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资产管理的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ocus on the cause of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mentand social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the result is more and more gratifying, theteachers' level and power is on the rise. However,according to the survey findings, due to the impact of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sets management, its development also appeared a certain degree of hysteresi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asset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munity stakeholders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d on its.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shortcomings of current asset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set management;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高职院校就是一些专科普通全日制的职业性技术院校,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名称和不同专业有着明确的解释和划分。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简称,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院校的数目和规模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兴盛和活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其资源和资产尤为重要,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够确保院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的声誉,能够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加入。现在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大教育机构载体规模和实力也在不断扩大上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内容和环境也日益复杂,因此,强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职能,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院校领导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很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对其资产管理虽然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还是依照原来的管理模式进行。这其实还是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也缺乏对资产管理与学校发展之间的直观了解。这种状况就导致了很多学校资产出现流失、闲置,甚至有可能出现少量挪用状况。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其资产管理内容出现重复、疏漏状况,而且有些管理内容有多人负责,而某些管理内容却没人处理,如学校资产废弃旧物、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等等,这种状况导致了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学校资产管理的紊乱和不科学。
第三,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有不少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合适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者对于一些管理内容没有明确设定其管理步骤和流程,或者是没有细化到每一步,这就使得很多管理内容无法迅速、及时的进行。而且也没有实施一定的责任管理机制和效益管理机制,这同样给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四,部分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都是非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这些管理者普遍缺乏一定的全局观,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不高,而且其采取的管理方法还处于一种静态管理状态。与此同时,学校也很少开展或进行一些资产管理的岗前培训活动,大多都是边上岗、边学习,这样很不利于学校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和最大效益化。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下面文章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希望能够起到参考辅助之效。
(一)加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与理解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施和主导主要是依赖于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因此,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效能,就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的重点关注和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及师生的全力配合、支持。在现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环境中,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加强学校领导和师生们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与理解,要采取宣传和教育的措施,让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都了解资产管理与学校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要让他们认识资产管理的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从主观上来推动资产管理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全面发挥他们资产管理的潜意识功能,进而有利于学校资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二)科学划分高职院校资产
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内容多而杂,要想做好其资产管理工作,也要对资产的性质和内容进行科学的划分。也就是要根据学校资产的属性、用途、效益等等来进行划分种类,如非经营性资产、潜力资产、效益性资产、固定资产等等。划分好后,就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归类管理。学校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性质的资产进行不同目标的管理,如学校就可以积极探索一些潜力资产如何尽快、充分、长期发挥其效益,如何全力激发非效益型资产向着效益性转变等等。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可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发展管理方案,使得学校资产能够确保其正常工作进行的同时,其他资产也能够发生效益。
(三)优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机制和模式
优化学校资产结构后,也要配套优化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对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其现有的资产管理优势,全面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流程。在构建相关模式时,要注意确保所有资产管理都有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管理,使得资产管理的责任、权利以及效益三方面得到统一,这样有利于激发管理者的管理潜能。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需要多部门进行配合的管理机构和内容,也要建立一个相关的政策规定,使得每个阶段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条例来进行,使得学校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工作都能够彼此配合,相互促进和制约,这样有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条理化。
(四)强化高职院校资产监督审计和效益责任管理
在优化学校资产结构,完善其管理机制后,为了防止发生院校资产流失或挪用等不良状况,也要相应强化资产管理的监督审计职能,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奖惩机制,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并控制学校资产管理中出现主观或客观的渎职和工作失误状况。也就是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审计监督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学校各项经费支出,要定时检查学校资产和设备状况,审核学校财务报告。对此学校可以外请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来进行检查,建立科学的资产效益责任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并对资产的监督、投资、收益、处理等等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健康和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整合学校资产,实现学校资产的科学控制、合理投资和高效回收等等功能。如果学校出现了一些资产管理者违规现象,也必须要依条例来进行惩罚,要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够使得学校所有人员都全力配合,才能使得学校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机制能够政策实施,才能够使得学校资产的效益能够最大化。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时开展资产管理的培训活动,提升学校资产管理水平和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国大力提倡并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板块,必须要跟上形势,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意识,提高高职院校上下对其资产管理的重视和认识,并不断改进完善其资产管理体系,丰富其资产管理方法,然后以教育目标为工作重心,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强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能力,使得每个高职院校都能够有一套适用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化、市场规范管理化以及健康法制化的发展步伐加快。
参考文献
[1]黄朝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2013(29).
[2]刘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推动办学效益提升——浅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J].学园:教育科研,2012(6).
[3]黄继超.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4]魏平峰.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11(7).
[5]王芳,李敏.谈谈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J].消费电子,2013(2).
引 子
在未来3年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成熟以及ERP等信息系统的普及,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预计,大型企业尤其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将逐步明显,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快速成长,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5%。与此同时,在财政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呈现大规模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0%,2008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4亿元。
2006年5月底,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公布的《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为了配合《办法》的实施,财政部首先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政府需求带动和企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资产管理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资产管理信息化已处于成长阶段,2006年将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拐点,“十一五”期间,资产管理信息化将逐步进入成熟阶段。
公务市场需求旺盛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存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财政部2002年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118299.2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占41361.4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超过30406.1亿元,约占25.7%,比去年增加4242.6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6.2%。2005年1月,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司长李林池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举办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研讨会”上也指出“几年来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非常薄弱,流失几乎存在于各个环节”。
与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滞后,不论是从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从细节上的具体操作层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如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最后是资产流失严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为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从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计划经济基本框架下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初步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第二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时期,从1993年到2002年11月十六大召开。在这一时期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深入到政府内部的两重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等问题;第三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国家所有,分级行使出资人产权”时期,改革进一步深入到政府内部的产权划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宣布,“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2006年5月底,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公布的《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发生三个转变:第一是管理对象的转变:从固定资产管理向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转变;第二是管理周期的转变:从单一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转变;第三是管理目的的转变:从固定资产基本管理和查询逐步向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
新公布的《办法》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取得卓越的进步。资产管理办法从之前单一的财务核算到现在的资产动态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据计世资讯预测,在《办法》的推动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2007年将达到2亿元。2006~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呈现大规模增长。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主要由国内的软件厂商所占据。虽然国外厂商具有技术优势,但由于其受本土化因素的制约,以及对我国国情不了解,因此很难进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厂商主要有:金算盘、用友政务、久其、盛祺、山东国子、浪潮、新中大等。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金算盘、新中大、用友政务等厂商为首的资产管理软件第一阵营。
金算盘、用友政务是较早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SAM)的软件厂商,在其原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之上,其产品(eAM)具有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想和模块,而且以上企业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作为较早涉及该领域的资产管理软件厂商,金算盘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相对其他厂商而言,金算盘采取的产品路线和其他厂商有很大差异。其他厂商目前采取的是项目运作制,以项目带产品。金算盘主要以通用产品的模式进入市场。
盛祺2001年开始涉足资产管理软件,其目标客户就是做当地行政事业机构的资产管理,并创造了“海南”模式等案例,在华南地区有一定的竞争力。山东国子在教育行业的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其与当地高校和政府广泛合作,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Gsoft)是依据现代公共财政管理先进思想,以“金财工程”的建设标准为要求,以财政改革的方向为指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实施经验而开发的先进管理软件。系统设计立足于大财政管理,为财政部门提供从日常办公到业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解决方案。
此外,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Gsoft)以“金财工程”的建设标准为要求,以财政改革的方向为指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实施经验而开发的先进管理软件。系统设计立足于大财政管理,为财政部门提供从日常办公到业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解决方案。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自1999年率先在国内推出后,新中大公共财政管理软件已先后成功应用于全国数千家各级财政用户,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政府需求的刺激将给国内资产管理软件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估计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资产管理信息化将进入成熟阶段,软件厂商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企业市场成长迅速
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与设备维护领域的应用大致分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简单的电子表格应用程序,记录设备台账和设备缺陷以及对设备缺陷的处理;第二阶段,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不仅包括设备台账,还覆盖了工单管理,通过生成工单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同时还包括维修人员派遣管理以及备品备件的库存和采购管理。这时期的应用系统被称为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或CAMMS(Computer Aid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第三阶段,不仅包括了CMMS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融合了设备管理领域的最新管理理论,如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nagement),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实现了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管理。同时还借鉴了ERP系统中对库存、采购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这时期的应用系统被称为EAM。所以,EAM是信息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两个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ERP和EAM适合的客户类型不同,在ERP中加入简单的EAM功能即可满足其原有客户群的需要,而在EAM中加入部分ERP功能,则可以让资产密集型用户不再需要ERP系统。EAM和ERP的互补性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在一个企业中,ERP给出了要在某一时间开动某一设备从事某项生产加工活动,并且适时调遣来了相应的操作人员、必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必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到了规定的时刻,这台设备能否如期正常启动、投入工作,这就是EAM的事情了。EAM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保证设备资产处于高可用性状态。与ERP系统相比,EAM涉及部门较少(设备管理部门为主)、牵涉流程简单(设备的维护、备品备件的采购与库存等)、投资规模较小、实施周期较短、投资回报较快的特点。
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以资产、设备台账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
未来3年,随着ERP等信息系统的普及,大型企业尤其是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逐步明显,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快速成长。据计世资讯预测,2009年,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
值得提及的是,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厂商主要为外资厂商。其管理思想成熟,产品功能强大,符合大型企业的资产管理需求。目前,企业资产管理领域的主要厂商有:SAP、Oracle、MRO、Datestream(已被INFO收购)、金算盘、用友IFS、海顿新科技术有限公司、浪潮、新中大等。
在企业资产管理(EAM)软件领域,厂商已经形成了两个梯队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以MRO、海顿新科、SAP、Oracle等管理软件厂商为代表的阵容,他们能提供全面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和产品,其综合竞争力最强。第二梯队是以用友、金蝶、金算盘、新中大等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为代表的以项目为依托的的厂商,他们的特点是自己本身并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软件产品,资产管理软件一般作为项目中的一个模块为客户提供服务,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从市场占有情况看,海顿最为国内资产软件厂商的代表,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其产品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对这个行业的规则的理解相当透彻。海顿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下属各科研单位、分公司以及各大油田保持紧密的合作,在最前沿了解石油行业各项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由于对行业的充分了解,海顿提供的资产管理软件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与外资软件厂商竞争的国内软件厂商,海顿新科又逐步涉足到化工、电力等资产密集型行业。
资产管理软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市场成熟度和国家政策。目前,我国企业经历了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阶段,但是ERP的普及时代并还没有到来。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前端信息化建设的完成,企业资产管理的需求将浮出水面,将成为企业在ERP平台基础之上的又一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当然,某些特定的行业可能只需要EAM软件就可以完成企业资产、资源的管理,比如电力行业。此外,市场成熟度是影响资产管理软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国外软件厂商(如CA、MRO等)从事资产管理系统开发要早一些,它们在20世纪末进入中国,并已经培育了一定的市场。国内一些厂商,也已经将目光盯在了资产管理上,并表现出显著的行业特点。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资产管理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在政府需求的带动下,整个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将迎来新的。
图1 2006年中国资产管理软件市场分布情况
图2 2006~2009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图3 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应用现状
链接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软件包括企业资产管理(EAM)、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SAM)软件以及IT资产管理(ITAM)软件。财务软件偏重于资产的类别和价值管理,资产管理软件除了反映类别和价值外,还要反映各项资产的使用人及其变动、存放地点及其变动、内部调拨和盘点过程、品种规格、数量、技术参数等方面的信息,是对资产进行全方位动态管理的专业软件。
EAM(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目前关于EAM概念的定义有不少,虽然各有区别,但其核心对象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即从EAM字面直接理解可体会得到:针对企业资产进行的管理,而管理核心内容是企业资产(主要对象是企业设备)使用过程的维护、维修管理,核心目标是设备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效益及投资回报率。
在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互结合之前,首先要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以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要同样作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控制点加以重视。首先要注意到,资产管理的资金来源是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而后,行政单位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资产管理,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资产利用效率,为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了便利,使更多的资金可以用到其他的职能上。资产管理是对预算管理的完善与延伸,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之中就可以节约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他事项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也是我国行政单位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方面要做好预算管理,确保其科学合理,符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让行政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关注,让资产管理更多的发挥其作用,让预算管理更加宽裕,也使行政单位能够更好的对自身财务情况进行处理。但是从根本上还是要加强行政单位的监督与管理,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目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预算编制所依据的资产配置标准
没有资产配置标准,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就不能落到实处。对于任何行政单位来说,都需要一个固定的标准化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如人均办公用房及基本办公设备的配备,不同技术和职级人员的专用和通用设备的配置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分配上显得无序,各个部门和各层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分配准则随意更改,或者固定资产分配不合实际情况,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展开,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二)缺乏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体制
在很多的行政单位管理之中,对于财务管理上存在着的错误观念、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掌握明确的方法、最后导致资产的财务处理的有关方面运用不当或者资产的浪费等问题,造成了财务处理上的损失,也使固定资产不能得到充分运用,降低了行政单位运行的效率。
(三)缺乏科学的资产绩效管理制度
在过往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依靠上级的拨 款来购进,也因此就不重视对固定资产报废与购进的审批和核查,对于固定资产作何用途和利用效率更是缺乏管理。各行政单位在购进新固定资产时积极活跃,但是购进的资产却得不到正确的应用,最后固定资产要么被闲置,要么被低价出租,又或者被草草报废,形成了对资产的浪费。而财务预算工作对于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也常常不够重视,不能对行政单位的资产情况作出正确规划。
三、如何做好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一)完善和健全资产配置标准
如前所述,资产配置标准是行政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规则,因此就需要一个固定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随着时代的前进,我国政府部门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各个行政单位也需依照这些规定,与时俱进,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同时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资产管理实际需要,配合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科学合理的制定并逐步完善与部门预算相适应的财务制度,为实现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完善预算管理的规范
为了使预算管理过程得到加强,那就必须要对预算决策的过程进行改进,让预算更加适合实际情况。就要在预算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固定资产的管理因素,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预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让预算听证决策程序落到实处,让决策获得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预算使用过程中,对于各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剩余价值制定表格,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情况加强管理,确保固定资产能得到充分的使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行政单位要制定使用与管理的规定,从而有效的增加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无谓的资产购入。对于固定资产的需求,尽量考虑库存的固定资产是否能够满足需要,而后再进行购入。对于一些只是短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考虑租赁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第一步是要对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如电脑,以及设备等进行审查和表格设计,然后再对各个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核查,对于有所损坏的加以记录并评估是否可以购进新资产来代替,最后在每年的预算制定过程中对这些资产是否需要维修和购进进行判断。
(三)做好行政单位资产存量的核查工作
对于行政单位的现存固定资产需要定时进行核查并加以登记,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基础,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核查与情况记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就能够有所把握。同时对于现存资产的核查也能帮助行政单位更好的对固定资产来进行规划,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后,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核查也能帮助对行政单位预算使用效率的核查。行政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要对自身的资产情况了然于心,这样预算管理才有所依据,对预算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四)加强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时代正处在不断的进步中,新技术新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单位工作的效率,而推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则能够有效的让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要具备综合性,使其能够包括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让资产信息能够更好的流通,因此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和维护中要更多的提供时效性强的信息。最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与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才能为行政单位发挥其作用。对于资产使用和预算的制定工作来说,资产信息当然是越贴近现实越好,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也正是为资产处理决策工作提高更具备时效性的参考要素。所以,资产管理系统也要更准确的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为行政单位各个部门的行动和决策提供帮助。资产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对资产管理的要求;也是行政单位提升自身能力,对工作方法和财务规章进行改革的能力进步与提升。
(五)建立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摘要通过学习《高级会计实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使笔者更加充分理解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体制、原则、配置、使用处置等内容。充分认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现实中的意义。现结合实际情况,谈一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思路。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一、如何界定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国家产生以来资产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就是指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国有经济资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明确指出:本法所称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包括拨款、接受馈赠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三是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二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三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四、实际管理情况
(1)集中精力,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登记,摸清了我区现有国有资产情况,增强了各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意识,进而推动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机制。为促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制度。一是要以财务决算统计数据为基础,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有关费用开支情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标准;二是要加快预算支出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与费用定额管理制度。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浪费;三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切实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苦乐不均、大量闲置或出租出借等问题。
(3)建立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了最资产的数据。另外通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资产利用率。
(4)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和占用权确认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资产年报、产权年检等管理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做到家底清晰、动态管理。
(5)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部门协同联动,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做重要补充。对经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单位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登记。以便核查,否则不予采购。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路
1.继续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应尽快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律责任制度,明确单位的责任,规范单位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和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监督。再次,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资产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购建、配置、使用、划拨、转让等处置,都要按制度规定加强监管,进行组织、控制、服务、协训、审核和报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建立公正、公开的资产转让机制。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要做到:第一,公正评估。第二,公开转让。第三,公开拍卖。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减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
3.加强对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理财的本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要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关键词:学校;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83-02
一、学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教研和学生管理上,对资产的管理却相对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轻后勤、重金钱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现象。此次资产的清核工作,从对清核的重视程度来看,一些单位领导意识相当淡薄,教育主管单位召开的动员布置会,要求分管领导与经办人员参加,但从分管领导到位情况来看,却不够理想。20家单位,分管领导到位3人,到位率为15%,除个别单位只来具体经办人员外其余都为总务主任之类的单位中层。从清核结果的报废金额来看,尽管要求单位一学期一清理,做到及时报废与入帐,但个别单位仍旧有大量的报废资产,金额达100多万,且年限较长,有的为10年左右。
2.资产帐实不符,难以对号入座。由于缺少必要的内控制度,又疏于对资产的日常管理,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固定资产存在帐实不符现象。该报废的没及时报废(如资产的自然损耗),该入帐的没及时入帐(如捐赠的资产);或缺乏一些必要的登记管理制度,使资产去向不明。从此次资产的清核来看,对于清理出来的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中有些缺乏对应的资产帐,难以对号入座。因为根据财政规定,要报废或报损的固定资产必须提供相应的固定资产入帐时的原始凭证和帐页,好多单位除了近几年可提供外,以前年度却难以找到相应的原始凭证和帐页。
3.缺乏专职的资产管理员或即使有其素质也不高。有的学校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一直未设专职的资产管理员,将资产管理的职能分解到其他部门的人员兼带(总务处或办公室);有的学校安排年龄大、综合能力差、文化层次低的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而在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却又难以胜任。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舟山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了软件管理,采用网络版。资产的购置、登记、报废和出租等都在软件中完成,在网络中审批。对于此次的资产清核工作,这些素质较低的资产管理员对于如何全面摸清家底、准确统计资产盈亏和实行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等就感到比较吃力,而那些身兼多职的管理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清核工作的按时保质完成,更不利于学校资产的管理。
4.存在着一定的老大难资产。一些新建的学校房屋虽已交付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验收通过而不能竣工决算,导致一些资产虽已使用多年,但总是无法入帐。同时,随着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深入,一些撤并学校的闲置资产问题也相对暴露出来,缺乏专人管理、缺乏专人落实处置办理。从此次清核来看,个别学校房屋虽已交付使用了10年,但在学校资产帐面上反映房屋与建筑物的金额却是个零,更不用说“二证”。面对这些房产问题,虽已清核过几次,却只能一直往下拖。即新的资产不能及时入帐,原有资产不能及时处置,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更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加强学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落实各种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学校应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不成一纸空文。主要制度为:一是建立资产购置、验收登记、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出租出借等专项制度。学校资产的购置在年度内必须按批准的计划和预算办理,并进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资产的验收登记应由采购人、保管人、验收人等签字验收,严把质量关;资产的使用维护应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资产的使用效益;资产的处置应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办理,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相关部门与岗位人员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资产管理与监督责任体系。要明确校长、财务部门、总务部门、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职责,防止相互推诿。三是建立定期清查与盘点制度。要组织人员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工作,一般为一学期重点清查,一学年全面清查,同时也可在学期内进行不定期地清查与盘点,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2.加强领导和队伍的建设。作为单位的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校的资产管理有赖于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单位的领导是方向舵。舵心不准,后面的队伍就会偏离。特别是要彻底纠正“重教学轻后勤”、“重金钱轻物质”、“重购置轻管理”等的错误认识,要牢固树立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针对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综合能力差的特点,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抽出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培训,培训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像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一样把培训纳入年度计划,以提高他们资产管理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学校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
3.专项清理解决老大难问题。一些老大难问题总不能一直拖下去让下一位继任者来解决吧,要化大力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项清理解决。因此,作为单位领导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对已投入使用但未通过竣工验收的房屋,单位领导应及时向主管单位汇报,要求责成建设单位立即完成,再由学校及时做证,并及时入好资产帐;对已撤并、改造的学校,要收集好相关的原始资料,通过主管部门协调做好各部门的工作,及时做好产权的转移和改变等处置工作,落实专人管理,防止“抛荒”、“真空”等而引起国有资产的损失。
4.强化资产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发挥资产信息管理软件的作用,通过资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变动等动态,做到动态监管。单位资产管理员要及时录入本单位资产的新增、报废、出租与出借等资产的情况,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内部流动情况,及时校对自己的资产帐与财务帐中的资产。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实时掌控下属单位资产的预算、购置、处置、使用和清核等准确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强化资产的预算管理、实行科学地绩效评价和优化资产配置等提供决策支持。
(一)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予以重视,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不必要的浪费等情况屡屡皆是。比如在资产的购置上,许多企业都会经常出现事前监控差、预算编制随意、资源浪费等情况,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既没有提前进行规划决策分析,也没能很好地明确采购的责任人,造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效率低下。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各行其是,尤其是在管理部门将资产交付使用部门后,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明显欠缺,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现象,随意报废和重新购置等资源浪费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日常对固定资产使用上,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无法落实,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无法明确职责分工;又如固定资产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管理工作无从落实等。
二、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看,固定资产管理强调资产增加、减少等变化形式,包括:购建和移交、借用和租赁、闲置和停用、报废和清理等。从静态的角度看,主要指固定资产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包括:固定资产编号,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相关报表等。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加强固定资产购建与验收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预算管理制,企业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进行预算,并采用相关指标予以考核,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强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计划、编制预算,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使固定资产投资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必须严格办理验收,可由多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认真履行实物数量核对、所附备件检查、设备性能察看、价格核查等职责。
(二)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即由企业财务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区分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进行归口管理,企业的各相应职能部门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再按各项固定资产使用的具体单位,由各级使用班组和个人负责日常保管和使用,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以便做到层层负责,落实到位,强化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保证有效利用。
(三)坚持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盘点工作是确保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应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定期对实物进行盘点、清查,确保账实相符,避免资产流失。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账实核对上,而是要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的逐项核查。通过盘点确认固定资产实物状况,还可据此准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落实责任人和原因,按规定报批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管理人员相应地调整固定资产的卡片记录。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验收、分配、使用、处置等制度,处理好清产核资,记录清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各种形式,促进闲置固定资产保值、增效,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总体质量。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不同考评指标,针对固定资产卡片的一致性、资产增减变化记录的及时性、资产盘点的周期性等,对相关指标进行考评,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即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电视和互联网,现在正在步入第七次信息革命,即“互联网+”。信息革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各行各业,给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未来领军人物的基地,对于社会所发生的变革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召力,然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域还尚未被应用,新建本科院校尤如此[1]。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大多是从专升本或校际合并而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或单机版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下[2]。随着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进固定资产管理中,优势明显,越来越为高校所推崇备至。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目前学界关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研究,观点大体一致,主要是认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网络系统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如肖喜明、刘辉等认为所谓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重新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固定资产,改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等[1]。宋庆宝、张博、张时瑞等认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固定资产从申请、审批、购置、领取、验收、使用、调配到报废等整个周期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时动态[2]。范俊麟认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学校现有的校园网,建立学校统一的资产数据库,全校数据集中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校内的各个部门均可通过校园网页查阅全校资产的相关信息[3]。陈文相认为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资产管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是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手段的重要内容[4]。综上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固定资产从申购、建账、使用、调拨到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实时和动态控制的过程。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病
(一)管理松散,责任缺失
目前在高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从上到下都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领导不重视的问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二级学院和机关部处的资产管理员基本上是由新进人员担任或兼任,他们普遍缺乏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甚了解。在管理实践中,甚至还有些二级资产管理员拒绝办理固定资产入库工作,供应商为了迅速回流资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办理入库工作,因不熟悉入库流程,往往到处碰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二)倚重宏观,忽视微观
固定资产的宏观管理是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大局,包括政策制度的制定、对外沟通协调以及对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固定资产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固定资产的微观管理是指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执行国家、省(市)及学校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接受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由于受“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管理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管理层面,微观管理较少涉及甚至没有,例如固定资产的建账入库工作。许多院校此项工作都是由学校的资产管理员来完成,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的资产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真正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束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拓性发展,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也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羁绊和束缚。
(三)资产实时监控乏力
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的获取变得困难重重。高校为了获取固定资产的准确信息,都会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核查工作,然而当资产核查工作结束后,往往许多资产的信息又发生了变更,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就无法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这使得固定资产清查核查工作变得不具实质意义,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最终将影响学校的最高决策,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互联网没有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上至学校的决策层,下至二级学院、机关部处和普通教职员工都无法浏览学校的固定资产信息和个人名下的资产,由此所带来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不利于固定资产微观管理的开展,无法调动二级学院及机关部处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方面,不利于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在院际间的调拨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第三方面,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固定资产信息不甚了解,会影响学校的有关决策,容易造成盲目采购现象,滋生铺张浪费之风,这与当下所提倡的“节约型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五)账实难以核对
固定资产账与价值账分离管理,在实务中经常产生对账难的尴尬局面。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各有一套独立的管理系统,而两者在固定资产的界定上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固定资产账与价值账不相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一般都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因此对账难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三、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全员参与,宏微兼顾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各级资产管理员可以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在互联网上便捷地完成固定资产从申购、建账、使用、调拨到报废等一系列的操作,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省了在多部门间周旋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这彻底打破了以往均由校级资产管理员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操作流程的管理窘境,从管理技术上实现了管理的合理分工,使得各级资产管理员都可以各司其职。全员都能够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资产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利于厘清责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随意性,降低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各级资产管理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宏微兼顾,创造资产管理全校一盘棋的新局面。
(二)加强内部控制,掌握实时数据
在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学校的资产管理员计划通过资产核查来了解资产的实时信息,但往往事与愿违[4]。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掌握固定资产数据的实时动态。学校的资产管理员通过下放一定的管理权限给二级资产管理员,例如修改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管理员等信息,二级资产管理员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对发生变更的固定资产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而学校的资产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跟踪资产的变更操作,实时掌握资产动态,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
(三)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共享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极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共享。人人都能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查询资产信息,了解资产动态,与资产信息零距离接触,从而搭建起一座防止资产资源闲置浪费的无形的天然屏障,创造资产资源有效利用的外部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领导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校的资产状况,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做出决策,一则更加使人信服,二则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避免对账尴尬,实现无纸化对账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角色和权限分配管理,各级管理员被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财务也被赋予相应的审核权限,通过阶梯式的递进管理,达到信息化集群衔接的效果,实现固定资产集群管理系统化,从而高效避免账实不相符的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产规模也将迅速增加。实践证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飞速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普遍渗透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高校灸手可热的一款应用工具。事实证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比较起来具有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推行管理创新,促进创新型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快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固定资产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小燕 单位:龙岩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喜明,刘辉.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2):105-108.
[2]宋庆宝,张博,张时瑞.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J].农业网络信息,2013(9):69-70.
演进与变迁
大约在5年前,资产管理还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畴以内。
当时,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跟踪企业的物理资产,包括硬件及部分软件的配置情况、使用者归属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简单的机械化操作或纯手工方式导入到一个类似Excel表格的资产清单中,以方便用户查看。
那时候,不少主流的网络管理套件通常都具有资产管理模块,而由于此类产品功能单一(实质上就是一个小型数据库),不少企业选择自行开发这样的软件。
应用的低门槛并没能带动资产管理的大众化。
由于缺乏对资产信息的实时追踪、属性标记、多样化展现及变更管理等能力,资产管理一直处在深井之中,与企业业务的隔阂久久不能弥补,这使它长期“游离”于企业IT管理平台的核心以外。
“潮落之后是潮起”。在IT管理方法改进、法规遵从、财务管理、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资产管理迅速从边缘“游向”主流。
如今,资产管理软件的工作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硬件资产信息跟踪,它可以在物理资产库的基础上,集成来自ERP、CRM等应用系统的信息,同时发现和更新合同、许可证、软件计费等与业务相关的资产数据。
除了技术的演进外,资产管理在IT管理领域内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ITIL等最佳实践框架被广泛地运用到IT服务质量控制体系,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支撑IT运营的一个关键组件。
同时,IT架构的调整又给资产管理带来新一轮利好。在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IT管理新核心的地位得以确立后,资产管理与服务管理、配置管理、策略管理一起,成为紧紧包裹CMDB内核的关键模块。
然而,初现的曙光仍不能照彻整个资产管理领域。
对很多企业来说,它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资产发现与跟踪、业务关联等特性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而由于资产管理项目的执行将牵动财务、行政等非IT部门的流程调整,它将比其他项目遭遇更多来自企业固有组织结构的阻力。刚刚跃上潮头的资产管理注定要经历一段艰辛的破冰之旅。
殊途同归
在挣脱传统资产库桎梏的征途中,资产管理技术革新的风云早已几番变幻。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IT资产,实现对IT基础设施复杂和动态信息的实时跟踪,众多软件企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进行领域内的技术创新。
其中,重量级的国际软件巨头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在BMC、CA、惠普最新的系统管理产品架构中,资产管理居于接近核心的显要位置。
以BMC为例,在其著名的实现BSM(业务服务管理)的8条RTV(成就价值之道)路径中,资产管理与发现位居其一。
从RTV的体系结构上看,资产管理与变更管理、能力管理、服务水平管理(SLA)以及服务台构成了一个围绕CMDB的闭环。
产品方面,BMC的Remedy Asset Management承诺在IT资产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跟踪和管理IT资产及其不断变化的配置关系,并且将不同来源的资产信息集成到统一的视图之中。
2006年,惠普软件刷新了OpenView产品架构。
在最新的三层结构中,资产管理被归入IT流程自动化的中间层,成为支撑业务变化管理的技术之一。资产管理的潜在价值一直为惠普所关注。
在2005年,惠普软件更是花费4.25亿美元巨资收购Peregrine,以增强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实力。
据悉,惠普软件针对Peregrine与帮助台、配置管理等对象的整合工作已经启动,Peregrine的资产管理性能将被“消化”到Openview的其他产品之中。
与BMC和惠普相比,CA则强调对资产管理的全面性。
在CA的产品家族中,有5~6个软件具有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包括主打产品Unicenter Asset Management,以及实现软件分发、远程控制、补丁管理、桌面DNA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产品。
四大系统管理软件厂商联手推动的技术革新中,IBM的套路与众不同。
除推出Tivoli License Manager等单品外,IBM在资产管理方面一直没有明显的动作,技术收购和主动的技术储备迟迟没有发生。
不过,IBM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个性化需求特征强烈的应用,IBM更愿意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不同地域的合作伙伴来操作。
目前中联集团等公司基于Tivoli平台开发出面向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服务交付。
在被大公司一致看好的同时,资产管理也成为中小软件企业的掘金良地。
Altiris、蓝代斯克、MRO Software、Novell、Provance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资产管理套件。
相比大公司的产品,这些专用型产品的特点是,通用性和灵活度更强,功能挖掘更加深入,但集成与扩展能力相对薄弱。
虽然方向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无论勾画的技术蓝图如何,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实现对IT资产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
目前,软件对IT资产的控制能力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实时管理企业中有形(PC、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软件等)和无形(租用服务、许可证、服务合同等)的IT资产,很多产品还兼具有和无的资产清单功能,以方便用户针对自身网络情况做出选择。而专门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也已面世。
等待交锋
在资产管理的垂直市场,真正的交锋远未开始。
或许可以这样形容,这个游戏的所有参与者都处在摸索阶段。
最近两年间,各个软件厂商的资产管理套件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其中主要与管理范围和业务关联性相关。资产管理正在为适应新的IT管理框架和SOA这样的新技术进行自我调整。
在等待应用需求“融化”的过程中,软件厂商们更愿意潜心磨砺技术,而不是为“蛋糕的一角”拼个你死我活。
暂时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为了迎接明日之战,软件厂商们都希望早早练就克敌制胜的“绝招儿”。
BMC强调,要通过对清单、存储、展现、请求、处理等环节的串联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资产表达;
蓝代斯克则认为自身的优势在于其产品与不同管理平台或工具的集成能力,以及完整的前端资产信息收集功能;
惠普表示,将通过技术演进把资产管理从混乱、被动(资产跟踪)、主动(费用控制)、服务(流程自动化),最终引向价值(资产优化)阶段。
虽然还没有给出清晰的资产管理路线图,IBM却对这一应用的载体―Tivoli管理平台做出了最大的改变。
2005年,Tivoli告别了原先“臃肿”的架构,新的Tivoli 6.2版本努力尝试塑造“简单易用,界面友好”的新形象。
这是一场未见硝烟却又不断升级的暗战。
虽然格局仍不明朗,但众多软件厂商却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决胜千里的定数。
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与CMDB的关联关系”成了众多厂商共同的着力点。
“资产管理数据最终将汇集到CMDB中,成为数据中心核心信息库的一部分”,这一技术构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软件厂商认为,资产管理套件或模块将为CMDB收集系统的扩展信息,并将精炼后的管理数据“写入”记录着不同信息库间配置和变更关系的CMDB。
因此,资产管理信息库与CMDB间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重叠,也有所差异。而为了让资产信息库中的数据能够更顺畅地流入CMDB,众多软件厂商已经在整体技术策略中考虑了两者的衔接问题。
作为一个扎根资产管理的软件厂商,LANDesk似乎更希望资产管理与CMDB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其他产品,蓝代斯克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前端收集能力,以及能够与不同的CMDB做集成。
特别是在收购了业务流程管理厂商NewRoad后,蓝代斯克开发自己的CMDB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IT的疆界之外,资产管理依然面临融合的问题。
今年刚刚被Infor公司收购的DataStream将自己定义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厂商。
除IT设备外,DataStream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非IT类的生产型资产管理。
一、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为适应论文国有资源和资产使用制度改革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国有资源和资产开发、管理、使用的有效形式,不断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国有资源和资产的范围不够明确,对其有偿使用的性质认识不清,加上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征管措施不力,致使县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的范围还比较小,市场化配置率还比较低,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浪费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有偿使用收入流失隐患较多,收入部门化、福利化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有很多县城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规模也比较大,但人均资源水平比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内部产权关系不清;有的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购置和处置的随意性较大,资产购置重复,苦乐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资产帐务设置不健全,帐外资产存量大,家底不清,缺乏规范管理;有的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工作管理无序,经营不善;资产布局分散,使用效益低下。因此,改革国有资源和资产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进国有资源和资产有度开发、有序利用、有偿使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建立和改善国有资源和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行机制,不仅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需要,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和效率优先原则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稳固政权基础,公平财政分配,推进财政改革,净化市场秩序,提高政府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框架(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效益、优化配置、集约管理、强化监督、责权利相结合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源和资产管理、运营、监督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总体思路本着“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逐步建立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借、用、还”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增强政府投融资实力;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强化统一管理,降低政府债务占财政收入比重,防范国有收益流失和财政风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动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基本原则1、立足现实、改革创新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从我县实际出发,妥善处理老债务,积极探索新思路,创造有特色的政府资源、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管理模式。2、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原则。健全政府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制衡机制,建立政府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界定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职责,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国有资源、资产和投融资的监督和控制,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整合政府可用于投资的货币资金、存量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高效率、低成本筹集建设资金。4、统借统还,风险控制原则。规范政府性融资行为,对利用集中管理的资源、资产和政府信誉取得的建设性资金,实行统借统还,合理控制借款规模;建立稳定的还贷机制,保证政府性资金投入安全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政府信誉。
三、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资源和资产统一管理运营机构,健全集中调配机制政府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国有资源和资产、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执行层。依据国资委决议在县财政(国资)部门具体指导下运营。(二)以集中管理国有资源和资产为依托,构筑政府投融资平台按资产剥离、资本划转的形式,依法注册,具体运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源和资产。把“死资产”变为活资本,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满足政府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三)建立政府投融资审批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成立县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县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和融资平台主县行政事业单位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重点稽查”的理解和操作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安之处。首先过分强调税务稽查的特殊性,忽略了税收管理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如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稽查选案仍存在人为操作的因素(CTAIS系统数据缺乏,选案范围认定设置不到位),在案件的稽查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稽查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把重点稽查简单地理解为检查的频率越高、次数越多越好,导致多次检查、重复检查。再次,在案件的处理方面存在着重稽查、轻处罚,以补代罚的倾向,这不仅使税务稽查走了过场,也容易使相关的纳税人产生侥幸的心理,给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留下后患。以上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税务稽查效率和威力的有效发挥。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和经验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3、强化税收管理功能。由于实行新的征管模式,纳税人自行申报,取消了传统的专管员管户制度,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在全力抓好“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同时,对管理存在片面的理解,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管理弱化的倾向,忽略了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有效监控和对纳税人的正常管理,造成不应有的漏征漏管。这与征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在实行“集中申报、重点稽查”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强化税收管理职能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强化税收的管理功能,确定相关的岗位和人员对税源进行典型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实行有效的税源监控,促进纳税人如实申报,有效减少漏征漏管,防止税款流失,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4、完善机构运行管理机制。用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激发税务干部的工作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税收征管改革有序运行、顺利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深化征管改革必须以人为本,搞好运行机制。要完善用人机制,结合税务机构改革,科学设计岗位,明确各自职责,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最有效地使用人才资源;要完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坚持检查考核,实行有效监督,开展经常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防止以税谋私等违纪问题的发生;要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工作政绩与干部的管理使用和奖惩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完善培训机制,根据征管改革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干部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定出较高的标准,追求培训的效益,不合格的不能上岗,使税务干部基本上都能适应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保证科学的征管程序得以顺畅运行。要负责人为委员,作为政府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和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层
四、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意义(一)促进了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打破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部门格局,有效地解决了国有产权虚置问题一些部门单位一直把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视为自有资产,以为资产产权属部门所有,单位负责人说了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权所有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资产购置盲目化,资产处置随意化”倾向。推行改革之后,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以及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管理,重新确立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使用、收支统管”的管理原则,较好地实现了产权归位,转变了传统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二)摸清了资产“家底”,实现了资产的集约化管理,提高了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改革以前,由于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产权不清,政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家底”不清。实施改革之后,不仅核实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具体数目,还根据现政府的授权,由县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了集约式管理,使政府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宏观调控与优化配置等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为高效使用和合理调剂资产奠定了基础。通过资产权属证明集中到财政部门管理之后,避免了部门单位随意抵押贷款、对外投资及低价处置国有资产等现象,规范了资产处置行为,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三)规范了经营性资产运作,杜绝了“暗箱操作”,增加了非税收入对经营性资产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实行集约管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将经营性资产运作行为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实现了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对资产经营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部门预算管理之后,还有利于铲除行政事业单位滋生腐败的土壤,解决部门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问题,端正党风政风。(四)推进了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拓展了改革内涵,延伸了改革触角通过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相结合,有利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盲目购置资产问题,对提高预算编制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的准确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与收支两条线改革相结合,有利于堵塞收支两条线管理漏洞,推动收支两条线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改革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针对性,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将经营性资产收益及相关支出纳入完全部门预算管理,实现国库集中收付,使部门预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五)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财政管理由单纯的资金管理向资金、资产和财务管理并重过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重钱轻物”、“重使用轻效益”。推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之后,财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资产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把资产入口关和出口关,加强对资产动态管理,促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财政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拓展了财政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 资产清查; 建议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是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
(二)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不完善,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形同虚设,执行中流于形式,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损失严重
长期以来,高校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购置时一次性列入当年支出,使用上不核算成本,学校内又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人们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不同业务部门从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极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二、高等学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的固定资产清查是指对高校内部各单位、企业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核实。通过资产清查,既能摸清“家底”,检查管理水平,又能增强教职员工的管理意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摸清资产“家底”,防止资产流失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经费来源逐渐增多,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种类迅速扩大和增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较以前复杂和艰巨。一方面某些固定资产随时有被占用甚至流失的可能;另一方面新增的固定资产有不验收入账的可能;另外调拨和报废的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每个部门和单位的资产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变化而可能导致账账或账物不一致。只有经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清查,才能摸清资产“家底”,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检查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造成资产的流失和经济损失。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固定资产闲置不用、利用率不高,或者某些非经营性资产私下转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收益为部门或个人所有等等。通过资产清查,就能够发现这些问题,找到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高校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避免闲置浪费,有效配置资源
对于非经营性资产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存在着重复购置、无人开发利用或利用率极低等闲置现象。通过资产清查,了解闲置设备的全部情况,组织合理流动;通过调拨优化资源配置,既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又能避免经费的重复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人是决定管理效率的决定因素,固定资产实行人格化管理,就是强调人的因素和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支持,才能得到加强和发展,各项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和完成。然而,由于工作的侧重点不同,部分教职工对国有资产概念不清楚、对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出现不应有的干扰和言行。通过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清查,许多教职工都亲自参加从宣传动员部署到具体实施清查,直至最后工作总结的整个过程,可以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糊认识,强化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产权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层次和水平。
三、巩固清产核资成果的建议
固定资产清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清产核资工作完成以后,为防止前清后乱,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防止资产再度流失。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防止前清后乱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把清产核资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加以制度化。
1.建立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实行年终抽查与使用部门盘点相结合。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都应选择几个使用部门,进行有目的的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实行重点清查与专项清查相结合。对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相符,解决固定资产闲置,防止资产流失。对如微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空调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或流失。
3.全面清查与分批清查相结合。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虽然效果好但费时费力,不宜也不可能年年进行,视情况可几年开展一次。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按年度分批清查学院和部门等二级管理单位,每年彻底清查四五个单位,几年循环一次。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对其他工作影响不大,清查效果也很好,同时也能巩固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成果。
4.建立离任核查制度。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做到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提高认识是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难到位。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增强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真正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基础工作。学校应加强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堵住固定资产流失的漏洞,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规范固定资产处置行为,严格资产审批手续。凡需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包括产权转让、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均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认真落实
高校要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须认真落实,严格执行不流于形式,使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应当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比较完善的网络系统,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纳入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不仅限于实现对固定资产常规管理,而且可以实现从对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向实时的动态跟踪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变,使资源达到较优化组合、较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高低和责任心强弱,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起关键作用。通过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须注重人员培训与人才建设,鼓励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实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走向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总之,高等学校清产核资暴露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资产清查不是目的,只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种手段。高等学校只有以清产核资为契机,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才能巩固清产核资的成果,彻底堵塞固定资产流失漏洞,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 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努力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预定目标――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3.
[2] 窦永化. 从清产核资谈国有资产的管理[J].现代会计,2005,(2):44-46.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产生了向设备要效益、增加资产回报率的需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成为很多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本文针对石油物探企业的资产管理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的最主要的工具。着眼于石油物探行业资产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就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特征、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的特征
财政部颁发的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这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义。而且,从这一定义中,我们还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征。
1.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
一般情况下,除了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外,资产都具有实物形态,而对于固定资产来说,这一特征则更为明显。例如:固定资产一般表现为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固定资产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将其与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区别开来。
1.2固定资产是指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资产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具体可表现为通过固定资产作用于商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并具体表现为产成品的形式,最终通过销售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把固定资产出租给他人,企业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实现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固定资产,并运用到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特征表明,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出售,从而将其与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区别开来。
1.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
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1年或大于1年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而且最终要将其废弃或重置。这一特征说明,企业为了获得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从而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
1.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
理解这一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把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由于物探公司施工地震队流动性大,特别是近年来为开拓市场,提高公司效益,随着外闯市场队伍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调动、管理人员更换相对频繁,使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物探公司的固定资产(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及土地、房屋等),常常会出现管理观念淡薄、日常监管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内部调拨不及时等薄弱环节,成为物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重c与难点。
3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判断标准不明确,造成固定资产界定模糊
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是在每半年由各物探公司根据生产需要,编制下一年度投资计划,报上级工程公司相关部门,工程公司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投资总需求,结合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根据集团公司总的投资的控制,将投资计划下达给各物探公司。物探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受上级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投资计划限制,不能全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为满足生产需要,地震勘探设备配套的一些小型设施便通过长摊费用科目进行了采购,实物做为长摊资产进行管理,还有一些地震勘探设备配件等是作为材料来核算的。因此,具体到一部整套地震勘探设备,哪些属固定资产、哪些属长摊资产、哪些又是常用材料等不易辨别,这给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及后续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3.2日常监管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清
根据目前财务管理体制,各物探公司大多由计划财务部门管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物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职责分明、互相监督。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地震队伍流动性大,随着各物探公司外闯市场力度的加大,地震勘探设备经常是在一个地区施工一段时间后,会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资产管理人员也因各种原因进行更换。做为公司财务部门,一是只负责固定资产账面的管理,由于与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及时进行调整,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二是由于市场优化、队伍调整及生产急需等原因,地震勘探设备流动后,装备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开具资产调拨单,财务部门没能及时调整资产账里的使用单位。虽然只是在公司内部流动,固定资产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际在各项目、各下级单位的资产却发生了变化,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资产的管理;三是固定资产日常修理、固定资产的大修及更新改造等发生的费用,按新准则的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由于受投资计划限制等原因,固定资产后续各项修理支出,大多进入管理费用,未在固定资产账里做资产价值调整。这样,一方面造成会计当期利润不实,另一方面造成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
3.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虽然各物探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公司在各单位都配备了资产管理人员,但由于物探行业的特殊性,资产管理人员除了公司财务部门和装备管理部门相对稳定,各基层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且更换频繁,致使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岗位责任心不强,这对固定资产管理及利用极为不利,不能使固定资产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4保管、使用制度缺少严谨性
固定资产基本都是使用部门自己保管。在固定资产转移、出租、出售时不严格按有关规范操作,造成监管部门账面财实不符,管理不能连续,甚至会引起纠纷。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检修不及时,使资产老化速度加快,缩短寿命,导致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3.5会计监管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核算简单,有的只设两个反映固定资产增值变动会计科目,从入账开始,直到清理报废,其数据很少有变化,不计提折旧,在此期间缺少对资产连续定期清查。所以,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历史成本,而与实际价值不符。不定期清查造成固定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也不能充分掌握全公司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状态,因此不能对公司各单位在用资产进行合理组合及资源共享,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4石油物探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4.1加强固产档案管理,完善固产管理制度
要定期、不定期、对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养、检修和日常维护运行工作。对技术含量高、价值较高的,如房屋、大型仪器设备和车辆钻机等固定资产,要制定使用操作范围,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以求明确责任。同时,固定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严谨科学的程序,购置固定资产需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市场作出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的最高机构研讨通过后,方能购置。固定资产转移、报废等环节必须及时上报资产管理最高机构并亲自检验,记录在册,方能批复。
4.2强化清产核资,摸清底数统一调配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石油钻井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组织力量,相继对公司地震设备、办公用房、土地、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所有资产都建立了资产卡片,每一项资产都有自己的“户口本”,“户口本”上标有购置年份、使用年份、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原值、折旧、净值、使用单位及大修情况等信息。这样使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掌握公司资产的存量、分布及使用情况。同时也要看到,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员参与、全员动手。物探公司应进一步完善资产清查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各基层各项目要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并定期进行经营理念和资产清查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力量。这样我们才能摸清底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4.3强化统一管理核算,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要与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及时加强沟通及联系,尽量保持工作步调一致,防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脱节。对部门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资产调拨手续。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钻井公司各资产使用单位要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及时登记实行动态管理。2010年以来,随着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2012年7月,集团公司对固定资产模块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模块管理上,增加了装备部门的职能,对资产的增加、调拨、价值变动、报废、报损等业务,都进行了流程控制,资产的各项信息由专人定期维护,代替过去纸质卡片,提高管理效率。
4.4深化管理动态监控,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一是“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由基层单位对每项资产变动及时反馈给上级单位,及时变动资产信息。二是对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及时报修、报损。达到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报废鉴定,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对批复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三是严格考核、责任追究。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任,这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5提高固产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固产监管力度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从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保一压三提升”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通道,培养具有新思维、新意识、新技能和责任心强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有资产管理经验的人和部门进行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这样,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按要求监督其具体使用情况,是否有损害固定资产寿命行为,是否定期维护,使用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要有人定期抽查上报。只有这样,才能更精确掌握固定资产动态,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随着固定资产不断使用,固定资产有形和无形价值的不断减少,但在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一般保持原值不变。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价值差别较大,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只有计提折旧,方能掌握其新旧程度、原值及净值等,使得固定资产损耗得以补偿,这也是我们加强固定资产监管所不可忽视的地方。
对于我们物探企业来讲固定资产,尤其是用于勘探的设备唱着“重头戏”。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总结,对于此类固定资产管理,除了以上的常规管理方法外,还应做到:从专业管理向专业服务与一体管理相结合转变随着勘探市场项目不均衡性日趋加剧,以地震队为单元进行设备管理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生产运作要求。我们物探公司实行了物探仪器专业化管理地震、测量等主要仪器都集中到单位统一管理,各个小队出工前必须到我单位租仪器,出工期间由小队管理,不出工由我们管理。这样,建立和完善了设备“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另外,为强化设备养护,应严格执行“回场检查、强制保养”制度。每一项目施工完毕,小队交回仪器时,应由设备管理工程师或机械师负责检查。在生产期间,也应通过派驻修理工、建立巡回修理组等方法,把维修力量配备到生产一线,提高维修效率。项目收工后,再由各专业化单位对设备进行集中恢复性维修。
固定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储备,是公司实现全年经营目标的硬件,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及利用将对公司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开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坚持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摸清家底,核实存量,才能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产设备。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效益提升,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地震勘探生产,适应“从严管理年”的要求,达到“两保一压三提升”的目的,为公司效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31-02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或者使用的,能够以货币形式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和转变财政职能的要求
(1)它是实行部门预算的基础。现行的部门预算实行的是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资金的分配不尽合理,在此基础上的部门预算也不尽均衡,由此必然会产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而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产的管理工作正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
(2)它是实行政府采购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府采购是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资本性支出,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可以为政府采购提供更详实的依据。
(3)它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客观需要。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和效益评价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出的评价对象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管对象。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客观需要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1.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加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制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迫在眉睫,需要财政部门、资产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通力配合、落实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1.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点是企业占有的经营性资产,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有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入经营性领域,相当多的全额单位将转为差额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效果和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2 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督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管理体制,并努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配置合理、处置规范、动作高效”的管理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统计报告和相关数据资料,有利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科学编制预算。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通过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严格资产配置程序,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资产的公平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2.2 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明晰各类资产账目,严格各项资产的财务核算,如实反映资产存量和结构状况,加强资产的监督管理,使之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2.3 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实物管理是从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对资产实施管理和维护;价值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单位占有、使用资源的规模、数量。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做到账实相符,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发挥国有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3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存在偏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是由财务处(科)监管国有资产,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但兼职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还有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片面理解为就是固定资产,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
3.2 管理体制上存在着缺陷
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2.1 财务处理不及时,账实不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借口财务集中核算,不方便也不愿意了解本单位国有资金的使用情况,主要表现在对国有资金购建的房产未将其形成的价值及数量计入单位的会计账进行核算管理;对已完成竣工决算手续并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及时通知会计核算中心登记入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账面和实物不相符。
3.2.2 资产管理考核制度无章可循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中,针对企业单位的多,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少。即使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也和企业的规定大同小异,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点的规章制度。
3.2.3 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经营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经营,经营的主体应是谁,一直未能确定。而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经营出现政企不分、政资机构不分的现象。
3.2.4 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些单位对资产使用管理没有规章制度,随意性很大,毁坏丢失严重。有些资产形成的时候,除当事人知道以外,别人一般不知道这项资产的存在,尤其是一些个人使用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这些资产很可能随着人员的变动而流失了,一些实用耐用的物品,很大一部分变成私有。这些物品产权归国有,所有权和使用价值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改变。
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4.1 更新观念,创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改“经费”观念为资产观念,树立起资产效益意识,强化资产管理观念。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摆正管钱与管物的关系。另外要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4.2 建立科学合理与规范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控制力度,建立科学合理与规范的国有资产预制制度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
(1)要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强化预算管理是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方式的改革,以限制行政事业资产被挪作他用,也有利于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闲置浪费等问题,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建立科学的资产预算制度,要严肃预算的编制,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各部门对支出总量的不确定性。
(2)要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强化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构建资产与财务管理结合的制度和框架体系,建立财政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体系。其次,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标准,建立财政性资金的核准制度。再次,要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网络系统,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源共享。最后,要尽快完善资产的产权登记、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基础工作。
(3)要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要确立专人管理资产,明确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落实责任。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修保管等日常管理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日常监督工作制度;三是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制度等;四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4.3 提高国有资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所有权的集中化管理。改变目前那种由财政资金拨付到单位后转化为实物资产,该资产则为使用单位终极所有的现状,明确单位只有具有事先与财政(国资)约定好用途的使用权,受托管权,而不拥有其他用途的使用权,更不能拥有所有权,所有权应集中于出资人即各级政府。从根本上消除旧体制下所有权执行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弊端,在制度上硬化所有者对使用者的制约。
(2)使用权的动态化管理。全力打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网,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加强资产实时监控的同时,积极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为部门预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产信息,方便单位的资产统计、报送及管理,开通网上资产审批,网上办理资产处置等业务。
(3)收支的预算化管理。实物资产所有权集中后,资产管理和配置的优化还同财政预算收支分配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转经”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财政应支持使用部门在完成职能的前提下,将闲置的资产通过“非转经”的途径创造为资产收益,这些收益允许单位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于职工的福利外全部进入单位收入预算。第二,各单位在编报支出预算时,在填报占用资产使用权的再确认申报表,财政部门在核实支出项目的合理性的同时,查验各单位的各项用途的资产存量状况,并加以对照,就可以发现某些资产占用量是过多或不足的确切数额。
4.4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
只有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逐步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考核,基本上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
(1)国有资产增长率:国有资产净增加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该指标数值一般应当是越大越好,但并不绝对。如果该指标很大,还要具体分析本年度国有资产是否应当增加或者有无必要。
(2)国有资产使用率:使用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该指标数值一般应当是越大越好,说明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好。
(3)国有资产闲置率:闲置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该指标数值一般应当是越小越好,说明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有资产总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保值增值率大于或等于1,说明该单位国有资产增值或保值;保值增值率小于1,说明该单位国有资产减值。
(5)国有资产流失率:国有资产非正常损失÷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该指标越小越好,说明国有资产流失数额较大;如果情况相反,说明国有资产流失数额较大。
总之,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阿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1).
[2]规范事业资产管理,保障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J].国有资产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