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今的网络安全主要特点

当今的网络安全主要特点

时间:2023-09-14 17:4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今的网络安全主要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今的网络安全主要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协议;信息安全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已经广泛的普及,当代已经成为以信息为核心的社会。计算机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的概念有三个层次,分别是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以及信息系统安全,三个层次逐渐递进,相互关联。网络安全的基础是计算机安全,其关键是网络安全,所达到的目的是系统安全。它用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本身的问题

每一个系统天生就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计算机的系统本身或者所安装的应用软件中的部分都具有一些安全问题。常见的漏洞是TCP/IP协议的缺少经常被用作发起拒绝服务入侵或者攻击,消耗宽带、网络设备的CPU和内存是此入侵的目的。他们的入侵方式为发送许多的数据包给要攻击的服务器,从而消耗和占领一切的宽带网络用来攻击此服务器,然后服务器的正常服务无法进行处理,从而没有办法访问网络,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网站的回应速度,最终导致服务器瘫痪。就个体的网络访问者来说,该攻击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的运行。

1.2安全威胁来自内部网

相对于外部网的使用者,内部网的使用者所遭遇到安全威胁的程度更大。主要原因是内部网的用户绝大所数都缺乏安全意识。在内部网中,因为网络管理员和网络使用者的具有相似的权限,所以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是有人利用这些权限来攻击网络的安全,比如泄露操作的口令、存在磁盘上的机密文件被人利用、一些临时文件被窃取在还没有来得及删除的时候,这些由于人本身所存在的疏漏会给黑客留下一些可以攻击计算机的机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是人为的疏漏,这些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遭受巨大威胁。

1.3黑客的攻击手段在持续的更新

差不多在每一天不同的系统都会有安全问题的发生,但是所用的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在很多的时候只有用户自己参加才能发现以往不知道的安全漏洞,而且用户自己发现未知问题经常会很慢,且处理也很差。其次就是黑客的攻击手段在持续的更新,安全工具发现了问题,并且用尽全力的修复问题,黑客的新攻击手段又开始进行攻击,新的安全问题再次出现,形成黑客与安全工具之间的相互的追逐。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

2.1防范网络病毒

在Internet的环境下,由于病毒传播扩散的快,单单是用单机的安全工具来防毒已经不够用来完全的查杀网络病毒,因此就必须要有在各个方面防止病毒的产品适用于局域网。一般较为常见的局域网有:学校、医院、企业、政府单位等,这些内部局域网要想保证安全,就需安装一个防病毒软件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还需要一款专门对内部局域网用户的防毒软件在各自桌面操作系统。在与网络连接时,要有网关防毒软件,以此来保障计算机上网时的安全。在内部局域网的用户要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时,就需要一系列的防毒软件关于邮件服务平台,用该软件可以找出隐藏的病毒在邮件及其附件当中。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就需要给计算机安装一款全方位多角度的杀毒软件,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根据计算机网络所有可能出现的病毒攻击点,并且不断更新防毒软件,加强防病毒的安全配置,即使升级计算机补丁,从这些方面来避免计算机遭受攻击。

2.2配置防火墙

在进行网络通讯时,可以应用防火墙来把握访问的尺度,数据进入自己的网络时必须是防火墙允许访问的人,那些没有经过防火墙允许的访问者和数据将不能进入,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来防止黑客来攻击自己的网络,同时也可以阻止黑客来任意改写、移动或者删除计算机中重要的信息。在网络安全机制中,防火墙是一种使用范围广、保护计算机效果较好的机制,它可以阻止网络上病毒延伸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用户。防护墙的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的各种设置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络属性以及用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2.3采用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开发了一种技术,此技术能够快速的发现和通知给系统一些没有经过用户授权和异常的现象,能够检测出违背计算机网络安全行为。它的工作原理是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从而找出没有被系统授权的活动,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网络自主的防御黑客攻击的完备体系。

2.4漏洞扫描系统

明白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容易被黑客攻击的漏洞,是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网路安全扫描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找出安全漏洞、对计算机的所遭受的风险进行预评、优化系统的配置,来解决系统的漏洞和消解可能出现危险。

3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安全策略与实际操作的配合,是系统的工程。要想使计算机网络安全,不是只依赖于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一些计算机自主的措施,还需要培养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我们需要不断的研发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软件,为计算机建立一个良好的安全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处于安全的计算机环境中,使计算更加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刘亦凡.学校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1).

第2篇

1研究背景

当今,互联网不断地普及,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有更加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未来针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必将是的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当前,电子商务在主要采用诸如以下技术来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包括采用认证技术、加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协议。

2密码学基础技术

密码学的起源是当人们开始尝试去研究如何通信的时候。密码学主要研究的是一门关于如何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科学。研究的是如何在信息在发送端把数据发送到接收端整个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数据的安全存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逐渐把数据加密技术用来作为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对称密钥加密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是目前获得广泛使用的两种加密技术。加密技术主要通过利用加密算法,把明文加密成密文的过程。加密过程用户通过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解密过程用户是通过解密密钥对密文进行还原。通常在把在加解密过程中只使用同一个密钥对需处理的数据进行加密以及解密的加密过程称为对称加密。由于对称加密具有处理数据量小、加解密速度快以及加密效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地用于数据加密。但是由于所采用的密钥双方都知道,更容易出现密钥泄露,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性。目前主流的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主要有AES、DES和IDEA。通常在把在加解密过程中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称为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公钥密钥加密也称为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用户在发送密文前,利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把处理过的数据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利用发送方的公钥进行解密从而得到明文。公钥加密机制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强,但是加解密速度却比不上对称加密算法。在具体电子商务环境中,贸易双方是这样进行数据处理的,首先贸易方甲使用一定的公钥加密算法,生成密钥对。然后利用安全传输环境把公钥发送给其他参与活动的贸易方。在真实电子商务环境中。其他贸易方则通过贸易方的甲钥对所需要处理信息进行安全加密并把加密后数据发送给贸易方甲。贸易方甲收到数据后,利用自己的密钥对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解密。在电子商务中,安全认证协议有多种,但是主流的是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和安全套接层SSL协议。目前这两种协议广泛地作为安全认证协议用于保障电子商务环境中。安全认证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认证的过程即通过信息认证,可以做到验证信息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并验证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数据的完整性。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数字信封、数字摘要等技术就是安全认证的最有效工具。利用这些密码学工具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篡改数据以及确保发送方的不可抵赖性。

3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

电子商务的主要是通过利用IT技术来传输和处理商业信息。为此,主要通过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电子商务安全。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的最基础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而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目前主要是采取有效加密技术对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在保证其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平台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必须保证具有不可抵赖性、不可伪造性、可鉴别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等特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家的整体经营方式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作为以数字化的电子方式的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商业数据交换或者其他商业活动。为了保证网络和通信的安全,电子商务必须不断地加强安全技术的完善。

作者:王洪镇 李筱曼 黄耿生 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威胁;防范技术

引言

在社会生活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是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为了相关用户的信息隐私安全,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笔者简要分析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提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的对策,希望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维护有所帮助。

1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

1.1计算机病毒和系统漏洞的存在计算机病毒和系统漏洞是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计算机病毒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优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一旦计算机被病毒侵入便会出现运行速度过慢、死机、文件无法读取或者丢失损坏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用户的使用,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后果非常严重。系统漏洞是指计算机设计者在系统操作或者设计软件上的缺陷或失误,系统漏洞本身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并无太大的威胁,可是如果被黑客或者不良分子利用,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便会被窃取。1.2失泄密问题失泄密是指一些非法用户采用一系列特殊手段来获取信息而导致的信息泄密的现象。非法用户通过对一些信息进行窃取、解析、变卖,并从中获得利益。以传输泄露、存储不利泄露、内奸泄密及非法窃取等等为主要途径。不同于其他的有形泄密,失泄密主要特点是不可见并且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造成的后果往往会十分的严重,而且灾害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也会比较长。1.3数据破坏问题数据破坏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被破坏、修改。修改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删减信息的部分信息,增添一些无用的信息,仿造部分信息,还有改变信息的顺序和次序,更改信息的时间形式等等来破坏计算机信息的完整性。我们所说的数据破坏一般是指对通信系统和硬件系统等计算机信息的破坏,例如恶意干扰或更改通信信号。

2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2.1全面建设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设置入侵审核用来阻止一些非授权用户和黑客的入侵,这会阻挡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通过系统漏洞扫描及修复技术对各种系统漏洞进行修复清除,运用网络实时监控来监测和控制信息系统,检测病毒和一些恶意程序的入侵,并及时清理查杀病毒。

2.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生活中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主要是为信息安全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专用网络和公用网络之间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可以拦截外部对内部的访问,阻隔计算机病毒在外部和内部计算机之间的传递,防止被窃取信息,保护内部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可以管理内部对外部访问的权限。除此之外,防火墙是所有信息进出的仅有通道,可以拦截查杀外部信息携带的病毒,从而减少由于病毒入侵而导致的失泄密问题,有效的维护了计算机信息安全。

2.3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为破译和侦破数据增加难度,以此减少或阻止一写重要数据被非法破坏或者窃听以及这些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目前数据加密技术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就是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也是当中含金量较高的两种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在维护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计算机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关于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病毒和系统漏洞的存在、失泄密问题以及数据破坏问题这三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阐述了全面建设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等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使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不再存在。

参考文献:

[1]卫书铭.浅议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之我见[J].电子世界,2017,03:20~21.

[2]宋龙泽.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范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188~189.

[3]李宪隆.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措施———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121.

第4篇

[关键词]ZigBee POS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X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80-02

ZigBee技术在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应用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了,并且ZigBee在智能化信息管理、电子收费系统、自动化控制监测和军用智能无人机器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WSN网络和物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成熟、软硬件标准的不统一,信息安全方面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敏感性和各个研发单位的安全技术保密的不成熟,而ZigBee网具有很强的安全、稳定性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由于ZigBee无线网应用极其广泛,选取POS收费系统应用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而且将ZigBee技术应用在POS收费系统上本身也是个研究前沿。所以,对确立在STM32单片机基础上,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POS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整体的初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基于ZigBee无线网的POS系统信息安全环境

1.1 ZigBee网POS系统环境配置

具有安全特性的高性能、低功耗、自组网的ZigBee组网是当今WSN和物联网RFID技术组合的主流高新技术之一,相比蓝牙、Wi-Fi和GPRS,ZigBee组网更具有特别的安全性;而STM32单片机高效能、高可靠、低成本和技术成熟,还可以实现51单片机不能完成的复杂功能用途,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款单片机。因此,STM32单片机是安全、稳定的ZigBee组网节点的恰当选择。μC/OSⅡ操作系统具有执行效率高、空间占用小、多任务、可扩展能力强和稳定可靠的特点,符合WSN的信息安全稳定工作要求。建立在STM32单片机、ZigBee组网和μC/OSⅡ操作系统基础上的软硬件系统是建立低成本、高可靠、高安全的无线网的必要条件。将无线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在使用STM32单片机、基于ZigBee组网和μC/OSⅡ等实时操作系统上的POS系统环境,相比建立在基于51单片机裸机上的ZigBee组网的POS系统环境,安全度更高更可靠。

1.2 ZigBee无线网的安全特性

ZigBee无线网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自组网和高安全性的高新无线通信网络,由一个高性能的FFD(全功能节点)和多个的RFD(精简功能节点)组成PAN(私人用局域网)。只能有FFD建立PAN网,由多个PAN网建立整个ZigBee组网。万一有FFD被击毁,可以由临近有效范围的FFD自动重新组网;当孤立的RFD不在FFD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附近的FFD加入PAN网,灵活性和稳定性很高。由于ZigBee无线网的有群集性多跳性,定位节点位置是技术难题,就需要再组合GPS应用模块进行补充,

1.3 ZigBee无线网安全的关键技术

ZigBee的无线通信安全的关键是通信协议,ZigBee协议规范提供了信任中心、网络层安全和APS层安全,不提供链路层安全。ZigBee遵守IEEE802.15.4协议,并可以在简单的IEEE802.15.4协议基础上开发简单的WSN应用协议,用于建立小规模简易局域网如星型网。甚至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大规模复杂的协议栈,比如用于智能家居自动监控系统的Mesh网。还可以创新多种功能的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我们甚至可以把开发出来的有安全保护的协议栈固化到芯片中去,使用AES协处理器实现信息的硬件加密加速的功能,而我们的软件只需要设计一个自己的API接口就行。

1.4 ZigBee无线网的POS系统信息安全架构

针对ZigBee组网的POS系统信息安全问题,从上层到底层可分为:操作安全、网络安全、软件算法安全、底层硬件安全。操作安全要求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禁止未授权人非法使用、越权使用。网络安全要求网路的安全,包括接入点安全和网络协议族安全。软件算法安全最重要也很复杂,包括各种加解密算法安全、电子签名和身份认证。底层硬件安全包括、POS机安全和意外安全。

2 基于ZigBee无线网的POS系统软件算法安全及算法比较

身份认证可以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一般应使用不对称加密的RAS算法。使用预定好的密钥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对存储器的任何操作都是加密的。身份认证共有三轮,如图,流程为: 第一轮:a) 读写器指定要访问的存储区,并选择预定密钥A 或B。b) 射频卡从位块读取密钥和访问条件。然后,射频卡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第二轮:c) 读写器利用密钥和随机数计算回应值。回应值连同读写器的随机数,发送给射频卡。d) 射频卡通过与自己的随机数比较,验证读写器的回应值,再计算回应值并发送。第三轮:读写器通过比较,验证射频卡的回应值,正确后才能对卡进行读写操作。这样认证加密后,就有效的保护了个人隐私。身份认证成功后,读写器/芯片指定后续读取的存储器位置,数据加密采用TEA、DES、AES等。为保证终端设备的安全,必须一卡一码,并且每次只能对一张卡操作。认证完成后才能进行卡的读写操作,每次只能有一张卡选中,获得认证后进行读写操作,其他的卡则进入休眠态,以保证不会出现由串卡现象引起的误操作。射频卡读写器的安全软件由生产商配备,并且通常要固化到硬件。

RSA算法的难度在于如何产生密钥对,RSA生成公钥的方法:任意选两个大素数M、N,选择一个加密密钥E,使E不是(M-1)和(N-1)的因子;

生成私钥D的公式:(D*E)MOD(P-1)*(Q-1)=1;

用公钥E加密公式:CT=PTEMOD(M*N);

用私钥D解密公式:PT=CTDMOD(M*N)。

在ZigBee网中,对于敏感性信息的安全保护没有太高要求的应用领域,在32位CPU或MPU处理器主频80Mhz情况下,使用对称加密方法的DES,加解密的速度为26.75Mbyte/s, 加解密的速度水平较高。如强化安全性能可以升级为更先进对称加密方法的AES,如使用AES加解密,加解密的速度11.69Mbyte/s, 加解密的速度水平中等,比前者慢。

在ZigBee网中,对于敏感性信息的安全保护有很高要求的领域,特别是在财务、金融和军用领域,必须要保证身份认证和数据信息的绝对安全。所以,算法必须使用复杂加密方法RSA,并配合数字签名。在32位CPU或MPU处理器主频80MHz情况下,1M的 RSA 签名次数 32 次/秒,认证次数 32 次/秒,正所谓慢工出细活。RSA使用公钥密钥对机制,再配合数字认证可避免中间人攻击,这对于开放性更强的无线网络尤为重要。如果采用对称密钥算法,密钥容易被入侵者截获,对收发双方进行欺骗并非法获利。并且RSA伸缩性更好,所需密钥数与消息交换参与者个数相等。而对称加密算法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密码会被盗用;并且一旦网络规模加大,密钥对的数目的需求成指数级别增长,是消息交换参与者个数的平方,在密钥发放过程中很容易泄密。因此,身份认证应采用安全度更高但速度慢的RSA;经常大量的数据包加密采用速度快的DES或AES,并可用ZigBee节点自带的AES协处理器进行硬件加速。若要进一步加速数据包加解密速度,可以将主节点与上位机的串行数据接口改为高速的USB接口,就可加快加解密速度。以下简述AES的应用程序设计。

3 POS系统的ZigBee网络安全

在TCP/IP各层数据安全中,ZigBee的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的数据安全主要特点有:非法网络节点的过滤和无线网信息加密,可有效避免网络的非法入侵。通过IEEE802.15.4协议栈的应用库,例如如在基于MAC协议栈的MAC库API上,通过建立PAN网,每个PAN都有独有的PAN地址ID,这样就可通过PAN网ID和节点ID过滤来区分ZigBee网节点的合法性。在发送和接收数据包过程中,通过AES算法来加密来实现数据的信息安全。

据最新报道,AES加密算法已被国外顶尖专家破解,但是也不必惊慌,对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附加其他综合安全措施,它目前还是很安全。AES高级加密标准(Rijndael算法)明文分块和密钥为可变长,加密的轮数为可变次,每一轮4步:第一步:使用S盒技术进行字节替换。第二步移行,第一行不变,其他的行移动可变次数。第三步混合列。第四步,轮密钥加法,将密钥与输入的字符进行字节异或操作。其中的可变部分由用户自行确定后,生成的密文更难破译。

此外,网络接入点的防火墙也很重要,防火墙保护可信任内部网络免受不可信网络的入侵威胁,能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同时允许信任的双方通信,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网络服务而降低风险。ZigBee无线网的接入点也必须要有完备的防火墙设置,采用路由器相互认证、地址翻译等方法,方可有效防止假冒的路由器接入内网和非法截取私有敏感数据,以确保无线网的信息安全。

在以STM32单片机为节点的ZigBee无线网,可加载GPS卫星定位模块,将关键的可读写的FFD节点中嵌入GPS模块并且全部定好位,并将地址上传到主控机节点,而执行多跳的RFD节点不加载GPS模块,以减少信息安全成本。这样,凡是不在正确的GPS位置的非法入侵FFD节点一律无法加入ZigBee网并且会导致启动入侵报警程序。

4 POS系统硬件安全

由于是无线网,ZigBee网的安装和POS机入网离网非常方便,易于随身携带,比固定POS机好保管、防盗。在POS机内置高容量缓存,可暂时保存网络通信延迟信息。内置后备供电池,防止突发停电。配置后备存储器,暂时断网后可脱机保存消费信息。

5 结束语

基于ZigBee无线网的POS系统信息安全不仅要有严密的安全算法,健全的软、硬件和网络安全环境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无线网信息安全应当考虑到加解密算法的安全性能、成本和时间的平衡点,寻求安全、低价和快速的实施方案。有有效的方法就是:首先,身份认证采用安全度更高但速度慢的RSA算法,极度敏感数据采用加载GPS模块的STM32单片机来定位入侵;其次,经常大量的数据包加密采用安全度较低但速度快的AES算法,并采用低价、高效和低功耗的STM32单片机为节点的ZigBee无线网,使用AES协处理器加速加解密处理;第三,ZigBee无线网组网的FFD节点加载GPS定位模块,并登记GPS地址到主控机,解决ZigBee节点的准确定位问题,防止非法节点冒名顶替和准确定位入侵者。 最后,ZigBee无线网的接入点必须采用防火墙。只有软硬件互相配合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基于ZigBee无线网的POS系统信息安全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杨宗德,张兵 μC/OS-Ⅱ标准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 5-6.

[2] Klaus Finkenzeller RFID-Handbuch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218-228.

第5篇

0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国际化的进步与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公司在网络上兴起了B2B电子商务狂潮,开始进入了网络联系外贸业务的发展阶段。我国的 B2B平台供应商阿里巴巴、Tradekey、万国商业网, 环球资源网、Made-in-China为这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相对于我国中小贸易公司,这些商业网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电子商务双向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和快速的交货方式的特点,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论述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第一部分阐述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基本运行流程;第二部分从利和弊两方面对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主要讲述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及发展。

 

一、国际贸易B2B概述

 

国际贸易是在全球各范围所发生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易活动。它不但包括了实体商品的交易,同时还包括了虚有商品的交易。高效低耗的B2B模式对积极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趋势与必然。B2B即Business to Business的简写,也可写成B to B,泛指企业或商家之间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电子商务活动。B2B应用于国际贸易其实已经由来已久,美国SIMBA信息有限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企业之间通过B2B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在历经五年超过57.7%,达到282亿美元,由此可体现出全球性的B2B电子商务网路已初具规模,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二、国际贸易B2B业务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网络规模较小

 

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商的基础,而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落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B2B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运行速度较慢、网络堵塞、网费过高等严重制约了我们国家B2B电子商务的正常有序发展。另外,我国的网络规模和布局相对B2B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与发达国家的高投入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不足、建成的网络质量也是有待提高,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B2B的市场机会还非常有限。

 

(二)B2B业务模式框架尚未建立

 

国际贸易操作比较繁冗复杂,其交易操作中关联着许多部门,交易时会产生许多的票证、证件与收据。对于我们国家,许多关联部门没有密切的配合,尚未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满足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需求。

 

(三)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来实现B2B业务模式的推广发展,然而它关系到许多层次的安全保密问题,比如说货币安全,信息安全,商品安全等。然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B2B模式的安全性还很令人忧虑。目前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电子通讯的安全,交易和其他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等是对网上交易产生影响的主要问题。

 

(四)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

 

B2B涉及到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众多领域。目前国内的高校并没有相关专业的培养,而是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没有能够非常专业掌握的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对外贸易企业中,计算机和网络方面人才严重缺乏,而且有持续外流的倾向,B2B人才的短缺和不足将严重制约了中国B2B业务模式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发展。

 

(五)国内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B2B业务模式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计划和实施策略。目前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着诸如B2B业务模式规则和管理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信息资源和网络安全问题、电子合同的效力和执行问题等等法律问题。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网上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B2B业务模式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应对对策

 

(一)政府宏观层面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直接决定着B2B业务在企业间的应用程度,政府适当增加投入,降低上网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加密技术、数字签名、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力度,为类似B2B业务的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2.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和认证技术的开发

 

政府应该加大扶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力度,为其尽早制定和完善包括结算、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行业标准。除此之外还需要组建关于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改并且相应地加快立法进程,改善电子商务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3.建立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完善,离不开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环境的发展,制定的法律法规,对原有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势在必行。政府立法机关应该制定关税、税收、支付、版权、专利、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法规,并且对现有法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保护电子商务的法律地位,保护B2B企业信息的安全,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犯罪行为,电子交易关键所在是建立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法律机制,保障交易中信息的安全性。

 

4.积极展开并加强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合作

 

B2B业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如果要得到正常开展,就必须加强与各国之间的电子商务合作。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加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论坛的双边、多边谈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对我国有利的世界电子商务体系。

 

(二)企业微观层面

 

1.较快地实现企业贸易管理的电子化

 

信息交流方式和手段的变化,是B2B业务模式引起国际贸易创新根本之处。“B2B业务模式应用在国际贸易交易前期主要是交易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信息交流、明确贸易合作意向,在贸易的后阶段则主要是电子付款和货物运输及跟踪。”①

 

2.主动转变贸易模式

 

随着B2B业务模式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商机,已经成为最具成本优势的高效经营手段。“在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积极地运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充分利用包括B2B业务模式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从而较好较快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②

 

结论

 

电子商务采用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已经成为信息化地球新的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发展主流的当今社会,我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要想保持和发展与世界的交流,就必须主动的适应国际贸易信息电子化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因此,我国必须抓紧时机以电子商务为切口,借助国际贸易的依托,提升我国国民经济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占据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优势地位。

第6篇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curity policy

0 引言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质资料、电子资源、文献资料和多媒体资源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这些资源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随着当今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难以跟上步伐,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应用而生,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可以将图书馆中分散的数字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调度和分配,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使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于互联网本身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的恶意攻击和病毒的传播等,使得数字图书馆资源安全面临风险。建立切实可信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手段,使数字图书馆系统工作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将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虚拟化和网格计算以及互联网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的资源服务模式,它将计算工作分布在多个的服务器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所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一般由存储与计算机服务器、宽带资源等大型服务器的集群,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自动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的维护,无需人工参与。云计算中,软件和硬件可以成为资源而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可以动态申请所需资源,云计算对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以进行很好的分配,用户能够更加专注自己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由于云计算具备动态扩展、伸缩特性,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云计算可以根据不断对系统进行扩展。此外,云计算的物理资源利用率高,使得其运行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其在数字图书馆构建中拥有非常好的性能价格比。云计算的层次架构可分为三层,其结构层次及提供服务如下图1所示: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有:(1)稳定性:具备良好的容错能力,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云计算平台能快速找到故障并恢复;(2)高扩展性:云计算平台具有高扩展性和灵活的弹性,能够动态地满足用户规模的增长和需要;(3)虚拟化: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分布式的物理和数字资源进行虚拟化,统一存放在数据中心,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终端来获取服务;(4)通用性:云计算环境下可以构造出各种功能的应用,满意用户的大部分需求(5)成本低廉:云平台的特殊容错机制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物理资源,资源成本低。且具有强大的软硬件资源,并有专业的维护团队,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2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高新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纸质图书、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料等的图书馆。它把各个不同区域、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存储,以便于跨区域的传播和服务用户,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扩大了信息处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体现了高科技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安全智能的运作。数字图书馆具有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等特点。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得到大力推广,提高了图书馆数据库的可用性,实现了信息安全系统的多功能改造。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有:(1)占用空间小且易保存:将重要纸质资料存放在磁盘或硬盘中,所占用的物理资源相对较少,同时通过计算机设备查阅,避免了翻阅过多和保存过久而损坏;(2)检索快捷:采用了高科技的数字图书馆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通过统一的界面操作就能够快速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3)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一份供多人共享,且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4)资源定制能力增强:数字图书馆成为信息资源主体和客体,更具个性化定制能力;(5)动态集成性:数字图书馆利用各种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使各种异构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存在的安全隐患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是在网络环境下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可以实现跨库链接的知识检索中心。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越来越多的黑客,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问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认证的安全:数字图书馆采用了数字化技术、虚拟化分布式技术技术等,系统管理员个人技能水平有限会造成系统数据的泄露和损坏。同时由于系统管理员有权限对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进行操作,可以蓄意泄露或破坏信息资源。(2)数据的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中,信息资源都处于共享状态,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即使采用了数据加密方案,也无法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加密方法并不是有效的,且加密后会降低系统的效率。(3)系统的安全: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上系统安全漏洞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不足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随着图书馆典藏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内检索终端、服务器节点、监控设备数量持续增长,系统处理数据速率降低,数据处理过程易受到限制,这些都会降低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效率。

4 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策略

基于以上提出的数字图书馆云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采用一些安全可信的技术手段,确保数字图书馆云平台正常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保密性。本次对于数字图书馆云平台的安全问题主要从应用层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层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4.1 应用层安全

应用层是提供用户交互和各个应用软件服务的接口,应用层是保障数字图书馆云平台能够高效、快速和稳定的服务。该层是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入口,采用web形式向用户提供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在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中,影响到应用层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超级管理员的权限、一般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等几个方面,所有用户登录到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都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对数据库的进行操作。本次设计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对于用户的权限也进行了划分,如表1所示:

超级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能对任何用户进行增删改。以外,要确保管理员操作和维护的安全性,也就要确保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安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外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4.2 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最重要的内容,但是考虑到系统自身的漏洞和应用软件的漏洞会使数字的安全遭到威胁,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特点,将图书馆的个人数据和其他用户的数据隔离开来,同时对一些机密敏感的体,服务模式发展呈现多样化。由于自身的学数据进行加密存储。考虑到数据以静态和动态并存的方式存在,对于信息的加密应从传输和存储两个方面来加密重要数据。在传输数据时,设计采用 ESA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保证了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对于存储的静态信息的加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重要数据丢失,即使黑客通过非法的手段得到加密后的数据,也不能获得原数据。另外,云计算会是比较复杂的平台,即容易发生无法预估的系统运行故障和数据丢失情况,我们必须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系统稳定的运行。

4.3 网络层安全

由于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是完全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的,如果在系统和外部传输数据时采用传统的HTTP传输方式,系统端口就很容易遭网络攻击,从而造成图书馆数据资源泄露,应用层的安全也就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进行传输,对于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和外部链接的一些端口,通过安全域把虚拟机组合到一起,通过云计算平台的端口过滤功能限制用户对域的访问。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架构如图2所示:

第7篇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 微博理论 信息传播模式

1 概述

近年来,微博客作为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其对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交往模式,也无疑是信息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考察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特点,了解决定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微博客信息传播的未来趋势有助于合理利用微博平台,使微博平台高效运转,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有文献中少有专门针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的,特别是微博客信息传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大多数文献都是以SNS网络结构为对象提出信息传播的路径模型,再以微博为例来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总结了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然后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

2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

2.1 微博客信息沟通平台特点

微博沟通的平台是微博迅速流行的基础性条件。从微博服务平台的角度对微博进行分类,早期微博一般是由独立运营的服务提供商和门户网站推出,如欧美市场的专业性微博Twitter,国内微博则是门户网站占据主导地位,微博迅速流行后,各个网站都推出了微博。Riemer K和Richter A指出公司微博的使用主要是提供新信息和协调内部成员关系,个人微博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1]。国内微博客网站都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李燕萍比较了新浪和腾讯微博网站的基本功能、娱乐功能等,认为两大微博网站的界面整洁、功能多样,操作简单,且两大网站的微博的信息沟通与网站自身的特点有关,人们在腾讯微博交流的多是情感、人生价值观,而在新浪微博人们更多的是对热点话题、娱乐八卦发表评论[2]。此外,微博客平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微博客的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阻碍了信息沟通的有效程度,垃圾信息的增长,将人们淹没在信息的中。梅泽勇和高舒认为微博的虚假信息使得微博沦为谣言的阵地,需不断提高微博网站的监测和过滤技术[3]。

2.2 微博信息内容特点

微博的与众不同在于一个“微”字,在140字数的限制内或者附带图片以精简的风格展示用户想要表达的内容来实现即时的信息分享。微博的即时性表明信息均是正在发生的。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微博信息可以在任意地点分享,不为地域网络所局限,可以使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处于微博客构建的社交网络中。微博实现了朋友间实时动态信息的共享。比较微博和其他媒体,可将微博定义为:一种博客形式的广播媒体。网络安全公司Purewire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表大量信息的用户占微博总体用户数量的20%,表明多数用户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非信息的产生者。因而,当今微博客更多的表现为从个体到群体的传播媒介,微博信息的即时广播性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2.3 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特点

微博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研究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出发点与核心,微博信息的传播即是通过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传播。微博的社会关系网络,也称为微博的人际关系网络,指微博用户、他的关注对象和他的粉丝。微博信息在转发和评论的过程中,通过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传播和扩散。王晓光、袁毅和滕思琪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微博社区用户交流网络的结构特点[4]。他们还研究了新浪微博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分析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特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发现腾讯微博社区的网络关系具有小世界特征。一个关系网络是由多个节点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处于每个节点的用户在节点中信息,因此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由以上观点,可以将微博社会网络分为微博用户自身的社会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用户有关的节点网络(关注对象和粉丝)。按米尔格伦的“六度分割”理论,任何节点之间都可能存在某个路径,通过节点之间的路径关系将节点之间的关系划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2.4 微博信息传播路径特点

微博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指微博信息的传播模式或模型问题,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方向与方式。现有文献认为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是裂变式传播和聚合式传播的结合。裂变模式是一条微博信息通过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一对多的传播(1-N-N),聚合式传播是在微博网站的热帖、热词的排名中形成聚焦模式。谷岩认为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是在嵌套交错的关系网络中以多个维度传播,以病毒方式裂变扩散。以微博为例,SNS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多种,如“中心式”传播、“关键点传播”、“链式传播”、“蒲公英”式传播、“综合式”传播,微博信息的实际传播路径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且各个传播模式会发生动态转换。

3 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

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图1描述了拉斯韦尔的5W模式。该模式提出了信息传播的5个基本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揭示了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

但该模式也存在缺陷。郭庆光指出:“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众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或者说,该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没有体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②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图2描述了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提出信息传播涉及的6个要素: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和噪音。相比5W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这一要素。

图2 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与5W模式类似,该模式仅关注信息传播的单向过程,而忽略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互动作用。

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在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的基础上,德弗勒提出了一个传播互动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有双向互动性;勾勒出反馈的环路,在模式中融入了反馈机制;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信息、传播和反馈整个过程都有影响。

图3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把信息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系统,却忽略了系统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④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图4描述了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从社会心理学视角里研究信息传播过程,认为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该模式阐释了“传播者-媒介-接受者”这样一种基本模式;涉及三种关系:传播者与信息的关系,传播者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

图4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3.2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针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不少学者以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进行过有益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例如,邵培仁的“阳光模式”;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谢新洲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每个传播主体都具有双重身份:传播者C和接受者R。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传播主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工具或应用来参与到与他人的信息交互中。

谢新洲提出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涉及的要素有传播者、信息、网络媒体(媒介)、受众以及反馈。其中网络媒体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技术或应用,同时传播者和受众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4 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的演化动力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

现有文献关于微博用户关系网络和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分割开来的,尤其是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集中在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区分了节点的“强关系”和节点的“弱关系”,“强关系”与“弱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路径。目前,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从微博用户关系和行为规律的角度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由于每个微博用户都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节点,挖掘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的行为特征,从他们之间的转发、评论等互动机制中发现信息的扩散流动路径与动态趋势已逐渐成为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热点。

4.2 微博信息的价值含量影响微博信息传播能力的研究

微博信息的价值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微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广义上的微博信息价值可定义为信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由于微博信息的简短、琐碎使得微博信息呈“碎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的质量和价值无法保证,在大量信息涌入时,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的复杂性。现有文献对微博信息的研究多数为微博热点话题和微博关系网络有影响力节点的挖掘研究,少有文献对微博信息价值如何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3 微博网络社区关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信息传播模型、交流模式的实证研究

微博社区实际上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关于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大多是从微博的商业应用展开的。微博社区的信息传播理论模型和交流模式的实证分析将是未来舆情监控与信息安全的关注重点。根据现有文献对微博社区的分类,微博社区主要有单一、主题和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群三种,按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区的定义与特点,它被认为是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的社区模式,但以上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理论分析缺乏相应的实证依据,很多关于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文献都停留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际上现有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的深入扩展,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复杂网络的构成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由小的网络社区构成,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都具有的普遍特性,微博社区是微博社会关系复杂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社区结构发现的文献提出了大量的算法,而基于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或者基于微博社区定义分类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实证研究还并未展开。

5 结论

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空间与沟通模式。微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正在广泛深入地影响到每一位社会行动者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微博环境下的信息沟通研究大都是以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整体上看,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国内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当前微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性研究还需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Riemer K,Richter A.Tweet inside Microblogging in a Corporate Context 23rd Bled eConference eTrust:Implication for the individual,Enterprises and Society June 20-23,2010; Bled,Slovenia,2010.

[2]李燕萍.微博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3):77-83.

[3]梅泽勇,高舒.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2-4.

[4]王晓光,袁毅,滕思琪.微博社区交流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2):39-43.

第8篇

近年来随着科技强检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进展,相当数量的检察机关已经初步完成了局域网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之一,在全国检察机关联网的三级网正在迅速建设之中。网络已经在各项检察业务中日益体现出了实时、高效、科学管理的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刑事司法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设想对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局域网互联,实现资源共享与办案网络化。本文即对建设三机关联网的“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与初步的构建设想,供大家商榷。

一、建立“公、检、法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1、“网络一体化”是司法机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科技强检已成为检察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

“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革命。”①因此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办案效率、追求科学管理方式的过程。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求进一步的联网,实现信息量的增加与更广泛的通讯自由,达到科学、高效的终极目的。所以随着司法机关各自局域网的逐渐建成与不断完善,为了发挥更大的网络潜力与突显资源共享优势,进行三机关之间的联网,就会成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更高层面的发展趋势。

2、三机关的局域网建设为“网络一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证。它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覆盖面涉及全国范围的“司法机关一体化网络”建设可谓工程浩大。但是这一联网的建成是在三机关原有局域网的基础上的物理连接和软件系统的建设。以检察机关为例,大量的投资已经在局域网基本建设中完成了,如服务器,终端微机,网络办公办案系统、多媒体示证系统、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审讯监控系统等硬件设备的基础投资都已经在先期信息化建设中完成;而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又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局域网的实际运用与完善为“网络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实践基础。上述因素共同构成了“公、检、法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建设的基本条件。

3、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世界各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大量实践为我们的网络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借鉴示例。各国政府都把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式看作是新世纪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很多国家的司法信息网是统一而高效的,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她的信息技术发展在全球处于创新、领先地位,其联邦检察系统有着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和其他部门共同享有应用司法部开发的“公用应用系统”的权利。这些系统由司法部的信息资源管理部(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以及联邦调查局、管理局、移民局等若干部门分别建设而成。美国司法部的“公用应用系统”和我们的“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设想有相似的构架。不断走向联网是各国司法网络设置的共性,我们应该研究、分析不同法律制度背景下网络系统建设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司法一体化网络系统设置的本土化建设,寻找到适合我们的具体技术。

二、对“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具体构建的初步设想

1、建立统一的司法机关信息数据库,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首先,建设法律、法规数据库查询的权威官方系统。法律、法规的成文法典的编撰是严肃的国家法律工作,法典的电子化也应由权威部门按严格的程序进行,并有实际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缺少实时、精确、有效的法律法规电子查询系统,更没有司法机关共享的数据库资源。在“一体化网络”上设立一个统一的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法律、法规查询系统,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有利于维护法律适用的严肃性;以及进行各部门司法解释之间的整合,有利于消除法律适用的某些矛盾与混乱。

其次,设立统一、配套的案件管理系统。目前三机关均建设有各自的案件管理系统,并且发展很快,案件的法律流程在系统中能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然而由于三机关局域网建设各成体系,案件管理数据库在设置之初即缺乏对应性、共享性,因此数据库的优越性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进行联网实现公、检、法案件管理数据库的对接必然对各机关的具体 司法业务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使案件数据得到更为科学的管理、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带来案件在机关间移送方式的变化、诉讼程序流转与监督方式的变革。案件的办理将被置于一种更为透明的监督之中。

再次,设置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子系统并且在各部门间实现共享。公、检、法都拥有自己的司法信息资源,如果各自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各自的信息查询子系统,如法院判决查询系统,检察机关起诉、批捕情况查询系统,公安部门人口信息查询系统等,并且在各部门间实现共享,会给具体的办案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与高效。可以避免办案人员为了前科材料、户籍证明而来回奔波、大费周折的情形,节约了司法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建立集成化的指纹识别系统、 dna检索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自动身份识别系统等。

2、司法机关信息网络通讯实现一体化,彻底变革现有工作方式

建立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我们所构想的“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也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司法信息资源共享和司法机关间的现代化网络通讯。

后者的建立包括:

首先,在“一体化网络”上设立交流的平台。以三机关联网为主要特点的“司法一体化网络”,将改变原来的传统通讯方式,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更为直接、迅捷、方式多样的多媒体通讯。e-mail交流、网上文字对话、视频交谈、文件、图片的即时传送,多人会谈等网络交流方式可以使三机关之间建立更为广泛、紧密的通讯关系。在网上分别设立业务交流平台、文件信息传达平台、一般交流平台,有序地进行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送、沟通协调,不仅可以增加通讯自由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将对业务工作方式、内部管理方式的变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其次,完成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对接。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基于网络的视频音频等数据传输功能营造的一种全新的人与人的交流环境。是集语音、数据、图象于一体的通讯方式,目前很多地区、单位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了一定范围内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如果通过联网设立更大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可以实现跨部门大型工作会议、远程可视案件讨论、远程预审、审讯监控和指挥、业务培训等活动的实现。

再次,进行技术探索,构建网上办案的高效率的工作平台。实现无纸化办案、网上办案是“司法一体化网络”将来所能开发的最大的功能。所谓无纸化办案是指将办案中产生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以计算机为载体记录信息,取代过去的笔写纸记的记录方式,以信息的自动流转和共享,取代过去不同工作或诉讼环节对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网上办案指在电子文书、电子档案的基础上,实现诉讼程序的网络化,文书送达、卷宗移送、甚至审讯、开庭均通过网络视频系统进行。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案目前存在技术上难点,世界各国在积极探索之中,如新加坡监察总署建设无纸化机构的长期策略是建立一个为处理电子文档需求而设计的电子登记系统(electronic registry system,正在试验阶段),这个ers系统将有益于agc(新加坡检察总署)的所有部门,因为它将极大地改进案卷和文档的存储、查询和恢复。加拿大法院实行视频系统全国联网,并且同监狱联网,有些案件审理时当事人甚至刑事被告人可以不直接出庭;证人也可通过视频系统做证,并对证人的面部特征进行技术处理;以及通过网络异地远程取证、质证等。由于司法业务的特点要求网上办案有着从法律程序上认可的有效性,所以要实现“网上办案”这一“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美好前景,还要解决不少技术上的难题。

3、“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管理与网络安全

由于建成后系统非常庞大,“一体化网络”的司法特性又决定了数据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对“一体化网络”的网络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

首先,对“一体化网络”实行统筹规划、科学设置、统一管理。

由于是横跨三部门、覆盖及全国的大型工作网络,它不是原有网络的简单的连接、相加,而是一项国家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工程建设,其具体规划、设计、认证、实施都应有严格的程序,由国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对“一体化网络”的安全、维护管理也必须是统一有效的,应该拥有一批高级网络技术人才,对系统的开发、安全管理进行技术研究并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在各级部门均应设有专门岗位,聘用有资质的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管理员统一培训、统一领导,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其次,系统设立内外有别的不同板块。

“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架构分为两个部分:共用资源系统和各部门的子系统。各部门的子系统不是完全透明、公开的,而是分为内、外两个板块。将机关内部管理涉及的人事、工资、培训、文件等数据库、信息资料纳入内部板块;对外的业务工作、信息交流纳入对外板块,进行严格的区分管理。同时在内部板块上设立备份管理系统,对日常数据、邮件进行备份,加强司法数据的安全性管理。

再次,实行人员分级与网络加密制度

公、检、法三机关的网络子系统有分有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各机关子系统的利用人员分为外部人员、事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三级,设立不同级别的网络利用权限,通过实行网络加密,进行信息控制与数据保护。例如检察机关的网络利用人员可以分为外部人员(法院、公安)、事务人员(从事文书、服务的一般事务)、检察官三个层级。其中检察官部分是核心,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只能由检察官使用,其他人不能进入。

三、构建“司法信息一体化网络”的深远意义与前景展望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高中计算机;教学分析

21世纪是属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时代。如果说20世纪的时候,计算机和互联网还是属于少数人使用的高级工具的话,当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经成功地走入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而今,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甚至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一个优势了,而不会用互联网才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事情。所以,在新的时代特征之下,即使是高中生,也应该学会使用互联网,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的趋势,教会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的自主空间大,时间弹性大

计算机课程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完全有机会利用家里的电脑,亲身去联系和实践,同时,有赖于当今电脑的普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机会亲身探索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我们尝试将数学这门学科与计算机课程相比:以立体几何和微积分为代表的高中阶段的数学,很大程度上已经于现实生活完全脱轨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常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和情况需要用微积分来解决。与此相对应的是计算机这门学科,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渐渐习惯了“有问题找百度”,可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人们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而这个工具本身的常用性就决定了学生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接受新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高

由于互联网的交互和开放性,让学生获取计算机互联网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这种现状确实是好事,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得到最大化实现,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师长的高中计算机老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一旦某个知识点讲得不好,或者落后于时代,或是某种操作方法不适用,马上就会被学生发现,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首先会对教师的师道尊严构成挑战,其次会让学生失去在学校学习计算机的欲望和兴趣,最后,会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失去本来的意义。因此,高中计算机老师虽然从事的是非主干科目的教学,却在事实上承担的的教学压力一点儿也不小,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学生日益增长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需求。

二、实现高中计算机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几个途径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若要自主学习主导的高中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在过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受当前应试教育教学僵化思路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时候,习惯于不加思索的问“为什么”,这是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没有思考过程,动不动就问“为什么”的学习习惯,放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非常不适合。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就此丧失对这计算机学科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在课下“做功课”。例如,每堂课都留下一个并不太占用时间的小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进行互联网和计算机方面的探索,让学生始终抱有一种心理,即学习计算机并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出于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去主动学习,是我要学。

(二)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认知习惯

即使是建立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高中计算机老师在计算机这门课程中依旧应当充当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虽然不再是以往的手把手教学了,但对于高中老师来说,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依然把教好学生当做自己肩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在建立高中计算机自主学习模式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从一个教导者变成辅导着,并在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方面做出转变。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转变其实不过是表象,真正的改变应该发生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高中计算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的施教者,而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指导者,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才有可能真正达成。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愈发与计算机密切联系。如果不想我们的学生成为现代社会的文盲,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者。在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敏感性。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成为一个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者,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学习和思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建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沐士光.虚拟化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26―03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的严峻性及网络创业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中国高校毕业生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413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目前,大多数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仍只重视理论上的教学,忽视实践上技能的训练。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实现跨越。本来素质上的不平衡借助岗前培训等方式也可矫正,但由于金融危机,该方式可能行不通。公司出于降低成本之考虑,会大幅度减少员工的培训;同时在人才招募过程中,会强调应聘者以往的经验和掌握的技能。很明显,这对于经验不够、技能欠缺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近年来,一些企业增加社会上的招聘,减少校园里应届生的招聘。金融、房地产、贸易等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产业,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减少;同时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也会首先减少服务性管理类的岗位。而高校提供更多的是服务领域的管理型人才。

此外,由于研究生的增加,也投入到与应届本科毕业生竞争的行列。面对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人数的日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就业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不能不说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选项。在网络技术、网络日益兴盛的今天,网络创业无疑为大学生就业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

眼下,除了为数不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网络创业,不少在校学生也加入网络创业的行列。一份资料显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大概2%―3%,和普通企业比起来远远要低。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选择网络来创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象

由著名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明日网商”的挑战赛已经进行到第二届,同时提供lO万个创业机会,20万元创业基金,并且在全国千余所高校里展开。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来自全国30多个高校参加的、“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也已进行到第二届。从各地举行的网络创业大赛来看,高校里进行网络创业早已不是很稀奇。拥有着无限商机和超低成本的网络创业点燃了青年人的创业激情,通过网络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个人辉煌的丁磊、张朝阳、陈天桥、马云等也深深影响着他们。与此同时,普通人的草根创业故事也在以大学生为主角在网络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几家国内知名的交易网站,设立店铺并且专心于买卖的就已经将近10万人,而兼职的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这一数字的几十倍。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特点

1.越来越多的普通学生开始创业

网络创业成功的精英,从Ebay电子商务的邵亦波,到执掌百度搜索的李彦宏,再到执掌搜狐门户的张朝阳等,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有留学背景,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创业。而今,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网络创业者是普通学生。

2.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开始在网络上出现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开始在网络上出现。目前出现的网络商业形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运用自身科技优势来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的大学生,有着天然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的成功,就得益于其创业者自身科技优势。二是运用自身智力优势来创业。大学生的智力不容置疑,在智力这个领域创业灵活自如。目前,建立网页、开展网上咨询、专栏作家、专家约稿、自由撰稿等广泛地存在于智力服务领域,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智力优势,选择这一创业之路。三是网上设立店铺。随着易趣、淘宝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开店,而且有迅速蔓延之势。四是其他各种网上营销形式,像时下流行的博客、淘宝客、播客、闪客、空间、论坛、中小企业站长、讨论组等。

3.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开店

因为风险小、易操作、成本低,好多人选择在网上开店,同时由于回报快、灵活性强,网上开店更是受到没有多少经验的青年人的热捧,以致大学生像赶潮流一样在网上开店。一些人气高的BBS论坛上也都开始设置相关的板块,咨询、广告等信息,服务于大学生商家。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从事网络创业,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创业缺乏理性

很多急于求成的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实际上是迷茫的、非理性的,不知道真正创业成功者是要经过理性思考的。不去考虑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不去对网络创业项目进行全面分析,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作出选择,不去认真分析,而是凭着感觉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一不小心创业就有可能失败,必然影响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的信心,也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恐惧感。

(二)创业形式集中单一,缺乏创新

我国在宏观政策上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从2005年开始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许多大学生开始选择网络进行商业经营。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社会实践缺乏、商业运作经验不足,只能选择那些风险小、存活率高的行业来经营,所以许多人看上了网上开店这一简单的商业形式。除此之外,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借助第三方专业网站来拓宽自己商品的交易渠道和范围。他们选择与淘宝、拍拍、当当等网站合作。短期来看,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大量运营和管理成本,但是并不能体现网络的潜在优势和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所以从长期来看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

(三)创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等生产要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充足资金和先进管理等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创业、商业经营都离不开这些必备的生产要素,即使是选择网络创业这一时尚的商业形式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国际化,政府的管理越来越透明,但是要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比较容易地获取

资金、先进的管理,也还是不容易的。资料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创业者依赖的是民间借贷,超过60%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期间存在资金困难,将近50%大学生创业者因缺乏资金而退出。

(四)创业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规范、审美观念、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需求欲望及特点、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企业营销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受“学而优则仕”、等级观念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再加上网络创业是一种新出现的商业形式,大多数家长还不是很认可,而且无数的大学生创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人们对大学生的创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认同。

四、应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一些建议

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大学生利用创业时机,能够在创业的路途上顺风顺水前行,这不但是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并且也是高校甚至全社会皆需面对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来说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工具运用最频繁也是最熟悉的人群,他们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比较高,会利用不同的网络应用软件及程序以及网络营销工具,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作出正确的选择。

1.选定有潜力的商品

在决定创业前,要进行多方调研,选择在网络上能够“畅销”的商品。适合在网上销售,同时又符合网络购物者需求的商品才是有潜力的商品。网络创业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商品和服务。

2.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情况。因此,网络创业者应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特点又具较高访问量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优秀电子商务平台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促销手段。

(二)对学校来说

整体上来讲,中国高校的创就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没有办法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创业活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寻找创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多数学校关心的依旧是少部分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大部分人的“创业教育”。面向大部分人的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与多样性以及系统性,影响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1.培养一批网络创业教育的师资

要让学生轻松进行网络创业,且能成功,我们必须引导他们。要有引路人,我们就必须有这方面师资。培养网络创业教育的师资可以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可以请在网络创业方面有成就的企业家和IT精英来给学生上课;走出去,可以选派有网络爱好、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去企业挂职实践,锻炼真实本领。

2.建设一系列网络创业教育的精品课程

大学应该开设创业指导课,开设网络创业课。从大一开始一直到毕业之前都应该有创业指导课、网络创业课以及与网络创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开设投资、理财、金融、股票必修课;建设网络创业理论、网络创业实务、网站建立、电子商务、金融经济、网络安全、市场营销、营销策划、经济法、网络法等精品课程。通过这些精品课程的开设,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这样他们方有网络创业的信心,方可创业成功。

(三)对政府和社会来说

大学生是网路创业的生力军.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要想在网络里冲浪,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等相关部门的关注。

1.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创业

政府应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氛围。网络经济发展业已起步,可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这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向他们倾斜,资金向他们倾斜。目前,广西南宁已经开始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证”,为创业开辟一系列绿色便利通道。

2.社会、家庭积极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

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大学生顺利进行网络创业的前提和保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有资本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都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投融资渠道,弘扬创业型的社会文化,创造创业优先、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与此同时,家庭也要接受新的时代、新的思想,摒弃“网络创业是虚拟的”、“创业是下等人干的事情”的错误思想,理解我们的年轻人,理解在校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创业。鼓励、支持他们的网络创业,并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第11篇

关键词:复合型;电子商务英语;英语专业;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0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01

1 . 背景

自2000年通过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大纲》(下文简称《大纲》)正式确立了英语专业应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来(胡文仲,2008:18),学术界对于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讨论便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兆熊(2004),文秋芳(2002),高翔、穆从军(2002),戴炜栋、张雪梅(2007),刘岩、仲伟合(2004)等。在很多外语院校,因其长久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积累的优势和经验,培养出有“相当强的英语实践能力的经贸、法律、新闻等专业毕业生和掌握双语的毕业生”(胡文仲,2008:18)。反观在学科交叉较大,覆盖领域更广泛的理工科大学,“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当下理工科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并无特色,可以说是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和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杂糅”(吴克非,2004:37)。

电子商务英语,这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学科,将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与最新的商务发展趋势相结合,更加符合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和他们的专业能力相匹配。将电子商务英语融入到英语人才一专多能的培养中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要求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去。它同时融合商贸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特点不仅合乎《大纲》中对于培养出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而且已在某些理工科院校有积极的范例(徐源,2002:79)。

相比英语专业开设的传统商务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电子商务英语的内涵更加前沿化,其商业理念也与当今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同时它也不是过去计算机英语的重复,或企图把英语专业学生变成人工计算机双语字典。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应在于通过英语的途径,加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为学生展示如何在未来的商贸实践中应用这些如今被广泛采用的电子交易手段,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RP(企业资源规划),SET(安全电子交易)等。为英专学生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并不代表遥不可及的高端商务概念或繁复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由它引领的愈来愈常见的微服务、移动商务、互联网金融则代表着未来人们生活的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本文试讨论在理工科大学的背景下,如何开设电子商务英语以及由此对复合型英语专业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 . 理工科校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优势

随着持续的“全民外语热”以及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普遍提高,围绕英语专业学生的光环正日渐暗淡。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英专学生似乎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缺少文科院校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作为理工科院校中的少数派,他们又显得鹤立鸡群。当其他工科学生忙于动手实验或设计时,他们却纠结于“to be or not to be”,因此背上了缺少理性思维的名声。但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全球经济持续萧条带来的激烈的人才竞争,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和只具有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反之,满足复合型英语专业四大模块的培养模式,即“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业务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模块”,更加顺应时代的变迁需求(魏峰,2009:48)。

很明显,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英语。这三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便构成了电子商务英语的雏形。它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英语功底的情况下,通过对电子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而掌握最新的商务应用知识和理念。这方面,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英语专业自身的优势。首先,英语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不同于其他专业,英语专业是一门单学科的学问。超过总学时50%的技能课“确保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主要仍是通过熟悉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了解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前沿问题,拓宽视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查阅或学习相关新技术、新科学理念的英文文献。同时也会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有关电子商务的最新文章甚至翻译的练习。此外,《大纲》中提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国家概况都增进了该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对英语国家发生的事情更有敏锐性。

第二,在理工院校学习的优势。理工院校办学有如下优势:(1)“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设置模式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提供了保障。(2)学分制和其已有的跨学科研究的传统和习惯为英语专业的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都以理科生的身份进入大学。高中三年的理科学习提供的理工科知识基础有利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因此“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优势,有计划地学习必要的科技知识,借以优化知识结构”(秦秀白、吴古华,1999:14)。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工科院校可充分借鉴本学校在电子商务界或信息产业界树立的良好声誉以及令其他综合类大学或文科为主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技术实力背景,拓展本专业学生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这种“英语水平很棒”并且“有着理工科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员工”很受用人单位青睐(梁丽等,2006:83)。

此外,还可从电子商务英语的教材一窥其如何双向发展学生的能力。电子商务英语的教科书主要是以英文原文为途径,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或应用实践。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王冰等编写的《电子商务英语》为例,它一方面结合与英语专业联系紧密的商贸或国际贸易,涉及的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远程支付、常见的税收以及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介绍如何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网站及电邮的多种电子营销方式,基于网络的效用模式、中介模式等旧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或延展,同时还包括供应链以及物流的商业理念及时下热门的网络安全话题,简要讲解有关电子数据加密、解密的基本原理。以上这些电子信息类技术则是理工科院校拥有的技术背景优势。学生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内资源,如理工科院校雄厚的科研硬件支持(如师资、图书馆、计算机)拓展自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在文科院校少有的或缺少技术支持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或就近邀请本校电子商务名家讲座。

3 . 电子商务英语如何促进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英语技能、商务应用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维知识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英语应将这三门学科强强联合,可以分别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创新性这三方面促进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 . 1 提高英语词汇能力

世界互联网媒体测评机构“尼尔森在线”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在线购物的网民已经达到85%。源于美国的电子商务不仅引起了英语语言的变化,并且在全球“兴起了一种具有电子商务特色和互联网特色的语言变革”(郎可夫,2000:35)。电子商务对政治、法律法规英语的影响也日渐明显。英语专业学生,更不应放弃掌握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伴随而今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商机,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商务活动成为未来商务活动的中心。熟悉并掌握由电子商务产生的常用英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从事与翻译有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适应这个愈来愈多的以电子方式作为交易手段的商业世界,成为职场中的多面手。

3 . 2 具有时代性的真实案例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电子商务英语不止是简单阅读有关内容的英文文章,案例分析亦是该门课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由于高中课堂的惯性或中国人特有的面子理论,加之部分理工科院校缺少的人文环境,使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羞于开口,而视端坐在台下,不停记笔记为学习的良方,因此不少学生对英语的交际实践仅限于分配到每个学生人头上有限的课堂口语、听力练习。

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利用它的真实性以及时代性可以改善旧有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不佳的缺陷。首先它的案例从现实商业活动中而来,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其中很多经典案例来自学生耳熟能详的世界知名公司,如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等。到外企工作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的讨论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同时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新兴事物的关注以及理科院校学术环境的影响,学生已经对有些案例积累了一定量的“输入”(如不少学生都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从而减少课堂上过去由于话题生疏产生的学习焦虑,使他们更乐于在众人面前分享自己的看法。对这些知名公司的“可理解输入”能够帮助学生更从容地应对由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知识的冲击。此外,电子商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此其案例最“老”不超过二十年,其中的经典案例如Google的成功,Amazon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都发生在21世纪。可以说,电子商务和如今的大学生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同一辈人”,他们之间的代沟应该比学习那些动辄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案例更小,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及时深入分析了解这些案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 . 3 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可以从课堂实习和上机操作两大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改善何其莘(2001:5)提到的传统外语专业教学的弊端“强调外语技能的训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技能的训练中又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略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英语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案例的重复或回顾,将而今商贸往来中愈来愈居于主流的电子商务带进课堂可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往来过程,学生同时是案例的创造者。对课程的有效安排有助于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曾成功地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将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把听、说、读、写融为一起,成功地取得预期效果。上课前,学生先分小组讨论业务方案。这种课前准备既包括以任务为中心的阅读交际任务,又促使学生围绕市场、价格等话题展开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然后,各组之间按事前分配的角色,如供货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解答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安排一是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作为交际的主体参与到寻盘、报价等商务环节中,同时区别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各小组可公布他们的最终交易结果并写出各自的总结报告,分析交易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或通过比赛交易结果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或通过自我总结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仅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

除了实际演练商务操作之外,理工科院校还可结合本校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理科生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强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练习网页中如何插入视频、图片或背景音乐等小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普遍对这种难度不高的网页制作产生了很高的兴趣。对于有更高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安排讲座或指导其自学如何进一步开发工具。这其中包含的必需的上机练习,不仅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做出融入自己个性想法的作品,也要求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改良图片、剪辑视频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网页制作练习之外,课堂上也可以国外知名公司的英文界面网站为例,讨论其网页设计的细节之处,如超链接、横幅广告、新闻标题文字等体现出其顺应电子商务经营的理念。这些练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期待他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做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他们成就感以增加自我认同度,同时这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呼应的“英语+技能”的模式也为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求职之路增加了有力筹码。

4 . 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行和四级口试的试行,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在语言技能训练上的差别正在日益缩小”(张冲,2003:7)。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的优势正在逐渐减退。因此,应用型的专业英语模式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方向的弹性和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本文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实际情况,讨论了理工科大学借助电子商务英语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英语为载体,通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掌握当今商务发展趋势的课程。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既通过专业的英语训练掌握了牢固的语言技能,又因其通常是理科生的背景而可以尽快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简单应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在有条件的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课,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紧随英语语言的变化,二来通过电子商务富有时代性的案例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三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诚然,新事物的出现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如今在英语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授课内容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各类教材难易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配套资料还有待完善。如何最优化这门课程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仍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参考文献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J].外语界,2002(2):10-13.

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4-8.

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1-4.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18-23.

郎可夫.电子商务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34-37.

梁丽、吕良、樊葳葳.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79-83.

刘岩、仲伟合.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纪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7):93-96.

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10-14.

魏峰.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5):47-50.

王冰等.电子商务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吴克非.理工科大学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