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那么,这就需要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重大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总结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为医院之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医院过去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肯定是存在问题的,那么,通过开总结会议,集思广益,就能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管理人员明白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大家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大家的管理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其次,分析这些问题给医院带来的危害。医院的利益与管理人员的利益,是有紧密联系的。通过分析,必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管理意识。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完善资产核算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特点,考虑其最初的购买价格和额定使用年限,再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对资产的折旧费进行准确的评估。在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的基础上,医院就能够制定相对准确的财务预算。 

第二,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人员在采购大型的或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时,应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详细沟通,防止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分配采购指标时,尽量做到合理、经济,要既能符合医院的利益,又能满足患者诊治的需求。

第三,医院各科室应加强沟通。上文提到的会计账与账实不相符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通过加强沟通,使账务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账实不相符合情形出现的概率。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它是增强资产管理意识的一个具体化的措施。因此,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各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尽量使每个人的工作范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不同的分工。也就是说,员工之间在分工协作的条件下来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其次,规范各个管理环节的操作步骤。在没有标准步骤可供参考的前提下,部分员工由于责任心较差,就不会认真履行职责。但是,在规范管理环节之后,医疗设备的入库、保管、维护以及报废处置等,都能准确无误的进行,减少了账账不相符合的概率。再次,制定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医院每年定期清查盘点全院的固定资产,摸清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情况。最后,科室相关负责人员调动前,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交接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现场监交,以厘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 

(四)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 

通过分析不同的财务指标,能够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样的,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的方法,来达到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所以,医院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上制定财务指标的经验,对各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将每年或每段时期的折旧费,换算成一定的财务指标。同时,在医院的日常资产管理中,可以对已经制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新,保证指标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尽量量化、细化各种指标,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对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叙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第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第三,会计账和账实不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首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再次,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最后,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希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从本文的分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春华.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4,(12):209-209 

[2]廖葵英.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经济视野,2014,(7):179-179 

[3]吴云生.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9):120-120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1)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中普遍重视现金和存款的管控,却疏于现金交换成实物的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领导常常关注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管理,却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致使资源浪费、公物私用现象层出不穷,从而造成高校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2)管理方法滞后。在管理体制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投资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许多高校已形成文字并装订成册,但在实际执行中容易出现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等不良现象,导致管理制度形成表面文章,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规范约束的本质作用。在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报废环节,处理程序不合法,处置方式不规范,管理手段比较陈旧、滞后,长期以来缺乏更新创新。(3)管理机构分散。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只有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价值核算,没有配备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单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分散到各相关使用部门,各职能部门都在具体行使管理职责,分工负责极其明确。但在实务中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产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监管,致使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整体控制机制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严重匮乏。(4)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预算配备时,没有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审核机制,各部门争设备、争投资,造成重复购置后果。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高校全体教职工应加强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各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转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领导者、管理者、使用者只有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使其保值增值。(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高校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在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下,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关个人,明确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职责任务。(3)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建议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在对现有固定资产存量、运营状况、管理现状以及履行公共职能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各部门资产购置、配置、处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注意争取支持配合,将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加强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工作的联系、沟通、协调,努力实现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统一、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对应的目标要求。(4)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增强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政府招标采购网、高校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大力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建设。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细化目标任务,促使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运营和管理情况。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产最大效益。(5)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检查。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以及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对高校固定资产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一体化制度,统筹考虑资产购置、验收、使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的众多要素。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效益效率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左佳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2(5):69~70

[2]卢喜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101~102

[3]李定旺.高校融资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导报.2010(12)

第11篇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围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凌子玉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第12篇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基础,反映的是单位的经济实力,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单位的长远发展。相关调查发现,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成为乡镇政府的关注重点。以下对此进行探讨。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乡镇固定资产指的是使用1年以上、单位价值满足规定标准,且使用期间保持原态的资产项目。相比于企业固定资产,由于乡镇固定资产的性质、作用不同,其特性成为乡镇管理工作的一项难点。乡镇政府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单位,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影响着乡镇政府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随着国家在乡镇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房产、车辆、办公用品、电子设备等物品的数量增多、价值提高,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视资金、轻视资产的现象,只有改进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固定资产损失,减少浪费现象,继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财权分散在财权分散的影响下,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复杂多变,其原因主要是下属管辖单位多,由于范围广、分工不同,导致管理工作相对松散。有些是乡镇直接管理,有些是上级政府部门管理,还有些则是双重管理。这些部门和单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及相应的支配权,资产可能是上级配备,可能是自己添置,也可能是上级政府统一配置,资产来源多元化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账实不符分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租借管理不规范,二是资产处置不当,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及时交付并核算。对于前者,租借闲置的房屋用品,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收益。然而,乡镇政府的资产出租有的不公开,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合同文件,随意性大,大多没有专人管理。以房屋出租为例,长时间拖欠租金却不追缴,房租收入就难以纳入预算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该向上级部门备案审批,常见如电子设备、车辆等。由于乡镇政府的认识不足,资产处置不按照流程执行,或者擅自处置,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些单位没有及时交付,一些单位即使交付但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管理意识淡薄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明显的问题是管理理念不科学。举例来说,不少政府重视现金、轻视物资,重视采购、轻视管理。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在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领导干部认为资产管理繁琐,如此就会引起工作人员不作为。4.疏于日常管理乡镇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导致账目混乱、记录不清晰。②部分乡镇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尤其是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例如办公室的使用没有土地所有权证、使用证;山林证在农林主管部门处,委托各乡镇管理。③乡镇扩建、改建工程完成后却没有及时入账,只是将建设中的经费纳入支出,导致账物不符。近些年建设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这些资产处于账外,会导致管理失控。④还有些乡镇将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超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如此就会造成资产流失。

三、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1.创新财政体制第一,明确乡镇固定资产的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盘查,将结果装订成册、统一编号。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备案、准确记录,将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第二,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固定资产的购买计划,在年末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成本金额,通过和核定基数、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实施财力扣减措施。第三,将固定资产的审核列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以此形成完善的财政体制,增强领导的关注力度,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责任意识,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定谁是第一负责人,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权利。然后从上到下签署目标责任书,实施层次负责制,确保各种固定资产均有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资产带来的效益。另外,还要树立依法管理理念,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财政法规,一是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促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固定资产进行依法管理;三是固定资产在调拨、报废、变卖等处置上,应该首先申报,获得审批后进行相应处置。

3.重视日常管理一是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产生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入账登记,遵循账、卡、实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电子台账,并且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了解资产存量的前提下,对资产的使用进行动态跟踪,如此能保证账实相符。二是委派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交接、清查、处置等内容。以固定资产的盘点为例,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旦发生异常变动,应该及时上报给领导。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依据规范严格执行审批流程,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核算。四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之间协同工作,进行统一审核,将审批权限赋予相关部门。以资产的租借为例,应该分析市场行情和需求,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保证操作的透明度。而变价和残值收入,则应该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满足非税收管理的要求。

4.加大监管力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清理等工作,实现计划性管理的目标。第一,审计部门针对乡镇领导开展审核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列为其中一项内容,能提高管理意识,实现人账有机结合。第二,管理期间,乡镇领导属于全面负责人,分管领导属于主要负责人,同时明确各个使用部门的责任,实现三级管理模式。第三,定期实施考核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范畴,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实践证实,利用制度来约束管理,是避免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具体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求有计划、有审批,入库单据和领用单据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乡镇政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减少浪费现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就目前而言,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权分散、账实不符、管理意识淡薄等。对此,应该创新财政体制、落实责任意识、重视日常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