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文科生;兴趣;信心;策略
笔者最近八年都在高中文科班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普通版和实验班的数学都上过。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科,就是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常常听文科班学生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经过这几年的深入观察和教学探索,我谈一点自己对文科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看法及提高成绩的一些做法。
一、文科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一)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
进入高中后,学生原来的成绩优势、心理优势基本丧失,加上老师的关注度比原来下降。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产生惧怕、逃避、厌学等不良情绪。到了高二,进行文理分科,迫不得已,选择文科。另外现行的高中数学课程深度、广度上远远超过初中,需要有良好的运算能力、自学能力,所以学好数学就必须能吃苦,而文科学生普遍吃苦精神缺乏,毅力、信心不足。
而且文科班多数是女生,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情感细腻,但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多数学生一直抱着我是文科生数学本来就差,带着失败的心理来学习的,因此他们自卑的心理就更加严重,害怕数学,恐惧数学。
(二)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需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兴趣对数学学习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然而多数文科生把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工具,显得比较实际,且文科生的感彩比较浓厚,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依赖着对数学老师的喜欢及认可,一旦教师授课不合“口味”,对教师的埋怨就比较多,对教师就会疏远,这样就会降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上曾多次失败,不仅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怕数学,甚至怕数学老师,并且认为老师在他们一次次的不及格中已经对他们失去信心,不喜欢他们,造成学数学的心理障碍。
(三)对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文科学生往往受文科思维的影响,习惯于机械记忆,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复习背。常常会出现:上课不听老师认真分析思路而是忙于记笔记。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多数时间是在应付。而且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有的学生两年的文科学习从未问过问题。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又不注重基础,总是买很多参考书和试题,重“量”轻“质”。
(四)客观原因
由于最近几年初高中教材改革较频繁,出现了初高中教材的一些脱节。笔者有幸刚参加工作就接触了初中数学教材改革,刚好对整个初高中教材有全面的认识。现行初中教材淡化了很多知识点,然而高中却很重要,就笔者统计将近二十来个考点之多,而高中老师要么是对初中教材不熟悉要么是由于课时不够,也没有办法再一一细讲这些内容,这部分内容就成了学生软肋。还有许多初中老师只重视中考成绩,只是一味训练题目,不重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到了高中发现要求一下子提高,通过大量做题已经无法提高成绩。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
(一)情感与兴趣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数学老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特别是高一刚入校的时候。其次,家长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多鼓励少指责。
(二)心理优势策略
虽然文科生基础不好,理科思维偏弱,但实际上文科生学习数学也有几大优势:
1、时间优势。理科还要学习理、化、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精力比较分散,投入到数学的时间相对少,相比较而言,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就很多。而且文科比理科提前一个多月进入高考复习,复习时间上也有优势。
2、学习内容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文科数学难度大幅度下降,比理科要少学好多内容,而且难度要求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3、文理分科后,数学课堂也会适当调整,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进度,使得基础差
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至少听懂是没有问题的。
(三)学习方法策略
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要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上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利用周末进行阶段性的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如总结知识点、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易错点等。到了高三,准备“错题本”,并要在错题后附上“错因分析”,将错解与正解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平时做练习要限时完成,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
(三)教学策略
文科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教师应正视差异,善于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为文科数学老师我认为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1、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特别是耐心。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接受能力往往比理科学生要差,很多问题需要耐心解释,多次讲解,工作量较大。
2、适当放慢课堂节奏,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进行鼓励性评价。讲慢一点,解释得更细致一些。上课要富有激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适当降低要求。在教学中,对课本内容不急于挖得太深,进度不宜太快,作业要少而精,先让学生品尝一点“甜头”,感受一点成功的愉悦,然后因势利导,由浅入深。重点抓住容易题和中档题,学会放弃一些难题。重抓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的训练,切忌把重点放在难题上。
总之,文科数学教师应针对文科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做更加细致、艰苦的工作,教学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文科生才会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科生;兴趣;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52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选择读文科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数学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加之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学习时间紧,特别是对抽象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导致文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骤然下降。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
1. 改变认识、端正态度:文科生的数学一般都不是优势学科,初中数学的功底一般都相对比较薄弱,加之冠以“文科生”的头衔后,对数学的重视程度更加减少,学习数学的信心更加不足,甚至有消极懈怠的情绪。态度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要想提高文科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端正学习态度开始。首先,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无论将来从事哪行哪业,都会潜移默化地用到数学知识。其次,改变认识,学习数学不是理科生的专利,现实一些讲,数学是高考的必考课,而高考是实现人生理想的主要途径之一,要让学生树立“数学必学,学必学好”的信心,只有改变了认识,才能端正态度。
2. 积极引导、培养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话都点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性。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多数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是从喜爱一个教师开始的,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的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其次,运用合理巧妙的方法,让知识变得简单。数学知识计算繁琐、几何图形复杂多变都是导致学生怕学数学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化繁为简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二、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思维不是理科生的专利,文科生若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学习必将事半功倍,数学思维的形成也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有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却一头雾水,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课堂上多一点互动也就多一点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知道为什么吗”,勤于启发学生,在问题中互动,激发学生对其进行共同探讨,最后通过思考问题自解或者教师给予释疑,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得益于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对一些学生的怪问题,不可训斥,更不能否定,因为这是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开端,教师可借机启发。另外,可以尝试让学生多提“为什么”,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也可以让学生互提问题,避免了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进而提高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进学习方法,逐步达到学习目的
【摘 要】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高中数学课教学采取灌输方式传授知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及情感体验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时展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课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实际相结合,因此在高中文科数学学科中尝试了“小老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文科数学 小老师 教学方式
人类进入21世纪,国内外中学的教育教学都兴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这就使得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的课堂活动。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使数学教学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而在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中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高中文科数学学科中尝试了“小老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数学学科优等生,让他们充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小教练”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1.“小老师”教学在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弊端中起到的作用。“小老师”教学方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具体体现在:
(1)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讲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挑选文科班里的数学优等生,让他们充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小教练”,既有利于他们自己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激起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为他们来自于学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如果长期实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带动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使更多的学生看到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还促使这批小老师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成绩的提高,增大数学培优中的“鲶鱼效应”。
(2)克服了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高中文科数学学科“小老师”教学方式打破现有的教学方式,从高中文科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亲切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等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
(3)改变了教学手段刻板僵化的现象:传统的数学教学采取填鸭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僵化,教学实效性差且扼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手段简单机械,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考核为标准,难以评价学生真实的品行综合素养。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小老师”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的时空,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丰富了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更有利于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
2.对学生的重大转变。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情感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小老师”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关注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态度的改善是我研究目的的重要方面。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亲切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提高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它不仅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这种角色互换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主动去为别人着想,理解、体谅、宽容、关爱他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变得会学数学:学习方式在由原来单一、被动变得多样化、更自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兴趣明显提高,乐于学习。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受教师、教材、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上取得了质的转变。变得会学、乐学,可以说知识能力情感全面发展。③学习方式大转变: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实践证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综合素质都明显要高于其他同学,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日益浓厚,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建构,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发展,同时为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对教师的重大改变。①教学理念大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断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重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参与课堂研究,新课改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极大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②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到“开发教学资源”的转变:“教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教材的观点就是“权威”。“以本为本”,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用教材”,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始注重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不仅要分析:“教什么,怎样教”,还要挖掘教材例题资源,因地制宜,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开感资源,享受数学学习乐趣,更贴近学生的童真世界合理开发本地数学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③教师角色明显转变:课题的实施,让本人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了重新认识,定位明显转变。一是由“权威” 向“非权威”转变;二是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三是由“导师”向“学友”转变;四是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五是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④初步探索出活动化课堂的评价思路: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践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我在课题实施中也探索出初步的评价思路,主要在教室上课的评价上作了一些尝试。如鼓励每个学生勇于担任“小老师”,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实行了打分制,和期末的学分认定相挂钩。⑤科研引路、勇于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养成了教学反思的好习惯,能结合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已有多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或获奖,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中文科数学学科“小老师”教学方式打破现有的教学方式,从高中文科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探究质疑问难精神。
案例一
阿城在班里有"英语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数学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是智商问题,背单词、练听力、写作文,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但是要我做数学,我再怎么强迫自己,拿起一张数学试卷咬紧牙坚持做,一节课过去了也没能做出几道题。最害怕的是数学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上数学课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直视数学老师的眼睛!"阿城认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偏科的情况,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那些怎么学也学不好的科目,是不是可以不用学了。大学要的也不是全才。"可牢骚归牢骚,高考可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的,数学也是绝对无法忽视的。阿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集美大学,这可是省重点大学,要是数学成绩太差,怎么考得上?
因此,进入高三后,阿城要求家长给他请了一个家教,是某重点中学的资深数学老师,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数学。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阿城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
案例二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是这样想的――高三可支配时间这么少,再多花时间去复习钻研数学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再说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效果。可就在我决心要放弃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她专门把我抓到年段室去好好'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张珍珍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想起自己的高三,真的是感慨万千。高二文理分科时,她和很多文科生一样选择了文科,因为数学成绩不怎么好,高二下期开始就一直徘徊在及格线附近。就在升入高三的第二个月,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想把浪费在数学上的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恰在这个时候,她的数学老师上门来找她了。老师说,她认为张珍珍是个聪明、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只是暂时不好而已,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就得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6减1等于0"的例子见得太多了吧。老师建议她多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高频高考题,在复习的开始阶段,做题的速度可以慢些,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道题中隐藏的知识点还会跟哪些知识点共同交汇命题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就会不知不觉加强……张珍珍严格按老师教的去做,坚持两个月后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将当年的数学老师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了,时常短信、微信、QQ向老师分享大学生活呢。
这是我从教多年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学生,也算是当年的得意门生吧!细细总结一下,对于高三数学偏科生来说,具体可以试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复习效率:
1.弄清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导致偏科的原因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与生之间充满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土里寻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数学偏科生其自身的问题也都不可能是一样的。究其原因,有的因为意志薄弱、自觉性差;有的由于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有的是因为自学能力和基础都比较差;有的则是因为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的因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而最终导致。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差和教学的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够强。数学这科,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中数学难度明显加深、课堂容量明显增大、教学方式的变化也很大,加上其他客观上的外界因素,学生自身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调查,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以切实解决他们学习数学中遇见的困难,并指导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成绩。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威廉・詹姆斯如是说。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中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切实地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树立良好的信心。
由于数学的逻辑和思维都挺抽象,而抽象的事物在其表现形式上也都是比较单调的。加上数学在计算上的繁琐和推理上的复杂,数学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枯燥和乏味。对于一些数学偏科生来讲,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或者从一些生活实际应用问题入手,运用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强数学偏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认识更要在要求上确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放低教学的起点,让数学偏科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并不太难。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通过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此外,还要进行适时的个别辅导。
3.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做到因"才"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才成分,每个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比如:有的篮球打得很棒,有的画画惟妙惟肖,有的棋艺高超,有的……。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各个数学偏科生的个性和特长,在教学中抓住其特长推行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以鼓励激发他们求知上进的自信心,同时对他们提出希望引导他们改正自身的不足。
例如:上课时,对于一般比较基础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较有启发性的问题。我都会通过他们的眼神决定是否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和其他同学一样也都并没有什么差距。教学中我能对数学偏科生从感情上热情关心、学习中细心指导,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逐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讲解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时候,尽可能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散难点,把综合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小问题,这样既减轻了他们的思想负担,又易于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变成可以掌握的知识,这无形中就会增强其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他们学习水平的目的。
4.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我国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多么大。
大部分数学偏科生在学习上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学习的自主性也不高。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根本不懂或者根本不愿动脑筋去思考。而这也正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相当为难但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我看来,传授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是提高他们解题能力以使学习有所进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尽可能地让数学偏科生掌握多一些的学习方法,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如:生活上的懒散、作业的不及时完成、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等问题都是一些习惯。从一些细小的问题即可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而不良习惯的改善就是自觉学习的习惯得以养成的前提。
5.学生学会坚持,并且注重反思、积累
数学偏科生之所以会学习不好导致偏科就是没有学会务实、没有学会坚持,最后搞到积重难返,问题越积越多,于是越来越厌烦学习数学,最后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设法减少因数学偏科产生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数学科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坚持每天划出一小段时间用来学习数学,从课本中的重要定理、公式、例题开始,再结合参考书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才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收效不那么明显,但贵在坚持--即使困难重重也得咬牙坚持,有一天终将豁然开朗。
关键词: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课堂笔记;反思教学
记得在新课程改革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一线老师通过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意识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我们学校推行的“高效课堂”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以学生为本去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二、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教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身临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三、要高效课堂,教师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向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途径。
四、要高效就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学,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认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认识在审题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在解题过程中所走的弯路,通过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1.高效课堂需要学生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如函数概念中定义域所涉及的集合知识),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这方面波利亚已有非常精妙的论述)。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进行解题前的反思。
但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具体可反思:(1)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解法是如何分析而来的?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何规律可循?(2)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比较容易发生错误?原因何在?如何防止?(3)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解题后的反思可避免解题的错误,深化、掌握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理想境界。
“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课题组成员陈晨、郭永、李天罡、杨阳、徐飞、王学涛鼎力配合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我们学校在2014年高考夺取了全市文理双状元:理科状元张雪,裸分699分;文科状元杨寒,裸分621分。全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7名;前20名,我校占17名。全市文科前18名均出自我校。5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名学生香港城市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4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我叫中等生,位置的尴尬让我成为了班级里“沉默的大多数”。在高手云集的班里,我觉得自己完全被淹没,随之而来的焦躁、渴望、急于求成也充斥着内心。我告诉自己要比从前更加勤奋,但是成绩却始终停滞不前。
我叫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我很在乎高考,我想证明我可以。可是,我始终觉得周围的同学,甚至连老师都在心里暗暗说着“你成绩不好。要考上一所比平时成绩好一个层次的学校就好比一个梦”。我自卑、失落、不甘心,可当面对紧锣密鼓的复习节奏和接二连三的考试时,我节节退败,自信全无。
读完这三段描述后。您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吗?您也和他们一样,找不到提升自己的空间吗?接下来的复习,您渴望拥有突破的力量吗……
名列前茅:把弱项练强,让优势放大 王大绩
在众多同学中间,总有那么一些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只要老师讲解过的题目,他们很快就会写出答案来;只要老师把题目读完,他们就有了解决的思路,不需要老师太多点拨。可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时的自己已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前进是唯一选择,原地踏步表示自己没尽全力,就连一点点退步都要被说成骄傲自满。寒假过后迎采的紧张复习,优等生怎么样才能突破自我?
让“弱”成为过去
虽然优等生在分数上具有领先优势,然而仍然存在自身的弱科弱项,为此,优等生的复习重点是把弱科补好,让强科更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均衡地向前发展,而不至于担心考试中弱科弱项随时可能带来的隐患。面对弱项,你应该重视弱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对症下药,让“弱”成为过去。
比如说面对自己在文言文上的弱点,应该先做什么,是解决实词的积累问题,还是虚词的用法掌握?怎样在原文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翻译文言文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应该如何实践?这些问题,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计划,寻找自己的方法。安排好每一天的阅读量和主要解决的知识点,在阅读中针对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强化就行了。比如说,如果你的实词老是出错,那就要在阅读别留意。
我有一位学生,成绩确实不错,但是他在答题方面很不规范,条理不清晰。在高三下半学期的时候,他会特意把自己所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别。在答题的时候,就照着参考答案的模式去进行,没过多长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调整,为的是力求使自己时间能最大化地利用到自己的弱项上,达到强化弱科,但不落下其他方面,保证整个学习成效不断上升的目的。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优等生对绝大部分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失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你要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及早规避习惯性失误和习惯性失分的现象。另外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确保能拿到的分数不丢分。
提防强项失陷,让优势放大
在弥补弱项的时候,要提防自己强项失陷。或许你会问:既然是我的强项,为什么还要“提防”呢?但你又知不知道,你曾经的强项也会在你的“不小心”之下慢慢下滑甚至失去优势呢?
高三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阶段,其他同学很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复习方法,追赶上来,因此不能对以往取得的成绩过于满足,而是要向前看。相信没有谁会嫌自己的分数太高吧,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强项还不满足时,不仅要保持学科内的相对优势,更要让优势放大。
对于优等生来说,强项要采取查漏补缺的方法,对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加强。除此,对于强项中固有的重难点,我们要集中一个阶段进行攻克。还是说到文言文,一般在此项上得高分的同学有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这对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但是除了积累,对文言文的推断能力就比较难,即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要在这方面做到更好,需要你平时要有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如果你能够熟知文言文中的语言环境,做题应该比较容易。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在我任教的几十年中,发现很多优等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积累和领悟的能力。很多时候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于他们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所以,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给自己提出了“系统复习”的额外要求,其实就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有一名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她告诉我这样能够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她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内容,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这对于这个阶段的复习是有大大的好处。
最后还想说一点,对于优等生来说,每天进步一点点都是很大的胜利,哪怕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一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保持每天的良好状态就是进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偶尔的成绩下降很正常,对成绩不要太在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I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愿你们将稳定的状态延续至高考。
位列中游:在沉寂中自我突围 姚明
随着短暂寒假的调整,迎来了更为紧张的第二轮复习。对于中等生来说,貌似在学习上有点停滞不前了,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在复习上如何下手,也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只好每一项重点都抓,每一个题型都不放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备考的心态也没了多大起伏,显得有点平淡无奇。“我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是那样,不努力也不至于考不上大学吧”,班里很多中等生都曾这样向我说过。
成绩位列中等的孩子占了整个考生群体的绝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找准方向,发挥个性生力量,扬长避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进步空间。
有的中等生因为高一高二比较贪玩,学习欠账太多,这一类中等生以男生居多。在第一轮复习时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即使必须掌握的考点内容也不牢固。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波动明显,忽上忽下。我对这类中等生的建议是,别被偶尔炫丽的成绩迷惑,多排查试卷里暴露出来的漏洞。补上的漏洞越多,你的成绩就稳定许多;补漏洞越早,你的成绩提高越快。多多想着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及早腾飞。只要主观重视,行动落实,这类中等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会有明显的进步。
有部分中等生在高一高二一直很努
力,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以后,似乎相形见绌,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则以女生居多。有一年,我正在办公室里办公,来了一位家长,是我任课高三班级一位女生的母亲。家长说:“老师,您在家长会上说的家长要做的七条,我每条都认真做到了,女儿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为什么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说完就嚎啕大哭。毋庸讳言,这里有智力因素,平时贪玩的学生进入高三也会开始认真学习,以前以非智力因素抢占领先位次的学生就会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挑战。对这类现象,我的看法是,尽管高考强调考素质考能力,但是非智力因素也是素质的主要内容。即使智力因素一般的学生,应对今天的高考也足够了,无需悲观失望。一定要坚持扬长避短,改进学习方法,成功就在韧性的坚持中。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模拟开始甚至高考中,这些中等生也发挥良好。
也有部分中等生,一直就心甘情愿位居中游,不上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师表扬轮不到,批评也同样轮不到,舒舒服服,自我感觉良好,还觉得日子过得实惠自在。这类学生,年纪不大,可是学习老庄之道道行颇深,如若不改变,会影响一辈子的人生观世界观。青年时期,理当树雄心立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若能不随波逐流,而是增强个性力量,从容地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至于临阵乱了手脚。
运用知识能力网络来检查发现问题
现在开始,迎接你们的是第二轮复习,重点是专题训练、综合复习,这将是一个综合提升的过程。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相信厂大中等生就会突破平台,斩获成功。为此,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要掌握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高考复习全程是由面到点,再由点到线的过程。所谓面,就是第一轮依据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完整系统的复习;所谓点,就是第二轮复习惯常采用的专题复习。专题确定主要有两条原则:学生第一轮复习普遍存在问题的内容,老师认为当年高考会考到的重点内容。面的复习讲究的是广度,不能有遗漏;点的复习讲究的是深度,要达到或略微超过应知应会的内容,比如语文现代文阅读肯定会考探究题,如何依据文本发挥创造性就是不可回避的二轮复习内容;所谓线,就是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构建起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有经验的老师会特别重视“线”的问题,因为只有自己的网络构建起来,平时学习的内容,高考复习的内容,才会真正被掌握。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网络来检查发现问题,很是方便快捷。
拟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此外,中等生同学还应拟定一个针对自己学习实际的复习计划,看起来耗费一点儿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也会避免走弯路。最好主动出击找任课老师谈谈,请老师给自己诊断一下,提出复习建议。
另外,中等生制定的计划既要全面,不偏科,又要体现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和环节。同学们可以参考优等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好问问在第一轮复习里进步显著的同学,向他们取经。通过制定计划,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力求更加科学合理。要多做些真题,把握好高考的动向;多做一些自己能做出但是把握不是很大的题,将自己的软肋彻底变成硬骨头;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个时候就要训练做题的速度了,要做到快而准。这样才算是将精力花在了刀刃上!
中等生还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眼高手低,不要满足于听懂了。听懂与会做、做对之间还是有相当长一段距离。而缩短距离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题。要建立一个观点,做错了就是不会,就是不懂。切忌在复习日寸仍然煮出一锅夹生饭。学科基本能力一定要过关,如数学的运算能力,英语的书面表达,语文作文的审题。不要在必考的内容方面出现低级错误,就像我们开玩笑说的,大江大河都游过去了,最后却在洗脸盆里淹死,岂不可惜?
暂时靠后:后起发力,态度才是王道 范存智
这是一段我要与你们分享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孙宇晨,爱好文学和游戏。他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随着高强度的复习和狂轰乱炸的模拟考试不断给他的挫折感,他说自己400多分的成绩连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第二是所有课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第四是保证晚自习的时间;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在他看来,高三下半学期的复习,方法已经次要,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在严格的要求和不放弃的态度下,他的成绩逼近了500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并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老师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选拔录取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的每个学科都在稳步提升,后来以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后进生奇迹般地走进了北大,孙宇晨的态度和坚持是他获得成功的法宝。屈指细算,高考离我们真的不远了,每个学子大概胸中有数,至少已经将各科的知识脉络理清了。作为一名40年教龄的资深英语教师,后进生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好像浑身都有力气,很想做点什么,但看到课桌上那堆积如山的课本和资料,就让自己无所适从,仿佛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却什么也做不了。不知从哪里开始,理不出一个头绪。
为此,我常跟他们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所涵盖的方面有:你目前的心态如何?淡定最佳,复习以按部就班为准,静下心查缺补漏,同时把长项学科的基础夯得再坚实些。知己的另一层面,纵使你不知道你在你们区,甚至市、县,也至少应明了你在你学校的大置;知彼则意味着应清楚了解当前学段的进程――已进入准冲刺阶段。这如同赛跑,你已站在了起跑线,只是还没弯腰屈腿待令起跑罢了。放到学习上,你们应把各科的知识梳理一遍,明白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常考点。比如数学,老师总说
要多思考,也就是思维能力,哪些方面属于这个范畴?还有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相对应的典型题例是否谙熟?物理的推理、实验能力,化学的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要领是什么?文科考生是否具备了对政史地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文等掌握的情况?
将精力放到基础知识
接下来就要拟定准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计划,可以自己做,可以征询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方面,要细思量,认真忖度自己哪个学科有把握,还能在下一阶段提高一步,那么就在这个学科多进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如果某学科平平,但是经过分析后觉得仍有提升空间,那么还应安排一定量时间复习,稳扎稳打。倘若某学科是你的短板,估计努力也未必见效,那就最好维持,把时间投入到应急科目。维持的思路是保证一定量的时间投入,不抠难题,因为抠也枉然。
高考命题是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这部分题目大约占了全部考题的8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你抓住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就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因此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毕竟只有将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有可能拿下基础题,也更有可能冲击中等题和难题。
就以英语复习为例向同学们作个说明。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第一项是词汇,3500词汇是当前高考最大量(上海除外),不论同学们使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立足于这个数目。考试中新课标卷的要求是3000词汇量,考生可以不知道具体差在哪500个词,但至少应该掌握3000个吧。对于试卷词汇量是2500、2700个省(区、市)的学子来说,无疑复习的担子轻了许多。因为三年中毕竟学得多考得少,学得深考得浅。认识词是关键,是最基础的东西,否则怎样做模拟卷?英语是弱项学科的同学再差也不至于不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汇吧,在此基础上坚持每天阅读两三篇叙事性的小短文不仅巩固了常见词汇,还能将词汇量稍稍扩大,这样就保证了单选、完形和阅读中的AB篇,还保证了听力中绝大多数内容的理解。第二项为语法知识,考纲要求掌握的10个时态含4个过去,4个现在,2个将来。即使你不全掌握,但是驾驭一般现在、一般过去、现在进行、过去进行、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还明白吧,这就够了,这就是基础。其他如句子基本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句子要有主语谓语,常见的简单句和复合句中的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都不难,加以巩固即可。自己是最了解学习的实际情况,哪项扎实,哪项该强化?不能没有计划、缺少方略。
纲一举而万目张,解数卷而众篇明
很多后进生一到这个复习阶段就会乱了方寸,一检索发现没有一个真正长项学科,哪科都乱糟糟,理不出个头绪。于是几种不良情绪就油然而生:第一种是恨不得明天就高考,早考早了。这是心中没底而产生的碰运气心理,其实质是彻底放弃。与其消极被动地捱时光,为什么不另换一种积极的思维?你能有这样放得下的心态说明你很豁达,那就冷静地思考一番,最好找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如你可以每天做一些基础题,然后把遇到的问题一条条地列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第二天就去请教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通过他们的解答,你再回过头来看那些题目,基本就没什么障得了。如果还有不懂的,就自己多思考,再不行就换个角度去想,把自己假想成出题人,想想他究竟想要考查哪方面的知识。是概念?运用?还是其他综合知识?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种是不努力了,就瞎混到考试算了,这实际是最不负责任的态度!不错,基础薄弱,无一拿手的学科,但这不足以成为你自暴自弃的理由。想想过去三年的时光也曾有过的努力,也曾体会过成功的喜悦,说什么也得好好一搏。你要找到自己的弱项并进行重点攻破。你可以在每天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根据课表的安排将时间计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对于成绩弱的科目尽量多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也不要轻易被旁边的人和事所打扰,要有很好的自制力才行。对于试题,还是先从基础做起。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
第三种是急得团团转,一会儿看这科,一会儿又抓那科,没看几分钟又匆匆翻开另外一本书,像没头苍蝇似的瞎撞,这实际上是焦虑症的表现。戒除的良方是向你信得过的闺蜜或你要好的同学倾诉,让他(她)帮你分析一下各科的实际情况,然后商讨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扬长避短。当然,你也可求助于老师,找你觉得可信赖的老师聊一聊,诉说你的迷茫,让老师帮你分析。在我的教学岁月里有过多次与同学们谈心的经历,我发现他们最终都找准了方向,拟定了计划,高考的分数就有较大的提升。
有一种说法“纲一举而万目张,解数卷而众篇明。”前者是说打鱼人把鱼网的大绳提起来,万千网眼就张开了;后者就很好理解,毋庸赘述了。以后渐渐形成了成语“纲举目张”。迁移到考前复习,“纲”可以解释为信心――我能提高,我会成功;而“目”则是对各科精准到位的分析从而拟就的具体复习计划。