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点

时间:2023-09-14 17:4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旨在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渐渐显露出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中职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的重点课程,但是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效果不太理想。

1、重视程度不足

从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主要宗旨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的综合型专业技能人才。但就现阶段的教学实际来说,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材更新滞后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并且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来说,虽然基础技术层面的内容较为完善,如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介绍、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以及局域网组网技术等,但是一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涌现,例如云计算、物联网、Windows7系统的普及等,相对而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更新滞后。

3、教学手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项注重实践的课程,但是在基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体系结构的介绍以及各种网络软硬件的认识等,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难以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多数使用单一的步骤演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强。

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改革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是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结合该课程标准、时展趋势和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三项具体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一标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空泛的解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学生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对这一标准发起了质疑:什么程度才算是扎实掌握了技术基础,怎么样的应用水平才算高,综合型人才具体指什么等等问题成为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展的现状,结合时展背景,要想提高现阶段教学质量和效果,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对课程重新定位:首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了解目前相关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必备基础知识的范围,让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其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今后自身的定位,比如是硬件维护还是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或是技术服务方向等,只有在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对课程教学的无限兴趣;最后,还应明确“综合”发展的实际含义。新时期综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准、具备较高行业素质、具有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相应的,新时期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宗旨中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网络技术基础的综合型人才”也应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入手,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贯穿素质及能力教育。

2、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为基准,合理设计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材设计是否合理。从现阶段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设计来看,虽然基础知识环节较为全面,但是对时展过程中许多新技术的更新滞后,不利于学生掌握业界的发展现实,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从学生角度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效率不断提高,教材对他们的吸引程度直线下滑。基于此,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还应着手于教材的设计,明确课程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技能目标,熟悉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及时将新的网络技术或案例加入到相应的技术变革中去,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抓取当下行业中一些敏感、高频的概念或大家关注的技术焦点进行深度的剖析,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背后的专业内涵,进一步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法

除了课程定位以及改革教材内容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针对概念性的知识及内容,一般采用的都是理论传授法,例如就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来说,教师通常会对OSI模型各层的基本内容进行详尽的介绍,但也仅停留在抽象的“介绍”层面,学生很难在大脑里形成立体的认识。基于此,建议今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采用微课的方式对教学中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进行突破;通过实物展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等方式,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不断跟踪网络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及时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讲解;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技能考核进行教学,实现学生阶梯式地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中职生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衡量中职生职业水平的标准应该是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等种种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断致力于培养社会需求的较高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让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的适应相关行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谭杰. 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三新”[J]. 中小学电教(下),2012,10:44

[2]韦柬.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57

[3]陈志萍. 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优化分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63+265

[4]倪中华.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快乐阅读,2012,07:11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与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掌握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各种常用的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基本配置、掌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掌握一定的Internet接入技术及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

如何让学生掌握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可以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相结合,这一直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才能够培养出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设计与规划、组建、应用、简单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而且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其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定义和技术原理,所学的内容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加之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普遍比较差,因此,如何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成为了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体系结构等原理为主,教学方法也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课堂上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工具对一些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缺少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训,训练较少,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低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很多职业院校没有积极地应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变化,并且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较为落后,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致使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为此,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

3.1改革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标,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采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规划。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纳入工作任务,以构建校园网过程来组织设置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构建校园网中的工作过程,把实践内容分散、细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构成项目实训子任务,如表1。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由调整或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实现按需组建的实训项目,增加实训任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更新老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新教学大纲简化了中继器和集线器等设备工作原理的讲解,淘汰了老旧过时的X.25、帧中继等内容,增加了先进的IPv6、云计算、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等内容,删除了电话接入、ISDN接入等内容,增加了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户,三网及四网融合技术以及路由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为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对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实训目的、工作情境、实训要求、相关知识点讲解、实训设备、实训拓扑图、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环节来组织实施,真正做到从实际网络应用出发,使每个项目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另外,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提升实践环节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将实践课时总量调整为总课时的50%以上。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安排了一周课程设计(课时为30学时)。课程设计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改革理论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我们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习题训练法”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是理论加理论的授课模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种应用的讲解都是从“为何需要(Why)”过渡到“技术原理(principle)”,然后“怎样实现(how)”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建立网络课程,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程教学得以延伸。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部分我们分别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仿真软件、VMware虚拟机构建Server 2008和真实的网络配置三种方式。对局域网组网、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广域网技术及各种网络协议部分我们使用思科公司推出的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运行软件进行实验,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完成网络中各种设备的配置,而且在配置之后能够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各种服务器的配置部分, 我们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能够支持在一台主机中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自己主机造成破坏,这有效地解决了直接使用物理主机反复配置、反复重启所带来的系统损耗问题。对设置主机IP地址、共享资源等部分我们采用真实的网络配置。

(3)改革师生交流方式。课堂之外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教学管理。课程开始前,我们把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教学资源等上传到个人空间中,供学生浏览和查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制作每堂课程的空间课程教案,使之成为教学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案,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空间完成旧课复习、预习新课,巩固所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课后辅导及答疑等工作。教师空间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便捷。

3.3改革考核模式

考试的组织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改革后的期末考试除了进行理论笔试(占50%)外,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占30%),还将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和实训作业递交情况也要纳入总分(占20%)。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

4结语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52页)

通过本课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常用的网络协议、主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较清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以TCP/IP协议簇为主的网络协议,初步培养了学生局域网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34).

[2] 胡远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2-95.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资源;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3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组建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必然。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 现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枯燥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课程内容多为网络原理、工作过程或结论,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概念众多,理论复杂,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又有通信技术方面的,所以概念众多,理论较复杂。另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更新快,而大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实践教学环节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现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网络实验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网络理论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网络实验因为硬件、软件种种局限无法顺利开展。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软件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视频教学录像、题库、软件素材等,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功能,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的数字化学习,真正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改革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大都比较抽象,单纯用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帮助学生来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协议等相关知识。比如利用投影仪,使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将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DNS的解析过程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网线的制作和局域网的组建等内容也可以使用图片或录像来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繁杂,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际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划分成熟练掌握和一般了解两个目标层次,如学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网络工具和建立、配置网络,包括Unix/Linux系统的简单应用、Internet浏览器使用、建立对等网、Web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测试等。而对于其它较为高级和复杂的网络应用操作技能则作一般要求,或者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讲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书本教材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利用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中的在线课堂、教学辅导、作业与讲评、IP课件、课程论坛等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进行更新补充,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习阶段,便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学校提供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备有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等先进网络设备。实验的内容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验教程,并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相关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有关知识点、步骤、注意事项等作明确的说明,同时也制作一些实验的视频录像,将这些内容全部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熟记相关的配置命令,利用虚拟网络实验软件,通过校园局域网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在网上练习并将相关配置发给教师进行评讲,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资源,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如在线课堂提问等,占1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实验完成情况(占30%)。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了学习和发现的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也促进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高职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以职业应用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便成为当前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网络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适应当前网络背景下的基本职业技能。但是,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验设备和实验教材落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和实验教学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发挥。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展开深入分析,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1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其实质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其理论都源于实验的验证。所以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与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与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任务:

(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实验方法,能按相关规范熟练的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

(3)能通过规范的实验语言描述进个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目的、步骤与实验结果等。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其实验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主要的实验类型便有综合型、设计型、验证型、操作型和创新型五种实验。综合型实验是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型实验是让学生根据预设的条件,完成网络设计。例如,网络组网、网络SOCKET编程等;验证型实验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操作型实验是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型实验是指在实验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学生对网络新技术的认知。

2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设备和实验教材滞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更新较快的学科,而当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与实验设备都比较陈旧,通过这种滞后的教材与实验设备完成的实验教学,脱离了网络实际应用的需求,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教材滞后,学生所学知识也无法与社会实际工作挂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抗拒较大,从而影响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质量。

2.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面,都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种情况,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无法让学生自主思考来完成实验,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3实验教学基础薄弱

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时较少,无法保证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而且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实验课时少,导致所选择的实验都是难度较小的验证型实验,而一些较复杂的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与创新型实验比例较少。

(2)教师缺乏实际网络设计与组网经验。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老师,基本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教学领域的,没有实际参与大型网络设计与组网的经验,在实验教学中无法让实验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3改进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建议

3.1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当前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但可以通过其它折中的方法来提升实验室环境。

例如,可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三维立体的虚拟实验场景,使学生有真实的实验感知,这种方式即节省实验成本,也能取得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实验效果。

3.2丰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覆盖各个层次,形成综合的实验内容体系。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网络工程应用能力;

(2)增加网络虚拟实验。网络虚拟实验是通过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获得真实的实验体会。由于网络虚拟实验成本较低,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情况,建立多种与当前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实验、设计型实验。

(3)增加计算机网络认证考试型实验项目。认证考试是权威部门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认证的考试,通过认证能使高职学生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因此,高职院校可适当的增加认证考试型实验项目,为学生顺利通过认证考试提供助力。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

3.3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开放性网络实验模式,学生可根据自身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以及时间安排,灵活的通过高职院校建立的实验室开放平台进行实验预约。并通过实验室开放平成实验前的实验预习与实验预习报告提交,这样可有效地巩固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实验时,实验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而不是进行传统的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这样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实验室开放平台还可以开放一些大型且结合当前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网络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实验室开放平台还可以结合当前的一些计算机网络认证考试,为学生参加认证考试组建一些实验项目,提升学生融入社会后的职业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虚实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97-02

随着信息时代和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将变得日益紧缺。高职院校又担负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各专业应创立一套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急缺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沟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掌握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防病毒、黑客攻防以及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具备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等必备的专业技能,能够规划、管理安全的网络平台,并能快速跟踪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体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理论知识以够用为目标,重在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通过网络基础课和思科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结合网页设计制作、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主流平台网络服务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等专业课程,贯穿网络公司在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设备配置、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站规划、网络系统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

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在学校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到公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从实际运用中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加以学习补充。2年的校园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构建起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掌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在随后的1年企业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的网络工程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这样很好地把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更快的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方法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行学院的“讲-演-练-评”教学模式,加大Web应用开发项目作业、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实践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建立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讲”即讲授,是教师将网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实习项目中进行讲解。“演”即演示,是教师模拟真实的工作场境和职业氛围,演示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练”即练习,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在设备上练习自己所学的网络配置命令,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评”即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对学生配置网络设备情况和系统配置进行课堂现场点评、阶段效果测评和社会评价。四个环节紧紧相扣,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整合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群,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达到“学、做、用”三合一的教学效果。虚实结合的方法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当中。

3 虚实结合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通常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进行。一是操作系统,另一个是网络设备的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大多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首先教师通过理论教学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而言,无论是Windows Server系统还是Linux系统,均需要上课前提前安装的到相应的计算机上。大多数理论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多媒体教室在多数院校是属于公共教室。这样,如果将计算机安装紧适用网络专业教学的操作系统,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他教师的适用。那么是不是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呢?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有一些问题,就是要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演示时怎么实现呢?不至于要上网络操作系统的教师每次课都再带一台电脑吧?

再有对于网络设备配置课程,教室也不可能每次都把真实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抱到教室。但是没有设备演示,只靠凭空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呢。虚实结合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首先,在真实计算机上仍然安装一个供所有用户公用的操作系统,然后,在该系统平台上安装一些虚拟软件。对于多数不用该类软件的教师而言,他们想平时一样操作该计算机,不需要启动该软件,也就不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教师而言,他们根据自己需要启动对应的软件来完成教学。如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可以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启动所需要的Windows Server系统或Linux系统,还可以启动Windows客户端系统,再加上真实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同时启动多个操作系统。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清楚地展现各种操作系统的配置和应用,并且还可以进行测试。对于网络设备课程也是如此,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等模拟软件,来绘制网络拓扑图,并且还可以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学生可以十分直观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如此虚实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方法不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适用于计算机类其他专业。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作者根据自己日常教学过程,做了一些探索,并通过实践教学应用,发现效果十分明显。不但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网络相关知识。希望此方法对其他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登红.机电一体化专业虚实结合实训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

[2] 刘海蓉,胡善岳.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卞华珍,潘荷新.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及其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二、 引言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因此网络现在已经称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技术,不仅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且高校大学生更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网络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掌握好,并能很好的应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不仅要结合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特点来授课,而且还要认识到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所以任课老师要认真的选好相应教材和补充最新的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实际运用案例。

二、做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规划

(一)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

由于本校是学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比之下没有学理工科的学生扎实。并且该专业在修改教学大纲的时候就给定位做前台,所以对网络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只需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就可以。比如OSI的七层参考模型,本校学网络专业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每层的功能就可以了。至于更深层次的内容就不需要去掌握。所以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难,但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提高授课效率与教学效果相一致的原则,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前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我讲学生听,慢慢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容易思想不集中。我采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下次要讲的内容,在我讲解前,我先找几个同学来讲解,就他对课本的了解来讲解,刚开始学生会感觉别扭,但过上一段时间后,学生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很不错。有时候我故意讲错知识点,看学生什么反应,每次我讲错就有学生很快的举手说我讲解的知识点跟书本有出入,但我也不会马上承认错了,我会让学生回去再查下相关资料,下次上课的时候再一起讨论,这样学生就很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期待下次课的时候好发言。

(三)明确教学内容

教师一定要对讲述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细化,针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我们首先明确“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关系,然后在相应的框架内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的互动形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灵活掌握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

下面以“计算机网络简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由原教学计划的60分钟压缩到40分钟。在讲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定义,要将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变化为学生易懂的知识点,在40分钟内我们要学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定义、分类和应用举例等知识点,为了讲透彻、讲明白,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对计算机网络简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和次要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的分析,通过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把教学工作置于切实有效的基础上来。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最好做的详案,理论讲几分钟,在什么时候开始举例,哪个知识点开始提问,重点部分需要讲几分钟,要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来讲解。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才能上好课,学生也能学到知识。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那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让知识点更全面更权威。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门课程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理论知识多过实践,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会觉得枯燥或者觉得只要自己回去看下书就可以,那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让学生动手,自己去做试验。在讲网络传输介质的这一章节的时候,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教学,问学生宿舍联网采用的传输介质是什么?由于学生不能准确的去定义,只能说是一根灰色的线,这样就可以告诉他们这根灰色的线就交双绞线。然后再问学生从运行商联网采用的传输介质是什么?学生也不是很清楚,再问学生如果采用无线上网,那传输介质是什么?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问题就把知识点给道出来了,这样学生也很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然后再问学生有谁知道如何制作这个双绞线的连接方式的,每个学生都摇头,只知道花钱买的时候都是制作好的双绞线,这样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绞线,水晶头还有已经制作好的网线,让学生先看下这些设备,然后每个学生都发一套这样的东西,模仿已经做的去制作,每个学生都很感兴趣,最后才告诉学生制作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我们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我们不讲的内容学生就不怎么去学习。曾经对班上学生做过名义调查,在上课前有多少学生去温习过课本?结果是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这样做,这就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为了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能更好的自学,那我们现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如何组建校园网,这其中涉及到校园网的总体目标、校园网建设过程与应用现状、校园网拓扑结构及主要设备简介等知识点。理论知识让学生觉得没实际性的意义。当时正好本校也在改造校园网,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己设计下校园网,并根据他们的方案来实地考察和解决,这样学生以前的疑惑全部给解决了,同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拥有100台电脑的网吧。并增加了难度,如何综合布线、子网的划分、后期的升级等。但通过学生交来的作业了解到学生学的很不错,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 实验室配置的更新

试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之一,如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理论性知识,有时候全靠讲解是没办法能理解的了,那就只有通过做试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实验室设备要更着发展的步伐随时更新,这样学生学习也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比如在讲交换机这节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觉得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到不同的交换机,曾经有学生问我,宿舍里为什么不用2000块钱的交换机,为什么学校的交换机要那么贵,这个为了更好说明这个问题,那就用做试验的方法来解决,当我们将4台电脑联网的时候就没必要花高价钱去买交换机,一般的路由器就可以解决4个人上网问题,但面对成千上万的人需要链接网络的时候就要考虑交换机问题了。通过试验学生就能很快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老师不但要上好自己的课,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随时关心市场上的发展和需求,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大多是来自来老师。当然,我们在要求好自己的专业的同时也要讲究教学方法,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学最后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要做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时来.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第7篇

项目来源: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仿真式企业课堂与虚拟公司模式研究》(2013039)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是高职电子信息大类各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一般来说,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开发软件的教学忽视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的教授,而软件技术涵盖游戏软件技术、网络软件技术、网站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和前端开发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均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而非传统的单机系统,因此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相关课程对软件技术专业是十分重要的。

2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1 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2.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2.3 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2.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结束语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45-02

当前,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记忆难,学习难度大,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懂学透计算机网络,就需要从提高教师素质、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微电子技术和光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无线城市等新生事物已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学科。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师,首先要不断自我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深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所教内容;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等各种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和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领略计算机网络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再次,计算机网络教师要提高道德素养,做到爱生敬业。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师既要承担科研任务,也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做好科研工作容易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取得名利双收的效果,但教学工作却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师要注意警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教学工作。

二、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上的互相转换,是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运用、相互促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善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针对所讲授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力求问题设计新颖巧妙,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要难度适当,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回答出来,避免出现冷场局面。此外,还可以鼓励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总之,要尽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善于提问,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互相沟通多向交流的平台,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学习模式,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是否记住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是否会背诵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而是否会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方面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不再将课堂教学的焦点集中在学生是否记住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出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学生为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应当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使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目的,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激发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才能为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去熟悉软件、运用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这个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课堂教学的趣味中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短片。短片中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播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样,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随后可将学生带到计算机机房,让他们实际感受一下计算机网络这种真实的氛围,同时将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的要求引入课堂讲授环节,并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兴趣。

提高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广大计算机网络教师进行持续不断地探索,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有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计算机网络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衍妮.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24.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工程式教学

在中国,新课改的实施,也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网络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发现,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使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很少,实验设备不够齐全,对实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老师和学生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引入了工程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解决课程实际操作中设备不足的问题。本文重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进行讨论。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际无法紧密联系起来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老师上课时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纯书本知识,无法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说,老师主要向同学推荐《网络组建和维护》这本书来作为学生课下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读本。虽然学生能够学到足够多的网络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还无法有效地实际的网路应用中发挥足够大的作用。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2 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选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该书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知识结构:网络概念、网络模型、传输途径、网络连接等基础性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几乎都是按照同一个规范进行严格的章节区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有衔接的知识,而且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知识编写无法与时俱进。

1.3 网络实验设备不足

在进行计算机网路课程时,学到的基础知识要在实际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其完整的知识。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后续的实际实验操作设备不足,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体系之后,无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2.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工程式教学措施

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的改革与调整。时代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行业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就目前中国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入工程师教学进行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几方面。

2.1 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路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学好该课程,首先都应该对其培养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进行知识讲解,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进行知识讲解。

比如说,在讲解网络动画设计或者是编写网页等相关知识,老师可以跳出传统的按照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际的网页射进进行讲解,可以设计一个“网上购物”的网站,通过该网站的设计和构建进行相关的网页设计和美化等知识的讲解,除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网站设计的技术知识,同时老师可以从网络营销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网购的知识讲解,趣然后根据相关的网络程序进行其他相关网络知识内容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具体的课程讲解如图1所示:

图1

2.2 更新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化,网络技术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现在出现许多的知识讲解课本,这些课本或书籍主要存在的共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本中的网络命令程序编写单一,主要编写网络命令的厂家就是“华为”和“思科”两个供应商,他们在网络命令编写上虽有区别,但是还是主要是以思科的命令程序为主,不用依赖实验设备就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二是目前网络书籍中对网络知识理论描写详细,对于初学者或者是主要的研究者来说,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根据网络知识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不断地通过实验,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明确课程教学思路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比较体系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一个明晰的教学思路,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可以从网页设计等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在教授这方面网络知识时,可以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然后由浅入深,可以从总体知识体系中分出许多个小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小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只是有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的应用来讲解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以及网络安全等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掌握网络知识体系。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构建与维护进行知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学校进行构建前期的铺设强电与弱电、学校教师内部设计信息面板等工作进行讲解,然后设置交换机,过渡到网络构建完成之后的维护,这一整个网络构建和维护过程囊括了许多课程的知识,可以通过这个校园网络构建的设计方案进行知识讲解,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的应用价值。具体的讲解如图2所示:

图2

2.4 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体现工程学的思想,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运用实例,开始进行知识讲解。主要是以实际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的出现,阐释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据问题,理解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以致用。

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学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学生个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开始讲解,学生应该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对个人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查杀和更新;然后联系到接入层的交换机,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可以设置管理人员密码,设置端口的最大连入数,严防非管理人员访问交换机,严防电脑使用用者扩展网络端口;最后说到核心层路由器,可以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严防学生对教务网站的访问。通过层层讲解,从抽象到具体,由粗到细,讲解网络安全的知识。

2.5 创设情境进行实际教学

目前中国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短时间内,在中国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设备不齐全的问题,可以创设虚拟情境进行实际的模拟,主要是配合使用模拟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目前中国在计算机网络这方面使用的模拟器主要有华为路由模拟器、Packet Tracer、BOSON、Dynamips等。这些模拟器能够模拟现实环境中的情景,可以弥补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进行知识运用和实际操作。

2.6 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知识,我们应该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的实施项目中去,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这些课堂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3.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工程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程或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学好知识,在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周明星.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内涵、内容与内功――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为例[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崔贯勋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1) 内容广泛,教与学难度大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更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其内容广泛且大部分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较枯燥、难以理解。

(2) 实践、应用性强

“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局域网络的组建、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必须进行实践训练。

(3) 时效性强,更新快

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要求。因此,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公认的较难教授的课程,全国大多数院校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网络通信基本原理,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OSI/RM七层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然后按照网络体系结构分别阐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原理和协议。学生学后难以理解,不少学生可能感觉到学过与没学一个样,并无实际作用。

为了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着网络建设、应用和管理这一主线进行,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可将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络安全、网络应用与管理等五部分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中,主要介绍网络的概念、分类、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体系结构。在介绍体系结构时,简化OSI参考模型的内容,扩充事实标准TCP/IP的内容,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相结合;在介绍网络协议的原理与作用时,注重几个常用协议,不用的完全可以不讲或少讲;但象IP地址规划、配置,则应作为一个重点。也就是说,内容应新,要减少那些淘汰了的内容。

在局域网技术中,应重点介绍局域网的组成和常用的局域网,如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和虚拟局域网技术,而令牌网、10BASE2、10BASE5以太网等,则可以简化其内容。

在网络设备与互联中,则应以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为主,介绍广域网接入技术。象网桥、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仅介绍其基本概念即可;而交换机、路由器,除掌握其概念、原理,还应要求学生学会其基本配置;广域网接入技术中,应简化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X.25、帧中继技术等部分内容,增加了已经走向人们身边的接入技术,如作为TCP/IP网络骨架的路由器技术。

在网络安全中,应重点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引进新的技术充实教学内容。除Windows安全中心(包括注册表的入侵与防范、Windows防火墙技术等)外,还可增加NAT、ACL、防火墙等内容。

网络应用与管理中,需重点介绍网络系统与服务等,应演示常用的网络命令、建立常用的服务器、配置服务器等。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行“互动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①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要求学生学”改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比如学生普遍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地上网,对网络有兴趣,则第一次上课就可以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发言,谈谈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并互相交流。这样,学生对网络的宏观有个轮廓印象,明白了网络的实用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② 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一章的开始,可以先提出通信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讲分层体系结构时,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两台主机之间点对点的通信?”。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通信双方在物理传输媒体、接口、信号编码、调制方式、通信速率等物理指标上遵循统一约定,这就是物理层标准的目的;而物理层不能保证可靠传输,可能出现误码而且无法实现流量控制、连接控制等功能,所以要在点对点线路上实现可靠通信,还需要借助于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的控制下虽可实现点对点可靠通信,但实际网络不可能在任何两台主机之间存在点对点线路,所以采用了以路由器为核心的网状结构,由路由器对数据报进行逐级转发,这就是网络层协议,……。由此逐步启发学生掌握分层的体系结构思想。

③ 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鼓励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工科院校的学生应该重在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设备选型、组网规划、网络技术应用等网络方案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如何使用最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客户需求。另外,组网案例具有可复制性,比如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和规划案例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是适用的。

④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多,不易理解,静态的文字课件往往很难描述清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如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协议数据单元及其封装过程都是十分抽象的,可以采用图形与动画方式,把每一层封装的过程演示出来,既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工程应用特征非常明显的课程。工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① 规范实验室建设

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实验室是必要的。这个实验室应包含多种设备: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等,其网络拓扑结构应该能够灵活组合,并且可以进行多区域分布实验。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是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添加一些专业的网络设备,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公司建立如Cisco网络实验室、锐捷网络实验室等等。

② 改革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因此在设计实验内容的时候,既要涵盖教材中主要的知识点,又要兼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且所设计的实验内容还应该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 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网络的各种协议,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主要实验包括以太网帧的构成、IP地址分类与数据包组成、IP地址转换协议、ICMP和UDP数据报的传送、TCP数据通信、HTTP协议、TELNET、SNMP及其他。

 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主要实验包括熟悉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工具、并制作双绞线;学会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配置,组建局域网,配置虚拟局域网,进行安全性设置;学习Internet的接入和使用,配置WEB、FTP、DNS、DHCP等服务器。

 设计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实现网络数据传输。主要实验是用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程序设计。

③ 工程化训练以及专业资格认证

建立实训基地,加强企业合作,组织成绩优良的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参加网络工程实施工作,以工程的方式锻炼学生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办公室网络、宿舍局域网等基础网络组建,通过工程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实施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如Cisco公司的CCNA、CCNP,华为3com公司的HCNE、HCSE,锐捷的RCNA、RCNP等。通过取得专业资格认证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教学效果与总结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案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训练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还需进一步努力探索,以使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小莲.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2008,(4):29-31.

[2] 陈爱国,冯斌. 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38-40.

[3] 仲红.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9(1):88-90.

[4] 孙文清,兰影杰.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0):18-19.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Talent in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WEN Zhi-p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考试方法 笔试 上机考试 综合实训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以置学生状况的变化,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高职对计算机网络的培养人才也发生变化,高职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考试方击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普遍提高。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早日与发达国家接轨。必须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教育网络化等各方面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金融与商务电子化、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以笔试为主的考试评价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才培养的需要,考试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考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点到知识点,只是笔和纸考试的一种结果,没有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通过“灌输”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训,这种考试不能科学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传统的考试只把对知识的认识、了解、记忆作为考核目的,导致“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操作性比较高的综合课程,要求理论比较高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去判断和解决现实的故障问题。操作能力强反过来能提高理论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考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题的随意性

主要是任课教师出题,多凭经验出题,甚至用往年的题目用来考核现在的学生,或是从课后练习题直接搬到试卷来考核学生,这样缺少对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分析,所出的试卷又缺乏评审,造成出卷的不严肃状况。

2.试题单一性

个别老师有时单方面追求考试的表面现象,出题比较容易,题目也比较单一,往往是单选择题或判断题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考试成绩便高。通过考试成绩高来反映自己“教”的好坏。在实际考试过程中,大家都习惯于闭卷笔试,而较少采用开卷笔试、操作考试和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没有很好发挥考试这一手段的检测功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

3.考前辅导

由于考试题目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再自己给学生考前辅导,并圈出考试范围,这样学生在考前把答案背下来,考试时就看谁把答案背得多就容易通过考试,造成平时不学习学生考试也能考高分,这样的人为因素使考试的严肃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学得好不好考试都一样会通过。

4.阅卷不严

阅卷基本上是由任课老师阅卷,没有标准答案,特别是改问答题时更没有严格把关,为了追求及格率,分数比较随意定,考试成绩失去真实性。

5.考试成绩带来副作用

由于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先评优挂钩,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为取得高分,满足虚荣心,不择手段地考试舞弊。同时,百分制的计分方法,非常计较一、两分之差,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现代职业教育更强调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是当前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观念。然而传统考试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功能异化、考试安排不合理等弊端只益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计算机网络”课程也不例外,必须通过考试的改革,才能培养更全面的人才,才符合社会用人的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训目标

计算机网络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的人才比较缺的,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不相符,或是考试成绩高分,但实际到企业发现自己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这与我们培养方式以及考试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转贴于

计算机网络学生的培养方式,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计算机网络专业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实施项目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改革之路将专业计划与社会要求、教师授课与行业标准、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为目的,进行学生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注重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转变考试观念,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新思路

考核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阶段或整体的预期教育目标,是否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并评价教学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考试方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什么、怎样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怎样去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去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必须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统一,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办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的特点,创新考试形式,鼓励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与探索,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考试方式。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强化应用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人在这提出的考试改革方法是,理论笔试+上机实践操作+综合实训操作+实训综合答辩的考核方法。理论笔试可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上机操作是对平时操作的熟练掌握情况;综合实训操作是对学生一个学期来的学习进行一个综合测试,模拟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对企业方案的设计,提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实训综合答辩是为了防止学生抄袭,让同学们学会包装,提高学生的自我介绍能力,学会推销自己的产品。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实践能力和理论并齐,能力分析和与客户沟通都比较重要。那么个人认为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理论知识占考试的30%,上机操作占20%,综合实训操作占30%,实训综合答辩占20%。

因此,我认为高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要真正实现与社会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在考试考核方法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以知识为主的考核向以能力为主的考核转变;以学校教师考核为主向社会用人单位评价为主转变。为此,我们提出了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三重”(重能力考核、重过程考核、重社会考核)要求为核心,逐步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新的成绩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艳芬,王刚,张晓光,刘卫东,李剑.关于探究性考试方法的改革尝试[J].煤炭高等教育,2008(7)

[2] 蒋太斌.试论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改革[A].2006(2)

[3] 黄玲芳,文涛,刘庆华.“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