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学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规划学习;一线两点三环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72-02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李秀文(1967-),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中的“规划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学习条件和主观学习能力,提出一个自己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我校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依照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于2004年春季开展了“规划学习”的课题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实践成果
2006年2月,我们开始收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出了规划学习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1.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规划学习意识及能力对比
上调查结果表明,非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普遍较差,对学习计划的种类、内容和具体要求认识模糊,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形式,规划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反,实验学生普遍树立了规划学习意识,学会了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和分解学习目标的方法,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会了根据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增强了随机应变、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习效果、成绩对比
规划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成绩均比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高不明显。
3.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实验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面授辅导,而是主动上网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如网上自检自测、参加BBS讨论、网上交流与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应有发挥。而非实验学生相关数据的变化则不明显。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贯彻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三寓三化”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规划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法律专业的王健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
在实验前,辅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感到无章可循,指导缺乏针对性,指导方法和环节不够规范。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自学环节的规划学习的三步骤:指导学生撰写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执行并控制学习计划;通过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实验中规划学习三个步骤的具体落实,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指导的意识,能够自觉在教学辅导中按照步骤去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有计划自主学习辅导的实际效果。
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情况实验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二、理论成果
(一)丰富和发展了开放教育中教与学的模式
课题组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自学环节的“一线两点三环互动”的规划学习模式。一线即辅导教师以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完成为教学设计和辅导的主线;两点即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要指导帮助,执行阶段教师要跟踪调节,学习计划检测阶段教师要检查督促,都体现了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师生互动过程;三环即规划学习与其他环节不能脱节,应将其贯穿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导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使之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规划学习实践模型。这为中央电大和黑龙江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水平
课题组教师既是研究人员,又是课程的一线辅导教师,在实验中他们学会了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教学创新水平。课题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省级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林区教学》、《远东高教学刊》等。“一线两点三环互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教学模式在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辅导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带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创新。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计划执行为主线,教学方法辅导为核心,教学计划检查为形式的面授辅导课的实践模型。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电视大学组织的三环互动教学示范课评比并获奖。课题研究于2006年4月成功结题并获得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现代远程教育十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修订版)[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王言根,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刘尔明.“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描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调研背景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6―11岁的儿童(对应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发展危机,在这一阶段中,他们逐步习得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就会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获得勤奋感;如果不能获得而缺乏这些基本能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便形成和强化了自卑感。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欢乐或痛苦经验非常大地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勤奋-自卑的发展危机,学业的失败甚至会带来人格发展的扭曲甚至变异(张春兴,1996)。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格外有意义。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3)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性”则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学习适应性”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差异很大,有些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20%的小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水平低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约有20%的小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技术水平低下,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有25%的学生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总体来说有26.71%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低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但在学习适应性某些因素方面存在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戴育红,2009)。这些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为他们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社会适应问题提出了挑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学习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适应水平。
也有研究证明,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也有所不同。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校风和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对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首先需要明确本校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调研目的
为给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为科学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本校的学习心理辅导建立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丰台第一小学开展了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本研究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而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试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选择与自己最相符合的选项。问卷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五、六年级适用),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效标,表明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因此,此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属标准常模测验。
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在不同的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标准有所差异。根据年级的差异,“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在测验项目上作了细致的编排,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小学阶段量表分为小学一、二年级用(包括5个内容量表),小学三、四年级用(包括7个内容量表),小学五、六年级用(包括9个内容量表)。在内容量表的基础上又分为4个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并编有效度量表,用于检查回答的一致性,以剔除无效问卷。具体是:分量表一(学习态度)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学习热情),A2(学习计划),A3(听课方法);分量表二(学习技术)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4(学习技术),A5(读书和记笔记方法),A6(应试方法);分量表三(学习环境)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7(家庭环境),A8(学校环境),A9(朋友关系);分量表四(心身健康)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0(独立性),A11(毅力),A12(心身健康)。每个内容量表10个题目。
测验的评分标准是:在对学习适应性的评定上采取等级制,具体地说就是将测查结果分成5、4、3、2、1五个等级,5为优等,4为中上,3为中等,2为中下,1为差。处于中下和差的都可以归为学习适应不良。
四、调研过程
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丰台第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个班,共计293人。其中五年级4个班级,共151人,均为有效问卷;六年级4个班级,共142人,均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
五、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适应性状况的总体水平
经统计分析,接受调查的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见表1。
表2显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处于三等和三等以上的占75.5%,处于三等以下,亦即学习适应不良率占24.5%。六年级学习适应良好率为76.76%,适应不良率为23.24%。
目前已有的研究对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发展水平的评估不太一致,有的研究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为“略超中等3”,但也有的研究则认为是“低于中等3水平”,而我校的调查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是“略超中等水平”。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与此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我校学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
(二)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差异 两个年级在AAT各内容量表和分量表上的不良率分别见表3和表4。
在学习适应性9个维度上,五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学校环境、学习计划和毅力,较低的是听课方法和学习技术;六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毅力、学习计划和学习热情。在4个分量表上,五、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环境上不良率均最高,在学习技术上不良率均最低。可见,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三)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五年级学生明显优于六年级学生,而在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毅力、身心健康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就年级差异而言,我校六年级学生更需要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加强干预。 (四)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五年级女生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六年级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和心身健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我校五、六年级的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要显著好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就性别来说,男生应是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干预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
六、启示与建议 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学习适应问题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之一,本研究把学习适应分为身心健康、环境适应、学习动力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四个基本方面,综合调查结果与相关教师的访谈,把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环境适应不良。具体表现为在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消极因素,人际关系需要改善,或者不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这在我校平时接受的个体咨询辅导中也有体现。
2.学习策略欠佳。一些学生欠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比如听讲、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试、记忆等。
3.学习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学习的独立性、毅力在他们身上表现也较弱。
4.身心健康有待加强。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在平时的个体咨询中我们也发现,这类学生总会感到没劲儿,头晕脑胀,做事拖拉。 重视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从总体上看,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有一些教师会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是一个自然而然提高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适应学习生活,或者只是重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培养,但是从总体上看,每个年级都有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又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此调查研究更表明,高年级学生还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教师需要把学习适应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不得忽视。 团体心理辅导要有年级差异、性别差异
本研究是为我校进行学习心理团体辅导做准备的,本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适应不良,需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男生、女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使团体辅导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强个体学习心理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中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学生访谈为辅。问卷的调查内容涉及自主学习的安排、动力、学习时间等问题。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48份,有效问卷98%,访谈累计超过50人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自主学习状况
为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从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期末备考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能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其中只有29%的人能够坚持课下学结并调整制定下一步计划;有94%的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但是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人数却减少到35%,56%的人会将精力用在学期末备考。这一现象表明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是仍然缺乏努力实践的过程。
2.2学生课余时间安排
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其中玩手机、上网所占的比例占46%,阅读课外书的有8%,学专业课的占14%,锻炼身体的占3%,勤工俭学的占5%,这一数据着实令人担忧。说明大多数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规划。
2.3自主学习时间的分配
对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分配情况调查表明:有81%的学生每天能坚持学习在1个小时以内;每天学习专业课2小时的人只有45%,每周累计坚持自主学习的人只有50%。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投入的时间很少,能完成规定任务70%的人数不足27%。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无计划的学习,在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分配上明显不足。
2.4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的方面
本调查对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数据表明:有83%的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明确。主要是因为对于大一年级,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是在老师安排下的学习,来到大学,学习环境、授课方式明显不同于高中,对未来的渴望,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这一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只有10%的人能够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大二学生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对大学教育的神秘感消失,同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意识增加,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行动方面明显欠缺。大三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多一些,就业的压力隐隐表现出来,所以自主学习时间比大二年级有所下降。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入社会,这时才深切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学生开始重新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为毕业就业做更多准备,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出现数据偏高的现象。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3.1将专业教育融于教学过程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开始时选择了学校,选择了专业,但是他们没有深层次了解相关专业,对其充满了迷惑,这需要专业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逐步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安排自主学习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思想
教育要以人为本,“能不能搞有质量的教育,根本还是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性,在于教师的学业和专业的水平,在于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要引领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能力。教学中要将单一讲授式课堂教学与启发、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设计中要更加突出对学生课下学习内容的安排与设计,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的学习是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体现。
3.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因材施教,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范围和参考,结合课程考核要求,通过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例如,在讲授高分子导论课程选修课时,因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广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课下搜集高分子材料以及材料加工中感兴趣的知识,制作专题PPT,每人讲授10分钟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现场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下要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还要按照要求制作PPT,再把学习内容展示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通过自主学习能加深对某一专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丰富了学习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更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几方面的结合,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和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范魁伟,杨家福.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0-23.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3]章新胜.09年高校毕业生何去何从――专访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N/OL].2009-02-23.
关键词:高中生 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夯实知识储备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参加高考。高中阶段课程种类繁多,给学生带来了繁重的学习压力,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命题规律及考试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地改变,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时间来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双重目标,成为高中教师、家长和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高高中阶段学习效率、降低学生负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高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感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提高学习效率对高中生的重要意义
1.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含义。效率是指有用功率与驱动功率的比值。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应当是指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与学习时间的比值。以英语课程学习为例,学生甲在30分钟内可以背诵70个英语单词,并且能够熟练记忆,学生乙在同样时间内只能完成50个单词的背诵,那么学生甲的学习效率就要超过学生乙。
一般来说,评价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比较相同时的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学习内容的信息量,二是比较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及信息量,不同学生所用的时间。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学习效率的认定问题,即如何衡量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学习信息及知识点。在这方面,高中阶段的不同课程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一些课程是以学生熟练背诵作为标准,而还有一些课程是以学生能够准确应用作为标准,因此,学习效率的认定还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及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2.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高中阶段的课业负担非常重,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宝贵。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但是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而且体育锻炼、娱乐和休息也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对生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利用学习时间,高中生就可以更好地安排学习生活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等,舒缓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解决当前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下降和心理健康程度不高等问题。
三是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当前,高考命题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临场阅读理解能力及应变反应能力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高中生通过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就能够实现培养和锻炼自身学习、理解、记忆等能力,为提高应试水平打好基础。
二、影响高中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
1.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当是现阶段影响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高中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往往会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适得其反。还有一部分高中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长,但是对重点学习内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难有起色。因此笔者认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影响高中生学习效率的首要原因。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是当前影响高中生学习效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那么势必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懈怠、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
3.教师缺乏有效指导。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给予科学化的有效指导,不能仅仅凭借学生个人努力。但是在当前高中阶段,教师的授课重点大都集中于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这也导致了高中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发生。
三、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1.高中生应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除了要认真学习课程知识以外,还应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生的科学化学习方法应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是很多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普遍共识。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即提前做好功课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注意课后总结等等。
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监测等等。高中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以及阶段性学习任务等来进行确定。
二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在学习计划制定后,学生应当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特别是要遵守学习时间并完成额定学习任务。执行学习计划需要较强的毅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做到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做到习惯成自然。
三是根据学习阶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高中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当根据阶段学习任务的区别来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笔者认为,在高一、高二阶段,应当侧重以培养课程专业知识能力为主,而到了高三阶段,则应当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
2.提高注意力的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还应当通过专题训练来提高注意力能力。提高注意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中生在课堂学习及课后学习等过程中得以实现。实践证明,通过提高注意力来提升学习效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师加强科学指导。在开展日常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当设置专门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自主学习;结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81-1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主动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即学生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大学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投入更多的思考,要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学习有别于高中学习。大学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摆脱了高中“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但课程难度也会加大,知识量更多,教师的教授速度更快,不会有更多时间放在叮嘱学生的日常学习上。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多采用的是启发性教育,考试也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发现,学生考入大学后,会不同程度地“忘记”中学时代学习方法和技巧,很少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常出现懈怠情绪波动,在大学学习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从而荒废了大学光阴。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引导他们理解学习能力的结构,引导他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主动计划学习进度的能力
大学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学习进度计划。要按照自我学习规律,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学生组织里担任主要工作的学生干部或勤工助学、兼职的一些学生,能够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正是在工作中理解了时间的价值,会仔细研究自己的时间安排,抽出可利用的时间去保证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往往取得了好的成绩。合理利用时间,建立计划学习进度的能力是大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学习管理约束的能力
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往往与学习计划能力紧密结合。要执行好学习计划,必须要有力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部分学生对学习心存侥幸,平时不投入学习,认为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完成考试,修够学分,平时罔顾学习,沉迷于网络或养成贪睡贪玩的坏习惯,没有形成早读或者晚自习的学习习惯,平时生活中也丢三落四,这些都是没有自我学习管理约束能力的表现。要真正汲取大学专业教授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处理方式,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自我学习管理约束的能力。
三、培养阶段性总结学习效果的能力
高中时代学生普遍接受的是“题海模式”,在大学中已不存在这种“大考小考连轴转”的学习考试模式了。如何检验学习效果将贯穿在平时,贯穿在个人设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合理结合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目的在于让学生主体主动去审视自我的学习活动,反思总结学习中积淀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适合的学习策略。
四、培养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
在没有老师切实指导下的学生学习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也很难自主地开展学习。大学生不但通过专业课学习,还可能通过一些科技小组、培训班、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学习,这些学习活动的成果价值如何、如何自主选择内容学习,涉及到大学学习的现实目的和最终目的、学到知识的实用性以及与现实社会的差距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这种思考伴随在现形势下高校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客观评价这些学习活动的成果,解决形成的困惑都是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面临的很现实问题。
五、培养学会求助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养成关键时候会问题、会求助的能力。大学的学习环境比高中时代更为轻松自主,学生遇到的困难也相对复杂,很多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途径可能并不唯一,这都会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产生疑惑,该向谁求助,如何求助都必须要求个人做出判断的。大学的学习需要自主能力,更需要在遇到问题时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在自我思考尝试的基础上,学会主动“提问”,主动求助。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要务。辅导员在工作要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时为学生排解学生压力和疑惑。辅导员要主动充当资源的提供者,成为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为学生搭建学习沟通的平台,通过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06).
[2]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08).
[3]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李智晔.论大学生自主学习之基本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6).
[5]解鹏.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述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关键词入学教育 学习规划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位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足以影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甚至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每所高校也十分重视入学教育这项工作,从日常生活、学习,到同学关系,到专业方向教育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入学教育大多由学工处、教务处、保卫处等行政部门进行,而缺少了和大学四年主要任务―学习直接相关的教师的参与。这些部门分别通过会议的形式将本部门负责的宣传内容向新生灌输之后,紧接着就是各个学生社团“招新”,“招新”过后就是军训,再之后就开始上课,大规模的入学教育也就接近了尾声。在这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听到日后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教授、老师对他们学习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入学教育过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了对大学四年该如何学习的学习规划教育。即便是入学教育安排了关于如何学习相关的宣传,但大多是从面上泛泛而谈,没有从每个专业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指导。由于缺乏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无所适从,没有计划,迷失了方向,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学习规划的教育,邀请每个学科资深教授给新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进行指导,将对每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大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新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
每一位大学新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到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从“被动式”的学习,到“主动式”的学习,从“高考”的明确目标,到无目标等,这一系列的巨大反差,使得新生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与高中的授课内容相比,大学教育的课堂容量大,速度快,又让新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不适应。总之,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过程的种种反差,都让新生对学习长生了迷茫,不知如何学是好。
2.2学习的迷茫与困惑
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该学习什么是比较迷茫与困惑的。许多高校在大一的课程中一般安排的是如《高等数学》一类的基础课程,大二开始涉及到部分专业基础课。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中,许多学生不理解基础课的意义,更不明白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因为在大多数的学生心里对专业课充满了期待,总觉得学习这门专业,专业课才是主要该学习的内容。由于不理解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所在,许多学生对基础课感到厌倦与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课,到大学了还要学数学,由此滋生了厌学情绪。经笔者观察,许多学生的逃课“生涯”从大二逐渐开始。
2.3急功近利式学习
到大三、大四时,学生开始接触部分专业课,当然也包含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应用类课程。笔者观察发现,许多学生偏爱应用类课程,对专业理论课兴趣不大。究其原因,应用类课程与工程应用戚戚相关,课程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比较直观,而且学习了就能应用于实践,学习结果比较有成就感,甚至利用这些技术类课程所学习到的技术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取得奖项为他们带来荣誉,甚至是保研的机会。因此,大多学生看重技术类课程的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与之相反,专业理论课课程内容枯燥,难于理解而且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又很难看到成果,所以得不到学生的青睐。而现实情况是对于大学本科而言专业理论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专业理论课让你知其然,而且也让你知其所以然。若大学本科只是学会了技术,大学四年时间就等于是至少浪费了两年,因为普通的职业技术学校两年的时间足以将技术培养成熟。
3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上所举三点大学学习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建立起大学四年学习的体系结构,对学习没有规划,解决的方法在于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学习规划的内容,让学生在上第一节课之前就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建立起良好的认识。
针对新生不知如何学习的情况,入学教育时就请相关老师向新生讲解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也可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交流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
针对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在入学教育时可以邀请专业内的资深教授为新生讲解专业的专业结构、专业方向、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因为这些教授对本专业的学科结构有着多年的研究与造诣,对每门基础课程在本专业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了如指掌。通过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授的讲解,新生不但对基础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而且对每门基础课程的知识点对本专业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增加学习基础课的动力,而且在基础课的学习也将有所侧重,重点突击。
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现象,一方面从(下转第186页)(上接第179页)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在强调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授对专业领域的讲解同样也会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基础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对未来进一步深造或对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教授们对本专业课程特点的讲解同样也会给学生对大学四年学习计划的制订带来帮助。
总之,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必须从新生上第一节课之前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有所认识,最好能在教授、老师的指导之下制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学习规划,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的有目标,学得有动力,学得有收获,完成大学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当然,要成功完成四年的学习,单单靠入学教育阶段是不够的,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引导,增强学生与教授、教师的交流,在交流中得到教授、教师们的建议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欧阳钟井.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学改革,2007.7.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元认知 外语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1.引言
元认知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英语学习者自身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了解并运用元认知理论和策略,使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新生阶段开始。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元认知的概念最早在1979年,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Flavell提出。Flavell认为,元认知,即“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以及调节和协调”。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就是认知者对自身认知的意识和控制,即认知的认知。
在西方学者的影响下,我国英语教育者开始关注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桂诗春(1996)对英语学习成功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有强烈的交际动机,上课专心,学习主动,善于对语言进行总结。文秋芳(1996)的研究表明:成功者与非成功者在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前者使用策略的意识较强,有计划性和主动性,后者则意识较淡薄,学习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成功者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成功者却不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进步快的学生更善于使用计划策略,进行自我评估的频率高,准确度高,调控意识强,对语言错误的监控意识强。由此可见,元认知策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学习者能够很好地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
3.新生学习元认知理论及策略的意义
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体会到的是与高中学习生活完全不同的节奏和内容。高中生在校时间都由教师统一安排,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学习内容也都是为了迎接高考而设置,内容基本一致,学生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学习效果的检验由测试单一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是监控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执行者。简言之,高中学习更多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育特征明显,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大学学习和生活较之高中阶段相对宽松、自由,课程设置略松散,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更大,课余可供学生自己安排的时间更多。尤其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英语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如下。“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外语教学的重点不是应试而是语言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不单单是课堂教育能够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元认知强调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因而,在新生阶段就应该开始对学生元认知理论的培养,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让学生学会学习。
4.大学新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个方面。
4.1计划策略
制订学习计划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步骤,学习计划的制订是从认识学习任务开始的,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清楚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应该通过问卷、测评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外语基础能力和水平,从而制订合理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更多,因此学习计划中要很好地体现课外英语学习的时间及方式。
4.2监控、调节策略
所谓的监控、调节策略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提问,比照学习计划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认识自己出现的错误或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学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达到学习计划中所预定的目标,例如有些学生在进行阅读练习时存在很多问题,如默读,指读、回读等,这些不良阅读习惯自然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如注意力不够集中、词汇量小、背景知识缺乏等。在监控策略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4.3评估策略
元认知的核心即“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结果的反思或检查”。因此学生应该及时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是否合理、高效,进而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以上三种策略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三者相融的,只有当学生很好地将三者有机结合使用,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的角色
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理论,学会应用该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将学习过程全权交给学生。相反,教师除了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多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理论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概念、策略及元认知于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很好地理解了元认知的内涵和核心思想,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很好地以其为指导。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始终要起到引导、监控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毕竟学生,尤其是新生对自身水平的认识、对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因此前文提到教师可以利用问卷和水平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监控。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学习日志,记录一定阶段内的学习内容,自测的学习效果,以及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习日志内容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指导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调节和修订。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认知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个体或者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绝对要避免填鸭式教育,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考,给予学生更多语言应用的机会,使语言变得生动、鲜活更具实用性。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不断检测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根据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即时调整计划、完善内容。
最后,教师应干预、辅助在学生课外语言学习时间活动。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开拓课外空间,创造外语学习的生活情境和环境。如开设以网络资源为依托的自主学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堂资源经过教师遴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水平进行利用。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发现以往学习的不足,改进学习方式,重新制定学习任务。
6.结语
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大学新生刚步入大学校门之时就应该开始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会受益,甚至会使其终身学习受益。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徐丽娜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学生。这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有别于其它专业的学生,他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他们会从独特的视角观察、感悟事物并用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有过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这些思维活跃的艺术类大学生多数英语学习能力差,且谈英语色变。随着高校艺术类招生规模的扩大,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特殊
与其它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都具有特殊性。艺术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思想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 条理性不够清楚,由此可见,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的特殊性与语言学习的要求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高考入学英语水平低,英语基础薄弱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考生的录取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课成绩,文化课录取分数在达到统一划线要求的情况下只做参考,且统一划线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而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都被放在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束之后那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以完成高考前的文化课冲刺。然而英语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这样很明显会导致艺术类考生高考入学英语成绩较差,英语水平低的结果。还有一些考生是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工艺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学的,这些考生未经过高中英语系统性的学习。这些因素导致了艺术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入学要求。
(三)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畏惧心理,积极性不高
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受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制约,经济类、管理类和理工科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更加明显和直接;而艺术类学生学生觉得近阶段英语对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用处甚少,哪怕是继续考研深造,对于英语科目的国家划线也只徘徊在31分至39分左右,也较容易达标。二,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差,然而多数高校的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又是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设计的《大学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教材难度偏大,进度过快,就更显与其艺术专业格格不入,因此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积极性,只是在被动地学习英语。
二、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进探究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各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活动则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来安排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目的
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大学英语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套形象的教学方案,例如选用FLASH、英文短片或者是其它表现鲜明的方式来向学生抛出英语学习的两个简单目的:直接目的,顺利通过大学英语的各期、各级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间接目的,运用英语完成基本的艺术专业性沟通和文化间的渗透、学习,为生活更添色彩。思维活跃的艺术类学生惧怕复杂,崇尚简单,因此他们英语学习目的要具有形象、简单的特色,为学生树立信心。
(二)引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为听课、完成作业、考试和评讲的套路模式。初进大学的学生往往独立学习能力和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能力较弱。大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一展才能,因势利导他们合理、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让他们知道,分配好学习艺术类本专业和英语等文化课程的时间就如同一个成功人事能处理好事业、家庭的关系一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启发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第一类是外部因素。另一类则是学习主体的状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学习兴趣在任何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认知需要和学习爱好的情绪表现,是经常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具有学习兴趣,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介绍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影响学生把英语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简单、持久的习惯。
三、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要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外语教师要加强责任心,积极探索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积极、乐观的引导作用。还需要将艺术类学生的大学学习看成是一个整体,发挥各高校中各个部门和各专业系的主观能动性和密切合作性,共同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抓好。
四、总结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和频繁。我们的艺术要走向世界,艺术人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必需条件。掌握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艺术人才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打破国内高等院校的艺术类英语教学各自为政的状态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要联合国内各高等院校的艺术类英语教学力量,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艺术类英语教学研究组织。根据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构建艺术类的英语教学体系,组织编写教材,制定艺术类英语考级标准。
参考文献: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专业性、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在总体上还缺少科学合理性,并表现为年级差别和文理差别,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创造性、合作性、研究性、引导性学习来提升其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26—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唐洁(1981— ),女,重庆人。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概述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界定
所谓学习策略指的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下,学习者将学习调控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一般会在学习活动中调整各种影响学习的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方法进行学习。[1]就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策略的最基本要素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科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在加工学习所认知的内容上也有重要影响。第二,学习策略包括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两个方面。微观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宏观策略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订。第三,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中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如学习的计划性和学习方式等,隐性因素如人际关系、专心程度等。[2]
(二)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拙劣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会导致大学生将学习看作是沉重的负担,而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会激发大学生的才智,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助于整合知识与激活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备高度的坚定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现状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征
第一,具有创造性。人们将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吸收性学习、模仿性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三个层次层层上升、层层递进。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学习;而在大学阶段,则主要是将创造性学习逐渐提升至主要的地位,并与其他两个层次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具有实践性。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校园生活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实践性的要求愈发突出。开展实践课堂、科研活动、专业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第三,具有专业性。在大学的课程内容中,除了少部分必修公共科目之外,大部分都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高级的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具有明确的、高度的专业性。一般而言,大学一年级侧重的是学习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侧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实践性学习。所以,大学生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或者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就会造成学业成绩不理想。
(二)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总体性比较
第一,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性。最理想的学习方法为:在小学低年级学习阶段,全部都是依靠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小学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开始自学,自主学习的比例要占到25%左右;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要扩大到50%左右;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则要占到70%左右。进入大学后,中学时高强度的学习以及学习压力烟消云散,父母的监督和管教也没有了,此时的他们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
第二,存在年级差异。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从大一到大四,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这种区别总体上表现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到大学四年级时则转为下降,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相比较为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大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加上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使其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到了大二,学生开始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经过一年的调整,他们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确立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了学习上,学习策略水平提高;在大学四年级,大部分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有所下降。
第三,存在文理差异。文科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高于理科生,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在不同性质专业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训练下,理科生总体上有较强的理性逻辑,习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而文科生则相反。其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业任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相比,学业任务要轻得多,这使得文科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实践调整。[3]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对策
(一)强化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倡要学会学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效、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创新,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创造性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问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4]除此之外,创造性学习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是大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科学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都是创造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例如: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立项,通过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以及分析思考,得出最后结论,并形成一个课题成果,这就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二)强化合作性学习
所谓合作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强化引导性学习
引导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包括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和总结等五个环节。计划指的是提前从总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之前,预先理解并初步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开始接受新的知识;听课在引导性学习中属于核心环节,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讲课也常常突破固有的教材内容与体系,补充某些前沿的学科信息等,因此,要学会及时记录教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就是巩固并且消化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疑问;总结就是将已经消化的“零散”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5]
综上所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让学会学习成为习惯,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学、乐于言”。大学生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熟练运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参考文献]
[1]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4).
[2]肖园.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素质培养浅探[J].学理论,2014(6).
[3]王蓁蓁.大学生学习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态度;主成分
学习态度作为对学习所持的稳定的倾向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映.是一个综合体现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指标系统。在专业个性化类型学习态度这个横向构成中,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学习态度,具有较明显的认同特殊性和较大的确立难度性。在学习理论与实践看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都离不开主体的积极参与,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也是如此。客观正确地了解目前非数学专业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必须面对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的主成分的基本构成,二是学习态度主成分的真实状况。
本研究选取非数学专业典型教学班为样本源,对获取的学习态度主成分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分析非数学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索更为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1.学习态度主成分解析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用海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班为样本源。使用学习态度主成分调查表对110名非数学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在110份调查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98%。
1.2 调查方法
为了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非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有针对性、有依据地制订了面向样本源的问卷题旨系统,对非数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主成分的学习动机、自主能力、辅助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自我评价,在综合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定性2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2.1 定量研究
学习态度主成分问卷调查。围绕大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涉及的5个方面主成分内容展开。问卷选项均采用Liket五分最表的形式分级,根据问题,问卷选项从“非常符合我的情况(A)”到“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E)”。
1.2.2 定性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先后在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随机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让访谈对象能够就所讨论的问题畅所欲言,访谈在轻松的氛嗣中进行。没有录音。访谈的问题也主要围绕数学学习态度涉及的5个主要方面。
1.3 数据分析
在分析数据之前,对所有问卷选项进行量化,即把A、B、C、D、E都统一变换到[1,5]区间内赋值,设A=5、B=4、C=3、D=2、E=1。然后运用SPSSll.0对问卷所得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比较。以便更准确地描述非数学专业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
2.结果与讨论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l。从均值高低可以大致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各方面的情况(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6辅助学习方式;学习策略;自我评价),量表是1―5计分,理论上的平均值是3,可以作为参照点。
2.1 学习动机
从表l可以看出,均值最高的2项是,(我希望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455),从均值最高的这个选项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以应用性。实用性为主。均值最低的一项为X3(上课是为学分和通过考试,2.6),可以看出学生学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但他们更看重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希望大学期间的数学学习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2.2 自主能力
从表l可以看出,均值最高的2项为。(老师是辅助者,学好数学主要靠自己,4.4545)和“数学学习是我自己的责任,4.1818),通过这2项可以看出,学生很清楚地意识到数学学习一定要靠自己,老师只是一个辅助者。均值最低的是(学习计划应由老师给我制定,2.5455)。在访谈中。有学生反应“虽说学习是靠自觉,但现在有的时候缺乏自制力。对自己的学习计划理不清,感到茫然和空虚。”由此可以看出,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数学学习主要是靠自己.是自己的责任,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老师,如制定学习计划,布置学习任务等。总体来看,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3 辅助学习方式
辅助学习方式选项包括:学习课外材料()、做课后练习()、学习数学软件()、参加数学竞赛活动()、翻阅相关书刊()、浏览相关学习网站()。这一部分的所有均值均低于参照点,说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其他数学学习辅助方式的利用非常有限。
2.4 学习策略
均值最高的一项为(自己解决学习中的困难,3.2727),均值最低的一项为(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2.1818)。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
(自己有效学习成为更好的语言学习者)、(能同步检测自己预先制定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能随时检查并更新自己对前面知识的理解)。这3项的均值都低于参照点,说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缺少合作意识外。对于如何选择合理的学习途径。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
访谈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学习策略这一概念的陌生感。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对每个人的必然要求,对教师来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这些策略。
2.5 自我评价
在5项关于自我评价的调查中,只有(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超过均值,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相应的学习策略,但具体到如何操作,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指导。其它各项如(评价自己的进步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改进)、(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改进学习策略)、(研究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利于和阻碍数学学习的特点)均低于均值。说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较少进行反思,同时又不善于去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3.结语
通过对学习态度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非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虽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算高,但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要,他们还是有明确的动机来进行数学学习的。(2)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虽然动机明确,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3)辅助学习方式严重不足。课后用于数学学习的时间太少,课外其他辅助学习方式的利用严重不足。(4)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是个体与群体合作互动的过程,很多学生还没找到合理的合作学习途径,缺乏相互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5)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较少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同时义不善于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1]薛微.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满足工作、生活中听、说、读、译等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学生这些英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这需要大学生进行英语自主性学习,而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以后英语水平的提高和成功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调查方法及结果
英语自主学习的动机、策略、时间、学习材料等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影响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些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我校250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有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心理学等专业,其中临床专业男30人,女45人;护理学专业男14人,女48人;心理学专业男10人,女20人;检验学专业男22人,女30人;药学专业男13人,女18人。发放的250份问卷全部是有效。调查问卷内容有:学生性别、专业和英语自主学习动机、态度、学习材料、学习策略、课外学习时间等。我们利用相关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学习动机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Candy认为“ 怎样学习与学习什么密不可分,学习者采用的总体学习方法将会大大地影响其学习效果。即语言学习,与一般性的学习一样,也包含情感成分。接触和内化外语语法并非是简单的智力、认知行为,而且还是高度的情感活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有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个人动机等。融合性动机学习者对目标语人群持正面态度,喜欢目标语人群的语言、文化,希望融入目标语社会,与目标语人流。工具性动机学习者是希望通过第二语言获得某种实用的、具体的回报(Hudson,2000),如获得某种证书、提高职场竞争力等。个人动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娱乐,如看目标语电影、上网等。调查反映,72%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为了获得英语等级证书和将来找份好工作;22%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为了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与英美人交往;其余部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由于个人目的,如:看电影、上网等。
1.2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策略是成功学习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过程等。我校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结果:72%的大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2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38%的大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62%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无针对性,无计划;75.2%的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英语学习过程的管理;18%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评估,而82%的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很多的大学生有学习目标,但缺乏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对学习管理不够,行动落实不够。
1.3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资料:英语学习资料方面,全部接受问卷调查的医学生只有81种英语学习资料,人均0.7本学习资料;其中临床专业学生学习资料人均0.76本,是调查的各专业中人均学习资料最多的专业,而心理学专业医学生最低,只有0.2本;在各个专业男、女医学生学习资料方面,临床专业女医学生拥有的人均资料最多,有0.95本;而检验专业女医学生最少,只有0.33本。同学接触的课外学习资料,主要有:《21 世纪》、《英语世界》、《疯狂英语》、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沙龙等。有30%的大学生是通过看英语版的电影学习英语。
1.4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长度:被调查大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人均每周只有4.55小时,1天平均还不足1小时,与教育部规定的课外和课内要求的时间比例2∶1有很大的差距,课外英语学习时间严重不足。而女生周平均学习英语时间为6.45小时,男生周平均学习英语时间为3.12小时。有62%的大学生每天英语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下,其中有27%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还不足30分钟,有18%的大学生课后英语学习时间为零;25%自主学习2~3小时,10%的学生自主学习3~4小时,3%的学生自主学习4小时以上。
1.5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间情况见图1。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各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不同,总体上看,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长,而放射、检验专业相对少。见图1。
图1各专业大学生每周英语课外学习时间比较
1.6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从访谈获悉,中学阶段学习习惯在大学生进校的初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有较大的影响。若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快就能形成自主学习,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若中学老师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学生就进入大学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些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学习,仍然希望教师随时安排、监督自己的学习。
2解决措施
以上分析得知我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2.1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和学生新角色的转变: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难以很快地从既定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需要学生主动配合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新型模式。有些学生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缺乏对学习资料、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学方式。而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语言的习得必需依靠大学生的主动、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完成。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要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是难以达到的。 学习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从知识灌输者、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顾问、辅导员、学习资源提供者。
2.2重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策略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长远发展。教师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逐步让大学生学会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计划;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选择确定相关的资源和需要的支持;开展自我学习评估, 明确进行学习自我评价的标准。
2.3改变传统的评估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实行的终结性评价考试为识别性考试,大学生学习时只满足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评估;重考试结果,忽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全面评估大学生英语能力。
2.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喜欢上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上英语学习园地,由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交流,英语学习策略的传授。
2.5举办多种英语兴趣活动,提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持久的动力,很多大学生反映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英语协会”的功能,开展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歌咏比赛、英美风俗和文化讲座等活动,制作大学生英语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兴趣活动,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和氛围,在应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6社会共同转变观念,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影响着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社会要转变观点,用人单位不能只关注毕业生四、六级成绩,要考核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要求学校将学位证书与英语四、六级证书脱钩。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传统的比考试成绩观念,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15-03
课堂教学作为大学里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实施本科生教育的最基本形式。根据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会关于“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分析表明,在与自学、父母、社会、网络、各种参考资料的比对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教师的课堂讲授”,从各种参考资料中获取知识的比例极其微小[1]。可以说,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大学课堂教学状态,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环,必须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研究目的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一方面旨在描述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全貌,让学生对自身的课堂学习状态有直观的认识,从而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最终提高自己有效的教学行为。换言之,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研究目的,不仅要观察大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当中表现出来的状态,还要分析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原因。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除了学习基础之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针对某地方本科院校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共5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的问卷调查,期望通过对大学课堂教学状态的调查分析,从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专业认同、学风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大学本科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响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提高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样本主要为某地方本科院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调查对象的年级及性别分布见表1。发放问卷共计500份,回收问卷495份,有效样本232个。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SPSS数据分析软件。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专业认同”、“学风问题”、“学习中的困难、影响学习的因素”等展开,并设计了一个“学生期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学生课堂行为表现是学生在课堂上因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综合因素形成的课堂行为习惯。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上课认真听讲是积极的课堂学习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则包括了学生厌学、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种种方式逃避学习,旷课、逃学、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上课聊天、看小说、玩手机、睡觉、考试应付甚至作弊等。从调查结果可见总体上被试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有逃课或迟到的情况,仅有20.8%的学生从不逃课或迟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前三位分别是“偶尔开小差”(72.8%)、“玩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34.5%)、“赶作业”(21.6%),表明消极的课堂行为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见表2)。对考试准备情况,被试选择“考前几天”或“考前两三个星期”的学生有88%,选择“考前一个月”的仅有5.6%。
表2 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那么,消极的课堂行为表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性怎样呢?我们选用了适用于多变量之间统计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为基本操作工具。在分析过程中将样本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课堂行为表现(迟到与逃课、抄袭、考试准备、作弊)作为自变量,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业成绩测量是采用自我知觉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形式。自我知觉的学业成绩采用的问题是“如果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对你的专业成绩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属于__”国外已有研究发现这种评定方法是对真实成绩的可靠测量[2]。
经SPSS方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p值分别为0.001和0.000,模型较为显著;回归方程的系数表显示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自变量系数,常数项和2个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都小于0.05,为显著。
经过以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课堂行为表现中的逃课、迟到以及考试作弊存在相关性。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表3 学生的学习目标
表4 学生对课程关注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可见,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学习动机端正且动力较为充足(见表3)。从被试反映的学习动力可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良好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生存与发展(81%)、求知与完善(49.1%)、上进心(41.4%)、父母的期望(31.9%)、成功的激励(6.5%)等,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改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产生和增强。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有很大的参与意愿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见表5),但是,目前的大学课堂为学生提供的参与条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班级人数较少的课堂,老师容易关注到大多数学生,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班级人数较多则反之。另外,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是否强调互动,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很大。“注入式”为主的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较长,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主动发言率较低,消极的课堂行为(玩手机、睡觉、聊天、看小说等)情形较多。“讨论式”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氛围轻松和谐,学生课堂表现积极。
表5 学生课堂参与的态度
另一方面,学生自身是否具备积极参与的能力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提不出系统的观点;本学科知识储备少,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策略,课堂外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到位等都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由表6、表7可见,只有7%的学生能做到经常课前预习,55.3%的学生偶尔预习,37.7%的学生则从来不会在课前进行预习;25.4%的学生会在开学时制订学习计划,52.2%和22.4%的学生有时和从不制订学习计划。
表6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表7 学生学习计划制定情况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少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尽快取得学习上的主动权;而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出现了前文所述的各种消极的课堂行为表现。
表8 学生课余时间讨论交流学习
由表8、表9可见,22.4%的学生经常会与同学在课余时间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而71.6%的学生偶尔会与同学交流讨论,6%的学生从来不与同学讨论;29.3%的学生会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查参考资料或上网查询,65.9%的学生偶尔去,4.7%的学生则从未去过。可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容乐观。关于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调查表明(见表10),每天学生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只有28.9%,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的行为主要是上自习(67.7%)、上网(61.6%)和闲聊(22.4%)。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学习。
表9 图书馆看书、查参考资料或上网查询
表10 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状况
(五)学生的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意味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反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显示,被试学生基本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较高的认同度(见表11),76.3%的被试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符合或基本符合自己的需求。
(六)学风
大学生群体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往往呈 “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的风气也拖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
表11 学生的专业认同
表12 学生宿舍学习氛围
表13 学风建设
宿舍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成员之间是一个接触较为紧密、持续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对对方的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由表12可见,被试中认为宿舍学习氛围“很好”或“较好”的有57.4%。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试认为当前学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抄袭作业现象成风、校园学习氛围差,迷恋上网游戏甚至成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等(见表13),这说明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风和学风建设。
四、研究结论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调查显示,有72%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或“比较明确”,但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前途和未来(81%),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较多地受到了社会、就业的影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49.1%的被试选择把“提高自身知识素质”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这要求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观念。
(二)学生不能掌握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方法常常表现为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行为,如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到图书馆参阅文献资料等等。显然,这些学习行为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对学生学习行为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方法掌握程度远低于调查前的期望,大部分被试并没有学会如何在大学中学习:93%被试偶尔或从不进行课前预习;74.6%的被试有时或者从未制订过学习计划;77.6%的被试有时或从不与同学在课余时间讨论交流学习情况;70.6%的被试偶尔或从未去过图书馆看书、查参考资料或上网查询。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在大学学习中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尽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较大。针对“最期望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性问题,调查发现:教师讲授和板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讲解时间较长,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学习态度整体较为被动,学生主动发言率较低, 学生玩手机、睡觉、聊天、看小说的情形较多。学生有参与的愿望、热情而没有参与的机会、行动。由此我们感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是当务之急,非改不可。
(四)学习氛围不浓
学风差、课堂纪律散漫,班级、寝室学习气氛淡薄,部分学生经常逃课、迟到早退,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中随波逐流。大部分学生希望有一个较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希望解决作业抄袭、迟到早退等不良学风。
五、改进大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此次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较多、较全面,结果并不乐观。针对调查结论,我们感到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需要
学生有什么需要?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让学生学得更好的建议,如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活动、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学习内容多样化、对教师和学校充满信任与热爱、有更高的自我期许等。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渴望在学习上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大学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也可以组织高年级学有所成的学生到低年级的学生中传授良好的大学学习方法。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条件。从问卷中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学生也甘愿接受他们的教育,并付诸行动;但也有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对他所教的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抵触和对立。教师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亲切,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学习纪律问题[3]。调查统计显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了基础不好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逃课、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即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因此,需要教师及学校重点抓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此作为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的必要条件。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把课堂打造成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地方。要多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尽可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当中少用多媒体,多用板书,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师生之间如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同时也要有畅通的渠道,获得学生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建议,形成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桂杰.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状态调查:大学生为什么逃课[N].中国青年报,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