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报告

时间:2023-09-15 17:3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报告

第1篇

一、主题:了解民生,服务社会

二、对象:全院高职XX级、高职XX级各专业学生

三、途径:开展社会调查。

四、组织形式:以个人或小分队活动为主要形式,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系要提前认真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鼓励学生到未知危险的山区等地进行实践活动。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签订《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责任书见附件)。学生在实践活动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注意活动期间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文明实践,平安返校。

2、科学可行、以人为本原则

实践活动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学生可自主联系相关思政课老师,寻求指导。各系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在实践各环节为学生提供政策和经验上的指导,为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3、合理安排原则

各实践小组应做到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充分准备,恰当分配任务,活动中指定专人作好纪录,对收集的问卷、调查资料等作好整理分析工作。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重点突出特色活动、实际效果、先进典型和社会反响等。同时重视媒体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媒体联系,力争获得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增强我院社会实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六、总结与评优:

1、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个人或小组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交一份调查报告和实践地接收证明到本系(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调查报告格式和暑期实践报告撰写见附件)。

2、各系认真进行总结,每个系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均需交一份社会实践总结。同时附5张以上数码照片(照片要求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并配有照片注释)。

3、思政课部将召开全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会,会上请各系推荐优秀团队和个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会上同时进行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及个人的表彰工作,并组织部分获奖者赴韶山、南岳忠烈祠、屈子祠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社会调查活动。

七、参考选题: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围绕以下选题开展,也可另拟选题。

1. 城市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2.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4. 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

5.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

6. 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实施及农民满意度调查

7. 同学家乡所在地科技、文化、教育、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调查

8. 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9. 赴上海世博园考察参观活动

10. 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1.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2.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13. 公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问题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趋向调查

16. 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7. 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8. 家乡之最调查

19.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20. 调查湖南人才市场动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1. 家乡普法宣传调查

附件1: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

附件2: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

附件3:调查报告格式

附件4:暑期实践报告撰写

第2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同时还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我国诚信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诚信缺失的现象对大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特别严重,所以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加强大学生自身诚信建设,使诚信教育变“他律”为“自律”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应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循序渐进地转向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诚信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其他的道德规范一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学校需要利用各种途径把这种约束功能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仅靠思政课教师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他们必定会逐步摆脱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而在生活、学习、工作、自我意识等各个方面谋求自身的独立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

(二)实践机制

包括民办高校领导者以及教师自身实践;课堂实践;校园文化实践;社会实践。以民办高校为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注重对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对学生育人教育以及诚信教育这一方面投入缺少,领导者个人首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诚信办学,在教学评估以及教育收费方面能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公正、透明。同时,民办高校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比如,在奖学金评定方面存在内定现象,还有泄题、漏题现象,民办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诚信素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领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研究的不正之风,塑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之风,为广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课堂实践: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占大部分,几乎没有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抵触和反感,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结合时代特点,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实际,宣传诚信教育,有效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经常组织诚信调查活动,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做准备,组织诚信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让学生多领域了解诚信,多层次探讨诚信,对诚信言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转化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构建诚信品质。

校园文化实践:同时依托“两课”,组织以诚信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党日、团日、班日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或者演讲比赛,在新生入学时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要求大学生从平时做起,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助学贷款做到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学校应有意识地设置能够体现诚信文化的宣传栏和标语牌,让在校学生经常受诚信文化的熏陶。利用报纸、广播、网站、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诚信文化,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批评校园中存在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失信行为,倡导人与人诚信交往,为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学校可以加强与电信的合作,使学生在校园上网时登录页面就是宣传诚信道德的内容;校园内部有关网站也应该专设诚信频道、专栏,面向学生征稿,并接受学生点评,让学生参与到诚信建设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空间来认识诚信、交流诚信,在互动中形成信任、诚信、合作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结合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实践,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真正体验诚信教育。基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暑期参加学校招生实践的基础上,带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诚信招生;同时学校团委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应利用暑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诚信养成、锻炼的舞台。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无人售报活动,组织学生在街头商场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促进自己诚信意识的培养[2]。

(三)制度建设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是自律,而在高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他律。当然高校建立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是在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规范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规范的权威性,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裁,以法律权威维护诚信的地位,保障被侵犯主体的应有权利。其次是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加大诚信建设的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诚信法规的建立健全,使诚信具有了威严,强化了人们对诚信的理解,规范了人们的处事习惯,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及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载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包括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情况、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学费交纳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并实现电子化管理,方便学生、家长、就业单位及时查询,同时应建立配套制度比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在学生就业时,诚信档案将随学生的毕业推荐书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的建立对学校及以后的就业单位及时查询大学生诚信状况提供了方便。这样会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无形中产生自律约束,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四)监督机制

首先学校在诚信档案及诚信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综合测评挂钩,对诚信状况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情节严重的可开除学籍。其次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将大学生诚信状况经常在学校公示,对大学生起到警诫作用。在这需要提出的是,高校建立的这些奖惩制度必须落实到实践上,制度建立了就必须落实,不能学生一犯错误,就写个检讨,而不按照制度当中建立的惩罚措施进行,这样制度就没有威慑力了。

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齐心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从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教育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大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是个别家长自身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对子女进行了不恰当的观念引导,同时家长不诚信的行为也会对子女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子女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所以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辅导员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诚信教育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学生通过学习、校园生活以及参加交友和社团活动、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开展诚信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学习上,教育学生勤奋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以积极上进的精神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交友上,教育他们真诚、宽容和关爱,实现心灵的交流、友谊的长久;恋爱上,教育他们要真诚相爱、忠诚尽责;在助学贷款中要信守合同、按时付息、按期还贷,在各类活动中遵守规则恪守诺言,负应有之责等。在家中家长应以自己的认真务实、信守诺言的良好行为为孩子诚信树立榜样,并以自己诚信行为引导子女的健康成长[3]。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产生的效果

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立之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突出表现在学业方面,经济生活方面、就业方面。

学业方面:在民办高校中,学生在课堂出勤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迟到旷课现象,还有人通过花钱雇人的方式来应付任课教师的日常考勤来获得平时成绩;同时民办高校的考试风气尤为不好,考试作弊成风,学校建立的考试规章制度根本没有什么效果。自从大学生诚信机制建立实施以来,课堂出勤率高了,同学们都能按时上下课,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调查报告,直到最后的毕业论文,大多数同学都能按时独立完成。

经济生活方面:大学生恶意欠费、长期借贷不还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管理的新难题,为了保证家庭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大学生贫困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政策,这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来说是雪中送炭,但同时,有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为了获得这些奖助学金,就伪造贫困材料,夸大自身贫困程度。大学生诚信机制建立实施以来,还贷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校奖助学金的申请与发放也都能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开、透明了。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 信用风险 风险防范

一、大学生信用卡发展现状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1]大学生信用卡,就是银行在普通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大学生群体发行的 以大学生为持卡人,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并且规定不同层次大学生有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2]

大学生信用卡种类多样,2005 年 5 月,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首张龙卡名校卡, 即浙大龙卡, 向浙江大学在校师生和全国各地浙大校友公开发行。2005 年 10 月, 招行推出了国内首张面向全国发行的双币大学生信用卡“Young卡”。大学生信用卡蓬勃发展,2010年12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发起的中国大学生理财与信用卡观念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每4名大学生中就有1人持有信用卡。部分大学生信用卡叫停,由于缺乏自制力和还款意识薄弱,许多大学生透支后无力还款,不得不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

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银行基本上是在提供免费服务的。但是,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商业银行会为了盈利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消费。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缺乏还贷能力。因此,银行赢利性不强。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的特性和大学生群体本身收入的局限性形成了鲜明的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信用卡风险问题。大学生信用卡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信用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个人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指持卡人不能或不愿按照信贷协议约定偿还本息,从而对银行经营造成伤害的可能性。[3]据某发展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信用卡欠款人士中,18―20岁年龄段的占到80%,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是违约高危人群。[4]大学生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形成跟大学生本人和发卡机构都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大学生本人方面来说,首先大学生本身就是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并不具有稳定收入,还款需要依靠父母的收入,所以欠缺还款能力。其次,大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消费结构,他们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渴望得到最新产品。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发卡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5]比如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信用卡授权无法进行或由于模型和策略的贯彻执行程序出错而导致决策错误,或者由于欺诈者盗取他人身份信息申办信用卡或盗取他人信用卡或卡片信息进行伪冒刷卡的行为。操作风险从总体来说是跟发卡机构有很大关系的。发卡机构的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操作风险的大小。

(三)欺诈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欺诈风险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欺诈行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会对银行做出欺诈行为。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取更多的透支额度,谎报家庭的收入状况;更有甚者,伪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蓄意诈骗银行资金。[6]这类违约者认为自己能够负担起自己的消费,但当还款期限到来时却不能足额还款,造成所欠金额越来越大,以致最后无力还款只有违约。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就目前法律来看,对发卡行和持卡者都存在风险。对发卡行来说,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因此银行向监护人追偿缺乏法律依据。从发卡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规定来看,尽管银行对大学生所在学校要求很高,对学历也很看重,但只要符合学校筛选标准,获得一张学生卡相对容易。

三、美国与中国大学生信用卡的比较

(一)信用卡使用普遍程度不同

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人均持卡约10张,在美国人的日常开支中80%以上用信用卡支付,现金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中国信用卡才刚刚起步,中国是一个储蓄的民族,从老一辈到现在一代,都非常喜欢储钱。所以在中国信用卡的使用并不普遍。

(二)硬件设施方面完备程度不同

在美国信用卡POS机是每个店必须安装的设备了,不论是大到沃尔玛,还是小到便利店,普及程度相当的高。在中国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投入,现在中国很多小型便利店都不设置POS机,直接现金方式交易,这大大影响了信用卡的普及速度。既然中国要搞信用卡,那就先要从硬件方面完善,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以为后面信用卡消费做铺垫。

(三)信用卡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美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后,如所购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对劳务质量不满意,与商家交涉未获满意解决时,消费者可与信用卡公司联系,拒付已用信用卡结账的欠款,避免劣质商品和劳务的坑害;信用卡丢失或被盗,信用卡持有人立即向发卡公司挂失后,信用卡被人盗用欠下的所有债务,原持卡人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中国法律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

四、我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防范

(一)控制好消费额度

将消费额度控制在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承受水平上, 降低消费过多而无力还款的可能性。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 增加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在发生很多不定期消费的情况下, 由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以外的收入偿还贷款,保证其债务的偿还。加强诚信管理,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 有关部门应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 加强执法效率, 对恶意透支的不法分子予以严厉的惩处。同时表彰信誉良好的公民, 可设立类似“诚信标兵”的称号, 并记入个人诚信报告。建议学校根据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大学生诚信状况记入档案。[7]

(二)做好发卡前的预防措施

银行在向大学生发卡前应仔细研究在校生的还款能力和冲动性消费行为,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强调风险控制能力。作为发卡银行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知情权,让大学生自己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办理信用卡和自己是否拥有及时承担透支还款的能力。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商品多属于底值品,银行应该对偶尔出现的购买高假物品行为或者连续购买高价物品行为进行跟踪,询问,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持卡人,以确定是否属于大学生的正常消费,及早发现风险。 加强对大学生的检查监督,对还款较差的大学生持卡人,按时告知需还款情况及可能的后果,以防范大额透支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对已发放卡的大学生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

银行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资信定期复查和评估以及对信用卡帐户交易情况进行监督,即使发现风险隐患,防止恶意透支,减少风险。银行在严格审核大学生申请人的资信资料后,对于同意受理申请的申请人建立个人征信资料档案,根据持卡人的信用活动记录,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商品多属于底值品,银行应该对偶尔出现的购买高假物品行为或者连续购买高价物品行为进行跟踪,询问,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持卡人,以确定是否属于大学生的正常消费,及早发现风险。

(四)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 建立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并随着大学生消费和还贷情况的变化,相应降低或者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等级和额度,从而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信息齐全的信用档案。中国所有参加银联的银行都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商业银行可以把那些恶意欠账不还的大学生纳入 “不诚信大学生”数据库,银行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所有银行和企业单位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查到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这样,就会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 即以后能否办理信用卡、房贷和车贷首付额度以及支付利率。目前, 上海市已经成立了“信用信息库”,几乎覆盖全上海市。

参考文献:

[1] 林功实,林健武.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华.大学生信用卡能走多远[EB/OL].中国金融网,2006,10.

[3] 迟国泰,许文,孙秀峰.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6,34(4).

[4] 闫晓凌,杨婉婕,刘国华.大学生信用卡的营销与风险分析[J].商业文化,2010,(10).

[5] 张欣.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5] 张欣.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制研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

[6] 刘英,马庆敏.信用卡风险管理浅析[J].商业现代化,2007,(5).

[7] 何焱.大学生信用卡营销及其风险管理浅析[J].今日南国,2008,(91).制研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

第4篇

有关大学生的调研报告一: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

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有关大学生的调研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及其他学院部分人员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两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两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38,、22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26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70%;大二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50%~70%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3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80%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60%的人表示以后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约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化妆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6%,其次是服装30%,数码产品占了20%,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有3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月一次以上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33.5%和22%。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8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第5篇

市场调研报告创作指南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专门性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 调查结果摘要;

⑵ 调查目的;

⑶ 调查方法;

⑷ 统计分析(包括各种软件、报表、图形);

⑸ 结论和建议;

⑹ 附录。

一般性报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 调查结果;

⑵ 建议;

⑶ 调查目的;

⑷ 调查方法(简单介绍)。

要撰写好市场调查报告,必须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的原则、格式及步骤。

二、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原则

1、要客观真实

调查报告的内容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调查资料。

2、 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

在语言表达上要求文字简练,数字准确,能够尽量用图表说明问题,使人容易理解。

3、 结构上要完整严密

调查报告要求中心明确、突出,结构完整、严密,材料与观点统一。调查报告能够回答调查任务中规定的问题。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市场调查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一般是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1、题目

题目应该醒目,一般应打印在封面上,包括:

1该项调查的标题。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单位和问题。

2委托方和调查单位的名称、地址。

3调查报告的日期。

2、目录

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使目录列出调查报告的主要章节和附录部分。

3、概要

概要部分是本项调查的简明介绍,在这部分内应指明:

1谁委托该项调查或要求进行该项调查。

2说明该项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3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4调查的方法,例如市场调查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用询问法还是观察法或实验法。另外在资料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作简要说明,并对选用方法的原因作说明。

5表示调查人员对这项调查的态度,以及对提供帮助的个人或机构的感谢。

4、正文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

包括:

1调查目的的详细陈述

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调查人员应当指出该项调查的目的和范围,以便阅读者一目了然,准确地理解调查报告所叙述的内容。

2资料收集的具体过程

1)资料收集的方法。

调查人员应当详细地介绍他们在搜集资料时,所采用的方法,还应当说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无法克服的问题。同时,附录内应有一份空白调查问卷。

2)资料收集的技术。

例如是采用抽样调查还是采用典型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应当详细地指出如何选择样本、样本数目及其代表性。

3调查结果

调查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解释调查资料,以使用结构严谨和有效的方法得出调查结果。为了更有效形象地说明问题,调查人员通常采用表格和图形的形式,再加上一定的分析说明。例如,影响某种商品消费的因素调查得出:有消费者购买力因素,市场竞争情况,该商品的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销售网点的分布等等。用图表的形式就能清晰地反映出该项调查的结果。每一种影响因素各占总数的百分比。

5、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的介绍是调查人员所得资料的简明描述,结论才是调查人员在仔细研究和分析所有资料后得出的判断。结论和建议是撰写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在准备建议时,调查人员应有明确的态度,选择实事求是的观点,应以调查结果为基础,不能受感情或预感所支配,应尽可能简洁、准确地说明建议,易于决策者理解,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

6、附件

附件是指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附件通常包括数据汇总表、原始资料、背景材料、空白的调查问卷、第二手资料来源的目录等等。

2016年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大学生消费调查

近些年,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也以其特殊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希望用真心给自己也给尽可能多的同龄人提供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结构。于是我们设计并组织了这次名为关注自己,关

注未来的团日活动。

首先,为了解同学们现有的消费结构,我们精心制出调查表,分别对洛阳师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业高专3所高校的学生作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城乡女生,其消费结构就千差万别。下面我们针对几个典型问题列表说明:

家庭月收入

美发护理等消费额

买学习资料或课外书情况

对兼职工作的态度

对消费的态度

对消费的顾虑

城(女)

70为1000~3000元

27较多

55愿多花钱买课外书

48感兴趣,42认为无所谓

88会货比三家

31心疼父母的血汗钱

乡(女)

66为1000元以下

7较多,21从没想过

60愿多花钱买学习资料

74对此感兴趣

69会货比三家

62心疼父母的血汗钱

由上表,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城比乡的大学生消费高,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更注重形象外表,且较学习资料更青睐课外书,而农村大学生则更愿意买学习资料。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书种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而在做兼职工作方面,城乡的观点互融,但细察一下不难发现,农村较城市对兼职工作感兴趣的更多,他们认为这是绝好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又有一比收益,何乐而不为?而城市的则对兼职工作不那么感兴趣,42的人甚至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况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很多同学会将这个时间选在大二,但比较一下也会看出来,来自农村的同学出于种种原因(多半是经济)的考虑,把时间贯彻整个大学生涯的也不少,约占20~30。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声,62的人的消费顾虑是心疼父母的血汗钱,而城市的消费态度则更倾向合理性,69的人会做好计划在消费,但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

上表仅是城乡的突出对比方面。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比如:现实消费来源80以上多由家庭给予,而同学们理想的消费来源确是包括了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看来,多数大学生已有自力更生的意识,况且,60~70的大学生对现在花父母的钱心有愧疚,希望以后偿还,毕竟,在西方,18以后父母都已放手让孩子独立了。另外绝大多数学生能控制消费,少有透支现象。再者,情感消费也是大学生投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恋爱、娱乐、旅游``````虽然仅占全部花销的10左右,但却永远不会退出被消费的舞台,只是在手头紧时会减少,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次,我们也了解了大学生对购买正版书和环保产品的态度,看来对正版书大家的态度也是分成两派,且势均力敌,正/盗版各有一半左右的支持者(支持正版的略多)且70也只是偶尔买正版,看来,正盗版也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大学生理应维护正版,可不扉的价位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现如今,大家对奖学金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以往的请客送礼之风得到了遏制,60的人选择存起来备用,而农村大学生甚至有20决定寄给父母。再一点,两处大学生买商品都更重质量、价格、和服务态度,且大多数会货币三家,对品牌的追求似乎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狂热。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还不够高,买到三无,30左右会找商家换,32自认倒霉,仅5会选择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看来,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而城乡男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女大学生大致相同,但在兼职工作方面,男生却呈现出与女生相反的现象:城市男大学生支持整个大学搞兼职的远多于农村,约占47。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还对其消费的主流场所:饰品店、超市、网吧等处进行了调查走访。从中了解到:女大学生是饰品购买的主流群体,约占总数的90,而小商品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就是款式和质量,要求品牌的不是很多。看来这与我们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而超是消费这一块,女生最欢迎的是零食,男生则偏爱体育用品、酒、饮料等。网吧消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不论校内的或校外的,走进里面,我们发现80以上的人都在打游戏、聊天。通过对方方面面的调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大学生消费结构整体上是合理的,

2016年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2009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

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6年至2009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09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06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07年涨至2300元/㎡,2008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09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9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06年--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06年完成22万㎡;2007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08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2002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08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2008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2009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救市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2009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和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增加了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榆林房地产市场较快回暖。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06年-2008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06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01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2005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20062008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2009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2005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2009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2006到2008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2006年至2007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2007年至2008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2006年的2050元/㎡上升到2008年的2394元/㎡,上涨了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2008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2006年2008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2006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2008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2008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2009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08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08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06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见表7):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6年2007年房地产税收呈平衡增长态势,净增加1976万元,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2008年房地产税收7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入库9877万元,较去年同期6024万元增长的63.96%。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税收总额6256万元,较去年5349万元同比增长16.96%。

此外,房地产业对就业增长、相关产业的拉动等作用也非常明显。

从表8可以看出,2006年全市房地产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87%,房地产税收对全市地方税收贡献较大,2007年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2.53%,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净增加了198万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进入2008年,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全年完成711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18%,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所占份额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行业税收完成6256万元,同比增长16.96%,占税收总收入的1.21%。

四、对规范我市房地产的几点建议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配套性强、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榆林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对于推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榆林房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强化政府在房地产业中的政府职责,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稳定房价,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要在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基础上,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普遍都能接受的水平上,要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一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要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来平衡房价,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规划建设时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真正起到抑制房价作用;又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投放数量;既要满足城市低收入价层的住房需求,使他们住有所居,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宜过分扩大保障范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破坏市场发展规律。同时要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子,科学合理供给,引导房价涨幅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二是定时房地产有关信息制度。要建立准确、真实的房地产统计信息渠道,用准确的信息数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房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要对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科学掌握购房需求信息,对购房的数量、户型、面积、位置、价格等相关统计信息进行定期,防止盲目建设,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解决供需矛盾,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权威、科学的获取信息的平台。

三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目前,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9个,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开发企业12个,三级资质开发企业31个,四级资质开发企业73个,暂定资质开发企业13个,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仅占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三成左右,且房地产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方面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太多也造成了监管上的难度和压力。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一些诚信守法好、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认可度高、经营效益好的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他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造就几个全省、全国的品牌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充分发挥在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对那些经营管理差、技术水平低、有名无实且经营业绩差的小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或进行转产、资产整合,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优势,另辟生存发展空间。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秩序。要严格依法查处小产权房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的违规房产。在国家未出台小产权房处理有关政策之前,对已建成并使用的要进行详细登记备案,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取缔,以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秩序。

2、加强土地管理,确保房地产业的土地供需平衡。国土资源部今年上半年为回应广大网民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质疑,调查了全国有代表性的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的类型,620个案例中,销售房价最高的为45000元/㎡,最低为1130元/㎡,地价占房价最低例为5.3%,最高为58.6%。620个案例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3.2%,356个项目比例在15%-30%之间,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总数的78%。土地价格在房价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一定要加强土地监管,确保土地供需平衡,以抑制房价不合理上涨。一是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提高土地统征、储备和管理的能力,搞活土地二级、三级市场。依法打击非法炒买炒卖土地行为,盘活已出让土地,促使存量土地加快开发挖掘闲置土地的潜力。对闲置土地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和法律精神,严格按规定收取闲置费,闲置满两年以上的土地要无偿收回,打击奸商囤积土地谋取暴利的行为。二是规范土地市场,加大对划拨用地的监管力度。对因企业破产改制、单位拆迁改造等,对原划拨进行开发的,必须按原土地用途开发;如果要改变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必须由政府收购储备,进行招拍挂出让;对以其他方式变相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必须严肃查除,坚决制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三是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税费征收政策,防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四是做好征地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供地,从而稳定地价。五是压缩个人住房贷款,提高房地产公司银行贷款的门槛,从而预防房地产投资过热。六是信息要透明、公开。政府要及时公开土地供应信息、土地闲置空置信息、政府储备土地信息、房地产销售信息、房屋租赁信息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情况等信息。七是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房地产抵押登记审批,对评估失真的抵押贷款不予审批登记。七是做好宣传工作。降低社会的心理预期,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有效抑制投资需求和超前需求。

3、开发理念要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房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开发理念要与榆林发展同步。榆林城市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使其暂时无法与同类发达城市的开发理念直接接轨。鄂尔多斯市现在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超过北京、上海,创造了中国的奇迹。鄂尔多斯市除了能源的推动外,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强势增长也功不可没。据统计,鄂尔多斯市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多,远高于榆林房地产业18.7%的比重。未来要使榆林房地产飞速发展,必须首先加快城市发展,让先进的开发城市理念进入榆林,带动榆林房地产更好地发展。榆林房地产开发必须顺应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走整体性、规模化发展之路。其中,政府必须强化其总体规划功能,否则必然导致开发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整个产业必然朝着品牌化的道路发展,其中尤其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和营销能力上。随着房市的日益成熟,消费者也是日益理性化,尤其是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着消费者必然倾向于投资那些愿意为消费者长远利益负责的开发商。所以,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重视品牌在营销中的重要性。随着市民对房地产开发品质要求的提高,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一方面在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地段、交通、规模、配套、价格、环境、户型以及今后的物业管理这些都要精心考虑。另一方面也要完善今后服务意识,做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进行细致准确的产品定位,并采取多种销售手段,把目光转向售前、售中、售后各个阶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创新。

4、公开税费项目,规范税费征管行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税费三项合计流向政府的收入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59.42%。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向房地产企业征收的税费共50余项:

其中一些项目的收取比例弹性较大,这就给某些政府权力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财政收入,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因此,政府要组成清查组,对所有税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国家、省上明令规定缴纳的税费项目予以保留;对一些地方性或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相悖的要予以取缔,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减轻开发商负担,增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动力。

5、加强城市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住房的社区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作为消费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务员群体也位列其中,对住房配套问题给序了相当大的关注,买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榆林开发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但诸如中小学、蔬菜市场、金融等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买房的积极性。随着市委办公小区等一部分党政机关办公大楼的相继投入使用,必将对榆林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是购房置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和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和改善居住的环境和居住条件。

第6篇

关键词:网络;高校德育;自媒体;舆论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92-03

网络作为时代与科技发展的产物,充斥着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高校德育工作亦利亦弊。一方面,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以及共享性对于提升大学生民主独立意识、丰富高校德育内容、创新高校德育手段起着推动作用[1];另一方面,网络这一缺乏法律道德约束的 “无他律、无认证、无界限”的三无放纵环境正在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身心健康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难度。

一、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

网络对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其带给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高校教育者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高度关注:

1.网络引发校园学术信任危机

如今,大学生网络作弊、网络侵权、论文造假等问题不绝于耳,网络的便捷性及其资源的共享性无疑为大学生的这些不正当行为提供了渠道。此类学术腐败现象有损校园学术氛围的纯洁性,引起了社会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质疑,造成了高校学术信任缺失。此外,调查表明,当今高等学府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大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每年受处分、被退学的大学生有80%左右就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醉心于所谓“电子竞技”而荒废学业[2]。由于缺乏正确使用网络的认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沉醉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而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挂科、缺勤、造假以及抄袭等现象使得校园学术氛围日渐淡化。

2.网络诱发大学生身心健康毒瘤

随着全球“网络高速公路”的建设,网络迅速普及,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而又自由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消除身份、等级等一切差异,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据《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 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方面的困扰。大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成长的过渡期,乐此不疲地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也极易脱离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学习活动,久而久之会形成人际交流障碍、责任感缺失,影响心理定位以及人格塑造。

3.网络造成大学生道德观念下滑

校园网络犯罪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些大学生以营利为目的,窃取网上用户的个人资料及账户信息,对网站进行蓄意破坏,恶意散播违法信息,进行网络犯罪活动,给校园安全甚至是社会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网络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无他律”环境和现实法律管制督察的欠缺为大学生摆脱现实生活主流价值观的束缚提供了条件,使其道德观念行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网络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偏颇

大学生的道德结构处在不断吸纳、变化和发展中,网络中文化的多元性、无政府性恰恰迎合了其追求所谓自由、平等及自我的心理,但其中一些与传统主流思想相悖的消极思想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结构失衡,影响其情感认知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世界缺少法律道德的约束,信息繁多,复杂违法、反道德的信息遍布,心智仍处于塑形期的大学生难以甄别信息的是非,从而极易受到道德侵蚀而错误行事,形成偏颇甚至是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二、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要求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要求,则依赖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养要求。因此,从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需求入手,才能明晰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大学生培养自身思想素质提供方向,解决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问题。

1.思想道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任务繁重”。在推进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下,企业对于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是企业招聘人才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个人的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企业之所以如此强调思想道德的原因在于,人才的思想道德情况决定着整个企业的根基,决定着企业发展前行的远近。有关数据表明,超过50%的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的诚信、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等思想道德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注重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第7篇

关键词:大学基础课程教育;大学生就业力;影响

G642

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并非由某一种要素所确定,几乎涉及到了二十多个要素,主要包含了人际关系、理想信念、身心健康、团结协作与创新、职业道德等等。随着现代化对人才需求模式不断转型,因此大学教育就要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宗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大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当然这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而基础课程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基础课程教育对就业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一、开展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

基础课程教育是素质教育之基础,更是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社会因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不断调整,职业岗位也时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不可能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转行、跳槽r常可能发生,即便个人也无法预知个人的未来。因此仅仅掌握一项技能,自然也就无法适应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基础课程,必然会给创业、转岗做好准备。现代化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我国现阶段教育来看,很多大学开设了基础课程,尤其是社会伦理课、人文素质课,对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民族观念等各种政治思想素质,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勤奋、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也需要基础课程教育。

二、大学基础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

依据用人单位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如今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最受重视与欢迎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具有健全的人才,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非常乐意服务他人的品质;

2.具有扎实的技术专业基础及良好人文修养;

3.具有实干精神及敬业精神,具有极强的诚信与责任心;

4.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6.具有一定的逆境应变能力及生存能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渠道并不是唯一的,可以从多个渠道进行探究,但是从大学生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就业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与优势。

(二)设置基础课程教育提高对就业力的影响

从前面分析来看,在大学阶段开设基础课程教育对学生就业力具有极大影响。但是基础课程教育也必须要具有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大学教育现状,而开设基础课程教育应该更灵活,调整教学目标,而教学途径和手段也要多样化。

1.灵活开设基础课程;如今各大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比较多,主要是应用类型课程,包含了信息技术、数学、应用文写作及公共关系等等。而基础课程划分成为了必修和选修两种模式,必修的基础课主要为应用课程和体育、德育等课程,以此满足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兼备的合格人才。同时在此基础上,大学还灵活开展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质课程,例如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书法集交际礼仪等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设定相应素质拓展考察方式,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及潜在目标。

2.合理调整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从许多大学教学现状来看,一些大学生所教授知识和社会需求上有些滞后,因此一些学生时常属于一种茫然状态中。对专业知识都抱怀疑态度,对基础课程更是不屑一顾。因此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实况,调整基础课教育的目标。比如学习思想政治课时就应该少讲一些高深理论知识,重点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大学英语也不能够盲目追求考试过关率,而要将日常口语对话与专业英语教学作为重点目标,课程内容上要以岗位需求作为开发主线,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体系。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语文教学就要以提高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要善于和人进行交流沟通,而体育教学也不能够一味追求竞技水平。重点要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不怕吃苦、团队协作及奋勇拼搏之精神。

3.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理念,加强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基础课程大多适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工具模仿职业工作情景,或者直接去企业实习基地实习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形式主要分成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比如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课时,就应该开展竞聘演讲、习作互评及模拟致辞等模式;而心理健康课开展活动时,就应该开展小型心理情景剧或者小品表演等;思想政治课的活动形式主要包含了专题汇报、专题案例、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课外活动应该让学生通过假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活动化教学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转化成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情趣性,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结束语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就必须要构建“大学生素质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加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教育。通过对基础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解读,为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时展理论支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陈向平.高职公共课程改革走出困境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7).

第8篇

美国学者安德森于1982年提出了理财教育的概念,理财教育指的是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订详尽的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理财教育在很多发达国家实施较彻底、发展较成熟,大部分的学校都把理财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理财价值观、理财理念和理财心理的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分析缘由,才能更好地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理财教育。

一、理财教育缺乏原因分析

(一)理财教育观念落后

主流传统文化引导人们重在公义而不在利益。对金钱、财富、商业行为一直采取贬抑、鄙视的主观态度。古人以士农工商的次序排列,从商者被置于社会的底层,且常常被贬为奸商。社会生活中人们以做事为人言利为耻,将谈论金钱视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严重束缚了对正当利益的追求。尤其对学生而言,读书学习被认为是第一要务,对理财教育则重视不够。

(二)学校教育管理引导缺乏

初等教育阶段,学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更看重对学生智商的培养,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和财商培养根本无暇顾及。而高等教育阶段,种种原因导致理财教育缓慢前行。近年来,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相继在保险、金融等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了与个人理财相关的保险、财务、税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金融系等也开设了理财规划方向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培训。但是本科生方面的个人理财教育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一定的理财教育的通识选修课,对学生财商的教育引导也是浅尝辄止。

(三)家庭成长环境制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家庭的理财意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在显性与隐性中对孩子理财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家长认为,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内涵就是男孩子在成长阶段要吃一些苦,金钱看管的一定要严格,不能形成一些恶性。而对女孩子来说,养尊处优的生活能够更好地让她在社会上生活,不至误入歧途。这些观念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成长放在自己定制的笼子里。孩子的生活、消费被父母全部承担,避免了孩子成长应该经历的“挫折”。未经历风雨的子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财常识,缺乏理财能力。家长的过度操纵,导致理财能力严重滞后。

二、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理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以达到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大学生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网络杂志Engauge在2003年发表的21世纪数字化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把理财素养作为21世纪的重要素养之一,其定义经济素养为对经济问题界定、选择对策、消费、从中营利以及分析工作动机的一种能力,又指能通过收集组织经济事件,对经济形势和公共政策变化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自己有限的金钱,力争具备财产性收入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素养。

(二)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财商

我国著名财商教育专家汤小明先生认为:财商是指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财富)的能力。财商(FQ)、与智商(IQ)、情商(EQ)一道被称为现代经济人必备的三商。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中涉及的理财项目也越来越多,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做好合理的分析,是大势所趋。大学生理财教育首先改变的就是财富观念。即对财富和金钱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纠正中国传统教育关于财富的认知误区。大学生理财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财实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形成财富的有效积累。

(三)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理财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有合理的回报。父母供养培育子女读书上学,学生对父母要承担起其应该担负的重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同时理财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生源地贷款、通讯承诺业务、信用卡等的有效合理利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担当意识、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的形成可以让大学生终身受用。

(四)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大学生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也需要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包括金钱方面的关系,如何合理开支生活费用、如何寻找、判断市场机会合理配置暂时闲置的生活费用、如何利用市场机会创造自己的个人收入等等。招商银行《2011年中国大学生财商调查报告》,该调查在全国25个城市90所高校发放了2 000份调查问卷,同时还对100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问。报告发现,当代大学生财商总体正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但是也存在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失衡”情况。《报告》执笔描摹了四类典型“财商失衡态”族群,即“温室族”、“财盲族”、“懒惰族”和“月光族”。“温室族”比较缺乏财商观念、理财意识,以及对于财富未来的紧迫感;“财盲族”则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懒惰族”懒于做出理财实践;“月光族”难有节余,难以进行投资理财实践。调查数据统计显示,5.1%的大学生无法保证收支平衡,7.9%的人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收支问题。但事实上,由于大学生对通货膨胀等重要的经济环境变化缺乏清醒、充分的认识,即使“收支平衡”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富健康。虽然91.8%的受访者承认理财的重要性,但有储蓄意愿的受访者却仅为35.9%,尝试过金融理财的更是低至8.2%。这种反差,恰恰表明大学生受访者的“理财意愿”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在尝试将节余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投资了股票。而基金、保险、债券等相对来说更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却乏人问津。由此可见大学没有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平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

三、关于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协调各个部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第一,邀请理财相关领域的专家(股票、保险等)开设通识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了解必要的理财常识。第二,重视理财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理财知识竞技活动,参与模拟投资活动,到保险金融机构见习。第三,充分发挥大学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消费、理财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理财知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第四,高校结合社会理财机构的师资力量到学校进行宣讲,召开专门的理财讲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家庭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消费的主要环境,家庭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该着重做好教育和引导。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应该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教会理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节传递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应该效仿犹太人关于钱的教育,有基本原则遵循: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第三,让孩子知道,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挣,不可以伸手向别人要。第四,让孩子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却是伴随终生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灌输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责任。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在自身学习提升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83-0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困扰高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要问题,从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600万人,至2015年已经高达749万人,增长了近25%,而初次就业率每年只维持在70%左右,有大量毕业生未能成功就业。一些大学生勉强可以找到工作,但是期望岗位与个人匹配度偏低,智联招聘在2015年的应届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约四成毕业生所找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相比之下,只有一些排他性较强的专业例如医学、管理学等,就业对口率超过60%。除此之外,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背后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企业打着“高薪”的旗号却找不到满意的员工。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通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来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体,是一系列能力的组合,不同能力的组合即形成了不同的能力Y构模型。Knight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构建了USEM模型,该模型由4个要素构成,即理解力、关键技能、个人品质以及元认知能力。[1]美国培训与开发学会ASTD通过实地研究和电话调查,发现成功就业所需要的条件有基本能力、沟通技能、适应性技能、开发技能、群体效果技能。[2]英国两位学者Dacre Pool和Sewell指出,就业能力的构成应该包含专业知识、认知和技能、通用技能、情商、职业发展知识、社会工作的经历。[3]

国内在这一方面也有许多学者做出了贡献:贾利军、管静娟等人将就业能力划分为3个主要维度,即社会兼容度、就业人格和准职业形象。[4]王静波、王翡翡等人基于雇主视角得出就业能力包括人际能力、个性品质、职业发展能力、通用技能、处理能力5个维度。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该结构比前人多了“职业发展能力”这一新维度。[5]乔坤等人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包括职业条件、职业意识、职业能力3方面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6]

本文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3个维度,即个人素质、基础就业能力和扩展就业能力。个人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诚实、责任意识、情商、压力管理、思想道德修养等。基础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初次就业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沟通与读写能力、学习能力等。扩展就业能力是指可以帮助员工更好维持工作以及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能力总和,包括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保持快速同步增长,供需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就业问题的不断加剧,引发了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从学生个人、高校和用人单位3方面来具体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专业素质不高

(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使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招聘与甄选,应聘者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企业识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虽然有些职位面向所有的专业开放,但是若想让应聘者为企业带来效益,就需要其具备与这个职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况且,仍有相当多的职位需要特定专业背景的学生。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多数创业者所从事的创业活动都与其所学专业相符、相关或相近。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7]然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期末成绩和相关等级证书,而忽略对专业课程的钻研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专业能力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出现。

(2)知识运用能力不强。知识本身并不能带来多少价值,但是如果能将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则可以带来更多价值。高分低能的学生只是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但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甚至连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运用的要求都达不到,这就使得他们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从而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不足之处

与个人能力同等重要的便是个人素质,优秀的个人素质会支撑人们去奋斗、去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个人素质是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诚信缺失。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具有的行为品质。然而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却出现了伪造成绩、简历、证书等违背诚信的问题。有些学生签约之后还继续找新的职位,如果找到更好的职位会毫不犹豫地将之前的工作放弃。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导致想找工作的人没有机会,企业也招不够所需的人才。

(2)责任意识薄弱。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毫无疑问,企业更愿意招聘责任感强的员工,因为有时仅仅是一个小的疏漏也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8]然而有些大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工作不重要就草率完成,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还有,当问题发生时有些人就争先逃避责任,不能勇于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

(二)外部环境因素

除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和高校两个方面。

1.用人单位因素

不良企业设置“就业陷阱”。某些不良企业利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和大学生初次就业无经验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有的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签订不合理的劳动合同或口头承诺高薪待遇,却不给新员工缴纳或者仅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险金。这些不良行为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2.高校因素

有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方案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开设的课程缺乏特色,传统的讲授方式等不能因材施教,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有的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在大学的后两年学习,结果出现大学生找工作时其专业课程学习却还未完成的情况。于是高校无法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到企业见习实习,从而使其没能有充足的准备就进入社会。虽然有些学校会给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但往往是搞形式主义,并不能让大学生学习到多少专业技能。人才市场需要的一种是“专才”另一种是“通才”,而大学毕业生很难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这两种需求。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改革课程体系

大学课程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一个合理的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大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在开设专业课程时,要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实时对课程进行更新,避免因课程陈旧导致与市场脱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及时将就业所需的能力嵌入到课程中去,使得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公选课课程体系,并且改变以往的单一内容和大班授课方式,对就业所需的个人基本素质进行小班研讨,由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进行反思,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9]最后,学校应该减少一些没必要开设的课程,增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有帮助的实用课程。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或者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注重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更新很快,所以企业要求应聘者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非常注重应聘者的个人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培养良好习惯,有追求有担当并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时,要把讲诚信、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去。另外,高校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组织社会活动、竞赛活动或实习来锻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

(三)重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做支撑的能力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因此高校必须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习更加灵活,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其次,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明确市场需求,切忌盲目考取一大堆与专业技能无关的证书而耽误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毕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较强的专业能力才是求职成功的关键。

(四)鼓励大学生参加专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对于学习来说意义重大。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对其内容不做具体要求,结果很多学生仅仅做一些发传单、去饭店做服务员这样的勤工俭学。虽然这些都是社会实践,但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无益。所以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真正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为智慧,并且在实H工作中形成感悟,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完善,夯实基础就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Mantz Yorke, Peter T Knight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鄄to the Curriculum.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04:4-6.

[2] O’Neil H F, Allred K, Baker E L. Review of Workforce Readiness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n: O’Neil H F, Mah?鄄wah, N J, eds. Workforce Readiness: Competencies and Assessment [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7.7.

[3] Dare Pool, L. & Sewell, P. The Key to Employability: De?鄄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J]. Education & Training, 2007(4):277-289.

[4] 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13-14.

[5] 王静波,王翡翡. 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1(4):87-92.

[6] 乔坤,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6):94-98-113.

[7] 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4-56.

第10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将达到749万,再创新高。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市场,这在为社会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政府、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非常关注,希望能开辟新的方式和途径来扩大就业,以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希望借助创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面对当下的经济新常态和创业风险,又缺乏足够的决心和勇气走上创业之路。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对策。

二、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大学生创业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并始终保持着增长趋势,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积累了巨大的能力和财富。中国目前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有放缓的压力,令不少人忧心忡忡,加之近年来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使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些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大学生创业。当前全球经济已进入大动荡时期,格局、体系及模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所以新的问题和挑战还会不断的发生,还没有真正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经济的担忧也是有增无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新常态经济平台正在形成,中国经济转型呈现良好势头。

面对目前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些应对的政策。例如2009年《经济蓝皮书》强调,大学生不能单单依靠于“等、靠、要”就业岗位,而是要善于走出一条新路,更多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引擎后,各地相继将“全民创业”这热词写入政府报告中予以分解落实。如此,大学生创业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很好的措施。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2-2014年的就业情形很不理想。所以许多大学生都选择参加全国青年创新商业人才培养工程来实现就业。同时,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创业政策,如青年创业引领计划公益扶持基金、中小微企业扶持基金;注册登记免受一定的注册费、管理费、营业期间免受 3 年税收等政策;社会也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投资;取消流动人员档案保管费;高校毕业生开网店获贴息;在校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这些都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进行创业。如今,大学生创业已在各高校开展得热火朝天,创业的概念也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创业意识已不再陌生。但是,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是曲折而艰辛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冷静地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理性的分析。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创业已渐渐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它对社会及个人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能力的全面考验。

(一)经济新常态下创业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胜任能力,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5大部分。

1. 创业知识

自主创业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在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因而,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首先应该掌握多方面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商业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是关于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公司法、商法等。

2.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一种蕴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创业的动机或愿望,是人们创业的精神动力。只有在那种强烈的创业的愿望的驱动下,人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

4.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处于一种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困难时期,劳动力需求速减,经济对劳动力的拉动能力减弱。在这样的经济背景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部分学生都丧失了创业的动机和信心,害怕由于经济的不稳定而失败。表面上看是不稳定的经济背景阻却了大学生的创业步伐,实质上是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创业能力或者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没有信心,不能或不相信自己能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激流勇进,取得成功。

2.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内在的一种创业的品质和意志力。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冒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大学生创业的这条道路上失败的案例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 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这些失败的案例无形地给大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不敢去冒险。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吃苦,不支持孩子去创业,家长的这种消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的精神。

5.创业思维

创造性思包括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系统思维等,它是创业者必须拥有的一种素质。面临激烈的竞争创业者要学会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经济新常态下政府支持体系影响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政府支持体系主要表现在两面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国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法规和措施。硬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从风险投资机构所能获得的创业支持。国家政策和法律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是其构成创业动力的政治基础。

1.大学生创业政策和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和激励措施还没有形成体系,金融危机更是加深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虽然中央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大学生创业,但这些政策在地方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如某些地方还照样收取注册费用,人事档案管理费,银行也不会轻易地给大学生提供贷款。优惠激励导向作用比较模糊,社会各个力量持消极的态度,风险投资商大都不愿意与大学生合作。

2.新经济形势大学生创业资金难筹。

创业需要资金,而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48% 的人创业资金不到10万元 ,在创业失败原因中资金排在第一位。另据广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大学生创业课题研究组的调查报告显示:34% 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相当部分大学生虽有较好的创业项目 , 却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将创业理想付诸实践。大学生从外界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有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但是银行基于风险的考虑一般不会轻易地给大学生提供贷款,风险投资一般只对利润比较高的大项目感兴趣,他们也不会轻易给大学生投资。所以大学生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来进行创业,而只用自有资金的那些资金来进行创业是远远不够的。

(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影响大学生创业

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校应当对他们进行一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包括技能教育和精神教育两种。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校都对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创业教育服务。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举办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会开展了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7次,参加的高校已达到100多所。2002年4月允迹教育部将我国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学校定位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现在仍在不断的探索当中。目前全国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的课程。我国的学生在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缺乏一种创新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创业这条道上走的更远。

(四)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

目前我国市场环境的形势还比较严峻,经济危机对很多经济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说危机中蕴含着机遇,但它同时也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的投资者对外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再加上很多大学生创业的意志不够坚定,经验不足,市场观念淡泊,使大学生创业公司在新经济形势下缺乏竞争力,最终很多都走向了倒闭。

三、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途径与方法

(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法规保障系统,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应清除一切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体制,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政策环境、法规保障系统。政府应该着重对在异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档案、户口等方面的照顾,尤其是那些到偏远农村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政府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降低大学生进入市场的门槛,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减少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减免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简化手续等以此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做贡献,因此不单政策上要给予鼓励、扶持,社会舆论方面也要宽容大学生创业的失败,共同形成一个优越的创业环境。

(二)高校要结合经济新常态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改进创业教育的形式。首先要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过程。其次高校应该加大创业师资力量,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仅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更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再次要进行案例教学,经常邀请案例的主人翁进入课堂,以自己当年实际的经历和决策过程对同学的案例讨论进行点评、指导,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济新常态下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启动资金和创业经验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经济新常态下没有资金,再好的创业意向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以便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我们要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融资渠道,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级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

(四)开办真实企业,提高创业竞争力

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是大学生创业时很容易陷入的误区。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社会经验能力缺乏,尤其在企业运营上经验相当匮乏,导致创业成功率偏低。因此大学生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学生公司,让他们从中体验创业的艰辛,体验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五)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提高自我推销能力

张瑞敏曾经说过:“创业劲升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变可能为不可能”。无论处于任何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所有的上层建筑只是无源之水。因此不管经济处于何种态势,个人的发展都取决于自己。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洞察能力。另外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需要大学生要有自我推销意识,突出自身的优势,让社会认可,顺利完成推销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成功之路。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常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选择创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并正确作出引导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当前大学生要客观看待创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从自身创业素质着手,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有准备之仗,绝不能盲目创业。■

参考文献

[1] 撒承贤. 当前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其中考试作弊现象就是老生常谈但是常谈常新的一个问题。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创建一个文明、和谐、规范的校园。我根据从教以来发现学生作弊及反作弊的经验,探讨加强诚信教育,规范考试管理,改革考核形式的措施,以减少直至消灭作弊这一陋习。

一、考试作弊的方法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必要信息[1]。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屡发生,作弊方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常见的如夹带、抄袭夹带、桌面抄袭、墙面抄袭、手机作弊、把考试内容写在手上抄袭、交头接耳、扭头偷看、考试中左顾右盼抄袭他人试卷、故意让他人抄袭试卷;还有交换试卷、传递小纸条、将答案写在纸巾上抄袭(老师发现时擦鼻涕丢掉)、将纸条丢在地上抄袭(老师发现时用脚踩住)、夏天女生把答案写在大腿上抄袭(老师来了用裙子遮住大腿),等等作弊现象不胜枚举。

二、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羞耻善恶观念,缺乏诚信意识。

尽管学校再三强调严格考试纪律,仍有个别学生铤而走险,置校规校纪于不顾,妄想通过作弊手段取得好成绩。调查表明:69.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行为可耻;8.2%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他人考试作弊实属无奈,希望老师谅解并且放他一马;22.4%的被调查大学生对他人作弊行为无所谓,认为与自己无关。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他人的作弊行为持无所谓态度,这是新的现象,我认为这与“80后”学生自身特点有关,“8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强调个性,生活上更喜欢我行我素,不关心他人行为。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使得学生个人的诚信受到质疑,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二)考试管理不规范。

首先,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考风考纪不重视,监考松散,给了学生可乘之机,造成作弊现象泛滥。据我了解,这种情况以前在我校也有发生,但是通过近几年全校同仁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已经杜绝了这种现象。其次,对作弊者的处罚标准不规范,主观性强是作弊现象不能杜绝的重要原因。一般对抄袭者给予处罚,而对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作弊者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投机心理,采用后两种方式作弊。不同老师对其抓住的学生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学生被抓住后的态度。比如大多数学生会配合监考老师,接受处理,但是也有些学生摔门而去,有的甚至与监考老师发生争执,辱骂老师,给老师起外号,诸如“四大名捕”、“灭绝师太”等。抓住学生作弊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规范考试管理,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大学生没能及时转换角色,学习无人监管。

进入大学,和高中相比学生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大学,除有限的学习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多,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为激情洋溢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相对高中而言,学习靠自觉,无人监管,所以一些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大量减少,有的甚至为了参加活动耽误了学习,而期末考试又不能挂科,因此萌生了作弊的念头。这对个人及社会是非常不利的,既养成了“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又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四)考试成绩直接影响个人利益。

部分学校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使得大学生不惜采用作弊的手段去获取高分。比如在我校,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奖学金的评定和学生入党,而且近年来,奖学金金额大幅提升,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有的学生甚至优等生都会在考试中作弊。作弊是可耻的,同时是有害的。只有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汲取他人学习经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才能自信地参加考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好成绩,从而获得创造劳动成果的成就感,继而更喜爱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生们彼此间互相学习、帮助,才能呈现出一种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局面。

三、杜绝作弊现象的对策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

考风和学风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抓考风的目的是促学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建设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首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教育理论,是教师保障高质量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轻松应考。其次,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道德观念。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除了革新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更应该主动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其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本学科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开始真正爱上学习。

(二)规范考试管理。

一般老师会给学生机会,抓住学生作弊时,及时收卷,不予上报,只有学生态度恶劣才会上报处理,因为一旦上报的话,学生就会受到警告以上处分,并且记入档案。即使这样,对每个考场而言,学生的考试环境还是相对公平的。而有的老师只是抓小抄,没收小抄,学生仍能继续答卷,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至少要收其试卷,让其主动离开考场。因为如果不对作弊学生“杀鸡儆猴”的话,就会让学生有机可乘,认为只要认错态度好,就不用为所犯错误承担责任,继而再次作弊,最坏的结果就是法不责众。处罚、教育两者并重,通过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树立“作弊可耻”的观念,培养诚实正直的品质,有错就改,“知耻而后勇”,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学习中。考试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这是现阶段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会存在的客观现实。但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目标是:在未来的考试中,能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没有老师一个样”。

(三)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试题从题库中抽取,多数情况下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部分科目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计算机课程可以上机考试。部分高校长期单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助长了应试学习的不良风气,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建议:鉴于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其课程考核形式更多应该样化,比如以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方式考核,这样虽然会增加老师的阅卷工作量,但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对其将来就业更有指导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职业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众多民办院校应运而生。各级各类高校年年扩招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输出质量,社会也要面对因毕业生俱增带来的消化难问题。纵然社会、国家大力拓展渠道,专家、学者进言献策,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深在高校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如何发展自我,身兼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教师如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应成为“就业”之问题链上的第一环节。而职业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课堂教学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 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及所达到的实际职业素质和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其中,前三项是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而职业技能则为外化素养,即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以6.5∶3.5 的比例进行划分[1]。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性越大。所以职业素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

二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中,高校教育贯穿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 学子们通过学校教育、社团活动、兼职工作等, 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心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更详细地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历经成长期、幻想期、探索期、工作实践期和基础培训期。[2]因此,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不能只片面地吸收专业知识,而应通过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了解职场的行为规范,开发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为未来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2、 社会需求

大学生在告别象牙塔走入职场成为完全独立的职业人时,应该具有完整的职业素养。但是事实反映,有些学生面对毕业求职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在面试环节不能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败北;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职业素养的不足,一方面自己对工作深感不适,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该员工有限的职业潜力而遗憾;而员工的诚信,敬业,忠实度更直接影响着职场的稳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互相信任及欣赏度[3]

三 课堂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联性

1. 学习与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终身学习型社会,企业人才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杨福家教授曾说过,今天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已经有50%老化了。因此进入职场并不表示学习过程的结束,更意味着发挥展现自己学习力的开始。为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课堂教学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课堂学习不是短、平、快的技能获得过程,它考验一个人的持久毅力和灵活应用各种策略方法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学习所设立的近期的、长远的、大小细节的目标,及由此目标所指引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学习策略的融会贯通,及各个阶段所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必会迁移到以后职业活动更广义的学习中,促进个人职业成长,从而更助于形成企业的学习力。

2. 沟通与交际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这一社会属性决定了在社会活动中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有效的传情达意,高效的进行管理,解决问题。由团中央和北大联合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外雇主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非专业能力的考察,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中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排列前三位[4]。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高考压力等原因,在进入高校及进入职场表现出或孤芳自赏或不善交际沟通,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潜力。Hymes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对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何人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现代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话题出发,结合实际设计新颖、思考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请学生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资料的搜集过程、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课后的整理写作等构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在这些活动中不仅知识得到了训练,更是培养了学生们人际交往的勇气,信心及沟通技巧。

四 结语

优秀的职业素养绝非一个讲座,几节训练就可达到。西门子公司的“人才素质模式”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中,他们认为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工作经验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培养能力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能力”就是本文中所指综合的职业素养。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蕴涵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担当的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人类思想精华的传承。职业素养涵义很广,本文仅从上述三大点阐释语言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以期教师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做好职业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琳.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 (24).

[2] 爱德加·薛恩, 仇海清. 职业的有效管理[M]. 北京:三联书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