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的现状

特殊教育的现状

时间:2023-09-15 17:31:43

特殊教育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现状师资建设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1],他们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这给特殊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特教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各类特教机构的教师。在倡导关注特教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分析特教师资的现状。

1.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师资力量的保障

特教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教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特殊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特教教师。

在特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要缩小残疾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与社会其他群体处于同一起跑线,需要教师悉心教育和鼓励。因此,特教师资是我国特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特殊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分析。

为解决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我国坚持数量、质量、结构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改、分、调、聘”的方法,促进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4]。但现阶段特教师资仍处于紧缺状态[5]。我国近年特教师资数量还是很有限,在2005年至2010年这六年间,专任教师的平均人数只有约3.57万,而特教学校学生的平均数约为40.3万,这3万多的教师承担着40多万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特教学校学生和专任教师的平均比值为11.29:1,这一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达到的2∶1―3∶1的水平。

这表明,虽然特教专任教师师资人数在增加,但是由于增加得很缓慢,跟不上特殊需要学生数量的变化,特教师资数量还是比较缺乏。

2.2特殊教育师资学历水平和职称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特教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具备中学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多。

2010年,我国特教教师以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为主,分别为44.08%和44.42%,专科生的比例略高于本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需要。

从职称来看,我国拥有高级职称的特教专任教师仅为6.63%,而大部分是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他们分别占2010年特教专任教师人数的51.50%和31.33%,甚至还有7.18%的专任教师未评职称。而美国2000年有59%的特教教师拥有硕士学位[7]。

按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特教专任教师必须达到本科或专科以上的学历,但是在我国的特殊学校有20.48%的专任教师学历在高中阶段或高中以下。由此可见,一部分专业课的教师的学历、职称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中等学校教师的任职标准。

2.3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现状分析。

从时间特性上看,我国特教师资培养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从内容上来说,职前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教师资格,为获取教师职业认证、进入教师队伍做准备;职后培训是在职教师为了提高学历、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教学要求、参加课程改革培训等,参加短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从培养体系上看,我国特教师资培养基本建立起了以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特教师范院校为主,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班和各种特教师资培训为辅的师资培养体系[9]。

2.3.1我国特教师资职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是特教师资培养的主力,因此,这里着重介绍高等师范院校特教师资培养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开始转向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特教学校或相关的基层机构培养既有实际的特教教学能力又有基本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突出了培养的“专业化”。这顺应了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培养目标逐渐向基层转变,课程结构有所调整。但是,在我国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科课程(如数学、语文和英语等)开设得较少。

第三,从培养模式上讲,有分类的方式和不分类的方式。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不分类的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融合教育”、“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等特教发展的理念,但也导致培养出的教师大多数只拥有一般文化课的基础知识,而针对身心缺陷的康复教育技术和劳动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缺乏。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变换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互动等方面力不从心[10]。

2.3.2我国特教师资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人数由2005年的16313上升到2010年的22056[11],增加了35%左右,从事特教的人员有了参加培训的意识,但我国特教教师的职后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工作不够规范[12]、职后教育模式采用不当、教师职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3.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

挪威特教教师资格要求在完成4年本科师范学业后,再专修一年特殊教育。英国采用“学科专业课程+特教专业课程”的模式培养特教师资。日本教师由综合大学培养,特教教师也是由“学科专业课程+特教专业课程”的模式培养[13]。

在我国,顾定倩提出了“4+2”培养模式,对非特教师范或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特教培训,使其具有硕士学位,具有特校任职的更高资格[14]。钟经华提出了“培养复合型的特教硕士”的创新模式,主张在本科4年学科课程(非特教)学习的基础上,主修2年盲、聋教育等方向的专业课程,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特教硕士[15]。

对于特教师资的培养,我们不能囿于一种培养模式,而是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积极地探索特教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3.2改革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

3.2.1普教教师培养中加入特殊教育课程

在普通教育教师培养中,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特教相关的必修课程,条件不充分的可以开设选修课程。普通师范教育毕业的学生如果要到特校教授相关专业课,必须拥有特教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学分。

3.2.2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加入学科教育课程

我国培养出来的特教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想要从事特教的教师,首先,在校期间必须修得特教课程方面的学分,其次,必须选择一门学科专业(如数学、语文等),并且在毕业时获得该学科规定的学分。如果他们要去特校任教,那么必须拥有特教课程成绩以外的一门及以上的学科成绩。

3.3在职教师的“校本”合作。

对于已经任职的教师来说,让他们再修相关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借鉴普通教育的教师培训方法――“校本”合作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特教师资培养中,具体表现为:(1)拥有普教背景的教师给特教教师“补习”学科课程相关知识;(2)拥有特教背景的教师给普教教师“补习”特教相关知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节省社会教育资源,又可以结合特殊学校本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4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目前,除上海市在实行特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外,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特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是要保证特教教师的质量,保障他们的权利,必须制定与之相关的制度。

4.结语

特教师资是特教事业发展的保障,从对特教师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来说,我国的特教师资都是欠缺的,因此,应该通过各方努力,探索特教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新方法,从而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经济日报,2007-05-28:10.

[2]赵树铎.三类残疾儿童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0.

[3]赵树铎.盲、聋、启智学校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方案[J].中国特殊教育,1998.

[4]许家成.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准备式和支持式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1998.

[5]刘俊卿.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J].中国特殊教育,2011.

[6][11]尹海洁,庞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0.

[7]蒋云尔.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5.

[8]谌启标.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入门指导计划[J].中国特殊教育,2005.

[9][13][15]钟经华.培养具有复合应用型硕士学位的特殊教育师资[J].中国特殊教育,2004.

[10]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新疆 特殊教育师资 现状与对策

分类号:G760

近年来,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等原因的影响,新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特殊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及广泛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1 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1.1 特殊教育教师的总体数量严重不足

200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规划投资1.58亿元为新疆新建和改扩建30所特殊教育学校。随着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疆特殊教育资源快速扩充,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入学人数稳中有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9年,残疾儿童在校生由1329人增长到了1562人,六年共增长了233人,增长率为17%;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数只增长了53人,增长率为14%,其中专任教师增长了30人,增长率为10%。教师人数的增长率低于学生人数增长率近7个百分点,这使原本就存在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衍生出的现象是代课教师数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代课教师数量占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比例从3.15%提高到了12.66%,提高近10个百分点。代课教师的增多加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负担,因为这部分聘用人员的工资主要从学校有限的学生公用经费、伙食费和社会捐款中支付。此外,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工不同酬,会使代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刚投入使用的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逐步转入正轨,再加上即将建成的项目学校以及各类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所需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业师资,新疆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

1.2 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民族、地区比例严重失衡

据王雁等人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个省市32个城市145所特教学校3215名教师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非常明显,女性教师占有效样本的75.3%。新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更为严重。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女性专任特殊教育教师所占的比例始终高于75.79%。男女专任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这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而且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特殊教育学校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学校管理、安全保育、维稳任务繁重,每天都需要教师值班。由于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在普通寄宿制学校通常由男教师值夜班,但在特殊教育学校,女教师也不得不值夜班,这一方面给女教师带来了各种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产生了诸多隐患。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新疆有106.9万残疾人,其中少数民族残疾人有71.3万,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66.82%,这个比例比新疆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59.9%)高出近7个百分点。与少数民族残疾人(包括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高比例相对应的却是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比例。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1年,新疆少数民族特殊教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始终没超过22%。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和东疆,由于受历史、地域等原因的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和东疆发展水平比较高,而南疆发展水平比较低,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特殊教育师资方面也体现得非常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近40%的特教教师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126人),北疆、东疆地区拥有的特教教师(220人)约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316人)的70%。南疆地区人口有1016。87万,占全疆总人口(2181.33万)的46.63%t8J,但南疆地区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96人,仅占全疆特教教师总数量的20%。高级技术职称特殊教育教师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更为严重,71.74%(33人)的中学高级和42.74%(53人)的小学高级特殊教育教师分布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整个北疆和东疆地区拥有的中学高级特教教师(42人)和小学高级特教教师(88人)占全疆高级技术职称特教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97%、70.96%。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上的严重短缺、质量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南疆特殊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1.3 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专业化步伐缓慢

2009年以前,新疆高等院校尚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全疆只有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暨新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两届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1996届、1999届,共计80人)和两期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短期培训(共计100人),1996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公费生,1999年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为自费生。全疆中小学实行教师学历达标后,该培训中心由于办学层次较低、学生学历无法满足特教学校需求以及不是公费生而面临招生困难,因此从2002年起该培训中心便停止了招生。直到2009和2010年,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才分别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科、本科层次学生,填补了新疆多年以来特殊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白。

从2002年至2009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新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几乎全部依赖疆外的高校。由于新疆地处西部边陲,距离内地发达省市遥远,出疆培训成本高、路途花费时间比较长,特教学校又面临办公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等问题,致使这段时间出疆受训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和受训时间非常有限。2006年至2008年,新疆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只占新疆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31.81-38.66%,而同期全国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占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3-54%。此外,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提升途径狭窄,绝大部分老师的学历提升和职后培训只能依托疆内普通师范大学(学院)完成,培训的内容和课程呈现出明显的“普通教育化”现象,缺乏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1.4 群众性特殊教育学术团体尚不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比较缺乏

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全疆特殊教育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曾为推动新疆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该团体由于种种原因,在2009年时被注销。由于没有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这一纽带与桥梁,全疆特殊教育学校校际之间、与疆外兄弟学校之间缺乏交流、研讨、合作、分享的平台。2010年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重新登记注册,重新建立了管理制度,该学术团体重新开始开展各项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但从目前看,该学术团体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才可能更好地为新疆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性平台。

2 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打造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平台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应该把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到相应的教师发展制度之中。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正根据该《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本省(市、自治区)的配套政策。新疆应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作为规章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工作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重点安排。除此之外,在宏观政策或其他相关政策中,也应纳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内容,以便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能与其他各类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一道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2.2 坚持“特教特办”,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强,其专业发展有着一些特殊的需求。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在我国各类教育中起步最晚、基础最薄弱,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我国教师工作中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这一薄弱环节,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和机制。2012年12月,我国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该《意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特教特办”的原则。因此,在统筹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时,新疆还应努力创造专有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的问题。新疆在2009年专门颁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办法》。该文件虽然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将特殊教育学校班额定为8-12人,盲生班班师比定为1:4,聋生班班师比定为1:3.5,智障班班师比定为1:4.5,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师比定为1:4。但该标准依然难以满足新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近两年,国家和新疆自治区举办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因为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短缺而面临日益严重的“工学矛盾”困扰,即学校如果外派教师参与培训,则面临学生无师可教的现象。这造成新疆各地、州、市在选派特殊教育教师参训时,存在着数量上不能完成培训分配指标、质量上无法保证按要求选派参训教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益。如2012年新疆首届特教“国培计划”计划培训40人,实际参训教师人数仅为21人,培训的对象本应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但实际参训教师中具有特殊教育经验的只有13名,占62%,新上岗和即将上岗无特殊教育经验的学员有8名,占38%。

此外,新疆2009年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既未涉及康复类专业人员的编制标准,也未涉及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教师的编制标准。特殊儿童有着自身特殊的需求,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他们既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复。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康复类课程基础上,根据特殊学生不同类型障碍特点,增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康复类课程。另外,为加快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目前都在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而要保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防止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现象,就需要加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资源教室)等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因此,新疆今后应在落实好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细化编制结构,以便为特殊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员支撑。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所有教师中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要求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十分辛苦,必须付出比普通教育教师多得多的努力和心血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2010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在原有15%基础上又增加了15%,但因为只是在工资前三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高定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因此和当地平均收入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依然不高,只能算是中等或中下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依然不高。因此,新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以激发更多优秀人员(尤其是男性优秀人员)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和性别失衡。此外,2010年新疆虽然在《实施意见》中规定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但因为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70%)和奖励性(30%)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又是在绩效工资总量上做人员之间的调整,而不是通过工资增量实现,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措施的奖励性特征就难以实现,大部分随班就读教师的收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在新疆这样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多元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班就读在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疆今后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待遇,调动起广大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积极性。

第三,要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近些年,新疆不断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进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推进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原则,从严入口标准。但因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所列的七类教师资格种类中,没有关注到特殊教育教师,因此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只是从源头上保证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却并未真正考虑到特殊教育教师极强的专业性,无法保证招聘的教师一定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工作。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虽然各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标准等不尽一致,但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已经成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新疆今后还需加强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服务人员、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等各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种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才能促使特殊教育教师更快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第四,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目前特教教师职称评聘没有单独的系列,都是与普通学校教师混在一起评聘,评审标准也只能参照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这种职称晋升评聘制度既无法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独特性,无形中损害了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利益,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误导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新疆今后亟需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评聘评审制度,争取单列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研究制定特教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引领特教教师走向专业化。

第3篇

 

1、引言

 

在我国,特殊教育起源于20世纪,虽然发展缓慢,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存在缺陷。随着国际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全纳教育理念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特殊儿童教育变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殊儿童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已不言而喻。广西省作为典型的中部省份,特殊儿童人口比例较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实现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刻不容缓。

 

2、我国对特殊教育儿童政策实施的概况

 

2.1国情。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残疾儿童数量多、7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投资太大。

 

2.2国家“十五”期间政策的实施。“十五”期间召开随班就读工作相关会议,提出:一手抓普及,一手抓质量提高。同时,在100个县进行了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试验工作。加大了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投入,加强了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

 

2.2.1加强特殊教育的队伍建设。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普通轮训一遍,并举办了三期校长高级培训班。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各地广泛开展各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的管理队伍和教研队伍进一步发展。

 

2.2.2义务教育法修订:国家“十五”措施:特殊教育的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2.3国家“十一五”期间政策的实施。国家“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主要致力于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目标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少年入学率力争达到并巩固在70%以上,创造条件开展其他类别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

 

“十一五”将“两个坚持”实施到底,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儿童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具体实施如下:1、合理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率先将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设立并增加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各地也要设立相应的补助费;3、积极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对特殊教育捐赠和出资投资举办特殊教育;4、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彩票公益金收益部分用于特殊教育的份额;5、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6、努力推进率先对城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住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7、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负担),国家助学金向残疾学生倾斜,提高受助比例;8、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加大对各个阶段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的支持力度。

 

3、总结

 

3.1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窥看

 

总的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特殊教育发展、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殊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2解决方案和建议

 

3.2.1政策的实施的研究。合理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均公用经费标准,率先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地也要设立相应的补助费,积极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对特殊教育捐赠和出资投资举办特殊教育。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彩票公益金收益部分用于特殊教育的份额,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资总量。努力推进率先对城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住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提高寄宿生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负担),国家助学金像残疾学生倾斜,提高受比例。

 

3.2.2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的分析。据统计,全国特殊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2万人左右,特教班、随班就读在校人数为24万左右。在发展数量的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特殊教育的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任何发展。

 

3.2.3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的分析。实质上的特殊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还有软件的建设。1、教师素质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等......

 

3.2.4借鉴学习与国际接轨。借鉴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考虑到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认识等差异。

 

4意义

 

全社会关注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特殊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他是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康复、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窗口。当前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10%——狭义的特殊教育亟待加强!学龄特殊需要儿童特殊教育尚未起步——广义的特殊教育亟待发展!中国的特殊教育只是刚刚起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第4篇

关键词:积极情感 农村特殊留守儿童 隔代家庭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的会。在这次会上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应该说是目前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最新最权威的数据。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学龄比例以及地区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报告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出现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4000万以上,约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69%。与前些年相比较,2005年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增长。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留守的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且主要以低龄的留守儿童为主。

《报告》按学龄对农村留守儿章进行了划分,并统计出了各学龄段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四组中,各组所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6%,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小学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初中学龄和高中学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

《报告》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集中在中南部的省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六省。这六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加起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了半数,达到52%。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和江苏。报告还总结出在这农村留守儿童分布最集中的十个省份中,大多数是属于典型的贫困省份,外出务工劳动力输出大,但广东、江苏这两个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省份由于省内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农村隔代式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方式

(一)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爷爷奶奶(隔代)监护、单亲父母监护、自我监护、兄长或姊妹(同辈)监护以及亲戚朋友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的杜鹏教授带领着该校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调查,这项调查主要针对父母等人口的流动外出,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和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大多数留守儿童中,单亲父母抚养和爷爷奶奶抚养是主要的监护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8%。通过数据,隔代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和单亲监护方式一样成为主要的留守子女面临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二)留守儿童得不到相应的监护与引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的教育基本由隔代人负责,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样子,在思想观念和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上差距比较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再有就是忙农活照顾不上管学生,更有的是身体不好根本照顾不好学生,更有甚者是一两个老人照顾几个孙辈,精力根本不够。上述种种原因加上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学生只能在物质上或生活中给予满足,缺少道德和精神上的引导。在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粗暴和放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心理上,以及安全方面屡屡发生问题。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在上升,更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未得到提高

第5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残疾儿童少年。国家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颁布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状况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发展?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广大残疾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因此,积极开展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儿童少年。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与普通学校有一定差别。

1.1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显示,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兴趣单一、稳定性差等弱点。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组织规模不宜过大,组织单元人数不宜过多,以利于个别指导和管理。

1.1.1阳光体育活动内容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内容不丰富,类型、方式单一,有的学校甚至几个学期都不更换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有少数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比较好。王亚达等对宁波市6所特殊学校调查发现有3所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活动开展良好,均有自己特色的校编操,内容丰富,形式较灵活,且融入了校编康复操、益智操和手语操,大大提高了阳光体育活动的效果。

1.1.2阳光体育活动时间频率

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能把体育活动纳入课表,但学生每周进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甚少,这与国家对中小学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相距甚远。孙伟伟通过对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开展课间操,其中有69.2%的体育教师选择的是天天都做,选择经常做的占30.8%,说明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对早操、课间操非常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基础,阳光体育活动将逐渐代替课间操将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必然。

1.2 体育师资

作为特殊学校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特殊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周坤调查发现,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只有51.72% 参加过特殊教育理论的培训,有48.28% 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特殊教育理论培训,可见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理论培训的力度不够。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影响着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直接关系到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田春雷调查发现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对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1.3 场地及器材

1.3.1场地。特殊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场地偏小,且体育器材室的面积都较小,数量也偏少。王亚达等对宁波市6所特殊学校调查发现,6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有标准的田径场,不具备一般田径场地的学校仍有2所,场地规划建设不是很规范;其他场地拥有量也较少,且面积严重不足。

1.3.2器材。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器材匮乏,大部分学校体育器材仅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最低要求(少数学校严重匮乏),且品种单一。孔令奎对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知,只有41%的学校只有少量的器材,按照92年教育部要求配备器材的学校只占5.1%,而配有联合器械等较高档训练器械的学校只有2.6%。段辉涛等对武陵地区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经费的原因,各特殊学校发动师生动手,自制体育器材,即使这样,仍然有52.6%的特殊学校体育器材未达标。

2.所面临的的问题

2.1对阳光体育的认识问题:表现在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视不足,其次是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足。

2.2体育设施不足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3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增加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难度。

2.4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缺乏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

3.建议与对策

3.1优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并组织体育教师进修,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3.2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阳光体育活动可与语数知识、劳动生活、音乐舞蹈、游戏活动等相结合,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生动活泼的游戏比较适合他们的特点,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3.3加强场地设施及器材的建设。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增置,应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增加学校体育投入,逐步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何敏学.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J].体育学刊,2007,14(5):97

[2]周坤.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5

[3]田春雷.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8

[4]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17-718

[5]王亚达,朱水敏.宁波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4):51

[6]段辉涛.对武陵地区特殊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89

[7]孙伟伟.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第6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现状

我国特殊教育刚刚起步,老一辈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这便突显出青年特教教师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是我国特殊教育专仟教师师资队伍中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也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特殊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因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其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较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并且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本文针对当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在其成长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工作经验缺乏,成长劣势突出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起步晚,底子薄,加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层次低,过度理论化。导致许多作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往往缺乏工作经验,无法提高对教学对象特殊性的认识程度和对教学的熟练度。在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成长时,他们不仅仅面临着来自特殊教育体系内的竞争一,还面对着来自普通教育的竞争一。但是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往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培养的学生无法有像普通教育那样的进步幅度,从而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青年教师在评比中不占优势,甚至是劣势。

(二)薪酬待遇较低,工作缺乏主动性

职业懈怠,又称职业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工作积极性降低的感觉。特殊教育教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和其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导致特殊教育教师对他们的付出米能及时看到成果和疗效。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教育制度并没有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金奖励制度也没有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相对于工作量来说较低,所以导致特殊教育教师往往容易产生仄倦工作、害怕上课、焦急等待下班、不乐意和学生打交道等严重影响自己,产生缺乏工作主动性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仅会导致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本人的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导致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受到影响。

(三)社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

现阶段我国政府和社会虽然加大重视特殊教育,但是,社会对于残疾人的认同感依然偏低,从而导致社会对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人员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也使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受到一定影响,加大了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降低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幸福度和职业认同。大量的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整体不佳的状况。从徐美贞教授《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率普遍较高,其中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教师占25.6oIo。专业发展水平缺乏使得特殊教育教师深感乏力。

(四)工作繁杂,学习时间短

特殊教育的职业性质要求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十分的细心和耐心,并且特殊教育事业工作繁杂,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导致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根据个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作出不同的教学反思,需要花费比正常教学更多的时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会导致自身的学习时间太短,自身的专、!卜知识学习得不到很好的累积,从而导致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自我学习、成长受到影响。

二、加快特教教师成长的对策

(一)实施导师制度

导师制,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也是同样适用的。学习特殊教育知识的毕业生刚刚进入特殊学校,对于复杂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活动尚不太清楚,各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一些突发状况难以把握,从学生转化为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需要同伴的帮助。这个时候作为有教学经验,知识渊博,比较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常常能对新教师起到指挥点拨的作用。实行导师制能够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也能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的专、!卜化发展。

(二)加快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开展针对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巡回指导,完善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的考评制度,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更好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让特殊教育事业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国家和社会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宣传力度

虽然,我国政府近年来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关注度和投入很大。但是,在具体的学校建设和教师培养以及社会宣传上往往还存在不足。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特殊教育事业的宣传力度,改善公众对于残疾人的理解,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程度,减少其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成长的主动性。

(四)引导教师合理工作

第7篇

摘要:特殊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助力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大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依托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助理辽宁国民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2011年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对大数据概念、技术的系统阐述宣告了时代的转型,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变革我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的丰富内涵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助力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大发展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对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各类职业院校跨越式深化发展,走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这一课题,企求通过系统研究,克服现今特殊教育存在的弊端,提高特殊教育效益,凸显了特殊职业教育的研究价值。针对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进行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整体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公平化、合理化、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进行的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以以下形式进行。

一、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调研、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客观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研究是以“一个核心、三个要素”的思路推进。一个核心指围绕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主体的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通过调研客观、准确地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探究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需求;三个要素分别指信息化设备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软环境建设和教与学新思维推广。职业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网络化及社会发展要求,从人才培养规格出发,营造信息应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以达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它既具有“技术”的属性,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以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与协作性为基本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三件”建设是基础,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和灵魂,潜件建设是关键和保障,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样重要,不可厚此薄彼。没有硬件建设,其他两个都是空谈;但只重视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只会空有外表,底蕴不足;潜件建设也不容忽视,否则信息化建设将不可能取得成功。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四个关键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建设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全局。它们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四个关键域不能线性地规划与实施,应保持同步与平衡。

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

通过信息研究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究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新模式的应用,以及新模式对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在针对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形式,从而探寻出最适宜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三、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化促进特殊职业教育教学

根据调研,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建设方案,研究旨在准确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根据对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深挖、提炼宝贵经验并探究形成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更有利于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方案。针对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研究,关注信息化设备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软环境建设和教与学新思维推广,力求广泛全面又深入挖掘,进行了全新的维度创新。另外还针对目前罕有的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客观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对促进特殊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进行全新的领域创新。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是大数据时代教学模式的重要变革,信息化建设是其前提和保障,故而我们的研究思路是整合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实际和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在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这个主阵地试推广。首先制定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调控和修正实践活动,保证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健康进行、保证研究措施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领域创新:目前罕有针对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客观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对促进特殊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8篇

 

一、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广西共有57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聋哑学校有1所,盲聋哑合校有2所,智障学校有6所,特殊教育综合学校有48所。本次研究选取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南宁、柳州、桂林的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音乐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个别音乐教师作为访谈对象。笔者在选择抽查的样本时,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学校、学生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的准确性。15所学校分别是:南宁培智学校,南宁盲聋哑学校,南宁市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横县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柳北区育才特教学校,柳州市鹿寨县特殊教育学校,融安县柳明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盲聋哑学校,柳州市致柳特教学校,桂林市聋哑学校,桂林市培智学校,灵川县培智学校,荔浦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兴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1)学校音乐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要与普通学校有区别。由于特殊学校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是由教学设备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两部分组成。学校配备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直接对学校实际办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聋哑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律动教室,一架钢琴,套架子鼓打击乐器、一套电声乐器、一套音响、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一组练功垫。在培智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语音好康复训练室、三台以上电子琴、一套音响、一套奥尔夫音乐教具、一套蒙台梭利教具。在盲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专门的音乐教室、三把电吉他、三架以上的电子琴、一把电贝司、一套架子鼓、两台校音器、三套音箱、三把二胡、一架古筝、一把琵琶、一架扬琴、一把中胡、一把大提琴、一套竹笛、一把中阮、一把大阮、一套电鼓。

 

(2)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置现状方面,调查显示: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市级的学校在音乐课程安排基本都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在县级27%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施节数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往往表现为实际上课情况与功课表上课节数不同,音乐课被占用情况时有发生。市级盲、聋哑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节,每节35分钟。智障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至3节,每节35分钟。音乐教师每周总课时数为10至18节左右,除了按时上音乐课外,音乐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不算在音乐课时中。开设课外活动小组的主要目的是便于音乐教师发掘特殊儿童的音乐潜能。经过访谈得知,开设兴趣小组最主要原因在于应付各种演出比赛。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材使用现状方面,通过调查,广西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课使用教材情况如下:有25%的学校没有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主要以县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市级的学校大部分能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但是在调查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市级学校在拥有统一音乐教材的基础上,35%的音乐教师却没有按照音乐材料来上课,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重新组织音乐课程内容。在教师访谈时,一位教师这样说到:“由于学校各方面客观条件、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统一的音乐教材在内容知识点上很难把握,在具体实施上会遇到很大困难。从学生的上课状态来看,也没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各个特殊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本音乐教材。

 

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待遇方面情况,广西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工资待遇持平,但是校领导在音乐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对音乐教学设施的购买量不足、用于音乐活动开展的经费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对音乐教师的奖励少等方面。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音乐教师们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很多音乐教师在访谈中提到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上完规定的课时后,,还要组织学生排练课外活动,参加比赛等,获得优异成绩后,学校未对教师发放额外补贴的占65.4%。得到过补贴的教师也普遍认为补贴额度太少。学校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室上课积极性。

 

二、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广西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都存在着用于音乐教育专项经费少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机会明显少于其他科目教师;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活动经费不足;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设备的配备程度明显高于音乐学科;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排练时,学校没有给予奖励措施等等。造成广西特殊教育学校整体音乐硬件设施匮乏,用于音乐教育经费不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广西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整体欠佳,主要表现在:很多音乐教师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时,是出于被动,在问卷中关于“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原因是?”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76%的人都选择了就业压力小这一项。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教师观上出现了误区。在教育观念上,很多教师认为,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已经造成,音乐教育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科目,对特殊儿童的实际帮助不大。笔者在听培智学校的一节音乐课时,一名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音乐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对于这种现象置之不理,以自我为中心的上完了这一节课。课后笔者和这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问道:“为什么对那名学生置之不理”?教师的回答是:“孩子本来在智力方面就有很大的问题,这种事情在课上经常发生,音乐教师在其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位音乐教师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学生自身的缺陷,并未从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找原因,这种教育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三、促进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措施

 

全体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在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就要求特教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相关纲领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机制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致使特殊音乐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为了加快广西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必须从完善的培养机制入手。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完善培养机制:一是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必修课;二是增加特殊音乐教师培训机会;三是音乐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观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教师的在上岗前会参加一次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在办法教师资格证时,特教音乐教师与普教音乐教师颁发同样的教师资格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家从法律和制度上就已经忽视了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不利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尽早的在法律法规上有明确的规定,制定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得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对音乐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点都不了解的教师都是来自于县城特殊教育学校。对音乐治疗有一定了解的音乐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多数是通过上网查阅,但在实际上课中很少运用。究其原因在于不知道究竟如何运用和操作。由此可知,广西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是不到位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多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和讲座,内容主要以“音乐治疗与音乐课”实际相结合、“特殊教育音乐理论概论”等等。由于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现有的状况,笔者不奢望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能够在音乐治疗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基于光特殊音乐教师现有的专业化程度,笔者只希望在通过一系列讲座好培训后,能在懂得一些新鲜的理念,改进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为特殊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下面我们就针对广西特殊音乐教育的实际,谈谈如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课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目前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应该同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广西特殊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实际性的问题,例如,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音乐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来源于有关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只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本身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还应该更多地融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广西的特殊学校音乐教育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广西特殊教育事业一定会能够更上一层楼。

第9篇

关键词 河南省 特殊教育教师 专业素质

分类号 G760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条规定:“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建设一支专业素质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学者顾明远先生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专业素质:(1)专业精神: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热爱青少年儿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2)教育理念与知识:能用最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3)教育实践能力: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4)科研能力:对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更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素质。尤其在社会发展和全纳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的同时,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现实,使我们迫切地感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队伍已迫在眉睫。“国家在安排特殊教育发展时反复强调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特殊教育发展必须‘师资先行’的原则”。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优化不同类型教师结构、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以及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为河南省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调查设计

2.1调查对象

于2012年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洛阳等15个地市选取了1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581名教师,最后得到有效样本497份。其中,男教师102人,女教师395人;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52人,20-30岁74人,30-40岁161人,40-50岁153人,50岁以上57人;学历为高中以下42人,中专137人,专科226人,本科72人,其中,特师58人;职称分布为小教二级83人,小教一级175人,小教高级223人,中教高级16人;教龄1-10年122人,11-20年194人,21-30年128人,30年以上53人;特教教龄1-10年185人,11-20年273人,21-30年31人,30年以上8人;非特师毕业没有参加专业培训133人,培训1个月以内271人,1-3个月31人,3-12个月4人,12个月以上没有人。

2.2调查工具

自编《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问卷。“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特教教龄、专业培训等内容。问卷正文分四个维度16个题目:专业精神包括4个题目;教育理念与知识包括4个题目;教育实践能力包括4个题目,科研能力包括4个题目。

2.3统计方法

本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精神现状

表1数据显示,49.3%的老师认为特殊教育教师地位很高;而超过62.3%的老师对“我有一颗爱心,能关注残疾学生的需要”具有认同感。有37.6%的老师表示有其他机会,会离开特殊学校,说明很多人没有把特殊教育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进步与残疾学生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把特殊教育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3.2特殊教育教师的理念与知识现状

表2数据显示,有43.5%的老师认为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能适应特殊教育的教学;有27.7%的老师认为自己懂得关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法知识;认为自身学科专业知识能适应教学的老师只有24.6%。

3.3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

表3数据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强。56%的老师“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58.3%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38.9%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用信息技术”;43.9%的教师“能很好组织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3.4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

表4数据显示,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水平较低。30.4%的老师对特殊教育的实践与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24%的老师工作后每年均能发表特殊教育的论文;24.9%的教师订有特殊教育学术杂志;37.8%的老师认为自己具有特殊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能力。

4 讨论

第10篇

昆明学院 陈 晓

【摘 要】文章结合国内外融合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云南省190名幼儿教师以及534名在高校就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访谈、调研,了解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经分析研究提出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18-03

一、学前融合教育

“融合”,美国教育部(2007)定义“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正常发展同伴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旨在强调提供特殊需要幼儿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学习环境”。学前融合教育,指有特殊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

二、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现状

从美国“回归主流”运动的开展,以及“零拒绝”“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的提出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美国3~6岁的特殊儿童基本都在普通托幼机构接受教育。英国的Warnock Report、The Green Report、DFEE等法案、报告,为英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调查结果表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融合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已经关闭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国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部分幼儿园已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也已提上日程并逐渐实施。

三、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现状

1.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现状。截止2011年,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共20132名。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和设置的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学生14966名,占总人数74%,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远远落后于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程度。

2013年以来,云南省在重点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积极举办3岁以下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机构,开办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加快普及残疾儿童学前一年教育。但因学前教育未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且云南省多地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未把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上工作日程,直接导致残疾儿童入园难的问题。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理解模糊,招收残疾儿童无法教育。部分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不仅引起普通儿童家长的强烈反对,还会因不了解残疾儿童特点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综合多种因素许多幼儿园拒绝招收残疾儿童入园。

理念模糊、融合教育师资的短缺,成为剥夺特殊幼儿学习机会的理由,也成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瓶颈。

2.云南省幼儿教师问卷调查。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是否会遇到特殊儿童,是否需要掌握融合教育知识,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为详细了解这些情况,本文以改编的事实性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9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96%。调查的对象来自于昆明、文山、临沧、德宏等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表1显示:调查对象,52%在26岁至35岁之间,47%教龄在5年以下,学历在大专、本科的均达45%左右,67%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来自不同地区的190名幼儿教师,具有年轻化、教龄短、学历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但其中无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园教师。

图1显示,99%的调查对象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知识,60%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有遇到或教育特殊幼儿的经历,遇到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智力落后、情绪和行为障碍类型的儿童较多,遇到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超常三类儿童的几率较小。46%的幼儿教师曾经被家长询问特殊幼儿教育问题。

一名合格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研究者就融合教育课程问题对190名在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教师对《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了解较多,而在职教师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

四、云南省高校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现状

1.云南省各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云南省师范类院校有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保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大理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红河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等。通过调查显示,云南省各师范类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其课程设置中并未发现开设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尚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2.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关于学前融合教育的问卷调查情况。本文对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0个班级,其中包括六个本科班以及四个专科班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34份,有效回收512份,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2,调查内容相关情况如图3、图4所示。

调查显示,253名大学生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有区别,225名大学生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有很大区别,二者占总人数的93%;285名大学生认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特教知识,217名大学生认为幼儿教师非常需要具备特教知识,二者占总人数98%。

昆明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昆明市以及昭通、文山、临沧等各州市实习、见习机会较多。调查显示,昆明学院大学生在实习、见习期间遇到特殊儿童比例相对较高,其中遇到较多的是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智力落后儿童,这与对幼儿教师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接触特殊教育相关课程较少,大学生希望接触、学习的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

五、讨论

纵观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推进教育公平,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

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研究者通过调查190名在职幼儿教师以及534名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结论如下:第一,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工作、实习、见习中,均有遇到或教育特殊儿童的经历,遇到较多的是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智力落后儿童;第二,在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均希望可以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以便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特殊儿童;第三,无论在职教师还是在高校就读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六、意见或建议

1.高等院校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

(1)加大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然而,云南省各类师范类高校尚未把学前融合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建议云南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特殊教育专场讲座、残疾人艺术团巡回演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在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特殊儿童,提升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度。首先培养在校大学生对融合教育的积极态度与专业认知,使其在工作中遇到特殊儿童不会束手无策、冷漠,而是用专业的态度去关心、教育特殊儿童。

(2)开设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在对幼儿园教师、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中发现,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因此,各高校在开设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时,可以考虑将三门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大量的见习、实习机会,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早期疗育机构等,让学生对各类障碍儿童有更直观的认识。开办特殊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例如: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临沧师专,可将两个专业资源整合,实验室资源共享,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实践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此外,建议师范类院校可以在公共必修课中,开设一至二门融合教育课程,例如:《融合教育研究》、《特殊教育概论》等,在师范类高校学生间普及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相关内容,使未来的一线教师面对特殊儿童不再陌生,这对于推动云南省融合教育具有重要、长远意义。

2.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培训。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具有特殊意义,建议康复训练机构、早期疗育机构整合医疗与教育服务体系,在机构中开设学前班、早教班,在为孩子提供康复训练的同时,为特殊儿童提供恰当的教育。双管齐下,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师资问题,早期疗育机构可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系统学习、掌握康复训练知识,这样既可为特殊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同时又可进行简单的摆位、语言训练、作业治疗等,教育康复整合使特殊儿童在与时间赛跑中看到曙光与希望。康复机构、早期疗育机构培养融合教育师资,缓解了特殊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云南省融合教育师资短缺问题,促进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亚,赵丽娜.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的态度和压力研究——以有融合教育经验的普幼教师为对象[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冯雅静.国外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和启示[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4]张文京.融合教育与教学[M].广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杨志成.云南省特殊教育现状与发展报告[Z].2013.

[6]王建颖.在2012年度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EB/OL]. ynjy.cn /chn201010201505186.

[7]杭州市区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问卷[EB/OL]. sojump.com /jq/240387.aspx.

第11篇

广西共有57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聋哑学校有1所,盲聋哑合校有2所,智障学校有6所,特殊教育综合学校有48所。本次研究选取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南宁、柳州、桂林的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音乐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个别音乐教师作为访谈对象。笔者在选择抽查的样本时,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学校、学生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的准确性。15所学校分别是:南宁培智学校,南宁盲聋哑学校,南宁市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横县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柳北区育才特教学校,柳州市鹿寨县特殊教育学校,融安县柳明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盲聋哑学校,柳州市致柳特教学校,桂林市聋哑学校,桂林市培智学校,灵川县培智学校,荔浦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兴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1)学校音乐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要与普通学校有区别。由于特殊学校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是由教学设备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两部分组成。学校配备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直接对学校实际办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聋哑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律动教室,一架钢琴,套架子鼓打击乐器、一套电声乐器、一套音响、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一组练功垫。在培智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语音好康复训练室、三台以上电子琴、一套音响、一套奥尔夫音乐教具、一套蒙台梭利教具。在盲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专门的音乐教室、三把电吉他、三架以上的电子琴、一把电贝司、一套架子鼓、两台校音器、三套音箱、三把二胡、一架古筝、一把琵琶、一架扬琴、一把中胡、一把大提琴、一套竹笛、一把中阮、一把大阮、一套电鼓。

(2)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置现状方面,调查显示: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市级的学校在音乐课程安排基本都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在县级27%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施节数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往往表现为实际上课情况与功课表上课节数不同,音乐课被占用情况时有发生。市级盲、聋哑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节,每节35分钟。智障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至3节,每节35分钟。音乐教师每周总课时数为10至18节左右,除了按时上音乐课外,音乐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不算在音乐课时中。开设课外活动小组的主要目的是便于音乐教师发掘特殊儿童的音乐潜能。经过访谈得知,开设兴趣小组最主要原因在于应付各种演出比赛。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材使用现状方面,通过调查,广西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课使用教材情况如下:有25%的学校没有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主要以县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市级的学校大部分能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但是在调查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市级学校在拥有统一音乐教材的基础上,35%的音乐教师却没有按照音乐材料来上课,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重新组织音乐课程内容。在教师访谈时,一位教师这样说到:“由于学校各方面客观条件、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统一的音乐教材在内容知识点上很难把握,在具体实施上会遇到很大困难。从学生的上课状态来看,也没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各个特殊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本音乐教材。

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待遇方面情况,广西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工资待遇持平,但是校领导在音乐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对音乐教学设施的购买量不足、用于音乐活动开展的经费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对音乐教师的奖励少等方面。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音乐教师们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很多音乐教师在访谈中提到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上完规定的课时后,,还要组织学生排练课外活动,参加比赛等,获得优异成绩后,学校未对教师发放额外补贴的占65.4%。得到过补贴的教师也普遍认为补贴额度太少。学校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室上课积极性。

二、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广西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都存在着用于音乐教育专项经费少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机会明显少于其他科目教师;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活动经费不足;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设备的配备程度明显高于音乐学科;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排练时,学校没有给予奖励措施等等。造成广西特殊教育学校整体音乐硬件设施匮乏,用于音乐教育经费不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广西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整体欠佳,主要表现在:很多音乐教师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时,是出于被动,在问卷中关于“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原因是?”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76%的人都选择了就业压力小这一项。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教师观上出现了误区。在教育观念上,很多教师认为,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已经造成,音乐教育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科目,对特殊儿童的实际帮助不大。笔者在听培智学校的一节音乐课时,一名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音乐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对于这种现象置之不理,以自我为中心的上完了这一节课。课后笔者和这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问道:“为什么对那名学生置之不理”?教师的回答是:“孩子本来在智力方面就有很大的问题,这种事情在课上经常发生,音乐教师在其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位音乐教师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学生自身的缺陷,并未从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找原因,这种教育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三、促进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措施

全体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在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就要求特教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相关纲领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机制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致使特殊音乐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为了加快广西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必须从完善的培养机制入手。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完善培养机制:一是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必修课;二是增加特殊音乐教师培训机会;三是音乐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观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教师的在上岗前会参加一次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在办法教师资格证时,特教音乐教师与普教音乐教师颁发同样的教师资格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家从法律和制度上就已经忽视了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不利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尽早的在法律法规上有明确的规定,制定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得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对音乐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点都不了解的教师都是来自于县城特殊教育学校。对音乐治疗有一定了解的音乐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多数是通过上网查阅,但在实际上课中很少运用。究其原因在于不知道究竟如何运用和操作。由此可知,广西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是不到位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多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和讲座,内容主要以“音乐治疗与音乐课”实际相结合、“特殊教育音乐理论概论”等等。由于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现有的状况,笔者不奢望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能够在音乐治疗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基于光特殊音乐教师现有的专业化程度,笔者只希望在通过一系列讲座好培训后,能在懂得一些新鲜的理念,改进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为特殊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下面我们就针对广西特殊音乐教育的实际,谈谈如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课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12篇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61人,其中男教师33人,女教师128人,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回收率为94.40%。调查过程中对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绥化市私立特殊教育机构4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了解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东北师范大学刘晓明教授修订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量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统计量,第二部分为职业倦怠测验。职业倦怠测验共22题,包括三个分量表,分别是:情绪衰竭(1~8)、低个人成就感(9~16)、非人性化(17~22)。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从“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分别计1~5分,其中9~16为反向计分。如果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整个职业倦怠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3,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人格解体三个维度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73,0.884,0.753。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所用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研究显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达到中等水平,其中职业倦怠总均分(2.37±0.55)、情绪衰竭(2.94±0.66)、非人性化(2.47±0.81)三个维度得分较高,表现为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而在低成就感(1.74±0.61)方面得分相对较低,为轻度倦怠水平。从因子分上看,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衰竭最严重,其次是非人性化,而低成就感表现不明显。

(二)特殊教育教师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等方面职业倦怠的差异状况。

研究显示,职业倦怠总均分平均数及标准差男教师为2.47±0.57,女教师为2.36±0.54,情绪衰竭因子男教师为2.85±0.65,女教师为2.96±0.67,低成就感因子男教师为2.03±0.71,女教师为1.68±0.58,非人性化因子男教师为2.53±0.94,女教师为2.46±0.79。经过T检验,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也就是说,男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没有性别差异。在年龄变量中,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F=1.589,P<0.05),但并非所有因子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差异显著的是低成就感因子。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30岁以下教师为1.81±0.83,30~40岁教师为1.82±0.58,40~50岁教师为1.46±0.54,50岁以上教师为1.68±0.97;经过LSD多重比较发现,30~40岁教师与40~50岁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0~40岁教师的低成就感更强烈,也就是说这一年龄段教师在教学中体验到的教学成就感低于其它年龄段教师。在学历和职称这两个变量中,经过F检验发现,不同学历和职称教师之间的职业倦怠程度无论是总分还是因子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预示着不同学历和职称的教师之间职业倦怠程度没有区别,这两个变量不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在教龄变量中,各类型教师之间职业倦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衰竭(F=2.366,P<0.05)、非人性化(F=2.104,P<0.05)和职业倦怠总分(F=2.529,P<0.05)差异明显。事后的LSD检验发现,教龄在4~10年的教师与20年以上教龄教师之间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达到显著差异,其中教龄在4~1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因子分为3.19,达到重度情绪衰竭状态。在非人性化维度上,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与教龄在3年以内和教龄在4~10年教师之间差异显著。教龄为20年以上教师的非人性化程度明显低于后两类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均分上,不同教龄教师虽然都没有达到严重职业倦怠程度,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显著。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明显要比教龄在3年以内的教师程度轻。

三、结果分析及研究结论

(一)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本研究显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达到中等。从职业倦怠总均分和各因子分来看,都没有达到严重职业倦怠的程度。这一结果与郭露露(2008)研究比较一致。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证实,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在内,他们的职业倦怠程度如何,研究结论千差万别。从本研究来看,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并没有预期那样存在严重职业倦怠。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大部分为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私立特殊教育学校人数较少。限于人数原因,本研究并没有对公立学校与公立学校进行对比研究。在与特殊教育教师访谈中也发现,公立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状况并没有想象那样严重。访谈中发现,黑龙江省大部分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数并不多,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大,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相对松散,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教师也没有强烈的离职意愿。而私立教育机构教师的倦怠程度相对要严重些。在对黑龙江省绥化市某私立特殊教育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教师的离职意愿比较强烈。机构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辞职人数比较多,教师频繁更换。私立特殊教育机构的工作环境较差,教师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而且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许多特殊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除日常教学之外,还要负责照料儿童生活。一些教师谈到“工作一天经常身心疲惫”,而且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个别教师谈到“每逢周一非常不想上班”,但为了这份工作,又不得不去,存在严重职业倦怠。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学历、职称与职业倦怠。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显示,男女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郭露露(2008)、王乐(2009)等研究比较一致,而与王玲凤(2010)的研究不一致。分析其原因,既可能与样本的差异有关,也可能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关。王玲凤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进行研究,认为女性比男性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均更严重。众多研究者对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进行修订,所采用的计分方法也有变化,有采用5级计分,也有采用7级计分。关于职称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本研究显示,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职业倦怠因子分和总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衰竭因子中,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得分较高,并且得分彼此接近,高级职称得分相对较低,但差异程度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学历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否存在关系?已有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众多研究者把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分为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三个层次。尽管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同学历的特殊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因子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差异的类型明显不一致。本研究显示,不同学历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因子分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这一结论与其它研究者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构成有较大关系。调查也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中高中或中专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较小,许多教师工作后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等都已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而学历提高与他们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关系不大,许多教师的学历并非是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学习而得到的,大部分专科或本科学历也并非第一学历。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共152人,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教师仅有11人,人数明显偏少,因此统计结果并没有支持学历差异使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差异的假设。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年龄和教龄与职业倦怠。

由于年龄与教龄因素具有关联性,研究者多以教龄作为变量来探讨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者一致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教龄不同,其职业倦怠水平会有显著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也显示,不同教龄的教师其情绪衰竭、低成就感、非人性化及职业倦怠总均分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教龄在4~1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最严重,这一结论与有些研究比较一致。在教师的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因此分析这一因子对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教龄在4~10年左右的教师在情绪衰竭这一维度上得分较高,与其它类型教师有显著差异。有些研究者对这一阶段教师也进行了分析。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该年龄阶段教师正处于成家、育儿的重要阶段,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使他们疲于奔命,没有更多时间来补充、更新知识。与其他行业相比,特殊教育教师收入不高,其工作往往不被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低,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因此这一年龄阶段教师最易产生知识和技能的枯竭感和工作的挫败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阶段。本研究也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非人性化及职业倦怠总分,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最低,与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差异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年龄因素有关系。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其生理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往往对工作没有初入职或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有些教师或面临即将退休,生活的经验和阅历使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很多事情能够很好地应付处理,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大,因此这也是这方面得分较低的原因。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所调查的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数量较少,样本来源主要以公立学校教师为主,因此没有对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虽然在访谈中已显示二者有差异,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