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核算主要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岗位 流程 财务 核算
(1)核算岗位设置不科学。当前,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核算岗位的重要地位,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相互制衡的财务核算岗位。部分企业虽设置了相对完整的财务核算岗位,但对各岗位的职责规定不明确,岗位之间的权力制衡作用没有得到体现。[1]财务核算岗位工作繁重、待遇不高,人员往往流向待遇较好的其他一线工作部门,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
(2)核算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浪费现象和外部监督管理乏力的问题。企业实行核算监督的目的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保证合法性和合规性,防范经营风险。核算监督机制的缺失,给少数财务人员违规操作、损公肥私提供了可乘之机。
(3)从业人员素质待提高。财务核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面临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差错更正等问题时,往往需要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会计法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方能上岗。但很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没有资格证,财务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为了个人利益,常干预财务核算工作,指使财务人员篡改财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吸引投资乃至偷逃税款目的。
二、岗位职责与流程管理在财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
(1)岗位职责是财务核算的基础。企业财务核算部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部门。财务核算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财务核算工作岗位职责,做到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
(2)流程管理是财务核算的依托。流程管理是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重要途径。流程再造是从根本上考虑和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关键指标方面取得显著提升的工作流程设计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流程再造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2]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传统的产品质量竞争转变为服务品质的竞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规范岗位职责和流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1)相互制衡,规范岗位职责。企业应实行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的岗位设计。会计是适应企业利益相关者对货币性经济信息的需求而建立的一项经济管理岗位,其主要职能是核算与监督,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支撑。财务是适应企业两权分离后,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实行产权管理的需求而建立的一项经济管理岗位,其主要职能是组织、规划、管控企业的财务收支,最终目标是确保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与会计岗位的分设,可遵循以下原则:1)涉及货币收支方面的业务,由财务岗位负责,使财务岗位切实负起把关责任;涉及信息处理、分析、审计等方面的业务,由会计岗位负责,使其切实保证对外会计报告的质量。这样,财务与会计岗位互相制约,从而提高工作质量。[3] 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除服从会计原则要求外,还应取得财务岗位的认可,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收支违规现象。
(2)全面再造,优化流程管理。流程再造,是指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摆脱传统的组织分工理论制约,通过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和信息技术,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流程再造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流程分析、流程再设计、流程实施三个环节。[4]1)流程分析。在流程再造之前,要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找出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非增值环节,分析问题,做出诊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务部门采集企业经营活动信息,获取相关业务单据,通过编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将经营业务的单据信息转换成财务信息。2)流程再设计。在流程分析基础上,通过将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融入流程设计,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与响应。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在传统财务核算流程模式下,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分离,特别是编制记账凭证环节没有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同步传递、共享,财务核算的分析决策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运用ESIA方法,能去除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环节,建立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一体化处理流程。通过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之间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3)流程实施。将重新设计的流程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构建财务核算信息与业务信息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可以将业务单据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自动生成业务单据和有关记账凭证,从而确保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即时性和一致性,为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核算控制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支持。
(3)强化监督,提升核算效率。1)健全监督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均要实施配套的内部监督制度。实践证明,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对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财务核算机构设置要科学合理,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应有计划地对财务岗位进行轮换,以有效防错防弊。2)实行预算控制。授权相关部门对企业经营业务编制详细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允许被授权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修正,被授权部门需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3)推行内部审计。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审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相对独立,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内审部门了解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对内控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控制风险。4)完善评价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要定期进行评价,并予以公示,以增强财务核算工作透明度和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要通过评价活动,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要合理、合法、科学,考核指标量化,评估过程动态,应不定期对财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为南通兴科装饰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覃士珍.对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人员配备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
[2] 张瑞君. e时代财务管理(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涌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贸易公司,对经济增长、全球化进程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公司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核算体系。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和行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大的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贸易公司,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故传统贸易企业只能转型升级来应对经济新形势,修炼内功业务创新管理创新,财务核算体系的变革创新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人员仍维持固有思维,财务核算体系建立还主要围绕在核算本身,存在与业务融合度低、管理粗放、风险事项不敏感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深入剖析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新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更多侧重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职责上,基本能满足企业采购、销售、收付款、开票等业务需求,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供财务报告,但是支撑会计核算体系的辅助体系建立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缺乏预算体系,未实现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的结合,未实现由业务、经营、投融资预算共同驱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多贸易公司会以下游需求不明确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没有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企业预算,用预算指导企业合理分配资源。(2)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未能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整合,从本位主义出发,缺乏整体性,或导致管理内耗,或出现管理边缘地带,管理无法创造效益。(3)未从财务角度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政策,未结合自身贸易特点从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周转、资金利润率等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企业运营质量不佳或者隐藏风险,同时公司无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来留住核心人才,最终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主要简单核算收入、成本、三项费用等,从而产生财务报告。核算人员没有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参与整个业务流程,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从而降本增效。如结合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供应商的结算政策选择相应的付款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分析从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排产发货、运输到货等各个环节所占用的天数,从历史交易资料中分析各个供应商和客户的合同执行情况及平均利润情况,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数据,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2)目前很多公司并未建立适应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财务核算模式,一些公司核算工作甚至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财务无法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供内部决策使用。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着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很多贸易公司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陈旧,认为财务部门不直接产生效益从而不重视财务管理,对财务方面的建设投入不是很大,导致财务部门不具有现代财务管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公司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忽视了财务人才的引进,从降低成本的角度选聘财务人员。(2)一些贸易公司用人观念落后,存在“讲资历、论辈分”的现象,很多重要工作岗位都交给年纪偏大的财务人员。而这部分财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快速变革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已经和时代脱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大大减弱。(3)贸易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优胜劣汰机制,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也不明确。很多财务工作者认为只需要“不出错”即可,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保证财务核算高效率的开展。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管理粗放缺乏监管也是目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未建立责任制度,没有明确各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具体权责,导致权责不清的现象出现,促使财务核算工作相对混乱。(2)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独立于财务的部门如内审部门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发现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轮岗机制,一人一岗多年,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长期不更新且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容易及早发现和防范错误。
三、新时期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新形势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可以提升效益,故加强对财务方面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重视起财务核算。(2)贸易公司财务部门要改变固有思维,打破原有框框。首先,财务人员要深度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深度嵌入业务,参与事前审批,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分析总结。尽可能的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以便实施控制业务运行。其次,要了解公司所销售产品所在的产业链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如钢铁贸易行业,了解钢材的工艺流程,主要品种的成本构成状况,其原料如外矿、焦煤等市场波动对钢材市场带来的影响,下游房地产行业等行业的火热程度,国家的钢铁去产能政策等。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对策:(1)贸易公司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来构建利润中心,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利润中心的自主能力。财务核算到利润中心,或者更深入到业务小组。(2)加强预算管理机制,制定适应公司的考核机制,执行实际预算分析,优化资源使用,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核心团队与公司的共同发展。(3)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多方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并制定科学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谁使用资金谁承担成本,促进业务部门根据资金成本自主计算各项利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财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职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风险事项要实时跟踪,如逾期应收账款,供应商逾期发货等。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规范业务关键点执行,防范风险。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点内容:(1)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适用企业的财务软件,或者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软件,解放劳动力简化基础的重复劳动,将财务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分析和风险管控上。(2)完善贸易公司现代化财务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做好业务环节中各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并储存财务数据。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财务人员,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极为关键。想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需要从一下几点出发:(1)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贸易公司要适当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走出去,深入到业务链,推动业财融合,有条件的公司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去行业标杆企业观摩学习,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3)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财务人员遵纪守法。(4)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通过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来激励员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核算的职能转变已经十分迫切。而现阶段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就需要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业财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祝海英 单位: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牛喆.新医改下如何做好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3):78.
【关键词】企业基建工程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众所周知,企业基建工程是一项耗资和持续时间都比较长的工程项目,因此,对于企业基建工程来说管理好资金运行状况就格外重要,企业基建工程的资金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的内容:工程前的预算阶段、施工中的具体运行状况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竣工核算阶段。如何在这三个环节中都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就需要我们相关人员科学有效地做好每一步,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效益。
一、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一)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缺位
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的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程资金的投入不能及时到位,资金的支出过于松散。项目资金一般都是分批次到位的,假使过程中某次资金不到位就可能给整个的项目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资金的支出过于松散就很容易造成企业项目额外的开支,最终导致公司的损失。
(二)基建项目物资管理欠佳
企业基建工程需要使用到的物资是比较多的,也是比较繁杂的,因此不管是在这些物资的选购、保存,还是在最后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很好的监管,一 旦管理不善就会造成项目的损失,最终导致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出现问题。
(三)基建财务管理存在内部控制风险
人员管理不到位或者说是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而造成的项目损失历来已久,并且一旦造成损失便是极为巨大的,会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和核算的混乱。
(四)基建财务核算项目不明确
只有事先明确了核算的项目包括哪些内容才能做出最佳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而一旦连项目内容都不清楚就必然导致基建项目财务核算的混乱。
(五)财务核算与基建项目进度脱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的核算和具体的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应该是一起进行的。大部分的企业都过于重视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问题,而忽视了财务核算过程,进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脱节,最终也就导致最后想来弥补财务核算的不足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原始凭证缺失、核算项目粗略等问题。
(六)基建财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还是存在很多的具体核算人员业务能力差,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工程项目核算的工作,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核算出错,进而影响核算的效果。
二、加强企业基建财务核算的措施
(一)规范企业基建财务核算
财务核算作为处理资金的一个业务对于人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规范性,这也是体现在整个行业中的首要标准,尤其是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布,具体的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规范自身的操作流程,掌握具体的核算流程、核算的方法、核算具体包括的内容等各个相关的内容,确保在核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二)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的核算都是由具体的人员来操纵的,因此,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培训也是极为重要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强的是财务会计核算专业素质的培训,只有最为专业的财会人员才能处理好繁琐的财务核算工作;另外,还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训工作,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也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财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可以通过设立设备明细卡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使用设备的核算统计工作,以加强工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建立工程合同台账的方式来详细的记录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各个费用支出情况,为最后的统计核算做好准备;对于各个财务的素材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备案。
三、加强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问题,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要建立好公司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企业本身的制度健全才能够在具体的运行中有所保障。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以及概算编审制度等。
(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和财务管理相关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存在违规违纪的行为出现,因此,做好监督约束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要想做好企业财务的监督约束工作就需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基建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无论是在建设项目的前期还是在施工中,尤其在最后的竣工结算中都需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任何疏忽的出现。
(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除了制度问题和监督约束之外,还存在很多的小细节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在一些具体的表格制定中要做到详细具体,把所有相关的信息和经手人员都做出详细的记录,为后期的查账做好准备;在竣工结算中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每一项费用支出是否都有据可循,确保公司不会遭受损失等。
四、结语
要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注意的点也是比较多的,这也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财务的核算和管理又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需要我们相关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当中加强自身的素质水平,努力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晓玲.对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
[2]蔡利辉. 基建工程中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存在的缺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3]赵林红.项目建设期间财务管理和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8(09).
关键词:商业银行;共享服务中心;财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4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85-0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对加强内部流程控制、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推行财务集中改革成为各级商业银行共同的选择,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也相应在商业银行中得以迅速开展开来。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介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将各分支机构中分散存在的财务核算和资金收付活动从分支机构中抽出,转移到企业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来,由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提高核算和支出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随着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流程和外部条件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与此同时,各分支机构的核心业务仍然由各机构来完成,并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的运营模式,许多跨国公司,包括跨国银行,都已经实现了或正在逐步实现财务服务的共享。美国银行在美国本土建立了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负责财务核算和对内对外支付。美国银行认为实施共享服务中心后,美国银行达到了对支出标准和授权政策的集中控制、降低集中采购的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标准化水平、确保成本信息披露的准确性等目的。与美国银行类似,花旗银行也设立了国家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加强财务管理。而IBM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IBM中国区的费用报销,同时在上海设立了另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亚太区应付供应商的处理。
二、商业银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含义
上文已经提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将各分支机构中分散存在的财务核算和资金收付活动进行集中处理,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这一定义需要做一定的修订,这是由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的。商业银行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其基本业务,这都以资金收付和会计核算为基础,换言之,商业银行的所有营业机构都必需在本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收付,不可能全部集中到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因此,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是指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外的经费、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要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与经费、资产有关的资金支付和财务核算的集中(下同)。
集中支付的含义是在一个共享服务的区域内部,尽量减少财务账户的数量,最理想目标是使用一个账户实现支付;在短期内外部支付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也应该尽量减少一定区域内的银行账户数量,并控制财务账户的资金沉淀量。
集中核算的含义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各机构的财务核算将由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核算人员统一进行核算,各分支机构提供凭证整理和传输、部分核算相关信息录入等工作,但不承担财务核算工作。
三、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根据国际上先进企业的经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控,提高内部财务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满足资本市场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财务的支付和核算,同时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的合规性审核,分支机构不再进行财务资金的支付和核算。此举将能有效地抑制并解决财务核算中存在的其他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核算将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核算人员统一进行核算,而不是各分支机构的人员进行财务核算。在同一地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由相对较少的财务核算人员进行财务核算,而且在同一地点更容易加强对核算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能有效避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费用支出理解的不同和对支出性质的准确性把握不准确等问题。这对于提高费用分解信息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重复性强的财务核算工作集中实行流水作业后,提高了信息处理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得到及时处理,使财务信息反映得更加及时。
2.有利于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控管。首先,共享模式下财务使用主体(各分支机构)和核算支付主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分离,将有利于上级机构加强对各分支机构财务支出的控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相对独立令其利益与各级分支机构分离,能保证财务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操守,更加忠实于上级机构,促进会计活动的标准和规范化。使共享服务中心对于支出标准和支出授权的执行非常严格,极大地增强向分支机构推行各类财务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其次,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通常情况下各分支机构将不再保留本身的财务账户,财务资金的支付全部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资金账户,此举可以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并能有效解决分支机构财务资金的沉淀,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各分支机构将不再保留财务资金,这将消除目前各分支机构潜在的资金风险。
3.提高财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共享模式带来明显的变化还体现在角色的转变上,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的会计核算人员从原来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专职从事凭证审核、账务核算和档案保管等工作,摆脱从前承担的部分管理者角色,变为一个纯粹的服务提供者角色。在这样的转变完成以后,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整合改造审批核算流程、开通服务热线等相关措施,把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切聚焦在服务上,提升内部分支机构和员工对财务服务的满意度。
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是一套专业化、标准化的流程,它根据最佳实践规范流程,不断提高其效率。相比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复杂的工作变得更标准、分工更细,在面对个别分支机构和员工的时候,他们会产生这样一个预期:只要是合法有效经过审批同意的会计凭证,肯定能在规定的时间标准内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处理并获得支付。这样就避免内部客户无预期地等待支付,使财务部门支持服务的响应效率有明显地提高。
四、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对的相关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个人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1.要加强制度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运作依赖于一系列的操作制度、财务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和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量众多,财务制度体系是总行统一财务管理办法,各级机构在总行财务管理办法框架下制定实施细则。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若制度框架不做相应调整,就会出现“一个核算中心,多套财务规定”的局面,实施财务共享所希望达到的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难以达到。同时因为规定不统一,给核算人员增加大量工作量,增加出错可能性,甚至反而会出现核算质量下降的情况,与实施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务必要加强制度建设,要自上而下制定统一制度流程,大到财务事项的审批、授权,小到各项支出的标准、报销单的格式等均要统一规范,且需符合基层机构的实际情况,这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行的基础。
2.要重视IT系统功能实现。系统化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一大特征,没有良好的IT系统支持,财务共享服务难以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化程度较高,会计运营核心系统、财务信息系统、OA系统等基本都建设完毕,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做好各相关系统的整合。特别是对于部分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要建设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单据传递与事项审批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够建设运行良好的IT系统,通过OA系统实现事项审批电子化,利用凭证影像系统实现原始单据扫描传递,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项问题,对于共享中心顺利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认识要准确。欧美跨国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很重要因素之一是节约成本,但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在短期内成本可能会增加,原因一是人工成本可能提升。欧美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设置在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但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往往在总部驻地或较大城市等人工成本较高区域,比如建设银行各省分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均设在省会城市、中兴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在西安、麦当劳中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在广州。二是在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增加一系列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比如审批环节的增加、凭证运送及系统开发的成本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能将降低成本作为最重要目标,要将着眼点放在实施统一战略、完善财务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等更高的角度上,将降低成本作为次一级目标,待相应流程理顺后逐步实现。
4.集中过程可逐步实现。结合国外大型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步骤益缓不宜急,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下到上逐渐实现集中,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证明。美国银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采取先以州为单位集中,逐步发展到按照国家集中,最终达到目前美国本土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他地区每个大洲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状态。国内建设银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是采取类似的措施,自2007年实现以二级分行为单位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已于2012年着手实现在省分行建设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流程再造形成的冲击,实现核算模式的平稳过渡,对于更需要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而言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前言:卫生局财务工作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以及财务核算,进而导致财务核算人员压力大,工作质量也相应的在降低。针对于此种情况,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导致集中核算质量下降的问题,以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卫生局的良好发展。
一、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混乱。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着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混乱的问题。由于财务集中核算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如果财务集中核算流程较为混乱,将会导致资金核算不规范,甚至是出现差错,影响到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1]。此外,财务集中核算流程的混乱将会导致卫生局在纳税方面存在问题,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卫生局的良好发展。因此,鉴于卫生局在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方面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
(二)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责任划分混乱。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财务部门的人员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卫生局各个部门的资金往来进行核算,财务部门仅仅是卫生局财务会计凭证的传递员,其不具有资金管理的职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发现了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在进行集中核算的过程中,顺便进行了资金的管理,进而导致资金管理职责划分的混乱,进而导致财务核算与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矛盾,造成了对资金多部门管理情况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将会导致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缺乏制度的约束,而财务人员在进行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无法依据有效的制度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不利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良好完成。其主要存在着轻监管、重核算,资金支出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导致的。
二、解决措施分析
(一)规范财务集中核算流程。在卫生局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针对于财务集中核算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对财务集中核算的流程进行规范。首先,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之前,财务人员应该召开相关会议,制定财务集中核算具体的实施流程[2]。其次,在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预先制定好的集中核算流程实施核算,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促进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二)划分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责任。由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与资金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不应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此外,财务集中核算与资金管理的责任需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当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由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而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不应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责任。通过合理的划分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的责任,能够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
(三)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通过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能够确保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具体应该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针对于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另外一方面,要求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工作,将资金支出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促进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论: 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卫生局资金的安全及其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因此,卫生局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集中核算工作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通过分析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存在着问题的具体认真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而通过卫生局财务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促进卫生局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核算工作 会计业务流程
自2007年1月1日起,各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是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趋同的重要体现。在为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是由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等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非)金融类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三大层次组成。它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原则,对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对会计准则、目标的适用范围及一般的会计原则进行了调整。同时,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部分概念,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例如在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与确认”概念时,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调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二、对财务核算工作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公允价值的引入真实反映了企业资产价值
公允价值是会计模式的一种,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应用广泛。以非货币交易为例,在新准则未实施前,该项收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金。而在新准则实施后,该项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有利益企业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及经营效益。
2、投资性房地产的引入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产
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对其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单独核算和列报。较之于传统的核算方式,降低了企业资产流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结构。
3、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断扩大
新会计准则未实施前,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使用专款构建固定资产。而新会计准则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进行了重新确定,将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也纳入了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这对改善企业的资产状况、增加企业投资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二)负面影响
1、财务状况稳定性变差
以新准则关于借款资本化的处理为例,我们不能否认该项措施带来的正面经济效益,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极易引发企业借款的盲目性,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其资产负债率,如果该企业在后续的经营中对借入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将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新的会计准则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波动。
2、财务安全性受到影响
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局面仍未得到破除,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虽然新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专业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这些都威胁了财务的安全性。
3、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受股市波动影响大
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的金融资产核算由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四部分组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因此,当股票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受益也将受到影响。以08年为例,08年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从6000多点跳水至1664点,企业的业绩也呈直线下滑趋势。
三、针对新准则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以下对策
(一)与时俱进,改造并创新会计业务流程
各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取代旧的行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并充分认识到该准则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可通过在财务部门开展关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素质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从人力上保障财会工作的准确运行。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循序渐进,适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流程,或借鉴其他新会计标准运用较好企业的经验,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符合新准则要求的财务核算处理方法。以此,达到维持企业财务稳定性、安全性的目的。
(二)顺势而为,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1、以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的处理规定为例,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更正原有的经营策略,将直接制约本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中与本企业相关的内容,并制定科学、规范、可操性和执行力强的企业发展规划,以此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制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应充分认识新标准下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并将新标准纳入企业财务报告流程,以形成具有规范性、完整性的财务报告体系,保证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科学性。
(三)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采集机制
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采集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采集涉及新标准规定的与公允价值、资产价格、利率等有关的数据。也可派专人负责记录这类数据的跟踪处理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企业参考依据进行归档。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收集渠道,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加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新会计标准实施这一大背景下,创造出适合本企业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核算流程,实现本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时代 传媒行业 财务核算 财务管理
当前,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财务会计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工具,在传媒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行业的深刻变革,传媒企业纷纷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实施变革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传媒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需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及时建立新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有效控制,创新KPI指标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促进传媒企业持续发展。
一、网络时代加强传媒行业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传媒企业基础管理的必然选择
财务核算是反应与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手段。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逐步加深,传统媒体在逐步向新媒体转型,这其中既包括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也包括媒体与其他产业的多远发展,而且这样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传媒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盈利点也悄然发生质的变化。加强传媒行业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有助于全面反应传媒企业的变革成果,帮助传媒企业夯实基础管理,及时把握发展方向。
(二)加强传媒企业风险管控的必然选择
财务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如前文所述,传媒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媒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加强财务管理,实施对传媒企业自身财务情况的纵向财务分析和对传媒同业发展情况的横向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传媒企业及时把准行业发展脉搏,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识别评估风险,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有效控制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三)加强传媒企业绩效管理的必然选择
财务核算与管理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加强传媒行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可以通过数据加工分析,准确把握传媒企业发展方向,通过全面预算与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激发传媒行业发展活力,提升传媒企业创效获利能力,实现传媒行业绩效的整体提升。
二、网络时代加强传媒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会计基础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基础规章制度学习。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尤其对原始凭证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深入解读,切实提高会计工作标准。加强业务应用指导,从实际业务出发,梳理每类经济业务的操作规范,对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附件规范及审核要点进行明确细化,严把原始凭证质量关,从源头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使得各项业务的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加强日常工作稽核。在日常核算工作中,注重沟通交流,对业务前端提供的原始凭证、资料严格把关,对已发生和实时发生的业务进行专项稽核,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分析整改,防微杜渐。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全业态、全流程、从业务到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体系,引导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发展战略具体化、经营风险最小化、公司价值最大化。首先,强化企业内部协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面预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上多下的模式,使企业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关键业务人员和一般员工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来,有效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增强了行动和决策与企业目标的和谐性,实现了全员融入企业发展和全员关心企业发展,促进了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第二,预算管理与项目责任成本机制有效结合,强化公司对项目的管控力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平台,落实项目责任成本机制,公司可以在流程中控制和监督各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确定偏差的大小,并及时制定纠偏措施,实现过程控制,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第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自动预警,提升传媒企业经营风险预警的能力。通过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预算,企业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分析。同时,依托信息化系统的实时自动预警,让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保证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下也能够实现战略目标。最后,通过管理数据沉淀,为企业管理规划、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一套从市场预测、计划、定额等到业务预算的逻辑。通过多维预算分析模型、情景预测和沉淀的历史数据,提前预测未来,并进行相应的规划,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管理依据,使得财务人员成为企业决策者的伙伴,发挥好参谋作用。
一、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现状分析。
企业集团由于其发展规模的不同,其采用的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千差万别,集团公司与下属子公司核算方式也存在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并报表基础数据采集比较困难
集团企业各子公司有各自的财务报表编制系统,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经过汇总后形成工作底稿,由于各子公司对集团企业报表编制要求的理解不同或是业务范围的不同,报表编制的内容难以统一,因此构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很有必要。
集团企业各子公司如果基础数据上报的不及时,会影响合并报表的时效性,集团企业子公司众多,报表种类繁杂,有效监督核实其数据的准确性存在很大困难,急需带自检功能的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
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在投资结构上变得错综复杂,交错的股权投资和复杂的内部关联交易,导致往来科目变动频繁,存在数据不能完全抵销的缺陷,关联交易抵销的不充分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因此也需要构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
(二)合并报表的信息来源及其业务流程不统一,各种业务之间核算科目差异较大
各子公司在进行财务核算时,由于所采用的财务核算系统类型不统一,反映出来的财务核算指标存在差异,各子公司因为核算业务的不同会计科目设置存在差异,影响财务报表的合并。
(三)财务核算软件存在差异、合并报表系统不同导致报表合并困难
大型企业集团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子公司的数量众多,发展规模不一致,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也不同。报表合并过程中财务软件的不统一,报表系统不同,导致合并报表系统信息无法与核算软件接口,不能直接将数据导入合并报表系统。
二、搭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意义
搭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平台可以全面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能力,实现集团企业各子公司财务数据的整合,实现关联交易实时可控,随时可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通过搭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的平台,可以规范集团公司会计信息和企业编码,创建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通过对各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经营业务情况,可以对各子公司经济信息活动进行充分分析,促进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信息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相关。
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建设除了满足单体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具有可拓展性,增加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实现集团公司实时掌握公司整?w财务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集团公司为了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求财务部门定期出示合并的财务报表,并依据合并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经营决策。对于上市公司证监会也要求定期公开如关联交易、附注和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子公司的业务信息情况等,因此加强对基于信息化系统的合并报表的构建十分必要。
(一)进行会计科目标准化建设
针对各子公司间会计科目和合并业务流程不统一的问题,集团应首先进行会计科目标准化建设。对各分公司的会计科目和业务流程进行充分分析,形成会计科目体系和合并业务流程规则。将各子公司最基础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定制管理,取消原有数据传递和使用的中间环节,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传递,使之形成有机整体,实现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集团公司可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模块化管理,对报表格式、计算方法、审核公式等进行统一规范,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核算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标准化建设。
(二)改造会计核算系统,开发信息化系统平台
针对各子公司核算软件不统一、不能与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直接接口,集团公司按照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对子公司核算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集团公司一二级科目核算内容的标准化。通过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各子公司的财务核算结束后能及时转换上报合并报表所需的基础数据。结合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的要求,对应不同核算软件分别开发接口设备,并将数据统一至信息化系统平台。目前集团公司使用较多的是利用Oracle、ERP等系统进行合并报表系统平台整合。实现单体报表、合并报表、关联抵消、报表输入、输出表单的统一,实现与子公司核算财务软件的接口。减轻财务人员数据输入量,提高合并报表工作效率。
(三)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
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建设涉及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信息化部门的沟通协调,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要求,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
要充分调动相关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参与度,在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集团公司、各子公司财务人员应对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积极配合,在系统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效率。
要加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对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不断发掘系统使用功能,创新使用方法。
【关键词】 电网企业; 预算; 核算; 协同机制
当前,电网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型”成为发展主题。2011年初南方电网公司印发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构建五项核心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核心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战略导向型的全面预算管理下,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之间的配合还有待完善,两者之间缺乏一个高效协同的机制,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一、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财务核算取得的成果
全面预算管理创先工作开展以来,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及信息化程度也较高,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预算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电网企业已逐渐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其中广东电网公司已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预算管理责任网络,对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建立了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模式,加强业务计划的统一协调和综合平衡;开展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理顺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关系;建立完善成本预算标准,不断完善和优化绩效指标体系。
3.预算的管控成效显著。近年来,尽管输配电价空间很小,但通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规范和控制成本,加强资金运作,仍然确保了电网利润的增长,财务支撑能力持续提高。
4.电网企业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会计核算体制,整体财务核算比较健全,逐步实现了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初步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信息的融合,为企业提供较完善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二)电网企业预算与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目前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尤其在与财务核算配合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成为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个制约。
1.问题表现
(1)核算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在核算中忽略预算,在报销费用时没有严格依照预算数执行,认为领导已批准,各项审批手续齐备就可入账列支,造成预算超支。(2)为满足预算的考核需要,核算处理只根据预算值进行,没有完全反映真实业务需求。由于预算考核刚性太大,调整麻烦,基层单位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为了追求准确率而不作为或浪费两种极端现象,而财务人员核算时也没有及时反映和适当制约,反而对一些费用任意调节核算项目,不能反映真实经济需求。(3)预算的制定也没有充分考虑核算上的操作。由于岗位的专业分工,同时熟悉预算和核算的人员不多,造成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核算的操作,预算项目偏离核算框架,或预算项目的可列支范围模糊。(4)预算分析不及时,没有及时对支出情况进行检查,以至于核算偏离预算没被及时发现,这也反映出事中控制不足,预算监控存在纰漏。
2.主要原因
(1)电网企业财务一体化管理仍不彻底,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电网企业大多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主体多、管理层次多,总部控制相对松散,容易造成资源流失,信息失真。(2)预算的标准化体系仍没完全建立,使核算分析与预算控制缺乏依据。大部分电网企业预算编制的标准成本体系尚未完善,标准成本适应性不强,并缺乏验证机制,对地域性差异、规模差异等考虑不足。(3)财务与预算的信息系统不够强大,使核算与预算数据不能自动共享。普遍电网企业使用的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在核算与报表分析上功能强大,但在数据监控、决策分析方面的功能相当弱,更没有预算预警的功能。核算与预算不能自动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效率低下,时效性差。(4)考核指标不够科学,预算考核整体指标设计忽略了与财务核算方面的匹配。
目前电网企业太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既导致被考核者缺乏提升效益、节约成本的动力,又会忽略财务核算合规合理的基本前提,经常出现基层单位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突击花钱、人为调节支出的情况。
二、建立电网企业预算与核算协同①机制
(一)在财务一体化基础上建立预算与核算标准化业务体系
这个标准化体系包括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预算管理标准化及预算与核算业务处理的标准化。
1.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
目前各大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上大都是会计主体多而分散,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才能规范集团内部核算和预算操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预算控制力度,实现集团内部各个分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广东电网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它结合财务创先工作,提出财务预算一体化工作总体思路,通过统一会计制度和操作准则、统一会计科目体系和报表、统一核算流程、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财务岗位体系,建立起一套集业务、制度、流程、表单、指标等要素集中统一的一体化和一管到底的财务制度体系,汇编成《财务规范化管理手册》,在公司系统全面推广。
2.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
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应包括标准的审批流程、标准的业务单据、标准的会计计量方法、标准化的财务信息报告,使财务信息更具可归集性和可比性。广东电网公司提出的“会计核算一本账”财务工作计划,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全省供电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体系。其基本工作包括“六个统一”: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管理标准、统一会计科目编码体系、统一多维度核算编码、统一会计凭证模板、统一内部交易抵销模板。通过“一本账”对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得出标准的成本数据作为标准预算的参考,从而加强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3.预算管理标准化
(1)设定统一的预算准入体系。编制预算准入实施细则,形成规范性文件。定义预算管理审批的职责分工及权限、预算项目内容、预算准入原则、预算准入审批流程等,对预算项目的选取进行规范的操作。
(2)设定统一的预算分析与控制标准。设定分析频率: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在原有月度重点分析、季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重点事项专题分析,结合预算的月度滚动修编细化到按周分析,及时掌控预算执行差异。
设定预算分析框架:列举预算数和实际数,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与以前年度的对比、与同行业的对比、各自的差异数是多少以及是怎样形成的。
设定预算控制标准:以预算均衡化管理为原则,做好全年支出计划,设定各个月度预算支出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超限就提出警示。
4.预算与核算业务配合及处理的标准化
编制预算与核算作业指导书,以科学指导财务人员在预算与核算工作上的分工与配合。预算与核算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含:(1)对财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详细定义、详述两者应遵循的业务规则;(2)表格化列举预算与核算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3)会计核算的规则、流程、审批程序;(4)预算编制、汇总、上报、下达、分解、分析的规则、流程、审批程序;(5)将供电成本预算科目细化,列举各个会计科目可列支范围、列支依据、与哪项业务预算有关联,将预算项目与核算明细科目一一对应。
(二)应用新的核算分析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能反映产品、客户或其他受益对象等各个维度的更精细化的数据,但电网企业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核算方式不能满足以上需要。基于作业成本法基础上的作业成本分析能提供各个维度的精细化数据,它能如实反映各业务实际的资源耗费,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从而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为设定预算控制的范围提供依据。目前供电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实施作业成本法有一定难度,所以只是借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各项业务进行一些成本归集和分析。其基本原理如下:作业认定分配资源费用到各个作业明确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作业成本到相应成本对象。
1.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设立标准成本数据库
在会计核算标准化基础上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得到各项业务的单位成本耗费数据;再参考国内同行业电力企业标准,通过大量的数据测算,考虑地区差异,分别制定成本驱动因素的标准值;最后形成标准成本数据库,作预算准入的标准(如表1所示)。
2.应用作业成本分析成果为预算编制及分析提供依据
通过作业成本分析得出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数据,作为预算编制和考核的依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作业成本的预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能帮助发现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有利于对有关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和管理,对将要发生的服务业活动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对成本进行事先控制。
(三)应用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实现预算与核算信息共享
预算编制、分析、财务精细化管理等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才能使预算、核算及业务三方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预算、核算及业务报表体系,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有用的数据。
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就是一个这样的系统。该系统集业务、预算、核算一体的管理系统,从项目立项、资产的购入、建造到形成实体资产,再到日常维护消耗、期间变动转移、残损老旧后退出运行的一个实物与价值一体化的全过程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上包含项目模块、物资模块、资产模块、预算模块和财务模块。其中在财务管理功能架构上集预算管理、总账管理、应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报账管理及报表管理等,基本覆盖了财务管理的主要业务,满足财务一本账管理要求。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1.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全面性培训,提高预算与核算水平。财务人员要积极参加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税务、核算、预算、财务分析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综合能力,培养既懂预算又懂核算的财务人员。
2.严格执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在财务系统内积极开展岗位轮换,对预算、核算人员的岗位定期互相交换;还要根据岗位性质定期分派财务人员在局相关业务部门学习、交流。
3.定期选拔综合业务及财务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立财务人才跟踪培养计划,通过定期开展岗位竞聘、开展各类业务竞赛等方式选拔高素质人才。
4.提高财务人员预算分析水平和财务预测能力。财务人员要多关注各项业务,从核算中提炼和掌握各项信息,并要善于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自觉运用预测方法,如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率。
(五)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与激励制度
1.对预算的考核引入EVA(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对各单位或各项目的预算考核应引入EVA评价指标,科学地评价预算的投入和产出效果,可避免因预算制定不准确,但为追求准确率而浪费的现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将企业经营者利益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
2.考核要全面、全过程进行,而不是只盯着年末指标的完成情况。广东电网公司从2010年开始增加对各个指标的均衡性考核是非常好的做法,如“上半年成本预算完成率”、“第三季度成本预算完成率”等,避免或减少了年末为完成指标突击花钱的现象,也降低了年末集中核算的压力,降低了财务风险。
3.预算考核要定立合法合规为前提的原则,核算的合规性考核指标应当比预算考核指标严厉,当预算指标与财务核算规定有冲突时必须预算服从核算,同时相应免除财务人员预算指标的考核扣分,杜绝一切财务风险,消除财务人员的困惑。
4.在考核中注意灵活设置奖惩措施,如在对“预算准确率考评时,达到基本要求的得标准分,超过的扣分,还要规定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奖励多少分,这样可鼓励大家节约成本。
5.将预算责任细化,考核结果要与岗位考评、业绩薪酬挂钩,使考核真正发挥作用。
三、结论
目前电网企业预算与核算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需建立起一个预算与核算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综合财务管理水平。这个协同机制需要业务标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需要制度、技术及人员的保障与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学亮,张琳琳,郑厚清,等.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8(4):48-53.
[2] 王军.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青,蒋新龙,刘瑞平.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研究[J].会计之友,2011(4下).
[4] 丁勇.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7(48):47-49.
[5] 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refers to provincial level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which rule the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subordinate units, mastering or using the large amounts of financial funds.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how to ensure financial capital safety and undertakings healthy development,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d. Based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o establish financial control mechanism beforehand, in the matter and afterwards, and makes specific design of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division of powers segmentation, post, institutional setup, flow of funds, and work process other aspects.
关键词:政府组织;财务控制;体系设计
Key word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financial control;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34-03
0引言
省级政府组织作为执掌公共管理职权的省一级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不但拥有和使用着维持本部门自身运转的正常经费,还掌管着本业务系统的专用经费,有的还管理着某类专项基金,资金种类多、数额大、性质明确是其突出特点。而且,多数省级政府组织直属单位较多,资金用途较为广泛,因此,财务管理难度很大。如何既能确保资金安全,管好用好资金,又能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是关键。
1关于内部财务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或组织为了实现其工作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业务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内部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财务为核心实施的控制,目的是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有效预防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单位或组织业务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
内部财务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部财务控制包含着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论及的是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设计问题。
实施内部财务控制,能够促进省级政府组织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规范单位财务活动,确保财政资金和资产安全,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2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设计原则
建立和设计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必须遵循和依据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
2.1 合理合法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设计内部财务控制,首先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这是前提条件。在建立内控制度过程中,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在内控制度之中,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且还必须切合单位实际,与事业发展目标相适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2.2 广泛约束性原则指内部财务控制对单位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守,任何人都不得独立于制度之外。单位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主体,又是客体,既要负责这项制度的具体实施,又要受到其他人员的监督和制约。
2.3 全面系统性原则首先要全面,覆盖任何与资金经济业务有关的部门和岗位,既包括财会工作内的部门和岗位,也包括与财会业务关联的有关部门和岗位;其次要系统,要设计出纵横交错的内部财务控制网络和点面结合控制系统。
2.4 内部牵制原则指在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及各岗位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互相制约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将有关责任和权限进行分配,使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任何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
2.5 成本效益原则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本身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人为因素,最大限度保护国有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如实施此项制度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本身所带来的效益,也就失去了实施的价值。因此,建立和设计内部财务控制,既要精心选择好控制点,也要考虑减少繁杂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的设计思想
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设计的主要思想由宏观到微观可以概括为二、三、四、五、六,即二种控制、三权分立、四项分割、五项统一、六项分离。
3.1 二种控制即针对所属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和资金类型等不同情况,采取集中控制为主、分散控制为辅的两种管理控制形式。除对少数情况特殊的直属单位资金实施分散控制外,多数单位资金纳入到省级政府组织财务管理机构集中管理与控制,统一核算。
3.2 三权分立即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内部审计三权分立,分设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内部审计机构,三机构既要协调合作,又要彼此独立、互相制约。财务管理机构统筹单位经费资金预算管理、审批及财务综合管理事务;财务核算机构负责报销核算及预算执行和年度决算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财务机构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3.3 四项分割一是事权财权分割,就是将决定事项和决定资金的权限分割开来。二是审批与核算分割。就是将资金的审批、监管与资金核算、审核、结算分割开来,资金的审批由财务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的核算、审核、结算由财务核算机构负责。三是计划与执行分割。就是将资金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分割开来,预算管理与支出计划由财务管理机构统一安排,预算与支出计划的执行由财务核算机构落实。四是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分割。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以独立行使对财务机构和资金的审计监督职权,防止财务和审计职能合署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
3.4 五项统一即在具体管理上的五项管理措施。一是统一资金审批权限和程序。明确资金审批程序,统一规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资金审批权限和额度。二是统一账户及账务管理。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明细账簿、银行日记账及印鉴等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由财务核算机构负责,财务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检查。三是统一对外财务和审计事务。四是统一资金收支核算。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环节,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和流程、程序。五是统一财务预决算。财务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的部署、汇总和上报;财务结算机构负责组织执行当年预算,编制下年预算。
3.5 六项分离指会计核算环节的六项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一是票款分离,即管理票据和收款分离,票据日常管理、开具发票由会计负责,款项入账由出纳负责;二是账款分离,即管理总账和明细账岗位与管理款项的出纳岗位分离;三是制证与出纳分离,即会计报销、填制会计凭证岗位与出纳岗位分离;四是制证与审核稽核分离,即会计报销、填制会计凭证岗位与审核稽核岗位分离;五是出纳与稽核审核分离;六是稽核和审核分离。
4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省级政府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具体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的控制,这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框架,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事前控制就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前即采取的预防性控制措施和程序,具体包括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加强人员力量四个方面。
4.1.1 增强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及职工的内控观念和意识一是提高领导干部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内部控制是单位领导的职责,而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和其他职工的事,只有单位领导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实施内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要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涉及单位所有职工,所以只有大家都能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内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才能得到真正执行。三是培养财务人员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按照法规和政策办事,是财会人员的基本职业规范,财会人员执行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好坏,直接决定内部财务控制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大力培养财会人员树立牢固的内控意识,以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切实把内部控制贯穿于日常的财务管理之中。
4.1.2 科学设置财务内部核算机构财务内部核算机构设置应遵循内部财务控制的上述设计原则,具体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内部牵制和工作效率等各方因素,按会计核算中的工作环节分段设置,以六项不相容职权为内部控制关键点,加强各环节的彼此牵制和制约,力避一笔经济业务由一个内设机构独立完成。大致可将财务核算工作环节划分为四个段落,即审核汇集、会计核算、会计稽核、资金结算。审核汇集环节负责原始凭证的汇集、初审等;会计核算环节负责填制会计凭证、预决算编制及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票据管理、资金核算等;会计稽核环节负责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表的稽查复核,核实银行账实情况,管理财务专用章等;资金结算环节负责各项资金的收付、工资发放、公积金和税款汇缴等。会计核算流程的审核可由会计核算环节负责人或稽核人员承担。
4.1.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行为准则,建立全面、严密、系统、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是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保障。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制定会计人员管理、财务综合管理、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资产和固定资产、会议、公务接待、车辆、大型维修及购建、银行账户、政府采购、电子设备、定点修车和加油、办公用品购领等制度;在财务核算方面,应制定收支核算、财务稽核、财务审核、票据及有价证券、账务处理程序、电算化操作管理、财务分析、应收账款、财产清查等管理制度;在内部审计监督方面,应制定内审人员职责、工作规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结果处理等制度。
4.1.4 加强财会人员力量根据事业发展、经济业务量不断变化等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充实财务各岗位人员力量,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管理监督功能。同时,加强财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注重培养高级财会人才,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提高财会队伍综合工作效率。
4.2 事中控制即过程控制,就是对一项经济业务从准备、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和监控。对于一些业务种类繁杂的省级政府组织而言,往往涉及资金量也比较大,因此,其资金流程控制要包括事项控制、预算控制、审批控制、结算控制四个环节。
4.2.1 事项控制就是对数额较大支出的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决策其是否有必要开展、如何开展、所达到的目标、需要的资金预算等。
4.2.2 预算控制这是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核心环节,是资金管理最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预算是省级政府组织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省级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控制的关键是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公平性和执行力、约束力,否则预算控制就会失去作用。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部门预算控制,即由省级政府组织内各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组成的部门预算,可称为“大预算”,具体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及考评等环节构成。二是事项预算控制,即某一具体业务事项的收支预算,可称为“小预算”。“小预算”寓于“大预算”之中,是对“大预算”的分解,是按计划安排资金、调整支出方向、控制资金支出的重要步骤。
4.2.3 审批控制是指由具备经费资金审批权限的部门和负责人按照权限做出的是否可支付资金的批示。这是一项行政管理权限,是财务核算机构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4.2.4 结算控制即由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对资金收付实施的控制。一是对具体经济业务的控制。即由财务核算机构财会人员对受理的财务事项履行的会计监督职责,同时,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和操作水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财会控制有效实施。二是财会部门内岗位间的互相制约。即财会部门内部不相容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严格执行六项岗位分离。三是财会部门内的业务安全控制。包括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印鉴管理、往来款项管理、预算执行分析管理等。
4.3 事后控制指在财会业务已完成所有程序、成为既定事实后,通过采取检查或监督等手段,发现问题偏差,并采取措施修正和改正的控制,也成为回馈性控制。主要包括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职工监督等四方面。
4.3.1 财务监督即由财务管理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等对财务核算机构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资金收付、核算流程、审批权限、政策或制度执行、财务资料等各方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2 内部审计这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由独立的内审机构,对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等的独立评价,以确定规定的程序和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金等经济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财务工作目标是否达到。因此,内部审计是协助领导履行管理职责,促进单位财务活动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
4.3.3 纪检监察即由省级政府组织内的纪检监察室实施的监督。纪检监察室做为省纪委监察部门派驻机构,对各项经济业务应从纪律角度发挥监督作用,选准监控关键点,把握准监控的重要部位,及时提出好的内部财务控制建议,提高纪检监督效能。
4.3.4 职工监督就是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反映,争取最佳处理时机,将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此外,还要建立内部财务控制考评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制、评价标准和奖励、惩罚措施,合理界定权利和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以此促进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推行,激励职工自觉做好内控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2]程新生.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0.
[3]赵明,师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4]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
[5]张正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河北企业,2006,(9).
[6]黄娟,王擎.内部财务控制及其作用试论[J].财会月刊,2003,(4).
[7]赵秋杰.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
关键词:电信行业;财务共享;优点
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60-02
一、概述
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进一步提高集团财务控制力的要求和电信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主要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改革力度,实施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突出价值管理模式,进行精确化管理的操作实践,推进财务机制体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率,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SSC),将企业的所有核算业务全部集中到SSC,按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实现了财务职能的重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职能相分离,形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三分天下的局面。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财务管理体制对集中统一与灵活支撑如何进行有效结合的积极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吸引了电信企业的注意力,财务共享服务成为了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无论是管控力度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使企业获益匪浅。
企业实行财务共享后,将不同分公司和事业部中基础性的、日常性的、重复的财务职能抽离出来,通过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独立地为企业各分公司和事业部提供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服务。采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职能划分得更明显。首先,战略财务将更侧重于关注企业的总体战略,负责制定财务政策和标准,为各分公司设定目标,评价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控管理。其次,业务财务的产生,形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的交流有了更好的平台,业务财务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经营中,从财务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撑。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基础性、日常性、重复性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标准化、更为专业的财务服务。
目前,许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都已经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并获得了巨大收益。据统计,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的组织机构,90%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实施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为实现公司内部财务流程标准化和简约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已经演变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
二、电信行业实行财务共享在核算及管理方面的优点
(一)提升整体财务水平
提高财务核算质量。财务核算业务是财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业务,电信行业业务类型繁多且较为复杂,特别是有很多的套餐、资费政策,准确地对各项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反映各项业务的经营情况至关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各类业务经营业绩的评价,以及对公司经营方向的引导。
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前,不同核算地的会计人员对同类或相同具体业务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财务共享中心后,SSC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能够及时规范相关会计政策,统一会计处理,并且通过核算地的集中,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执行力、及时性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有了高度的统一性,一经确定即可及时在SSC内部统一执行,避免出现不同地点对同类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造成人为判断的随意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甚至误导经营方向。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业务较之先前更趋于标准化、精准化,会计核算办法经过与经营业务及时紧密的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标准化作业情况下,无论业务处理效率还是业务处理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以前,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激烈,新业务不断涌现,财务内部上级与下级、财务与业务之间频繁的沟通和协调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首先原先分散在各地各分公司中的基础性、日常性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核算标准,使原先重复、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其次,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上级单位能够随时调取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随时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再次,由于财务基础性的工作由SSC集中处理,各级财务工作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执行力、精确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执行控制、提升信息挖掘深度等方面,及时、高效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撑,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核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企业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当电信企业集团在新的地区建立分公司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新建的分公司提供财务服务,而不需要再另外配备机构、人员,达到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适应公司发展,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增强了电信企业竞争力。
提高会计信息时效。由于历史原因,电信企业会计核算级次较多,会计报表的汇总时间过长;从会计信息传递的手段上看,采用传统的层层合并汇总报表方式,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SSC可以先行出具汇总会计报表,及时提供整体会计信息,再根据基层管理的需要,出具分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二)创造低成本竞争力
电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创造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电信企业将分散在各分公司的基础性、重复性的财务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财务共享中心的一个财务人员可以处理几个相同岗位的业务,使得在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员减少或者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各分公司因此可以减少财务核算岗位、人员的设置。据资料显示,通过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可以获得可观的规模效益,使企业在人员数量上减少30 %以上。其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拥有多套财务系统和自己的财务部门,多个独立的财务“小流程”使得统一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实行财务共享之后,由于对业务规则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减少了多余的协调以及一些重复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分配到每一个工作的时间也会减少,间接地降低了成本。再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较高,造成人工成本较高。而实行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实现了业务的细分,业务规则、流程和操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使每个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大大降低了对相关核算人员的要求,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三)加强企业财务监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电信企业各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高效、精确地到达企业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无法对分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性的监控,很多时候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事后性的监控。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实施之前,各地分公司对业务核算维度、多级明细科目设置不统一,给统计、查询、分析带来很多不便,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
电信企业采用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后,实现了标准化流程管理,加强了对分公司财务的监控。上级单位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准确的财务数据,达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监督、管控和预测,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上级单位能更快速、准确、完整地了解各分公司的运营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推动员工素质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结构,随着财务职能的重组,对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中心人员素质、技能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平台;问题;对策
近年来,伴随全球国际化、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财务共享中心在我国逐步推开,碧桂园、万科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上马财务共享平台,金蝶、用友等国内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商亦投入大量精力推广财务共享平台,但财务共享平台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集团,在实施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发挥财务共享预期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发展要求
在经历了3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后,伴随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较为深刻的转型。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积极响应国家转型发展的要求,纷纷加强内部管理,注重成本管控成效。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伴随集团的发展壮大,尤其需要加快转型,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即是改变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统一流程,提高效率的首选方案,适应企业集团对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2.促进企业集团财务职能转变
财务共享平台是对财务流程的再造发展,将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统一流程,统一管理,以制度规范化集团内资金收支管理,并将人员集中,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企业集团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将财务核算工作抽离各集团企业,集中处理。一方面,保障了财务核算质量与效率,促进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另一方面,将财务人员从较为繁琐的核算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管理会计等集团核心业务,促进财务职能转变,成为企业集团股东的战略伙伴。
3.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控
财务共享平台主要统一企业集团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线上传递票据,会计人员核对信息,并进行财务核算处理,与银行等支付机构连接,进行资金结算,将企业集团的资金流转全部实施线上操作与管理,将有效防控企业集团资金风险,保障企业集团资金安全。同时,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也为企业集团实施集约化管理,集中资金,统筹安排,调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盈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基础,将促进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共享平台定位不准
财务共享平台一般是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职能抽离出来,成立单独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通过向分支企业收取服务费,覆盖成本。但在实践操作中,有的企业集团没有正确评估到财务共享平台的地位与作用,将财务共享平台建立在企业集团本部,使得集团本部人员庞大,成本增加。同时,由于财务共享平台的工作职责主要为处理机械性重复事项,使得人员工作含金量下降,造成集团本部管理难度增加,财务人员的核心管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在集团本部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大幅降低。
2.财务与业务分立割裂
财务共享平台将财务人员集中起来,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与流程,将企业收付款业务集中处理,这样的统一流程提高了效率,但由于财务工作量大,机械重复劳动,使得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幅减少,会计人员完全依靠单据信息判断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可能受到制约。同时,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的减少,使得财务人员对业务情况的掌握程度下降,对企业集团所处的宏观环境认识日渐减弱,将财务人员逐步边缘化,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有所减弱。
3.财务人员流失率提升
财务共享平台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分为核算与管理,从事财务共享平台工作的人员工作量大,但含金量较低,大多为机械化的重复劳动,久而久之,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有所下降,不符合财务人员决策参谋的定位。同时,由于工作较为简单,工资薪金较低,使得财务人员的流失率和流动性较强,可能造成财务人员的短视行为,使得财务核算准确率下降,财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为企业集团提供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数据信息。
三、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改进对策
1.明_共享定位,加强顶层设计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企业变革,是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再造,应当加强顶层设计,保障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明确财务共享平台定位,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全资子企业,收取服务费。二是选择信息系统开发商,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沟通,明确财务共享平台建设需求,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建设框架。三是建立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建设时间表,分阶段稳步推进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并保证有效实施。
2.建立交流机制,防范相关风险
财务共享平台依托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但并非将财务共享平台与业务割裂,需要建立完善交流沟通机制,保障财务共享平台稳健运行。一是建立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机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会议,互通信息,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的把控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与税务机关的交流机制,发挥财务人员优势,使得各地税务机关了解企业集团发展情况,在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方面提供税务支持,特别是对于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应通过交流沟通,提高材料报送效率,保证企业税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