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主体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巩固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升容城实力、活力、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科学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进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实现强县富民、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率团赴浙江学习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和省市有关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激活市场主体、激发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原则要求:紧紧围绕干部转变作风、政府转变职能、创优发展环境,做到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强化服务贯穿始终;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全民干事创业的氛围贯穿始终。
三、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
(一)锤炼勤奋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压力感,强化职能意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干部作风,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中,提高领导水平,培养干部务实、干事的作风。
(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良好运行机制,努力为激活市场主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三)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严格规范对企业的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软环境,增强部门和干部职工服务企业意识,一切围绕企业发展转;结合部门实际,优化法制、政策、信用、人文等方面环境,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四)支持全民创业,激活市场主体。结合单位实际,在帮助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落实项目建设“四捆绑”责任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为全民创业搭建服务平台。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活动从6月初开始,到8月底结束,共三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6月1日至6月15日)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全局“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实施方案。
2、全面动员部署。召开全局领导干部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6月中旬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大讨论活动;6月下旬组织全局科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中读书班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6月底组织参加“如何发展本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专题培训会。
(二)调研整改阶段(6月16日至8月15日)
1、蹲点调研。由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落实结对帮扶、长期联系、跟踪服务的具体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每名领导干部集中一周左右时间,深入一个企业(乡镇、市场、园区),开展蹲点调研,摸清企业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解决诸如建设用地、用工、安全生产、治安等方面,影响企业发展、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推动企业发展、创优发展环境进行认真思考、归纳提炼,提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提高本单位的服务水平。
3、创新举措。对活动领导小组收集整理并移交我单位的调研建议及问题,研究制定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规范执法、创优环境、激活市场主体等方面的过硬措施。
4、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此次活动的成果,建章立制,积极探索建立深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推动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在8月份组织开展“尊企爱企服务月”活动。立足本职,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创优发展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营造“重商安商、尊企爱企”的浓厚氛围。此后,将服务工作纳入正常化、制度化轨道,努力构建月月都是服务月,天天都是服务日的工作格局。
5、公开公示。对本部门出台的硬性措施和长效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布。主要领导在新闻媒体公开承诺,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对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研究并重新公示,直到基层企业满意为止。
(三)接受总结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
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等机关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评议;接受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领导转变作风、解决问题、创新举措、建立长效机制、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情况,进一步改进不足。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动领导小组,局长张四水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师二喜、赵运良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肖瑞芬担任。
文/中施企协课题组
加快政府职能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其基本出发点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力。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无形的手”激发起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政府职能的改革,关键是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建议政府建设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决定》要求转变观念,变行政管理为行业管理,弱化甚至取消资源配置职能,按市场规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一是清理备类资质、资格的政府审批,取消其中有关市场资源配置的内容,如果有些资质、资格本身就是市场资源配置的范畴,可以考虑逐步退出。二是建立市场化的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市场、行业组织、政府三级生产关系调节机制。三是建立建筑产品价格市场调节机制,使建筑产品各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和调节。
加强市场信用制度建设,实现公平竞争
由政府牵头建立建设市场信息平台,政府应首先做到信息公开,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政府的指导下,由行业协会和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制定社会信用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制定市场主体的取费标准和退出机制。
行业协会应起到对会员的自律性管理作用,督促企业遵守信用标准。
培育并建立独立的、市场化的行业信用征信机构和评价架构。征信机构和评价机构同属中介机构,二者是市场关系,被评价对象、征信机构、评价机构不应有任何原始的社会、行政和经济关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现行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在许多方面都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有的需要补充,有的需要细化,还有的需要修改,还要根据改革和市场的需要,尽快建立新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提出修改和建设方案,保证《决定》的正确落实,为新轮的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逐步推行优质优价,避免恶性竞争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在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以前,依据企业的资质、业绩、科技能力以及社会信誉等因素,建立取费等级标准,逐步建立建筑产品市场价格体系,优质优价,合理配置资源,使建设方和承包商利益最大化。
引导企业“走出去”,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当前在我国众多大学生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工院校学生虽然有一技之长,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面临着如何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因此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日益凸显。针对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当代技工生的需要,同时还会给职业指导课的功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职业发展视角下对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进行创新,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培养目标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个性的职业心理倾向出发,初步制定好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及时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调适求职心理,了解就业途径,掌握准备就业、选择就业、获取就业的知识,开展求职技能的基础训练,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三)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知识,开展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创业观,制定创业计划,以达到拓展学生就业途径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技工院校许多职业指导课老师在教学中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使原本就学生对知识学习缺泛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出现了上课老师上面讲,底下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如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建设难于实现。
三、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创新方法
(一)活动教学法内涵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教育性与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法将活动引入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科教学、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教学法为职业指导课教学需要达成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活动教学法创新实例
1.项目活动型
以提出项目活动任务为起点,以学生观察、思辨、交流为主体性活动方式,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
活动步骤:
(1)确定项目活动。在讲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项目活动“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教师下达活动任务书(项目、方法、活动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分小组依据课本学习内容和教师出具的活动任务书制作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表。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计划、活动记录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保证项目活动任务计划的切实可行。
(3)项目活动实施。活动小组赴市人才市场,依据活动计划观察现场工作状况,熟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过程。认识各类职业岗位,寻找本专业对应岗位并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企业对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感受现场氛围,分析本市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就业方针。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作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4)项目活动考核评估。各学习小组依据活动记录表展示活动成果,要点有一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即对劳动力市场主体、客体、过程、规则和就业方针领悟等记载,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现场情况的记录,即对市劳动力市场主要招聘单位、招聘岗位、应聘人数的估算及对本市就业形势分析等记载,三是与招聘单位交流的体验,即交流单位的名单、企业对员工素养和技能的要求和能否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记载。教师对各学习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查、评价、总结,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2.情景体验型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应,并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逐步提升认识,形成正确行为导向,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根基。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六课第二节:面试技巧
活动步骤:
(1)创设体验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小品表演《花落谁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
(2)设计导思问题。由小品表演给出讨论问题,角色阿强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一、第二学习小组讨论),角色小明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第四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你会录用谁?陈述理由(第五、第六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讨论。
(3)交流内心感受。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题目把内心感受写在张贴板上,面试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采用红色、白色张贴板加于区别。小组贴好张贴板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给出老师总结的面试求职技巧与学生的张贴板互补,播放动画《求职五忌》。此步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升华情感。
(4)进行实践检验。依据教师出示面试中最经典的35个问题,由学生扮考官,准备好面试时所要提的问题,其余学生作好准备,并自告奋勇上台体验,教师点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求职面试训练,让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自我体验、自主发展。
3.调查研究型
以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以小组的方式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有效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十二课第二节:做好市场调研
活动步骤:
(1)确立调研主题。依据教材“做好市场调研”,教师挑选本市便于创业的地方优势产业中本校毕业生创业个案,供各调研小组自主确立个体创业经营调研主题,如:关于我校毕业生祝利强创业历程的调研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单位和对象:第一小组调研96届烹饪专业毕业生海宁滋味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军飞,第二小组调研98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第三小组调研04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海宁市鸿耀五金厂总经理祝利强,第四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海宁威豪名仕机动车养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威,第五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淘宝商场店主张静燕,第六小组调研09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海宁皮革城杭州路21号店主顾良琴。各调研小组设计调研报告单(表格式):内容包括调研目的、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设备、员工待遇、产品销售、经营策略、赢利情况和调研启示等,并将调研报告单中需向企业了解的内容设计为具体的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法:询问法。确定调研时间:各调研小组组长主动与调研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调研时间。
(3)开展调查研究。各调研小组依据调研报告单和调研问题下公司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单。过程中注意安全、礼仪、工作方式等。
(4)交流调研成果。各调研小组组长展示本组调查研究成果和感受,教师适当点评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内心感受,提升认识,达成集体调研目标。
四、教学实效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教学法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活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克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如在就业教学案例中学生亲临市劳动力市场,直观感受了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客体、规则,主动探究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就业过程,加深了对市场就业方针的理解;通过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了解了不同职业岗位招聘的具体要求,初步形成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践行,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而活动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通过对学生施加外在的影响,通过内外交流互动起到积极有效的培育作用。如在面试技巧教学案例,安排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并由小品给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展示,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体验中得出一些面试求职的理论知识,而后模拟面试求职,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面试求职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把握、强化面试求职的知识,感悟作为从业者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品格和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学好做人、学会技术,不仅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市场监管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经济户口管理、登记注册、市场巡查、企业年检、案件、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工作环节和领域已逐步推广运用,使市场监管工作日益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执法效能,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市场监管中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对市场监管的重要作用
1、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市场监管模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去年12月23日,吴仪副总理在对工商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为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服务的现代化手段,对于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工商部门的同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局王众孚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网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用。”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2、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市场监管职能的到位。近几年来,随着工商体制、机制、监管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小局大所”的格局的形成,基层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的加大,实施“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建设、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个体经济分层登记和分类监管等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都有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难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创新和突破。
3、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系统内部管理日渐高效、规范、科学、透明,形成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新格局;可以使案件办理流程化。案件处理从发现线索、立案、调查取证、移案、撤案、案件调查终结到案件执行、责令赔偿、结案等可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既规范了办案工作程序和办案行为,也有效地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信息化建设,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4、加快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服务效能。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步完善,12315维权网络系统,网上查询、名称核准、办照、年检,网上互联审批,企业信息实现网上交易、招商引资等无纸化办公方式的变革,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消费者,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在监管方式改革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贫乏。体制改革以后,工商系统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还主要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社会招聘干部和复转军人的基础上,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补充和更新受体制的影响速度缓慢,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商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还跟不上信息时展要求。
2、硬件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部门预算等因素的限制,部份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工商部门缺乏经费,硬件建设工作滞后。
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硬件建设。一是针对各项监管职能的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资源相对闲置,“路多车少”,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已开发利用的软件因是各地区各部门自主研制,系统上下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百花齐放”,“各自为政”,数据资源不能有效的对接共享;三是系统内网络建设还仅限于内部业务网,对外服务网络如12315维权、网上受理、商品准入、企业信用建设等网络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试阶段,与政府网站及税务、金融、质监、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网络建设也仅仅处于构想阶段。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落实组织保障。省、市、县各级工商部门要分别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部署。要加强对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教育,使每一位干部都能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文字处理,而是做好日常工作、强化监管职能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最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认真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把信息化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2、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建设发展离不开专业性技术人才。各级工商部门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宽松优惠的工作和创业环境。二是要立足本单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以及把办公信息自动化能力作为考察(核)干部的硬性指标等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干部队伍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请进来就是请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人才来本单位结合实际授课,提高系统干部操作和运用能力;送出去就是选派系统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与IT企业的合作就是选派系统内既精通业务,又精于程序开发的干部与IT企业共同开发应用软件,以培养系统内能独立进行软件升级、系统维护和数据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实用人才。三是要引进技术人才,以统一招考国家公务员为契机,筑巢引凤,把技术精、责任心强和热爱工商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工商队伍中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努力为新常态下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以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为主线,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紧紧围绕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孝感第三次创业新局面等重大问题,开展学习讨论,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新思维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达到思想观念上有新突破、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业绩上有新提升的目的。
三、总体安排
整个活动按照全社会、全方位、全媒体要求开展大讨论,从3月份开始至10月底结束,重点抓好四项活动。
(一)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图强进位、跨越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心组学习、周四学习日制度不动摇,充分利用论坛讲座、讨论辩论、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市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纲要、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精神,解除思想困惑,明辩工作思路,制定落实措施,坚定发展信心。
1.组织开展一次专题培训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在前一段集中学习、集中宣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干部学讲堂”、“干部网上理论学习平台”、周四学习日,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推动思想解放和学习深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安排全年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将“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列入教学重点,扎实开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真正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引领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认真组织好各级干部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培训活动,扩大学习影响力,增强学习效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2.组织开展一次“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孝感跨越发展”大调研活动。各地各单位按照“开展一次调研、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要求,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一批调研成果,切实转变作风,真切回应群众。(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3.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要以“四看”为标尺(看会不会抢抓机遇、看能不能出色完成任务、看是不是补齐了短板、看有没有争先进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补短板、强功能、促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研讨和讨论辩论,在观念与思想的碰撞中明是非、计得失,切实解决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不作为、不担当、不落实、不创新”等问题。(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4.组织开展一次对标查缺调校大整改活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实践检验思想解放的四条标准为准绳(是不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是不是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是不是争先进位、排名靠前;是不是市场公认、群众满意),紧紧围绕学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这个主题,对标查缺调校。各地各单位要利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采取自我检查剖析、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征求意见电子邮箱等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想一想思想上、行动上、做法上是否符合、适应“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找准抓住制约本地本单位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落实清单,形成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的实施措施及对策,建立健全体现科学性、规律性和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形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常态机制。(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5.组织开展一次成果大展示活动。各地各单位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一批推动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制度成果和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市委将组织开展一次先进典型学习交流活动,集中表彰一批学习效果好、思想认识高、工作业绩优、工作作风硬的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展示一批思想解放的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二)在城乡群众中组织开展“转观念、讲文明、革陋习、树新风”主题讨论活动。紧紧围绕美丽孝感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市民论坛”、“村民论坛”、“道德讲堂”、乡风(社区)文明理事会等平台载体,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村庄(社区)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革除陋习、共建文明。讨论中,要注意与文明卫生城市、文明卫生村镇、文明卫生社区、文明卫生校园、文明卫生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四孝”品牌建设结合起来,与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新一轮“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落细落小落实。要组织群众广泛开展“革除一个坏习惯、提出一条好建议、帮助一个贫困户、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五个一”活动,倡导新风,淳朴民风,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城乡面貌的大改观和群众文明素质的大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农办、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三)在市场主体和企业职工中组织开展以“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各类市场主体要坚持以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有利于员工绩效提升为准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融资渠道、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要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开展大讨论,破除传统型的生产型思维,颠覆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模式,探索建立用户导向型的经营模式和需求驱动型的商业模式。学习讨论中,要结合企业和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好“五项活动”。
1.举办一场“企业家论坛”。围绕结构转型、品牌创新、管理模式等,组织企业家开展理论研讨,开启思想闸门,启发工作思路,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发展路径。
2.组织一次学习参观活动。对标国际国内同类企业,组织企业干部职工参观学习,谈体会、找差距、补短板、定措施。
3.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活动,聚集众智、集中群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解决影响企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4.组织一场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提高技术水平,鼓励创新创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环境。
5.组织评选一批思维方式新、创新意识强、结构转型快、经营效益优、职工激情高、社会评价好的创新型企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相关单位)
(四)组织开展全媒体大宣传活动。各地在抓好大讨论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载体,开辟专栏专题,组织系列报道、跟踪报道、言论评论和在线访谈,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阶段性成果,迅速在全市掀起第五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热潮。
1.市级各新闻媒体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开辟“解放思想大家谈”、“解放思想大家评”专栏专题,推出“金点子征集”、“五大理念在基层”等相关报道,及时宣传大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全面展示大讨论活动中的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反映大讨论活动中呈现出的新精神、新面貌。
2.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开展“我为孝感发展建一言”活动,教育引导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对活动效果进行评议,努力营造全市上下谋发展、抓改革、比贡献、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3.结合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问责力度,促其整改,强化舆论监督。(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察局、各级新闻媒体、各通信企业、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相关单位)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如期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重大举措。各地各单位要按照“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标准更高”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专题辅导、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大讨论活动的深入进行。各地各单位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心思考,厘清思路,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区东部,面积470.8平方公里。作为首都经济大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朝阳区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准人生态环境发展迅速。
(一)市场主体基数大,增速快。朝阳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丰富的投资空间,使得各个层次的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截至2010年5月,朝阳区市场主体已达25.38万户,占全市总量的17.8%,居全市各区县之首。随之而来的是全区市场准入登记需求的飞速增长,2010年1-5月,新设立市场主体2.18万户,占全市总量的17.9%,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内资主体新增注册资本(金)220亿元,同比增长27.1%。
(二)利用外资比重大,外资企业聚集。朝阳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人驻。截至2010年5月,全区实有外资经济主体1.94万户,同比增长4.6%,外资实有户数占全市总量的46.6%。外资主体经营行业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第三产业。
(三)高端行业发展迅猛,区域经济特点突出。2009年,全区新增金融机构50家,投资性公司5家,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朝阳区新设公司,九歌艺术品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相继人驻。随着北京CBD东扩、电子城等功能区的发展壮大,现代商务服务、国际金融、传媒等高端行业发展迅猛。按产业结构划分,朝阳区市场主体第三产业比重已达94.1%。
二、市场准入环节对朝阳区投资环境优化的影响
随着市场投资意愿的不断提升,市场准入登记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工商朝阳分局共受理企业各类登记注册申请6.31万户,同比2008年增长19%,同比2007年的增长32%。其中,受理企业开业2.32万户,同比2008年增长18%,同比2007年增长27%;受理企业变更3.76万户,同比2008年增长28%,同比2007年增长55%:受理企业注销申请2235户, 同比2008年下降46%,同比2007年下降56%。2010年1-5月,工商朝阳分局共受理企业各类登记注册申请3.3万户,同比增长24.7%,增幅明显,上半年各类申请受理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652户,相当于一个受理高峰月的工作量。其中,上半年企业变更申请同比增幅最大,达30.3%。如此巨大的市场准人登记需求。使得朝阳区投资环境的优化速度与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受硬件设施限制,登记注册接待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朝阳工商登记注册服务大厅承担着全区绝大多数内、外资企业的市场准人工作。2010年1-5月,该大厅工作日均接待近3000人次,受场所面积、窗口数量等因素制约,登记业务咨询、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发放、登记行政费用缴纳票据打印、营业执照领取等业务窗口均出现滞留现象,办公秩序及投资环境的不足已初现端倪。过去几年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多次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要求改进。随着市场主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工商局对内、外资企业登记管辖权的调整,工商登记大厅面临的压力更加严峻。
(二)干部人数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登记服务需求。分局登记科目前共有干部职工63名,但与市场准人登记量每年2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比,干部的工作量仍大幅攀升。登记科深挖自身潜力,增加工作强度。大厅受理窗口从15个增开到19个,预约量从每天280个逐步增至530个,除每日延长工作时间外,每月还要利用休息日加班受理预约申请,但上述措施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登记服务需求。
(三)市场准入相关政策措施繁多,造成申请人和行政部门的行政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市场准人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较多,部门和政府规章、司法和行政解释等又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等特点,使得市场准人申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随着投资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申请人对登记机关执行法律、法规的透明度要求也愈来愈高。多种社会因素相互影响,使得市场准入登记的办理过程往往伴随着反复咨询、修改、补充材料的现象,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办事成本均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投资环境的优化与发展。
三、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投资环境品质
2010年以来,朝阳分局本着“为投资人营造科学、便捷、高效的市场准人生态环境”的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市场准入登记注册的各项服务措施,积极为企业落户朝阳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一)深入推进登记注册现场办理的“五化”建设,切实提高市场准入服务的效率、水平与品质。进一步推进“登记政策公开化、受理核准规范化、绩效考核标准化、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发展制度化”“五化”建设,切实提高准人工作效率,力争利用3年左右时间将登记预约时间稳定在3个工作日之内,实现尽快协助申请人完成登记注册行政申请的目标。
1 科学管理干部队伍,以服务为导向提高工作效能。在正式工作人员无法大幅增编、辖区登记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平台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加强干部使命教育。坚持不懈地倡导以“甘当主力、甘当苦力”为核心的工商职业价值观,牢固树立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首都群众生活为宗旨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登记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在施行“受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发“登记业务绩效统计系统”,根据工作人员每天接待的业务类型、接待数量、复杂程度、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对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定,实现科学考核评价,推动干部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2 进一步优化登记服务大厅环境,提升投资服务品质。分局针对现有工商登记注册服务大厅办公秩序及投资环境状况不佳的问题,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促公安出入境办事大厅和工商登记大厅的分离,缓解当前人流、车流集中等问题:二是全力争取区政府支持,选址在北京CBD内交通便利、车位充足之处建立朝阳区第二(王商登记注册)服务大厅,同时,建议在区第二服务大厅内设置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服务窗口,以方便企业一次性完成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全套市场准人手续。三是开展邮寄营业执照服务,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工商登记注册服务大厅的人流压力。
3 强化调查研究,梳理登记流程,
不断寻求改善准人流程的有效途径。对登记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实地考察登记受理与银行收费窗口、分析历年登记工作数据、座谈走访、研究相关法规等方式,查找市场准人机制的问题症结,提出改善流程、提高效率的有效建议。如预约周期较长、申请材料准备不足导致多次往返等问题,可以在分局范围内通过制度建设、人员科学配置及增加行政指导渠道等途径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在全市范围乃至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例如营业执照样式种类繁多等制约登记流程优化的重要因素。对此,分局通过调研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出台统一规范的《营业执照管理办法》,实现营业执照“统一依据、统一管理、统一样式”的建议,并根据工作实践设计了以“三个统一”为原则的营业执照样本。有效地确立营业执照的统一性、严肃性与权威性,提高公众认知度,同时也为
(二)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登记注册全程远程服务,拓展市场准入行政服务的空间和渠道。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准人需求,仅提供现场受理服务已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与传统模式相比,以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在线行政指导、行政许可申请提交及审查等功能的远程服务,具备高效便民、流程规范、沟通顺畅、数据有效利用等优势:一是完备的基础数据采集功能。登记注册网上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指导申请人填写所申报企业的基础信息,规范并简化了登记申请表格的准备过程。二是简便的行政申请提交功能。申请人不再受时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随时随地可通过互联网向登记机关快捷、安全地提交全部登记申请材料。三是全面的行政申请审查功能。通过功能的完善以及系统规则的设置,工作人员可及时、准确地对申请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并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基础数据向“金网”系统的直接导人。四是及时的在线行政指导功能。在线行政指导功能可对申请人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在线解答。此外,还可开设网络公共课堂,提高相关业务知识的整体普及效果。
为满足投资者日益增加的便捷化行政需求,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服务的品质,登记机关对远程登记服务进行了不懈探索:2008年,市工商系统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办理营业执照的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与企业主体登记数据的网上预审:2009年,朝阳分局推出了“登记注册自助咨询系统”,依托互联网就登记流程向申请人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2010年。按照市局的整体工作部署,分局将“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的研发作为重点工作,力争在提高现场行政许可办理效率、完善已有网上登记系统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付费、双向邮寄证照等全新服务。实现企业登记事宜全程办理的“远程零接触服务”模式,为最终达到降低投资者与登记机关行政成本、规避廉政风险、提高行政效率等工作目标先行先试。“远程零接触服务”将由以下功能性环节构成:
1 “登记注册自助咨询系统”及“市场准入登记注册业务在线咨询系统”。通过网上自助咨询、互动咨询以及“网络公共课堂”等方式帮助投资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获取涉及企业类型种类、名称申请规则、住所产权要求、经营范围规范表述、前置许可项目设定、注册资本(金)额度、投资者与高管人员责任等登记注册申请所必备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办事人员了解企业登记注册的申请流程及所需材料明细,达到全面推进市场准入行政指导的工作目的。
2 “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名称预先核准及主体登记的基础数据采集环节)。通过“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引导申请人规范填写电子数据表格,完成基础数据采集过程――网上审核人员校验、核对申请人提交的电子数据。
3 “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文件图像的上传和审核环节)。基础数据审查通过后,系统将引导申请人通过网络上传准备完全的自备页材料电子图像(包括:照片粘贴页、身份证复印件粘贴页、亲笔签字页、住所证明页与验资报告等),网上审核人员运用“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模式审查申请人上传的电子图像。
4 多样化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提交方式。对于已通过基础数据与电子图像审查的登记申请材料,登记机关为其提供现场提交办理与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办理等多种渠道。申请人只需与中国邮政EMS快递部门签署相应的委托协议,即可通过寄递方式将与经审查通过的电子数据一致的纸质登记注册申请材料送达至企业登记机关。
5 多种途径的登记行政费用收取方式。申请人在行政许可申请被准予后,可通过银行窗口现场缴费方式缴纳相关的登记注册行政费用,也可以通过在登记窗口现场利用POS刷卡机刷卡或远程网上支付等方式缴纳登记注册行政费用。
6 人性化营业证照打印模式。营业证照打印系统通过对营业证照领取时限以及行政许可费用缴纳状态的自动确认,激活证照打印程序,根据企业基本信息与打印指令自动打印相应的营业证照。
品牌战略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整体品牌是由各个企业品牌凝聚而成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障企业的利润?品牌价值就是最有效的投资回报。
闽台注重品牌合作
与闽商有着深厚渊源的台商,近年来不断加大来闽投资的频率与力度。对于此种情况,福建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荣誉会长贾锡太认为,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的闽商品牌,应该紧紧把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良好机遇,打造“品牌经济”。
“台资企业、台资入股的合资企业,在品牌经营运作方面有着一些很好的例子,值得学习。”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高峰会现场说,从“海西”到“海峡”,可以为福建企业打造品牌经济时的视野转换带来莫大的启迪,海西企业可以更多地从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角度来定位发展战略,共塑海峡杰出品牌。
茅于轼还表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处于竞争市场中的多方实现共赢成为可能,而不再仅仅是博弈各方的收益。一方收益必然意味另一方损失,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应该抛弃“零和博弈”的思想,步入非“零和博弈”时代。
“在市场竞争中,品牌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会长解艾兰在会上向与会者介绍了多个中国企业品牌成功走向国际的案例,并得出结论,是否有品牌的企业,其价值也相去甚远,这就是拉菲葡萄酒的一个空瓶子也能卖到将近3000元人民币的原因。
有与会来宾还表示,品牌文化体现着生产者对产品的态度;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则是信用的物化,包括了服务、后勤、物流等一系列的保障。海峡两岸的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将可以共同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打好“品牌战略”牌,实现共赢。
福建企业谋品牌效益
在公众青睐品牌、消费者认牌购物的时代,如何建设品牌,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在高峰会上,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以拥有发达制造业的泉州市为例,向与会者分析了福建企业如何依靠创建商标品牌来提高效益。
近年来,泉州市政府把商标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以百万巨资重奖知名商标企业,推动商标战略的实施。据了解,泉州商标注册总量、国际商标注册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截止2009年底,全市著名商标企业数虽然占全市企业总数不足1%,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接近20%,成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商标品牌已成为泉州的一张烫金“名片”。几年来,商标品牌的带动效应日益突显,在推动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有关部门在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中指出,品牌优势突出是“泉州模式”的特色内核之一。
借鉴“晋江经验”
“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在创牌领域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也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经验。据晋江市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晋江市的注册商标数和中国驰名商标数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与第二名相比,这两项数据的差距正在拉大。
“晋江在创牌领域持续领先,首先是得益于晋江民营企业的商标注册与创牌的热情,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商标观念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加速提升。”保育钧表示,其次是资金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现金奖励100万元,对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新注册商标的企业给予经费补贴。此外,设立“商标品牌建设保护专项基金”,每年拨专款50~100万元,用于服务商标品牌发展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目前,晋江市已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000多万元。
同志们:
刚才边听边思考,也是有感而发,简要地讲几句。首先,我想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茶产业发展的伟大成就而自豪。这个伟大成就,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就是“三个三分之一”: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就是逐步确立了生态绿茶第一县的地位。茶产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既有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有关部门的引导作用在里面,但更重要、更关键的还是我们的茶业合作社、茶农、茶商,用自己的辛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个伟大成就,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当然很重要的,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各方面的集思广益,离不开各方面的献计出力,尤其是县政协在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今天的专题协商会就组织策划得很好。
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我想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正视风险,防范风险。办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并不因为我们忽视它、轻视它,风险就会从我们的视野里、从我们的生存环境当中消失。越是忽视风险、轻视风险,最终风险不断累积,就会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科学对待茶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平地摔好汉”是因为没有看到风险。因此,首先要正视风险。正视风险就有一个对风险怎样认识的问题?比如,风险有大、有小,但这也是辩证的,你忽视它、轻视它,小风险会累积成大风险。又如,风险有一般性的风险、也有结构性的风险,我们经常讲的鸡蛋不能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要防范结构性风险。包括刚才讲的,夏茶少采一点、淘汰一些过时的茶叶品种等等,实际上也是为了防范结构性风险。但作为决策者来说,我们更要提防的是系统性风险,一旦这种风险发生了,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最初就是美国房地产贷款过度的金融创新引起的,它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如果说我们茶产业会有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它很有可能会成为茶产业发展系统性风险的源头。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茶产业的质量安全,它最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其次,正视风险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科学防范风险。一方面,科学防范风险,必须对风险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这次政协组织这个专题协商会好在哪里?我觉得,好就好在它是在对茶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政协把今天这个协商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为推进茶产业科学发展超前谋划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就是系统防范,茶叶质量安全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系统性防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系统性防范风险可以从三方面落实:一是从构成茶产业系统的各个主体上入手。茶产业不仅是一个产业链,它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有很多的主体。比如说,政府是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把茶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来培育,政府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值得好好研究,搞市场经济不是说有市场主体就行了,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由市场去解决,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上,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茶叶合作社和茶农也是很重要的主体,在茶叶质量安全的问题上,茶农的觉醒首先取决于茶叶合作社的觉醒,所以我们要抓茶叶合作社,通过产业化、基地化带动一家一户的茶农。再比如,茶叶协会也是重要的主体,茶叶协会不仅在茶产业发展中要起一个产业协调、市场中介和自律的作用,而且很重要的在弘扬茶文化上也要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要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内涵,离开了质量品质也就没有茶文化了。再比如说茶叶市场这个主体,茶叶市场虽然只是一个交易场所,但这个交易场所很重要,如何把好市场准入关,很重要的要看我们的茶叶市场。此外,茶产业发展中还有广大茶技员等主体,这些主体的作用怎样才能发挥好,需要深入研究。二是从构成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入手。茶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大的方面讲,无非是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从茶叶品质、安全来讲,重点是源头控制和终端控制,源头控制就是要强化统防统治,强化可追溯性;终端控制就是要加强茶叶品质安全的监测。我很赞成为了确保茶叶品质必须“关门打狗”这个思路,与其让人家查出来,不如我们自己查出来;与其让市场惩罚我们,不如我们切切实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在终端控制上查得严一点不过份,也应该加大查处力度。三是从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入手。党委政府推动茶产业发展,更要研究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比如茶产业的土地流转怎么来推进,用些什么激励手段。再比如统防统治怎样推进,也要研究机制问题,刚才有的同志发言提出力争三年内统防统治达到40%,我觉得这个要求还是低了点,至少也要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第二句话:研究规律,遵循规律。规律也是一个客观存在,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我们的茶产业就能可持续性发展;不讲规律、违背规律,最终必然是自己断了自己的路。我看,作为党委政府推动茶产业科学发展,最重要的规律有两个:一是生产规律和生态规律的有机统一。这个有机统一怎么来实现?要用科学来引导,不仅要制定生产技术规范,非常重要的是还必须把技术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这个更为关键。比如刚才的调研报告里就茶产业质量安全讲得很多,我们也能理解,但是群众能不能理解、茶农能不能理解,这才是最关键的,可能有很多茶农看了调研报告还理解不了。所以,很重要的是要把技术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比如,能不能找几个人,包括找几个老茶农,按照新的生产技术规范,编一些新的茶事谚语,又好听又好懂又好记,真正能够引导农民规范化、科学化生产。还有一方面,就是茶产业的因地制宜要落实到因土制宜上,要研究土壤,要测土施肥、平衡施肥。二是心理心态规律和利益协调规律的有机统一。做任何事情,从根本上讲都是需要人去发挥作用,是人就有自己的心理心态,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如果我们推进工作不注重研究这些规律,可能最后就会事倍功半。那么,心理心态规律和利益协调规律怎么有机统一?关键是用政策来引导,核心是茶产业补贴怎么贴、考核奖惩怎么奖怎么惩,这些都要用政策来统一。
第三句话:热爱土地,善待土地。“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说的是哲学家对土地的认识。还有诗人的语言,比如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作为广大农民、广大茶农,他们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精耕细作与土地打交道,实实在在地爱着这片土地。但是,热爱土地有一个怎么“爱”的问题。热爱但不能溺爱,比如说把施肥等同于热爱,这就不行,施肥不是越多越好。现在,就有不少农民还是觉得肥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刚才政协调研组的发言讲得就很好,科学合理施肥,能促进茶树生长形成高产框架,能提高茶叶生物产量构成的新梢长度、百芽重和芽头密度等要素,能协调茶型加工的可塑性,等等。反之,如果过量使用了叶面肥、催芽剂以及其他化肥农药,就会导致青叶闻起来不香,甚至破坏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复、不可逆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热爱土地,更要善待土地,要科学经营土地,科学培育地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淄博市 中小企业 人大立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24-02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大量出现,并随着市场制度的日益完善,其在内部管理、竞争力、服务民生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最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营商环境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本篇调研报告立足山东省淄博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提炼和总结淄博地区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角度探索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淄博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淄博市作为山东省发展较快的地区,经济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优质的中小企业。从近年来发展速度和质量来看,淄博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一)中小企业占淄博市经济总量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淄博市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8万家,占淄博市注册企业的83.5%,注册资金高达1205亿元,占比达到83.5%。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4万家,注册资金52.4亿元。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2630亿元,占淄博市GDP的63.5%。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比超过了85%。
(二)中小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2015年,中小企业实际缴纳税收超过350亿元,占淄博市税收收入74%。吸纳就业人数164万人,占淄博市就业人数的84.4%。中小企业为城镇居民收入提供12630元,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部分支柱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实现税收持续增加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淄博市中小企业开始形成产业集群,以期获得规模效应,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有2000余家,拥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新材料、精细化工、物流、电子电器等新型产业集群50余个。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1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4个。各类集群内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淄博市中小企业总量的30%。
(四)地方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扶持
淄博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和技术革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淄博市当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目前,淄博市成立了淄博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政府联系中小企业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是主管部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中心立足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线下服务移植到线上,打造虚拟服务平台,并且尽可能将辖区内的企业加盟到中心,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全过程的服务网络格局。目前,中心拥有加盟中介服务商100余家,建立了 6000多家企业组成的中小企业数据库、100多名社会团体专家组成的专家资源库,实现了信息流的畅通互通,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二、淄博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而营商环境的构建与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作为资源的支配者和调动者,只有通过高效的行政审批才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但是长期以来,理应由政府承担的良性营商环境的构建却略显不足和滞后。在大量实践调研基础上,梳理出当前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行政审批职权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与市场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政府职能过于宽泛,几乎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管了许多本不该管,也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比如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企业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效率过低。这一点在中小企业登记注册时表现得最为突出,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办理各类手续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成立的最大障碍。对政府而言,这种事无巨细的管理范围,必然影响了行政效能的提高,也影响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政府还存在一些喧e夺主、越俎代庖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政府职责划分不够科学,审批权限和管理边界不明确,导致政府和市场权限有所混淆。
(二)对企业融资审批过于严格
企业融资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从大量实践看,中小企业无论是通过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非常有限,有数据显示不到25%。换言之,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政策和审批流程,更多是针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有更好的还款能力和信誉度。银行在融资时更多考量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从整体社会效益上考量。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即便是获得了预期融资,也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三)行政审批改革成效不显著
完善的制度在政府行政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我国有着长期的封建社会时期,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时至今日,这种人治的观念演化为、形式主义,这与我国制度文化的缺失有着重要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选择权。但是依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没能有效巩固制度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实际中,便是中小企业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对地方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所忌惮,不能够以完全独立的角色去参加完全的市场竞争。
三、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对策
政府行政能力是一个宽泛化的概念,具有非常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还应该创新行政方式方法,提高实际效能。具体到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科学定位,推进简政放权
行政事项审批和改革就是将原有的权限转交给其他银行或机构,交给市场以更大的自治权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我国推行依法治国重大治理方略的题中之义。淄博市相关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该从自身职责定位出发,尝试将可以有市场自主调节的审批事项移交给市场,并且对保留的事项进行整合和集中办理,比如在企业注册过程中,可以将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办公,推行“一站式办理”,这样可以使办理人员首先集中办理事项,这一方法已经在上海、北京等简政放权先行区得以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在更多范围和领域推行。
同时,简政放权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推进审批流程的合并、简化,改变原来的部门繁多、机构重叠、程序烦琐、责任不清等现状,使整个程序简化,将不必要的程序逐步清理,划清彼此的审批界线。从更加长远角度看,要始终围绕“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幅砍削行政审批环节,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给予中小企业发展以更大的自由和灵活空间,政府则更多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责。
(二)服务民生,深化阳光政务
新形势下,想要实现政府改革的持续深入,不仅需要内部驱动力,更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和制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推行“阳光政务”。“阳光政府”可以极大地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对不恰当的收益、不合理的开支、有失公允的政策、低效率的资源使用状况等情况都会接受公众的评判,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倒逼政府部门积极实现自我革新,促使政府把“压力”转化成推进改革、提高效能的动力。比如淄博市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行“电视问政”,让普通民众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企业服务、企业管理、行业整顿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问询。这种做法,不仅让行政审批制度落到了实处,也能激发公民参政、问政的意识,对推进阳光政务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找准症结,拓宽融资渠道
淄博市地方政府应该将调整商业银行和政府关系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第一要务,将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摆在首位,引导商业银行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和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三位一体的国有企业,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贷款部,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服务对象;在审批权限、资格、程序和审批周期等方面,作出有别于传统贷款标准的规定,更加考量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地方政府担保中小企业的制度,发挥好协调和担保的作用;建立区域信用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鼓励小型和中型的企业自发形成相互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
四、结语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鼓励,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和获得感。从长远角度看,这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必然途径。当然,也应该看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体系性工程,不仅需要在审批改革过程中对融资、担保、放权等事项的合理安排,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并最终实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许可,王瑛.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07).
关键词 瓜菜菌;生产现状;发展建议;山东莘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99-01
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4 个乡镇、1 154个行政村、104万人,总面积1 416 km2,耕地面积8.6万hm2。
近年来,按照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莘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1116”工程,坚持“南部乡镇抓突破、北部乡镇抓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全县特色农业,尤其是特色瓜菜菌生产稳步提高,整体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53万hm2,拥有日光温室26万座、大中小拱棚1.27万hm2、食用菌栽培面积700万m2。全县蔬菜总产逾480万t,总产值逾95亿元,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以上,其色瓜菜菌产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实现了增产又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1]。
莘县是农业大县、蔬菜大县,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有176个蔬菜品种通过农业部、省农业厅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性标志认证。莘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国务院评为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
1 莘县瓜菜菌生产现状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莘县各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蔬菜特色种植模式,全县主要特色蔬菜分布情况如下:①以燕店、河店、魏庄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香瓜、甜瓜种植区,面积近6 666.67 hm2。春季主要种植有黄皮、白皮、网纹等香瓜、甜瓜,秋季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近几年大拱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发展。②以董杜庄、俎店、妹冢等乡镇为主的绿色西瓜种植区,面积逾4 000 hm2。主要种植有京欣、鲁青等品种,种植模式以西瓜套种豆角为主,以大拱棚栽培为主[2]。③以十八里铺、莘州、燕塔、张鲁为主的芸豆、黄瓜、西葫等无公害蔬菜种植区,面积逾6 666.67 hm2。品种齐全,种植模式多样,以日光温室、大拱棚栽培为主。④以张寨、王庄集、燕店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韭菜种植区,面积逾1 333.33 hm2,以拱棚栽培为主。⑤以朝城、徐庄、古城等乡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区,品种有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香菇等,栽培面积逾700万m2。⑥以莘亭、河店等乡镇为主的葱蒜种植基地,这2个乡镇街道有多年的葱蒜种植习惯,均为露地栽培,面积逾666.67 hm2。⑦以王庄集、张寨为主的无公害山药种植基地,面积逾333.33 hm2,均为露地栽培。
2 莘县瓜菜菌发展建议
2.1 建设一批特色农业高端基地
按照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原则,每年抓一批,连续抓几年,在全县初步建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框架。要求设施瓜菜基地面积13.33 hm2以上,食用菌基地面积6.67 hm2以上,布局科学合理,水电路配套齐全,设施标准较高,种植品种模式统一,经营管理市场主体明确,产供销一体化,坚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推行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
2.2 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需要,努力实现物流配送业、菌菇栽培基质生产加工业、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包装物生产加工业、农业设施建造业、农业科技劳务服务业六业并举,拉动莘县农业产业全面提升。
2.3 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组织样板
结合推动合作化a业基地建设、品牌申报认证、开展产销对接等,动员一部分村庄开展与龙头企业、销售大户、机关(团体)的产销对接,依靠“合作引领型”方式,通过新建、改建基地或对现有的种植片区进行整合,由村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区域内所有种植户参加,运作规范的农民种植合作社。
2.4 加强瓜菜菌的“三品”认证工作
随着莘县瓜菜菌面积的不断扩大,应该引导全县农民加强品牌建设,加快瓜菜菌等农副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进程。虽然目前已有170余个瓜菜菌品种通过了“三品”认证,但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国家、省、市等各级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后瓜菜菌进入超市、市场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没有“三品”认证的农副产品很难进入更高层次的市场和超市。同时,莘县“三品”认证工作和先进县市存在很大差距,已远远不能满足莘县瓜菜菌生产的需求。因此,加强瓜菜菌“三品”认证工作刻不容缓[3]。
2.5 加快瓜菜菌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莘县连续召开了5届国际瓜菜节,扩大了莘县瓜菜菌生产的国际化影响,但莘县瓜菜菌生产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依然十分缓慢[4]。必须加快与国际蔬菜市场接轨才能更好地促进莘县瓜菜菌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近几年莘县特色蔬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1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利用2年时间建设3万个高效集约蔬菜温室的发展目标,全县瓜菜菌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特色及规模化生产模式的蓬勃发展为莘县瓜菜菌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参考文献
[1] 王洪山,杜伟伟,闫学锋.示范推广高端农业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生产:莘县发展绿色蔬菜生产主要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6(9):32-33.
[2] 郝忠杰,靳学斌.关于“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泰山学院学报,2016(5):12-1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teaor”为你整理了这篇定点扶贫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定点扶贫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为指导河沿村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财政支持扶贫工作顺利推进,2020年2月至5月,河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了“一抓双促大走访”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孔店乡河沿村位于大通区东南高塘湖沿岸,属于三市交界地带。全村耕地面积4437亩,水面180亩,共有9个自然庄,521户,1661人,其中党员32人(含驻村工作队成员)。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45人。该村地势低洼,道路交通薄弱,基础设施薄弱。汛期和涝年水面上涨,浸没耕地,造成村民搬迁,收成变化无常,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经济社会日益空心化。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仅有集体水塘出租收入0.4万元/年。2017年以来着力拓展集体收入渠道,新建光伏发电站、标准化大棚等,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2019年分别为0,0,0.4万,11.9万,18.1万,50.7万。2020年利用扶贫资金建设阳光大棚用于出租农户新增20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2.7万。
附:2014年——2019年村集体收入明细表
年份
收入组成
金 额(万元)
2014
无
2015
无
2016
资产出租
0.4
2017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
7.9
2018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18.1
2019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50.7
2020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82.7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孔店乡河沿村农业产业结构还是以传统种植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资本注入不足,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二是农业发展特色亮点不“多”,近年来,河沿村相继发展出草莓、稻虾共养等特色农产品,但是整体规划、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三是农业技术应用不“广”,在大力推行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背景下,河沿村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应用覆盖面窄;四是农村人才配备不“强”,村居带头人缺少农业发展思维,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专技人才匮乏,严重阻碍农业工作发展步伐。另外,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巨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促进河沿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建议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厘清底数。对各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股权认定、确权颁证,可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从而获取稳定的集体收入,各村居可确定一定比例的集体股,其余部分根据实际决定是否分红。二是开发资源。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对部分目标土地进行招拍挂,争取条件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破解被征地农民生活无保障、村集体经济难持续的困难局面。三是创新形式。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大户开展合作,利用龙头带动作用,引领村集发展物料供应、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多种经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四是招商引资。针对地理位置优越、和谐稳定的村组,在符合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中小企业、现代集贸中心、连锁超市等新业态,以集体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参股经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加快多元产业发展
一是探索增收致富机制。坚持村集体经营为主导,实行村营市场化运作,适当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提高旅游发展层次;以村民自愿为前提,鼓励全民参与,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选举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村民学校”,积极开展集体产业经营培训,转变村民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热情;创新集体产权收益机制,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鼓励村民以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形式参股,同时为贫户家庭留取一定比例股份,带动村民集体致富。
二是抓功能聚合,高标建设田园综合体。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打造集农业、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项目,不断开拓新型业态模式,做强做优。积极引进有意向企业来村投资。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河沿村沿湖生态园、稻虾共生、生态养殖品牌基础和优势,按照园区化设计、产业化布局思路,精细规划功能区,突出设计农耕文化体验区、综合果园区、农家乐等,不断完善硬件基础配套,打造三产融合支撑点。
三是抓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8年河沿村被大通区列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村,建成后,河沿村将通过清产核资,把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完成后将采用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生产、经营技术,多方筹集财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总结先进村项目经验,继续加大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兴建智慧温室大棚,引进数字控制技术,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控制病虫害、提高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节肥增收效果。
四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改进考核机制。精简考核指标,根据当前工作计划抓重点考核,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工资发放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二是加强针对性培训。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提升发展动力和信心。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同时,积极培养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对带头人进行荣誉和物质奖励,并向上级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打造农村转型发展的样板。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局的安排部署,我局自2月中旬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准备动员、学习调研两个阶段。我局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科发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局学习实践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三讲一谈一考试”,营造了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办“五个平台”,保证了学习宣传落实到位。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广开纳谏之门,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3篇。通过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统筹工作,发挥职能,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全局干部对这次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持续改进服务 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支持和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五)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营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合伙企业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完成了首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积极帮助辖区企业拓展出资方式,解决融资难题,完成**区首件股权出质登记及**区首件以债权转股权增资登记。
(七)全面落实工商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落实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上述人员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其就业。截止6月,凭《再就业优惠证》办理个体工商户享受优惠政策139户,减免登记费3197元。
(八)开展商标服务进企业,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科所联动,主动深入到成都西航食品有限公司、成都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成都市富森木业工贸有限公司、成都温鸭子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企业策划和推进品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顺利完成成都市将军碑建筑模板有限公司图形商品商标、成都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狮子楼”服务商标的成都市著名商标到期复审认定工作。积极引导帮扶我区的成都市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上半年,我区新申请认定省、市著名商标5件(其中,省著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3件)。
三、强化行政职能比较优势 全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十)直销企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有新突破。积极建立健全线索发现、日常监管、处置应急、部门协调、教育预警、责任追究等打击传销新机制,坚持打防并举的工作态势,建设和谐平安成都。3月,我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新鸿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以“打击传销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创建“无传销社区”座谈会。
(十一)商标行政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加大对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以及区域内名优企业、知名商品、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区域性的联合维权、打假扶优工作。确保知名商品、名优企业健康发展。查处相关案件1件,罚没入库金额1万元。
(十二)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清吊”工作相关培训,为“清吊”工作提供法律指导,解决吊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保证了我局营业执照清理吊销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创新监督管理方式 务实支持搞活市场流通 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落实城镇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容貌整治。一是规范市场硬件设施,统一设计了菜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标识系统。二是规范整治市场及商品经营者行为,在提升菜市场软件上下功夫,实行“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预先赔偿制度等19项市场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以属地管理为基础,落实市场巡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市场经营户“经济户口”管理等措施,严把商品进货关、严把商品价格关、严把商品促销关、严把经营场所安全关。四是增强服务理念,加大服务。进一步简化工商办事环节和工作流程,与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以传真或电话的方式,直接进行工作信息反馈,主动上门为市场经营户办理发放执照。
(十五)认真开展“清吊”工作。自年初始,积极按照市局规定开展清理吊销未年检企业营业执照的相关工作,共计完成应检企业3895户,发函3901户。
(十六)加强广告市场监管,开展广告内容监测。先后开展了2009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5.12”大地震一周年等专项户外广告检查活动。积极实施对重点行业及重点商品广告行为的动态监管,对省、市局下放的11户媒介经营单位主动联系和走访,同时对部分重点报刊、杂志的广告内容依法进行了监测,其中,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存在部分不规范的情况,及时通告媒介单位,责成自查整改并公告。
五、倾力关注社会热点,维护市场消费安全,切实促进区域积极协调发展
六、着眼效能提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行政执行力提高
(二十一)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顾大局、讲民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班子团结,并通过班子和谐带动队伍和谐,促进全局和谐规范服务。06年至08年连续三年被区委评为好班子。
(二十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半年共组织教育培训4期。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先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向谭东、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践行‘务实求成 事尽精华’**精神”、“好书赠社区送灾区活动”、“打造活力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等活动。注册登记科荣获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东义同志获市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十三)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下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全面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制定下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任务分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共督查3次,发通报和指导意见3期。
七、以标准促规范 以规范促服务 进一步深化贯标工作
八、 夯实基础畅通“金信”
(二十五)继续强化“金信工程”应用推广,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上半年共开展“金信工程”子系统应用培训5次,现场指导解决问题40余起,排除设备障碍120余起,铺设网络线路15条,配合市局召开视频会议5次。强化网站监督管理力度,在**工商局门户网站,**公众网,成都市政务信息公开网信息300余条,未发现有不良信息及泄密信息。
(二十六)认真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上半年共提供企业档案查询2360户,接收区外企业档案28户,转出档案44户。送市局扫描中心扫描档案2700户,未出现遗失现象。积极配合“清吊”工作,翻阅原始档案29100户,登记7500户,复查1100户。
九、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内部行政协调
(二十七)加强目标管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年初,认真梳理全局目标完成情况并按规定报送区目标办所需考核资料,获得区目标管理一等奖。认真准备服务质量目标迎检工作,被市工商局评为2008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先进单位。积极加强对各项目标的分解、督查和落实,分解了09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及专项目标9项。共办理并回复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件,完成区委区政府督办事项4件,完成68件,完成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收文379份,印制局发文件36份,编发工商简报55期。
(二十八)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树立工商形象,弘扬队伍正气。不断完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力求使信息宣传做到总结工作、完善工作、促进工作。上半年,共刊发各类宣传稿35篇,其中,《中国工商报》以“第一要义是发展”为题,《西南商报》以“辉煌靠真抓实干铸就”为题对我局进行专题宣传报道,《成都工商行政管理》刊登调研文章“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工商执政能力”。政务信息方面,区政务信息采用8条,市局采用25条。
十、2009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自我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完成各阶段各环节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提高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立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着力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干部素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工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二)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公平准入、积极推进区域积极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以促进灾后企业恢复与发展为主题,止滑提速,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市场准入服务工作,积极推进“1413”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并联审批,实现高效便民服务。依法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透明、快捷有序的准入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4、充分发挥专门执法优势。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关注民生民利为重心,加大对食品安全案件、商业贿赂案件、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认真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执法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5、努力推进商标品牌的实施。积极拓展创牌领域,提高商标总量。重点培育著名、驰名商标,并加大对著名、驰名商标的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6、切实加大广告监管力度。积极适应现代化监管需要,注重借鉴发达城市广告监测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广告诚信度。要以药品广告、房地产广告、教育类广告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广告为监测重点,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四)积极构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7、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经营者自律制度,继续推进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同时,积极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五)广泛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