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3-09-14 17:45:10

关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第1篇

一.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还存在着教学方法老套、落后,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适时地对高中语文实施新课改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改变现状的必要途径。新课改偏向于教材以及教学的改革,一般认为,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改革教学方法的问题亟待解决。从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来看,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主要影响是使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学生的根本需要包括充分学习书本内容,全面掌握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文技能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课改施行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2.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学生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性化教学的开端,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重视,也是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尊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才能,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进步。

3.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能够拥有一定的语文技能水平和写作能力。高中语文在所有学科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为了取得最好的成效,一般都是围绕着教学目的来开展。新课改的推行,更加重视了高中语文的目的性,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方法变得更为有效。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朝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授课、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教师适当的给予一些启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和领会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教育、启发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开始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了教学方法中主要的发展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新课改对高中语文的这一有利影响,积极的朝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发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着教学成效。当学生处在积极的学习和思考状态中时,教师的教学会相对轻松而有效,但当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督促行为,那么教学取不到成效。因此,从教学的结果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成为了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满足当下高中学问教学模式的要求,成为了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三.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注重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301-01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来说是一次强烈的震撼。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改变传统的角色,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倡导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开展日常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当中,教师要进行自我提高,引导学生在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小学语文学习,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就要认同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观点。因此,笔者选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深入。下面,我们就来对教师教学思想改变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1.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才能在其成长过程当中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而是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他们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要想使当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快速提高,跟上社会文明的发展,教师就要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本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教学远远重于单纯的知识教学。作为新一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课本内容将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读书背书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不能再做小学语文课堂上知识的占有者,而应当转变为语文知识的组织者,利用知识的传授来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层次的语文练习来加强学生思维的转换,在习题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才能提高,并可以掌握学习方法。

2.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需求与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允许学生追求与实现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利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希望学生的思维一致,所有的知识的对错标准都是由教师一人定制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没有独立性,更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跟着教师的命令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极为不昨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展,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语文学习内容的预习,在课下进行独立学习,在课上与教师、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通过课上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提出质疑,发现创新点。这样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改革期待的小学语文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考虑到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学生遇到学习瓶颈之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也开始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开展各类合作与探究。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小学语文改革的深入,其实许多探究的问题还是教师提出的,学生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关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小学生的真正需求之上,了解学生最想解决的语文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上与课下的时间,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发现学生最想要知识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师就将自己的角色进行了转换,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利用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疑问的解答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与死板的教学模式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的方法与形式来组织小学生进行学习。丰富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探究精神得到培养,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质疑,提出有效的语文问题,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对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需求进行研究,更要对课本内容进行钻研,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体上的认识,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利用细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活动。最后,教师要利用不同的练习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提高小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笔者提出几点小学语文教改方法,希望以此来引起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文彬.咬定“语文”不放松――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7(31)

[2]王艳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

[3]苏琼江.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8(13)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行为认知;提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61-01

当前,以课程改革为龙头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反映了教育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这种要求。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把学语文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转变的实现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紧密相关。

对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总结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打破“教师讲概念,学生背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例题;教师讲方法,学生记方法”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行为认知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选择目标、内容、时间、方法,并能对学习结果和学习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自我控制,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使学习者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的发展

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学习和动机参与,也要求学生意志投入和潜能挖掘。经过行为认知培养使学生体验到的成就感,能强化其认知动机和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性,使之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新一代学生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十分差,缺乏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调整,使他们能及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能评价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从而相应地做出一些校正和补救措施,更有利于调动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发挥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

3、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由于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整体监控作用,因此加强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然有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善于根据学习情况的特点和变化,积极监测、主动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语文学习策略,合理地运用学习方法,才能尽最大可能去开发学习潜力,获得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最佳效益,达到语文学习的成功。

4、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强意味着懂得更多有关学习的问题,知道更多的策略,能估计、预测语文学习的方向,还表现在实际问题中善于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并及时修改、调整相关学习策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的行为认知能力将会很好地迁移到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进行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不仅是职业高中语文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实现“终身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行为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其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为前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强化人际互动是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是学习主体思想的两项重要措施”。并且这样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到喜欢语文课,从喜欢上语文课再到喜欢摸索语文的相关知识,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准备好前提条件。

2、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认为,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采用的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观察、记忆、思维等。语文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恰当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习方法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现代语文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学习,必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教育。

3、加强语文认知能力训练

语文认知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行为认知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加认知者的认知知识,提高认知者自我检测意识,培养其对认知活动主动控制的能力,强化其认知活动的计划性、策略性、调控性。常用的方法有:思维训练法、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关于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训练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加以借鉴。

4、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

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必要手段,这也是研究者们所普遍倡导的。一般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两大方面。

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认知策略,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行为认知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用“引―扶―放―收”的示范模式,培养学生大声思维。“引”就是引入学习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和教师示范学习;“扶”就是让学生尝试地运用所学方法去体验新的学习活动;“放”是指放手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收”就是在学习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回头看看,反思学习过程,再一次总结学习方法,内化知识。

第4篇

新课改的推广是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新课改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培养每个中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新课改提出要更加注重高中语文教学对于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同时对教学中的隐性目标和人文精神、情感等因素也更加重视。它打破了传统语文的单一教学,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对于高中语文的新课改,笔者以为,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全新的方法。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要求我们走出一条更新的语文教学之路。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改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务必注重师生双边教学的和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不是谁主宰谁,更不是谁被谁所主宰。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该突破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而且相比较而言,对“如何学”的研究要更加重视,把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来抓。“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所以,教师就必须学会自身角色的转变,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自身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要求我们寻找更加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法,而且对于中学语文来讲,生活化、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体现了语文的高度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具备了课程教学的合理化而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就必须研究出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中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合理地组织、自我检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总之一句话,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要发挥他们作为主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智力,重视中学生的自学方法,协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不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呢?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语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功能。通过语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就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升华,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工具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和基础教育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最底层的根基,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所以,没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都是空中楼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则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语文教师不应该以“我说了算”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都有意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因为中学语文的“人文性”也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社会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上。让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其实也是关心我们人类自己的一个表现。从我们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帮中学生养成享受美的生活,和大自然和谐共存。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新方法,提出新思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找出一条适合我们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新路子。

第5篇

英语做为一门必须的社会性语言,已经越来越在工作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国英语教学从初始的从大学开始逐步向从小学开始教学做起,英语教学主要是在于要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可以熟练的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满足工作文本性的需要,如何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使学习人员快速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成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瓶颈点,如何发挥英语学习在实际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的至关重要点。高校英语教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同步的发展,为了增加各国之间文化与业务的交流,社会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深层次的基本要求,除了通过正常的英语能力测试还要满足工作和生活中交流的需要,同时学术界对高校英语教学也日加重视,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我认为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要加深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借助语言的工具去了解外国的语言和历史,这样才能将外国有益的经验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业务和生活当中,同时通过英语的学习也可以深入到外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去了解更多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语言的魅力之处。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主要突出对于英语测试的通过,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的背诵,语法的学习以及文章的阅读等等,高校英语教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释单词的意义,去让英语学习者背诵单词,去讲解语法的规范性,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少有高校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极端的情况就是到学习结束时很多人都不敢说出一句英语的现象,这就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最大的弊端。我国高校英语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背单词,做习题,但是英语沟通和交流能力却很弱,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本文转换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对高校英语教学目前的现状进行剖析;其次是对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实状况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包括如下几点:(1)教学意识观念陈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者的英语教学意识还存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教学者教授,学习者被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者认为学习者只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能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或者无法理解的事情,每次的学习以教学者为主导者,在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学意识陈旧老套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之一;(2)高校英语教学授课方式陈旧,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者讲授而学习者只负责听讲,这种填塞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却利处不大,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和互动才能达到它应有的学习效果,而应传授这种方式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了解,而无法达到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果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去不断适应教师和教材的学习而无法加入自己对于英语的理解,由于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英语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因此就阻碍了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足够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就会使得英语学习变成了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结果就是学习者没有主动的学习欲望而只是单纯的为了应对各种测试;(3)高校英语教学内容陈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英语教学指定教学书,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媒介,也是传授高校英语内容的基础的范本,但是这种范本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模式没有与实际应用接轨,所以不免在内容上有些陈旧,在单词量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更新,同时在教材内容上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修订,导致很多教材内容都采用中国式的写作方式,而没有转变思维,采用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就会很难融入或者了解相关的文化,这样的教学内容出现的结果就是,虽然进行了英语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英语学习内容却无法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口语交流上还是在商务文本写作上都无法达到要求;(4)高校英语教学实用性差,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关注于英语考试过关方面,一般注重学生对于考试内容的练习,以通过英语的各种考试为最终目的,但是英语不仅仅是要通过一门门的考试,更是要将语言运用到实处,很多学习者进入到社会工作中就要将英语运用到沟通和商务写作中;(5)高校英语教学师资薄弱,现代设备落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设备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由于设备落伍所以语言环境较差,很多学习者都坐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必须的交流,只是通过必要的课堂问答来完成每次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沟通上和范文写作上都缺乏必要的指导。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微观上看,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早些年我国高校学习毕业之后采用分配的方式,而且我国没有加入国际竞争市场,很多外国企业没有大量涌入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剧烈,因此对于英语的需求量非常小,而且需要英语掌握者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也不会非常具有难度,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国内公司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要与国内市场竞争更要与国际公司巨头去竞争既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为了方便跨国之间的沟通以及业务的需要对于英语的需要越发重要,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英语学习者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从宏观上来看,如果高校英语教学观念无法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就导致高校英语教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进行改变,在短时间无法转变,因此很多外部英语培训机构才应用而生,他们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弊端来进行改进,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互动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并且采用针对口语交流以及文本写作的要求去设计课程,慢慢的得到更多学习者的喜爱。

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相应的改变措施:(1)首先是要转变高校英语教学者的观念态度,要不断更新高校英语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才能一步步推进教学改革,因此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与老师的接触学习,因此老师的学习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主要以口语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多听多说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如果只是执着于背诵每个单个的单词则只是学习了基础的知识,根本无法对整体的文本产生兴趣,如果改变了指导学习的方式可能会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而不是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练习题;(2)其次是要创造接近于真实需要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要打破传统的高校教学的模式,学生和老师分坐在两旁,可以将学生和老师围绕在一个圆形内部,老师在中间授课,同时频繁与学习者产生互动,可以使得在可视范围内教学者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如果产生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论点阐述,让学习者首先要大胆讲出来,然后老师再对错误的部分进行纠正和指导,这样频繁的互动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掌握的英语实用阶段主要注重哪些问题,并非是越复杂的句子越要记住,反而突出了实际应用,同时在教授方式上教学者也可以一改往日只照书本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加一些英语课外知识,将语言文化与语言的背景知识穿插到教学课堂上,增加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新鲜感,通过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引入一些语言相关方面的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老师念书的教授方式,通过学习语言这个工具可以培养学习者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校外语教学的目的所在;(3)最后是要增加高校外语教学者自身素质以及高校外语设备的改进,在我国高校中很多外语教育者都是在国内学习进而进入高校去从事外语教育的,但是如果定期对高校外语工作者进行国外培训,他们就可以准确了解最新的文化以及外语在实际环境中是如何运用的,因此对高校外语教育者定期出国培训是必要的,这样教授者才能将最新的信息以及采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去教授学习者,才能使得我们的高校外语教学不会固定在书本上,教科书上以及考试上,逐步的向实际应用去进行转移,通过提高高校外语设备可以增加学生的听写说能力,更直观的学习纯正的外语交流方式,这些都是对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因此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学习逐步向运用能力去进行转移,高校英语教学也该向这个方向去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使得高校英语教学不会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蒋成.关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2]周蔚.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改革,2002(9).

[3]张丽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王彪.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初探[J].教书育人,2006.

[5]杨忠,张邵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01(6).

[6]曹霞.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高教论坛,2004(4).

[7]张蕴.创新人才培养与外语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5(3).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内隐学习策略;外显学习策略

从去年开始,国内关于英语高考形式的改革设想,取消高考英语统考,将英语纳入社会性等级考试,引起了广大师生和学者的关注。业内人士发现,改革并未削弱英语成绩对高考总成绩的权重。对于偏科学生而言,英语单科成绩的缺陷不能通过特长科目的高分来弥补,可能会阻碍他们继续求学。改革之后,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重要,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愈显紧迫。可是如何操作才能高效呢?外语学习的“词汇”效率观点认为,只有对单词的再认达到快速自动化的过程,阅读时的效果才最好。也就是说无论听力、阅读、改错还是作文,大量词汇的获得是必要的,而且词汇提取得越快,其他相应任务完成得越好。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英语教学更离不开词汇教学。

2001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作了明确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学会使用三千个单词和四五百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够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记忆英语词汇,提高记忆效率,实现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或发明新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关于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重复”策略。此类研究包括对重复法有效性的探讨和对最佳重复次数的争论。(2)“编码”策略。最受关注的编码策略是“关键词法”,而且大部分关于“关键词法”的研究都肯定了它的有效性,被研究的其他编码策略有“联系法”和“语义编码”。(3)“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4)“内隐学习”策略。探析和研究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局限性等。上述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种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试图证明它是否是最佳方法。这些研究所调查对象几乎都是学习另一种印欧语言。教学方法常受环境的影响,随着教学者的不同而改变。

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学生常用的英语词汇学习主要涉及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1992年,卜元探讨了影响英文单词记忆效果的三个因素,涉及了学习方法。而对词汇学习方法研究更全面的则是顾永琦,他运用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8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对这些学生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进行了粗略描述。但顾永琦的调查对象仅局限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他对记忆策略的归类也不够完善。王文宇1997年运用定量的方法,调查了50名大学生对词汇记忆的看法和他们使用的记忆策略,并就记忆策略和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谢遐均2004年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量”和“质”,尤其是“质”影响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英语学习成绩。深编码策略如活用、词形分析、上下文、联想等对单词记忆起促进作用,善于采用这些词汇记忆策略的学生词汇量较大,英语学习成绩也较好。

解朝文2005的英语词汇记忆研究认为,英语词汇记忆困难是由英汉语系不同、英语词汇内部因素、记忆词汇的策略与方法、记忆词汇的心理因素以及记忆的姿势造成的。词汇记忆过程中应有目标性计划性策略、强化性和高速度策略、精加工策略、实践性和持久性策略、灵活性策略。灵活选用常用的词汇记忆方法,如:协同、联想、构词、分类、卡片、比较、联系、阅读、图表、游戏、歌曲、谐音、歌诀、拆字、循环、软件等记忆。庄玮玮、回超2008开展了心理学记忆特点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实践,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组合法、综合法、阅读法、反复法等记忆词汇。

田秋香2011年通过实证研究了不同口头任务对初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84名英语水平相当的初中生在阅读完相同的故事后,分组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口头任务:用目标词编故事,用目标词造句和复述阅读材料故事大意。结果显示,与造句组和复述组相比,编故事组附带习得了更多的英语生词。而造句组和复述组对目标词进行了基本相当的词汇附带习得,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陈达芬2011年经实验发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理论也适合运用于外语的词汇学习。运用自我参照编码进行词汇学习能有效促进词汇的记忆和提高写作的词汇产出量,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研究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不同策略及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或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英语教学中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或直接给出英语词汇学习建议。

二、我校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词汇量大,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较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本身已经很辛苦,好不容易记住了,实际使用中又会遗忘,苦不堪言。郭秀艳在《内隐学习》一书中提出:根据内隐学习规则,学生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地与词汇接触。这样无论是否能够记住并提取,先前的记忆不会徒劳,接触越多,词汇储存越牢固,随着无意识词汇量的增多,学习情境中启动效应出现就越多。另外,多种方式的学习,听、读、写三种方式同时进行,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缄默知识的迁移。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研究证实:遗忘先快后慢,为提高记忆效果要及时、有规律地复习。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

1.早晚读,提倡各班级站立诵读英语课文或其他英语散文、诗歌,对自己喜欢的篇目尝试背诵。

2.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绘制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新词汇纳入自己的词汇网络中,并与同学交流,加深印象。

3.组建学习小组,分割词汇教学任务,让学生担任教师角色,选用解朝文老师的词汇教学策略去实施教学,组内互助,完成词汇的掌握。

4.定期检测,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日日清由教师组织听写、周周清和月月清由学校组织限时训练来完成。对于不过关的学生,教师加强关注,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确保每位学生过词汇关。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校广播台、电视台定期播出适合学生能力的英语节目,班级文化墙开辟英语角,增加英语词汇的“出镜率”。

6.支持学生英语学习小团体的活动。学校专门为有需要的社团提供学习设备、活动场地和优秀师资服务,并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小团体的活动。

近半年的实践显示,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同比有所改善,我们将继续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之路,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形式;中介语;“聚焦于形”

一、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尴尬处境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似乎处于尴尬局面。学生在经过至少六年的英语学习后,在听读时理解偏差很大;说写表达时往往也力不从心。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通常需要学习英语至少一学年。那么,在高职学院学习一年英语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有提高呢?就笔者接触到的校的英语教师看来,答案是不乐观的。经过对二年级高职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其水平尚不如高中阶段。有人也许会认为,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造成的,但也有学习动机强的学生也向老师抱怨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英语,所以单纯把问题归结为学习动机或学习策略等原因是片面的,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研究或许能对高职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二、中介语理论和聚焦于形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是一项特别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学习者的语言产出相关的研究理论即中介语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提出。中介语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由母语发展而来的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体系,其研究重心在于语言学习者本人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阶段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一个必经阶段。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过渡性及倾向于僵化性几个主要特征。中介语的系统性和倾向于僵化性意味着中介语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其渗透性和过渡性则表明其并非不可改变。外界影响,如有效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增加或删减语言规则并重构中介语语法,能够改变该语言系统。高职学生已经学习了6年以上的英语,基础仍差,其实是其中介语系统已形成并且已趋近于僵化的表现。如何改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呢?增加学时数或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学习英语?塞林格认为:“语言的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格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因而可以说,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低的问题远非增加学时数或增加学习量就能解决的。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两个重要阶段:语言输入和输出。塞林格认为,中介语是抽象的系统的语言规则,它决定了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输出。试举高职学生在语言输入环节的一例:《希望英语》(上)第五单元中有这么一句话:ItiscertifiedlongbeforethediscoveryofAmericaaroundtheyear1000inthecityofNaples。同学们参照生词表做出的翻译五花八门,竟无一正确。以下是高职学生输出环节一例:Whenchanges,itonlyneedchangethenumberi-calcontrolprogramcansavetime.(注:摘自学生写的产品介绍)不难看出,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环节,学生的中介语体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学生们在母语影响下首先关注实词及其意义,输入时按照单词出现顺序猜测大概意思,输出时按照要表达的内容也主要通过实词意义来组合句子。不难看出大多是没有对语言形式给予足够关注的结果。在经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调查了解之后我们进一步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自己依然读不懂课文,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意义,在每个单元的语法练习中仍然是主要关注意义;在学生整个语言学习中,从词汇学习到篇章理解,从记单词到写作文,对形式的关注都很少。这或许是交际教学法打破了语法教学系统性而产生的结果。交际教学法的倡导者之一Wilkins本人也说“不言而喻,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由此可见,对于语法知识远远不够的高职学生,给予语言形式的充分的关注,可以成为渗透其中介语系统的一个教学突破口。

(二)聚焦于形

“聚焦于形”是这样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指在实施一项交际任务语境下对语言形式的处理方式(RodEllis,HelenBasturkmen,ShawnLoewen,Doingfocus-on-form,2002)。这里,“形”并非仅是指传统的“语法”。在Ellis看来,“形”包括任何语言形式———语音、拼写、词汇以及语法。聚焦于形,并非仅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而是指形式与意义结合,在关注意义和交际的教学中,短暂地将关注重点转移到语言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Long,1991)。与传统的把形式作为教学目标的语法教学以及认为意义高于形式不强调语言准确性的的交际教学有着很大不同。聚焦于形不排斥意义,意义是其关注的焦点,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的输入和输出。

三、聚焦于形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聚焦于形”的意识

Schmidt的注意假说认为,某个语言形式习得的关键是注意到输入当中的形式,只有被有意识注意到的东西才能被吸收。互动假设也认为,只要激发学习者注意两者之间信息差,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是可以留意到的。也就是说,只有学习者意识到他们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不一致,他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调整以缩短其目标语与中介语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培养其“聚焦于形”的意识是必要的。培养学生“聚焦于形”的意识方法有很多。反馈是课堂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之一。Vigil和Oller认为不同性质的反馈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反馈组合是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一方面,研究者认为通过否定证据可以使学习者关注目标语特征,尤其是目标语与中介语形式之间的差距,为引起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必须要进行否定的认知反馈,指出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假设的不正确或不完整等;鼓励学习者积极改善中介语系统以向目的语系统靠近。另一方面,否定的反馈往往会打击学习者积极性。因而,整个课堂反馈还需结合肯定的情感反馈。面对自信心不足且焦虑感较强的高职学生,教师须把握好这个结合点,这对于保持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促进其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二)“用”与“聚焦于形”

任庆梅认为,聚焦于形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根本要求在于其要求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同时关注形式和意义。用法理论认为,语言的实际运用对认知结构具有塑造作用,并强调任何语言现象的习得研究都必须和其使用频率联系起来(Bybee,2006)。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中这两个语言学习的环节有意识地用所关注的“形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于语言输入材料,教师理解了告诉学生意思,这对学生而言,绝非是有效的输入。须由学生借助于“形”来完成对语言材料的解码方能完成输入。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决不能由教师进行翻译来完成,否则输入是无效的。语言输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根据Swain的研究,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刺激更合适的输入,是对输入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Grass(1997)和Skehan(1999)也认为语言输出具有提供反馈,形成自动化,从意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优化语言输入以及培养话语技能和发展个人语用风格等功能。语言输出,如说和写,对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艰难。首先需要学生有“用”“形式”和用所学到的知识的意识。再有,教师需协助学生用。用的方法则需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如仿写课文段落,话题作文,故事接龙等。“用”所关注的“形”意味着学生是主体。因此,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中,必须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由教师协助,学生本人来“用”。

(三)小组教学法

小组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将学生置于具有相同感受共同目的的群体中,能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在小组中,同学们会发现大家都和自己一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学习上的困惑或错误,不再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孤独,因而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M.Triplett)研究证明,他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实施小组教学过程中,可以少一些个人评价而更多对小组这个整体进行评价以避免学生产生孤独感。教学中的尝试证明,同学们少了“出风头”“错了好丢脸”的顾虑而非常积极踊跃地为小组争取荣誉,从而能够放松且积极地关注形式并不断对其中介语系统进行反思和调整。

(四)“形”有主次

“形”有很多,从语音、词汇、短语、句法到篇章。高职英语学习时数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其难易程度将“形”进行主次之分,如作为句子框架的句型结构,词类中主要词类之一动词的用法包括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用法,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介词短语,词与词之间关系如词的派生、转化和合成,乃至语音与词语之间关系都应作为学生主要关注的“形”。而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则可以作为次要关注的“形”。将“形”分主次的好处之一,是缩小了学生关注的范围,从而减轻了关注的难度,能够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一好处是便于教师开展教学。需主要关注的“形”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聚焦于形”来进行学习和使用。而需次要关注的“形”则可以采用随机的“聚焦于形”来处理。有计划的“聚焦于形”,要求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反复关注此形式并成为语言使用者,对于单一的语言形式学习效果明显。随机的“聚焦于形”指遇到什么“形”就关注什么“形”,若用于主要须关注的“形”,效果是难以保障的,但它也有其短时间内覆盖面宽的优点,用于对学生难度较低的次要的“形”的教学却是很适合的。

四、结语

中介语理论为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突破点,而“聚焦于形”或许是教学中进行突破的工具。如何把形式聚焦融入到以交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虽提出了一些如何实施这一理论的建议,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定成效,但尚很肤浅,实属抛砖引玉。目前,尽管已有不少研究者对“聚焦于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它仍需更多高职教师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

作者:苏品芳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华娟.中介语僵化现象与高职英语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5):134-136.

[2]BillVanPatten.Fromimputtooutput:ATeacher'sGuide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7.

[3]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奕曼.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中国英语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0(9):164-166.

[5]李中芳.“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1-402.

[6]马志刚.英语长距离疑问句原型度和二语水平的交互效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8):10-20.

[7]林梅.国外“形式聚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2008(4):82-87.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中学生 语文学习 有效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32

教育发展至今,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同时,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就高中语文而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因素,本文首先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策略。

一、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分析

为了找出有助于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本人从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出发,在消除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就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

学生以何种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同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较重,语文作为一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学科,再加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学生难以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不注重归纳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不管是从知识点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讲,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对归纳总结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引起重视,只有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归纳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引起重视。现代教学中,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教师的讲解只有与学生的归纳总结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教师讲解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不善于对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不仅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且对学生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对灵活应用知识点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考试也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灵活的应用知识点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机械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灵活应用知识点,结果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

(四)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也是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则对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想像、体会等多种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无疑是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想像、体会等的有效条件。而目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较为被动,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策略

结合实际的教学,我们通过上文对目前影响高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注重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针对目前由于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负担较重,而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轻松、高效的进行语文学习,要求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减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进而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归纳总结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讲解之后,会给学生留出一部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学生对灵活应用知识点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由于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灵活应用知识点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即使教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点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有耐心,并讲究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探究 思考 实践

随着现如今的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在快速进步,我国正不断地走向国际化,因此,对于英语的需要就更加强烈,这也是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英语的学习正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我国在教育方面,从开始的从初中开始普及英语教学到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改变,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的就是不断地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也更加有利于青年人的长远发展。根据我自身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有一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

1. 有效地利用英语课堂的课前导入,来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最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很大一部分都认为英语是一门不重要的语言,教师是在过分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且,高中生认为大家之所以学习英语是因为要出国深造和生活,但是自己又不打算出国深造。这样学生就会在内心认为学习英语就是纯粹地应付考试,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不大。另外,又因为高中英语的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进一步削弱。由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是靠记忆知识点和单词来学习的,所以如果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还要靠记忆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持。基于以上原因,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长计议,深谋远虑,要注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注重课本教学,单纯地学习教材内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注重西方文化的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把一些有趣的和一些和中国文化相异的西方文化体现在可见当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也就是课前导入时,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很情愿地去学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探索高中英语中的奥妙。从而,发掘自身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和与文化相关的名人轶事,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堂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负责营造一种适合学生课堂发挥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不再畏惧教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耐心与学生沟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到班级里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不要一直用英语教学,要在其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汉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够照顾到班级里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课堂和生活有效地融为一体,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英语,在学习过程中又感悟生活。对于那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懒散和低沉,教师要尽量借助于课堂教学设备和身边的事物,把抽象的知识以一种具体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以小组的方式对于知识的学习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对比总结,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这样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也使得学习更有效率。

3. 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合高中英语的学习

最近的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在学习高中英语过程中事倍功半,有一个原因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很少会实际运用到英语,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一直只是理论上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英语学习中的积累。教师可以试着去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英语规律,对于英语中的词汇和相关语法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教师要耐心加以指导。掌握了这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之后,就能够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第10篇

一、 多元综合

多元就是多项、多方面、多层次,包括多种方法、多种知识、多种技能、多种人际关系和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就是统一、和谐,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转化。多元综合也意味着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利用统筹全面和系统平衡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实现优化教学。

二、 方法先导

方法既指教法,更指学法。教师如果掌握多种教法,就会由自在状态上升到自为状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从而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也会带动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方法先导,是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其进入英语学习之门。开始学习之前就熟悉学习方法,然后边学习,边完善。这是学习成功的保证,这一点要特别引起重视。

三、 分段集中

分段就是分阶段。从学生英语使用技能的发展看,大致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之分。每个大阶段还可分为开始、进行、验收三个小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都有自己的重点。集中突破一个方面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基开路。初级阶段重点在于开口和拼读;中级阶段的重点在于词汇和听读;高级阶段的重点是文化和语感。分段集中是在前后联系,循环反复的背景下实现的,不是单打一。

四、 因材施教

材既指学生,又指教材。学生的个性和英语水平不同,教学要求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教材的类别不同,教法也不同。例如,语法本来体系性就强,所以演绎法效率高;词汇表面上联系性差,因而用归类法效率高。另外,因材施教还要同阶段划分联系初级阶段学生年龄小,宜用强化操练方法,培养习惯和技巧;中级阶段学生对所学材料零乱感到头痛,宜用系统联想方法,大量听读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并迅速转化为使用技能,从而得到全面巩固。

五、 开口过关

评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答问答。因此,开口的训练要求不同于听说和口语、它更为综合,更有基本功训练性质。它所包含的各方面在初级阶段都要通过大量快速练习而达到自动化熟练技巧的程度。而且对每个学生都是这样。要防止“两极分化”,就要严格地把住这一关。开口基本技巧一定要符合快速、正确、自动化三个标准。

六、 大量听读

听和读的吸收功能实际上是学习功能,使听读领先于说写就是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作用,为说和写的技能发展准备条件。另外,总的来说,听读活动比说写活动要容易一些。学生在听读时出错较少,活动连贯性较强,心理负担较轻,因而收效较大。要充分发挥听读的积极作用,就要在开口过关后,逐步加大其活动量。大量在这里是关键,大量一要时间多,二要速度快。所以开口过关后,就要开始过高速听和高速读的关。专门进行速听和速读训练,加强听和读的方法指导,同时告诉学生,一旦过好此关,英语教学的列车就会在平川上飞奔,加速度驰骋,鼓舞学生争相过关,进入英语学习的新境界。

七、课文中心

大量听读主要追求的是量和泛。课文中心主要追求的是质和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系统便更加平衡、稳定、效率更高。此外,以课文为中心,课文的综合统筹作用得以更有效地发挥,成为文化交流的核心媒介,英语教学文化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基本保证。

八、培养语感(Sense of Language)

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学生语感强,知识就牢固。技能就熟练灵活;否则便会一停止学习,便很快忘掉。语感首先表现为对英语和它所蕴含的文化特点的自主感,即初学者使用外语时的格格不入感觉的消失或减弱。这时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时,注意力就集中于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想的是逻辑连贯性,而不是语言的正确性;语言的能力居于二线,交际能力居于一线,语感也表现为对语言和外在情景的联系,以及语言上下之间联系的反应。语感强,反应便迅速而灵活,否则就迟钝而呆板。语感还表现为综合性和整体性使用外语,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是综合为主,综合先行;分析活动降到次要地位,因而从整体上驾驭语言的使用。语感的培养要靠教学路子模式中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要针对语感的特点安排教学。

九、实践练习

第11篇

摘要:我认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继承是前提,活动是重点,高效是关键,学法指导是要害,四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如此才能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高效、实效地进行。

关键词:试论 高中 语文 课改 教学 体会

“新课程”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衔接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素质教育中最体现教与学双方价值的思想的改革。“新课程”的出台,尤其为应试教育下的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气息,语文品质和写作素质在“新课程”的人文关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让我们感受到写作教学已经走出瓶颈,教师正运用新理念把它变成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之一。可以说,从“新课程”里看到了教育的明天。语文教师如何将这一世纪重任得以完美无憾地承传下去,需要有以下的思考:

一、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虽系由传统发展而来,但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有待完善。当前,各校青年教师比例大幅度上升,教龄六年以下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有的连必修课都难以上好,何况开设一门甚至多门选修课,更何谈个性化教学?过去个别学校“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接受性学习也需要。需要讲解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主体作用和滔滔不绝的一堂课,如果确有必要且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方法的掌握、情感的熏陶,我们为何不去做呢?语文教育几千年特别是近百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不能盲目否定,需要继承和发展,更不能割断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来谈改革,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仍要继承。

二、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

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补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

3.应用性实践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三、高效、实效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理念层面,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受一些研讨课、评比课的影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哨,机械实践新的课程理念,不重视教学的实效,不能高效率地教学,形成了新的“少、慢、差、闹”现象。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基准,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新课程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四、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核心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类英语教学 现状研究 导入文化 情感教育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加强,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涉及面最广、开课时间最长、学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程,确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甚微”的问题,尤其是艺术类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均设有艺术类专业,该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一个瓶颈,处于英语教育的弱势状态。

1 现状分析

笔者长期在吉首大学公外部执教,一直致力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工作中,我发现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英语学习先天不足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这无形中成为一种诱因,导致考生重视专业课程,而轻视文化课和英语课。多数的艺术类学生从高中起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很少问津文化课内容和英语,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的学生是从职业类的学校直接考入大学,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导致英语学习严重脱节。

1.2 英语学习内在不足

其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相对其它专业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方面有明显优势,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而语言却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

其二:市场导向的影响,眼下无论是主管还是客观方面的压力,学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用处甚少。

其三:艺术类学生才用的教材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都是《大学英语》,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难度大,学生普遍没有积极性,学习英语非常被动。

1.3 英语学习后天不足

上表说明艺术类学生在学英语方面,整体来说最偏爱的策略是形式操练策略,形式操练策略的平均值在所有的策略中居于首位,说明艺术类学生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授课;学生最不喜爱的策略是管理策略,这就表明艺术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喜欢母语策略的程度略强于喜欢功能操练策略的程度,可知学生在学习中受母语的干扰相对较多。

2 改进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的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影响着学习成绩,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来设计教学方案。

2.1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搞好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对于新生来讲,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进入大学后很难顺利地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进行衔接。对于单词、语法、翻译等,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不仅可以减少学习难度,还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2.2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其一: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能得到提高,顺利通过考试。

其二:能运用英语达到实用的目的,通过说明学好英语重要性,分析他们英语学习的差距,从而端正态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

2.3 改变课堂教学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减少和防止单纯的讲解式教学,多开展交流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和网络。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限制。

2.4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艺术类的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弱,往往不会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大学阶段的业余时间,不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5 重视个体差异

二三十年以来,西方的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日益重视对学习者个性差异的研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组织教学第一要细致,其次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结合课堂表现和小测验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对于成绩优越者,可以推荐课外参考书,以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对于大多数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统编教材之外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帮助他们学习、复习和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打消畏难情绪,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 思考

3.1 文化导入法英语教学

学习英语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素质。不了解目的语言的用语规律、民族习俗、心理观念、文化背景和词语内涵,仅仅学会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能顺利用语实际。

在进行教学文化导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相关性。课堂上所讲的文化要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二:实用性。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化导入应针对教材内容,着重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使用价值大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与日常所需密切相关,那么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会大大提高,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三:综合适度原则。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尽可能做到准确、全面、客观。将所学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可以对英语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准确的理解。文化导入要分清主次,有针对性。英语教学不可将导入文化变成专门的文化课,背离教学目的,仍然要坚持语言为主,文化为辅的要求。

3.2 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是认知和情感培养过程的统一。2003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关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罗杰斯认为:“能否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取决于教师行为,即取决于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缩短师生距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知所教学生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综合适度原则引入相关性、实用性的文化内容,辅之以情感教育,致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宁,李小芳,乔言娜.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策略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2]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陈仲利,杨同福.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