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类培训

计算机技术类培训

时间:2023-09-15 17:3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类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类培训

第1篇

1.1操作不熟练。虽然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不断增加,但软件被开发之后需要各领域操作人员进行学习之后再操作。这样一来,一些本身在计算机技术处理方面能力较为薄弱的人员在操作上遇到的问题会增多,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现如今,许多领域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时候,仍旧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展开运用。这种操作上的不熟练很大程度的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情况严重时,由于操作失误或是掌握不佳导致计算机内部程序遭到破坏或是设备控制出现漏洞的情况一旦出现,会影响到运用对象的正常运行。

1.2信息安全状况堪忧。计算机技术只有结合网络技术,才能够保障在各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但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环境,在这样环境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黑客或是病毒破坏,造成信息的损毁或是流失。在监管方面,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立力度以及处罚力度并不强,致使一些初级黑客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在网络中对信息进行拦截并破坏,达到练习的目的。虽然这种行为并不是以恶意破坏为基础的,但对传输中信息进行拦截会对网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让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产生畏惧感。

1.3不法分子的利用。除了黑客攻击之外,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法分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展开行骗,让人们造成财产上的损失。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上网习惯,创建一些钓鱼网站,一旦用户在该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或是银行账号,卡内的资金极容易被转出,造成资金流失。目前,这种在网络上受骗的案例不计其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对抗这类手段上成效不大。

1.4体系发展不健全。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运用中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体系,仍旧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于开发出的种类比较多,在发展上形成了独立并竞争的局面。加上受到利益的影响,这类竞争已经开始向恶性竞争转化,是不利于计算机技术长远发展的。因此技术开发人员应该统一发展方向,结合各部分尖端人才,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现代化运用中。

2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运用中的优化策略

2.1加强操作水平。各部门人员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主动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阶段性的展开操作能力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操作人员应该根据自身操作内容以及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计算机能力培养,保障自身能力能够适应计算机技术在操作领域的发展进程。另外,一些涉及到重要环节的操作一定要加强研究,并且由专人进行指导,以此来减少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程序损坏或是系统崩溃现象,保障计算机技术更有效的应用于现代化建设中。

2.2加强管理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监控力度,避免一些怀有不良意图的不法分子企图利用算机技术进行违法操作,对特定领域造成危害。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情节较轻者进行思想教育并保障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对于非法操作人员展开强制性管理,并运用法律来进行约束。

2.3完善安全意识培养。计算机技术在运用中的不合理之处应该及时修正,保障技术在各领域的有效运用。这样一来,需要社会大众及各领域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另外,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匿名举报的方式让用户将自己发现的危险网站或是欺骗技术向社会公布,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一来,人们对欺诈行为能够有效提高警惕,加强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让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被及时发现。

2.4建立健全运用体系。要想让计算机技术合理发展并且充分应用于现代化各领域中,必须在研究上设定一个健全的体系,保障此方面的人才共同为了统一方向而努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传统发展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软件,保障软件的“质”而不是“量”。在现代化运用中,对技术的探究过程应该从全局考虑,在市场中形成良性竞争的状况,利用技术以及创新来博得消费者亲睐,而不是之前通过价格等方面打垮对手。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深入了解现代化各领域的具体需求,通过个性化技术的开发达到应用的针对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体系在计算机技术的进程中尤为重要。

3结论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应用

1.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收集,存储以及检索和保护等各方面作用的实现。在档案管理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扫描或者手工录入的方式将传统的档案管理信息转换为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的,并且能够自动处理信息的管理模式,并方便快捷的将档案信息压缩输入到计算机中,刻录成光盘实现存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以电子文件的图形和图像模式为主,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检测和编目功能来实现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总之,通过计算机的扫描和光盘存储,既节省了空间,同时又容易保存,并且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在档案管理中,传统的档案管理对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档案信息,往往很难提高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则能够通过对档案管理信息的接受和检索,实现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同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软件快速的实现接受、登记以及分类的处理等职能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而言,计算机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以及声像等各个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通过计算机建立应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检索,充分发挥入库排架等作用,通过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充分实现系统化管理。

1.3计算机技术为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为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依据。首先,分布式计算机体系的成功实现,为实现档案管理的集成化管理和集成服务提供了机会和支持;其次,数字化设备的迅猛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管理设施和服务;另外,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诸如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业务和信息管理的统一。

2.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来看,尽管很多档案馆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同时也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和使用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中的必备条件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计算机的原始档案数据及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它要求具备量大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完整的硬件设施,它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以及其他相关软件等等;另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完整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设施。计算机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科学的管理是基础,另外做好档案数据库的工作,也是充分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2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档案管理分析来看,很多档案馆都把计算机当做是一种被动的辅助工具,大部分的工作仍然依靠的是手工管理模式。传统的手工档案模式往往是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其工作对象不是现有的档案信息,往往都是一些文件形式的纸质材料。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计算机这一有利的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档案数据库管理上面。因此,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角色扮演仍然处在辅助的状态,其功能并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其次,档案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之后,导致原有的数据库规模变小,标准化程度降低,而且在通过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其服务范围狭窄,严重影响着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利用率和效率。

另外,在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但是一向熟悉与传统档案管理操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必须深刻的认识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还要熟练掌握自动化和网络化技术,这也是对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

3. 完善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针对前面提到的关于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充分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充分重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首先,档案馆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意识;其次,重视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和使用从财力、物力、人力以及配置等各方面实现网络化管理,加大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投入,营造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环境和氛围。

3.2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一方面,重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招聘一些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提高应用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首先,通过培训努力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塑造全新的观念,形成新型的服务价值观,以便更好的指导自身的工作;其次,重视对相关人员操作能力的培训,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解决日常管理中的管理问题,并能够熟练掌握处理日常问题的办法。

3.3重视创新,提升管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更需要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依赖于创新,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实现创造性的工作,使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规范的工作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标 准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保证整个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综合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4. 结束语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它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组织以及处理,并最终转入到计算机存储的形式和过程。计算机技术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现代、网络化得重要工具。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计算机技术在各个档案管理环节中的应用,是当前各档案馆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必须加快学习,加快提升自己的步伐,以及时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档案管理。

第3篇

1 计算机应用概述

计算机技术以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企业各项管理事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其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现有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不断优化创新,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升级而言,会产生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会造成运行与维护的复杂化。为此,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技术资源,对计算机技术进程进行优化,并将该项工作的开展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日常事务管理与各项制度当中,有效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率,实现企业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引用。

2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本文由收集整理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而言,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企业而言,所拥有的管理方式与发展途径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外此,部分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现计算机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价值。因此,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途径,才能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2缺乏明确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不管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持有何种态度,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向信息化转变的根本条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持怀疑与观望态度,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没有明确的思路与目标,只一味追随形势,使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针缺乏相应的竞争优势。

2.3缺乏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对于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而言,依赖于企业网络的建设、技术开发与维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使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程序依据,从而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监控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能协助决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并且使管理人员及时认识到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3 强化计算机在企业事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树立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的信息化管理而言,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并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引进、调配、管理、福利待遇管理、退休管理等工作的时效性。同时,还能为促进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上文已经提到,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指导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并且能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实时受控状态。因此,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应从人事档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管理以及退休管理等各个方面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管理模式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重新梳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流程,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系统分析,对其中的主要信息流进行清理。例如在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引进模式中,应围绕核心任务,首先制定出人才引进层次、方向以及管理考核等目标方案,并从目标分析、综合素质把握、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系统展开工作,从而建立起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准确完成岗位描述与职责说明书;其次,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跟踪培训,在提升他们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建立起满足企业愿景的价值体系,以融入到企业核心文化之中。在此过程中,还应从工作量评估、薪酬与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与评价,以完成对各项事务的综合信息化处理。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而言,涉及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而要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需要复合型与综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应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等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手段、组织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尤其应加强网络技术、信息开发技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等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

3.4 努力创新,科学规划。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事务中,实现管理事务的信息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此,应加强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专业结构的交流,引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有资深计算机技术应用经验的专业人士到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让他们有前瞻性地对企业这两个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要实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管理事务中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将管理理念与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5 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库。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应以现有的数字化进程为基础,对现有的信息库加以优化与完善,实现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的动态查询与电子管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高质量数据库互联等计算机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加速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向以下几个方面迈进:(1)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平台,对各个子网络进行透视,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对于该种管理系统的实现而言,有两种方案:一是针对已经建立的各个子管理系统的不同情况,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二是直接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无论选择何种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管理而言,须重点向综合化发展。(2)实现对业务的监控功能。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管理而言,主要是针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并不能准确反映出系统故障对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实现对进程的监控。(3)实现智能化管理。今后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向智能化管理方向迈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维护、诊断,以提升计算机技术的运行状态。当运行性能下降时,应使用智能化的方法对涉及到的相关资源进行监控,并执行必要的操作。

第4篇

(一)拓宽了审计视野

借助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不再受到传统电子账单及相关?务信息的限制,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并且能够深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中获得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丰富了审计人员的可用信息,这些未被加工的底层数据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成功避免了假账查真。

(二)提升了审计效率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审计中,需要应用多维方式、分析模型算法等技术,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审计经验构建审计分析模型,从而多角度、立体地分析审计数据,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落实,实现核查问题和筛选线索的目的,有助于审计人员迅速获得审计证据,提升了审计效率。

(三)提升了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审计中,不单单是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改变,还要求转变审计思维,计算机审计的核心为系统论,而系统论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即规律。因此将计算机应用在审计中,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把握整体、重点锁定、构建模型、精确延伸,如此便可以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找出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然后顺利延伸和取证,全面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的消极影响

(一)对审计人员要求更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信息化已经不单单是记账、审计、出报告,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基本审计能力,还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技术,能够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活动。但当前很多审计人员还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对审计标准和准则提出了挑战

纵观当前国外的很多国家针对现场审计标准、审计人员标准、审计报告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均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和准则,因为我国的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关于审计信息化的制度和法规还有待完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审计内容更加复杂多样,现有的法律法规远远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审计内容发生改变

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审计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中,几乎涉及会计的所有事项均由计算机根据程序自动处理,而信息系统的特征和存在的风险决定了审计信息化内容包含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对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四)计算机审计系统缺乏操作性

各级部门使用的财务办公软件还没有全部统一,依然有少数部门应用的是自行开发的软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功能也逐渐从核算型朝管理型方向转变,且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依然有部分系统无标准的数据接口,导致数据结构不开放。因为审计软件缺乏统一,各个部门办公软件无法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再加上很多单位审计信息资料不能较好地连接局域网络,审计信息和数据之间难以互通,增加了远程审计的难度,降低了审计的实际操作性。

三、审计信息化应对计算机技术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其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的成败和审计质量的高低。就审计人员队伍现状来看,年长者虽然审计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反年轻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审计经验。对此,必须注重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以便其充分将计算机技术和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对此,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培训,而且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审计现状有针对性地培训,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养,争取以点带面。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增强培训实效。

(二)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应该建立计算机审计的准则体系,内容应该包含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从而形成计算机审计规范体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对计算机审计而言,其对象是电子数据,因此要明确指出电子数据在现行证据体系中占据的地位、是否具有证明力和合法性。

(三)进一步丰富审计的内容

在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审计中后,审计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控制法规制度和组织机构等,还应该将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控制等全部纳入审计重点,审计计算机系统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做好计算机系统利弊的审计工作。[1]

(四)加强各类审计软件的开发

审计软件在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软件的不同导致数据库、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均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计算机审计的难度。所以,审计部门应该在所在地区推广通用的审计软件,并实现财务软件和审计软件接口的统一,不断提升软件的实用性,以充分满足当地审计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审计部门还应该结合所在地区的审计情况,按照财政预算基金和重点专项基金,开发出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审计软件,全面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第5篇

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结合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一般称为“会计电算化”。具体而言,就是以计算机为会计工具,利用特定的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电子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部普及,也设计出了十分便捷易于操作的会计运行软件,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分为许多具体的工作步骤,这些工作流程较为烦琐,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良好应用,便可以轻松地完成会计工作的这些步骤。

二、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核算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具体流程上,如在编制会计凭证上,利用计算机实行具体操作,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手工操作中,编制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在计算机的操作下,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计算机是信息传输的单一入口。因此,在接受信息方面与存储信息方面要远远大于手工记载。所以,在编制会计凭证上,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信息载入空间。再比如,在会计对账方面,手工会计对账的方法一般是由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总账,再由另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明细账,然后再由这两名会计人员进行核对。传统的会计核对会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核对的水平,但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总账和明细账均来自于会计凭证,核对时用计算机内部程序一次进行核对,这样的核对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核对的准确性与便利性。通过编制会计凭证和对账两个方面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的核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会计监督方面的突出作用

会计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对政府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以及对单位内部的监督。因此,会计工作与计算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监督上也在这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对单位内部有更好的规范作用,会计电算化的逐步运用,其程序较为严格规范,这就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减少了会计工作中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存在。另外,在会计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程序,减少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也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操作中谋取利益,以公谋私的行为。这也是会计工作与计算基础技术相结合在监督方面的另一个有力的因素。

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我国有着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以下就此来讨论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现阶段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有关计算机的会计软件通用性较差。目前,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软件上还未形成一个十分有效的会计软件程序体系。而且会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一般在一个单位中使用一个软件体系,一个核算程序,但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则不能达到更好的一致性。因此,在核算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出更好的系统程序。这些程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十分完善的,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现单位与单位,甚至在全国层面上实现会计软件的一致性,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会计计算机程序的通用性。

2.会计工作运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保密性较差。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工作在一个单位里有关数据的保密性十分重要。但是,会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不利于会计数据的保密性。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核算时,某些数据会随着相关程序泄露,并且核算结果也不能确保安全。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第一,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平必须提高,有关单位可以进行相关的素质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第二,可以在相关计算机操作中研发出有关保密程序的软件,在每一步骤结束后进行数据的加密,以确保计算机操作的保密性。

3.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过程中在存档方面存在相应的问题。传统的会计存档一般为纸质,但计算机存档多为相应的程序。但计算机存档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计算机所存文件会因计算机故障而丢失,受病毒侵害或其他故障。另一方面,计算机存档的相关程序还不够完善。因此,会计工作在利用计算机存档时还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性。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的单位,一定要确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单位中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排查与管理,同时完善会计存档的相关程序的永久性,减少会计存档程序的变更,以确保会计存档在计算机层面的不断进步。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在现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程度。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会计工作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不断解决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让会计工作在新技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化应用;探究

引言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极高水平的结果,是横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以计算机研究应用为中心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且高度的重视。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我国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部分领域的成就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就整体而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高,距离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充分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提高计算机技术发展利用效率,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计算机技术应用简介

现代社会,计算机以其超高速度的运算效率、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海量数据运算处理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此外,以数字形式保存的数据和信息,更加方便读取和保存。和传统的纸质载体相比,数字形式的信息储存方式容量更大,体积更小,更加方便储存和使用。在数据传输方面也远远超过传统纸质形式。另外,纸质材料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老化、破损,从而造成信息的丢失。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数字信息以磁盘和光盘为载体,保存时效极为久远,更加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使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应用技术,极大地拓宽了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人类社会的多数任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说,现代人类文明与计算机技术已经以一种极为紧密的形式结合到一起,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时至今日,计算机科学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计算机科学起步时间较晚,至今不足百年,和现代社会丰富的社会活动类型、复杂的工作条件、庞大的数据处理要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下面就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讨论。

2.1 计算机应用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计算机工作人员虽然在学校中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技术教育培训,但由于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发展太快,每隔几年就会有大的发展。计算机工作人员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很容易和计算机发展水平相脱节,知识技能老化、陈旧。虽然有的企业会给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计算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但数量少、规模小、深度和系统性不足,无法满足计算机工作人员再学习的要求。总体来说,我国计算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

2.2 计算机信息安全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储存和传递方面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后,更是成为深入社会各方面的“信息神经”。人们在享受到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信息风险。计算机技术是柄双刃剑,通过计算机技术,不法分子可以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计算机信息进行非法窃取乃至更改、损毁。每年因为计算机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计数。除了经济损失外,在特定环境下,比如电力系统、交通指挥系统等,计算机能否正常安全运转,对于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着巨大影响。

2.3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应用领域的引导。不同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快慢,往往取决于该领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于人们对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要求,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过于集中,整体发展缺乏系统性,从而制约了计算机学科的健康发展。

3 现阶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主要方法

3.1 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计算机能否充分发挥出应有功能,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影响很大。面对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使用者必须想法设法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操作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的设计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3.2 做好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

面对无孔不入的黑客,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就个人来说,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并不断加大计算机安全防护投入,从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予以加强,制定信息安全措施,确保企业信息安全。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窃取、破坏计算机数据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我国计算机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宣传教育

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第一重要因素。网络监管部门、网络使用单位,必须下大力气做好计算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科学、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使用规范,要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使用者心中,永葆警惕之心,落实好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防范措施。

4 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辅助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计算机技术势必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当前来看,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4.1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

计算机的优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非同一般的数据处理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更高性能的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工作势在必行。量子计算机和纳米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中的主流趋势,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4.2 发展智能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智能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计算机科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实现计算机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计算机将摆脱原有的辅助地位,“主动”开展工作,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理想的服务。

5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们在看待计算机时,既要看到计算机及其配套应用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要注意在使用计算机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要用科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使用。要学会利用其优点、长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不断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科研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宗运,于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199.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经济发展;获取信息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94-02

自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更是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更是被称为计算机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并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计算机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另一方面来讲,计算机科学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于经济增长来讲,技术的进步是其主要的动力所在,信息的发展能够提升投资带来的回报。另一方面,信息的发展还使得知识与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积累。我们能够通过完善生产组织方式来对新的知识进行沉淀,同时也能够保证知识的反复利用,并缓解资金短缺带来的压力。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影响

(一)电子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更是渗透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当中。与此同时,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也能够解决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而这也成为了现代学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新兴增长理论认为,信息的发展能够提升投资回报;同样,信息的增长还能够增加对信息的积累。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完善,能够创造出全新的服务模型来实现对信息的积累,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信息的积累是可以被反复利用的,而这也能够很好对资金带来的经济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

(二)计算机发展改变了传统企业经营环境

传统经营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控制模式不仅会对企业的管理水平造成影响,更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执行能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对其造成影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企业当中,最高层的领导发出指令,这些指令在内部传递过程当中难以保证本身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这就会使得企业员工在接受到指令时难以统一认识;与此同时,单纯从市场经济的反应来看,传统的信息传递技术难以准确地对市场当中的信息进行传递,这也会对领导层的决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当中引入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通过快速的信息传播来实现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这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所传递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程度,同时保证企业决策的实施,而且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更加准确、方便地保证下级传递信息给领导层。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进步正在高速的更新当中,同时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在变得愈加广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渗透,给传统的生产环境、经营目标等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以及更强的冲击力,同时使得企业各个方面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对生产环境进行更好完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企业之间的界限,这就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引进新的技术,并对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将先进生产技术作为重点,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不断利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加强企业信息、技术质检的共享,这已经成为了先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也由此可知,在计算机时代,对企业的生产决策来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难以取代的。

(三)提升产业集中度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而在网络时代,生产商、客户能够直接对话,避免了沟通误差而产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客户、生产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协调能够真正实现生产商与客户之间的对话,从而有效减少中间成本。这样直接的沟通,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帮助客户对产品信息更好进行了解,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愈加艰难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会使得自身被市场淘汰。为了能够适应市场,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制度,使得产业的集中度能够得到提升,发挥集中效应。

(四)增强商业活动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当中,客户与生产商之间往往是依靠电话交流或者是面谈的方式来形成交易。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双方很难对对方有第一印象,这就会放大商业风险。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商业活动当中,其商业契约多靠书面或者是实物的形态,这就降低了商业活动本身的安全性,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而电子商务本身的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通过与传统的商业活动比较我们能够看到,电子商务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对于电子商务来讲,网络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处理,建立全面的安全体系,有效保障商业活动的进行。

二、推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良好运行的对策

(一)实现生产、学习、研究一体化

在社会以及商业活动当中,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利用计算机科学来进行经济发展的部门来讲,不能一味传递传统的理念,而应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总结经验,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此外,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专业培训以及内部控制,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保证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企业当中得到更好运用。举例来讲,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的知识紧贴实际,同时注意更新换代,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相关研究部门等进行合作,实现生产、研究以及学习的一体化发展。

(二)提升企业内部计算机应用水平

从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看到,在比较成熟的企业当中,由于丰富的经营活动帮助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因此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培训,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这能够帮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效率。但是我们同时还需要看到,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当中,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掌握仍然较为欠缺,较多企业只能够初级地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并没有良好地与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些企业的领导对于计算机技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受到了阻碍。

本文认为,想要提高企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企I当中,保证统一性是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原则。这里指出的统一性,就是要求生产者、客户在软件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只有保持条件的统一,才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客户端简单化。不管是是用什么系统,都需要将客户端简单化,简单的条件能够帮助客户、生产商更好参与商业活动,从而提升企业对时代的适应性。

3.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讲,信息化以及网络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策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企业的再发展。从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企业能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的兴衰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原有的信息技术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而网络一方面能够进行信息,另一方面更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网络交易。

(三)人才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社会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同时,电子技术与人的结合,加强了人们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如今的时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的建设,但这仍然需要严格的组织规划,以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保证专业人员的参与,从而提升应用效果,建立专业性过硬的队伍。

(四)加强高校计算机人才的硬件设置以及软件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而作为培养人才主要阵地的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中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学生的人数,但配套的设施却没有增加,这就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这样的缺陷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来讲是十分致命的,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这就需要配备足够的硬件设备。其次,高校还需要组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教师应在软件开发、更新等方面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带领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进步。最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更需要注重实践,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给予学生实践理论的机会,而不是大量地进行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浩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1).

[2] 齐鸿雁.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新三观”[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

[3] 陈玲霞,田湘平.大数据时代档案资源管理探讨[J].云南档案,2014,(10).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探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企业需求的整合使企业的管理获得充分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较强的时代,企业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可以使企业的交易更加快捷的进行。所以,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是极具前景的。本文将计算机与企业信息化的特性、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途径等方面展开探析。

1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特性

1.1操作便捷性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人员的工作中十分常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办公人员的办公效率大大提升。在计算机应用的伊始,人们就是为了使工作的操作更加便捷。通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人员中的应用,可以使员工减少办公时间,提升办公效率。比如,在传统的办公过程中,需要人们对文案进行整理,但如果计算机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办公中的话,可以减少员工整理文件的时间。员工可以通过电脑输入文件内容,将所需的文件或资源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分发给各个部门。台式计算机的运作效率为2000Hz/s.例如,企业客户资源的整理,通过word对客户信息输入计算机,简化传统书写操作流程。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的操作便捷性。以往繁复的工作会消耗企业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电脑技术与企业流程想结合的话,会使其操作更加快捷。

1.2要求整合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资源来源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要求。其不仅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办公要求,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中所用电脑为I55型号。由于企业客户的来源较为广泛,并且通常情况下他们对企业项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客户的要求做出整合。将不同客户具有相同要求的项目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做出整合,可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项目类型的整合,可以将企业工作人员分为若干小组,这样可以提升小组的专业性。通过科学专业的小组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谷歌公司就是通过不断更新电脑CPU,增强计算机信息处理速率和信息整合强度。总之,计算机的整合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1.3信息广泛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国际与国际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使世界范围变得更小。计算机技术可以使企业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从而使企业的办公效率更加快捷。广泛的信息来源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对于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筛选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材料。计算机可以通过特定信息的录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及时筛选,使企业信息更加高效。如果多个企业同时进行沟通的话,会使企业之间合作的选择性增加,通过企业间的相互比较可以使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利益。例如,某些公司的官网信息,可以为企业的投资目标做出方向预估。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到大量自身企业需要信息,通过及时的筛选,可以集中信息资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化管理。

1.4实践安全性

计算机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收集信息,也可以保证收集信息的安全性。通过对信息加密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得到保证。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所保证信息安全性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足够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企业内部信息就是企业创新的来源,只有使其创新性得到保证,才能使企业生产的产品与众不同。通过计算机加密技术,可以强化企业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常用安全系统为360保护系统。其通过漏洞较少的防火墙可以避免企业文字信息的丢失。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影响

2.1强化信息的准确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企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员工信息、企业财务信息三方面。由于这三方面信息在计算机技术未应用至企业管理前,是通过纸质档案保存的,其非常容易出现丢失或错录的后果。如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记录这些信息的话,就不易产生丢失的后果。因为计算机存贮信息,通常情况下会进行自动备份。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恢复系统的方式,使丢失的信息重新找回。由于信息录入后,通过设定密保,可以使信息不易丢失,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准确性。比如,我国常见的证券会计公司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加固,使信息准确性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对计算机信息采集和保存的强化,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得到稳妥的安置,进而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广泛程度。

2.2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及模式

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的分配对于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先传统的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不当问题导致的企业员工调配不当,使人力资源出现浪费的状况,从而使企业的运行成本不断增长,降低了企业收益。如果信息管理中未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会导致纸质能源消耗较多,不能实现节约型经济。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减少企业员工的人力消耗,使员工积极开展其他工作,从而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信息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由于原先纸质档案的保存性能较差,并且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录入,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点。总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使企业管理模式获得强化。

2.3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工作人员在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促进自身电脑技术的提升。由于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员工必然要要求具备有关电脑方面的能力。如果企业员工积极强化自身素质,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实力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两方面。企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得到提升。企业员工为了在公司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会不断改善或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在其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会呈现出质的飞跃,这是人们合理竞争的后果。比如,雅虎就是通过资源能力竞争的方式,强化员工的计算机技术,公司通过居安思危意识的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3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途径

3.1实践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应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人们通过计算机监控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实施监督。这样可以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质量保证。通过将计算机监督技术引入生产车间,可以规范车间员工的生产流程。比如,通过计算机内部监控模块的构建,监督产品原料生产、技术包装,规范产品质量。计算机技术以及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应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快捷有效的监督生产过程,使企业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

3.2落实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

企业信息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涉及范围广,所以通过信息化管理会使其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员工任务的分配。由于企业员工人数较多,如果采用人工分配的话,不仅耗时较长还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做出工作安排。人们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要求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各项指标制定出最合适的工作安排。通过电脑Excel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筛选。所以,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3使企业供应衔接管理信息化

由于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能仅停留在喧嚣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中。其应积极改进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企业供应链接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拓展企业的销售平台,这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供应方面的应用可以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拓展企业的客户范围,使更多的资金融入到企业的项目当中去,从而使人们的受益人家广泛。例如,通过互联网信息采集,衔接信息,使供应链链接更加流畅。所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发展规模更加规范、发展范围更加庞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得到正确的指引。

4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首先,说明了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特性,其主要通过操作及时性、要求整合性、资源共享性、实践安全性,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其特性。其次,说明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通过对强化信息、优化模式、增强素质方面的分析,简述了计算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最后,说明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其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过程信心化的应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企业供应信息化的衔接三方面具体说明了实现两者关系的途径。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慧玲,鲍杰.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5(15):206.

第9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27-02

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不仅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在办公方面达到了高效化;重点是已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降低了人类劳动量、运算量。依据现在档案管理革新后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情况,可以看到档案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基本完成查询、分享、快速应用等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推进了服务方面的品质化发展。

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

自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来,诸多不同类型的管理系统(如以Delphi、SOA、APS为基础的系统)不断被开发与广泛应用;而且,在通讯接口、多设备关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好发展。在技术利用率不断提高之下,档案管理自身也实现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质量提升。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携带的“新思维”促使档案管理实践,不断适应、调整、转变管理策略、优化管理方案。根据现阶段经验可以观察到,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面有长足进步;同时,技术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服务方面,出现了一些创新元素。以下就从这些新经验出发,讨论进一步促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措施。

2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促进措施

2.1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最大功效体现在“数据化”方面。以此为路径已初步实现档案管理及档案资源方面的信息化,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于将各类信息资源加以整合。比如,现阶段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系统构建完成后,能够实现各项操作,满足查询、数据分享、快速传递等基本要求。然而,通过分析发现,基于系统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率偏低。建议实践过程中,增加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资源整合利用。比如,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增加一个数据运算功能统计信息资源的利用频率;从而对现有系统资源进行优化、区分,将查询显示方面的弹出功能效果加以提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还体现在权限用户的地域限制;为了方便需要增加数据分级,利用数据库开放一部分文献资料;权限设置中也需要将信息资源对等安排,增加对应性提升利用方面的针对性;强化技术管理,提高技术工具间的融合,也是促进信息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在档案管理各个流程的融合,即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效果。

2.2 技术管理推进措施

档案管理在技术管理层面,能够满足风险预防要求,并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安全管理。但是,由于停留于一般性的安全预防,未能增加进一步优化技术管理训练;因而,建议尝试针对专业软件制作培训。比如,选取HTML课程培训,既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了解系统平台制作原理及相关技术;也可以使其在工作经验基础上,按照适用程度实践一些页面创设,为系统进一步更新提供素材。以查询为例,现在的大多系统在这个方面很难实现细致内容查询;如输入关键词后,弹出的信息资源往往过多,说明技术工具的应用过于泛化;因而,应该在技术管理中增加“针对性”检索技术功能,根据内部权限的专业知识,实践专门化的全称查询等;达到直接输出对应信息,提高技术功效;同时,通过页面重新设计,使其与上述功能保持一致。

以升级为主导方向,应该在基于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中引入系统评估。比如,利用调查问卷方法、技术顾问咨询方法、问题收集改进方法等开展技术管理实践;前提是针对现阶段不同机构使用的系统,按照具体操作流程设置对应评估指标,并按照综合评估结果实施改进。从经验分析,需增加计算机与其它媒介工具的连接;比如,除了一般的扫描之外,可以建设内部网络、增加专门化的数据交流平台;纳入类似YY的聊天工具,让内部人员可以增加课程培训、技术处理经验分享、数据交流等。另外,将技术管理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创新服务管理进行有效关联;使其形成以技术管理中心,提高资源利用与服务创新方法。比如,尝试从档案类型、性质方面以分析材料的方法切入,再制作契合度较高的系统。再如,增加技术监督措施,利用“技术之眼”之类的工具功能植入,预防潜在的多次拷贝,增加一个下载、导出后无法进行复制的下载页面等。

2.3 创新服务管理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要求实现多种设备连接,并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所以形成了一个新系统,且要求与其功能匹配的服务创新。比如,多个部门需要到档案管理室进行信息查询、提档,会受到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因此,在服务方面需要从资源利用效率、技术管理层面增加“网络建设”。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不同,它需要以类似系统网络账号设置等形式,达到可传输的权限开放;创新服务管理还需要增加技术人员在信息更新、页面完善、入口等便利化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并且,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入档、存档、提档、销毁等信息更新,及时做出信息反馈、声明、通告等。在新形式的技术化档案管理中,重点需要突出“更新”,并根据不同部门及其需要,设计多个对接式入口为其提供便利;在导出、下载方面,需要在各个部门做好保密工作,而要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技术支持之外,还需从服务方面着手将其转变成一个符合多个部门需求的形式,减少重复工作。

根据目前对计算机技术工具的应用观察,服务层面可借助“互联网+”思维的“融合路径”在多个新媒介工具间选取PC端,以及移动终端两个路径;在PC端利用技术算机的开发技术,选用VC++语言尝试实践关于该机构的档案管理App开发;然后,在计算机与智能手机两个端口实施接口连接,提高两者间的应用对接。这种技术开发路径既是服务创新的一个方面,也属于服务创新体系获得升级优化的前提保障。建议对我国图书馆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经验进行一些资料搜集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高转用率;最好采用平移方法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各项资源,降低开发成本。档案管理实践表明,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实践创新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化的速度提升方面;因此,可以开拓思路,运用正在深化与融合的技术工具之便,构建一个围绕档案服务的新体系,将一般的技术服务,转渡到服务体系方面的全面更新。

3 结论

通过上文初步分析能够理解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其重要的价值除了以技术为主的功能体现之外,思维转化与应用也非常关键。因而,在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深化过程中,可以借助其思维路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后带来的档案管理整体变动进行关联式研究。既可以促进现阶段成果的利用,也可以在研究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管理之外的“内容管理”,完善我国档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玲.文物档案管理及计算机在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2014(1):87.

第10篇

关键词:英特尔 未来教育 传统教学观 计算机技术

0 引言

“英特尔 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生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指导和增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下面是对这一项目的简单介绍,以及根据本人在受训与施训过程中的感受所做的粗浅评论。

1 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二十世纪最卓越的科学技术,它的出现引起了当代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短短几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计算机业界的Windows-Intel神话,也产生了辉煌的PC时代。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出以年增长30%的速度递增,无疑计算机产业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导者,现在计算机技术正朝着多媒体、拟人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我们的大中小学教育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设计了一个全球性、公益性、合作性和扩散性的培训项目,这就是Intel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

2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1999年,上海市教委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2000年,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上海和北京开始区域性试行该项目。2001年开始在其他许多省市进一步推广该项目。2002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全国18个省市开展,有11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2002年底教育部与INTEL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师范院校实验项目,在全国10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中增加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

2003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在我省合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协同英特尔和项目专家组对本项目培训进行指导评估;组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不断对教材、培训方式、管理等方面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按时间向英特尔递交工作报告、培训成果和所有参培教师的学员反馈表。该项目在我省的实施,必将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我省中小学中的全面实施。

3 教学观的转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已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索的课题。

传统教学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②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③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④教学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在上述教学观念的左右之下,传统教学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①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②思维能力的薄弱;③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④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这正是现代教学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撰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既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制地放任学生。传统教学观的最大误区就是将教师的作用无限放大了,从而造成了上面所说的消极后果.同时,当学生在教学中被放任自流,可能是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现代教学观还认为从学生的”学”这一方面来说,它属于学习活动,应当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而从教师的”教”这一方面来说,它属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适应。现代教学观又认为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观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绝对化。还有一点值得的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现代教学观特别强调课程意识,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Intel未来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教师的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和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intel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4 结论

Intel未来教育培训对于在教育中转变自己的观念,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育技术靠拢,在不失去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一主动性和探索欲,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发展史,教学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学一更好地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用现成的公式死搬硬套,而应该将它与实际的相地合,在这方面我们还应用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专家组,英特尔未来教育,2002年版.

[2]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教育技术资源,2001年第4期.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农牧类职业学校;专业学科;开发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扩张建设,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多媒体作品、网络课程、模拟实验、模拟过程、模拟操作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课堂上,对课堂教学以及实验分析等学习过程都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网络让人们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零距离的沟通和技术上的交流互动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使得人们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创造和改善,时刻在发展、在进步。在网络上寻找一个主题或是一节课的辅助教学作品,哪怕是一门课或是一系列的作品都可能达到目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程,只要搜索一下,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然而,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却少得可怜,即便是找到一两个资源,也是制作比较简单、粗糙。其原因:一是农牧类专业课程与基础学科相比,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能力有限,可供传播、交流、沟通的资源条件匮乏;二是农牧类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强,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不但要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显然,这样的师资是极其有限的;三是开发农牧类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市场空间较小,软件公司开发这类作品不但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而且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虽然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设计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已被验证,开发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是势在必行的。

一、农牧类专业学科电子教案的设计需求和开发模式

1.设计需求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逐渐形成规模,每个教室都要配备多媒体设备,这就需要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准备电子教案,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电子教案不是教师备课教案的电子化翻版,而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延伸与引用,是通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维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开发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大部分教师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有使用电脑的机会,除极少数的老教师对电脑操作生疏外,绝大部分教师都有电脑的基本操作、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这就为电子教案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电脑技术基础之上,学校若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电子教案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电子教案作品制作交流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制作过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熟练制作电子教案的目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编辑这几方面,使得教师能够根据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合理地选择获取资源的途径,熟练地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深加工,制作出符合意愿的电子教案作品,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长期的设计实践,教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和制作经验,逐渐将本学科的电子教案整体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体系。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会使得这个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

二、农牧类专业学科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需求与开发模式

1.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需求

在农牧类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需要计算机模拟技术才能实现的生物过程。胚胎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的微观过程、心脏血液的循环、呼吸的生理机制、家畜的解剖学结构,这些涉及到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要么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观世界,要么是根本无法看到的生物过程,要么就是需要变化周期非常漫长,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短时间内观察到的现象。这些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参与,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模拟,使学生从模拟世界里看到微观世界的现象,从直观的视觉刺激中发现生命活动的真实面貌,从压缩的时空中感受到生物现象的真实变化。

2.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开发模式

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开发,要求开发者具备熟练的二维、三维动画设计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开发上会出现缺乏“双料冠军”的瓶颈。

(1)培养“双料冠军”的模式。挑选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较深的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动画设计技术方面的系统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培养既懂得农牧类专业技术,又通晓动画设计技术的人才,在教学设计上和动画制作的实践上能够结合起来,创作出符合教学过程的辅助教学作品。但实际上很难行的通:一是专业学科众多,派一两位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如果人数多了,会耗掉大量的师资力量,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二是动画设计技术不只是简单的几门课程,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掌握的,动画设计不单要涉及到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还要进行相关辅助课程,如编辑技术、美工技术、导演技术等多方面的学习,作为专业课教师,长期系统学习这些内容显然不现实。同样地,选择精通动画设计的教师进行农牧类专业课学习也无法实施。

(2)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开发小组的模式。建立由动画设计人员、农牧类专业青年教师组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开发小组。

动画设计人员完全不懂专业、专业教师完全不懂得动画设计常识,这样显然沟通起来会极其困难。开发小组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所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动画设计培训,这个层次的培训不需要他们掌握动画设计的技能,旨在令他们了解动画设计的过程和所能达到的功能以及能出现的效果,以便在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设计时能够清楚地向动画设计人员表达任务需求和效果描述。

对开发小组内的专业教师要进行比较系统的动画设计技能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不需要涉及到编程等比较复杂的辅助知识,目的是使他们了解动画设计的效果和规则,通过简单的动画描述,能够完成简单的专业内容动画设计。这些教师将充当动画设计员与普通专业教师之间的“翻译”,协助沟通。

开发小组制订好计算机辅助作品设计的计划,整个计划的实施由开发小组成员协调和合作完成,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设计开发周期比较长,在大量积累素材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模化开发的局面,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在积累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化。

三、农牧类专业学科网络课件、模拟练习、模拟实习等项目的需求与开发模式

网络技术的进步扩展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课堂教学、在校学习、生产实践、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结合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在农牧类专业学科的学习中,课堂上得到的理论知识更多地要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亟需理论的支持,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生的学习维度。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模拟练习软件和模拟实习项目,以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变量变化问题。例如植物营养学中的根系营养吸收情况,可以设计一款教学辅助软件,模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微观世界,利用程序的交互控制,学生在用户端口可以控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此为变量,模拟根系的吸收情况和植物的生长状态,将微观的运动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宏观现象。这种模拟软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对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通过网络访问进行模拟练习和训练,这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提高都很有必要。

这一类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难度最大,不仅要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团队,也要有深厚功底的农牧类专业技术团队的结合,相对来说开发周期较长,需要经过严格的反复的测试,对于农牧类职业学校来说,很难具备设计这种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漫长的设计周期实现起来也是不合实际的。设计这种复杂的教学辅助软件还是应该由行业协会或部门联合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规模化开发,由行业专家提出软件的需求,由软件工程师进行软件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再由程序员和动画设计人员等进行实际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强化行业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形成系统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开发的成本较高,但在农牧类行业的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农牧类职业学校的专业学科教学与学习过程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加盟,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资源极其匮乏,需要加大力度来进行建设。就以上分析来看,对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教学辅助作品设计通过职业学校的合理安排和组织,培训和交流,是能够进行一些开发和设计的,但复杂性高、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就要靠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来进行规模化设计和开发了,虽然投入成本较高,但长期的效益却很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代忠.多媒体教学与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考[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7).

[2] 庞富林.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新课程.中学,2010,(7).

[3] 殷锋社.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9).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文件档案管理

1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档案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避免人工管理的缓慢问题,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整合,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准确性,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档案管理的简单化,促进档案管理的优化,最大程度的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1.2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在传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都是纸质档案,携带、整理、查询都比较困难,档案信息没有办法实现信息共享,这给档案管理的综合利用带来不便。通过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更改、查询、共享,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让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逐渐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档案管理的保存方式,让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更高,有效的增强资源的利用,促进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应用阶段

2.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阶段

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文件档案管理进行编辑、统计、借阅等,利用计算机编制归档技术,建立文档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对单位的数据、文件、文档进行分类与管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加强对文档的识别能力,让员工能够快速的检索文件,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的文件出入库、库存空间的占有率、归还等进行记录与统计,方便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与用。

2.2计算机技术运用的综合阶段

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阶段,是指在计算机文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管理人员依据应用效果转变自身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改变工作方式。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进行大量的研究,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构建平台与系统,满足日常工作中的计算机要求。

2.3电子文件应用阶段

电子文件应用阶段,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技术,利用电子对文件进行处理,在工作形式与管理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在生成环境上,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将文档的关键信息与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程序中,然后形成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可以在形式、格局上进行改变,可以高效存储、输入,可以更好地进行保密工作,让生成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3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明确应用策略

为了提升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升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素质,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掌握现代化的档案处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加强档案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2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字档案进行及时保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文档数据系统也应该不断安全、优化,要不断的研发、建立科学的计算机技术与防火墙的技术,对事业单位重要数据与文件进行全面保护与升级。事业单位内部要加档案安全管理,注重自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环境是开放的,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事业单位在建立数字库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值得信赖的生产商,建立多重保护系统,加强对病毒、网络黑客的防范,在硬件设施上要反复检测,定期维护,全面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该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高效性。不仅仅重视行政工作的有效进行,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运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定期开展合理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计算机文档的管理流程,完善计算机操作技术,推行奖惩制度,对于那些积极配合、完善自身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那些没有办法跟上时代步伐的员工给予淘汰。单位也要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与编制问题,多多的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单位高度重视对先进设备的采买,忽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导致采购的先进设备长期闲置,浪费资金,新型的计算机档案系统没有办法满足单位的真实需求,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文档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要包括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等,确保为档案管理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与文件档案管理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的共享,让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远.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杨卉.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中意义研究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8(7):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