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时间:2023-09-15 17:3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1.问题的指出

伴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高校的规模开始壮大起来,尤其是这几年来高校之间的兼并与整合,高校内部推动的多项改变持续深入,呈现在固定资产上,那么根本是途径的宽阔性以及特征的多元化与管理的多重性,可是在怎样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的情况上却没有伴着形势的改变而适时调节,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多数带有以下情况。

1.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备,有关单位不去彼此协调

如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多数通过单位分别管辖,比如后勤处管理房屋、家具,设备处管理设备机器,图书馆管理报刊书籍,财务处管理固定资产价值计算。他们分别为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机构,担负学校着资产管理的责任,可是因为缺少有效的规模管理体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与配合,致使固定资产产生了诸多问题。

1.2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如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依旧还是停留在只是使用、不看重管理的传统管理方案。一种情况因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定,导致价值虚假变动和账面价值不一致;另一种情况因为建筑物完工之后没有适时地承办验收手续就进行运用,部分部门通过自己筹集资金的配置固定资产不到有关职能单位验收进账,导致账外固定资产,进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1.3固定资产配置不恰当,运用效率低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少规模计划以及合理证明,单位之间一味地认定小且全,争设备与投资,反复购置,进而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来越低,对重型的贵重仪器设备只管重新预算排置,不看重实物的管辖,没有办法做到统一管理、调整剩余、设备共享,在固定资产有效的使用期限中没有办法获得合理使用,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的搁置与浪费。

2.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以精细为根本,做到谨慎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门具体的业务,都成立起一套相对应的任务流程与业务标准,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无死角的状态。固定资产精细化的管理部单单是说管理现有的固定资产,而是说从固定资产的产生开始就进行管理观察,一直到使用废弃清理的每一个环节就进行管制,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自己分化之后再进行汇总。

3.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是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重点包含了完备每一项的规章政策,确定每个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成立固定资产指数考核框架等,确保固定资产的全面与完整,推行资产的有效配备与灵活使用。

3.1设立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

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包含了计划审批政策,采购验收政策,登记和审核政策,保存、运用和维护政策,资产变化和提高政策,资产清理政策,损坏,丢失赔偿和废除政策,内部调控等诸多政策与特定的业务管辖标准、管理流程等。不过每一项的制度政策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范,同时要侧重政策制度的完整性与可执行性,要和别的规划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倘若产生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

3.2熟知每个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

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固定资产招投标准的管制、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设定、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审查批准、验收和固定资产的核对任务。财务处担任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的预算安排、入账价值的审批核算,同时实施总量监控,把握固定资产总值。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账户的根本性输入,成立固定资产卡片,把固定资产的财产贯彻到具体运用的工作者名下,保存、看护本部门固定资产,参与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核查任务。

3.3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事后精细化管理

因为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总的数目中所占有的比率较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备,确保学校的合理权益不受侵害,达成固定资产的保值以及升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清查的时候要保证不能敷衍走过场,不是撑场面,要依据规范的工作程序、方式与制度、实施及时有效的账务核实与清查,针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到原因,及时采取解决。在审计的时候要侧重对固定资产管辖中的控制指数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采取检测,检测内控制指数的落实状态,以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使得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程度持续上升。

总而言之,伴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能力、内涵和管理方式方案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动,唯有对高校固定资产实施更加深入的精细化管理,才可以让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为完备,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服务,这也是提升高效固定资产管理程度上必须要经过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的固定资产总值每年都会快速增长。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提供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提出应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的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应对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教研工作的基础,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能够有效的反映出高校办校规模以及教学条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不但增加,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还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下,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1.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评价机制,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中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并且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完善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审计机构往往对资产采购、验收等环节的审计工作较为重视,对资产的管理、使用、资产转移等方面的作用较为忽视。另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增长量以及经费投入量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现阶段实行按类别分类管理,然后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的价值进行统一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单位的主要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实物的管理,同时管理各个院系中占有使用,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固定资产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发生重合,造成管理职权不分等问题,严重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质量。

3.高校固定资产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为归口管理,相关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为了自身资产使用提供方便,各个部门过分的追求小而全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采购前期无法形成有效的方案论证,从而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调配,甚至出现重复购置现象。在高校内部,各个院系、办公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后的运转效率降低,甚至出现部分资产长时间的闲置,造成高校资产浪费损失。

4.高校固定资产信息记录存在账务不符等问题现阶段,高校财务部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仅仅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台账,导致账物分离。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形成,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核算滞后现象严重;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管理部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严格执行清查盘点制度,账务不符问题日益突出。

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不断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责任管理意识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基础上,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保证制度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等,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以及安全完整性。同时实行有效的资产清查、审批、验收、使用、收益处置等管理制度,提倡全员参加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将内控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相互配合与制约的全员内部控制体系。

2.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岗位不相容问题,包括资产采购与验收、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固定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执行、会计核算与业务办理等,因此需要建立不相容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管理控制体系。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阶段,必须保证购置的透明性、公正性以及规范性,推行政府采购与公开招标等方式。对于大额固定资产购置,需要采取有效的集体决策,并由集体对购置计划方案进行审批,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资产采购承担单位需要对资产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选择信誉度高、报价低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有效的合同文件。同时加强对中标的厂商,不定期的对其生产产品进行抽查。在资产验收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组织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等一起进行对资产的验收。对购置资产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技术参数等进行检查,并逐一与购置合同中进行对比,还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参数事项相应的测试。在验收完成后,管理部门需要出具验收报告,并将验收信息出去,并做好后续的建卡、登记、入账、手续办理等工作。

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使用部门应该同时承担对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使用部门应该保证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完整、真实、安全,并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归入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同时作为评价工作绩效的指标,缓解使用部门轻管理的现状。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盘查,降低固定资产风险。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理过程,应该严格的遵循分级责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事,将资产处置审批工作当做是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对固定资产处置种类、数量等进行明确,并明确资产处置的权限与责任,同时对资产处置管理资料进行不断的完善。在资产处置前,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与评估,提出处置的意见。在处置阶段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账物一致性。将学校对外出租收入、对外投资等归入预算管理中。

3.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对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保证内部控制方式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标准,保证各个控制点全部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2)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政治,及时的消除内控缺陷;(3)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保证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

4.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除了加强内部控制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两则相结合,更能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其中,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同时,高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有关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工作。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组织人员控制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分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不相容滋味分离的原则,并对各个岗位职权范围进行明确,想成人员控制制度。将组织机构、岗位责任等作为组织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人员控制中,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专业相关管理等。将归口管理、财务部门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管理三方面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等,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

2.高校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

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审批人员以及经办人员赋予一定的权限,形成经办人与审批人员相互制约控制的局面,并对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工作的责任、权限等进行明确。固定资产经办人以及审批人员需要在其工作权限中工作,审批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审批的资产,经办人可以拒绝办理,同时需要向上级部门提出报告,起到良好的监督制约作用。

3.高校固定资产会计系统控制

根据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会计控制系统,并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通过会计控制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价值评价,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会计控制系统中,需要对固定资产会计审核范围、标准等进行明确,并建立资产明细卡以及台账,对新增的规定资产进行及时的核算与归类;对一定年限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价处理。另外,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形成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系,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部门除了设置会计核算总账外,建立了固定资产卡与资产保管明细卡等,上面详细的记录了高效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资产购置时间、验收时间、使用部门名称、资产数量、类型、价值金额等。

4.高校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高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与资产预算编制与质量属于一个统一的过程。高效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建筑楼、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等,对学校资金占用量比例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学校新增的固定资产需要经过严格的预算编制、申请、审批、招标购置、验收等,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账可查。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应该与财务部门一起,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并根据高校整体的经费预算、发展规划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对各个预算控制点要求进行明确,并坚持节约型高校校园的理念,理顺高校库存量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5.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供保障。学校应该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使用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不定期或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高校固定资产流失。另外,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该承担起资产维护保养的责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维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记录工作,妥善保管好相关的资料,做好资料安全备份工作。

6.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固定资产不管是一般设备、专用设备,还是图书、标本及陈列物,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都是很高的。高校领导要认识到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工作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足额设置岗位,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员。学校各资产使用、保管基层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更多的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学习。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不得越权行事。对于一些诸如采购、保管、登记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潜能。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就是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应该不断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避免高校资产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增值的目的,促进其更好的为高校教科研活动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及对策研究[J].金融观察,2012,23(4):124-125.

[2]刘富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园地,2013,26(7):99-100.

第3篇

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制度的内容,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的改变

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而在旧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可以认定为固定资产的资产价值提升了一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单价逐步提高,1997年制定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如果按照原有规定,不仅极大地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不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固定资产分类的调整

在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相比旧制度,新制度将原有的“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将“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将“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将“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两个分类没有改变。新制度对资产分类没有做出重大的调整,仅是对原有分类的微调。相比旧制度,新制度的分类,更加明确、具体、规范,更加有利于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使用。目前各校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采用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手册》中的16类分类标准进行。该标准为2000年制度并颁布实施的,此次新标准按照六大类分类并结合16类分类标准对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更加细化。更加明确、清晰的固定资产分类,可以使各高校采用统一分类标准,进而采用统一的折旧口径,增强数据的可比性。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中正式提出了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的问题,改变了旧制度下缺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管理最大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二、新制度改变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

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全新领域,是在以往高校财务工作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领域的不断改革,高校可以获得资金的渠道不断增加,增强了学校购置固定资产的能力。高校的固定资产数量持续不断的增长,固定资产存量及其庞大。固定资产随着日常的使用、闲置,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有形、无形的损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更新的时间缩短,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一代产品推出以后,导致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急剧下降。按照旧制度,固定资产只在登记时候,记录其原值,在报废阶段进行一次性清账处理。在此期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使得账面资产的价值偏离于实际价值,会计信息长期处于不真实的状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各个时期内,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可以有效的摸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为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有利于精确核算教育成本

在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只在购置时进行会计核算,一次性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等相关科目中。而固定资产在购置以后,会因多种原因导致实际价值变化,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导致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在固定资产购置的高峰年度,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在低峰年度,则大幅度的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通常较长,尤其是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长达几十年。在固定资产的存续期间,因使用等方式产生的价值的改变,是每一时刻都存在的,也是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支出记在某一年度,并仅作为该年度的教育成本,这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会导致学校教育的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与实际偏离,不能较好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可以使支出较为平均的分摊到各年,较为合理的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是精确计算教育成本的基础之一。近些年,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合作办学等新的学生培养模式,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精确的计算合作办学成本,是开展此类项目的基础。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正式实施,将为更好的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支持。

(三)有利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在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通常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可以较好的记录固定资产的信息。但是,由于不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各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远没有高校财务管理严格。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全过程管理体系。各部门、各院系都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同时各科研项目也按照项目所需采购固定资产。这样没有统筹的固定资产购置方式,导致了固定资产购置的重复率较高,也容易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促进资产管理部门更加详细地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了解固定资产年度变化的情况。详细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状况,可以更好地审查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对于各类新增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可以首先考虑在部门之间调配闲置设施,进行统筹安排,然后才可以考虑购置新设备。这样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节约资金,同时也提升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各部门闲置的固定资产的调配,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现闲置资产的部门间的转移,既减轻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方的管理压力,又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会使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逐年降低,会促使其产生紧迫感,促使高校在做出购置固定资产的决策时更加谨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配合使用,可以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约束,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责任明确,减少固定资产的不必要减值与闲置,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有利于高校开展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高校在开放自身设施给其他科研机构使用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成为制定使用费用的基础,在减少固定资产闲置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对接的途径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有很多改变,尤其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是从无到有,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新旧制度对接的方式、方法,实现新旧制度间的无缝对接,使高校财务工作平稳地过渡到新制度,保证高校的正常运作。

(一)按照新制度价值分类标准规定重新确认固定资产明细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较长时间,固定资产庞大,总的来说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低不均匀、使用分散、管理分散等特点。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也涉及到众多的使用部门,管理与使用分离。这些特点,导致高校盘点固定资产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在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前,要彻底清查高校现有的各类固定资产,主要包含固定资产购置的相关信息、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的磨损情况、资产的损坏情况、资产的报废情况等等。这些基础信息,是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工作,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对于盘点清晰的固定资产,要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固定资产范围,将不再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资产剔除,将现有的固定资产登记,录入系统。高校要综合利用现代的各项技术手段,例如物联网技术等,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可以使用系统按照折旧方法进行自动折旧,降低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之投入到更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二)按照新制度制定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方法及其年限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也就是说,按照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将只有四大类(除动植物)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在对高校固定资产盘点的基础上,确定本校需要折旧资产目录,是完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条件之一。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年限平均法,适用于那些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提供效用以及自身损耗速度都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和构筑物、一般设备等。而工作量法则更加适用于那些损耗程度取决于工作量而非使用期间的固定资产,如精密仪器、精密机床、载客车、运货车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对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确定采用哪种折旧方法时,要极其审慎,并且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盘点过的固定资产,通过分类,可以按照类别确定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新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明确的规定,仅仅提出“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具体折旧年限,将作为配套方案,另行规定。一旦方案出台,固定资产折旧也就有了可以参照执行的依据,有利于各高校财务制度的统一。

(三)旧制度下补提,新制度下月提,完成账务对接

在全面盘点高校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对于2013年12月31日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确定其状态。对于根据新规定已经达到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要提足折旧,但应继续使用;对于还处于固定资产折旧期的资产,应当一次性提足本阶段的折旧。对于2014年1月1日以后仍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已经确定折旧方法,按月提取折旧。此时,因折旧方法已经确定,利用系统即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是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汇总。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规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流程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可执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是加强管理的核心。只有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工作起来才有所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建立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体系。第一层级,建立学校主管领导领导下的国资管理部门总负责制;第二层级,在学院或者与之平级的各单位建立行政领导负责,专职人员管理的制度;第三层级在各系,或与之平级的研究所等机构,设立负责人领导,使用人负责的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分配各层级的责任。各使用人作为固定资产的直接受益人,有义务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校级的国资管理部门主要是统筹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维修等做出审核。同时,校级国资管理部门应该监督下级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于闲置资产应及时做出调整,分配给有需要的部门。对于重大采购事项,也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积极推动各机构互通有无,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目前,各校多采用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上张贴条形码,利用条形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该技术已经比较普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标签的方式确定固定资产的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条形码方式,最适合对不可移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因其位置的不确定性,无法使用条形码追踪到,不便于管理。这时可以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由可存储信息的无线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以及管理系统组成,一旦贴有标签的固定资产移动,即可被读写器识别,通过无线系统,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可以识别其所在的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管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国有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高等学校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招生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国家投资在高等教育上的科研与教学仪器、设备也在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对2013年1-5月的教育固定资产统计结果来看,同比去年增长1/5之多,国家投资在高等教育中的固定资产大幅增加。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国有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等过程中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管好、用好科研与教学相关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在科学试验、教学实验以及在服务企业中的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有闲置现象

《江苏省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苏教规[2011]2号)规定: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都有管好用好国有固定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高校要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没有实行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也就谈不上责任追究。从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来看,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使用主体较多,使用过程中既不计成本又未考虑盈亏。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只重视占有、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争设备、争资金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设备购置之前的方案论证形同虚设,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找出各种理由购置设备。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仪器设备却又因为后续的技术培训跟不上而闲置。例如在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清查固定资产时发现有的二级学院设备购买几年还未拆封,究其原因是因为该仪器是进口产品,商只负责销售产品不负责培训,因无人会使用该设备而闲置。2008年前后,为了迎接教育部对某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由于其中有一项指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达到某个标准,该校突击购置了大批设备。直至今日,有的设备很少使用,甚至个别设备尚未拆封。

(二)固定资产计价不准确,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许多高校设置固定资产账户时只设置了总账,没有设置明细分类账或者设置了明细分类账但没有按固定资产分类记账,这样就不能准确反映各类资产的实际状况。由于2012年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上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原值,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价值均不能真实反映。对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利用学校资源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并没有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入账,与之相对应所取得的收益也随之流失了。

(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良好的绩效奖惩机制

某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定期到各个院(系)、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但由于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盘点、清查后的数据搁置一边,不及时进行处理,导致账实不符,年年清查,年年不清。另外,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定期培训,从而导致其业务不熟练,管理不规范。因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没有奖励、管理工作做的差的也没有惩罚,调动不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时效性差

某高校部分科研人员用项目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在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后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到财务部门报账,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没有实现信息的即时对接,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报废、盘亏、毁损、处理变卖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手续办理后再处置,有的部门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或长期挂账。固定资产购置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未定期进行对账,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致不能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

二、加强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高校国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高校国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校内财经秩序,保障高校权益和国有资产完整,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对零星采购实行两人以上采购制度;大中型购建项目由高校内部的国资或设备、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组成招标小组实行招投标,进行购前、购中和购后的监督管理机制,减少决策性失误,购前进行切实有效的专家论证,招标时既考虑价格又要考虑质量及售后服务等因素,对购置后的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监督,对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严格实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计价、评估制度,减少高校国有资产流失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这一规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在校内加强财务报账流程的宣传,使所有职工基本了解到报账要及时,固定资产更要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对于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管理、财务等部门在校内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定期核对总账和明细账,以保证账账一致、账证一致、账实一致。

对于校誉、土地使用权、高校教职工利用高校资源所获得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均要评估入账。经营单位使用高校无形资产、房屋等所取得的收益要按一定比例上交高校。高校对外投资或校办企业改制时,要客观公正地评估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建立权责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

高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高校行使对全校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成立设备行政管理处管理涉及固定资产进出、占有和使用的账务,成立科研教学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具体由教学、科研单位(如学院和实验室)保管和使用的三级管理体制。

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科研、教学仪器设备是高校很重要的国有固定资产,对单位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设备,特别是进口仪器,后续的技术培训要跟得上,要确保每台仪器都有人会使用,并且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人员如、保管不慎、使用不当或其他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缺少、毁损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求相关人员照价或按比例赔偿;管理人员如做出突出贡献的或能长期完好保管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并保持其有很高的利用率的在进行津贴分配、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样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确保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稳健运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另外,在不影响正常仪器、设备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外出租或协外有偿服务,为高校争取一些收益,让固定资产尽可能保值增值。

三、结束语

总之,高等学校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实行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地计价,无形资产客观公正地评估入账,充分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做好仪器设备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权责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严格按照《江苏省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苏教规[2011]2号)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执行,才能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S

参考文献:

1.余艳.浅谈高校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4).

2.李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18-219.

第5篇

本文分析了防灾科技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来在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辅助实践教学,增强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

关键词:固定资产;实践教学;仪器设备

1.学院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震频发,灾害损失严重,为减轻地震灾害,培养防震减灾的专业人才,国家于1975年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正在逐年增长。随着生源的增加,学校各项设施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天水地震学校于2006年正式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并开始举办本科教育,面向全国招生。

至今,学院已经形成理学、工学为主的五大学科门类。在一级学科的专业群中,形成各类学科专有实验室118个,由于教学实验室的增多,实验器材的购置频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共有222个。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善与优化,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优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掌握水平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过快增长,使得资产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配套管理办法与管理手段,进而暴露出一些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开放实验内容单一。

在学院所拥有的一级学科中,共有实验室118个,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实验课多以操作实验和验证实验为准,这是由于老师上课大多按照课程设置依附于课堂教学,以至于所布置的实验任务也大多是课堂的验证实验。此外,一些老师惰性严重,科研水平差,更倾向于按本宣科的进行教学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与研究水平。

2.2忽略对校史文物的保护。

学院成立的前身是天水地震学校,校址在甘肃天水,于1983迁至北京东燕郊,搬迁过后,很多建校伊始的文物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很多岩石标本在途中丢失,还有很多岩石标本以及地震监测资料只是简单的堆放在系部的实验室,并没有作为校史馆的一部分,供学生参观。在地震科学系学生考研以及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这些本来可以起到辅作用的资料却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学生只得自己掏钱去地震科学馆参观。

2.3仪器维护低效率。

实验室的管理缺乏制度化,实验室人手有限;同时,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实验室经费困难,以至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材料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加速损耗。很多系部反映,在室外实验的过程中,只有一名任课教师作为实验课指导,并没有专门的实验管理员辅助管理,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拿到有问题的仪器设备,需自行回仪器管理室更换,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

2.4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自建校以来,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一直没有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任课老师只能口头约束学生合理使用教学仪器。

3.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合理规划实验室的房间安排。在达到实验室完全配合教学的同时,也要实现实验室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研究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对于长期闲置和较少使用的固定资产,可进行学院内部系部之间的整合与调拨,实现物尽其用。

3.2修补历史标本,并移送到开放校史馆,随时供学生参观与使用。

校史文物是学院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的资料,承载着学院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各阶段的重大事件记录。并且,其中包括地质考察队地质工程队在考察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实物标本及文字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对于地质学科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作为实验课的重要课堂辅助材料。应该召集相关系部的专业教师,并投入相当的财力,将天水地震学校留下的文物分类整理,陆续陈列在校史馆中,供学生随时学习、参观。

3.3配备实验室设备维护人员。

每次上课之前要做设备维护。有必要的实验室,要随堂进行设备维护,机器调试。对于学科内部的实验室要设定相应的实验室分类,并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建立实验人员的培养计划,不仅要求实验员熟悉实验室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实验员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能够随时进行课前与课后的设备调试工作。大型的仪器设备配备专业的实验员,并且将各种维护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设定相应的岗位津贴,通过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民意打分,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督式的薪酬制度,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管理后勤保障工作。

3.4建立健全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学院的资产部门成立较早,但由于学校较小,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健全,以至于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随着学院的发展与壮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急需完善,尤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完善。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监督管理力度,实现账面、固定资产专用卡片、实有物资一一对应。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回收、转让、变卖、抵押、有偿调拨等程序的设定。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加大执行力度,让各个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能够更加高效、合理、节约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素云.高校固定资产初探[J].管理视野,2013(2):138.

[2]乔晋忠,张丽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6(22):93.

[3]辛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协同对策研究[J].财税审计,2013(2):154.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绩效管理 指标体系 管理水平

一、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什么是高校固定资产

所谓固定资产,具体指的是被所有者使用或者占有的资产。法律上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可以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且是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料和资源,固定资产主要由流动的资产、固定的资产、对外投放资金以及无形的资产构成。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可以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固定资产没有性质上的具体划分

按照管理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社会活动管理,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场所。另外,有一部分高校为民办单位和非事业公有单位,不排除它们会以经营获利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积极主动的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文化、教育、科研等客观的服务和贡献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任务。事业单位从属于事业和法人,而又与企业法人有所差异,具体深入到各单位中来看,情况则更为复杂。从实际上来说,一部分事业单位进行的是经营性活动,而以非营利为名则有失妥当。所以说,在日前情况之下,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并无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具体划分。

(三)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设备而存在,同时也会伴随设备的报废而失去价值,在其使用寿命之内应当按照计折旧情况进行适当补偿。但是高校中的固定资产往往经过了多次使用,反复科研、教学,而其实物形态却没改变。这样的话,高校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就会随着资产使用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而这些损失都无法核算为固定成本。

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过分依赖账物相符的管理方式

很多高等学校比较重视固定资产购置经费的预算安排和固定资产处置研究,在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前后,会制定严格紧密的审批程序和审计制度,保障实物管理帐套登记明细是否与财务帐套登记明细相符,极其重视账物相符问题,但是对那些已经形成实物性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却并不重视。例如集中管理问题、余缺调整问题、资源享用问题等。这就势必会使各个部门在设备进行重复购置,却从根本上忽略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产入产出,使用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重采购、轻管理问题突出

近年来,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固定资产的添置与更新,因此每年开学时都会大量购置教学科研设备,并能按照品牌、型号、功能等技术参数要求做好资产实物验收,仔细落实帐套实物登记。但是在设备购入后,高校管理层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设备使用效率不闻不问,对仪器的操作和日常保养维护也并不关心,责任心严重缺乏,而设备一旦出现了比较小的毛病,往往不予维修或粗略维修,这样势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中的固定资产都处于不做成本实际核算,不实际计提折旧,无偿使用的状态下,这种模式使得固定资产在管理上产生了较大难度。但是如果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就能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逐步评价,进而完善设备的考核与管理,形成更为全面的、科学的资产评估模式与管理方法。而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对于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就是指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性的评价来主导其定量的考核,并对所有的相关资产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尽量真实的、客观的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与调整,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终做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和余缺调整。对于高校领导来说,也可通过绩效管理来对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对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

四、如何构建绩效评价管理模式

(一)定性指标的完善

1、考核管理机构健全程度

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健全程度进行全面考核,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高校决策者应当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

2、资产投入依据的制定

对资产的采购程序和采购渠道进行考核,考核其是否正规有效,管理模式是否合理,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否与科研课题相符。

3、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对购置而来的固定资产以及上级调拨的资产进行考核,了解其是否登记在账,而且账实是否相符,一定要做到家底查清、账实相符。

4、资产处置

对固定资产报批手续进行考核,资产是否报批,检查报废情况,对资产审批手续的健全程度进行考察。

5、维修与保养

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进行考核,是否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是否能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以达到降低资产故障率,延长使用期限的效果。

6、奖励与惩罚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使用个人进行考核,奖惩措施是否有效,方案执行起来是否顺利,以及部门对资源损失处理制度是否恰当。

(二)定量指标的构建

1、部门固定资产率

部门固定资产率是一项结构相对指标,根据用途不同,高校固定资产可分为科学研究固定资产、行政管理资产、后勤服务资产等三类。所以说,通过对各个部门在固定资产上的占有率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可以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金额在固定资产总额的占有份额进行了解和平衡。在这其中,科学研究部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可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程度进行有效的反映,有利于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2、固定资产率

固定资产率指的是资产的结构指标,也就是固定资产总金额在资产总金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这项指标的数值越大,就说明该项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金额中的位置越重要,这也是显示固定资产整体特征最基本的指标。所以说固定资产率是各个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分布进行分析时使用最频繁的数据。

3、资产可用率

这项指标是一种相对的指标,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完整的分析,具体是指已经投入使用的和还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总金额中的比重大小,它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质量和作用,固定资产可用率越高,就说明可以使用固定资产越多。

4、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反映了固定资产增长和更新的速度,具体指的是新添的固定资产总金额在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金额中所占的比率,能够确切的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使用效率。这项指标越高,就说明高校的硬件条件改善情况较为良好,反之这说明高校固定资产有待进一步更新。

五、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保障

(一)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打破各个单位部门封锁情况

对于高等学校的决策者和固定资产管理者自身来说,不但要在头脑中形成较为良好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应对陈旧的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绩效评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和评估模式,希望能从根本上使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体制和观念发生了改革和转变以后,还要做的就是要打破旧的管理体制,使新模式深入人心。

(二)加强事业性固定资产在法律上的执行强度和监督力度

逐年逐步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收益,避免资产的无故流失,为包括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估管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另外,还应对绩效管理的主体、权限和考核方式等客观问题作出科学明确的规定。做到健全并完善登记、认定、使用、核算、处置、评估六位一体的法规体系,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提供操作规程,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六、小结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体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设备而存在,同时也会伴随设备的报废而失去价值,因此应当对校园固定资产提供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管理监控平台,从而更科学、高效地对教育资源使用和收益状况进行评定,从根本上为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科学绩效管理,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基于绩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2]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上),2012(5)

第7篇

摘 要:中小学校的各类财产是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中小学校长应了解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理念;掌握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内涵。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财产管理途径 财产常规管理 现代教育装备

一、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的界定

1.固定资产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等。

2.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在按照下列规定计价:

(1)购建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4)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按增加的实际支出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3.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界定

所谓固定资产常规管理是指符合中小学校一般规律性的日常工作管理,并具备以下条件:有科学的技术规范与最基本的要求,按程序办事,有约束力和导向性,稳定连续性内容方式方法,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各种设备、器具等物资不分资金来源,不论购入、调入、捐赠自制或新建必须计价入账。因此,都应纳入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的范畴。

二、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资产常规管理的重要途径

针对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资产管理现状和原因,中小学校长(总务主任)必须加大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做好工作:

1.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狠抓总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层人员群体素质,是搞好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的基础。从当前总体情况来看,总务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懂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多,根据现代中小学学校财产管理的特点,在选聘总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时要优先选“热心的人、廉洁的人、吃苦的人、能干的人”为学校教育发展保驾护航。要用人其所长,这就要求负责总务工作领导干部平时不但要善于培养人,更要善于发现人才,提高总务现代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群体素质。这是学校总务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21世纪基础教育对总务人员的要求。对此,校长应把总务队伍建设提到学校议程上来,加强对财产专职兼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利用校本培训,以会代训,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确保这支队伍稳定,才有利于现代中小学学校财务管理。

2.建立完善中小学现代教育设备校产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校产管理机制,科学设置管理层次和配备管理人员。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应有一名主管校长负责这项工作,并对本校的全部校产总负责。要定期检查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在职权范围内审批各项大型设备的增减、损失等;总务主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做好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设置专职固定资产保管员1人(持有会计证人员为宜),负责固定资产总帐的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置分库保管员。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可以兼职,所有专职兼职人员在业务上统一在总务处(会计室)指导下进行日常财产管理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力求相对稳定,以利于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合理调配、物尽其用”的原则。

3.中小学教育装备实行全过程监控,树立学校形象

对固定资产及低值品实行全过程监控,对树立学校形象,防止经济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树立中小学校科学管理形象。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形象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科学编号及标识是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从基础工作做起,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分类编号辅助账(财产名称目录为建账依据,它是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补充),是校产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如:财产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特点,对大型贵重的仪器要在编号前冠以校名,用标签粘贴,编号的标识,可采用铜牌、油漆喷号或不干胶号码等形式;图书,既要有总册序号,又要有分类号,固定位置,整齐划一。又如:对有重要意义的建筑设施要建立永久标志(楼志),教育后人,这样就给人们以严谨、美观、有序、一目了然、管理有方之感。

4.编制可行的教育装备年度添置计划

认真做好编制可行的年度添置设备计划,这是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重要环节。学年(期)初,由各基层年级组、行政处室提出购物申请计划,由主管校长或总务主任复审后,根据学校财力情况,提出全校购置计划,重大项目必须经校长或校委会集体研究批准(甚至通过政府招投标采购形式);总务部门就要努力分期分批执行,以满足教育、教学及行政工作需要。

5.落实现代教育装备购物验收制度,把好物品验收入库关

认真落实购物验收制度,加大力度把好物品验收入库关。凡是购进固定资产需要凭发票及实物经保管员开据“入(出)库三联单”验收、登记、签章及总务主任审核签字,才可到会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对于精密贵重设备,要组织好有关处室的专业人员根据调拨单,合同验收,有发票实物未到时,不能履行验收手续,以防弄虚作假;对于外单位及个体工商户捐赠本校固定资产均由总务处和财会部门负责收物、入账登记,再做安排使用。对于自制家具先验白坯,再做油漆,最后作价入账。

6.对现代教育装备总财产(文具)库实行每月报表制度

对学校总财产(文具)库实行每月报表制度。对库存的固定资产(尚未分配使用的教学多媒体、修缮材料、家具设备、五金工具、文化用品及体育用品等),低值品进行内部监控具体方法:学校统一印制《库存物资明细月报表》,既报上月未结存数量,本月收入数量与本月发生数量,又报月底库存数量。保证库存财产、物资数字真实性;同时,也为领导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财务财产上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

7.对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实施“五定”管理模式

所谓实施“五定”管理模式,即定(管理)制度、定人员、定处室、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促进固定资产常规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标迈进。实施“五定”管理具体内涵是:

(1)定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制度是管理原则、规范、程序的总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运用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制定必要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是管好校产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总则;校园土地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奖励与赔偿制度;外借固定资产登记规定;各类器具使用与维修维护制度;行政处室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班级财产管理制度;图书借阅管理规则;机动车辆管理制度;学生宿舍财产管理规定;校办企业(厂、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处室班组固定资产安全防火管理规定;专(兼)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每一项新的管理制度一出台,要及时宣传贯彻,使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特别注意对每年入学的新生适时进行教育),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将各项制度印刷成册,每人一份,遵照执行。要使“规矩”成“方圆”,重要是狠抓落实,做到有“规”必循,犯“规”必纠。

(2)定人员

旨在实行用物管物,责任到人。所谓用物管物,指各处室、教室、师生宿舍等都实行定人、定物、定管措施专人负责的岗位责任制。谁损坏谁赔偿,集体损坏集体赔偿。群众管理必须和专人负责相结合,只有群众管理而无专人负责,会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必然形成群而不管,反之,只有专人负责而无群众参与,势必顾此失彼,事倍功半,解决日常管理的工作由一人具体承担,实践中要处理好这对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现代化的教学、办公设备也逐步得到充实提高,中小学先后配备了中高档的专用设备(如电教器材、通讯工具),可采取登记造册,责成专人负责,总务部门应及时明确责任。

(3)定处室

旨在确定使用存放地点,划分固定资产责任区。总务处负责学校的公共设施。办公用品、家具、水电器材、交通工具、清洁工具、医疗器材(校医室)、房屋建筑、树木及名贵花木等设备管理;教务处(教学处)负责实验室专用设备管理;办公室负责档案和保密设备打印设备管理;政教处(教育处)负责广播、文艺宣传设备的管理;其他处室负责本处的办公设备和用具的管理;班级财产管理,主要聘用班主任、学生干部(生活委员)组织日常财产管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分配方案一经批准,就要将物品及时安排到使用部门进行管理,使用部门不应将物品随意异地搬动;财产管理登记表挂上墙,确保学校固定资产有序地管理;特别是寒暑假开学前后,若需变更,如人员调动、办公室调整、物品的损坏,使用者要及时通知总务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增减财产管理登记卡片,保证财产卡片与处室管理的实物相符。总务部门的校产管理为师生员工的共同管理,维护国家和集体固定资产的安全。

(4)定(期)检查

旨在固定资产清查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对落实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校长要组织好每年的清查工作。财产清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而时间要求又相对集中,总务处要牵头全面部署,组织力量认真做好核实工作。清查的范围分为:

①全部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部清查时间一般确定在每年十一月份进行清查,结合年终清理,对各专管、兼管人员所经管的固定资产全面的进行清理。局部清查,时间一般确定在上半年六月份,结合本校实际,有重点的进行清查。

②清查的方法:主要采取“实地盘存法”。在实地盘存前,主管校长(总务主任)应及时研究清查工作,召开清查人员动员会,部署督促财会部门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把截止清查的日期前所有实物的收发凭证全部登记入账,结出余额,并核对账卡、账账相符;准备清查的财产物资应整理清楚,排列整齐;准备盘存清单,以便按盘存数登记。

在清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见物对账,按账卡清物,逐项、逐件进行核实,对设备是否完好,数量是否相符,做出明确无误的记载,为了明确责任,盘点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参加盘点,并由盘点人和实物保管员在盘存单上签字或盖章;特别是属于“债权、债务”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催还,并注明事由;清理要有秩序,切忌前清后乱,边清边乱。家具、树木类分布广,应逐项清点,点清了的要有标记,以免重记漏记,时间、力量要尽可能集中,正确核对增减、编制清册,及时调整账目,做好账实相符。在定期检查中,还要重视对定产房屋设施的检查,特别是平房校舍,要经常巡视,运用看、听等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发现和消除隐患,保证房屋安全使用,对重点部位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千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上述情况都是在正常情况下保证账实相符而进行的清理。

学校由于撤消或合并时也必须进行全部清理,以便编制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

(5)定(期)评比

旨在抓典型,带全面,推动总务、财产管理工作。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班级财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把管理桌椅和配给的“儿童文库,少年文库,青年文库”好坏列为评比优秀班集体的条件之一,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每学期末或开学初向全体师生公布评比检查结果,专门召开全校财产管理人员总结表彰会,由财产管理优秀集体及个人代表介绍经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学校每年拨出专款进行奖励。在定期评比过程中,同时也要渗透政治思想工作,利用评比活动进行“育人”,同样也推动学校政教处的德育工作开展,只有唤起了师生爱护公物的意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以形成“爱护公物光荣,损坏公物可耻”和“爱护学校财产就是热爱祖国,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环境氛围。

三、体会与思考

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财产常规管理途径及“五定”方法是从总务管理实践来,它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合理运用“五定”管理模式,必然会结出丰硕之果,这个硕果就是保证现代中小学教育工作培养人才;保证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益。“五定”管理模式之间相互联系。从固定资产常规管理主要途径及“五定”方式所述可以看出:“定管理制度、定人员、定处室”是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各个环节规定及要求范围,具有程序性和导向性作用,是管理工作的开始,应下大力气做好;而“定期检查”过程则是固定资产常规管理重要手段,是对上述“三定”能否落实的督促与检验,是约束性、强制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定期评比”是对上述“四定”在一定时限内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及管理全过程的肯定,起着稳定性和激励作用;“五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周而复始”。符合常规管理的一般规律。紧紧抓着财产管理的规律:做到“财产有账、卡片上墙、账物相符、守法遵章、定期检查、有奖有罚”,方法得当,效果明显,促进合理、有效、减少国家和集体资金的支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就能收到较好的使用效益和走出一条适合本校财产管理的道路。

总之,还应依据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断完善补充中小学固定资产常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还有待于今后中小学校长(总务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探索与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完善;创新;高校;资产管理

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并且高校资产管理也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对于高校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长久以来,高校都未重视资产管理,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有必要对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要及时认识到新时期的要求,进而转变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

1资产管理概述

所谓资产管理指投资人员收集的资产投资于市场的整个过程。尽管在概念上,不容易区分资产收集与资产管理,但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是也可不是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另外,资产管理实际上也可以指内部事务,同样也可以指外部事务。因此,资产管理主要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在资产管理中,高校资产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高校资产管理主要针对高校资产运动的不同环节或过程进行相应管理。其中,资产管理主要包括高校资产的清算、核资、评估、投资、运作以及相应的收益、分配等管理。据了解,在高校投资管理中,包含的环节以及内容较多,因此在管理方法上也多种多样,但都是对高校产权进行管理。此外,高校资产管理属于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管理质量与高校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2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与普通的盈利单位是有区别的,所以高校的收入主要来自国家或者地方财政、非税收入或者社会和校友的捐赠。从各个高校当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说,资产投入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往往会忽略掉资产的有效使用,从而也造成高校资产管理环节出现了很多问题。

2.1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的统筹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分开自行管理的,特别是资产管理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各个单位都会对资产进行管理,导致资产管理比较分散,最后在管理上会出现工作分工不明的问题。同时,由于分工不明确,当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各个管理部门就会互相推卸责任,从而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没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2资产配置不合理

目前,各个高校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都未进行统一,都是高校各个部门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配置的,造成资产配置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在进行专项资产配置时,需要国家或者当地进行拨款,如果拨款过多,高校将会提高配置的标准,导致出现资产配置过剩的问题;如果拨款过少,高校自然会自动降低配置的标准,使用低级产品,从而不利于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3资产管理方法缺少创新

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利用计算机方法管理资产,但是使用的软件大多是一些统计和数据库管理软件,都不能对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由于各个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机制,学校整体的资产管理就被分成了许多数据库,但各个数据库并不相通,未能实现资源共享,导致各个部门对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利于进行管理和分配。

3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

3.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使用国家资产无须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式是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在逐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形势下,无论从国家对高校要求看还是从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看,高校对资产的管理都要有一个全新认识:这就是把高校资产视为一种经济资源,从合理使用资源、着眼高校长远发展出发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维护资产安全、充分发挥资产效益进而促进事业发展。这不仅是对国家负责,也是对高校自身发展建设负责。高校财务部门必须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错误思想,把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

3.2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

从系统管理角度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部分结合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例如,归口管理的财务、设备、总务、基建等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缺乏统一领导,同时,多数院校也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归口管理部门与各占有使用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最后形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为此,对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领导、有效精干、能落实具体管理责任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高校可采取以下方案完善资产管理体系。(1)加强统一领导。高校要成立以校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长、职能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及有关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参加的校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全校固定资产管理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2)精简归口管理部门,相对集中资产管理权限。目前,归口管理部门较多,协调和管理比较困难,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特点,可按不动产、设备和图书三大块划分归口管理部门,从而既考虑到了专业对口,又缩减了归口管理部门,便于学校统一协调和管理。

3.3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资产管理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建设薄弱。制度建设的含义不仅指要有比较健全、便于执行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有保证制度能贯彻落实的管理机制,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有些高校因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有些高校虽规章制度很多,却存在某些缺陷,或条款已经过时,不具备可操作性。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使管理人员责任心逐渐削弱,学校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资产毁损、流失。因此,高校应按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注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及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重点落实岗位责任,解决因职责不清造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监督机制则重在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定期检查和考核各岗位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检查和考核应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创新意识,使其在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注意资产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4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杰一.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2]杭琰.高校资产管理完善和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3]朱锐.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基于内涵式发展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

[4]张洁.关于完善和创新高校资产管理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140-03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10年的迅猛扩张,高校的办学能力与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表现最为直观的是高校资产规模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如何管好用好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成为高校决策层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加强对高校资产的宏观管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2006、2007年对全国范围普通高校进行了资产清查,重点对房屋土地、仪器设备、交通运输车辆、图书、家具等进行了细致地清点、核对、审计,基本上摸清了全国高校资产规模与使用状态,为高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作为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涉及资产的计划、采购、使用、维修与处置等环节。计划是根据高校的需要和资金能力制订的,采购一般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计划与采购在许多高校做得都比较好,这是因为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压力使得各方对资产添置计划的制订给予较多的关注,预算部门往往根据轻重缓急对资产添置的时间、用途、数量、资金额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而采购是敏感领域,不仅决策层在人员任用、机制运行、监督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事中审计,而且事后检查也比较严格,所以采购环节也是管理比较到位的。“重采购、轻管理”是会计事务所、审计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比较普遍的评价。因此,使用、维修与资产寿命终止后的处置等问题自然成为高校资产管理最需要加强的方面。对于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在技术层面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资产规范科学管理的常态化。根据目前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对高校资产管理实施“五个一”系统管理方案,能够保证资产管理规范、细腻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一个部门

目前,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都由一部门承担,还是由几个部门分开管理更能体现效率、廉洁的目的存在争议。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机构设置形式,有的高校在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资产管理处统一管理房屋土地、家具器具、仪器设备,有的是将教学用仪器设备从其他资产管理部门中分离,单独设立实验室设备管理处,其他固定资产仍由后勤资产管理处负责。

虽然学校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这样的议事机构,但它是非常设机构,只负责一些宏观上问题的协调,而日常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经常开会研究,仪器设备往往与实验室建设连在一起,由负责实验教学的校领导分管,但负责房屋家具等资产管理的后勤部门往往由另外的校领导负责,因而对于许多同时涉及后勤资产与设备的事宜,必须经常在一起协调和沟通,然而并不是每件事情通过开会就可以现场解决的,有时部门领导对一些重大的敏感的问题不能立即决策需要上报校级领导拍板,这样协调成本不但增加了,而且效率也大打折扣。

以实验室改造为例,房屋的改造由后勤管理处房管部门进行,而设备的安装需要由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设备安装必须与工程进度、房屋设计、管线电路走向相联系,设备完成后还必须为小型仪器提供桌柜等家具以供摆放,必须由家具管理部门进行设计,依然需要现场沟通,否则将会产生信息遗漏或者错误。这样一项改造涉及了至少三个部门两位校级管理者,成本大效率低是毋庸置疑的。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可知,部门内部的协调职能日益成为部门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由于高校在人事上的干部终身制、部门管理以条线为主以及对部门既得利益保护,致使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一个部门管理固定资产是高校管理好资产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管理学的观点,一般情况下,部门的设置与划分是由工作量的多少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为依据的,是根据部门间协调成本与部门独立后产生的增量成本之间的大小进行选择的,如果工作之间的协调成本过大,那么部门分设就是可行的,否则就应当合并。

二、一个体系

除了校一级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之外,各二级学院、处室及非独立事业单位还必须有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或部门,对于本部门的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如果这些二级资产管理部门规模比较大,或者二级部门与三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那么,在部门内部设立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职能就非常必要。这样就形成了学校,二级学院、处部,教研室、科室的三级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体现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思想,即“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在这一管理体系中,责权利必须对等,同时,将资产管理水平与部门及其管理者的考核统一起来。这一考核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二级部门总体管理能力与水平的表现指标之一;二是部门主要领导的年终考核与离任审计的重要方面;三是部门资产管理者任用与奖惩的依据。三级资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由学校制订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保证的,权责的划分是与资产管理软件的权限设置相对应。这一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二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的稳定性,由于资产管理对人员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高低上,而对于电脑技术、会计操作和专业知识要求并不太高,相对与教学、科研为主的一线岗位,资产管理在各二级及以下单位是“非重要”工作,这些工作成为用来锻炼新职工和安置富余人员的差事,一般都是由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或年龄较大学历职称不高的人员担任,因而使这一管理体系失去了创新攻坚和改革的动力。如前所述,与教学一线相比,高校资产管理不需要学历或职称很高的人才,而是需要有一定知识基础、能吃苦、有敬业精神的奉献者。

三、一部细则

对于高校的资产管理,国家财政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有相应法规、制度进行规范,但这类文件大多只是宏观或中观上的要求和指导,对于许多细节性问题没有具体明确,高校有必要在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制订操作性强、全面周到的实施细则,如对于各级管理单位和责任人应当如何进行日常操作、与上下级管理单位的关系、承担什么样的管理职责、违反规定应当受到的处罚等,都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部实施细则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当详细规定:

一是计划制订的责任主体、规范格式、送达时间及额度;二是采购的权限、频次与例外,采购的形式与参加者,招标的组织与实施,合同的内容与签订,资产的安装规范与现场负责人,验收与入账,标签的粘贴,领用与保管人等;三是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安放地点、使用人变更记录,维修的记录与结果,退库的理由与承办者,账目的变更处理与上报,资产的跨部门流动,丢失、报废、坏损的上报处置、决议资料及账务处理等;四是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权限、责任、权利与处罚规定,特别是每年的资产清查的时间、步骤、方法、责任人与清查报告,期间与期末检查考核的主体、方式、问题的处理办法;五是书面账簿登记与软件管理的关系等。细则强调的可操作性,明确“6W”理念,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干什么(WHAT)、怎么样(HOW)、为什么(WHY)。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操作性不强,流行于大而化之,不通俗易懂、不细密,对许多问题含糊其辞、界定不清晰。原因在于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认识不足,同时由于资产管理的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强调经验与操作性,而中层干部交流频繁导致经验与认识不足,往往满足于空洞而宽泛的说教。

四、一张标签

给每件资产编一个可以唯一标识的号码是进行资产管理的基础,是把资产与书面的账、卡、簿联结起来的桥梁。标签具有身份证的作用,一般表面具有名称、编号、购置年月、使用部门等信息,现在条形码标签与扫描设备的配套使用,使标签内涵信息更加强大,也为资产清查与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庞杂的资产,按照类别、使用部门、设备重要性进行分别管理,标签发挥着载体和标识的作用。标签粘贴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以前购置的资产粘贴标签,是非常宏大的工程,要求细致、及时、准确,标签出自管理软件,对于账务管理员来说,建立在软件之上的一张标签、一张数码照片,给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以直观的印象,使管理者认为他是在管理具体的资产而不是抽象的数据。

五、一套软件

网络化的资产管理软件对于高校资产管理来说,是实现信息化、实时化、科学化的唯一途径。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时间跨度大及管理人员的更替频繁等原因,资产管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为决策者、各级管理者、财务审计相关部门、上级部门提供了数据信息,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具有权限分置的功能,在指导资产管理体系运转过程中发挥大脑中枢的作用。资产管理软件是建立在资产清查数据和原有账簿的基础上的,在数据输入之前学校一级的管理者必须对资产的使用状态有着清晰地了解,“以账查物,以物对账”式的清查,确保输入计算机中的数据准确无误,资产清查工作重要的方式是化整为零,以各二级单位为主体明确清查的责任,辅以学校一级管理部门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检查。软件数据的输入工作完成后,校验、权限划分、软件培训与试运行是软件正式使用前的必要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权限划分尤为重要,学校一级资产管理员作为超级用户,根据资产管理细则对二三级单位管理员、学校财务审计部门、一般人员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最为重要的是对二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权限的设置,对于二级部门管理员来说资产入库数据输入、存放地点的变更、分类分户查询等功能是最基本的。而财务部门必须实现实时价值核对,审核进出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网络版的软件是资产管理实现即时互动的技术依据,目前,高校电脑已经普及,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几乎每人一台,校内网络已经成为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一般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网速。这些都为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六、结论

以上“五个一”是统一的有机体,是适应现代高校资产管理要求的科学。“一个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在职能上的明确,更重要的是确保资产管理权责一致,减少行政管理的协调成本,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保证。“一个体系”是资产管理的组织保证,资产管理不仅是学校一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而且需要使用部门的广泛参与,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的运行好坏决定了学校资产保值不流失的目标能否实现。“一部细则”是学校资产管理活动的指南,也是管理的法律依据,对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及至普通师生员工的行为都有约束力,是资产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一张标签”是资产从购进到报废这一存续期间内的标识,是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唯一检验依据,是一切资产处置活动的核心。“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迈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它为资产管理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每一项资产管理活动都体现在软件数据的更新上,它是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石。“一个部门”保证了“一个体系”的有效运作,避免了多头指挥,“一部细则”规定了“一个部门”及其指导的“一个体系”日常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一个标签”是在“一套软件”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部门”及“一个体系”依据“一部细则”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标识,是账务处理的主索引。“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工具,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即时管理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九版),1993:128.

[2]刘志强.学校资产管理实务手册[M].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71.

Discussion on the "five ones" Framework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V Feng-ya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第10篇

关键词:职校;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职业院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衡量职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首先,从各种渠道职校可以获得的经费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职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了办学效益;再就是,职业院校有关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如何完善职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下放政府管理权力,职业院校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职校已经形成了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在职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资源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各职校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培养更多的社会适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职校经济管理现状

(一)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出资的人主要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也就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是职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金(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职业院校自行经营和经济管理,对于职业学校进行分析,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投资所有者缺位;而是由职业学校经济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这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学校会计不核算成本,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职校经济管理的功能。

(二)财务分析不足、评价指标不健全

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职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即是财务分析,其目的是取得学校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明确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学校改革的逐渐深化,职业院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继续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是,目前大多职校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上,而对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对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 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职业院校融入社会的进程,职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从而加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职校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中缺少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长期忽视财务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研究,经验分析数据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具备。由于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职校财务管理中不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如何评价财务活动而放弃财务管理存在疑惑,财务状况的好坏不清楚造成财务控制不力,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运行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

职业院校经济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种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首先是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再就是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学校财权分配,强调了财权的运用,但却没有明确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目前,职业院校在强调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同时,财务管理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忽视了。有的学校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安排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另外,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差是众多院校财务人员的特点,更谈不上运用新技术、方法去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职校经济管理的策略

结合上述分析的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学校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强化经济管理。

(一)强化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水平的一方面,在经济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经济管理水平。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加强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摸清家底,全面清查学校固定资产;2、职业院校经济管理部门应该明确分工,健全机制,落实职责;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资产管理的宣传要进一步加强;4、要落实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院系(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资产管理部门,需要正确运用现代管理工作手段和方法。

(二)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

职校财务管理是在校长领导下学校党政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学校经济工作要遵循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成本效益观的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加强经济管理,促进高校事业协调发展;既要把握资源的经济属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资源,又要注意财务分析加强,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控制要加强,提高经济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效益性。

财务管理在学校诸多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明确职校财务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把财务管理与高校事业发展统一起来。量力而行的同时,在实现事业发展规划中发挥财务的保障作用,开拓创新,发挥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以合理配置高校人、财、物资源,使财务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落实到人。

(三)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经济管理的梯级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应配备熟悉经济管理的人员负责本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与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处理好各控制点的前后衔接关系。同时要完善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

要加大对现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经济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经济管理软件,实行全周期的全程动态经济管理;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经济管理,通过建立经济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经济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对接使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情况。另外,经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保持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四)实现最佳资金使用效益

将资金安全和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提上日程,不断规范设置管理岗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等工作。将基本建设行为规范化,并且把项目评审、论证制度建立起来。严格控制基建支出,精打细算,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经济、适用、美观”的策略,积极将建设行为改善好,不搞像 “豪华大门”和“宏伟广场”之类的形象工程,不建设宾馆等非教学性工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闲置的老校区土地推行拍卖、置换、出售等融资政策,收益用于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从而减少银行信贷风险压力。重大投资要建立项目决策人、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和投资绩效问责制,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加强,并规范高校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目前,职业院校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为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各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重视并加强职业院校的经济管理,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加强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提高方案,职业院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势必会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德辉.高校科研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2]刘燕.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J].会计之友(下),2006,(8).

第11篇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of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leg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assets safety, complete financial repor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Fixed asse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perty of hospital, which ensures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service. The safe, complete and effectively used fixed assets w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hospita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ontrol point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cceptance, registration, operation and disposition about the fixed assets and professional equipmen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ensuring the safe and complete state-owned assets, and improving invest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fixed asset;intern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7-03

0 引言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实际管理中,医院也都制定了与此相关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现代医院管理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从如何防范资产被盗、非法占有等安全性问题上逐步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上。因此,医院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也必须从保障资产安全为重点扩大到资产安全和效益提升并重上来。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性

1.1 固定资产的权属 公立医院是国家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政府预算单位,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资产管理归政府财政部门管理。从公立医院的单位性质上看,公立医院目前属于财政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遵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实施。

1.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即: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其中房屋主要是指医院用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业务用房;专业设备是指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直接使用的设备,包括各类检查、治疗仪器设备;一般设备主要包括医院的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设备;其他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仪器仪表、量具等资产。

1.3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通过折旧的方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磨损,也应出现价值转移。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并不实行按成本收费,而是由政府定价。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完全转移到其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中去。这也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期和投资收益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1.4 固定资产的重点管理类别 从固定资产的金额构成来看,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所占比重最大。简单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流动性最差)外的其他三类资产进行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专业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属于“A”类管理对象。在医院运行中,专业设备作为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直接产生使用效益,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直接劳动工具。因此,专业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类别。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流程上讲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资产登记、资产运行维护、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等。各环节常见的风险主要有:

①固定资产取得未经过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资产取得后使用效率、效益低下;新增固定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资产运行。

②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③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或浪费资源。

④固定资产丢失、毁损、调拨不清等造成账实不符,不查明原因和不追究责任造成资产不完整。

⑤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当造成的医院经济损失。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要点

3.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以专业设备为重点,覆盖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管控,其应遵循的原则有: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涵盖该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重要性原则,即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资产、重点环节;制衡性原则,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权责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制约。

3.2 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论证 详实的财务可行性论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不理,从而降低因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在公立医院现有的专业设备购置过程中,财务可行性论证是被忽略和简单化的一部分,常常只是购置部门凭主观认识填列原始购置额、年预计服务人次、年预计收入及投资回收期等项目,其出具的论证结果往往都是短期收回投资,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特别注意财务可行性论证,对于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申请购置部门除提供年预计服务人次外,其余应由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可行性论证需要包含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盈亏平衡点(BEP),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收益率(ROI),安全边际率等。在计算过程中,应以物价部门核定的与该设备相关的收费标准作为单位收入标准,以设备投入后检查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剂及卫生材料)作为单位变动成本的主要计算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设备尤其是化验设备在购置时常常附有与设备配套使用的化学试剂。此时,在可行性论证中除了关注设备本身的购置价格外,还应特别关注耗材的价格及“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比例”指标,即该设备投入后单次耗材价格与单次收费标准之比,计算此指标是否超出常值,这往往是在内部控制中容易疏忽的地方。

3.3 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 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将保证医院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质量,从而降低因质量不符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

医院应当根据设备购置合同、供货商发货单等对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设备开箱单替代验收单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对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等进行了确认,对质量和技术要求无法进行确认。因此,医院设备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必须组织供应商、固定资产购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参加。开箱时,对品种、规格、数量进行签字确认;设备安装完成运行一周(或一月)内,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招标文书中的技术内容对设备进行使用,并确认质量及技术要求,至此完成新购设备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程序。

3.4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控,应全面登记所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情况,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在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时,都会按要求编制入库单登记填列资产名称、数量、金额等主要要素。但是,有很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如CT、MR、检验流水线等,其供应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台设备,而是一个包括了若干硬件(如设备配套操作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软件(该设备运行需用的专业软件等)的设备系统。此时,仅填列“××设备一台”不仅不足以反映资产全貌,而且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在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因此对于由若干软硬件组成的成套医疗设备,必须按照设备配置清单,将各组成部分在入库单附件中加以注明名称和数量,以将该设备的配套装备全部纳入管理。

3.5 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 固定资产卡片是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档案记录,因此,固定资产从进入使用开始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大部分医院虽然固定资产的核算已采用了计算机形式,但是在使用部门端,仍是采用手工的形式,因此,纸质的固定资产卡片名存实亡,仅用于资产清查时的对账,而失去了卡片存在的真正意义。

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的内部控制应从加强资产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入手,实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内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责任人、运转、维修、盘点、处置、残值等信息,通过规范登记权限、明确登记责任,使计算机中生成的资产卡片得以充分利用,替代手工卡片。从而避免固定资产的异常流失,确保完整、安全。

3.6 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起主要作用,对于各类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的流程应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数量及业务能力等限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往往是接到使用部门的保修信息后才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工作,定期的检查保养等有所缺失。而对于大型设备在购买了年度保修后,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几乎不再主动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起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保养计划,并对维护和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可涉及设备完好率、开机率、收入维保费率等。同时对于高、精、尖设备的维保费,也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开机状况等合理评估后订立合同,而不是长年一致,避免在设备使用各个时期的资源浪费。

3.7 固定资产的处置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因此,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首先在于处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期短、报废早、原因简单的情况,因此,公立医院资产处置内控的第二个方面应区分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和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对于前者,由使用部门填制报损单,经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及医院授权人签字批准后按类别上报。对于后者,医院应参照《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的时间辅助确认,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报废理由及原因,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建议处理方式、评估可回收残值后,按规定程序处理,对于重大资产的处置,应采取集体审议制度。

第三,关注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公立医院报废固定资产,经过主管部门及财政审核后,部分可变现回收残值。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于已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忽略,主要表现在回收方式及残值登记的缺失,以废旧物资的形式变卖。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已报废资产去向不明、已报废资产残值不入账。因此,对于已核准报废的设备,医院一方面要在固定资产卡片上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建立已报废资产备查账,登记报废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值、净值、报废后处理方式及去向、入账残值金额及时间等内容,以实现报废资产的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资产处置不当造成的经济风险。

3.8 固定资产的抵押 《合同法》中明确: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在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抵押。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立医院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落实细节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EB/OL]. http:///stock/roll/20100604/2276608.shtml,2010-06-04.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财务体系

一、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且适用的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从宏观、微观上综合考量,建设起真正适用的内部控制体系,满足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全面且系统化的原则

在内部控制中“全面”可以理解为广度,系统化可以理解为深度;我们要做到既广又深。

高校所建设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涵括范围既要涉及到学校全部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又确保所有部门及岗位工作开展,充分号召所有教职员工做好每一环节的控制工作,必要的话针对较为关键的工作环节适当加大控制力度,实现全面与针对性共存。

(三)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与权利向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高校内部控制系统也不例外,任何一个部门及岗位都要有具体的职责范围,同时掌握相应的权利,根据教职员工责任的承担与落实,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惩处。

(四)成本效益均衡的原则

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投入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这就产生了相应的成本费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的初期就要对投入成本与获取收益问题加以全面衡量,在确保内部控制体系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删减不必要的环节,进一步强调重点环节,达到成本和收益均衡。

二、新常态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容

(一)新常态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环境的建设

内部环境建设是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它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校教职员工形成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并积极的去配合支持学校控制体系的建设。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当前在高校内部,针对内部控制,很多管理人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往往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问题秉承忽视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要在全校范围内加大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培训、讲座、约谈等方式,让管理层和教职员工更加深入的了解建设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从而让广大教职工思想上达到统一。

2.完善组织机构

我国高校组织机构是依据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立原则建立的,存在行政管理机构繁杂、人员配置多、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差等问题,缺乏量化的考核体系。

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的设置,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点,完善学校组织机构,满足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部门间协调控制的要求,同时明确各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二)新常态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控制活动的建设

1.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筹集资金,是新常态下高校应重点关注的经济事项。

目前高校对筹资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债务化解奖补政策实施意见》,要求高校在保证学校发展必需资金前提下,加强经费管理,多措并举,积极化债。防止重新出现债务反弹。这给筹资活动提出了更严格要求,使各高校筹集资金,要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

事前预算:高校在筹资之初就建立起有效的预算制度、审批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控制筹资规模,降低筹资成本,监控筹资风险。筹资之前要实施严格的审批流程,在筹资方案审批中应贯彻集体决策的原则,会议集体表决通过或联签制,不得由一人决策或拍脑袋决策。

事中控制:高校取得资金后要指定部门严格控制资金的投向和使用,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与预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对筹资的效益性要进行考核和评价。

事后监督:事后要有不同部门对筹集资金的使用和回收进行监督,必要时委托外部机构进行审计。

2.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

采购业务环节中,内部控制的关键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通过采购招标程序

为了防止物资采购的超实际需求、超配置标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并通过招标采购。采购计划应根据现有库存物资情况,以及当前的需求情况制定,并严格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购过程要重点控制供应商的确定环节,严格按照政府购的相关要求,参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选择供应商。能够实施公开招标的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确保以最优“性价比”采购符合需求配置的物资,杜绝采购环节中的舞弊行为。

(2)实物验收环节

招标后,对购进的实物,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验收,通过实物验收环节,杜绝以次充好事件的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较企业低,且固定资产分散于内部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必须由各部门齐抓共管,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取得时未经充分论证,使用效率不高,维护不当,固定资产的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针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到使用部门,直至责任人;

(2)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进行领取登记签字确认;

(3)使用人与固定资产价值挂钩,使用人需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如果固定资产出现人为原因损坏,使用人需扣除保证金按照市场价值赔付。

(三)新常态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控制手段的建设

1.高校预算控制

高校预算是合理节约开支、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将高校的资金、实物以及信息贯通在一起,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高校已完成审批的预算应严格执行。在保证预算刚性的同时,要注意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应制定严格的预算调整审批流程,重要的预算调整要经校预算领导小组再次审批,以确保批复预算的严肃性。加强对预算执行约束力的宣传,提高内部职工的认识,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和监督,随时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预算执行的偏差,及时取控制和调整措施,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考评是整个预算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预算考评不应停留在表面阶段,考评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并调整预算和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保证预算能够顺利执行。进一步督促各个部门及岗位预算任务的落实,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通过以上控制使高校真正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2.资金控制

随着《山东省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各高校制定了《公务卡报销结算管理办法》,明确公务卡使用范围,严格控制现金结算报销,规范公务消费报销流程。各高校在发生公务支出时,除从零余额账户和各开户银行转账支付外,基本都应使用公务卡结算;对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公务支出,由高校财务负责人事前核准后,再找校领导签批方可使用现金结算。

3.各类单据控制

主要分为高校内部表单控制和外部票据控制。

高校内部表单控制有公务接待审批单、因公出差审批表、会议呈批表等。

公务接待审批单必须由经办人签字,填写日期,填写接待对象的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事由;接待单位填写活动项目、时间、地点、校内参加人员及初步预算费用。由所在部门、院(系)负责人签字后,送高校办公室审核,再由分管/联系校领导审签,最后由党委书记/校长签批方可接待。

因公出差审批表,填上日期、姓名、所属部门、院(系)、职务/职称、外出事由、任务来源、外出地点、预定时间、同行人员、是否对方安排住宿、餐饮、是否乘飞机、经费预算等。然后由部门、院(系)签字后,由专项经费主管职能部门审核,经分管/联系校领导审签,最后由党委书记/校长签批方可出差。

会议呈批表,填写部门、院(系),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时间、出席会议代表、会议工作人员及其他与会人员;会议预算收入与会议预算支出有项目、标准、金额,经部门、院(系)填写审批意见后,由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经分管/联系校领导审签,最后由党委书记/校长签批方可举办会议。

外部票据控制,是指在报销环节使用的外部凭证各种车票、机票及购物发票。开具的住宿费发票、火车票或飞机票等必须是政府采购指定的单位而且要求用公务卡结算,报销时附上公务卡支付结算凭证。

(四)新常态下高校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建设

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可以定义为内部控制的“大脑”,利用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将各个系统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一个整体。

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可以获得更加良好的控制结果,帮助内部控制价值更加充分的体现。另外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的具体运作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传达给教职员工,让所有人都可以时刻掌握学校的运作状态。

因此,新常态下高校要建立起多渠道的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在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可以通过布告栏、数字化校园网主页、局域网、微博、微信等把学校管理者的指示联系起来,而基层教职人员的意见想法也可以反馈给管理层。另外,利用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将管理问题、决策及结果公布开来,这样以来就能够让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处在教职员工的监督下,确保消息的进一步透明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常态下,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与教育环境,高校必须要认清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设一套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有了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违规违法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更加安全的财务环境,进而推动高校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可以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为高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2]温洁茹.财务舞弊识别与治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胡兴国,王晶.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研究,2009(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