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平面技术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传统的、某种意义上比较陈旧了的信息技术专业名称,随着“五年一贯制”专业设置成4.5+0.5时代的到来,9个学期的课程如何设置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课的开设以及理论、实训课时的合理安排就成了必须要合理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时,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的思路、理念和做法就成了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创新;实践;示范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一个长线专业,自1994年建立以来一直开设至今,从2004年开始,在本专业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班级,每年招收两个班,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该专业三年、五年以及中专、大专两个层次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引入了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项目以后,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多个方向的局面,在其中的2007、2008年,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中专、大专)四个方向(计算机应用中专、动漫制作中专、平面设计方向大专、软件工程师方向大专)的复杂局面。目前,该专业仍旧是两个层次三个方向:中专和大专学历层次,动漫制作、平面设计、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形成这一局面的宗旨是为了努力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口就业,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我市的工业企业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信息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IT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层次偏低,再加上计算机课程目前形成的工具课程特点,从而造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对中专、大专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向、选择相应课程的话,那么我们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就更加低了,尤其是在我市这样一个IT产业并不发达的情势下,对口就业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为此,我们在深入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对课程设置,特别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及衔接方面,我们更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具体而言,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了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校弱,尤其是中专生相对比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要更弱一点,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更差一点。2.就业的定位方向:中专生的定位为动漫制作员、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绘制员;而对大专生的定位为:平面设计员、程序录入员,并为他们成为高级平面设计员、平面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打下基础,也为他们中间的部分同学进入本科深造打下基础。3.企业的具体需求: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具可操作性,我们还充分发挥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听取了企业对中专生和大专生的需求,充分把企业的需求结合、反映进我们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最近修订的中专(动漫)教学计划中,我们就把有关企业认为他们的员工应该掌握的三门基础课程(动画原理、原画原理、动画软件应用)结合进了我们最后的完成稿中。
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还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几点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了这几个方面的考虑:1.夯实专业基础不管是中专班还是五年一贯制班,我们开设了一些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PS》《FLASH动画》《造型》《网页制作》等,而且对这些课程都要求熟练掌握,在二年级时安排参加中级工考工,只有通过的学生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2.提升专业能力在前两年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从三年级开始,针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三年级要成为高级工,所以我们在课程上选择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实际又确实有较大需求的课程:《C程序设计》《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及维修》《3Dmax室内、室外环境艺术》等课程,在第二学期完成高级工考工。3.培养综合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在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典型企业网站设计》《office高级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这样综合性的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并通过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重校企合作在第五、期,也就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结合张家港经济的特点以及我市IT企业的现状,分别提供多个专门化方向供学生选择:软件开发、网络营销、动漫制作(高级技术人员)、平面设计等,由相应的企业提供知识培训、工业案例、顶岗实习岗位,为学生顺利踏上社会就业创造最佳途径。也许专业人士一下就看出来了,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开设的课程中,比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的相关课程好像涉及得不多,这倒不是我们不想引入新课程,而是我们基于学校的实训条件以及当地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作出的一个取舍,也就是说只在计划中开出了网络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对相关课程及内容有个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以求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专业坚持这样做了以后,确实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也吸引了好几家企业来主动和我们对接,通过课程置换,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口就业的能力,也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这一点可以从专业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中明显感觉得到。目前,本专业已经成为了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2011年开始创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并于2013年7月通过了省级国家验收。技术在不断进步,专业在不断发展,本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在不断的进行中,相应地也就要求我们的专业也要能不断地在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实训设备升级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以确保我们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训型信息技术人才。
作者:何斌 单位: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专业建设;特教;计算机应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8月3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1]50号)。该意见要求加快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全国特殊教育品牌,办好广东省残联下属的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招收了聋哑学生和肢残学生,本文就如何优化该专业建设,使之适应目前残疾学生的现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提高入学门槛,优化生源
学生作为学习的接受者,如果没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招生制度,提高中职特教学校的招生“门槛”刻不容缓。
计算机应用等理论较强的专业应招收中考分数相对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生,美工等实操技能专业招收持有初中毕业证的生源。这一方面是为中职特教学校落实“因材施教” “分类提高”,办出各自的品牌专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中职特教学校顺利开展一定质量的学历教育提供最低保障,同时也有效地引导适龄残疾儿童认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残疾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要比抽象逻辑思维强,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果要比文化课和理论课高很多。本人在多年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对于怎样做、怎样做更好等技巧经验能够掌握得比较好。因此结合学生的身体残疾情况,中职特教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培养实际操作的“IT五员”:
(1)计算机系统维护员。其就业方向(岗位)为电脑营销门店、单位机房维护、客服等。适合的残疾学生类型:聋哑生与客户沟通较困难,所以不适合聋哑生,比较适合上肢残或下肢残的学生。
(2)办公文员。其就业方向(岗位)为各用人单位处理各类文档的办公自动化人员。适合的残疾学生类型:文员经常要接电话,所以不适合聋哑生;而上肢残疾比较严重的学生打字会比较慢,因此也不太适合,所以比较适合上肢轻微残或下肢残的学生。
(3) 平面设计员。其就业方向(岗位)为广告版面设计制作、产品包装及标签设计、婚纱影楼作品处理等。适合的残疾学生类型:聋哑生与肢残生。
(4) 网页(网站)设计管理员。其就业方向(岗位)为互联网相关岗位。适合的残疾学生类型:聋哑生与肢残生。
(5) 网络构建管理员。其就业方向(岗位)为局域网组建(网吧等)、维护或网络相关应用的系统管理。适合的残疾学生类型:布线要行动比较方便,并且需要爬上爬下,所以不适合下肢残,而适合聋哑生与上肢残的学生。
三、调整教学计划
目前中职特教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几乎涉及了各方面课程,所学知识很全面,但却忽视了学制有限、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这在教学总时数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教学计划是多课程、少课时,则很难形成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每门课都懂一点,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因此,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实施“阶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方案是:
第一阶段:专业基本素质培养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习内容为德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根据个人兴趣及第三阶段专业应用方向选修录入技术、平面色彩基础等课程)。
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在第二、三学期。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个性和特长,为第三阶段的分专业应用方向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五个方向:计算机系统维护、办公软件应用、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管理和网络构建管理。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安排在第四学期。该阶段也是校内综合实习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第二阶段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残疾特征,按专业应用方向重新编班学习:计算机系统维护方向。学习内容侧重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如主流操作系统的标准安装和Ghost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选择与安装、硬盘分区和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维护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办公软件应用方向。学习内容侧重在数据的录入、专业图文排版软件PageMaker、Office等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平面设计方向。学习内容侧重在平面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基础、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网站设计管理方向。学习内容侧重在色彩搭配基础、Microsoft、FrontPage、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的综合应用;网络构建管理方向:学习内容侧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网络设备的认识、网络的综合布线、TCP/IP管理、路由器的选择与配置、局域网故障与排除技术。使学生能够搭建中小型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能够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能够实现局域网间的互联,能够构建安全的网络。
该阶段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完成不少于3~4个大型的工作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多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增强就业的针对性。
第四阶段:专业实习阶段,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该阶段即校外综合实习阶段,主要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社会适应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选择专业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技能也在不断细化,同时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上的,所以,对特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教师进行知识结构的改造,让本专业的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而言则是教学质量增值的途径。
(2)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紧跟市场需求。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了解和熟悉市场,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因此学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包括对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将在实践中学到的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引进有实践能力的企业业务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进行传帮带,聘任有经验的IT企业老总或技术骨干为专业方向的客座教授等。
(3)加强手语技能的学习和强化。中职特教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一般招收肢残生和聋哑生。肢残生和健全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比较接近,但是聋哑生完全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有娴熟的手语。我校比较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手语水平,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都组织手语培训,每年都举行全校性教师手语大赛,并且鼓励教师参加手语翻译员的考试。只有解决了沟通障碍问题,才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好地发挥。
五、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本文前述的教学计划,前三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校内完成,而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第四阶段——校外综合实习阶段,参加社会职业岗位实践。为此,学校要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实习场所,接受企业的管理,体验企业文化,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校内教学与社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中职特教学校应该积极动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协助学校联系合作单位,供该专业开展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之需。对于所联系的合作单位要求的基本条件是:每年能接收若干名学生完成若干项目的专业技能实训实习,并由学校出面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联系到很多志同道合的相关单位,这样,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实习就业时就有更高的社会满意度和专业适应性。
中职特教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不但要通过专业建设的优化来确保其生存空间,还需要通过专业建设的优化来确保其发展强势。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职特教学校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中职特教学校也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估,即包括对专业建设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适时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以此作为提高专业建设效益的有力促进手段。
(作者单位: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姜太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从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向“学生探究学习为主”转变,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不论硬件还是软件,更新周期都特别短,所以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教师的任务应是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先的“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给予指导,在教材难点与学生疑点上进行辅导,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的严师形象,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体,变成现代开放教育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信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开发自己的思维,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新技能人才。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过去,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个特殊群体,中职学校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其能发挥自身的特长,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人人有一技之长”的效果。
第三,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各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计算机是一门很宽泛的学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分别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中职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的改革
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还是要求学生拿“双证”(计算机等级证和毕业证),学生这种为拿证而学习的状况导致教学效果差,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必须确立一个专攻方向。根据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1)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CSS Design为主的课程,培养网页制作的人员。(2)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和能够组建局域网并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员。(3)多媒体技术。以学习PPT多媒体制作、Premiere、Flash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员。(4)平面广告设计。以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I为主的课程,培养平面设计人员。
四 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要以突出“专业”为主,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通常的三年制为例,在校时间为前两年,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为主,进行中英文打字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熟练操作键盘,使其达到每分钟80字的打字速度,同时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使其能熟练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第二学期,学习Office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满足一般办公的需要。
第三学期,根据教学目标细划专业,成立学习小组(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平面图像处理等),让学生根据兴趣与个人特长确立自己的专攻方向,分别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为各专业小组设置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践课题,要求每一个学生设计多个有创意的作品,使其完成岗前培训,基本具备上岗锻炼条件。
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五 考核方法的改革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以前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开设“操作系统”“文字录入”“办公自动化”等,在2008年、2009年也曾经做过VB、JAVA等初级语言课程的尝试,但最终都是回到原点。近几年随着学校示范校建设的学习,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笔者认真思考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CPU工作原理、进制转换、程序思想等理论显得遥不可及。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
通过两年示范校的建设,开始用学生主体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看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符合地域经济发展的就业岗位群,再根据就业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来选定相关课程。要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促进学生素质与技能、教学管理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原有课程设置就必须进行改革,重新构建,才能使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出不同层面的应用型人才。
一、改单一培养为多方向培养
从现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路看,旅游、学前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技能竞赛选手能够进入相应网络管理、系统维护、办公文秘等岗位外,大部分学生都进入相应工厂流水线,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人才饱和吗?当然不是。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型人才,而中职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全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如果公司同意录用中职毕业生,那也要重新进行专业方向化培训。“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也就是其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所培养的人才是“专才”而不是“全才”。比如学文秘办公就不学习平面设计,学网络管理就不必学办公系统,学平面设计也不必学软件开发。行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专才,我们就培养专才,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有生命力。要让中职计算机专业“永葆青春”,就必须接轨市场,接轨职业,使“课程设置方向化”。
2014年起,计算机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广东、上海、武汉、宜昌多家计算机相关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岗位群和企业文化等内容。并到同类职业院校如“中山市竹溪理工学校”“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通过“面谈式”“问卷式”“座谈讨论式”调研,获得大量一手数据及资料,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前期北大青鸟、平面设计联合办学经验,专业改革确定了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三维装饰设计、影视动漫制作6个专门化方向。
二、设置多方向核心专业课程
本着以就业为指导,以行业工作任务为目标,针对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岗位群见表1,P79)进行分析、重构课程,积极实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互补,奠定文化基础,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的分阶段设置。经过多次研讨,并请专家论证,计算机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门化方向核心课+岗位技能结业设计+岗位实习”组成(见图1、表2)。
三、建立、完善方向性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甄别,更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改进、发展。为了这个目的,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体验与进步。在评价中,不仅让每一位被评价者参与进来,同时由学生、家长、老师、行业专家共同评价学生的成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对传统的考核方法从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改革评价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对方向性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活模块”是关键,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应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修养,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
二是改革评价方法,实行“岗位能力学分制”测试法。由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制定、编写出本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指南,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能力指南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除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能力”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把这些能力通过学分量化考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获得奖分。
三是改革评价形式,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岗位能力”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小测,一课至少有一得,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采取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要对自己所辖领域课程结合国家课程标准有些系统的思考,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才能做到整体把握;同时更应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与紧俏到日前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其中的变化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导致计算机应用专业举步维艰。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中有近90%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需通过其他的社会实践或学习才能获得工作。学校的生源质量及人数也都在下滑,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从早期的3个班直降到1个班。可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1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
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初热门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计算机是门高科技的学科,对其崇拜,都去追宠,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计算机已经不像早期那样神秘,现在的计算机就像电视一样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计算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于是报考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便随之减少。
1.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他们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扎实的计算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网络基本应用等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一专多能。
这种专业定位在早期的确合理,同时高校用这样的专业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过这种专业定位所带来的隐患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人学毕业生实现分配制,所以没有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用计算机进行打字、复印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体现不出个人能力的好与坏,这种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现在这种一专多能思想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多能,专业课程开设过多,但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每门课程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进去。
(2)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肤浅,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3)专业课程理论过多、过旧,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平时实践类课时少且远离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4)学校的学生成绩测定方式存在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局限在一纸试卷上,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上述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用工的条件越来越现实,他们需要上岗就能工作的员工,招聘会上的常见词“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但缺少职业性的动手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2)计算机的工具特性使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现在很多职业要求是既要懂计算机,还要懂其他相关知识。对于那些仅学习计算机应用但水平不高的毕业生来说,找份满意的工作相当困难。温州地区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公司希望招聘美工好的员工,对于那些PS,CORELDRAW,网页三剑客等应用软件操作非常熟悉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还要去学习美工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生源素质也逐渐下降。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计算机的深层知识困难较大,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感觉到自己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难实现就业。浙江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级的3个班中,高考分数基本都在350分以下。还有部分学生是从职高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上来的,他们在职高基本没有学习英语和数学,升到高职院校学习,感觉知识跟不上,最后发展到学不下去,不想学的程度。
2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之路
2.1 拆分细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和细化,把早期的一专多能思想改变成一专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强的专业。如企业办公自动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业Ⅵ设计(平面设计方向)、Internet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企业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WEB设计与开发(软件技术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等。目前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下面是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年计算机相关专业变化情况详见表1。从表中可清晰看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分离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情况详见表4,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离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新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通信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在新专业中,最明显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细分出来专业就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该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网络工程方向应用。
从全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5,该表列举了我国几所非常著名的高职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信息管理、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新专业中的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专业都是面向某种具体应用的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培养方式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计算机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工具性决定了计算机必然成为其他职业的附属技能。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文化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如企业办公自动化专业,除了要讲授OA的相关软件,还应该讲企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等专业知识。
走工学结合之路是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的。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只能暂时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上的困难,因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拆分细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结语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新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然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需求广,生命力更强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拆分和细化出来的更多新专业。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计划及报到率没有详细数据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来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查与培养模式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41-44.
[2]项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健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70-02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普遍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新颖”和“时髦”,但因实用性不强、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就业质量低下。该文从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究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链接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1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应以健全的职业人格为核心,以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弱化理论深度,重点突出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体现实用、实践特色。
2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2.1 课程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
从目前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1]人才上,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方向,让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技术的需求,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2.2 课程设置应动态调整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地予以调整、补充和更新,使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2.3 课程设置应以技能强化为主,理论专业课的设置为辅
衡量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标准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应多一些,理论知识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精选,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也可以寓实践课程之中讲解。
2.4 课程设置模块化
为了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职业的针对性,学校可以按职业的性质和需求引入国家职业考核,将岗位课程模块化打包,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爱好选包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就业竞争风险。
3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1) 方案一: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行业需求,订单式开设课程。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操作性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最有力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将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引入学校。即在设计课程时,核心课程由企业提供,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可由学校承担,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双方共同培养,定向就业。
2) 方案二:以就业为导向[2],合理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
1) 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群做市场调查,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近几年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①计算机操作员;②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③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人员;④影视动漫制作人员;⑤电脑广告设计与多媒体加工类人员。因此,针对市场需求,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应用、网页制作、网络管理、计算机组装维修、平面设计、影视动漫。
2)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课岗一体”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设想由四大模块组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考证模块。
第一、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知识基础模块(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和社会知识基础模块(如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法律基础知识等)。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同时也能为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如计算机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个模块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该模块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中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群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来设置,该模块体现职业针对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
①办公应用模块
核心课程: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
适合岗位群:办公文秘、文印店店员、收银员、信息化工作人员等。
②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
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三剑客、web站点架设与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
适合岗位群:网页设计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等。
③ 网络管理模块
核心课程: 网络工程与构建、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交换机与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
适合岗位群:网络管理与维护员、网络设备调试技术员、综合布线技术员等。
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核心课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等。
适合岗位群:计算机管理员、网络维护员等。
⑤平面设计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
适合岗位群: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策划员、美工等。
⑥影视动漫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3Dmax、maya、premiere、CorlDraw、After Effect、Flash等。
适合岗位群: 毕业学生可在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等工作。
第四、考证模块
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学业可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与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便将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因此课程设置要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接轨。
4 教学环节的改革
1) 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
2) 采用“任务驱动”[3]的教学方法
对应某一模块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任务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专业模块化[4]教学
学生进校后的前两个学期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选择定位,同时安排各个专业课程模块指导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在第五学期,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职业资格的考试,真正落实岗位技能型专业培养目标。
4) 增加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
职业学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为5:5或6:4为好。实践课程应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应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课程设置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志英.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问题[J].科技信息,2007(10).
[2] 张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J].职教论坛,2011(29).
关键词:互动媒体;人才需求;能力体系;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软件和动漫等创意型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32号),标志我国动漫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标志动漫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为更好地办好互动媒体专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1.政策支持
我国各级政府对游戏(互动媒体)行业的发展都给予大力扶持,都把它当成了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为扶持中国游戏产业和行业发展设立各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法律法规。
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我国第4个建立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城市,网游动漫产业将被纳入广州市“十一五”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发展规划。动漫产业是广州“十一五”期间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政府规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从2007年起的5年内每年安排1.5亿人民币,设立广州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和鼓励广州动漫业的发展。
2007年7月12日,“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番禺园区”的金匾落户番禺。动漫产业是番禺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番禺区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措施,促进动漫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产业发展状况
游戏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20世纪末的形成期阶段以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游戏产业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
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广州的网游动漫产业发展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50%。其中,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广州光通通信有限公司、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和广东道明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有自主开发的大型网游产品上线,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广东爱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神探威威猫”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台播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为加快广州成为我国重要的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奠定了必要的产业基础。
伴随着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游戏企业对游戏专业人员的要求与日俱增。专业人才供求关系矛盾的扩大,也进一步加剧行业人才争夺。专家指出,在中国游戏的发展进程中,广东地区年收入在2011年超过250亿人民币,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年中国游戏增长的新亮点。
3.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面对日益升温的游戏产业,游戏人才供给却赶不上其迅速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据非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内专业的网络游戏人才仅有3 000人左右,而中国游戏人才缺口达30万,国内至少有50%的企业难觅专业游戏人才,尤其是专业的设计、开发与策划人才。
最新报道显示,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在近几个月中,平均每月游戏招聘岗位约1000个,关键岗位仍是高级游戏设计与程序开发等。游戏的开发需要从游戏策划到设计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设计音乐服装,再到编辑关卡程序、开发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这其中包括很多岗位,如游戏策划与设计人员、游戏主程序员、引擎工程师、原画师、3D美术工程师、游戏测试工程师、游戏市场拓展员、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等。
我们可将网络游戏企业岗位大体分为5类:游戏软件开发设计程序类、美工设计策划类、市场推广专员等市场销售类、游戏运营经理等管理类及其他行政财务类。据统计,企业对美工设计策划和游戏软件开发设计2大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约占网络游戏企业岗位的85%,其中又以游戏软件开发设计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市场推广专员、游戏运营经理及其他岗位占15%。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比例如图1所示。
4.互动媒体专业方向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
4.1面向产业定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今后的人才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和社会对游戏专业人才在岗位、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培养适应互动媒体应用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既具有一定的用户界面设计修养又具有互动媒体创意、制作、编程、应用相关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美工基础,了解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的基本开发流程,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Flash面向对象编程、ActionScript开发平台与网页制作,能够从事Flash网站和Flash游戏开发,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在Flash游戏开发团队中从事网页游戏客户端、服务器端、游戏工具、游戏引擎等方面软件编码、调试与测试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2契合产业需求,精准定位就业岗位
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表明,游戏产业主要需求游戏策划设计师和游戏美工设计师、游戏程序设计师。然而,不同的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截然不同,职业岗位任务也完全不同。
游戏策划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游戏框架设定、游戏数据调配和平衡、游戏策划管理、系统分析及软件规划等,职业要求是应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对系统工程的操作能力,对程序、美术、音乐的鉴赏能力,对游戏作品的分析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程序设计师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主要任务是游戏引擎设计、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等,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
游戏美工设计师在游戏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游戏片头动画还是游戏,都离不开美工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策划的构想和要求进行游戏的原画设计、模型设计及特效设计。
在游戏行业,基于Flash的网页游戏近年来得到空前发展,传统的网络游戏纷纷向网页游戏转型,精通Flash编程的游戏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网页游戏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技术方向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范围、主要业务工作如表1所示。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游戏软件、游戏美工设计、游戏策划等产业的开发和设计,将重点放在游戏程序和游戏美工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尽量做到直接与产业接轨,让学生将来可以更快地适应产业中的各种工作。
4.3应就业岗位需求,构建能力体系
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面向第一线的应用型游戏程序、游戏美工设计人才为宗旨,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侧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和就业岗位需求,我们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方向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3个方面和游戏开发、媒体设计与制作2个职业方向。
其中,职业专门能力包括:①一定的用户界面设计、审美能力;②图形图像处理、平面UI设计、音频视频编辑、2D/3D动画创意制作能力;③互动媒体项目编程能力;④丰富媒体体验的“艺术+技术”项目开发能力;⑤利用Flash技术在网络、移动设备上进行游戏设计开发的能力;⑥与他人协同工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包括:①Flash创意设计能力,主要拓展学生应用Flash的“艺术+技术”能力,将Flash作品作出新创意;②丰富用户体验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能力,主要拓展学生利用Flash技术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进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的能力;③平面设计能力,对于艺术基础和感觉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其平面设计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动媒体2个职业方向的能力体系如图2所示。
4.4优化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能力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根据产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认真剖析计算机应用制作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岗位素养等要素,按照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开发模式,从2009年开始确立以Flash为主线,构建互动媒体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课程有Flas设计、Flash高级编程、数据库基础、Flash游戏开发,这一系列课程构成了统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核心课程完全基于工作过程,符合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高端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互动媒体技术方向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4.5校企合作育专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注重联手企业共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近几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与广州市倍儿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迪拓尔实业有限公司、广州越维信息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实现大学生学校学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主动引进企业文化、生产任务与实际项目,帮助大学生拓展工作视野,尽力扶助大学生早日迈入工作岗位。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互动网站、Flash广告/动画片、动画片编剧、平面创作、网页游戏设计、网页游戏编程、交互式创意媒体等实习、实训岗位的顶岗实习,从而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实训任务。
信息工程学院还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利用学生假期和毕业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学生在校企教师合作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研究实践。例如,教师在Flash游戏项目开发课程中引人广州市倍儿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网页游戏,将其作为学生项目开发的内容,要求学生按企业要求进行项目开发;项目实训过程完全模拟企业场景,设有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协调员、版本管理员等;项目实训要求学生除了完成项目本身外,还要填写各种技术文档,每周进行项目展示与小结,最后进行项目答辩。
5.结语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开办之初,依托广州市和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入调研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产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找准专业建设定位,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专业建设与当地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适应广州市文化立市的建设目标、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邬厚民,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9-22.
[2]李芾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9.
[3]谢建华,高职院校游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1107-1108.
[4]沈云云。以混合学习活动为中心的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8):80-83.
[5]王小敏,王程维,基于就业市场分析的Flash教学目标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45-4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专业素质;核心技能;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职业类学校一直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广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职校生因为理论基础较差,缺乏接受和应用高难度技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就业岗位的更新,是职业类学校和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为学生将来不仅要走上社会,还要凭借技能在社会上立足。
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解释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以描述成:“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具体到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通俗的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更新能力或者岗位更新能力。也可理解为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一生中一般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因此就业岗位“迁移”和“升级”能力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计,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2.1 总是认为计算机职业教育就是熟练工的教育
熟练工的说法在职业学校之间一直流行,对于更新较慢的行业,熟练工教育确实可以满足。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熟练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当年的打字员,现在需要专门打字员的岗位几乎没有,打字员工种就业面越来越窄。
2.2 基础教学浮于表面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从数学系脱离出来的,体现了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的关联,数学的思维、算法决定了计算机从业人员能力的高度,比如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的开发、网络系统的建设,等等方面。与此相似的,计算机与英语的关系更加精密,计算机中许多概念都是先有英语解释后才有中文的解释,丰富的英语知识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程序开发、三维设计、网络系统开发的种种方向,甚至可以借助查阅英文的资料解决现实的问题。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很多数学和英语课的内容都是浮于表面,不能涉及深层次的算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都匮乏。
2.3 教学目标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中有许多方向,比如图像处理,平面动画,三维设计等,很多学校因为教材的原因,软件的版本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很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这一款软件的掌握,但学生即使掌握了学校内的实践操作,走上社会还是会遇到新版本、新问题。有的科目停留在“为了教而教”的表面,教会学生使用Photoshop出图,使用Flash做动画,使用VISUALSTUDIO来编程序,但是只停留在软件操作的表面,不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那教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软件农民工的层次。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于创新和改革,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开创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3.1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
职业教育并不是纯粹的就业,不同于理发店里、饭店里的学徒,不是一种短期的教育,而是为了终身就业、发展而设置的教育形式。学校、家庭、教师、学生都应转变这种观念,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观念,只有学生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才能拿住“学一技防身”的钥匙。
3.2 研究教学计划,分解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
对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两个方面,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为专业素质、职业能力。
(1)专业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理论基础。基本素质是指一个人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也是我们常说的天赋。具体到某些课程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针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业素质也解释为“设计行为(手绘设计、电脑设计)、观察、审美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决定了从业人员是“匠”,还是“师”。观察力、审美和创造思维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多见、多练、多评、多思是训练的主要方式。专业理论基础的课程需要“深度、生动”,专业理论基础课都是比较枯燥的,需要教师给予生动的解释,后续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宽度、深度的把握。
(2)职业能力课程。主要包含“操作技能”和“职业核心技能”子模块。其中,操作技能强调“熟练”,后续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些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核心技能是另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果熟练只是停留在软件的使用层次,那么专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例如,图形图像处理的核心技能是使用Photoshop搭配色彩的能力、绘画绘图的能力,以及摄影成像的能力,也是光与影用Photoshop更改的技术;平面动画的核心技能是运用卡通人物的Flash绘制能力,绘图能力,声音素材制作的能力,是创意用Flash表现的技术;网络工程的核心技能是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的能力、调试测试的能力、纠错的能力,是数学、物理知识的逻辑能力,等等,计算机中的软件只是实现核心技能的工具而已。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由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构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这两项。
4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4.1 计算机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项目化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把核心技能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理论、核心技能、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做”一体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4.2 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
为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要,造就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设置项目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对计算机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如电脑组装维修方向、办公软件文字处理方向、图形图形处理方向等,凡是与该方向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为各方向设置教学内容时候,对于理论知识、核心技能与操作技能,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在为某方向确定了实践目标以后,除了操作层面上的任务完成,还需要结合专业素质与核心技能的教育。这是将来自主发展提高的基础。
(3)设置方向与教学模块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知识更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时展,要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和模块,创建新的模块。
4.3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吃透技能培养目标前提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密切相关的核心技能的理论、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每一个模块的开始都要讲授该方向的基础理论,模块结束后都有案例分析,即综合训练。我们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即图像的分类、色彩知识、色彩的搭配、颜色的合成、饱和度是什么等等,此时再讲PHOTOSHOP软件如何去改变这些颜色、亮度、饱和度等信息,如何给某个对象添加色彩变成另外一种颜色。重点已不再是以往的讲解某个工具怎么用,而是借助工具如何去操作。又比如我们在矢量图的章节,可以先在纸上学习和练习如何绘制图形,绘制卡通图片,绘制门店标志,发挥创意做出需要的作品,这是专业素质,然后再借助工具来实现这些创作,这是核心技能,熟练掌握FLASH软件,是操作技能层面上的事。这是与以往专业课教学明显不同的。
5 结论与收获
专业素质与职业核心技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计算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教学改进实验来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核心技能得到巩固,特别是后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证明了计算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增智.浅析如何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2013,5(5):164.
[2]于玉林.论会计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会计,2009,6(6):1-5.
[3]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1(1):124-128.
[4]方晓红.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6(08):1-3.
[5]龚海伟.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47.
[6]孙萍,贾建忠,依麻木・艾山.论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理论课、实训课建设[M].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04):43-46.
[7]杨可心,刘春生.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职教论坛,2005(05):10-13.
[8]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M].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02):11-13.
作者简介:孟轩(1980-),男,安徽省马鞍山人,马鞍山工业学校教师,中专讲师,2012年于安徽工业大学取得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与教学工作。
【论文摘要】针对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人才(IT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剖析了工程项目选题的原则及实施的过程。阐发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技能培训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47-01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专业“理-实”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1.1 坚持学校发展与社会支持相结合
学校要深入企业、认真调研,并与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与磋商,将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锻炼与企业结合起来,走校企合作之路。
1.2 坚持开辟新路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校企合作为职校办学开辟了新路,在注重教的同时,渗入了产业的因子。在实施校企合作的同时,强调遵循教学规律,遵循认识规律。
1.3 坚持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施校企合作要灵活调度教学与生产的安排,既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又使学生和教师得到锻炼。
1.4 坚持学校管理与企业规范相结合
实施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实习,决定了学生的双重生份,要求对学生实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措施,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成长。
1.5 坚持合作互利
学校有一批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双师型”或“多师型”人才,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长处,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
2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专业“理-实”一体化建设的教学改革
2.1 计算机平面专业毕业生要求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独立地解决问题,具备实践中的操作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表现为政治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开拓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开拓进取,勤奋求实,成为本行业、本单位的骨干力量,就业前景乐观,可以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等工作。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宗旨;“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办学理念,构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授课的同时,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 推广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根据技术部门、企业具体实际,让学生自己去规划行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回到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分析。
2.3 丰富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作为理论教学的延续,通过对学校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基础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学生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环节。
2.4 课程体系建设
改变已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制定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并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体系”、“电子教案”及“课程考核体系”。
3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专业“理-实”一体室建设方案
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突出实践实训环节,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能否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实验室建设是关键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较熟练掌握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广而新并符合科技发展的最新要求是现代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计算机平面专业“理-实”一体室建设应体现出一个“仿真―生产”一体化理念,在功能方面应要贴近社会的需求,做到真正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所以,增建图形图像处理“理-实”一体实训室,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教、学、做”在这里得到高度的统一。图形图像处理“理―实一体实训室”建设方案图形图像实训室的功能。
学校的“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动画、计算机平面设计”等相关调和提供实验、上机场地。
可完成的实验项目:扫描仪图形图像输入实验、扫描仪图形图像输出实验、语音输入输出实验、数据压缩、解压缩实验、光盘刻录实验、3Dmax应用实验、Photoshop应用实验、AutoCAD应用实验、Flash应用实验、Corel draw应用实验、illustrator应用实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制作实验。
教学软件:Windows 7、Photoshop cs5、3Ds max2012、coreldraw简体中文版、dream-weaver cs5、Flash 8、illustrator cs5、会声会影x12、office 2007,添加高亮投影机或大屏幕液晶电视机。
4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与平面设计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除了能完成校内学习、实训等任务外,还能与合作企业取得密切合作,从企业中得到一定的平面设计任务,为他们完成一定的项目,实现“产学结合”的理念,这样既帮助了企业,同时让学生在项目制作和完成过程中体会到了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使他们明白今后该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因为他们有了为什么而学的目标,还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动力。通过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会充分发挥它潜在的作用,正向发展下去,可以跟合作企业的平面设计公司相联合建立下属分公司,专门承揽一些平面设计和制作任务。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专业“理-实”一体化建设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平面设计和制作水平,使中职学生更能把握目前市场动态和前沿的设计思路,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能为“工作即能用”的企业用人思想接轨,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对口率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Z].
【论文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姜缩,其产生的原因可从目前该专业的生源、师资、教学设施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去探讨文章简要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强调时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设置的内容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专业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更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和理论又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化工作的人才。
1、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细化与定位
社会要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全部掌握它是不可能的。例如CAD,不仅仅要求学生会操作应用一些CAD软件,而更需要掌握制图、设计等基本专业知识。又如计算机广告设计也不仅仅是熟练操作平面设计软件.更应该具备相应的美工基础以及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的、专业的、多面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才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二是,计算机网络。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为主。三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从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仅仅有一张中专毕业文凭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大学、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差不多。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都不会怎么能指望他们编制程序呢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第二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 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第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要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五.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操作单元一个专业工种都可为一个模块。它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里的内容
第一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经济、电工、物理、法律基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将来拓宽就业范围同时也是为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对口升学)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常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WindowsXP、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第三专业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如VFP、JAVA等)、工具类软件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使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图形图像、广告设计制作、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1、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展开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好教学内容。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如何完成一个个设定的任务展开教学,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教授“人像面部处理”时,我们可以将有关人像面部处理的所有操作设计成为“人像美容”这样一个任务,其子任务都是有关人像面部处理的。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处理前后的对比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然后在教师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难题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掌握好人像面部处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突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层次明确,轻松自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符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因为人物面部美化处理是各婚纱影楼、广告复印社的必有服务项目,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要求的无缝衔接。
由于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不同的任务,学生的思想上就会有种本能的紧迫感,就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去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积极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与同学相互协作解决。这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过不断的实践练习,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也会显著提高;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就业时尽快融入公司环境。
3、采取以实验室、电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电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4、采取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与就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