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运用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095-01
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得高职院校将跟多的课时与精力放在了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时间的缩短,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需求、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高职院校应积极借助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外教学。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利用,为学生提供更所得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本文,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的意义入手,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及其对计算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中,我国高职院校加快了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收到了高职院校教研人员的关注。为了促进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加快了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为弥补现代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课时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使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中提高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运用能力,辅助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2、关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提高网络教学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与计算机教研组应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对网络教学平台认识的提高,为计算机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在对网络教学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中,分析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需求。以专业应用为导向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基础工作的开展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完善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
在现代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应用中,计算机教研组应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通过对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根据网络教学应用内容进行相关板块的设置。利用权限设置方式使学生须有访问权限与问题提出权限等。由教师权限的分配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的解答。由不同的计算机教师按照不同板块工作需求进行工作职能、工作内容的分配,以这样的方式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计算机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还应设立同步、异步通信资讯组件。由同步通信实现在线问题的解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步通信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系统平台自带同步通信组件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流行同步通信软件(如:QQ、MSN等)进行外挂式同步通信。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讯系统,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中,还应针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数据化管理。将常见教学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学生的搜索。由专职教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以及针对教学进度的疑难解答等进行数据库整理,以此减少同步通信资讯交流工作量。
2.3 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计算基础的不同使得课堂教学必须兼顾全体学生。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困难、而基础好的学生由于太简单为不愿意学。这样的情况造成了计算机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虽然,通过课堂分组式教学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现状。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还应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通过计算机基础内容的设置为基础差的学生提供更加详细的基础知识与相关资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提高内容以及前沿资讯内容板块的设计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注重个体差异、兼顾全体的教学目标。
2.4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在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需求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并以此为基础以专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对应不同专业需求进行相应教学板块设计,以此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板块进行学习,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针对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研组还应对自身网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网络教学法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及对策制定,以此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中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不高是存在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进行相应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任务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的运用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现代高职院校基础课程课时较少的现状,计算机教师应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下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促进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针对学生专业需求进行相应内容与资料的设置及更新,使学生能够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专项的学习与提高,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管理;安全管理;计算机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计算机能够更好地运行和工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计算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况。今后应该转变观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使计算机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服务。
1 信息化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1.1 概念。信息化已经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就其概念来看,它是指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给整个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全新变革的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不仅催生了大批新兴产业,促进了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升级,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改造和升级,还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特征。信息化社会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加快了人们之间的联系,随着各国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都被卷入信息化浪潮当中,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了世界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企业、政府、学校、商场等人们生产生活空间都实现了信息化,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它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的变革,使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加深,同时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等,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计算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计算机管理技术和手段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管理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当前计算机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管理缺乏创新。就目前计算机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管理的创新不足,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上的改进。一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计算机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当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企业往往聘用临时工进行维修,有些企业甚至自行进行维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修理效果往往不佳。同时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不当,管理水平不高,难以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在日常修理的时候,由于计算机的故障比较复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往往难以对故障排除,不仅难以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还影响计算机的日常运行。
2.2 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不足。计算机日常运行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系统自身的缺陷,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的影响,计算机内存信息数据可能出现被篡改的现象,或者重要的数据被非法窃取。尽管在加强计算机管理方面,用户往往安装杀毒软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防护能力往往还不够,难以有效抵制病毒的攻击,也难以全面保护计算机系统。当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的时候,其系统的安全性大大下降,还可以会导致重要数据资料的丢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计算机应用效率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产生活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但目前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应用效率低的情况,也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计算机管理措施
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为了应对计算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促进计算机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推动计算机管理的创新。随着技术改进和升级,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等趋势和特点,不仅为计算机使用带来更大的方便,还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为计算机管理提供了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的技术包括MRP II、CRM、ERP、CIMS等技术,这些技术在管理工作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计算机管理的可调、可知及有序性,还能够推动计算机管理的创新,显著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为了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为人们日常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使人们能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下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还需要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妥善应对黑客攻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整个计算机运行的安全。
3.2 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采用技术手段,加强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工作,例如,重视安全漏洞的扫描,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复;采用用户访问认证技术,对关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还可以采用管理员身份验证手段,对关键文件的访问进行验证;重视防护墙设计,防御黑客攻击,监测进出计算机的数据流,有效保障计算机安全;重视计算机实时监控,对计算机安全状况进行主动监控,对系统情况及时掌握,确保计算机安全。另外,用户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建立高水平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队伍,做好日常检测和安全管理,确保计算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重视计算机维护。一方面,要做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运用计算机的时候,应该确保计算机处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杜绝在强磁场、化学污染、噪声污染的环境中使用,避免在湿度过大或者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运用计算机,从而能够确保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日常使用中还需要注意防潮、防尘,防止出现静电问题而影响计算机运行。重视硬盘保护工作,防止震动和不平稳因素出现而损坏磁盘,避免数据丢失,要定期清理磁盘,处理其中的碎片和痕迹,注重计算机散热,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重视光驱保护,一定要使用正版光盘来保护光驱,并保护好光盘,防止损伤;计算机使用中还需要保护好显示器,放置平稳,确保表面清洁,防止和强磁性介质接触,确保显示器画面良好的质感。另一方面,要优化计算机运行环境,对硬盘进行合理分区,对于应用软件,应该尽量将其安装在D区,防止操作失误而删除;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文件,需要做好备份工作,避免文件中的信息丢失。计算机中的杀毒软件,应该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对存在的补丁需要及时修复,并选择正版的系统软件,新软件使用前需要查毒,防止对计算机系统运行产生危害。计算机运行和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软件存在问题,一定要对软件进行及时修复和处理,对于系统存在的问题,应该利用备份系统恢复,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
4 结束语
总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计算机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我们应该认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具体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使计算机能够更好的运行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凤.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计算机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9).
[2]黄佳慧.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计算机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
[3]邓紫伊.浅谈信息化安全在高校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3).
[4]李海霞,杜新.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3(10).
[5]朱建群.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管理探讨[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1(10).
(一)医院计算机审计内容 审计是通过审查评价组织内部活动合法性、规范性,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的客观监督活动。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专项审计。财务审计,是对医院财务收支、资金运转、债务状况、经营损益等经济活动进行的计量和审查,以报表的形式上交领导,供其了解公司状况和决策之用,以促进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经营审计,是对医院的经济活动等经营业务的监督与评价,负责发现经营和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益。专项审计,即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药品采购等专项业务的专门审计活动,从基础保障审计工作的管理,降低医院审计风险。
(二)医院计算机审计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的运用越来越多,HIS系统也已成为审计现代化基础设施之一而被众多医院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遭到冲击,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审计线索的变化。审计线索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具体包括收集审计数据、审核经济业务、实现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工作开展的依据。传统的审计工作通过书面记录的方式完成。在计算机环境下,数据的生成、传递和存储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需要依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完成读取工作,在增大数据空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数据窜改、覆盖的风险和查找的难度。(2)内控制度的变化。内控制度是审计工作的控制管理。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严重依赖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计算机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审计控制环境、程序和系统的变化,控制风险和风险水平都需要重新评估。(3)审计技术的变化。传统审计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函证、盘点和面谈、系统文档审阅等方法和技术完成会计资料的审计。而现代信息化审计则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主要有在线连续审计技术(如嵌入审计模块)、测试法、平行模拟法等。这些变化都不断冲击着传统审计工作,使医院审计在计算机环境下的风险加大。
(三)医院计算机审计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审计系统和结构,不断推动着审计和医院的体制制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同时,审计制度的改变也要求医院管理体制的变革,使其与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这种改变使医院审计愈来愈朝着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的深入运用和科学管理模式成为医院工作的发展趋势。网络的普及也使各医院之间联系加强,一些医院也逐渐由单一实体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
二、医院计算机审计风险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因未能发现会计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不准确的意见,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在计算机运用普及的环境下,医院审计工作引进计算机管理而增加的计算机运用与管理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审计主体的损失。目前,计算机审计风险主要是:审计对象的变化,审计意识却相对落后,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无法适应信息化需求,影响了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建立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系统,集中以前分散到各个部门的数据,然后由计算机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原始数据的存储方式也由手工记录转变为电脑存储,档案管理形式由纸质改为磁介质,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和计算机存在的数据窜改、遗漏、覆盖等问题都增加了审计风险;HIS软件在不断更新,使审计工作变化较大,难以有效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存在以偏概全的风险,等等,这些都是计算机运用后医院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风险。
(二)固有环境风险 固有环境风险是指传统手工审计中,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等本身存在的漏洞及其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风险。客观因素风险,即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风险。计算机运用后,医院的数据主要存储在计算机硬件磁性材料上,材料的材质以及温度、湿度、灰尘、电压、震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使其遭到损坏,导致审计数据的窜改、丢失等;HIS系统软件本身程序设计的漏洞以及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医院审计工作变动大,稳定性降低。主观因素风险,包括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较低和系统控制人员出现的工作纰漏,造成数据记录和输出错误;某些不法分子进行黑客、病毒入侵而造成的数据丢失;HIS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联合、医院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化,使审计工作自身及其与其他部门的连接性和开放性增强,而造成的危害也更大,存在的风险更高。对于审计环境的固有风险,审计只能评估大小而无法控制。
(三)控制风险 计算机的运用使医院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但制度基础发生了改变,内部控制也发生了变化。医院计算机审计控制风险,是指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以及工作人员的水平不高、对系统的控制能力不强而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对HIS系统的控制、人对计算机系统的监督和传统审计控制中的人对人的监督等;此外,计算机审计的控制风险还包括存在信息系统数据被篡改可能等影响因素。尽管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仍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电算化系统和HIS信息系统中,对收费项目、收费金额、收费数量等数据的窜改更为容易,且不易察觉。医院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都较传统审计更为困难。
(四)检查风险 医院计算机审计检查风险,是指在审计工作检查中,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有关违规违纪问题可能性的风险。审计人员的工作是依据审计准则进行的,但是在审计实务中,某些审计人员为寻求速度,没有严格按照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例如,在工作开展前没有按照准则要求制定可行性审计方案;对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缺乏预测和初步估计;审计人员积极性不高,对工作编制敷衍,格式内容等也没有达到准则的规范要求;计算机数据的准确性核查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缺乏这些工作的检查则会增加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医院计算机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法律不健全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审计和会计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审计工作,但是法律体系任然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的环境下,旧有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准则体系已经不能及时反映和解决信息化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适应信息化环境,无法有效指导和规范医院审计的实践,审计的质量是否合格也有待进一步判断,加大了国家和医院审计工作的难度,信息化环境下医院审计风险加大。信息化本身是虚拟的环境,更新快,开放性强,这些都要求现阶段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制的制定。
(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 审计工作的数据搜集、调查、整体和核实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作作为一套完整体系,本身就十分复杂。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收支真实性不强,提取费用和摊销费用不及时或不准确,固定资产的购进和报废不合规范等,都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影响。在计算机运用后,信息数据通过电子介质存储,操作较手工审计更为复杂,舞弊行为更为隐秘,难以发觉;若不加审核,必然会影响报告的准确性,所以检查工作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医院实行重组或兼并来调整资产结构以适应信息环境,其中就会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复杂利益关系。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还要考虑此方面,如果未能准确的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无形资产的流失,审计风险加大。
(三)信息化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普及有待加强,专业审计的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也缺少医院专业审计软件,信息化薄弱。信息化是在网络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任务的完成,因而具有广泛性、虚拟性、实时性等特点,要求审计以HIS等信息系统为保障,以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的运作。但是目前阶段,医院缺乏切实可行的信息系统,审计软件不匹配或运用不当,计算机审计风险增加,严重阻碍了审计的发展。审计软件有助于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的有效工具。我国审计软件的开发设计起步相对较晚,且从事此工作的公司较少,在审计软件与财会软件、HIS的接口等问题上研究效果并不显著,导致医院的审计软件运用不充分,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且医院缺乏与审计相配套的管理体制,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审计的信息化发展。
(四)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医院审计不再满足于只会手工书面审计的工作人员,而是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当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水平。但是现阶段,医院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且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水平较低,数据的输入、判断和修改错误较多,往往出现审计结果与实际经营数据不相符合。此外,许多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尤其是医院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缺乏,在审计中不能客观公正完成数据存储分析、公正处理和评审审计项目,或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精通计算机知识并不现实,但是计算机依赖专家又会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准确度,所以在医院审计中,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但是必须具备数据整合和制作表格等基础操作技术。
四、信息化环境下医院审计风险防范
(一)制定审计信息化法律法规 审计法律法规是审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信息化环境下尤其要加强和完善审计法律准则的制定。现阶段,我国审计工作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一些相关的审计准则展开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部门要在原有法律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化审计要求,进一步完善医院计算机审计程序。首先,在立法上,加强信息化审计法规的制定,规范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使审计工作人员和审计检查有法可依;其次,国家和医院机构要严格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在医院计算机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准则所规定的程序步骤开展工作,审计机关严格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在审计工作的底稿编制上,要先制定可行性方案,反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过程和工作流程,详细记录医院审计工作。最后,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即指导医院的信息化审计工作,并对医院的审计工作规范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计算机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各医院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程序,时刻保持对审计风险必要的警惕性;对审计质量加以严格审查,保证医院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家要依据国情加强立法,创建和谐的计算机审计法制环境,推动法制部门对电子合同、电子签名、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医院信息化审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供制度保障;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对计算机系统控制评价、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等可能增加审计风险的部分有所偏重,以此来推动审计信息化法规的制定。
(二)健全医院审计机制 首先,要进行审前调查,即对医院的基础数据和系统进行调查和收集,包括系统开发状况、软硬件系统、业务流程等,获取必要和充分的信息,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然后根据审前调查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方法。在系统控制上,还要建立信息化内控制度,加强数据系统管理。其次,要建立检查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计算机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方案,降低审计风险;还可建立分级复核制度,即挑选一部分审计工作经验丰富、计算机审计运用技能较强的审计人员进行层层审核把关,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底稿质量,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减少数据篡改现象,应建立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承诺制。在审计人员培养机制上,要将人才使用与干部培养,学历培养和实务培养、培养效果和工作奖惩以及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通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提高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整体水平。
(三)开发HIS与审计软件 HIS是现阶段医院计算机审计常用的方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医院审计较为有效的应用系统,所以要加强HIS的开发和审查HIS的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检测样本数据法,将原始审计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增强数据的可行性,然后按照要求进行核对、分析和综合归纳。重复测试法和模拟程序法在实际相互结合使用,实现HIS对各项业务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可追索性,减小HIS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有效达到审计目标。当一个HIS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HIS系统的开发、设计,在事前和事中都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及早发现并改进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还应加快专业审计软件的开发。专业审计软件是针对审计这一特定工作的内容与规范要求,将计算机系统特定化的软件,利用转换工具,更为有效的完成原始数据输入和输出,增强业务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可见性,并可运用审计常用的工具盒数据资料,将计算机与审计工作有效结合,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还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审计软件的运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大量数据的验算、筛选、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并能按审计人员指定的标准查找记录,更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所以要积极推动审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开发适合审计部门使用的通用审计软件和专业审计软件。
(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新的审计形势对医院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能够运用基本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工具,还应充分关注数据得以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具备医疗、会计和审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掌握电算会计和计算机运用管理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灵活运用;既要有专业背景,又要有把握国家和医院动态的宏观分析能力;还要求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此,国家和医院对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的素质责任重大,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和能力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基础培训和中高层培训,及时更新信息化和专业知识;同时要建立建立审计联合机制,即组建由审计人员、计算机专家、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专家构成的团队,结合各审计单位和医院部门,由专家对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教授与培训,加强后续职业教育,激励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和信息化知识,吸收经验提高计算机水平。其次,新的形势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意识,从而保证审计质量,规范我国审计工作和医院体制。
五、结论
审计法制的不健全,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和信息化基础的薄弱以及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复杂性,都使得医院审计工作存在着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医院计算机审计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在信息化环境下,无论是审计的内控制度、审计工具,还是审计的重点、审计的覆盖面,相较于手工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更具难度。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医院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有所提高。因此必须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制定和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和程序,防范和降低医院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发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以计算机保护卡为基础,基于DOS系统设计的,至此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受当时科技发展限制,计算机软件保护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第一,当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是基于DOS系统设计的,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合DOS系统应用。第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不完善,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很差,导致计算机的启动、运行速度缓慢。第三,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对用户的限制过多,影响了用户对计算机各项资源的利用,不利于计算机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不能完全的保护计算机软件,通过一些高级工具、非常手段很容易对计算机软件系统构成威胁和破坏,导致系统瘫痪、资源流失等,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第五,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对系统的恢复考虑不足,软件系统被破坏后无法补救。随着计算机安全保护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技术的这些缺点逐渐的被克服,用户在计算机使用中只会在软件程序运用上受到限制,但可以通过注册解决这一问题,会的完整的软件程序使用权。此外,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使用了加密工具,提高了计算机硬件对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的支持度,利用访问权限设置,有效的预防的黑客的攻击、病毒的入侵,确保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的安全、稳定。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恢复技术
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技术是在“假写原理”指导下,利用保护卡技术,在计算机启动后对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进行保护,而计算机恢复技术是先将计算机的重要软件资源进行备份,在计算机软件系统被破坏后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恢复,以确保计算机重要数据、信息等的完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恢复技术研究发起的时间较晚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技术,但却是计算机软件维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与计算机保护技术相辅相成,形成了可靠、稳定、无后顾之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屏障,保障了计算机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在常规下,计算机保护技术会结合计算机系统漏洞,对系统问题进行修补处理,以确保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计算机恢复技术主要应用与计算机软件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的补充,促进了计算机运行效率的提高。其主要的技术手段是利用硬盘克隆技术,将计算机内部的具体文件、重要内容、硬盘主引导、分区等重要信息进行拷贝,当计算机软件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时,利用这些数据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恢复,使计算机能迅速的恢复到工作状态,以此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效率。
3结语
计算机是科技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产物,被广泛的应用与劳动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就相当与计算机的血液、神经,是计算机安全、稳定运行重要支柱。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要从保护和恢复两国方面进行思考,进一步开发计算机保护卡的更多功能,确保软件保护与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加强其网络恢复能力等,以确保计算机的高效、稳定使用。
作者:陈婧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风机是矿井要害设备之一,风机的实时运行数据需要纳入全矿井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设备无法与矿井自动化系统交换数据,只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将风机运行的实时信息数据传送给矿调度室,并将其运行数据并入全矿井数据库以供整体分析决策使用。
风机是矿井要害设备之一,风机的实时运行数据需要纳入全矿井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设备无法与矿井自动化系统交换数据,只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将风机运行的实时信息数据传送给矿调度室,并将其运行数据并入全矿井数据库以供整体分析决策使用。
AFM系列风机性能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在线测量与处理的风机运行参数包括风机入口静压、风速、流量,电机的轴承温度、定子绕组温度、电机功率、风机效率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扩充监测风机的环境参数、电机振动烈度等性能参数。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掌握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提高了通风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通风机设备的经济、可靠运行,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AFM系列风机性能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是以工控机和工业现场数据采集为核心监测和控制,综合运用与我矿安装的风机配套设备进行通风量监测,采用工业计算机和PLC数据采集与控制和通讯技术,对主要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监控,其主控单元通过对通风机电机的运行电量和温度参数、风机运行曲线及风量特性曲线进行优化处理,达到了对通风机电机运行的最佳控制,保障通风机的安全合理运行和风机与风网的正确匹配。风机在线监控系统由下位机和上位机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该装置采用了先进、可靠的传感器及计算机控制和通讯技术,具有集中控制,运行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运行可靠性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实现网络化管理,操作维护简单的特点。实现了对通风系统的风压、流量、通风机性能参数、配套电机工作参数及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我矿风机性能测试和自动管理的要求。该装置系统的可靠性高,变送器均采用高精度和高强度的工业电源供电,高端的风机性能在线监控系统采用双路电源供电配置。变送器信号均为抗干扰能力强的电流信号,并采用屏蔽电缆传输信号;计算机软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具有故障自我诊断功能和故障安全的容错与冗余技术,设备集成度高和故障率低。
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网络技术,以图形界面显示工作状态,画面丰富,直观生动,实现了全矿数据共享和风机远程故障诊断﹑远程系统控制。软件设计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快捷、维护方便,并实现风机运行中数据记录,故障报警及报表打印功能。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各部分相对独立,留有备用通道,便于扩展。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可靠性好、精度,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监测准确。系统对电量进行监测,实现了电量分时段计量﹑统计。
其工作原理如下:风机在线监控系统由下位机和上位机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下位机采用PLC作为从站,采集供电系统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合分闸信号、故障信号)以及风机的风量、风压、风速、振动信号,并送出供电系统远控合分闸信号;上位机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主机,西门子WINCC人机界面作为上位机,与PLC使用CP5611卡进行通讯,把PLC采集的数据读入工控机并在界面上显示,通过RS485通讯方式与电能仪表通讯,采集供电系统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信号并显示,所有电机轴承温度和定子温度均通过PT100直接输入PLC模拟量模块,并在工控机上通过WINCC进行显示。AFM系列风机性能在线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掌握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对风机失电和故障进行保护;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提高了通风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通风机设备的经济、可靠运行,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随着信息化在当前社会的纵深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平台的电子商务、数字化学习模式逐步被接受,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已逐渐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必备条件。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相关专业领域问题能力的重要任务,其包括三个层次:操作使用能力训练,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开发。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2003年明确指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当从操作技能中心化转变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信息处理教学中心化,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放在中心位置。通过信息获取、存储、显示、处理、传输、控制和应用的相关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文化、强化信息意识、切实掌握相关应用技能。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学生能够具备创新实践能力,从而继续应用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相关学习。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Currentsituationofbasiccomputercoursesteaching)
2.1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小学生计算机启蒙教育的步伐,加之计算机在普通家庭的普及,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但由于地区差异、生源地学校差异、与家庭背景差异的存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反映出较大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差异。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完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但部分学生对电脑的认识局限于QQ聊天、游戏等网络初步应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远为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无疑加大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难度。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教学难易度和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析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给相关任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2知识点繁杂,实践性强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文化、操作系统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常见多媒体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等。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因而学生完全掌握难度较大。同时,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是:教学课时不足,上机时间操作不够,因而教学效果不佳,也不便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追踪与核查。
2.3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不同的行业、领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后期专业领域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尚未考虑这一因素,继续按照统一标准安排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导致课程学习与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结合度不高。学生所接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无法在相应专业领域达到运用,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4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质上,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学生普遍反映教学缺乏挑战性、趣味性和操作性。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讲重心放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操作水平上。通过反复的上机操作与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局限于普及基本理论和讲解计算机语言。
2.5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取多媒体理论授课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基本知识、演示操作流程,但学生无法及时操作、演练。这种传统授课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为核心。同时,固定模板的电子课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与教师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产生固化思维,无法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学生自学为主氛围的缺失,导致基础教学效果不佳,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Theexplorationofnewteachingmode)
3.1差异化教学模式
(1)基于学生素质分层教学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新生入学后学校可组织统一的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能力分级,以实现分层教学和分级管理。通过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将其分别编至基础班与提高班。基础班的学生,将继续采用课堂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先学习、后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网络知识后,对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对于提高班的学生,可以略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可以从基本应用入手。同时,以上机实践为主,通过操作任务布置,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程序设计等难度系数较大的任务。根据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能积极动调动学生自助学习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基于专业特点分类教学良好的教学体系需要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来支撑。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生专业要求差异较大的背景下,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高校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将主要学科划分为理工类、人文/外语类、经济/管理类三大基本层次,将学习知识模块划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与程序设计三大基本模块。人文/外语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侧重于常用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的简单应用等,而理工类专业学生更侧重于抽象思维方式、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能力的培养。通过结合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才能分别达到基本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
3.2采用“1+x”教学模式
“1+x”教学模式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举,“1”代表必修,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操作,其难度小、要求低。“x”代表结合特定培养目标及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的特色计算机课程。目前,我国高校的“x”课程可以包括:《图像处理与广告》《三维设计》《视频处理与广告》《网页制作》《Flas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等课程,以满足商学院、新闻学院、机械学院等不同院系学生的兴趣。通过“1+x”模式的运用,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降低教师授课的难度,使课程设置高效、目标明确。
3.3以多层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层:第一,素质培养层。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机、关注计算机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价值以及新的发展趋势,具备计算机文化基本素质。同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登,在后继计算机综合能力培养打基础。第二,思维训练层。该层次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本运用能力为核心目标。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的坡度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尤为重要,其教学内容覆盖不同专业领域。通过C++、VB、Java、Web等面向过程的课程内容引入,以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为主,训练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拓展创新层。其目标是开拓视野、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该层次试图通过计算机硬件、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课程渗透,配合新技术、高层次、新技术等应用实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与个人动手能力,满足专业需求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结论(Conclusion)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互联网
1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概念论述
互联网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计算机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基点,互联网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关键。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指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网络系统中保证信息不泄露,确保数据不丢失,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计算网络安全防范是多方面,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运行等。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保障。这种安全保障既是技术上也是管理上。互联网系统中增强计算机网络抵抗攻击能力是安全保障的最终目的。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和体系化等特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安全愈发复杂化,人们使用计算机会出现计算机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网络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多。计算机网络安全呈现多元化。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有利于网民实现信息传递、交流和互动,在互联网系统中实现计算机信息共享。与之相对应,网络安全技术呈现多元化特征,朝着多系统、多技术的模式发展。另外,网络安全技术深入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呈现体系化特征,开放网络、计算使用背景和环境与开放网络环境相适应。
2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
2.1计算机病毒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有较强的攻击性和传染性,一旦侵入计算机,会阻碍计算机正常运行,往往造成计算机信息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瘫痪。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一种能够实现自我复制的病毒式编程代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病毒具有隐藏性和潜伏期,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前期只在计算机上复制、传染,等达到一定发作条件时才会破坏计算机[1]。最严重的是,一定网段内的一台计算机被感染,同一网段的计算机都会受到影响。此外,有勒索病毒、比特币病毒等。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和繁殖性等,往往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带来诸多难以控制的网络安全隐患。
2.2计算机系统漏洞
计算机运行离不开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运行中,运作系统会产生各种问题。由于系统未及时更新和维护,长时间运行会出现运行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计算机信息泄露,造成一系列损失。对一些不完善的系统而言,网民下载网络软件时,可能带来一些病毒。这是系统漏洞的一个主要表现,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漏洞在一定范围内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能正常运作。
2.3计算机软件问题
对大多数网民而言,生活或工作中会根据自我需求,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下载不同类型的软件。如果不能仔细甄选,没有在官方网站下载,软件往往会夹杂一些无关插件无形中给计算机带来安全隐患。有些软件会捆绑一些病毒软件,这些病毒潜伏在计算机中,一旦形成条件后就会入侵计算机,导致计算机信息或者数据丢失。最常见的是木马程序,网民下载软件的过程也是木马恶意攻击程序的过程。因此,面对不同的应用软件和应用权限,一旦下载和使用操作不当,就会损坏计算机。
2.4计算机硬件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除了受到病毒、漏洞和软件等外界因素影响外,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计算机运行中,计算机硬件可传输和保存外界程序、数据,可将信息转换为网民和用户便于操作使用的一种形式。比如,计算主机、路由器、处理器、主板和服务器等设备,是保障计算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必要条件。一旦这些设备受损,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甚至出现计算机无法执行用户发出指令的问题。
3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3.1应用防火墙更新病毒库
对于一些常见病毒、木马等,可以利用防火墙检测过滤。防火墙是对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防范手段。顾名思义,防火墙可以切断外界不安全网络,从而保障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为计算机用户隔离不安全网络,避免受到其他网络的影响。对于一些特殊网络病毒,防火墙可初步隔离,实现第一阶段审查。防火墙一旦发现计算机出现异常,会自动启动中止操作程序,在此基础上隔离、筛选异常网络和数据,同时,通过网关隐藏计算机用户。其主要原理是在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网关,防火墙利用自带的安全软件过滤和监控数据,只有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才允许通过[2]。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系统综合技术,不仅可以扫描计算机中的数据和信息,而且可以清除一些病毒,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值得注意的是,防火墙应用对网络运行速度有一定影响,甚至导致不能正常上网。因此,计算机需要系统及时更新升级,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从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3.2应用网络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强调的是数据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防范是为了避免数据和信息丢失或泄露。因此,网络安全防范应注重数据加密,有效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保障计算机应用安全。数据加密技术能为计算机数据安全传输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3]。对于加密数据,如果没有相对的解密方法,不能获取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过程中,可以结合数据加密和公开密钥加密,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此外,安全数据技术应用可以安全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等转发设备,比如可以为路由器和交换机设置难以破解的系统管理员密码,从而构建安全的数据传输环境。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网络操作时需要输入口令,同时,应用访问控制技术,避免非法入侵。
3.3应用反病毒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
虽然计算机网络中设置了加密技术,但是仍会存在数据泄露的情况。比如,黑客会针对性更新技术,破译密码,导致文件传输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用户操作中可以安装合适的反病毒软件,利用反病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的检查频率,从而截堵木马或者攻击程序等。另外,可以扫描更新漏洞,保证网络环境安全。人们利用计算机下载应用软件时,下载过程中会有恶意攻击程序改变计算机程序,产生一系列漏洞。因此,可以安装金山毒霸、360安全卫士、小红伞和诺顿等杀毒软件,及时查杀计算机潜在病毒,清理计算机垃圾。
3.4加强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除了外界主动攻击行为外,用户行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较大。用户不安全的上网行为和上网习惯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影响,比如浏览陌生网站和邮件、下载软件不谨慎、利用U盘不科学以及软件置于系统盘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对计算机造成危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要加强计算机用户安全意识,日常维护计算机,使计算机系保持良好状态,保障系统安全和稳定。每个人都应做一个合格守法的网民,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4结语
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用户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提升计算机运算性能,也是为了保护用户信息数据的安全。人们要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使计算机系保持良好的状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做一个合格守法的网民,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运用,而计算机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软件,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开发逐渐变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行业。而受到我国国情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阻滞,因此需要借助于先进、科学的基础架构原理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内涵及特点
计算机发明初期受到体积以及性能的限制,未诞生计算机软件,而伴随晶体管以及集成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其中操作系统软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界面。伴随不断提升的计算机运算效率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需求,目前人们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依据。伴随计算机的不断深入发展给累应用软件在社会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因此急需要开发各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软件。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先进行软件开发后投入使用和以使用者具体要求为软件开发的依据[1]。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软件开发工作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我国众多的大学以及相关专业学校目前已经开设有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业课程,而且市场上的众多软件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覆盖,而社会上有不断出现的新软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以及完善,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呈现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持续性[2]。软件开发之后需要得到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优化,描述计算机语言的时候需要计算机软件,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具有自身的缺陷,其中软件的复杂性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间存在正比例关系。目前我国运用的较为广泛的Windows软件操作系统,人们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常发现软件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经常性地采取一定方案对漏洞进行修补,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逐步完善系统软件问题。除上述特点外,计算机软件的另外一大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目前软件开发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因而不断有新的企业成立以开发计算机软件,其在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的竞争压力。针对此类问题,目前企业需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发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
2计算机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选择
2.1基础构架的原理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工作过程中,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设计基础构架,其中开发软件主要是对特定的逻辑关系予以运用,随后再编写以及组合计算机语言,进而保障某县具体功能能够为特定的工作提供服务。为了能更好的为基础架构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定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软件开发基础架构的扩展性和维护性予以重视。基础架构在当前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是三层结构体系,其主要包括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通过对该三层结构体系产生作用以进行软件开发工作,今儿分离软件的计算机语言、逻辑关系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并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将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予以分别开发;随后再在维护和修改的过程中予以单独的修改[3]。通过对上述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开发软件工作需要重视基础架构原理,在实际过程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有助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以及效果的显著提升。
2.2基础架构的选择
就目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而言,其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系统的工作体系,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了程序编写、需求分析以及维护更新三个环节[4]。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计算机软件的基础构架不仅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良好的软件基础架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编写效率,在工作人员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人员在开发不同的软件的过程中,不同功能的软件需要对软件自身的基础构架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更为合适的软件基础架构。具体应软件基础架构原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语言进行分析,这是因为计算机语言中涵盖了多种的基础架构并能够为多种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此计算机人员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对基础架构予以重新的设计,其仅需要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析便可获取更为适合的软件开发需要。
3结束语
目前,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具是计算机,不同计算机软件的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开展不同的娱乐、工作以及学习等,可见计算机软件的而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初期其功能基本以及结构均较为简单,由一个人单独便可进行开发工作,但伴随计算机及其软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深入软件开发不断复杂化,因此需要结合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而人们广泛运用软件开发基础架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进而达到开发出性能更为全面且更为强大的软件。
参考文献:
[1]向健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拙架构原理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02):70-72.
[2]任佳丽.嵌入式软件自动代码生成和代码整合方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12(04):18-19.
[3]朱南扬.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8(11):67.
关键词:计算机;检测;维修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但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软硬件故障,因此掌握计算机基本维护维修方法已成为应用人员的必备技能。虽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维护手段多种多样,但笔者长期从事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本文弃繁从简避开了计算机维修方面繁杂的理论,将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维修方法进行简化归纳,以此寄望普通操作人员都能掌握维修计算机的方法,简化维修程序,使计算机维修技术得以发展普及。
一、辨识真故障与假故障
平时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中,有很多并非真正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软件故障或者不熟悉某些设置、系统特性而造成的假故障现象。认识下面的微机假故障现象有利于快速确认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检索工作。
1、检查电源线、插座、开关和各外设连接线。各种线、插座开关等脱落、接触不良均会导致设备工作异常,遇到独立供电的外设故障时,首先应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插头/插座是否接触良好。检查微机各部件间数据、控制连线是否连接正确和可靠,是否有松动现象。
2、检查系统新特性和设置方面的问题。很多“故障”现象其实是硬件设备或操作系统的新特性造成的,也有设置方面原因的造成的。例如:显示器设置、硬盘跳线、多了解主机、外设、应用软件的新特性,有助于增加排除假故障发生了故障,首先应先判断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处,而不要盲目断言某设备出了问题。
3、辨识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计算机故障中因病毒、软件损坏、冲突等原因导致的软件故障占有较高的比例,可通过判断计算机硬件启动过程是否正常,或重新安装系统软件等方法辨识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
二、常见硬件故障检测维修方法
1、直接观察法:观察是维修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时运用“望、闻、听、切”四种方法。“望”即观察系统板卡、芯片表面是否有烧焦、变色、开裂痕迹,还要看有无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造成短路)。“闻”即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听”启动时内置喇叭、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道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切”即用手按压各接口和活动芯片,看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另外在系统运行时可用手轻触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观察要认真全面,兼顾设备运行环境和用户操作习惯,有助于对故障准确定位。:
2、拔插添加/去除法:计算机运行的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另外采用拔插添加/去除法也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上,关机将部件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部件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3、替换法:本法是将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同型号外设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部位,使用交换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果没有相同型号的计算机机部件或外设,但有相同类型的主机,则可把部件或外设插接到该同型号的主机上判断其是否正常。
4、比较法: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计算机,根据正常机与故障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5、敲打法: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虚焊的故障时,通过手指轻轻敲击机箱外壳、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点。
6、升降温法:根据故障促发原理,人为改变计算机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可以检验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温情况,因而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在降低微机运行环境温度时,如果微机的故障出现率大为减少,说明故障出在高温或不能耐高温的部件中,可以帮助缩小故障诊断范围。升降温的方法有:室内空调升降温法、关机冷却法、电风扇加速降温法、电吹风升温法、长时间开机升温法等。
7、程序测试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同时随机硬件技术资料较缺乏,靠硬件维修手段如果找不出故障所在,则根据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使用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是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计算机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医院财务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风险意识,不重视在运用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且随着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跟不上节奏。其次,医院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模块居多,容易出现系统漏洞被非法利用,导致管理系统易被入侵,财务数据将面临着被泄漏与篡改的危险,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最后,多数财务管理人员过度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因为计算机能快捷、有效的解决各方面的账务查询信息,例如年底需做第二年的预算时,没有将年度预算细化,只是根据前几年的收支情况做些简单的调整,显然降低了医院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医院财务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与财务有着密切关系,财务人员除了涉及职工的工资、奖金、各项福利,还要及时调整门急诊收费、住院收费项目的价格;除此之外,医院财务除了与自费病人结算,还要建立医保、农保、某些特约单位、离退休保健人员的报表结算;引入计算机系统管理后,这些数据信息都会被统一汇集起来,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处理。
三、加强医院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对策
1.设置访问控制权限
为了防止非权限用户随意查看系统信息,防止财务信息的泄露,需要通过授权来对管理用户进行分级,并以级别为基础设置访问权限。访问者如果要访问数据库,就需要通过数据库直接登录,防止访问用户绕过数据库直接窃取重要信息。此外,信息系统的访问粒度要达到记录一级的标准,比如,只有负责成本核算的人员才可以登录成本核算功能模块进行数据修改,其他人只有查看阅览的权限,没有访问权限的应禁止访问。
2.强化信息中心管理
信息中心不仅发挥着保障系统功能正常运作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责任,充分保护了系统的重要信息。为了保持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现代化与科学化发展的同步性,就要重视信息中心的功能作用、强化信息中心的管理,进而确保医院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规范医院各收费处的工作流程,确保汇集到信息中心的收费信息完整、清晰。第二,建立健全计算机财务管理制度,在运用计算机系统服务病人时,可以禁止访问一些跟收费程序无关的程序和功能,并设定密码加强收费系统管理,对于保密程序要尽量减少接触的人员。第三,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防止系统出现故障或计算机硬件损坏时造成信息丢失。
3.规范计算机财务管理人员行为
计算机系统是由人来操控的,因此,除了要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系统操作人员行为的规范管理,这样才可以增强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具体来说要做到:首先,增强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资料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规范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人员要规范财务信息资料的查阅、调用和编辑行为,不得随意修改,也不得随意将登录密码和操作权限密码泄露给其他人使用;最后,医院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对行为不规范人员作出严厉惩罚。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计算机运用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医院现有的财务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技术运用技能显得有点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组织这些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等科目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加强财务管理知识,善于运用现有计算机资源,这样才可以促进他们的能力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
四、结束语
医院的财务计算机管理是一个各方面让我们去探索、研究与完善的系统工程,加强医院财务计算机安全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医院服务患者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正视财务计算机安全面临的问题,并通过访问控制、信息中心管理、规范操作人员行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对策来加强医院财务计算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葛旭涛.计算机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作用探讨[J]计算机应用,2012(03):23.
(一)强化计算机安保工作
计算机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病毒,企业要想保护计算机安全就要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对计算机中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升级优化与维护,并合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病毒查杀,确保计算机实时联网,以达到对网络病毒变化动态进行有效监控的目的。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工作人员还应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将由于病毒所导致的文件丢失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计算机用户也应掌握一些常用操作小技能,例如安装系统、磁盘分区、诊断与修复一些常见操作故障,这些也是及时有效解决网络故障有效手段之一。
(二)强化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
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文件的内容性质来进行合理的硬盘分区,挑选适合自己使用习惯的应用软件及系统,并对安装软件建立与之同名的文件夹,尽可能安装在除C盘以外的其它盘符上。为了确保安全,对硬盘上的数据也应做好备份,以免因操作不当,误删而带来的损失;如文件夹数量过多,创建重要文件夹时,对重要文件夹应做好标注或显眼的标志。
1.优化软件的运行环境
为了保证计算机能够在安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避免一些外界因素造成的软件运行故障,例如不要在严重化学污染、磁场强、噪音等环境中运行计算机,更不应该在强光直射下使用计算机,避免由于不能及时散热引起的计算机软件故障或系统崩溃。同时在室内也应注意防雷防静电等问题。
2.做好各类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1)显示器的保养。用专业的除尘工具进行清洁,不要用湿抹布进行擦拭,使用过程中做好通风散热的工作,以免机器高温而死机。
2)键盘鼠标的保养。计算机使用当中键盘鼠标是最常用的,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擦拭,日常使用中要防止灰尘、水进入键盘,如果不慎水进入键盘,应抬起键盘,使水析出并擦干。
3)硬盘保养。在计算机运行当中应保证机器的静止,不能随意搬动或大幅度抖动造成硬盘磁道受损或数据丢失,定期对风扇除尘清灰,做好保养工作。
3.强化计算机管理与提高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
企业不仅要重视计算机管理制度的加强,同时更要重视不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这项环节,这也是做好计算机维护和保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体制的同时,不单单要求计算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能力,他们更要具备责任意识。只有相关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确保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便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 常见问题 日常维护 常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225-01
作为新时代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可谓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用具。然而已基本达到全民普及的计算机,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故障问题频频发生,影响着计算机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因此做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依然是目前计算机领域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分析计算机常出现的故障以及出现原因,尝试提出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常用方法,旨在为今后计算机事业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计算机出现的常见问题
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大部分使用者虽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运用技能,但在计算机维护以及规范操作上仍然有不足,这直接导致了计算机故障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性能与寿命,关于计算机出现的常见问题如下:
1.1 使用问题
不少计算机用户由于缺乏计算机的操作常识,没有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往往会导致计算机故障的发生。比如不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开关机,而是直接强制关机,这样的恶性操作不仅会影响到计算机的使用性能,更会损害计算机硬件,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还有一部分用户不重视计算机的保护,在恶劣的环境如雷电、高温、强粉尘等情况下依然使用计算机,雷电造成的不稳定电流不仅会影响到计算机操作的速度,更可能造成计算机的短路,甚至烧坏计算机主板。而强粉尘与高温同样也是计算机使用的大忌,高温不宜于计算机主板的散热,强粉尘会堵塞计算机主机,长期下去会对计算机的电路板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从而引发计算机故障的发生。此外,用户频繁的卸载软件也会影响到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与性能。过多的下载与卸载软件不仅会产生许多垃圾文件,拖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一些流氓软件还会造成计算机的使用bug,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计算机的死机、蓝屏等问题。同时一些用户在不清楚软件性能的情况下就随意卸载装机必备的软件,直接造成了计算机运行瘫痪的严重后果。
1.2 病毒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与互联网黑客的攻击也是造成计算机出现故障的两大原因。自计算机投入使用以来,熊猫烧香、木马病毒等问题便一直如影随形,严重影响着计算机用户正常安全的使用。一旦用户没有安装安全措施便会在无意间造成计算机的感染,感染病毒后的计算机不但运行速度拖沓,常常死机,还会威胁到用户的信息安全。而计算机病毒对使用局域网办公的单位影响更大,局域网内的一台电脑一旦感染了病毒,当电脑运行时,这种病毒将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入侵局域网中的其他关联电脑,从而大规模的传播,窃取或毁坏计算机信息,最终导致局域网的全面瘫痪,严重影响单位办公,甚至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
2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及常用方法
2.1 保持合适的计算机使用环境
要想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增加电脑的使用寿命,就需注意保持计算机使用环境的适宜性。计算机在运行时本身就会产生很多热量,因此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与适宜的温度对计算机的散热有极大好处。另外,标准的电脑桌也是保持计算机适宜使用环境的必要基础。平直的桌面、与其他电器的相对隔离,不但可以避免磁场间的相互干扰,还有利于计算机的散热。
2.2 培养使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使用人员专业技术的不足与安全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计算机售方在出售计算机时就应注意对买家进行计算机安全操作的基础性培训。而以计算机为工作手段的单位更应注意引进专业型的电脑维护人才,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以养成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
2.3 加强计算机防护工作
加强计算机的防护工作是从根本上避免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重要措施。加强计算机防护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防火墙技术的运用。防火墙不仅能及时检测到病毒的传播,在病毒入侵时还能起到有效抵制的作用,以防止黑客、病毒等侵入,为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信息数据的保密提供了保障。
2.4 建立合理的检修制度
增加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与使用年限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建立合理的检修制度。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安全检修不仅能解决计算机已经出现的故障问题,还能预防性的提前知道计算机的运行缺陷,针对性的优化计算机软、硬件,提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有效地避免计算机问题的发生。针对局域网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笔者将相应的防范措施列举如表1所示:
3 结语
计算机的使用在方方面面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针对使用不当和病毒原因造成的计算机常见问题,可通过相应的日常维护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