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

时间:2023-09-15 17:3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港口企业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

第1篇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安全生产费用列支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提足折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不符合固定资产的性质,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造成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下,固定资产以计提的折旧反映为期间成本费用与当期的收入相匹配,同时享受所得税扣除,但符合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一次性提足,与收入不匹配,同时也不能一次性在当期所得税前扣除。税法处理上,该项固定资产仍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政策计算各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分年度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所得税抵扣。在日常核算管理中,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对固定资产的系统处理原则是在残值率的基础上按照折旧年限逐年计提,由于该项固定资产已一次性计提折旧,仅剩残值,无法在系统上跟其他资产一起操作计提折旧。此项资产报废时,既没有残值也没有折旧年限作为依据,无法按正常报废程序执行。在日常管理中,由于该项资产已反映为计提完折旧,资产管理者会认为不存在资产损失,管理积极性减弱,在港口企业中,由于国有资产比重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性质不符

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的义务,在已计提但还没有使用之前应视同企业的一项负债,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性质不符。企业按规定预提安全生产费用并列入当年损益,不仅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能反映企业当年实际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且当计提数大于实际数时,由于结余在所有者权益项目项下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反而下降,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失真。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资系统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安全生产费用结余的核算方式使得该指标可能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港口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安全生产费用存在一定结余,因此管理办法执行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比未执行前相对下降,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三)缺乏相关指导细则,政策执行不到位,减弱安全费用保障机制的作用

《管理办法》首次在港口企业中执行,在核算过程中,由于缺乏细则指引,为减少对利润及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或者变更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使之与实际发生的费用相匹配,减弱了安全费用保障机制的作用,演变成了费用的归集。由于各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归集的费用口径不一致,也使得安全生产费用失去了纵横向比较的依据。

二、建议意见

为使《管理办法》真正发挥作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针对上述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进一步完善计提标准和计提依据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计提标准和计提依据。如交通运输行业实行“营改增”后,营业收入范围发生较大变化,对计提依据的营业收入剔除代收代付部分收入,计提标准按企业规模设定不同比例。

2.完善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管理

符合安全生产费用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企业其他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通常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确实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折旧和减值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而作为安全生产费用的冲减。

3.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其他流动负债反映

安全生产费用是一种先提取后使用的预计费用,它的作用是保护企业生产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利益,性质为企业的一种承诺安全费用,类似于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等,列为负债进行核算和管理比作为所有者权益确认和管理更适合,建议设置“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规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实际使用时,借记“其他流动负债——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出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内容细则

为全面正确反映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规范会计核算,做好安全生产费用的统计分析工作,建议调研近几年《管理办法》执行后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出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内容细则,进一步指导实际操作。

5.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内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化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管理、监督使用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审批制度。

6.配套相关的税务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港口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导思想的普及,为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推动财务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港口企业内部管理必须积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逐步实现了从“事务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形成了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良好局面。

一、当前港口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不少港口企业市场主体意识不强。港口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仍未转变理念,没有意识到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企业财务部门未能把自己真正投入到市场中,压缩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的观念淡薄;同时,一些财务人员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变化,未能及时发现财务预算的目标和范围已经产生很大不确定性。

不少港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单一。很多港口企业仍然沿用陈旧的财务分析方法,显得过于简单,并且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不少港口企业仍然没有采取当今主流的一些科学管理方式,全面预算、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未能有效开展。对于港口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方面,如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进一步造成无法从财务角度找到解决方案。

不少港口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缓慢。港口企业往往规模大,管理幅度长,大量的资产和经营活动集中在子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中间的管理空缺、财务空缺,是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数据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虽然引入财务软件,但限于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不高,仅仅将其作为手工帐的替代品,未能进一步开发利用软件的增值服务。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核心转变方面,“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其财务意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方面,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在企业内实施“大财务”战略,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各部门围绕企业的效益目标协同作战,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过渡。

管理的目标方面,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追求财务活动的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加强港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重点之一,制度管理。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只有将“制度管理、纪律约束、目标考核”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纲领,使财务制度管理覆盖集团资源变财富的全过程,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笔者工作的港口集团而言,其财务管理制度覆盖范围应包括:以业务人员货源揽取,到装卸一线提供劳务完毕;从货物的发出及劳务的提供,到应收账款收回;从设备物资采购计划到货款支付完毕,从财务核算到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重点之二,管理理念。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只有全集团上下从领导层到全体职工都有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操作的意识,才能达到集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如没有企业领导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最终结果只能是财务人员事后核算与事后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家的思维在控制,尤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集团企业,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式。

重点之三,财务管理人员。针对企业集团的特点,培养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掌握企业增收节支的节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针对经营管理的各环节调整财务管理重点,才能达到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重点之四,全员、全部门、全过程管理。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要将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预控为前提,以挖掘企业最大潜能为目的,从而达到企业管理全面精细化。

四、加强港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凭证方面。财务报账前,事前审核会计要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继续严格审查报账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业务的真实性、以及各项手续是否齐全。电算化微机凭证录制会计,以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为依据,继续坚持按日及时填制微机会计记账凭证,做到摘要“简明、科学、合理”,月、年差错率均控制在1%。凭证审核方面,稽核会计继续坚持随时对每笔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力争审核差错率为零。对发现的记账凭证差错必须有明确记录,告之录入会计进行记账前及时更正。

现金管理和微机记账方面。继续坚持每日由现金会计自行盘点,并填写每日现金盘点表,做到一分不差,发现差错要立即查找,分析原因,月、年差错率均控制在1%以内,且最大差错额在10元以内,出现差错,必须及时向财务处处长报告。有效利用好每一张票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严禁丢失票据。微机记账会计在确认记账前,继续坚持对记账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业务的真实性、手续的完备性、会计科目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力争记账差错率为零。

报表编制方面。主管会计继续坚持按月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应上交及应弥补款项情况表”、“成本明细表”、“物耗明细表”、“非物耗明细表”和年度“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每月财务报表编制前,要对各项账务进行认真审核,特别要注意会计核算前后期的一致性、各单位、各项成本费用变动的差异原因分析,确定其是否合理,并在财务报表说明中,对变化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说明,对结转会计业务事项按相关会计制度,及时进行结转完毕,力争结转差错率和报表差错率为零。

纳税业务、银行对账方面。纳税会计继续坚持在收入、成本费用和相关税率确认无误的基础上,及时足额完成税款的计算和上缴任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财务处处长报告,不得自行处理。稽核会计继续坚持按月进行银行账务核对,对发生的末达账项要及时查清原因,并督促相关业务人员和银行给予及时办理,除十年前遗留的个别历史问题外,不应再出现一年以上的未达业务事项。认真管好各种印章,严格控制各种印章的使用,不得随意放置印章,严尽丢失印章。

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物资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在继续管好现有固定资产账务记录的基础上,注重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对本年新增和本年退役的固定资产,要做好及时入账和及时清理工作,做到账、卡、物相一致。在监督物资管理方面,积极配合设备计量处,继续搞好日常核算工作,坚持按月对账,做到账、卡、物相符,每季末指派会计人员到库房进行现场抽查10%的库存物资,以合理确认账、卡、物相符的准确性。年底指派会计人员到库房进行现场监盘库存物资,并填写监盘记录。

其他费用方面。继续要求各水厂按月提供有关用电量、耗药量和维修项目发生情况统计表,并对异常现象和发生的重复维修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对营业收费工作的考核方面,重点放在变化因素和新增因素的分析方面,确保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创收奖励的分配原则的落实。

另外,要采取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掌握更多数据,使财务分析更加符合公司实际,从较为详细的数据中,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第3篇

关键词:TAT ROA ROE 经营业绩 交通运输板块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从产品的生产,流通还是物质的分配,使用上全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身影。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社会的一项基础性的产业,它一方面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条件下,目前对于交通运输板块5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才刚刚起步,与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工业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研究部分相对不足,本文选取的指标名为TRR,是总资产周转率(TAT,Totalassetsturnover)、总资产收益率(ROA,Returnonassets)、净资产收益率(ROE,Returnonequity)的简称,这三个指标均为财务分析中极为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标,从运营效果,股东关注度,股东利益,资产获利能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交通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研究时间是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年,搜集了2004年至2010年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8家交通运输板块A股股票的ROE,ROA,TAT财务数据。并将58家上市公司按照行业不同分为五大类,其口类企业16家,航运类企业13家,公路铁路类企业15家,机场航空类企业10家,物流类企业4家。由于(600751)SST天海这只股票常年业绩比较差,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波动较大,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非常不稳定,为了避免其对于整个行业平均值的比较产生不必要的假象,因此将此只股票从样本中剔除,只研究58家上市公司的数值。

理论依据

TAT(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通过对TAT的分析比较可以评价出该公司或者该行业资产的经营质量和使用效率、企业资本的运营能力、资产的经营效果

ROA(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总资产收益率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好,意味着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强。总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因此相对于ROE来说,ROA更加全面综合的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金获利水平和效果的综合体现,也是评价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总负债)×100%

=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

=ROA*权益乘数

ROE是总资产剔除负债后那部分净资产的收益情况,将ROE和ROA列入一起进行分析,可以用他们之间的差额大小辨别出企业的负债状况,进而识别企业的风险状况,如果他们之间的差额较大,就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资金量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小的比例,而负债相对较多,那么经营风险就会相对较大。

TRR三个指标存在内在的关联性的逻辑影响能力,结合中外指标研究结果,并且根据其相互的关联我们得出以下的关系结构图:

港口行业7年来TAT排在最后一位,总资产运作效率十分低,企业资产运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资金资产的配置效率都比较差,值得行业警觉。

航运企业在TAT指标上的表现良好,一直引领板块均值,7年来均处于板块均值以上,对于总资产的使用运作效率非常好,航运企业的对资金资产的操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都比较强。

公路铁路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对于总资产的操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越来越好,未来发展状况良好,很具有成长能力。

机场航空企业的TAT也普遍低于板块均值,相对于整个板块来说是资产运作效率比较低,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机场航空企业的TAT排在第四位,整体运转能力比较差。

物流行业的TAT基本处于板块均值的上方,这也是由物流企业的特质决定的,物流企业的资产比较小,体量小,运作快是必然现象,物流企业应保持较高的TAT,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港口企业的ROA变化比较平缓,上升下降波动不大,受社会环境影响比较小,对于危机敏感性较弱,两项指标发展变化局势十分相似,可见对于举债经营是比较安全的,没有因为债务问题而出现太大的差异。总体上说,港口行业是一个发展稳妥,前景良好的行业。

航运企业仍然是整个板块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企业,同时也是波动最大的企业之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较剧烈,但是整体盈利能力也比较强。

公路铁路类企业是一直朝着上升态势发展的,成长势头强劲,一直不断攀升,该行业是比较具有成长性的行业,未来发展势头良好。

机场航空类企业有更多的债务,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债务的运转能力,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收益率。

物流企业的体量较小,由于本身指标数值就不高,基本在行业均值一下,所以变化的按百分点也不多,但是发展变化受社会整体趋势影响比较明显,下降的快,上涨的也快。

港口行业在五大行业中属于稳健发展的类型,属于带动整个板块发展的行业,非风险偏好型投资应更加关注港口类企业。

航运业是一个受危机波动较大的企业,股东在选择投资航运业的时候要考虑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航运业的影响,同时航运业也是一个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行业,能够拉动整个板块的发展。

公路铁路企业属于后起之秀,金融危机对公路铁路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在整个板块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指标下行甚至发生亏损的时候,公路铁路类企业一直保持比较稳健的发展态势,对于公路铁路类企业的投资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

机场航空类企业从2004年至2010年的ROE是波动最大的,随着航空消费大众化、低空领域的开放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中国的航空需求将不断增长,给机场航空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物流企业的收益率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行业发展不容乐观,2008年-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后,行业有所回暖。

行业内部差异性分析

1、港口行业

由图7可以看出港口行业三个指标逐年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于其内在的关联性所决定的;其中,ROE和ROA的变化趋势相对更加接近,值得说明的是在2005年,ROE和ROA不仅处于峰值,而且二者的差距最大,可见此年举债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虽然债务相对较多,但是取得了良好的盈利,是值得借鉴的,而在2010年,整体的盈利状况比较差,二者相差的也是7年来最少的,虽然行业总体负债比较少,但是盈利能力却不强,行业在2010年的经营过于保守,也许在短期内保证了偿债能力,但是忽略了长期的盈利,对债务的使用不够充分。

2、航运行业

由图8观察,TAT与ROA基本重合在一个水平左右,航运业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状况,ROE和ROA的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处于同时上升同时下降的情况,2007年ROE与ROA的差距也是最大的,整个航运业在这一年经营了更多的负债,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如此好的历史时机,举债经营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是值得借鉴的。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以后,2008年航运业收益水平开始下滑,2009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负收益,ROE和ROA相差20倍左右,这一年行业蒙受损失背负了巨大的负债,此时的负债已经没有给行业带来任何举债经营的效益而成为紧压的负担,好在2010年行业经济回暖,航运业迅速反弹,虽然不及2008年以前的收益,但是也走出低谷,有继续回暖的趋势。

3、公路铁路行业

公路铁路类行业的三个指标总体上一直是上升的趋势,TAT自2004年开始就一直上涨,仅有2008年略微下降,该行业经历了2005年的短暂波动,从2006年开始已经逐步上升,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总资产运作效率逐年提高,今后应继续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从图中可见ROE与ROA相差比较大,该行业有相应比较多的举债,但是其对债务的驾驭能力良好,发挥了债务的作用,使其总资产收益率不断的上升,特别是2009年ROE下降了2.29%,而ROA却上升了9.30%,这是由于整个公路铁路行业对债务的调整而促使的,在2009年行业收益水平下降,于是及时调整债务,减少负债弥补总资产的收益,可见该行业能够对债务灵活运用,及时调控经营状况。

4、机场航空行业

由图可见机场航空类企业的TAT在7年来的变化并不明显,2008年,总资产运转没有保持良好的上行趋势,资产运转不利导致总体经营效率下降,收益率下降,2009年行业TAT经过短暂调整,对总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于2010上升到行业峰值0.4874,本次周转率的上涨带来了收益率的大幅上涨,运转效率有效的促进了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获利能力的提升。与ROA相比,ROE的变化剧烈的多,这主要是由于机场航空类企业有大量的负债,单纯依靠净资产获取盈利的波动性比较大,应对风险的能力差,需要借助大量的举债分散净资产的风险,根据ROA可见机场航空类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比较强,但是债务过多,一方面虽然能够抵御一定的外在风险,但是债务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素,因此机场航空类企业应关注净资产的风险抵抗能力,提高债务的把控能力。

5、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是一个体量比较小的行业,没有过多的存货和资产,靠的是人流物流的攒动,因此这个行业的TAT比较高,这是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正因为这事行业性质决定的,即使在指标值上TAT略占上风,但是看似高的TAT值并没有带来行业收益率的增加,因此作为自身情况特殊的物流行业,要求有更高的TAT标准,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总资产运营效率,管理者的经营效果才能够得以实现,收益率才能够稳步提高。

结论

我国交通运输板块上市公司的下分类五大行业各自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港口行业的总资产运作效率比较低,企业资产运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资金资产的配置效率都比较差,值得行业警觉。ROA变化平缓,上升下降波动不大,对比ROE和ROA,可以看出港口行业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的行业,运用净资产,既股东权益赚取利润的能力比较强,而且受社会环境影响比较小,对于危机敏感性较弱,两项指标发展变化局势十分相似.总体上说,港口行业是一个发展稳妥,前景良好的行业。

航运业的收益率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波动比较巨大,大起大落情况明显。应关注行业的举债经营状况,稳定风险,适时调账债务状况,把握债务的主动权,在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利用债务取得良好的举债经营效益,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机适当收紧债务。

公路铁路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对于总资产的操作能力,经营管理水平越来越好,未来发展状况良好,很具有成长能力。其盈利能力也是一直朝着上升态势发展的,该行业属于后起之秀我国公路铁路事业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势头,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热度。对于公路铁路类企业的投资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

机场航空企业,相对于整个板块来说是资产运作效率比较低,整体运转能力比较差。机场航空类企业比航运业提前感知金融危机的爆发,该行业有更多的债务,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债务的运转能力,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收益率。其净资产收益能力波动巨大一个心跳行业,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剧烈。

第4篇

获奖评语:在中国经济重回上升通道的时刻,运用购买、置换股权、资产重组等资本手段,先后完成了主要经营性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天津港发展在香港分拆上市、整合A股和H股,实现了资本运作与金融创新的新突破。

至今天津港发展还保持着由香港上市国有红筹企业并购国内上市A股企业控股权“第一人”的称号。天津港发展(HK3382)和天津港(600717)整合完成后一年,天津港发展受益业务组合扩大,收人大幅提升,2010年全年收入为150.5亿港元。

作为天津港资本征途上的财务协调人,天津港集团计财部部长姚志刚在回首这一过程时表示,“很累,但是很值”。

此次整合是天津港集团在资本运作领域的一次大动作。然而天津港集团在资本领域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脚步,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曾表示港口资源的整合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整合主要是业务的整合,未来以资本市场为主的收购兼并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反常规并购

2006年5月24日,天津港发展由“天津发展”的港口业务分拆上市,与同区域的“天津港”业务交叉,形成同业竞争。特别是在港口投资和货源分配问题上,与“天津港”素有渊源的天津港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颇感为难。无论怎样“一个港口两家上市公司”的格局长期下去会造成重大的负面效应。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天津港集团计财部部长姚志刚表示,彼此业务交叉的境外红筹股上市公司和境内A股上市公司并存于天津港,使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在所难免,不利于这一港口未来整体战略的发展,因此早在2006年天津港集团就开始酝酿实施整合。

由于涉及境内外两家上市的公司整合,无论是两地上市法律环境的差异,还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意味着这起并购的复杂程度非比寻常。因此2006年天津港集团主要思考的是并购方案应该怎么做。

按常理,A股上市公司天津港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总体实力都远远超出天津港发展,天津港收购天津港发展是理所当然。但结果却让市场大跌眼镜,天津港发展以小搏大收购了天津港。

姚志刚以“当时的法律政策条件不具备”简单解释了反常规整合背后的原因。“收购方案讨论了很久,真正有实质进展的是从2008年开始的。”

2009年3月16日,天津港发展公告称,将以总代价109.6亿港元,收购天津港集团旗下天津港56.81%的股权,藉此整合港口资产,提高整体竞争力。2010年1月13日,天津港发展配售新股获得27亿港元用于支付部分对价。2010年2月24日,红筹股与A股的整合顺利完成。

通过股权置换,天津港集团通过其境外子公司持有天津港发展53,5%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获得约39,3亿港元。消除了天津港发展和天津港之间的同业竞争,最终形成天津港集团(实际控制人)一天津港发展(子公司)一天津港(次级子公司)的关系。至此,天津港港口资源整合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财务总协调

可以想象,此次红筹股与境内A股整合的复杂程度和工作强度非同一般。在天津港集团内部,2008年组建了并购团队,其中核心人物超过40人,总人数多达几百人。当时仅天津港旗下一级子公司就有26家,为此所聘用的审计师就超过200人。

相比其他中介机构,作为总协调的财务部门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与工作。姚志刚表示,按惯例天津港必须提供最近三年所有的财务数据,配合中介机构做评估审计。“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相当于总协调,审计、律所需要什么资料都通过财务部沟通、收集。因此不仅要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还需要了解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等具体情况。”

作为当时团队的核心成员,天津港集团计财部副部长史诚东依然难忘当初的“大会战”,“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夜夜加班,六日不休,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电脑随身携带。经常半夜跟香港同事开电话会议。”

尽管整个收购过程很累,但在姚志刚觉得很值得。他表示,整个收购过程中,首先是对集团整个战略、业务、瓶颈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对尽职调查、价值评估、股权置换等并购各环节有了实战经验;第三,对香港和上海两地的监管角度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天津港作为国有控股公司,如何在并购过程中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非常重要。姚志刚对此表示,财务部必须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两地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法》、信息披露等政策烂熟于胸,确保依法合规。特别是信息披露方面,财务应准确把握香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细则,避免商业秘密外泄。另外,资产估值也很关键,天津港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合理、科学评估,确保资产价值完整体现。

并购往往只是资产重组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续的管理。接下来集团总体战略布局、业务结构的调整、则务整合均需全盘考虑。

并购后天津港集团将面临香港上市公司合规性管理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当地财务制度的了解。事实上,针对两地会计核算制度不一致的问题,天津港集团对相关企业主要财务人员进行了多轮培训,分析两地制度的差异,适时调整核算方式及信息披露要点。

此外,姚志刚感受颇深的一点就是香港资本市场对关联交易的严厉监管。姚志刚举例表示,香港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尺度和国内不尽一致。香港更关注保护小股东的权益。例如,如果天津港集团直接投资船务公司,即使投资很小,也需要提供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披露。另外股价敏感数据均必须公平、适时、有秩序的向市场披露,且披露前要得到公司决策机构的批准。

构筑大物流

天津港发展和天津港的资产整合只是建设港口大物流体系的第一步。整合后的天津港发展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货物处理和销售业务,还有服务、拖船服务等。

姚志刚介绍说,目前天津港正致力拓展物流产业链升级,努力延伸物流服务链。根据客户业务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在产业链下端,为客户提供门对门的运输服务;在产业链上端,为船务公司提供更便捷的配载服务。如天津港已经实现了煤炭与电厂无缝对接。

第5篇

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具有丰富的中国工作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士组成,目前管理多支离岸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超过10亿美元。景林资产管理公司的直接投资主要针对中国的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另外还针对已上市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其主要投资形式如下:以股权形式(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普通股)投资;对单个企业的投资额一般在500~2000万美元之间;以参股而非控股形式投资;需要董事会席位,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投资周期通常为3~5年等。

张伟龙在当日的演讲中表示,该公司筛选目标企业的标准包括成功的商业模型、优秀的管理团队、卓越的盈利能力(当年净利润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高成长性(每年盈利增长在20%以上)等。在随后的演讲中,张伟龙副总裁还详细解说了景林公司关注的投资主题、该公司对企业估值的原则和各种方法。

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

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当前市场下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主要有三大类:在中国城市化和消费升级进程中发掘高成长的企业、长期受益于“世界工厂”概念的企业、有品牌优势或有长期进入壁垒的企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行业或企业:医疗健康、汽车业、新能源、服务业、环保、零售业、建筑和房地产业、基础原材料行业、女性用品业、制造业、港口码头、交通运输业、电力能源行业、有品牌优势的消费品企业、有先进的自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垄断行业和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等。

融资企业的估值原则

尽管各企业情况不尽相同,复杂程度不一,但各种估值方法都是基于合作双方对企业现有资产获利能力的认同,也就是说,投资公司更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现有的资产状况,更多的是基于现有资产的未来利润。因此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不应是某几项资产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对企业资产综合体的整体性、动态的价值评估。

张伟龙副总裁在演讲中指出,企业所处的阶段对于企业的估值有重要的影响,如对于种子期、早期、扩张期、成熟期的企业,使用的估值方法、参数都会有所不同;另外,企业所处的行业也会影响到对企业的估值,例如互联网行业、制造业、服务业、地产业的估值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别。

企业估值的常见方法

在演讲的最后,张伟龙副总裁结合维达纸业(已于香港上市)、福建星辰通讯(已于香港上市)、厦门东南融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纽交所上市)等景林公司参与投资的案例,谈了目前常见的三种估值方法――上市公司比较法、净现金流折现法、初创企业的模糊估值法。

方法一:上市公司比较法

上市公司比较法的理论基础是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价值,运用该方法对目标企业估值的具体步骤如下: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选择标准市盈率;选择市盈率时应综合考虑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主业范围、所在资本市场等,确保在风险和成长性上的可比性;对目标企业的市盈率进行调整;根据公司市盈率和预计利润额计算公司价值。如图所示,在这一方法中企业的市盈率是一个关键指标。企业的市盈率与成长率成正比,与风险成反比。

上市公司比较法市盈率倍数法的适用环境是有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要有“可比”的上市公司,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定价是正确的。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价格对公司价值反映作用较弱,采用市盈率倍数法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是很成熟。与上市公司相比,未上市公司有如下特点:1、流动性不佳,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投资者很难迅速的转让股份;2、规模较小,风险更大;3、信息批露不规范。

鉴于以上特点,私募投资者往往要求目标公司的市盈率相对上市公司有50%~70%的折扣。如果企业处于较早期阶段的话,则需要更大的折扣。另外,在确定投资后,投资公司还要和目标企业签订对赌条款一在有些情况下投资方会为目标企业设立近期财务目标,并将目标的达成作为估值成立的条件;如目标没有达成则要根据差距的大小相应调低企业估值。这种方式可以激励企业提升业绩,但容易形成短期效应。

方法二:净现金流折现法(DGF)

净现值法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通过估算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并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借以确立企业价值的方法。该法适用于房地产、电厂、医院等行业。这些行业有稳定的现金流,风险较低,增长平稳。净现值法需要确定未来净现金流CFt、折现率r、净利润增长率g、存续期n等关键指标,另外通货膨胀率、未来几年行业增长情况、利率的变化等等都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不仅要求评估的实施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更需要有审慎的态度。该法计算公式具体如上图。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资产证券化;监管;信息披露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现状和相关监管法律法规 

截止到2007年5月底,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478.01亿元,涵盖了银行、电信、交通、电力、地产等诸多行业。产品期限从0.18年到5.34年不等,其收益率也从2.29%到5%各异。从产品占比上看,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进行操作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所占比例最大,其发行规模为263.45亿元,占到总规模的55.11%,其次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到27.04%,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占13.91% ,另外还有占比较小的离岸资产证券化产品、准reits产品和准abs 信托产品。对于新长宁集团来说,可以采取的资产证券化形式基本上是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进行操作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自2007年以来,刚刚起步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缓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美国爆发的次债危机引发了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这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以银行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以莱曼兄弟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过去大量购买了此类产品并从中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但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的下落以及利率的走高产生了大量的次级按揭贷款坏账,而这其中的损失主要由购买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金融机构承担,导致了许多大型投行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受之影响,全世界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在2006年资产证券化的全盛时期,美国发行在外的资产支持证券总额达到8万亿美元,仅次于国债成为了最大的债券品种。但是这两年市场大幅度的萎缩。受之影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2年以来先后12次升息,其中自2006年升息2次,2007年升息6次,这都大幅度的增加了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这也从负面影响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监会鼓励证券公司对五类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第一,水电气资产,包括电厂及电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等;第二,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大型公交公司等;第三,市政工程特别是正在回款期的bt项目,主要指由开发商垫资建设市政项目,建成后移交至政府,政府分期回款给开发商,开发商以对政府的应收回款做基础资产;第四,商业物业的租赁,但没有或很少有合同的酒店和高档公寓除外;第五,企业大型设备租赁、具有大额应收账款的企业、金融资产租赁等。 

根据《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政府将鼓励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化发展,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近来,监管层推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脚步明显加快,这意味着停滞已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即将再次开闸。该征求意见稿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管理者提出更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与此前业内讨论的旧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新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计划管理人的职责,对证券公司的职责、宗旨、移交、风险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根据新版征求意见稿,计划管理人必须履行七项职责:发行受益凭证,设立专项计划;为受益凭证持有人的利益,受让、管理专项计划资产;按照约定向受益凭证持有人分配收益;按照约定召集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聘请专项计划的托管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及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职责。征求意见稿还对基础资产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可以为债权类资产或收益权类资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同一类型多项财产权利构成的资产组合;基础资产的收益可以来源于基础设施收入、交通运输收费收入、租赁收入、应收账款等。从征求意见稿对投资者的规定来看,该市场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但也不排除个人投资者。资产证券化产品最低认购金额为100万元。而此前该市场并未对自然人开放,也没有对认购设置较高门槛。 

   与此前的只有创新类券商才可以开展此项业务不同的是,未来大部分券商都有机会开展此项业务,而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券商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受益凭证的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可以由计划管理人以市场询价等方式确定;同一计划中相同种类、期限的受益凭证,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应当相同。而同一专项计划,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及收益分配顺序,发行不同种类的受益凭证。 根据征求意见稿,受益凭证可以通过担保等方式提升信用等级。提供保证的担保人为金融机构的,应当获得国内资信评级机构最近一年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及以上的主体信用评级。提供保证的担保人为非金融机构的,评级机构应对其进行主体评级,未获得国内资信评级机构aa级或者aa级以上评级的,不得作为担保人。证券公司办理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应当设立专项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专项计划资产为信托财产,专项计划财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受益凭证持有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机构的固有财产。《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证券公司面向境内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管理人身份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按照约定用募集资金购买原始权益人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将该资产的收益分配给受益凭证持有人的专项资产管理活动。 

二、监管和信息披露 

根据《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对证券公司办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情况,对原始权益人(新长宁集团)、推广机构、托管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关的部门和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还可以查阅、复制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电子设备予以封存;约谈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事项作出说明;要求计划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推广机构、托管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就有关事项作出说明、在指定期限内提供有关业务资料、信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的《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在发生可能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价值有实质性影响的临时性重大事件时,受托机构(证券公司)应在事发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提交信息披露材料,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重大事件主要包括以下事项:(一)发生或预期将发生受托机构不能按时兑付资产支持证券本息等影响投资者利益的事项;(二)受托机构和证券化服务机构发生影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价值的违法、违规或违约事件;(三)资产支持证券第三方担保人主体发生变更;(四)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发生变化。 

《工作指引》第四章“信息披露”规定,计划管理人应当指定一名信息披露联络人,负责专项计划的信息披露。 

计划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规定及计划说明书的约定,履行定期披露、临时披露等信息披露义务。 

定期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自专项计划设立日起,每三个月披露最近三个月的资产管理报告及托管报告,每十二个月披露年度管理报告、托管报告、信用评级报告;受益凭证每次收益分配前,披露收益分配报告;计划终止时,披露清算报告等。 

第7篇

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EAM市场总体增长率超过了18%,而预计2006年这一数字将有增无减。

然而,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些数据却不容忽视:全国每年各EAM原厂商软件营业收入总额不足1亿元人民币;MRO、Avantis等已进入国内EAM市场的国外主流厂商的中国雇员总数不足百人;目前覆盖不足20个大小行业,而即使是EAM推广的重点行业如“发电”行业等,其普及率也不足该行业的10%。这些数据显示出EAM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

好比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国内EAM市场的新变化层出不穷。回首2005年,EAM市场已经孕育了许多新的变化,而2006年一些新气象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新的变化和现象是什么?2006年EAM市场将如何发展?

EAM走向规范

郑毅

在厂商的“吹捧”和用户的“叫好”声中,过去两年,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以较为独特的管理视角、较宽的管理范围、较短的实施周期,成为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对EAM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实施EAM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用户从EAM的使用中获益。

回顾这几年EAM在中国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全行业知识积累大比例增长、最终用户数量大幅度上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社会及媒体关注程度持续升温。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EAM行业尚处于方兴未艾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笔者认为,2006年,EAM市场将逐步成熟和规范起来。

应用向纵深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的主流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我国EAM市场表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和更成熟的市场特点。

首先,有许多新的EAM用户开始尝试下水,使EAM应用领域向更多的行业延伸。继发电、制造业、港口、钢铁之后,供电、电信、移动、石油、石化、轨道交通也开始成为了重要的EAM目标市场,一些主流厂商在这些行业取得了丰厚收益。

其次,原有的一些老用户则继续深入EAM应用。在一些较早采用EAM系统的行业里,如发电业和煤炭业,其部分用户开始将EAM作为企业的基础管理平台,并开始拓展更多更深入的应用,包括点检定修、高级分析、状态检测等。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EAM产品价格在持续走低。特别是在时下流行的招标采购制度,及实施经验积累降低项目成本的双重作用下,在“发电”行业等EAM发展得较为成熟的行业里,项目的最终成交价格呈现出持续走低的特点。

亟需解决两大问题

我国的EAM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但回过头来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EAM行业中还存在不少阻碍行业进步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

首先,实施过程中用户的配合程度有待提高。任何管理软件项目都需要用户与实施服务商充分配合。由于对EAM缺乏深入理解、启动培训不到位以及领导重视不够,使大约60%的客户在EAM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给予必要的配合。这样带来的中间产品是:项目核心组质量不高、业务流程分析有偏差、培训不充分、数据采集不到位、推广不得力;最终的结果是:收效甚微,成为摆设甚至放弃荒废。

其次,软件公司运营压力是项目实施“走过场”、质量不高的重要诱因。在笔者接触的EAM实施顾问中,可以肯定地说,90%是非常专业且敬业的。但部分原厂商和咨询服务提供商迫于项目成本及实施周期的压力,派驻到客户现场的往往不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完整团队,而是独挡一面的“天才顾问”,项目实施变成了“走过场”,引入管理思想变成了空谈。

还有甚者将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技术人员不负责任地派驻到客户现场,这样降低的不仅仅是成本,还降低了项目质量,更增加了项目风险,变成了EAM推广的新障碍。

此外,即便项目实施标准有待统一,项目质量较多地依赖现场实施顾问的个人能力,缺乏有效的保障和评估体系。

最后,市场竞争中的不良风气还普遍存在。虽然大家都知道,不良市场竞争是行业的“毒药”,但市场中这样的事件仍屡见不鲜,模糊了客户的识别能力,彼此损害了厂商的形象,伤害了从业人员的感情,也阻碍了新业务的拓展。

走向成熟竞争

回顾了2005年EAM市场的一些变化,并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笔者认为2005年EAM市场可谓是喜忧参半。同时笔者对2006年该市场发展情况的预期是:

趋势一:市场将保持继续稳定增长的势头。

从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步伐、资产密集型行业的整体状况、国内厂商具体情况以及过去几年EAM行业的发展形势等因素来判断,今年的EAM市场将保持不低于15%的增长幅度。

趋势二:市场将更加规范。

市场将从两个方面明显趋于规范:一方面是随着EAM知识的普及,客户对产品的识别能力越来越高,客户需求项目的范围越来越明确,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成本越来越透明,利润空间更加狭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不良竞争会逐渐减少。

趋势三:理论研究更加活跃。

理论研究会随着市场的稳定增长不断繁荣,会有更多EAM相关书籍、论文出版和发表,还会有更多的专业网站和媒体关注EAM,甚至会出现专门的行业性组织,不断丰富国内的EAM理论研究。

趋势四:EAM产品将向更高端的应用发展。

随着EAM系统使用的深入,使用户不仅仅满足于以设备资产台账为基础,以工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并综合了设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EAM解决方案,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设备进行全寿命管理。而会强调各类成本费用的精细化核算与控制,并将重视软件系统和EAM所管理的对象―企业设备层的紧密集成。

通过集成,将设备的运行现状,包括仪表趋势、开停时间、负荷、能耗等,直接呈现在用户桌面,要求系统依据设备运行的状态,自动触发维修决策的智能资产管理系统。会更加重视手持设备(PDA、RFID、点检仪)的使用,将EAM的触角延伸到班组中间、设备中间等。

趋势五:产品差异越来越小。

成熟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以及越来越趋于成熟的产品间差异将逐步缩小。

两三年前,EAM领域还比较容易寻找主流软件在功能上的显著差异,但目前已经很难说某个重要的功能在某个主流软件中是空白的,其区别往往只是设计上考虑的深浅及管理角度的问题,产品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咨询、服务方面。

趋势六:本土EAM软件商和知名ERP厂商的EAM模块将获更多市场份额。

虽然刚刚起步的国内EAM厂商在功能、设计理念、实现技术上和国外EAM厂商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拥有更低的价格、更友好的界面、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软件和更细化的销售渠道,这使得国内的EAM厂商开始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获得更多的份额。

而另一方面,部分ERP厂商在原有系统中加入了EAM模块,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增强。同时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也加快了ERP厂商抢夺EAM市场的步伐,最终会使部分有着简单设备管理需求的用户投入ERP厂商的怀抱。

总体说来,我国EAM市场正稳健发展着。随着越来越多的EAM厂商进入市场,以及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EAM行业,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

集成的驱动力

SAP公司 汪昌任

倏忽之间,2005年忙碌的脚步声尚响在耳畔,2006年的雄关漫道已铺在脚下了。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对信息化大力重视的宏观环境下,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EAM得到了国内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认可。

基于一些微观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2005年EAM市场仍然在延续着自身独立的轨迹发展,而2006年则会更明确地朝着平台化集成化的方向前进。

部门级建设仍是多数模式

作为EAM系统的前身,CMMS实现的是计算机辅助维护。虽然EAM早就在理论和产品上突破了“设备维护”的范畴,但是目前国内实践中,很多以EAM为旗号的信息化项目仍然沿袭着CMMS的思维,走在部门级信息化建设的老路上。这些项目具有如下的特点:

・负责部门主要是生产或者设备管理部门,而工程部门和财务部门很少或没有介入;

・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

・满足设备运行阶段的需求,而没有着眼在全生命周期层次上;

・强调EAM和ERP是独立存在的,而且EAM必须先于ERP实行;

・多为单厂分据式部署,而非集中集成式格局。

从信息化总体成本和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部门级建设信息系统的方式通常不被推崇,但其存在总有原因。细究下来,影响范围小、实施速度快、需求紧迫是造成该现象的技术性原因,而缺少规划、组织结构(如信息中心权限过小)和信息化预算机制等是背后的一些制度性原因。可以预见,2006年这一现象仍会持续下去。

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凸现

即使存在上述现象,我们还是看到有些企业更高瞻远瞩地看待EAM建设,特别是一些新建的企业。笔者接触过几家新建的电厂,都不约而同地在信息化规划中提到需要建设一个应用平台,能够涵盖从基建到运行、从实物管理到价值管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业务。

这一点在电网行业也有所体现。2005年4月份,作为整体ERP建设的一部分,上海电力的EAM全面上线。与资产相关的基建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资产会计、物资管理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而且和GIS系统实现了紧密接口。

某大型石化企业发生过这样一件有意思的的事情:EAM的提出和牵头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一般情况下,EAM项目都是由生产、设备部门牵头。这是因为从价值管理角度,财务部门在资产投资、建设、运行、报废、后评估等阶段都需要大量信息,所以最能认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这体现了统一实物账和价值账的需求。2006年,预计将会看到在更多的EAM项目里面,出现财务部门的身影。

EAM扩展新领域

金算盘资源管理事业部副总经理文峰

提到EAM资产管理系统,人们通常认为其应用范围主要局限在资产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如铁路和供电供气企业等。但近年来,资产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并已经从传统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应用,逐步扩展到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服务性企业等其他非生产性企业。

“国资护卫”第二道墙

在我国,国资流失现象曾经非常严重的。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由于管理不善,近年来我国每年国有资金流失近千亿元,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因,也有企业在资产的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2003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授权监管的企业中的国资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国资委又相继出台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行动表明,国家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并把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到了一个新时期,一个巨大的资产管理市场悄然形成。利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先进化、透明化管理,为“国资护卫”搭建第二道“保护墙”,也被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所接受和应用。

从2004年起,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一些主流软件厂商开始进入该市场,开发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资产管理软件,并为这些企业组织的资产管理提供全过程动态信息管理平台。而2005年随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软件的良好凡响和逐步认可,该市场的发展愈加成熟,比如青岛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潍坊市教委等多家政府部就已经使用了资产管理系统。预计2006年,这一市场热点将继续升温,更多的国内国外软件企业将介入其中分一杯羹,一场硝烟弥漫的争斗将不可避免。

金融服务新领域

2005年12月,上海天安保险股份公司就与金算盘软件公司上海分公司签署了项目合作书,决定在天安集团内部实施金算盘资产管理系统。这样的合作表现出资产管理系统扩张的一个新领域―金融服务行业。仔细分析这种新变化的产生原因,笔者总结为:

一是金融服务性行业具备集团化、规模化特征。通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性公司规模较大,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往往上百家,这时,地域分散、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等问题,将使集团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很难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整个集团资产的经营和使用状态,难以合理利用、调配、平衡内部资产,造成资产的闲置或盲目购置,故增加了资产管理的成本。

所以,从问题层面来看,几乎所有企业在规模化、集团化以后,都会面临较为急迫的资产管理问题。由于这种问题的共通性,资产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在未来将会覆盖到几乎全部的领域。

二是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发展,企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以天安保险公司为例,2002年该公司就和金算盘软件公司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软件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但随着公司发展,公司业务面扑得越来越广,资产种类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管理层对集团的资产结构和更新进行动态地、实时地了解,以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达到细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天安保险公司决定进一步建设企业信息化,在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资产管理系统建设。

由此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更多企业会意识到现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AM的新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服务等领域,而会继续延伸出去,覆盖大部分领域和企业。

EAM兼并刚刚开始

施讯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唐庆茂

对EAM供应商而言,2005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中国EAM市场总体增长率超过18%,而2006年我们预计这一数字将成为25%。面对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EAM供应商将如何运行?2006年市场将出现哪些主要趋势?

市场不断细分

当EAM迈入2005年时,中国的各EAM供应商开始有了分化,体现出了不同的产品策略:一部分开始向EAM的广度发展,试图解决各行业的资产管理共性问题;另一部分则致力于向资产管理的纵深开拓,力图提供更加行业化与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2005年,中国EAM用户在选择信息系统方面也表现出了更加成熟的心态。许多用户追求更大的价值回报,而不再囿于“低价策略”;这使EAM供应商在深化产品功能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赢得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而中国EAM用户也开始在EAM与第三方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控制系统DCS等)的集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资产跟踪更加复杂,EAM供应商在维护策略方面也进行了各种调整,表现为更具有行业针对性,更重视提供相应服务。

向两端发展

随着EAM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细分,2006年将是一个EAM兼并年。

2006年1月5日,Infor宣布收购Datastream,业界普遍被认为这是一次互补性收购:Infor收购Datastream将进一步加强资产密集型行业的价值回报,而Infor的财务背景、全球覆盖和扩展解决方案将提供Datastream客户一条持续改善运作和长期增长的途径。

在某种程度上说,Infor的收购为Datastream带来了新机遇,Infor-Datastream合并后总收入将达到了7亿多万美元,在47个国家拥有专业服务、售后支持和研发团队,通过这一规模经济,公司从产品研发、专业服务到售后支持方面,都将为客户带来更大收益。

而这次并购预示了面向中端市场的软件供应商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在面向中端市场的软件企业领域内,为了寻求规模经济效益,几家大公司将会发起更多的兼并或收购活动。

这一发展趋势从目前中国客户不断细化的需求中就可看出。目前,中国的EAM市场正在向两端发展,中端市场因此会被挤压,规模将不断缩小。

在高端市场,用户会倾向于寻求能够那些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求全方位地满足对信息系统的各种需求;而在低端市场,用户则更重视方案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会寻求相对简单的和低成本的本地化CMMS/EAM供应商。因此,那些面向中端市场的EAM供应商,一方面因其解决方案功能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高端市场用户的整体性需求,另一方面又缺乏本地化CMMS/EAM产品的灵活性与成本优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端市场的兼并风云完全在预期中。

智能客户端:ERP的新方向

石化盈科公司 张少宁

ERP产业困局

谁也没有料到,国内的ERP产业在经历了两三年的风光后,就迅速陷入了一个新困局:恶性竞争越来越激烈。恶性竞争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提供商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营业额在上涨,但利润率却在下滑。

为什么恶性竞争会如此盛行?在ERP领域磨练多年的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总裁石钟韶认为,造成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ERP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产业如果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价格必然是最直接,也是最具自杀性、最能导致恶性竞争的手段。

摆脱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则是差异化。石钟韶认为,对于国内的ERP产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实现差异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根本、最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当前阶段,有哪种技术创新可以令整个ERP产业改变这种困局呢?石钟韶认为,智能客户端将会成为目前ERP产业技术创新的最佳切入点。

微软的技术新动向

人们对智能客户端的关注是从微软开始的。事实上,自微软推出.NET战略以来,其最令人关注的技术新动向之一就是对智能客户端(Smart Client,以下简称“SC”)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推广。尤其是微软公司将这种体系结构纳入到.Net框架后,它立即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微软对于智能客户端的定义是这样的:智能客户端是易于部署和管理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它们通过统筹使用本地资源和到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智能连接,从而为您提供适应的、快速响应的和丰富的交互式体验。

石钟韶认为,智能客户端技术是瘦客户端应用的强大代替技术。由于软件巨头微软的大力推动,可以预料,它将在ERP产业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B/S还是C/S?

之所以会有智能客户端的出现,还要缘于ERP的技术架构。

你的产品是B/S还是C/S架构的?如今当厂商在应标时,经常被用户问到类似的技术问题。可以说,B/S还是C/S,已成为当前ERP 产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技术架构问题。

应该说,B/S和C/S各有千秋,他们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计算架构。在适用Internet、维护工作量等方面,B/S比C/S要强得多;但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则B/S远不如C/S。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凡是C/S的强项,便是B/S的弱项,反之也然。因此,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我们的ERP产品到底该用B/S还是C/S架构呢?一场关于C/S与B/S的口水战也由此而在ERP业界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场口水战不可能有胜负出现,因为B/S与C/S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他们无法相互取代。

“B/S还是C/S”也就由此成了ERP的技术之痛。难道这个痛就无药可救了吗?

融合的艺术

业内业外不少人看到了ERP产业的这个痛点,包括微软,包括新中大等。是否有可能将B/S与C/S的优势融合呢?

微软的答案是肯定的。智能客户端就是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微软公司根据其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认为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将胖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优点和瘦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部署和可管理性优点结合起来,使之在资源的利用上达到一个平衡。目前,微软已形成Windows智能客户端、Office智能客户端,以及移动智能客户端等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新中大给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新中大研制出了自己的智能客户端技术。该技术完全是基于Web的应用体系,既不属于C/S,也不属于B/S,应该说是兼具了二者的优势。石钟韶介绍说,用“智能客户端”来描述新中大的产品技术或许不那么准确,因为“智能客户端”只是对客户端而言的,在新中大的技术还包括了服务器端的许多技术,例如Web服务、应用服务以及基于SOA的其它服务。目前,在新中大已有两个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的系列产品,GSoft/G6和A3。不过,在GSoft/G6产品中,后端应用的开发采用了符合J2EE标准的应用平台和工具;新中大A3产品的后端开发则是采用了。NET平台。

优势在哪里?

在石钟韶看来,和B/S或C/S相比,智能客户端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点,即本地资源充分利用和享受本地用户体验、具备离线连接能力,以及智能部署和自动更新。

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因功能级别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形式和大小。所有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都具有的一个特性是具有利用本地资源的能力,例如,用于存储、处理或数据捕获的硬件。

在企业或互联网范围内,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能够轻松地与系统连接并与之进行数据交换。Web 服务使智能客户端解决方案能够利用行业标准协议(例如,XML、HTTP 和 SOAP)来与任何类型的远程系统交换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否连接到互联网上,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都可正常工作。在没有网络连接或网络连接断时,智能客户端能够利用本地缓存和处理进行操作。该功能对于新一代的移动信息工作者来说极具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离线功能不仅可以在移动方案中使用,而且对于桌面解决方案也可以利用离线体系结构来更新后台线程上的后端系统,从而保持用户界面的响应并改善整体的最终用户体验。

该体系结构还能够提供成本和性能上的优势,这是因为用户界面不需要在智能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来回切换。

另外,由于智能客户端只能在后台与其他系统交换所需的数据,因此可以让人感到它与其他系统交换的数据量的减少,这反过来会增强用户界面 (UI) 的响应―因为UI不是通过远程系统呈现的。

过去的传统客户端应用程序很难进行部署和更新。诸如“DLL Hell”等问题使得安装和维护客户端应用程序变得很困难和棘手。智能客户端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例如,新中大智能客户端尽管不完全是零安装,但是已做到零维护,客户端程序即用即下载、自动匹配版本、支持断点续传,真正体现了“智能”特质。

智能客户端热潮

第8篇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保险公司在金融集团搭建过程中的产业布局。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专业子公司的数量、规模、对整个保费收入的贡献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立足保险业,以原有的保险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在保险相关业务领域或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拓展。即便如此,在健康险、企业年金、保险经纪、保险资产运营方面仍缺乏运营经验。

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现行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出发,大致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在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开展某些综合经营业务;二是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作,发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全面实现综合经营。从我国加入wto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保险公司将把成为金融集团乃至国际化的金融集团作为战略目标,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已经呈现出阶段性和加速化发展的特点。

(一)组建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从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到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再到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保险集团公司,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保险集团得到快速发展。例如,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1年11月9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2003年重组正式设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此外还有中国保险(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内已形成6家保险集团,这些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正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造。如成立于1996年8月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成立的阳光产险公司,在健康险、寿险领域成立了独立法人的专业控股子公司,积极向保险集团化发展挺进。

(二)在保险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整体上市

由于政策的不断放开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集团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各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旗下基本都建立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年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化的子公司。一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还在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协同,建立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国有保险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一级法人制改造成了多级法人制,国有保险公司也演变成为保险控股公司。例如,平安保险集团,就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于1996年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2004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搭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和产业布局。同时,该集团紧紧跟随保监会政策放开的节奏,相继成立了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金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

在这一发展阶段,制约保险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和政策。为补充资本金和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控股公司整体或部分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当整体上市的时机不太成熟时,国有保险集团视具体情况,选择了对部分优良资产重组与上市的策略。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专业化公司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拥有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推进集团筹备整体上市计划,其他准备上市的保险集团也在积极准备。

(三)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发展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控股母公司,控股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计划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问题。各专业子公司作为专业营运单位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放,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将愈发自然和频繁。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和选择自己可能的并购对象,并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成功。为了成本效益或者盈利的需要,也可能考虑出售子公司或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份。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进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领域,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当前与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相关性的是银行业,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相关的是证券、基金和信托业。在综合经营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是绕过政策限制,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平台。从保险公司适应竞争的规律来看,应该进入银行,但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发展的现状,目前还无法并购大中型或较有优势的城市银行,只能配合保险业务的区域发展战略,有选择地并购一些中小城市银行。因此,对处于资本劣势的国有保险公司来说,积极探寻与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无奈的选择。

(四)比较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国际化运营阶段

本阶段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阶段。目标是融人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初步树立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这一阶段着重应对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规则,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集团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资本融合以及设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拓展集团生存空间。

三、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特点

(一)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是形成金融集团的合适路径

在已经成立的保险集团中,母公司本身不从事具体业务,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母公司本身从事某一业务经营,该业务一般又是该公司的主要或重要业务的事业型母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形成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是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建立金融集团的合适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方式,各子公司之间存在有效的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有效阻断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传递,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二)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基本上还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

国有保险集团在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中,真正考虑客户需要的地方还较少,仍试图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角度,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面业务。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缺乏差异性,也缺乏明晰的多元化战略。国有保险公司组建控股公司的目的,是在为迟早的综合经营做准备,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发展轨迹基本体现为:海外组建控股公司,然后绕回内地进行综合经营;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建成控股公司,海外或国内上市,时机成熟后,与综合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整合,打造巨型金融集团。各大保险集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的定位是模糊的,业务酌整合以及运行能力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保险集团短期内还无法兼并较大的银行,并购目标也只能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形成的利润短期内与保险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净利润在数量上还不具有可比性。

(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

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仍将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要涵盖资产管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主业和优势还是保险。保险集团公司首先要把保险这个主业做好。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

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成为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营业务。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外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也是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质性启动并获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后,保险公司将逐步变身为实质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承保利润率的走低,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支撑作用。

目前,保险公司已获得基础设施投资资格,例如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这类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组建保险投资基金、参与证券一级市场配售、购买定向债券、进行资产委托管理等。在资产匹配的原则下,其它国际通行办法也可借鉴,如实业项目投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具有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大多数国有保险公司是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并且大多数国有股东并不是金融集团,因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控股化,不会与股东发生战略冲突和业务竞争。因为进入这些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海外金融集团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最多是作为利润中心,而不会有兴趣去培养另外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另外,从我国金融产业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会鼓励和支持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发展。

四、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因为保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关联交易、资本金重复计算等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提高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纷纷将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纳入战略规划。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有选择地进入其他金融业

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业务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保险业和银行业怎样通过产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有效的管理打下基础。金融控股公司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整合资源,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合型金融商品,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对全系统的人才、资金、技术、业务、客户等资源、销售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充分发挥境内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境外的网络、培训优势,构建集中化的管控体系和高绩效的工作体系。为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化,还应着力对员工进行了更完整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在强化寿险专业的同时,扩展学习到产险、寿险、节税、理财;计算机、放贷等专业知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9篇

比宗庆后更不服老的是李嘉诚,这位即将年满85岁的老人在5月25日出席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东大会时,声音沙哑之际才提到“自己想退休”。之前外界一提到“退休”,李嘉诚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未有计划”,又称自己放长假都困难。

一直以来,李嘉诚因其达成交易的非凡能力而在香港被称为“超人”,他也建立起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商业帝国。但“超人”毕竟老了,在李嘉诚首次公开的接班人和财产分配计划中,他宣布长和系的资产会由47岁的长子李泽钜接管,并将全力帮助45岁的次子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按照这一安排,李泽钜将会持有约40%长江实业的股份及应占集团旗下的和记黄埔五成权益,加上35.5%赫斯基能源股权,初步估计李泽钜可获得2,900亿港元的身家。李泽楷则会得到一笔巨额资金,帮助他收购几家相当有规模的公司。

分家之前家族资产是“三分天下”,家族信托的权益分别由李嘉诚、李泽钜、李泽楷各持有1/3,李泽钜名下并无太多私人资产,他也并未入围2012年香港福布斯富豪榜。分家之后家族资产则几乎由李泽钜“一统天下”,其所持家族信托权益增至2/3,涉及总共22家上市公司,这意味着李泽钜将成为华人新首富。

李嘉诚当日公开表示,即便自己明天去旅行两个月,李泽钜的团队都可以应付自如。其实,把长和系交给已担任了十多年长江实业董事总经理及和记黄埔副主席的李泽钜,早已是外界意料之中的事情。

22岁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长实集团工作,25岁即担任长实执行董事,29岁升任长实副总经理,42岁出任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李泽钜可以说拥有近乎完美的职场履历。李泽钜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个“好孩子”。他从小就遵从父愿,踩着父亲给他安排的所有路径小心行事。谦虚本分、低调踏实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

在长和系工作期间,李泽钜主导的几起商业案件也是可圈可点。1999年,李泽钜宣布进军网络,创办网站。当2000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时,高达200倍的超额认购,刷新了香港上市公司的招股成绩。随后,李泽钜更击败精于重组及出售濒临破产企业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成功以38亿港元买入加拿大航空31%的股权。而1996年5月遭到世纪悍匪张子强绑架一案,更是让他确定了家族接班人身份。当时32岁的他在脱险后第二天便如常返回公司上班,丝毫不见慌乱。

长江实业奠基于香港,从房地产起家,业务线遍及港口、电讯、酒店、零售、能源、基建、财务投资、电子商贸、建材、媒体、生命科技等。这家过于庞大的家族集团看起来需要一个中规中矩并且踏实的舵手——不一定要多少创新,保住基业则更为重要。

李嘉诚在李泽钜7岁时就让他旁听董事会决策,与众多退休后仍然忧心忡忡或去世后子女内斗不休的创始人相比,他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培养,使其具备接班的能力。李泽钜正是走上了这条李嘉诚精心铺设的接班大道,一切尽在意料之内。

第10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东北三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全面突破。三省国有企业完成改制9000家左右,改制面达90%以上。通过改革,原国有中小企业国有股基本退出,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国有资本逐步向能源、装备、石化等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中,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过于分散的状况明显改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初步解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灵活处置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近3000户国有企业卸掉了冗员包袱,183万人实施了并轨;向地方政府移交中小学621所,移交率超过95%;完成辅业改制574户,改制面达99.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务493亿元,盘活呆滞资产近200亿元。

四是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普遍提高,与相比,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资产从690.7亿元增加到78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11.7亿元增加到273.4亿元,实现利润从-9.1亿元增加到8.1亿元,上交税金从12亿元增加到27.2亿元。改革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辽宁已改制的55户大型国有企业新增资本金166亿元,规划项目投资额1900亿元,目前已投入837亿元。吉林完成改制的816户工业企业,引进新项目189个,协议金额181.6亿元,已到位140亿元。此外,国有经济的有序退出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还为非国有企业的成长释放出巨大空间,从而加速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几年来共有1145户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了872户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累计注资64亿元,安置就业9.4万人,既减轻了地方政府负担,企业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发展。

东北三省新一轮国企改革,其广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改革过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

中央支持国企改革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增强。这轮国企改革是在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政策性破产、处置历史欠税和不良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增值税转型试点、中央投资倾斜等,这些政策措施既着眼于卸掉历史包袱、化解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矛盾,也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支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可谓对症下药,为改革重组的顺利推进创造了重要条件。

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力度大、工作实。三省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注重科学谋划,建立周密的政策支撑和保障体系;注重突出重点,努力破解主要矛盾和困难;注重立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效推进;注重密切配合,营造改革攻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吉林省确立了“四到位、一基本”的目标,即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开始,用一年多时间,基本完成了攻坚计划确定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现全省完成改制企业3381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8%以上。辽宁省把深化国企改革作为振兴的关键和重要任务,攻坚破难,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90%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并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黑龙江省把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振兴工作的战略突破口,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力度空前,用三年时间完成了3352户企业改制,占应改制企业的97%。

更加注重维护职工权益,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改革之初,三省就制订了多项政策措施,要求改制和产权交易等关键环节做到公开、透明、规范。要求以人为本,从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收入、就业、债权和社保接续等问题入手,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确保改制企业正常经营,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过职工大会(职代会)审议通过。辽宁省坚持“三个保证”原则,即不管投资者是谁,要保证改制企业90%以上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保证改制后职工收入和福利总体水平不降低,保证经营班子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近年来,辽宁省改制企业中93%的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收入增长了47%。吉林省全部改制企业共支付改制成本233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00多万人。黑龙江省多方筹集资金,共支付改制成本270多亿元。三省在如此大范围、如此短时间推进国企改革,没有发生大规模的。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地方政府摆脱了就改革论改革、为改制而改制的做法,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发展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一是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慎重选择合作者,要求合作方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二是鼓励企业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改制,以存量吸引增量投资。三是将企业发展规划、项目和资金投入写入改制方案和协议,并制订防范性条款加以约束。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卸掉了历史包袱,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了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做强做大。

央企重组地方骨干企业成为亮点。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大批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姻,既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也有效维护了装备、能源、矿产等重点产业安全,成为近年来东北三省企业联合重组的靓丽风景线。央企重组地方企业后,普遍兑现承诺,加大投资力度,承担社会责任,多数被重组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兵器工业集团控股华锦后,迅速启动并开工建设46万吨乙烯和500万吨炼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72亿元。吉林炭素被中钢集团重组前每年亏损2亿多元,即扭亏为盈。四平昊华被中国化工集团重组后生产规模扩大了10倍,进入行业前列,企业重组前最高年亏损2亿多元,重组后近三年盈利分别为56万元、560万元和5164万元。中冶科工重组葫芦岛有色金属公司后一次性注入资金20亿元。通用技术集团增资齐二机床,并借助自身的国际经营网络帮助齐二开拓国际市场。中煤集团入主黑龙江煤炭化工公司后,已投入13.2亿元资金,年产25万吨的甲醇项目将在投产。中铝重组东轻后在一年内增资11亿元,并将实施总规模超过50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南航入股辽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后,未来几年将斥资百亿元支持沈阳桃仙机场形成东北亚航空枢纽。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重组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三省国企改革重组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但仍有一些改革遗留问题尚待解决,一些配套政策也未完全落实到位。

(一)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推进不快。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和先后批复了吉林省(长春、四平、白山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首钢庆华工具厂)及铁道部东北铁路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方案。中央财政补助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专项资金9.35亿元。截至10月底,吉林省三个试点城市,共有706户大集体企业,499户完成了改制方案,25.02万转换劳动关系人员中,5.9万人已发放了经济补偿金。辽宁省还只进行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摸底和测算工作。试点工作进展不快在于这项试点是在地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有顾虑,认为改革成本高,难以承担,且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二)退休人员安置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开展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以来,退休职工经济补偿金基本发放到位,养老保险和拖欠工资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改制成本不足,大多数已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仍未解决,老有所医存在很大困难。二是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由于统筹内外项目尚未并轨,很多企业改制后离退休人员仍由改制企业管理,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特别是一些关闭破产企业问题更加突出。

(三)历史欠税尚未彻底解决。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167号),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形成于1997年年底之前的历史欠税予以豁免。随后,各省将企业欠税汇总上报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目前两部门正在办理。如龙煤集团应豁免历史欠税3.9亿元,由于尚未落实,已影响上市。

(四)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方案未定影响股权处置工作。在三省改制企业中,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普遍拥有比例不等的股权,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权处置。调研中黑龙江煤炭化工、北方重工、哈轴等企业都反映,能否处理好“债转股”问题,是企业今后改制重组成功的关键因素。

(五)联合重组困难加大。近几年东北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取得较大成效,但继续推进重组的难度明显加大,特别是跨地区的重组难上加难,主要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同时涉及到干部安置等敏感问题。鞍本重组启动两年多来,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这里面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模式和“分税制”财税体制所带来地方政府间的利益矛盾,企业管理层的人事安排以及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

三、有关政策措施建议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工业经济严重下滑、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下,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之机,采取更加积极、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东北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和振兴成果,为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保障。:

(一)进一步加大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力度。在当前主体企业经营形势发生变化、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大集体职工矛盾更加凸显。国务院已经确定先在东北试点,并要在全国推行,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针对试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支持力度。

(二)借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企业联合重组提供了压力和动力,国家应对危机及时出台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也为企业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借机大力推动东北骨干企业联合重组。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骨干企业整合区域生产能力。在国家层面上推动鞍本钢实质性重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支持吉林亚泰重组东北地区水泥企业;通过装备制造产业基金或投资控股公司等方式,整合沈阳、大连的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依托大连港集团,整合优化辽宁沿海港口能力。二是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继续支持央企与地方企业的重组。

第11篇

一、强化征管抓收入,财政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

*年,全市财政收入在上年高幅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列第16位,增幅列第4位。一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咬定收入目标,自我加压,多管齐下,强化征管。一是强化收入目标责任考核,将收入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各征收单位,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强化收入调度,多次召开收入调度会,切实做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确保收入及时均衡足额入库;三是经常深入到县区和各纳税大户开展调研,了解情况,摸排税源,及时协调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二、统筹兼顾保重点,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

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求,不断强化预算管理,整合各种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8.87亿元,为预算的106.1%,比上年增加6.92亿元,增长31.5%,民生工程、农业、教育、社保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一是加大对重点项目投入,支持经济发展。*年,全市财政支出中支持经济建设方面支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5.2%增加到30%。其中市本级安排拨付池州海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资金、海关大楼等资金1.5亿元,下达拨付一般公路建设资金6026万元,安排市工业投资公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有力支持了开发区加快发展和骨干工业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改善民生促和谐。全年拨付教育支出4.45亿元,为预算的102.7%(由于从*年开始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受此影响各类支出数与上年数均不可比,下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5亿元,为预算的101.2%;医疗卫生支出1.88亿元,为预算的103.3%。同时,市财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落实民生工程资金5.27亿元,确保了二十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实效。

三、深化改革建机制,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取得新进展

一是扎实推进农

村综合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网络全面建立;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和村级规模调整、乡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化解等项工作正积极稳妥向前推进。二是扎实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我局又制定了《池州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暂行办法》,按照《实施方案》和《暂行办法》的要求和规定,加快网络等软硬件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主动上门到单位安装调试软件。目前市级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并轨运行情况正常。三是扎实推进政府采购改革。按照“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加强监管、规范行为、简化手续、方便采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不断拓宽政府采购领域,扩大集中采购规模。全市政府采购预算4.05亿元,实现合同采购额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节约资金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112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2.3%。四是扎实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筹建新的征收管理平台,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选择市政务中心等14个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实行非税收入系统信息化管理,做到了财政、银行和执收(罚)单位之间互联互通。强化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全面启用《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票据》,进一步完善票据“购、领、销”措施,规定医疗票据等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管理,并启用新的监制章。五是扎实推进支出方式改革。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公务用车财政统一保险承保服务商,共节约资金近6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制度。在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鉴定制度。创新市级会议、接待支出管理机制。修订了《池州市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池州市接待工作暂行办法》,同时加强对会议费和接待费的审核。

四、强化管理重监督,财经秩序呈现新面貌

(一)开展资产清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对市直151个单位的资产清查,清查登记行政单位资产总额3.8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16亿元。通过清查,初步摸清了“家底”,为今后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新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机制。一是开展市直部分单位*年财政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工作。通过听介绍、查凭证、核报表,对市教育局、市建委及下属单位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查证核实。二是结合群众来信来访,对老百姓所反映的“万村千乡”工程、铜九铁路征地拆迁补偿等专项资金,进行了重点监管,确保了专款专用。三是会同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年涉企收费和园区建设收费减免情况开展重点检查;对基本建设项目收费情况进行清理,规范基本建设项目收费程序、资金收缴方式,实行“分类受理、一次执收、一费缴清”,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投资环境。四是继续对工程竣工决算开展审查,进一步规范财政基建资金管理。凡财政性资金参与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竣工审查。全年市本级共委托中介机构审查基本建设项目4个,总送审价1957万元,审定金额1584万元,核减373万元,核减率为19.1%。

五、依托资源巧运作,国有资产管理迈出新步伐

一是创新监管体制,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规定》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规定》和《关于在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外部董事制度的规定》等文件。二是创新运作模式,构建多元投资体制。一年多来先后组建了8个公司,其中,站前区投资建设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地勘矿业投资开发公司、机场投资建设公司、工业发展投资公司、港口投资发展公司等6大国有投资建设公司,在实现政府融投资建设工作目标中都较好地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成为站前区建设、教育园区建设、矿业投资与开发、九华山机场建设、岸线资源开发与江口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通过整合、夯实资产,迅速壮大了城市经营投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已达到30亿元。三是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国有资产效能。积极参与市政府主导的有色科威二次重组工作,加强过渡重组期资产监管;稳步推进不良金融资产打包处置工作,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3.76亿元不良金融资产,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尤其是土地和房产,有力支持了企业改制和城市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拓宽渠道搭平台,财政筹资融资创造新业绩

一是提请市政府重新出台了《池州市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创立了初级规模的200万元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办法的出台和基金的创立,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积极政策引导作用。二是积极参与地方商业性银行的组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和争取,徽商银行池州分行、青阳农村合作银行、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于6月6日、9月28日及12月27日顺利开业;东至农村合作银行筹建步伐不断加快,在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摸底工作业已结束,预计*年内开业。三是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到位资金3.3亿元。四是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南京分行开展战略合作,争取该行贷款授信20亿。五是会同市广电局等部门积极争取外国政府项目贷款1500万美元。其中:市广电局引进设备北欧投资银行贷款1000万美元、第二人民医院引进医疗设备以色列贷款500万美元。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近3亿元。七是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万元,为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200%。八是深化银通担保公司改革。投资1000万元参股九华农村商业银行,从而进一步密切了与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关系,拓宽了融资渠道。

七、坚持标准严要求,财政整体形象有了新提升

第12篇

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并

最近,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2014年年度及以后期间的财务报告中按照新《准则》要求对金融工具进行列报。新《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相比修订稿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主要增加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并补充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并规定符合相应条件时,应当将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新增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等章节。

《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最近,财政部邀集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就《会计法》的再次修订进行研讨,此举标志着此次《会计法》的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就本次《会计法》修订,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了基本思路。一是要适应简政放权的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助力。二是要从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重点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计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要在我国会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立法经验。

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

(2014年)

最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4年)》。2014版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包括鉴证业务27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项目149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17项及相关法律法规清单。2014版指导目录的新变化,新增了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业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清单两大部分。鉴证业务新增91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增加了40项,新增的这些业务项目,既包括审计业务,也包括非审计业务;既包括依法已经开展的业务,也包括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的新业务。

港澳人士将可以在

上海自贸区事务所任合伙人

最近,财政部批复同意上海市财政局上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试行办法》。《试行办法》主要就取得中国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上海自贸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条件、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等作出规定,将由上海市择机。与之前的试点政策相比,上海自贸区《试行办法》呈现出两方面新变化:一是将受惠人员范围由香港扩大到港澳会计专业人士,二是允许港澳人士入伙已设立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不再限于新设事务所。

IASB投资实体合并豁免

征求意见稿

最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投资实体――实施合并例外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的修订建议公开征求意见。IASB针对上述两项准则所提出的修改建议旨在澄清投资实体在落实“按公允价值计量子公司而非将其合并”这一要求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修改建议如下:确认豁免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继续适用于本身也是母公司的投资实体的子公司;明确投资实体母公司何时应合并提供投资相关服务的子公司,而非按照公允价值对其加以计量;简化本身并非投资实体、但其联营公司属于投资实体的实体对权益法的应用。

FASB启动会计准则简化项目

作为降低会计准则复杂性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为其工作议程添加了两个短期项目,旨在简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该计划包括为FASB工作议程添加覆盖范围较窄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将其视为机遇,期待项目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实现会计准则的简化。该计划所涉及的项目旨在降低财务报告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提高或确保投资者所得信息的有用性。

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税政新规出台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通知》明确,个人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通知》进一步明确,挂牌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已持股超过1年的,其股息红利所得直接由挂牌公司计算并代扣代缴税款。对截至股权登记日个人持股1年以内(含1年)且尚未转让的,税款分两步代扣代缴。《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执行。

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2号)。《公告》明确,试点纳税人通过其他人,间接为委托人办理货物的国际运输、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出港口、联系安排引航、靠泊、装卸等货物和船舶相关业务手续,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3第一条第(十四)项免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提供上述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向委托人收取的全部服务收入,以及向其他人支付的全部费用,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结算;试点纳税人为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间接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关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公告》明确,纳税人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2.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3.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受票方纳税人取得的符合上述情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公告》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

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从税务登记、征收管理、享受协定待遇及跟踪管理等环节,规范其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设立账簿且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采取核定征收办法;未办理税务登记且未自行申报和未委托人申报的,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包括境内委托方、货代公司等,按次支付运费时扣缴税款。《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78个税号钢材产品取消保税政策

最近,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37号)。《通知》明确,首批对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质量能够满足下游加工企业需要的进口热扎板、冷扎板、窄带钢、棒线材、型材、钢铁丝、电工钢等78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2014年7月3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实际进口的,允许在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以保税的方式开展加工贸易。上述政策措施适用于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2014年7月31日前区内已设立并从事附件所列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暂予以除外。

财政部加强国有金融企业

直接股权投资资产管理

最近,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按照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以协议转让或股权回购方式退出的,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国有金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自行决策,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转让的,遵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通知》自2014年6月6日起30日后施行。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