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专业特点

化工专业特点

时间:2023-09-15 17:3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专业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专业特点

第1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可并深入实施的大环境下,属于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支柱型产业的化学化工行业“走出去,请进来”,以互通互融、相互借鉴实现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而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化工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对化学化工学科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其中,行业不同,行业知识与行业特点也不同,在英语词汇、表达结构上也存在极大的不同。这种与日常通用英语差异明显的行业性英语就是专业英语,如计算机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会计专业英语等。化学化工英语就是化学化工领域开展国际贸易、交流必不可少的应用型科技专业英语学科及语言体系,在培养掌握化学化工英语翻译能力的优秀人才以及推动化工经贸交流合作等方面斯重要作用。刘子富主编的化学化工英语专业教材《化学化工英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系“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一化学化工类”丛书之一,严格遵循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对相关人员深入学习、了解、掌握化学化工英语应用能力作用极大。通览全书,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结构完整,凸显化学化工行业特点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采用总分写作结构呈现化学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即用18个单元先后介绍了化学化工的发展、化学化工涉及的基本概念及核心理论、常用化学实验试验品、化学实验技巧以及化工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以循序渐进、深浅得当的论述方式充分凸显了化学化工专业特点。同时,编者还介绍了英国女王大学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留学项目,帮助那些未来有志出国深造的学生们更全面地作好相关准备。为了提升学生们对化学化工知识的理解,编者还引进了大量的分子结构图、药房器材图标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化学化工专业知识细节的同时,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二、目标明确,体现化学化工英语专业性

化学化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立足化学化工英语教学目标,即学习化学化工英语的目的是更好地开展化学化工行业的跨国交流、经贸服务,编者构建了化学化工英语知识体系,以期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学习化学化工英语。例如编者引进了大量的化工英语对话场景,在化学化工行业经贸交流、化工行业学术沟通等场景中充分运用化工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献资料,由浅入深地提高学习难度,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提高他们的化学化工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再如,编者还引进了专业词汇及固定句式的听说读写环节,希望学生在课外自学环节主动搜寻化学化工领域的前沿科技文献的音频、视频,在反复的听看过程中识记并达到复述原文的程度,科学提升自己的化学化工英语听说能力,这种自学式、开放式的听读训练能够极好地提升学生的自学热情,提升他们对化学化工英语的听读敏感性。

三、思路清晰,提升化学化工英语翻译能力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经贸合作的日益频繁,化学化工英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与通用英语不同,化学化工英语翻译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如不能准确进行翻译,将会影响对语句原意的理解,造成或大或小的问题。故编者十分重视提升读者化学化工英语翻译能力,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加化学化工专业词汇的积累。化学化工英语翻译的前提是掌握丰富的专业词汇与术语,因此,编者设置了化学化工领域的常用词汇表、化学元素表及常见分析仪器及方法的中英文对照词汇表等,以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掌握专业词汇。其二,增加化学化工专业文献的阅读。化学化工英语翻译实践性极强,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真正提升翻译能力,故书中引进了大量观点前沿、内容精辟、篇幅短小的化学化工专业文章,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翻译,继而熟悉掌握化学化工英语与中文之间的差异,真正掌握化学化工英语的技巧。其三,强化化学化工英语翻译的客观性。化学化工英语的翻译与通用英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化学化工英语的翻译更加强调用词、用语的准确性、客观性,这也正是编者始终强调的重点之一,即要求学生在进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时结合专业特点与背景,实现客观翻译。化学化工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英语语言,在听说读写时往往会面临更长、更复杂的句子,要使用更多的专业词汇与句式,这对化学化工英语的使用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化学化工英语》一书内容全面,针对性强,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故既可作为化学化工英语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学用书。

作者:郭巍巍 单位: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第2篇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对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进行研究。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上存在背离现象

中职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学校因此减少了文化基础课;高职以文化理论为基础,培养的是理论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二)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由于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各学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来划分课程范围和规定教学内容。部分高职学院不顾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这两类不同生源的知识、技能背景的不同和差异,采用相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造成了中职、高职课程的部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1]

(三)在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材上存在重复和滥用的现象

中职的很多专业教材选自高职院校,导致在中职学的内容到了高职又学一遍,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人力、教学资源。

(四)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街接体系

目前,各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自己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中高职学校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课程开发未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国家、地方和行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教材,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不统一,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五)中职与高职学校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街接机制。

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以招生和考试环节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环节则缺乏互动、相对独立;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层面的沟通与衔接;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使得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课程体系衔接的基础。

二、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一)构建中高职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衔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将公共基础课服务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融合到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运用到专业技能课中。课程模块设计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对中职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操作的实用性。对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操作的原理性。

课程模块设置完成后,对课程模块实施要有所创新。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将课程设计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各情境间既关联又递进。情境一简单易完成,情境二中等难度,这些由中职生完成。情境三综合性加强,由高职生完成。这样的实施体系在总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设计中高职课程模块体系,有助于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知识的脱节和教学内容的重复,确保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

建立和完善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明确各中、高职院校、化工企业的职责与权利,健全职责机构,建立成员单位院校长经理会议、课程衔接教学工作会议等例会制度。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生产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2]。课程设计遵循职业能力本位的质量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生产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统一的、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三)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街接。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专业学分互认机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应用化工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认可,相应课程可以免修,并折算成有效学分。高等职业学院应根据生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分标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要增大文化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减小专业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要增大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减小文化课程学分比例。各高职学院须加强学分制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分的组成、确定、申请、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资格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沟通机制,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化工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教育层次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提供制度保障。[3]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化工;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57-02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针对化学化工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化工实践也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和掌握化工前沿进展,对英文文献进行准确阅读和翻译,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笔者就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薄弱环节,针对目前化工应用实践的需要,进行了教学改进方法和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采用分级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大学基础英语知识,同时也具有相关的化学化工专业课程例如化工原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等的学习基础,才能完成对专业英语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展开对相关英语文章的理解与翻译工作。而学生的专业基础层次不一,所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和积极性有明显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比较吃力,从而上课积极性不高。针对于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级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和提问等一系列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划分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增加学习难度,其中包括增加长句和文章难度,并要求提高翻译速度。而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同学,学习要求侧重于对基础知识,例如长句和专业词汇的掌握,要求做到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正确翻译。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则要重点关注,加强管理,特别强调对于基础句型和重点词汇的正确认识和掌握,从基本单词入手,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分级教学模式,能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学习要求得到满足,都能从中受益,有所提高。重点是保护了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慢慢积累学习自信心,从而产生对这门课的好感,才能最终从这门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采用强化专业词汇模式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翻译基础

专业词汇对于专业英语来说相当于建筑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基础作用非常重要。本人在这门课的教学当中,发现制约学生正确理解和翻译文章的关键问题是对于基础专业词汇的不识和错识,所以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重点专业词汇的讲解和归纳,并要求学生要熟记和灵活掌握。有一些很简单的词汇,同学们在翻译中却容易出错。所以,对于重点词汇,要全面深入讲解其多种意思。例如“cell”这个单词可有多种翻译,其中包括“细胞”、“单元”、“电池”等意思,“fuel cell”指的是“燃料电池”,而“blood cell”指的是“血细胞”。“ring”这个单词在日常生活中指的是“戒指、圆圈、环形物”等意思,而专业英语中又指“环”。“ring road”意思是“环形公路”,“sealing road”意思是“密封圈”,“benzene ring”指的是“苯环”。另外,要进行重点专业词汇前后缀的了解以及相似专业词汇的总结,例如“group”是“基团”,“chain”是“链”,“ring”是“环”,“bridge”是“桥”。例如“aromatics”为“芳香类”,“ketone”为“酮类”,“ether”为“醚类”,“alcohol”为“醇类”,“acid”为“酸类”,“aldehyde”为“醛类”,“lipid”为“脂类”。

三、通过重点分析长句句型结构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在正确掌握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中的基本句式结构特点和翻译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专业英语文章典型的特点就是被动句型较多。所以本人对被动句型进行了重点讲解,重要分析了被动句型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翻译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被动句型的英汉互译练习,强化了学生对被动句型的深入认识。同时,对于复杂长句句型,尤其是定语从句进行重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长句的几种基本句型特点和翻译技巧,并进行句型和段落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将句子压缩简化到只剩主干部分,从基本句型进行翻译,然后逐步添加修饰成分,直至最后准确完整通顺地表达出文章的内容。并将部分同学在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性理解错误进行汇总,进行集中讲解,和同学们共同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自身翻译错误的认识。

四、通过扩展性翻译训练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目前化学工业进展飞速,相关英文文献日新月异,为了快速了解和掌握最新化工进展,学生需要通过全面快速阅读英文文献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化学化工最新前沿知识和技术。所以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词汇和句式分析能力基础上,给学生进行专业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和阅读技巧的介绍。选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英文文献文章,进行举例说明和讲解。重点讲解了摘要的撰写技巧、常用句型总结和写作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摘要写作训练。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化学化工专业常用英文数据库,例如Science Direct,ACS以及Springer等数据库。并讲解了在这些数据库中相关专业文献的检索和查找,为大四的毕业文献翻译任务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降低学生对英文原版文献阅读的恐惧心理,增加翻译自信心。

笔者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问卷调查,详细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需要,从而及时快速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修正。从整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反馈来看:采用以上的词汇―长句―文献翻译的这种递进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翻译、文献检索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笔者将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多角度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兴趣以及提高能用专业英语表达专业信息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实践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智娟.浅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2,(3):351-352.

[2]高恩丽,仲伟佳.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大众科技,2011,(7):200-201.

[3]赵亮,张美媛,段爱军,孟祥海,周亚松.浅谈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新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32-33.

[4]徐徐,王石发,罗金岳.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广州化工,2013,(24):180-182.

[5]鲍克燕,孙红先,闫家伟,黄深振,杨林聚,袁文杰.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99-101.

[6]任朝华,罗跃,李水清,王松,梅平.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2,(08)

[7]邢静,刘晓芳.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1,(03)

[8]李小海,胡天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课程设置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9]何领好,张忠厚,高丽君.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化工,2011,(10).

[10]武琳晗.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11]刘清芝,杨爱萍,杨登峰,杨曼丽.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大学化学,2009,(05).

第4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划归化工专业教研室管理,迈出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用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参照“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基础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仿真与计算机应用”4种实验类型,形成体现化工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创新性研究实验”4个方面构建和管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化工专业实验内容

根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本着“重视基础训练,加强综合,突出设计和创新研究训练”的目的,对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基础实验训练之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探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性实验内容建设。拟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和所选实验内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实验

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单元操作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干燥、过滤、蒸发、结晶等传质过程为主线,实验设备及装置能够开设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3类实验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训练性实验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13个,创新研究性实验6个。在基础训练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时要求和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搭配化工过程实验装置,以必做和选做结合的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化工过程综合实验。上述实验项目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8个,其他实验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选择。

2.2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

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归类为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单独设课,其内容以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传质数据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及设备、化工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工工艺、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实验为主,能开设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项目25个,其中必做项目15个,选做项目10个。通过实验方案的拟订、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目的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方式,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化工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现有设备、装置及软件能够开设11个训练项目,其中必做基础训练项目6个,选做综合训练项目5个。

2.4 创新性研究实验

坚持教学、科研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部分毕业环节的课题实验训练与专业综合实验融合,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科研训练,现有10个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另外,每年有十多个项目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训练。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验装置套数少、实验人数多的问题,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训练部分的实验采用分组集中实验的方式,将每班学生分成3~4个大组,每组15~20人,安排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再将每组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小组4~6人,同时开设几个实验,各小组轮流进行实验训练。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选好所做项目,预习并准备好实验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创新研究性实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题,跟随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践,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从科研工作中选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创新研究实验按照选题、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报告答辩会的顺序进行。

在课外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空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提供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尽早接触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得到科研训练。

3.2 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科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使学生除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外,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增强综合素质。例如,将部分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通过化工实验课,让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的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技能及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及化工设计中,结合某一单元操作、某一装置或化工过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将两者直接结合,给出某一化工过程,先进行流程及装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最后分析讨论及对设计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馏实验)。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将多种知识及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针对学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动员教师开发和研制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特点的集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及实验综合思考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如精馏、吸收等,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与实验装置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定、软件使用、数据处理等技能,为将来应用现代化生产装置打下基础。

借助化工仿真软件和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展化工装置及过程自动控制模拟操作训练或对化工设备、过程进行模拟、设计、计算等,弥补实习过程现场无法操作的不足,也为将来从事化工过程模拟或设计起到训练作用。

3.4 开展实验竞赛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每年举行1次全校规模的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竞赛中加入实验流程设计、设备设计训练、数据处理等环节,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拓宽学生视野。

3.5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计计分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时单元实验按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客观记录学生的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综合素质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加实际操作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训练实验占50%,综合设计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基础实验阶段评分依据:实验纪律和秩序、预习和回答问题、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数据及处理正确性及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阶段评分依据:文献调查与总结、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等。对于创新研究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考核。

4 制度和教学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素质。在实验室设置教学重点岗位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培养梯队。加强“实验课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团队设立实验室主任(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并按照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教师为1:3:6的比例配置师资队伍。

5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展望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自身特色,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延长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弥补工业实践难以到位的现状,从整体上优化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实验教学平台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建立中试实验基地和产业化生产服务;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实验与科研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协作。

收稿日期:2012-05-02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 建设与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7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2.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

第6篇

【关键词】化工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13-01

1 词汇为先锋

词汇、语法和语音共同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词汇和语法又是专业英语的基础。词汇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把词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从词源、构词的深度讲解单词,对单词进行归组,帮助学生了解单词、记忆单词。

1.1从词源、构词的深度讲解单词

大学中常见的的词汇教学是对单词的拼写、读音、词性、词义、使用等方面进行讲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淡化拼写、读音等方面,重点是认识单词的词义,即看到单词大体知道单词是什么意思就行。从词源学的角度讲解单词是最新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词源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单词来源和衍化过程,从本质上理解单词,帮助记忆。大三、大四的学生的年龄在22~24之间,他们的强化记忆能力不如高中,但理解记忆能力却提高了。词源学的教学符合记忆规律。从词源和构词法的角度去教学能举一反三,使学生的词汇成几何级数增加。

1.2对单词进行归组

有些单词从词源和构词的角度很难降解,但是通过归组后,产生对比就能轻松记忆了。专业英语单词归组就是根据单词的形和义将其归为一组。归组的方法虽然不能帮助学生从词源角度记忆单词,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语法为基础

可以通过查词典知道陌生单词的意思,但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单词每个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英文句子是什么意思。单词不一定每个都讲解,因为可以通过字典查到。但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却是不能查出来的,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讲解语法,虽然比较慢,但是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逢句必讲语法,对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分析主谓宾定状补、并列成分、从句等。对于专业英语教师而言,在面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时,如何教好语法,及具有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选好教材至关重要。刘宇红编著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比较适合的教材。教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科技英语翻译方法、第二部分专业文章阅读与翻译、第三部分科技论文摘要。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精讲,第二部分选讲,第三部分简讲。第一部分系统讲解了专业英语的语法:构词法、语法结构(主、谓、宾、定、状、表)、被动语态、从句等。第一部分讲彻底了、讲细了、讲精了,学生就掌握了“渔”,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就可以使用了。这是一种长效的教学方法。

3 看懂英文文献为目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有几个去向:10%左右的人完全脱离化学化工,70%左右的人进入化工企业,10%的人考上研究生,5%左右的人进入设计院。这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去向基本类似。毕业后,工作中使用英语的人只剩下30%左右。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对其的要求不可能太高,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格在只要达到借助字典能看懂英文文献。因而对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概不涉及。不是中文翻译成英文不重要,而是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没有必要。

4 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和学缺一不可。老师讲完科技英语翻译方法、语法,遇到英语句子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然后翻译成中文,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或让其他学生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产生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5 过程考核

第7篇

本文提出的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旨在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强化知识创新能力;通过实习基地和教育内容的拓展以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化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基本技能;通过特色班的强化训练以培养专业特长;通过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

(一)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建有完备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化工实验(7.5学分,含大学化学实验、过程工程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化工设计(4学分)、认识和生产实习(3学分)、SRTP等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4学分以上),共计18.5学分,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要求。本专业十分重视化工设计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定位为学科工程设计技能训练课程,已在2010年成功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为1∶2,学生通过面向应用能力培养和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实践从单元过程到完整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初步掌握运用Aspen Engineering Suit软件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技能,使用AutoCAD绘制化工流程图、塔设备图、车间布置图、工厂总平面图的方法,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培育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以实习基地和教育内容拓展为助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认识实习主要起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及专业的前景与发展方向,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认识实多存在基地单一、时间很短的缺陷,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本专业提出建立民营、国有、跨国企业及化工园区的三位一体认识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民营企业的实习,深入理解化工企业的创业、发展与壮大过程,接受创业教育;通过传统的国有大企业实习,系统了解大型化工企业的流程、规模,各化工单元设备与装置的特点等,接受就业教育;通过世界化工巨头在中国公司基地的实习,认识跨国企业的规模、设计、布局及管理理念,培养国际视野,接受创新教育;通过化工园区的实习,切身感受科学规划化工园区重要性、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中化工知识的重要性,接受生态教育。因此,三位一体实践基地的认识实习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感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国际视野。

(三)以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实验室和教学过程的统一管理,本专业于2008年对原先分属不同研究所的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建成了集中的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更新了所有的老旧实验设备,对原开设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停开了部分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验,保留了八个基础实验,并增加了四个综合创新实验和两个远程实验。其中综合创新实验是专业实验的升华,要求学生将基础课、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理论、实验技能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验中去检验。这样既总结和巩固了前期实验教学的成果,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运用实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远程实验则帮助学生实现了异地实验,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实验效率大为提高,并丰富了实验手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以特色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实践创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邀请赛”和“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竞赛”两大学科竞赛活动。其中前者主要是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拓展,迄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邀请赛”已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化工设计课程的全国普及性,提升了其影响力,促进了国内高校化工设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对高等化学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同时,本专业还针对“过程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创办了“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竞赛”,创建了过程工程实验技能创新实践基地。该竞赛为浙江大学校内唯一一个以实验为主的校级竞赛,每年本专业有30%的学生参加该竞赛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五)以特色班强化培训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

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提升学生的就业和深造能力,本专业在大三后依据学生兴趣,提供了不同类型特色班的强化培训:1.工程实践班,主要目的是强化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2.能源化工班,目的是强化化工知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3.产品工程班,重点突出高分子工程、精细化工;4.安全与工业生态班,主要强化化工过程安全、环境友好及化工园区规划;5.国际交流班,目的是强化外语授课与国际交流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化工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TQ0-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工类专业而言,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往往对实践教学要求会更高,这就导致传统的高职化工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亟需我们对高职化工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职化工教学的创新与优化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化工教学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1当前高职化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人本地位难以发挥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化工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人本地位,太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却往往不够重视,造成教学工作虽然做了一大堆,但教学效率却并不高。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化工类专业是一种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专业,不光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练习实现对自己综合技能的锻炼。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化工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书面知识的传授,却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领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化工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高职化工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类专业课的教学为例,如《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煤液化生产技术》等,这些课程的教学本应重点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操作平台,或者仅仅只建立了基本操作平台,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自己。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专业技能操作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平台的利用不够充分,往往只是在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少数的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难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

1.3教学手段落后

高职化工教学的内容中牵扯到大量的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而这些工艺的流程往往都比较复杂,在具体的工艺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仪器和设备,而这是很难通过传统教学手段来展示给学生的。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播放等手段将一些工艺流程呈现在了学生面前,但学生被动接受的实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这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还需要对当前高职化工教学的手段进行更大程度上的创新。

2进行高职化工教学创新与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2.1打造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平台,加强能力实训

结合学生对能力与知识的认知特点,设计从简单到综合和从易到难的能力实训,进而使得完善的化工专业能力培养链条形成。根据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实训平台首先应该涵盖一部分单元操作的能力实训,重点涵盖化工安全技术实训操作、物性测试操作、化工产品后处理、配制和提取实训操作、合成精细化学品,以及一系列反应器的工艺实训操作等。单元级别的化工基本操作平台重点是对化工生产当中经常见到的单元模块提供技能练习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如操作干燥、操作吸收、操作精馏、操作传热、操作非均相分离、操作流体输送等,从而为学生以后更深程度的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设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积极意义,老师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而学生同样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师生都能够上传和下载的资源共享平台,将与化工类专业相关的专业精品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火炸药生产技术》《煤液化生产技术》《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石油产品分析》等等)的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库、动画视频、教学录像以及课程作品等课程资源放在平台上,以方便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2.3应用化工仿真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应用化工仿真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界面下自主地操作各种工艺流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化学工艺基础。

3结语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化工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高职化工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不断地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以满足高职化工教学发展的需求,并最终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全国,常亮.高职煤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39):122.

[2] 黎,马丽南,向华.高职精细化工专业学科交叉型教学实践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18(5):67-70.

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化工专业 高职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6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的定位和设置应以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发展模式的调整,社会和企业一线的人才需求正逐渐发生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方式也需做出相应调整。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在陕西省各地市中成立最早、办学规模最大、率先实现集中办学、首家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具有国家级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以及领先开展了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在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的一名教师,笔者既亲历了学院近年的改革发展,也是一线的教学实践者。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思考体会,谈谈如何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入手,对化工专业的定位和高职教育特色的体现进行把握。

一 高职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定位中的影响因素

目前,高职专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主要有:(1)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逐渐普及,高学历深造者日渐增多,导致文凭在人们心理预期上的贬值,优秀的高职学生争取“专升本”的比例持续上升。(2)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条件不均等,致使名牌高校、一般高校及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出现了出身、阶层分化的情况,高职院校受到社会上不良导向和错误歧视的影响较多。(3)高职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快、优势技术或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较为领先,在国家东西部省份间、同一省内的不同城市间、相同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间,高职教育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虽然这些新的形势和问题对高职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我们在调整高职教育办学理念时,应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看到,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完善,高职教育以突出的自身特色和独特的方向定位,在未来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上升空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师仅占4%,在一些领军企业里高级工比例也只有13%左右,而发达国家高技能工人占到了30%以上。这个数据的差距清晰地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正确的社会人才价值观正在回归。从高技能人才纳入到政府特殊津贴范围,从全国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在不断创新和完善。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灵活性,专业培养时要严格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就业,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再次,根据高职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高职教育要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增强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机制、能力和活力。目前,高职院校在完成国家和地方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在计划招生、科研项目选择、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更多的自,学校从专业设置、专业种类比例、招生规模到地区布局,容易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盘棋出发进行战略研究,通过科学预测,制订出比较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健全评估监督机制进行激励和监控。

二 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

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地方办学,开设地方所需要的职业性专业与课程,起着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决不能受传统观念或偏见的影响,一味地向传统大学的模式靠拢,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割裂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

首先,要发挥高职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灵活进行课程设置。按照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适时对急需人才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或增设专业点,而对某些专业方向适当少招、合并、转轨等,实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同时,用人企业和部门往往希望毕业生能熟悉具体的岗位工作,实现“专才”教育,院校通过校企协作合训、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模式,达到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满意、教育界和经济界和谐发展的效果。

其次,要实施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通过院校为地方经济的服务计划,实现院校、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质量,实现校企协作联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发展,配合科技部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每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至少对应一个区域支柱产业、联盟一个地方行业,缔结一个龙头企业,通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高职教育的独特价值;提高研究和预判当地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科学性,寻找高职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构建产学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同时,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的关系,实现高职教育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往往具有短视、短期现象,但教育又具有周期较长、效益滞后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只凭当前的人才供需所反馈的信息来作为调整高职教育的依据往往是不科学的,还必须根据对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变化的科学预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调整,从未来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趋势,适量储备技术、储备人才,处理好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联合开放办学模式和院校对科技的孵化功能的协调统一,解决好学生就业适应性与职业发展性、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的科学平衡。

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为例,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地域实际需求,根据陕西省矿产资源的开发现状,开设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毕业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期,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更新,既跟进了化工、能源、制药等行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了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

三 化工专业的自身特点和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学院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如由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60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了宝鸡职教集团,学院按照“学校集团化、专业产业化、课程技能化”的思路,提升专业培养的层次和丰富内涵的建设;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引入了“华汽教育”项目;与吉利集团签约确定为大型就业基地人才培养单位等,促进了汽车、机械、电子、物流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同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康复护理治疗等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的专业群,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化工专业具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突出特点,这种属性内涵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同时,化工技术是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渗透、融合的学科,这种特点要求在化工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开阔的视野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化工专业虽应用范围宽泛,毕业学生遍布能源、制药、环保、煤化工等多个行业,但在每个行业并未形成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在学院的专业发展中稍显落寞。这一方面是缘于地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在找准自身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加大模式探索和创新力度。

鉴于此,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另辟蹊径,通过顶岗实习、见习实习、订单培养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学生课外实践平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自我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能力。这些能力使学生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台阶,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更高台阶迈进,这种以低成本的培养方式理念的改革,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发挥高职教育特色优势具有积极意义。

四 结束语

高职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高职教育的共性规律,分析地域经济的个性差异,只有重新审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式,以更加准确的专业定位和更加鲜明的高职特色,才能为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和平.对高校人才培养中若干关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化工设计;教学改革

化工设计是将一个系统(如工厂、一个车间或一套装置等)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法,描绘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是把工艺流程、技术装备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过程。化工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需要四大基础化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等各专业知识,其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是一所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为工业分析和煤化工两个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以煤化工领域为主。因此,将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与煤化工的知识穿插结合,加强化工专业基础设计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煤化工应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为加强学院的品牌建设,加强学院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开展化工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 独立学院开展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等院校育人教育新模式的要求,将化工设计这门课定义为工程实践类课程,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由于专业课学时的压缩,普遍仅为32学时[1]。高校专业课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可是压缩,造成课程学时有限,难以满足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依照理论课程的方式来讲述,条条理论多,上机练习少,仍然讲授一些设计的规定,通则、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等内容,使工程实践性质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工程能力的培养,常此以往不但影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探讨。例如浙江大学吴嘉老师在讲述化工设计课程时,每次尽一个小时的讲解,其余大多数时间让学生设计案例,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由于大多数学生高考第一志愿选择不是化工专业,而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从入学时就对化工不感兴趣,觉得化工厂大多在郊区,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比较排斥化工专业的学习,许多学生觉得以后不愿从事化工行业,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得过且过心态严重。加之,课程中各类规定和国家准则、规范较多,内容较为枯燥,更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

3.化工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应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都未安排课程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无法对课程有良好的认知能力。

4.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特点[2]。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偏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综合素质方面,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水平与一本、二本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时,会更容易导致学生感到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概念的理论知识来应付考试,难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因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是难上加难。

二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转化,注重学生工程观念培养。

化工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讲授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和能量衡算、设备的选型和计算以及车间布置设计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教授的对象是已具备较强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大学生,这些教学因素决定了在化工设计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的复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过程占主导地位,过于强调学生性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发现式、启发式、自学式、掌握式等教学模式[3]。比如,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学习化工设备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的相关制图规范条款时,可给出典型的设计案例要求学生设计描

图。通过描图,让学生很快的熟悉工程制图中各个图例和符号表示的意义,了解各类制图规范,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工程观念是指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工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符合工程观念培养化工人才的目的。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应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以培养工程观念为导向,结合化工设计课程自身综合性特点,在化工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应充分重视设计实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从设计实例出发,结合开展课堂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利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工科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某门课程,而是要将计算机知识真正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更好利用现代化手段科学地解决专业问题[4]。计算机应用是《化工设计》课程教授的一部分,目前,化工设计有相当大比例的工作需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例如autocad、aspenplus、pro(ii)、smart3d等。独立学院的学生尽管基础较差,但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计算机操作上具有浓厚兴趣。但是,在化工设计课程学时教学安排上往往忽略了计算机教学这一点。因此,在教学安排中应加大计算机软件教学的比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利用化工单元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掌握典型工艺的流程和典型设备的配置,使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清楚各个单元的操作原理,对实际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利用aspenplus、pro(ii)等软件,使学生明确塔、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具体构造和应用范围。

3.充分利用资源 开展多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

学校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例,如纸质和电子版的图书、专业期刊,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教学,教师可通过布置设计任务,使学生通过利用各类资源完成作业,丰富专业知识。学校与多家煤化工企业合作,建立了化工专业实践基地,授课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讲解实际典型案例,并在课外课程实践环节当中,带领学生从授课案例深入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掌握煤化工方向主要工艺设计和车间布局,为今后毕业从事煤化工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建议实施小组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5]。小组教学法即通过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教师布置设计任务后,小组成员通过团队合作,群策群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即通过典型化工设计项目的分析,从项目的设计任务书撰写、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及车间布局设计等,使学生由实战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学生能够把化工设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教师不断拓展知识面,更新和补充相关实际生产知识。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生,高峰.浅谈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0.38(12):262-263.

[2] 张艳,郭正虹,程捷.独立学院化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1.39(11):158-160.

[3] 刘辉,叶红齐.化工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高校论坛,2008,6(3).

第11篇

 

自进入20世纪以来,化学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作为未来化工主要的发展方向以及蓬勃发展的基础,绿色、循环经济已经越发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化工企业以及教育界相关人员的重视。就目前来看,随着化学工业经济发展规模的增大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不断提升,要想推动该行业更好地发展,化工行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改变传统“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观念,推动经济循环发展。作为为化工行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改变化工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 化工教学进行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化工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作为以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为核心发展模式的新型经济类型,循环经济主要是以减量化、提升资源的再利用率为发展原则,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量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模式。这一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广泛应用,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还能够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就目前来看,化工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经济发展方式:一种是以传统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这种单向的直线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存在,使企业获得的经济利润同资源的消耗、废弃物产生的量以及对环境破坏等成正比;另一种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种反馈式的经济循环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可以起到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可以尽量以较小的环境成本和能源消耗来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便能够使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到循环利用。此外,就传统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来看,其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大量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一情况的存在,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治理环境污染,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极大地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如果化工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延伸经营产业链,还能够综合利用生产废物,进而降低企业经营生产的成本。

 

二 当前高等院校化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已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高等院校的化工教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从具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和教师对于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实行的循环经济模式中新的生产工艺以及经营模式并不了解,教学的知识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化工课程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没有同化工企业建立起十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途径,这使得化工教师依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引用的教学案例是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案例,学生学习到的是已经被淘汰的工艺和模式。第三,高等院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材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目前来看,高等院校的教材受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一些反映新工艺、新科技和新材料发展情况的内容教材中未能体现。第四,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缺乏合理性,当前化工专业实行的依旧是“老三段”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一些没有多少实用性的理论知识,致使实际的专业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造成教学内容同化工产业实际需要相脱节。第五,化工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大部分学校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较低,导致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三 化工教学具体的实践改革措施

 

1.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需要

 

在制定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以循环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产生的新工艺和新模式为依据来确定该专业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起由化工行业的能人巧匠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改革队伍,通过该专业和职业特点的详细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流程,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循环经济中提出的新工艺的本质是:一个由各种类型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庞大的化工岗位群体组成的产业链。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新工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编制成一个个的教学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新工艺。此外,教师应该采用产业链式的课程配置形式,降低课程教学的难度,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标准,使模块化教学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和小型化。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关于新工艺和新模式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从而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化工企业的需要,提升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2.培养学生的循环经济意识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循环经济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循环经济的意识。其次,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流程时,教师要重点突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替代和节约资源技术、延长和链接相关产业链技术、利用能量梯级技术、处理和回收技术、替代有毒害的原材料技术以及绿色的再制造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对新技术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学校的管理者要积极地支持循环经济信息数据和技术服务于咨询系统的建设,及时向社会各界传播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增加学生了解循环经济有关信息的渠道。

 

3.建立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老三段”教学模式,建立起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和方向、实验实训以及专业拓展等模块组成的、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次,教师应该以化工企业的经营需求、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及化工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等为依据,对这些模块信息进行更新和整合,使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最后,对于化工教学中不同专业教学需求不同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保证各个专业的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并拥有一定的专业拓展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范围得到拓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教师应该构建起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等院校建立专业的教学指导组织,邀请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来校讲课,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需要掌握的就业能力;第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运行循环经济的企业合作,定期派遣一部分学生和教师进入企业中学习实训,提升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与岗位适应性。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速度的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教学也应该紧跟当前企业施行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当前化工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化工企业创新成果来充实和丰富化学工艺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出符合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第12篇

【关 键 词】 化工;培养;研究;探讨

一、专业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照物,也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选用教材的原则应充分结合地方化工企业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化工企业的发展态势。我们当地的化工企业主要以煤炭化工为主,一般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主要有甲醇、煤焦油、聚氯乙烯、硅酸盐水泥等。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对症下药,专门选择一些与上述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配套的教材,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厂矿企业调研或顶岗实践学习,并编写校本教材,如《甲醇生产工艺学》《煤炭的综合加工与利用》等。只有这样实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化工企业对口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另外,我们也应该在现有化工企业的发展态势来预测化工行业的发展动向来合理选用教材,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化工专业是一门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在专业课教师的配备和选用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而我们中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实践操作技能远远赶不上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尽可能地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如到企业里学习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各工段的主要控制和操作方法,化工设备的具体构造及工作原理等。如果专业课教师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也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我们今后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学会科学地预测当地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展教学工作,为地方工矿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人才。

此外,学校应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或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做一些学术报告,专业课教师可以和专家座谈、交流化工行业有关问题,这也是提高专业课教师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工专业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在教学方面,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我们应提倡“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化工基础》这门专业课程里面涉及到“流体的黏度”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从定义上来讲就是衡量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难理解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就以流体黏度为例,假设有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的是油,另一个瓶子装的是水,我们会发现油比水要好倒一些。虽然这是一个很通俗的例子,但是它正能说明流体黏度这个问题,就是油的黏度大于水的黏度,这是由于流体本身存在内摩擦力而引起的,也就可以证明油的内摩擦力大于水的内摩擦力,因此油的流动性就比水差一些。

从流体黏度的影响因素来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我们不难发现温度高的油,其流动性能要比温度较低的油的流动性能要好,这也说明了一个结论:对于液体,温度越高,其黏度越小,即温度是流体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例教学,从而收到良好教学重要方法的体现。

另外,化工专业还开设了《化工制图》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初学这门课程,最大的困扰就是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难培养起来,这无疑给我们常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一教学难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教学模型形象地展现在课堂教学当中,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眼前的实物来完成其视图的绘制。当然,我们目前也拥有一些常见的教学实物模型,这同样都是很好的教学工具。在制图的教学方法与探讨中,我们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如CAXA、AUTO-CAD等,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能够独立完成绘图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以上述教学方法为例,对陕西省榆林市神木职教中心15届化工专业4个教学班100多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表示认可。因此,随着化工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同时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全面的优秀技能人才。

四、开设校办工厂

化工专业工程观点较强,教学难度较大。当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校办工厂的开设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意义深远。开设校办工厂的原则必须符合当地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同时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要不断更新。对于开设化工专业的职业院校,以陕西省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和神木职教中心为例,学校为实现中高职学生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已建成化工单元操作、化工检修钳工、离心泵拆装、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工厂实验模拟仿真教学装置,并已实现顺利运行。校办工厂的创建,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训练平台,也实现了中高职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兄弟院校借鉴。

五、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地深入地方厂矿企业走访和调研,企业对于中职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要求概括为三点:敢说、能写、会做。首先,作为一名员工,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前提。由于化工企业连续化的生产工艺过程必然要求各车间和部门必须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实现企业正常安全化生产,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用工需要的重要考核依据。其次,细致的数据参数记录和良好的写作水平也是用工企业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如化工企业中要经常记录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参数,还要书写一些企业生产报告及各种行政公文等材料,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能写的职业基本能力。最后,会做是用工企业考核人才的基础,学生既要会做人,更要会干工作。企业要求中职学生在做人方面踏实上进,团结协作和责任意识较强,能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在干工作方面,企业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严格按照生产规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六、重视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应经常到企业去生产实习。具体可以了解工业控制过程、物料流向、各工段工艺流程、环保安全等,这也是检验我们教学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斌. 中职学校精细化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化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